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事故范文

时间:2023-11-06 05:05:41

交通安全事故

交通安全事故篇1

李春花(1991-) 女,汉族,河南焦作人,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摘要: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的高发态势,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分析及探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能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

关键词:交通安全;交通事故;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已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交通事故更是给人类带来了伤残甚至死亡,因此不得不说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而如何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成为世界各国努力的重点。本文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原因以及预防对策方面着手分别进行了分析。

一、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据统计,地球上平均每63秒就有1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每3秒就有1人因为道路交通事故而受伤。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已被称为“全球第一公害”。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

现将我国近几年全国交通事故数目和死亡人数统计如下表所示:

由图可知,全国交通事故数目和死亡人数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数据依然让人触目惊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因此,对交通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预防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任何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车、道路、环境等,各因素之间需要和谐统一才能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主要是分析人、车、道路、环境各方面因素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一)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员、行人等。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他们的生理、心理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有的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专业性差,甚至有的还疲劳驾驶,这些都能导致事故多发。此外,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也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

(二)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能,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玻璃、安全门、灭火器等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减小事故的损伤程度。车辆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

(三)道路因素。

道路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等对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道路的几何特征、道路交叉、路面状况、交通设施。道路的几何特征有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线形的协调性、视距保证等。路面状况包括路面平整度、路面塌陷、积水、积雪等。交通设施包括安全护栏、轮廓标志、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眩板、道路照明等。这些都有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时间等。人工环境包括土地利用、路侧干扰、障碍物等等。这些都会造成交通出现问题。

三、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对策

通过对交通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可知要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现行的交通管理法规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公安、消防、交通、环境和卫生部门都有部分监管权力和各自的管理办法,但是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内容上又往往交叉、权责不分,处理事故时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建立系统的、权责明确的法律法规,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是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第一要务。

(二)加大对驾驶人员的监管力度。由于绝大部分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大对驾驶人员驾驶技能的培训及监管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要求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取得驾照才能驾车,严禁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三)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与安全意识。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高人们的守法、安全、文明意识是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因为交通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们的过错造成的,只有全面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四)建立行业协会。

我们可以成立驾驶人安全协会等组织,公布驾驶人违法举报有奖电话,定期组织驾驶人学习驾驶技能和维护驾驶人的合法权益,以此作为群管组织和社会化管理的一种模式,充当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

(五)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交通事故具有不可预见性及时间紧迫性,因此,我们还应重视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国内应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加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的建设,并进一步加强事故处理的信息透明度,利用媒体正确引导群众,一方面使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便于组织群众疏散或参与救援,使之更主动地配合政府,从而使突发事件的救援更迅速有效。

四、 结束语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交通事故并不会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而成比例增长,交通事故是可预防的。了解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现状和原因就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消除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使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威,王金生,滕彦国等.由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6)

[2]任宇立.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交通事故分析方法初探[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10(2)

交通安全事故篇2

1.1人的因素

人是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主要指各种道路交通参与者,包括各种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乘客、行人和其他人员。在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综合体系中,人驾驶车辆,人使用道路,人管理交通环境。据资料显示,由人的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2.63%[3]。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从不安全行为来体现。比如,驾驶员有未按规定让行、忽视警告标志信号、逆向行驶、心理素质较差、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不安全行为。造成这种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包括心理、生理、驾驶技能等主观原因和交通管理、教育、培训、设施环境、天气环境等客观原因。譬如,驾驶员遇到一些突况,猛然意识到路面破损但已躲避不及而产生惊恐时,驾驶员心率波动会明显加快,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风险系数。

1.2车的因素

车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车辆性能的好坏对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车辆是否有良好的安全行驶性能直接关系到交通事故的发生。首先,车辆本身具有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车辆的稳定性(它在各种情况下行驶时不翻车、不倒溜、不侧滑),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行驶平顺性、轮胎、视野和灯光等因素。其次,一些安全装置如安全带、安全玻璃、安全气囊、安全门和自动制动系统等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损伤程度。最后,一些汽车“带病”上路,该维修的未及时维修,该报废的存在侥幸心理行驶在道路上,有的地区汽车年检、性能检测过于形式化,没有切实落到实处。这些都能导致交通安全存在隐患。

1.3道路的因素

道路是交通安全的基本因素。据统计,10%的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有直接关系。当道路几何线形、路面附着条件、道路安全设施等方面存在问题时,交通安全将存在隐患,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些道路路面破损,比如说路面塌陷,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护,极有可能诱发交通事故。路面结构是交通事故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路面结构为砂石或土路的路段上的事故发生率比路面结构为水泥或沥青的高。前者与后者相比,承载力小,容易造成路面塌陷,磨损轮胎,引发交通事故。“三无”(无标志、无标线、无信号)同样是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另外,有些道路无隔离设施,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

1.4环境的因素

环境因素是交通安全的综合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人们在交通活动中所处的特殊环境,是道路交通环境的重要部分,是由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构成,其中主要由地理环境、道路绿化和雨、雪、雾、冰雹等气候条件,噪声、废气等人为因素构成,自然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在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车轮与路面的摩擦系数低,容易翻车、侧滑、倒溜。在雾天行驶,驾驶员的视距变短,不能及时地处理一些突况,预防事故的发生。人工环境包括道路土地利用、行驶障碍物和路侧干扰等,这些都会造成交通问题。譬如绿化会影响交通安全,路侧的树冠遮挡驾驶员的视线,绿化对交通标志的遮挡,不能满足行车净空要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交通安全。

2道路交通事故树的分析

2.1确定影响事件

对于道路交通系统而言,交通事故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营系统的稳定。如何预防预测交通事故、降低事故发生频数、提高安全等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事故树分析法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顶上事件),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4-5]。其能够有效地解决道路交通问题,为道路交通运营机构提供理论依据。

2.2事故树分析一般步骤

研究人员分析某一系统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采取以下步骤:①确定所分析的系统;②理解所分析的系统;③调查事故、查明原因;④确定事故树的顶上事件及相关原因事件;⑤构建事故树图;⑥定性分析;⑦定量分析;⑧制定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上述事故树分析步骤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事故树实际分析过程中,一般只进行定性分析。实践表明,定性分析能得出比较好的结果。

2.3事故树的编制过程

①确定顶上事件(第一层);②确定造成顶上事件的直接原因事件(第二层);③确定接下来的其他层次事件。

3道路交通事故树的编制

从顶上事件开始,一层一层按照演绎的方法把道路交通事故各原因事件用逻辑门连接起来,绘制出反映各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树形图。

3.1交通事故最小径集

事故树和成功树互为对偶,依据对偶原理,将事故树变换成其对偶的成功树,将逻辑门作相应的转换,然后求出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即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3.2重要度分析

一般情况下,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越大,它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就越大。结构重要度分析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精确求出结构重要度系数;另一种是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是一种近似判断方法。根据结构重要度分析原则:①在同一最小径集中出现且在其他最小径集中不再出现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相同;②同一基本事件中,低阶最小径集的结构重要度大于高阶最小径集的结构重要度;③两基本事件仅出现在基本事件个数相等的若干最小径集中,在不同最小径集中出现次数相等的各个基本事件,其结构重要度相等;④基本事件中,出现次数多的结构重要系数大,出现次数少的结构重要系数小。

4降低道路交通风险的措施

道路交通管理措施和先进的配套设施对降低道路交通风险有着显著的作用[8]。参照目前交通管理控制常用的方法和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从驾驶员、车辆和驾驶环境三方面对降低该路口的交通风险、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安全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4.1驾驶员

影响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事故的因素有驾驶能力(驾驶行为和驾驶能力)、身体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及复杂的交通环境。根据《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及其测评要求》,将速度估计、应变能力、操纵机能、夜视力、深视力和动视力作为反映驾驶适性的标准,形成驾驶适性检测。基本措施有:①严格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和机动车驾驶员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考核发证程序,杜绝无证驾驶的情况和买证卖证的不法行为。②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以提高驾驶员的的安全意识,使驾驶员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③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④推广记分卡制度定期进行安全考察评估,视情况对驾驶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⑤对于疲劳驾驶人员,可借助行驶记录仪来提醒,减少疲劳驾驶带来的不便。

4.2车辆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其汽车构件、转向性能、制动系统等直接影响汽车安全行驶。我国机动车虽然种类多,但与国外相比,存在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同时,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承受外部的环境应力、内部功能应力和运动应力等各种应力,使汽车技术状况参数以不同强度和不同规律发生着变化,致使车辆性能参数劣化、性能不佳、装置故障、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等,最终肇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所以,为增强车辆的安全性能,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对车辆应完善安全设施并进行定时维护和保养;②实行机动车检验社会化;③完善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严禁车辆违法改装,严格汽车年检、性能检测程序。

4.3优化驾驶环境

驾驶环境包括天气条件和道路状况。暴雪、冰雹等天气情况会使路面湿滑,阻碍道路交通。而大雾天会降低能见度,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这些天气条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许多道路结构不合理的设计(如道路线性骤变、有过长的陡坡等)易使驾驶员操作不当,酿成事故。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标识不明等常常会误导驾驶员正确操作,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合理规划道路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考虑天气条件设计道路时应该采取如下措施:①避免有过长的陡坡,对于线性骤变的道路应改变线性或多加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道路线性的变化。②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重点养护和必要的道路改造,同时还要对驾驶员进行限速,必要时设置减速标线、减速板或减速条。③合理布置隔离设施,减少各种类型交通流相互之间的干扰,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5实例分析

以兰州交通大学东门处的一个典型T字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现场调查了交通流量和交通冲突,然后利用交通冲突理论分析了该交叉口的交通风险状况。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将从交叉口改造这方面对降低该路口的交通风险、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查发现,该交叉口虽然具有一定的展宽,也进行了一定的交通设施优化设计,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待改善。在交通标志标线方面,宝石花路交通标线模糊不清,左、右转诱导标线设置也有待改进;在隔离设施方面,考虑到机非影响,可在安宁西路斜街东西进口设置机非隔离栏等。完善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保证通行车辆的通畅及行人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针对交大东门T字路口,具体改造措施如下:①在南北方向人行横道的中间增设行人安全岛。当交叉路口人行横道的宽度超过20m时,一般考虑设置行人安全岛。设置安全岛,能提高人行横道的通过能力,与机动车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可以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同时也意味着会占用一定空间,但是合理设计能够给车辆和行人带来双重便利。由于交大东门T字路口南北方向人行横道宽度超过了20m,因此应在中间设置行人安全岛,以减少交通冲突的发生。②对于西向进口道的机动车来说,可以让向南行驶的车辆提前右转弯。提前右转就是让西向进口道的车辆提前右转,驶出交叉口,从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由于不存在与其它流向的车辆产生冲突,因而对交叉口的干扰非常小。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提前右转车道就能够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提高到原来的120%。但是提前右转的条件是,交叉口有充分的空间保证机动车提前右转而不影响非机动车辆和行人的过街通行。③对于东西进口需要掉头的车辆可以在交叉口前提前掉头。在有中央分隔带的交叉口,为掉头车辆提前开口,虽然不会减少交叉口冲突类型,但可以减少交叉口的冲突数。④增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带,同时也可以设置非机动车提前停车。在非机动车、机动车流量均较大的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将非机动车停车线设置在机动车停车线前方,可以相应的减少冲突类型,但同时会增加机动车延误时间。⑤可以对该路口人行横道进行拓宽并将其和网格线前移。人行横道拓宽保证交叉口有足够的空间,人行横道以及网格线前移可以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时间,尽可能的让更多的车辆在信号周期中的绿灯时间通过,提高绿灯时间的车辆通行率,大大地减少车辆的延误。如果交叉口的空间不够,就会导致各个方向的车流产生很大的冲突,尤其加剧对东向车道左转的车流冲突,引发交通安全隐患。⑥加强安全教育和引导,倡导行人走南北方向的过街地道。地下过街设施的设置能彻底地实现人车分流,消除大部分的人车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行人的违规行为,从而间接地减少车辆的不必要延误,增加通行能力,确保行人过街安全。但是,交大东门T字路口过街地道(交大地道和BRT地道)离路口均有一段距离,人们更愿意直接走较近的人行道,因此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

6结语

以事故树理论为基础,对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人、车、路、环境这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驾驶员是肇致道路交通事故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时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和恶劣的驾驶环境,也导致了道路交通事故率持续增加。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应对策,同时针对兰州交通大学东门T字路口的实际情况,从交叉口改造这方面对降低该路口的交通风险、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安全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以此为理论基础,逐步探索出更为合理与科学的对策与方案,来预防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事故篇3

为在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救援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相州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加强组织领导。设立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总指挥由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囊括交通、卫生、环保、公路、公安交警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具体组织,协调和做好各方面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指挥部下设4个工作组。

1、现场处置组。由公安局交警大队组织牵头,具体成立指挥协调、现场秩序、现场救护、现场勘查工作小组。指挥协调小组负责组织警力和协调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开展现场处置的各项工作;现场秩序小组负责维护现场秩序,进行现场保护,疏导道路交通,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现场救护小组负责对事故伤者进行抢救,清理死者尸体并运离现场;现场勘查小组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2、抢险救援组。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当地政府和交通、消防等部门进行现场救护和救援,及时控制和消除险情。

3、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院牵头,负责组织医疗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4、善后工作组。由镇政府牵头,交警队、民政、有关保险机构参加,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安抚、抚恤和善后处理工作。

三、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处置

(一)事故报告

1、市公安局110或122接警后,在通知交警事故处理人员迅速前往现场开展妥善处置的同时,要立即报告指挥部。

2、事故发生地公安交警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肇事驾驶员及单位或车主姓名;(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3)事故性质及发生原因;(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的有关事项;(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二)现场保护、处置

1、事故发生地有关单位和当地政府接到事故报案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并做好防止事态扩大、保护现场及伤员、财产的抢救工作。因抢救伤员和财产等原因需要转移现场物品时必须做出标记,并拍照、录像和详细记录,最大限度的保护现场和痕迹物证。遇有运载易燃、易爆、剧毒、剧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通报有关部门到现场处理。公安交警部门要根据现场危险物品的危害程度,采取协同有关部门划定隔离区,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封闭道路,疏散过往车辆、人员。

2、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带,在距离现场来车方向五十米至一百五十米外或者路口放置反光装置或反光锥桶、警告标志、告示牌等,引导或者指挥车辆、行人绕行。在夜间或者雨、雪、雾等能见度低的气象情况下,应当增加锥桶,警告标志的设置密度,延长距离。交警部门应当指挥涉及交通事故的驾驶员、乘客等人员在警戒线以外的安全地带等候。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连续发生事故和损失扩大。

3、现场勘查结束后,交警部门应当组织清理现场。清理现场时,要登记、保存当事人遗留物品和有价值的物品。将死者遗体运送到殡葬服务单位或者有停尸条件的医疗机构停放。能开动的事故车辆应当立即开走;无法开动的,调集抢险车辆将车辆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停车场内;对暂时无法拖移开的,需开启事故车辆的危险报警灯或在车后设置危险警告标志。待将事故车辆及其他障碍清除后,交通警察方可撤离现场。

四、事故应急救援

(一)交警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逐级上报并立即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决定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本预案,立即按本预案组成指挥部赶赴现场实施指挥。

(二)本地公安部门应当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项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同时,对肇事者及有关当事人采取监控保护措施,防止逃逸或发生意外。

(三)卫生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急救队伍,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抢救伤员。医药部门应当及时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其他部门应当做好救援配合工作。

(四)在救援过程中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的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

五、重大涉外事故

1、对发生重大涉外事故,指挥部要通知市外事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在外事部门的协助下,做好涉外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和对外接待联系工作。

交通安全事故篇4

这次全县第三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暨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是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相当重要的会议。大家都知道,邻近的兴宁市在相隔不到20天的时间里接连发生2次特大矿难,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因此,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要求大家引以为戒,振作精神,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刚才,县安监局局长叶夏鸣同志传达了市联席会议主要精神,通报了上半年全县安全生产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几个月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县国土、交通、公安交警、公安消防等单位领导在会上作了发言。等一下,振宇同志对如何实现今年我县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还要作全面部署。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把这次会议精神吃透,把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极为重视,一再强调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文件,对安全事故责任追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绝非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最大努力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持全县安全生产的良好态势。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去年以来,我县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不论从安全生产的要素分析,还是从最基础的工作来看,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个别镇和部门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许多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较差,安全投入不足;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非法生产,违法经营。这些问题都充分说明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因此,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目前,我县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职工劳动保护能力低下,这些问题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而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就是领导不重视。同时,由于新时期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也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增加了安全监管的难度。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安全生产工作,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思想。

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二是我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物质保证;三是全社会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四是各项制约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因此,我们要完全有决心和信心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

l、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镇政府、各部门一把手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务必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亲自抓好落实,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2、要深化控制目标考核工作。近两年我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连续下降,与实行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管理有很大关系,效果非常明显。县安监局要根据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不断完善控制目标考核体系。各镇、各部门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总体规划及年终综合考核内容,制定和细化贯彻落实的方案,层层分解控制指标,逐级签订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单位。要强化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严格考核,以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项控制指标和任务的落实。今年控制目标管理已从政府扩大到有关部门,希望各镇、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机制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要健全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责任追究。依法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保障。县安监部门要增强执法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责任追究,严格查处各类事故。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对不落实整改措施,导致事故隐患大量存在的企业,要通过“挂牌公示、专人督办”或媒体曝光的形式,督促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消除隐患;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由于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要严格按国务院302号令的规定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之,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不姑息、不迁就、不手软,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三、落实措施,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l、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各镇、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文艺演出、固定标语、宣传单卡,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导致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2、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管。一是要抓紧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指导和督促广大企业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步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是要督促企业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及时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引导企业广泛应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装备水平,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四是要借鉴推广深圳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制定颁布各行业的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要按照“总体规划、重心下移、更新观念、强化主体、立足服务、培育中介”的基本思路,坚持开拓创新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

3、要加快全县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预警救援机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提高政府应对重特大事故能力,减少事故损失的有效手段。公安、交通、城建、国土资源、文化、科教、体育、卫生等涉及到安全生产的部门和矿山、宾馆等一些企业,一定要尽快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抓紧抓好演练,确保应急救援措施落实到位。

4、要继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当前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仍是继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尤其是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娱乐场所、建筑工地、采石场、采矿场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部位,各专项整治牵头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花大力气开展好专项检查整治。各镇、各职能部门要组织和集中专业力量,从安全职责、安全制度管理、场所、设备、防护措施和操作等方面认真查找漏洞,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和要求的,要采取措施限期整治,在限期内没有进行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停止生产经营,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对隐患严重、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缺乏安全措施的,要坚决依法关闭,务必在整治期限内,达到预期的整治效果。县宣传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实抓好这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宣传工作,要使非法经营者、非法采矿者明白我们县委、县政府整治安全隐患的坚强决心。8月下旬,县将专门召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汇报会,各专项整治牵头单位要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行动及效果作个汇报;各镇则要把此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形成书面汇报,于8月24日前报送到县安监局。

在这里,我要特别重点指出的是,对龙窝、苏区镇瓷土矿的整治,牵头部门要先制定好行动方案,镇委、镇政府要密切配合,确保整治效果;对凤安鸡笼山钨矿场的整治,凤安镇府要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杜绝群众自行进入矿区采矿;对义容文观坪锡矿场,要强行关闭,确保其在一个星期内撤出矿区。

四、转变作风,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

当前,我县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当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拉作风、踢皮球的作风。这些作风是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格格不入的。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高度负责地抓好每一项措施的落实,关注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不疏忽、不疏漏,确保安全隐患的排除。

l、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要亲自抓。各镇、各部门和各单位的领导要发扬求真务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精神,切实转变作风,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过程中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主要矛盾、关键环节,要时刻放在心上,亲力亲为,抓出成效。

2、加强督促检查。这是促进和保证工作落实的重要途径。各镇、各部门领导要不断强化督促检查的意识,使督促检查成为抓落实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项有效制度、一种良好习惯。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是督促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安全隐患整改措施落实。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个别访谈、不定期地现场察看等,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安全生产的真实情况;要敢于揭露问题,敢于碰硬,促进问题的解决。各镇、各部门对待上级的督促检查,也要实事求是,做到有什么情况就反映什么情况,落实到哪一步就反映到那一步,不夸大其辞,不报喜藏忧,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要注重调查研究。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抓落实的关键环节贯穿于抓落实的全过程。调查研究要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要深入到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多发的地方去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大整改力度,排除事故隐患。

五、部门联动,确保安全生产态势的稳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安全生产涉及到社会的稳定,涉及到经济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各级、各部门。如非法采矿、采石场,涉及到炸药、运输、供电等等,这就要靠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密切配合,坚决堵住危险源,及时排查隐患。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联动,为实现我县安全生产态势的稳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交通安全事故篇5

1道路交通事故与道路交通法律法规

1.1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

交通事故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有所不同,在美国交通事故的定义是“车辆或其他交通物体在道路上所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有害的或者危险的时间,这些事件阻碍着交通行为的完成,其原因常常是由于不安全条件或者不安全行动,或者是两者的结合,或者是一系列不安全行动或一系列不安全条件”而在英国“发生在公共道路上,涉及至少一辆运动的车辆造成人员受伤或伤亡的事件”被认定为交通事故,在日本“在道路或提供一般交通使用的场所,因车辆之类的交通所引起的人身伤亡或物品的损害”都被定义为交通事故。对比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和车辆运行状态的定义虽有所区别,但对交通事故的危害的认知却是十分一致的。

1.2道路交通法律法规

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因驾驶环境、行为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非常规的不安全车辆行驶情况,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中人是行为主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道路交通法规是通过对活动主体的行为进行规定,在法规中明确在交通活动和在一定的情况下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严禁做的,通过对人们具体行为的约束,并通过对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进行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安全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有所预见,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保障行车人员及周边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实现交通法律法规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作用。

交通法律法规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保护全体公民和合法利益不受侵害;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有序;预防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交通安全事故与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变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交通事故数量在总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据公安部数据显示1949年至1984年,是我国成立初期,在这一阶段由于机动车数量、交通道路条件的限制我国交通发展速度较慢,交通事故数量较少,随着经济形势的恢复,机动车等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数量也有小幅度的增长;1989年至2002年,在这一阶段时期内,我国实行了改革开发的经济政策,随着道路运输市场面对个体经营者的开放,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有效的缓解了城乡物资运输压力,但与此同时由于个体运输者的技术和车辆情况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交通事故数量增长迅速,1986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了50063人,较1985年增长了98.26%;为了遏制不断增长的交通事故高发情况,在2003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经过各级上下不断的推进和落实自2005年起我国的交通事故数量终于有所回落,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219512起,10万人口死亡率降至4.87人,分别为2004年的42.39%、60.91%、52.84%、32.53%和59.10%。

我国在出台的交通法律法规政策上也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从1950年的《汽车管理暂行办法》到1988年出台《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随着交通是故的不断增长和道路情况的发展2003年我国第一部交通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诞生,随着经济体系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交通现状,《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断完善、修订沿用至今。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交通安全事故与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变迁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法律法规随着交通事故的变化而进步、完善,交通事故受法律法规的出台而得到遏制。交通法律法规虽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变化,但其目的始终如一,一直坚定的维护个人交通行为与生命权利,维护正义优先。

3影响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

影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非常复杂的,大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因素两个方面,宏观因素主要为间接外部因素,例如人口數量、机动车保有量等,交通的道路法律法规也是其宏观因素之一;微观因素与宏观因素相比要更加直观,与交通安全事故的联系也更加紧密,通常概括为“人、车、路、环境”,人与驾驶车辆是交通行为的主导,车是交通行为的载体,路是交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则决定了交通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

4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天,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工具,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已经都有所认知,交通安全健康、稳定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的发展,更与每个人、每个家庭紧密相连,只有每个人都要个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礼让出行,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法律法规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的有效手段,是保障公民合法利益的重要措施,只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严惩违规行为,为安全出行尽一份应有的责任,我们的国家、社会才能够健康的、稳定的、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宝.侵权责任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4期

交通安全事故篇6

    一、 案情介绍

    两轮摩托车,原为刘××所有。2001年2月4日,刘××将该摩托车卖给李××并签订了《购车协议书》,双方还在协议书中约定与该摩托车有关的风险及责任均全部由李××承担,此后刘××将该摩托车及相关证件交付李××,李××支付了车款,双方已按协议书履行合同义务,但是双方未办理过户手续。 2001年5~6月间,李××将该摩托车转卖给刘×,也未办理过户登记。李××购得该摩托车后,未办理该摩托车的年度检验,刘×购得此摩托车后,没有找刘 ××要身份证办理该摩托车的年度检验,而是在刘××不知情的情况下,刘×通过找熟人拉关系于2001年7~8月间把该摩托车的全部年度检验手续补齐。 2001年10月,刘×又将该摩托车卖给被告刘××,也未办理过户手续。2001年12月22日下午6时许,刘××驾驶该摩托车与原告孙××发生交通事故,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交警二大队认定刘××负主要责任,孙××负次要责任。此后,由于刘××外出,未承担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孙××起诉至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并将刘××列为共同被告,要求刘××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003年1月27日,沧州市新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刘××对孙××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被告刘××不服,提起上诉。2003年4月25日,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未办理过户登记的机动车买卖合同合法有效,本案《购车协议书》合法有效。

    1、机动车过户登记与机动车买卖合同效力的关系是:未办理过户登记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

    我国物权变动的一般原则是,不动产以登记为移转,动产以交付为移转,对于需经登记过户的车辆、航空器等特殊动产,物权变动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没有登记过户,不能对抗已登记取得车辆产权的第三人,但合同在当事人之间是有效的,如不存在第三人主张权利问题,发生所有权转移。机动车行驶证上的登记车主,一般是参照作为机动车所有权人的依据,但不能否认行驶证上的登记车主与真正所有权人不一致的情况。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办理的机动车登记,是准予或不准予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登记,它与不动产(如房屋或土地)登记的性质是不同的,现行的机动车登记只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6月25日《关于被盗机动车辆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和2001年11月21日《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的精神,机动车登记车主与实际出资人不一致时,应以实际出资人作为确定机动车所有权的依据,不以公安机关的机动车登记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标志。

    2、连环买卖未过户的机动车买卖合同合法有效

    两轮摩托车的所有权属于刘××,李××有购车资格,刘××与李××签订《购车协议书》时,双方均具有摩托车买卖的主体资格,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双方对购车有关事项进行约定,特别是约定了该摩托车交付给买方李××后与该摩托车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进行了明确的约定,不存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使合同无效的任何一种法定情形。因此,刘××与李××2001年2月4日签订的《购车协议书》是合法有效的买卖合同。双方签订合同后,均已按协议约定履行交付摩托车及相关资料或支付价款的义务,按《合同法》第91条第(一)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 9条的规定,双方的合同权利义务已经终止,从2001年2月4日起,两轮摩托车的所有权已经属于李××,并且与该摩托车有关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均已全部转移给购车人李××。因此,刘××与李××2001年2月4日签订的摩托车买卖合同即《购车协议书》合法有效。同理,李××将该摩托车转卖给刘×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刘×将该摩托车转卖给刘××的行为也是合法有效的,与该摩托车有关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均已全部转移给购车人刘××。

    三、人民法院审理机动车连环买卖未过户情况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应适用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一他字第92号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审理机动车连环买卖未过户情况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以前比较混乱,甚至造成适用法律错误。由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很具体,公安部和各地人民法院、公安厅都作出了一些批复和补充规定,如《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车辆转卖未过户发生交通事故经济赔偿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批复》),并且事实上作为人民法院审理该案件的法律依据。但是,笔者认为,《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批复》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机动车连环买卖未过户情况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依据。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批复》确认机动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是一种违法的越权行为,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的内容明显违反上位法的规定,是无效的批复,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机动车连环买卖未过户情况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依据,具体理由如下:

    国务院《机动车管理办法》第15条的规定只是车辆变更登记时的规定,即对车辆“初次检验的登记项目”变更的规定,并不是对机动车产权转移(即车辆买卖过户)的规定。

    《机动车管理办法》第39条规定,违反该办法的只是对责任人处以有关行政处罚(即批评教育、警告、罚款、扣留驾驶执照等)的规定,并不是对民事责任承担的规定。

    《机动车管理办法》第41条规定:“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本办法的解释权并没有授予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因此公安部交通局对《机动车管理办法》的解释是无权解释,不具有有权解释的法律效力。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机动车交易市场管理的暂行规定》是国家市场管理部门对机动车买卖活动实施有关行政管理的规定,不能作为认定机动车买卖合同法律效力的依据。另外,按《立法法》的分类,该规定属于行政规章,并非行政法规。

    机动车买卖合同法律效力的确认权属于司法职权范围而非行政职权范围,其效力应由国家审判机关或仲裁机构确认。公安部无权确认机动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公安部的内设职能部门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更加无权确认机动车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批复》是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越权行为,该批复无效。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批复》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的内容,明显违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35条的规定,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该批复是无效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而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在认定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上,应适用有关道路交通事故的专门行政法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并且应该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六章”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其中第35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本案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明确认定:刘××为主要责任承担者、孙××为次要责任承担者,因此相关的损害赔偿责任应由刘××与孙××共同承担,与刘 ××无关。为了便于人民法院正确处理车辆买卖未过户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一他字第92号司法解释明确规定: ”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因车辆已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车的运营,也不能从该车的运营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该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并且该司法解释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35条的规定是一致的。本案的情况与该司法解释中所述情形一致,本案的处理应适用该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刘××不应对本案交通事故损害承担责任。

    四、本案被告刘××已不是两轮摩托车的所有人;刘××与李××的《购车协议书》合法有效并已履行,与该摩托车有关的任何风险、责任与刘××无关;被告刘× ×驾驶该摩托车与原告孙××发生交通事故时,与该摩托车有关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均已全部转移给现机动车所有人刘××;交通事故责任者刘××和孙××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分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刘××依法不应该对孙××的损害承担任何责任;《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批复》不能作为审理本案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审理本案应适用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一他字第92号司法解释;审理本案的一、二审法院,明显适用法律错误。

交通安全事故篇7

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方法分析可知,每一次事故发生都取决于一些基本的因素即;人《人的失误和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管理的漏洞和欠缺》环境《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气候等不良环境》四个要素。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一个环境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可以认为这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的欠缺不到位,是引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我们要在这次事故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确保以后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车队应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和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生活,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有集体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行有效的谈话机制,关怀员工,充分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员工的素质;思想;安全心理特征;性格特点;行为动态;工作绩效。发现员工的长处加以鼓励,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文化素质和安全技能;安全态度

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主要方法有“心理调适法;激励措施;纪律措施;组织管理措施;行为抽样法”等。对这次事故依据“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车队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对车队危险路段的路查路控力度。我们司机要把这次事故当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去体会,不要有“别人开车会出事,不关我的事,我开车保证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事故存在偶然性也存在必然性,为了预防事故发生,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安全知识水平,安全素质和技能,端正安全态度。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出车前做好“三检”工作,防止病车上路,行车中牢记线路的安全行车指引。不违章超车,不开快车,不开赌气车等不安全行为,时刻保持正确规范操作,减少失误和不安全的行为。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工作,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每一天的工作,提高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在行车中无论碰到什么紧急情况都有心理准备,关键时刻不慌张,规范操作,正确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故发生。我们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利益,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强烈的安全责任心,做到人人关心安全,时时注意安全,事事想到安全。

我们的行车道路环境,社会环境和气候环境等因素不是我们个体所能改变的,我们只有适应环境,融于其中才不会和环境发生冲突,才会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车队加强安全制度管理,加强对重点路段的路查路控,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 和安全态度提高,消除司机的不安全行为,建立完善的预防型安全管理体制。我想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交通安全事故篇8

一、保险公司可否成为当然的诉讼主体该法第75条规定:“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

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这两条规定明确了保险公司对肇事车辆参加了机动车辆责任强制保险的支付责任和赔偿责任。这两种责任的确定,为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为交通事故中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受害者或其家属得到及时赔偿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诉讼,如何确定诉讼主体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对肇事车辆参加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是否当然也应列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被告的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5、76条既然明确了所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肇事机动车支付责任和赔偿责任,那么,在因肇事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保险公司就成为义务主体之一,因为从程序上看法条规定了保险公司是义务主体,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即对其享有诉权。从实体上看,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的给付义务。因此,只要具备肇事机动车辆参加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实质要件,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中就当然地成为被告。第二种观点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5、第76条虽然规定了保险公司的支付责任和赔偿责任,但并不等于在每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保险公司都应当列为被告。应当区分不同情形,分别对待。如交通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主动、及时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了抢救费用,主动按责任限额予以赔偿的,也就是说,按照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已经完全履行了理赔义务,且与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肇事车一方当事人即被保险人无争议的,保险公司就不应列为该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的被告。因为保险公司如果按保险合同其义务已经履行完毕,且被保险人又无异议。那么,其即使参加诉讼,与案件处理结果也无实体上的意义,也就没有必要列为诉讼主体。第三种观点认为,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请求和主张,具有意思自治的权能。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的义务主体,除保险公司是基于财产保险合同关系而产生的以外,一般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确定的。通常有肇事车辆的所有权人,以及对造成交通事故有直接责任的其他人员。这种义务主体,法人、其他社会团体和自然人均可构成。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是权利主体,既享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也享有实体意义上的诉权。作为程序意义上的诉权,权利人有权决定对已知的义务主体提起诉讼,也有权决定对某些义务人提起诉讼,而对某些主义主体放弃诉权。作为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权利人有权主张自己对某些义务主体的全部权利;也可以放弃对某些义务主体的权利。既可以主张对义务主体的全部权利;也可主张对义务主体的部分权利。据此,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中,原告人无论保险公司应履行的义务履行状况如何,都有权决定对保险公司是否提起诉讼。这就是说,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只能以对原告提起诉讼的被告对象,审理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笔者基本上赞同第三种观点,因为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作为权利主体的原告人,应当根据实现自己权益的需要出发,决定对义务主体是否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也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恪守不告不理原则。因此,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保险公司是否应列为被告,应当根据原告人是否对其起诉来确定,而不应当以法官的意志来确定。即使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其义务已经履行完毕,而原告人仍将其列为被告,并对其提出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情况,可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转贴于 二、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如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就保险合同发生争执,应将保险合同纠纷另案审理还是合并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5、76条,都明确规定了保险公司只应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支付或赔偿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保险责任的限额范围的确定,常常会发生争执,甚至诉诸法庭。此外,还有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损害而造成事故的,如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的请求赔偿权利,与保险公司发生争执的情形。就上述争议发生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应当将保险合同纠纷另案审理,还是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合并审理,在审判实践中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和作法。一种意见认为,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是义务主体,而这种义务的产生,正是基于保险合同的约定,同时,保险合同具有双务合同和有偿合同的属性,在被保险人履行了交付保险金的义务之后,在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中就享有向保险人请求按保险合同约定支付赔偿金的请求权,保险公司只是义务主体,而不是权利主体。即使就保险责任的限额的确定发生争议,或者被保险人对造成事故的第三者有怠于行使请求权的行为,也可以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中合并审理。因为,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审理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的审理结果,都是要确定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中是否应履行赔偿义务,以及如何确定赔偿的限额。同时合并审理并不影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对其他义务主体的责任的确定。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如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没有争议,就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审理。如有上述争执,则应对保险合同另案审理,且应以保险合同的审理结果,作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中保险公司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根据。

笔者认同第二种观点。理由之一,财产保险合同属于《保险法》调整的范畴。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基于保险合同的约定而产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是一种侵权行为引起的赔偿。是基于侵权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民法通则》调整的范畴。因为这两种诉讼关系,涉及的诉讼主体不一致,适用的法律不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确定根据也大相径庭。因此,这两种诉讼不是必要的共同诉讼,不应合并审理。理由之二,如果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就上述问题没有争议,那么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只履行支付赔偿金的义务,不涉及保险合同其他内容的审理,保险公司只作为义务确定的当事人参加诉讼。但是,如果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就上述问题存在明显的分歧,那么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出于及时救治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和对伤亡人员及造成财产损失的当事人作出适当处置的需要,可以向法院申请按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对保险公司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待保险合同纠纷作出生效裁判后,再确定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额度。这样就避免了适用《保险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与《民法通则》之间的冲突。

上一篇:校园安全事故范文 下一篇:爆炸事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