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范文

时间:2023-10-27 15:25:13

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1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评价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开阔视野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时间读、不知道读什么书、不知道如何读等,同时,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事务等,无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导致小学生阅读漫无目的,课外阅读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势必会让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外阅读指导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笔者认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关键。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古今中外因读书而成功的名人及名言,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感知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特别是要呈现作品的故事梗概、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品的文学成就等要素,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学作品,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进一步走进阅读,做好心理准备。其次,语文学习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及时进行拓展延伸,促使学生去阅读。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选材于名篇名著的一个章节,在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过程中,我能积极地进行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读整本书。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读《朝花夕拾》;学习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后,我会向学生推荐读课外读一读《史记》。当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还有许多,只要教师能积极发掘,用心去培养和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自信心,相信学生会喜欢上课外阅读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让学生感觉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认识到没有阅读的人生是平庸的、不健全的人生,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进行对话。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切记不能单调,要让学生读大量的书,读多种多样的书。要指导学生首先做到阅读面要“广”,要从不同类型的书籍中汲取营养,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其次要增大阅读“量”,俗话说得好“开卷有益”,读书总是多多益善。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为保障,学生的语文素养根基必然不牢。

三、明确阅读目标和任务

课标对各学段的阅读任务都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择好阅读书籍后,要带着一定的任务去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消遣这一“语表层面”,要根据不同体裁的作品特点,去达成自己的阅读目标。如,读完一本书,要让学生读后能用简洁的言语去概括作品的的主要内容,能向同伴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能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情境等做简单的评判,以此内化作品语言。这样,每读完一本书就达成一个目标或完成一项预定的阅读任务,如能长期坚持,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潜移默化地逐渐形成。

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比阅读更多的书籍更重要。

1.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去读书

对于一些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鼓励学生去“精读”,即反复地读,做到熟读精思;但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略读”。当然精读和略读也不是完全割裂开的,有时它们也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指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然而受学生阅读水平的限制,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在课外阅读时间,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去展示作品,采取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赏析品味作品。由于教师能较好地引领,加之阅读方法得当,学生会渐渐喜欢上四大名著的阅读。

2.指导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主要指导他们养成以下做记录的方法。

(1)做摘抄

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精致的摘抄本,指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摘抄设计。同时,我还在班级定期举行摘抄展览,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加批注

加批注是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形式之一,有助于良好阅读品质的形成。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我常常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定期和同学交流分享。

(3)画记号

在读书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圈画,隔一段时间让他们再重读一遍画记号的地方,以此巩固记忆。

五、及时进行交流反馈,检查阅读效果

安排好学生的课外阅读任务后,教师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以此促进学生阅读。交流反馈的内容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谈谈书名、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好词佳句;也可以让学生谈篇章结构、人物性格特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读书所明白的道理等。在交流反馈阶段,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评价要体现多元化,力求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获得成就感。

总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认为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易于学生掌握和操作的办法都是好办法。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2

一、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根本的应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发自觉的行为。

首先,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可以在读书中逐步养成。“知书达礼”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问题。“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身学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迅捷,要想跟上社会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而学校毕业后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为了学会终身学习,为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必须养成读书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写作能力,读书是根本、是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抱怨写作没有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书读的少。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在浩如烟渺的知识海洋中学会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无疑对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提高阅读能力水平的效率,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略读是两种阅读方式。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方法。“书海无涯”,如何从繁杂的书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就需要学会略读。因此,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之后,就需要采用精读的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精读需要对重点章节,重点段落、精彩词句进行口味、研读。可以边读边思、边读边划、边读边记。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摘录与随感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交际中使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完成阅读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好读后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可以从作者介绍、文笔精华、读后感悟等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在学生阅读一定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专门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收获,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讨论中升华。互相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

三、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这句话表明阅读材料的选择的重要性。选择阅读材料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在选择阅读材料上我们可以遵照以下三个原则:

1、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原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我们课本当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让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阅读场所,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而要获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优选古今中外名著的原则。

这类作品主要是指新课标推荐的读物。《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等内容。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优秀名著都已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学生在视觉审美之后,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学生在一个学期能读一两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再适当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讲讲这类故事,一定能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3、阅读优秀期刊的原则。

许多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期刊读物是指导学生阅读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这类读物的内容多反映他们这个年龄的生活,更贴近他们,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中学生博览》《读者》《中学生阅读》等,这些报刊中所包含的文章大多是精选的美文,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读物的时候还要注意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初期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后,同学们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读物有了初步的辨别能力。这时,教师方可按《新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3

关键词:阅读 教学 语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作为一种艺术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而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得法于课内,更应得益于课外。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十分的重要了,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1、“拓展读”,即从课内向课外的衔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等角度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在学完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后,可让学生去读一读相关的名著,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

2、“迁移读”,即在学习某课后,运用学习该课所掌握的方法去读类似的文章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如在学习某单元后,用在该单元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与该教材相配套的课外自读课本中相对应的单元课文,这样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不仅能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还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帮助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

学生平时的功课较多,学习任务较紧张繁重,有些学生除了接触一些课文外,平时很少主动去阅读。因此,就需要老师帮助指导他们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对他们提出一些指导性的要求,如规定每天的阅读次数、字数、时间、篇幅等。制定好计划后就要督促学生,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

三、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

毕竟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喜欢以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读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拓展自由的阅读空间,告诉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喜欢上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形式可以多样,目的只有一个,不必强求一致。在学生读了一段时间后,结合阅读的内容,再有目的的开展形式多样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玩中学,学中乐,阅读兴趣提高的即快又浓。

四、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可取的。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作品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作品的精髓。通常运用的阅读方法有:

1、圈点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圈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

2、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要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批注的文字可以是解说式、析因式、联系式、归类式、判断式、分解式、心得式等。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有关阅读的方法以后,才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和阅读的能力。

五、倡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坚持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最好方法。

1、簿本式,即用笔记本、活页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好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

2、剪贴式,即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清。

3、卡片式,即购买或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提要式,即概述原文要点。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或从原文中抽出要点,或用原文语言缩写过程,或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原文的故事,以突出重点,加强记忆。

5、札记式,即记录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想或对文章予以联想评论。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展开联想,一有所得,便诉诸于笔记或卡片上,以强化和巩固对原文的理解。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4

一、问题式阅读法

教师可推荐某篇文章给学生,然后再针对文章设计出若干问题,这些问题要有质量,保证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就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就是“有的放矢”,也能抓住重点。通过检查我发现这种阅读方法非常好,“艺术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通向成功的天桥”,我认为能够给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我最大的成功。课改后,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授人以渔”。

二、评价式阅读

这种阅读难度较大,就是让学生针对作品中的词句,结构等以适当的评价,或写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可在阅读难度不大的文章时使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掌好舵,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百舸争流。

学生阅读的面要广,不能仅限于教师推荐的书,只有这些还不够。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课外阅读的对象要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包括电视等各种媒体,社会上的各种广告标语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脑逐渐普及,网络阅读也随之而来,并且会成为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作为农村学生也要认识和接受这种新事物,并能去使用它,这种阅读空间会更大。进入网络会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将会带给学生无穷无尽的享受。

三、还要在评价中求效果

所谓评价就是给予事物以价值上的判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如何,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再阅读有很大的好处。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读某篇文章然后就置之不理,学生读后也不知掌握程度如何,这种不了了之的做法危害很大,会导致学生失去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教师认为过多的阅读这些杂书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实施新课改后,这种“只读圣贤书”的思想要改变了,新课改,教师的观念也要改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其实,《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择功能”,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手段。教师的一句表扬,能让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的多样性,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一句表扬就是学生前进的一块垫脚石。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5

1.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所从事的事情事半功倍。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要提高阅读能力则应通过阅读实践对作品的理解,有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由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由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小学生读经典诗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而且只有当小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深深的体验,产生共鸣,这才能真正地让他们的思想血肉丰满。学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独立思考,修正错误,才能真正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2.指导学生为课外阅读选好书

(1)根据年龄特征选书。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长达六年的小学生活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均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慢慢地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2)根据阅读兴趣选书。阅读兴趣除了因不同年龄而有所差异之外,不同的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不同。甚至同一孩子在不同年级所产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只有有兴趣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

(3)根据课内学习需要选书。小学生,不管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摹仿是他们的共性。他们往往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或老师介绍过的文章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并且就老师曾经指导过的阅读方式实施于文章类型相似于课文的作品,而且显得轻车熟路,为此,适当地关注文体类型,以配合课内教学也显得非常重要。

3.指导者要研究书

作为指导者的语文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对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的研读。所谓深层次的研读,是除了能了解文本的内容,体验主人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思索作品所带来的问题之外,还应对文章的正误、优劣、美丑、善恶等作出鉴别与评判。教师只有有了这样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阅读方案,才不会出现偏差,才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答自如。

4.每天保证阅读的时间

二、注意阅读的两个策略

1.动笔的策略

阅读过程其实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不会全盘接受,这中间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学生接受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是对作品的瞬间领悟、理解,它需要及时下载,以防稍纵即逝,这时候,用一支铅笔圈、点、勾、画、批、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支铅笔能够使你全神贯注,思维敏锐。

2.动口的策略

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出声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是因为出声朗读能准确、严密地读完作品的内容,并且为了读出文章中人物的语气,他们会自发地模拟当时的情景,容易使自己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能确切地感悟文本的内容。而这些收获是默读不易做到的。

三、掌握阅读的三个方法

1.略读法

学生阅读时,首先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障碍,这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尤为必要,即认识了汉字,又培养了朗读能力。

2.领悟法

这种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文本,让学生在边读边议边评中领悟文本的内容。我们的学生,都处在好学、好问、好奇的年龄期,对于文本中的每一个情景、每一种描写都会引起许多新的问题,甚至对于同一问题,在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教师可以在展开评读之前,即着力引导学生养成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问题的习惯,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回答。

3.赏读法

好的文章不怕读。文章不是靠文字的堆砌而成,是靠人的情感和气韵流动而成。好的文章气韵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同时,优秀的文章之所以能教人如何生活,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是因为对艺术形象感受的同时,能激发美感和道德感。阅读这些文章,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一种美的享受。

四、升华阅读的关键――反思

小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毕竟有限,他们在课外阅读优秀作品时,当然也会出现思维阻塞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及时去反思。反思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疑问处反思

疑问,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碰到的。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一语道破了“疑”在学生阅读中的作用。

2.在敏感处反思

敏感处,也是学生理解往往出现偏差的地方。因此,我们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对其在理解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及时扶正,防止学生理解偏差,误导他们的行为。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 教师 学生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新课标中介绍了一些经典篇目,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并列一个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二、指导阅读

1.加强引导。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在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同时,对文学作品感兴趣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2.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进行方法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的指导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4.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中,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的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如配套的《补充阅读》,我布置每周五篇阅读任务,从前往后阅读,效果就不错。

5.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意志、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极的其有效的方法。在班中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举行报告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读书心得、办报纸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和提升了课外阅读成果。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7

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成了我们语文教师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点缀”,而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靠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从而让阅读更加有效。

一、激发兴趣,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资料统计: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项统计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实践也向我们证明,兴趣是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阅读兴趣的培养,把学生喜爱阅读作为学生进入阅读大门的钥匙。

1 选择图书――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学生感兴趣而又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虽说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我们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喜爱读哪些读物,然后将读物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具体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我们针对了解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选择。在尊重学生个人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在选择时,指导学生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知识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这样,引导学生对图书进行选择,就能最大化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学延伸――增长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者,我们在阅读教学后的拓展对课外阅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课文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情绪,形成良好的阅读气氛。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者要适时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同一题材、同种感情等类似的文章,或是课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或是文章所选的著作,或是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将学生的阅读顺其自然地向课外拓展,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对阅读情绪的保持,更能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展阅读内容。例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后,布置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了解动植物的特点。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动物趣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在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时,学生们交流的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地发言。从他们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厚,他们收获的知识很丰富。

3 读物梗概――提高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积极地阅读作品。由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已经深深被教师介绍的作品所吸引,纷纷要求借书阅读,渴望在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

二、正确引导,乐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浓厚,因而阅读会渐渐成为他们乐于去做的事情。在学生渴求阅读更多的作品时,教师要做好他们的向导,引导他们多读些健康、有意义的读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 主题鲜明,思想健康

已经培养起阅读兴趣的学生,面对目前市场上繁多的读物,并不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接触不健康的读物,沾染上不健康的思想,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很不利,把握不好就会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要主动积极地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引导他们阅读主题鲜明、思想健康的读物。

2 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在读物的内容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选读适合他们阅读水平、阅读年龄的作品。对于一些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适合选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更主要的是收效甚微。由此可见,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能力给学生选择读物,给他们介绍一些有趣味性、知识性的读物,如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

3 有趣味性,体现个性

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阅读的读物在内容上偏向于那些趣味较浓的作品,而那些枯燥、乏味的读物难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选择了有趣味性的读物阅读,学生就乐于阅读,并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读物的最大意义。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小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所以我们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个性的读物,鼓励他们充分发展个性。

三、教给方法,会读

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教师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阅读方法后,学生就能科学地阅读,将自己的阅读兴趣发挥到最大的效果。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1 选读法

选读法就是让学生根据需要,对所读作品进行有选择地阅读,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作品或书报上的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内容,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速读法,培养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量的信息。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8

策略一、打造和谐课堂气氛

以前的阅读教学的模式都是一板一眼,学生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可是执教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出乎我的意料,他打破了以往教学上常见的一问一答模式,似乎不是在上课,而是和同学们在谈心,在交流。而且执教老师本人的表现自然、随性,又不随便,他就往讲台那么一靠,上课娓娓道来的教学语言平和、幽默。学生回答时可以坐着发言,整堂课师生就这样互动,给学生创造了聊天式的课堂环境,这种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很有新鲜感。执教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这个和谐的交流平台,顿时使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交流,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师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教师恰当的肯定和诚恳的点拨,让学生知识上在一个合规矩的“河床”上流淌,情感上在一个良好的纬度上发展。这节阅读教学的课堂气氛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策略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新课标》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开始,执教老师就用课件出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让学生欣赏,马上把学生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虽然没有优美的音乐、动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但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很多有益的资料,吸引学生走入读书的世界。比如:读书目的调查表、哈佛大学调查报告表、班级同学近期阅读的书目调查表等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从书的类别、册数、占所阅读书的百分比方面去明确读书的目的。同时老师也了解到学生喜欢文学类占89.4%、漫画类占26%。这些资料为老师引导学生要怎样读书、读什么书有很大的帮助。老师每次课件的使用都很适时得体、恰到好处,为教学服务,不哗众取宠,能引领学生进入正确的读书领域。应该说,多媒体课件在这节课充分有效的运用验证了这次活动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我想,以后的阅读指导课也可参照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

策略三、注重方法指导和习惯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得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带动学生爱阅读,多阅读。从执教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明确读书目标――选择读书方法――勤做摘录笔记――坚持阅读,可看出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执教老师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须做到:(1)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把读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2)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欣赏到书中的精华。读书才可能有收获。(3)泛读。即可以猜读、浏览、跳读。(4)精读。即“熟读而深思”。精读是最主要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精读这个教学环节,他要求学生要做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仔细研读。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和味道在关键的词句里,文中的关键词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执教老师遵循这个理念,教学中拓展文中的关键词句,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文章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比如片段练习时,让学生抓住句中的“越来越……”这个词语理解并造句,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5)学会做摘录笔记,记下重点和疑点、写好心得。执教老师的那句“摘录笔记不在乎量,而在乎得”可以说是我在这节课的一大收获。

策略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兴趣除了因不同年龄而有所差异之外,不同的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不同。甚至同一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所产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只有有兴趣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因此,选用书目时,必须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老师能适时引领会更好,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对自己有益的书,选自己兴趣的书,因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老师还可以有重点地推出几位“读书之星”,让他们畅谈读书的乐趣,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我认为师生共同阅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我所执教的是中年级学生,每天的午间阅读时间,我都会捧着一本书在教室里跟学生一起阅读。学生看到身边有老师作陪,既感到新奇又感到快乐,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上一篇:第一次走夜路作文范文 下一篇:师德先进个人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