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9:06:11

学科培训总结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工作。培训前,我校有关领导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和分工,明确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检查了教室、线路、多媒体器材,安装了教室网线等。培训开始第一天,教育局马局长和有关领导亲临我们班指导检查,教研员老师做了培训前动员报告并且每天到班级和老师们一起交流讨论有关课题。

本次培训我们共有60余名高一年级英语教师参加。在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班采用了观看视频、及时交流、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说课等卓有成效的培训方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实践指导意义。每天根据培训内容布置作业并于次日收缴作业。

高一英语培训班共观看通识培训10个专题的在线视频,教材培训5个专题的在线视频和人教社高一英语培训包7套光盘。其主要内容包括:高中英语新课标解读、新课程理念、人教版新教材介绍、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资源分析介绍、高中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课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词汇教学、听力教学、阅读教学、文化教学以及新课程理念教学的各种课例等。

参加高一培训班的全体老师按照培训时间到校,做好培训笔记,认真观看视频。讨论时大家积极发言,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看法,重点集中在教材教法分析、教学的深广度方面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大家结合课例、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互动研讨,很多老师还在课下自费刻录了光盘、下载了视频重新观看,每位教师认真手写论文,按时交作业。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美术学科远程培训工作总结

陈卫和

今年是第四次教育部组织的高中新课改实验省培训,主要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参加的省市有、贵州、甘肃、四川和重庆,青海后来加入。这项工作在教育部师范司的领导下,纳入国培计划由中央电教馆组成项目组主持,具体仍由继教网平台运作。这次远程培训的专家团队集中地点设在北京西郊凤凰岭实创西山科技培训中心——2007年第一次远程研修新思考网平台也设在这里,期间平台被黑客攻击遭遇研修重创,这一“黑色记忆”今年又被唤起——这次远程培训开始两天由于平台技术问题登录困难,后来调用去年平台替换恢复正常。培训时间从7月28日开始,8月6号团队工作结束,8月7日至9日派出团队三位专家网络值班,继续学员作业和班级简报的评阅。

今年的远程培训工作尽管一开始遇到困难,但是在专家团队与继教网的齐心戮力下,迅速替换平台转移数据,发挥网络研修的无穷魅力,仍然取得了极好的研修效果。在研修的平台上学员纷纷转录首席专家尹少淳教授的留言:“网络断了思想不能断,平台塌了精神不能塌”,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投身远程培训。在美术学科远程研修课程简报第九、第十期后面的跟帖中,好评如潮热评不断,“感谢专家”、“感谢平台”、“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好的培训”、“希望保留平台内容”、“希望常常回来学习”等等留言比比皆是,获得超过预期的培训效果。

以下是美术学科远程研修培训情况的全面总结。

一、 美术学科远程培训概况

本次远程培训资源是在去年基础上修改开发的,有10个专题的视频课程和拓展文本资料,组建了今年的美术学科远程研修辅导团队。这支团队由美术课标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挂帅首席专家,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周凤甫老师具体负责,总共有15位教授、教研员、优秀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专业博士生组成。团队专家分为驻场和异地相互支持的方式开展工作。异地主要是在广东的视频课程专题主持专家,他们在专题研修时上网辅导和评阅作业,同时为课程简报撰文引领研修。在北京驻场的10名专家以学科核心专家为首,首师大美术教育专业的博士生为工作骨干。他们紧密联络各地班级和异地的专题主持专家,按照五个省区分工评阅学员作业和班级简报,每天推出一期课程简报,并根据研修进展和学员的问题,组织了两次在线视频答疑。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培训回顾

2009年6月,从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番禺五区中共选拔了30所学校,每所学校选派一位培训者教师;从花都、从化、增城、白云、萝岗、南沙六区共选拔了30所学校,每所学校选派一位老师作为农村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一对一结对互助,构成学习共同体。广州市针对培训目标,集中培训学员教师与培训者教师6次,各区、各校组织各种形式的配套学习及培训114次。培训主要有理论学习、专家讲座、网上研讨、课例观摩、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案例分析、主题研讨、活动设计、校本课程开发、举办现场会、学业评价研究等形式。经过培训,培训者教师与培训学员的教学观点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发生明显转变,一些培训者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体育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与体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能够根据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自我发展的阶段与总体目标,并付诸行动,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成为学校、镇街、区域的体育学科教育带头人。

2.通过体育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一批农村体育教师提高,提升农村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力争达到“一人培训,全校、全街、全镇受益”的良好效果。

3.通过培训,为农村学校、镇街(学片)培养一批素质良好、业务过硬的基层体育骨干教师队伍,以此为抓手,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素质,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切实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实现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化发展。

三、培训思路及方法

以广州市教研室教研员为核心,市体育教研理事会、市体育教研中心组、市第十五届特约教研员组成教研团队,负责培训工作的规划、统筹、培训、辅导,对每次的培训工作进行精心的设计、周密部署,树立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即:结对帮扶、科教结合、盘活资源、共同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制订培训工作实施的基本工作思路。

1.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定期对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更新培训对象的教育理念。同时,要求学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与改进作用。

2.集散结合,知行统一。集中培训与跟进式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自觉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3.结对互助,共享共进。按照城乡结对的方式组建培训者和学员“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工作小组,并按照广州市“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的要求,区域与区域之间组建结对区,在结对互助的过程中谋求共同进步。

4.条块并举,盘活资源。充分发挥“市—区—镇—校”的上下一贯教研工作网络的作用,以“市、区、镇、校”为块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盘活教学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发挥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各区(市)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在开展群体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时,注重科研引领,以构建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提高农村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7.专业发展与师德提升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文体活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观看事迹报告等形式,对结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培训对象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培训对象的师德也得到提升。

四、结果与分析

1.目标引领,专业规划,促进学员持续发展。教师要在教学中成长自己的智慧,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专业,就要有目标,需要一种快乐和幸福感来支持。这种快乐和幸福来自于对自己专业的规划,经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后,源自内心的体验。为了帮助学员做好规划,在培训时重点对学员进行自我分析、制定规划、树立信念、增强动力等方面的培训,并在撰写自我规划和培训结题方面提供参考模板,标明必要的要素,学员在完成相关工作时,参考要素寻找策略。另外,学员在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时,要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能力、缺点进行综合分析。鼓励其制定三年规划,确定三年的发展目标,然后把三年目标分解成年度目标,学期目标(即细化目标)。在目标细化后,根据要求,再制定达到目标的策略。比如:萝岗区汤村小学的李老师,其规划中的三年目标之一是,掌握并熟练地在课堂中落实和运用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然后定为第一年观看相关课例,阅读新课程改革的书籍,听专家报告等措施,再根据这些策略计划好购买什么书?利用什么样的体育课进行教学?听怎么样的报告等?写进每年或学期的计划当中,然后按照这个计划实施,并及时总结反思逐步达到目标。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为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2.分析校情,寻找突破口,构建合作平台。在培训过程中,把培训的目标从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的层面,上升为学校的层面,学员所确定的目标及发展规划紧密地与学校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学员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更加有利于学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培训效果。比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朱老师与萝岗区汤村小学李老师的互助结对,培训初期朱老师从李老师的专业特长、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汤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办学历史、人文环境等,农村学校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的要求,确定以跳绳为突破口的体育特色与校本课程建设为目标,作为指导培训的工作基础,并构建学校发展跳绳特色的思路与方案。再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胡校长与白云区环滘小学钟校长,自2009年接受市的培训任务始,就把培训的工作由培训教师的层面上升为学校的层面,棠德南小学胡老师不但把大课间作为一个突破,把教育的理念、组织方法、课程改革经验带到环滘小学,双方学校还由此结成了对子学校,为了强化交流效果,棠德南小学专门组织了一次体育大课间开放日和一次教学开放日,环滘小学钟老师把自己学校的老师带到棠德南小学参观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这种全方位的培训模式,提升了培训的理念,丰富了培训的内涵,强化了培训的效果。

3.构建市、区、镇层级培训管理架构,盘活区域资源。为了保证培训老师能够以最新的理念、最佳的状态、得到最好的服务和帮助,构建了“市—区—镇—核心组—中心组—科组长—学校”的层级管理架构。即在市教研员的组织下,各区、镇建立核心组和中心组。在进行管理及教学研究时,一方面,学科教研员管理和指导核心组、中心组成员和学校科组;核心组管理和指导中心组、学校科组成员;中心组成员管理和指导学校科组。另一方面,教研员指导和管理核心组、中心组及对口学校教师;每位核心组成员负责对2—3名中心组成员及对口学校的骨干教师的专业培养;每位中心组成员对口2—3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培养和教学研究。如:天河区与萝岗区、天河区与白云区的互助帮扶,培训者教师都是本区核心组成员,他们在该区是负责组织全区教学改革工作,当他们具体负责指导相应的区开展工作时就把相关的教学理念、组织方法、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带到相对应的学校。通过这个架构能很好地达到“条块并举,盘活资源;以点带面,辐射引领”的工作目标,在实践中盘活了资源,扎实地推进了城乡体育骨干教师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区(市)体育教师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服务农村地区学校与教师。

4.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观点交流常态化。在本次培训活动中,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专任教师。一方面,他们要承担培训和学习工作,另一方面要承担学校和日常教学工作,而结对教师所在单位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在时间和交通上制约了互相联系的常态化。信息技术平台在信息传递和实时交流方面提供了便捷条件。因此,本次参加培训的60多位教师建立了“广州区域互助”QQ群组,把培训教师与学员教师纳入到同一个平台,在交流中不管是对口教师,还是非对口教师,只要有问题就能在该平台找到帮助。另外,还借助天河部落博客平台、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这个现代化的网络工具为教学研讨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便捷服务,有利于实现观点交流的常态化。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1.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都常常遇到时间不统一、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拓宽培训的途径,把QQ视频、博客平台的即时功能开发出来,就有利于实现交流的常态化和即时性。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学科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学科建设机制和学科带头人。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机构固有的优势,先选定强势学科予以重点建设,培养拔尖人才,然后以点带面,提升整个中心的科研工作水平。学科带头人的评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评定标准,合理划分能级,以“矮子里面挑大个”的方式,对暂未达到条件的主要业务骨干,赋予其准学科带头人的责任,积极创造条件,重点培养中坚力量与后备人选,促进学科梯队的形成。

制定长规划短安排

学科建设要像每年制订考核标准、工作计划、疾病防治规划那样形成一套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做到长有规划短有计划。受基层业务和科研能力局限,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要立足实际,以应用研究为方向,通过对基层疾控工作的认知和深度了解,寻找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达到研究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指导基层和拓展应用研究成果的目的。

建立激励机制

以文件形式规定中级及以上人员每年应撰写1篇以上论文或是不少于5000字的年度工作总结。通过硬性规定,要求专业人员在业务工作中注重素材的积累、整理、分析、总结,这一过程既是业务工作总结也是业务理论的提升,对来年开展工作有指导意义,也能影响身边同事,久而久之,便能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同时结合绩效考核,制定合理的奖励办法。

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1加强人才管理

加强培训:通过各种在岗培训,造就复合型人才。

①选派专业人员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支持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

②开展内部培训,年初制订年度培训计划,由学科带头人单位内部开设各类讲座。

③与综合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超前的市级疾控机构结成帮扶协作关系,采用“走出去”(选送专业骨干短期培训进修)和“请进来”(邀请学科带头人来业务指导)方式增强人员间的学术交流,以强带弱。

引进人才:引进人才,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当前,依靠高薪引进拔尖人才的做法在多数县级疾控机构一时难以采用,人才引进主要靠招聘本科毕业生为主,更多地在培养、创新用人机制上下功夫。

2重视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教育是提高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制定优惠政策,安排专款,为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在职培训、业务进修等继续教育提供便利和机会,促进其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持续提升。在重视普通继续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关键人员、重点年龄段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重视核心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及时更新。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省项目办将制定、下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团队、技术人员工作手册和学员学习手册;制定优秀、合格组织单位(市和学校)、指导教师、学员评价标准,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学习标准,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指标。高中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本人《继续教育证书》记A类学分10分。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指导教师、参训学员由所在市和任职学校进行通报。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20__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省项目办将制定、下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团队、技术人员工作手册和学员学习手册;制定优秀、合格组织单位(市和学校)、指导教师、学员评价标准,明确工作职责,量化

学习标准,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指标。高中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本人《继续教育证书》记a类学分10分。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指导教师、参训学员由所在市和任职学校进行通报。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20**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月13日—25日(***)

**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学时;

**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月2**日—8月8日(**)

**月2**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学时;

**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学时,共计**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月21日—**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试点培训

**月21日—**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培训实施(**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省项目办将制定、下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团队、技术人员工作手册和学员学习手册;制定优秀、合格组织单位(市和学校)、指导教师、学员评价标准,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学习标准,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指标。高中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本人《继续教育证书》记A类学分10分。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指导教师、参训学员由所在市和任职学校进行通报。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区教育局和市教科所工作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质量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为主题的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服务意识,扎实抓好课堂教学、综合课程、评价改革、农村课改等四项重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把握关键,抓住重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切实解决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正确处理“三维”目标达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努力实现“三维”目标达成的整合。落实区“双百工程”,继续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抓好新课程实验教材培训;组织全区性教学观摩研讨;在课改基地校举办教学开放周研讨活动。

2、加强综合课程教研工作。综合课程改革含量高、难度大,要克服困难,积极实践,做好专业引领和教学指导,积极探索综合课程实施的新路子。加强课标、教材培训;充分发挥区科学、艺术中心教研组辐射作用,建立校际教学研究制度,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员、兼职教研员要深入课堂同任课教师一道,开展集体备课,组织教学观摩,认真议课评课,解决存在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丰富充实科学网站内容,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3、扎实有效抓好课题研究。本着“以课改定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的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完善研究体系,加强课题管理的力度,让课题研究走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促进教师成为教科研型的专业工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应用性为主,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解决课改实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核心,为新课程的实施和课标的验证提供经验和依据。做好省、市、区级重点课题研究的跟踪、指导、检查工作,协助一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疑难,督促各课题组及时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适时地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指导。对一批本学期将要结题的课题,依据课题立项部门的要求,协助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本学习课题研究的重点,力争有所突破。

(二)强化管理,措施得力,一如既往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参加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活动,结合听课、评课等方式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肯定成绩,发现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各校执行《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和《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情况的检查指导,重点检查学校落实省颁课程总结、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完成教学任务等常规工作,并且加强随堂听课工作。本学期继续将撤点并校后的农村学校做为教学指导的重点。

2、重视教学质量监控。继续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积极促进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照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继续开展区、校两级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检测手段,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促进各学科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各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课改成果的重要手段。去年,我区师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重视抓好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落实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学科竞赛工作安排,组织好中小学各学科竞赛。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发现人才,促进教学,活跃学生课外活动。搞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交流、评选、汇编工作。同时鼓励、组织中、小、幼教师参加省、市有关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我区师生在省、市各项评选、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三)狠抓培训,互相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1、有总结地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为使培训更好为教学服务,我们力求开发潜力,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做好小教自考报名及助学工作,妥善安排助学培训,努力提高小教自考的毕业率。组织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整理工作。协助抓好小学实验年级教材培训,确保参加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暑假期间,将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和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2、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和工会参政议政作用。学校党支部将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部署,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并充分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增强投身于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学校工会将把关心教职工的冷暖摆在首位,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努力为教职工创设温馨的工作氛围。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预期完成。校行政和处室领导要增强责任意识、角色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大胆开拓,勇于进取,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要带头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教育改革理论,深入教学第一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履行职责,加强沟通。教研员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课改工作的有关文件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课改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专业引领的水平,以适应课改的需要。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后勤人员要牢固树立为课改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密切配合各处室,确保课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将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总结生育工作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各处室工作安排

(一)中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新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编写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

3、参加市教研室学科会议

三月份

1、筹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完成初中数学联赛报名工作

4、完成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编写工作

5、举办全国初中生物理知识竞赛

6、参加市教科所学科会议

7、下校调研

四月份

1、组织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举办初中数学联赛

4、编写初

一、二年级期考试卷及九年级区质检试卷

5、举办中学综合课程专题研讨活动

6、参加市教科所中考命题指导会议

7、下校调研

五月份

1、召开初中毕业班七个学科总复习教学工作会议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3、组织初中毕业班技术班考试

4、完成初

一、二年级期考试卷编写、校对工作

5、组织区

七、八年级初中生写字比赛

6、下校调研毕业班总复习情况

六月份

1、组织初

一、二年级期末考试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3、举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2005年中考评卷工作

2、做好2005年中考质量分析工作

(二)小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总结

2、实验教材培训准备

3、编写单元、半期练习

4、征集课改教学论文

5、汇总、整理课标、教材验证情况报告

三月份

1、召开小学教学工作会议

2、举办新课程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

实验教材培训,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

3、评选区级教学论文并选送优秀论文送市参评、汇编

4、下校调研《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验意见》落实情况

5、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课题研究情况调研

四月份

1、重点课题研究情况调研及指导

2、开展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

3、组织评选区级优质课(录像课部分)

4、下农村校听课调研、指导;参加片区活动。

五月份

1、对本学期结题的课题进行结题前的核查及验收工作

2、组织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实验小学)

3、区级教学论文汇编

4、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

5、召开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会议

六月份

1、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2、撰写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报告

3、收集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课标、教材使用与实验意见及学生学习情况报告。

4、下校听课调研;参加片区活动。

5、调研课题研究情况,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及过程性材料的搜集整理进行指导。

6、完成区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国家、省级教材培训

2、整理、汇总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实验报告。

3、报送省级课题结题报告(建设小学、实验小学)。

(三)培训处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培训处工作总结

2、小学初级教师培训班汇编论文证书打印,论文发放。

3、整理农村完小校长培训材料

三月份

1、2005下半年小教专科自考报考工作

2、组织参加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

3、做好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实验教材培训和小学

3年级科学实验教材培训的通知和继续教育证明发放工作,并做好培训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4、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准备工作

5、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四月份

1、2005年上半年小教专科自考座位号发放

2、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市级检查后的整改工作,以迎接省级检查验收。

3、继续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五月份

1、整理补充教师培训材料

2、下校听课、调研

3、培训处日常工作

六月份

1、筹备暑期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工作

2、筹备暑期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工作

3、学期工作小结

七月份

1、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

2、举办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四)总务处

1、做好第二学期中小学教材、练习、试卷的征订发行

工作,对市区校的练习卷给予送货上门,以及数量的调剂保证教学之需。

2、做好校内卫生工作,优化工作环境,创建文明窗口。

3、搞好各类课改活动的后勤工作,保持场所卫生清洁、茶水供应、使课改活动能顺利开展。

4、资料、阅览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搜集、推荐最新信息供教研员参考,按期做好资料装订、编号造册归档,资料交流工作。

5、加强管理学校店面、住宅租赁工作。催收各项资料款、租金,使资金能及时回拢,确保办公、课改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为了全面打造数字化校园,提升全县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主动适应课程改革,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进一步发挥教育强县作用,及时交流和研究一线教师教学经验、教改成果,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我县于2010年开通了教育资源网。为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网的建设和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教育资源网建设的目标

教育资源网是集本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学科建设、信息、资料编写、教师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资源网站。

通过教育资源网建设,进一步整合本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本土化教育教学合力,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通过教育资源网建设,进一步综合本县学科基地学校优势和广大名师名校长力量,广泛开展适合县域实际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学科研力度,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质量。

通过教育资源网建设,进一步集合本县教师原创性教育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研究成果,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二、教育资源网建设的职责

1.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会同各中小学校,共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教育资源网阵地。必须自觉履行如下职责:

(1)研究制定与教育资源网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切实加强教育资源网建设。包括学科基地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学科资源网管理制度、教育资源网考核奖励措施。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教师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建立学科资源网络人才管理库。各学段学科网络管理人员要积极工作、密切配合、不断创新,加强学科县域教师原创性教学资源的审核、上传、交流;各学段学科基地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不断地为全县学科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教学资源,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和专题讲座等,并负责对学科教改信息的采集、分析和。

(3)关注教师教学技术和方法,交流、分析和总结各学科教师教学经验,经常探讨和研究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研究“教育资源网与本县教师专业素养”的关系,要不断总结“网络促教、教育兴网”的经验,培养一大批学科教学名师、骨干教师。

(4)常抓教育资源网络队伍管理,以制度调控教育资源网建设和学科基地学校建设,协助学科基地学校,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和调动基地成员和学科网络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开展教学研讨,全面收集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的优秀资源,不断充足、更新教育教学资源。

(5)根据学科教师需要和学科研究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和学科基地学校作用,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网络资源条件和办学特色,指导学科教师和全县各中小学学校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学科研究、教学反方式方法研究,加强学科师资培训,帮助学科教师和学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时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活动。

(6)结合本学科实际情况,利用教育资源网,交流各学校、各学科所开展的不同规模、多种形式本土化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各学校、各学科在教学进程中所形成的教学资源、评价资源、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围绕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科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提出学科课程开设、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意见,在全县课程改革推进中发挥好引领作用。

(7)经常对本学科教学与教学资源利用和教师教学需求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及时发现和善于总结学科教师和学科基地学校的成功经验,广泛宣传交流学科教师和学科基地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案例、教育叙事、试卷评价、课题研究等等,并通过会议交流、网络、向报刊推荐等途径推广改革成果。

2.教育局基教科根据课程设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指导规划教育资源网的开发和利用。

3.教育局信息装备中心负责做好教育资源网的设备维护等技术工作,保障网站正常运行。

4.教育局计财科负责教育资源网的经费保障工作。

5.加强教育资源网的管理考核与奖励,每年由县教育局信息装备中心、基教科负责举办一次优秀教育资源的评选,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举办一次工作交流会或座谈会。

三、教育资源网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1.组织机构:

(1)教育资源网领导小组:

组长:县教育局副局长蔡加冬

组员: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徐颖锋

县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张建荣

县教育局信息装备中心主任侯晓东

县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徐超

(2)教育资源网工作小组:

具体名单由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另行发文。

(3)教育资源网管理小组:

具体名单由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另行发文。

2.管理要求:

(1)每学期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交流经验、布置工作。

(2)制订教育资源网、学科基地学校工作职责和考核奖励机制。

(3)每年筹措教育资源网、学科基地学校建设资金。

学科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送教下乡”项目以“突出师德、立足课堂、服务基层、送教到校”为宗旨,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教师送去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快速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该项目包含五个子项目,即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学前教育。每个子项目各负责100名相应学科教师的培训任务。在衡东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衡东县教育局直接领导下,“送教下乡”项目于2016年9月中旬开启,至2016年12月中旬结束,历时三个月圆满结束。

一、六阶段

整个“送教下乡”活动分为六个阶段:训前调研、通识培训、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每个阶段皆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步步相接,环环相扣。

1. 训前调研

训前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制订后期培训实施方案,增强送教下乡的针对性。根据送教下乡五个子项目,全县划分为五个相应学科片区:杨林片区为初中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第二中学;新塘片区为初中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吴集片区为小学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吴集完小;杨桥片区为小学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城关片区为学前教育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育星小学附属幼儿园。从2016年9月13日开始,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派教师分批多次到各个片区内的学校通过听课评课、个别访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最后总结分析出各学科教师亟须解决的代表性的实际问题,确定各学科组送教下乡的主题。初中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专题研讨阅读教学,努力在细读文本和品析语言方面下功夫;初中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语文课上,我们应该教些什么;小学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在活动中探究规律;学前教育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此外,根据教师所教学科和教师的意愿确定下阶段参培教师名单,每个学科组100名教师。

2. 通识培训

2016年9月30日,五个学科组的500名参培教师共赴衡东县五家山会议中心聆听专家讲座,就此拉开送教下乡活动的第二个阶段“通识培训”。“通识培训”以更新教师新课程理念和提高师德素养为目的,通过领导讲话、专家师德讲座、专家学习引领等系列环节,帮助乡村教师树立师德师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成长。来自湖南省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副校长盘晓红作了《爱的使者――教师的定位》的讲座,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扎根山区农村学校27年,省吃俭用坚持照顾10多个孤苦孩子的艰辛感人的历程。盘老师感人的事迹和对教育的执着打动了所有人,让老师们受到一次别样的心灵洗礼。来自长沙市青园中信学校的刘菲菲校长的《教师如何提升学习力》讲座,则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让教师明白自身发展与完善的意义和方式方法,给教师以崭新的理念与体验。

3. 示范教学

2016年10月17-18日,“送教下乡”第三阶段“示范教学”活动暨由湖南省教育厅王建华副厅长、教师工作处王俊良副处长、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贾腊生主任、黄佑生科长率领的湖南省国培办“国培”管理者高研班现场会在衡东举行,为期两天。示范教学由两堂送培课、两堂展示课和一堂专家讲座与互动三个环节组成。送培课是县学科带头人或名师的示范课;展示课是由基地校选送的公开课;专家讲座则聘请本土或附近地区的资深专家对送培课、展示课做精彩点评,并作相应学科的主题讲座。不管是送培课、展示课,还是专家讲座,都紧紧围绕第一阶段训前调研确定的送培主题,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科组相应的100名参培教师集中到送培点基地校参加这三个环节的培训。五个学科组共计10堂送培课、10堂展示课和5堂专家主题讲座。送培课有县教研室向康老师的《鹬蚌相争》、教师进修学校刘吉香老师的《信客》、文冲小学陈宜老师的《掷一掷》等;展示课有衡东县第二中学罗亚红老师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衡东县吴集完小曾玲玲老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康淼老师的《找规律》等;专家主题讲座有长沙师范学院马学刚副教授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长沙师范学院催红英老师的《家校合力,助幼儿健康成长》、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邹清宴老师的《如何激发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送培课、展示课的精彩示范,与示范课教师的热烈互动,参培教师积极思考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尤其是资深专家的主题讲座,更是为参培教师现实中迷茫和困惑的解决另辟蹊径,拨云见日。湖南省国培办高研班领导们认真参与了全过程,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后续培训作了重要指示。

4. 研课磨课

2016年12月5日,“送教下乡”活动进行到第四阶段“研课磨课”。每个学科组安排三位送培教师到基地校示范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一个微案例。微型课、微故事和微案例跟上一阶段的示范课、展示课与主题讲座一样紧紧围绕每个学科送教主题。每个学科组的参培教师在相应基地校集体观看这三堂微型课、三个微故事和三个微案例。之后,全体参培教师按照示范课的要求精心准备好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和一个微案例,并将参培教师分为三大组,每组推选出2名教师在下一阶段集中研修时上好一堂微型课,展示一个微故事与一个微案例,也就是第五阶段的成果展示。为了成果展示的闪亮登场,为了保证送教下乡活动的最终效果,2016年12月8日,五个学科组共54名教师集中在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课程打磨,认真准备课件。衡东县进修学校肖志泉副校长组织大家开会,就研磨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作了重要讲话,然后分组进行课程研磨,精心准备。

5. 成果展示

2016年12月10~11日,五个学科组共30名被推选出来的教师通过集体精心的准备后分别在五个相应的基地学校进行了成果展示。也就展开了本次送教下乡的第五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展示会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参加成果展示的参培教师的精彩演绎充分展现了送教下乡的高效实用。经过专家评审,肖林凤、阳平辉、欧阳晓林等老师获一等奖;肖微、陈华、吴国华等老师获二等奖。在大家的收获与欣喜中落下了“送教下乡”的帷幕,但培训并未结束。

6. 总结提升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教师培训的后续作用,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特意设置了第六阶段――总结与提升。要求参培教师从第二阶段“通识培训”到第五阶段“成果展示”,每个阶段都写出阶段性小结与心得。最后到第六阶段则需就整个参培活动写出《参加国培计划(2016)衡东县“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和《个人发展计划》。此外,五个学科组分别建立相应学科送培QQ群,群员包括本次送教下乡中聘请的资深专家、衡东县学科带头人、本地名师、示范课和展示课教师以及全体参培教师,目的是增强培训的后续影响力,让专家名师跟踪服务参培教师。这样,参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随时可以与专家名师交流,适时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和后续影响力。

二、三特色

1. 管理方面

(1)领导重视,统筹得力。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衡东县教育局陈宏建局长担纲任组长,衡东县教育局副书记丁麦秋、师训股长刘启贤、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颜亚华校长、罗利辉书记等任副组长,五个子项目即五个学科送培点的基地学校校长和各个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以及师训专干任成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令畅通,配合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确保了项目的有序高效开展。畅顺的管理体系是培训实施的关键。

(2)精心组织,职责严明。在实施过程中,衡东县进修学校就五个子项目分别成立相应的管理团队,派专人负责。管理团队精心策划,事无巨细,培训环节周全到位,每一环节有分管领导负责,每一件事有专人落实,确保本次送培计划高质顺利完成。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培训成功的核心。

(3)科学安排,严格考勤。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紧,教师工作量大,为解决教学和培训的矛盾,集中培训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从而保证参培教师的培训时间。五个学科组的基地校派专人负责考勤,对学员进行上、下午签到,中途查勤,以保证参培教师按时按质完成培训。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考勤是培训质量的保证。

(4)后勤保障,关爱教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培训,基地学校精心安排可口的饭菜、茶水和必要的车辆;及时发放专家和示范课教师的授课津贴等等。关心老师们的饮食,提示老师们安全出行,让参培教师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后勤的关爱是培训有序实施的有力保障。

2. 送培方面

(1)专家现身说法,深入人心“接地气”。不管是外地请来的资深专家,还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名师都是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和管理者。他们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方式。相同的身份、相同的工作经历,使他们在培训中更能从参培教师的角度出发,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这样“接地气”的现身说法,提高了培训的可信度,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学习专家名师经验的同时,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以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2)内容新颖独特,切合主题促成长。无论是外地聘请的专家,还是本地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亦或展示课的教师都始终围绕教师成长主线,针对送培主题精心组织材料,准备课件,用新颖的内容,从全新的角度,实施精准培训;力求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师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协调发展和成长。

(3)方式研培结合,勇于创新求实效。送教下乡采用了研培结合的新模式,即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参培教师围绕主题上展示课-展示n教师说课与专家团评课-本土专家名师上示范课与专家团评课-资深专家专题讲座-反馈交流这一形式,创设聚焦课堂,增强互动合作交流,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 参培方面

(1)领导教师齐上阵,巧取时间争培训。全县五个子项目,共计500名参培人员,他们当中既有管理者,又有一线教师,都妥善安排好工作事项,积极争取时间完成培训任务。整个“送教下乡”活动的到培率100%。

(2)目的明确求成长,按时签到出勤高。与以往培训混学分拿证不同,此次参培教师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培训提高职业专长,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所以参培教师积极主动,每次集中培训,出勤率均在95%以上。

(3)国培舞台夺成效,争奇斗艳显真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认真听讲,扎实做笔记,积极与专家互动,潜心写心得体会,精心准备课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的收获。尤其在成果展示阶段,30名参培教师纷纷闪亮登场,百花争鸣,尽现才华。国培的成效遍地开花,大放光彩。

三、两反思

1. 不足

(1)缺乏主动性。培训仍然以送培为主,参培者处于被“参培”状态,没有突出参培者的主动地位。参培教师与示范课、展示课教师以及专家名师交流互动不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研磨课时间仓促。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员与专家指导老师交流互动,学员没能充分掌握和领会指导老师的意见,来不及将培训所得内化成自己的实际能力,导致成果展示效果不佳。

(3)教师跨科参培,浪费资源。“送教下乡”活动国培系统报名时出现差错,导致一些教师不能参加本学科培训,而要参加别的学科培训,这样专业不对口,浪费培训资源。

2. 建议

(1)创新培训模式,使参培者变“要我培”为“我要陪”。充分考虑教师的培训需求,切合教师的切身利益,给予教师更多时间和机会,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立科学的教师参培信息系统。包括教师学科信息和参培数量统计等,避免教师乱培错培现象。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具体统计数据,在安排教师参培时缺乏科学根据,导致有些老师参加培训过多,成为“培训专业户”,有的老师却几乎没参加培训,致使受训机会不均等,浪费培训资源。

(3)建立培训后续跟踪评价机制。“上课时很激动,下课后很冲动,回家后一动不动”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培训缺乏后续影响力。建立完善的培训后续跟踪渠道,结合可操作的跟踪评价方式,避免教师只为学分和证书而培训,真正提高培训的后续效果,服务于中小学基础教育。

2015年,衡东县被批准为湖南省首批国培计划项目县,并被评为国培计划送培到县示范性项目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我们在湖南省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成果汇报中获得B组第三名的好成绩。2017年,我们将继续高举国培计划的大旗,迎着教改春风,砥砺前行!

上一篇:军训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驾驶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