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2 15:00:0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篇1

关键词:中学历史 参与式教学 不足 对策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以认真严谨的太对对待课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收获知识。[1]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1.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参与兴趣不足

对于人的成长而言,了解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中学生还处在智力发育阶段,历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智力的提升,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中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在学生的观念中,历史学科不被重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当前的所有科学中,历史学科并非主要学科,在当前社会和学校过分重视理科的现状下,历史学科自然难以受到学生的重视,而且历史学科知识点大多在书本上能够找到,只需要记忆就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为了能够能够拿到高分,大部分学生选择将时间安排给理科。其次,历史课文内容枯燥乏味,中学历史课本浓缩性很强,罗列了历史的条条框框,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没有放进去,教科书只能简单的容纳历史的框架,有骨架而无血肉,让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课本感到枯燥乏味。最后,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老套、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这也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缺乏兴趣。[2]

2.历史课堂上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学校因为各种原因,历史课堂参与式教学实施程度还不够深,这种原因的出现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些是班级规模过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较大等客观因素原因导致参与式教学无法有效实现,还有一些类如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主观因素导致参与式教学无法高效落实。另外,历史学科理论性非常强,但是操作性较差,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很多,需要依赖课本,不像化学、物理等理科可以通过模型、实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正确理解。以上种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参与式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难以高效实施。

3.历史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模糊

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参与式教学培训,对参与式教学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实际运用上的失误,很多教师在推行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为了推行参与式教学而参与,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对参与式教学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重结果,轻方法;评价单一、主观片面等多方面。重结果,轻方法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升学压力和应付考试的需求所造成,历史教学只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从而就忽略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适应性。评价单一、主观片面现状的存在,则是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关。历史教学中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了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风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考查,过于关注最终结果,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另一方面,历史教师的评价过于主观和片面。也正因为如此,造成历史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理解的偏差,无法有效推行和落实参与式教学。

三、提升中学历史参与式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历史教师的精讲程度

历史课堂的参与式要以掌握知识为前提。为此,在建立参与式历史课堂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倡导历史教师的精讲,只有让历史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精讲,才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为学生的高效参与做好准备。参与式教学的关键点在于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更乐于参与活动,而教师精讲是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由此不难看出,要想推行高效的参与式教学,就必须建立在教师的精讲基础之上。[3]

2.做好历史课堂活动设计

历史学科和其它诸如化学、生物等学科不同,它所承载的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过去的事情。如何让学生能够对过去的事情产生兴趣,让学生跨越时间的限制,对一些已经过去几千年上百年的历史进行理解,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是构建历史参与式教学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要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进来。比如在讲到先秦百家思想的时候,教师将先秦百家的基本思想通过精讲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之后,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促进学生对先秦百家思想的理解。可以举学校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过学校,如果学校再超过一定限度将对学校予以停水停电处理,请学生用墨家、法家、儒家、道家、兵家等思想学派的核心思想来解决学校水电浪费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当教师将设计好这一活动,学生可能就会觉得有趣,将自己对先秦百家的理解用解决水电的方式阐述,这种通过活动设计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先秦思想的理解。

3.在参与式教学中做好评价反馈工作

评价反馈是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障参与式课堂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环节,因为没有评价反馈机制,就无法形成参与式课堂的闭环管理。这种评价包括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通过评价最终确定参与式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下一次参与式课堂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作为你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历史也是一门极具艺术魅力和智慧的学科,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用参与式等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荣宁. 师范院校历史学科参与式教学的探究[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8-111.

[2]牛东亚,郭海东. 参与式教学的历史理论基础及在当代的发展[J]. 语文学刊,2010,11:144-145+150.

[3]马鸿霞. 参与式教学在西部农村中学的运用现状调查――以甘肃省某县两所农村中学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2010,02:26-28.

作者简介:

参与式教学篇2

这在案例教学课中体现的尤为显著。以专题形式开展课堂“参与式”案例教学并辅之以校外形式开展参与实践教学对于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当前,校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因为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肩负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职责,是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教学的改革旨在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从而推进思政课程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推行“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程授课的实效性。

所谓“参与”是指个体卷入群体活动的状态,既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互动,个体受群体影响以及个体影响群体的方式和程度。而“参与式”实践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师生之间营造参与的氛围,通过实践使学生亲身体会学习的精髓,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认识以及行为和判断,并且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有效教学活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一项重要的课题。

案例教学是思政课中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其授课中探寻教学模式的革新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案例教学的改革首先是要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平台,围绕平等、开发的学习态度进而推进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在授课中尝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道德、法律知识的认知和兴趣,进而让学生通过理智活动主动进行开放性、参与式实践,提高实践能力,获得成熟的法制观的自我教育。具体改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展开:

(一)以专题形式开展课堂“参与式”案例教学

1.教师根据当前政治思想教学的热点和理论知识编写案例,并在课堂上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

传统教师授课,往往是按章节依次讲授,“参与式”案例教学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针对学生的兴趣,选择现实的热点案例,由学生来分析和解决案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老师的教学思路得到了拓展,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延伸,更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参与式”课堂构建了和谐的、开放的、自由的课堂环境。

案例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典型案例的选取,案例是课程的关键,并且在理论与实践中搭建起知识的虹桥,增强了理论的易懂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信念的培养,这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2.教学案例要突出热点与重点,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突出“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价值。

众所周知,德育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选取案例要注重案例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力求将知识融汇到实践中去,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通过现实生活中实例的选择,增强案例课教学的实务性,突出了案例教学的价值,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校外实践形式开展“参与式”案例教学

1.实践教学法

在现有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推进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学改革。可以组织学生实地旁听青少年犯罪案件庭审现场,旨在直观的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及道德规范情结。因为实地听审可以使学生感受庄严的法庭氛围,亲历庭审现场,熟悉庭审环节,感悟法律的严肃与庄重,从而产生对法律的崇敬之情。聆听一次法庭的庭审过程,心灵就会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是课堂教育所永远无法比拟的。传统的教学课堂受到场地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对知识运用的直观性很差。能够有计划的开展典型案例的实践教学,无疑对教学效果的推进很有帮助。虽然在传统课堂上我们也选择光盘及教学片等等,但这种模式不能增强学生的实地感,更无法感受到庭审现场严肃庄重的气氛,因此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青少年案件庭审旁听还是十分必要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外到社会中、社区里参与实习实践,亲身经历实务训练。除了带领学生参观思想政治教学的成果展,同时学习德育先进人物。最为有效的是老师带学生亲自深入社区、农村等实践场所,去体验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务过程。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会用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法律及道德素养。

2.模拟案例教学法

在很多学校往往还会利用模拟案例组织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模拟现场,通过模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围绕一个典型案例,将教学内容与知识引入课堂。通过这种模拟案例教学形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与角色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法律知识的巩固以及敏捷法律意识的提高都有大有裨益的。学生能亲身体会案例中各个角色的重要性,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性,从而有效开展了学生的法制教育。这对于案例教学更突出了“参与式”的重要性,同时对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是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具有直观性、有效性。思政课中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对案例的体验和解决,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实践能力、参与能力和合作意识。

河北北方学院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双重影响分析”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JG201114

参与式教学篇3

一、抢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空间,使学生从教学的主体变客体

有的教师为了让自己的教学具有完整性,把教学程序安排得太机械,一课时计划包括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如:导入谈话几分钟,教师范读几分钟,学生朗读几分钟,提问一个学生几分钟,讨论问题几分钟,一直到布置作业几分钟等,都作详细规定。当然,这是好事,因为要上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有周密的教学计划,明确的教学要求。但进行这些计划和要求时,很多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完成教学任务只想着赶时间,赶步骤,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的合理分配权让给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之中,是一大误区。

二、注重设置课堂活动,形成形式上的热闹

在我们学校这两年开展的阅读教学观摩课活动中,我发现课堂上流行许多不必要的学生活动。

1、同学回答完问题时,都给予掌声鼓励。

有的教师一堂课都以掌声鼓励学生,有时还让学生给自己掌声,给别人掌声,再给老师掌声。我想这种做法并不是完全不能做,但要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如果是一个默默无言的学生,通过掌声表扬对他进行肯定、鼓励,这未尝不可。

如果都给予掌声鼓励,那40分钟的教学就这样随着掌声飞去了,学生没能得到多少效益。在参与式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遇到事情要有独立的见解和想法,老师说好,大家就跟着说好,随大流的做法不利于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利用参与式教学概念,这可定为一大误区。

2、让同学到台前进行无意义的表演。

由于口语交际的加深的各种活动的开展,在很多公开课上,老师们都喜欢把学生请到台前表演。这种活动是可以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但是一定要看让学生表演的目的、要求是什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发散思维是可以的,也是参与式教学所倡导的。可是有的老师只是为了课堂的热闹,设计的表演中没有什么目的和要求,只为表演而表演。学生在40分钟里的收获确少得可怜。有一次,我听一位教师教学《华佗学医》时,他让两位教师子女上前台表演牛吃草的情景,表演情节与本课程一点儿相关联系都没有。课上,我很纳闷这位老师的做法,但不便于发言。课后我问他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什么,他说:"锻炼学生胆量。"我想:为了两位教师子女一点点胆量,就耽误了全班学生的十几分钟。这不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吗?

3、知识迁移做成本末倒置的课堂延伸。

不少教师为了体现"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这一教学理念,都在教学中设置了知识迁移这一环节。这种做法很不错,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但可惜的是很多教师没有分清迁移的知识是否与本课程是否有联系,学生能从中学习什么。有一次我发现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池塘,塘中央有一棵树,让学生想办法用一根绳子套塘中的这一棵树。当时学生回答:"老师,这道题数学老师已经让我们做过了,这应该是一道数学题目啊?这位老师红着脸说:"知识的迁移是不分语文和数学的,关键是你们一定要学好知识。"今天,我参加"参与式"教学的培训才知道,这位教师在设计课程计划时就没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这一教学理念的意义,使多么有意义的知识迁移成本末倒置的课堂延伸。

三、教辅资料成为学生学习的替代品

有一次,我在一个所谓"重文轻理"的好班听课,目睹了这一现象:走进教室,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课桌上都摆放着一本打开的教辅资料。(不同版本)执教教师走上讲台,熟视无睹,开始了她四十分钟的演讲。在整堂课中,教学气氛非常活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对答如流。有一位看热闹的教师赞叹说:"真是明师出高徒啊!"此时,一位内行教师莞尔一笑,随手捞起一本资料更正道:"高徒出名师!"课后,老师们找来课堂上回答较为精彩的那几位学生,将本堂课的问题重提一遍,学生却吞吞吐吐,回答不上来了。通过"参与式"教学培训老师的讲解,我才对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位执教教师是想趁机显示自己教学效果,展示学生开放性的答案。在备课时找来各种教辅资料,精心设计,精心挑选,让教辅资料代替课本,让书上的答案代替学生的思维。我想,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没有做到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

四、放弃"公平",追求完美

在很多教师看来,一堂完美的课,无论各个方面都是完整无缺的,即使提问,也要偏离后进生或身体残疾的学生。有一次,我和同事聊天,其中就提到了这一问题。同事是这样说的:"叫起差生,如果回答不出问题,那课堂就出现冷堂,显得不完美,也就显示不出教学效果。叫起身体残疾的学生,有可能会使课堂节外生枝,产生与本课堂无关的内容,这样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听了同事这一席话,使我陷入沉思,很多老师为了展示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无意中就歧视了后进生或身体残疾的学生,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既没有体现出"参与式"教学中让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更没有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而教师们却把这一理念看作教学中的不完美。这难道不是教学中的一大吴区?

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虽然设计了活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答案"却是开放的,是由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参与式教学篇4

关键词:多媒体;参与式教学;情感;合作;实践

今天,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正逐渐显示出它的优势。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应用,有利于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与高度互动又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适应,探索以自我教育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新的学习模式。

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此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教学将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呈现出崭新的模式,围绕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思考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有效融合,让学生有可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诱感参与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学手段单一,时空过分限制。学生在学习中提不起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多媒体通过借助声、光、影、像,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教《钱塘湖春行》时,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西湖的有关录像资料,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西湖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西湖十景及西湖传说也印象深刻,学习立刻变得主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提供的音像资料营造情境,比照课本上的简单文字,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思考、讨论,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感知与获得。

二、创设意境,以情促想,合作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情感体验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技术手段”的角色。《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其中有四句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用多媒体出示大海吞吐日月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探讨这几句话的内涵。学生们在交流内化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阅读的独特见解。通过合作探究明白了此处诗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曹操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探讨及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深化感悟积累,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

三、明理强化,实践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从此言论中可以看出,参与式学习过程在孩子学习当中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角色转换,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由他们来讲课。当然,这种尝试的前提是学生之前受过系统的训练。初一时起,我每天都会在上课前给学生留出3至5分钟的时间做课前练习:小知识的介绍,优秀文章的推荐,一般会与当时学的课程内容有关。如,学习《贾芸谋差》时,学生会介绍《红楼梦》甚至是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为了这几分钟的练习,学生必须事先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与互联网的链接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这就把与教学相关的大量课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拓宽知识面,扩宽视野。逐步的积累与锻炼让学生逐渐有胆识与能力驾驭课堂,讲课前他们会认真备课,收集资料并加以整合,设计环节,制作课件,在参与中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使课堂教学面貌一新。

除此之外,我还在平时通过让学生写博客,出试卷,或者为一段音乐配文字,为某段无声电影配台词或解说词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信息手段主动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当然这种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

总之,多媒体既不会替代教师课堂教学,也不会束缚课堂教学,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更好地为新的语文课程实施提供支持,让语文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与式教学篇5

自主参与学习的讨论,顾名思义是学生自己做主参与课堂的学习,不听命或依赖于教师,自主参与讨论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能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课堂学习讨论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高效课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方法。参与式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讨论的能力,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参与式学习讨论能力,他们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探求索取,这样课堂学习效率就能得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题,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讨论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鞭策教师深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2对目前我校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近几年来,我校数学课堂紧紧按照“优化课堂改革教学”这一课题,在优化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讨,但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依然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答得不理想便立即叫另一位,一旦答对就立马高兴的给与肯定,并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做表面上学生也“参与”了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但实际上仍是围绕着教师为中心,这样的优化只重视了“教”,而忽略了“学“的优化。还有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的老路上举步不前。

3谭雪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切入口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教育,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应该是从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入手,研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做法有:

3.1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仅仅是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还是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主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如:儿童入学后第一节数学课,教师要运用课本上反映新学年开心的图画告诉学生:“从现在起,你们就是这所学校的小主人,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认数、算题、学习数学知识”,教育学生明白学校是自己的事,只要努力一定能学好数学。以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怎样听课、复习和做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2以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学习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学主体的学的主导。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去学的角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水平,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思考学生将会怎样想,可能遇到什么思维障碍以及怎样启发学生去突破。

3.3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讨论的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既包括阅读自学、有序观察、勤于思考、质疑问题、整理复习、独立作业等一般的学习方法,又包括学习教学的特殊方法,如:动手操作、画面分析、检查验算及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设转化等教学思想方法,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要做到以下三点:

(1)教师在课堂上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方法,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解题和验算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最后要认真检查验算。

(2)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使学生逐步领悟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从低年级起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学习,本人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法运算”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基础上重点复习两位数组成,引导学生练习一些填空题。例:“64+25”时,教师不讲解,只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计算题,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计算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想:64+20=84,84+5=89”提出两个问题:64+25分哪两步计算?第一步计算中的20和第二步计算中的5是怎么得来的?学生自学后发言非常踊跃,很快掌握了计算方法。

(3)适时世道学生总结,使学生自己运用科学方法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法是怎么样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的,再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否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转化成什么图形?在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逐步推导出计算方法,使学生学会自己运用转化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另外还可以举办“学习方法交流会”,“看谁的学习方法好”等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自主参与学习讨论的良好习惯。

3.4创设自主参与学习讨论的课堂学习氛围。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参与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不但要和蔼可亲更要有一定的感染力,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非常的轻松愉悦。

(2)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才能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参与式教学篇6

关键词:参与;建模;启学;互学;辩学;悟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获得全面、健康和个性的发展。笔者以“和与积的奇偶性”(小学数学教材苏教修订版(2014)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对建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粗浅想法。

一、启学―测查学情,需求引闸

参与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求知”,是满足学生需求的一种教学。卢梭曾建议教师:不要告诉学生应当学习什么内容,而要由学生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教师则设法使学生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其产生学习的愿望,提供满足其愿望的办法。因此,教学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各种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在需要的时候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测量和诊断来把握需求,启发学习。以下是“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的学情前测(如图1):

“任意两个非0自然数和的奇偶性”是本课的探究内容之一,由于规律比较浅显,我们就将此作为学生课前预学内容。通过测查发现:全班发现三条规律的学生比例达67.6%;发现一条或两条规律的学生比例为16.2%;发现三条规律但举例偏少的学生比例为2.7%;一条规律都未发现的学生比例为13.5%。

可见学生对于命题中“自然数、奇偶数”概念掌握清晰,且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用举例的方法来探究规律的能力。前测同时也表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有些学生不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现的规律不全面;有些学生则毫无头绪。据此,组织学生的反思和交流,唤起他们的真实体验,展露他们的困惑,强烈的需求感就会引发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诱发学生参与后续探究。

二、互学―对话表现,互动分享

参与式教学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学习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学生独立地开展前测研究时,自主学习已经发生。结合前测诊断,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开放式状态”,引领一种“对话式表现”,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与策略,达到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目标。

【教学片断1】

师:在预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还有6位同学没能找全规律,有5位同学研究存在困难。此时老师和这11位同学一样,更想了解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些规律的?

生1:(展示学习研究单)我先任意举了些例子,结果和有的是偶数,有的是奇数。仔细观察后发现如果两个加数都是奇数、或是偶数,和就是个偶数,如果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和就是个奇数。这会不会是巧合,于是我又在草稿本上举了许多例子,结果发现规律没有变。

生2:(展示学习研究单)一开始我举的例子和都是偶数,一看两个加数都是偶数。所以我就想尝试看看两个奇数相加,一奇一偶相加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就这样试出了三条规律。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分类例举,发现规律;大胆猜想,合理验证。

关注学生自身经验的获得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生与自我的对话中还原“探”的真实过程,学生在困惑之处得到自我释疑,在偏离之处得到自我矫正,在遗漏之处得到自我完善。

三、辨学―积极想象,探究辨析

真正的主动参与常常是围绕某个问题而猜度或追问,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问题”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参与式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中探究。并且要让学生分担提出问题的任务,因为“他自然而然地能提出问题,种种假设会涌上他的心头,进一步的研究和阅读也就相继出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进而在主动探究中展开直观思辨,最终走向知识的本质。

【教学片断2】

学生自主提出新的研究项目,教师呈示: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组织交流。

生3:我分成加数都是奇数、加数都是偶数、加数有奇有偶这三种情况,举了一些例子:

1+3+5=9 2+4+6=12 1+2+3=6 1+2+4=7

1+3+5+7=16 2+4+6+8=20 1+2+3+5=11

1+2+4+6=13

我发现加数都是偶数,所得的和一定是偶数。其他两种情况,我还没有发现。

(很多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况与其类似,全班无人联想到加数的奇偶个数)

师:找规律,找的就是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几个数连加,情况复杂。细想一下,不管加数有几个,所得的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那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4(兴奋):从结果看起,看看和是偶数的,加数有什么相同点?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不时发出欢呼声)

教师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问题。上述教学中,学生由两个数和的奇偶性联想到两个数差、积、商甚至是三个数连加的奇偶性,教师以此为教学生长点,呈示研究任务。第一次的独立探究虽没有得出规律,但是展示了学生真实的思维表征。教师顺势帮助学生在“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引导学生多下冥想、想象、异想的功夫,学会从相同的事物中找到相异性,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到同一性,学会溯源、求因、追问与比较。

四、悟学―总结感悟,发现思想

参与式教学指向“素养”,落实能力发展,使学生渐渐具备适应未来学习的本领、能力。从课堂教学通达到素养提升,“悟”起到关键性作用。从心灵智慧的角度说,“悟”就是“开窍”、“会悟”、“醒悟”;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说,就是见此明彼、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课接近尾声,学生也逐渐从经历到经验,从感受到感悟,从生成到生长,数学悟性得到养育和优化。

【教学片断3】

学生独立研究几个数乘积的奇偶性(如图2),组织交流

师:回顾今天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学习的体会。

生5:举例很直观,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生6:例子要多写一些,多比较比较,发现规律之后,还要再举些例子去验证一下,这样更稳妥些。

生7:规律一下子很难发现的时候,我们要多找找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8:学习要胆大心细。我觉得今天我们自己提出研究的题目,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最后发现规律,我觉得特别开心。

生9:我很想知道几个数的差、商奇偶性有没有规律。

……

与苏教版实验教材相比,调整后的“找规律”这部分内容不再设置教学单元,而是从三年级上册起,逐册安排相对独立的“探索规律”专题活动。本课中,从“两个数和的奇偶性”到“几个数和的奇偶性”,再到“几个数积的奇偶性”,学生经历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思维不断地“碰撞”与“验证”,体验深刻。因此,在课尾突出对探索过程的回顾和体会,有助于学生摆脱知识技能等形式层面的束缚,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树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科立起来”的课堂教学品质,是参与式四“学”课堂建模的统一行动纲领,也是一种教学理想,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应有追求!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参与式教学篇7

一、启学―测查学情,需求引闸

参与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求知”,是满足学生需求的一种教学。卢梭曾建议教师:不要告诉学生应当学习什么内容,而要由学生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教师则设法使学生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其产生学习的愿望,提供满足其愿望的办法。因此,教学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各种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在需要的时候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测量和诊断来把握需求,启发学习。以下是“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的学情前测(如图1):

“任意两个非0自然数和的奇偶性”是本课的探究内容之一,由于规律比较浅显,我们就将此作为学生课前预学内容。通过测查发现:全班发现三条规律的学生比例达67.6%;发现一条或两条规律的学生比例为16.2%;发现三条规律但举例偏少的学生比例为2.7%;一条规律都未发现的学生比例为13.5%。

可见学生对于命题中“自然数、奇偶数”概念掌握清晰,且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用举例的方法来探究规律的能力。前测同时也表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有些学生不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现的规律不全面;有些学生则毫无头绪。据此,组织学生的反思和交流,唤起他们的真实体验,展露他们的困惑,强烈的需求感就会引发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诱发学生参与后续探究。

二、互学―对话表现,互动分享

参与式教学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学习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学生独立地开展前测研究时,自主学习已经发生。结合前测诊断,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开放式状态”,引领一种“对话式表现”,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与策略,达到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目标。

【教学片断1】

师:在预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还有6位同学没能找全规律,有5位同学研究存在困难。此时老师和这11位同学一样,更想了解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些规律的?

生1:(展示学习研究单)我先任意举了些例子,结果和有的是偶数,有的是奇数。仔细观察后发现如果两个加数都是奇数、或是偶数,和就是个偶数,如果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和就是个奇数。这会不会是巧合,于是我又在草稿本上举了许多例子,结果发现规律没有变。

生2:(展示学习研究单)一开始我举的例子和都是偶数,一看两个加数都是偶数。所以我就想尝试看看两个奇数相加,一奇一偶相加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就这样试出了三条规律。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分类例举,发现规律;大胆猜想,合理验证。

关注学生自身经验的获得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生与自我的对话中还原“探”的真实过程,学生在困惑之处得到自我释疑,在偏离之处得到自我矫正,在遗漏之处得到自我完善。

三、辨学―积极想象,探究辨析

真正的主动参与常常是围绕某个问题而猜度或追问,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问题”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参与式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中探究。并且要让学生分担提出问题的任务,因为“他自然而然地能提出问题,种种假设会涌上他的心头,进一步的研究和阅读也就相继出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进而在主动探究中展开直观思辨,最终走向知识的本质。

【教学片断2】

学生自主提出新的研究项目,教师呈示: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组织交流。

生3:我分成加数都是奇数、加数都是偶数、加数有奇有偶这三种情况,举了一些例子:

1+3+5=9 2+4+6=12 1+2+3=6 1+2+4=7

1+3+5+7=16 2+4+6+8=20 1+2+3+5=11

1+2+4+6=13

我发现加数都是偶数,所得的和一定是偶数。其他两种情况,我还没有发现。

(很多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况与其类似,全班无人联想到加数的奇偶个数)

师:找规律,找的就是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几个数连加,情况复杂。细想一下,不管加数有几个,所得的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那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4(兴奋):从结果看起,看看和是偶数的,加数有什么相同点?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不时发出欢呼声)

教师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问题。上述教学中,学生由两个数和的奇偶性联想到两个数差、积、商甚至是三个数连加的奇偶性,教师以此为教学生长点,呈示研究任务。第一次的独立探究虽没有得出规律,但是展示了学生真实的思维表征。教师顺势帮助学生在“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引导学生多下冥想、想象、异想的功夫,学会从相同的事物中找到相异性,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到同一性,学会溯源、求因、追问与比较。

四、悟学―总结感悟,发现思想

参与式教学指向“素养”,落实能力发展,使学生渐渐具备适应未来学习的本领、能力。从课堂教学通达到素养提升,“悟”起到关键性作用。从心灵智慧的角度说,“悟”就是“开窍”、“会悟”、“醒悟”;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说,就是见此明彼、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课接近尾声,学生也逐渐从经历到经验,从感受到感悟,从生成到生长,数学悟性得到养育和优化。

【教学片断3】

学生独立研究几个数乘积的奇偶性(如图2),组织交流

师:回顾今天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学习的体会。

生5:举例很直观,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生6:例子要多写一些,多比较比较,发现规律之后,还要再举些例子去验证一下,这样更稳妥些。

生7:规律一下子很难发现的时候,我们要多找找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8:学习要胆大心细。我觉得今天我们自己提出研究的题目,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最后发现规律,我觉得特别开心。

生9:我很想知道几个数的差、商奇偶性有没有规律。

……

与苏教版实验教材相比,调整后的“找规律”这部分内容不再设置教学单元,而是从三年级上册起,逐册安排相对独立的“探索规律”专题活动。本课中,从“两个数和的奇偶性”到“几个数和的奇偶性”,再到“几个数积的奇偶性”,学生经历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思维不断地“碰撞”与“验证”,体验深刻。因此,在课尾突出对探索过程的回顾和体会,有助于学生摆脱知识技能等形式层面的束缚,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与式教学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启发式教学;学生主体;创新思维;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很久以来,本科的教学大部分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依赖教师和教材的教学模式,导致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脱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佳。对于大学而言,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立足于以问题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学思结合,就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学思结合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中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其主要形式是探究和讨论,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生活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下面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这门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讨论一下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启发式教学,也就是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或是学生碰到不懂得问题时,不直接灌输式地告诉他们答案,而采取点拨和诱导的方式应对。启发式教学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教会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探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能够集思广益,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课堂讨论全面地让学生看待所学的新知识。

下面着重讨论一下这种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启发式为核心,通过讨论和探究实现教学过程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根据笔者所教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实际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与体会

认识与体会是让学生接触实际,通过预习和思考,以获取感性认识的过程,并为后继教学环节上升到全面理解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依“土木工程材料”的课程特点,接触实际有2个主要途径:参考资料和实物考察。

二、启发式授课

作为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把认识和体会到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变成正确的、理性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启发式的讲授。让学生能够掌握到书本上的知识,又能启发其的创新思维,进行后续的讨论和探究。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启发式授课总的线索是:在材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各种工程常用材料的特性与共性。在此前提下,着重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特性。在讲解各种材料时,要采用对比方法,探索各种材料具备各种特性的深层次原理,以此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索。“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特性-应用”这一主线索,既在启发式讲授中体现,也贯穿于随后的讨论和探究环节中。

三、引导下的讨论与探究

在启发式授课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各章知识的主体思路,能够结合相关的参考书,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准备好课堂需要讨论的内容。这是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的主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为后面的讨论和探究准备好资料。

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活跃和生动的环节,也是教师最难掌握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根据课程学习的主体线索,引导学生的思路。

虽然讨论和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要因势利导地主持整个讨论过程。在讨论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地启发引导,对于发言积极,本章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要注意培养其创新思维,对学习较被动的学生也要随时提问,以引导其适应这种学习方法。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讨论课结束之后,老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于在课堂讨论中学生难以弄懂的知识点要做出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四、实验

为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而言,实验是一个很好地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学生对于讨论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在实际动手的实验过程中获得解释或者加深理解。

比如对于土木工程材料中和易性的影响因素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很多同学都难以理解。但是通过“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测定”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凝土中各种组成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作用。

既然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方法,那么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考试和成绩考核方式。考试改革的重点,应从以前单纯的考知识点的记忆和模仿变化到考核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上来。因此,在期末考试的试题中减少了以前单纯的知识点记忆类题量,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题型。在这样的考试方式下,学生就不会把考试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再次综合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同时对于课程成绩的考核还要综合考虑平时的课堂讨论情况,提高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探究的重视程度。

上一篇:经管专业范文 下一篇:合同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