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5:17:00

幼儿园设计论文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幼儿生活空间是幼儿园的主体。这其中包括了由活动室、卫生间等组成的各活动单元;由门厅、楼梯、走廊等组成的交通空间;由活动区、美术室、图书区域、娱乐空间等等组成的活动空间;以及由会议室、保健室等组成的具有功能性的服务空间。这些空间中的界面和家具的色彩等都是幼儿园空间色彩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幼儿的色彩因素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三年的时间里他观察了室内环境的色彩对幼儿智商等的影响。他在研究中把一些房间的墙壁刷成了各式各样的色彩,而这些房间的特点就是天花板比较低,然后让孩子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娱乐和学习。研究的结果是:在蓝色、橙色、黄色等这些颜色漂亮的房间里面的孩子,他们输出的智力就比平常时高出十二点之多;而在黑色、白色、赭石色等这些颜色难看的房间里面的孩子,他们输出的智力普遍要比平常低一点。这位心理学家还发现,在漂亮颜色的房间中玩耍的孩子会更有创造性、更机智敏捷;在难看颜色房间中的孩子反而会变得迟钝。这些研究表明了颜色的不同会使孩子有不同的反应和影响,亮丽的色彩会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好处。一位国外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针对四岁~七岁的孩子进行色彩心理研究,他是这样认为的:“在幼儿对颜色的感觉上,世纪色彩和图画色彩这两种是没有联系的。不论是蓝色、黄色或红色等都是取决于儿童的兴趣。”一般学龄前的儿童对颜色的冷暖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色彩的喜爱从一开始的鲜艳、有强烈对比逐渐变成了喜爱柔和的色彩。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对色彩轻重的感知也越来越准。幼儿对色彩有相对好的搭配感觉和感情,他们会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发展成定向状态,并在学龄晚期开始成熟。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取决于色彩是如何刺激他们的,这也决定了儿童对色彩的喜爱偏好。根据经验来说,儿童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想象力逐渐丰富,生理反射逐渐减弱直至平稳,随之取代的是性格变化、民族文化、社会因素等,最终至成年后对色彩有不同的偏好。

3幼儿园室内的色彩构成

3.1幼儿的研习空间

幼儿园中的最核心区就是幼儿的研习区,设计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幼儿量身打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首先儿童的学习空间应该足够宽敞,避免拥挤感。幼儿园的授课形式都是小班授课,那么教室空间就不会很大,所以要用色彩来解决教室的空间感的问题,让儿童不会感觉狭窄、压抑。一般来讲,我们会把色彩分为前进色和后退色,那么暖色属于前者而冷色则属于后者,同理高明度的色彩也属于前者;反之低明度的色彩属于后者的范畴。同时我们还会把色彩分为收缩和膨胀之感,高明度的色彩有膨胀感,而低明度的色彩有收缩感。其次,这个空间应避免强刺激的颜色,如果颜色刺激过强就会使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对儿童的视力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儿童的研习区应该是给孩子愉快的感觉。上面我们提到过,丰富多彩的颜色能够刺激幼儿的感知,使其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并且能够刺激幼儿的求知欲望;反之晦暗的颜色则会使幼儿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并且活力不足。综上,幼儿园的学习区的色彩应采用刺激性小使人感觉稳定的颜色,不宜采用蓝色或蓝绿色的淡中间色调。学习区域可小面积采用如蓝色与黄色、绿色与红色这种对比关系的色彩,这有助于儿童的学习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配色和色调都不要过于强烈和鲜艳,否则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力。儿童年龄的增长也会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儿童的研习区可以运用蓝色或绿色。总而言之,幼儿园的研习区的色彩搭配原则是可消除儿童的疲劳感并且使儿童感到舒适的配色原则。

3.2幼儿的活动空间

幼儿园里另外一个重要的区域就是儿童的活动区。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儿童的智力水平,并且创造性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虽然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进行学习,但是娱乐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幼儿园应该考虑到游戏的重要性,提供一个能激发儿童丰富想象力、创造力并且自由快乐的空间。这就需要设计者运用色彩的冷暖和明度去塑造这种愉快的场合。比如红色和橙色可以引起人的兴奋感,这就被称为“兴奋色”,而相反的例如蓝色和蓝绿色等被称为“沉静色”,其中蓝色是最为沉静的。那么不属于前两者的颜色统称为“中性色”,比如绿色和紫色等。设计师应以暖色调为主,红粉色系为最佳,因为幼儿园需要为儿童营造出快乐活泼的感觉。但是绿色不可作为主色,大面积的绿色会使儿童感觉生理机能减慢。不过,可以小面积的使用绿色,与红色进行对比,使色彩的刺激性加强,比如在红粉色调上使用绿色的窗帘,会有不错的效果。而在幼儿园中不同的年龄段的活动室的颜色也应有不同的针对性。小班的活动室颜色应暖一些,因为小孩子的活动时间相对较长,应给以活泼的感觉;而大班的活动室颜色则应相对冷一些,以沉静为主。以下有两种方案:一个是小班的案例,我们在墙面上可以使用红粉色搭配绿色系列的地板,再使用暖色的玩具增强对儿童的吸引力;另外一个是以大班为主,运用冷色调的墙面和桌椅再搭配暖色的窗帘,使儿童感觉既沉着冷静又不失健康和愉悦感。

3.3幼儿的休息空间

幼儿园的休息区也是很重要的。儿童需要安静放松的气氛来休息,并且要让儿童有安全感,这样会有利于睡眠。而使用暗色调的颜色会有助于儿童的睡眠质量,因为暗色能够减慢幼儿的心跳并且降低血压,使儿童快速入睡。有这样两组试验,针对不同配色的休息室对儿童的影响:第一组实验使用浅绿色的墙壁和天花板、暗红色的窗帘、淡蓝色的床。结论是大部分孩子都很快进入了梦乡,只有10%的孩子不易入睡;而第二组实验把墙壁和天花板刷成白色,窗帘和小床使用淡色系。结论是这些孩子中只有60%入睡的很快。综上所述,暗色系有利于儿童较好的快速入睡。

3.4幼儿的交往空间

幼儿园的交往空间是帮助孩子们协调人与人直接关系的地方。交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稳定的纽带,所以幼儿园的交往空间对儿童的性格方面的成长方向就有了很大的影响。儿童在幼儿园的交往空间中可以学会如何与其他人相处,在集体的磨练中可以培养友爱和尊重。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面通过与其他小朋友们的相处,慢慢的建立起与之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从而可以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对社会的责任。温暖亲切的颜色最适合这一区域的设计,儿童感受到温暖亲切的气氛时,才会更乐于置身其中。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来改变环境温度的感觉,在色环中,红橙黄为暖色,蓝绿为冷色,明度越高越有清凉的感觉,反之明度越低就会有温暖的感觉。所以,我们应用明度低饱和度高的颜色装扮儿童的交往空间。总而言之,在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和形成方面,幼儿园的交往空间是一个重要区域,温暖的颜色可以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5幼儿的室外空间

幼儿园的室外空间是幼儿园的整体门面,应选用饱和度高、明度高、强对比的颜色。室外环境是幼儿园的主体,应用稳定的颜色,使内外和谐统一。这会更加突出中心,使视觉平衡避免了杂乱无章。小面积的使用色彩的高饱和度并且搭配冷色,从而形成对比可以达到视觉平衡。而用互补的颜色时则需要减少一个色彩的使用面积,这样才能有效的达到视觉平衡。现在很多幼儿园都以粉蓝色搭配作为外立面的配色,因为粉色和蓝色搭配能够在心理上给人一种甜甜的感觉。但是过分使用这种色彩搭配则会适得其反,比如幼儿园的楼体、栏杆、门窗等都使用同样的色彩搭配,就会过分的甜腻,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幼儿园的主楼体最好以明亮的淡黄色为主,再搭配红色的屋顶或者在绿地上放一个红色的小屋,这样更加充满了浪漫温馨的感觉。幼儿园的室外娱乐设施对色彩的选择也要注意,室外的活动器材首选的是高明度的暖色调,比如滑梯、攀登架等,小孩子很少会去选择冷色调的游戏器械,如蓝色或紫色;如果是幼儿园的游泳类设施的话,在其色彩上不但要使用高明度还要用暖色作为主调。有这样一个实验:准备红蓝两色的积木,根据颜色分摊成两堆,然后让孩子们分别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结果是有95%的孩子选择了红色的积木。这个实验向我们表明了儿童对暖色调的喜爱。而随后的跟踪调查表明,喜欢红色的孩子家庭和睦并且身心健康,而喜欢蓝色的孩子则状态不乐观,不但体质不好而且情绪上也容易不高兴。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的深蓝色等冷色调,尽量以大面积的暖色调为主,与之互补。

4结语

本文从幼儿园的构成入手,结合色彩的分析对幼儿园的不同区域的配色对幼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基于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状况,研究了幼儿园不同功能区的色彩功能和其对幼儿的心理影响,进而总结出幼儿园色彩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总而言之,幼儿园的色彩设计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设计师应当从儿童的身心出发,运用独特的视角去设计,使得孩子们在一个健康快乐色彩斑斓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幼儿园环境中绿色环保设计首先在幼儿的安全性,安全性设计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玩具教具等有形的物质条件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对幼儿的身体或心理没有危险和安全隐患,并不会造成儿童畸形发展。因此安全性是进行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的幼儿园为幼儿的生命健康、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幼儿园的安全性设计首先要必须保证幼儿园园舍建筑安全。这就是要求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建筑材料必须健康、耐用。相关的配套设施有护栏、楼梯踏步、阳台等。这些都是幼儿园中不安全因素,都应经常检修维护。还有像国内的有些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人数接近百位,由于密度,空间显得十分紧张,这也会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同时会给孩子造成紧张不安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走廊和过道也需要注意防滑,幼儿常进出的们,在用料和形式的选择上,也应该从幼儿安全的角度出发,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见到最低。其次,幼儿园里的教学用具必须安全,园里的桌椅的角应为钝角,不同界面相交处应为圆弧形。教学中应采用坚固性比较好、不易破碎、无锐边利角、无毒、无害。无细小零件脱落的材料。要做到清洁卫生,定时清洗消毒。室外游戏场所则更加要定期检查维护。地面的铺设应要平坦,防止幼儿跌倒或摔跤。所种花草既要漂亮,又要无毒、无危险,比如夹竹桃、仙人球之类就不宜在幼儿园种植。出入口动线:大门、楼梯口应有适当的缓冲空间,并注意是否有逃生方向指示标志、左右路径是否通畅不被阻挡,路径之上,如扶手等是否固定不易松动或倾倒。饮水:自来水系统主要的运输管线已由主管机关不断以旧换新,而饮水品质问题往往发生在支线、蓄水池及建筑物本身的水管,故应定期清理蓄水池及饮水机,减少水污染的可能室内通风应保持良好。游戏空间:游戏空间地面及设施应符合安全标准,并与四周围墙、花台、路肩保持安全距离。建筑材料:建材规格良好,可减少破损及腐坏的机会,地面铺设应平顺且防滑,防水层施工良好可增长建筑寿命,减少维修的需求。电容量:电容量应满足设备所需之负荷,避免因负载不足造成断电或走火。细部处理:墙、门及家具应采用圆角或斜角,以减少幼儿受伤机率。通风及空调:设置空调应有换气装置,以保持室内空气对流。消防设备:设置有效的消防器材及火灾预警装置。

二、绿色环保设计有害物质的控制

有毒物质对儿童的危害要远远超过成年人,因为儿童体内吸收污染物的内部组织相对较少,儿童的肝脏解毒系统较小且发育不成熟。因此,在脆弱的童年时期接触过有毒气体和劣质空气,可能导致以后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另外,儿童不习惯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直到情况比较严重时才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适。所以,如果儿童能在早期尽量避免接触微小、难以察觉的有毒物质,他们对化学物质过敏的机会就越小,吸收过度有毒物质的可能性也越小。因此,为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要注意以下几种严重有害的污染: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醛、氡、石棉铅和生物气溶胶。二氧化碳的污染可能来自建筑内的燃烧过程,如车库、热水器、干洗机、炉子,也可能来自传真、复印机、电视和冰箱。其中一些污染源污染非常小,但难以控制,因此所有器具的通风口、烟洞、管道和焊接处都需要清洁、密封并适当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释放有毒气体——氯气、甲苯、氨、乙烯、松脂、丙酮等有机物质。许多油漆、清漆、着色剂、黏合剂、空气清新剂、上光剂、卫生产品、杀虫剂、洗涤剂、装饰化合物和宠物产品等都释放出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毒气体轻则引起人头晕、眼睛干涩、咽喉炎等症状,重则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癌症。

三、绿色环保设计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环保型材料产生的废物少,没有污染,能源效率高,耐用、寿命长,容易维修,并且能够成为再生资源,可以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避免儿童受到有毒气体伤害并避免地球自然资源枯竭,使用当地的材料是保护资源并增强当地经济。理想的选择是材料选择不能只依据传统标准,如性能、耐用性、外观和成本同时要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遵循自然环保的原则,保证舒适环保。因此,在幼儿园的设计中应该了解更多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和无毒的水基树脂、粘合剂、尤其、着色剂、天然树蜡、天然纤维地毯、天然地毯衬垫物、用天然植物染色的纺织品等。具体的可持续设计指导方针如下:第一,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用可持续设计方案,至少应减少产品和材料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二,选择建筑位置,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保护空地、野生动物和湿地。第三,通过使用绝缘好、性能好的窗户和紧凑的建筑形式,设计出高能效的建筑。在南方气候条件下,选择太阳能吸收性能低的玻璃,便于建筑被动升温或降温。第四,选择物化能量低的建材,各种材料的相关能耗密度大致如下:木材=1,砖=2,水泥=2,玻璃=3,玻璃纤维=7,钢铁=8,塑料=30,铝=80。第五,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制成的建筑产品。例如:纤维素绝缘体、热复合板和可循环利用的塑料板材。第六,可循环物质提供储存设备和加工处理:厨房中或附近的回收箱可堆肥食物垃圾和堆肥设备。第七,避免使用由古树制造的板材,要使用可持续收获的木材。可以通过国际硬木产品确定或确认产品的来源。第八,避免使用任何含有尿素甲醛树脂的装修材料。苯酚甲醛树脂,由于稳定性好而且比较安全,常常用于室外胶合板;第九,避免在耐久压烫、防皱、防缩水纺织品和泡沫填充的产品中使用含氯漂白剂和变态结构成分。第十,通过批量进货,尽量减少那些对防止产品损坏无益的包装。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环境中绿色环保设计的元素进行分析,将安全性、有害物质的控制以及材料的选择与幼儿园环境多方面充分结合在一起,使其能够给儿童提供身心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条件,达到了“人造环境,环境有人”的目的。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性关怀;幼儿园;艺术设计

幼儿园活动室是为幼儿提供的自由活动场所,幼儿可在该室内完成游戏、绘画、唱歌等课程任务,从而使幼儿从中学习和接触新领域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影响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不单单是来自于知识层面,其活动室的环境也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在幼儿学习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幼儿来说,活动室的环境设计会给幼儿的行为、心理及生理均带来影响,这些影响虽不会立即反映在表面,但实则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长此以往会给幼儿的综合能力带来极大影响。这表示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生长需求及教学需求,使其给幼儿的未来发展带来良好的帮助。

1幼儿特征对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1生理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打造更舒适、更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活动室中能够自由学习。活动室作为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环境设计会关系着幼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对于4~6岁阶段的幼儿来说,其身高普遍是在96~100cm之间,活动室内的各个尺寸需根据幼儿的平均身高来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四肢基本已具备了弹跳、攀爬、跑步等技能,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各个生理条件,且室内色彩也尽量以鲜艳为主,室内家具及空间都能满足幼儿的各个运动行为需求。[1]

1.2心理

大多数幼儿在该年龄阶段时都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在逻辑思维上还处于初级状态,但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色彩认知以及方向认知都已逐渐形成。对此,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从室内形状、颜色、结构等方向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刺激,进一步增强幼儿感官的认知力。可在室内设计一些兴趣空间,在空间环境内专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锻炼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同时也从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对事物有更明确的认知。[2]

1.3行为

幼儿在具备一定的肢体行动力后,其行为方式会开始变得复杂,对于幼儿行为的发展来说,幼儿园活动室的内部环境设施能够对幼儿的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增强幼儿与他人的肢体交流。在活动室的艺术设计上,其设计方向可选择具备情感的行为设计,如抚摸母亲脸庞的图像设计、打招呼的动作设计等,幼儿在该环境的活动中能够掌握行为的互动方式。[3]

2基于人性化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

2.1功能方面

在人性化关怀视角下,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功能艺术设计上,其主要包括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及玩具设计。在空间设计上,活动室作为幼儿开展各个活动的重要场所,该环境的设计面积需大于50㎡,室内空间无需摆放课桌,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能自由的进行各种行为活动。在家具设计上,活动室需充分考虑幼儿的日常需求,设计小型图书架、小桌椅、玩具箱等,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多变和多样化功能的家具,可将家具和室内墙面进行结合设计,减少家具占地面积,为幼儿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在玩具设计上,设计者需充分考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一些具有益智、提升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运动力的玩具,使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物质的帮助下得到提升。

2.2感官方面

在幼儿园活动室感官艺术设计上,其设计内容主要包含色彩、光线、装饰设计。在色彩设计上,需结合幼儿活泼的性格,设计愉悦、轻松的色彩搭配。幼儿对空间颜色有一定的敏感度,也更偏爱丰富的色彩,所以在设计时,需合理运用各个颜色的搭配,但不可过于鲜艳,避免给视觉神经带来刺激。在光线设计上,光是环境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幼儿在活动室内正常完成各种活动的基础条件。按照幼儿园建筑的设计标准来看,幼儿园活动室窗户与地面之间的比例应为1∶5,而该数据也表明活动室内的采光要求较高,需确保让幼儿视觉保持舒适的状态,能在自然光下进行各种活动。设计者可在窗户上设计不同的色彩组合,使自然光透过窗户形成不同的颜色,让活动室内的颜色更加缤纷多彩。在装饰设计上,幼儿园活动室的室内装饰重点应在四周的墙面,设计者可根据活动室面积及结构,运用丰富的色彩及线条来打造生动的室内形象,减少复杂的装饰设计,可在设计初期让幼儿参与到墙面装饰设计中,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使活动室的整体风格更适合幼儿的性格及喜好。

2.3个性方面

幼儿时期作为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所接触的教育、知识、环境均会给其人生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幼儿园活动室在设计时,需对幼儿的性别、性格、认知程度等进行合理设计,设计出符合幼儿生长要求的室内风格,了解不同阶段如小班、中班及大班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加强对不同阶段幼儿心理的关注,设计出符合幼儿个性的室内风格。

3人性关怀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3.1科技化

科技的发展给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极大影响,为我国环境设计方式、设计范围、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上,设计方向可借助一些科技手段对活动室进行多媒体设计、采光设计、自动化技术设计,还可安装红外线警报设施,为幼儿的日常安全带来有效保障。

3.2多元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会给幼儿提供一些滑梯、沙地、游戏等活动区域,而在未来幼儿园的活动场地会更大,幼儿能够在宽阔的游戏室内完成各个游戏,并且布局更丰富,室内主题活动区域更多,使幼儿的能力发展得到有效提升。

3.3生态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大多会配备一些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使得幼儿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好奇。对此,在未来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上,可在环境中融入自然元素,增强室内绿色植物的种植,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时还能绿化幼儿园室内环境。此外,幼儿园室内环境在装饰上,需选择环保型材料,减少对幼儿身体的伤害,使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更加生态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幼儿环境建设来说,其设计方向不仅要从环境的功能性上进行考虑,还需结合幼儿的感官及个性来进行设计,使其满足幼儿的日常活动需求,也能满足幼儿的成长条件。

作者:宋美儒 唐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占兰.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6(02):3-10.

[2]尹坤萍,杨云芝.幼儿园活动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楚雄城区公立幼儿园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09):69-77.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 设计 述评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92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of the Kindergarten

Design Review over the Past Decade

WU Zhiqin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99)

Abstract Our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design kindergarten outdoor activitie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First Thoughts on outdoor activities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design itself; the second is comparative study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s in this regard; the third is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the proposed real problem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kindergarten outdoor environment; design; review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了园林和建筑设计、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人员的研究兴趣,大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催生了不少研究结果。本文对有关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希望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本身的思考

1.1 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内涵

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内涵,大家的观点较为一致。师卫华认为室外游戏场地、室外小品、铺装、植物绿化等是幼儿园的室外环境主要成分。①陈捷频认为室外环境设计的要素要从造型、色彩、安全、材质、尺度和行为心理等方面来探讨。②

汪颖赫认为,就空间分布来说,幼儿园户外环境指在幼儿园内,与构筑物里面空间相对应的空间形态,在幼儿园构筑物以外,它是由构筑物及建筑围合而成的,有可能还包括构筑物或建筑物;就景观分布来说,是指在幼儿园中,对行走、穿越、游戏和休息、交往等具有服务功能的包含游戏场所、沙水地、通道、植被等各种硬质、软质景观设施场地。③

孙娜分析了幼儿园户外环境的类型及特征,将幼儿园户外环境功能分区为集散区、体育运动区、游戏活动区、绿化观赏区和劳作体验区。④武艳艳提出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基本板块包涵功能性空间、场所性空间和领域性空间。⑤

1.2 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的基点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原则。汤志民提出幼儿园游戏场设计原则有统整性、发展性、多样性、挑战性、创造性、近便性及安全性。⑥

师卫华提出的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五项原则是安全性、开放性、主体性、游戏性、教育性。范磊提出了户外活动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有系统化、现代化、人本化、开放化、游戏化、趣味化、幼儿化等。⑦

可见,以上设计原则大都体现了关注幼儿与环境的关系,突出幼儿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2 关于国外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成果的介绍

师卫华在其博士论文中介绍了以下四位学者的研究专著:一是美国的Linda Cain Ruth (琳达・凯恩・鲁思)的著作《简捷图示儿童绪论建筑环境设计手册》(2003年出版),为之后的设计者提供了与儿童有关尺度的参照标准。二是美国的AnitaRulOldS(安妮塔・鲁伊・奥尔兹)创作的《儿童保育中心设计指南》(2008年出版),本书从多角度非常详细而具体地介绍了儿童保育的中心设计相关方面的内容。三是德国的Mark Dudek马克・杜德克的著作《学校与幼儿园建筑设计手册》(2008年出版),书中论述的建筑和室外空间的设计是有关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四是西班牙建筑师帕科・阿森西奥的著作《世界幼儿园设计典例》(2003年出版),本书收集了22所幼儿设计案例,都是来自全世界的设计作品。⑧

张莅颖介绍了英国在进行学前教育户外游戏环境设计时考虑以下方面:室内教育环境和户外游戏环境的衔接、游戏场地的面积、游戏场地的布局、固定设备设施、当地的气候条件、地面状况、座位安排、环境的外观和物品储藏地的安排等。⑨

德国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崇尚自然,园内有大片活动场地,草地沙地、水沟以及花草树木,活动场上放置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材料,孩子们可自由搬动它们,此类做法使孩子们与自然的亲近得到促进。日本幼儿园的自然环境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游戏和探索需要,而不是用来欣赏。幼儿园室外地面绝大部分是沙土地,供幼儿嬉戏和探索。⑩

朱海婧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指导思想,并从政治经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美国幼儿园实施中的一系列过程环节,和我国进行比较,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建议。

3 关于我国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实践成果

3.1 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相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方面:(1)幼儿园选址的客观问题、规划布局不够合理、整体性把握不足;(2)细部处理不适宜、个性空间及趣味性设计不足、绿色空间及可持续性设计不足、器材器械单一、缺少大量的自然元素;(3)资金缺乏导致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体育知识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3.2 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设计的建设性意见

(1)针对不同地域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研究。这类研究注重不同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地设计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蔡琦分析了寒地住区幼儿园户外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寒地住区儿童活动环境设计原则、具体建议,突出气侯和地域文化性的特点。 董筱娓认为西部幼儿园环境创设时应注意童真童趣,注重安全性;整体突出,兼顾层次性;动态环境,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冷晓阳对北方幼儿园户外设施进行地域性分析,提出了北方幼儿园户外设施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以及设计的实际应用。

(2)从室外环境的整体设计着手的研究。建筑设计师黎志涛于2006年出版了《幼儿园建筑设计》一书,付瑶于2007年出版了《幼儿园建筑设计》一书,这两本书整合了学前教育学、环境心理学和景观设计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的理论,过程与方法及设计规范等。

武艳艳提出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设计策略是在空间格局上追求开放与整体、在空间设施上追求个性与趣味、在环境设计上追求绿色可持续、在材料投放上追求丰富与多变。 孟成伟提出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应实现户外环境功能与景观的和谐与融合,要力求为幼儿设计自然化的幼儿园环境,固定的和可移动的游戏器械相结合,应排除公园化和乐园化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建设这二种趋向等观点。

师卫华、汪颖赫等人系统研究了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总体方案,包括户外环境设计,这其中的设计内容有幼儿园建筑布局、户外游戏场地、通道、绿化、水体、铺张和小品。

研究者注重从户外环境的整体来设计,但研究中对户外活动区域的细节及区域间的联系性和层次性方面的关注度仍然不够。

4 展望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观点,但也存在很多重复研究的情况,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度不高,思维扩展性不够,且部分文章只是感性认识,未做深度和系统分析。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为使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更趋人性化,研究者需对幼儿园户外环境中的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科学、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从而深入了解幼儿活动的特点和需要,并关注户外活动区域设计的细节,以及活动区域间的层次和联系。(2)多学科领域人员参与研究是有必要的,今后相关研究可将园长和教师吸收进来,并做到以下三结合:一是将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结合起来;二是将室内外环境设计和室内外活动衔接起来;三是将户外环境创设与户外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相结合来研究,最终做到户外环境创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系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研究”(编号14ZC252)和201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4C 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②⑦⑧ 师卫华.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的当前我国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9.

③ 汪颖赫.幼儿园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④ 孙娜.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探讨[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⑤ 武艳艳.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济南市部分幼儿园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

⑥ 汤志民.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与实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⑨ 张莅颖、张世锋.英国开展儿童户外游戏理论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0.8.

⑩ 王欣.日本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创设和利用[J].早期教育,2003.9.

朱海婧.美国幼儿园环境设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蔡琦.寒地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环境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5.

董筱娓.从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看西部幼儿园环境创设[J].科教导刊,2012.12.

冷晓阳.北方幼儿园户外设施设计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1999年到2013年,我校的毕业生以五年制初专为主,五年制初专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较弱、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以单一撰写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教师指导费时费力,不见成效。摒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无疑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颇多不足。

(一)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撰写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唯一形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积淀为支撑,才能驾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的水平不一,能够胜任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毕竟不多。而问题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学习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现胡乱选题,东拼西凑,粘粘贴贴,拼凑毕业论文的现象。从2014年开始推行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来,10级初专和12级高专的毕业设计评审中不及格的同学共有72人,其中因为论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学的论文评审意见中,有70%的同学是因为复制比例超标。可见,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挑战,并且因为单一的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们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业水平来选择适合并能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式。而如果仅以单一形式的毕业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显然有失偏颇,同时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撰写论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的素养,但鉴于闭门造车、粘贴拼凑是以往学生撰写论文的通病,如此势必会让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相融合。针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以至于学校在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不断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学生既没有达到真正通过毕业论文撰写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的目的,也因闭门造车导致其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我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调研中,有部分园长也反馈我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优势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这远不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显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同类高职院校都面临的困惑。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举措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对教师应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创新。

(一)理念创新———从“理”到“实”,注重实践引领

课题组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同类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经验等,将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引领下进行毕业设计,摒弃“重理轻实”的传统导向。在学校课改中增加实践课时的有利前提下,鼓励学生在教育见实习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主题。在最后一学期的教育见实习中,学生在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创新———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全实践理念的引导下,针对我校学生专业水准不同层次的现状,为满足学生多元优势的呈现,课题组设计了多元的毕业设计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活动设计。幼儿园教师核心的专业能力即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因此,课题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以活动设计为主,活动设计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之后的从教能力对接。活动设计包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设计、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户外活动设计、家园联系活动设计、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以及节日活动设计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除了正规的格式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教学活动实录,以及插入能体现其活动过程的照片,既使活动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又避免学生抄袭。2.论文。延续之前的传统,论文成为毕业设计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以理论或实践中的问题为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观察分析等,撰写毕业论文。3.能代表学生水平的作品。为提升学生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单篇字数达3000字以上的独撰专业论文,或者是为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且已被采纳的不低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对策建议。以上两种形式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进行成绩认定,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总而言之,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较高的学生可选择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活动设计;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可选择发表作品或研究幼儿园问题的对策建议的形式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在实施中的不足和应对策略

为了解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实施的情况,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在10级初专的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结束后对他们进行了网上调查。共有187名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皆为有效问卷。在问卷的梳理中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学生论文的不及格率高

在毕业设计评审中,10级共有421人参与评审,203人选择撰写论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选择活动设计,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说42人第一次毕业设计评审不及格,其中36人是论文不合格,占87%。可见,学生撰写论文的达标率偏低,不及格率高。针对此,课题组在11级初专和12级高专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中,强化了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择方向的引导和论文指导过程的量化。毕业设计方向引导的具体做法表现为:在学生选题时,对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其选择活动设计,不是因为活动设计简单,而是因为活动设计有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为理论依托,结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见实习的实践体会,再加上最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设计和检验自己的活动设计。对于教师指导过程的量化主要是规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论文过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导反馈,学生的选题、提纲、初稿、定稿每个程序须得到教师指导反馈认可,方能进行和提交。通过教师的层层把关,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第一次评审不能通过者,还可参加二次评审、三次评审、甚至四次评审,直至学生的毕业论文达到学校的评审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学生选择活动设计的形式单一

在对学生选择的活动设计类型的调研中,68%的学生选择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类型活动只占32%。而实际的毕业设计评审中,学生主要是选择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和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没有学生选择。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较为常见和普遍,其他活动学生在实习中少有机会参与,导致学生不敢尝试。对此,课题组认为学校在和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实习内容的沟通中,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的规定,让幼儿园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幼儿园活动组织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撰写,以及幼儿园的各项教研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经验,也能使学生各种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活动设计的撰写经验。

(三)学生认为活动设计格式较难

在对活动设计难点的调研中,56%的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内容的格式要求较难,14%的学生认为电子文档名称设置较难,17%的学生认为字数要求(至少3000字)难以达到,字体格式难的占9%。对此课题组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学生觉得格式难的原因主要是word文档操作不熟练。字数达不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就是教案的编写,而且多数学生在实习中跟着幼儿园指导老师学写的是简案,自然不能达到学校的规定撰写要求。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认为应打通课程的链接通道,让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和融合来解决以上问题。比如五大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可通过微格教室的实训及教育见实习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幼儿园的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时,其要求和规范应与毕业设计的要求一致,要求学生写详案。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应强化学生对word文档的使用,这样学生对毕业设计规范的格式要求自然不会感觉陌生。总言之,现有的毕业设计方案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它的多元化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呈现,既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幼教人才。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19-03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具体目标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研究力量与研究人员地域分布情况、研究的合作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四个方面。该方法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对信息内容根据类别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统计的结果,尊重事实进行描述说明,不加入过多主观的评判。其目的是揭示论文中隐性内容的事实本质和对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4]文献法是对论文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过程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论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内容分析类目的确定,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研究资料的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中2011年至2015年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作为分析样本来源,采用“学前教育”并含“信息化”、“学前教育”并含“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并含“信息化”、“幼航逃”并含“信息技术”以上4组检索词进行检索。具体的检索方式是:选取中国期刊网,在“关键词”项上,在2011至2015年进行高级检索,共搜索出142篇论文。剔除与本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大的12篇论文,最后确定130篇论文作为本研究内容分析的样本。

(二)数据的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研究情况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被高度重视,学前育信息化的研究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从相关论文数量可以得到:2011年至2015年,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2014年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数量上升最为明显的一年。随着政策的倾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力量会逐步加大,未来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文数量会有持续上升的可能。

2.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分析

为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笔者在参考了教育技术94定义以及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最后以“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等纬度作为内容分析类目。同时又将内容细分为表1中的具体类别。最后将论文逐一分析、归类和统计,详情如表1所示。

结合表1的数据与文献分析的结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1)应用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较少

所有论文中,应用类的研究论文数量最多,主要是对应用策略与应用效果的研究,应用个案的研究论文仅有1篇。其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涉及幼儿园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的方面。应用策略大多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策略的分析,除了有对信息技术应用时机、多媒体课件选材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分析。虽然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已被认可和重视,但大多仍停留在经验总结与个人体会的层面上,缺乏数据证明,较为感性。此外,缺少具体、典型、深入的应用个案的研究。

(2)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空白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但近5年在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方面的研究呈现相对空白的状态。通过笔者进一步的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差异大的问题,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依然缺乏多媒体教室、广播等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仍以录音机、电视机为主。[5]

(3)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

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地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6] 但从表2可得,评价类的研究论文只有1篇,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在评价方面的研究还未成熟还未出现一个相对统一、清晰的评价指标与科学的评价方法,这也是导致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地域间不均衡、不协同的原因之一。

管理方面也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薄弱环节,仅有一篇是关于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的研究,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涉及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这需要参照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与地域特点,根据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分类指导,分层实施,我国目前还处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摸索阶段。

3.研究力量分布情况

为分析和掌握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在各单位的力量分布情况,本文将论文研究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划分为高校、幼儿园、小学、科研机构、其他机构这五种类型,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显示如图1。

目前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在幼儿园与高校,其他领域虽有涉及,但研究比例明显较小,缺少科研机构的研究。其中约有57%的来自于幼儿园,幼儿园是研究主力。在幼儿园领域的研究者大多是幼儿园的一线幼儿教师,这是由于幼儿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体,大部分研究的内容都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有关。其中1篇来自小学的论文是学前班老师所著。

4.研究人员地域分布情况

为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人员的地域分布情况,本文对所选论文的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处行政区域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

经济与文化一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图2可看出,论文数量排在前列的是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其中江苏省是研究力量最为集中的省份。一方面,江苏省经济实力雄厚,信息化教学条件良好,科研能力颇高,有利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江苏省文化发展相对发达,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较好的省份。而、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且学前教育发展本身也较缓慢,导致研究论文数量较少。初步分析,研究的力量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但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在甘肃、内蒙古等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可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研究在一些西部地区的幼儿园中同样受到了关注与重视。

5.研究的合作情况

以了解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合作情况为目的,本文根据所选论文的合作单位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合作类型,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图3。

合作研究是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进步的有效方式。但在130篇论文中,合作完的论文共17篇,只占论文总数的13%,独立完成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87%,由此可知,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中,合作研究的较少,独立研究的较多。仔细分析后l现,同单位合作特别是高校同校合作研究的多,跨单位合作研究的较少,特别是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研究相对缺乏。由于思考问题角度不一样,在研究问题上,来自高校的研究更多聚焦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前景、对策等问题的理论探讨,而来自幼儿园的研究则更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实践。

三、结论与建议

在对130篇相关论文进行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随着政策的倾斜,在未来论文数量依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幼儿园与高校,但两者间的合作研究较少。研究力量大多集中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外,但一些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呈现以下特点:总体上涉及内容不全面、不均匀。应用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少;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方面研究相对空白;管理类、评价类研究相对缺乏。独立研究较多,合作研究较少。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在此提出相关建议:

1.应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软件与硬件建设。

2.应制定相对完善、统一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与多元、科学的评价方法,尽早了解情况,看到各地区发展的差距,才能有因地制宜的管理,促进信息化均衡发展和协调应用。

3.应重视对真实、具体、典型的应用个案的研究,以向老师提供一定有针对性性、可操作性的参考。

4.需加大对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研究力度,建立有我国特色的庞大学前教育资源库,合理分配资源,以缓解教育不公,推动教学改革。

5.应加强幼儿园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研究,以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水平与层次。

参考文献:

[1]南国农.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8):3-12.

[3]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J]. 基础教育论坛,2014,(05):58.

[4]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5]吴文涛,赵栋栋.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67-70.

[6]王吉.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126-127.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为客观公正开展评选活动,首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研究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李 琳(华东师范大学,指导教师:李季湄)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胡丽园(华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郑福明)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

张 燕(西南大学,指导教师:刘云艳)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

李 春 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 华 故事讲述与扮演的结合对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

廖 莎 父母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

西南大学

魏 燕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

赵丽君 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刘智成 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件的个案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公办幼儿园为例

王志成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吕 晓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A幼儿园为例

本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左慧慧(中华女子学院)熟手――新手型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语言使用的比较研究

张 怡(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研究

王微丹(首都师范大学)幼儿园教师对专家型教师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

韩佳伶(首都师范大学)关于家长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王剑琳(上海师范大学)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性别差异

何海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流动儿童的文化自尊研究

熙(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基于现场的观察研究

李 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的现状及思考――以宁波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博聪幼儿园为例

江扬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省幼儿园网站栏目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黄 俊(杭州师范大学)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菊芳(杭州师范大学)4~6岁学前儿童心理压力源的访谈研究

许大龙(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张 娣 5~6岁幼儿面积守恒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向亚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史秀芳 对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王迎双 国内外幼儿插图比较研究

许倩倩 高教育背景父母指导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

王 楠 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

徐仲卿 上海0~3岁社区婴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俞洁静 幼儿园小班支持性游戏环境的初探

仇 芸 基于0~3岁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任 蕾 “抒情型”童话与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朱丹丽 对三套幼儿园教材(中班)艺术活动目标的比较研究

俞 洒 受欢迎幼儿的个案研究

王子 师幼互动中幼儿对教师影响的初步研究杭州师范大学

毛美君 幼儿美术教育中范画价值的初步研究

吴奶儿 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调查研究

严倩颖 短期训练对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西南大学

唐 赢 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述评西北师范大学

路 娟 关于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现存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鼓励奖:

王海霞 吴爱梅 刘丽娜(中华女子学院)

沈笑英 杨欣琳(陕西师范大学)

张 俊 姜 飞 白 云 陈 佳(首都师范大学)

张 颖 陈 夏 金爱萍(杭州师范大学)

陈 琳 张洁琼 陶 涛 邱莹莹 胡巧红 吴海燕

郁 蕾 谢巧玲 高乐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 卓(湖南师范大学) 刘 冉(西南大学)

吴丽玲(华南师范大学) 陈竹君 钱舒琴(上海师范大学)

专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张婷婷(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关于2~3岁幼儿早期阅读倾向的调查

胡 静(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在数学活动中建构有效互动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邹 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体态动作在中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覃小秋(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幸福

吴锦婵(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赖慧珍(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中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与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关系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杨 媛 浅谈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许丽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失败

蒙小华 幼儿散文的教学与研究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谢莉莉 中班幼儿快乐感、同情心的研究

王爱萍 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

吴霞花 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庄碧云 大拇指翘起的度――附属幼儿园家庭赏识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忠明 关于合肥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 芸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与利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唐翔燕 关于幼儿园开设兴趣班情况的调查

宣杨杨 幼儿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现状调查

卢 静 关于小学生感恩心理的现状调查

鼓励奖:

马丹荔 王 茹 王燕茹 马 静 王亚楠 汪 霞

余琼瑶 杨 蕾(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 群 周 卉 容 秋 李梅花 蓝 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吴桂婷 主子吟 肖 雅 林 玲 林李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为更好地将这项社会公益性学术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切实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全面客观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更有效地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在充分总结首届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主办单位决定。第二届(2008年)评选活动将提前至2007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从第二届评选活动开始,评选过程将采用严格的“双盲”评审方法。第二届评选结果将及时于2008年5月31目前揭晓。

期待大家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学前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期刊———《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以这四种期刊在2001~2010年期间刊载的有关幼儿科学教育的论文为样本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这十年中《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学前教育》杂志都经历过版本的变化,从最初的一个版本发展到目前的多个版本,因此在选择样本来源时根据期刊的学术性在不同版本中作了取舍:《幼儿教育》选取其“教育教学版”“教育科学版”①的文章,《早期教育》选择“教师版”的文章,《学前教育》选择“幼教版”的文章。本研究以单篇的“论文”作为分析单元,凡发表于上述各刊的独立成篇、结构完整的文章,不论篇幅长短,均计为1篇,但科学活动方案设计(包括纯粹描述活动过程的案例文章)、针对某些科学活动案例的短评以及对某些实验研究过程及其案例的连续性介绍则不列入样本范围。另外,本研究所指的“幼儿科学教育”仍按目前学前教育界的实然状态来理解,主要指自然科学教育,不包含数学教育。论文检索采用网络数据库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中国知网”(CNKI),选择“刊名”“篇名”等检索项,输入相应的检索词进行初步检索。对未纳入“知网”的部分期刊或部分年份的论文,则采用人工检索的方式予以补足。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对“论文”“幼儿科学教育”的操作性定义,对已检索论文进行增补和筛选,最后确定四刊共计211篇论文为本研究的样本。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1〕和“内容分析法”〔2〕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以判断并呈现文献所反映的研究发展态势。

二、分析结果

本文主要从论文数量、论文作者、论文主题、研究方法四个维度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论文数量分析

从论文的数量看(见图1),近十年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时有起伏,但总体上呈现重心逐步上移的态势。十年间,平均每年数量为21.1篇,有七年的发文量约等于或超过十年平均数。特别是2007年以来,发文量连续增长,反映出当前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方兴未艾、热度不减。

(二)论文作者分析

对于论文作者主要从两个维度分析:1.统计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以描述研究成果贡献主体的分布情况;2.统计同一作者数量,以描述研究团队的整体情况。在进行作者分析时,只计第一作者。我们将论文作者所在单位大体分为大专院校、幼儿园、教科研培训机构(包括教科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等)三种类型。 211篇论文出自166位作者,除27位作者单位不详外,其余139位作者中,59人来自大专院校,占42%;62人来自幼儿园,占45%;18人来自教科研培训机构,占13%。可见,大专院校研究人员和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且两者在成果发表上几乎平分秋色。可以说,近年来倡导的“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已在幼儿科学教育研究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从同一作者的数量看(见表2),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的作者有19位,占全部作者的11%。这部分作者的发文总量达到66篇,占论文总数的31%。这表明,目前似乎已形成一个由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及尚未形成持续研究兴趣和连续研究成果的边沿作者群组成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者团队。发表五篇以上论文的作者有刘占兰(发表18篇)和张俊(发表6篇),两人均为幼儿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刘占兰长期从事“做中学”及“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张俊近年来则致力于对“指向概念转变的科学教育”进行研究。其他几位较多的作者中,既有学前教育领域较为资深的学者,如鄢超云、王春燕等,也有一批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如高潇怡、洪秀敏等,他们中不少人拥有博士学位,且都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某一方面作了专题性的探索。可见,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梯队已逐渐形成。

(三)论文主题分析

内容分析的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具有统摄性和涵盖性的分析类目表。研究者认为,用于学科教学的教科书的架构往往能呈现出该学科的基本研究问题和范畴,对于我们建立该学科研究成果分析类目具有参考价值。考察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幼儿科学教育教科书,如张俊所著《幼儿园科学教育》,刘占兰所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施燕主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发现它们在基本架构上有类似之处。参考上述教科书的架构,并结合对文献的初步阅读分析,研究者建立了如表3所示的内容分析框架。需要指出的是,该框架中的一些子类目及其与大类目之间的关系从字面上看可能存在争议,本研究从自身研究目的和内容出发,对其作了操作性限定。比如“概论性研究”特指研究问题和对象不那么集中的论文,常常是对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或幼儿科学教育整体的“审思”等,因而较难归入具体的研究类目。 “基础理论研究”和“理论基础研究”的区别在于,基础理论研究指的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理念、原则、特点、取向、关系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而理论基础研究则指某种理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的研究。又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研究”的子类“课程研究”,就当前“课程”这一概念的发展来看,显然比“教育内容”这一概念宽泛得多,但这里出于研究需要对其加以限定,特指对教育内容的较为系统的安排、设置等。根据这一内容分析框架将样本逐一归类,并综合统计(见表3)。如表3所示,从大类来看,在幼儿科学教育理论研究和实施研究方面成果最多,教师研究亦受到一定的重视,有关目标、内容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则仅有一篇,力量非常薄弱。大类之下的几个子类之间分布亦不平衡。如,在理论研究大类下,基础理论研究与理论基础研究差异悬殊;在实施研究大类下,活动设计组织方面的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主题分布的不均衡状况应引起关注。

(四)研究方法分析

本研究参照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整体框架,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现状,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研究以及综合研究(综合运用两种以上方法)七种类型。根据论文写作情况的判断,将样本归类,结果如图2所示。这一结果表明,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是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而部分研究者也开始逐步尝试将各种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这对于推进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多样化而言显然是个好的开始。

三、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在研究规模、研究者队伍、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上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展望未来的研究,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加强对当前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的课题的研究。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主题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不利于幼儿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整体发展,因此,除了在目前已得到较多关注的主题上继续深化研究外,需着力加强对薄弱课题的研究。研究者认为以下课题值得关注:拓宽视野,加强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树立大幼儿科学教育观,加强对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研究;吸收发展性评价、学习性评价、教学评价一体化等理念,加强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研究;走向微观,加强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师幼互动研究,等等。

其次,注意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双向沟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兼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我们注意到,在已有研究中出现了一些由理论研究者与幼儿园一线教师合作开展的研究,也出现了理论研究者提出并论证理论构想,进而与幼儿园、教科研培训机构人员合作开展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研究的案例,如张俊主持的指向概念转化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理论和教学研究。但从学术期刊量来看,这类研究仍占少数,大多数论文是作者就某一个或几个论题作“一次性”探讨,而连续的、逐步深化的系列研究,特别是能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方面起到双向沟通、协同增效作用的系列研究尚不多见,有待加强。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行动指南,围绕市教育局教研室下达的幼儿园研训工作要点和本园工作目标,以深入贯彻新《纲要》为核心,以实施新课程为重点,以园本研训为抓手,以教学评比为载体,以促进师幼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科研先导、服务功能。立足本园特点,挖掘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努力提高幼儿园教科研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建设,创建“学习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扎实开展新课程备课。

2、结合新课程实施,加强区域活动专题研究,优化区域设置,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区域活动科学性和实效性。

3、加强课程园本化专题研究,形成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完善园本课程。

4、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平湖市级、园级各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推广,提高教师的研究分析能力。

5、通过教师园本培训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行为跟进式研究”。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每位教师重视自身学习,每天保证一小时的自学时间,学习新《纲要》、《幼教》杂志、《教育信息资料》、《幼儿园课程指导》,结合课题研究重点学好一本理论书籍,做好理论摘录。

2、中心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单周三、四、五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双周利用周六进行活动,村幼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各教研组要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以新课程备课为重点,通过研讨,提前一周安排好周活动计划,研究制定适合本年级幼儿特点的活动主题,鼓励教师教师全体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研活动。

3、组织开展三次全镇性的大教研活动,10月15日安排园级“双高”课获得者进行教学汇报,11月5日将邀请平湖市名师——实验幼儿园的马建英老师送教下乡。12月17日本园将组织一次市级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4、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利用省市级开展的各种研训活动提供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及时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动态,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促进课程改革。

5、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与结对的实验幼儿园联系挂钩,本学期将隔周一次派小班的三位教师向实幼教师学习。版权所有

6、研究并实施各级立项课题,确定园级研究课题,各教研组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根据研究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利用周五课题活动日时间做好每月一次课题组研究活动,组织进行交流并作好记载。

7、根据新课程实施情况,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撰写教学分析,提高教师的研究分析能力。

8、组织评选2005学年园级优秀论文,编印优秀论文集,出刊《幼教经验花絮》第八期。

9、利用周六时间开展教师园本培训,重点进行“一课多研”教学研究。共安排6次,见安排表:

2005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园本培训时间安排表

时间内容学时辅导人或其他

9.17建构式课程理论学习3张勤华

10.29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大班三位教师

11.12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中班三位教师

11.26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大班三位教师

12.10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中班三位教师

1.7教学活动设计比赛6全体教师附:每月工作活动要点:

9月份

1、各教研组制定计划,确定本组主题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2、骨干教师参加市新课程教学研训活动;

3、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4、上交“双高”课参评材料;

5、立项课题研讨交流活动;

6、建构式课程理论学习。

10月份

1、园级“双高”课获得者教学汇报,并参加市级比赛

2、园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编印优秀论文集,推荐优秀论文市级参赛;

3、出刊第五期《幼教经验花絮》;

4、主题实施分析交流;

5、“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1月份

1、平湖市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2、参加市新课程实施汇报交流;

3、推荐教学案例、教师论文参加省、市两级评比;

4、开展课程园本化专题研究;

5、“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2月份

1、开展新课程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课程教材与乡土教材相结合专题研究。

2、组织市级新课程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3、“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月份

1、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2、教研工作总结;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寿州幼儿园自1995年9月建园以来,在洪绍兰园长的带领下,禀承着“师德树园、科研兴园、质量立园、创新强园”的办园理念,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快速有效的发展,一举成为六安市示范幼儿园。而今,幼儿园团队优秀、理念先进、科研成果突出、教育特色明显,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寿州幼儿园先后两次被荣获安徽省“优秀(示范)家长学校”、 安徽省巾帼文明岗、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六安市多次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县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洪园长个人并没有绚丽的荣誉光环,有的只是对幼教事业的执着追求与热爱,用自己的无声行动、真情付出、踏实的工作谱写了一位普通的幼教工作者朴实而无悔的人生诗篇!用自己满腔热血撑起了幼教事业的一片蓝天,用真情呵护着天使的家园!

一、艰难创业、锐意进取

初建时的寿州幼儿园由于资金短缺,只建一层仅有4个班级的平房,年仅30岁的洪绍兰园长带着一群刚刚跨出幼儿师范校门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年轻小姑娘,艰苦创业,采取种种措施创造办园条件。用年轻的双手在贫瘠的土地上描绘了最新最美的幼儿园发展蓝图,铸就了一所教育环境整洁优美、各项设施基本齐备的崭新的幼儿园。1995年9月首批招收了136名可爱的宝贝天使入园。当时省教育厅前基础教育处前来检查工作的周小琴同志激动地说:“新园就是不一样,很有吸引力”。

寿州幼儿园沐浴着初建时的曙光,站在幼儿园发展壮大的起跑线上,洪园长带着年轻的队伍奋力拼搏, 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生源剧增,1997年全园教职工集资扩建了二层教学楼,改造了一楼。这一举动,不仅充实了幼儿园基本的配套用房,增加了班级和多功能厅,而且使幼儿园的房屋结构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1997年被审批为县级示范幼儿园。为跻身市级示范园的行列,洪园长带领她的团队在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上下功夫,结合本园实际,加强内部管理,开展教育科研,在教育研究中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幼儿在本园健康快乐地成长,受到专家和家长的一致好评。2002年被寿州幼被审批为市级示范园。为塑造好示范园的品牌形象,洪园长带领教师站在幼教前沿,与时俱进。2005年是寿州幼儿园书写历史的一年,寿州幼儿园总结10年的办园成果,朝着“优质精品园”的发展方向迈进。如今,洪园长和全体教职工共同携手,经过18年的创业打拼,寿州幼儿园班级有建园时的3个班增加到今天的7个班,在园幼儿平均每学期360人左右。保教条件更加完善,家庭式的房屋装修更显温馨舒适,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在本园得到普遍运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十几年的砥砺前行锤炼了洪园长无私奉献的品格和执着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她在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以幼儿发展为本,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科研为抓手,以园本文化为依托,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教育特色日趋明显。

二、明确目标,加强管理

新办园犹如展翅的雏鹰,如何打造幼儿园坚实的翅膀,以自己的实力立于幼教之林,这是洪园长一直思考的的问题。多年来,洪园长在幼儿园的发展中,坚持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教科研。“以教育质量为特色,创建优质品牌幼儿园”是她在幼儿园发展中的奋斗目标。为出色完成“全面育人”任务,她用心学习和研究,充分依据“治园之本在于敬业;治园之理在于循纲;治园之举在于集贤;治园之要在于创新”的管理原则,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规范办园行为,大力启用培养年轻教师,敢于学习与创新,全面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办园质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本文化。为了明确办园方向,在建园初期,正值《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实施,洪园长带领她的团队依据规程精神,结合本园实际,寿州幼儿园明确了“培养幼儿、服务家长、成就教师”的办园宗旨,提出的办园目标是:“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扩大社会知名度。”同时又把办园目标具体化,分为三个层面的目标。一是管理目标,即建章立制,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队伍培养,促进教师和幼儿园共同成长;二是教育目标,即本园的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OK于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三是发展目标,即以规范的管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保教质量和教科研水平,实现五年内成为县级示范园、十年内成为市级示范园、二十年内成为精品园的办园目标。明确的目标,为幼儿园和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幼儿园不断向前迈进。现在,寿州幼儿园已建成了园舍美、设施齐全、师资精良、理念先进、教科研成果突出、深受孩子喜爱、家长信赖、社会好评的充满现代化教育气息的幼儿园。

三、科研兴园,提高质量

洪园长在工作中以“科研兴园”为先导,积极发挥教科研在课程实施中的先导作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和语言、数学课程教研小组。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寿州幼儿园每学期邀请教育专家来园指导教研活动,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开展案例分析,进行一课多研,鼓励年轻教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研究中,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和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洪园长积极发挥园本资源优势,利用师带徒、小组合作、集体备课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开展基本功竞赛、教师观摩课、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和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们在洪园长的带领下根据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设计了具有园本特色的课题,以此推动了教育共同体中“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上一篇:小学教育案例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中数学竞赛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