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改革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3 06:06:13

增值税改革论文

增值税改革论文篇1

关键词:土地增值;增值税;土地;改革

Abstract:Carriesonthesettlementtakethepropertydevelopmentprojectastheunitthelandincrementdutyreformtobeabletobringthelandmarkettheevolution,canmakeupLocalauthority''''slandincome,canchangetherealestatetoacertainextentthebusinessmodel,actuallycannotincreasetheordinaryhousingthemarketsupplyandthepromotionordinaryhome-buyer''''sbenefit.

keyword:Landincrement;Incrementduty;Land;Reform

前言

为了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房地产开发利润、抑制投资、稳定房价,1820年德国最早开征了土地增值税。之后,又有英、日等国相继开征,然而,它的成长发展历程并不向财产税与所得税那样一帆风顺,中间跌宕起伏,至今效果难以发挥。

1987年,我国对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做出重大改革,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试点,改过去的指令性计划拨无偿使用为有偿出让、转让制度,这对强化城市土地管理、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效益,保证城市有规划地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之后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土地供给计划性不强,成片批租的量过大、价格低;各地盲目设立开发区圈地,大量耕地被占用,开发利用率低;房地产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行为不规范,炒风过盛直接影响了其作用效果。

我国自建国以来,对城市土地长期实行无偿的指令性划拔和无期限使用的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因素的不断扩大,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房地产开发的进程,原有的无偿使用国家土地的制度逐步向有偿使用的方向转化。

为了增强对房地产开发、交易行为的宏观调控,抑制土地炒买炒卖,保障国家的土地权益,规范国家参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国务院于1993年12月13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财政部于1995年1月27日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决定自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开征土地增值税,这是我国开征的第一个对土地增值额或土地收益额征收的税种,深圳市原本是最早实施对土地增值额征税的城市,后来为了鼓励、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对这一税种长期采取了政策性减免的做法。深圳市出于抑制过高房价,特别是高档住宅上涨存在着暴利的可能和缓解普通商品房的市场需求很大,但是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于2005年11月1日起恢复征收土地增值税,目的是通过对高利润的项目增加税率,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发展商多开发普通住房。但恢复征收一年以来,收效甚微。北京地税局继二手房开征土地增值税后,从今年1月1日起,对新房中的普通住宅征收1%的土地增值税。此前,普通住宅列在免征土地增值税的范围内。

今年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今年2月1日起,将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具体而言,土地增值税将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开发项目中同时包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应分别计算增值额。同时,该《通知》也从具体的操作角度,提出了相对清晰的清算条件。这意味着自后搁置了13年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从“预征”缴纳现状正式进入清算状态。此利空消息一,股市大受刺激,17日房地产板块大幅下挫,并带动大盘跳水。理论分析家的分析再一次刺激了普通老百姓紧绷的神经,于是大家欢呼越雀、奔走相告,大有救命稻草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光明即将来临之势。

理论上我们可以认为:土地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随着地租的升高而递减,事实上,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这一规律在沉疴日久的房地产市场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而城市房地产赖以存在的土地也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水涨船高的的势头。众所周知,对房价可能会有拉动作用土地增值税以土地增值为税基,土地的增值往往在漫长的持有过程中发生,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对象一般是土地使用者、持有者或经营者。在征收过程中,各国和地区均发现投机者会运用各种手段分散和转移土地增值。我国的土地增值税并不对土地保有过程征税,而是对土地开发阶段的增值征税,也就是说对利润直接征税,这一过程基本是2~3年。而从理论上讲,正常房价涨幅下,土地增值可能微乎其微。而房价的涨跌最终取决于供求关系,与住宅开发成本没有必然联系。在目前总体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任何税收都会存在负税人,土地增值税清算对房价可能会有拉动作用,但也不能避免房地产商一定不转嫁给消费者。目前土地增值税的一级税率为30%,如果开发商的利润大幅度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投资少供给就少,可能会进一步抬高房价。恰恰是由于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包括了土地价格与开发、配套设施等成本,反而给开发商提供了抬高成本的足够动力。北京中原地产副总经理颜光茂以北京为例预测,由于目前北京地价水平已处于高位,而地价推高房价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如果更严格地征收土地增值税,高达30%的税负必将向消费链条的末端消费者身上转嫁,推高房价不可避免。

宏观角度来看,土地增值税作为地税,是地方政府收入的有力补偿。征收土地增值税对于建立公共财政有利,以税收方式获得的财政收入将纳入预算内,而不会像以往一样土地收入在预算外或者制度外流转,导致中央政府完全无法掌控。此举也可能使房产商的囤地之风有所收敛,甚至有学者认为会终结囤地暴利,但我们不能避免地方政府在征税时继续通过或明或暗的优惠政策对有关系的房地产商网开一面,导致征收成本将上升。

乐观的观点认为:新《通知》要求土地增值税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在这种规则下,开发商的税收筹划将无用武之地。而此前国内各地区对于土地增值税部分基本上要求房地产企业按照预(销)售商品房收入1%-2%的比例进行预征,部分地区尚未开始预征,这与通知所强调的30%-60%的累进税率,不可同日而语。在土地大幅度升值、利润高企的情况下,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无疑会给大量开发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是房地产商的成本将急剧上升,越是以低价获取大量土地的房地产商其囤积与开发成本也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也不敢贸然提高房屋售价,因为提价势必造成增值额的上升,它到一定程度会触发更高一级税率的适用。

所以,土地增值税清算开幕并不会出现人们预期的那样出现鱼和熊掌兼得的局面,按照以往的房地产行业逻辑,由于土地增值税抬高了开发商的经营成本,因此他们会选择多报抵减成本项目减少征税额、扩大奢侈住房建筑比例获取超额利润回报等方式抵消新政策的不利影响。只要有需求,房地产商就没必要改变目前的赢利模式。土地增值税能带来土地市场的嬗变,能弥补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房地产的经营模式,却不能增加普通住房的市场供应量与提升普通购房者的利益。《通知》中规定“开发项目中同时包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应分别计算增值额。”办公楼、商铺的出售率一直不如住宅,原因就在于商业地产往往采用出租或自营的方式。把物业转化为自有经营资产,已经成为开发商的一种选择,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土地增值税清算,可能加剧这种趋势。土地增值税清算,可能促使更多的开发商采用酒店公寓、青年公寓、白领公寓等经营模式来避税,传统住宅项目投资的比例可能会有所减少。

事实上,要让住房满足普通购房者的需求,政府需要的是给中低价位商品房的开发商经济补贴,对交易减税,是少征甚至停征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增值税,是鼓励民间个人集资建房的努力,是严格甄别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只有如此,才能培育普通住宅市场,盘活存量的房地产资源扩大供应量,使房地产商乐于建造普通商品房,并鼓励房地产领域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冲击商人对超额利润的攫取,而所有这些行为的出发点都是让利于民、放松对具体市场行为的管制。做到这些政府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比如颁布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才能保证政府的相关调控措施如土地增值税清算主要由房地产开发商拿出利润来支出,而不会转移到房价中,转嫁给房屋购买者。但在当前的情况下,来势汹汹的土地增值税这支杀手锏,因其直接影响资金链条,有可能促使房地产企业重组与洗牌,也有可能因税负转嫁而影响交易量,但对于价格,短期内却很难说有实质性触动。对即将走下神坛的土地增值税,我们的确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税政司地方税处.地方税:税政与征管[F].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增值税改革论文篇2

1增值税税基及云南省服务业行业税负测算

1.1增值税税基估算的方法Howell(1995)以GDP为基础,根据国民核算账户、投入产出表和政府部门(税务)所提供的统计数据资料,提出了一个增值税税基的估计框架,他通过对贸易盈余、资本形成、免税、层叠效应、政府支出、最终私人消费、起征点、增值税所替代的税种的税收收入以及征管缺漏进行调整,得到增值税的税基。Pellechio和Hill(1996)进一步地根据引用数据来源的不同将估算增值税税基的方法划分为生产法和消费法这两种方法。在生产法下,GDP将被调整为以进口、出口、投资支出、免税商品、零税率商品及中间交易为基础的数值,基于研究的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综合各学者前期所做的研究,本文将利用生产法为税基估算的基础,对照我国税法的具体规定对理论税基进行调整,使结果更加贴近真实税基。此外,由于工业企业中小规模纳税人纳税收入所占比重很小,张明(2012)根据税务年鉴测算的结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在国内增值税收入中的比重约为6%,其对税负的影响微小,加之数据资料的局限性,本文在估算时未将小规模纳税人单独进行考虑并不会对测算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当期销售中不包含本期存货的价值,因此税基中将存货增加进行了扣除。此外,由于我国现行的消费型增值税规定,一般纳税人当期购进的与生产经营相关固定资产(有形动产)即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其进项税可以在当期一次性全额抵扣,因此税基中的资本形成总额中只能保留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对这一部分的投资额,根据2013年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2012年全省建筑工程投资5132.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53.51亿元,则估算的非建筑工程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约为32.05%,因此,将此比例作为调整系数,乘以投入产出表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而得到机械设备投资的数额,税基进而可以调整为:增值税税基=本行业总产出-本行业中间投入+本行业进口本行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32.05%-本行业存货增加(4)此外,对免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因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无法实行抵扣,故应将其加入到税基中进行核算,调整之后的税基为:增值税税基=本行业总产出-本行业中间投入+本行业进口-本行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32.05%-本行业存货增加+本行业对免税部门的购买(5)根据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这里的免税产品和服务包括了对免税农业部门和征收营业税的服务业部门的购买,增值税税基的基本调整到此。

1.2云南省服务业行业税负测算的方法本文所用的税负测算是基于以下几个前提条件和基础准备进行的。(1)本文根据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划分,依据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规定,分别测算改革前后服务业的税负变化状况,其中投入产出表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划归服务业,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业划归工业;(2)改革后代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全面完成,即服务业部门整体改为征收增值税的部门;(3)由于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均以生产者价格为基础编制,工业行业中的数据是含税值,因此,在进行测算之前,按照行业税率(除水的供应业采用13%低档税率外,其他工业行业均采用17%的税率计算),笔者将投入产出表中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剔税的处理;(4)在改革前,符合规定的交通运输业进项税允许按照7%的扣除率进行抵扣,农业部门的免税农产品在取得相关采购凭证并且得到认证时可以按照13%的扣除率抵扣进项税,这两项规定本文将在以下的计算中进行充分考虑,以期测算的结果更加切合实际情况;(5)根据现已实施的改革试点方案和国际经验,营改增试点行业新增了6%和11%两档较低税率,而增值税为了保持其税收的中性,其税率档次不宜过多。本文在考虑现行税率及试点税率的基础上,对改革后的行业分别采用了6%、9%、11%、14%、17%五档税率进行测算,从不同税率档次得出的税负变化状况中分析税率水平将对服务业行业产生的影响。服务业税负的测算方法如下:在改革前服务业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本是对行业总产出全额计税,但为了与增值税统一比较的口径,本文将营业税税负率的计算基础也设定为对增加值的税负率,即:改革前服务业理论税负率=服务业行业营业税税率/行业增值率(6)其中:服务业增值率=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总产出(7)改革后的服务业整体由营业税转为征收增值税,其计税的规则与现行增值税一致,因此税负率测算公式为:改革后服务业理论税收=(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存货增加-服务业机械设备投资-服务业出口+服务业中间投入中对改革后免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服务业“扩围”后适用税率+对水的生产供应业的购买×(税率-13%)–对农林牧渔业的购买×13%(8)其中,中间投入中对改革后免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指的是对农林牧渔业部门的购买。改革后服务业理论税负率=改革后服务业理论税收/服务业增加值

2云南省服务业行业税负率测算结果分析

以2012年云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进行测算,改革前后云南省服务业行业的税负率如表1所示。在“扩围”改革之前,服务业各部门均是按照3%和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而从表1的测算结果中可以看到,在改革前各部门的税负率均超过了征收的税率,其中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以及建筑业的税负增加幅度较大,这也间接地印证了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端。然而我们看到,采用模拟税率对这些部门征收增值税的结果显示,税率为6%和9%时,税负率较征收营业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税负率也低于征收的税率本身(各行业的差异幅度有所不同)。当测算税率增加至11%、14%、17%时,税负率有较为显著的上升,并且超过了征收税率本身,因此有加重行业税负负担的可能。表2由“营改增”改革前基于云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测算的服务业营业税税负率,与模拟改革全面完成后的云南省服务业增值税税负率测算结果相减,得到改革后税负率相对于改革前的相对变化值。从表中的测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当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后,税率选择设定为6%和9%时,可以看出服务业各行业税负率均在下降(税负变化的绝对值低于0),当税率选择设定为11%时,可以看出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建筑业之外,服务业其他各行业的税负率差额均大于0,即表明在这个税率水平下,改革使得相关服务业行业的税负率增加了。进而,当税率的选择进一步上升时,税率选择14%甚至17%时,税负率较之改革前有进一步的升高。目前实行的试点方案交通运输与邮政业税率11%、部分现代服务业6%、有形动产租赁17%,按照这个税率设置现代服务业部门的税负有大幅度降低,而适用11%和17%税率的行业税负则不降反增,这与潘文轩(2013)调查研究的结果一致。从税负率的构成来看,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试点税率较改革前增幅较大,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间投入较少导致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足,此外,由于“扩围”改革尚未全面完成,增值税的抵扣链条难以实现完整的链接等因素造成了税负率的上升。从云南省的状况来看,目前的试点方案带来的税负变化效果与测算结果基本相符,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与交通运输业税负率都在不同程度上升,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税负升高显著,实际征收中税务机关也采取了相应的减税和退税政策以维护相关行业企业的正常运营。然而,可以看到其他现代服务业经过测算,按照6%税率的试点方案征收增值税,税负率将大幅下降,较好地实现了减税的效果,这给云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正面促进效应。

3结论

(1)增值税”扩围“使得适用6%税率的现代服务业税负有大幅降低,能够有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对于交通运输、邮政和有形动产租赁行业税负不减反增,政府应继续推行税收优惠和财政补偿政策并保证落实,解决企业增值税发票取得和抵扣的问题,保障企业利益。(2)继续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仍将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云南省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及环境优势,201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充分推进云南省特色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云南省的高校科研、少数民族文化,为科技创新、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土壤,通过增值税“扩围”促进产业分工和融合,发展现代生产业,进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增值税改革论文篇3

[关键词]物流上市公司;增值税改革;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30-04

1引言

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其主要是依据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增值额为计税基础而征收。增值税不局限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某一特定环节和阶段上征收,可覆盖所有流通环节,可以进入服务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服务业领域,使增值税具有征收上的广泛性。这样,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不影响整个流通环节的税负变化,只影响整体税负在各流转环节间的纵向分配结构。因此,我国于1979年试行增值税制度,1984年正式引进增值税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的改革历程(见表1)。

表1增值税改革进程一览表

改革历程[]年份[]改革区域[]征税范围[]改革目的

第一次[]1979[]上海、柳州[]机器机械业[]引进、试行增值税

第二次[]1984[]全国[]汽车、钢材等12个税目[]正式启动增值税

第三次[]1994[]全国[]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建立增值税税收制度

第四次[]2009[]全国[]将机器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增值税转型

第五次[]2012[]上海、北京等[]将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第五次增值税改革政策公布以来,很多学者对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如:赵富明、上官鸣(2012)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经济内涵及属性出发,讨论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实质,具体分析了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税负和利润的影响;吴丹彤,李学东,丁建伟(2012)分析目前征收营业税与增值税的优劣,进而论述这次增值税改革会对企业税负、企业定价、会计处理、所得税及利润产生的影响。

从学者研究结果来看,企业关注得比较多的是增值税改革后是否减轻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这项政策给物流企业是否带来优惠,带来了多少实惠。而本人认为:税收政策的调整,在影响企业税负的同时,更应探讨此政策是否影响企业财务绩效,是否对企业的赢利及成长性正相关。

2研究设计

2.1研究设计与样本选取

2.1.1研究期间及数据来源

第五次增值税改革试点始于 2012 年,而且从宏观数据表明2009年经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后,整个经济环境处于上升阶段,因此,本文选择增值税改革前后2009―2012年为研究期间,所有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东方财富网(http://wwweastmoneycom)和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http://wwwressetcn)。

2.1.2样本选择

目前,在我国沪深两市发行 A 股的上市物流公司有 76家,为了比较改革前后企业财务绩效指标的变化,剔除在2012年末实施增值税改革的省份及企业,又剔除了2009―2012年末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最后,把剩下的30家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并将其按照是否参加改革试点分为作用组和对照组,其中,作用组12个公司,称为试点企业,对照组包含18个公司,称为非试点企业,样本公司代码如表2所示。

2.2研究假设

因增值税项目不列入利润表的成本费用,从表面上遮掩了税金费用支出的本质,而且也不在主营业务税金中反映。因此,在总价款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增值税后会降低计入会计报表的收入数额,降低收入的业绩感,营业成本与营业税金及附加都有所降低,但是收入的减少幅度没有成本及税金的减少幅度大,企业的利润是有所增加的。所以,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 1:增值税改革能够改善上市物流企业财务绩效。

在增值税计税背景下,从销售环节来看,营业收入为不含税收入,营业成本为不含税成本,从购进环节来看,采购成本为不含税成本。因此,与营业税的计税方法相比较而言,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在利润表均会减少,而增值税不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将也调减营业税金及附加的金额,企业的利润将有所增加。而且,从企业资产情况来看,资产的入账价值是不含税的资产原值,与增值税改革改革之前相比,资产价值有所减少,从企业负债情况来看,应纳增值税是进项抵扣制,与增值税改革改革前的应纳税额相比较来看,改革后的应纳税额有小幅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高于资产变化的幅度。因此,可以假设:

假设 2:增值税改革对上市物流企业的赢利能力影响比较显著。

企业在赢利能力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企业的营业利润也随着增加,企业的发展能力增加,但企业对资产的运作能力并没有变化,因此,即企业在赢利能力改善的情况下,而企业的运营能力,如,固定资产周转、流动资产周转等并没有提高运作效率;因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 3:增值税改革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可能有滞后效应。

2.3估计方法

对企业而言,影响财务绩效变化的因素众多,能影响财务绩效涉及多重指标、多重因素的讨论,因此,增值税改革是否能影响或改善样本公司绩效水平,本部分主要利用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样本公司绩效变化的原因,找出影响上市物流公司财务绩效的因素;明确增值税改革对财务绩效是否有影响及影响是否显著;与非增值税改革物流样本企业相比,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

2.4变量选取

2.4.1因变量的选取

本文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来估计增值税改革对物流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选择每股收益作为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因变量。

2.42自变量的选取

参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标准,本文选取净利润(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亿元)、应交增值税、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流动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十个财务绩效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从物流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

2.43控制变量的选取

在增量抵扣的政策下,上市物流企业主营物流业务的规模,以及在物流业务中可以抵扣进项税的多少是由企业资产投资额度来决定的,而企业的投资力度和企业通过对外融资来获得的资产都与上市公司的物流企业规模和债务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将上市物流企业总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用总资产对数(年末资产总额)来表示企业规模。

2.5模型建立

以ε为扰动项,表示其他没有纳入控制的影响因素,那我们可以建立以下的这变量列表和说明,如表3所示。

3.2试点企业的绩效影响分析

利用增值税改革改革的试点企业的样本公司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试点企业线性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与非试点企业数据相比,没有满足剔除条件的变量,公司绩效每股收益受流动比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资产净利率,再次是应交增值税,因流转税的增值税由营业税金及附加转到应交税金核算,而应交税金是企业流动负债的一部分,因此,流动比率的变动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显著。

4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出结论如下:

(1)增值税政策,对企业的流动比率影响和相关程度比较高。对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影响比较显著,在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税收政策的调整,将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需要调整目前的资本结构,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企业因税收政策的变化,增值税政策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和相关程度比较高。说明增值税改革后会影响企业的资产总额及净利润,影响企业总资产的使用效果与使用效率。这就要求企业从资本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从而使企业在税收新政策下获得最大收益。

(3)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物流企业的营运能力,会受到增值税改革的影响,但是,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受到滞后效应的影响,因此,需要继续关注。

从微观上而言,增值税的改革能提高物流上市公司和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并且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因此,物流企业需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合理调整服务及产品结构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宏,赵悦辰上海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及推广过程中的问题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6):74-79

[2]张雯佳,孟全省浅议增值税转型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3):89-91.

[3]赵富明,上官鸣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实质及改征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2(5):09-10

[4]赵丽萍关于增值税的扩围改革[J]税务研究,2010(11):34-36

[5]夏杰长,管永昊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意义及其配套措施[J]中国流通经济,2012(3)

[6]向小玲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2(9):19-20[10].

[7]王旭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8]王延省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

[9]Bernd GenserCoordinating VATS between EU Member States[R]CESifo working paper NO2002,648(1):4-31.

增值税改革论文篇4

【关键词】 营业税; 增值税; 现金流量; 项目投资决策

一、引言

交通运输业是生产制造业的延伸,生产资料的运进和产成品的运出都依赖交通运输,然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对交通运输业仍以全额计征营业税,这一现状与我国增值税抵扣链条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日渐增加。李婧、郝红(2012)认为物价攀升与物流环节过多、物流成本过高有莫大的关系,而且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实行增值税的国家都将交通运输业纳入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对交通运输业征收增值税是大势所趋。

为了克服增值税与营业税两税并存所存在的弊端,从2012年1月1日起,上海率先实行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对交通运输业按11%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自2012年8月1日起至2012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2013年8月1日已逐步扩大至全国。

罗飞娜(2011)认为增值税与营业税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值税可以获得以成本为依据的进项税额的抵扣,增值税的税收负担不仅与纳税人的收入水平有关,还与纳税人成本中可以获得抵扣的项目有关,而营业税不可以抵扣成本中包含的已纳税额。周艳(2012)认为交通运输企业征收营业税,在外购机器设备方面的支出无法得到抵扣,对购买交通运输劳务的企业来说,该劳务只能按7%的税率计算抵扣进项税,其他10%的部分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在由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后部分外购货物和劳务的进项税可以进行抵扣,新增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以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相关税金等都会发生改变,导致与项目投资决策相关的现金流量及评价指标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这些变化提出假设并建立模型,再运用具体案例比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后交通运输企业现金净流量和相关投资评价指标的变化,以评价税制改革对交通运输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影响交通运输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理论分析

(一)基本假设

为了便于研究问题,本文对项目投资作如下假设: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假设

本文探讨的交通运输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新购进的设备、材料、劳务等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2.新增投资项目的持续经营假设

本文研究对象为持续经营中的交通运输企业新增项目,因此涉及的相关现金流量均为增量现金流量,且新增的投资项目不会提前报废,在经营期内不会发生盘亏损毁的现象,也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减值。

3.项目投资决策模型简化假设

本文研究的新增投资项目为单纯固定资产项目,只需购入运输设备,不需要安装,不需要新增流动资金,不发生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企业项目投资的建设期为零,外购固定资产所需资金在项目计算期期初一次性投入。

(二)理论分析

为清晰认识税制改革前后项目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和相关评价指标的变化,笔者设定下列符号以构建相应公式:交通运输企业期初外购运输工具不含税原值为V;新增设备项目经营期和折旧年限均为n;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率为?鬃;假设企业在税制改革前后每年的营业收入R和每年的营业成本及费用C均不含增值税;w表示成本费用中可抵扣部分的比重;营业税税率为Ty;Tg为税制改革后交通运输企业增值税销项税税率;Tz为企业购进材料和运输工具负担的增值税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费用率之和为Tm;企业所得税税率为Tq。

1.税制改革前(营业税下)因新增运输工具而产生的各种增量指标

年固定资产折旧:;回收固定资产余值:V(1+Tz)?鬃;营业税:RTy;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RTyTm;营业收入:R;经营成本:C;利润总额:R-C-RTy(1+Tm)-;所得税费用:R-C-RTy(1+Tm)-Tq。

根据上面可知每年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所示:

NCF0=-V(1+Tz)

NCF1-(n-1)=R-C-RTy(1+Tm)-[R-C-RTy(1+Tm)-

]Tq

NCFn=R-C-RTy(1+Tm)-[R-C-RTy(1+Tm)-]Tq+V(1+Tz)?鬃

2.税制改革后(增值税下)因新增运输工具而产生的各种增量指标

年固定资产折旧:;回收固定资产余值:V?鬃;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RTg-CwTz)Tm;利润总额:R-C-(RTg-CwTz)Tm-;所得税费用:R-C-(RTg-CwTz)Tm-Tq。

根据上面可知每年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所示:

NCF0=-V(1+Tz)

NCF1= R-C-(RTg - CwTz) Tm-[R-C-(RTg-

CwTz)Tm-]Tq+VTz

NCF2-(n-1)=R-C-(RTg-CwTz)Tm-[R-C-(RTg-

CwTz)Tm-]Tq

NCFn = R-C-(RTg-CwTz) Tm-[R-C-(RTg-

CwTz)Tm-]Tq+V?鬃

3.税制改革后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化

通过比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后有关增量指标,可以得到税制改革前后现金净流量的差额。

ΔNCF0=0

ΔNCF1=VTz+[RTy(1+Tm)-(RTg-CwTz)Tm](1-Tq)-Tq

ΔNCF2-(n-1)=[RTy(1+Tm) - (RTg-CwTz)Tm](1-Tq)-Tq

ΔNCFn =[RTy(1+Tm)-(RTg-CwTz)Tm](1-

Tq)-Tq-VTz?鬃

根据上文的分析比较得知,交通运输企业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后,新增的项目投资在项目经营期内的现金净流量变化情况如下:

(1)在项目经营期的第一年,由于新增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当期销项税额中一次性予以抵扣,使企业当期因新增设备需要交纳的增值税税额减少,从而使现金净流量增加VTz;由于新增设备原值以扣减增值税以后的金额入账,使得账面价值减少导致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减少,在营业额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总额会增加,相应地就要多交企业所得税进而使现金净流量减少Tq;企业在营业期内新购入的燃润料等材料的进项税额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部分可以进行抵扣,经营成本中可抵扣的部分越多,所交的税越少,又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计税方式的不同,使以它们作为税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又会影响到企业利润,使现金净流量增加[RTy(1+Tm)-(RTg-CwTz)Tm](1-Tq)。

(2)在以后的项目经营期内,由于新增设备的账面价值减少导致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减少,因折旧额通过影响利润影响企业所得税,从而使企业所得税增加,进而使现金净流量减少Tq;企业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使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发生改变,引起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变化,进而使企业利润受到影响,使现金净流量增加[RTy(1+Tm)-(RTg-CwTz)Tm](1-Tq)。

(3)在项目报废期,因折旧额的变化而使现金净流量减少Tq;本文直接用新增设备原值乘以净残值率作为投资项目在报废期的现金流量,因新增设备净残值的变化而减少的现金净流量为VTz?鬃,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改变导致现金净流量增加[RTy(1+Tm)-(RTg-CwTz)Tm](1-Tq)。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影响交通运输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案例研究

为了分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具体影响,下面结合具体的案例分别从现金流量、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假设M企业在新的会计期间,新购买了一批运输工具,相关数据如下:V=1 000万元,n=10,?鬃=5%,R=700万元,C=490万元,w=70%,Ty=3%,Tg=11%,Tz=17%,Tm=10%,Tq=25%,案例中的收入和成本都是不含增值税的,项目计算期内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用NCF表示。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税制改革前后各期现金净流量的分布状况及差额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仅使新增项目投资每期的现金流量数额发生了变化,而且使每期项目投资现金流量的分布状况也发生了改变。由于增值税下新增项目投资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使企业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减少了大量现金流出,这样为企业新项目的投产和正常运转奠定了良好的财务基础。在之后的项目计算期,由于外购新设备的进项税额已经抵扣完毕,企业经营过程中外购的材料和劳务中可以进行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多,这使得营业税下和增值税下现金流量的差别不大。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影响

项目投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其中,投资收益率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计算的指标,容易受会计政策因素影响,大多数情况下不被采用。所以,本文主要分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后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这三个评价指标的变化。

根据前面的案例,假设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是8%,分别计算出营业税下和增值税下企业的投资回收期(PP)、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仅使新增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数额和分布状况发生了改变,而且也使企业相关的财务评价指标发生了变化。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项目投资评价结果的影响

接上例,交通运输企业在交营业税的情况下,由于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净现值小于零,内部收益率也小于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故该项目不可行。在交增值税的情况下,由于购买设备时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的计税基础等都发生了改变,使现金流量增加,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没有超过项目计算期的一半,投资回收期较短,净现值大于零,内部收益率大于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该投资项目具有可行性。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理论与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交通运输企业在缴纳增值税的情况下现金净流量有所增加,且项目投资评价指标优于缴纳营业税情况下的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在新增设备交付使用的当期,可抵扣数额巨大,而在没有购置的期间,可抵扣税款数额较小,仅为燃润料等的购入税款扣除,这可能会导致纳税人在各期间缴纳的增值税税款起伏变化,有逃税的嫌疑。其次,交通运输企业的人工成本、期间费用和其他成本项目中的部分耗费是不可抵扣的,这些是交通运输企业征收增值税的不利因素。

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理论推导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之下,过于理想化。但总体来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交通运输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全面实施,用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运输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及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婧,郝红.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负及利润影响——基于上海试点方案的研究[J].财会通讯,2012 (11).

[2] 罗飞娜.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的探讨[J].经济研究,2011(9).

[3] 周艳.“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影响探微[J].财会月刊,2012(10).

[4] 赵娥,齐鲁光.增值税转型改革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9(7).

[5] 宋艳敏.从财务视角分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9(10).

增值税改革论文篇5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问题探寻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增值税转型,是指将中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也称作增值税改革或增值税转型改革。在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税制下,企业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增值税税金,不允许税前扣除;而如果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则意味着这部分税金可以在税前抵扣。世界上采用增值税税制的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这样有利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运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正不断地显现着它的缺陷与弊端。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日渐上升,如果我国仍然实行现有的生产型增值税,就会威胁国内投资,抑制扩大内需,在同一税负平台上,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公平竞争也将遭到威胁。而且,因为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着重复征税的现象,会导致不能彻底退税,从而引起国内产品税负加重、竞争力减弱等现象,这又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及其不利。纵观国际,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消费型增值税,这必然也是我国将走得有效之路。

二、增值税转型应用

中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具有显著特点,要选取适当的试点范围,并合理安排改革步骤,积累有效的经验数据,使其转型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试点范围

要顺利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就需要在部分地区及行业开展试点,总结改革中的问题并寻求较好的解决方法,从而向全国范围推广。例如选择上海市进行试点,是由于上海市服务业门类齐全,改革的辐射作用明显,有利于为全面实施改革积累重要经验数据。选择交通运输业进行试点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交通运输业与生产流通联系紧密,在生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运输费用属于现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运费发票已纳入增值税管理体系,改革的基础较好。而选择部分服务业进行试点则是由于以下两点:一是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税收转型改革支持其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二是选择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的现代服务业可以减少产业分工细化存在的重复征税因素,既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范畴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确定归属根据规范税制、合理负担的原则,通过税率设置和优惠政策过渡等安排,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对现行征收增值税的行业而言,无论在上海还是其他地区,由于向试点纳税人购买应税服务的进项税额可以得到抵扣,税负也将相应下降。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营业税属于地方税。试点期间,维持现行财政体制的基本稳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新增两档低税率

目前全世界实行增值税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税率结构既有单一税率,也有多档税率。而我国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时将增值税税率档次由目前的两档调整为四档,新增了11%和6%两档低税率,这是一种必要的过渡性安排。今后将根据改革的需要,适时简并税率档次。

(四)增值税与营业税之间的制度衔接

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的制度存在明显差异,而本次改革试点又仅在个别地区的部分行业实施,这就必然带来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与非试点行业、试点纳税人与非试点纳税人之间的税制衔接问题。为了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改革试点工作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衔接工作,一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税制衔接;二是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制衔接;三是不同业务之间的税制衔接。改革工作对现行营业税的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安排,对纳税人从事混业经营的,分别在适用税种、适用税率、起征点标准、计税方法、进项税额抵扣等方面,做出了细化处理规定。此外,为了保持现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连续性,试点文件明确指出,对现行部分营业税存在的免税政策,在改征增值税后继续予以免征;对部分营业税减免税的优惠,调整为即征即退政策;对税负增加较多的部分行业,给予了适当的税收优惠。

(五)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推广

增值税转型改革工作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试点,作为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上海市的试点工作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对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密切跟踪上海市试点运行情况,认真总结试点问题,积累有效试点经验,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增值税转型改革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影响及作用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值税转型影响上市公司的利润以及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机械和设备生产和销售等产生巨大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影响上市公司的利润

增值税的全面转型是提高经济增长的一大长期利好,力度大、影响广、时效长,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更能够直接减轻企业税负,促进利润的提升,这无疑是提振股市的一剂猛药。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可以增加市公司的利润。提高A股估值增值税,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的估值。当前的估值水平已经达到历史的较低水平,将需要进一步增加市场投资。一旦增值税改革导致组建新企业投资热潮,宏观经济条件也将可能是一个好的改变,从而改变市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也能导致场外交易的资本流入,形成在市场底部的真实。中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低于外国相同的类型的上市公司,除了企业本身的因素,也不能忽视生产型增值税的影响。从生产到消费,增值税将帮助投资者横向估值上市公司。金属制品及非金属矿产和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利润将会增加到一个更大的程度,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投资。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机械和设备生产和销售影响巨大

首先,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值税将直接增加当前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降低企业增值税负担,并减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额外的税收负担。此外,输入固定资产可以抵扣,将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和折旧,减少企业利润增加寿命期间的固定资产。再分配税收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个显著特征,增值税是不应该有双重征税;否则,它可能会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消费型增值税在扣除购买固定资产的当前计算增值额时,一般没有重复征税的现象。但收入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由于计算增值额时部分允许扣除或不允许扣除。比如,目前固定资产购买的税收使这部分资金流入到部分固定资产价值以及转移到产品的价值阶段,成为一个部分的产品价格,从而导致双重征税。有双重征税的固定资产购买价值,会造成反向调整产业结构,主要是因为双重征税的税收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诱导处理行业大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基础产业的发展。

其次,双重征税的税务负担大大重于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力密集产业,它也反映了反向调整产业结构。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不考虑固定资产存量,扣税有一个巨大的固定资产存量。在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如何处理股票资产包含税是税务系统设计师面临的困难。国外的股票资产处理主要有以下方式:股票资产包含税扣除包括允许抵扣;允许一些;无限的扣除,直到完全完成扣除等方法。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的组合的方式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法律理论的角度分析,该方法不处理之前的一个基本原理法实现。消费增值税制度的实施之前,原则上,所以股票资产包含税不得扣除。但是考虑到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的税收负担差异较大,因此,可实现系统一段时间可以适当购买资产,时间以一年较为适宜。扣除比例一般应小于正式实施的比例,这有利于缓解金融压力,并且有利于平衡新老投资税收负担。结合我国国情,可以排除股票的固定资产不得扣除。因为这部分资产在过去的税收和税收优惠规定不一,且使用年限和折旧金额是不同的,这非常复杂,从而导师实际操作是非常困难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形成之前不得扣除,对热情的投资者和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可以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广泛,一方面可以避免从事相同的经济活动,而出现一些税收,一些不交税,或者税收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这些都是我国目前的状况。对于邮电、交通、建筑和房地产销售的四大产业属于增值税征收,将逐步实现统一的税收制度。

[参 考 文 献]

[1][英]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27-347

[2]蔡永鸿,宋彦.国外关于企业成长理论的重点综述[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

增值税改革论文篇6

本文利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统计数据,模拟测算“营改增”后合理的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并对该比例的可行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

“营改增”;地方财政收入;分享比例

一、引言

2011年11月16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拉开了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序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营业税、增值税两税并行的税收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该税制逐渐显现出一些内在缺陷,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营改增”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实行“营改增”,短期内将不可避免的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拟从增值税分享比例改革的角度探讨“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负面影响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对“营改增”后增值税新分享比例的讨论

改变现有增值税中央地方分享比例,可以直接缓冲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冲击。那么,如何调整该比例才能够较为妥善解决地方财政问题,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为了进一步探求答案,笔者利用2011年财税统计数据模拟计算出为保持“营改增”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变需采用的增值税分享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营改增”前地方营业税增值税收入总和=﹙“营改增”前地方分享的增值税收入÷25%+“营改增”前地方营业税收入﹚×为保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变地方应分享的国内增值税比重利用该公式计算可得为保持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不变,需采用的地方分享比重为52.04%,与原25%的分享比重相比高出一倍多,体现“扩围”后对地方财政的合理补偿。

三、“营改增”后新分享比例的可行性研究

利用以上计算所得52%的比重可模拟估算“营改增”后各省分享的国内增值税收入,进而算出“营改增”前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变动率如下表:

表1按照52%的地方分享比重下“营改增”前后各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变化程度排序。观察该组数据可以发现采用52%的分享比例后,“营改增”对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的影响约为0.03%,可以认为采用新比例后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基本维持改革前水平,达到稳定地方财税收入的目的。新比例下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增值税“扩围”前后变动范围在1%以内的省市有7个,1%~2%之间12个,2%~5%之间6个,6个省市变动大于5%。80%的省级行政区在采用新分享比例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变动率在5%以内,新比例下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变动最大的两省变动率仍保持在12%以内,山西省增长11.75%,海南省下降11.20%。该变动范围不会对各省地方财政产生根本性影响,同时能够为地方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应和消化“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带来的冲击。

四、总结

利用2011年各省数据模拟计算得出结论:采用中央48%地方52%的新增值税分享比例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的影响,同时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及各省营业税对地方财政的差异贡献水平。从短期来看,改革增值税分享制度能够迅速有效的解决“营改增”引起的地方财政缩水问题,短时间内使“扩围”改革对地方财税收入水平的影响减至最小。从长期来看,随着“营改增”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不断显现,增值税税基将在改革后的几年内稳步扩宽,增值税“扩围”改革在发挥消除重复征税、完善抵扣链条、提升征管效率等作用的同时,将促进产业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届时,地方财政收入将稳步上升,逐步消解“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短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贾康.为何我国营业税要改征增值税.财会研究,2012.1

增值税改革论文篇7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营业税;扩围

增值税扩大征收范围改革的必然性已渐成共识,国际上实行增值税国家的这种趋势尤其明显。但是由于增值税税制设计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现实利益格局的冲突,增值税“扩围”可能难以一蹴而就。深入讨论中国大陆增值税“扩围”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可行方案,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增值税“扩围”的障碍

虽然增值税“扩围”改革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增值税扩围关系比较复杂,牵一发动全身,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增值税与营业税之间的关系,因为增值税要扩大征收范围,就必须向营业税征收的第三产业方向发展,这势必将打破增值税与营业税之间的均衡状态。要打破这种状态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力量,然后再形成新的均衡。这里障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财政体制重构问题

现行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所谓分税制,其实主要分的是两种共享税。其中,增值税75:25分成,75%归中央,25%归地方;所得税60:40分成,60%归中央,40%归地方。之所以是这样的分成比例,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便是营业税作为地方税,除了少许的例外,其收入完全划归地方。当营业税并入增值税之后,原来的地方税便成了共享税。随着营业税归属关系的变动,上述分成比例的基础条件便不复存在了。只要基础不再,分成比例自然要重新谈判,随之调整。

(二)地方财政收入减少问题

增值税“扩围”之后必定会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为一旦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扩大之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就相对缩小了,可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税,结果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必然会减少,自然会遭到地方政府的强烈反对。一旦增值税把营业税合并之后,地方政府就少了一大块收入,而自从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权不断上移,事权不断下放,致使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如果增值税改革一旦成功将会使得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矛盾更加突出,故而,将营业税并入增值税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为地方政府寻找并设计好新的主体税种。但是在现行税制的框架内,这样的税种,或并不存在,或难有变更归属关系之可能。

(三)增值税比率重置问题

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元,其中增值税的税收收入21091.95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8.81%,营业税的收入为11157.64亿元,如果把增值税与营业税加起来,而其他税收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扩围”之后的增值税将占总税收收入的44.06%,如果再加上进口增值税,这个比率会更高,必将超过50%以上,当然一个国家需要自己的主体税收,但也不能过分依赖某一项税收,不然的话会严重危害国家税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增值税属于单一税率,如果增值税所占的比重要过大的话,就不能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二、增值税“扩围”改革方案之比较

(一)增值税“扩围”步骤之选择

有关扩围步骤的选择,国内学者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渐进式”扩围,另一种是“彻底性”扩围。这两种方案和思路各有千秋,但均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渐进式”扩围主张先将矛盾最突出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以后逐步扩大其他行业,最终取消营业税,实行全范围的增值税。该方案的优点是对收入归属和地方税务机构的职能影响不大,有利于平稳过渡。缺点是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国税与地税系统的职能分工将变得更加不规范。此外,还可能产生联动效应,即如果只针对某些行业进行试点,而其他的行业暂时不纳入,由于所有的行业与领域存在互动性,势必会导致行业间税负不公平、增值税抵扣链条混乱以及产生避税空间。而“彻底性”方案主张全面实施增值税扩围,并实施彻底的消费型增值税。

(二)增值税“扩围”后税收收入分享比例之比较

学者们提出的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改革后这些行业的增值税归属,继续执行原来的营业税分成机制,即仍然归属省级及以下的地方政府所有;第二种是将改革后这些行业增值税与现行增值税的分成机制相统一,即按中央占大头、地方占小头方式分成。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财政体制改革的“大动干戈”,宜于使财政收入分成办法保持不动,使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都不受影响,因而可以作为促进改革平稳推行的“过渡”方案。但这种方案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增值税的进项抵扣制度,使得上下游企业间的营业毛利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以及通过在不同税收辖区设置营业机构的避税手段,实施起来较为方便。第二种方案的问题是需要结合财政体制的较大幅度改革,这取决于中央财税政策决策者的决心。优点是,这种方案可以消除不同行业、不同税目的增值税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分成比例不同的现象,从而解决诱发地方税收竞争的制度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更加可取。

三、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建议

(一)应采取“渐进式”扩围方式进行改革

因为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不够成熟以及国家税收征管体制不完善等因素,一下子将增值税覆盖到服务业的每个领域是不现实的,所以笔者认为增值税扩围改革应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观点。具体做法是先选取个别行业试点,积累经验,待条件进一步成熟后再将增值税逐步覆盖到其他服务行业,最终取消营业税,实行全范围的规范化增值税。

(二)适当提高增值税在地方与中央的分成比例

从征管的角度来看,由于增值税有很强的流动性,如果由地方来征收的话,对跨境交易很难处理,容易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不利于增值税的多环节征收,环环相扣的特点,把商品的购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所以增值税的征收权应该属于中央。但这并不代表地方没有这部分收入的分成权利,中央为了保护地方的利益,有必要拿出一部分税收比例来支持地方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增值税替代营业税之后,地方收入必将下降,为了不使地方利益受到大的损害,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分成比例。

(三)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

实施增值税的“扩围”,必须有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如相应调减增值税税率、适当调增其他税种的税负、开征新的税种等等,以降低增值税在中国税收总额中的比重,确保中国税收收入或财政收入的安全。

虽然在短期内,增值税“扩围”改革向服务业全行业推广依旧是困难重重。但是,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大方向是毋庸置疑的,随着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的深入、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增值税全面“扩围”改革的春天一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张斌.国外实行增值税“扩围”的做法和经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2年第4期:56-57.

[2]李晓明.增值税扩围改革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97-99.

增值税改革论文篇8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上海试点;减税;过渡,难点

1994年我国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的基本框架,实现从计划经济的税收制度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的转换,适应了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型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但是,1994年税制改革出台时间短,论证不够充分,具有极强的实验性质。而且我国经济形势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在保持税收制度的前提下,对税收制度适度地进行具体改革和调整。“营改增”就是为国家在宏观税负高涨而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而实施的具体税制改革内容。“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某种意义上说,这项改革可以与联产承包责任制、1994年财税改革的价值相提并论。”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

增值税试点改革虽然意义重大,但是必然改革需要过渡,需要从试点中摸索符合实际的具体方针、政策,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措施。而且这种调整会涉及到更深层的财政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需进一步地合理匹配,分税制改革需要摸索中前行。过渡阶段主要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 如何衔接、统一税率

   税收中性要求增值税税率尽量统一,在现行营业税税种中,交通运输业税率为3%,服务业税率为5%,而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有17%和13%两档税率。此次改革又规定“在现行增值税税率为17%和13%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个抵档税率,其中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今后深化改革,需要考虑如何在现行过渡税率的基础上,寻找一个合适稳定的税率,以保持增值税的“中性”原则,达到不干扰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给所有行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税制环境。

②如何保证地方财政收入

   在现行分税制体制下,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而且几乎是唯一属于地方政府的税种,除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税收收入划归中央外,其他均属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一般占地方税收总额的四成左右。增值税则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分成。

  

                                                      2008―2010年地方增值税、营业税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2011年)

     从数据来看,地方营业税收入比增值税收入几乎多50%,占地方收入的比重高达30%多,可见营业税对地方收入来源的重要性。营改增必然导致地方收入的下降,其难度可想而知。即使此次试点增值税改革提出,在试点期间归属试点地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但是作为一项制度,必须做统一规定,不能实行两种标准,不然不利于增值税制度改革的长效机制建立。

 

③如何核算抵扣成本

   现实生活中服务业的增值额的衡量难度很大,比如银行、保险业涉及金融衍生品,很难准确计算。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形式不断出现,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比例也越来越难。,在现代服务业中难度最大,一是服务业人工成本占比很高,而人工成本无法抵扣,降低了增值税减税效果;二是从2006年起,我国实行营业税差额征税制度,虽然此次试点规定营业税已有优惠全部保留,但依旧会削弱部分减税效果;三是进项往往容易遇上发票不规范的问题,因此能抵扣的进项税额比理论额低。另一方面,在难以计算的情况下,又如何核定进项扣除额,实现公平,达到减税目的,这些都需在试点中系统评估和设计。

建议:完善分税制调整制度

                                            

   深化增值税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适当调整中央和地方间的分配格局。增值税的改革必须配合分税制的调整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结果,因为税制改革中必须注重中央和地方各自收支的变化,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种变化。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

 ① 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度

   1994年分税制改革遗留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事权财权划分不合理,地方政府负担过重,但财力过小,因而导致近年的“土地财政”的现象。 在遏制土地财政的节骨眼上,地方税收下降再分土地财政一杯羹,削弱其财力,那么无异于给地方政府出难题,无法让政策到位执行。由此可以增加地方税收返还比例,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横向转移支付模式,不仅局限于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模式。

 ②合理划分增值税比例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比例。从试点改革来看,短期仍将改革后的增值税全额划归地方,但长远来看,毕竟和目前税制存在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在现行基础上从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收支划分问题,最好找到一个平衡点。首先仍由中央统一立法,统一征收征管,然后再确定划分的依据和划分的比例。

 ③以房产税和资源税为主

    在地方失去了营业税这一主体税种后,必须另行在地方确定新的主体税种。以目前的改革趋势来看,房产税和资源税无疑是最佳选择。最近两年对于这两个税种的改革也表明了这种努力的趋势,而目前的关键点则是要处理好房产税、资源税自身改革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收 王国清         [ M]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101

 [2] 贾康 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调整  [ J]   财贸经济 2010 11期

 [3] 叶檀 如何继续分税制改革  [ J] 商周刊 2011/8/29 :27

上一篇:价值评估论文范文 下一篇:课程开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