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1:28:20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 首都体育学院 教学

在首都体育学院所设置的专业中,培养的大部分学生就业首选是中小学和高校的体育教师。本文通过对体育游戏在首都体育学院专业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为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课教学的设置提出参考性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课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涉及到教师、学生。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需要,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互联网等查阅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本文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具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对首都体育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和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检验,得到了6位教授,4位副教授的认可。

3)专家访谈法。就本课题的相关问题向业内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咨询,访谈预设提纲以提高访谈效果。

4)实地考察法。追踪观察首都体育学院不同专业的体育课,零距离接触不同专业体育课,掌握第一手资料。

5)数理统计法。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统计学原理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体育游戏是指在体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来的各种形体动作,并根据全民健身的需求,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

2.2 体育游戏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课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2.2.1 首都体育学院关于体育游戏的课程设置。首都体育学院的课程设置有体育游戏,并且具有自己的特性,在本科阶段,体育游戏是作为必修课,而研究生阶段,体育游戏是作为选修课。其上课地点也不相同,本科生是在运动场馆,研究生是在教室。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对体育游戏这门选修课的兴趣不大,只有10人选修,占20%。

2.2.2 教师对于在体育课中安排体育游戏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知道,认为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上重要的有20位教师,占总人数的66.67%,认为一般有7人,占23.33%,认为不重要的有3人,占10%。在体育课上经常使用体育游戏的教师有5人,偶尔使用的有10人,从不使用的有15人,各占16.67%、33.33%、50%。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教师意识到了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上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所懈怠,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2.3 学生对于在体育课中安排体育游戏的调查与分析。在对学生的调查中知道,学生对于在体育课中安排体育游戏的认同度达到了惊人的100%,对于所安排的体育游戏项目,其要求是和所学的专业技术相契合,要有一定程度的活动量,游戏类型要有所创新。在回收的300份问卷中,200份问卷中认为教师所安排的体育游戏没有创新性,占66.67%,56份问卷中提到教师所安排的体育游戏和所学专项技术不相契合。由数据知道,学生对于在体育课上安排体育游戏还是很热衷的,但就目前而言,体育课上所安排的体育游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认为教师所安排的游戏没有创新性。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为教师安排的体育游戏能够贴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

2.2.4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知道,首都体育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作用基本能够达成一致,都认为体育具有健身作用和教育作用。认为体育游戏能够增加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增强学生在教学实习中的课堂把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

2.2.5 影响体育游戏在专业技术课教学中应用的因素调查与分析。经调查发现,首都体育学院的教师在对体育游戏的作用上能够达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但是,在个人的教学中对体育游戏的应用众说纷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基本就没有安排体育游戏,他们认为体育游戏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太多,而我们的学生全部都是专业的,所以学生应该在课堂上主要学习体育技术,体育游戏可以在课下自己学习。综合起来说,影响体育游戏在专业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1、教师认为课堂上应该以技术为主;2、上课的时间太短;3、学生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学习专业技术。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首都体育学院全体师生对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达成一致,都认为体育游戏在专业技术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实行的力度远远达不到对这种重要性的认知。

2)首都体育学院的课程安排上以技术教学为主,适当加入体育游戏,学生掌握的体育游戏项目更多是在网上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编排具有一定的心得和基础。

3)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更加喜欢和专业技术紧密联系的体育游戏,对于一般的体育游戏兴趣不大。

3.2 建议

1)增加体育游戏课的课时,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体育游戏的编排。

2)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便派出更多的和学生专业技术紧密联系的体育游戏。

3)在课堂上利用一定的时间来对体育游戏的编排加以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会更加科学的体育游戏编排。

参考文献

[1]周登嵩.体育科研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孙立民,韩英.体育游戏的生理意义探析.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3]董少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l近年来,各学科为适应现代科学知识 信息t大、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上,在强化学生掌握学科基本规律、原则、发展方向的前提下,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为主的实际能力.这样做不仅能彻底解决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矛盾,而且能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动机,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体育专业教育当前正处于大变革和再发展的重要阶段,也面临若raJ样的问题,如何借鉴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培养体育专业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已成为当前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急擂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体育专业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2体育教,专业技术课教掌棋式的现状与弊病 在目前的体育专业技术课教学中,由于传统的“传习式”思想的影响,尽管一再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但始终没能使学生真正摆脱教师主导作用的控制,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学生一直作为受控制对象,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学习和练习,“抱着走”的现象甚为普遍.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迅猛发展,专业技术课也同样由于知识信息量大、更新周期短的原因,出现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 为此,教师们更加努力地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尽力向学生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尽管如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大盆的精力,表面上缓解了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矛盾.但从根本上讲,这一矛盾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教学质t依然难在保证稳步提高,传统的“传习式”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打破.由于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课常上所学知识、技术、技能,不能及时的消化、巩固、提高,不能及时地弥补和纠正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更为严重的是,求知欲望受到压制,使学生没有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习惯和能力,导致学生丧失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3自学自练能力及其要素 自学自练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进行学习、练习,以巩固、提高、扩展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本领。其基本要素如下: (1)求知进取的动机。学习目的明确,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确自学自练的意义、任务。 (2)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对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实际操作的能力.能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能对学习和练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4)自我评价的能力。对独立(个体)的学习和练习过程的效果,能做出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并能进行自我修正和改进。 4体育专业学习的自学自练形式与意义 体育专业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部分或大部分没有教师直接指导控制的情况下,半独立或完全独立地控制自己的学习、练习活动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与练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为学生相对独立的个体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体现。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教师对学生直接实施同步控制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进行独立作业的时间则越来越多,这既符合现代教育学的原则,又使得学科知识日益澎涨与教学时数相对不足的矛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的实践,不仅能够获得更加主动、具体的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能逐步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和习惯。在专业技术课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优化体育专业教学质量具有意义.而且对学生今后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将起到不可估童的作用。 5体育专业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 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同其它能力的培养一样,都必须通过教学活动这一基本途径。必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提高起来。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与步骤,使之在专业技术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与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具体方法如下: 5.1提高认识,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可行措施. 教师和学生双方明确共同的培养目标。明确体育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明确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上对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 5.2强化专业理论学习.掌握自学自练的方法与步骤。要培养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能力,必须首先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科学基本规律、原则、方法的教学,使其能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自学自练的实践活动,为自学自练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5.3创造条件,加强实践环节。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墓础,基本掌握自学自练方法的时候,教师一方面应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独立学习、练习的条件与环境,使学生在半独立的学习活动中.采用独立作业课的形式,体会自学自练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构成自学自练能力因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另‘方面,加强对课后自学自练活动的指导.首先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计划,及时检查实施情况,提出修正意见,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与水平。 5.4提高学生在自学自练活动中的评价,修正能力。在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规格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较为客观对自学自练效果进行评价的体系,总结、分析在方法和内容上的易犯错误,提出纠正建议与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自练活动置于科学监督与指导之下。#p#分页标题#e# 体育专业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过哪一门课程的学习或那一种手段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各门课程教学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完成的.同样,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也不可通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 教师 素质

大家都知道,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通过对体育运动的研究,不但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使人类更加健康、更臻完美大有裨益,还能有效地保证人类对社会及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并促进其向前发展。学校体育是国家民族体育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石,是增强民族体质的关键所在,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教师正是实施、推动和发展学校体育的主要力量。因此,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质量,影响到下一代的整体素质。那么,体育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既符合体育事业的需要又符合时展的需要呢?

本人认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政治思想素质;其次是专业技术素质;再者是教育教学素质。

一、政治思想素质是基础。

和其他教师一样,体育教师亦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责,因此首先应以自身扎实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起典范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和体育事业,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对体育事业倾注全部心血的热情。体育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全部的爱心,并以优良的思想道德风范和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专业技术素质是保障。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各项原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对《体育理论》、《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解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史》等要有较深的了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即在全面、正确的掌握各种运动(如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等)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授课、训练运动队、组织运动竞赛和裁判工作、指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等学校体育工作。体育老师要用扎实的训练、科学的指导、满腔的热情去挖掘、激励和培养学生,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并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还要善于发现和捕捉体育苗子,努力营造一批体育尖子、一个运动团体,并形成人人参与运动、个个喜好运动的浓厚氛围,为培养运动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既满足教学和业余运动训练的需要,又能满足群众体育的需要。

三、教育教学素质是根本。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体育老师必备的素质。在教育方面,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应了解学生的行为、学习情况等等;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判断,抓住时机,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互助、勇敢顽强、遵纪守法等各种思想教育,并能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严密的组织教学之中;要能结合教材特点或抓住典型事例进行个人或集体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启迪思维,增强美感,养成文明习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方面,体育教师首先要有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包括学年、学期、课时教学计划);其次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要能“言”并“善言”,会“示范”且“动作优美”,能“指挥”又会“指导”,并要有一定的对艺术(音乐、舞蹈等)的鉴赏力等等。要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组织开展有条不紊的练习或集体活动,根据对象结合具体任务,运用生动形象、简洁流畅的语言、正确优美的姿势等丰富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和指导活动,并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有培养和使用学生骨干的意识,不仅要体现在体育课上,还要让他(她)们参与从小到大、从个体到团体的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的竞赛活动当中,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竞争意识,丰富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达到全员参与、普及并提高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通过对体育运动的研究,不但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使人类更加健康、更臻完美大有裨益,还能有效地保证人类对社会及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并促进其向前发展。学校体育是国家民族体育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石,是增强民族体质的关键所在,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教师正是实施、推动和发展学校体育的主要力量。因此,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质量,影响到下一代的整体素质。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佳木斯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阻抑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WQ2012-011。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美丽中国”背景下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推广研究》,基金编号:13B061。

【文章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滑雪产业异军突起,滑雪旅游者已经占到了旅游总人数的0.13%。而滑雪体育产业又是黑龙江主要的旅游产业。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黑龙江的滑雪旅游经济也在不断地增长,黑龙江省的滑雪旅游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黑龙江省滑雪体育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对滑雪产业的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量。本文分析了滑雪体育旅游的概念,并对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人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黑龙江省滑雪人才的体系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

滑雪;滑雪旅游;专业人才;体系构建

1 滑雪体育旅游的概念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体育旅游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但是因为主体定位和视角的不同,在体育理论界和旅游理论界中,体育旅游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概念。体育旅游从体育角度上来看是一种参与体育的形式,或者是一种体育活动的方式;从旅游角度上看是一种专业性的旅游。体育旅游是以休闲、健身、娱乐为动机的旅游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参与或者观赏体育运动。体育旅游是一种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在旅游的过程中,体育是旅游者的动机和目的,也是活动形式或载体,这两者具有相互联系的作用。而在体育旅游中,滑雪体育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滑雪体育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定义是一致的,以休闲、娱乐、健身为动机,其主要目的是旅游者参与或者观赏滑雪运动,是一种有组织的旅游活动。

2 黑龙江省滑雪场和滑雪旅游人才概况

本文对黑龙江省6家规模大的滑雪场,即:亚布力风车山庄滑雪场、吉华长寿山滑雪场、龙珠二龙山滑雪场、华天乌吉密滑雪场、哈尔滨体育学院高山滑雪场、以及平山神鹿滑雪场通过电话访问、和实地考察以及问卷调查等等,进行了调查和了解。这6家滑雪场是“SSS”级滑雪场,每年接待游客占了黑龙江省全省的70%,经济增长速度也快。但是,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供给不足的现象。人才数量不能满足需求,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另外,近些年来,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在滑雪专业人才的数量、水平和能力上,缺乏专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滑雪场场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工作人员平均为2人,体育专业的平均0.6人,管理专业的平均1人。

3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人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黑龙江滑雪市场的全面了解和调查发现,结合滑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黑龙江滑雪旅游产业人才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3.1滑雪场高级管理人员缺乏旅游管理经验

我国大部分滑雪场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来自于黑龙江省的亚布力滑雪场,他们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管理知识和经验。现在滑雪场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学历水平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高级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有关旅游管理的正规培训,不熟悉管理,既熟悉体育运动知识又懂得经济管理的人少之又少。根据调查显示,滑雪场的高级管理人员几乎没有符合这两个要求的人,并且很多高级管理经营人员都出身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很少,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的管理,导致很多滑雪场效益不高,经营不善。由此可见我国滑雪场的高层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而由于高级管理人员不熟悉旅游管理,没有远见,不懂得经济运行的规律。因此不能对滑雪场的运行做出正确的决策。

3.2我国专业滑雪教练稀缺

目前,在国外很多国家的滑雪产业中具有相当正规化的教练队伍,如日本和韩国等等, 而加拿大的高山滑雪教练就达到了万人以上。而我国黑龙江省的滑雪场中缺少滑雪教练。如:由于日均游客量为350的亚布力风车滑雪场专业的教练人才只有170名;吉华长寿山滑雪场日均游客量为420,专业教练员仅为75名;龙珠二龙山滑雪场日均游客量是180,教练员只有47名;平山神鹿滑雪场日均游客量是90,专业教练员有25名;华天乌吉密滑雪场日均游客量是70,专业教练员是20名;而哈体院高山滑雪场日均游客量是120,专业教练员为20名。这六个大规模的滑雪场日均总游客量为1230,而拥有的教练员仅仅有357名。这样看,各滑雪场教练人员还比较合理,但是实际上,由于滑雪场经营特点的原因,各个滑雪场的负责人都发愁教练资源的不足。如:春节期间每天的游客量达到了5000人以上,教练明显不足。就算是在普通的周末,吉华长寿山滑雪场也超过了2000人,很多游客抱怨找不到教练。由此可见,在数量上,滑雪场的教练根本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的时候。

3.3滑雪设备维修人员缺乏专业技能

滑雪设备、设施和器材的技术含量很高,如:造雪机、索道以及压雪机等等。而由于滑雪的特殊性,这些设备设施的操作和维修,都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维护滑雪场的正常运营。但是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各滑雪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于当地的农民,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文化程度很低,缺少设备维修维护的技能,只会简单的操作。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这些设备设施损坏而得不到及时维修的情况。而滑雪场的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其售后服务大多在北京,因此,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很难实现售后服务,有些零部件更换的时间需要长达一个月,直接降低了滑雪场的运营效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4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人才体系构建

4.1构建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引入渠道

一个高级的管理人员要具有综合素质。要针对市场,从滑雪旅游市场出发,对滑雪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加工以及再创造。而最能体现综合素质的就是学历结构。滑雪场应从滑雪专业培训基地引入人才,或从设有滑雪专业的学校引入人才。滑雪场可以根据滑雪人才个人专业素养,专业水平,个人技能和自身意愿人性化的招收。

4.2构建专业滑雪教练员培养渠道

滑雪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专业性,所以滑雪教练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正确的技术动作规范,以及准确无误的理论讲解。主要从事传授滑雪运动技能、组织活动、指导科学健身等等事项,具有安全救护、休整滑雪场地等方面的相应知识。而由于我国的滑雪旅游尚处在初级阶段中,滑雪教练持证上岗较少。由此,黑龙江省体育局和体育总会从2004年开始,请专家对滑雪场的教练、管理和救护等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并主办了滑雪场从业人员培训班。培训的内容包括:滑雪理论、时间、经营管理、救护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能等等。并对培训合格者颁发证书。但是就算是这样,也有很多教练员还停留在业余的水平上。根据各个滑雪场的资料显示,一些滑雪教练学历层次很低,甚至在教授滑雪的过程中,有些教练员不具备起码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教练员滑雪技术很好,具备丰富的滑雪运动训练经验,但是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有限,讲解能力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不足,因此,要依托体育学院和竞技体校,设立专门培养滑雪教练的专业方向,讲授一些滑雪技能的专业训练,同时要增设一些提高教学能力的课程,讲授相关的滑雪知识,如:可以参照某些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

4.3构建滑雪旅游器材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机制

滑雪场的设施和设备、器材是非常重要的,是滑雪旅游的主要硬件之一。目前,黑龙江滑雪场的设备和器材大多是进口的,价格贵,使用频率也很高,会出现一些故障,因此,滑雪场设备仪器维修维护人员应该熟悉专业的技术业务,根据自身的情况,滑雪场要设置固定的使用和维修专业人员。由于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滑雪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师考试制度,对这些人员只进行了短期的培训,同时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培训的结果也并不理想。在滑雪场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了经营中的隐患。因此,首先为了解决当前人才缺口,要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对有经验的在职人员进行周期性的技术培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为了使技术人员能够懂业务、充分的掌握技术,培养专门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一些专业技术类学校中开设滑雪场相关专业的技术课程,从而通过这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滑雪场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5 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带动了黑龙江体育旅游的发展,但是在人才培养上,仍旧和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想持续发展体育旅游,就要立足本省,根据人才需求的情况,依托体育院校和科研院,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和培训,从而促进黑龙江省滑雪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吕婵,麻冬梅,姚世庆,阚军常. 我国部分地区滑雪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04).

[2]拱梅宝.滑雪场营销策略管理初探[J]. 华章. 2012(08).

[3]孙杨.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 2010.

[4]徐文东.论冰雪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冰雪强省战略[J].冰雪运动,2006(1):89-90.

[5]蒋强、王平、举办大冬会对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后辈人才培养的影响[J].冰雪运动,2005(5):84-85.

【作者简介】

[1]陈莹:(1992―)女,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篮球教师 素质

1、专业素质分析

1.1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

篮球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主要是指篮球教师在教学中具备的关于篮球科学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专业知识素质是每一名篮球教师从事篮球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专业知识素质是篮球教师教育学生的资本,所以篮球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才行。篮球专业技术同样也是篮球教师从教的资本,资本越深厚,那么教出的学生就越优秀,如果教师本身专业理论知识很扎实,但是自己却不会打球(或自己球技一般),那么也很难在学生中赢得威信。所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必须达到“双赢”,也就是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实践相统一才能符合一名篮球专业的高校教师。目前很多高校的篮球教师大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篮球理论知识掌握好的教师,但是他的篮球技术实践相对就比较薄弱;相反,篮球技术实践好的教师,他的篮球理论知识就比较匮乏。理论与实践没有达到统一的地步,这也是目前高校体育专业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1.2创新科研能力的素质

高校的篮球教师, 是在全国体育工作者中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之一。他们不仅肩负着推进学校体育科学化、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这一重任,还应对我国体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篮球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2】。通过科研,一方面为高校篮球事业的发展提供导向性的观点和探索; 另一方面能够为提高竞技篮球运动水平, 提供更科学、更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 改变篮球科学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篮球运动本身发展的现象。由此可见高校篮球教师要具备创新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篮球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及相关知识,进一步探索新问题和研究解决新问题。

1.3教育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的素质

篮球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篮球运动技术教学和训练能力、讲授篮球基本知识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

高校篮球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能全面正确掌握篮球基本技术技能,结合因人而异的特点才用最先进的科学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进行篮球教学训练;篮球教师要做到能够把所积累的篮球理论知识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授,要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训练实践中去;篮球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由于高校每年都会举行篮球联赛,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程序的安排、裁判工作安排等方面,这时组织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篮球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很难让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所信服。笔者认为高校篮球教师应具备生动、直观、规范的动作表达素质;明快、清晰的口语表达;严谨周密的文字组织与表达素质;

思维的灵活性素质以规范的篮球技术素质。

2、非专业素质分析

2.1政治思想素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名人民教师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格,这样才能够在学生面前称之为师。一位篮球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觉悟, 热爱祖国的政治立场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篮球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篮球专业的技战术,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行事,用自己的的言行感染学生,这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在高尚品质方面做学生的榜样,把正直、诚实、不怕吃苦等优良品质传授给学生。

2.2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高校篮球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做到爱岗敬业,对自己的事业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笔者认为爱岗敬业就是该教师的事业心,事业心对于篮球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事业心的强弱直接能够反映该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必须杜绝工作散漫、学生爱学不学也不管、没有责任心等不良现象。教师必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干扰。这就要求高校篮球教师首先要喜欢自己所学的篮球专业,然后明确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并且把他们的学习当作是自己的责任,想到学生学不好是跟自己没有用心教好是分不开的。

2.3良好的合作、沟通、交往能力的素质

篮球教师要与学生、同行、班主任、学生家长的合作, 以及工作环境外的人也要进行合作。只有通过经常与人进行沟通、情感交流才能形成协同活动,产生协同效应。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特征。篮球教师因其专业特点,在课堂上, 篮球教师必须与众多学生和谐共处,进行思想感情等多方面的交流; 在课堂外,篮球教师不但需要与同行合作,同时也需要与学校其他老师及行政人员、甚至社会上相关人员与部门进行交往。所以篮球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以及了解人与社会能力的素质。

3、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院校的篮球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素质主要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专业技术、创新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应具备的非专业的素质主要是政治思想素质、爱岗敬业、以及良好的合作、沟通、交往能力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蒋炳长 《21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种素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

[2] 张红学《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分析与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 第8期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记得十年前当我从南宁下来,第一步踏进*城区时,感到的是一股浓浓的农村味儿,不但经济欠发达,文化也很落后。如今俨然已是一座蒸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现代新兴城市!目睹建市十年来的辉煌成就,作为*人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要安居乐业,文化自然不可或缺。不能否认,和过去县级市相比,*市今天的文化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以及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相比,文化还是比较落后,同先进发达地相比,差距很大。不仅先天不足,后天也没有补好。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目前全市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可以说战线不象战线,队伍不成队伍。凭什么这样说呢?要问*现在有几条大街,有几座高楼大厦,谁都可以说出一二。但是要点一点*有几个作家,有几个诗人,有几个编剧,有几个演艺体育明星,谁又能说出几个来呢?不是大家孤陋寡闻,而是实在少的可怜,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一个拥有460多万人口大市,没有自己的知名作家、诗人,没有自己的演艺体育明星,怎么能营造文化*?又靠谁去营造文化*呢?显然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奇缺,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要说*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奇缺,缺到什么地步?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年全市事业单位演艺人员70人,工艺美术人员3人,体育人员40人,图书档案文博人员93人,新闻出版人员113人,翻译人员1人,总共只有320人。民间个体从事文化体育工作虽然还有一些,但充其量只能作为补充,不能成为文化战线主力军。通常从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多少,就可以看出该行业是否兴旺发达。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万多人,教育战线就有3万多名教师,卫生战线也有7000多人,而从事文化正规军就这么区区320人,连教师队伍的一个零头够不上,同460多万人口相比更是微不足道,平均每一万人口都没有一个文化专业技术人员!从中也就不难看出,平时为什么在国内区内的舞台、报章杂志上很少或看不到*人的影子,因为没有这方面人才!如果说

*年的统计数字还说明不了问题,那么再过一年,*年又怎样呢?整个文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也只是增加了33个人,达到353人,其中图书档案文博人员增加29个,而演员却减少了3个,同人口发展相比,不但没有增加,而是萎缩了。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不但严重缺乏,而且严重老化。因为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人才断档、青黄不接也就在所难免。从每年全市申报中级职称的人数完全可以看出,教育系列申报中级职称1400多人,文艺体育系列申报中级职称只有四五个人,相比之下,可谓少而又少。

为什么会造成全市目前文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种困境呢?究其原因,第一、首先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对文化事业发展重视不够。许多人尤其是领导总以为文化都是消费,赚不了大钱。只知道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却不知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唱得更加精彩。打好文化牌,财源滚滚来。看看韩国人多么精于此道,几年来,政府大力挖掘整理民族传统文化,投入巨资建立民族文化数据库,支持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具有韩国特色文艺作品,打入国际市场,以致中国荧屏舞台,到处“韩流”滚滚。从中不知赚取了多少外快。由于观念上偏差,*文化行业不受重视,不被看好,当然就没多少人愿意全身心投入。第二、*经济不够发达,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极少。每年财政预算文化专项经费寥寥无几,文化事业单位不是自收自支,就是差额拨款,工资没保障,自己找饭吃,文化人才外流、跳槽也就不可避免。开展文化活动更是难上加难了。第三、管理体制陈旧,也是造成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员编制管理老一套,低素质人员出不去,高水平人才进不来。我从2001年就开始分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市直事业单位每年进人成百上千,却没办理过一个艺术院校毕业生到文化部门工作。文化部门多次打报告要求向社会公开招聘演员、编导等,也都苦于没有空缺编制而一次又一次落空。第四、基层文化队伍涣散,文化馆站名存实亡。1996年我到覃塘管理区工作,当时各个乡镇都有文化站,还有专人管理,定时开展些文化体育活动。十年过去了,许多乡镇的文化站非但没有发展,反而渐渐变成有人无站,或有站无人、无人无站的状态。基层文化队伍的瘫痪,不但造成文化队伍后继乏人,更是直接导致农村及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缺失,迷信歪风邪气盛行。造成*今天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原因虽然还有许多。总之,要是*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奇缺的现状得不到及时根本的改变,仍然任其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营造文化*也将无从谈起。

遍览历史,纵观古今,人才兴则事业兴。要营造文化*,从现在起,必须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切实加强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应该着眼于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协调等诸多方面。各级领导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克服过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头重一头轻的偏向。不仅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相应提高人自身的各种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大力营造文化发展环境,强化市民的文化意识。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有生存的土壤,才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要制订全市文化发展战略,实施振兴*文化工程。从去年年初开始,发改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就忙于制订“十一·五”规划,除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有人才规划、教育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等等,确定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制定应对措施。文化发展也得要有一个好的切实可行的纲要,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示未来,促进*文化发展现在以及将来需要干些什么,该怎么干,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一个项目去实施,文化*就有希望。

三、要着力建设文化人才小高地,培养和聚集各类文化人才。这几年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一定要争取把文化人才纳入人才小高地建设范围。这样就可以文化人才小高地为载体,实施一系列文化人才培养、选拔、引进的项目,逐步解决*文化人才奇缺的问题,为今后不断壮大文化人才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要改革现行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在用人方面,要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考。在工资待遇方面,采取灵活机制,除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可根据个人贡献和表现情况发放,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针对目前人员编制缺少的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编制,并在工资、文化专项活动经费方面给予必要保障。

五、要整合并充分利用全社会文化人才资源,以弥补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教育战线、卫生战线等各行各业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人才,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大力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行业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等,让业余的逐渐走向专业,让专业的更加专业。这样一来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就会不断涌现,队伍也就越来越壮大。

六、要大力发扬文化人重名薄利、安贫乐道、甘心奉献的精神。表面看起来,从事文化体育的都很风光,当明星、拿冠军、赚大钱,前呼后拥。其实,背后的辛酸却鲜为人知。成千上万的人从事这一行业,能有几个成为明星、成为冠军?绝大部分都是默默无闻的。所以作为文化人,还得要发扬奉献精神,重名薄利,安贫乐道,以事业为重,为建设文化*做出扎实有效的贡献。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32-02

一、前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20多年的蓬勃发展,已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期间,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超前于教学模式构建速度,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相对滞后。各学科初期教学模式主要是“继承”中专教学模式或“借鉴”本科教学模式构建的。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进入稳步推进期,众多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需重新构建。高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存在教学模式滞后教育发展需要的现象。通过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期刊数据库检索发现:近10年关于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成递增趋势,研究内容主要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倡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及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理论研究等。表明专家学者对高职体育教学现有模式影响高职体育教学发展已形成共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成为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热点。鉴于此,笔者认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模式定义及构建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除了主体部分外,还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有着密切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教学模式创建,必须全面细致地考虑相关因素,否则,新模式就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新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以下特性:构建依据充分、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新颖独特、适用范围广、效果评价准确等。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只是针对高职院校创建的教学模式。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及其他中小学体育教育,在进行教学模式构建时的构建依据、教学对象、适用范围均不同。所以,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应不尽相同,应有所区别,决不能“克隆”中专或本科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相悖于高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三、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高职教育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技术教育开展初期,人们对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分析不够透彻,定位不够准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社会、岗位需求重新进行精确定位,明晰教学价值取向。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职业体能提高、终身体育思想形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三方面。

职业体能是指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技能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体能可以促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工作胜任的基本保障。根据不同职业分类,选择教学内容时均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对某些特殊职业而言,有些运动项目则是专业必修课程,必须熟练掌握此项技能后才可以胜任此工作,如航海类专业就必须掌握游泳技能。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受高考影响,体育学习与锻炼一度中断,终身体育思想塑造缺失,需要到大学阶段进行重塑。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肩负体育观重塑的责任,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职业能力包含基本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部分。基本专业素质与所学专业息息相关,就是掌握专业技术、技能;非专业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团队精神等,它主要是通过制造情境潜移默化地来提高这些能力。体育教学就是一个适宜的载体平台,可以承担非专业素质培养任务。这也契合波兰尼默会知识理论,就是体育教学与实践中的一些隐性的无法言明的知识,如运动技能拓展、坚定信念形成、创新理念构思等,对人们的知、情、意、行等心理活动具有唤醒的功能,能培养人的优良的意志品质。

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1.构建指导思想与依据。国务院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另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同时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挖掘学校体育多元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指导文件共同传达了要明确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这样的信息。所以,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责任十分重大。

2.体育教学模式分析。根据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重点是要求教学模式能突出创新、实效、多元与特色。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应该摒弃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迎合社会发展、个人需要及企业需求进行构建。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体育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弱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变课堂“填鸭式”教学为开放性“主动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激发体育健身、教育、娱乐、交流等隐作用,逐步提高职业能力。新模式创建选择参与元素有五项:学生、老师、体育社团、用人单位与社会。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参加体育社团、走进用人单位及融入社会三种方式进行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指导。①教学过程分析。在新模式中,学生参与、参加体育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隐性涉及的体育教学项目众多,既有实践内容也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如学生参加高校体育社团时,可根据兴趣与爱好有选择性地参与某一或某些体育社团。体育社团安排专业对口体育老师担任指导,负责社团活动规划、理论与技术指导、评价总结等工作;与用人单位互动体育教学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展开的。在选择教学依托单位时,通过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合作紧密或用人大户类单位,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行体育交流学习,拉近用人单位与未来毕业生的距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为择业与就业做准备;大学生有目的地进入社会,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施展体育才华,是检验职业能力提高程度和职业能力储备的一根标杆。体育社会参与形式与类别多种多样,如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参加社会体育公开比赛等。为保证在学习与实践中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进行。②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教学模式在实施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应由体育教师或教学实际实施者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调研,掌握体育社团、用人单位以及社区体育活动的详细情况,制订翔实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对象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可采用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践指导等方式;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采用分组教学与单独辅导结合、理论讲授与技术演练结合、完整指导与分解指导结合等方式。权衡利弊,合理选择。③教学模式实施保障分析。新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有相应的保障机制配套进行。首先是设置以体育教学部门为首的管理机构,并联合团委、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及各系部等部门,密切配合保障体育课程顺利进行;二是合理配置教师队伍,以体育教师为主,并配备生活或思想指导教师;三是配套适宜的动态调控课程体系,新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安排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在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安排调控中,把握灵活性原则,统筹安排;四是保障经费,保证有充裕的场地建设费、器材购置费、交通费以及食宿费等,费用最佳方式是采用专项资金支持模式。④教学模式特色分析。新模式构建元素之间的关系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加强,固定的学习课堂变成相对的课堂,教学内容自我选择空间大,学习趣味增强。其次是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或是参与者,不必要严格、细致、精确地控制教学过程;第三是教学课堂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体育教学场所不仅仅只是球场或操场,还可能是办公室、工厂、工地、公共场所等地方。教学做到学、练、用三者“无缝对接”,有效地激发体育隐形功能,最大效度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第四是体育成绩评价综合性,课程成绩评价不再以远度、高度或者时间作为单一评价指标,而是在保证身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根据综合素质提高程度进行综合评定。

五、总结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作支撑。借助体育教学的功能,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隐形教育作用,将原有的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演变成以体育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凸显职业能力提高效果。另外,新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弱化,将其定性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或是指导者。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是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

[2]王仕虎,李章芳,等.职业体能认知及需求调查[J].运动,2014,(1).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策略

当前,体育舞蹈课程在普通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随之而来的教学问题也趋于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以2015级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分析。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确定的研究主题,笔者通过知网等相关网站查阅数10篇有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资料,了解该领域现有的部分最新进展以及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获得与本研究所需的相关信息。(2)专家访谈法。本文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的5位体育舞蹈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3)问卷调查法。本文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及意义设置问卷。发放问卷合计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为98.3%。其中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为100%。(4)数理统计法。笔者通过使用Excel软件对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对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作用,作为本研究的相关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1)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开设的现状。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是2004年由体育部舞操教研室开设并主要负责的公共体育舞蹈课程。现在的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主要由学院体育系体育舞蹈教研室负责。开设课程时间集中在学生的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每学期课程都是以俱乐部选修的课程形式进行分班上课,每班人数集中在56~62人。(2)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发现,从事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的大部分为年轻教师以及部分副教授,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2男,8女,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一级助教3人,研究生90人,本科生1人。体育舞蹈相关专业教师4人,其他相近专业6人。由此表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体育舞蹈教师队伍不是很健全。经过专家访谈发现,因学生专业程度不同,所需高技术层次的教师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故申请兼职教师3人,副教授1人,助教2人。(3)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程的基本情况。通过实地调研,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共体育舞蹈开设课程时间集中在学生的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每学期课程都是以俱乐部选修的课程形式进行分班上课,每班人数集中在56~62人。以俱乐部的形式上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

2.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多位体育舞蹈专家的讨论,笔者发现影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尤其在教学方面:一是体育舞蹈相关专业教师自身队伍建设不健全;二是体育舞蹈教学中所需要的教材、教学大纲不具有科学依据;三是课程所设置的考核以及评价标准不系统。(1)体育舞蹈教师队伍不健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方面,体育舞蹈教师要满足学生对公共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体育舞蹈教师要对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予以满足。同时,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参与、组织、策划关于体育舞蹈的各种形式的比赛、演出等其他活动,这就对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看,其专业教师力量不足。(2)体育舞蹈教学所需教材基本依靠自编。普通高校所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及所使用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首要条件,其功能不单单是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涉及有关学科的建设和育人功能等方面。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仅满足了教学方面的需要,并不能在全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内容,因为受到教师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和认识能力不同的限制,很难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现问题。由于没有专家的客观评价,体育舞蹈教学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3)体育舞蹈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失衡。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率的一种反馈方式。教学过程中考核评价体系如果不准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就难以对教师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做出公平合理的反馈。普通高校教师在职称、学历、科研方面倾斜很多,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没有表现出来,造成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失衡。笔者通过对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的访谈发现,大部分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侧重于科研、学历、职称方面,在技术方面投入较少。

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发展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严谨、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普通高校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同时对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目前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笔者发现,学校要聘请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对其进行体育舞蹈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尤其在对体育舞蹈专业男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方面要特别注重,以此解决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以及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的现状。(2)着重发展体育舞蹈精品课程。体育舞蹈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是一个特色专业。但是作为体育必修课的选项课,学校需要适当调整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程的时间,不断增加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中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应该灵活开展,从而提升体育舞蹈项目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影响力。(3)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普通高校之间的合作及交流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目前,体育舞蹈正在我国快速普及。每所高等院校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高校在办学理念上不同、信仰不同,加强高校间的学习与交流,能促使高校的发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等更加科学合理,能对教学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起到积极作用。高校应该加强与各个地市的体育舞蹈协会、业余培训学校等机构的沟通,通过体育舞蹈的竞技比赛、节目表演、汇报演出等方式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提高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水平。(4)建立教师、学生的科学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总结性评价,形成性的评价。在评价教师的综合能力时,高校要兼顾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职称、学历。目前,各高校虽然拥有部分相关文件,但是由于其本身缺少相应管理方面的基础,评价结果可能会呈现出不理想的现象。所以,高校要在评价过程中灵活运用有关教学评价方面政策,积极稳妥地优化发展体育舞蹈课程建设。高校学生的评价体系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整个评价体系对结果比较注重、对过程要求较低。针对以上现象,高校要不断增加评价体系的内容,将专业技术水平、课堂考勤、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在相关方面的理论考核、课外作业的完成、学生内部的评价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良好的综合。高校的评价体系不能偏向运动技能方面。评价体系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能充分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邵丽华.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章巧珍.浙江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

[3]张册,唐艳,王合霞,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充分调动我市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根据中发(1991)10号和鄂政发(1995)4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是:十堰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十堰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三条选拔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旨在有针对性地开发、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他们多出、快出成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四条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按照坚持条件、注重实绩、突出贡献、不拘一格的指导思想,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不搞平衡照顾。

第五条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推荐选拔工作两年一次,同步进行,同时命名。引进的特殊人才,经基层单位推荐,组织、人事、科技部门审查、考核,市委、市政府批准,可临时补充命名。

第六条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人数掌握在180名左右,其中,十堰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0名、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80名、十堰市学术技术带头人50名。

第七条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管理工作在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委、市科协具体组织实施。

第八条选拔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反对论资排辈、嫉贤妒能、求全责备,真正把确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推荐和选,进一步创造有利于人才竞争、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促进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以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选拔对象及条件

第九条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对象:全市从事工程技术、农林技术、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教育、卫生、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体育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第十条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第十一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作为十堰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选拔推荐对象(包括在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市政府或省直主管厅局一等以上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及其他同等奖励的主要完成者。

2、在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研项目、攻关项目以及高新技术引进、消化、开发、推广和技术革新、改造等工作中解决重大科技难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3、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或其他专利,并已生产和应用,获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4、为我市获得国家及部委、省政府金银奖或优秀新产品奖做出突出贡献者。

5、在经济、科技等各项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连续五年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6、城市规划、建筑工程设计获得国家部级优秀设计奖、勘测奖,或其设计、勘测的重大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7、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其研究成果对我市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者。

8、在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绩,其理论或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推广意义,得到省内同行公认,在全省有一定影响者。

9、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具有特别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医疗技术问题,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得到国内同行公认者。

10、在文学、艺术、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法律服务、外语翻译等专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在本专业中获得国家部级奖励,或得到国内同行公认,享有较高声誉者。

第十二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作为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选拔推荐对象:

1、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以上奖、市政府或省直主管厅局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及其他同等奖励的主要完成者。

2、在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研项目、攻关项目以及重点技术引进、消化、开发、推广和技术革新、改造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3、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或其他专利,并已生产和应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4、为我市获得国家及部委、省政府金银奖或优秀新产品奖做出重要贡献者。

5、在经济、科技等各项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连续三年取得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6、城市规划、建筑工程设计获得省厅级优秀设计奖、勘测奖,或其设计、勘测的重大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7、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其研究成果对我市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者。

8、在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其理论或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推广意义,得到市内同行公认,在全市享有较高声誉者。

9、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医疗技术问题,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得到省内同行公认者。

10、在文学、艺术、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法律服务、外语翻译等专业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本专业中获得省厅级奖励,或得到省内同行公认,享有较高声誉者。

第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作为十堰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推荐对象:

1、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以上奖、市政府或省直主管厅局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及其他同等奖励的主要参与者;市政府或省直主管厅局三等以上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及其他同等奖励的主要完成者。

2、在工程建设、科研项目以及技术引进、消化、开发、推广和技术革新、改造等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3、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或其他专利,并已生产和应用者。

4、为我市获得国家及部委、省政府金银奖或优秀新产品奖做出较大贡献者。

5、在经济、科技等各项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连续二年取得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并在全市具有较大影响。

6、城市规划、建筑工程设计获得市局级优秀设计奖、勘测奖,或其设计、勘测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7、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一定研究成果,获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对我市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者。

8、在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成绩,其理论或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推广意义,得到市内同行公认,在全市有一定影响者。

9、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解决较复杂疑难的医疗技术问题,医疗技术达到市内先进水平,得到市内同行公认者。

10、在文学、艺术、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法律服务、外语翻译等专业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在本专业中获得市局级奖励,或得到市内同行公认,享有较高声誉者。

第十四条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贡献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有关条件。

第三章推荐选拔程序

第十五条推荐选拔工作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进行,按评选总数1:3的比例推荐,可以单位推荐、同行专家举荐、个人自荐,也可以由上级组织直接提名。具体程序如下:

1、单位呈报。各单位根据组织人事部门下达的控制指标参考数,在充分征求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条件确定推荐人选,据实填写呈报表,并附上作为推荐依据的有关材料(包括获奖证书、著作复印件、业绩资料等),报主管局和各县市人事局。

2、考核审查。各县市区的推荐人选由县市区委组织人事部门组织考核,县委、政府签章。市直各单位的推荐人选由战线工委和主管局考核。各单位将考核意见连同所在单位呈报的材料,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各一份。

3、复核评审。由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科委、科协对推荐对象进行复核,再由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评审委员会对初选对象进行评审,确定正式人选后,反馈各工委和县市区进一步征求意见。

4、审批命名。将正式人选提交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市政府决定命名。

第四章待遇

第十六条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享受以下待遇:

1、对入选的十堰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由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其业绩载入市志。

2、管理期内,十堰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按每人每月100元、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按每人每月80元、十堰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政府津贴,免交个人所得税。称号重复者,就高不就低,不重复发放。

3、各部门各单位要努力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鼓励他们承担重点科研项目,优先解决所需经费;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优先安排参加政治理论培训、专业进修、学术交流、休假疗养等活动,尽力解决所需经费。

第五章考核与管理

第十七条建立考核制度。对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考核,重点考核人选的学术、技术水平和工作实绩。所在单位每年考核一次,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两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入选人员科研资助、奖励和调整的依据,考核后形成书面材料连同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归入本人业绩档案。

第十八条本着管好、管活的原则,对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在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实施管理。十堰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由市委组织部直接联系,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十堰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由市人事局直接联系。

负责实施管理的部门主要职责:

1、对呈报的推荐人选进行复核、审查,并提出意见;

2、对已入选的人员定期进行考核,掌握其表现情况,并对其奖惩、调整提出意见;

3、组织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察、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

4、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或走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好与有关部门、单位的协调工作,为专家排忧解难;

5、接待和处理好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

6、管理、使用好专项经费。

第十九条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命名两年为一个周期,期满自然终止,按申报条件重新参加下一届评选命名。命名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取消命名:

1、因个人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者。

2、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犯有严重错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者。

3、弄虚作假、谎报成果、骗取荣誉者。

4、年度考核不合格者。

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命名一经取消,即不再享受有关待遇。

第二十条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在市委党校定期举办培训班等办法,积极组织和引导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原则上所有专家、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两年内应进行一次培训提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

第二十一条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及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知识分子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同知识分子的联系。负责联系的同志,要经常深系人单位,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十二条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政府津贴纳入市财政预算,分别划拨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负责发放。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体育院校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教学措施

1.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体育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组织课外体育锻炼,一般分个人锻炼、小组锻炼和集体有组织锻炼等几种方式。

2.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年级、班级组织下不受课堂常规管理及要求制约,比较自由,以个人需求为宗旨进行学习、教学和训练。

3.目前体育院校学生课外时间使用状况

体育院校学生除了要学好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练体育各个项目的技战术动作、裁判知识及教学能力。完成繁重教学任务、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只靠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而学生要弥补课堂的不足,强化技术动作,提高身体素质,更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和锻炼。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三所体育院校,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从上表四个指标的调查情况可知,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长期坚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都在40%及以上,而经常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8%,广州华院30%,华南师范大学28%;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0%,广州体院22%,华南师范大学22%;几乎不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10%,广州体院8%,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9%。从目前三所院校反映的情况,体育专业学生能正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概在70%左右,而偶尔参加和几乎不参加课外锻炼的在30%左右,以上反映出的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对于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取合理的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4.合理、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高等院校教育学生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教与学的形式,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和技能外,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和训练,消化课堂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外学习和锻炼,熟练掌握知识和动作技术。因此学校应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到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长年坚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1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完成学业很重要。

教师面向众多学生进行施教,就有可能出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全部学生的情况,有些学生或许经过课堂教学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素质问题、领会能力,无法经过课堂教学就掌握知识和技能,另外个别项目教学周期较短,学生跟不上进度,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动作技能,有可能出现掉队现象。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参加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通过训练改正错误动作,熟练掌握正确动作。有时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改善,导致无法完成正确动作,不能单独示范动作,而影响学业,学校应对广大学生引导、宣传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善自己存在的缺点。

4.2培养广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院校应当正确引导、教育广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及重要性,使广大学生真正领会到学校的意途,用心自愿地、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而学校或年级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除引导之外还在于管理、教师指导等问题的落实到位,首先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并登记出勤情况,在综合测评、评先、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的评选分值,其次对一些缺勤课外锻炼的学生,班主或成辅导员应及时了解情况,督促参加班级课外锻炼,并安排班干部对缺勤同学开展帮、带工作,使全班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另外应对每次课外体育锻炼安排值班教师,教师的参加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学习干劲。负责训练的教师应针对学生课外锻炼制订详细计划,编写每次训练内容和学习任务,以及待解决的问题,让广大学生体会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和价值。

4.3学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学生参加正常的课堂教学由于自身的领会能力和身体素质,有可能无法领会知识和技术动作,根本不能完成正确动作。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由于教学周期已过,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单独停止教学、辅导某一个人。因此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纪律的管理,学生可以放松地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辅导下学习自己欠缺的技术动作,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掌握动作。

4.4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对学生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的要求极高,由于各人身体素质不同,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给学生参加教学、学习技术、掌握动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欠缺,无法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而有效地、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正常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各人存在问题进行训练和辅导,解决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完善学生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

4.5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体育院校培养学生除了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具备一技之长,有较高专业水平,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根据目前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技术的时间单靠正常的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掌握全面专业技术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有一定难度,而组织广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和技术练习,可通过长时间的常规体育锻炼,巩固基本技术动作,提升技术动作和战术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能力。

5.组织体育院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

体育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除参加正常教学外的另一种学习知识的课外锻炼方式,改进技术,提高身体素质,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并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在校期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和训练,而学校有义务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参加锻炼的好习惯

5.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是仅次于学校正常教学的另一种教学训练形式。

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各门课程,并认真上课,教师的教学按严格的进度完成各教学内容,不能出现与教学常规不符合的各种做法,因此教学过程比较严谨。按规定内容较机械化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单一的流水式地接受教育能领会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只靠学生自身能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课堂常规制约,根据学生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5.2针对学生需求确定详细的教学、训练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的制约,可以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缺点进行教学、训练。因此组织课外体育锻炼的教师宜采取与学生座谈、交流的形式,咨询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提高的技术动作,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判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学生各阶段性的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保证广大学参加课外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正存在的问题。

5.3采取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非正常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使广大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从学生利益考虑,而学生参加锻炼对自己的就业及今后人生有极大帮助,其次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使学生自愿积极参加而不是强迫学生参与,最后应让广大学生明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教学训练内容、时间安排等,从增强学生信心,整个工作安排都应让学生了解和明白这项工作对每个人的作用,对自己的帮助和取得的效果。

5.4制定课外体育锻炼具体措施和管理制度。

5.4.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水平分小组锻炼。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主要目的与任务是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身体素质,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广大学生通过教学掌握动作技术,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正确动作,为了达到锻炼效果,确实解决问题,应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按实际水平、需解决问题的类型进行科学分组,每组搭配一名技术水平较全面的学生,负责小组的管理及训练辅导,以好带弱,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5.4.2课外锻炼做到既有集中训练又能分开小组训练。

教师集中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解决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同时安排一些时间布置内容,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各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具体每周有一两次教师集中训练,两三次各小组训练。

5.4.3执行严格考勤制度,表现情况与综合测评挂钩。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首先让广大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参加每次训练,其次安排各小组长严格实行考勤制度,规范学生自觉参加锻炼,另外每月总结全部出勤情况,表扬积极、认真的学生,督促欠缺的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后总结全体学生一学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并统计学生的出勤率。

5.4.4进行课外锻炼的各班级安排教师负责训练工作。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为了达到训练效果,真正让学生感觉到本工作的有效性,保证课外体育锻炼能长期开展下去,成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班级应配备一名有责任心、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锻炼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6.结语

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广大学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必须掌握知识和专业技术。学生的知识来源除了课堂学习外,学校应更广泛地为学生提供努力学习的机会,采取各种途径向广大学生传授知识。因此体育院校在当前形势下除了要组织学生参与正常课堂教学外,应更注重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利用课外锻炼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采用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亚洲.谈职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康春兰.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自然科学),2004(6).

[3]张华君等.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3(2).

[4]戴敏华.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J].辽宁体育科技,2003(4).

上一篇:总会计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