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定位范文

时间:2023-09-18 03:18:51

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篇1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科定位;学术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033-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09

1.研究背景

新世纪以来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文化全球化。文化被称为国家的软实力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和国家的标记,承载了厚重的象征意义。“文化渗透在一点一滴的语言使用中,任何语言交流,不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是对文化的表达,阐释和新的构成”(Gorbett,2003)。新世纪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全球化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形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

由于非传统安全的不确定性,信息安全、信息获取、信息保密更加复杂。语言,包括本族语的学习和使用关乎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外交通畅、信息安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张治国,2011:67)等许多重要领域。培养具有一定外语实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前提之一。

英语的国际地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发生巨大变化,实际上,英语早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交流工具,不再是某些国家所独享的区域性语言。英语是使用领域最广的语言,全世界绝大多数科技文献用英语出版。很多书籍、文献、科技成果等只有被译成英文才能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象出现后,互联网上的国际名校的国际化课程的授课语言绝大多数是英语。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

2.英语教育新趋势

各国都对来势汹汹的全球化做出积极应对。1999年欧洲29个国家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提出到2010年欧盟要建一个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整合欧洲高等教育资源,打通各国体制,实现欧洲高教和科技一体化。为保证博洛尼亚进程顺利进行,双年度评价会议的持续召开不断修正和督促该进程。此外,欧洲各国陆续开展“伊拉斯谟”学术交流计划和“苏格拉底”教师交流项目。“本来世界上顶尖高校依然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地区”(束定芳,2011:141)。这些活动有效地整合了欧洲的高等教育资源,推进了欧洲国家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提升了欧洲国家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术能力与科技创新水平,最终将提升欧洲国家的全方位竞争力。

为了消除欧洲各国之间的语言障碍,履行《博洛尼亚宣言》,签约各国的很多高校选择使用英语开设学位课程。以德国为例,德国采用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德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这些举措也被很多人称为英语化。因为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大量开设以英语作为媒体的学位课程,其中多数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课程”(束定芳,2011:139)。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在欧洲高校中的广泛使用和大量国际化课程的设置,极大地消除了各国间的语言壁垒,有利于信息传播和学术交流,对人才培养和国家全球竞争力的提高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亚洲国家也大力发展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国际人才,韩国政府加大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的投资力度。“外语教育是韩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外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居各学科之首”(张贞爱:348)。韩国民众也自己出资提高外语水平。经过一定时期的持续发展,经济与外语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推动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日本政府对英语教育历来十分重视,多次修订英语课程标准。日本自1949年以来已有十多人获得诺贝尔奖,这表明英语教育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日本高端人才能够及时借鉴、吸收国外最新科技信息,掌握科技前沿,经过自身的创新努力,最终将信息转化为生产力。2003年日本出台《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提高人才的英语水平。2008年日本政府推出“30万留学生计划”,即在2020年使日本的留学生增加到30万人,以便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提高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不仅非英语国家大力加强外语教育,美国等英语国家也非常重视外语教育。9·11事件后美国深刻检讨其外语政策,认识到国家利益的新变化、非传统安全的不确定性和军事任务的多样性等要求官兵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近年先后出台了《国防语言变革路线图》(Defence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Roadmap)、《国防部语言技能、区域知识、文化能力的战略规划:2011-2016》(DoD strategic plan for language skills, regional expertise, and cultural capabilities: 2011-2016)。在美国国防部的文件中直接表述“外语能力被看成全军战斗力的一部分,外语能力与精良装备同等重要,是部队的核心能力之一”(文秋芳,2011:739)。

我国英语教育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学习人数众多。2007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了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遗憾的是“我国一直没有相关部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长期的规划”(胡文仲,2009:40)。 为了应对教育国际化的趋势,2010年我国教育部推出《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留学中国计划》)。

3.大学英语要强化学术英语教学

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大学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各国大学必须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本国全方位发展。就英语教学而言,“国际竞争和一般交流能力的性质不同,在教学中后者不过是前者的初级阶段”(蔡基刚a,2011:23)。日常口语和听力只能应付日常生存需要,距离国际竞争所需的专业英语差距非常大。大学英语教学要从以打基础为教学内容的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变,培养拥有一定外语能力的专门人才,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我国香港高校的国际化课程比例较高,大学英语的学分主要在学术英语上。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以打基础和提高学生一般语言技能为主的大学英语的学科定位一直不明确。随着小学英语的普及,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外教课的大量开设,社会上外语学校的大量创办,拥有英语国家出国经历的学生人数的增加等因素,出现了一些特别擅长于学习英语的学生。此外,“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已经达到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8级甚至9级要求,接近大学毕业生要达到的大学英语四级要求 ”(蔡基刚b,2011:35)。面对这种局面,如果大学英语还是只强调打基础,会导致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浪费教学资源,挫伤学生外语学习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专业领域的发展。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要掌握最新学术信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竞争。这个目标单靠通用英语是很难达到的。他们需要看懂专业外语资料,领悟原文精髓,口头或书面表述自己的观点,单靠普通英语是远远不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遇,世界一流高校全英文授课的发展趋势促使大学英语教学要上一个新的水平。大学英语必须加强学术英语的比重,必须与各高校的特色学科相结合。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是学术英语。学术英语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业学术英语(ESAP),即专业英语。通用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是学术英语的共同特点和各专业学习所需的共同学习技能,为专业学习提供支持(Dudley-Evans & St John, 1998)。通用学术英语是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桥梁。通用学术英语并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大学英语教师无需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就能够胜任。事实上,“在国外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一直都是由没有任何专业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承担的”(Jordan,1997)。通用学术英语的教学要在统一中体现各高校的学科特色,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就不会千人一面。

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比重的增加将会最大地使学生受益,为他们听全英文专业课程或国际名校网络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掌握学术英语文献的一般特点和进行专业研究所必须的搜索和引用资料能力、学术听力、学术写作、学术讨论、学术辩论的基本技能,以及做演示和陈述的能力,并掌握国际学术写作规范。克服他们的普遍难点——听懂和领悟学术讲座、把握全英文课程的内容,初步掌握专业词汇,从而搭建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桥梁。

大学英语作为一种跨越中西方思维方式的课程,在加强学术英语比重的同时,要注意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国外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英国剑桥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鼓励怀疑精神(the encouragement of questioning spirits)。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创新等使学生对该问题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只有这种思辨能力才能产生创新,人云亦云则会永远落后于人。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要抓住这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师培训、学业测试、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调整,提高学术英语的比重,使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可以与外国同行就专业问题进行口头和笔头无障碍沟通。提升学生吸收、借鉴专业学术前沿知识的速度,最终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服务,为国家全方位发展服务。

4.结束语

社会发展需要强化外语教育,特别是相当于通用语的英语教育;外语教育的发展又促进社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大学英语教育对国家具有战略地位。英语的学习和使用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间的交往和互信。但是语言与文化的学习过程必然会伴随各种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的接触。“英语在被推广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赚回无数英镑的同时,也替代了英国以往称霸海洋的坚船利炮”(蔡永良,2011:12)。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制英语文化的负作用?这是英语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体现了英语教育的战略地位。我们在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必须保持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肩负起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Dudley-Evans & St John M J.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Gorbett J. An Intercultural Approach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3.

Jor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蔡基刚a.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J].外语界,2011(1):21-29.

蔡基刚b.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35-38.

蔡永良.关于我国外语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11(1):8-15.

胡文仲.建国6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界,2009(5):10-17.

留学中国计划[OL]./zwgk/2010-09/28/con

tent_1711971.htm.

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德国高校英语授课学位课程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37-144.

文秋芳.美国国防部新外语战略评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738-747.

张贞爱.韩国外语教育国际化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45-349.

学科定位篇2

商务英语 课程设置 学科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了国外市场,同时一大批的外国企业涌入了中国市场。市场急需拥有良好英语专业功底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一开始就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国际商务领域的活动提供专业人才。

一、商务英语理论与商务英语学科定位我国高校开办商务英语课程已有二十余年,目前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高校有400多所,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关于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学术界讨论甚是热烈。有的学者认为,凡是在对外贸易中应用的英语都叫做商务英语,因此商务英语又叫做对外经贸英语,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理解;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商务英语实际上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是在特定商务环境下应用的英语,满足了专门用途英语的特定目的性和专业性;还有一派学者认为商务英语是经济学、语言学和管理学交叉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英语如何在国际商务应用的问题,实质上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前者的基础上,有的学者进一步提出商务英语是一门跨多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涉及到文化、经济、法律、心理学等多领域,该种观点实质上也是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商务英语可以列在一级学科经济学之下,也可以列在一级学科语言学之下,商务英语是混属于两种学科的混合体。通过不同学者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理解,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的研究范围和方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的,笔者认为最后两种观点说服力最高。将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在语言学门下,或混属于语言学和经济类学科之下,是相对确切的定位。但是,无论是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还是以经济学有关理论为基础都不能完整的体现商务英语综合性的特性。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商务英语定义为一门新兴学科,是语言学和经济学的有机结合体,语言学理论和经济学类理论都作为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商务英语提供的是商务知识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与商务知识紧密结合,这样就赋予了该学科更广泛的内涵。

二、商务英语培养目标与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具有商务知识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目前效果明显的教学模式是商务英语教学与英语教学中的商务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将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一门语言工具,片面强调英语或商务都难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所以“business English和business in English”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从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模式上来看,将商务英语定义为语言学与经济类学科的有机结合学科更为合理。把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进行定位,有利于更好的为我国国际商务领域的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与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目前我国开办商务英语课程的院校涵盖了外语类、师范类、经贸类等不同类别的高校,由于高校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内涵理解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也不尽相同。当下高校开展商务英语课程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经济学学科门下,为应用经济学的一种,另一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归在语言学之门下。前者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代表,其商务英语学院下设了国际商务管理方向英语、国际经济法方向英语等多方向英语课程,但所有核心课程都包括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后者以对外经贸大学为代表,其课程设置旨在通过对学生英语讲授,使学生对相关的商务知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在此过程中,英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便作为了指导理论。从目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不难看出,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从原来单一的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向与经济类、管理类等多学科课程相融合的趋势。商务英语不单单是英语应用语言学的范畴,也不仅是经济学下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冲破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固有的思想束缚,商务英语学科需要更广泛的内涵。商务英语应当是语言学科与经济类学科的结合体,以语言为依托,具体的经济学类的基础知识为运作模式,整个商务英语的教学活动应当是多个领域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使得商务英语成为一门比较前沿的学科。商务英语应当是语言学与经济学类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应当进一步划分方向,例如贸易方向、金融方向或法律方向等。在高职高专中,可以采取传统的学科定位理论,培养学生一般的商务知识,更加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商务英语在为我国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希望借助该文引起更多学者的注意,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尽到丝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樊晓云.商务英语学科定位争议探析

[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2]咸修斌,唐文龙.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

学科定位篇3

浙江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成人高校浙江教育学院,为适应浙江外向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优化浙江高等教育发展布局,实现自身新的发展,学校作出了“创新创业,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重要决策,果断提出了改制转型的发展目标。2010年4月,教育部审批同意在浙江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校由此开启了作为外语类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征程。改制更名成功后,学校继续深化特色发展战略,科学编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成为浙江省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教师教育重点基地、国际教育交流基地、外国语言文化和国际经济贸易研究基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特色初步显现

深入研究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积极探索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实施了《关于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设置了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实验班,在非外语类专业开设双语和全英课。大力实施学科专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群集约、重点突破,在已设有的20个普通本科专业中,外语类专业9个,语种7个。加强本科教学建设,英语专业被列入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毕业生就业率年平均达到95%以上。生源质量逐年显著提升。

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加快培育办学特色与优势

坚持“有重点、有特色、有所为”的原则,以“体现特色、培育优势”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提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5个学科被列为浙江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初步建立起以外语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数逐年攀升,5年来,共获省部级以上课题97项,其中2011年、2012两年共获47项,超过总数的一半;部级项目自2008年实现零的突破以来已拥有9项。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零的突破。重视区域国别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合作,成立了省内第一家拉美研究所,先后两次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特色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学科定位篇4

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

从和谐社会的特征看,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表明,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是各种矛盾和冲突能得到协调、平衡的有序的社会。

从提出和谐社会的背景看,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新的矛盾接踵而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失业与缺位的矛盾等已经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只有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促使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失业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力度,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由此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

(据《天津支部生活》)

健康手册

合理饮水益处多

改变不渴不饮的习惯日常生活中,若感到口渴,体内已失平衡,即体内细胞已开始脱水,所以中枢神经才发出补水信号。为了维护健康,口不渴时也要适当饮水,做到及时补充水分。

饭前1小时适当喝点水这样可以保证胃内分泌出足够的消化液,既可促进食欲,又能帮助消化,有助于吸收。

别喝太热的水有人爱喝热饮,实际上,热水会刺激口腔、食管和胃黏膜发生炎症,久之会引起黏膜变质甚至发生癌变。

勿饮浓茶清晨空腹别喝凉茶,较为理想的饮水方式是喝凉白开水或饮淡茶,这样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只言片语

“要像中医一样,把很多味药配在一起,煎出一种药来。”

――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目前尚无“灵丹妙药”。

“中国不是没有内需,而是没有有效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说,拉动内需必须扩大分配,否则人民消费不起。

“整条长江都喝下去了,还在乎这一瓢吗?各种费用多了,就没感觉了。找工作嘛,没办法,无所谓合算不合算,一个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一名奔波于多个城市间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说,报名、交通、住宿等费用加起来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年轻人做人、做事都要扎实稳重,从你的彩铃就能看出你不重视这份工作。

――某2005届毕业生因手机铃声而被淘汰。(据《中国新闻周刊》)

人间百味

从缺陷中发现长处

有一年,市射击队到省里参加汇报比赛,所谓比赛其实就是供省队挑选人才。当所有射手都比赛完之后,省队主教练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靶纸。这张靶成绩并不理想,子弹大多偏离了靶心,但教练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几乎所有的子弹都偏向同一个方向。这说明这位选手的技术动作肯定有大问题,但同时,非常集中的着弹点又说明射手的稳定性非常好,而稳定性对于一个射击选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后,那位选手出人意料地进入了省队,不久又进入了国家队,并且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他就是许海峰。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优秀的人往往是优点与缺点一样突出,如果我们只是盯着他的缺陷,人才就会从我们手中溜走。发现人才不仅需要明察秋毫,更要独具慧眼。(据《读者》)

红色精品游

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线

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济南市济南战役纪念馆;济宁市微山湖;枣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地,台儿庄大战遗址;临沂市沂蒙山孟良崮战役遗址,华东烈士陵园;连云港市抗日山烈士陵园。

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

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黄山市岩寺新四军军部及八省健儿会师地;上饶市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弋阳县故乡;南平市武夷山赤石、大安红色旅游景区。

(据《辽宁共产党员》)

节日趣谈

世界电信日起源

学科定位篇5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管理 角色 教师定位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46-02

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共同的特性的同时也有其学科的特性。那么就化学学科的教学管理而言,既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管理之间具有共同点,也与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点。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管理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同样化学学科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化学学科的管理队伍,也就是在于化学教师,化学教师的数量和结构组成是化学学科教学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那么在化学学科教学管理中,化学教师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

1 教学管理的内涵

广义的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其中,教学管理队伍是由学校层面的管理者和院系层面的管理者共同组成,学校层面的管理者主要包括主管学习的各个要素的校长和教务处所有的工作人员;院系层面的管理者主要包括教学秘书、教务员和院长系主任等。管理者应该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基本的教学管理才能,在核心管理岗位上的管理者(如校长、院长等),除了必备的管理才能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定年限的教学经历。教学管理实施的好坏除了取决于管理者的数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管理者的结构组成,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能力等等结构方面的组成与教学管理的质量息息相关。对于中学化学学科而言,教学管理主要取决于学校层面的管理者和化学学科的科任教师,主要是依靠这些管理者来建设和执行教学的规章制度,执行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与检查。

狭义的教学管理是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中,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针对与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管理而言,本文所说的教学管理主要指的是狭义的教学管理,只要是指教师执行教学的规章制度,执行教学的质量标准,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与检查。是包括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校园氛围、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内的教学狭义的教学管理。

2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在于实施质量控制,所谓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化学学科教学管理者对化学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就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确立学校化学课程教学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制度来指导日常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第二,化学学科教学管理者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制定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以质量标准为准绳来进行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和日常教务。第三,化学学科教学管理者依据制定的相关质量标准来对教学进行评估,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和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价,通过评价得出的结果检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再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

通常情况下,教学管理可以具体分为五大管理:教学常规管理、课外活动管理、体育卫生管理、教学设备与图书管理、后勤勤工俭学管理。其中教学常规管理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学考评、实验(实习、实践)等日常教学中的各个事项。后勤勤工俭学管理要力求做到“五定”,也即定人、定时、定地点、定内容、定形式。

3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管理中的教师定位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角色是教育者而非管理者,其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非管理整个教学过程。而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到化学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化学学科教学管理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基本职能也在不断的演变,从教育者到管理者,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教学生学会学习。不论何种情况下,教学管理的科学高效运行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的同时也作为管理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教师不可推却的义务。那么,对在化学学科教学管理中,教师这个主要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将进行以下论述:

3.1 课堂的组织者,教学的管理者

教师的角色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的,教师的主要舞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课堂的组织过程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在极高的教学动力下把学习的知识内容很好的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过程,最终每个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知、情、意、行每个方面都是教师这个角色所赋予的独特标准,也是每个教师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的集中体现。

正如《教师法》中所言: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借助自己的力量帮助学生成长成熟,管理教学中的常规事务。使得教学的各个要素有机的配合确保教育教学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教育质量。

3.2 学习中的引导者,教会学生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以其说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如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多媒体网络等大量的现代化信息产物承载着无以计数的信息与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授业,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重要职能之一。

在化学学科的教学管理中,化学学科的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与学生进行平等探讨和对话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真诚的接受教师的帮助和反馈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内化所学的知识从而进行深化和创新。只有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学者,而不是知识的固化载体。这样的教师才会成为适应时代的创新型的教师。

3.3 “美”的发现者,学生的朋友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伯乐”,用特有的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学生的长处,并帮助学生将自己的长处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用真挚的心去感应学生幼稚而美好的心灵,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个学生的成长道路,尊重每个学生“年轻的错误”。在学习上做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在生活上做学生的朋友,平等慈爱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呵护每一颗成长中的年轻的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努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鼓励学生勇往直前,做学生的指路灯照亮学生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 [英]苏.里奇.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学科定位篇6

进行探讨。

1.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具有社会性和生产性双重属性。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崇高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更应如此;同时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和出科研成果,即提高生产力和转化为生产力的功能,因而具有生产属性。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已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的生产属性越来越凸显。正因为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所以必然与经济振兴、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紧密联系、互相促进、融为一体。从根本上来说,“育人”始终是高等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同时高校是知识创新和传播,技术创新与的基地,因此高校必须把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与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贡献。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中,地方高校首先应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牢固树立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并行不悖的发展潮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发展区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化。因此作为地方高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就是应该为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这既是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使命,也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地方高等院校在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更应强调其本土性,坚定不移地在培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加速科技向当地转化,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形成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做出应有贡献。尤其是要在西部大开发,发展中西部经济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战役中,在各地“科教兴省(区)”、“人才强省(区)”的战略实施中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地方高校只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寻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只有通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飞跃发展来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才能实现自己上新台阶、达新水平、出新效益的发展目标。

2.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

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高等学校的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主要是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的类型和层次的定位。当前对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模式提出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多样化和应用型两个方面。

一是多样化。这是由于: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第二、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向多样化转移。第三、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大众化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探索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的多样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适应多样化的要求,必需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地方高校在资金来源、专业构成、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模式。

二是应用型。随着世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要成为世界工厂”已成为事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洗衣机、彩电以及食用油等60多种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前茅。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信息配件产量已占到世界生产总量的10%以上。2003年5月,出口美国的“中国制造”已超过“日本制造”。中国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向世界制造业大国迈进的过程中,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而我国现在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类先进机器设备性能和先进技术的操作工序的高级技工却凤毛麟角,“高级蓝领”稀缺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的一大瓶颈。因此我们应抓住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突破,深化产学合作和推广订单培养,为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紧缺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历来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近年来参照国外的分类,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倾向于将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为主型和教学服务型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高校的职能都是以育人为本,教学、科研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大功能协调发展,只是在培养人的层次上各有侧重,科学研究和为经济社会服务所占比重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科技创新为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它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学研究型高校是指有一定的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和一定数量的拔尖创新人才,教学与研究并重。教学为主型高校主要是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和发明、推广应用技术人才,以教学工作为主,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教学服务型高校主要为本区域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应用人才。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都属于教学服务型,高职一般为专科层次。显然,地方高等院校,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除少量的属于教学研究型外,绝大部分应定位为教学为主型和教学服务型。除了教学研究型和少量的教学为主型的地方高校进行适量的研究生层次教育外,主要进行本科层次或专科层次教育,实现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多样化。3.办学水平和特色的定位

任何一所学校要全方位全面都是难以做到的,地方高校尤其如此。随着高等大众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校的招生将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找准学校在所在地区中的位置,并瞄准这个位置,对自身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持之以恒,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才能确保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主要是指对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科专业、管理水平、资金投入、沿革等内部要素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进行组合与合理配置。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科定位。确定其骨干学科在本地区或全国同类高等学校中的优势地位,培养有实践能力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保证学校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第 二、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发展特色的定位。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如科研实力、学科优势、资金来源和筹措能力以及学科带头人的素质、才能等选准主攻方向,找出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第三、服务区域定位:要锁定本校在功能上的合理区分,是以本地区为首选服务对象,还是以本省、跨省或全国为服务对象。总之,要做到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佳组合,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高校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的选择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关键,每所高校都应努力发展具有特色和水平的学科和专业,作为学校发展水平的标志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基础。要特别强调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战斗力,而且,这种特色一定是要有优势的特色。确定本校的特色学科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①面向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重点学科;②面向新兴产业,发展新兴前沿学科;③面向社会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发展人文学科;④促进人文学科和学科共同发展,交叉互融,发展边缘交叉学科。

开展科学研究,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着力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主攻方向。地方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最主要表现之一为地方高等学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中心。因为:①科技创新是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服务和贡献的主要职能之一;②科技创新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术实力的根本措施;③科技创新是培养、锻炼学科队伍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学校经济实力的主要途径。高等学校历来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主要任务是促进技术创新,将国内外的先进技

术转化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地方高校要努力成为地方应用研究的主力军、高科技产业化的生力军,成为各地新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科技园要成为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辐射源。

学科定位篇7

进行探讨。

1.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具有社会性和生产性双重属性。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崇高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作为 社会主义 的高等教育更应如此;同时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和出科研成果,即提高生产力和转化为生产力的功能,因而具有生产属性。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 人力 资本和科技进步已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的生产属性越来越凸显。正因为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所以必然与经济振兴、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紧密联系、互相促进、融为一体。从根本上来说,“育人”始终是高等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同时高校是知识创新和 传播 ,技术创新与应用 的基地,因此高校必须把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与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贡献。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中,地方高校首先应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牢固树立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并行不悖的发展潮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日趋成熟。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发展区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 工业 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现代 化。因此作为地方高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就是应该为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这既是时代 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 历史 使命,也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地方高等院校在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更应强调其本土性,坚定不移地在培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加速科技向当地转化,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形成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做出应有贡献。尤其是要在西部大开发,发展中西部经济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战役中,在各地“科教兴省(区)”、“人才强省(区)”的战略实施中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地方高校只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寻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只有通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飞跃发展来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才能实现自己上新台阶、达新水平、出新效益的发展目标。

2.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

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高等学校的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主要是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的类型和层次的定位。当前对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模式提出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多样化和应用型两个方面。

一是多样化。这是由于: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第二、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向多样化转移。第三、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大众化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探索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 管理 的多样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适应多样化的要求,必需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地方高校在资金来源、专业构成、人才培养、 管理体制 等多方面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模式。

学科定位篇8

我们在研究成人教育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时,要透过学科的种种表象和现象,突破教育学的藩篱和束缚,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去探索成人教育学的一系列问题。成人教育学是从分析研究成人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现象入手,揭示成人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特有规律。将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这种定位在尊重学科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肯定成人教育学在社会系统中的独特作用,强调学科具有同其他社会科学比肩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当然包括了教育学。

(一)研究主体的重新确立

从成人教育学内涵来说:成人教育学是什么,包含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回答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其实质是研究和揭示成人教育学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什么内容。虽然对“成人教育”这一概念的解读各有不同,但是无论用何种表达方式都普遍认为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成人教育。所谓成人教育,就是对那些结束传统学校教育,或者超过学龄期无法接受传统学校教育的成年人进行的系统教育的研究。由于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直被视为是对传统学校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补充,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受到定向思维的羁绊。凡是教育学框架体系拥有的,它就在前面加上“成人”二字,凡是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框架体系拥有的都拿来拼凑在成人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中,凡是成人世界涉及到的都填充到成人教育学的知识体系中。这种随意性使得成人教育学的学科边界无法明确界定,这种现象的产生说明对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根本没有正确的认识。“成人”是知识的受体,更是一种社会角色的关系总和。作为单独的个体,成人教育学应当了解成人,做到“使人成人”。霍尔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将人类的智能分为了八个范畴,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在道德方面受到法律约束和公众意识制约,在体力方面有速度与力量的要求,在智力方面需要储备知识和技能,在情趣方面拥有兴趣、性情、气质、情绪等。这一理论否定了传统智力理论“一元智能”的狭窄定义,要求成人教育学观照成人的学习动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服务、指导、学习环境以及教育资源,在评价体系中摆脱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引领成人发现和发扬自己的智能特点。作为社会角色,成人是纷繁世界形成的复杂关系网中的一个结点。“人的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存在必然拥有众多的社会关系,也因此有了相应的职责和对应的职能要求。因此“成人”除了是对个体生理年龄的限定,也是从社会的不同角度对个体提出的要求。成人教育不仅是单向供给,对成人因材施教的进行培训和教育,开发个人作为人力资源的一面,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更应该学有所教,回归教育本真,关注成人。成人教育学的研究理念要满足个体对自身成长的诉求,从生命、信仰、文化等角度关怀成人。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定位不局限于教育学分支,要找到自身学科的应有视域。成人教育学不应仅仅作为教育学的分支,而应成为现代教育的火车头,成为传统教育的反叛者。将成人学习、成人生活、成人情感、成人职业、成人需求等方面作为学术探索与理论研究的主体范畴,即将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由“成人教育”转变到“使人成为人本体的教育”。

(二)研究理念的重新思考

成人教育学的产生与“学有所教”的理想契合,成人教育学的理念与“生命的尊严”“生命的幸福”不谋而合。既然成人教育学被视为关注成人学习、生活、情感、需求等多方面成长的社会学科,就应当摆脱传统教育体系对教育作用的认知偏颇,使成人教育学发挥起使人全面发展的职能,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终归宿。“使人成人”应该帮助人解决好三个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让人清楚地意识到人类不应幻想成为宇宙的主人,成为主宰万物控制一切的生灵,让人清楚地意识到在技术过度依赖的今天,人的发展和生存已经步入困境,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又应该走向何方?成人教育在此方面是有重大使命的。在人与自己上,成人教育要关注“人”,关注如何成人,关注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幸福,在此方面,成人教育学应该成为成人幸福成长、快乐生活的一本教科书。在人与社会中,成人教育应该教会成人安身立命的生存之道、和谐共生的安适之道。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确定新的科学的宇宙观,在人与自己的关系中确定新的生命观,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确定新的发展观、社会观、文化观。整体地、系统地、科学地规划成人成长的路径,寻求“使人成人”的规律,这是成人教育学的价值之所在。成人教育学理念的重新定位是成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自我更新、自我成长、自我重建的必然选择,是成人教育从红海走向蓝海的必然归宿,也是成人教育构建“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无一定形式学习的成熟体系的重要支撑。

(三)本体价值的重新厘清

现代成人教育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式呈现几何增长,内涵呈现不断增容扩展。成人教育学科也从借鉴教育学科和其他社会学科,到诞生终身教育理念。完成了自己学科的“成人之礼”,华丽蜕变成一门自主学科,对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产生重要的公共价值,并为这些学科提供更高层次的价值引领,特别是对教育学产生了重要的反哺功能。成人教育不断地拓展自身内涵,以函授、电大、夜大、学习共同体等为形式,以在线教育、开发大学、广播教学、远程教学等为手段,提供职业教育、通识教育、学历教育、休闲教育、扫盲教育等多种教育内容,面向妇女、老年、牢犯等多种教育对象,通过颁布《成人教育法》等多种法律来推进成人教育改革。从知识到技能,从文化到生活,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同时,也站在自身学科角度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经济与文化、农业与科技、人力与社保等社会突出矛盾提供方法和解决途径。成人教育学的产生是对传统教育学诉求的不满,因为它着力于用无一定形式的教育乃至非学校教育来改造社会的,同时还与社会经济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它在生成上具有独立性、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具备成为社会学科的前提。同时,成人教育学在学科发展道路上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社会学科存在着交叉协作的关系。成人教育学在自身建设中从成熟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知识、理论、研究方法等,有助于成人教育研究从经验总结提升到理论研究、加快了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力度,也有助于拓宽研究领域、增强成人教育学的系统性、促进了成人教育学的体系构建。当然这种借鉴和学习不应成为成人教育学就是各种社会学科拼盘的理由,多种视角的分析让成人教育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不仅拓宽了自身各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也促使成人教育学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从成人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来说,成人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纵向分化过程中内部衍生分化的产物。但是这种衍生并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论难以解释与解决成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研究者为了适应成人学习的现实需要,将成人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加以建立和发展,并孕育了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实际上,成人教育学与现代教育学有时间距离,成人教育学产生于现代教育学之后。当然,这种现代教育学更大意义上还是现代学校教育学,因为,它研究的对象着重于儿童,研究的主体着重于学校教育,从范畴上将其作为母体也确实勉为其难。再者,从现代成人教育现象的产生和现代学校的产生来看,它们产生的时间本没有太大的区别,它们都是伴随着人类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而产生的,可能从它们的产生就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径,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对象和方式,尽管从理念上都有指向“人的文明”发展的良好初衷,但是,因为其不同的视野和格局决定了两者的走向和今后发展后劲。无疑,现代教育学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困境直接源于视域的狭窄和格局的局限,成人教育学在更大的视域和范畴中为教育学科提供更高层次的价值引领,特别是对教育学产生了重要的反哺功能,这种贡献功不可没。

二、学科定位问题破解的意义

在强调从“使人成人”视域对成人教育学科的知识发现与理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与造就、服务实践改革与推进等关键环节进行文化思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成人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成人的教育———成人教育———成人本体”的转变,是学科在自身发展中对社会普适价值的表现。从一开始只是对教育对象的限定发展到独立二级学科再到社会科学,这种定位的转变是成人教育学理论研究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是面对实践问题的一个答案,是探寻学科建设出路的曙光,是对研究人员提出的希望与挑战。

(一)有利于丰富学科的理论体系

要真正做到“使人成人”,成人教育学不能成为传统教育学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的简单延伸。在成人教育研究中从经验总结到理论研究、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再反馈实践问题,从整体的角度认识成人教育现象并深入微观领域、站在其他学科的角度扩充研究范围广泛辐射。这就要求在原有的成人教育研究视野内,将认识触角深入到成人教育更微观的领域。如成人教育社会学分析、社区教育课程设计、成人教育认知发展、老年教育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同时向周围其他学科进行渗透,使得知识体系由单数变成复数,出现了成人教育社会学、比较成人教育学等。成人教育学向这些不同层面的延伸和推进,把成人教育研究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和发展水准。同时成人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得到转变,具备培养和发展成人各方面能力的智力观、灵活多样的教学观、多元化的评价观、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和因材施教的发展观。使学科理论体系跟其他社会学科,特别是教育学进行廓清。

(二)有利于更新学科的价值体系

成人教育学以探讨人类成人的精神空间为主要目的,是对个人生命本质的追寻、对生命完整性的期许。成人教育学在实践的推进过程中应该强调对个人的赋权增能,关注成人的精神世界,注重自身存在的体验与领悟。“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伦理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服务的思想基石,也是成人教育学价值之所在[5]。以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合作的教学过程观、生活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观、自我导向的教学方法观和作为协作的教师观,从个人角度上,通过学习生存技能和生活经验对世间万物的存在以及它们与本体的联系有所觉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要拥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来感悟生命、管理自我。从社会角度上,成人教育学拥有公民教育的职能。它应当帮助成人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拥有批判性的认识和理解,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机会去实现个人或组织的目标。

(三)有利于探寻学科的发展出路

成人教育学要对成人义不容辞的关切、深切入微的关怀,直面最真实的社会境遇与最本真的社会生活,直面成人最真切的发展需求与最真实的人生向往。伴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科学的转型以及出现的新形态带来了学科框架的变革,也必然伴随着学科建设的新环境。这也要求学科明确自身定位,帮助成人教育学健康发展。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成人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事、学校的事,更是社会的事,是社会的经常性生产任务。全社会都对成人教育负责,全体社会成员既是成人教育的享受者也是成人教育的提供者。因此将成人教育学定位于社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充分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建立学科社会基层组织的关键是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多元互动式组织模式,核心是实施社会激励式组织原则。加强成人教育学与社会以及其他学科科研人员的对话与沟通,在本学科的博士点、硕士点、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吸引其他学科科研人员进入本学科研究领域,将其他方面组织或机构的专业人员吸纳入教育队伍行列,动员全社会科研力量。同时实施学科社会激励机制,引起社会对成人教育学的关注和认同,对成人教育科研成果给予奖励。政府应根据成人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指导成人教育改革发展,加大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宣传力度,贯彻“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对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定位做出必要的更新有助于成人教育学的健康发展,成人教育学应该主动积极的乘着新时代“东风”,充分调用社会资源、把握学科应用实践和理论指导,将自身的学科建设嵌入时代步伐。通过对成人教育学学科本体的重新确定、学科理念的重新思考以及学科价值的重新厘清,成人教育学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视域和格局。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确立以“成人为本”的研究对象,不应也不能将其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或分支学科发展和建设。对成人教育学的重新定位展现了学科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活力,也将激发出学科潜藏的无限价值、发挥学科职能,得以指导学科建设进行。

上一篇:民营企业范文 下一篇:非法经营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