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9:34:50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1篇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服务对象评议的机制,细化并出台新的考核实施办法,加大平日考核力度,建立考核结果公示制,切实加强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以考核促进公务员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2、建立公务员轮岗交流长效机制。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改善结构、提高素质的目标,向县委县政府报请《公务员轮岗交流实施办法》,定期开展轮岗交流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从而建立公务员轮岗交流长效机制。

3、进一步规范行政性表彰工作。要按市?号文件和垫府发[**]77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县的行政奖励表彰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奖励制度,改变以往重奖励、轻活动的倾向,从评选的公示要求、奖励方式、表彰后的事迹宣传学习等方面,引导强化活动本身,充分发挥行政奖励的激励作用,维护行政奖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强化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人事争议仲裁作为人事执法的一个重头戏,要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办案程序,切实提高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量,保障用人单位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此来平息事态、减少、维护社会稳定。

5、进一步完善企业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做好企业干部的教育、稳定、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政策规定的有关待遇,做到了政策配套,措施到位。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1、继续开展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结合事业单位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拟订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指导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年在县医院等少数几个经营性事业单位中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为全面推行打基础。

2、全面推行职员制。要根据已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尽快拟出推行职员制的方案报请县政府审定,争取**年全面推行。

3、规范事业单位进口。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坚持“几进必考”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引进专业对口的人才。

4、拓宽用人视野,公开选拔事业单位负责人。**年,争取拿出3?5个事业单位正副职领导岗位用于面向公开选拔,以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5、继续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强化岗位聘任、全面推行评聘分离,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终身制,落实用人单位自。通过构建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社会评价机制,改进完善聘任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6、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逐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约束激励机制。要结合垫江实际,制定我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办法,突出抓好教育、卫生等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登记制度。

(三)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各种考试,严肃考风考纪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要按“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抓好政治理论、知识更新培训。同时,要强化了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监督机制,注重提高培训质量,使培训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规范各种考试、严肃考风考纪。要在《重庆市人事考试守则》的框架内,出台我县人事考试操作实施细则,尤其是要细化关于考试违规处理的实施细则。通过扎实工作,保住垫江“人事考试”品牌。

(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搞好人才服务

1、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要在引进人才的原则、条件、范围、程序、优惠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引进的具体办法,进行规范管理,力争多引进一些垫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2、创新人事制度,完善人事功能。要认真实施《重庆市人事暂行规定》,加快人事工作的拓展步伐,扩张人事的范围,在为个人办理人事的同时,要为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搞好集体人事。要充实人事的内容,实实在在地为被单位或被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

3、抓好人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要严格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功能,认真做好人事、职称评审、转正定级等服务,拓展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抓好人才市场的信息化进程,要加强同县内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主动上门服务。同时,加强同市内外人才市场的联系,互通信息,拓宽引进和输出人才空间。

(五)统筹协调,促进其他人事工作全面发展

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事人才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要在**年考核细则的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措施。

2、加大奖金、津补贴发放的规范力度。要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奖金、津补贴发放工作。

3、努力搞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的编制工作。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工作小组,通过对我县人才队伍现状、人才结构、人才需求等问题的调研,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出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的“十一?五”人才规划。

4、搞好两个调研。一是有关人员包括非监察对象受处分后,在工职、工资上如何处理的问题;二是乡镇专业技术在职称评审时,如何处理其不在岗的问题。

5、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结合行评工作和“保先”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诚信型人事干部队伍活动。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市、县人事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事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胆探索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路子,努力将我县人事人才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为垫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

⒈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服务对象评议的机制,细化并出台新的考核实施办法,加大平日考核力度,建立考核结果公示制,切实加强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以考核促进公务员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⒉建立公务员轮岗交流长效机制。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改善结构、提高素质的目标,向县委县政府报请《公务员轮岗交流实施办法》,定期开展轮岗交流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从而建立公务员轮岗交流长效机制。

⒊进一步规范行政性表彰工作。要按市—号文件和垫府发[]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县的行政奖励表彰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奖励制度,改变以往重奖励、轻活动的倾向,从评选的公示要求、奖励方式、表彰后的事迹宣传学习等方面,引导强化活动本身,充分发挥行政奖励的激励作用,维护行政奖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⒋强化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人事争议仲裁作为人事执法的一个重头戏,要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办案程序,切实提高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量,保障用人单位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此来平息事态、减少、维护社会稳定。

⒌进一步完善企业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做好企业干部的教育、稳定、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政策规定的有关待遇,做到了政策配套,措施到位。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⒈继续开展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结合事业单位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拟订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指导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年在县医院等少数几个经营性事业单位中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为全面推行打基础。

⒉全面推行职员制。要根据已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尽快拟出推行职员制的方案报请县政府审定,争取××年全面推行。

⒊规范事业单位进口。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坚持“几进必考”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引进专业对口的人才。

⒋拓宽用人视野,公开选拔事业单位负责人。××年,争取拿出—个事业单位正副职领导岗位用于面向公开选拔,以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⒌继续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强化岗位聘任、全面推行评聘分离,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终身制落实用人单位自。通过构建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社会评价机制,改进完善聘任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逐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约束激励机制。要结合垫江实际,制定我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办法,突出抓好教育、卫生等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登记制度。

(三)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各种考试,严肃考风考纪

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要按“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抓好政治理论、知识更新培训。同时,要强化了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监督机制,注重提高培训质量,使培训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⒉规范各种考试、严肃考风考纪。要在《重庆市人事考试守则》的框架内,出台我县人事考试操作实施细则,尤其是要细化关于考试违规处理的实施细则。通过扎实工作,保住垫江“人事考试”品牌。

(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搞好人才服务

⒈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要在引进人才的原则、条件、范围、程序、优惠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引进的具体办法,进行规范管理,力争多引进一些垫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⒉创新人事制度,完善人事功能。要认真实施《重庆市人事暂行规定》,加快人事工作的拓展步伐,扩张人事的范围,在为个人办理人事的同时,要为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搞好集体人事。要充实人事的内容,实实在在地为被单位或被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

⒊抓好人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要严格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功能,认真做好人事、职称评审、转正定级等服务,拓展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抓好人才市场的信息化进程,要加强同县内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主动上门服务。同时,加强同市内外人才市场的联系,互通信息,拓宽引进和输出人才空间。

(五)统筹协调,促进其他人事工作全面发展

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事人才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要在××年考核细则的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措施。

⒉加大奖金、津补贴发放的规范力度。要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奖金、津补贴发放工作。

⒊努力搞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的编制工作。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工作小组,通过对我县人才队伍现状、人才结构、人才需求等问题的调研,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出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的“十一·五”人才规划。

⒋搞好两个调研。一是有关人员包括非监察对象受处分后,在工职、工资上如何处理的问题;二是乡镇专业技术在职称评审时,如何处理其不在岗的问题。

⒌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结合行评工作和“保先”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诚信型人事干部队伍活动。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一、专业技术人员存在问题

(一)现场经验不足,处理复杂情况能力有待提升

近两年公司强化人才强企战略,青年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大,提拔调整频繁,多人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其余资历老一点的优秀青年技术员也都在重点岗位上,另外,公司近几年选派了较大比例的优秀大学生开拓海外市场,现在国内钻井队中,仅有5名工程师是2008年以前分配的,其中有2人是中专生,其余井队的主要技术员是2010年分配的大学生,技术人员出现了断层,工作时间短,导致工作经验严重不足,遇到复杂情况不能及时处理。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综合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评审”活动以来,很好的激发了一线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2009年至今共收集技术创新成果400余篇,从论文上报数量上看,是逐年递增的,从论文质量上看,是不断提高的。但是,通过对上报的技术创新成果综合分析,技术人员仍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人员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根据《技术创新管理规定》技术人员每季度应上报创新成果,但实际上每次评审前都需要办公室一再督促提醒,二是技术人员创新思路还不清晰,多数上报的技术创新成果是对口井、钻井工艺的总结,技术创新首先就是在于对已有的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三是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有待加强。通过一年的技术工作分析,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监控上还有盲点,在技术措施的执行上还有欠缺,导致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三)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为四方面:1.业务理论学习意识不强。公司利用一切机会组织技术培训班,致力于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但是专业技术理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主要还是要依靠平时的学习积累,部分技术人员忽视了日常的学习,主要体现在技术比武时,多数人员理论考试成绩不理想。2.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部分技术人员因为个人懈怠或者是队上不敢放手让技术人员操作练习等原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明明是都学过的知识,遇到实际复杂情况就慌了手脚,不能及时有效处理。3.忽视文化学习,导致文字总结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上报的论文写作水平较差,从论文的格式、排版、文字的组织、公式的编写、表格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注重文字写作能力学习,导致上报的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水平较差。4.协调沟通能力不强,部分技术人员会出现与井队正副职或者职工因沟通不良出现各种矛盾,以致出现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消极怠工或者粗暴对抗的现象。

二、主要措施

(一)调整技术人员职能分工,改进培训方法

要求工程师24小时住井,强化技术措施的执行,由技术办公室安排住井工程师兼职导师,带领技术人员学习对复杂情况的处理,并对每一次处理情况认真撰写总结。充分利用QQ群,电子邮箱等网络工具,由技术办公室每周带领技术人员学习1个案例,主要分析公司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出现过的技术事故等,同时,大家可以及时交流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技术人员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发送到QQ群讨论,或者发送给主管师,由主管师进行解答。每季度生产例会后组织1次考试,考试内容以本季度发送的复杂情况处理为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法,组织技术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到管具公司学习各种接头、工具的使用,到地质公司学习地层的分析、特点,到测井公司学习看图,到定向井公司学习定向知识,增强职工的实践能力,防止纸上谈兵。请相关专家来公司授课,重点讲授钻井新工艺、新技术,开拓思路,提高能力。每个季度组织工程师短期培训班,由技术办公室有针对性的就一个课题进行讲解,着重讲解区域钻井技术、特殊工艺井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为技术人员解疑答惑、组织交流座谈。每次技术例会要求工程师将问题写在纸上上交技术办公室,由钻井主管师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二)充分利用“技术人才团队创新工作室”

不断优化技术人才创新工作环境,建立完善技术人才团队创新的长效机制,依托创新工作室,加大重点课题、施工难题的技术攻关力度,保证月度有课题立项、季度有创新成果、半年有评比展示、年度有成果转化,切实把创新工作室建设成技术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上报成果人员参加不定期技术研讨会、季度技术创新成果评审会、月度总结会等形式,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围绕专业技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攻关、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创新创效活动,通过工作室开放学习、网络平台交流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创新发展。加大工程师轮岗锻炼的力度,建立工程师轮岗锻炼的长效机制,促进工程师轮岗的合理流动,工程技术员交流挂职每次可2-3人,每次挂职3个月。挂职期间,督促工程师多跑、多看、勤学、苦练,培养工程师博闻、善问、敏思、勤学的素养,引导工程师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正确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形成创新的思路,成为创新的人才。

(三)强化激励机制,提高技术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4篇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水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水利发展的主题。着力解决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等水资源问题,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是各级水利部门肩负的历史性任务。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水利人才的贡献。然而当前水利行业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任何人都不能仅凭学校(学历)教育享用终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才能满足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

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适应学习终身化需要,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接受继续教育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全行业应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各类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明确目标,严格要求,切实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对全体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继续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目标,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和不同的培训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实施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要立足于水利行业发展要求,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系统、超前、科学、实用、有序的原则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分层次进行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在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学习实际技能和专业技术工作方法。

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相应学时)。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周期一致,一个周期内的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继续教育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学术讲座等办班形式,以电化教学、网络教学、函授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专业技术人员要服从所在单位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接受检查考核,并有用所学的知识为本单位服务的义务。

三、归口管理,合理分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

继续坚持“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水利部负责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负责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划、管理制度、配套政策等;协调、认定并指导行业定点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组织对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示范交流、统计总结和评估表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管理本区域、本系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工作计划、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指导和协调本区域、本系统的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本区域、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组织对本区域、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示范交流、统计总结和评估表彰。

部直属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组织落实培训计划;登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统计总结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由各级水利行政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部门主管,其它综合、业务职能部门要与教育培训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各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结合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机构,选调得力干部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队伍。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分级、分层、分类实施的方法对继续教育管理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培训机构和其它有条件的培训机构,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兴办继续教育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网络。鼓励各社会团体、学术组织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要积极承担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基地作用。定点培训机构的认定和管理依据《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资质管理办法》执行。

继续教育的师资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师资队伍的作用,聘请政治素质较高,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建立继续教育师资信息库和教学业务考核备案制度,形成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规范程序,强化管理,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工作

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由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起止时间、学时、办学单位、考试考核结果等。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和数据库,对继续教育情况逐步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

继续教育培训证书和学习考核登记表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有效凭证。水利部直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采用由水利部统一印制、部人事劳动教育司签发的《水利行业培训证书》。地方水利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视情况可采用由水利部统一印制、地方水利(水务)厅(局)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签发的《水利行业培训证书》。

继续教育培训证书由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保管,连续使用,由施教机构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验印。如果施教机构未能及时记载的,可凭有效证件(如培训正式通知、施教机构颁发的其它证书或证明文件等)到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核登记。参加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与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也应记入继续教育登记内容。学习考核登记表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和管理。

五、学用结合,奖惩分明,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把继续教育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继续教育增长专业技术人才的才干,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继续教育要与职(执)业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等人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晋升、交流、轮岗的主要依据之一。凡在周期内未完成规定学时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晋升、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

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评估制度。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评估检查,并将评估结果在相应的范围公布。对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给予表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评估结果将作为综合性的评先活动的依据。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其它必要条件,要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国家与本单位规定的学习期间应享受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

专业技术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单位统一安排的继续教育,或者在学习期间违反学习纪律和制度,由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者向其追偿由单位负担的学习费用。

六、加强领导,与时俱进,开创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新局面

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水利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本部门、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明确具体部门或人员从事继续教育管理。各级领导必须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整体规划,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作为评估考核该单位生产经营和工作及单位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建立领导管理继续教育目标责任制,把各单位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分管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内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一级推动一级的有效机制。

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扶持和鼓励单位、个人向继续教育领域投资。

继续教育按多种途径筹措经费,可以包括下列途径:

(1)各级财政安排的可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经费;

(2)企事业单位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经费,可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3)结合科研攻关、设计开发、水利管理等专门项目进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费用,可在相应的项目经费和管理经费中列支;

(4)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家和单位规定所须承担的那部分的费用;

(5)接受社会各界捐资赞助。

鼓励各单位结合技术攻关,开发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以及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行继续教育,以解决工作和生产经营及技术进步中面临的问题,促进工作,发展经济,培养人才。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队伍建设;青年知识分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企业如何加强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初探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11日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如今在油气田企业中,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企业发展和强大的希望,是企业发展道路上一股潜能无限、强而有力的后备力量和主力军。近年来,随着油气田企业“三控制一规范”工作初见成效,在定员定编方面,将不断推进“机构只减不增、人员只出不进”政策的落实,而旗下一些中小企业即将面临着因年龄而造成员工减员和岗位缺员的重大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全面加强青年知识分子的培养以推动“人才兴企”发展战略的实现,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一、青年知识分子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作为油气田企业下属的水务企业,主要承担着油区供水、排水、污水及污泥处理等生产任务。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青年员工60余人,仅占员工总数的10%。今后五年内我公司退休人员将达到100人,占现有员工总数的17%,其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近10人,操作人员近90人,井下作业工、油气管线安装工、电焊工和维修电工等岗位后备人员不足,岗位缺口巨大。我公司青年人才队伍虽然整体年龄较轻,学历较高,充满活力,但资历较浅,在数量上明显不足。分布于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岗位的青年员工数量比例为1∶1∶1,其中从事电气技术、自动化、财务管理等专业的青年人才不到10%,过度集中于给排水和净水专业,专业分布严重失衡。

二、加强青年知识分子培养的措施

我公司紧跟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发展需要,突出培养公司发展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统筹培养各专业人才,加快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步伐,力求5年内,根本解决人才紧缺状况,各领域、各专业人才发展均衡、布局合理、素质优良,为将我公司打造成一流的水务企业提供人才保障。

(一)加强思想引导,培养青年知识分子良好作风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青年知识分子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理解,组织青年知识分子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论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以公司《形势任务材料》为主要内容,通过主题征文等活动,引导青年知识分子认清当前形势,了解公司“做大做强供排水业务,做专做优检维修业务”的目标和任务,树立“企业发展,青年有责”的主人翁意识。

3、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引导青年知识分子秉承新时代铁人精神,感受供水文化,激发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我公司新一代建设者,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公司发展,建立热爱供水,奉献水务的远大志向。

(二)完善实习培养机制,确保青年知识分子成长高起步

1、深入开展入厂教育。积极开展新招录大学生入厂教育,让大学生对公司的历史沿革、企业文化、供排水业务、规章制度形成初步认识,及时转变角色,尽快融入供水队伍。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开展不少于72学时的岗前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进入岗位实习,对于不能完成培训任务的单位和学员按违章处理。

2、扎实落实实习工作。结合公司需求与新招录大学生所学专业、兴趣特长,制定以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电气自动化、检维修作业及工程施工技术为核心的整体实习计划和不同岗位间的单体轮岗计划,明确实习单位、岗位、时间、内容、目标及导师,签订导师带徒协议。轮岗实习单位不少于4个,岗位不少于8个。

3、用好考核检验工具。大学生实习期考核由各阶段实习跟踪考核和实习期满总结答辩组成。各阶段实习跟踪考核主要依据导师带徒协议规定内容完成情况,岗位知识与专业技术掌握程度,实习单位评价形成阶段考核成绩。实习期满,组织总结答辩,考核组听取大学生对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检验实习效果。大学生实习期考核合格后确认初始职称;实习期考核不合格的,继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考核合格后确认初始职称。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青年知识分子成才步伐

1、因势利导,推进人才队伍均衡发展。依据公司目前人才队伍结构水平,在继续保持供排水专业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培养电气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等紧缺专业人才。新招录的大学生原则上充实到基层主要生产单位。给排水专业的大学生培养为以本专业工作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机电类、机械类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重点培养为以从事电气自动化等紧缺专业工作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余专业的大学生培养为以从事基础性技术或管理工作为主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2、搭台铺路,营造良好成才环境。一是开展专业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工作满一年的大学生每年结合岗位实际撰写一篇以提升供排水服务保障水平、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增收创效、节能降耗等为主题的管理或专业技术论文;二是鼓励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科技项目活动,将是否有青年知识分子参与作为科技项目评审的硬性指标,每个科技项目至少要有两名青年知识分子参与,并承担具体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将所学转为所用;三是依据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指标数量,及时梳理岗位空缺,开展面向青年知识分子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公开竞聘,进而将岗位竞聘机制逐渐推广,成为青年知识分子展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3、超前规划,锁定职业发展方向。组织青年知识分子和新招录大学生根据专业特长、个性特点以及发展意向等各方面情况,并结合我公司发展实际和需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身条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准确定位发展方向,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同时,重点突出自我规划,明确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等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个人培训需求,对青年知识分子实施点对点培训,缺什么,补什么,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实践培养,通过轮岗锻炼与交流,提高青年知识分子的综合素质。

4、强化培训,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公司每年组织一次青年知识分子集中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生产经营、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专题讲座;到滨海水厂、港东污水处理厂、水站、排涝站和施工作业现场及周边单位观摩学习;成立课题小组针对公司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公司状况,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公司各单位和职能部门每年要针对青年知识分子组织不少于40课时的业务难点、理论重点知识和实际技能操作培训,大幅度提升青年知识分子的整体素质。

5、双重引导,不断深入导师带徒。大学生实习期结束后两年内,继续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实施双导师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导师之一,负责为青年知识分子培养提供组织保障及综合素质培养;同时,要为每名大学生指定一名素质高、能力强、业绩好的岗位导师,具体负责岗位知识及专业培养工作。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办公室定期根据协议内容对师徒进行考核,切实发挥导师带徒活动的功能。

(四)完善激励机制,保持青年知识分子活力

1、建立三轨并行的职业发展机制。针对青年知识分子个体的不同特点和专业特长,为他们提供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轨”并行的职业发展通道。对于具有管理人员潜质的青年知识分子,要有意识地加强管理能力、领导艺术方面的培养,促使他们早日成熟、有序接替。对于专业技术功底扎实、善于钻研科学技术的青年知识分子,铺设以技术骨干、技术专家为阶梯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通道,有效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立足岗位、提升水平的积极性。对于善于在技能操作岗位发挥作用的青年知识分子,要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鼓励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提前参加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的鉴定,并推荐优秀的青年技能人才参加上级公司技能专家的评聘,为青年知识分子成才另辟蹊径。

2、建立成果展示制度。结合公司管理和专业技术论文评比、科技项目评审、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开展青年知识分子成果展示活动。管理岗位人员以优秀论文成果展示为主,专业技术人员以专业技术论文和科技项目成果展示为主,技能操作人员以实际操作技能展示为主。活动利用展牌、网络等方式大力宣传青年知识分子对公司发展所做的贡献,对于优秀的成果推荐参加上级公司成果展示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加强了青年知识分子相互交流,增强了青年知识分子成就感,有利于在青年知识分子之间形成“比、帮、赶、超”的良好氛围。

3、建立优秀评选与考核制度。每年年底组织“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评选活动,对素质高、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业绩突出,尤其在公司新产业项目与市场开发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知识分子进行表彰,授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并推荐参加油田公司“优秀实学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评选活动。

同时,组织对基层单位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进行考核,系统了解基层单位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下年度工作计划与举措,听取基层单位及青年知识分子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依据考核结果,将评选出“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优秀单位”,并纳入年底业绩考核成绩。

(五)建立联系机制,以加强联系促进阶梯式培养

1、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信息库。将每年荣获“优秀实学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以及在成果展示中荣获三等奖及以上的人员,纳入优秀青年人才信息库,按照岗位性质分类建档。

2、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实行相关负责人定点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每季度深入定点联系单位,了解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开展情况,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瓶颈问题;加强与定点联系单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沟通交流,通过电话沟通、个别面谈、集体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6篇

一、充分认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我矿的专业技术岗位从98年设置以来,到2004年已经6年多了,专业技术岗位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原有的岗位设置与企业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①专业技术岗位编制不科学。专业技术岗位不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因事设岗,而是存在着专业技术岗位“因人而设”,甚至重复设岗的现象,导致了多年来专业职务岗位编制混乱。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不合理,要求不具体,随意性较大,在岗人员具有什么资格,就聘什么职务。③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不明确。原来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对专业技术人员职责规定的不具体,致使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起来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方向,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造成这些岗位虽然存在,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④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考核、评聘脱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矿党委多次调研分析,认为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专业技术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优秀技术人才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就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的科学化,才能为“人才兴企、科技兴企”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为此,矿党委专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负责人,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编制委员会,党委组织科具体负责全矿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

我们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中,坚持因事设岗、结构科学、动态管理、责权统一和精简高效原则,分职能调查、岗位分析、编写岗位说明书、岗位评价等四步进行。①职能调查。职能调查是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基础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现有岗位的实际情况,做到岗位分工合理,工作关系协调,工作流程顺畅。为此,我们对全矿各单位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业务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书面调查;②岗位分析。根据实际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进行系统归类合并,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了岗位初步设计。③编写岗位说明书。根据设岗原因和作用,岗位说明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④岗位评价。岗位初步设置后,广泛征求意见,对所设置岗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岗位设置的类别、数量进行全面评估和定位,合理确定每一个岗位的地位和价值,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优化了系统结构。

2003年底,我矿15个机关科室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5人,19个基层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415人,专业技术岗位相应为415个。2004年初重新进行了设岗定编,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全矿共设置了289个专业技术岗位,分别在工程、政工、经济、会计等系列设置了34个高级职务,其中工程岗19个、政工岗10个、经济岗3个、其它岗2个。中级职务设置121个,其中工程岗61个、政工岗37个、经济岗14个、其它岗9个。初级职务设置134个,其中工程岗95个、政工岗9个、经济岗19个、其它岗9个。并在采煤、掘进、皮带、运搬等15个单位,设置了20个技术主管职务。定编定岗后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70%,专业技术职务高、中、初级比例为1:4:5。通过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使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一步盘活,从岗位设置上为推进专业技术职务改革、打破职称评聘上的“铁饭碗”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

二、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目标责任制。

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工程、政工、经济、群文等专业分高、中、初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初与矿签订目标责任书,从几个具体方面提出相应要求:①政治思想上。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招待上级的指示、决议,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廉洁奉公。②工作作风上。工作积极勤奋,认真负责,乐于吃苦,勇挑重担;求严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和解决问题;带头搞好团结协作。③工作实绩上。能出色完成本专业岗位的各项任务,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有推广价值的专业工作、管理工作经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作实绩突出。④专业水平上。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岗位要求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术(技术)知识,并积极吸收运用新理论、新知识;或积极进行学术、技术研究,、出版论著等,取得了明显的专业(技术)成果;或获得了专业(技术)成果奖。⑤业务能力上。在本专业岗位上有较强的技术、管理、组织和决策能力,以及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⑥继续教育上。参加组织安排的培训学习成绩优秀;进修学习不少于规定课时,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不断更新丰富。

通过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坚持评聘分开,竞争择优聘任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是适应新形势要求所采取的一项改革举措。我们积极鼓励广大职工取得高学历、高职称,对具有相关学历,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并达到相应技术要求的,依据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评定标准,经个人申请,可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的限制,不与工资福利待遇挂钩。我们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坚持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能上能下、职岗相符、专业对口、定编管理的原则。对具有相应任职资格,有履行职责的实际工作能力,且身体健康的人员,经组织部门考察核实,根据新设岗位的实际需要,拿出初步聘任意见报经党委集体研究后进行聘任。聘任采取下发文件、发放聘书、签订聘约的方式,矿主要负责人与受聘人签订聘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聘人员必须制定年度专业工作目标,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工作作风、贡献与效益、水平与能力、学习与提高等几个方面,并与受聘专业岗位职级职责要求相一致。矿要为受聘人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并提供相应的待遇。

四、加强和改进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以前的年度考核,每人发一张考核表,由个人填完上交,流于形式,失去了考核的作用和意义。为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领导,我矿成立了年度考核领导小组及分线考评委员会,组织科根据相关规定,提出明确具体的书面要求,考核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对全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中严格按步骤进行:首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个人年度专业工作总结,并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然后,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组织职工在本单位进行民主评议;第三,组织科将《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及评议情况分类汇总,报分线考评委员会进行组织评议、考核评定;第四,组织科根据各分线考评委员会评定结果,对各专业人员综合分析汇总根据各分线考评委员会评定结果,对各专业人员结合分析汇总,并拿出初步处理意见,报党委研究审定。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年度考核同聘任、晋升、有关待遇紧密结合,做到优上劣下。考核为“优”的可以破格晋升专业职务或高聘,考核为“良”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为“差”的予以低聘或解聘。今年初,我们对全矿2004年度受聘在岗的23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为“优”的46人,考核为“良或中”的174人,考核为“差”的10人。通过年度考核置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于同一起跑线上,谁的能力强,谁就能获得重要的岗位,在什么岗位就享受什么待遇,破除了实际存在的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利于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有利于推动职称工作逐步朝着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切实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

五、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专业人员工作积极性。

我们积极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奖励办法,鼓励各专业人员岗位创新,多出成果。

1、设立了“优秀人才贡献奖”,对我矿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和管理拔尖人才,根据其贡献大小一次性给予2万元以下的奖励。并对获得集团公司或市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人员,除集团公司或市颁发的原有奖金外,矿按同等标准给与奖励,属集体成果的,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奖励不低于总额40%或主要完成人获得的奖金不低于总额的50%。

2、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奖”,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总结科技成果,并拨出专项奖励基金,重奖在技术上有创新的人才,表彰在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干部,以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

3、根据集团公司文件要求,我们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发放书刊补助费,并适当安排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出去考察、旅游,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4、定期把表现突出、成绩明显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交流到重要岗位。有些专业人员在一个岗位上长期不交流,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创新性,部分专业人才学用不对口,不安心工作,能力得不到发挥。针对技术人员流动性差,我们制定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规定》,定期交流轮岗。

尤其是去年3月份,我们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需要,进行了竞争上岗。规定了竞争上岗的学历、职称和条件要求,通过考试、面试、考察、试用等方式选拔最适合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淘汰机制,有效地支持和鼓励多余的专业人才交流,把紧缺的专业人才流进来,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

5、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内培和外培两个基地,以业务技能培训为主,加强对干部专业技术、工商管理、金融、财会、法律、计算机应用等业务培训,改变干部队伍单一知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6、实施了“百名创新人员”工程。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创新,多出成果,每年评选一次“创新人员”,每月享受100元创新津贴。

7、2005年3月初,我矿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津贴的通知》,全面提高了全矿在岗受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实际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执行。受聘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补贴由原来的200元、150元、90元、60元提高到井下单位700元、500元、400元、300元,地面单位600元、400元、300元、200元。通过较大幅度地提高相关待遇,不仅有效缓解了人才流失日趋严重的局面,而且较大程度调动了我矿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营造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保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促进了我矿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存在问题

1、定编定岗工作存在着相对滞后性。如:随着创业力度的加大,需要经常组建或撤销一些外出创业区队,这些机构不在定编定岗之列,其职数、职责、任职条件等只有按常规区队的建制执行,编制也只有临时增添,给定编定岗工作带来一定的滞后性。

2、定编定岗具有严格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专业技术力量的储备。全矿各单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均少于或等于编制数,人员调出后不能及时补充或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人选。我们将通过设立实习技术员岗位来解决这一问题。

3、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中,对照标准,严格考核,每年都要低聘或解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目前人员比较紧张,执行标准过于严格,不利于工作。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版权所有

4、专业技术岗位重新定编定岗定责以来,各种台帐比较多,每次人员调整都必须进行大量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大范围的人员调整,工作量相当大,缺少相应的人力资源自动化管理系统,今后需建立和完善。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7篇

一、充分认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我矿的专业技术岗位从98年设置以来,到2004年已经6年多了,专业技术岗位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原有的岗位设置与企业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①专业技术岗位编制不科学。专业技术岗位不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因事设岗,而是存在着专业技术岗位“因人而设”,甚至重复设岗的现象,导致了多年来专业职务岗位编制混乱。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不合理,要求不具体,随意性较大,在岗人员具有什么资格,就聘什么职务。③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不明确。原来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对专业技术人员职责规定的不具体,致使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起来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方向,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造成这些岗位虽然存在,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④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考核、评聘脱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矿党委多次调研分析,认为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专业技术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优秀技术人才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就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的科学化,才能为“人才兴企、科技兴企”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为此,矿党委专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负责人,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编制委员会,党委组织科具体负责全矿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

我们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中,坚持因事设岗、结构科学、动态管理、责权统一和精简高效原则,分职能调查、岗位分析、编写岗位说明书、岗位评价等四步进行。①职能调查。职能调查是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基础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现有岗位的实际情况,做到岗位分工合理,工作关系协调,工作流程顺畅。为此,我们对全矿各单位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业务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书面调查;②岗位分析。根据实际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进行系统归类合并,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了岗位初步设计。③编写岗位说明书。根据设岗原因和作用,岗位说明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④岗位评价。岗位初步设置后,广泛征求意见,对所设置岗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岗位设置的类别、数量进行全面评估和定位,合理确定每一个岗位的地位和价值,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优化了系统结构。

2003年底,我矿15个机关科室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5人,19个基层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415人,专业技术岗位相应为415个。2004年初重新进行了设岗定编,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全矿共设置了289个专业技术岗位,分别在工程、政工、经济、会计等系列设置了34个高级职务,其中工程岗19个、政工岗10个、经济岗3个、其它岗2个。中级职务设置121个,其中工程岗61个、政工岗37个、经济岗14个、其它岗9个。初级职务设置134个,其中工程岗95个、政工岗9个、经济岗19个、其它岗9个。并在采煤、掘进、皮带、运搬等15个单位,设置了20个技术主管职务。定编定岗后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70%,专业技术职务高、中、初级比例为1:4:5。通过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使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一步盘活,从岗位设置上为推进专业技术职务改革、打破职称评聘上的“铁饭碗”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

二、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目标责任制。

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工程、政工、经济、群文等专业分高、中、初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初与矿签订目标责任书,从几个具体方面提出相应要求:①政治思想上。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招待上级的指示、决议,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廉洁奉公。②工作作风上。工作积极勤奋,认真负责,乐于吃苦,勇挑重担;求严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和解决问题;带头搞好团结协作。③工作实绩上。能出色完成本专业岗位的各项任务,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有推广价值的专业工作、管理工作经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作实绩突出。④专业水平上。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岗位要求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术(技术)知识,并积极吸收运用新理论、新知识;或积极进行学术、技术研究,、出版论著等,取得了明显的专业(技术)成果;或获得了专业(技术)成果奖。⑤业务能力上。在本专业岗位上有较强的技术、管理、组织和决策能力,以及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⑥继续教育上。参加组织安排的培训学习成绩优秀;进修学习不少于规定课时,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不断更新丰富。

通过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坚持评聘分开,竞争择优聘任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是适应新形势要求所采取的一项改革举措。我们积极鼓励广大职工取得高学历、高职称,对具有相关学历,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并达到相应技术要求的,依据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评定标准,经个人申请,可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的限制,不与工资福利待遇挂钩。我们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坚持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能上能下、职岗相符、专业对口、定编管理的原则。对具有相应任职资格,有履行职责的实际工作能力,且身体健康的人员,经组织部门考察核实,根据新设岗位的实际需要,拿出初步聘任意见报经党委集体研究后进行聘任。聘任采取下发文件、发放聘书、签订聘约的方式,矿主要负责人与受聘人签订聘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聘人员必须制定年度专业工作目标,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工作作风、贡献与效益、水平与能力、学习与提高等几个方面,并与受聘专业岗位职级职责要求相一致。矿要为受聘人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并提供相应的待遇。

四、加强和改进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以前的年度考核,每人发一张考核表,由个人填完上交,流于形式,失去了考核的作用和意义。为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领导,我矿成立了年度考核领导小组及分线考评委员会,组织科根据相关规定,提出明确具体的书面要求,考核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对全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中严格按步骤进行:首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个人年度专业工作总结,并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然后,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组织职工在本单位进行民主评议;第三,组织科将《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及评议情况分类汇总,报分线考评委员会进行组织评议、考核评定;第四,组织科根据各分线考评委员会评定结果,对各专业人员综合分析汇总根据各分线考评委员会评定结果,对各专业人员结合分析汇总,并拿出初步处理意见,报党委研究审定。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年度考核同聘任、晋升、有关待遇紧密结合,做到优上劣下。考核为“优”的可以破格晋升专业职务或高聘,考核为“良”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为“差”的予以低聘或解聘。今年初,我们对全矿2004年度受聘在岗的23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为“优”的46人,考核为“良或中”的174人,考核为“差”的10人。通过年度考核置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于同一起跑线上,谁的能力强,谁就能获得重要的岗位,在什么岗位就享受什么待遇,破除了实际存在的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利于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有利于推动职称工作逐步朝着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切实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

五、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专业人员工作积极性。

我们积极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奖励办法,鼓励各专业人员岗位创新,多出成果。

1、设立了“优秀人才贡献奖”,对我矿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和管理拔尖人才,根据其贡献大小一次性给予2万元以下的奖励。并对获得集团公司或市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人员,除集团公司或市颁发的原有奖金外,矿按同等标准给与奖励,属集体成果的,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奖励不低于总额40%或主要完成人获得的奖金不低于总额的50%。

2、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奖”,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总结科技成果,并拨出专项奖励基金,重奖在技术上有创新的人才,表彰在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干部,以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

3、根据集团公司文件要求,我们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发放书刊补助费,并适当安排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出去考察、旅游,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4、定期把表现突出、成绩明显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交流到重要岗位。有些专业人员在一个岗位上长期不交流,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创新性,部分专业人才学用不对口,不安心工作,能力得不到发挥。针对技术人员流动性差,我们制定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规定》,定期交流轮岗。

尤其是去年3月份,我们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需要,进行了竞争上岗。规定了竞争上岗的学历、职称和条件要求,通过考试、面试、考察、试用等方式选拔最适合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淘汰机制,有效地支持和鼓励多余的专业人才交流,把紧缺的专业人才流进来,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

5、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内培和外培两个基地,以业务技能培训为主,加强对干部专业技术、工商管理、金融、财会、法律、计算机应用等业务培训,改变干部队伍单一知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6、实施了“百名创新人员”工程。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创新,多出成果,每年评选一次“创新人员”,每月享受100元创新津贴。

7、2005年3月初,我矿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津贴的通知》,全面提高了全矿在岗受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实际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执行。受聘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补贴由原来的200元、150元、90元、60元提高到井下单位700元、500元、400元、300元,地面单位600元、400元、300元、200元。通过较大幅度地提高相关待遇,不仅有效缓解了人才流失日趋严重的局面,而且较大程度调动了我矿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营造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保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促进了我矿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存在问题

1、定编定岗工作存在着相对滞后性。如:随着创业力度的加大,需要经常组建或撤销一些外出创业区队,这些机构不在定编定岗之列,其职数、职责、任职条件等只有按常规区队的建制执行,编制也只有临时增添,给定编定岗工作带来一定的滞后性。

2、定编定岗具有严格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专业技术力量的储备。全矿各单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均少于或等于编制数,人员调出后不能及时补充或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人选。我们将通过设立实习技术员岗位来解决这一问题。

3、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中,对照标准,严格考核,每年都要低聘或解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目前人员比较紧张,执行标准过于严格,不利于工作。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版权所有

4、专业技术岗位重新定编定岗定责以来,各种台帐比较多,每次人员调整都必须进行大量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大范围的人员调整,工作量相当大,缺少相应的人力资源自动化管理系统,今后需建立和完善。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胜任力;培训;勘察设计企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勘察设计市场的开放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勘察设计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09年―2013年近5年间,勘察设计企业从14264家增加到19231家,从业人员从127万人员增加到244万人。作为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竞争环境的变幻莫测和现代企业的发展都对勘察设计企业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持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提高勘察设计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

(一)胜任力

胜任力又称能力、素质和胜任特征等,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avid・C・McClelland(1973)在《Testing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中提出的Spencer夫妇(1993)将胜任力定义为能够将工作中具有突出绩效的员工和普通绩效的员工区分开来的个体深层次的特征,包括行为和技能、某方面的知识、自我认知、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特质、动机等,以及任何可被准确计算或测量,同时可将优秀绩效与一般绩效显著区分出来的个体特征。胜任力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具有层次性,既包括显性的,可观察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又包括隐性的,不易观察的员工的价值观、个性、动机和态度等;(2)具有区分性,它可以将优秀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显著区分开来;(3)具有动态特征,它随着个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增长,并且还与任务情景相联系;(4)与工作绩效相关联,通过胜任力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

(二)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项绩效目标所具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特征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自我形象、社会角色、个性品质以及动机等。这些技能和行为必须是可观察、可衡量、可指导的,并且能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绩效产生关键影响。Spencer 等人(1993)经过近二十年对胜任力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冰山模型。冰山模型将人的能力分为冰山以上的部分和冰山以下的部分。其中冰山上的能力是一个人的行为、知识和技能等一些外在的,可以观察的特征;而冰山下的能力则是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和动机等内隐的、不易观察的特征。他们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否做出突出绩效的不是知识和技能等冰山上的因素,而是冰山下的潜在的个人特征。

二、勘察设计企业员工特点及培训现状分析

(一)勘察设计企业的员工特点

勘察设计企业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占企业总人数的60%―7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界定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其工作属于脑力劳动的范畴,其产品属于智力产品”。勘察设计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拥有工程勘察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问题的工程师。他们在企业中担当技术攻关和创新的重任,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由于产业自身原因,勘察设计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是高学历、高素质的知识型员工。因此,与一般企业员工相比,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能力素质;二是培养周期长。由于专业技术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学习难度较大,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复制的;三是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他们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需要发挥个人能力和灵感的创造性的工作;四是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他们工作大部分是思维性的脑力活动,劳动过程是无形的,工作过程难以监控。通常一个勘察设计项目周期较长,需要几个专业部门共同完成,工作成果一般难以衡量;四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具有更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关注自身价值的认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五是潜在流动性大。由于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现在的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成长与发展的空间,他们会比较容易跳槽到其他企业。

美国知识管理专家Tampoe(1989)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依次排序为:个人成长(33.74%)、工作自主性(30.51%)、工作成就(28.69%)、金钱财富(7.07%)。相对于物质报酬,作为知识型员工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加关注个体的成长、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成就等因素。因此,如何发挥员工的胜任力,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使其获得更多的业务成就感是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二)勘察设计企业培训现状分析

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大部分是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的,员工培训工作存下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领导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不重视,培训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大部分培训仅是为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很少对员工和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更没有系统、规范的人员培训与开发规划,使得培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投资不足。许多勘察设计企业培训经费较少,并且没有专门的培训预算。

三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效果不好。勘察设计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参加上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是讲座和课堂授课,培训内容主要是行业规范和专业相关知识。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员工的个人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员工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好。

四是培训注重人才资源的显能的管理,而忽视人才资源潜能的开发。培训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也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

六是培训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培训结束后不能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

在新的人才竞争条件下,勘察设计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通过对员工胜任力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员工培训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三、勘察设计企业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的重要性

员工培训是企业增值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既可以提高员工的能力,继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也可以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福利,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成长的重视,继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与传统基于岗位的培训不同,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是根据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对专业技术人员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进行培训,提高员工个体胜任力水平和企业整体胜任力水平,从而提高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的支持能力。对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具有以下优点:

(一)更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

企业主要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是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调整的。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不仅能满足勘察设计企业当前对胜任力的要求,而且能从战略层面上满足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对人力资源胜任力的要求。

(二)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其当前胜任力水平与胜任力模型的差异,从而可发现专业技术人员胜任能力优势和弱项,制定重点培训计划,使培训项目更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帮助员工了解了自身能力、素质及发展需要,指导员工进行符合个人特征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以个人胜任力为基点的培训体系,可以让专业技术人员感受到企业的重视和更多的公平感,这对于重视个人成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具有很强的激励性。

(三)注重价值观、态度和动机等隐性特质的培训和开发

传统培训大部分是针对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员工能更好地胜任当前的工作。知识和技能是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比较容易培养和改变。而价值观、态度、人格特质和动机等隐性的特质才是区别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关键因素,往往更难以改变。特别对于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差别不太大,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是这些隐性的特质。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更加关注专业技术人员隐性特质的培训与开发,使培训效果更好,也有利于避免培训后员工的流失,提高企业培训收益。

(四)能使培训更深植于企业文化之中

与胜任力模型有关的行为取决于企业文化,因此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也就体现了不同的组织文化、价值观或战略背景中的成功行为。在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培训体系下,勘察设计企业可以通过营造以内在能力素质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组织绩效。

四、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

(一)构建胜任力模型

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的关键是要建立勘察设计企业各主要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首先要成立胜任力模型开发项目小组,成员包括企业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和培训工作负责人、胜任力模型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外部的胜任力模型专家。然后根据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程序,建立企业各主要岗位的胜任力模型。行为事件访谈法是国内学者比较认同的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方法。而开发程序则可以参考McCelland和Spencer先后提出的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明确目标,确定绩效标准,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讨论法来确定绩效标准;第二步是选取分析样本,分别从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员工中随即选取一定数量的员工作为研究对象;第三步是获取样本有关胜任力的数据资料,以行为事件访谈法为主,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小组讨论和360度评价等方法来获取胜任力有关数据;第四步是建立胜任力模型,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编制胜任力模型;第五步是验证胜任力模型,对胜任力模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方案、组织和实施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员工个体层次的分析、工作层次的分析和组织战略层次的分析。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确认差距,即确认员工胜任力的现有状况和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以此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而胜任力模型则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了参照标准。

(三)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1、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确定培训目标。基于胜任力的培训目标主要是通过培训活动来提高员工的胜任力水平,继而提高组织的总体胜任力水平。根据胜任力模型的要求,给员工确立培训目标,使他们由一般绩效者变成优秀绩效者。

2、确定培训的内容、培训机构、培训方法以及培训的具体课程

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和不同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企业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员工,其胜任力培训的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勘察设计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内容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关注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自我效能、创新意识、成就动机、价值观等能力素质的培训。对于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前者的培训所占比例更高;对于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后者的培训所占比例更高。由于勘察设计企业的特殊性,外部培训机构的通用课程不一定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应根据需要进行内部培训课程的开发,即根据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胜任力要求,对他们共有的胜任特征进行归类并确定培训内容,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发课程,保证培训有的放矢。

在确定了培训内容之后,就要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课堂讲授法、研讨会法,也可通过师带徒、轮岗、外派学习、参观考察等方式,主要是传授新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价值观、个性和动机等可采用角色扮演、行为示范以及管理游戏等方式进行。同时,培训方式除了集中学习以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平台,鼓励员工自主学习。

组织实施培训方案时,要注意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场所和选择合适的培训师。勘察设计企业一般工作任务比较重,因此应和部门负责人及员工及时沟通协调,根据工作进度分批次安排培训时间。作为知识密集型的勘察设计企业,可以优先从企业内部选拔培训师,建立内部讲师库,这样不仅节约培训成本,而且内部讲师更熟悉企业的各个方面,培训效果更好。同时,要注意后勤保障以及过程控制和计划调整。

(四)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等及时进行调整。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评估主要采用柯氏的四级评估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面进行评估。反应层主要评估参训者对培训的整体满意度,包括对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和培训的组织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学习层主要评估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一般在培训结束时进行书面测试,考察其对培训的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行为层主要评估受训者在培训后工作行为的变化,如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态度变好和工作效率提高等;结果层主要评估受训者因培训产生的效果,即工作绩效改善程度。行为层和结果层体现的时间都较长,需要对被培训者进行长期后续追踪,主要通过访谈和绩效考核的形式与其所在部门领导和员工配合完成。

五、总结

对于勘察设计企业来说,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激励性。但是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企业具有明确的战略、完善的岗位体系、有效的绩效管理等,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建立有效的胜任力模型并应用于培训;二是建立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培训,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营造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氛围,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企业从上至下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四是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培训费用管理、讲师管理办法以及培训相关表单等多方面内容;五是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建立是一个系统化、动态化的过程,需要根据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作者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何立,凌文辁.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培训的原理与技术[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64-166.

[2] 洪亮.胜任素质模型在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07(2):19-20.

[3] 张素红.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创新研究[J].前沿,2010(3):162-165.

[4] 景亚洲.勘察设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开发体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2(9):150-151.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钼行业 大学生 成长

一、项目实施背景

随着钼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不断输入人才,加强人才储备,大学生是人才输入较为直接、快捷和普遍的方法,如何通过进一步加强大学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管理,加速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促使其尽快熟悉钼行业生产经营管理面貌,了解掌握本专业实践基本常识,快速成长为懂理论,会实践,在技术上能够独挡一面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为钼行业科学健康发展服务。

通过对大学生见习期间的有效管理和定向培养,锻炼大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现场实践能力,培育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和用心做事的工作作风,将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快速转换为现场实践管理的能力和专业技术开发能力,并引导他们利用管理技术双通道平台快速成长为懂理论、能实践、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长为符合钼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生见习期成长实施办法

根据所学专业,结合个人意向,合理划分轮岗阶段、设定轮岗单位和时间,明确各阶段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及最终目标。

大学生见习期分入职培训、轮岗实习、定岗见习三个时段进行。

第一时段由公司统一组织培训、分公司培训和基层单位培训三个层面进行,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各有侧重地进行。公司培训一般包括入职培训和系统培训,入职培训主要进行纪律服从训练、集体意识训练和拓展训练等。系统培训主要学习集团公司发展态势和历史沿革、产业板块、组织架构等。分公司培训主要学习经营概况、发展规划、生产工艺工序、组织架构、文化理念、职业道德、薪酬机制、人才培养平台等。基层单位培训主要是所在制度汇编的组成及制定每项制度的目的及大体内容,学习掌握安全须知、井下安全注意事项等,学习掌握劳动组织形式、工作职责等,学习了解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管理方法及工资分配方法等等。

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一般分别实施六个月,在经过半年的轮岗见习后,结合见习生专业和企业生产情况,安排见习生到适合其发展的科室或车间岗位进行定岗见习。

大学生每月撰写自我鉴定总结和月度自我评估,总结每月所得,并从新鲜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两个月撰写一篇以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现场施工管理评价、生产经营管理方法的分析为内容的论文,促进他们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

其次,进一步创新思路,将大学毕业生们以“班组长助理”的身份编入基层一线车间的优秀班组,与该班班组长“结对子”,签订导师带徒合同,与班组长同上下,并规定了入井数量和时间,以及出勤情况。让大学毕业生走上讲台,为全公司科级以上管理人员讲课,为发挥大学生理论优势,充分展示个人能力,提升自信心。注入情感关怀,不定时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状况,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给他们分析讲解人才培养政策,帮助他们摆正奋斗的航向,制定出成长规划,形成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消除成长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

通过严格的考核、拉开工资档次等措施,及设立“成长之星”,将大学毕业生纳入造星工程,年度进行评选,获得明星称号的毕业生给予经济奖励,以此催化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

三、需注意问题及措施

1、不仅合理划分轮岗阶段、设定轮岗单位和时间,而且明确各阶段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及最终目标。

2、将大学毕业生们以“班组长助理”的身份编入基层一线车间的优秀班组,与该班班组长“结对子”,签订导师带徒合同,与班组长同上下。

3、量化了下基层数量、时间,以及出勤情况,并严格进行考核,在工资中给予兑现。

4、让大学毕业生走上讲台,为科级以上管理人员讲课。

5、设立“成长之星”,将大学毕业生纳入造星工程,年度进行评选,获得明星称号的毕业生给予 10000元奖励。

6、注入情感关怀,不定时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状况,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7、充分听取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意愿,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和特长以及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发展方向制定见习规划,确定见习单位,指定见习导师。

8、对大学生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按月度进行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动态考核成绩作为见习期满评选优秀见习生的依据。见习期间大学生由管理部门和实习单位共同管理。

四、实施效果分析

1、轮岗实习和定岗实习的明确划分,目标的合理设定,

让大学毕业生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能在最短的速度完成学校到工作的转变,并逐步成为能独立工作,有理论、有实践、有管理经验的员工。

2、每月撰写自我鉴定总结和月度自我评估,以及论文,让他们培养了发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加快理论向实际工作的渗透,并且通过走上讲台的方式,发挥了大学毕业生理论知识的优势,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工作的自信。

3、以“班组长助理”的身份编入基层一线车间的优秀班组,与班组长“结对子”,同上下,使他们直接深入到基层一线最小的细胞单元,既培养了他们的吃苦精神,磨练了意志,切身体验了工人的生活与他们真正工作在一起,又能深入了解一线情况,学习班组管理和实践技能,学习在一线、锻炼在一线、成长在一线,并以此延伸到车间管理,为今后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4、情感关怀的注入,帮助他们摆正奋斗的航向,消除成长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范文第10篇

认真着手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生产经营类和中介类事业单位改革,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努力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面实施全员聘用制,严格控制人员编制,继续实行“凡进必考”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办法。指导事业单位做好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实施镇、街道机构改革,重点是转变和界定镇、街道职能,理顺与市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镇、街道行政执法工作,充分发挥镇、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

二、积极实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2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人才工作要以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为目标,继续加大开发力度,使全市人才总量达到65000人,其中高级人才达到1500人。一是继续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主动适应我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引进方式,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其他紧缺急需人才。实施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即培养百名企业领军人才、千名企业白领人才、万名企业高技能人才。二是进一步落实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有关政策规定。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建立人才创业园和人才公寓,设立人才奖和伯乐奖。切实解决好高级人才引进的待遇,落实好其家属和子女的工作和就读,兑现住房补贴、科研经费、评优奖金等。三是不断完善人事制度。增加人事内容,宣传人事作用,扩大人事的影响面。四是切实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网上市场的功能,扩大网上市场的连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运行质量,积极为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才信息并推荐人才。

三、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

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做好公务员登记和人事部即将出台的配套政策文件的执行。在市级和镇、街道机关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做好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考镇、街道机关和公、检、法、税务、工商等部门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做好公安机关实行专业技术职位任职试点工作,为公务员分类管理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录用、培训、晋升、考核、奖惩、交流、退休等制度。在全市镇、街道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开展干部轮岗交流。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制定本市“十一五”公务员培训规划,在全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依法行政、电子政务和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做好干部安置工作,探索随调家属安置新办法。

四、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要全方位加快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拟对非公企业建设工程和机械电器工程两个系列进行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摸清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各专业结构、分布和总量状况,建立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评选、表彰和奖励学科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继续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工作。完善我市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实行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自主聘任,全面推行评聘分开。对教育系统的职称评审实行评聘分开。重视农民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加强“211”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博士后工作站申报和建站工作。

五、重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要重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把其作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大计。一是要做好回温的大中专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二是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条件,继续对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4*0”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三是对有就业愿望的失土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普查和登记,统一纳入就业计划;四是根据市政府下发的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有关措施,放宽政策,打破地域、户籍等限制,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就业目标。五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实现用工信息联网,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六、努力巩固社保扩覆和基金征缴成果

一是巩固养老保险三年扩覆成果,立足本市籍人员,抓人头落实,消除空挂,保持实际缴费人数的动态平衡,防止实际缴费人数出现回落。二是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和就业保障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保障范围。三是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保范围,建立医疗困难补助基金,为生活特别困难、医疗负担过重的人员减轻经济负担和压力。四是认真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继续扩大工伤保险参保对象,做好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切实维护伤残者的经济利益。五是加强社会保险基础业务管理,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搞好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力求在社会化管理、稽核工作和优质服务上有新的突破。

七、继续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和劳动争议调处力度

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劳动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宣传劳动用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劳动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宣传教育,从根本上提高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制意识,规范用工行为。二是坚持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检查和联合年检相结合,开展以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合同签订、非法使用童工查处、工资清欠以及拒不参加社会保险和缴费为主要内容的执法监察活动。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在搞好太平、泽国、新河、箬横劳动争议派出庭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争取在大的镇、街道设立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四是加强各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通过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从事劳动管理、监察和调解的人员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五是完善三方协调和综合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方协调制度,培育协调主体,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参加协调。发挥综合监管联席会议作用,落实有关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劳动管理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作。

八、进一步夯实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基础

上一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范文 下一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