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艺实训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1 15:28:01

电子工艺实训论文

电子工艺实训论文篇1

关键词: 联合办学 岗位素质标准 机电工程技能 交互训导机制

一、立论

51b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双重教育属性,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系列,同时又属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总是着眼于职业的载体——行业人才素质的构成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联合办学是基于“定向培养现代企业适用的岗位人才”行动作为的校企合作关系。

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机构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办学的专业建设较系统的、富含职业教育技术的资料样本尚不多见。

我国高职院校和跨国公司企业员工培训机构在组织制度、行为方式、能力范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联合办学首项技术要略就是以特定企业专业岗位人才素质要求为背景,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为平台,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研究适用的专业课程体系。

我国机电产业生产技术标准与多数跨国公司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存在着差异,这种专业性内质规范的差异如何在课程体系中形成最简洁、最有系统性、最适用的表述,是需要在联合办学的工作基面上攻关解决的难题。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签约联合办学,日立电梯广州制造基地挂牌“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日立电梯技术学院”。我们持有“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教学技术发展理念,面对已经开始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办学的工作现实,不可回避这种联合办学机制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亟须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研究。

日立公司是以机电产品为主的世界500强企业。日立企业历史悠久,生产管理机制和生产技术标准自成体系。

据调研资料:日立公司在华企业与国内其他职业院校的联合办学均未达到“挂牌日立梯技术学院,实行2年学院专业取向性学习+1年企业岗位培养”的机制技术层次。联合办学的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特定企业岗位人才素质”为基面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具有“普适性”价值的“联合办学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理论,既符合“创制办学特色”的职业教育技术方针指向,又应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在技术进步与创新”理念导引下的发展趋势。我们确信:这个工作项目的过程将会是充满创新机会、历练团队的过程。勤奋踏实地工作和钻研,则丰硕成果可期。

二、课题工作的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和电力电子技术互相渗透而成的一门学科,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因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课程内容是一种综合结构,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现代机电主流技术的运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再构建,形成具有地区机电企业专业人才特色的高职高专综合课程,有着极其现实的职业教育技术进步与创新意义。

电梯是集机电一体化各侧向高级技术工艺(如新材料应用技术、先进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大功率电子技术、传感与信号处理技术、维修与调校工艺)为一体的现代化机电设备,其职业技术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必然富含高专业技术含量的、极具教学技术创新意义的项目设计类研究子课题。

以联合办学双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对——取职业知识与技能要素——嵌合性研究为起点,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研究通识性机电工艺知识与企业岗位专门技能并重的专业课程体系。

日立电梯产品集拥多项先进工业技术,如能量再生技术、永磁同步技术、无机房技术、扶梯一体化设计等,将这些高端的制造技术工艺理论编撰到相关专业教材或项目化实训指导书之中,则特色专业将从联合办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创制。

解决“专业性内质规范的差异如何在课程体系中形成最简洁、最有系统性、最适用的表述”难题,课题成果可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联合办学课程体系设计”的优质标树。

具有普适性价值的工作过程资料将能够展现出实证性强、系统性佳、普适性优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联合办学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体系和应用价值。

形成系列教学标准文件——联合办学课程体系设计方案、“电梯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标准、联合办学课程体系主干课程标准、课题项目总结报告书与自评报告书等。

三、技术要略

1.地域工业技术经济发展的现实性认识和前瞻性意识

兼具完善性和创新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重构着眼于广东“十二五”规划关于机电行业职业人才素质特征及需求情况描述;着眼于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机电行业规模与技术工艺整合、进步的水平预期;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教学实施项目体系的结构。

人才服务区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岗位类别划分:产品制造、设备应用维护或改造、市场营销服务。服务区调整的灵活性设计并体现在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的各类型专业实践(教、学)项目之中。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调整的灵活性体现在:学生在接受高职专业教育过程中可自主选择并趋近有利于尚扬天赋、激励专业进取的面向行业技术工艺岗位的四个就业和发展取向——通用机械或金属加工机床设备传动结构改进和工艺维护工程实施、机电设备的微机控制技术运用、机电设备功率控制系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运用、机电产品技术文档设计与编撰或行业市场信息采集与处理。相应地,专业技能课程板块是机械工程工艺、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先进加工技术与技能、微机控制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

2.企业文化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与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协议规定采取实行“2+1”的模式,即“2年学院专业学习,1年企业岗位培养”的机制。2年学院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包括丰富的企业文化元素(课程)和以现代电梯设备技术工艺为衬托的通识型机电基础课程。1年企业岗位培养是在日立企业培训机构管理下的、以电梯设备制造过程工艺和产品技术服务过程技能为核心元素的培训系统工程实施。日立企业借此造就成批的“忠于职业、技能适用于产品体系”的企业骨干员工。

联合办学是定向培养现代企业适用的岗位人才行动作为,企业文化课程或专用技术工艺课程就要和谐地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企业文化课程要素有些是要形成单列课程;如企业经营历史与发展概况、企业技术工艺体系特征、企业生产管理机制学说、企业员工职业环境和生活节律情况、企业福利制度、特殊工种操作技能等。

3.企业专有先进技术或工艺的基础理论平台构建

有些涵括基础专业工艺的课程要素应该细致地研究如何有取舍地融入高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中,如电梯设备装配与调试、数控加工专用程序、电路测试等。

现代机电设备制造业工程技能的培训内容是;

(1)通识通用类课程内容——适用性好、结构精化、带有标准索引。

(2)涵括基础专业工艺的企业专门技术课程要素。

(3)系统工艺意识的形成方法。

机电设备工程是综合的支向技术工艺实施过程体系。实施工程的过程包括制作、调试、检测、记录、评价、改进等阶段。我们理解“岗位高端人才”必须具备机电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因而在项目任务型技能训练课程中设计有指标有比例的电气技术工艺、传动技术工艺、编程技术工艺、调测技术工艺、专业文档编整工艺的交互训导。

4.逆向工程工艺基础

专业软实力的培养方法研究是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研究的重项,专业智能水平是职业适应状况的决定性要素。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等,在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综合性课程中加入“工艺培养”项目。开设“机电设备控制系统高级工艺实训”课程,以培养技术工艺素质人才为目标,实施工艺能力培养。机电设备传动结构和电气控制系统测绘、规范技术文档编撰、技术文献或技师项目论文品阅评价等项目化的训导和实践科目活动为课程主要内容,课程项目实施采用逆向工程方式。先修课程理论引领理解实践任务的技术工艺内涵,实践活动充实原理理解并且在专业思维空间树立柔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工艺意识。经过此课程的项目化工作训练,学生应胜任一般机电行业企业电气技术工程岗位工作——达到电气工艺师(或电工技师)业务水平。

5.校企合作课程设计

主要工作任务是研究基于工学结合实践课目工作过程的机电支向技能课程的交互训导模式。这种交互训导模式要求有三维研究:

(1)横向要素:各支向技术工艺课目(机械传动构件课目、电气控制课目、微机编程解析课目、大功率驱动器课目、专业文档编整课目、特种工种操作技能培训与考证)的内容分布。

(2)纵向要素:各支向技术工艺课目工序、工步、工时的分配。

(3)立向要素:各支向技术工艺课目工作评价(工艺水平、适用性)指标、改进要略、安全措施、客观动态适应等方面的机制“软件库资料”的形成。

交互训导模式要求改造现行教学理论与实践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别进行的时空结构,将实验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与教室整合为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境氛围教学平台,为进行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提供支撑条件。

参考文献:

[1]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标准(人才培养计划书)[R].2011.12.

[2]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协议书.

[3]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培训部《校企合作课程设置(企业培训计划书)》[R].2011.9.

[4]张文凡,产文良,解军,等.机电设备控制系统高级实训[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6.

[5]王建,张文凡,等.电类技师论文的撰写答辩与点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电子工艺实训论文篇2

       

        (二)集中技能培训集中技能培训是针对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器件选择、产品制作、安装调试等训练,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以及器件和电路的安装、测试和调试方法。在内容选择上,与现代电工电子技术实际应用并将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在训练方法上,让学生身临实践现场“真刀真枪”地训练。

        (三)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针对各专业常见的实际问题以及电子设计竞赛、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工技能鉴定等活动,开展综合训练、创新设计或自主实验,对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行再提高。同时,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设备的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候,根据现场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实际,给学生布置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实习内容,学生在专业实习的同时,得到电工电子技能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文献、咨询等多种渠道开展自学活动,构建各自独到的见解。组织讨论。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疑、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思考,踊跃发言。对于错误的、模糊的观点,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效果评价。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同学评价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共同进步;通过教师的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升华。PBL教学法的灵活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合和交流表达、团队合作等实际工作能力。集中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工工艺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集中实践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电工工艺实习首先进行电工安全知识、电工工具使用、电工仪器仪表的选择与使用、导线的连接与绝缘的恢复、室内线路的敷设与安装、动力线路的敷设与安装、电缆接头的制作和常用低压电器的选择与安装等基本技能与能力训练,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典型机床动力配电盘或电气控制柜为载体,将相关教学模块、训练项目与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电工产品的安装、调试以及技术文件的编写,掌握电工产品的生产工艺与调试、测试方法。

电子工艺实训论文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子工艺与CAD;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100-02

一、引言

目前技术类本科的电子工艺与CAD教学内容,分为CAD设计部分和装调工艺部分,以手工装配小型电子产品为主,训练学生装配、焊接、调试能力,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芯片等元器件识别及万用表进行测试与识别,装调工艺部分培养学生对产品工艺相关知识,是电子产品功能上的完善和外观美化。通过多年的实训总结,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电子装调与CAD实训课程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态度不够积极,学习兴趣有所下降,主动性变差,甚至还有代做的现象发生,这都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设备落后等问题。

3.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采取单一的笔试和实习报告,抄袭现象严重,而且也无法区分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不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改变培训模式,改善实习设施,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与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方法设置

(一)提出项目

项目的提出要以电子工艺装调与CAD教学大纲为依据,既要与大纲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实际生活空间,让学生既能掌握本门的知识要点,又能在该项目上进行自主创新,项目的难易程度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调整确定。因此我们在每一个项目中都设置了一级、二级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要求,逐级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分析项目

分析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采用讨论、问答等方式把总任务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逐步细化。从而培养学生细化项目的方法,并明确目标,树立信心。

(三)自主学习

细化项目之后,学生需要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相关技术资料,并分类学习,相互交流。最后讨论形成解决“分项目”的方法。并可申请到开放的实验室进行训练,完成相关“分项目”。

(四)完成项目

完成项目是一个由完成“分项目”到“总项目”的过程,该过程是一个由技术理论到实践验证阶段,许多学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指导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时间,还需要利用答疑与实验室开放时间,对学生进行细化指导,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在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督促学生及时消化任务内容并按时完成项目。

(五)过程评价

任务完成后的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该课程别提出课程评价机制。每个小项目完成后,都需要让学生到课堂上来表达、分享自己在该项目中如何学习,并学会了什么。通过总结,使学生自己和其他同学找到自己理论和操作上的不足。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完成的项目情况做出检测和评价,提出该项目的创新处与改进意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得到肯定并得以提高。

三、教学内容设置

1.基础型主要有:“安全用电常识”、“电子元件识别与测量”、“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焊接工具的使用”以及“拆焊与焊接训练”等5个项目。重点让学生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并结合具体电路进行测试,或设计简单电路并焊接验证,为后续的项目打下基础。

2.提高型主要有:“Altium Designer 6的使用”、“放大电路的设计”、“声光控电路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等8个项目。采用总项目到分项目的方式,进行模块设计,要求学生运用Altium Designer 6独立完成电路仿真,PCB板的设计等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设计的积极性。

3.技能操作类包括“声光控电路的组装与调试”、“9018-2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SMT表面贴装技术及工艺”、“基本机械加工”、“印制电路板的制作”等5个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几个项目的实际操作,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大增强。

4.创新型侧重综合设计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充分发挥其能力和想象力。譬如电子竞赛类题目、电子毕业设计题目、“LED音乐屏的设计”、“光立方的设计”等。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强化综合设计及产品研发能力,全面锻炼学生,提高学生技能。

以上教学内容全部采用项目式教学,并且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单项目验证,充分让每个同学自己动手实践,提高训练的普及性。

四、评价机制

实训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很重要,但是如何真正了解学生对实训项目掌握的程度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该机制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教师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相关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项目总结表述能力、项目创新能力等,设置以下电子工艺与CAD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1.通过固定座位,既可以起到出勤监督作用,而且把相应的仪器仪表责任具体到个人身上,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把该设备当成自己的设备来使用,并通过上课提问或项目验收进行提问沟通,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机械万用表的测量、电阻的使用、三极管ebc的判定及电容串并联电路设计等。该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5%。

2.在平时的教学或项目实训或项目验收中,观察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项目实训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5%。

3.项目验收重点是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仪器仪表的使用是否按照规范使用,并完成了项目。电子DIY(贴片型)的制作组装与焊接是否美观?焊接工艺是否达到标准?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Altium Designer 6的电路DIY设计是否有创新部分?该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65%

4.项目分析报告,既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考查学生对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以及项目总结能力。该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

以上评定办法将学生项目实践完成情况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验收项目,标准统一,各项目评价分数公开,就会使学生感到公平合理,既肯定成绩,又认识不足,作为今后学习的启迪。同时,教师在单个评价学生时,可以获取每个学生多方面信息反馈,把握好大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训平台建设

1.建设高水平的电子工业实习室304,改善实验条件。

已经购置了35台20Mzh示波器;模拟示波器35台,数据示波器5台。其中包含1台50Mhz的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和机械万用表,直流电源,拆焊平台各50套。电脑机房1间,各类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及三级管等常用元器件分立元件和贴片元件较多。满足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电子工艺训练。

2.以科研促教学。

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结合其他实验室和平台,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常态化。尽可能多方位地提供新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如少量电路板的网络工厂加工流程与技术和雕刻机制作电路板流程与技术。

3.开放实验室资源,电子工艺与CAD实验室面向全院学生开放,学生组长和教师共同管理。到达资源共享,使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减少重复建设。

主要方式为:(1)成立项目小组,学生到实训室有固定座位后,与旁边同学组成小组,可以训练环境的适应性,该小组除了上课时间完成规定的项目外,课余时间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项目。(2)除课程设置的项目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电子DIY供学生选做或鼓励学生自拟项目,但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或校级训练项目,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3)开放实验室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学生可以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芯片资料,并到就近的电子元器件市场或网络上采购,设计印刷线路板,需要到开放实验室制板也可以到外面去制作双面板、焊接、安装及调试。

六、教材建设

教学中目前使用的参考教材是李敬伟、段维莲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子工艺训练教程》。由于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已不能和现代电子装调工艺匹配。因此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项目实训经验,并参照其他兄弟院校在电子工艺与CAD的教学成果,提升对该课程的理解与知识点的选取和把握,目前物电学院电子教研室已组织电子工艺与CAD课程教研组自编一部切合我院教学实践的教材。目前作为实验指导书在试用中。

七、结束语

电子工艺与CAD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通过对产品的设计、制板、焊接和测试等来了解现代工业产品的生产全过程,锻炼学生主动设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对课程进行较全面的教学设计与改革,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和先进技术和后续课程紧密联系起来,为进一步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打好基础。本文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期望电子工艺与CAD逐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芬杏娟.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J].对外贸易,2012,(4).

[2]沈丽琼.电子工艺实训课教学6S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3]伍扬.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8).

电子工艺实训论文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经过岗位分析,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之后论述了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引言

教职成[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所以建设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我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建设行业发展需求为己任,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人才市场需求,铸造建筑特色的专业品牌。作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值连年提高,其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对楼宇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维修、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面向行业就业,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配备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从而构建适合建筑行业需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出发,根据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好准备。

1.专业定位。在建筑行业,一方面智能家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的技术性能尚处于开发改良阶段,调研表明毕业生主要去向在电子产品设计、样机制作、调试维修、生产线产品制程技术指导、质量成本控制等岗位。依据“工学结合”关于职业教育能力目标培养的理念,针对这些专业工作岗位,将其工作过程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产品方案选择、电路原理设计、控制编程、电子线路制作、调试、测试、文件编写等。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要面向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应用第一线,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维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具有扎实的电子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具有电子线路设计与产品制作工艺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建筑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作为建筑行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采用“411”模式,即第1~4学期完成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各专项技能的训练,第5学期通过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证训练等综合课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养的全面形成。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视理论前沿新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拓展,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构建虚拟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通过真实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维修、技术服务等能力逐步形成。

三、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我们重点从改革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专业设置,结合往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反馈信息,以及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竞赛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加强PCB制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SMT技术工艺,因此结合专业定位和企业岗位实际调研制订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在专业课程中设置针对电路分析、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编程与调试、测试测量等技能的教学,以及积累电子产品工艺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如电子产品表面贴装(SMT)工艺、PCB制板等内容。针对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软硬件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测试,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课程,共26门专业课程,其中4门集中实训课,占总学时60%以上。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电子CAD、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单片机应用设计、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试训练、顶岗实习等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在专业知识技能拓展方面开设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集成电路应用、高频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VB程序设计、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等课程。在课程的微观教学设计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形成能力,掌握知识。例如在《单片机应用设计》课程中从开发仿真到模仿真实产品项目开发,在电子产品开发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单片机开发、测试工具设备、加工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开发的组织形式将学生分组,为学生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实践教学环境构建。为满足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配置专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和电子材料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主要承担表面贴装(SMT)加工工艺实训、PCB线路板制作工艺实训和电子线路应用实训。配备的设备有:数控电路板雕刻机、热转印线路板制作机、腐蚀机、沉铜器、手动焊锡膏丝印机、真空吸笔、再流焊机、放大镜和热风拆焊台等加工与返修设备。通过实践培养PCB板制作、SMT贴装等工艺技能,另外可满足教科研和学生课外兴趣制作项目中的电路板加工。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主要承担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配备有计算机、单片机和FPGA实验箱、仿真软件(Proteus),可使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测控应用电路设计和编程在计算机仿真软件环境中得以验证,从而加速产品开发和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可支撑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电子CAD、单片机应用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等课程。另外该实训室是教学科研项目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课外兴趣制作的主要平台。电子材料室主要支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储备电子元件材料,库存系列阻值的电阻、电容、二三极管、IC芯片、及各种接插件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特色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以专业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设计管理经验的积累为目的,为教学提供实践环境,注重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角色的转变,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搭建通向企业职场的桥梁。

3.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保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模式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素质的养成。因而我们注重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工程项目实践以及教科研等方面的进修、培训、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的调研和专业定位,合理地选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构建了适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从岗位工作过程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各类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通过率达到96.61%,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2010、2011两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文,2011.

[2]贾雯杰.物联网与智能家居发展浅析[J].科技与生活,2010,(13).

[3]戴谷芳.德国职业教育能力目标培养及其启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电子工艺实训论文篇5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前言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促进了电子产品设计及制造领域的变革。微电子技术是以半导体工艺为设计载体,通过器件电路或者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硬件电路的连接,再利用专业的开发和设计仿真软件进行工艺仿真、电路仿真和版图设计,最终完成半导体工艺流程、电路硬件集成。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将学生带入到工作环境的实景,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微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利用设计辅助软件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实训内容的合理安排,验证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实现本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

1现阶段微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分析

微电子技术具有抽象、层次化、流程复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微电子技术的特点,在器件模型、硬件描述语言、配套软硬件、实验内容及课程内容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

目前,微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主要围绕集成电路工艺、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器件等环节开展。硬件描述语言具有设计灵活、电路设计效率高的特点。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编程来实现所需的逻辑功能,与采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设计灵活性、设计周期短、成本低、便于实验验证的优势,在实训环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能够提供更高的逻辑密度、最丰富的特性和极高的性能,因此,数字集成电路的实训内容,主要围绕FPGA的内部结构以及资源分布做相应介绍。

微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实践特点,尤其是作为电子科学本科教学,对学生的电子设计思维模式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离不开大量的实训反馈。目前大多数高校微电子技术的授课课时数一般安排为48课时,其中实验课占10课时,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课时数比例约为1:3.8,且课程多安排在三年级。从课时安排来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容易让学生产生盲目应试的想法,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另外,微电子技术课程最好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学习其它多门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微电子技术课程开展教学和实训的时候,最好与学生的其它专业实习的时间错开,让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对待,避免专业知识和概念的混乱。如果将微电子技术课程课实训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非常容易与毕业实习、求职环节发生冲突,导致学生对微电子技术课程和实训内容认知不足,仓促应付课程和实训内容,不利于对学生电子设计能力的培养,也会降低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微电子技术的实训环节对于本科生而言,会给学生产生软件编程的想法,不能真正将电路设计的理念深化,会造成实验内容的创新性不够,教学成果难以达到预期。

2微电子技术实践环节教学

本课题对现阶段微电子技术课程和实训环节做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需求,对未来的微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模式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自动化设计软件是的设计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很多复杂计算工作。微电子技术软件通常在服务器或者多线程工作站运行,自动化程度很好,具有很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界面。在高校中开展的微电子设计类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性课程,既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设计成分工协作的实验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对微电子技术的理解和设计能力的掌握,微电子实训由32个课时组成,其中课内实验分配了16学时、微电子设计实训分配16学时,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1课内实验设计

微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内实验包含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其目的是掌握基本的硬件描述语言的编程方式及技巧,并能够采用模拟器件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设计集成电路的能力,熟悉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结合以往的电子电路知识,完成基本器件的设计和调用。

课内实验设计以工艺器件仿真、电路设计仿真手段为主,利用准确的工艺和器件模型,准确模拟集成电路工艺的流程和半导体器件的电学特性。软件仿真已经成为新工艺、新器件、新电路设计的重要支撑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实验环节、调节参数、修改电路结构,弥补实验室硬件投入不足以及对多种实验室耗材的依赖,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另外微电子技术的课内实验也包含综合性实验环节,通过调用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一个适当规模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提高整体电路的综合性能指标,实现良好的信号控制和传输,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例如,半导体工艺演示实验可以快速呈现不同工艺流程和工艺环境对工艺结果的影响,能够设定不同的偏置条件来研究器件的能带、电场、载流子浓度分布、伏安特性等内部特征,避免恶劣繁杂的对物理过程的解析建模,具有直观和形象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针对成熟工艺,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器件和电路设计。实际过程中,参照经典的器件结构和电路模块单元,开展新特性、新功能的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面向工程实践,对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个过程需要授课教師根据学生的已开设课程和知识结构来编写适宜的实验辅助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巧的设计及和细致地指导。

2.2实训环节设计

微电子技术实训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流程,能够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分层分级设计,根据硬件电路的额性能特点来构建规模化电路。在实训环节中,强调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利用微电子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完成一定规模电路的设计、仿真、版图设计、版图检查等环节。通过微电子技术实训环节的练习,学生能够培养独立设计能力、系统分析能力、电路综合能力等,为将来进入研发设计类型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实训环节的考核,采用大作业或者设计报告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进行设计选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参考文献的参考和综述,掌握课题的结构和流程设计,充分了解系统的模型,理解各模块对系统设计的影响。实训环节是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和教材上的内容,还可以引入实际工程系统的指标要求,锻炼学生的综合规划和设计能力。

3微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和实训模式的改革,在实践中积极总结得失,发现微电子技术的教学该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微电子设计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对微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大幅提高,原先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抱有敬畏的心理,在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后,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自信。微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实训考核成绩的优秀率也大大提高,表明通过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和实践改革,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课程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2)通过细致地设计实践环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比较理想,报告内容的撰写也更加细致、全面。

3)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和实训,让学生勤于动脑,在多种手段和方法中,寻找最优的方案,优化设计过程。

4结束语

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相长的特点。目前,该教学和实训模式也正实践中不断摸索和优化。首先,学生对微电子技术平台和开发流程的理解更為深刻,克服传统教学设计中容易出现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脱节的现象,实践环节的教学也不会停留在验证性实验阶段,增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其次,实践环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学生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动手能力培养的片面想法。实践环节的内容丰富,从编程设计、测试、优化到实验仿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工程开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并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工艺实训论文篇6

论文摘要:针对职业教育“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特点,探讨在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电子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企业对求职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只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上,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加需要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使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也给学生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然而笔者认为纯粹的职业素养课程往往是系统的说教,不能和实际就业岗位相结合,如果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地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既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完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将两者结合,会取得更加完美的效果。下面就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在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职业素养内涵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不是低层次的技能培训,更不是培养普通工种人员,其先决条件和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特征所在。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总有一定的偏见,部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本职岗位兴趣不高,且毕业后跳槽的频率太高,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相去甚远。殊不知,现代社会用人机制不只看重学历,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素质和技能,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供不应求。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志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及培养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一些重要文件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均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高职院校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大的方面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具备与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它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技能文化素质、职业健康素质。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是: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遵守企业规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提高应对竞争和挫折的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在制定计划时根据岗位需求设定学习项目把精力放在学生发展的核心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做好“择业指导”教育,介绍职业标准

在电子工艺课程一开始的课程介绍中教师就应该做好学生的“择业指导”教育。“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

1.介绍“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能使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工艺技术的发展使操作者主体地位增强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现代化的工业已经不再需要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掌握现代工艺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能指导电子产品现场生产,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且由于电子工艺技术涉及了相当广泛的技术领域,要求电子工艺技术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文化基础,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又促使工艺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同时又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所以更加应该提高自己把握各种机会的能力。

2.介绍本专业或本课程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课程教学中应突出以职业岗位群为本,注重一专多能,若只针对某一岗位,学生今后的就业面就会很窄,创业与发展会更加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的主要工作岗位做介绍,同时剖析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和标准,使学生了解职业的发展方向,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譬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主要从事的岗位有产品组装、车间技术员、品质检验员、产品维修、设备工程师、销售人员、软硬件开发人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初步选择自己的发展岗位,了解这些岗位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带着目标和压力去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以证促学”将会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三、建设实训室文化氛围,培养职业意识

建设实训室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基本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都在电子工艺实训室进行,那么在实训室中营造出电子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制度文化氛围的建设

将原本的实验室制度替换成电子企业的车间管理制度。例如: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修改原来的课堂点名考勤制度为上下班依次排队签名,实验室设备与器材的发放指定专门设备管理人员,摆放设备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照企业6s的管理标准来执行,并将6s的管理制度制作成车间文化标语张贴在车间内。

2.精神文化氛围的建设

在实训室中可以划出一部分空间用作展示柜。其中一部分用于展示电子产品中用到的各种元器件。一部分以典型的电子产品展示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一部分将展示电子产品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使用不同的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一部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当然也可以使用宣传图板等,使学生领略电子工艺技术的魅力。

四、模拟真实职业环境,加强职业规范教育

真实的职业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意识地在每一个环节中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使学生在就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1.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

实践训练中可以模拟真实职业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训练和熏陶。将实训室环境布置成不同的生产区域,如“装配区”、“检测区”、“焊接区”等,同时设置“生产车间”、“班组长”、“安全协管员”、“技术员”、“工艺员”等不同的职业岗位,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任“车间主任”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将任务书发给“班组长”。然后,“安全协管员”要对车间内的“员工”进行每天例行的“班前三分钟安全教育”。工作开始后,“技术员”、“工艺员” 在各操作台前巡回指导,“员工”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来进行操作。每次课程结束后,“班组长”要对每天的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当然模拟的环境会因为实训设备的昂贵,实训场地的有限等而有所简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校企合作来解决模拟环境和真实性之间的差异。

2.以实际的电子产品为载体,了解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在以往的电子工艺实践中我们往往是装配几个典型的电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只是普通装配工的操作技能,如果能以实际的电子产品为实践载体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入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这样能让学生站在技术管理人员的高度来思考整个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产品的日产量,工人的工作时间和熟练程度,产品的工艺标准等等,并适时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要求,使学生能明白任何一点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或者不规范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影响产品最终的质量。要求学生在编写工艺文件时利用iso9000的过程控制方法和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的知识,策划工艺流程、制定工艺规范、安排建立流水线。以此可以锻炼学生的工艺素质,培养质量意识,从而深刻地了解各种工艺方法。

五、严格考核标准,精选教学案例,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教育

90后大学生,特别是目前的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是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电子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遵章守纪,严格操作;钻研技术,精通业务等职业道德。

1.严格考核标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这些职业道德灌输给学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譬如在手工焊接练习的考核中,笔者给出的考核成绩只有优秀和不合格,经常会有学生觉得非常委屈,这时教师应适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中,一个焊点的虚焊和漏焊都有可能造成整机系统无法运行,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每一个焊点都要力求完美,虽然由此可能会进行多次的返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理解任何事情都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再如在工艺文件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细微繁琐,工作量又大,很多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想偷懒等别人做完后直接拷贝一份作业上交了事,一旦发现此类情况,该学生的项目考核成绩一律不合格,并且返工重做。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首先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其次工艺文件的编制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生命的大事,作为工艺技术人员必须调整好心态,要有认真、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2.案例教育,培养职业情感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激励教育,列举一些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讲述他们如何表现出优秀的职业品质而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实例。如果能以学生认识的师哥师姐为例,会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

六、小结

只要每一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适时地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并且在教学中以职业规范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职业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职业素养的教育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杂?建设职业化实训室文化环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罗箭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2).

[3]叶振忠,等.iso 9000思想在电子工艺实习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0,(12).

[4]马斌.略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及其培育[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电子工艺实训论文篇7

关键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方式

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与企业的自身发展形象密切相关,电子产品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领域,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质量也具有更高的要求。而电子产品质量与生产工艺也脱离不开关系,无论是受人文因素还是客观因素的影响,要保障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都需要在生产期间对其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促进生产过程的高效化。

1电子产品的工作程序

在现有的发展阶段,企业对电子产品生产期间利用的生产工艺都是对生产的时间、方法、速度、程序等进行总结,并对整个生产的环境、质量、人为因素以及产生的生产消耗实施管理[1]。一般情况下,对电子产品进行研究与生产期间,主要为4个发展历程。分别包括对生产方案的论证、对工程的研究、对设计的定性以及对生产的定型。在这4个发展阶段中,要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有效实施。对于方案论证来说,相关人员在方案设计期间,首先要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并对使用的技术手段进行调查与分析。然后,有效编制方案,以促进方案研究的更为有效。最后,对整个方案的实施与确立进行计算分析,从而促进方案论证工作的科学进行。对于工程研究,根据论证方案的初步设计,制定出合理的参考任务书,并按照相关的程序与标准对电子产品的性能、技术等要素进行研究。接着,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其计算、设计,以形成样机和设计技术。对于定性设计,相关人员在对其实施期间,要对现场情况进行检验、辨别,然后根据技术任务书的说明对其编写、设计,促进设计文件应用的合理性。同时,还要严格审查生产工艺方案和生产文件,并在最后开展相应的定型会议对其优化。对于生产定型,要加强工艺文件的有效编制和完善性,并根据生产方案的制定对生产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与操作训练,保证在大批量产品工艺生产期间,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2]。

2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种类

目前,我国生产的电子产品种类比较多,生产工艺也存在较多种类。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加工工艺,该工艺能够制作一些铭牌,并利用电镀、刷漆等方式来形成。该工艺对产品的表面实施物理加工模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电子产品的表面抗腐蚀性。(2)化学处理工艺,该工艺也是一种表面处理办法,主要利用焊接、灌注的方式来实现,具有抗氧化功能。在电子产品产生期间,利用该工艺不仅能提高其表面的抗腐蚀性,还能使电子产品更加美观。(3)连接工艺,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制造期间,该工艺主要通过压接、胶结的方式来完成,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存在手工焊接以及机械焊接两种方法。(4)总装工艺,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利用该工艺主要实现的是预加工、调试以及包装等工作。(5)机械加工工艺,该工艺在实施期间能够导致一些材料外形发生改变,保证产品在生产期间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6)塑料工艺,该工艺主要通过注塑、吹塑以及压塑的方式来完成,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也发挥其较为有利的作用[3]。

3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

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电子产品得到更为成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发展期间也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还会抑制企业的积极进步和发展。其中,人为因素影响着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正确使用,在影响要素中形成的效果更为突出。因为企业中的各个工作人员是电子产品生产的主要实施者和接触者,在保障电子产品生产质量工作中发挥其较大作用。特别对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每个员工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还要形成高度的敬业意识[4]。所以,在对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他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以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标准,促进工作行为的规范性。并且,其中的生产设备也是影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制造期间,其中的模具是根据市场需要对其定位的,只有提高模具的精度,才能保证电子产品生产质量的有效提高。除此以外,根据相关的调查与分析,很多企业中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各个环节存在不同的破损,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实际的生产效率,影响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所以,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将发挥其较大作用,对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不仅能解决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促进生产方法的有效性和实施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在电子产品事业获得较大进步和发展[5]。

4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管理

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为了能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不仅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还要提高更多生产环节的实施质量,以保证管理工作的积极完善。要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主要加大对生产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使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效完成。在另一方面,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提升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施水平,而生产水平又是人员生产状态的集中体现,更是技术化升级的基础条件。因此,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要保障其质量,就要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并对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

4.1对生产线人员进行培训

对电子产品生产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能够为整体生产流程提供保障。目前,各个行业在不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都是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作为基础,所以,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也要本着该原则对其发展。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是整个生产工艺实施的主体对象,他们不仅要发挥其主观性,还要积极保证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6]。因此,必须要提高生产线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在实际的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员工容易在生产期间产生一些情绪,从而影响着工作的正常实施。基于这种情况,在实施生产前期,就要对生产线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认识到产品质量发挥的重要性。期间,可以制定激励机制,保证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在这种发展条件下,不仅能促进电子产品生产与设计工作的积极实施,还能保障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

4.2增加对升级工艺的重视

电子产品在实际生产期间,由于受到精度问题的影响,将会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针对这种问题,相关人员应认识到该问题产生的主要条件,因为一些特殊的电子产品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利用不同精度的模具也会产生不一样质量的产品。所以,在对这些特殊产品引进与生产前期,就要委派一些专门的工作人员的对其进行考察、研究,并加大生产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出与技术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使一些专业人员能够针对不同的生产情况对其积极引导,从而保证各个工序的生产质量都能得到充分的控制[7]。

4.3提高对生产过程的监管

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还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有利的监督与指导。因为电子产品生产期间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较多,人们在生活中对其应用也更为广泛。所以,加大对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督与管理,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且,电子产品的生产期间,还要利用合适的监督技术为其提供保证,从而提高实际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这样才能使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对其监督与控制期间,要对其中的生产材料进行监控,以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还要对各个实施工艺进行监督,以使工艺生产能够符合一定的制造标准与流程。其次,还要对周边的生产环境进行监督,从而避免生产期间存在安全隐患。所以说,该监督控制过程的实施不仅能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对实际的生产状况积极优化并改进。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产品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能够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也能提高电子事业的发展地位。根据实践性的综合分析,要将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就要对其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使电子产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惠群,陈桂兰,张莹,等.高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90-193.

[2]韩宝如,黄果,梁帅,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48-149.

[3]李振国,高敏.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3,(16):267-267.

[4]陈媛媛.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实现过程[J].电子制作,2013,(10):241-241,240.

[5]张琳.浅谈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过程[J].江西建材,2016,(4):269-270.

[6]宋丽.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践》课程改革[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60-62.

[7]田沿东.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标准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C].第二十六届中国(天津)2012’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07-110.

电子工艺实训论文篇8

关键词:技术标准;高职;专业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69-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必须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其主要任务是为企业生产一线输送优秀的技术工人。因此,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中,依据行业特点,针对社会需求,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适时融入产品技术标准,指导学生结合产品去学习、领会、把握,并熟练使用本行业的先进技术及相关标准,为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为此,在《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这门课教学中,结合企业产品实际规划课程内容,适时地将新技术、新标准引入课堂,并在实习实训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使用,从而顺利推进专业课程与企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专业理论和企业技术准确对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深入企业一线,搜集挖掘产品生产技术和

标准,保证教学内容与技术标准准确对接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深入企业一线,挖掘相关的产品生产技术和标准,将《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中和产品生产相关的环节与企业相应的技术标准衔接。通过企业实践,确定与本课程相关的企业技术标准文件如下:

设计标准文件 IPC-2220 SERIES反映了基于几何图形精细程度、元器件制造工艺步骤多少的产品复杂性级别(A、B、C级)的设计要求。IPC-7351,IPC-CM-770辅助印制板裸板设计和组装的元器件组装工艺指南,裸板制造工艺主要关注表面安装元器件焊盘图形以及组装工艺,主要关注表面安装元器件和通孔插装元器件要素时,通常在设计和形成文件过程中就需考虑采用该指南。

成品标准文件 IPC-D-325反映了印制板、印制板组装及附图的文件要求。描述符合客户或最终产品组装要求的成品板具体指标的印制板光板制作的文件的要求。细节可参考也可不参考行业规范或工艺标准,以及客户选择的或内部的标准要求。J-STD-001 生产、焊接和组装中的电子和电气组件的要求、方法和检验标准。焊接电子和电气组件的要求,描述了最终产品的最低可接受条件、评定方法(测试方法)、测试频度以及对过程控制要求的适用能力。

产品外观及检验相关的标准文件 IPC-A-610反映了有关印制板和电子组件在相对理想条件下的各种高于最终产品性能标准所描述的最低可接受条件的特征,以及反映各种不受控(制程警示或缺陷)情形,以帮助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定夺采取纠正行动的需要的图片说明性文件。

返工及返修相关标准 IPC-7711/7721 提供进行敷形涂覆层和元器件的拆除及更换,阻焊膜维修,层压板材料、导线和镀覆孔的修改与维修的操作程序文件。

从制定教学计划入手,分解专业课教学

内容,将“技术标准”教学纳入课程规划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时,按照现有的先进技术和标准对专业课内容和授课计划进行改进,融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标准、工艺、设施设备及生产管理等内容。将技术理论的学习和产品技术及标准的学习融为一体,充实到课堂教学中。

在“电子产品生产线设计及环境要求”的授课内容中,加入现代电子装联工作场地的静电防护技术——电子组件可接受标准IPC-A-610E。结合技术标准,详细介绍:(1)EOS/ESD的预防:电气过载(EOS)、静电释放(ESD)、警告标识、防护材料等技术要求;(2)EOS/ESD安全工作台/EPA。

在“电子产品生产物料”的授课内容中,加入了以下内容:(1)通孔工艺部分:引入元器件引线、接线头、接线柱及导线可焊性控制技术——“元器件引线、接线头、接线柱及导线可焊性”标准:IPC/J-STD-002;(2)辅助材料的管理过程控制标准:“钎料”IPC-J-STD-006,“助焊剂”J-STD-004,“焊膏”J-STD-005,“贴片胶的技术要求标准”ANSI/IPC-SM-817等;(3)IPC-7351,IPC-CM-770辅助印制板裸板设计和组装的元器件组装工艺指南,裸板制造工艺主要关注表面安装元器件焊盘图形以及组装工艺,主要关注表面安装元器件和通孔插装元器件要素时,通常在设计和形成文件过程中就需考虑采用该指南。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授课内容中,加入了以下内容:(1)通孔插装技术的可接受标准,详细介绍了元器件的安装放置标准、元器件的固定标准、散热器的安装放置标准等。(2)表面贴装组件的可接受标准。详细介绍了片式元件—仅有底部端子的安装标准,片式元件—矩形或方形端子元件—1、3或5面端子的安装标准,圆柱形或帽形端子的安装标准,扁平带式L型或翼形引脚的安装标准,J型引脚的安装标准等内容。

在实验实训课中,通过“企业课堂”

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标准

课堂理论学习只是对标准的一个技术认识,要真正做到应用标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准确执行标准远没有那么容易。因此,学校利用实训校区电子企业的便利条件,为学生创立“企业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企业生产现场,对照真实的产品,讲解技术标准的选用依据和执行过程。下面是在实训校区企业“天域电子科技公司”的一次企业课堂的授课示例。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标准IPC-A-610E(主要是外观可接受性质量标准)。对照企业产品(某型号微波炉温控电路板,见图1),讲解标准中第五部分焊接相关标准。

“企业课堂”实例之一

(一)焊接的可接受性要求(举例说明)

锡铅悍料和锡银铜焊料为企业生产中常用焊料。图2a~h显示的是不同焊料对应的标准焊点。

(二)指导学生结合产品实际评判焊点质量

以下为常见的焊点问题,通过对此问题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哪些是可接受的焊点,哪些是焊接异常的焊点,并能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 暴露金属基材

(2) 针孔/吹孔

(3) 焊膏回流不完全

(4) 不湿润

(5) 锡球/锡溅

(6) 桥连

(7) 锡尖

通过专业课理论教学中“技术标准”的学习和“企业课堂”的实践指导,使学生对技术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尤其是使学生掌握了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如何针对不断升级换代的新产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领会并准确把握和熟练使用技术标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贾忠中.SMT核心工艺解析与案例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周德俭,等.SMT组装质量检测与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龙绪明.表面组装技术—SMT[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任娟平(1968—),女,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电子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技术。

上一篇:证券期货论文范文 下一篇:eda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