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22 20:42:16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1

宏伟的校园文化建设蓝图,就要在活动中稳步推进,落实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而不能让它成为一纸空文。如何稳步推进落实呢?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开始。

1.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墙一壁能说话。走进城东中学校园的每一处,就如在享受一道精神大餐。“春风化雨乐育栋梁拔地起,学海扬帆敢为鲲鹏展翅飞”、“增自尊苦练学习本领,树雄心掌握一技之长”、“祖国园丁心胸容天地,城中教师智慧运乾坤”、……学校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宿舍等场所,挂满励志类书法对联。教学楼墙壁上,随处可见“985大学”、“211大学”的图片和简介。走进教室,窗明净几,桌椅整齐,板报、壁报、读书角一应俱全。各个班级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全校48个教学班都有自己特色的班级口号、奋斗目标。每一句标语,都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着人文关怀。“寄语教师,寄语学生,寄语家长,寄语学校”,每一句话都激励着师生上进;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设计精美的手抄报,每一处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墙上挂着“名人名言”,学习园地贴满学生作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组建学生社团

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仅有氛围还不能形成真正的校园文化,还要有实实在在的活动,让全体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立足发展,着眼未来。活动促成长就是城东中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地发展,在开好日常课程、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也大力开发文明礼仪、书法、绘画等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准定位,健康成长。”王校长表示,要立足发展,着眼未来,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走向城东,迈向成功。近年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城东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先后成立了启航书法社、鸿帆舞蹈社、欢乐合唱团、美韵器乐社、育才美术社、天涯草文学社、红叶记者社、劲旅篮球社、艺轩棋社等22个学生社团,涵盖文艺、体育、文学和科技诸方面。学生自愿申报参加社团,活动实行走班制,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建制,材,每周开展一至两次活动,或学习培训,或成果展示,充分挖掘学生兴趣与潜能。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每间教室配有多媒体、电子白板及监控设备、网络,建有书法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厅、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社团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风化雨润无声,风正帆扬一路歌。办学以来,城东中学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办学特色,中考成绩年年稳居全市第一,曾先后获“三明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第二届福建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福建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福建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中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推陈出新,发展好校园文化建设

任何事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同时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在互动中重建,在互动中生成、发展好校园文化。宁化城东中学的社团文化建设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起才艺展示及提高的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社团才艺展示活动,邀请专家及学生家长到场观摩指导,现场评选出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在第六届体育艺术节期间,该校曾与县老年书法协会共同举办“百人书法现场展示活动”。宁化城东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有实效的成绩,但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要实现校园文化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多学习、多尝试、多总结,才能把城东中学建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新校园。

三、总结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活动之中。学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充分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高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2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也仍存在一些不足。

1.过于重视教学工作而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校园文化建设进展缓慢

当前,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仍未有大的改革,仍以升学率为主要考评指标,使我校在发展中背负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再加上由于我县财力不足,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使我校无暇、无力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目前仍停留在初始阶段,仍停留在缺什么补什么,仍未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科学、有序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以致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优秀的、先进的、能引领学校未来大发展的校园文化仍未真正形成。

2.过于强调刚性制度管理而未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教育功能

近年来,我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仍主要以制度建设为主,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制定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于强化制度的执行和遵守,过于重视制度管理,而未能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作用,不注重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不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去启发诱导学生,未能把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完善,以致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仍未真正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制度文化。

3.校园文化建设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不浓

当下,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特色,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不成体系,缺少连贯性,文化积淀不足,文化底蕴不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未能避免这些缺憾,仍存在民族色彩不浓,地方性气息微弱,尤其是未能充分利用壮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来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未能很好地利用历代壮族名人、天等名人、把荷名人的先进事迹熏陶教育学生。

4.只搞校内活动而基本不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各地频发学生伤害事故。迫于学生安全压力,我校只在校内开展各种文化建设活动,而不敢组织学生到校外郊游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致学生视野狭窄,动手实践能力弱。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

一、要多渠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加强教师仪容教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形成端庄的仪表风范、科学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师敬业爱岗,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使学校逐渐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通过举办重大主题活动加快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经常开展各种能充分发挥师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活动,活跃、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形成和谐、轻松、温馨的文化氛围。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表彰、树立各类先进典型,让学校的先进教师、优秀学生现身说法,让身边的先进人物影响教育学校的后进分子,在先进典型的熏陶感染下,使学校逐渐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先进文化。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以校园“四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做到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相和谐统一,大力开展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赋予浓厚的文化元素,使整个校园展现出一股朝气蓬勃的文化气息。

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目前,我校正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学校官方网站、开通学校官方博客及微博,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博客、微博加强与师生员工的交流与沟通,畅通校情学意,真正使互联网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要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

目前我校正制定计划充分挖掘桂西南壮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壮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丰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历代壮族名人、天等名人、把荷名人的优秀事迹和高尚品质,努力挖掘、提炼壮族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中的积极内涵和良好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我校校园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要大力弘扬天等精神,以天等精神引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天等精神以“自强自立、苦干实干、团结拼搏、争创一流”为核心内涵。这种精神凝聚了天等的传统文化底蕴,凝聚着天等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示了当代天等人民的抱负和追求。2010年以来,我校已组织学生多次收看电视系列专题片《走南闯北天等人》,并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写观后感,学习天等创业精英不等不靠、锐意进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命运的可贵精神。

三、要加强领导,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开展

学校要及时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努力促进形成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我校现有条件,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蓝图。要齐心协力,动员各种力量支持校园文化建设。要及时总结、研究,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3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其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本文分别从四个层次探讨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笔者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如何推进进行探讨。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小学的核心竞争力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具体说来就是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从而优化校园外部环境,提升校园内在品味。 

二、如何推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及素养的提升。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首先,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品味,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现代的眼光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决策。同时,要竭力把全体教职员工凝聚在一起。其次,是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个学校如果校风不正、学风不浓、教风不严,很难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社会也不会认可。但如果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齐心协力,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2.制度文化建设 

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风貌。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其应该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3.行为文化建设 

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这些良好的环境必须靠日久天的行为来支撑,所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无小事,作为总务领导人,就需要从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领,从而促进教师行为文化的建立。同时应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引领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应该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同时领导人要和老师进行密切沟通,及时有效地配合老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 

4.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美的物化环境包括校园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设施等。由文化构筑的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熏陶人的灵魂,感染人的心境。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是不一样的,受到的教育和感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庄重、整洁、肃穆的环境里,谁也不会嬉笑、打闹、随便吐痰、乱扔纸屑,这就是环境的约束作用;在一个群情振奋的环境里,人们也会热血沸腾。兴奋不已,这是环境的激励作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的就是环境的感染作用。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给师生创造了一个庄重的“磁场”,其教育魅力于无形中统摄着师生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创造力量。总之,在校园文化的创建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合理培育校园文化,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进行。校长是校园文化的领袖,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教育理论、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改革动态,对自己所在学校定位准确。运用现代的文化模式,来规划和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短期目标。以此确立起全校师生员工为之奋斗的共同文化愿景,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所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炳辉.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6,(7).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4

【关 键 词】 中学;和谐校园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任务和目标,并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基地,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首先应该足够重视创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以陶冶情操为手段,以文体活动为纽带,以促进学生、教职工和学校之间的科学互动发展为宗旨,协调运转学校教育的各个系统和要素,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之间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那么,如何正确发挥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当中所起的纽带作用,就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更高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力量。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推动优秀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应以其特有的教导方式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倡导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中所创造出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在中学校园内呈现出的,以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符合广大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学校体育制度文化和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服装、体育师资等; 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体育课制度、大课间活动制度、体育竞赛制度等;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园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

二、推动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学校体育不但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学生正处在个性的形成期和品德的养成期,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丰富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良好品德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搞好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具体构建。更重要的是,搞好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反映了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三、开展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以其和谐的育人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风貌,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换句话来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离不开中学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

基于上述认知,我们提出以下关于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这是建设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要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和谐・健康・快乐・安全”的主题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和教育学生。

(二)弘扬“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为依托,紧密贴近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方针,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建立和谐高效的管理体系

和谐高效的管理体系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果显著的学校,必定有一个和谐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校长为核心,各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科学管理体系,保障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稳步实施,真正满足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需要。

(四)做好规划部署,适应学校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积极规划,整合资源,保障到位,逐步实施。发展规划还要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部署相适应,着眼于形成一个宏观布局与微观协调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校园体育文化的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而学校发展的同时又会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二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五)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学校要充分发挥运动会、各单项比赛、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以便调动广大中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这样一来,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激情,同时也磨炼出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性格,培养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高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和学生同玩同练。不但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活动氛围,创建师生交流的平台,沟通师生感情,还能锻炼教师的身体,缓解工作压力,增强体质。体育活动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的指导、保护、帮助就显得极为重要。

(七)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的中学校园体育文化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受到各个中学办学条件的制约,决定了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选择那些适合本校实际,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在此过程中,要突出科学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要求,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努力锻炼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由此可见,要想构建一个和谐、融洽、健康、文明、美好的校园,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杨春元.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J].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2] 赵克宁.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7(5).

[3] 岳兵. 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7).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5

“韩流”对大学生意识、思维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这种严峻局势下,应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各大学广泛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并引导自身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韩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元文化建设

1“韩流”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双重影响

当今社会,多数大学生都属于“90后”这个群体,不予置否,“90后”这个群体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但是由于这个群体自身的特质,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辨别能力并不高,因此,面对“韩流”迅速席卷,大学生不能很好对其进行区分,这导致了“韩流”对大学校园文化将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不同影响。

1.1“韩流”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韩流”作为外来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下,它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青年的发展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同时一定程度上能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1.1.1“韩流”有利于填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韩剧《家门的荣光》,在各演员的言行举止中,无一不渗透着韩国民族对于长、幼、尊、卑的重视,比如见面要相互鞠躬问好,在餐桌上如果长辈没有开动,小辈是不允许先吃饭的。而这些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是同样作为精华需要被继承和发扬的。因此,在观看韩国影视剧等相关作品时,大学生可以在感受韩国文化传统时,回味中华民族的精髓,使自身更好的坚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填补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状况。

1.1.2“韩流”有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在韩国影视剧中,多数人物设定为“灰姑娘”与“白马王子”。在女主角的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遭遇,但是,她一定不会放弃希望,一定是以最乐观的状态生活,继而遇到生命中正确的那个人。对于广大乐于观看韩国影视剧的大学生而言,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支柱作用。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抗压能力并不是很强大,因此,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往往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迷茫,失去信心。而韩剧中人物展示出来的积极乐观,坚强努力正是广大大学生所需要的。

1.2“韩流”对大学校园文化的消极影响“韩流”如同一把双刃剑,会对大学校园文化以及青年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由于“韩流”背后蕴藏的文化传统以及政治色彩,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甚至是将中国历史进行歪曲。同时,在丰富的物质包装下,它将影响大学生信仰的确立,以至对大学生信仰的坚定产生破坏。

1.2.1“韩流”影响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2013年播出的韩剧《奇皇后》,以中国元朝时期和韩国高丽时期为背景,但整部剧却在各个细节中不遗余力的描绘中国统治的落后,国力的薄弱等等。类似的还有很多剧集,比如:《该隐与亚伯》、《大长今》等等。这些带有主观民族主义色彩的韩剧会极大的误导“90后”大学生的视听,使他们无法正确辨别自己国家的历史,只能一味盲目接纳。

1.2.2“韩流”影响大学生树立人生榜样一个人能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很大程度上由自身的信仰所决定。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学业负担相对沉重,心气浮躁,不能很好剖析自己,不能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而随着“韩流”的广泛渗透,许多大学生将那些由韩国娱乐公司斥巨资打造的明星视为自己的男神、女神。显而易见,这种在树立榜样上方向的扭曲,会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

2正确引导“韩流”,强化“主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正是因为“韩流”对于大学生会产生积极、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所以作为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所在地,大学需承担责任,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更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引领学生对“韩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加强自身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2.1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随着时代不断演进,大学校园更要引导学生继承并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尊重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并学习多元文化,构建以“多元文化”为载体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的思想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借鉴国内外多元文化,还要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促使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

2.3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构建正确三观明确中韩文化之间的异同,加强并发扬中韩文化中的相同点,严肃并认真对待文化之间的差异处。可以将中韩文化的交界点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致力于创造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力求贴近校园文化生活,符合道德标准,进而,更好的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

3结语

总之,“韩流”文化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对学生的成长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各有利弊。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在紧跟时代趋势的大环境中,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坚守内心的文化价值观。本文从“韩流”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以及面对“韩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如何应对的方向论述。这更说明,在“韩流”席卷亚洲的当下,辩证对待“韩流”的重要性,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马丽慧.基于“韩流”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管理,2015,(11).

[2]杨怡飞.基于“韩流”背景下的“90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时代文学,2014,(11).

[3]陈靖,赵斌,焦昆“.韩流”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2).

[4]杨明峰.从“韩流”看我国当代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0)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6

现代学校文化是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整合,并融合学校科学人文精神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文化结构,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等综合因素的集中体现。教育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其功能在于“文化传递”和“文化创造”,学校教育过程中内在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学校离不开文化建设,脱离文化行为的配合,很难达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

一、确立校本观念,重构校园文化

从学校的存在意义上来,任何一所学校的存在都具有其独立性,都是具体的、独特的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单靠嫁接,移植所能实现的。学校文化更是如此,就如同中华文化体系一样,离开这片土地就无所谓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即便是一所很小的小学,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学生从小养成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将对其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学校文化构建要靠自我觉悟、自我播种、自我发育、自我成熟,只有深深植根于学校,融入每一位成员心灵的信念和追求,才能沉淀为学校的血肉、传统和文化。

从学校发展的意义上来讲,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能量场。文化是一片土壤,是一种能量。无论是谁,他都在自己所处的文化土壤汲取营养,在自己组织氛围中形成自己的优秀文化,有了这样的土壤,就能应对任何时事的变化,也就不会因为人才的流失而受到致命的冲击。因为人才的流失带走的仅是个人的智慧,而无法带走组织所特有的文化,以及储藏在这一“文化场”无穷的能量。这种文化效应就如同一种能量场,对处于其中的每一位成员无时无刻的施加着一种无形的引力,辐射着无穷的能量,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园文化是教育整体和谐中的个性张扬

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关注人的生存,人的塑造和人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存在着个体特质。僵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违背辩证发展观的。教育的内在价值是促进人的心灵成长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而这是仅仅用知识的填充无法实现的。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而换一角度来讲,就是学校要得到发展,很难想象一所观念守旧、制度落后、死气沉沉的学校里,教育改革将如何推进,学生、教师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能有多大,无非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三、校园文化是品牌、是旗帜

多少年来,由于受国情和教育体制的决定,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没有感觉到会面临生存的问题,因而总缺乏超前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教育产业化将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教育将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冲击,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应对教育面临的国际化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确定了总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就学校本体来讲,打造学校品牌,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核心要义。

四、教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学校要尊重人,学校要依靠人。新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即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观念更是倡导教师教学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无疑,教师是落实课程改革理想的关键人物,是课程的实际解读者,任何课程改革只有经过教师的课堂、课外运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没有教师的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教育改革只能是走过场、搞形式,无实效可言。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7

关键词:大学语文;军校;文化建设;分析

军校是为军队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水平人才的基地,不仅要求军校学员学习各种军事方面的知识,掌握作战、指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而且也非常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促进军校学员高尚良好文化的熏陶。其中不乏很多的军校把大学语文融入到必修课程中,要求学员学习中国语言,体会文学的博大精深,提高思想境界,更加提高了军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但是在目前的军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工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并没有起到理想中的效果,需要不断改进,共同促进大学语文的学习和军校校园的文化建设。所以,在军校校园高质量的实行并坚持大学语文的教学课程是很有必要的[1]。

一大学语文内容及作用

(一)大学语文内容

简单来说,表达方式中的语言就是语文,它具体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日常的交流沟通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记录写作能力等等都是语文的一部分,语文学习成绩的好坏潜在地影响着这些能力的表现,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意志有很大的提升。如果说小学语文的内容更多的是学会书写,会朗诵基本的、日常交流的字词,那么大学语文更多的理解和感悟,加上学生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更多的像文学艺术和思想境界方面拓展和延伸,而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则是两者之间的过渡。比如,小学语文教学生了解鲁迅是一名伟大的作家,学会读写“鲁”、“迅”两个字。而大学语文则是带来学生学习鲁迅的《骆驼祥子》、《祥林嫂》和《朝花夕拾》,理解鲁迅写这些书目的背景和表达感情,用鲁迅的民族劣根性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大学语文的作用

语文学习贯穿学生时代的整个生涯,如果说之前学习的语文知识是课本上的语文的话,那么大学的语文就是对学生知识延伸、生活作风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思想意识基本成熟,能明确分析事物的好坏。大学生学习语文,会欣赏文章更深层次的文学性和育人的道理,提高文化素养,从而受益终生。并且大学生有充足的资源阅读文学的课外书,进一步提升语文水平,对价值观、世界观的纠正有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最重要也最实用的就是沟通能力的加强,也是通过学学语文最直接的反应。大学生刚刚脱离了自己的小世界,五湖四海的学生聚在一起,突然感觉沟通能力差距很大,声音小、语音不佳、怕公众面前发言、交流礼仪等问题各种各样,大学语文会在一定程度上改进这些毛病,逐渐变成沟通小达人[2]。

二军校的特点及文化建设

(一)军校特点

军队是个纪律要求最严格的单位,这个问题毫无争议,同样,军校的纪律要求也是较同等高校非常严格的。学员在军校期间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对一个大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意志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军校学习是极具意义的。军校校园处处讲究制度化,走相、服装、就餐、起床以及就寝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着学生规范的行为举止和做军人的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员才能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并且动作舒展大方,钢劲有力,是中国人民的接班人。

(二)军校的文化建设

军校最大的缺点就是学习生活单调,文化建设薄弱。军校严格制度要求的同时,过于严格的规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渐渐把个性迥异的学生培养成了身高、行为习惯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极像的多胞胎。另外,军校校园存在严重的文化建设薄弱现象,过于注重军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可以说是军校教育有点空缺的部分。军校的文化建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优秀的军人应该是文武兼备,思想道德和军事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有。所以,积极在军校校园中倡导文化的建设,会使军校学员充满生气,在高层次高境界中学做一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军人,对军校的整体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

三军校开设大学语文教学课程的发展现状

(一)大学语文教学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各大高校基本都有开设,教学效果各色各样,对学生个人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帮助程度也不一样。比如说在中文系中开设的大学语文,仿佛是其他小专业的基石一样,宽宏亮气,在缓解复杂小专业的同时,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高深莫测,给思想提供一片广阔无垠的跑马场,培养学生的精神意志。但如果在数学系中开设的大学语文,由于数学系的学生本身都是擅长理性思考,喜欢用数据说话,大学语文的教学给他们带来的感触就没有那么深了,没有较强的感性思考在里面,自然大学语文的教学没有在中文系中的效果那么好[3]。

(二)军校开设大学语文教学课程的特殊性

同理,在军校开设大学语文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每个学生理解程度不一样,学习成果也不一样。尤其是军校的课程设计专业性较强,而且这些专业的军事课程与人文知识的联系较少,站在学员的角度考虑,只要学好了专业课,那么毕业后的任职就板上钉钉了,从思想上放弃了文化素养的建设和提高。语文在学生时代贯穿始终,然而,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人生三观,不同时期的语文教学意义和作用也不相同,大学语文作为之前语文教学的延伸,对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思想觉悟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对大学语文与军校校园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一)军校校园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视

首先,要使学生、老师在心里上重视到大学语文的地位,加强大学语文在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自我修养,用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从心里感受做一个文化素质高的人是多么自豪和骄傲。接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从军校学员的角度出发,逐渐引导他们慢慢理解大学语文的的内涵,欣赏其中的文学艺术,感悟其中的哲学道理。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最大限度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之后积极思考,为学生营造充满文学氧气的氛围,逐步完善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成果。

(二)经常性组织军校校园诗歌朗诵、演讲竞赛等文化活动

军校校园的文化氛围需要营造,需要建设。定期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或者知识竞赛,可以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最简单的可以适当邀请一些文学界的专家到军校开展讲座活动,改进学生的语文观点,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建设校园的文化素养。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大赛或者成语接力比赛等等,刺激学生积极学学语文,多多阅读课外书,积累文学知识,不断充实大脑。在生活学习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技巧,提升聊天的质量和水平,告别苍白无力的大白话,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铺下一个又一个坚实的台阶,逐步为军校校园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三)加强军校学员语文学习与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有些知识是学习了,是理解了,但就一直藏在脑袋里,就像是存在银行的人民币一样,只是简单的物理堆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需要练习学生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多参加学习组织的文化活动,比如轮流画黑板报、设计班里的誓词、辩论赛等。在实践生活中,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加以利用,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让这些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财产,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在交流沟通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4]。

五结语

总之,在军校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语文对军校校园的文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成年人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学语文,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真正学习体会到语文的含义及深远意义,对文化底蕴的培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确实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所以,希望通过本文的呼吁,大学语文能在军校校园里得到重视,让文学素养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军校校园的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军校校园整体建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静平.大学语文与军校校园文化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11).

[2]江树人,奉公.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8,(09).

[3]郭孝文,吴玲.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机制与特征[J].现代教育科学;1992,(01).

[4]傅智勇.略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核[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3,(06).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8

(一)领导有力,专人负责

研究发现,武陵山区的许多中职学校纷纷成立了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但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的专项财政预算,而且还从学校原本紧张的人员安排中挤出专人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

(二)全面开花,全员参与

在各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学校的党、政、工团上下一心,充分发挥职代会、教代会、共青团的作用,积极动员包括党员、团员在内的广大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经济建设为后盾,以模范建设为动力,以班级建设为突破口,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全面开花、全员参与建设的喜人局面,使校园文化建设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进而成为广大中职学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三)层次分明,主体明确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层次分明,主体明确。在宏观上以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为核心,负责协调、统筹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中观上以处室、班级为单位,具体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微观上以工作室、寝室为单位,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性,许多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处室、班级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主体,具体承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等工作。

(四)形式多样,主题突出

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许多职业学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重体现形式的丰富多样性,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鲜明突出。不仅如此,一些职业学校除了关注常见的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建设之外,还十分注重开拓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培训文化的建设工作,许多中职学校形成了处处有文化、样样是文化、时时见文化的良好建设氛围。另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职业学校也特别注重突出一个主题:爱国爱家、尊师重教。如贵州省玉屏县职校的萧笛课程等体现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武陵山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研究者还发现,该区域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脱离企业,民族特色不足

综观该区域内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不难发现,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即企业文化地位缺失。该区域内各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本地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研究着力点,而且还刻意回避了对本民族文化深度与广度有机融合的建设探究点,结果导致一些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能充分体现该民族的文化特色。以中职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为例,研究表明,该区许多中职学校缺乏企业实训基地,与企业结合不紧密,课程文化建设中明显缺少企业气息。另外,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贵州“铜仁傩戏”及闻名全国的贵州“松桃四面鼓”等一批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在课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明显缺失。

(二)个性不足,缺乏中职特色

研究发现,武陵山区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薄弱环节就是个性不突出,许多中职学校仿效普通高中的做法,缺乏具备中职特色与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样本。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例,如在制定教师进修制度时,许多职业学校总是仿效普通高中的做法,以普通话等级、学历层次高低作为评定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而对“双师型”“双证型”这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制度文化建设标准却考虑得不够,结果导致这些活动没能有效彰显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个性与特色。

(三)思维定式,市场气息不浓

研究表明,武陵山区的一些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思维定式等现象,没能及时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市场气息不浓。如在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职业学校惯用传统文化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等来统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而对知识经济时代“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极具企业特色和行业特征的校企合作型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却缺乏探寻动力,结果导致一些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缺乏明显的市场气息。

(四)规划失调,文化结构失衡

通过研究者的现场查看发现,武陵山区的一些中职学校十分注重校园的硬件文化建设工作。突出表现在一些职业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一味地求大、求多、求全,不但缺乏科学有效而又长远的发展规划,而且还鲜有对本地区潜在生源、区域经济特点及自身发展潜能的科学严谨而又适切的论证,盲目地认为学校的办学规模越大、办学设备越齐,就会吸引越多的学生来校学习。结果在这一理念的领引下,许多中职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将关注点落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物质文化建设工作上,把着力点放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硬件上,致使一些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结构明显失衡。

(五)管理缺位,文化功能紊乱

研究者在仔细整理访谈记录后发现,武陵山区一些中职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致使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功能紊乱。如有些学校的绿化面积较少,卫生状况和校容校貌较差,环境文化建设力度不大;有些学校的食堂、宿舍管理不够规范,安全意识较薄弱,制度文化建设明显不到位;还有个别学校连最起码的学生宿舍、学生课外活动场地、学生实训基地等都没有充分配备,物质文化建设功能明显紊乱与缺失。

三、武陵山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面对问题,各中职学校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应突出时代主旋律,创建以开放性、市场性、职业性、企业性、民族性、革命性等为鲜明特色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

(一)扩大“开放性”,构建协调发展的校园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融合,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保持高度的开放性。首先,要求各中职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充分认识到各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包括制度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类别的建设工作,进而使得各种类别文化建设工作得到科学而协调的发展;其次,要求各中职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与区外、省外、国外各中职学校的优质校园文化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最后,要求各中职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与域外、省外、境外先进的企业文化、市场文化、职业文化、民族文化等进行有效沟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进而实现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校园文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最终使得各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突出“职业性”,构建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中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中职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这个特征来开展,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物质文化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都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职业性的特点。对各中职学校来说,不但应加大包括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等在内的物质文化建设工作的力度,而且还应加强包括专业操作规范等在内的制度文化建设的程度,增强涵盖校外实训基地课程文化建设的效度,甚至还应拓宽包括校企联欢、技能竞赛等形式在内的活动文化建设的幅度,通过力度、程度、效度和幅度的不断加强,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成功对接,从而使各中职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工作弥漫着企业的气息,借以增强中职学校师生对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最终构建起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围绕“市场性”,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

中职学校无论是课程开发、专业设置,还是基地建设、创业就业,都要以市场为导向,用市场规律来调节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而不断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为此,各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式的框架,认真处理好传统与创新、改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等的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能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的校园文化,进而为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构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切实的精神动力。

(四)夯实“企业性”,构建具有浓厚企业气息的校园文化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着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紧密联系企业。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否在短时间内融入企业环境,适应企业文化,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不但是各职业学校教学工作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而且更是当前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各职业学校在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时,要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的要求,不断增强教职员工的企业意识;在进行精神文化建设时,要积极邀请行业企业界知名人士和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就业、创业思想教育,广泛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等;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要加强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企业的资金和设备;在进行课程文化建设时,要通过“订单”等多种培养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使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在进行活动文化建设时,要以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最终使企业文化真正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五)注重“民族性”,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作为保存、传递以及创造、更新文化的实践活动,必然会打上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武陵山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很高,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深挖民族文化的魅力,突出民族特色。比如,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开设一些诸如贵州省玉屏县侗族的萧笛和德江县苗家的傩戏等特色专业,在课程文化方面可以开设一些像重庆市酉阳县土家族的摆手舞、湖南省湘西州苗族的面鼓之类的民族文化课程,从而结合民族文化的实际不断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最终使各职业学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以“质”生存、以“特”取胜。

(六)传承“革命性”,构建具有红色特征的校园文化

武陵山区大多数地方属于革命老区,现有革命遗址、烈士故居、革命纪念建筑物几百处,如贵州铜仁的周逸群烈士故居,贵州印江木黄镇红军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湖南湘西永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湖北恩施的叶挺纪念馆,重庆酉阳的赵世炎故居等。这些革命遗址展现了、关向应、任弼时、王震、赵世炎、叶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迹。针对这一优势,该区的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传承革命性,加大课程文化建设力度,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突出革命老区这一区域优势。比如,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开设一些以革命老区为辐射中心的旅游专业,在课程文化方面可以设置一些以关向应、任弼时、王震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为主线的道德教育课程及职业指导课程,在活动文化建设上可以通过革命老区考察等来教育学生,从而多角度、全方面、跨时空、多层次地建立具有革命传统的校园文化。(本文来自于《教育与职业》杂志。《教育与职业》杂志简介详见.)

上一篇:艾滋病宣传活动范文 下一篇:贫困生助学金申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