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处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4:10:35

故障处理论文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铁路信号施工组织电路导通

随着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作为铁路运输生产基础之一的铁路信号设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设备组成部件及器材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逐年增加,表现为技术条件复杂、标准要求高、试验项目多、测试技术指标精确的特点。铁路经过6次大提速之后,对既有线铁路信号设备的维修和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信号设备更新、改造和大修及新旧设备更替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短。信号设备更新、改造与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优化施工组织,缩短信停时间已成为铁路信号工程中的当务之急。

1信停期间的铁路信号工程施工组织

信号工程的核心工作就是信、联、闭、停、用期间的施工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信号工程安全、质量和工程指标的实现。

1.1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

项目经理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征求车务、电务、工务及上级主管部门意见,了解既有设备的使用情况,确认好信停影响范围,明确信停前及信停中施工内容,确认具体的工作项目、工程数量、相互关系和工作顺序,使每项工作都围绕关键项目来进行。

同时,要对每个作业项目提出具体的作业时间和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及所用材料和工具等,并以作业单形式进行细化分解,提前两天发到作业小组,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主管工程的技术人员要通过新、旧图纸核对,了解施工中的每一细节及新设电路与已有电路的不同。落实好需要电务、车务、工务、房产、铁通和供电等部门配合的项目,综合各方面因素,编制出详细、准确、具有可操作性,与实际工作相符的施工方案。

项目指挥长、项目经理、主管项目安全的负责人及项目总工程师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明确信停期间的作业项目和主要工程数量及影响范围,掌握关键路线,运用好网络计划技术,组织好流水作业和平行作业。

信停期间参加施工的所有管理干部必须实行分工负责和逐级负责制,分片包干,明确自己的责任、任务,完成项目的时间和应达到的标准。这样才能确保信停施工安全稳定、质量达标、施工进度有序可控,使工程能够按期或提前完成,因此,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是实现工程施工的前提。

l.2信停期间的配合工作

信号设备停用期间的施工配合工作是缩短信停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此期间的施工是以工程单位为主体,电务、车务、工务、机务、通信和供电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1)首先,铁路局所属的施工所在地或车站在信停前根据施工等级不同,由专人负责主持召开施工协调会,对工程与运输、通信、工务、电务、供电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对关键问题抓好检查落实工作,防治不必要的推诱,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2)其次,信停期间的运输组织必须为施工部门创造条件,落实施工单位的合理要求。运输部门必须正确认识施工与运输的关系,只有为施工中的测试、试验项目创造条件,施工部门才能按期或提前开通,缩短无联锁状态时间,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3)电务段在施工过程中的全面参与及密切配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务段从施工开始到工程竣工要给予全方位的配合,如电缆敷设、箱盒配线、设备安装、电气特性测试、更换转辙设备等应派专人参加,这样可以做到有问题及时协调、协商解决,主动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和验收,将问题解决在信停之前,使出现问题的概率降到最小。信停前请电务段进行初验,尽量减少信停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信号工程的开通创造良好的条件。

4)信停期间的工务、通信、机务、供电部门的配合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信停前施工单位必须及时把涉及到上述单位的配合工作以书面形式写明,进行沟通,听取意见,配合单位也要指定专人落实好配合工作,确保行车设备正常投人运营。

2铁路信号电路导通施工

铁路信号导通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联锁关系是否正确及信号设备的正常使用。铁路信号的导通丁一作可分为3个部分进行,即:导通前的准备工作、导通中的故障处理及模拟联锁试验。结合工程实践,本文重点阐述铁路信号在电路导通中的故障处理。

2.1导通前的准备工作

导通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①核对配线,此项工作分室内、室外两个部分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施工的规模情况分别进行;②对电源屏做空载试验,电源屏空载试验是电路导通前必不可少的一项试验工作,要符合标准和《铁路信号施工规范》要求;③检查组合架的架间零层电源环线、侧面电源环线、控制台电源环线等相互间有无短路及混线等错接现象,各条配线对地绝缘及线间绝缘电阻是否达到《铁路信号施工规范》要求,确定无误后方可与电源屏连接;④通电检查电源屏及组合是否有熔断器熔断;⑤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就可插装继电器,最好是在带电状态下进行,这样可以同时观察到各部分熔断器是否保持完好;⑥最后对室外设备做检查;⑦在做好前6项工作的同时,还要按轨道电路的站场布局,做好轨道电路模拟盘,大站可做信号机模拟及道岔模拟操纵盘。

2.2导通中的故障处理

在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此时进路还不能排列,还不能进行联锁试验。要使所有单元电路恢复到定位状态后,才能进行联锁试验。

1)使各个单元电路恢复到定位状态。此项工作要使室外信号机的定位灯光都能点亮,室内相应的灯丝继电器(DJ>吸起:电动转辙机能正常转动并有定、反位显示,且与室内相应的道岔组合中的1DQJ,2DQJ,DBJ,F13,相对应,所有轨道继电器(GJ)能可靠吸起,这些单元电路都比较简单,可分组同时进行。处理故障时应本着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即先处理室内故障、再处理室外故障;先处理距信号楼近的故障,再处理距信号楼远的故障;先进行简单容易处理的故障、再处理复杂的故障。对于较复杂的电路故障,要尽可能缩小故障范围。

2)当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对控制台盘面上的按钮、表示灯进行对照。要使盘面上的表示灯与此时的电路相一致、显示正确、光带熄灭,按钮按下后,对应的按钮继电器有所反应。

3)排列进路。依照联锁表中给出的进路类型,按先短后长、先易后难的次序进行排列进路,先办理短调车进路,逐个办理,逐个核对,做到操作、电路动作及表示完全符合联锁图表的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故障及隐患。短调车进路全部排出后才可进行长调列车进路的排列,再进行调车进路的正常解锁、故障解锁、中途返回解锁等联锁试验内容,最后进行列车进路,列车进路的办理程序与调车进路的办理程序相同。

4)接口电路的导通,接口电路往往不定型,因此,对接口电路一定要试验彻底。如64D继电半自动闭塞电路、区间自闭结合电路、场间联系电路、与机务段联系电路等。

5)轨道电路送电端要接在箱盒引接线上,受电端反送电,使室内轨道继电器吸起。

2.3模拟连锁试验

模拟联锁试验过程是前期准备工作及导通试验工作的延续和总结,也是对工程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的一个全面的检验过程。所以在模拟联锁试验前要充分熟悉现场设备的布置、联锁图表等主要施工设计图纸,对与站场相关联的有关设备的联系应全面掌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方可进行模拟联锁试验。

3结束语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2篇

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归纳出矿山液压机械系统常见故障如下:

1.1温度过高。主要原因有:油粘度过高、内泄严重、冷却器堵塞、泵修理后性能差及油位低、压力调定过大、摩擦损失大。液压系统的零件因过热而膨胀,破坏了相对运动零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加、液压阀容易卡死,同时,使油膜变薄、机械磨损增加,结果造成泵、阀、马达等的精密配合面因过早磨损而使其失效或报废。

1.2因为不良、摩擦阻力变化、空气进入、压力脉冲较大或系统压力过低、阀出现故障、泄漏增大、别劲、烧结造成的执行机构运动速度不够或完全不动。

1.3因为泵不供油、油箱油位过低吸油困难、油液粘度过高、泵转向不对、泵堵塞或损坏、.接头或密封泄漏、主泵或马达泄漏过大、油温过高、溢流阀调定值低或失效、泵补油不足、阀工作失效造成的系统无压力或压力不足。

1.4因为泵工作原理及加工装配误差引起、控制阀阀芯振动、换向时油液惯性造成的压力或流量的波动。

1.5因为油温过高、油粘度过大及油液自身发泡、泵自吸性能低、吸油阻力大、油箱液面低、密封失效或接头松动、件结构及加工质量造成的气穴与气蚀。

2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

2.1主观诊断技术:指维修人员利用简单的诊断仪器凭借个人的实践经验分析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和部位。方便快捷,可靠性较低,属于较简单定性分析。包括直觉经验法、参数测量法、逻辑分析法、堵截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直觉经验法指维修人员凭感官和经验,通过看、听、摸、闻、问等方法判断故障原因:看执行元件是否爬行、无力、速度异常,液位高度、油液变质及外泄漏,测压点工作压力是否稳定,各连接处有无泄漏及泄漏量;听泵和马达有无异常声响、溢流阀尖叫声、软管及弯管振动声等。摸系统元件的油温和冲击、振动的大小、闻油液是否变质、轴承烧坏、油泵烧结等。询问设备操作者,了解液压系统平时工况、元件有无异常、设备维护保养及出现过的故障和排除方法。

参数测量法指通过测得系统回路中所需点处工作参数,将其与系统工作正常值比较,即可判断出参数是否正常、是否有故障及故障所在部位,适于在线监测、定量预报和诊断潜在故障。

逻辑分析法指根据元件、系统、设备三者逻辑关系和故障现象,通过研究液压原理图和元件结构,进行逻辑分析,找出故障发生部位。

堵截法指根据液压系统的组成及故障现象选择堵截点,堵截法观察压力和流量的变化,从而找出故障的方法。堵截法快速准确,但使用较麻烦,拆装量大,需要整套的堵截工具和元件。

故障树分析法指对系统做出故障树逻辑结构图,系统故障画在故障树的顶端为顶事件,根据各元件部位的故障率数据,最终确定系统故障。适合较大型、较复杂系统故障的判定和预测。

2.2仪器诊断技术:根据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噪声、震动、油的污染、泄露、执行部件的速度、力矩等,通过仪器显示或计算机运算得出判断结果。诊断仪器有通用型、专用型、综合型、其发展方向是非接触式、便携式、多功能和智能化。包括铁谱记录法、震动诊断法、声学诊断法、热力学诊断法等。如铁谱记录法,通过分析铁粉图谱,根据铁粉记录图片上的磨损粉末、大小和颜色等信息,准确得到液压系统的磨损与腐蚀的程度和部位,并可对液压油进行定量污染分析和评价,做到在线检测和故障预防。

2.3智能诊断技术:指模拟人脑机能,有效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故障信息,运用大量独特的专家经验和诊断策略,识别和预测诊断对象包括模糊诊断法、灰色系统诊断法、专家系统诊断法、神经网络系统诊断法等。目前研究最活跃的是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使故障诊断智能化,具有广阔发展应用前景。基于人工智能的专家诊断系统,是计算机模仿在某一领域内有经验的专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故障现象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输入现象及知识库中知识按推理集中存放的推理方法,推算出故障原因,并提出维修或预防措施。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人的大脑神经元结构特性,利用神经网络的容错、学习、联想记忆、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等功能,把专家经验输入网络,通过对故障实例和诊断经验的训练学习依据一定的训练算法,得到最佳接近的理想输出。

3结论

维修的目的在于保证机械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维修方式的选择应从故障发生的安全性、经济性考虑。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是对机械维修时机和维修深度的控制模式。采用合理的维修方式可以有效地延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由于矿山设备工作状态的多样性及液压系统的愈加复杂,在生产实践中还应该积极研究与应用多种现代先进诊断技术。随着诊断技术智能化,高精度化,不解体化并与先进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矿山液压机械系统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快捷性和便利性必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真才,韩振铎主编.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谢锑纯,李晓豁主编.矿山机械与设备[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摘要:矿山液压机械大都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造成液压系统故障有诸多因素,且液压系统是在绝对封闭状况下运行,损坏与失效经常发生在内部,故障点隐蔽、原因复杂、部位不易确定。因此,熟悉了解矿山液压机械系统常见故障及采用快速、正确判断故障部位的方法,对于液压系统故障的迅速诊断及维修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分析液压机械系统常见故障.,提出了解决液压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固井工程 数据采集 远程传输 先进技术

石油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带动了固井领域的技术改革,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技术,可以提高整个固井工程的技术水平。井筒设计的复杂性和地质条件的多变性决定了前期的固井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根据固井施工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优化调整固井施工的细节,但是由于钻井队一般地处偏远地区,因此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技术的运用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我们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突破这一难题,实现降低成本与风险,增强从下套管施工到整个固井过程的控制能力。

1 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技术概述

1.1 ORACLE数据库软件系统

ORACLE数据库软件是美国ORACEL公司研发的一款数据库产品,该产品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数据管理软件,它具有最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关系库,实现分布式处理功能。该系统储存容量可以根据数据的增加和系统的改进对其进行扩充变化,增加系统的储存空间。触发器是该系统特殊的储存路径,触发器的运用,加强数据的处理功能,实现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程序,除此之外还增加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增加数据管理的权限,加强对数据的全程控制等,实现多方面的功能,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1.2 CSCW系统

CSCW系统是远程传输的主要技术之一,该系统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不同空间、时间和领域专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美国首先提出研发的计算机协同工作软件。该技术支持固井工程的相关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控制,总公司根据工程施工过程的数据变化,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其作业过程进行改进完善,在前线指挥部与总公司之间建立的协同工作的良好的环境,大大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并在专业的指导下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工程顺利竣工。

2 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系统设计与应用

2.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采用国标WITSML标准,并兼容Schlumberger公司Seabed数据库,根据固井施工过程中数据采集的需要,设计相匹配的传输方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功能,从而使前线指挥部与总公司实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与相关数据细节;同时将数据实时采集的信息根据需要进行整合,将数据信息表格或图形化,便于接收者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建立固井工程的历史数据库,同类型,同地区等相关信息进行不分类规划,便于系统对其信息的归纳总结;建立事故数据表,收集固井工程事故的前因后果,便于系统对数据信息的事故判别和处理;还要注意兼容性,扩大系统运用范围,保证钻井队、录井、电测等施工单位同样能够良好运用该系统等,有利于数据系统库在整个钻井过程中的一贯性。

2.2 数据采集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分为自动采集与人工采集两大模块。自动采集系统是利用质量流量计、压力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以及电磁阀状态信息等和设定的相关程序,对采集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增加系统的智能化。该系统设计时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例如地层基本数据、水泥浆数据、车辆发动机数据、水泥药品使用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不同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对其数据信息进行解码,输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分到不同的传输渠道进行传输。部分数据信息需要人工采集的传输渠道,专业员工对施工实时数据进行及时的录入,对突发状况进行有力的控制。两大采集模块相互促进补充,实现工程实时数据信息快、准、稳的特性。

2.3 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且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能,同时根据其数据信息设计方案。数据信息利用触发器,自动生成表名、主键、缩引等程序,建立传输系统有序、高效的传输渠道;设置自动循环周期的检查传输渠道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漏洞和木马,并对其进行修复和清理,保证传输渠道的正常运转;建立选择性的传输系统,设置优先、重点和紧急传输对象,及时出现故障时,也保证部分数据的正常传输,增加数据传输的传递效率的同时,也降低系统故障对工作的影响力度。

2.4 故障处理系统设计

从前期的下套管施工到固井作业的过程中,各种设备的故障发生概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故障处理系统对于该工程而言十分重要。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先利用局域网,根据每个地区的故障经验,对其故障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处理,当指挥部、分公司的技术人员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远程系统向总公司获取帮助,得到最先进、最全面的故障排除专家的诊断与维修。在此同时也为故障处理系统提供故障数据库,补充故障数据的遗漏数据,提升故障处理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故障处理系统的具体运用时是在故障发生以后,监测中心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将事故数据信息发送给当地诊断中心,先局部进行诊断与维修,诊断时根据传输的数据信息查找相关的数据模型、理论知识、解决方案等,若是局部数据库中没有解决方案,可以将数据信息传递给总部的诊断中心,远程诊断中心接收到相关事故数据,总公司安排权威专家诊断和当地事故中心协同工作,集合各个领域的专家的分析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井作业的技术更新主要从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技术两方面着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最为科学合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下套管作业和固井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和事故概率,提高了整个固井施工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志,樊洪海等.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监测方法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14(02).

[2]任立新.数据远程传输软件在钻井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3]周桂梅.钻井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设计[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2).

[4]陈再强.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航标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作者单位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维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3;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200-02

0引言

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作为电视节目编制、输出的最后环节,其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节目输出的安全性和质量问题。此外,一旦传输系统发生故障并导致了实际意义上的失误,可能带来大面积、大范围且程度深的影响。加上近年我国由于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故障影响观众正常收听的事件确有发生。综合诸多因素考量,强调维护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为过。

1传输系统日常维护工作的特性

要实现维护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正常运行的目标,首先应该了解传输系统日常维护的特性。其具体包括:第一,维护工作应当具备预见性。维护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因素,等到状况已经发生才来处理,这就显得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了。尤其鉴于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失误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维护工作与维护人员更应该体现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将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灭绝于萌芽状态[1];第二,维护工作应当以安全性为重心。现在各个电视台播出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时间相对减少了很多。此外,广播电视信息传输属于在线传输,倘若一条线路出现问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的接连出现,因而日常的维护工作应以安全性为重,同时注重提高处理应急状况的能力,提前做好几份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第三,维护工作是很平凡的工作。维护工作需要常年定期的反复检查、监管,这一工作不仅繁杂、枯燥,而且它属于幕后的技术工作,需要维护人员默默无闻地坚守与付出。

2构建良好的设备运作环境

广播电视信息的传输系统的维护工作,其重点在于日常维护。最首要的当然是对设备的维护,不过不能因此忽视设备运行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运行环境包括以下几大因素:其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温度与湿度条件。设备运行环境的温度最好维持在25℃以下,同时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良好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可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减少故障的发生;其二,防尘。设备的空气环境应注意防尘,配备专用的防尘鞋子给进入机房作业的工作人员使用,同时对地面、显示器表面、控制台等进行清洁处理与维护;其三,防鼠。老鼠可能咬坏线路或是钻进设备,这都将导致致命的后果,因而要注意防鼠。将一切老鼠可能进入的洞穴堵住并定时投放灭鼠药物。

3 SDH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维护广播电视信息的传输系统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保证传输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主要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是重中之重。在此主要讨论的是SDH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SDH即Synchronous Digita Hierarchy,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完成初步建设。SDH设备具有兼容性强、接口规范、复用方式灵活等一系列优势,广泛运用于高速、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关于SDH设备的维护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使用网管计算机的网络维护,另一个是传输机房内的设备维护即网元维护。网元维护人员主要是依靠设备告警指示灯来进行故障分析,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记住告警灯闪烁的含义,其次是要区别对待高级别告警和次要级别告警。在分析、定位具体的故障点时应避免混乱,按照告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进行分析。网络维护人员主要是通过网管计算机来监控并分析设备的运行。计算机不仅能对全网络实现整体的观察与监管,而且还能显示告警等细节信息。此外,关于具体的故障处理方法包括:第一,自环。自环是维护SDH传输设备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自环包括设备外自环与设备内自环;第二,替换法。替换法指通过一个工作正常的物件去替换可疑的物件,从而确认或排除故障的方法;第三,仪表测试法。其含义是通过误码仪、光功率计和万用表等各种仪表来检查传输故障。

4保障传输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如何保障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高质量,在此主要是从维护人员的角度来寻求问题的突破。具体包括制定相关制度、实行团队管理以及提高维护水平三个方面。

4.1加强技术维护,制定相关制度。

加强日常技术维护工作并在实践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维护制度。维护制度应该包括具体的各个方面,以下列举几点:首先,采用例行巡检和定期专业检修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包括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的巡检制度。其次,维护人员应当熟悉设备及系统的各项指标和有关标准,最好能熟练掌握系统的模式图以及信号流程,以便检修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如果遇到复杂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马记录并上报,并请求专业维护工作人员的协助。最后,一旦到了节假日或是重大播出时间,需要提前做好维护检修,以确保系统能良好运行。

4.2建立维护团队,实行团队管理

建设维护团队,实行团队式管理。鼓励团队成员间加强技术讨论和交流,尤其针对检修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发挥团队的力量,集中集体的智慧攻克技术难题。在学习、讨论中加强团队精神,同时提高各成员的业务水平。对于检修工作以及记录、上报、提交方案等具体工作内容,应该建立严格、统一的行事准则。完善管理制度,在团队成员间明确责任与目标并实行奖惩制度等等。

4.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的安全传输,维护人员的队伍建设是关键。维护人员是整个维护系统的软实力,因而有必要提高其业务水平。为此可组织业务培训,派员工外出学习或是请专家来进行讲座、交流等。同时鼓励维护人员积极钻研新设备、新理论,严格要求自我,切实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5结论

维护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安全运行事关重大,只有做好了传输系统的维护工作才能确保电视节目的高质量播出效果,从而奠定广播电视获得更大发展的基础,保证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判断故障思路 制度化 判断方法 故障处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TN9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49-02

1 判断故障思路

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的优点是晶体管的使用寿命长,不用上高压,避免了在高电压情况下引起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发射机工作可靠性大大提高。但是,发射机对运行温度和电源电压稳定度敏感,怕灰尘,怕静电等。在对数字化广播发射机进行检修时,需要对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经常出现故障的部分进行检查,并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数字化广播发射机出现的突发故障,需要检修人员运用专业的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的知识,对其故障进行勘察,找出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采用用有效的处理方法将其维修。

数字化广播发射机故障判断思路,首先,对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的每个部分进行测试,确定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的故障存在在那个环节中;其次,是对存在故障的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根本原因;最后,采用专业的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知识对故障进行分析和测试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其实,处理数字化广播发射机时要运用多种检测工具对数字化广播发射机进行测试,准确的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在进行维修。维修后的数字化广播发射机要进行多次的试用,经过再三确定其完好的状态下才能正常使用。

2 判断数字化广播发射机故障的原则

凡维护、保养、检修发射机及附属设备,必须牢记安全第一。同时规范化和制度化必须落实,要确保人身安全,促进安全优质播出。

判断数字化广播发射机故障的原则是联系原理、弄清原因、结合实际、安部维修。数字化广播发射机发生故障的原因通常是设备上的零部件受损从而影响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的正常运行。例如,元器件的损坏、虚焊损害、插件接触不良、变值不精确等等。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对数字化广播发射机存在的故障和相应的维修方法进行记录,以便以后出现类似问题为依据。数字化广播发射机故障记录中要重大记录故障的根本原因、故障查找的步骤、故障处理的方法、故障处理的不骤。

3 故障处理依据

数字化广播发射机出现的故障通常是有一个故障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果的改善,数字化广播发射机就会出现故障。数字化广播发设机故障演变的过程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迹象,如电表指针异常、设备出现异味、设备出现火花等等。所以在处理数字化广播发射机故障时根据设备的异常表现很容易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部分,在对其进行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合理的处理方法。

处理故障,人身安全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打开发射机机门处理故障时必须专人监护。故障处理完毕后应做好详细的故障记录,并准确记录故障时间。事后开故障分析总结会,总结故障处理的经验教训,并上升为理论,找出预防办法,或者形成一套简捷处理方法,不断提高分析处理,处理故障和预防故障的能力。处理故障或检修后的元器件要缴回库房,以备发射机厂家查验。

4 故障判断方法

当数字化广播发射机发生故障时,对于有备用机或代播机的广播发射台,可直接倒备机或请示代播机播出。对于没有备机的,可通过更换大器件或备份印刷电路板等来解决故障,应急播出。对于换下的大器件或印刷电路板,有些可能是因为一个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器件损坏而导致的故障。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还应该采用别的方法查出故障,予以修复。如果我们对更换下的大器件和电路板不修理的话,维护费用太高了。

要准确、迅速排除故障,要求维护人员对发射机及附属设备的线路原理、图纸实物要清楚。对设备的工作情况和故障状态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经常分析、善于总结,促使自身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工作水平的提高、应变能力的加强。

4.1 外观检查法

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段,对我们检修发射机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利用人体的眼耳鼻手和现有的工作经验来判断故障是一种直观的重要的检查法。

眼观——根据发射机、控制台等仪表数据和发射机故障指示灯判断,观察有无打火、吱火、弧光,元器件有无变色、变形、冒烟、泄液、漏油,机器内有无灰尘污垢、烧蚀、断裂、生锈等现象。

耳听——监听信号质量的好坏,设备运行声音是否正常,发射机内是否有异常声响等。

鼻闻——发射机、控制台等设备运行时,有无异味,如胶皮糊味,类似方便面味等明显气味。

手摸——设备关机后,确保电源关断;接地放电后,查看机器多用测量表,是否电压已经放完;在用手触摸任何元器件之前,用电压表检查元件上的电是否已经放完;用右手手背触及元器件表面,试其温升是否正常,过高则器件有问题,过低则器件未工作。

不过,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对于检测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的故障的准确性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因为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的故障存在设备内部,采用望、闻、问、切的办法难以找出设备内部出现故障的根本原因。

4.2 仪表检查法

将有故障的机器与同类型正常的机器进行比较,比较电路中的工作电压、波形、对地电阻值的差别,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仪器,对可能存在故障的电路部分,进行波形观测和工作电压、对地电阻的测定,比较两部好、坏设备检测结果的差别,以便发现问题和故障原因。

用示波器测量有疑问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如果有输入信号而无输出信号,或信号波形太差,则问题存在于被测电路中。这是一种观察波形是否与正常工作时相符的检测方法,所以有正常运行时有关电路测试点波形的资料,显得十分重要。无参考资料时,可以用替代备件比较使用,使用替代法后,如故障现象消失,说明被替代部分存在问题,然后再进一步检查故障的原因。这对于缩小检测范围和确定元器件的好坏很有帮助。

4.3 测量电阻值和电压变化情况

测量数字化广播发射机的电阻值的数值便化情况分析数字化广播发射机中能够影响电阻值的部件,有利于找出故障的原因。因为影响电阻值发生变化的部件有限,如插接件和开关的接触不良、电源熔断器虚焊、电路板上的晶体管和场效应管损坏等,能够降低寻找故障的时间。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是在数字化广播发生机在一定电压下,将影响电阻值的因素进行控制,针对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电阻值是否与正常状态下的电阻值相同,依次类推,对影响电阻值的每个因素都进行检测,其中与正常状态下的电阻值不相符的就是出现故障的部分,故障的原因就直接显示出来。

测量电压变化的方法与测量电阻值的方法类似,以正常状态下的电流为依据,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测电压变化情况是通过电压值的不同找出故障发生的部分,所以,在进行测量电压变化的方法中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测量电压变化的具体杀死后方法是对测量数字化广播发射机中的发射机的电路进行检测。因为当数字化广播发射机出现故障时很容易检测出存在故障的设备,进而使用测电压的变化的方法确定故障的根本原因,如电路中主要测试点的电压值、相关电路中晶体管、集成块等器件的引脚工作电压。首先,记录发射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压值其次是对发射机中有问题电路进行分段测量,记录每段电压值并与发射机正常状态下的电压值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故障出现的部位。

4.4 逐级查找法

逐级查找法对于软故障的查找更有效。逐级查找法就是把可疑部分从整机电路或单元电路中断开,即甩开电路接线的一端或有关电路板插接件。将电路中的变元件、元器件管脚管座焊片、开关触点等进行调节,观察电路中故障的部分的现象,从而确定数值化广播发射机中的故障。谓软故障是指故障现象时有时无,一时难以发现规律的一些故障。故障原因十分复杂,难以掌握,例如,焊点虚焊,元器件运行在临界状态、不稳定,环境温度、电压变化影响其工作等。

5 结语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提高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的相关措施将会大大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并且减少电网运行的风险性。提高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和采取先进的继电保护措施将会使继电保护的日常验收、日常的管理以及其他各项相关工作都更加地快捷和高效。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技术和措施有其重要意义。

二.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要把好继电保护的验收关

交接验收对于一个即将投入运行的发电厂或变电所是一次全面的“体检”,因此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安全运行,继电保护交接更是如此。保护交接验收必须严格遵循如下工序:在继电保护调试完毕后,要严格自检、专业验收,然后提交验收单由工区组织的检修、运行、保护3个班组进行保护整组试验、断路器合跳试验合格。并确认拆动的接线、元件、标志、压板已恢复正常,现场文明卫生清洁干净之后,在验收单上签字。保护定值或二次回路变更时,进行整定值或保护回路与有关注意事项的核对,并在更改簿上记录保护装置变动内容、时间、更改负责人和运行班负责人签名。保护主设备的改造还必须进行试运行或试运行试验,如差动保护更换TA后,应作六角图试验,合格后方可投运。

2.搞好保护动作行为分析

保护动作跳闸后,严禁随即将掉牌信号复归,而是检查动作情况并判明原因,做好记录,在恢复送电前,才将所有掉牌信号全部复归,并尽快恢复电气设备运行,事后做好保护动作分析记录及运行分析记录。内容包括:岗位分析、专业分析及评价、结论等,凡属不正确动作的保护装置,及时组织现场检查和分析处理,找出原因,提出防患措施,避免重复性事故的发生。

3.提高继电运行的微机化和信息化水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微机保护在各个方面的科技含量也大大增加。目前,最新出现的工控机功能、速度以及存储容量等方面都大大优于原来的小型机。并且现在所使用的工控机的体积很小,仅仅类似于微机保护装置大小。所以,用成套的工控机做继电保护在技术上已经有了可操作性。这种情况下,继电保护在运行过程中的不可靠性将会显著降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继电保护运行的方法和状态,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很单一的,主要是用来切除故障元件,但是它在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上还存在一定欠缺。为了保证每个保护单元都可以共享运行的数据和故障信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将整个电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连接起来。要想实现这种连接应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帮助,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和共享化。

4.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的智能化程度

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智能化,同时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化应用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泛,行业也不断得到拓展。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已经开始在电力系统中出现。诸如神经网络、进化规划、遗传算法、模糊逻辑等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正在进行并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具有强大的优势。人工智能将会从很大程度上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能,并且还可以对继电保护装置原有的工作隐蔽性以及连续性等不可靠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人工智能的显著优势是可以进行快速处理,并且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表明,人工智能在在线评估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其明显优势是不可忽略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尤其是在继电保护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将会给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带来极高的效率。

5.广泛使用性能极其优良的数字控制器件

性能优良的数字控制器件的使用将会大大提高继电保护的质量。CPLD和FPGA等器件在继电保护领域被广泛使用。CPLD是一种复杂可编程序逻辑器件,FPGA是一种现场可编程序门阵列,这两种器件在继电保护中都具有极其强大的优势,因为,CPLD和FPGA作为现代可编程序专用集成电路(ASCI),具有功能高度集成的特点,并且他们还会把多个微机系统的功能集中在同一块芯片上。这一类性能优良的数字控制器件的使用将会给电子系统设计带来极大变革,并且会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因为保护系统的高度集成、快速响应以及较高的可靠性的实现都离不开这一类控制器件。同时,这一类器件有效缩短了保护装置的研发周期,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

6. 要把好继电保护运行准确操作关

运行人员在学习了保护原理及二次图纸后,应核对并熟悉现场二次回路端子、继电器、信号掉牌及压板情况;严格“两票”的执行,并履行保护安全措施票;每次保护投入、退出,要严格按设备调度范围的划分,征得调度同意。为保证每套保护投入退出的准确性,在变电站运行规程中应编入各套保护的名称、压板、时限、保护所跳断路器及压板使用说明。由于规定明确,执行严格,简化了运行值班人员保护查图时间,避免运行操作出差错。

三、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常用方法

1.替换法

用运行良好的或者当前运行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们的好坏,可以快速地缩小故障查找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的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者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以用附近备用或者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而取代它。

2.短接法

将电路回路的某一段或者某一部分用短接线进行人为短接,借此来判断故障是否存在于短接线范围之内,如果不在,可以同样方法进行排查,不断缩小排查范围,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方法主要在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时使用,借此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良好。

3. 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进行逐点测试,或者某一插件在故障时没有备品进行更换,而又想及时将故障排除的情况下使用。10kV开关拒分或者拒合的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达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者跳闸线圈能够动作,说明电气回路运转正常,故障存在于断路器操作机构内部。

4.逐项拆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解开,之后再按照线路顺序依次接回,一旦有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于哪一路。再在这一回路内用同样的方法查找出更小的分支回路,直至找到电路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排查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熔断器投入即熔断等电路故障。

对于直流接线故障,可以先通过拉路法,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分别短时拉开直流屏所供直流负荷各回路,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钟,当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再进一步运用拉路法,确定故障所在的支路。再将接地支路的电源端端分别拆开,直到排查到故障点。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各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并且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崭新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与发展也对继电保护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担负的职责是极其重大的,相关单位应该及时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相关措施和技术,以保证电网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胡安娜 继电保护运行的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科学与财富》 -2012年4期

[2]周晓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3期

[3]张坚俊 浅谈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运行 [期刊论文]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011年2期

[4]王振平 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期刊论文] 《科技创业家》 -2012年13期

[5]库永恒 现场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缺陷及改造方案的研究 [学位论文]2007 - 郑州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6]卢斌 安鹏 崔文超 王凯 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相关措施及技术 [期刊论文] 《信息系统工程》 -2011年11期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 非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31-02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广泛用于各行各业,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信息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我国80%以上的中学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加快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进程;由于家庭电脑拥有率的提高,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用人单位逐渐提高员工对计算机掌握程度要求,只开设两三门计算机基础课已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日常维护越来越重要。由于受到硬件设备的限制和教学条件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中,《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课程多是纸上谈兵,通常老师介绍主板、显卡、CPU、以及外设的型号品牌、技术指标等,在课程后期进行一些实训,这样就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限。要培养出合格的实用性人才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现代化教学方式。

1 现状

由于越来越多人的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对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技能的期望越来越多,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深入学习计算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通过对部分事业、中小学单位、政府机关、公司、学生群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用人单位要求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掌握计算机能力的不局限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而且还对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络应用与维护、简单故障处理的要求也很高,如病毒查杀与防范技能、硬件的组装技能、简单的故障处理技能、软件故障处理技能和数据备份恢复技能等。多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学生掌握了电脑的基本应用,但学生在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系统维护等技能方面还远未达社会需求。

2 存在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对非计算机学生的计算机要求不高,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导致落后于主干课程的建设,体现在在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配置等,导致课程教学模式的呆板,内容的陈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下降,课堂上缺乏多媒体的演示以及操作,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交流的机会减少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考虑到教学生本问题,减少了相应的实训环节,这就严重导致了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下降,团队合作精神缺乏。

2.2 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条件落后,没有适合实训的实验室,学生不能进行操作实验,主流计算机组件实物不能提供,没有适合的课程辅助教学系统等。

2.3 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课程要求很强的实践能力,教师很少从事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实践活动,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严重缺乏教学经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教学改革

3.1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的调动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学科教学法很难调动起学习兴趣,并且理解、掌握知识、记忆效果差、创新思维能力低。采用看、听、做、思、练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知识掌握程度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把教学场地转移到实验室内进行,利用投影仪来给学生讲解每一个操作细节,让学生可以亲眼目睹每一步的过程,教师还要在操作过程中指出重点以及不规范的地方,还有错误的做法以及强调注意的问题等,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了软件维护过程中,还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3.2 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要求内容新、更新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该门课程一般总学时32,占2个学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实验室计算机资源,进行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边讲边练或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学时安排上,我们是理论为12学时,实验为28学时,基本内容如以下所述。

(1)计算机硬件基础。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种组件的概念和功能,包括:主板、内存、CPU、显卡、硬盘、软驱、显示器、光驱声卡、音箱、鼠标、键盘、MODEM、机箱、电源、网卡等;熟悉配件的性能参数,并根据不通用户需求给出相应的高性价比的购机方案。从感性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产生兴趣。

(2)计算机装机技能。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对主板说明书阅读并应用;掌握组装一台电脑的要领、注意事项、流程,能熟练、独立的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工作,对计算机进行加电自检;

(3)BIOS设置与维护。能根据上电自检的屏幕提示掌握PC的相关信息及配置;了解CMOS与BIOS的区别;掌握进入BIOS的方法;学会BIOS设置并能熟练设置和保存常用BIOS设置项。

(4)多操作系统的安装。学会使用FDISK命令,能独立选择硬盘分区格式并完成硬盘分区、格式化;能完成不同操作系统(如WIN XP、WIN2K、WIN7、UNIX)的安装、双操作系统及多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常用外部设备的驱动(包括显卡、声卡、网卡、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

(5)计算机日常维护和工具软件。了解计算机各组件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能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包括了解系统信息、系统还原、杀毒、磁盘整理等;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维护工具软件(PQMAGIC硬盘分区魔术师、GHOST硬盘镜像与恢复程序、WINDOWS优化大师、DM硬盘管理程序、虚拟光驱软件、超级兔子魔法设置软件等)的使用方法及。

(6)计算机日常故障分析与排除。认识计算机常见故障的现象,掌握计算机故障的检测方法和步骤;独立分析并排除常见简单故障;了解数据恢复的常用软件。

(7)网络设置与应用。学习水晶头的制作;了解交叉线的使用;了解集线器的功能及使用;学会添加协议。

3.3 考核方式改革

我们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理论占70%,实验占30%;我们采取了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考核为辅方式,理论占30%,实验占70%。实验的考核有实验测试、综合性故障排除的考核,考查学生完成的质量、操作规范和团队的融洽度。考核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实验测试。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对学生每一次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报告进行考核;

(2)综合考核。学生进行计算机的组装、系统安装、系统优化调试、软件安装等一系列实验操作,对一系列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考核,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而理论考试则以论文形式进行。根据论文质量情况给出成绩。这种考核方法合理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将平时的学习实践过程、学习的总结和回顾融合在一起。

3.4 教学观念的转变

计算机发生的故障各不相同,即使相同的故障引起的原因也各有差异,仅以理论或案例的形式在课堂上讲解解决所遇到的计算机故障,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法案或答已不适用,而计算机维护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必须注重思维模式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依据教学的内容设计案例,先向学生介绍案例基本情况,提出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结合相应的技术,形成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使让学生在该过程中真正掌握维护技术。着重培养学生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计算机故障产生的原因极少数是由于设备老化所引起的,大多是人为造成。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学会主动和善于发问,例如询问上一次的正常情况,出现故障时的现象,所进行的操作等,只有采取有效沟通后才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再结合观察现象,加强人为的条件试验,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方可得出故障发生可能的原因,最后利用测量法、替换法、高级诊断程序检测法等,进行计算机实践维护,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问题解决。

3.5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实验室的建设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要建专门的实验室,其理由为:

(1)软件类实验室机器不可能承担经常性拆装。

(2)维护的实验项目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测风险,对计算机硬件、系统造成灾难性的损害。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实验室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三点:

(1)逐步建立设备部件档案室,由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不断地搜索新旧设备及部件,用于课上向学生介绍产品的内部结构,让学生直接观察,增强感性认识。

(2)进行合理的配置计算机及其他设备,装机及设备维护用性能差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测试及应用性能高的计算机。

(3)高校淘汰的设备经过初步挑选,再以领用的方式,用于实验室开展维护教学。对本身就存在故障的设备,可以让学生实验,另一部分由教师“制造”故障考核学生或挑选使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计算机应用以维护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在实验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强思维方式的锻炼,培养学生灵活应变能力,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渴求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需求。教学改革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考核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映较好。

参考文献

[1] 阎琦.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福建电脑,2006,3:194-195.

[2] 令孤大智,武新丽,李陶深,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课程教改的几点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2008(33):212-214.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铁路 供电系统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X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36-02

全国高速铁路建设全面铺开,铁路供电设备不断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与网络技术促使铁路供电系统更加的完善,在保证工作效率和供电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各项功能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部分大型供电企业已经实施应用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以下主要阐述铁路供电系统的特点,配电自动化的方式和实际应用。

一、 铁路供电系统的特点

铁路供电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显然相对于其他供电系统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不间断供电的可靠要求,其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低电压

我国铁路工程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保证铁路列车的正常运转,建立专项铁路供电系统,直接为铁路工程服务,因此该供电系统针对铁路的供电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绥芬河电气化铁路2015年即将投入使用。根据调查可知,铁路工程一般使用无人值守箱式配电所,例如10KV配电所,当然也有少部分的高压配电所,例如66KV变电所。由于供电对象的针对化和配电要求的单一化决定该供电系统结构的简单化,有利于制定供电系统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序的设置。

2 接线形式简单

铁路供电系统的接线形式根据配电所单一的特性也较为简单,沿着铁路的走向成简单网状结构,将配电所、变电站和中转站基本均匀分配,并将其相互连接。其连接的形式也并不复杂,主要成两种形式,一种是自闭线,该连接方式主要为闭塞信息区间提供电源;另一种是贯通线,该连接方式主要是相邻区间、部门和其它配电设施的连接。在供电系统中这两类连接方式仅仅属于一、二、三级负荷,在实际连接中为了实现铁路供电系统不间断的供电需求,根据世界情况两种接法经常被采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供电系统,该接线形式十分简单,从而降低配电系统的总成本,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其接线形式如图1所示。

3 不间断、高稳定和安全的供电要求

铁路工程的特殊性决定该供电系统需要满足不间断、高稳定和安全的供电要求,相对的电压、配电所和接线形式就没有更高的要求,起重点放在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从理论角度分析,其供电系统中断的时间不能超过150ms,会造成电区间的信息中断,发出警告信号,很大程度降低铁路运转的安全系数,因此铁路供电系统的自动化形式更为重要,降低信息中断的概率,从而增加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输。

二、 配电自动化的方式

1 分布式

分布式控制是指利用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铁路供电系统各个分站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组建铁路供电系统的控制中心,其终端具有自主排除故障和隔离的功能,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又受到终端的控制,该控制方式当分站过多时其配合度和工作效率必然会有所影响;该方式的分段器有电压时间型和电流计数型两种,都具有重合功能,但是存在故障处理效率低,需要改变变电站的出线保护定值和重合闸的方式和各个分站配合度的问题,因此该控制方式不适于用在对于供电可靠性较高的场所。分布式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如图2所示。

2 集中式

集中式控制是指配电终端FTU采集子站故障信息上传到配电主站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故障隔离和处理的方案,并由终端进行处理。一般经过配电终端、子站和主站三个层面,配电终端负责故障分析和相关数据信息上传;配电子站负责该区域内的故障处理和控制;配电主站负责铁路供电系统的管理和优化。主站是集中式的核心部位,该层面负责故障处理系统的不断优化,从而提升故障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集中式相对于分布式的效率高、稳定性高,并且高级程序的设置可以实现多重或复杂的故障的处理,相对应的集中式控制方式对于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高配置的主站系统来支持更为复杂的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在铁路供电系统中是以水电段为核心进行运转的固定系统,为了降低系统建立的成本,可以降低供电系统中子系统的配置,将重点放在主站的建立方面,增加主站对于全网配电自动化的控制能力。从经济的角度和铁路供电系统结构的简单化考虑,建立基本的集中式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铁路配电系统的自动化。集中式供配电方式的网络通信结构如图3所示:

三、配电自动化的实践应用

1 系统设计与构成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而建立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服务器、移动工作站、打印机、调度员工作站、网关工作站、前置机、通讯柜组成,为了保证铁路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在建站期间对服务器设置第二台机器作为备用机;若是由于经济的限制可以选择将服务器和调度员工作站共用一台机器。软件系统包括CSDA2000配电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FA功能,建立高级应用软件PAS,PAS模块由实现运行监控、安全性和经济性分析等功能。根据铁路供电系统低电压、接线形式简单和稳定、安全高标准的特点,建立网络拓扑、故障分析和检测、隔离与处理等功能的模块,实现自动一体化;智能控制器CSF100和开关相结合实现故障信息采集、上传下达、开关在线监控等功能,从而实现配电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硬件设计结构如图4所示:

2 通信系统设计

铁路供电系统的通信设备较为简陋,一般使用铁路系统公共通信设备,因此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经常由于通讯效率的低下,导致故障处理时间的延误,降低铁路供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完善改进铁路供电系统的通信渠道,同时设计其他备用的通讯渠道,例如建立通讯效率高、可靠性高、扩展性能强的先进通信光缆光缆通信渠道。

通讯渠道需在智能一体化的前提下改进,为了保证铁路供电系统故障等信息上传下达,增加通讯处理机CSF200设备,实现CDT规约与正C870-5-101之间的转换和通信专用渠道,从而提升铁路供电系统信息的传输能力,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需求。

3 故障试验设计

为了保证配电自动化的各项功能在铁路供电系统的实现,设计故障实验,正常的主要流程为:供电系统发生故障,贯通线路保护速断动作,重合失败,保护故障信息向上传输到达主站,启动故障处理模块对故障信息进行分析、隔离和处理,保证整个流程在三个小时内完成。其故障隔离设计实验如图5所示:

4 绿色环保的设计

铁路供电系统尽可能选择少油或无油的设备,及时不可避免使用污染源油也要建立挡油池和储油池,降低污染源的排放;配电所的选址尽可能远离居民区,减轻污染物货物电磁对人类的危害;建立之初应选有带有底板、横卧板混凝土直埋式基础,增加支柱的强度,降低其变形带来的铁路供电系统的故障概率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供电系统的自动化系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该系统的配电自动化可以借鉴我国电力和水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经验和相关技术应用,增加系统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并结合铁路供电系统的特点提升铁路供电系统的运行、故障处理能力、保护环境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我国铁路供电系统的配电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周奉聚.浅析铁路供电系统工程中配电自动化应用分析[J].机电信息.2011(12).

[2] 李振斌.浅析铁路配电自动化系统[J].机电信息.2013(3).

[3] 李丹.铁路供电配电自动化控制分析[J].魅力中国.2014(9).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阐述继电保护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并对继电保护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一、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将应用于继电保护领域,这要求我们继电保护工作者不断求学、探索和进取,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继电保护在供电系统障碍中的作用

(一)保证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

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

(二)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继电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三、继电保护常见故障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回路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起始点,电压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PT二次回路设备不多,接线也不复杂,但PT二次回路上的故障却不少见。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据运行经验,PT二次电压回路异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PT二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异常;表现为二次未接地(虚接)或多点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变电站接地网的原因,更多是由接线工艺引起的。这样PT二次接地相与地网间产生电压,该电压由各相电压不平衡程度和接触电阻决定。这个电压叠加到保护装置各相电压上,使各相电压产生幅值和相位变化,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拒动或误动。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异常;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断线,有机械上的原因,短路则与某些习惯做法有关。在电磁型母线、变压器保护中,为达到零序电压定值,往往将电压继电器中限流电阻短接,有的使用小刻度的电流继电器,大大减小了开口三角回路阻抗。当变电站内或出口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较大,回路负荷阻抗较小,回路电流较大,电压(流)继电器线圈过热后绝缘破坏发生短路。短路持续时间过长就会烧断线圈,使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在该处断线,这种情况在许多地区发生过。PT二次失压;PT二次失压是困扰使用电压保护的经典问题,纠其根本就是各类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引起的。

电流互感器是供给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判别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组件。作为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的基本要求就是电流互感器能够真实地反映一次电流的波形,特别是在故障时,不但要求反映故障电流的大小,还要求反映电流的相位和波形,甚至是反映电流的变化率。而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铁心耦合实现

一、二次电流变换的。由于铁心具有磁饱和特性,是非线性组件,当一次电流很大,特别是一次电流中非周期分量的存在将使严重饱和,励磁电流成几十倍、几百倍增加,而且含有大量非周期分量和高次谐波分量,造成二次电流严重失真,严重影响了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由电工基础理论可知,电流互感器在严重饱和时,其一次电流中的直流分量很大,使其波形偏于时间轴的一侧。铁心中有剩磁,且剩磁方向与励磁电流中直流分量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在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和剩磁的共同作用下,铁心在短路后不到半个周期就饱和了。于是,一次电流全部变为励磁电流,二次电流几乎为0。由于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使其传变特性变差甚至输出为0,才导致了断路器保护的拒动,引起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越级跳闸。

针对目前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特点,造成了微机保护装置故障一般有以下这些原因:电源问题,比如电源输出功率的不足会造成输出电压下降,若电压下降过大,会导致比较电路基准值的变化,充电电路时间变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微机保护的逻辑配合,甚至逻辑功能判断失误。尤其是在事故发生时有出口继电器、信号继电器、重动继电器等相继动作,要求电源输出有足够的功率。如果现场发生事故时,微机保护出现无法给出后台信号或是重合闸无法实现等现象,应考虑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因元件老化而下降。对逆变电源应加强现场管理,在定期检验时一定要按规程进行逆变电源检验。干扰和绝缘问题,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可使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继电保护故障的发生。

四、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一)替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在换下来的元件内,否则还得继续在其他地方查故障。

(二)参照法

通过正常与非正常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照,从不同处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认为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发现测试值与预想值有较大出入又无法断定原因之类的故障。在进行回路改造和设备更换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接线。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其整定值相差甚远,此时不可轻易判断此继电器特性不好,或马上去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的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三)短接法

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接入为短接,来判断故障是存在短接线范围内,还是其他地方,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法主要用于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好。

(四)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10KV开关拒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五)逐项拆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脱开,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这一路内用同样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交流电源熔丝放不上等故障。如直流接地故障。先通过拉路法,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分别短时拉开直流屏所供直流负荷各回路,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当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再进一步运用拉路法,确定故障所在支路。再将接地支路的电源端端子分别拆开,直至查到故障点。如电压互感器二次熔丝熔断,回路存在短路故障,或二次交流电压互串等,可从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相的总引出处将端子分离,此时故障消除。然后逐个恢复,直至故障出现,再分支路依次排查。如整套装置的保护熔丝熔断或电源空气开关合不上,则可通过各块插件的拔插排查,并结合观察熔丝熔断情况变化来缩小故障范围。

五、结束语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铁信号系统;联锁系统;进路触发时机

1 联锁功能概述

卡斯柯联锁系统规定的联锁条件和规定的时序下对进路、信号机和道岔实行控制,确保进路上轨道区段、道岔、信号机等信号元素之间的安全联锁。联锁设备能与次级列车检测设备、道岔转辙机、LED光源的信号机以及安全继电器接口,实现对道岔、信号机的安全可靠的控制。

联锁可以通过操作HMI上的按钮设置列车自动通过进路,列车通过后,进路不解锁,条件满足时信号重新自动开放。

2 系统原理分析

2.1 保护区段触发区段计算原理

2.1.1 CBTC

当保护区段的触发区段占用,保护区段将会建立。在保护区段未建立前,我们需要考虑列车在最差的制动率情况下,不能越过未锁闭的道岔点。

触发区段的计算如下:D_触发区段=D1+D2+D3+D4

D1,D2,D3,D4在理论计算时,需按照线路上最差的一个情况考虑。

各距离需考虑以下的时间:

D4:

T1:联锁区段占用延时(需考虑跨联锁等最坏情况)

T2:联锁的处理周期

T3:道岔的动作时间,含继电器的动作延时(比如原来在反位,保护区段需要建立在定位,需把道岔操作到定位)

- T4:联锁检测道岔在正确位置的时间

- T5:联锁把保护区段发送给ZC的延时

D3:

- T6:ZC发送保护区段给CC的延时

- T7:CC的处理周期

- T8:把制动命令下发到给车辆,车辆开始实施制动等的延时。

D2:

- T9:列车以当前速度减速到0的正常制动时间(在设计的计算时,需考虑最坏制动率情况的制动

2.1.2 BM

BM下保护区段触发与CBTC下保护区段触发区别在于,CBTC可以实时获取,BM只能通过后备有源信标获取,故BM下的保护区段触发区段还与后备有源信标布置有关。有源信标布置原t如下:

只有S2的保护区段建立,S3才能开放,而S3信息需传递给B2,故为了列车能正常通过B2,S2的保护区段需在列车通过B2前建立。由于保护区段的触发为联锁系统功能,联锁系统的最小单位为计轴区段。故保护区段的触发是通过判断计轴区段是否占用来触发。最终的触发区段应该取Max(CBTC触发长度,BM触发长度)

2.2 进路触发区段计算原理(CBTC)

进路触发区段是用来触发进路,并且告知列车进路已准备好,防止列车由于进路没排列而减速。

进路建立到执行的过程:ATS下发命令-》CBI执行进路建立及信号开放-》CBI告诉ZC进路建立及信号情况-》ZC告诉CC进路建立及信号情况-》CC告诉车辆要制动

3 结束语

论文结合现场情况,针对卡斯柯联锁进路触发的时机和系统原理进行研究,便于维护人员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参考文献

[1]王长林.列车运行控制技术[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2]刘利芳.区间信号自动控制[M].科学出版社,2016.

上一篇:造价控制论文范文 下一篇:用电检查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