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7 10:00:23

再就业工作计划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中共XX市委督查室并市政府督查室:

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查20__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通知》(X委办〔20__〕XXX号)要求,现将我市20__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一)工作情况

19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59人,完成工作目标4000人的88.98;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66人,完成工作目标2200人的89.36;帮扶508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灵活就业,完成工作目标500人的101.6;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400名,完成工作目标2750人的87.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实现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的工作目标。按照目前工作进度,能够确保完成上级今年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大秘

书网.dami

shu.,(二)工作措施

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我市主要采取了“现场招聘会推荐一批、职业介绍指导一批、劳务输出外出务工就业一批、职业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再就业政策扶持一批”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__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计划的通知》(渝委办发〔20__〕10号)的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艰苦创业、自主择业。四是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共举办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42场,先后组织市内外46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15000余个就业岗位。五是狠抓劳务输出。采取本地就业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原则,依托驻嘉兴、乌鲁木齐、广州劳务输出办事处,向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新疆等地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我市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劳务经纪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网络,形成了劳务输出信息快捷、组织动员迅速、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打造了“XX拾花工”,“XX缝纫工”、“XX机加工”等劳务输出品牌。六是切实搞好培训。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开发培训,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开设了电动缝纫、数控车工、电工、焊工、中式烹调等10多个培训专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并开展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支持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了就业稳定性。七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以工会、司法、劳动、农业四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参与维权的“4 X”联动维权机制,在输入地开展维权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工伤纠纷处理难问题,提出了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新思路。今年已为赴新疆拾花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确保了拾花工在工作中遇到事故伤害时,能及时依法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

目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4000余个,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隐性失业人员存量有万余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干部及随军家属、大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难,农村大龄劳动力转移难。二是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容量;加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培训作用。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为确保《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__〕28号)精神落到实处,我市组织参加了培训学习,研究制定了贯彻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了配套文件。通过媒体宣传、到企业宣传和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了政策宣传不留死角。据不完全 统计,今年以来,共向企业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1-9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22万元,帮扶引导88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兑现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54.2万元,帮扶1873名“4050”人员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为2809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78.92万元,帮助324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

今后,我市在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过程中,将对低保人员申报就业后,在一定时间内,对民政部门核减的低保金给予全额就业补贴,然后再按比例给与就业补贴,以解决低保人员就业后不主动申报就业,就业补贴工作开展难问题。

三、资金到位情况

今年上半年,XX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75万元,社区平台建设资金170万元;我市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50万元,保障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9月,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559.922万元,其中:发放大龄职工基本生活费4.26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51.1万元,岗位补贴3.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7.25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3.7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53.961万元,送温暖7.69万元,代缴养老保险7.22万元、医疗保险7.99万元,投入平台建设费132万元,大型招聘会、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经费121.63万元。

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开展岗位收集、就业安置、跟踪服务、沟通协调、政策咨询、维权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是加强社保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合溪镇、石溪乡、骑龙乡、冷水关乡、民主乡新建了5个社会保障服务所,并按“六个到位”的要求,建立了社保工作大厅,设立了工作窗口,落实了工作人员,配置了办公设备。通过试运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已延伸至工作平台。今年底前将再建5个社保所,并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强化劳务培训。建立需求—培训—输出的链条,开展对口培训,使务工人员真正掌握1—2门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四是完善创业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变“民工潮”为“创业潮”。五是创新保障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

目前,我市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形成城乡覆盖的就业服务网络,社区工作平台与劳动保障未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络,工作平台服务手段还较为滞后。今后,我市将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研究制定统筹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办法,规范就业、促进低保渐退的联动机制。

五、20__年工作计划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就业问题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正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交织的情况,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尖锐,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增大。一些地方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不到位,再就业服务不健全,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能力弱等,也影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实现。

就业和再就业与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再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而且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措施,带着对人民群众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深厚感情,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要充分看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解决再就业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也蕴藏着很大的就业潜力。我们要坚定信心,做好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门路。

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全面部署,使这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实行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努力改善就业环境。要统筹兼顾就业和再就业,在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的基础上,广开就业门路,强化就业服务,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关键是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将其作为全局性的大事,认真抓好。党政一把手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亲自动手,狠抓落实。要明确目标,统筹部署,落实责任,把工作任务细化、量化。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落实。

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为下岗失业人员解决难题,帮助他们再就业。全社会要多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多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今天把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主管领导请来,就农民工、就业再就业、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等三项工作集中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兴魏同志对去年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今年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可以说,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安排工作紧扣上级精神和咸阳实际,既有前瞻性,更有操作性。请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去年全市农民工工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民工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按照各项政策要求,狠抓落实,多项工作都走在全省前面,特别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并轨工作、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等项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和表彰。这些荣誉的取得,充分说明了我市农民工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具体讲:

一是农民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农民工得到了较多的实惠。《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市政府及时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也建立了以主管县市区长为召集人的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农民工期盼的一些实事,加大工作力度,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动安全卫生、就业服务和培训、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农民工子女的城镇入学问题也逐步解决。去年全市在外务工农民98万人,年创经济收入40亿元。

二是立足市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并轨任务提前完成。2005年底,国家和省上相继出台了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我市及时实现了就业政策的地方化,构建了我市就业再就业新的政策体系。去年落实就业政策的着力点抓得准,以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主要帮扶对象,组织开展了“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行动、“交友帮扶促就业”再就业援助月、技能岗位对接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活动。完善了就业再就业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畅通了资金使用渠道,去年全市就业资金支出明显高于往年,就业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全市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50”人员再就业、社区组织就业都超额完成省上下达任务。各部门密切协调配合,提前一年基本完成20706人的并轨任务。

三是全力打造咸阳劳务品牌,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纺织女工”、“电子青工”、“果业农工”、“足疗技工”、“土织布工”等劳务品牌在全国逐步叫响。启动技能扶贫助学计划,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行,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扎实开展,初步实现了技能人才评价与就业、使用、待遇的衔接。对去年取得的成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的劳动保障系统干部,特别是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解决好民生问题,是中央一再强调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都是公民就业和权益保障问题。“三项工作”各有各的内涵,农民工工作注重农民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就业再就业工作注重城市居民新增的劳动力、下岗人员和困难家庭就业。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重点是原企业遗留问题、现有职工拖欠问题。现阶段,中国的二元化结构特别明显,劳动力转移、就业再就业工作、职工权益保障问题将长期面对。去年,全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不断转移,到2020年,农村人口要下降为40%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城市发展中,部分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日益艰巨,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方面需求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一方面科技进步使就业压力逐步增大。企业拖欠职工工资较为突出,企业始终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企业和工人之间的矛盾不可回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全国人代会上,领导讲得最多的、代表讨论最多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民生问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农民工权益保障、弱势群体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越来越层次化、利益需求越来越明晰化,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解决不好,就很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涉及就业、新农村建设,也涉及城市化推进和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

(三)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矛盾凸显期,很多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都与这“三项工作”相关。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农民工工作方面: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就业再就业方面:一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正处于一个新增劳动力就业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攻坚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期的“三碰头”时期,使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劳动力在产业上的分布不合理,第一产业比例偏大,第三产业比例偏小,产业结构还需继续调整;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突出,全市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残疾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约3.5万人左右,主要依赖政府及社会帮助就业;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不强,整体素质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即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方面: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仍比较突出。原因有:一是一些企业领导思想认识有偏差。二是部分企业法制意识淡薄。三是基础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工资支付问题的处理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快速反映处理机制。

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有效推进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工作

(一)加快发展,为农民工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和企业工资拖欠问题有根本性好转提供财力支持。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更多的财力解决社会问题;只有劳动力密集产业发展了,服务行业繁荣了,就业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化解。我们经常讲“民生大于天”,但要有效推进教育、养老、医疗等事业,最直接的办法是加大资金投入。没有投入一切都是空话。所以,要做好这三项工作,就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重视开发劳动力密集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推进解决农民工问题、就业再就业问题。各县市区要立足实际,坚持一手抓好大项目建设,一手抓好劳动密集产业和第三产业,努力实现强县、富民的目标。

(二)推进法制建设,为农民工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和企业工资拖欠问题有根本性好转提供法律保障。农民工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和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要有根本性的好转,需要社会法制的完善,公民社会法制观念的苏醒。当前,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和企业工资拖欠问题等问题层出不穷,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法制不健全、不完善。这既包含了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够的问题,也包含了公民依法行为意识不强的问题。很多上访群众不懂法、不重视法,不依法行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利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护,而是盲目找政府解决。春节前,市政府依法处置的咸阳楼四川民工讨要工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主要是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劳动法》有明确规定,企业没有很好遵守,职工也没有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随着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已经认识到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在依法行政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后工作中,要下更大的气力,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三、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工作

(一)关于农民工工作

要继续落实国发〔2006〕5号和陕政发〔2006〕70号文件,巩固扩展成果,推进制度创新,夯实工作基础,力争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全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就业服务培训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注重在职业培训中加强劳动安全卫生培训。稳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市农民工工作办公室要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各成员单位要从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全面落实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制定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具体办法。要加大监察执法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因农民工工作引发的。

(二)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要全面落实政策促进就业。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和我市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和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要取得新的进展,在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开展失业调控上要探索新的办法,在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上要有新的建树。要继续落实好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工作。认真实施就业新起点计划,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各种形式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二要加强技能培训带动就业。积极推进“人人技能工程”,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技能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实现素质就业。实施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深入推动再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其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要搞好就业服务。完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和职业中介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强失业调控,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减少失业数量,确保年内全市新增就业人员达到3.8万人。

(三)关于解决企业工资拖欠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最近,市上按照中省的工作要求,成立了市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工作联席会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刚才会议已就解决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做了具体安排。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国资、财政、国土、城建、公安、监察、司法、人行、工商、工会以及企业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合力。

二要搞好调查摸底,尽快制定工作计划。各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市政府《通知》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拖欠工资的认定标准,尽快研究制定调查摸底工作方案,组织力量指导企业,对2006年底以前的工资历史拖欠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和认定。在摸清企业拖欠工资底数的基础上,认真制定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的具体工作方案和措施,付诸实施。各相关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户深入拖欠工资的企业,指导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清欠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进度和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将这三项工作与市委、市政府“转作风、暖民心、促发展”活动紧密结合,特别是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深入了解民情,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三要扎实稳妥推进,确保社会稳定。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敏感度高。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既要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又要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承受能力,把握好工作力度和节奏。要注意工作方法,坚持多做少说,以免引起职工之间的攀比,造成工作被动,带来负面影响。当前要以解决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为重点,把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与深化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推进工作,分类指导,因企制宜。对企业经营者故意拖欠和恶意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要加强执法检查,依法予以处理。抓好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的落实,确保农民工都能按时拿到应得的工资。深化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加强对工资支付情况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消除企业拖欠工资的隐患。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x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做好下半年再就业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力争再就业工作在省排前列,全市上游。

一、建设两个平台。一是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登录平台。依托企业主管部门、街道办和各居委会,摸清全县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下岗失业人员个人再就业档案,动态管理再就业数据库,对填写《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审批表》的人员,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按照程序,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在再就业期间尽早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二是拓展服务平台。今年我局将扩大再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基层组织,按照“统一机构、统一名称、统一规格”的要求,在县街道和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站,每个服务站派驻x名专职工作人员,定岗位、定编制,同时在每个社区居委会聘用x名劳动保障协助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直接、更方便的零距离服务。

二、开展就业培训。按照多元投资,多股运行的方式,与社会上有办学能力的机构进行横向联合,利用他们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免费对下岗失业人员中有学历、年纪轻、接受能力强的失业人员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新行业、新技术的培训,对年龄偏大,技能水平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术系数小、操作简单、收入稳定的保洁、绿化等社区综合项目的培训。下半年将举办x期各类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x人次以上。

三、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增加就业岗位。以街道和各乡镇为依托,努力开发一些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开拓社区服务就业新领域。二是积极扩大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我县劳务输出的优势,培养我县品牌,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对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各项职业介绍费用,鼓励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到县外就业,并优先安排他们到条件好、收入高、风险低的单位务工。三是推行以非固定单位、钟点工、临时工等为主的就业方式。

四、加强宣传。在大力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的同时,以典型带动的宣传方式,努力发掘再就业的先进典型,对下岗失业人员中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成绩突出的人员,做为宣传重点,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树立灵活择业的新观念。

五、重点帮扶。对男x周岁以上、女性x周岁以上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优先安置到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上,对公益性单位安排原属于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还从再就业资金中将给予部分社会保险(养老、失业)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夫妻双方全部下岗的家庭,最低限度的保证一方实现再就业。

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活动,尤其是以各种名义欺诈、侵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严惩不待。实行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对企业空出的工作岗位要优先安排具备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一)工作情况

19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59人,完成工作目标4000人的88.98%;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66人,完成工作目标2200人的89.36%;帮扶508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灵活就业,完成工作目标500人的101.6%;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400名,完成工作目标2750人的87.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实现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的工作目标。按照目前工作进度,能够确保完成上级今年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我市主要采取了“现场招聘会推荐一批、职业介绍指导一批、劳务输出外出务工就业一批、职业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再就业政策扶持一批”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计划的通知》(渝委办发〔20****〕10号)的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艰苦创业、自主择业。四是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共举办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42场,先后组织市内外46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15000余个就业岗位。五是狠抓劳务输出。采取本地就业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原则,依托驻嘉兴、乌鲁木齐、广州劳务输出办事处,向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新疆等地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我市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劳务经纪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网络,形成了劳务输出信息快捷、组织动员迅速、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打造了“XX拾花工”,“XX缝纫工”、“XX机加工”等劳务输出品牌。六是切实搞好培训。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开发培训,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开设了电动缝纫、数控车工、电工、焊工、中式烹调等10多个培训专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并开展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支持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了就业稳定性。七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以工会、司法、劳动、农业四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参与维权的“4+X”联动维权机制,在输入地开展维权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工伤纠纷处理难问题,提出了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新思路。今年已为赴新疆拾花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确保了拾花工在工作中遇到事故伤害时,能及时依法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

目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4000余个,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隐性失业人员存量有万余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干部及随军家属、大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难,农村大龄劳动力转移难。二是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容量;加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培训作用。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为确保《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5〕28号)精神落到实处,我市组织参加了培训学习,研究制定了贯彻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了配套文件。通过媒体宣传、到企业宣传和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了政策宣传不留死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向企业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1-9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22万元,帮扶引导88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兑现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54.2万元,帮扶1873名“4050”人员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为2809

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78.92万元,帮助324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找范文./

今后,我市在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过程中,将对低保人员申报就业后,在一定时间内,对民政部门核减的低保金给予全额就业补贴,然后再按比例给与就业补贴,以解决低保人员就业后不主动申报就业,就业补贴工作开展难问题。

三、资金到位情况

今年上半年,XX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75万元,社区平台建设资金170万元;我市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50万元,保障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9月,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559.922万元,其中:发放大龄职工基本生活费4.26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51.1万元,岗位补贴3.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7.25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3.7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53.961万元,送温暖7.69万元,代缴养老保险7.22万元、医疗保险7.99万元,投入平台建设费132万元,大型招聘会、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经费121.63万元。

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开展岗位收集、就业安置、跟踪服务、沟通协调、政策咨询、维权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是加强社保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合溪镇、石溪乡、骑龙乡、冷水关乡、民主乡新建了5个社会保障服务所,并按“六个到位”的要求,建立了社保工作大厅,设立了工作窗口,落实了工作人员,配置了办公设备。通过试运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已延伸至工作平台。今年底前将再建5个社保所,并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强化劳务培训。建立需求—培训—输出的链条,开展对口培训,使务工人员真正掌握1—2门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四是完善创业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变“民工潮”为“创业潮”。五是创新保障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

目前,我市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形成城乡覆盖的就业服务网络,社区工作平台与劳动保障未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络,工作平台服务手段还较为滞后。今后,我市将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研究制定统筹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办法,规范就业、促进低保渐退的联动机制。

五、20****年工作计划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应该体现在群众利益上。特别是要关心弱势群体的疾苦,为他们谋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能不能富有成效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是衡量各级党组织是否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否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试金石。就业乃民生之本,“有业可就才能谈得上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才能保持一方稳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要求,这对于固本强基,谋求更大发展,保一方稳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推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难点

管理局推进“1127"再就业工程开展以来,各级组织和各级部门变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促进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再就业,在过去的三年中确实见到了实效。但客观讲,实现全面就业仍有一定闲难,就建设集团来说,还有近1000名有劳动能力和再就业愿望的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没有就业,且部分人员的就业愿望还十分强烈。再就业工作有时还存有误区和死角,主要表现为部分再就业人员无岗可就、部分再就业人员有岗不就、内多外少、男多女少以及就业信息不畅。

二、问题起因

其一,来自用工单位的“排斥反应”。有的单位认为招聘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经济受损失“划不来”,钻政策空子,尽量减少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招聘人数,造成内部岗位匮乏。其二,再就业人员本人观念滞后,依赖性强,抱铁饭碗、拈轻怕重、挑挑捡捡的现象依然存在。从有劳动能力和再就业愿望但未实现就业人员的思想状况看,可归纳为三个抱怨、三种心愿、三个不干、三点消极因素。三个抱怨即:抱怨比物业等单位就业机会少:抱怨女同志比男同志就业机会少;抱怨个别岗位的招聘条件“苛刻”。三种心愿即:希望单位上门提供就业机会;希望被原单位聘用;女同志希望企业创造更多照顾性的就业岗位。三个不干:挣钱少不干,环境差不干,约束多不干。三点消极因素:身体差的对再就业力不从心;意志薄弱的不愿意吃辛苦;年龄大的就业愿望不强烈,这一思想状况揭示了我们转变再就业思想不够彻底。其三,部分再就业人员技能低下,不得不放弃自己拿不起来的岗位,造成有岗不能就的局面。其四,工作部门尚有死角,存在内部就业信息传递不及时,外部就业信息提供不广泛的现象,一二次找不到人就放弃不通知就业信息。使再就业人员丧失许多再就业机会。

三、改进工作的几种途径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首先应该让大家认识到,继续推进再就业工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集团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从构件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增强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二是要深刻认识到,推进再就业工作是充分凝聚职工群众,谋求发展的需要。做好再就业工作,就会使广大职工群众对我们的党政组织更加信任,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更好地发挥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做好再就业工作事关企业各群体稳定,是民心工程,是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历史任务。

2.制定措施。有效“帮扶”。要挖掘内部潜力,拓展就业空间。在今后一个时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清退外雇工工作计划,加大清退外雇工力度,努力挖掘内部市场,积极为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对外聘的技术工种及力工实行按比例清退。进一步完善《临时用工管理办法》,对清退后的岗位及其他临时用工岗位,接受群众的监督,大力扶持再就业。同时加大再就业外部信息的收集和,为扩大就业空间创造条件。要加强信息交流,疏通就业渠道。根据“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一是同局内其他兄弟单位形成资源共享,在向大家提供“剩余空间”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剩余空间”,对兄弟单位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未就业的岗位要及时引人使用,以便扩大就业范围。二是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收集用工信息,经过整理、筛选,及时向基层单位服务站。三是主动同一些用工密集型单位联系,直接向他们推荐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就业。各单位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定期统计、分析,不断总结经验,使收集来的信息得到更好的利用效果。还要继续发挥“一帮一”帮扶工程的作用,通过科以上干部“一帮一”帮扶,增加再就业数量。要突出工作重点,帮扶特困到位。在帮扶工作中应重点抓好特困人员帮扶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员。要健全档案,研究制定帮扶计划和具体措施,要继续通过科以上干部帮扶和基层单位帮扶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实现特困人员再就业。凡是有就业能力尚未就业的,都要列入重点帮扶就业范围,尽全力促其就业。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我镇总人口2.3万人,有下岗职工3752人,其中“4050”人员971人。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文秘部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绩效,2003年度我们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59人,占76.2%,其中:“4050”人员758人,占78.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为适应新形势下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的需要,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我镇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的劳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人大主席具体抓再就业工作。同时,在全镇干部职工中选拔三名素质较高的干部专职从事镇劳动保障工作。为明确工作责任,我镇将劳动保障工作纳入了镇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镇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体系,把新增就业岗位、落实扶持政策、帮扶弱势群体就业等作为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点内容。今年我镇已将安置“4050”人员和外出转移就业列入镇党委和政府10件实事的第一位,予以重点部署,重点落实。针对县城行政事业单位较多,再就业工作职责不清的实际情况,我们提请县政府印发了《汝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落实经济和社会发展“四位一体”任务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再就业工作职责,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切实制定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把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对“4050”弱势群体实施再就业援助,将上述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各单位年终督查综合考核、班子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我县是全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起步比较早、也比较彻底的县之一。近两年来,我镇下岗失业职工人数上升,其中“4050”人员比例较大,而且大部分人无一技之长、文化层次低、身体状况差、家庭生活困难,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他们如果得不到再就业的机会,可能导致一些家庭子女读书难供养、养老保险难续交、日常生活难保证,由家庭问题引发社会问题。为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镇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起提请县委、县政府印发了《中共QQ县委、汝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对机关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组织门卫后勤等服务性岗位不合理用工进行清理的通知》、《关于开展帮助“4050”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通知》、《QQ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汝城县情、具有操作性的再就业政策措施,为促进“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真抓实干,妥善安置就业。一是调查摸底,清岗腾位。去年六、七月份我们抽调力量配合县再就业办组成三个调查小组,分头对全县168个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我们共发出200多份摸底表,经过45天地毯式查访,共查出267个岗位属不合理用工。在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的配合下,这些不合理用工全部予以清退,腾出的岗位留给了“4050”人员。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任务。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是一项民心工程,上级有精神,县委县政府有任务要求,但是具体操作起来也会碰到一些亲情、友情难为情,有些单位仍然清退不出安置不进的现象。为确保完成安置任务,我们通过下发文件强化了奖罚责任,“凡是完成了安置任务的单位,按每人每年奖单位1000元作为岗位补贴;凡未完成任务的单位,按每人每年罚2000元,交县财政作再就业调剂资金”。从而用压力战胜了亲情友情,用责任促进了安置任务的完成。三是拓展渠道,力促就业。情况摸清了,领导重视了,任务明确了,工作展开了,但由于清理出来的岗位有限,远远不能满足“4050”人员再就业的要求。僧多粥少,怎么办?在扩展就业渠道方面,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千方百计把工作做细,路子越走越宽。分任务到机关事业单位完成310人;鼓励民营企业分忧解难吸纳87人;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173人;推荐到全县24个开发项目的工地去从事仓库、工地材料看护39人;自谋职业及其他渠道149人。在用工形式方面,我们采取就业保障站推荐,双方协商自愿办法,全部签订了一年期以上合同,而且在定岗定酬方面放得更宽、更灵活。凡从事街道、庭院绿地工作的,定责任区域和工作指标,采取按月领酬,上工时间自定,工作全承包。凡从事公益场所、走廊、庭院保洁工作的,采取钟点工形式计酬。凡从事门卫、看护等工作的,定基本出勤天数,按月领酬。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促进了“4050”人员再就业。此外,我们还注意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县2003年共有189个单位和社区落实岗位补贴63万元,为“4050“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补贴100.3万元、春节期间为“4050”人员发放春节慰问金38万元。

我们的再就业工作虽然出现了好的势头,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县劳动保障部门精心指导,今年的再就业工作将再上新台阶。版权所有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这次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再就业会议和重庆市再就业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我市的再就业工作。刚才XX同志对我市近年来再就业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市委、市政府对近五年来在实施再就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再就业明星进行了通报表彰。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就业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对下岗失业人员十分关心。同志曾经强调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第一,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来,我们按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企业改革中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现再就业工程”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等政策措施,确保了绝大多数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并在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难度仍然很大,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市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员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出现。同时,我市的劳动密集性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的能量不大。对此,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好。

第二,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扩大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快就能促进充分就业,就业越充分,又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以此达到良性互动。解决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我们的就业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说到底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把就业问题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与坚持实施全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总体思路紧密结合起来,与认真落实各大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子紧密结合起来,与努力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来推动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

第三,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当前,在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过程中,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在所难免。尽管我们在“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所提供的毕竟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保障,他们的子女上学、生病就医等问题很难解决。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体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关系到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饱满的热情,严肃认真的态度,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近年来,我市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贯穿劳动保障工作的主线,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要结合新情况,总结新经验,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做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扩大就业的工作,力争尽快取得新的成效。

第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用加快发展的办法,广开就业门路,真正做到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作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主攻方向;二是加快以XX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以民营企业为主导,通过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发展扩大就业;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作用。

第二,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就业渠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劳务输出的意见》,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务求实效。要面向国内外、省内外市场,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到市外就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国际劳务合作,鼓励劳动者境外就业;结合五大产业发展,支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农村去承包土地,从事种植和养殖业,谋求新的发展。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为扩大就业提供重要保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庆和我市的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多方引导就业。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切实落实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三条保障”线,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加快建立城市社区社会保障平台,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要抓好社区建设,今年底要完成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方案,并在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实施。市编委、财政、民政、镇街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相互协作,落实好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场地、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及时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网络建设计划,尽快完善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快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就业机制,不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行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第五,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探索就业新机制。要建立以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推动就业为动力的新机制。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自强、自立、不挑不拣、不依不靠的市场就业观念。二是要不断完善以竞争机制为基础,以价格信号为引导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和双向选择。三是要积极稳妥解决好下岗职工出中心的问题,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问题,及时接续下岗职工社会保险,确保20*年实现生活保障向就业保障和失业保险的转移。

三、加强领导,把就业和再就业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门、镇街一定要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精心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第一,要坚持常抓不懈。职工下岗分流安置和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各部门、镇街既要着眼当前、明确重点,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制定长期规划,打好持久战,以确保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地向前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市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责,共同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各企业要挖掘内部潜力,主动做好下岗职工的转岗分流工作;社会各界要关心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各派、工商联,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下岗职工开展送温暖、送岗位、送技术活动,帮助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第三,要严格落实责任制。每年市委、市政府都下达了帮助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工作指标,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地的再就业工作负总责,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制度,把控制失业率,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投入纳入领导干部年度综合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

第四,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工作量大面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下岗失业职工家庭,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着重宣传下岗职工中自强不息的典型,引导下岗职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激励下岗失业人员勇于面对挑战,迎接挑战,积极创造新生活。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这次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再就业会议和重庆市再就业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我市的再就业工作。刚才XX同志对我市近年来再就业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市委、市政府对近五年来在实施再就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再就业明星进行了通报表彰。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就业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对下岗失业人员十分关心。同志曾经强调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第一,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来,我们按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企业改革中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现再就业工程”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等政策措施,确保了绝大多数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并在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难度仍然很大,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市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员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出现。同时,我市的劳动密集性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的能量不大。对此,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好。

第二,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扩大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快就能促进充分就业,就业越充分,又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以此达到良性互动。解决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我们的就业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说到底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把就业问题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与坚持实施全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总体思路紧密结合起来,与认真落实各大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子紧密结合起来,与努力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来推动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

第三,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当前,在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过程中,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在所难免。尽管我们在“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所提供的毕竟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保障,他们的子女上学、生病就医等问题很难解决。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体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关系到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饱满的热情,严肃认真的态度,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近年来,我市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贯穿劳动保障工作的主线,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要结合新情况,总结新经验,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做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扩大就业的工作,力争尽快取得新的成效。

第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用加快发展的办法,广开就业门路,真正做到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作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主攻方向;二是加快以XX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以民营企业为主导,通过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发展扩大就业;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作用。

第二,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就业渠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劳务输出的意见》,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务求实效。要面向国内外、省内外市场,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到市外就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国际劳务合作,鼓励劳动者境外就业;结合五大产业发展,支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农村去承包土地,从事种植和养殖业,谋求新的发展。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为扩大就业提供重要保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庆和我市的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多方引导就业。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切实落实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三条保障”线,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加快建立城市社区社会保障平台,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要抓好社区建设,今年底要完成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方案,并在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实施。市编委、财政、民政、镇街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相互协作,落实好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场地、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及时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网络建设计划,尽快完善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快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就业机制,不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行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第五,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探索就业新机制。要建立以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推动就业为动力的新机制。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自强、自立、不挑不拣、不依不靠的市场就业观念。二是要不断完善以竞争机制为基础,以价格信号为引导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和双向选择。三是要积极稳妥解决好下岗职工出中心的问题,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问题,及时接续下岗职工社会保险,确保2003年实现生活保障向就业保障和失业保险的转移。

三、加强领导,把就业和再就业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门、镇街一定要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精心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第一,要坚持常抓不懈。职工下岗分流安置和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各部门、镇街既要着眼当前、明确重点,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制定长期规划,打好持久战,以确保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地向前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市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责,共同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各企业要挖掘内部潜力,主动做好下岗职工的转岗分流工作;社会各界要关心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各派、工商联,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下岗职工开展送温暖、送岗位、送技术活动,帮助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第三,要严格落实责任制。每年市委、市政府都下达了帮助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工作指标,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地的再就业工作负总责,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制度,把控制失业率,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投入纳入领导干部年度综合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

第四,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工作量大面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下岗失业职工家庭,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着重宣传下岗职工中自强不息的典型,引导下岗职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激励下岗失业人员勇于面对挑战,迎接挑战,积极创造新生活。

再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登记失业人员47348人,其中持有效证件登记失业人员10170人,实际失业人员1256人。《*市就业援助证》申请办理2368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2552人。在登记失业人员中,隐性就业人员41259人,各种原因暂不就业人员4833人,其中无就业愿望4453人,无就业能力380人。全区现有社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2977人,其中保安岗位1618人,保洁岗位1114人,保绿岗位131人,助老助残岗位114人,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4419人。近四年多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3276个,年均增长114.3%;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74809人,年均增长112.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417人,年均增长165.5%。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2年末的4.43%下降到20*年9月的3.28%。今年截止9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813个,完成目标任务的99.54%,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40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5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0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19.58%,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的失业问题。目前,全区现有“零就业家庭”已基本消除。

二、主要工作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和各街道、有关部门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区政府每年将就业再就业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先后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春风常驻推进社区服务若干政策》、《关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并实施岗位补贴若干意见》、《关于用工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用工补贴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春风常驻”提升困难群体生活品质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从2002年投入18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355万元,年均增长144.8%,大大超过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财力保障。区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就业再就业工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街道、社区、零就业家庭,督查再就业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就业再就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协同各街道、社区千方百计挖掘公益性就业岗位,大量安置“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2006年以来,己举办专项劳动力招聘会20余次,为就业困难人员推出就业岗位5000多个,使很多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武林药店有限公司、*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威芸服饰制作有限公司、乐购超市等企业领导也十分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招收了一批失业人员。比如*武林药店有限公司在企业改制后,对买断工龄的原有职工全部留用,没有将一个员工推向社会;又如*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在招聘录用的700多名员工中失业人员占95%以上。

2、组织体系健全。为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区政府建立了区就业管理服务处,8个街道、71个社区均建立了劳动保障站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网络、工作“五到位”,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抓好落实,各社区按每300名失业人员配备一名五级服务联络员,协助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级服务”的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朝晖街道建立了由16家辖区单位组成的“朝晖地区促进就业工作俱乐部”,为失业人员提供了500余个岗位。武林街道通过建立岗位信息员、就业疏导员、政策宣传员、培训指导员、困难帮扶员“五大员”队伍,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石桥街道依托共建优势,组织辖区60多家单位参加街道举办的劳动力资源交流会,新增就业岗位1500多个。潮鸣街道体东社区利用社区网站,建立了用工信息库,开辟了招工信息专栏,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信息。

3、目标任务明确。区政府制定了就业再就业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体系。区领导每年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各街道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目标考核。各街道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社区,建立层层工作责任制。今年,区政府提出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890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组织失业人员、失土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类再就业培训10000人,与2006年全区新增17400个岗位相比,又有了新的提高。由于目标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有力,到9月底已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813个,完成年度目标的99.54%;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4092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4.5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09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19.58%;举办就业再就业培训班180期,10412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完成年度目标的104.12%。为切实抓好“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区政府制定了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对今后五年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考核标准。

4、工作扎实到位。一是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今年年初,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进行了完善和充实,在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展再就业培训、鼓励开展职业介绍、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从事灵活就业援助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按照“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多渠道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问题。到9月底,全区现有“零就业家庭”已基本消除。二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取得实效。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和各街道、社区都成立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计划,建立了工作台帐。每年组织对“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并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纳入了星级社区评比的考核内容之一。目前已有25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占全区71个社区的35.2%。三是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今年以来,区政府在充分借鉴江苏省南通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下城实际,实施了“十百千万”(评选“十佳创业明星、评定“百佳安置企业”、开展“千人千岗补助”活动、组织“万人免费培训”)再就业工程,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在促进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工作中,实行“一帮一”、“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针对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区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加大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全区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困难群众已达2977人,占*市公益性岗位总量的29%。加强与辖区单位的共驻共建,浙江联通、市红会医院、世纪联华等共建单位挖掘安置潜力,推出了1000多个岗位,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四是培训工作特色鲜明。近年来,我区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组织开展了SYB(创办你的企业)、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等创业培训工作。今年年初,区政府又制定了“万人培训计划”,整合辖区资源,与五所技能(技工)培训学校签订了《委托培训协议》,基本形成了“培训机构出菜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通过听取社区负责人汇报、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方式,抽查了10户原“零就业家庭”,均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主要表现在劳动者充分就业的要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劳动力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4050”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三股就业压力交织在一起,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失土农民的就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全区失业登记的情况反映出,每月仍有300至400名新增失业人员,石桥地区撤村建居的社区仍有1000多名失土农民需要安置,解决再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些归正人员和处于“4050”边缘且确有困难的失业人员从事就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2、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择业观教育的力度有待强化。近年来,我区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对失业人员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发了一批以社区公益性岗位为主的适合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但从这次视察了解的情况看,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时有存在。仍有少数就业困难人员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不理解,“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国家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安置他们的重新就业,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所以,他们宁愿待在家里,消极等待政府解决就业、扶贫解困,也不肯主动去找工作。还有少数就业困难人员对再就业条件要求苛刻,不符合实际,对岗位待遇、工种、时间等条件要求过高。*威芸服饰制作有限公司还有8%的员工不愿购买五项社会保险。

3、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还不够强。近年来,全区的技能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大部分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都参加了劳动等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但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目前劳动力市场现状看,低技能劳动力过剩,中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从全区就业困难人员的现状分析,大部分“4050”就业困难人员由于技能单一或缺乏技能,普遍反映出市场就业竞争能力较弱,实现正规就业的难度较大,而社区公益性岗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安置其他就业的难度也较大,培训的内容与市场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不是自愿报名的,而是社区为完成上级培训指标指定的,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比较突出。

4、个别再就业政策不够完善。在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企业招用失业人员用工补贴还不尽合理,如有的企业占政策空子,反复招用、解聘失业人员,以领取更多的用工补贴。而一些规范的企业为稳定社会尽责,不随意解聘失业人员,反而得不到用工政策的补贴,这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区大力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对“4050”人员腾岗、增岗,困难家庭脱贫以及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队伍的管理,与当前形势要求、工作任务、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虽然与街道签订了非正规组织就业协议,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够规范,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公益性岗位养懒汉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几点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和择业观教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通过印发政策汇编、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举办政策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和社区居民真正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强化政策的普及率和影响力,做到就业再就业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新老政策的衔接和平稳过渡。要加强对失业人员、失土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的择业观教育,引导他们认清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良好的择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增强竞争意识,正确定位,摆正心态,选择合适岗位。同时鼓励自谋职业、自我发展。

2、按照“南精北快”的发展战略,重点做好北部失土农民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网络作用,切实加强对“零就业家庭”和“4050”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管理,努力做到发现一户、跟踪一户、解决一户。要多渠道、多途径开发一批归正人员和边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在继续抓好南部地区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要加快推进北部地区新建社区、撤村建居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开展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一条龙的就业服务,促进失土农民充分就业。大力开发门槛低、投入少、容量大的保安、保洁、保绿、助老助残等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撤村建居社区间的岗位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针对我区北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客观实际,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失土农民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提供保障。

3、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要以“面向市场,突出技能,订单培训,政企联姻,促进就业”为宗旨,做细培训需求调查,扩大定向培训宣传,整合辖区培训资源,借助技工、技能学校的师资和设备,实行联合办学,真正做到技能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自谋职业相结合,培训与职业介绍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搞好在岗培训。要重点推进订单、定向培训,坚持对口定量招收,做到培训一个,对口招收一个,保证培训人员结业后,都能尽快找到工作岗位,达到学员本人、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三满意”的效果,为失业人员、失土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劳动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