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维修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4 11:07:30

故障维修论文

故障维修论文篇1

摘要: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数控装置的发展使得数控装置的价格走低,特别是经济型数控车系统的价格已经是到达了它的最低点。经济型数控车床在中国的机械加工行业中得到了迅速普及,使得我国机械加工水平无论在加工质量方面还是在加工效率方面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随着机床使用时间的延长,数控机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本文就以经济型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为例,谈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数控车床霍尔开关继电器伺服驱动

一、换刀装置故障

数控车换刀一般的过程是:换刀电机接到换刀信号后,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带动刀架旋转,由霍尔元件发出刀位信号,数控系统再利用这个信号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刀具是否到位。刀换到位后,电机反转缩紧刀架。在我维修数控车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几个故障现象。

故障一:一台四刀位数控车床,发生一号刀位找不到,其它刀位能正常换刀的故障现象。

故障分析:由于只有一号刀找不到刀位,可以排除机械传动方面的问题,确定就是电气方面的故障。可能是该刀位的霍尔元件及其周围线路出现问题,导致该刀位信号不能输送给PLC。对照电路图利用万用表检查后发现:1号刀位霍尔元件的24V供电正常,GND线路为正常,T1信号线正常。因此可以断定是霍尔元件损坏导致该刀位信号不能发出。

解决办法:更换新的霍尔元件后故障排除,一号刀正常找到。

故障二:一台六刀位数控车床,换刀时所有刀位都找不到,刀架旋转数周后停止,并且数控系统显示换刀报警:换刀超时或没有信号输入。

故障分析查找:对于该故障,仍可以排除机械故障,归咎于电气故障所致。产生该故障的电气原因有以下几种:1.磁性元件脱落;2.六个霍尔元件同时全部损坏;3.霍尔元件的供电和信号线路开路导致无电压信号输出。其中以第三种原因可能性最大。因此找来电路图,利用万用表对霍尔元件的电气线路的供电线路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刀架检测线路端子排上的24V供电电压为0V,其它线路均正常。以该线为线索沿线查找,发现从电气柜引出的24V线头脱落,接上后仍无反应。由此判断应该是该线断线造成故障。

解决办法:利用同规格导线替代断线后,故障排除。

故障三:一台配有FANUC-0imate系统大连机床厂的六刀位车床,选刀正常但是当所选刀位到位之后不能正常锁紧。系统报警:换刀超时。

故障分析查找:刀架选刀正常,正转正常,就是不能反向锁紧。说明蜗轮蜗杆传动正常,初步定为电气线路问题。在机床刀架控制电气原理图上,发现刀具反向锁紧到位信号是由一个位置开关来控制发出的,是不是该开关即周围线路存在问题呢?为了确认这个故障原因,打开刀架的顶盖和侧盖,利用万用表参照电路图检查线路,发现线路未有开路和短路,通过用手按动刀架反向锁紧位置开关,观察梯形图显示有信号输入,至此排除电气线路问题。推断可能是挡块运动不到位,位置微动开关未动作。于是重新换刀一次来观察一下,结果发现:果然挡块未运动到位。于是把挡块螺栓拧紧,试换刀一次正常。再换一次刀,原故障又出现了,同时发现蜗杆端的轴套打滑并且爬升现象。难道是它造成了电机反转锁紧时位置开关的挡块不能到位?于是把该轴套进行了轴向定位处理,将刀架顶盖装好。结果刀架锁紧正常了。

解决办法:对轴套进行轴向定位故障解决。

二、稳压电源故障

机床在运行时机床照明灯突然不亮,机床操作面板灯也不亮,系统电源正常,同时系统急停报警,和主轴无信号警。关机后重新上电故障依旧。

故障分析检查:经询问当时操作人员,没有违规操作,排除人为原因,也可以排除机械原因,应该是电气故障引起。该机床的电器原理图显示,这些失电区域都和24V有关,并且该机床拥有两个稳压电源,一个是I/O接口电源,另一个为系统电源。失电区域都与I/O接口有关,于是打开电气柜观察发现I/O接口稳压电源指示灯未能点亮,说明该电源未能正常工作或损坏。由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知道,稳压电源有电流短路和过载保护的功能,当电源短路或过载时自动关断电源输出,以保护电源电路不被损坏。于是试着把电源的输出负载线路拆下来,结果发现重新上电后电源指示灯亮了。这说明电源本身没有损坏。通过分析得知该电源为I/O接口电源,负载不大,也不会出现过载现象,应该是输出回路中有短路故障。沿着输出线号进行检查发现有一根24V+输出线接头从绝缘胶布中露出并接触到机床床体。原因很明显:由于该线与机床发生对地短路,造成该稳压电源处于自我保护状态,使得操作面板和一些I/O接口继电器供电停止,导致发生以上故障。至于变频器报警可能24V信号不能到位发出报警。

解决办法:用绝缘胶布把接头处重新包好,重新上电开机所有故障解决,报警解除照明灯也亮了。

三、系统程序锁故障

一台数控车,配有FANUC-0i-mate系统,无法输入对刀值等参数,不能编辑程序,并伴有报警。

故障分析检查:对此现象首先想到了程序保护开关,通过对比正常的系统发现:与系统锁住时现象一样。所以怀疑系统锁开关坏了,但经过短接,仍不能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故障系统的梯形图发现X56输入点无信号输入,说明这条输入线路断路。沿着这条线号利用万用表检查,发现在操作面板后面选轴开关接头处线头脱落,导致线路无法输入信号,使PLC逻辑关系不正确,才出现以上故障。

解决办法:用烙铁焊锡把脱落的线头重新焊接好,报警解除,参数输入正常,故障消失。

四、结束语

以上维修案例,可作为类似故障的排除参考。一般地,对于任何故障,首先是根据现象,根据原理来判断故障点,分析每一个可能性,如一个开关,一个线接头,一个螺钉都会是都会是故障原因,参照之前的操作、维修历史进行分析,能有利于缩小查找范围,有利于提高维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FANUC-0i-mate使用说明书.

[2]大连机床集团数控车床电器说明书.

[3]广州数控GSK980T使用说明书.

[4]沈阳机床集团数控车床电器说明书.

故障维修论文篇2

关键词: 差异维修;维修策略;预防维修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18-02

0 引言

现代生产设备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系统特性强,其故障不但表现为很强的随机性,而且故障损失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因此,对其可靠性和维修保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维修活动所涉及的无论是人员素质、维修装备、维修策略、维修计划、维修费用等相关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浴盆曲线的传统的预防维修理论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受到企业实践的严峻挑战。先进的设备亟需先进的、科学的维修理论和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

目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维修理论有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美国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1-2],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3]和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制[4]。上述维修理论各具特色,然而不同的维修理论有各自不同的应用环境、使用条件和文化传统背景,也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有必要针对现代生产设备的故障特点,并结合我国企业对现代生产设备的实际应用和维修管理情况,研究适用于现代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理论和方法。

1 现代生产设备的含义和故障特点

1.1 现代生产设备的含义 现代生产设备是在传统生产设备的制造技术基础上,将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进行集成与综合,集机、电、液、气为一体的设备。现代生产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外形尺寸大、其工作装置的容量、运转速度、加工精度、以及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系统特性强。现代生产设备是我国机械工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装备,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生产设备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许多领域,是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建筑等支柱产业和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军工等基础产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2 现代生产设备的故障特点

1.2.1 随机性:现代生产设备是集机、电、液、气为一体的复杂设备,其故障的发生表现为很强的随机性,这些随机性故障不可能通过细而密的定期维修得以解决,频繁的维修不但不能改善设备的可靠性,反而易诱发更多的故障。这些随机性的突发故障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

1.2.2 复杂性:现代生产设备的故障不但表现为很强的随机性,而且故障错综复杂:故障部位可能来自于机械部分、也可能来自于电气、液压或气动部分、还可能来自于计算机控制部分;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硬件故障,也可能是软件故障,还可能是人为引起的故障。

1.2.3 危害性:主要表现在故障停机损失严重。据统计,一个乙烯球罐停产一天,损失产值500万元,利润200万元,一台大型化纤设备停产1小时,损失产值80万元。现代生产设备生产效率高、工作强度大、结构比较复杂,各零部件关联又比较密切,所以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可能爆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例如:1988年英国阿尔法石油气爆炸事故;1986年欧洲莱茵河瑞士化学工业污染事故等都是设备故障造成的震惊世界的恶性事故。国内,1995年山西某电厂一台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毁坏,直接损失达千万元[5]。

2 传统预防维修理论的局限性

我国设备维修管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普遍推行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至今大部分国有企业仍然沿袭着这种传统的、基于时间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然而,随着现代生产设备技术含量、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传统的计划预修制已明显暴露出其缺陷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维修理论依据 计划预修制的理论基础是设备的故障特征服从经典的浴盆曲线。然而,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代生产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明显不同于传统的生产设备,其故障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故障特征曲线有非浴盆化的趋向,并表现为多样性[6]。

2.2 维修不足和维修过剩两大问题更为突出,维修缺乏针对性。

2.3 增加设备总体故障率,降低设备寿命 计划预修理论认为预防维修工作做的越多,设备运行就越可靠,但事实并非如此。频繁的维修不但不能改善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减少故障的发生,反而有可能将不稳定因素带入原本稳定的系统,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诱发更多的故障。

2.4 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现代生产设备技术含量高,故障复杂,每次维修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电厂统计,每台200MW的机组大修一次费用平均在1000~1500万元,几乎占每台机组所创利润的30%[7]。

3 差异预防维修理论体系的构建

现代生产设备差异预防维修理论是以现代生产设备的故障特点为依据,按照设备综合管理和预防维修的思想,应用以状态维修为主的多元化维修策略,并结合我国企业对现代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实际情况,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设备进行分级、分类,突出重点设备和重点部位的维修管理;对设备进行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确定关键的故障模式;实施以状态维修方式为主、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维修策略;建立以点检和状态监测为核心的设备状态监控体系;建立规范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建立“三位一体”的柔性维修组织;开发并完善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故障维修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保修期,费用,不完全维修,改善因子

 

1 引言

很多产品售出后都会有一个保修,给购买者提供产品早期故障保护,同时能够提升厂家的信誉。当保修期时间长时就会出现产品衰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预防性维修对降低故障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提供保修预示着增加厂家额外的费用,这包括维修的费用和由于停机造成的损失。而预防性维修可以降低保修费用,并且延长保修期外的使用寿命[2]。根据产品维修后的恢复程度主要分为完全维修、最小维修和不完全维修三类。

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考虑完全维修条件的情况比较多,即假定产品能够“修复如新”,但对于一般具有老化或衰退特性的产品费用,由于维修器材、维修能力、维修人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使其维修后恢复到“如新”的状态,称这种维修为不完全维修,不完全维修是一种更为贴近实际的维修方式,应用较为广泛[3]。

不完全维修[4]包括修复性不完全维修和预防性不完全维修,修复性不完全维修,可以使故障产品恢复工作,但不会使产品性能状态恢复如新。预防性不完全维修为描述产品在预防性维修前后的这种动态变化状态,引入改善因子[5]。假设产品在一次预防维修后性能得以改善,故障率下降到如同此次预防性维修前时的故障率,故障率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不完全维修下的故障率变化图

产品故障率的表达式可由递推关系得出:

本文主要基于改善因子法,针对产品在保修期内进行定期预防性维修,维修间隔内发生故障时则进行最小维修,对费用进行优化建模,最终确定保修费用最低的维修间隔期。

2 不完全预防性维修模型

2.1 符号说明

(1)T:不完全预防性维修间隔期;

(2)Tp:预防性维修所用平均时间;

(3)Cd:维修造成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生产损失;

(4)Cfr:每次故障最小维修的平均费用;

(5)Cpr:每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平均费用;

(6)Cf:每次故障最小维修总费用,Cf =Cfr+CdTf;

(7)Cp:每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总费用,Cp=Cpr+CdTp;

(8)C(T):在间隔期为T的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下,保修期W内的期望费用;

(9)ECfi(T):第i个预防性间隔期内故障最小维修费用的期望值;

(10)ECf’(W-n(T+Tp)):[(W-n(T+Tp)),W]:时间内进行故障最小维修费用的期望值;

(11)ni:第i个维修间隔期内发生故障次数的期望值;

(12):第i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的故障率,且。

2.2 模型假设

基于改善因子的维修模型,首先对产品进行如下假设[3]:

a) 假设产品在保修期W内进行预防维修,故障时进行最小维修。对产品进行预防维修后其故障率介于修复如新和修复如旧之间费用,而进行最小维修产品的故障率不发生变化;

b) 产品故障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c) 改善因子为常数;

d) 每次对产品投入的预防维修费用是一个常数,不随维修次数、年龄而变化;

e) 故障类型为单个故障,不考虑多重故障;

f) 研究对象为单部件产品。

2.3 保修费用模型

假设产品每个预防维修周期T内的费用包括每次故障维修的费用Cf和预防性维修费用Cp。

产品每经过时间T就进行预防性维修,之后故障率变为。若每个定期预防性维修周期的费用为ECf’(T)+Cp已知,则保修期内的保修费用C(T)可以表示为:

(1)

式中:N——保修期W内进行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次数,N=int[W/(T+Tp)];

在第i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故障率的表达式可由递推关系得出:

在第i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产品出现故障次数的期望值为:

(2)

所以,N个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内故障最小维修费用的期望值:

(3)

同理,在区间[n(T+Tp),W]发生故障的平均次数:

(4)

[n(T+Tp),W]时间内进行故障最小维修的费用期望值:

(5)

综上,将公式(3),(5)带入(1)式可得,保修期内以T为不完全预防性维修间隔期的保修费用率可表示如下:

(6)

3 实例分析

某产品的保修期为3年,故障服从威布尔分布:

其中,形状参数m=2,尺度参数=1000。进行不完全维修时的改善因子=0.8,且不完全预防性维修所用平均时间Tp=1天,每次故障时进行最小维修的平均费用Cfr=300元,每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平均费用Cpr=100元,由于维修造成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损失Cd=900元/天。

由公式(6)可得保修期内的费用:

图2 定期预防性保修费用

计算结果如上图2所示,易知T为73天时费用,C(T)最小为2.2579万元。即在保修期内进行定期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维修间隔期为73天时,使得保修费用最低。

4 结束语

通过理论分析和产品的案例研究,得出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下,保修费用最低时的最佳维修间隔期。不完全维修是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维修策略,把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引入保修研究中,能够节省厂家保修费用,可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长期效益。因本文只针对固定改善因子的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的保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而保修期内进行预防性维修是一种趋势。通过对各种维修策略研究对象比较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可以在下一步工作中针对更广泛的对象以及不同的预防性保修策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R. Pascual, J. H. Ortega. Optimalreplacement and overhaul decisions with imperfect maintenance and warrantycontract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06,91:241-248.

[2]Kim C S, Djamaludin I, Murthy D N P,Warranty and discrete preventive maintenance[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 Safety, 2004,84:301-309.

[3]徐文静,郭波.基于恢复因子的不完全维修模型分析[J]. 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理论研究, 2008,26(4):15-18.

[4]Lie C H, Chun Y H, An algorithm forpreventive maintenance policy[J]. IEEE Transactions Reliability. 1986, R-35/1,71-75.

[5]左洪福等.维修决策理论与方法[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8.33.

 

故障维修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设备,维修模式,维修管理

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是实施和保障试验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科学的维修可以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减少维修保障费用、提高试验能力。传统的依靠经验积累实施维修已不能满足日益繁重和复杂的科研实验任务需求,为此,必须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模式,全面提高设备的任务保障能力,确保试验任务的成功。

1设备的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分析

为保证设备完成其规格的功能,必须进行一定的维修工作,其维修需求主要包括:

(1)故障修复,就是修复设备已经发生的故障,以恢复设备性能。

(2)故障预防,简单的说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前,保持设备的性能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这种需求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产品故障影响安全;b产品故障影响任务完成;c产品故障会有重大的经济损失。

(3)性能改进。即提高设备性能、可靠性或维修性等的需求。

针对第一类需求,进行的维修工作是事后修理,也就是修复性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优点是能充分利用设备的寿命,对维修管理的要求也少。

针对第二类需求,人们试图通过在故障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工作,以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主要可分两种维修方式:一是定期维修,二是视情维修。定期维修也叫计划预修,其特点是根据计划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修理,将潜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非计划(故障)停机。它的理论基础是故障率的发生呈浴盆曲线规律,在设备故障率增高前进行维修能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这种维修适用于已知寿命分布规律而且有耗损期的设备。另外现在对在连续作业生产中难以进行停机维修或状态监测较为困难的关键设备也采用定期维修。缺点是维修的经济性和设备基础保养考虑不够,容易产生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视情维修是通过检测、监控掌握装备的状况,对可能发生故障的项目作必要的预防性维修。视情维修适用于耗损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特征的装备,并需要有适当的检测手段和标准。其优点是维修的针对性强,能够充分利用设备的工作寿命,又能有效的预防故障。缺点是技术要求高,管理成本高。检测装备状况的具体工作类型包括:使用人员监控、功能检测等[1]。近年来提出的状态监控维修与视情维修的概念类似,这里我们不作具体区分。另外,维护保养活动也是为了保持装备在工作状态正常运转,也是一种预防性维修。

针对第三类需求的维修方式是改进性维修,是利用完成设备维修任务的时机,对设备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可靠性或维修性。

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的对应关系如图1:

图1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的对应关系图

2设备维修模式分析

从总体上,设备维修的发展经历了从事后修理到预防维修,再到多种维修方式综合的一个过程。第一阶段是1950年以前,基本上采用的是事后维修策略。当时人们对故障机理认识尚不深,只能在设备故障发生后再进行修理。第二阶段是预防维修阶段(1950~1970),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另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就是定期修理,可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美国的预防维修体制就是采用视情维修,但由于当时检查手段和检查经验的不足,造成维修计划的不准确,导致维修冗余或不足。第三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设备的复杂化和可靠性理论的发展,维修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国外先后出现了预知维修和状态维修、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全面计划质量维修、可靠性维修、适应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生产维修综合工程学、后勤工程和全员生产维修等维修策略。这些维修模式的特点是都采取多种维修方式的组合[2]。

图2计划预修制示意图

3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维修模式和管理体制设计

(1)依据设备实际采用多种维修方式结合的维修模式

各种维修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不能简单的认为某种维修模式就一定优于其它,而是应根据设备使用要求、维修保障条件等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维修模式。从总体上,应对多种维修模式综合应用,以实现维修效益的最大化。试验设备一般是包含大量机械件的复杂机电产品,部分设备具有一定的耗损规律,故障率服从传统的浴盆曲线,适用于定期修理方式;部分设备在耗损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特征,可以采用视情维修。在考虑维修工作方式适用性的基础上,依据设备重要程度选择适当的维修方式。少量的无安全性、任务性影响的设备可采取事后修理的方式。对于有安全性、任务性影响的设备采用定期维修和视情维修。

(2)采取大、中、小修的等级维修管理模式

区分大中小修的意义在于以不同的修理范围和深度区分维修主体和管理层次。小修可由试验基地完成,由按标准划拨的维修经费保障。大中修由设备生产厂家或社会化维修力量完成,经费采取总部按计划划拨的方式保障。

在明确设备各种维修方式和维修工作类型的基础上,依据单个维修任务或同一时间段内的多个维修任务组合的规模区分大中小修的维修等级。故障检查、使用人员监控和一般的功能检测工作应属于小修工作,而检查后产生故障修理、视情修理及全面的功能检测工作本身,则可能是大中修工作(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故障检查针对隐蔽功能故障,产生的修理工作一般不会太大,属于中修,不会产生大修。设备改造至少在中修等级以上,其它的维修工作项目可能属于不同的修理级别。其示意图如图3。

图3维修方式与等级维修关系图

4结束语

试验设备维修是保持试验装备良好技术状态的基本手段,对于提高试验基地试验任务能力至关重要。在科学的维修管理模式下,要针对不同试验设备实际研究制订设备的设备维修规范,进一步明确设备维修的时机、维修工作项目,使设备维修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甘茂治 康建设 高崎著 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年

故障维修论文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数控机床 故障诊断 教学改革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讨论的热点。文中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程为例,阐述了如何更好的培养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人才。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用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材理论知识比较多,同时内容在难度和深度上相对也比较大。知识点很宽泛,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的兴趣大大减少,最终学生掌握的东西很少。另外,《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材中所讲的数控系统都比较陈旧,和工厂里面用的数控系统相比显得很落后,工作时在工厂很少会遇到这样的系统。还有很多高校供学生学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设备不够充足,造成学生实践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再者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不尽合理的问题。年轻老师实践的能力相对不够强,老教师知识相对比较落后,所以老师在知识方面也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要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改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该从教学大纲入手,教学大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教学大纲应符合毕业生将来就业的岗位需要,因“需”进行施教,使教学大纲更贴近企业的需求。其次,教学内容也有必要进行调整,安排教学内容时最好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以前教学内容都是以文字为主,学生学以来比较抽象,改革后既有图形又有文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改变,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到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和现场教学,这样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可以使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学校应该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去实习实训,通过两周到三周的实习实训,让学生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最后,好的教学也离不开好的老师,要想教好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那么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具有高学历,还要具有很高的实践能力,如果老师不具备双师素质,将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来。

三、学生到工厂实习加强锻炼

虽然课本可以做到图文并茂,但是有些知识点仅仅有图形和文字是不能够表达完整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实在在的机床面前进行现场教学更能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也能真正做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所以我们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我们本校建立了一个实习工厂,为学生能够学好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奠定了基础。我校凡是开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的班级,班里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为期两周到三周的实习,实习的学生可以在实习期间学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他们在工厂里可以进行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老师在讲机床机构等内容时也可以做到现场教学,学生们可以现场动手操作机床,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更愉快的学到比较抽象的内容。

四、实验室实训台的搭建

我们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建立了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里放有数控机床故障检测和维修时经常使用的工具和仪器,包括万用表、示波器、数字转速表、相序表、长度测量工具、PLC编程器、IC测试仪、逻辑测试笔、测振仪、红外测温仪、激光干涉仪等。实验室还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常用维修器具,比如电烙铁、吸锡器、旋具类、钳类、扳手类、剪刀、卷尺、吹尘器、刷子、剂、清洁触点用喷剂等。实验室还有做实验的实训台,包括THWLDH-1型数控车床电气控制与维修实训台,THWMDF-1型数控铣床电气控制与维修实训台,老师可以利用实验室里的这些实训台和工具仪器给学生讲一些维修实例,如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步进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主轴驱动系统常见故障与维修实例、数控机床换刀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PLC故障实例与维修、数控机床回参考点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等。学生通过这些实例的学习,更加加深了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另外,实验室里还有4套我们学院自主研发和自行装配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综合实训系统,包括一台数控车床综合实训系统,两台数控铣床综合实训系统,一台加工中心综合实训系统。

五、学生到企业进行锻炼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校与多家拥有大量数控机床的企业进行长期友好的合作,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为期两三个月的企业锻炼,学生在企业中可以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在企业生产中,难以避免数控机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时,我校实习的学生就可以利用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现场维修。维修时,学生可以根据数控机床出现的故障现象来认真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故障诊断,最后对机床进行故障排除,最终达到机床恢复正常的目的。

六、结论

通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改革,再加上学生实习工厂的加强锻炼,实验室实训台的操作,企业的现场锻炼,使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到了学习和锻炼,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改革后发现,学生工作后能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减少了单位培训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傅丰伟.数控装备维修与改造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设备工程,2009,(2):64-66.

故障维修论文篇6

关键词:数控机床维修;素质要求;专业课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机器代人和数字化加工是实现制造业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2014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分别为27.2万、30.6万34.7万和39.1万台,数控机床的保有量呈逐渐增长态势。随着数控机床保有量的提高数控机床的维修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作为输送操作制造人才重要基地的技师学院,必然要加大数控机床维修专业的培养力度。该专业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故障诊断能力与数控设备维修能力为目标根据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文从社会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好专业应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数控机床是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侧量和机床设计等先进技术的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因其控制系统涉及范围广、系统价格较贵,因此它对维修人员素质提出了比普通机床更高的技术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知识面要广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于一体的加工设备,组成机床的各部分之间协调作业互相作用,任何一部分发生故障都会影响其他部分以及机床整体的正常作业。为尽快更好的判别机床故障的真正原因与故障部位,前期必须要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气传动及控制、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流体传动及控制、机床概论等课程。只有掌握了机械、电气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机床的结构与设计思想、数控机床的性能等,才能迅速找出故障原因,判断故障出处。(二)重视实践累积数控机床的维修速度除了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经验的积累。数控机床维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常见的故障,如进给传动链故障、主轴部件故障、自动换刀装置(ATC)故障、用于检测各轴运动位置的行程开关压合故障、配套附件的故障等。对这些基本的故障维修人员可根据以前的维修经验进行诊断和维修。因此维修人员解决过的问题、维修过的故障越多,也就是实践越丰富维修经验也就越丰富。因此数控机床的维修应该细心观察同行技术人员或专家维修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记录,日积月累,必然能够达到提高自身水平与素质的目的。(三)勤动脑,慎动手数控机床的结构复杂,在某些场合故障反映的现象不一定是产生故障的根本原因。作为维修人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通俗地讲,数控机床的维修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勤动脑,慎动手”,切忌草率下结论。例如现在的数控机床有很强的自诊断功能,常见的基本故障机床基本能直接指出故障点。所以我们故障诊断中要充分利用自诊断这个特点。“勤动脑”还要勤于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系统说明书内容通常都较多,有操作、编程、连接、安装调试、维修手册、功能说明等,一定要勤于学习注重分析与积累,根据实际需要,精读某些与维修有关的重点章节,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真正维修时无从下手。慎动手不是不动手,对于维修数控机床这样精密、关键设备,动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思路、细致的操作。动手前应边观察纪录、边仔细思考,找准切入点。比如电气元件的安装位置、导线标记、机床设置参数值等都要做好纪录,以便维修后恢复。(四)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呈现每年递增的态势,但国内高档系统的自给率不到10%,约90%依赖进口。其配套的说明书、资料纸质版有中文版,但数控操作系统的报警文本显示基本以英语居多。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维修人员迅速根据系统的提示与机床说明书中所提供信息,确认故障产生的原因,加快维修进程。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来进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实践以企业的需要为导向,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建设和完善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德育课程三个系统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开展“模块化”教学。以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教学内容设置为例。我院开设了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及CAD、机械基础、金属切屑原理与刀具、现代数控设备、机床电气控制与PLC、CAD/CAM、液压与气动技术、公差配合及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9门课程,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开设专业课程:传感技术、机床电器装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床机械构件与部件、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等7门课程,加强专业认知和理解。开设课设技能训练课: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数控机床装调技能训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训练等6门课程,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开设综合课程:企业生产实习、综合能力考核、技能鉴定,综合检测学生在校的所学所练。在校期间,我们注重理论教学,关注实践操作。在课程中,基本以理实一体化课程方式推进,聘请企业师傅和教师同堂上课。在课程中由师傅主导,教师辅助。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工厂师傅带徒,在学校就知道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课程中,我们采用真机床教学,真机床练习,实打实的重现机床报警,手把手教学,帮助学生排除机床故障。校企合作,学生走进企业,体验真实的维修场景,体验未来工作。在岗位中,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是学校学过的,机床型号不一定是课上见过的,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如何通过机床厂自带的一些资料,寻找维修的方法。在没有资料时如何通过网络、同行解决问题,是我们校企合作中学生的主要学习点。

三结语

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为一体的复杂机电一体化设备,对于数控设备维修人才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数控维修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综合性的。在提高维修人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协调,注重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必将是未来培养高级数控维修人才必修之路。

参考文献

[1]智妍数据中心.2015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现状及分析展望[N].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12

[2]王春霞,李康,董学文.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数控维修专业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2(5):154-155.

故障维修论文篇7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可靠性;性能;效益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工程机械是生产必须的工具。只要抓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好保障。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水平是所有工程接卸管理和维修的目标及发展方向。以最经济合理的设备进行维修,保证工程施工的需求。

2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分类

工程机械从维修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三大类: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在工程机械使用期间发生故障并进行维修的行为成为事后维修。而预防维修也顾名思义,是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护和休息的行为。而预防维修中也包括以下几种:

2. 1定期修理

这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它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人力、备件、物料资源可事先预计,并可作长期安排。这种维修方式适用于工程机械劣化与工程机械使用累计时间有直接关系的零、部件。这种维修方式虽能防患于未然,但由于不考虑工程机械实际的技术状态,按事先规定好的周期修理,往往会造成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这是很大的弊端。

2.2状态维修

这是一种以工程机械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它用人工或仪器对工程机械进行监测和诊断,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了解并掌握工程机械或零、部件的劣化程度、故障隐患,从而可选择适当时机安排修理工作。状态维修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有计划地排除甚至消灭故障,使停工损失降到最低。

改善维修的方式是根据故障记录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在修复故障部位的同时对工程机械性能或局部结构加以改进,旨在克服工程机械的先天不足,改善设备性能,减少故障,但不能补偿工程机械的无形磨损。

3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选择

最佳的维修方式是要用最少的维修费用取得最好的维修效果。如果从修理费用、停工损失、维修组织工作和修理效果等方面去衡量,每一种维修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各类工程机械特点、故障规律、资源和资金等情况分别择优选用。在一个企业里,多种维修方式可以并存。从故障的发展过程看,有磨损型的规律性故障,即磨损程度与时间有关。还有偶发型的随机故障,即发生故障的概率与时间无关。这两种故障中,均包含有发展期和无发展期的两种故障,

规律性并有发展期的故障,如连接件、轮胎等的磨损性故障。因其有规律,故障发展过程中有征兆,可以预测、观察和记录,故易采用状态维修。但是,状态维修需用仪器和投入人力,是否合算应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而定。此外,也可采用定期维修。

规律性但无发展期的故障,如疲劳断裂、电器元件损坏等,当出现在重点零、部件上时,最好按其使用寿命期采用定期更换或修理的方式。如果出现在不重要的零、部件上,采用事后维修较经济。

偶发性有发展期的故障,较典型的如轴承,虽然某个轴承出现故障是随机的,但它是有发展期的,可测出其故障征兆及时维修或更换。对于重点工程机械,突然停机影响生产损失较大的,如要害装置上的电机、泵等,可设置平行功能的备用件,出现故障时可立即更换或代用,直到故障件修复为止。

改善性维修侧重在改善原设计的结构、元件等的性能,它可以同其它维修方式同时使用,即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中同时排除故障和改善性能。但是,必须事先掌握故障原因,做好准备,在故障停机或预防维修时实施。

4工程机械维修人员的培训

现代机械维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通过有主动性、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做好机械维修工作。

对企业来说,在职职工的培训非常重要。在职培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业务能力为主,系统地补充或更新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拓宽思路,从而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能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专门人才。企业的维修工人同样也是培训重点。针对企业自有工程机械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其懂得一般知识,重点培养动手能力,一般故障诊断处理能力,修理工艺要求等。工程机械的使用操作人员重点是培训操作和维护保养能力。

5 工程机械维修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以可靠性为中心,状态监测为基础通过各种各样的维修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状态监测和维修。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和它的使用情况,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备的维修。很多设备都采用事后维修,因为这些设备平时不能暂停,所以一旦出现事故,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具有规律性故障问题的设备就要采用定期维修。对于有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关键设备,可以采用状态监测维修。

监测和诊断技术现在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以后状态监测维修的市场占有量将会变的越来越大,但传统的维修方式还是会保留并使用下去,无法被取代。先进维修方式就是以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为基础的维修方式。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设备变的越来越先进,复杂度越来越高,所以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了。

在利用原有的设备零件的基础上,让其恢复到原来的尺寸和形状,并提高其寿命和可靠性的高新技术叫做再制造技术。如今社会都在提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更先进的制造技术将会引领未来,它具有节能、环保、优质和高效等特点。机械维修和再制造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6总结

提高和改善设备管理及维修水平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所有企业和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从选择工程机械维修方式开始,到对每个工程机械维修员工的培训和管理,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而促进施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相鑫海,栾洪海,李云涛.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探讨[期刊论文].矿业工程,2009,(4).

[2]曹清海.对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探讨[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2008,(14).

[3]许贵胜.浅析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现状及工程机械维修对策.《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13期

故障维修论文篇8

关键词: 模拟维修 《民航机务故障诊断与维修》 教学应用

我院民航系开设《民航机务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的目的是为高速发展的航空业提供高素质、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全面的专业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尤其是随着最近通航的迅速发展,对于机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能否安全、准确、快速地排除飞机故障是衡量一个机务人员素质高低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有足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经验,这样才能更快地融入工作中。下面主要阐述《民航机务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的特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并举例说明在引入模拟维修软件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的增强。

一、《民航机务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特点及现状

《民航机务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主要讲述现代民用旅客机的几大系统:飞机液压系统、燃油系统、起落架系统、飞行操纵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防冰排雨系统、防火系统、氧气系统、设备/设施与水系统等的主要维护工作、常见故障的分析处理方法,是机务类专业学生掌握飞机一般故障诊断和分析的基础,同时满足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执照的知识体系需求,为学生日后取得基础执照、从事航空器维修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准备。课程的综合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全面了解飞机各个系统的工作方式,以更快速、准确地排除故障。并且还要了解不同机型的维修思想、制造特点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业务水平。

现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加入典型民航旅客机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实例,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具体机型系统工作情况的分析,以提高其对飞机各系统典型故障的诊断和分析处理能力。鼓励、指导学生到图书馆书库、期刊论文数据库及航空专业数据库中查找、收集相关民航飞机系统的故障实例,并了解其故障原因及诊断、分析和处理方法,这些工作可以锻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借助机务维修模拟软件和飞机教学陈列室的飞机实物,通过多次的课程实训,使学生加深对飞机结构和各主要系统组成、工作情况及故障形式的直观认识,强化对课堂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二、模拟维修在《民航机务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1.模拟维修软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模拟维修软件之所以被开发是因为飞机上的各设备的造价不菲,并且寿命有限,不适合学生反复地练习,如果有些操作不当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模拟维修软件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很好地通过软件进行模拟维修,包括日常绕机检查的步骤、注意事项、检查所需工具;相关勤务工作的处理;对于驾驶舱维修面板上显示的飞机现有故障如何进行排除等,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维修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保障飞机的飞行安全,同时大大降低培训学生的经济成本,避免在维修实训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真是一举多得的一种教学手段。

2.模拟维修的应用案例及其分析

在模拟维修实训课上,针对不同的部件故障,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判断出现这种故障现象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波音737-300机型为例,如果提示电子舱通风故障,那么学生首先要检查是不是只有电子舱通风的故障警告,这时候学生应该在系统里面依次检查蒙皮进气活门和出气活门,确认开度是否正常,进出气量是否正常,进气口是否有外来物。全部检查之后复位跳开关,如果信息消失,一分钟后再次进行测试,观察故障信息是否存在,若还是有故障信息出现,那么故障最大可能性是气滤,其次可能是计算机的故障记忆功能使得出现虚假的测试信息。其次,如果出现鼓风扇或排气扇信息,就要检查相关的跳开关是否有跳出的现象。检查蒙皮进气口是否有杂物堵塞,这些都可能导致鼓风扇出现故障信息。此时复位跳开关一般是无效的。最后,若鼓风扇的故障导致同时出现排气扇的故障信息。此时,电源电压,频率偏离较大也可能会导致多个电子舱通风跳开关跳出,从而出现故障信息。针对这样的案例,学生就要在模拟维修软件里逐一地进行故障排除,直到故障警告信息消失。这一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积极思考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要远比在课堂上学习枯燥的书本知识强得多,这样利用模拟维修软件对于学生进行培训,使得学生更直观、鲜明地掌握维修知识,还会加深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三、结语

通过模拟维修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发现,它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强化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民航机型日新月异,维修手段不断更新,老师要时刻关注民航方面的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先进的维修手段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实现学校到工作的接轨,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机务维修人员以保障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任治军,徐开清,李铁军,邹学倩.空军航空装备模拟维修训练现状和展望[J].计算机技术及应用,2010(4):461-463.

上一篇:口述历史论文范文 下一篇:合同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