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率范文

时间:2023-03-10 03:40:28

故障率

故障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客户、电网、事故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近年来,因为客户设备引起的电网故障的比例居高不下,新上客户用电工程更应严格管理,达到“零缺陷”运行,实现安全供电是现代供电企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客户用电缺陷不及时消除,存在事故停电的隐患,将影响售电量指标的完成。

客户设备故障率=(新上客户一般时期内发生的设备故障次数/新上客户的总户数)×100%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通过统计可知,新上客户故障次数占总次数的28.7%,影响设备安全的故障因素经分析认为,施工原因占61%是主要原因,因此只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可以降低新上客户设备故障率。

二、确定目标值及可行性分析:

1、目标值设定:2014年2-8月份新上客户设备故障率为28.7%,因此设定目标值为20%。

2、可行性分析:降低新上客户设备故障率:(1)2014年2月份之间新上客户设备故障率曾经有20%以下。(2)设备健康水平能够满足客户的用电服务需求,并且为减少配电线路故障打下坚实的基础。(3)安全生产提出了“三个百分之百”。

三、因素分析:

1、客户:(1)客户无专职电工。(2)配电室土建不规范。(3)电气设备自行设计。(4)自行基建挖断电缆;2、施工:(1)无标准图纸。(2)缺少中间检查。(3)隐蔽工程有缺陷。(4)无专人监督安装过程管理较乱。(5)工程结束不进行自我检查。(6)发现缺陷不及时处理;3、人员:(1)人员勘察不到位。(2)人员业务素质低;4、环境:(1)外力破坏。(2)树木超高。(3)线路防护区有违章建筑。(4)恶劣天气雷击造成停电。(5)负荷增长快线路过负荷。

四、原因论证

1、在勘察现场时用户已按照自己的规划盖好了配电室。2、客户对用电安全规定,特别是高压用电安全规定不掌握,无专职电工,造成缺陷不能及时处理。3、用户不懂有关电气设备规定,自行设计。4、因新上用户新建小区施工用电,现场较乱,挖断电缆造成故障,2014年因客户电缆挖断造成故障共6次。5、中间检查不及时甚至没有,造成一些隐蔽工程的缺陷发现不了,难以处理。6、施工单位包括客户,在用电工程结束后,没有主动对缺陷进行检查和整改。7、发现缺陷后,无专人督促整改,造成缺陷长期存在得不到处理。8、有些现场勘察不到位,致使有些隐患,如原电缆标志不清、共用T接线路产权不清等。9、定期联系园林局人员对线路防护区树木进行修理。10、天气因素具有不可抗性的特点。11、线路存在过负荷现象,但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问题。

五、原因及对应的对策:1、原因:配电室土建不规范:措施:使配电室规范(1)、制订新上客户安全用电规定,在受理客户申请时进行宣传和发放。(2)、土建工程不合格,予以整改,直到达到规范要求;2、原因:无专职电工。措施:减少客户原因造成的用电缺陷,在受理申请时,告知客户,必须配备两名专职电工,并取得相应的电工资格证书。3、原因:电气设备自行设计:措施:电气设计必须经过供电部审核,通过服务班人员在受理客户申请后,及时与客户联系沟通,提前介入客户的电气设备设计与审核,设计达到规范要求。4、原因:基建挖断电缆。措施:告知客户基建现场须注意电缆走向,除原有的电缆标示桩外,还必须有专门醒目的警示标志,施工时有专人监护,减少事故的发生。5、原因:缺少中间检查。措施:及时发现缺陷。(1)、土建隐蔽工程必须进行中间检查1次。(2)、高供高计客户设备安装过程中进行1次中间检查;6、原因:工程结束不进行自我检查。措施:通过自我检查发现缺陷并整改。(1)、明确工程项目负责人。(2)、工程未经过自我检查不能提出竣工验收申请,验收时发现缺陷影响送电,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7、原因:缺少专人监督。措施:增加监督。(1)、明确客户管理单位为缺陷处理监督人。(2)、未及时处理缺陷客户管理单位承担主要责任;7、原因:人员勘察现场不到位。措施:通过勘察,发现隐患,及时解决。(1)、对于从产权户T接的新用户,一定明确相关的责任及分界点,有必要的加装线路开关,确保线路的安全。(2)、对于增容用户,原电缆走向标识不清的必须加装电缆走向标示桩。

六、结果及效益:

通过具体实施,新上客户设备故障率由去年的28.7%下降到了13.4%,实现了课题目标。

1、经济效益:提高了客户安全用电水平,消除了新上客户的用电缺陷,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高了公司的售电量。

2、社会效益:通过对客户安全用电进行了积极宣传,提高了客户的安全意识,实现了安全用电的双赢。

作者简介:姓名:王军(1971年出生),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滨州市

故障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点检;计划预修;标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80-02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磨损、负荷冲击、电磁振动、气体腐蚀等因素影响,总会发生一些零件的磨损、变形、坚固件的松动、绝缘介质的老化等变化。这些变化,在初期是可以通过维修保养来发现并达到改善的。但是,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该保养的没有保养;该检修的没有检修;该更换的没有更换,那就势必会进一步影响设备的技术性能,甚至引起设备的故障和事故,从而使设备被迫中断运行。

任何设备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要经历从设备正常、事故隐患出现再到事故发生这三个阶段。从设备正常到出现事故隐患的渐变过程,是个量变的集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备的量变都由具体特征表现出来。此时,巡检人员如果对量变所表现的现象视而不见,不以为然,或发现、处理不及时,不通过计划预修进行消除,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增加设备故障率。

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就是为了降低故障率,防止设备的功能、精度降低到规定的临界值,而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修理活动。由此可见,设备预防性维修是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多年来,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实行设备计划预修的方法,可以预防设备过早地磨损和突然损坏,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降低维修费用;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隐患,采取技术措施,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整体使用寿命;可以有较充分的时间做好检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利于缩短检修时间及提高检修质量;可以妥善安排检修时间,做好检修和生产的衔接和平衡,保证检修、生产两不误。

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管理方法很好,这种管理观念虽然已经在我公司推行了很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方法在贯彻执行上面落实不到位,导致在设备维护方面,很多时候处于被动局面,耗费了人力、时间,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怎样才能把这种好的设备维护方法在班组中进行推行,并且做到行之有效,本人认为需要把控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做好点检及巡检工作

预防性维护工作的执行,要想在合适的时间做,并且做到点上,计划特别重要。但怎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呢,这就需要前期的设备点检及巡检工作踏实有效的进行,只有通过生产工人的认真点检,才能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之中;只有通过维修工人的细致巡检,才能及时发现设备问题,才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或者提出预修方案,为计划预修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一份专业的预修计划,不是“拍脑袋”写出来的,而是通过对点检及巡检中记录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所以,点检及巡检工作执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预修计划制定的科学与否,也直接决定了设备故障率的高低。

2 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明确合理地分工,是做好点检及巡检工作的前提,所以也是制定预修计划的前提。只有分工明确,才能做到责任落实,有责任就有压力,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有动力工作才会有成效。每台设备必须要确定明确的日常点检员和专业巡检员。设备的操作者为日常点检员。维修人员为专职巡检员,需要对生产工人的点检状况进行检查。岗位操作工人主要负责自身所操作机床的点检,当班维修人员主要负责自己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机床,对于巡检工作的执行,必须要有高级技师或技师带领。对巡检结果的处理工作,程序要简捷,操作性要强,目标要明确,要结合巡检中所发现的问题整合出设备后续维护方案,为设备预修提供基础数据,从而达到通过计划预修的实施而降低设备故障率的目的。

3 要加强记录管理

要使预修计划真实有效,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第一手信息作为数据支撑,这些数据就来自于点检及巡检的记录。所以,设备点检及巡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设备作业、异常、故障等情况,记录要真实、准确、完整,清晰,同时要加强信息反馈,定期汇总、整理各种点检及巡检记录,并按要求分类归档,妥善保存,便于后续的使用和查阅。只有数据的原始积累做到了,当依据数据作出的预修计划在执行时若有瑕疵时,我们才能够反过来审视巡检工作,才能使工作形成一个闭环,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良性循环。另外,良好的记录管理也可以为公司制定设备的大修和改造计划以及新项目的上马提供重要的依据。

4 要有标准管理

只有预修计划真实有效的执行,才能够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够降低设备故障率。要想使预修计划制定完善,并且执行完美,这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管理。预修计划来自于巡检所提供的数据,若我们在执行预修计划时发现设备的实际状态与预计状态差别很大时,这就意味着巡检工作出现了问题。要么是发现问题不及时,要么是技术水平不达标,发现不了问题。所以说,有果必有因,当发现问题后,倒推回来,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就会发现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为了保证点检及巡检工作执行的有效性,我们编制了生产工人的点检明示化标准,以及维修工人的巡检明示化标准,在新的标准中,对于什么部位,怎么检查,什么才算是合格,都有明确的规定,即对设备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了明确;根据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不同使用频率,确定了不同的点检及巡检周期;对设备点检及巡检后各检查点部位是否正常,设置明确的判断标准。同时,随着工作的深入,要依据预修计划的实施情况,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点检及巡检标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据可依,有责可查。

5 要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为鞭策

只有检查到位,记录做好,才能为制定好的预修计划打下基础。为保证预修工作做到实处,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就必须根据日常工作状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考核,做到职责落实,奖罚分明,防止不到现场的谎检;防止判断不准确的误检;防止重点部位的漏检;防止查出的问题总得不到解决的烦检。对于设备不良点能够提出改善措施并负责实施,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者,应该一定程度上提出奖励,以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促使设备预修计划的制定更加的准确详实。

6 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很重要

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产,急生产之所急,想车间之所想,是装备保障所必须考虑的。但是,计划预修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只有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在设备部件出现失效状态之前及时进行更换;在出现隐患之时及时排除,才能够更好的保证设备的状态,才能够使设备良性运转,也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于生产,服务于生产,如果一味的为了完成生产而延误了预修计划,设备的计划预修又将走上事后抢修的老路。另一方面,科学的设备使用工艺也是保障设备状态的一个要素。只有工艺制定严谨,才能消除人为因素对设备实施的损坏。

总体来说,只有做好点检及巡检工作,才能够为预修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只有切实的做好计划预修工作,改变过去事后抢修的观念,才能够降低设备故障率。所以说,点检及巡检工作是基础,计划预修是方针,降低设备故障率是导向。三者环环相扣,只有每一个步骤都做好,才能使之形成一个闭环,从而使设备保障工作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士军.机械维护修理与安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陈冠国.机械设备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故障率范文第3篇

本文在搜集到的管道设施管径大小与其相应故障率数据的基础上,导出了相关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具有指数型的形式。这种模型较已有模型的结构简单,待定系数少,且通用性较强。

将计算得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了精度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除个别情况外,绝大多数的预测值精度可达到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比较的要求。

关键词:输配水 管道系统 规模 故障率 数学模型

1. 概 述

输配水管道系统是城市和工业供水工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可能地保证足量和低故障率的供水是确保城市居民和工业企业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先决条件。

对于大多数输水用的管道设施,较大管径的管道故障发生率比小管径的管道为低。这可能是因为大管道对外加的机械荷载和环境荷载的抗受力较大, 敏感性较低的缘故。

目前,对输水管道系统故障率的数学模型的研究主要是用某个城市管道数据来进行多因数相关,较多的是着重于研究使用年限与故障率的关系[1,2],专门针对故障率与管径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十分充分或所得数学模型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其中有代表性的为苏氏等人发表的经验性模型[3]。该模型主要是根据特定城市数据通过回规方法建立的,待定参数较多,故应用于其他地方相当不方便。

为此,本文在对若干国家的多个城市输配水管道系统故障率与其管径的相关关系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若干已运营的不同规模输配水管道故障率,对预测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开发了结构较简单,比较通用,待定系数较少的新模型。

这一模型可用于输配水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在优化选择管道时,考虑到不同规模管道系统故障率的变化因素,得出不同的故障停水损失和维修费用。当将其列入优化目标函数时,会改进过去优化设计只作方案可靠性的定性分析比较的缺陷,使目标函数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使输配水管道系统优化的结果也更具有准确性。

2. 管道大小对管道系统故障率的影响

2.1影响分析

输配水管道系统属于常用的公用事业设施, 运营中都会承受到外加的各种荷载,如水压, 外部填埋土压,地表重荷和电力冲击等。对部件会产生拉应力和压应力, 有时还会产生扭矩和振动等; 同时, 管道设施还会承受到各种环境”荷载”, 如内外腐蚀, 温度变化等。

对于管道来说,管径大小对管道故障率的影响为[4]:

(1) 管径越大的管道具有更大的管壁厚度和结构强度, 惯性矩也大,能承受更大的拉应力和压应力以及弯矩和扭矩, 有更高的圆周抗破裂能力, 而圆周破坏正是管道最普遍的破坏形式。

(2) 管径越大, 管壁厚度也越大, 对抗内外腐蚀的能力也越强,使腐蚀所引起的故障也越少。

(3) 管径越大, 管道摩阻损失也越小, 输送同样的流量所需压力也越低, 内压降低, 可减小故障率。

因此,管径的大小对管道故障率的影响是:管径越大故障率越小;反之,管径越小故障率越大。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发表文献中的数据都表明了这种趋势[ 5,6,7 ]。

2. 2 输配水管道系统故障率数据

搜集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10个城市管道故障率数椐(表1),这些城市绝大多数敷设的都是给水铸铁管。可以看出,管道故障率是随着管径的增大而减小的。这与前述所作影响分析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表中所示不同城市相同管径的故障率有较大的差别,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材质、使用年限和使用条件等不同。材质越好的管道故障率越低,使用年限越短的管道故障率也越低,全新的管道故障率应为最低;此外,内压、温度、外荷等也都有影响。

表1.  不同管径的管道故障率

故障率(次/km年)2   (2)式数学模型中K1和K2取值表

故障率范文第4篇

关键词:10 kV配网;电缆故障率管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16-01

1 10 kV配网电缆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市场的竞争也随之激烈起来,而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配网线路建设中的电缆管理成为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更深层化发展10 kV配网电缆管理,优化配网电缆管理水平,提高10 kV配网电缆工程建设,无时无刻都需要加强工程项目中的电缆管理,降低10 kV配网电缆故障率,因此配网电缆故障率的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减少故障问题的出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完善电缆管理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企业经济利益及市场竞争力,前提就是必须做好配网电缆的管理措施。

2 10 kV配网电缆故障因素及现状分析

我国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指出导致10 kV配网电缆出现故障的因素主要有:外力破坏配网电缆主体和验收未及时找出配网电缆制作问题等两方面;而根据我国2011年配网电缆故障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外力破坏而造成电缆故障占10 kV配网电缆故障中的62.5%;施工质量出现问题而造成电缆故障占10 kV配网电缆故障中的28.1%;而其他因素造成的电缆故障占10 kV配网电缆故障中的9.4%。

由此可知,随着城市规划中的建设工程加大,促使配网电缆的管理运行出现故障无法顺利运行,为减少配网电缆故障而出现的经济损失,降低10 kV配网电缆故障率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解决外力破坏引起的配网电缆故障相关问题,是降低10 kV配网电缆故障率管理的关键,为电力企业供电建设提供有效保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3 降低10 kV配网电缆故障率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电缆施工方案的选择

电缆施工方案是电力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电缆施工方案选择中电缆敷设方式是解决电力施工中资金和路径限制的主要方式,而电缆外力故障出现的概率极大部分是在电缆敷设方式中,为减少外力故障在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的出现,避开地域问题是电缆敷设方式运行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3.2 加强电缆施工巡视

针对电缆故障的外力破坏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巡视电缆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及时对电缆施工建设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监控,保障电缆施工工作顺利进行,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违章行为,根据电力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施工规划,并加强电缆施工巡视及工程监控。

3.3 加强电缆工程质量管理

电缆工程质量问题影响着外力破坏故障发生的概率,加强电缆工程质量管理对电缆进行探讨分析,运用多方面的电缆工程质量管理进行施工规划,严格施工监控,注重电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把握电缆施工安全质量监控力度,确保电缆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通过不定期的施工质量抽查,确保电缆d的施工质量安全。

3.4 加大电力设备保护宣传力度

加大电力设备保护宣传力度是通过广大群众的基础,达到保护电力设备意识提高的目的,确保广大群众在潜意识中明白损坏电缆施工中的电力设备是违法行为,明确保护电力设备的意识,从而达到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电力设备的目的,避免电缆施工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出现,解决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电缆故障问题的出现。

3.5 加强电缆施工电源管理

在电力企业进行电缆施工过程中电源管理是供电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的一方面,电力企业在签订供电合同过程中明确指出为保障电缆施工顺利进行,电力设备必须得到保护,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整改措施或施工作业中电力无故跳闸现象,供电单位会立即停止供应临时施工电源,只有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完成供电单位才会恢复送电。

3.6 提高电缆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提高电缆施工质量管理是降低外力破坏提高巡视工作运行质量的有效措施,为降低电力企业经济损失及10 kV配网电缆故障率的重要部分。

①提高PMS系统利用率。电缆施工过程中的PMS系统即是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维护各项生产工作正常运行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电缆施工负责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惯例必须对每条电缆线路都要制定巡视方针,按周期性对每条电缆线路进行记录,确保电缆施工过程中有规划的进行,避免电缆故障问题的出现,保证施工工作及时有效的完成,通过对每条电缆线路周期性的记录及时整改所出现的工作问题,重视周期性的巡视工作,将PMS系统有效利用起来,对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及故障通过PMS系统的启动,及时按流程对施工工作进行消缺,保障电缆施工的顺利进行。

②加强电缆施工质量验收工作监控。在电力企业完成一项电缆工程项目中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对电缆工程所需的电缆附件进行监督管理,通过监管单位对电缆附件的制作进行监督,供电部门对施工附件使用进行监管记录以及电缆附件的相关生产厂家现场指导监督,为电缆施工工程前期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在施工过程中为施工人员提供电缆附件记录,避免因电缆附件的问题而影响电缆施工的顺利进行,将电缆附件的相关制作记录档案,方便施工验收工作的运行。

③提高电缆施工工地管理。在进行电缆施工项目过程中,施工工地的管理决定着电缆是否能安全运行,影响着配网电缆故障率的决定性因素,项目施工负责人员在对施工工地进行巡视工作时,必须对施工工地的基本情况有明确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通过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交流明确电缆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对施工项目通过电缆保护协议的签订进行了解,监督施工工地是否依法执行,通过对施工工地的定期检查确保电缆的安全,保证电缆施工中的隐患及外力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保障施工工地管理的有效进行。

④加强同岗位对标的运用。所谓同岗位对标是指在施工工程的负责人员之间进行考核评比的方式对负责人员负责的线路状况进行公开公正的记录评比,通过评比管理线路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对标,并对较差的线路负责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对较好的线路负责人员进行资金鼓励,有利于激发施工工程的负责人员积极性,提高施工工作的效率,完善施工人员重视巡视的意识,加强负责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10 kV配网电缆故障率,提高电缆企业电缆工程运行水平,保障电缆线路安全运行,加强施工工地对外力故障率的管理。

⑤联合政府部门加强电缆重点管理。我国每一项工程建设都与政府相关部门息息相关,都需要获取政府支持,电缆施工工程也不例外;电力企业通过供电所与政府建设部门相互合作,对电缆线路进行建筑施工工程空间交叉式的联动,通过对电缆施工方案的审批提高电缆工程质量,对电缆工程中的电力设备通过研究寻找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将质量监督工作提上议程,落实电缆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电缆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

4 结 语

降低10 kV配网电缆故障率的管理已经不可忽视,不仅要针对现实生活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还要针对出现电缆故障率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故障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随机应变的处理10 kV配网电缆出现故障的问题,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有效的降低电缆故障率的出现,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完善管理工作的方法措施,为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10 kV配网电缆故障率提供全方面的有效保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区家辉.10 kV电力电缆常见故障处理[J].云南电力技术,2008,(8).

故障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故障;故障因素;方法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062

0 引言

我国是煤炭大国,但在煤炭生产设备方面的研究还较落后与国际的先进水平,在生产实践中由于资金、效益等问题,煤矿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较为缓慢。在这种情况下降低煤矿机电的故障率就是一个相对棘手的问题,但却是每一参与人员必须思考、研究的问题,因为煤矿产业是个事故高发产业,降低煤矿机电的故障率是确保煤矿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对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

1 引起煤矿机电故障的因素分析

1.1 物的因素分析

物的因素主要来自煤矿设备,首先,煤矿设备的投入都是成套的设备,且设备成本很高,因此设备的更换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所以很多的煤炭企业都坚持一个原则“设备能用就不换”,这一理念下,煤矿设备老化也是一个常见问题,随着而来的机电故障也较为常见,而设备零部件部件更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增大了机电故障的发生频率,例如,准备更换的设备零部件质量不合格、更换的零部件放置时间过长性能发生改变等,这些都是造成机电故障的可能因素,在设备检修中需加以重视。其次,我国的煤炭行业一直走低端路线,很多企业都是以原材料的运营为主要盈利手段,对于煤炭的自动化开采、深加工工艺等研究一直都较落后与世界先进国家,这中运营模式影响了我国煤矿的开采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因此与国际煤矿开采设备比较我国的煤矿设备较为落后,突出表现在品种少、质量差、造型不合理等方面。例如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使用,与地质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操作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再次,煤矿的成套设备是个庞大的机械组合,加之设备在使用中会磨损、会老化,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配件更换,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由于煤炭设备使用的年限较长,虽然设备的更行换代较慢,但仍然然有一些企业为图方便会采购大量的配件,一方面,一些设备零部件在更换时较难配到合适的零件型号,需要特殊加工,这样就增大了采购的成本,需要企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且零部件型号的不对称可能造成设备较大的磨损,加剧了煤矿设备的老化;另一方面,采购部门为了减少采买的次数或其他原因,提前储备大量的零部件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配件的长期放置并不利于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些设备配件还没安装已经陈旧。此外,煤炭设备配件的质量难以保障,有的质量差的配件用不就就会出现严重的磨损、破裂等事故,严重威胁了生产安全。

1.2 人的因素分析

机电故障中,大小事故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在煤矿设备应用中,首先,人安全意识的淡薄,例如操作不规范,只图自己方便,不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这样的思想不仅容易造成机电故障,也会影响到自己与他人的安全。其次,人对于设备的检修、维护不到位,一方面,维修人员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做的不到位,认为有问题操作工自然会来找,而忽略了对设备维修、养护的自觉性,这样不利于机电设备故障的及时发现,也不利于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甚至会造成设备的提前老化,如设备的某一个配件保养不到,与设备其他部件的摩擦、机械力增大,虽然短期内不影响使用,但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下这部分就会磨损严重,造成频繁的机电故障。另一方面,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保养维护意识不足,不能及时的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这就导致了机电的故障率提高,不利于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再次,人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缺少相对应的、严格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致使机电问题频出。 例如,设备的维修要是维修工作业的话可能更为专业,也较为熟悉设备的性能、特点等,然而有些操作者认为自己见多了,就认为一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而忽略了维修工的专业性,这就导致设备维修存在很大的风险,增加了机电设备的故障率和安全隐患。第四,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的专研意识、创新意识落后,其技术水平只局限一个“学”,而忽略了自身潜能的开发,这就使设备的使用效率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难以有突破性的改进和成就,煤矿的设备只能依赖外界的技术供给,这不仅增加了煤矿设备的投资成本,也是设备的维修、养护面临了较多的问题,生产实践和技术研究的脱节致使煤矿设备的制造与煤矿设备使用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不仅难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也较容易发生。

2 降低煤矿机电故障率的方法分析

2.1 增强人的机械设备安全意识

故障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降低;PIS系统;故障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high failure rate of PIS system in Shenzhen subway train of HuanZhong line and the serious influence of train service quality problem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reasons, we put forward all kinds of effective solutions and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than produced a good effect.

Keywords: Reduce; PIS system; Failure rate

中途分类号:U231+.94

引言

深圳地铁环中线PIS系统由天津北海提供。深圳地铁环中线车辆编组类型为6节编组,系统采用分散式控制,在各车厢分别设置一套控制设备。

问题的提出

PIS系统统提供语音通信与语音广播,为乘客提供高质量的视音频和文本信息。若PIS系统故障,乘客无法得到准确的信息,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同时,PIS系统部件多,使用频繁。根据运营经验来看,PIS系统故障率在整个地铁车辆系统中排名靠前。截至2011年12月,PIS系统共发生故障72起,占所有车辆故障的22.2%。因此如何保持PIS系统部件的稳定性,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原因分析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故障进行分类统计,并对每类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整改方案提供依据。

故障分类统计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共6个月发生的PIS系统故障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分析中发现,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共发生PIS系统故障72起,造成列车下线2列。其中LCD屏故障、鹅颈话筒故障所占比例较大,二类故障共54起,占总故障的75%。可见降低此二类的故障是降低PIS系统故障率的当务之急。

故障原因分类调查

LCD屏故障原因分析

经过对PIS系统各部件故障次数的统计,LCD屏故障是PIS系统最主要的故障。主要原因有LCD屏的连接器松动、网络接口板不稳定、串联的控制方式导致单个屏故障影响扩大化、驱动板不稳定四个。

3.2.1.1LCD屏连接器松动原因分析

插头容易松出直接原因是对应的插头上所压接的那组线缆长度不是很足,加之扎带绑的太死造成线缆没有伸缩的活动余量,这样在打开门驱盖板时容易把插头拔出。

插座组件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没有水平向外的拉力作用下是不会松脱的,当用手向外拔插头或者插座时才会出现,所以插座组件松出原因是插座组件之间的结合力不够。

3.2.1.2LCD屏网络接口板不稳定原因分析

通过对故障LCD-IO网络接口板进行测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LCD-IO网络接口板输入12V时,输出电压3.3V不正常,实测电压为1.3V左右,经检测发现DC-DC旁的二极管D2已损坏。换上新的IN4004二极管后3.3V电压恢复正常,开关电源波形也正常。

2、网络芯片初始化不正常,经过检测复位电阻R23为10K,并用示波器测试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发现异常波形。将复位电阻R23改为5.1K,用示波器测试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波形发现已恢复正常。

3.2.1.3LCD屏串联的控制方式导致单个屏故障影响扩大化原因分析

由于LCD屏的网络传输采用的是串联的控制方式,即每一节车10个屏的信号传输由靠近本节车客室广播机柜第一块屏开始,依次传递下去。这就导致了损坏屏后面的LCD屏都不工作。比如第一块屏网络传输板出了问题,则整节车LCD屏都将无信号。

3.2.1.4LCD屏驱动板不稳定原因分析

对有问题驱动板进行分析,发现主板都有几个相同点:

1、主板在使用时发生故障,但拆下来退修测试,主板很难再现故障;

2、故障主板的表面分别在屏线插座、高压板连接座、VGA信号输入座周围元件有不同程度残留的黄胶,有的有一处,有的两处,有的三处都有;

3、故障主板的生产及装机的日期都集中在2010年10月—2011年1月这个阶段。

通过对故障主板几次的高低温及加湿实验,确认板上有残留的黄胶容易受天气潮湿影响,使主板出现闪屏、黑屏、花屏(进入老化模式)的不良现象。

鹅颈话筒故障原因分析

鹅颈话筒故障原因是引线与线圈接头处出现断线。

鹅颈话筒不良根本原因是:话筒供应商加工过程中对引线固定不充分,加之引线与线圈接头处线圈线过细,造成后续在使用过程中引线与线圈接线部位容易断裂(存在隐患)。

改进方案

针对上述每类故障的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截止2012年11月底PIS系统各项整治措施先后组织实施完成,先后完成了LCD屏连接器整改,LCD屏接口板整改,LCD屏连接方式整改,LCD屏驱动板整改,鹅颈话筒换型,完善检修规程、工艺,编制部件拆装工艺、成立PIS兴趣小组等。

LCD屏连接器松动改进措施

对动态地图连接器进行普查,针对有些线缆拉力过紧情况,将线缆的一些扎带剪掉,留足线缆的活动余量。

改进插座模具的设计,加强插座组件之间的结合力。对普查中发现的容易松脱插座统一进行更换,更换为模具改后的插座塑胶组件,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加胶处理。

LCD屏接口板不稳定改进措施

做动态地图通断电冲击测试,找出有问题的二极管D2及不符合要求R23做更换处理。

LCD屏串联的控制方式导致单个屏故障影响扩大化改进措施

采用网线、RS485同时控制的方法。以太网通讯方式为主,只有在网络连接中断后,系统才会自动切换到RS485通讯方式继续保持整列车每个显示屏的正常显示。

硬件的改动升级:只需确保原来客室接口板XP2(Z10/B10/D10)上的CAR-RS485-A,CAR-RS485-B,CAR-RS485-C三根总线按系统连接图正确连接即可。

软件的改动升级:客室本地控制器软件升级为V1.6,模块上开放CAR-RS485通讯通道; LCD交换机模块软件升级为V1.1,增加RS485通讯功能; LCD解码板软件升级为V2.1.1,采用以太网和RS485双路热备份的模式接收显示控制信号。

LCD屏驱动板不稳定改进措施

重新设计LCD屏驱动板板件,对所有列车的LCD屏驱动板进行更换。

鹅颈话筒故障改进措施

改变鹅颈话筒引线固定方式,直接将引线焊接在线圈壁上。

完善检修规程、工艺,编制部件拆装工艺卡

编制完成地铁列车(501#-530#)LCD动态地图各板卡更换工艺,地铁列车(501#-530#)客室广播主机各板卡更换工艺,地铁列车(501#-530#)司机室广播主机各板卡更换工艺以及检修人员基本操作手法等。

成立PIS兴趣小组

成立PIS兴趣小组,在各个班组培训专业带头人,为PIS系统整改后的后续质量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效益分析

通过对本次攻关成果进行社会效益、综合效益分析,取得了良好效果。

社会效益分析

经过我小组各方面的努力,以及在各环节的重视下,PIS系统故障率明显下降,甚至连续几个月出现零故障的良好表现。自LCD屏连接器、LCD屏接口板、LCD屏连接方式等整改完成后,共发生5起PIS系统故障,提高了PIS系统运用可靠性,为地铁运营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综合效益分析

通过本次专项攻关,为车间培养了多名技术能手,增强了检修实力;完善了PIS系统检修规程,编制了PIS系统的各部件拆卸、安装工艺等,为以后检修作业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次攻关也为PIS系统的整改经验为今后新车采购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他线解决PIS系统问题提供了参考。

结束语

故障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细碎机 流槽漏斗 电磁给料机 效果

中图分类号:T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013-01

一、改造方案

由固定溜槽给料改为电磁振动给料装置(给料机)。

二、给料机选型

电磁振动给料装置技术参数的确定:

(1)给料机生产率的确定:正常生产情况下,通过准确测算细碎GP100破碎机给料皮带和排料皮带单位时间输送的矿量,确定电磁振动给料装置的生产效率在每小时90吨左右。

(2)给料机给料槽尺寸的确定:由破碎机进料口和给料皮带排料漏斗之间的空间尺寸,确定了电磁振动给料装置的长度尺寸在1.2米到1.6米之间,电磁振动给料槽帮板高度在0.5到0.6米之间。

(3)给料机型号的确定:根据现场生产能力,选用GZ系列电磁振动给料机,型号为GZ4,该给料机在负0度倾角安装时生产率为每小时60吨,给料机在负15度倾角安装时生产率为每小时105吨,负20度倾角安装时生产率为每小时150吨,给料粒度在100毫米以下,外形尺寸为1200mm×600mm×500mm,双振幅1.75毫米,技术参数满足生产要求。该电振给料机采用整流控制线路,在额定产量内可以无级调节给料量,实现智能化给料,也可实现远程控制操作,结构简单,重量轻,不用,维修方便。由于其采用共振原理,由固定溜槽给料变为整机振动给料,降低了给料系统堵塞现象,使生产更加畅通顺行;其次,在给料生产时矿石在料槽内呈抛物运动,对槽体磨损小,有提高了给料槽体使用寿命,同时能把矿石均匀、连续的输送至GP100细碎机破碎。

三、施工方案

(1)测量给料机前后左右四个吊装减振器相对位置距离尺寸;

(2)结合破碎机和给料皮带排料漏斗的空间位置,选择牢固可靠的悬挂点;

(3)在悬挂点安装悬挂基础钢架框架,采用厚20毫米钢板和12号槽钢,框架强度足以满足0.5吨重的给料机负荷作业;

(4) 给料机定位后,前后端分别和破碎机以及皮带排料漏斗进行对接,确保一定间隙,以便给料机作业振动时不和前后对接部位及周围其它物体发生碰撞;

(5) 检查电控箱,确保完好后安装并接通电源,空载试运行,缓慢旋转电位器旋钮,逐渐增大电流,观察给料机振幅增大情况;

(6) 空载运行正常后,带料运行,调节电流大小观察给料,达到平稳、均匀给料要求。

四、效果分析

1、改造前后细碎机故障率统计

改造前:矿石含泥量大时,原细碎机给料槽堵塞频繁,每次疏通给料槽需2个多小时,投入作业人员3-4人;由于给料不连续、不均匀,破碎机破矿负荷不稳定,加速破碎壁和机体零部件过磨损坏,造成故障停车维修,每月三次左右。细碎机每月碎矿累计平均时间305.08小时,停机等待时间+维修时间月平均36.71小时,故障率达12.03%。

改造后:给料均匀,很少出现给料槽堵塞现象,破碎壁使用寿命有所延长,由改造前的1个月增大到近4个月,机体铜套部件未出现过磨损坏,改造后因设备发生故障停车次数也大大减少。细碎机每月碎矿累计平均时间280.23小时,停机等待时间+维修时间月平均9.31 小时,故障率达3.32%。

2、改造前后细碎机备件消耗

改造前,破碎机破矿负荷不稳定,加速破碎壁和机体零部件过磨损坏,破碎壁和铜套等备件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

改造后,给料稳定,破碎壁和铜套等备件使用寿命延长,设备成本大幅下降。

五、 效益分析

1、改造前:

(1)、破碎壁使用寿命1个月,每年破碎壁成本=12月×1.8万/套=21.6万

(2)、铜套使用寿命3个月,每年铜套成本=4×4万/套=16万

(3) 锁紧螺母、紧固螺栓等其它成本7.4万

每年成本:21.6+16+7.4=45万元。

2、改造后:

2014年10月~2015年2月止,五个月成本消耗:破碎壁1.8万元、铜套成本4万、锁紧螺母、紧固螺栓等成本0.4万,累计成本:1.8+4+0.4=6.2万元,每年成本能控制在15万元以下。

六、结论

经过几个月的生产运行,效果良好,各技术参数均达到改造设计要求,碎矿效率得到提升,改造后通过细碎机的矿石流量更加均匀稳定,提高了细碎机的作业率和零部件使用寿命,为矿石系统生产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书目

1,著者: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书名:《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1983年。

2,著者:矿山机械杂志社,书名:《矿山机械》,矿山机械杂志社,2005年。

3,著者:顾崇衔,书名:《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4,著者:苏翼林,书名:《材料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故障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门机旋转机构;PLC控制系统;铰点

1 现状调查

我们对2015年02月―2015年04月时间段内的门机故障类型与频率进行调查,如下表:

2 原因分析

我们小组把设备故障的原因列出,全面仔细地查找要因。

2.1 影响旋转制动器运行可靠性的因素

电机功率计算选择,系统设计冗余是否偏小,减速机转矩计算,驱动变频器各类保护完善,制动环节的可靠性,气压支持系统问题,设备操作问题。

2.2 PLC驱动系统问题分析

项目组开始了专题研究。我们对故障车进行全面反复的检查,根据我们使用的经验,故障多为:

2.2.1 故障现象一:停机

故障分类及原因:

①CPU异常报警而停机;②存储器异常报警(ERR)而停机;

③输入/输出单元异常报警而停机。

2.2.2 故障现象二:程序不执行

故障分类及原因:

①全部程序不执行;②部分程序不执行。

2.2.3 故障现象三:程序内容变化

故障分类及原因:

①长时间停电引起变化;②电源ON/OFF操作引起变化;③运行中发生变化。

2.3 各部轴承损坏的分析

不充分、材料疲劳、巨大的冲击交变载荷、设备振动等原因造成各部铰轴轴承损坏。

3 制定对策

3.1 改进后的旋转制动系统结构(虚线为增加部分,加黑箭头表示气压气流方向)(图1)

3.2 针对PLC驱动系统问题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的要因制定对策

根据出现的实际问题与硬件维修的成本分析,在原有驱动系统硬件的基础上,对PLC驱动系统的软、硬件进行更换。

3.3 针对铰轴轴承易损坏问题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的要因制定对策

根据在门机运行中对轴承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在不影响原机构运动的前提下,对铰轴破损轴承进行更换。由国产轴承更换为进口轴承,同时升级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检测,发现盲点立即进行手动注油。

4 组织实施

4.1 旋转制动器系统改造

4.1.1 机械安装

拆除原有旋转机构气液转换制动系统;

在原旋转减速机基础上装配新的制动臂。

4.1.2 电气线路施工

按电气原理图施工。

4.1.3 参数设置

移植现有门机旋转制动参数。

4.2 PLC驱动系统改造

4.2.1 电气元器件安装

拆穿原有的安川CP-316H的PLC组件;

在原有位置安装现有的GE 90-30的PLC组件。

4.2.2 电气线路施工

按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

4.2.3 PLC程序移植

根据原有安川PLC程序,重新改写为适用于GE 90-30系统识别的程序。

4.3 提高铰轴轴承使用寿命

4.3.1 更换同型号进口轴承

机械安装,对破损处的轴承进行拆除更换。

4.3.2加强对各铰轴处的保养

提供标准,按时坚持每个铰点处情况,对集中不到位的铰点进行手动打油。

5 效果检查

故障率范文第9篇

Abstract: Equipment fault rate puts influence on equipment. Applying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s,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affecting unfavorabale factor of epuipment operation, regularity and trendency of equipment accident, and control unfavorabale factor, for improving equipment operation rate.

关键词: 统计分析;设备事故趋势;降低故障

Key words: statistics analysis;trendency of equipment accident;reduce equipment fault rate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063-02

0 引言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下属的一家企业。运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针对2010年所发生的事故,从事故发生的类型、事故类别、时间等方面进行研究,基本发现了该厂的设备事故发生的规律及趋势。2011年根据该研究成果,提出改进技术措施及设备管理办法,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1 统计分析方法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1.1 设备事故统计分析定义 所谓的设备事故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研究设备事故发生规律的方法。它通过对大量的设备事故统计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综合分析,揭示设备事故发生的规律及分布特征。科学准确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够为观察事故发生趋势、探查事故发生原因、制定事故预防措施、预测未来事故等提供依据。

1.2 设备事故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综合分析法、统计分析和统计图表等三种。

2 2010年设备事故发生趋势分析

表1是2010年设备事故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2010年共发生设备事故177次,平均每月发生15次;造成主体作业区设备停机845.3小时,影响铁精矿产量8万吨,烧结矿产量1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5400万元。

2.1 事故类型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在177次设备事故中:设备故障132次,一般事故27次,较大事故8次,重大事故10次。其中设备故障发生频率较高,占到了设备事故的74.57%。主要原因是:(1)由于设备老化。(2)设备维护不到位。

2.2 事故专业类别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机械事故93次,电气事故77次,生产事故7次,其中:机械和电气设备事故发生较高,分别占52.54%和43.5%。

2.3 设备事故季节性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5、6、7月份事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个季节温度较高,同时也是生产的黄金季节,生产量排产较高,为了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需要设备长时间运转,这样就加大了设备隐患,使设备事故频繁发生。

3 设备事故管理改进措施

针对2010年设备事故发生频繁,故障率较高,在2011年提出改进技术措施及设备管理办法,从设备前期预防管理、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入手,建立动态设备宏观管理体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及提高设备作业率。①建立健全设备事故管理制度;②建立事故预案对策;③建立设备事故上报及分析制度;④设备事故预报、预警与精密点检相结合。

4 结束语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设备管理的加强,使设备技术状况全面得到升级,2011年设备事故发生次数明显减少,仅有43次;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由845.3小时减少到359小时,经济损失由2010年的5400万元降低至600万元。

4.1 设备事故统计表

4.2 事故类型与事故类别对比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2011年设备事故共发生43起,比2010年177起减少了134起,事故次数减少了75.7%。其中:设备故障减少116起,故障次数减少了87.88%,一般事故减少12起,一般事故次数减少了44.44%,较大事故减少2起,较大事故次数减少了25%,重大事故减少4起,重大事故次数减少了40%。

从图5中看出,2011年比2010年减少的134次事故中,机械原因减少了61次,电气原因减少了70次,生产原因减少了5次,其中机械原因和电气原因减少幅度比较大。在机械方面主要是加强岗位、专业点检,加强设备维护,对于老化设备定期进行更换。在电气方面主要是完善电机烧损原因分析制度和制定电机修理费考核制度。

4.3 事故按时间对比分析

结论: 从表4和图6中看出,故障率呈下降趋势,2011年故障率比2010年下降了58.38%,由1.93%下降至0.82%。

参考文献:

[1]黄良文.统计学原理[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7.

[2]李葆文.全面生产维护[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故障率范文第10篇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供电企业发展迅速,这与良好的用电检查管理水平分不开,但是在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电网设备和客户资产设备安全存在很大的联系,若是客户资产设备存在问题,则会对电网设备造成影响,并出现大面积的停电现象,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经营,因此,要做好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从而促进用电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用电检查管理工作都得不到重视,在制度执行上更是存在众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员工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上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用电检查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安全事故并没有防范意识,造成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到位,加之现在很多电网结构都出现了问题,但是供电企业并没有将维修工作落实到位,尤其是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出现线路损电严重,还会造成安全隐患,相关部门不重视维修工作,加之人们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所以无法提高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水平[1]。另外,现如今窃电行为屡屡发生,尤其是在农村生产灌溉季节,抽水挂线窃电现象集易出现,由于管理单位人手有限,预防措施不到位没有对窃电行为作出相关预防措施。加之现在大部分用电检查人员是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实现了无人办公,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不法分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人看管办公,不法分子会趁机窃电,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降低电力客户资产设备故障率的有效对策

1、做好客户设备施工中的各项工作

由于我国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导致电力客户资产设备常常出现故障,有效降低电力客户资产设备故障率,不但要提高用电检查管理水平,对于客户设备施工的各个环节也要严格把关。第一步,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与新客户的设备,在选型上要严格,高压柜一定要选用全封闭式的形式,设计前主动与客户进行沟通,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不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设计,并以书面的形式书写供电方案。时刻要和客户保持联系,相互沟通,保证客户未完成竣工报验之前,就已展开中间的预验与一系列的检查工作。验收时,易采用多次验收方式进行验收,每项工程的验收次数至少有两次以上,验收人员要对工程做全面的检查,采用交叉复验的方式进行,第一次验收的时间为工程结束,验收后对存在问题提整改的意见。而第二次验收则是在送电之前的一两天进行,视为正式完工的验收[2]。验收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采用正确的验收方式,摒弃传统的验收方式,传统的验收方式只是对现场做大概的查看,然后进行记录,就完成了验收工作,这样的验收方式明显存在不足。因此,要采用的新的验收方式,首先要制定一个验收方案,将需要验收的所有项目都一一列出,整理成一套验收项目清单,验收人员根据清单上的项目进行验收,这样不但使验收工作更加全面,还大大提高了验收效率。在送电之前,除了要做好验收工作之外,还需要完善现场设备制度,必要时开展设备操作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可由设备安装单位负责,培训时验收人员要在一旁查看培训的效果,并对培训作出评价。一直以来,在设备的检查上,都是以一年两次的方式开展,而这样的检查方式并不能及时解决设备问题,要结合客户设备的使用情况实施检查工作与确定检查的次数,对于经常出现设备问题的客户需要增加检查的次数。正在使用设备的客户,下厂进行检查,对问题设备及时进行维修,若是缺少附卡立马进行补充。使用GG-1A设备的客户,需要进行日常检查工作,对进出配电室的电缆孔的封堵进行修改,采用多封堵的方式,离地面较近的母排,需要进行绝缘处理,采用绝缘热缩护套将其外包,当客户停电时,再做改造。

电力客户设备施工各个环节都要把关好,从验收到设备日常的维护与检测,都要严格进行,避免由于设备问题,导致客户资产设备出现故障,造成经济损失。

2、做好后续工作

做好电力客户设备施工各个环节工作之后,后续工作不可忽视,后续工作主要是对用电检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技术与管理能力,在培训中重点培训用电检查标准的汇编、有效的管理方式等[3]。使用电检查人员经过培训之后,不但掌握技术,还掌握设备的运行规程,向客户讲述一些关于设备方面的知识,增加客户对设备的认识度。在业扩工程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业扩供电方案编制导则》进行管理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做好验收工作,避免客户设备存在问题,在日常的用电检查工作中,定期进行检查,增加检查次数与力度,及时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电力客户设备施工之后,后续工作常常被忽视,若一些问题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导致电力客户资产设备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要做好后续工作,及时处理设备隐患和问题。

四、结束语

降低电力客户资产设备故障率,要做好设备施工各项工作,并对后期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才可避免设备出现问题,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精华.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21(12):144.

[2]曹永新,安冬梅.浅谈供电企业如何加强用电营业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27):214-215.

[3]李兴华,马学娣.电力体制改革后用电检查工作的探析[J].网络财富,2010,16(20):189-190.

上一篇:电脑故障范文 下一篇:变速箱故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