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渗透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4 06:47:32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1

摘 要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较而言有着诸多的不同,本文就针对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德育渗透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清楚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科学性问题,文章不但从体育课中蕴藏着多种多样的德育机会和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更易被学生所理解和认可两个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还研究了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的三点关键问题,希望能够对体育课教学的开展有所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德育 体育教学 实施关键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德育教育的贯彻落实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这一点,在体育课教学中也不例外。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索。试图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学生道德教育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方式和途径等问题的研究,希望对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实施能够有所借鉴和启发。

一、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一)体育课中蕴藏着多种多样的德育机会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学生也就能够通过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或者是不同的体育活动组织方式,接触到多种多样的德育机会。例如:长跑运动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足球运动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竞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等等。

(二)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更易被学生所理解和认可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单纯的说教很难取得学生的接受和认可。而在体育课教学中,由于体育运动具备明确的制度、规则以及规程等等这些约束和规范参与者的约定,学生在学习和参与这些体育运动时,必须要遵守这些相对应的规则和规范。以致于,学生因实际参与过程中,对这些具体的、直观的规则和规范遵守和接触,理解起这些规则和规范,标准要求等内容也更为容易,而相应的蕴含在这些体育运动之中的德育内容,也会因学生的切身体会,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认可。

二、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 注意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要想在体育课教学中取得理想的德育成效,体育任课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一般来说,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针对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注意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此时应注意所确定的教育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且必须是具体的、实际的、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确保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实现。例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或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等等;其次,在针对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科学的教学计划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安排等常规的内容的简单排列,而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也就是说,能够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内容组织和时间安排,将德育教育贯穿融合在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割裂在体育教学活动之外,乏味的进行说教。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感应机制

学生之间的感应机制,通俗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因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等行为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形成某种效果的一种方式。这种感应机制也可以描述为学生之间的道德氛围,也就是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以及道德舆论和意识等等多个方面内容的综合。感应机制的形成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对于体育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感应机制。

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培养学生之间的感应机制,体育任课教师可通过如下这两种方式来进行:首先,注意培养班群动力。一个班级或者是一个群体的风气,是学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较为普遍和稳定的态度和风尚。良好的班群风气,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促进感应机制的形成。在培养班群动力时,可以通过互动合作、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进行;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动力和情感动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动力和情感动力是促进感应机制形成的前提和关键。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动力时,任课教师应注意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给予学生感召力。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动力时,则应从通过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保持同学间的顺畅交流和沟通等方面做起,让这种氛围逐步的影响到每个学生,以促进德育教育的高效渗透和有效实施。

(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绝大多数体育任课教师都认识到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亦是如此。也就是说,虽然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育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成效,因此,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样十分重要。体育任课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只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阳,许万林,夏宇.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2] 韩凤芝,孟庆富,李咸英.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5).

[3] 魏剑波.德育理念寓于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分析与探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2

一、在学会学科知识、解决知识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的学是有很强的动机,学习动机的强度不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心理学家的试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许多学生认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习起来太难,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而失去了学习动机,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初中英语较之小学英语,知识的抽象性、密度性、独立性有了巨大差异,但很多学生仍沿袭着以前的思维方式,殊不知,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英语问题的解决。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同学害怕学英语,在学习中态度消极,甚至在遇到困难时,想到放弃。

其实,许多英语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问题太复杂或知识、能力的不足,而是缺乏自信、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个人的意志水平往往是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如何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就需要从培养他们的品德角度入手。要培养这种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情绪,一节课如此,每节课如此,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慢慢地喜欢上学习,并逐步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考试中也会很少出现学生一进考场就非常紧张,平时会的题目也不会了的现象。学生会以轻松自如的心态迎接每一次考试,他们思路敏捷,乐观地面对各种学习问题。

二、在教学中要积极谋划,有计划有方法地实施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 必须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 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 感情得到熏陶、 品德得到发展、 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语境中、联系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可以利用每课的会话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际,学习关心他人,互助友爱。

教师还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纲,增强德育意识,挖掘德育教育潜能。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 ,能否充分获得利用 ,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有积极意义的题材。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如此就可以创造高效课堂、和谐课堂,使知识和品质的渗透相得益彰。

三、英语课堂实施德育渗透要讲求目的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不能脱离教材,空洞地说教。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联系学生实际 ,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使学生把老师的德育渗透转变为自身需要,并以此不断鞭策自己。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实现情感的充分交融,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现代初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 ,对教师观点不再是全盘接受。因此在进行德育时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修养的实践中。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3

内容提要:该文从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意识、现代德育意识;加强管理,制定措施;重视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开拓;尽可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的“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教学实践。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许多学校、学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研究,同时重视“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的思想,开展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开展“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4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

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许多学校、学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研究,同时重视“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的思想,开展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开展“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因素;渗透

作者简介:汤张艳,任教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学。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也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笔者通过阅读资料、查阅文献,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德育渗透后的一点体会: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 特别强调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我国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 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培养能力, 还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各种年龄的人都需要德育,尤其是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启发诱导,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德育教育应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应当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影响人的兴趣、情操与品性。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德育应当渗透到各课程之中, 与各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是学生道德人格成长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之一。

2.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紧迫性

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从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杀母,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学生陈果自焚,从北京的14岁男孩残忍地杀害同学的妹妹到江苏徐州的违纪学生疯狂砍杀校长的四位亲人,到盐城中学初三(11)班学生因班主任批评而跳楼身亡……,面对这些令人心痛、令人震惊的事件,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重大责任的教师,确实应该真正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地行动起来,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回到重视素质教育、以德育为先的新课程轨道上来。

3.英语教育肩负着德育的重任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信息。英语教材中一定包含、渗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认真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为己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教师要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如见面时说“Good morning”,打扰别人时说“Excuse me”,别人向你致谢时应说“You’re welcome”,使学生在接受新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二)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 ,能否充分获得利用 ,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 ,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话题:A Brave Young Man教育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格;The Traffic Accident中学生目睹交通事故,主动救助。教育学生助人为乐,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在学习8A Unit 4 Wild animals和8A Unit 5 Birdwatchers这一单元时,可以提醒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要学会保护动植物,特别是一些受国家保护的稀有动植物;在学习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这一单元时,则可以结合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向学生展示因地震等自然灾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设计问题的方式,科学引导学生增强面临自然灾害的自救意识和环保意识,更教育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应萦⒂镅Э频奶氐悖岷辖滩哪谌荩掠匀坏厣冈谄匠5慕萄е小K媸弊⒁饬瞪钍导剩菅哪炅涮卣饕约吧砗透鲂蕴氐悖捎醚子谔乇鹗抢钟诮邮艿姆绞剑寡魃贫瘛⒅莱蟆⒈缡欠牵谕瓿山萄挝竦耐币沧⒁舛匝械掠逃?br />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1.适宜渗透

在英语教材中,有一些我们进行德育的好素材,可以通过这些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良好品行的养成教育,教师要找准切入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学生随机进行教育。如在教“nationality”一词时,笔者把一面国旗挂在黑板上,结合教学内容教“We are Chinese. 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 We love our motherland.”这样在教英语单词的同时,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自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适时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在学习牛津教材7A Unit 3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时,笔者设计了任务——“演讲比赛,谈谈我最喜欢的节日”。通过比赛,让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节日向学生提问,如:“春节到了,我们除了穿新衣服,得红包等以外,还可以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我们可以给爷爷、奶奶拜年;给老师拜年,问好;可以自己动手包饺子给父母吃;可以帮妈妈干家务;可以通过E-mail向长辈、朋友祝福等等,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美德。教师还可问他们“红包怎样使用更合适?”教育学生要把“红包”用来买文具,买书,剩余的钱应该存起来,为以后做打算,而不能随意挥霍甚至胡乱攀比。

3.适度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每一节英语课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并在任务设计中巧妙地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操练、巩固、连贯和提高,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又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习惯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受到影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四)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组织学生进行单词接力赛、英语辩论赛、故事接龙、课本剧等课外活动,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

学习牛津英语8A Wild animals这一单元时,根据本单元的特殊性,笔者带领学生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带着任务去调查,在得到调查结果的同时,发现有些珍奇动物在世界上仅存很少的数量,而且每天都有为数不少的稀有动物濒临灭绝。学生们意识到保护珍稀动物迫在眉睫。虽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对动物进行描述,阐述其面临的危险并提供对其保护的措施,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以后,笔者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畅想动物园里的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对话”,学生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将各自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同时增强了关爱动物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我们教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达到了吗? 有一位学生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熊猫的图片和中文介绍,然后一点点把中文译成英文,虽然翻译上有部分错误,但体现出他对小动物的喜爱,他还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做环保小卫士,这使笔者很感动。

在节日来临之际,笔者还组织学生制作贺卡,画上漂亮的图画,写上亲切的祝福,如“Best wishes for you.”(衷心的祝福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美德,提高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

三、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的注意点

1.渗透德育必须做到计划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根据初中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绝不能脱离课本,或画蛇添足,或空洞说教,努力把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渗透。对于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应有意识地按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学习、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德育内容。

2.渗透德育要注意实用性

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有一次笔者走进教室,虽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笔者就用初中英语说:教室很亮,你们认为我应该继续让灯开着呢,还是把它们关掉?笔者在黑板上写了To save the energy(节约能量)几个词,并用初中英语补充说:我们应该尽量节约能量。有时我们需要电使我们的教室明亮,但不是今天。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3.渗透德育要注意艺术性

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使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使学生把暗示转变为自身需要,不断鞭策自己。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德育要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有无穷的力量。

4.渗透德育要注意针对性

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见识很广。他们的身心处在迅速成长阶段,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教师观点不再是全盘接受。我们在进行德育时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进行德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受教育者聪明,使受教育者高尚。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中心任务,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言传身教,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课堂内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有着广阔的前景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我们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就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广阔的英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顾春.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Abstract: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ust follow the requirement that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develop rich moral resources in textbooks, so as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of penetration, grasp the feasibility of penetration and stress the art of penetra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moral education be naturally penetrated into teaching.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6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

中学教育目标对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教育大纲规定:“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奋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钻研中学物理学科内容。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式,规划出一个面向全体受教育者,而深化教育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我们以此原则来确定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从而使物理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联系越来越紧。

一、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内容与德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1.道德习惯养成与教育关系

中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发展、充满可塑性的年龄阶段。在身心健康、个性、品德等方面都在高速发展,在此发展阶段,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长期养成的过程。判断人的主观意识是受长期教育形成的心理积淀所左右的,无论是在物理教学中,或在教学外,都必须坚持以高度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塑造为最高目标,以达到良好习惯养成的效果。

2.教育功能与育人关系

中学物理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这是学校教育总任务所规定的。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娅曾经讲述:“所谓教育,就是有计划地感化新一代,以便培养出一定类型的人。”物理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在新形势下,我们贯彻“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学校工作方针,必须要求对学生思想工作由观念到途径、形式、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改变,强化中学德育教育在内的物理教学,已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强有力措施。

二、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工作的几个方面

1.继承民族、人类发展而遗留下来的宝贵科学财富

在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中,我们学习的所有知识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宝贵科学遗产,这些遗产是许许多多科学前辈一生奋斗的结晶。在这些遗产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外,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其钻研科学精神,奉献科学精神。在使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是使之为人类的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2.渗透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唯物辩证主义思想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和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物理学知识本身就贯穿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现着自然辩证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物理学知识的过程;是从实验观察开始到思维加工、总结出规律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运用。即学习物理有三个环节:(1)观察、实验;(2)思考;(3)运用。这正体现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个“飞跃”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的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使学生养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科学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结合物理知识的讲述,有意识地介绍人类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中国当代科技成果,这一些都始终贯穿整个中学物理教材的始末。

例如,讲简单机械时介绍我国古代的杠杆利用;讲声现象时介绍天坛的建立,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介绍我国近代科技成果时,讲述我国掌握的“两弹一星”的科技成果以及“中国环流器一号”的顺利启动,启迪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强盛,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4.渗透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我们学过许多定律、定理。每一个定律、定理都是科学家长期辛勤劳动、总结,相互合作而得到的结晶,在讲述定理等规律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从中感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悟其遵守纪律、相互协作、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理想、集体主义精神和热爱劳动的精神。

例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教师须要求每一组的几个同学必须共同思考、互相协作和仔细观察,才能使实验圆满成功。使每个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的喜悦和团结的力量,及时总结出失败的教训,为今后的道路畅通而作出较好的品德铺垫。

当然,中学物理教材中方方面面都渗透着德育思想。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针,我国的中学教育内容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大纲所定的,而德育离不开知识,中学物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渗透性很强,我国的学生在校时间为80%~85%,所以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备教材、备大纲,更要有意识地备德育渗透点。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知,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容易接受思想感情教育。

例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此实验,同时在实验中渗透德育目标。然后,引导学生从所观察的众多现象中总结出规律,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得以提高。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一生,从法拉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一生中的许多事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及劳动教育等。

从此可看出,德育教学工作可以渗透整个物理课堂教学的始末。

2.寓德育教育于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中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指出:“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学得更好、更活,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思想品德,都是十分有益的。物理学科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学习以外,要走出课堂和校门,到工矿、到工地和农村中去参观学习,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同时,也定期组织课外科技活动。”

例如,阅读与物理有关的科普读物,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举办科普报告会。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创作、设计物理实验仪器、教具等。这样能使学生自己去感受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7

一、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用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是他们的师长。学生在学校里要靠教师的传授、指导来获取知识,提高觉悟,形成能力。因此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十分崇敬,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教师首先要敬业爱岗,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延伸到对生活的爱。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所以教师要用美好的人生理念和信念去启迪学生,这才是德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另外作为教师,还必须注意“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比如说,老师要求学生爱护环境见到纸屑主动捡起来,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做到预备铃前到教室;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学生……。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科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各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前提。在教学中要想使德育教育有效地实施,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力争做到见缝插针点滴渗透,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巧妙地寓德育于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社会课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中国历史,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数学课的定律、原理比较多,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定律的发明人以及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的感人故事,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学科每一课时都有,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身心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比如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需要。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习惯的培养”。可见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教师的渗透和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总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这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在课堂训练、课后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德育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在选编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育人功能。比如语文作业:可以写赞美祖国、家乡变化的文章;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统计家中一年的水、电的使用情况;社会作业:可以让学生调查家乡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调查周边环境污染状况;音乐美术作业:可以开展唱歌比赛、器乐比赛、书画比赛、“变废为宝”小制作比赛、剪纸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8

英语作为一门学科也负担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任务。人的观念态度都是和其道德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的。英语教学和德育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英语学习的水平。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德育的途径

1.树立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只有勤奋努力不畏艰难才能学好英语这门课程,而良好的学风和学生良好的品德状况是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养成良好的学风,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仔细认真,努力钻研,能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并且品质良好、虚心好学、永不自满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2.老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

老师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自身首先必须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自身的学习生活习惯必须良好,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能起到表率的作用。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非常的强,并且非常喜欢模仿老师。由于英语这个科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老师也是扮演了中西方文化桥梁的角色。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必须尊重他国的民俗习惯,热爱自己的祖国,从而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感化,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3.环境必须和谐

想要更好的在英语课堂渗透德育,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德育环境。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必须让课堂充满尊重信任以及爱,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让课堂更加和谐民主。为了达到这种要求,老师必须转变思想,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学的氛围更加的和谐,让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感情的熏陶,提高其品德素质。

4.活动的安排,在活动中进行德育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其进行交际和实践,老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一系列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渗透,老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中的对话部分让学生起来对话,在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互相关爱和礼貌文明,促进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

5.合理的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着德育的作用,老师应该合理的对教材进行利用和挖掘,深入的对教材进行研究,并且找到合适的办法将其和德育结合在一起,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说在讲到濒临灭绝的动物大熊猫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大熊猫的保护措施进行一定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养成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讲道德,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的养成。

三、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应该坚持的原则

1.德育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规划性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根据英语这门科目的特点进行,发掘教材和这门科目中的德育因素,绝对不能够使用说教的方式,这样不但效果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会提高。老师在进行教学特别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的时候,可以将德育思想渗透进去,把教学理念心理素质和自我的修养结合在一起,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

2.有实用性的特点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渗透德育内容,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渗透,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必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才会有效果。德育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说明了德育的实用性。

3.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办法,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暗示,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暗示不断地努力奋进。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和老师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从而激起学生和老师的共鸣。进行德育的工作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4.德育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

由于信息的发达,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也特别多,所以学生自身的见识要远远广于十年前的同龄人,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必须尊重学生,尽量不要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给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四、结语

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渗透,不是非常特意的进行,而是应该在控制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完成的基础上,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进行,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进行德育渗透,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对象进行,这样效果才会良好。

上一篇:幼儿园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 下一篇:家庭教育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