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范文

时间:2023-11-03 18:50:47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篇1

关键词:共享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概述

(一)社会主义共享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大中被提出,并得到了初步界定,相关学者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共享发展内涵覆盖范围广泛,不仅限于共同富裕,也能够对社会主义本质需求进行满足。理念体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阶段中,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实现科学化的过程中,共享属于基本原则,能推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并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正义公平。社会主义共享联系社会主义共建,共享发展是需要以共建作为基础,实现持续动态共享与尊严共享,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共建。在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中,共享属于本质回归,其共享发展理念能综合体现战略意识、问题导向与理论自觉,指引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全面小康战略,并以共享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需求进行满足。

(二)民生导向问题意识

共享发展理念包含五大发展新理念,新型理念的提出源于问题解决意识,致力于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以理念实现发展动力增强、发展优势凸显。共享发展理念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目标、方向与路径,在新常态下,重点解决公有制经济深化改革问题与政府公平分配功能强化问题。共享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脱贫扶贫的重要理念指导与核心发展举措。共享发展理念具有民生导向特点,部分学者认为该理念重点解决的是地区发展失衡与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并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我国民生建设落后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共享发展理念对民生发展不同阶段特征能够准确把握,有利于民生发展导向实现凸显与强化,是对民生改善诉求的满足。

(三)解决社会正义问题

社会主义发展需要以公平正义作为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社会主义正义公平问题的解决。基于共享主体对共享发展正义公平相关要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共享发展理念需要立足于我国每个公民的自我实现与发展,以共享对社会阶层矛盾问题进行化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共享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对应的主体是各区域人民、所有民族,甚至包括世界范围内的全部华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发展机会与世界各国的共享。部分学者认为,该理念本质是向我国社会成员的发展提供更自由与宽泛的空间,因此,共享发展理念的共享需要在具体社会制度中体现,以公平正义作为主要立足点,对社会基本价值取向进行把握,从而有效解决社会主义正义公平问题,以制度的构建和法治的严厉,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主旨要义。

二、共享发展理念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一)教师资源配置失衡

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众所周知,体育教师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关键,属于一种重要的体育教育资源,合理的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将有利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但是,基于共享发展理念角度看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可以发现其具有严重的教师资源欠缺,教师配置失衡问题。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与农村教育条件限制,我国农村学校大多不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不会为体育教育配备太多的体育教师,现有的体育教师也存在专业教学水平不足问题。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难以得到重视。在当地城市学校体育教师资源充足,而农村学校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城镇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资源差距,致使体育教育资源失衡,这不符合共享发展理念内涵与要求,是发展农村体育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欠缺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凸显的基础设施建设欠缺问题,主要是指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利于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现阶段的大多农村学校,在经济条件与自身教学条件的限制下,并不重视体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使体育设施教育资源出现严重失衡。很少有农村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标准田径场、篮球场或健身器材,活动场地几乎空白。体育器材是最基本的体育教育资源,这种基础设施的缺失,会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受阻,并且影响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由于学校领导层对体育教育的忽视,大多农村学校并没有为体育教师提供专门的教课教室,体现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另一种不合理。教室这种基础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资源的缺失与配置不合理,会使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缺少基础条件,不利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与共享发展理念实现融合。

(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在农村体育教育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以共享发展理念,加大农村体育教育资源资金支持投入、调控体育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职能。但现有大多农村学校的当地政府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仍然进行着原本的教育监督工作,忽视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不能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以共享发展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合理配置,需要以政府资金支持作为重要基础。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当地政府部门并不能够为农村学校体育事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影响农村学校完善体育教育资源。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农村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设施教育资源,影响学校对优秀体育教师人才的引进,不利于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教师资源实现共享。

三、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发展

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式结构,是造成农村学校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出现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为实现社会生产、管理效率提高,曾提出城乡二元发展战略,即对城乡相对分离政策进行实行,造成城乡二元发展态势,引发乡村包括教育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都赶不上城镇发展脚步的问题。因此,城乡二元发展是农村学校体育事业践行共享发展理念,需要面临的主要矛盾。城乡二元发展结构影响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主要表现在:影响人们思想观念,造成教师在工作单位选择与教学质量评判上产生偏见;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教育资金分配,为推动城镇发展,政府向城镇学校教育事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而忽视乡村教育事业资金投入,致使共享发展理念落实面临资金分配不均问题;城乡二元发展结构,影响城镇与乡村的教育水平,受发展战略影响,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都更愿意到城镇学校进行自身发展,从而进一步造成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落后,限制乡村教育发展空间。

(二)相关部门职责缺失

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农村学校出现体育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部门职责的缺失。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中,政府属于重要的监督者与调控者,是共享发展理念推行的首要责任人。相关部门职责的缺失会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缺乏,影响学校资金获得,致使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无人监管。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因此,政府需要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资金投入,使其教育运行资本能够与城镇教育持衡。但大多政府表现出教育经费投入缺位问题,对城乡教育差距进行默许,面对体育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不愿意触动城镇教育发展利益,不采取措施进行问题处理。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政府没有利用自身监管职能,调控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缺少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收费情况、教学秩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有效监管,从而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凸显,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四、共享发展理念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策略

(一)衔接共享发展理念教育资源配置

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政府部门想要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需要首先加强共享发展理念理解,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与共享发展理念进行有效衔接。共享发展属于均衡化、兜底式的发展模式,其共享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当地政府需要认识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落后于城镇的问题,结合共享发展理念作用特点,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底部发展优势,使处于底部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全面优化,加强二者融合,促进优化配置工作的全面覆盖。农村学校需要根据共享发展理念,对体育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创新,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拉低与城镇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差距,以自身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与共享发展理念的衔接,加强自身教育资源吸收实力,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二)科学配备体育器材完善基础设施

体育器材是重要的体育教育设施,也是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农村学校需要联合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进行体育器材的科学配备工作,使学校体育设施得到完善,体育教育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当地政府也需要在共享发展理念下,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提供充足的体育器材教育资源,使其与城镇体育教育设施资源具有同样的配备标准,以统一体育器材配备,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与城镇体育教育均衡化发展。例如,当地政府可以发挥自身教育监管职能,调查城镇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内容与器材设施,按照同样的标准,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特点与校园场地实际情况,指导农村学校开设更丰富的体育课程,为其提供相匹配的体育器材,从而实现体育设施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农村学校在完善自身体育教育设施的过程中,也需要检查设施质量,及时向器材提供部门反映问题,从而为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质量提供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传统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依靠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当地政府,因此,面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会受到严重影响。基于共享发展理念,有关政府需要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中加大资金投入,使资源配置优化具有相应的保障。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在拨款不足条件限制下,鼓励当地企业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进行资助,以互惠互利政策,实现农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资金渠道的拓宽。比如,当地政府可以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联合媒体大力宣传相关企业资助善举,使企业形象得到显著增强,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从而使企业愿意对农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进行长期的资金支持。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政府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调控职能,设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以新型福利政策,吸引城镇体育教师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提升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质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政府也可以组织城乡学校建立城乡体育教师轮换制度,以不同区域的体育教师定期轮换,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资源不足问题,同时使教师之间能够有效交流,促进城乡体育教育共同发展,从而体现政府与学校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

结语

教育资源篇2

关键词:继续教育质量 实用型实干型人才 教师素质 教学效果 教学相长 统筹兼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兴旺的标记,教育是否发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标志,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却大不相同,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类掌握丰富知识的人才,虽然现在一些产业还不能完全脱离劳动密集型,但发展高科技,改善资源结构,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这就需要教育作为基础。继续教育对于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继续教育成果落实,如何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是全社会关心、关注的问题,也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继续教育同样要求创新,要求求真务实,要让每个学员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切实做到学历变能力,既有文凭,也同样有水平,成为素质高、业务棒的人才,将人力资源变为人才资源,这是继续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大力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

继续教育的涵盖范围很广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整体提高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现在,人才资源很缺乏,有资料显示: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在教育、政法、宣传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现在知识更新特别快,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层出不穷,任何一个技术人员,哪怕从事本专业多年,不继续学习,有些新技术、新材料也可能不会了解,不学习就要落伍,墨守成规,只能是自己落伍于时代的飞速发展,就会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所以加大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人们理解认识到继续教育重要性与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要深刻体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的重要性,理解实施继续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二、开拓教育思路,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同步

任何行业都不能脱离社会的需求,根据本行业的发展,要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一种必然方向,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区域继续教育就要同步或超前,继续教育要适应社会要求,加强行业紧缺型技能型人才培训,依托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推动行业、企业、社会以各种方式参与继续教育,积极开发培训项目和培训市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质量,开拓继续教育新的发展空间,积极筹措和吸纳社会资金,要校企联合、内外结合,适时引进国外新的理论与技术,拓展继续教育范围,以培养实用型、实干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发展及时培养各类人才。

三、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学改革

职业从教老师,应该是该行业的研究者与具体实践者,也同时应该是行业的教育专家,还应该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教师要加强对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观念,把教育教学研究贯穿在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始终,加强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员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在授课过程中,以需要为准则,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既要注重理论教学,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充分发挥继续教育优势互补的整体功能。

   四、开拓学生的创新力,提高教学效果

继续教育的学员,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如何引导学员在学习中接受新的知识,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要注意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及时采取与学员对应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与相关课程知识结合,积极主动与相关课程任课老师探讨,相互学习,听取良好的建议,让学员综合掌握知识,并让学员在自主学习,相互学习中获得提高,强化基础知识的拓展与更新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按需施教,提高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如笔者在教学溢流堰类型选

[1] [2] 

择时,给出学员一工程的相关数据,然后,让学员从水文水利理论计算及堰型选择,经济评价,实际施工,自己计算数据。经笔者所在单位支持,学员到工地实践锻炼,亲自经历该溢流堰施工过程,从基础开挖至堰建成,在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下,一步步将数据与实际对应起来,再回到课堂,再理解理论内容,学员们感到:对有关知识点的掌握很到位,课堂教学中难以直观表述和讲解的问题迎刃而解。

五、以需求为准则,教学相长

继续教育具有新知识、新技术传播、应用的特点,具有开发和提高参加继续教育人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的独特优势,它具有促进教育与生产,科技与生产结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物质财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在不断拓展与深化,要积极开展需求调查与需求分析预测,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都需要知识的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与学员沟通,能教授的知识,作为本课程教师,要让其乐意学,愿意学,要及时回答学员的问题与疑问,可以用与学员交流的方式,针对继续教育学员的特点,激励学员提出问题,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提出好的建议,如笔者在工地一线指导学员实践时,有时学员的建议,看似一些简单的方法,在实际施工时却方便易行,也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体现继续教育的灵活性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工作条件,成为学习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工具和载体,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工作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继续教育,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拓展与深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就要充分体现继续教育的灵活性,充分考虑行业的专业性,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有些技术人员长期在工地一线,必须给他们留有一定的学习时间,采用网络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既方便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继续教育效果,笔者也是网络教育的受益者之一,教学与实践两不误。继续教育要尽量采用网络教学的模式,同时注重网络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采用网络教学、作业、考核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网络资源共享,继续推进网络化的继续教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七、加强继续教育的统筹协调工作

培训开发人才资源是国家兴旺发达,生产力高度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继续教育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要在培训理念、服务、质量、体制等方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要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教育整体投入,增强政府统筹指导能力,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建成覆盖面广的继续教育网络的培训体系,将实现经济发展转变,建立在发挥人才优势这个核心基础上。关注人才资源建设,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社会各个群体的发展需求,提供更为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增强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法制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自主创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人才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继续教育成果,让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教育是基础,继续教育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想方设法开发各种人才资源,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和资源,加强继续教育,是培训开发人才、国家兴旺发达的途径。又好又快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使继续教育的成果落实是全社会的职责。

教育资源篇3

当前,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多媒化、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现实,资源的共享互换也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在这种情形下,异质多元的教育文化系统不断地相互冲撞和交融互动,为教育资源的获取利用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认识不同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资源差异?如何加工改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信息资源?如何使资源适应于本土环境的不同需求?

一、基于网络的教育文化系统对接

各种文化系统已经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圈。教育传承文明,作为内容载体的教育信息资源,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种文化系统的特质差异和价值取向。

荷兰社会学家Hofstede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区别文化的本征值(Identity)主要有四个关键变量1:(1)权力距离,指社会对于组织机构中存在的权力不平等现象的接受程度;(2)不确定性规避,表示社会对于带各种异见及异端行为人群的宽容程度;(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刻画社会中个人与群体之间利害相关程度;(4)阳性与阴性,反映社会对待男女、强弱等方面的态度。这些因素将会影响教育理念的定位和具体实施。

美国人类学家Edward.T.Hall则认定影响文化的主要因素有2:时间、空间和情境(指文化资源对情境(context)依存的相关性,包括语言、宗教、政治、历史、习俗、地域、价值观等子要素)。Hall认为文化资源有高情境(High-context)与低情境(Low-context)之分。前者对情境的依存度更大,需要相当的文化背景才能理解,而后者对情境的依存度小,易于用言语、文字直接描述。不难发现,这种与情境相互依存的特性在教育资源中亦有所映照,例如:社科人文类的教育资源通常比理工科教育资源具有更高的情境依存度,常识类知识比原理类知识具有更大的情境依存度,劣构型(Ill-structured)知识比良构型(Well-structured)知识具有更大的情境依存度等等。

网络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实质上已经成为多元教育文化系统共存的缩影和映照,它们的沟通共享在较深层次上将渗透着文化因素的对接和互动。但是,如前所述,网络环境中会并存着各种高低情境并归属于不同教育文化系统的教育资源,而每种教育文化系统又都拥有相对独立的文化隐喻和情境特征,这势必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再利用产生相应的影响。而解决不同教育信息资源移植互用的根本办法,就在于对资源本地化的研究思考,它是解决教育信息资源文化情境特性的突破口。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

1.术语研究

(1)本地化(Localization或简写为L10N):又称为本土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4。本地化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资源本地化的最佳效果是既能适应本地要求,又尽可能地保持资源原有的特定情境含义。倍值一提的是,人们常说的“汉化”其实所指的是“中国本地化”,即从其他语言文化系统到汉语言文化系统的转换过程;而“翻译”则是偏指“文法层面的本地化”,即指从字符、格式等文法层面上对资源进行的转换改制。

(2)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或I18N):也常意指全球化(Globalization或G11N),指将一个事物转变成超越所有本地局部特征的过程。与本地化相对,国际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消除或隐去个性要素的过程。为同时保持教育资源的文化情境特性而又跨越地域文化的异质性,教育信息资源的国际化工作采用规避个性或规范标识的方法来超越文化要素(或保持中性立场),通常包括归纳(generalization)和隔离文化要素两个步骤5。

2.本地化工作范畴

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工作在形式上表现为资源的翻译。但如前所述,这只是本地化工作的一个子集。本地化工作范畴主要包括:

资料翻译:包括文法翻译、字符集转换、格式编码调整等。翻译是本地化工作的基础,作用在于使教育资源既能保持原有情境含义,又能够很好地支持本地语言;

界面重置:对教育信息资源中图形图像、菜单、对话框等界面要素加以必要的改动,以符合本地习惯;

语义转换:针对各种本地语义敏感因素(如文化、语言、宗教、地域、政治、历史、语境等)进行资源改制,使其符合本地特性;

开发本地功能:根据本地情境的实际需求,对资源进行本地例化应用,即开展本地化二次开发;

支持本地技术要求:支持或兼容本地资源环境的软、硬件等技术现状,以保证信息化资源的正常技术运行;

本地测试:根据本地参照对上述资源本地化工作的效果进行测试修订。

三、教育信息资源本地化因素模型

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涉及到包括文化在内的许多因素,我们综合教育信息资源本土化改制时的因素模型,可以归结为文化、技术、学科、行业四大类。其中文化、技术因素最为常见,而学科、行业因素则多在资源本地化的特殊情况(例化应用)中遇到。

1.文化类因素

包括语言、政治、历史、地域、法律、宗教、风俗等因素。例如,语种特性对资源本地化应用的影响有文法翻译、符号体系的重置、简繁体编码转换等。在资源的本地改制应用时,此类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重要,应该予以优先考虑。

2.技术类因素

网络环境中技术的多样也给数字信息资源带来了多样性和异构性,例如:资源操作平台、呈现媒体、数据格式的差异等。因此,在对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或处于不同技术环境中的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本地利用时,有必要进行规范和转换。

3.学科类因素

知识领域异同以及学科内部知识层次高低等因素(不同知识结构、术语体系和解释系统)也对教育资源的本地应用产生影响。例如,自然与语文、物理与地理、生物与历史等学科;此外,同一学科知识领域内部对知识层次的分类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等。在这些情形下,都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例化改造。

4.行业类因素

行业差距也是影响教育资源本地应用的因素之一。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与诸多领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例如:培训、商业、军事等行业。因此,在教育资源的本地例化改制中,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性偏重,使其顺应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

由此,本文作者把那些文化系统本征值属性相近的教育文化系统称为同质教育文化系统,把那些文化本征值相异的教育文化系统称之为异质教育文化系统;并由此以“同质-异质”、“高情境-低情境”为维度进行交叉建构,形成一种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文化分类框架,如下图。其中,“同质-异质”维意指教育信息资源所归属的教育文化系统之区别;“高情境-低情境”维意指将要进行本地化的教育信息资源对原有教育文化情境所依赖程度的轻重。显然,异质教育文化资源间的迁移转换要难于同质教育文化资源间的转换,高情境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要复杂于低情境教育资源。针对由此分类得到的不同区域,本地化主要体现为:

同质文化教育资源区(I区、II区)之间的资源本地化主要体现为例化应用,它较少地涉及到文化因素,而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学科、行业因素。

异质文化教育资源区(III区、IV区)之间的资源本地化主要涉及到文化因素,如语言、政治、历史、地域、法律、宗教、风俗等子因素。

低情境依存度教育资源(II区、III区)的本地化工作集中于语法层面的本地化,即对资源文法的翻译解释或映射。

高情境依存度教育资源(I区、IV区)的本地化工作重点则不仅止于语法层面,而更侧重于语义层面的本地化。

显然,在这些区域之中,“异质-高情境”区域间的转换最能体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必要,即由某种文化系统中的高情境教育信息资源向另一文化系统中教育信息资源转化时,本地化的作用最明显,难度最大。

四、教育信息资源本地化原则

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工作是一个实践探索、不断完善的复杂过程。以下一些策略原则对于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改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1.符合本地教育要求

教育资源的选择首先出自于实际情境的需要。因此,本地化应该首先顾及到本地教育情境的特殊性,分而待之。对于那些已经符合本地需要的教育信息资源,可以酌情予以直接利用;对于那些尚不能适应本地情境需要的教育信息资源加以本地改造;对于那些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的教育信息资源,可以根据本地需要着手从新创建。

2.保持资源原有涵义

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需要既能适应本地情境需求,又能尽量保持原有情境含义。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是一种引进与改造的过程,目的在于利用其它资源的长处填补现有资源的短处。因此,资源本地化应该保持所引入资源的优势与含义,让其反映原处教学情境的特点。如果把资源的原有特性抹杀掉的话,那将变成是资源的国际化,而非资源的本土化了。

3.遵从资源技术标准

目前已有许多标准组织从事教育资源的标准化工作,例如:ISO/IECJTC1SC36、IEEE/LTSC(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sCommittee)、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等。在进行教育资源本地化时应该切实参照这些标准的规定或相关说明,主要包括:

遵从资源标准:通过本地化或例化工作所得到的教育信息资源应该遵从相关标准的规定,不得有悖于原标准所做出的强制限定和规则。

遵从统一术语表:统一的专业术语可规范学科领域中关键词的称谓、转换和应用。因此,在资源本地化应用中,应该遵从已规范的统一术语表定义。

提供资源本地接口:考虑到开放兼容特性等需要,本地化后的资源应尽可能提供与原资源相兼容互通的接口或说明。

五、结语

教育资源篇4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了“开放课件计划”(Open Courseware, OCW),旨在依托互联网为学习者、研究人员和非商业性机构免费提供麻省理工学院全部的电子课程资源。秉承其“自由、开放、共享”的理念,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OERs)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概念,以后几年中,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和内涵随着实践不断得以完善。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通过Internet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材料。”①除却开放课件外,开放教育资源还包括开放的教科书、流媒体、测试工具、软件,以及其他用于支持获取知识的工具、材料和技术。无论是内容资源还是技术资源,都已有效运用到具体实践之中。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实践与探索

开放教育资源已从最初的一种理念,丰富发展成为今天可以惠及全世界人们的教育实践,在提高资源质量、改善资源可获取性、推动资源创新应用等方面做出许多有益探索。

(一)ICDE成立全球开放教育资源工作组

2006年9月,第22届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世界大会宣布启动开放教育资源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休利特基金会(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②的支持和推动下,ICDE成立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工作组,组长由荷兰开放大学校长弗莱德·穆德担任,成员包括世界各地远程教育组织和开放大学决策者的代表。开放教育资源工作组以自主学习者为中心,对开放教育资源获取、知识产权处理、学习内容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开放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的对接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潜力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于2007年6月在ICDE校长联席会议(SCOP)③上做了相关报告,为全球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机构组织提供政策方面的指导和实践方面的建议。

(二)欧洲开放大学的实践

2006年,由休利特基金会资助的欧洲开放教育资源三大计划掀起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浪潮。

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OpenLearn)。2006年,英国开放大学启动实施OpenLearn项目,成为英国乃至欧洲远程教育领域第一个参与开放教育资源的实践者。该项目课程规模较大,基础和重点放在技术、非正规协作学习、社区的研究和评价方面。一是在共享资源中嵌入教学活动设计, 共享完整的网络课程(包括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 二是为教与学提供实时交互、共享学习经历的工具支持,培养在线自主与协作学习能力。

荷兰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项目(OpenER)。该项目的重要尝试在于将开放教育资源应用与学历相衔接,明确采用双轨制,通过独立自主学习的非正式教育可获取与学历教育相同的学习资源,如果通过正规考试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文凭。降低了现有门槛,使高等教育入学更容易,更具吸引力。

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的“服务于自主学习的多语言开放教育资源”计划(MORIL)。该计划由荷兰开放大学发起并主持领导工作,是一个多语种计划,由9个欧洲国家④的10所终身开放与灵活学习型大学组成的联盟共同运作。它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促进虚拟跨国学习体验以及学习资料的翻译和所谓的本土化;二是不同国家教育体系内课程的互相承认。该计划的实施对提升欧洲高等教育普及率、促进多种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以及各个国家教育体系在互相承认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美国传统大学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的探索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MIT“开放课件计划”是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首倡者和成功者。在2007年11月, 项目提前完成计划, 数量达1800门课程的资源之后,又提出了后续发展规划。一方面将保持项目的核心特色, 改进项目网站, 更新课程资源,对已资源进行索引和分类以便于检索和使用;另一方面还将大力推动2007年启动的“Highlights for High School”项目,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从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领域,将经过选择的优质资源向高中教师和学生免费开放。

卡耐基梅隆大学与社区学院的合作计划(CC-OLI)模式。该计划采用卡耐基梅隆大学与美国各地的社区学院合作的方式,以社区大学的大学新生为课程的目标用户,结合学习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来创设、评估和不断改进虚拟学习环境,给教师最好的支持,加快学生的学业进展。其最大特点是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和教程等工具,不断持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可以一步一步被跟踪,而这些信息同时可以用于改进该课程的设计开发工作。

(四)“维基学院”(Wikiversity)⑤项目的启动

2006年8月,维基网站启动了“维基学院”项目。其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为全球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创建和存放免费的内容、多媒体学习材料、资源及课程;二是开发协作学习项目并围绕学习材料开展交流活动。学习者和教师被邀请作为维基网站的编辑者加入维基学院,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网页。很多维基学院的信息链接在社区入口处,参加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如讨论室、邮件、网络聊天等方式进行交流。

三、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现状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我国,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支持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实践模式。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以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重点,建设包括各学科、各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促进全国范围内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课程网站除共享课程资源外,还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渠道,如教师的联系方式(电话、邮箱、博客等)、课程论坛、讨论区、在线调查等等。截止2011年2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共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35门,省级精品课程8279门,校级精品课程8169门。

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CORE)的公开课。为推动中国与国外高校、教育机构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的联系沟通和紧密合作,2003年10月教育部批准成立CORE。该协会是一个以部分中国大学及全国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为成员的联合体,目前已翻译204门课程资源。不仅将世界知名大学开放课程资源本土化,还将中国精品课程项目翻译为英文开放课程。自2006年以来已翻译了12门精品课程,把中国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介绍给世界,从而促进中国教育的国际化。目前,CORE已经在国内建立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MIT OCW)镜像网站,免费提供给中国高校使用。

以网易为代表的网站推出的世界名校公开课。2010年,网易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包括人人影视(YYeTs)课程翻译组等非盈利组织和爱好者翻译的国外开放式课程视频。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耶鲁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目前除网易外,新浪、搜狐、腾讯也在使用世界名校的开放教育资源。有了这些网络组织和翻译爱好者,开放教育资源的语言障碍得以消除,给予中国公众走近国际大师的机会。

四、开放教育资源在远程教育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如何在远程教育中使用这些宝贵资源也迅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各个国家、各大教育机构的实践项目各有千秋,但面临的挑战却具有共性。

如何应对学习者结构的变化。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妇女和老人接受继续教育正成为国际上的一个重要趋势。因社会背景、经济背景、教育背景的不同,学习者的构成也呈现多样化态势。学习者结构的变化对知识经济和开放远程教育机构的运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产生多层次的远程教育体系,比如,面向特定群体的高质量品牌化教育产品,或者面向大众的一般性教育产品。

怎样选择日益增多的机构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不同模式的教育机构。面对单一模式的虚拟大学、兼顾远程及面授双重模式的教育机构和已经开展或准备开展远程教育的传统院校,学习者该如何选择,这种选择对当地教育机构的发展有何影响?对国家政府投资远程教育又会产生何种影响?

师生交互性如何增强。目前的开放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互动。有统计显示,7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中感到很孤独,希望能和老师或其他同学交流。研究表明,网络潜在的优势并不能自动实现,简单地要求学生参与网络教学活动并不能直接导致有效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由教师主导并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掌握教学资源信息化的人才匮乏。对于学生而言,网络技术的使用在选择学习方法方面提供了灵活性。但是,技术辅助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现有技术,这对普通学习者来说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远程教育从业者来说,把新技术应用到教学计划中,有效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也是一个挑战。

五、开放教育资源发展趋势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尽管面临很多挑战,但凭借其开放的理念、技术和合作平台,仍有很多可以不断拓展的新空间。

Web2.0推动的学习模式的变革。Web2.0作为新一类互联网应用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 扩展了教学、交流学习和创造知识的方式,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参与的社会化过程。

开放是应对变革的有效路径。开放教育资源虽已在实践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而面对信息技术和学习理念的不断更新,却也时刻面临着挑战。不断拓展学习和服务的空间,加大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是开放教育资源应对变革、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也必将在推动知识和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以及推动新技术和教育结合、实现教学和学习模式创新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务于终身教育是发展方向。服务和面向终身教育和全民学习, 是开放教育资源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和实践探索中,我们看到了推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曙光。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项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实施的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库项目、上海远程教育集团承担的上海教育资源库项目等均是大规模的、面向终身学习的、整合了远程教育特色与优质资源的建设实践项目, 走在了基于规模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前列。

①焦建利 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第1期第21卷,第9页。

②该基金会自1967年起开始为国内及世界各地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提供款项,曾慷慨资助了几乎所有的开放课件计划和项目,成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决定性因素。

③此次会议主题为“开放教育资源与全民教育”。

④包括荷兰、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2所)、葡萄牙、意大利、土耳其和俄罗斯。

教育资源篇5

1.“信息孤岛”现象仍较严重。目前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采取的是条块分散建设方式,同一区域内存在重复建设。就学生而言,学生的学籍变动、年龄分段、学生成绩统计等,不同的部门都根据上级不同的要求分别建设了不同的资源系统,像学籍管理系统,教育事业年报统计系统,招生管理系统等等,各系统内的最基本的学生人数各不相同,造成数出多门,莫衷一是。因此,目前,虽然各自都有了一些管理系统,但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这不仅降低了教育信息化资金的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面对各不相同的教育信息资源将无法进行教育决策。

2.优质资源品种和数量不够齐全。虽然目前通过购买、配发以及从各级教育资源中心下载能获得很多教学资源,但是能满足实际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尤其是适合我市中小学校使用的优质教学资源还不是很丰富,尤其是与新课程改革紧密联系的、和现行教材版本配套的新素材较少。缺乏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网络直播课堂、网络研训、课堂教学录像等视频资源。

3.管理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有三项,一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二是校园网络的维护,三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支持。但目前学校负责校园信息化软硬件系统运行维护的管理人员基本是由各校信息技术教师兼任,这些人员必须同时兼顾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管理、维护好一个日益复杂的学校信息化系统,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管理人员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业务进修,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4.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建立评价机制是完善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的必要措施。目前市上乃至全省都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办法。每年市上与县区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对信息化建设的部分指标有具体要求,但要达到全面考核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任务

1.信息资源建设。统筹规划和整体部署各类教育信息资源,通过购买、配发、以及从各级教育资源中心下载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供教师下载使用。以市级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建成基本覆盖全市教育各教材版本、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逐步开展远程教学和提供影像教学资源,搜集国家、省、市级各学科优秀或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或影像资料进入学校课堂。

2.教学终端应用。在巩固、提高中小学校现有终端设备应用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扩大学校、班级覆盖面,拓展管理和教学资源应用模式,尽早实现“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

三、落实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分层管理,分步实施,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县区教育局要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共同做好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

教育资源篇6

关键词:RSS;ASP;教育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6-11740-03

辛迪加源于英文syndicate,原意指联合组织,后来马克思将其发展成一种垄断组织的定义。目前,在互连网上也出现一种资源聚合的技术――RSS。简单的讲,RSS技术是在不同站点之间实现内容共享的一种技术。由于RSS发展的历史原因, RSS的英文全称解释则较为复杂,大致有三种:“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聚合)和“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Site Summaries”(RDF站点摘要)。无论哪种解释,都共同的体现着资源的共享、聚合。用户可以借助RSS阅读器,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时事阅读网站相关内容。

RSS作为一种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比如很多在线学习系统,都已提供RSS服务,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获取到最近更新的知识;很多教师也利用RSS实现学生作业提交,教师利用RSS把所有学生作业聚合阅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各种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整合逐步得到完善,教育资源也日益增加。然而,伴随着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整合,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海量的教育资源会使用户产生资源迷航,资源库间的资源信息共享缺乏,造成资源的重建和浪费……这对教育资源库服务的便利性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在教育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提供资源信息共享和聚合功能,以解决资源库间的资源信息互通问题。利用RSS技术则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1 RSS技术基础

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定义所有RSS文件必须遵循XML1.0规范。一个RSS文件必须以.xml扩展名保存,它以rss为根元素,用version属性来声明RSS文件遵循的RSS版本。RSS2.0 文件中的rss元素定义为。RSS主体内容由hannel元素及其子元素组成。channel元素用来定义频道内容,子元素title、、link、description等用来对频道的信息进行描述,子元素item构成频道的内容项,可重复出现,因此通过对频道及所含资源的描述,可实现对作为资源集合的网站的描述。下面对channel元素的一些重要子元素进行简要阐述:

(1)title是频道的标题;

(2)link是与频道内容对应网页的地址(URL);

(3)description是对频道内容的简要描述;

(4)image指定了频道的图像;

(5)ttl描述频道的更新周期;

(6)cloud用于需要及时更新内容聚合的情况,描述了具体注册站点、协议和端口等信息;

(6)textinput用于呈现一个HTML表单以便用户输入;

(7)items指定频道中的一个内容项,比如资源的标题,它的超链接将指向具体的资源链接页面。items元素包含的子元素title、link、description、source 、enclosure、category、pubDate、author等用来对具体资源信息的标题,链接,内容简介,来源地址,附带图片、音乐等文件,类型,日期,作者进行描述。

2 RSS和ASP技术实现教育资源提供

可以利用RSS技术在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增加RSS Feed(RSS种子),从而提供RSS服务。由于资源的更新速度快,如果为每一个资源都制作一个RSS Feed既复杂也浪费人力和时间,因此需要采用动态网页技术自动实现RSS Feed的更新。这样,在建设资源库时,则自动更新了RSS Feed。我们在这里采用ASP+ACCESS方法实现,ACCESS是一种小型数据库,它的优势在于简洁、方便,但它对大型数据库的支持较弱,所以在真正的应用中,数据库可以选择一些大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等),但数据库设计和程序实现基本相同。

2.1数据库设计

增加RSS Feed功能并不会产生数据库的巨增,这是因为大部分RSS Feed所需的必备数据与原始资源库的数据是相同的,例如RSS Feed的元素(items)的标题(title)、内容简介(description)、类型(category)、日期(pubDate)、作者(author)等,都应该是原始数据库中必须的字段。因此只需要对原始数据库稍加扩充就可以实现RSS Feed,下面给出一个增加RSS Feed后扩充的数据库实例。

表1 资源项表

2.2程序实现

设计好数据库后,就可以用ASP动态生成RSS Feed文件,其算法流程图如图1。核心实现代码如下:

图1 RSS Feed生成算法

dim Connstr,DbPath

DbPath="db1.mdb"'数据库文件的位置

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str="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 & Server.MapPath(DbPath)

Conn.Open Connstr'打开数据库连接

Set RS=Conn.Execute("SELECT Top 50 * FROM Res ORDER BY R_pubDate DESC;")'从资源库中选出最新的50条记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出适量记录,甚至可以选出某时间段的资源。

3 RSS和ASP技术实现教育资源获取

运用RSS技术实现资源提供后,用户必须在本机上安装RSS阅读器(如新浪点点通阅读器),并且将提供的RSS Feed添加到新的频道,就可以获取资源库的最新信息。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我们必须提供资源获取的服务,使得用户可以下载资源,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表面友好的链接。其核心实现代码如下:

dim xmlDoc ,http

dim root,ItemList,ItemNode,ItemNodeChilds,ItemNodeChild

Set http=Server.CreateObject("Microsoft.XMLHTTP") '创建XMLHTTP对象

http.Open "GET",".cn/news/marquee/ddt.xml",False'获取远程xml文件

http.send

Set xmlDoc=Server.CreateObject("MSXML2.DOMDocument") '创建DOMDocument对象

xmlDoc.Async=False

xmlDoc.ValidateOnParse=False

xmlDoc.Load(http.ResponseBody)

set root=xmlDoc.documentElement

set ItemList=root.getElementsByTagName("item")'取出item元素

if ItemList.hasChildNodes then'如果xml文档含有子节点则执行

for each ItemNode in ItemList'对所有的子节点遍历

if ItemNode.hasChildNodes then

set ItemNodeChilds=ItemNode.childNodes'取出item的所有子对象

for each ItemNodeChild in ItemNodeChilds'对所有的item子对象遍历

if ItemNodeChild.TagName="title" then title=ItemNodeChild.text'取出资源标题

if ItemNodeChild.TagName="link" then url=ItemNodeChild.text'取出资源链接地址

next

response.Write(""&title&"

")'输出超链接

end if

next

end if

%>

4 实现教育资源的定制

资源定制是根据用户需求,建立用户检索文档,自动搜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将其传递至用户指定的“地点”,如用户邮箱中。教育资源库网站在提供RSS Feed 后,用户可以定制个性化服务,即资源库站点提供资源信息的定制服务。可以采取EMail的定制方案,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案可靠、方便、简单且经济。教育资源库站点的RSS Feed提供的资源信息定制模型如图3所示。通过资源信息服务的定制服务,使得一个用户可以同时获取多个教育资源库的更新情况,真正达到教育资源库的聚合,使得教育资源的建设更具有意义,利用率更高。

5 结束语

采取以上模型和程序方法,就可以非常简单的实现教育资源库的RSS服务。利用RSS技术建立的教育资源共享,是一个主动意义上的共享:用户一旦定制了某个教育资源库的RSS服务,教育资源库的更新会主动推送至用户的桌面。RSS技术是当前信息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RSS技术为教育资源库建设服务,值得教育信息技术学者们研究,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谢强.RSS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N].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

[2]易晓阳.RSS含义、本征与应用[M].图书馆学研究,2006(8).

[3]詹青龙.RSS技术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M].教育信息化,2005(10).

[4]萨支斌.RSS技术研究[M].情报探索,2006(9).

教育资源篇7

网格技术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实现资源共享,能够为提供多种服务。但整合因特网并不意味着网格技术的规模一定很大,可以通过不同资源的种类,构造不同的网格,例如局域网网格、家庭网格等。网格技术是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属于分布式计算领域的。网格不仅能够充分吸收各种计算资源,还具有把这些资源转化成可以被人们方便利用的计算能力。由于网格技术是数据源、高性能计算机等多种技术的综合体,和目前的因特网相比较,具有高性能、一体化、资源共享、协同工作,以及知识生产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令网格技术能够充分满足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要求,还可以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2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同系统之间的资源存在共享问题

目前全球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是不能够进行互通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种类的信息是无法进行交流和共享的,所以出现了“信息孤岛”等问题。此外,在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开发难度较高、运行成本高等多种难题。

2.2集中存储式教育资源服务系统已经成为过去

尽管一个优质、容量极大的教育资源服务系统是容纳网络教育资源的前提,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使用集中存储的方式,会使教育资源服务系统出现信息拥塞等情况,从而导致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大大降低。此外,对于服务系统的维护,也是一项极大的负担,不仅需要组织一支具有先进维护知识的队伍,还需要有庞大的资金来维持服务系统的运行。这些问题对于不同地方的教育主管机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3网格技术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情况

根据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已经无法承受如此繁重的压力,因此需要寻找其他途径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而网格技术的优点就能够满足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要求。

3.1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重点,就是为资源共享体系的用户提供完全透明的服务环境。同时,通过充分利用网格技术的资源优化访问技术、信息整理技术,把因特网上物理互联的多种教育资料聚集在一起,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并使这些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备课,为不同的课程提供相关资料,缩短教师备课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帮助师生扩展各自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网格技术的高性能调度技术

在网格教育资源系统建设的调度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获得所聚集的大量资源的最大性能,如此,才能让这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在网格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如何进行任务调度。尽管网格技术的高性能调度技术具有较多优点,但是和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方法相比,这种技术的复杂程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网格技术具有自己的特征,例如网格系统资源的动态变化性、多样性以及调度器的局部管理性等等,这些特征使网格技术的高性能调度技术在应用时的难度大大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网格的调度技术在应用之前,需要根据网格教育资源系统的特点,建立与之相关的、随时间变化的性能预测模型,充分利用网格的动态信息表示网格资源系统性能的波动。

3.3资源管理技术

网络教育资源的管理工作十分繁杂,包括资源的发现、描述、定位、组织、分配、监测、更新,以及信息等。整个网络教育资源的管理核心和目标是提高所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高性能计算和共享异构网格资源,必须提供统一的资源管理机制负责用户与网格计算环境的交互,提供与网格计算系统的统一出入口。

3.4安全技术

网格计算环境对网络环境安全的要求比因特网的安全要求更为复杂、条件更高。网格计算环境中的用户数量、资源数量都比较大,而且这两者的动态是可以随时发生变化的,一个计算过程中的多个进程间存在不同的通信机制,网格教育资源支持不同的认证和授权机制,且可以属于多个组织。这是网格技术所独有的特点,同时也是网格计算环境对网络环境安全要求更高的原因。网格计算环境的安全控制机制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机制、信息访问控制机制和审计机制。在建立完善的网格计算环境安全保障机制的同时,还要避免安全验证耗费过多的处理能力。

4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网格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网络环境和氛围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为网格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网格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模式,对于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发展更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网格技术的应用中,不仅需要针对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还需要为使用者考虑更多的外在因素。

教育资源篇8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教育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232-02

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并具有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与物质载体的总和[1]。红色资源不仅体现了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奋斗历程,更内含着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所凝结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坚定信念,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具体表现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资源内含的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逐渐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精神食粮,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特别是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有效化解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文化认同等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是增强大学生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内容。

一、编撰科学的红色资源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红色资源教学内容的特点,实现红色资源教学规律化、机制化、常态化就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载体来呈现。积极推进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已成为当下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共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研究,需要在借鉴、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红色教育中好方法的基础上,对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换,以便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同时这种转换更要能针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力图引起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增加共识进而达到意义共享。”[2]就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而言,应该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设红色资源教育课程提升教学的专业性。我们都知道,教学的专业性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学科的生命力要在课堂的实践中去体现,这就必然需要相应的教学保障,比如开设课程,编排教学课时,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备课讲解;特别是红色资源在目前尚未单独成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情况下,这种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显得非常必要。二是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红色资源既具有整体性也具有零散性,说它具有整体性是从红色资源的纵向发展来说的,因为红色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而零散性则是从红色资源的横向发展来看,每一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转移而发生变化的,红色资源也就在这一时空的变换中存在和发展。因此,每一时间地点的转换都有一定的红色资源存在,特别是赣南,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已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如果把这些地方遗留的优质红色资源加以整合,作为红色资源教学内容的补充,必将进一步丰富红色资源教学内容,提升红色资源教学品位。三是开发红色资源教学课件优化教学方式。当下,随着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快捷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是必然要求。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教学课件可以较好地实现课堂互动,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展示有关红色影视作品,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的疲惫状态,也可实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四是健全红色资源教学评价机制保障教学效果。教学监督与评价机制是保证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过程有序、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理想的重要环节。但值得注意的是,红色资源教学具有他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评价机制的设置与实践上应当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有所区别,要突出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评价的专一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等特征。

二、构建合理的红色资源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研究总是以实践应用作为逻辑起点。红色资源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有力地弥补了理论讲授空洞的缺陷和不足,达到了理论讲授和实践锻炼的有机统一,也与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特点相吻合。所以,构建红色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是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其一,加强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红色资源实践教育教学基地的建立是确保红色资源实践教育教学常态化、确保教学稳定性的基础。因此,高校应积极选择和加强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寻找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红色文化地作为实践教育的重点建设对象,以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二,要大力培育高校红色文化协会。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异性,独立性特点比较突出,加之高校学生人数多,专业纷繁复杂,统一的专业实践很难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通过“组织大学生社团或固定的学生群体帮助红色资源基地定期整理资料,维护基础设施,保持环境卫生,做义务的讲解员”[3],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吸引力;鼓励大学生成立红色文化协会凝聚具有共同爱好者的力量,满足对红色文化向往和追求的学生需要,扩大红色资源实践教育教学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比如目前部分高校所成立的“思源协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协会”,“大学生红色文化爱好者协会”等。其三,制定高校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制度。高校制定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制度是红色资源实践教育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要提高实践教育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使制度的执行力和老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接受程度、学校的支持力度保持适度张力,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高效率。其四,积极开展红色资源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即通过实践考察,重走长征路、参观学习、红色社区援助、红色党团日活动、探望革命前辈、参加红色文艺演出等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中深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认识,增强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感染力和熏陶力,使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三、打造丰富的红色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进行熏陶和感染。红色文化在内涵、表现形式、特征功能、实践应用等方面与校园文化有着高度的结合点,可以实现相互融合,相互贯通。搭建红色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桥梁是实现环境育人、资源感人、载体召人的重要观测点。一要定期出版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报纸杂志。要根据学校地域特点、校史校情、校园文化精神的特点,出版红色资源的校园宣传刊物,通过在校报、宣传栏目设置专门的红色资源栏目,供学生学习交流,为扩大红色资源教育影响力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的舞台。二要扩大校园红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覆盖面。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校园各类美化区放置相关的红色雕像,在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道悬挂相关的红色标语、红色人物画像、红色诗词加强红色文化在教学区和生活区的渗透力度;通过以红色地域、红色事件和红色人物的名称命名一批学生行政班级、校园亭阁、校园角落,扩大红色景观的覆盖面,在无形中增加老师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要努力尽早建成校园红色博物馆和红色艺术馆,提升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品位。三要举办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校园文艺活动。文艺活动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教育方式,而红色文艺又是红色资源的重要内容,所以红色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有着天然自然的结合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定期举办校园红歌大赛,校园红色歌谣、红色小品、红色戏曲、红色讲坛、红色话剧、红色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使红色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田。四要将红色文化渗透于日常的党团活动中。比如开展红色主题团日活动,红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红色党团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带动红色校园文化的繁荣。

四、搭建美观的红色资源网站教育平台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是一个网络的世界。网络具有共享性,方式上的快捷性和交互性特点,它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快捷地接受各类资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情感。高校要有效地实现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搭建红色资源网站教育平台。一是把握红色网站开发建设原则。红色网站是高校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通过传播红色文化,实现道德教化、价值提升、舆论营造功能的一种手段。因此,红色网站的建设和开发必须坚持教育性和社会性相统一,价值性和规范性相照应的原则。二是要契合网站设计的“红色”主题。红色资源实现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它发挥功能,实现价值增值和价值传递的过程,即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红色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改变了以往以课堂教育,传递知识的方式,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因此,红色网站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凸显红色主题的特征,并通过娱乐化的形式让人们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渲染,才能实现红色资源的价值、传递以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中国梦”教育的正能量。三是要提高网站设计质量。网络的优点客观上为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技术手段和设备支持,但要提高网站设计质量抓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从网站界面的规划来说,应该体现网站的教育价值,也就是说红色网站的平面设计应该是虚拟场所上的正面教育、正确引导,通过链接翔实的红色史实,红色影视音乐,红色图片,红色故事,红色名言等让浏览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启迪心智,使网络改变媒介的功能,扮演教育载体的角色。从网站版块设计的角度来看,红色网站要内容丰富,界面简洁,版块清晰,使浏览者一目了然。所以,在高校校园网内建设专门的宣传网站,链接在老师、学生经常浏览的校园网主页;同时要丰富网站内容,开设特色教育宣传专栏,如“红土论坛”、“红土文论”、”红色伟人”、“红色歌谣”、“红色影视”等栏目,真正把红色网站打造成红色资源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李文瑞,贺新春.论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困境及其对策[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饶勇,邹小华.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中的审美渗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上一篇:就业导向范文 下一篇:高职教育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