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8 00:58:10

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管理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行为,防止易制毒化学品被用于制造,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易制毒化学品的具体分类和品种,由本条例附表列示。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需要调整的,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和海关总署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在本行政区域内调整分类或者增加本条例规定以外的品种的,应当向国务院公安部门提出,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第三条国务院公安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海关总署、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第四条易制毒化学品的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书,应当标明产品的名称(含学名和通用名)、化学分子式和成分。

第五条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除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外,属于药品和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遵守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对药品和危险化学品的有关规定。

禁止走私或者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转让、运输易制毒化学品。

禁止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易制毒化学品交易。但是,个人合法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除外。

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单位内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第六条国家鼓励向公安机关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的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对举报属实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生产、经营管理

第七条申请生产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生产:

(一)属依法登记的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生产企业;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设备、仓储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设施;

(三)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具有安全生产和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知识,无犯罪记录;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还应当在仓储场所等重点区域设置电视监控设施以及与公安机关联网的报警装置。

第八条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生产许可证,或者在企业已经取得的有关生产许可证件上标注;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和专家评审。

第九条申请经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经营:

(一)属依法登记的化工产品经营企业或者药品经营企业;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经营场所,需要储存、保管易制毒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仓储设施;

(三)有易制毒化学品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销售网络;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销售、管理人员具有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知识,无犯罪记录;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申请经营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申请经营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经营许可证,或者在企业已经取得的有关经营许可证件上标注;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一条取得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许可或者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已经履行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备案手续的生产企业,可以经销自产的易制毒化学品。但是,在厂外设立销售网点经销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经营许可。

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单方制剂,由品定点经营企业经销,且不得零售。

第十二条取得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应当凭生产、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未经变更登记,不得进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

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吊销决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被吊销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者企业注销登记。

第十三条生产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自生产之日起30日内,将生产的品种、数量等情况,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经营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自经营之日起30日内,将经营的品种、数量、主要流向等情况,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经营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自经营之日起30日内,将经营的品种、数量、主要流向等情况,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前两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收到备案材料的当日发给备案证明。

第三章购买管理

第十四条申请购买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提交下列证件,经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购买许可证:

(一)经营企业提交企业营业执照和合法使用需要证明;

(二)其他组织提交登记证书(成立批准文件)和合法使用需要证明。

第十五条申请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申请购买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证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购买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六条持有品、第一类购买印鉴卡的医疗机构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无须申请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

个人不得购买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

第十七条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购买前将所需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个人自用购买少量高锰酸钾的,无须备案。

第十八条经营单位销售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时,应当查验购买许可证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对委托代购的,还应当查验购买人持有的委托文书。

经营单位在查验无误、留存上述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后,方可出售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发现可疑情况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九条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易制毒化学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的品种、数量、日期、购买方等情况。销售台账和证明材料复印件应当保存2年备查。

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应当自销售之日起5日内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使用台账,并保存2年备查。

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应当自销售之日起30日内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第四章运输管理

第二十条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直辖市为跨市界)或者在国务院公安部门确定的禁毒形势严峻的重点地区跨县级行政区域运输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运出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运输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运出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经审批取得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后,方可运输。

运输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运输前向运出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公安机关应当于收到备案材料的当日发给备案证明。

第二十一条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应当提交易制毒化学品的购销合同,货主是企业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货主是其他组织的,应当提交登记证书(成立批准文件);货主是个人的,应当提交其个人身份证明。经办人还应当提交本人的身份证明。

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申请之日起10日内,收到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申请之日起3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运输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

第二十二条对许可运输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发给一次有效的运输许可证。

对许可运输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发给3个月有效的运输许可证;6个月内运输安全状况良好的,发给12个月有效的运输许可证。

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应当载明拟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运入地、货主及收货人、承运人情况以及运输许可证种类。

第二十三条运输供教学、科研使用的100克以下的麻黄素样品和供医疗机构制剂配方使用的小包装麻黄素以及医疗机构或者品经营企业购买麻黄素片剂6万片以下、注射剂l.5万支以下,货主或者承运人持有依法取得的购买许可证明或者品调拨单的,无须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

第二十四条接受货主委托运输的,承运人应当查验货主提供的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并查验所运货物与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载明的易制毒化学品品种等情况是否相符;不相符的,不得承运。

运输易制毒化学品,运输人员应当自启运起全程携带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公安机关应当在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过程中进行检查。

运输易制毒化学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货物运输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因治疗疾病需要,患者、患者近亲属或者患者委托的人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和本人的身份证明,可以随身携带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但是不得超过医用单张处方的最大剂量。

医用单张处方最大剂量,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公布。

第五章进口、出口管理

第二十六条申请进口或者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经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取得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进口、出动: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明(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合格证书)复印件;

(二)营业执照副本;

(三)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

(四)进口或者出口合同(协议)副本;

(五)经办人的身份证明。

申请易制毒化学品出口许可的,还应当提交进口方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合法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证明或者进口方合法使用的保证文件。

第二十七条受理易制毒化学品进口、出口申请的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实地核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对进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的商务主管部门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应当征得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八条麻黄素等属于重点监控物品范围的易制毒化学品,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定的企业进口、出口。

第二十九条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国际核查制度。易制毒化学品国际核查目录及核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公布。

国际核查所用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期限之内。

对向制造、贩运情形严重的国家或者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本条例规定品种以外的化学品的,可以在国际核查措施以外实施其他管制措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规定、公布。

第三十条进口、出口或者过境、转运、通运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并提交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海关凭许可证办理通关手续。

易制毒化学品在境外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适用前款规定。

易制毒化学品在境内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或者在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无须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

进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还应当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第三十一条进出境人员随身携带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高锰酸钾,应当以自用且数量合理为限,并接受海关监管。

进出境人员不得随身携带前款规定以外的易制毒化学品。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海关,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价格以及进口、出口的监督检查;对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或者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必要时,可以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物品,不得拒绝或者隐匿。

第三十三条对依法收缴、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海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区别易制毒化学品的不同情况进行保管、回收,或者依照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由有资质的单位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下销毁。其中,对收缴、查获的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一律销毁。

易制毒化学品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无力提供保管、回收或者销毁费用的,保管、回收或者销毁的费用在回收所得中开支,或者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禁毒经费中列支。

第三十四条易制毒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的,发案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同时报告当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卫生主管部门。接到报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立案查处,并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级上报并配合公安机关的查处。

第三十五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易制毒化学品许可以及依法吊销许可的情况通报有关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生产、经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依法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情况通报有关公安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许可或者备案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本单位上年度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情况;有条件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单位,可以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计算机联网,及时通报有关经营情况。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协调合作,建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情况以及案件处理情况的通报、交流机制。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或者备案擅自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伪造申请材料骗取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许可证,使用他人的或者伪造、变造、失效的许可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由公安机关没收非法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用于非法生产易制毒化学品的原料以及非法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设备、工具,处非法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货值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货值的20倍不足1万元的,按1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有前款规定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3年内,停止受理其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许可申请。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的,由海关没收走私的易制毒化学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依照海关法律、行政法规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反规定生产、经营、购买的易制毒化学品可以予以没收;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产停业整顿;逾期整顿不合格的,吊销相应的许可证:

(一)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将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转借他人使用的;

(三)超出许可的品种、数量生产、经营、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

(四)生产、经营、购买单位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交易情况、不按规定保存交易记录或者不如实、不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销售情况的;

(五)易制毒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后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除个人合法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以及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外,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易制毒化学品交易的;

(七)易制毒化学品的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书不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的;

(八)生产、经营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不如实或者不按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年度生产、经销和库存等情况的。

企业的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被依法吊销后,未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者企业注销登记的,依照前款规定,对易制毒化学品予以没收,并处罚款。

第四十一条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与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载明的品种、数量、运入地、货主及收货人、承运人等情况不符,运输许可证种类不当,或者运输人员未全程携带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运整改,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危险物品运输资质的,运输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吊销其运输资质。

个人携带易制毒化学品不符合品种、数量规定的,没收易制毒化学品,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易制毒化学品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有应当许可而不许可、不应当许可而滥许可,不依法受理备案,以及其他、、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许可证,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规定式样并监制。

第四十五条本条例自*5年11月1日起施行。

化学品管理篇2

第一条为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范购销和运输易制毒化学品行为,防止易制毒化学品被用于制造,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安部是全国易制毒化学品购销、运输管理和监督检查的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辖区内易制毒化学品购销、运输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应当设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专门机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设专门人员,负责易制毒化学品的购买、运输许可或者备案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购销管理

第三条购买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购买许可证;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取得购买许可证或者购买备案证明后,方可购买易制毒化学品。

第四条个人不得购买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和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

禁止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易制毒化学品交易,但是个人合法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除外。

第五条申请购买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和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和复印件),其他组织的登记证书或者成立批准文件(原件和复印件),或者个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二)合法使用需要证明(原件)。

合法使用需要证明由购买单位或者个人出具,注明拟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和用途,并加盖购买单位印章或者个人签名。

第六条申请购买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申请人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负责审批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购买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负责审批的公安机关对购买许可证的申请能够当场予以办理的,应当当场办理;对材料不齐备需要补充的,应当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充的内容;对提供材料不符合规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七条公安机关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实地核查:

(一)购买单位第一次申请的;

(二)购买单位提供的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

(三)对购买单位提供的申请材料有疑问的。

第八条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购买前将所需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公安机关受理备案后,应当于当日出具购买备案证明。

自用一次性购买五公斤以下且年用量五十公斤以下高锰酸钾的,无须备案。

第九条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一次使用有效,有效期一个月。

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一次使用有效,有效期一个月。对备案后一年内无违规行为的单位,可以发给多次使用有效的备案证明,有效期六个月。

对个人购买的,只办理一次使用有效的备案证明。

第十条经营单位销售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时,应当查验购买许可证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对委托代购的,还应当查验购买人持有的委托文书。

委托文书应当载明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双方情况、委托购买的品种、数量等事项。

经营单位在查验无误、留存前两款规定的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后,方可出售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发现可疑情况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经营单位在查验购买方提供的许可证和身份证明时,对不能确定其真实性的,可以请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核查。公安机关应当当场予以核查,对于不能当场核实的,应当于三日内将核查结果告知经营单位。

第十一条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易制毒化学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的品种、数量、日期、购买方等情况。经营单位销售易制毒化学品时,还应当留存购买许可证或者购买备案证明以及购买经办人的身份证明的复印件。

销售台账和证明材料复印件应当保存二年备查。

第十二条经营单位应当将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于销售之日起五日内报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将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于三十日内报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备案的销售情况应当包括销售单位、地址,销售易制毒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等,并同时提交留存的购买方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第十三条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使用台账,如实记录购进易制毒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使用情况和库存等,并保存二年备查。

第十四条购买、销售和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易制毒化学品的出入库登记、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岗位责任分工以及企业从业人员的易制毒化学品知识培训等方面建立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章运输管理

第十五条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运输许可证或者进行备案:

(一)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直辖市为跨市界)运输的;

(二)在禁毒形势严峻的重点地区跨县级行政区域运输的。禁毒形势严峻的重点地区由公安部确定和调整,名单另行公布。

运输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向运出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运输许可证。

运输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向运出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运输许可证。

运输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向运出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运输供教学、科研使用的一百克以下的麻黄素样品和供医疗机构制剂配方使用的小包装麻黄素以及医疗机构或者品经营企业购买麻黄素片剂六万片以下、注射剂一万五千支以下,货主或者承运人持有依法取得的购买许可证明或者品调拨单的,无须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

第十七条因治疗疾病需要,患者、患者近亲属或者患者委托的人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和本人的身份证明,可以随身携带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但是不得超过医用单张处方的最大剂量。

第十八条运输易制毒化学品,应当由货主向公安机关申请运输许可证或者进行备案。

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或者进行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和复印件),其他组织的登记证书或者成立批准文件(原件和复印件),个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二)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合同(复印件);

(三)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第十九条负责审批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申请之日起十日内,收到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申请之日起三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运输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负责审批的公安机关对运输许可申请能够当场予以办理的,应当当场办理;对材料不齐备需要补充的,应当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充的内容;对提供材料不符合规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运输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运输前向运出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的当日发给备案证明。

第二十条负责审批的公安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核查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其中查验购销合同时,可以要求申请人出示购买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核对是否相符;对营业执照和登记证书(或者成立批准文件),应当核查其生产范围、经营范围、使用范围、证照有效期等内容。

公安机关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实地核查:

(一)申请人第一次申请的;

(二)提供的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

(三)对提供的申请材料有疑问的。

第二十一条对许可运输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发给一次有效的运输许可证,有效期一个月。

对许可运输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发给三个月多次使用有效的运输许可证;对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备案的,发给三个月多次使用有效的备案证明;对于领取运输许可证或者运输备案证明后六个月内按照规定运输并保证运输安全的,可以发给有效期十二个月的运输许可证或者运输备案证明。

第二十二条承运人接受货主委托运输,对应当凭证运输的,应当查验货主提供的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并查验所运货物与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载明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等情况是否相符;不相符的,不得承运。

承运人查验货主提供的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时,对不能确定其真实性的,可以请当地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协助核查。公安机关应当当场予以核查,对于不能当场核实的,应当于三日内将核查结果告知承运人。

第二十三条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时,运输车辆应当在明显部位张贴易制毒化学品标识;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应当由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单位运输;应当凭证运输的,运输人员应当自启运起全程携带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承运单位应当派人押运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易制毒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

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时,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货物运输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在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应当对运输情况与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所载内容是否相符等情况进行检查。交警、治安、禁毒、边防等部门应当在交通重点路段和边境地区等加强易制毒化学品运输的检查。

第二十五条易制毒化学品运出地与运入地公安机关应当建立情况通报制度。运出地负责审批或者备案的公安机关应当每季度末将办理的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或者备案情况通报运入地同级公安机关,运入地同级公安机关应当核查货物的实际运达情况后通报运出地公安机关。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对发现非法购销和运输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查处。

公安机关在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必要时,可以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物品,不得拒绝或者隐匿。

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应当对依法收缴、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安全保管。对于可以回收的,应当予以回收;对于不能回收的,应当依照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交由有资质的单位予以销毁,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亡。对收缴、查获的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一律销毁。

保管和销毁费用由易制毒化学品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无力承担的,该费用在回收所得中开支,或者在公安机关的禁毒经费中列支。

第二十八条购买、销售和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于每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报告上年度的购买、销售和运输情况。公安机关发现可疑情况的,应当及时予以核对和检查,必要时可以进行实地核查。

有条件的购买、销售和运输单位,可以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计算机联网,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第二十九条易制毒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的,发案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接到报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立案查处,并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规定购买易制毒化学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没收非法购买的易制毒化学品,对购买方处非法购买易制毒化学品货值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货值的二十倍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许可或者备案擅自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

(二)使用他人的或者伪造、变造、失效的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规定销售易制毒化学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对销售单位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并对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无购买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易制毒化学品的;

(二)超出购买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的品种、数量销售易制毒化学品的。

第三十二条货主违反规定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没收非法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或者非法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设备、工具;处非法运输易制毒化学品货值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货值的二十倍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许可或者备案擅自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

(二)使用他人的或者伪造、变造、失效的许可证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

第三十三条承运人违反规定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停运整改,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与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载明的品种、数量、运入地、货主及收货人、承运人等情况不符的;

(二)运输许可证种类不当的;

(三)运输人员未全程携带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的。

个人携带易制毒化学品不符合品种、数量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没收易制毒化学品,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伪造申请材料骗取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的,公安机关应当处一万元罚款,并撤销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

使用以伪造的申请材料骗取的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分别按照第三十条第一项和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对具有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四条规定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三年内,公安机关可以停止受理其易制毒化学品购买或者运输许可申请。

第三十六条违反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违反规定购买的易制毒化学品予以没收;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产停业整顿;逾期整顿不合格的,吊销相应的许可证:

(一)将易制毒化学品购买或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转借他人使用的;

(二)超出许可的品种、数量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

(三)销售、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交易情况、不按规定保存交易记录或者不如实、不及时向公安机关备案销售情况的;

(四)易制毒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后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除个人合法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以及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外,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易制毒化学品交易的;

(六)经营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不如实或者不按时报告易制毒化学品年度经销和库存情况的。

第三十七条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接受公安机关监督检查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其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公安机关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有应当许可而不许可、不应当许可而滥许可,不依法受理备案,以及其他、、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公安机关实施本章处罚,同时应当由其他行政主管机关实施处罚的,应当通报其他行政机关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所称“经营单位”,是指经营易制毒化学品的经销单位和经销自产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单位。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所称“运输”,是指通过公路、铁路、水上和航空等各种运输途径,使用车、船、航空器等各种运输工具,以及人力、畜力携带、搬运等各种运输方式使易制毒化学品货物发生空间位置的移动。

第四十二条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和备案证明、运输许可证和备案证明、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专用印章由公安部统一规定式样并监制。

化学品管理篇3

[摘要]化工厂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危险化学品在存放、管理、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化工厂员工务必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并且对化工厂常见事故有一定的处理能力,确保将化工厂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工厂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化学品。由于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装置千差万别,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特点,性质各异,种类繁杂,一旦发生事故,必定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上应对危险化学品有更高、更严的要求。 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国标: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1)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3)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6)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7)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8)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2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2.1人为因素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尤其在化工厂中,化学品种类多,化学性质各异,收发频繁,接触面广,日常工作中一旦疏忽,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必须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防范意识,警惕意外事故的发生。 2.1.1领导重视作为单位领导人员,应高度重视化工厂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方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对员工的合理安排很重要,并且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法规、政策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必须实行采购、运输、存放、使用、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制度管理,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化工厂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存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限期整改,对做得卓有成效的嘉奖表扬,做到奖罚分明。 2.1.2员工尽责在化工厂的关键装置关键部位,员工一旦疏忽大意,很可能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化工厂的员工一定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对自身的工作岗位认真负责,同时还要拥有对应的安全技能知识,对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的化学品的性质、毒性及其它危险性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存放、日常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应该严格按照岗位的操作规程进行。 2.2健全制度部分化工厂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重视不够,表现为不结合本单位特点与实际情况去编制各项管理制度,而是参照其它企业的管理制度,不经认真讨论分析就照搬,形成管理制度与实际操作两层皮。因此,科学的、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化工厂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1)各级领导、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2)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4)劳动防护用品(具)配备管理制度;(5)作业场所防火、防爆、防毒管理制度;(6)安全检查管理制度;(7)隐患整改管理制度;(8)特种作业管理办法;(9)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10)剧毒品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操作者、责任人、班组的多级别事故处置预案。一旦出现意外事故,要有非常及时的反应和得体的处置,有相应的责任人员、措施、方法、设备等随之启动。 2.3环境因素危险化学品由于自身的性质不同,对存放的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噪音、震动、气味、光线等有着特殊的要求,化工厂要有必要的硬件设备设施保障危险化学品在安全环境下存放和使用。

化学品管理篇4

关键词:化学药品室;初高中;建设;管理;科学;安全

学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必然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品。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有些属于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腐蚀剧毒、一物多危、相互增危、有毒有危),若管理或取用不当,必然存在事故隐患。化学药品室作为专门存放化学药品的地方,更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部门。因此,初高中学校必须加强化学药品室的科学管理,以确保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

1化学药品室的建设要科学

(1)化学药品室应选阴凉、通风、干燥的房间,面积在30m2左右,宜与相应准备室毗邻设置,以方便教学和实验研究。(2)为保证房间安全,必须安装防盗门窗,并配备干粉灭火器。(3)药品室应配置带通排气功能的通风药品柜和一定数量的危险品专用柜。在一般情况下,药品柜呈一字形排列,柜门要与窗户垂直,以利通风;各排药品柜之间留有1m以上通道,以利操作;药品柜一般不要靠墙摆放,一般与墙壁留有至少10cm的通风空间。(4)药品柜应按照一定顺序编号,柜上张贴定位标签。定位标签要注明柜内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电脑打印或用黑墨水书写,张贴于柜门上方左侧或右侧;标签要整齐美观,便于查找。(5)危险品柜一般为铁制或钢制结构。柜内应分层分格,以保证各类危险药品不混放;柜的内外表面必须进行防锈处理,柜门须外加铁锁。(6)药品室平时要做好防尘、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工作。

2化学药品的管理要科学

2.1化学药品的分类

(1)化学药品按危险性分为一般药品和危险品。一般药品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物再按固体和液体分成两类,然后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单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盐类按酸根分为卤化物、硝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有机药品按官能团分为醇、酚、醚、醛、酮、酸、酯、糖、含氮化合物、含卤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2)中国目前已公布有3个相关法规、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据此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大类: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2.2化学药品的验收与存放

(1)化学药品入库验收时应核对药品的品名、数量、包装、规格,并及时登记。检查包装是否合格,即包装是否符合药品的保管要求,容器有无破损、渗漏,是否密封;检查标签是否清晰,是否黏贴牢固;检查药品有无变质现象;验收完后,应将药品按要求归类,妥善存放。(2)一般药品按其性质分类后,应整齐摆放于通风药品柜中。一般橱的上半部分存放正在使用的药品,下半部分存放多余的试剂,同一品种纵向排列,新购的排在后面,以便“先进先出,后进后出”。(3)初高中化学危险品主要有: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腐蚀品5大类,存放时应特别注意安全。①易燃液体:这类药品主要是有机试剂,极易挥发成气体,如遇明火就会燃烧。如汽油、苯、甲苯、乙醇、乙醚、丙酮等,应存放于防火安全柜中。②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易燃固体如红磷、硫磺、镁条、铝粉、硝化棉、樟脑等,其着火点都很低,容易着火,应隔开存放于防火安全柜中。自燃物品如白磷等,应保存在水中。贮存白磷瓶子的2/3应埋入防火安全柜下层的黄沙中,以防止冬天瓶子里的水结冰将瓶胀破,致使白磷外露引起危险。遇湿易燃物如金属钾、钠、电石等,与水接触就会产生易燃气体,如果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消散或接触明火,这些气体就会燃烧,有时甚至引起爆炸。对此,金属钾、钠应贮存在煤油里;盛电石的瓶子必须密封,防止受潮;为防止玻璃瓶子因气温变化或其他原因破裂,放置时也必须将装这类药品瓶子的2/3埋入防火安全柜下层的黄沙中。③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能力的含氧酸盐或过氧化物如氯酸钾、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银、硝酸铜、过氧化钠等,其本身不会燃烧,但在受热、撞击、受强光照射,或与还原剂接触,或与酸、碱、水发生反应,就能分解放出氧气并产生热量,使可燃物着火燃烧或与可燃物构成爆炸混合物,必然发生危险。这些药品必须单独存放于防火安全柜中。④有: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到一定的量后,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氰化物、三氧化二砷和其他砷化物、升汞和其他汞盐、四氯化碳、钡盐等。这些药品必须单独存放于防盗安全柜中。⑤腐蚀品:浓酸、强碱、液溴、甲酸、苯酚等强腐蚀性的药品,应存放在有塞的细口瓶中;有挥发性的药品应装入带有磨砂玻璃塞或有耐酸盖的细口瓶中。浓酸强碱必须分开存放于强酸碱安全柜中。

2.3化学药品应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检查药品是否变质、失效,检查保存液(如白磷中的水、金属钾钠中的煤油)是否挥发变少,检查标签是否腐烂、脱落,文字是否清晰。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以及相应的环保知识,对失效、变质的药品试剂应集中存放,小心保管,尽快由专业人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无害处理,切不可将未经处理的药品试剂随意丢入垃圾箱或冲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或发生意外事故。

3严格履行化学药品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必须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危险品保管员应具备常见危险化学品的事故防范及处理技能[1];对危险化学品的存放、日常管理、使用等环节,应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以消除安全隐患和避免损失;危险化学品入库、出库要有详细记录,剧毒化学品要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库房管理程序,实行“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本账目、双锁锁门”的5双制度,建立使用台账并保存;领用剧毒化学品,应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品种、用途、用量,经主管领导审批后,领用人持审批条前往库房办理领用手续,并进行详细记录,由两个领用人领回实验室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库存品种、数量、地点以及库管人员的情况要报当地公安部门备案。

参考文献

[1]江岚,段昌平.几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的事故防范及处理[J].化学教学,2016(4):60~63.

化学品管理篇5

关键词:化学品 环境管理

一、我国化学危险品环境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品的生产,使用数量及各类急剧增加,部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不当使用,已对我国构成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一些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化学品与人体大量接触或排入环境后,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损害,由化学品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化学品的环境安全不仅仅是环保问题,已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问题。因此,加强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积极配合有关化学品管理国际公约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化学品环境管理是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新兴领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化学品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化学品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应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现状与需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一,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和风险隐患突出。2010年我国开展的针对石油加工和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三大行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表明,仅此三个行业就涉及企业43510家,其中81.3%的企业具有环境风险,位于长江、黄河、珠江、海河等七大流域的企业占86.2%。其中35%分布在化工园区及化工集中区内, 2%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其中39家位于一级保护区内,106家位于二级保护区内。当前,我国化学品布局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问题十分突出,是引发环境污染和风险隐患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化学品环境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现有制度主要局限于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缺乏涵盖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废弃等全过程的专项法规;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限制生产和使用管理要求不严,相关淘汰、限制目录不完善;化学品相关特征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技术规范不健全。

第三,环境管理基础信息和风险底数不清。目前全国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种类、数量、地域分部信息不清,重大环境风险源种类,数量,规模和分布不清,多数化学物质环境危害性不清,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质的排放数量和污染情况不清,化学物质转移状况不清,受影响的生态物种和人群分布情况不清。

第四,监管监测、应急预警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当前,国家和省级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严重滞后于实际工作需求,地市、县级能力基本为空白,难以实现有效的化学品全过程环境风险防控。在环评、环保验收、监测、排放等环节缺乏对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的控制要求或执行不到位;化学品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应急响应等措施尚不完善;化学危害测试、环境风险评估与相关管理技术支撑能力薄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

二、强化化学品危险品环境管理必要性

第一、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化学品的生产使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在生产、再生产大循环之中,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财富、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健康和环境风险。发达国家已禁止或限制生产使用的部分有毒有害化学品,化学品环境污染及风险是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必须加强管理。

第二,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有研究显示,在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域中曾检测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70余种,其中有18种属于美国国家环保署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所列物质。仅2010年以来,就相继发生紫金矿业泄漏污染事件、杭州苯酚槽罐车泄露引发新安江污染事件、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陆上输油管道爆炸火灾引发海洋污染事件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不良社会影响。

第三,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是拓展外部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一些化学品及含有化学品的物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化学品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鼓励发展绿色化学,公布淘汰和限制使用的化学品名单,警示化学品的危害和评估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通过调整化学品品种和生产工艺来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是履行国际公约的政治承诺。我国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的缔约国,严格管理危险化学品进出口、、加强化学品全过程管理、降低化学品生产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不利影响、把化学品管理纳入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等工作的开展,既是按照公约和有关决议要求履行国际承诺、承担国际义务,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

三、解决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第一,严格环境准入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是降低化学品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加大淘汰和限制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加大对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和排放二恶英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和限制力度;统筹规划,推进重点防控行业合理布局,强化对化工园区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环境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用好环境影响评价调控手段。

第二,健全环节环境管理。结合化学品环境管理特征,建立健全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开展化学品和环境风险源的调查评估;落实企业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实施危险化学品相关企业分级监管;督促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建立化学品环境管理台账和信息档案,企业化学品环境管理年度报告;

第三,控制特征污染物排放。针对相关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引发局部环境质量恶化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环境监测与监管、促进特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开展二恶英控制BAT/BEP技术示范、实施二恶英减排工程、提高化学品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控制并消除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及其废物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消除已识别杀虫剂废物环境风险,开展涉化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示范。

第四、提升环境监管能力。针对当前监测监管、预警应急和科技支撑能力差的突出问题,要提高国家和地方化学品环境管理能力;提升现有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和科研单位支撑能力;加强区域化学品环境风险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全名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意识。

第五、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化学平环境管理责任追究制,特别是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制,化学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出现问题逐级追究。

参考文献

化学品管理篇6

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但有些方面还是相对薄弱,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仍亟待补充和强化,以应对日趋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工作要求。

(一)化学品风险评估标准化学品风险评估是化学品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我国已逐步引入了风险评估的管理概念。2010年环保部颁布实施的《新化学物质管理办法》强调了新化学物质管理要实现由危害评估向风险评估的转变,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所需材料中也包括风险评估报告。2011年国务院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也要求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环境危害监督和环境风险评估。基于化学品管理工作对风险评估提出的日益严格的要求,亟需制定统一有效的化学品风险评估标准,为相应法规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二)化学品测试条件标准化我国已转化吸收了大量国际通用测试方法标准并研制了基于我国特有物种的自主创新测试方法标准,而受试动物和测试环境等条件因素对这些标准的执行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对于用于毒性检测方面的实验动物使用缺乏相关标准,这对于实验数据的国际互认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测试条件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薄弱,今后会加强对测试条件标准化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测试条件,推动实验数据的国际互认。

(三)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标准近年来化学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如物流领域的圆通毒邮件事件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山西特大苯酚泄露”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化学品事故与其它事故相比,其后果更严重,因此怎样将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小(即应急处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我国对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际经验,但尚未相关标准,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亟待规范。(四)化学品风险分析技术标准国际上对化学品管理的研究持续进行,联合国还专门设立了相关论坛。人类对化学品及其影响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化学品的人类试验数据不足1/3,同时动物福利越来越被关注,化学品风险分析技术的研究从未间断。化学品风险分析技术标准研究将越来越侧重于动物替代方法标准。

二、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一)法律法规较为薄弱,标准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我国化学品管理方面的法律较为薄弱,日常化学品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标准支撑。目前尚未建立对化学品实施统一、专门的化学品管理国家法律,也没有设立统一的部级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主要以各个主管部门颁发的条例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为依据,这是政策法规和机构机制层面的重要缺失,是导致重复管理或者管理缺失的重要根源。应健全法规体系,协调各层级标准,严格执行,使之发挥应有作用。

(二)化学品环境安全标准建设不足化学品环境安全是指保证公众赖以生存的水、空气和土壤等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舒适,不被化学物质污染和保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中生存的动植物和其他生物,维持生态平衡,避免由于环境污染对当代和后代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危害。目前中国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事件频发,此外生态环境受到化学品的潜在危害,化学物质还在大量进入环境,对野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影响,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我国环境安全标准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以环保行业标准(HJ)为主,国家标准相对薄弱且较为零散,对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较为薄弱。

(三)化学品健康安全标准建设不足化学品健康安全指保护在工作场所接触化学品的职业人群健康,保护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防止化学品中毒以及保障食品等消费产品的安全,避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在我国由化工生产引发的职业病中毒及发病率高,一些高危险化学品和强致癌物的使用没有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使重大恶性职业中毒时有发生。我国化学品健康安全标准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应加强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安全标准建设,保护一线工作者和消费者等的健康安全。

(四)化学品特性数据缺失和实验室管理标准作用发挥不完全化学品特性数据是化学品风险评估和化学品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目前国际国内化学品特性数据缺失均较为严重。我国尚未加入数据的国际互认体系,我国的化学品试验数据也未被国际认可,由此造成的数据壁垒也对化学品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障碍。我国虽已制定了基于OECD的良好实验室规范系列标准,但标准的作用发挥不完全,加入国际互认体系仍需大量工作。

(五)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不足无论是传统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生产到废弃处置的过程,还是现阶段提出的“从摇篮到摇篮”的化学品循环经济概念,都涉及到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而我国现有的标准主要集中在生产和运输等环节,在消费和循环再生等方面管理力度不足,对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有所欠缺。这为化学品的潜在危害暴露埋下了重要隐患。

(六)化学品管理标准更新不及时我国化学品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于标准和法规政策,但这些法规和标准的更新不够及时。如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为2003年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实施,在2012年启动了修订工作,但至今未正式实施。国家标准也同样存在相对滞后问题,一是大多数标准标龄较长,标龄5年以上(即2009年及以前)的标准有277项,占比74.3%;二是标准制修订程序和周期较长,从立项到平均耗时3年多,但国际规章修订周期一般为2年(中文版比英文版滞后1年),导致国家标准相对滞后。

三、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发展建议

(一)健全标准体系,强化主管部门协调联动,加强监管力度现阶段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当务之急是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同时要协调各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加强各部门间的联动,解决管理职能交叉和空白问题,加强监管力度,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要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积极性,配合化学品管理工作。

(二)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信息共享中国尚未建成完整统一的化学品信息采集和共享的平台或数据库,各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权威性不够,同时查阅国际数据较为不便,这些都对国内化学品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制约。因此加强化学品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和传递,整合和过滤信息资源,统一的化学品管理信息化标准能提高化学品管理的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

(三)建立反馈机制我国化学品管理工作是由各主管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下而上的诉求暂时没有通畅和统一规范的反馈途径,导致主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标准执行效果和基层反馈意见,久而久之会使标准不适应化学品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应建立规范有效的反馈机制,充分收集各相关方对化学品管理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相关工作做出相应调整,促使化学品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长足发展。

(四)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我国化学品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起步较晚,现有的GLP实验室承载能力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数据需求量,管理部门面临严重的数据缺失问题。此外,国际间数据互认是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协调统一的GLP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这对推进我国加入经合组织GLP国际互认体系,实现化学品安全检测数据的国际互认构成了严重阻碍。

(五)加强宣传和人员培训标准和政策法规等是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但各相关方尤其是一线作业人员和消费者对这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往往不是很充分,使得一方面容易削弱管理效果和力度,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公众对化学品认识片面,出现“谈化色变”,如近期的PX事件。为加强化学品监管,严控化学品风险,同时使公众消除对化学品的恐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标准的宣传,普及化学品及化学品管理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其严格按标准操作,严防化学品安全事故。

化学品管理篇7

关键词:实验室 化学危险品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55-01

在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储存和使用的过程,如果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对化学危险品的特性不甚了解,或者对这些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措施不够严密,那么,化学危险品就会存在着极大的安全性的隐患。比如:像轰动一时的朱令案、复旦投毒案等,都是因化学药品管理不严格而发生的惨剧,所以,必须把加强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存储和管理工作当作实验室的头等大事,对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管理采取防微杜渐的态度,增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责任心。

1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

想了解化学危险品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就需要先对化学危险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是安全使用和管理的前提,也是从事化学实验的第一准则,具体应从化学实验危险品的种类和特性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掌控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工作。

1.1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种类

全球范围内,世界各国对于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大抵是相同的。根据GB6944-1986和GB12268-1990所显示,我国对于化学危险品大概依据其危险性、生产、运输、管理等方面来进行划分,分类的结果显示:我国的化学危险品可分为九大类别为:(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质。(5)腐蚀性物品。(6)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7)毒害品感染性物体。(8)放射性物品。(9)杂类。而目前来看,我国的化学实验室内的化学物品已经基本囊括了上述的九大类别,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的危险品大多是这些类别中的一小部分。

1.2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特征

这些化学实验危险品之所以能够对人们造成财产和生命伤害,主要在于这些化学物品的危险性,是由其天生的特性所导致的。一般来说,这九大化学危险品大多具有如下的特征:一是毒害性,即化学危险品对于人皮肤、呼吸系统、消化器官的毒害作用,并且携带着一定的腐蚀功能,比如硫酸、盐酸等腐蚀性较强的酸性液体,如果使用不慎滴到人体表面,将为人体皮肤带来巨大的痛苦;二是易燃性,大部分化学危险品都具有易燃的特征,很多还是容易爆炸,它们遇酸或氧化剂能够产生出剧烈的爆炸,并在反应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造成实验员的烧伤、烫伤等;三是放射性,有些化学物品会自动放射出射线,对于这种情况目前无法完全屏蔽,只能借助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从而减少放射的数量,以及对工作人员的相应损害。

因此。通过对化学危险品的特性我们可以得知,对人体来说,实验室中的化学物品其实存在着安全和健康隐患,那么,如何尽可能地减少这些隐患,保护实验人员就成为从事化学实验的人们所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2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中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引发众人的献言献策。但在现实中,我国的化学危险品管理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需要贮存在通风良好、干燥防潮的仓库之中,还要配备好专业的消防器材,以避免化学物品的燃烧或爆炸。但目前我国仍存在一些条件简陋的实验室,他们没有充足的资金去购买地理位置、通风条件良好的贮存仓库,因而无法严格地将室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从而造成火灾的隐患。此外,由于仓库中空间紧张,实验室无法将不同类别的化学物品分类放置,只能将其放在一起,这就为火灾时的救火工作增加了难度。

(2)对于实验室利用过的高度废水、废渣、废气等,在其排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般来说,这种废弃化学物品需要先经由环境监测部门的鉴定,确认其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后才能排放。但由于许多实验室并没有足够的净化资金,所以往往直接将废弃的化学物品排放到城市与自然之中。这其中的危害不胜枚举,比如,高强度高腐蚀性的废水不仅可能腐蚀城市的下水道系统,更有可能污染城市的引用水源,从而使城市居民染上慢性疾病。

3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措施

针对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化学物品的管理进行改善。

3.1 化学实验的单位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力度

从实验室单位的角度来说,领导应该有意识地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凡事有制度可循,对于工作员工严格要求,赏罚清晰,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不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对于性质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要严格地分类存放,确保它们之间完全隔离,不能因为相互接触而造成危险;而对于需要特殊条件来进行储存的化学危险品,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比如:一些易燃物质在空气中能够自燃,因此就要将其放置于水杯中,而从水中取出之后,也不能使其在空气中暴露太久;对于有剧烈毒害的化学物品,要执行严格的管理和登记政策,采用双人双锁的制度,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登记。

3.2 对从事化学实验的人员加强培训

除了单位的制度建设之外,单位中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这些从事化学实验的工作人员是接触危险品的直接人群,要想避免他们受到伤害,则要对这部人员提高其安全实验的意识和业务素养,让他们拥有保护自我的能力和自救措施。具体来说,单位要定期对其员工进行培训,了解化学危险品的属性和特征,明晓其各自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此外,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使员工掌握危急时刻的应急处理办法以及救助措施,定期地举行考试、应急演习以帮助员工熟悉工作的环境、摸清实验室中的死角与可能出现的隐患,并提高员工的反应能力和救助效率。而单位可以定期举行消防的演习活动,制定应急预案,从而在危险发生的第一刻就及时应对,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各级各类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化学危险品的管理问题愈发引人注目。只有让化学实验人员具备化学危险品的类别、特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意识到目前我国化学危险品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才能去针对性的加以改正和防范。而若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从单位的体制与人员的素质两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大大降低危险品的安全隐患,为进行安全实验奠定最基本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解胜利,高飞.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与管理[J].化工时刊,2010(11):64-67.

化学品管理篇8

一、要建立统一、高效、协调、务实的管理机制

在单位内部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多、环节多、人员多,这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显著特点,以笔者所在的港口单位为例,危险品安全管理部门就涉及到:港公安局、业务处、安全质量处、科技处、卫生环保处、港湾医院、培训中心等。针对危险品安全管理这一特点和要求,要想发挥好各部门的主观能性和管理优势,要促使各部门做到高效统一,就必须要建立一种统一、高效、协调、务实的管理机制。机制是建设分为两部分:

1、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危险化学品管理领导小组是实施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组织保证,也是安全管理的核心领导组织,作为涉危单位,要成立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为组长的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该组织是本单位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领导组织,该组织主要负责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解决危险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都应有明确的管理权限和职责,只有明确的职责才能督促其部门做好本职工作,防止出现扯皮、推委等现象。各职能部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综合管理作用;主动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尽职尽责,从而全面推进和深化本单位的危险品安全管理工作。

二、对辖区内的危险品进行普查、评价、分级,突出管理工作的重点。

对辖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等过程,要按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技术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和系统风险评价工作,在普查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其危险性进行宏观的分级监控和管理,从而明确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监管对象,确保不发生疏漏,并实行有效管理。

1、对辖区内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普查,通过普查从而全面反映所有危险化学品的客观状况以及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普查所反映的信息应能满足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以及快速评价的要求。普查的有关信息包含下述内容:

(1)危险品所在地的基本情况;

(2)危险品的基本情况;

(3)危险品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

(4)其他信息。

2、应根据危险程度、可能受事故伤害工人的数量,生产的技术水平、运行的历史情况等因素进行系统风险评价工作,风险评价包括:

(1)确定最严重的事故情景;

(2)辨识生产过程中超过临界量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使用、贮存、装卸其他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形态;

(3)分析最坏情况和其他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情况下的后果;

(4)研究规定物质发生事故的规律(历史)。

3、在普查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应根据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的风险性进行宏观分极,分极标准的划定原则应使单位级重大危险源总量自下而上呈递减趋势。例如用重大危险源的死亡半径R作为危险分级标准、定义:

一级重大危险源:R≥C1

二级重大危险源: C2≤R<C1

三级重大危险源: C3≤R<C2

四级重大危险源: R<C3

C1、C2、C3的取值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酌情进行调整。

三、强化依法管理,完善配套规章

要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尽快组织制定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从不同层次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依章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依法依章整治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工作。另外,还应充分认识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可能发生事故并估计事故的后果,预先制定事故应争对策,决定紧急处理方法和措施,以及落实实施对策及人员。通过健全规制,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有依据,推进走向给纵深发展,有利于长效机制作用发挥。

四、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做作业队伍的安全素质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性强的工作,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必须靠做作业人员来完成,因此建立一只素质高、作风强的从业队伍,是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加强和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要把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并根据作业特点制定具体培训工作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通过举办危险品专业技术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对于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任务重的部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注意选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确保各项操作规范、措施落实。

五、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持续改进

上一篇:课前三分钟演讲范文 下一篇:秋天的田野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