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9 23:14:38

社保岗位工作计划

社保岗位工作计划篇1

一是将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作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年度岗位培训内容,配合开展生育文明建设。结合年度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实施方案,开展包括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计生工作政策法规等方面培训。今年9月,联合县委党校举办了年度县直单位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干部轮训班,参训人数达179人。加强劳动普法宣传,向外出人员及返乡农民工发放务工读本、生育健康常识等资料3万余份,提高农民工的国策意识和生育文明水平。

二是加强干部再生育备案管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管理。今年,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家庭的15例再生育人员备案管理(其中2孩11人,3孩4人),今年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家庭没有出现违法生育行为。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评和各项评先表模、职称评审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中,对拟录用的招考对象严格考核,并明文规定凡是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一律不予录用。本年度,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录用、干部晋级晋升考核中没出现一例“一票否决”的对象。

三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落实了计划生育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今年2月,联合县人口计生部门对2010年度人口计生工作成绩突出的1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并落实了奖励。

四是对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服务。据统计,全县计生服务专业队伍中,具备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6人。今年,已做好对县计生服务中心妇产科、护理、检验等岗位5名同志职称评审工作。

五是按照省、州统一要求,切实做好我县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早在2009年12月,我县就已全面完成计生部门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在全县应开展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中属启动最早、完成最快的单位之一。其中县计生服务站按专业技术类单位设立13个岗位,县人口计生局所属的流动人口管理站、计生执法大队、计生协会捆绑设岗5个。通过岗位设置,对相关人员实行按岗定责、按岗定酬,有3人提高了工资待遇,有效调动了计生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单位的管理水平,为促进全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是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计划生育家庭予以优先照顾。注重服务于人口与计生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切实解决群众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为计生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时将计划生育家庭纳入整体规划,要求妥善做好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衔接工作,确保计生家庭新型社会养老待遇落到实处。建立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就业再就业促进机制,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照顾。在帮助“4050”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中,优先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组织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时,对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双女户的,优先安排培训。今年举办的四期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班,共有390余人参加培训,参训对象中,全部为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对象。积极引导招商引资企业或民营企业在招录用员工时,优先录用计划生育家庭户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和计划生育双女户子女。在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双女户的子女。例如今年,已为我县招商引资企业新景添购物广场免费培训两期计生家庭员工共220余人。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时,同等条件下优先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双女户。今年已发放的第一、二批206户共87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人员中,计划生育家庭占98%以上,充分体现出优先扶持计生家庭创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险优质服务,全面实行医疗、生育费用即时结算,根据生育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多途径提高参保人员生育保险待遇。

七是加强用工单位管理,做好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对县内用工单位输劳动备案手续时,认真查验育龄人口的《婚育证明》并登记建档,用工单位招录人员时,对未持有《婚育证明》的流动育龄人口不予备案登记,并积极督促其办理,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和各项检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组织劳务输出时,积极督促被转移输出的流出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八是积极协调做好退休职工计生奖励政策利益导向工作。继续落实好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方案的通知》要求落实企业退休职工独生子女家庭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今年共落实33名企业退休职工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奖励资金11.55万元,其中企业自行负担6人共21000元,财政负担27人共94500元。另外,认真落实独生子女家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办理退休时,另外增加5%的退休金待遇的政策,今年已为符合条件的26名此类对象落实了退休金待遇。

社保岗位工作计划篇2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职能

(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各项强农惠民政策、扶贫开发政策和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

(2)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小城镇、产业发展、新农村和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3)制定年度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4)做好土地流转经营服务,保护好基本农田;

(5)组织实施好区域内生态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

(6)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7)促进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

(1)加快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2)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推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繁荣农村公共文化;

(4)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5)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培训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6)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强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农村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7)做好五保供养、优扶安置、低保、扶贫救济、养老保险、老龄服务和其他社会救助工作;

(8)拓宽服务渠道,推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三)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

(1)着力增强社会管理职能,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实行群防群治,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急处置能力,维护农村社会公共秩序;

(3)做好农村、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及时化解处理土地流转、土地征用、水权配置、林权改革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民事纠纷,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和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5)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保障农民权益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

(1)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配强配优村级班子,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2)做好乡人大、群团、国防教育、征兵等工作;

(3)指导村民自治,完善民主议事制度,推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4)加快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5)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涉农执法监督和司法保护,推进农村依法治理。

三、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

党政机关统一设置2个综合性内设机构,事业机构统一整合为5个服务型机构。

(一)党政机关内设机构

1.党政综合办公室

负责乡党委、人大、政府日常工作;负责乡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统战、民族宗教、人事、工会、团委、妇联、文秘、接待、机关后勤等工作;负责强农惠农、扶贫开发政策的贯彻落实;负责全乡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负责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公共卫生和统计、审计等工作;负责环境保护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负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辖区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岗位设置(9个)

文秘岗位(专职组织)(2个):负责乡党委、人大、政府公文处理、会议筹备、接待等日常工作;负责乡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统战、民族宗教、人事等工作。

统计会计岗位(1个):负责乡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做好统计、审计工作。

计生管理岗位(1个):负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辖区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岗位(1个):负责强农惠农、扶贫开发政策的贯彻落实;负责全乡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负责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作;

工青妇岗位(1个):负责乡团委、妇联、工会日常工作。

安全与环境保护岗位(1个):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负责环境保护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后勤服务岗位(2个):负责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负责公车的日常使用、维护等工作。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人民武装部牌子)

负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国防动员、征兵、民兵训练、预备役管理等工作;负责基层民间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

岗位设置(3个)

人民武装岗位(1个):负责国防动员、征兵、民兵训练、预备役管理等工作。

综治岗位(2个):负责维护全乡农村社会稳定、基层民间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

(二)乡镇事业机构设置

1、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

依照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做好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

岗位设置(7个)

计生岗位(7个):负责做好辖区内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

2、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负责农业技术的推广;负责农技、农机、畜牧等技术服务工作;负责动植物疫情监管、防控工作。负责林业、水务、防汛抗旱等工作。

岗位设置(13个)

农业服务岗位(7个):负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植物疫情监管、防控工作;协调做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林权制度改革、林果产业发展等工作;协调做好渠道衬砌、水权管理、防汛抗旱等工作。

畜牧兽医岗位(5个):负责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和动物疫情监管、防控工作。

农机服务岗位(1个):负责农业机械化推广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3、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加挂劳务移民服务站牌子)

负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负责各类惠农资金核算核拨工作,参与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负责为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劳务输出、移民搬迁、土地开发流转经营等工作搞好服务;负责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

岗位设置(7个)

农经岗位(2个):负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负责为全乡土地开发流转经营工作做好服务。

财税岗位(2个):负责各类惠农资金核算核拨工作,参与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等工作。

安监乡企岗位(2个):负责为全乡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等做好服务;负责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

劳务移民岗位(1个):负责为全乡劳务输出、移民搬迁等做好服务。

4、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加挂社会保障工作站牌子)

负责村镇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乡村困难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负责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安置、扶贫救济、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救助工作;负责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负责劳动争议服务工作。

岗位设置(4个)

社会保障岗位(2个):负责乡村困难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负责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安置、扶贫救济、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救助工作;负责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负责劳动争议服务工作。

公路管理和村镇规划岗位(2个):负责乡村道路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等管理服务工作。

5、农村文化服务中心。

负责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负责辖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管理服务等工作。

岗位设置(3个)

文化体育岗位(2个):负责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负责辖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工作。

广播影视岗位(1个):负责辖区内广播影视管理服务等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乡行政编制17名(党政综合办14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3名),机关工勤编制2名;事业编制34名(其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7名,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3名,农村经济服务中心7名,社会事业服务中心4名,农村文化服务中心3名)。

社保岗位工作计划篇3

为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以西部计划实施五周年为契机,推动西部计划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2012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内容

2012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实施总体规模保持xx年年水平。除2012年申请延长为2年期的志愿者外,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7000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支教、支医、支农、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以下简称"农村区域化")、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和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完善2012年延长为2年期和2012年新招募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做好xx年2年期和xx年年1年期志愿者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主题口号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工作步骤

(以下时间均为参考时间,具体进度将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一)岗位申报

1.申报原则

4月上旬,服务省项目办按照相对集中原则,根据全国项目办确定的本省(区、市)计划派遣名额以及已经明确的各专项行动的服务岗位,根据《关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县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10】1号)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服务县的工作业绩、志愿者的服务成效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西部计划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审定西部计划服务县资格,确定志愿者名额,并报全国项目办审定。曾因管理不力导致志愿者重大安全健康事故的服务县,2012年不再派遣新招募的志愿者。

2.有关专项行动服务县、服务岗位的确定

需要申报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岗位的市、县(区)级实施单位需填写岗位申报表(2012年西部计划服务岗位申报表见附件1),并由同级团委确认盖章后报到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汇总后与省项目办充分沟通,确认盖章后统一上报全国项目办和相关部委审核确认。全国项目办将据此招募和分配志愿者。上述专项行动的岗位设置应在现有西部计划服务县范围内。

3.申报审核服务岗位

服务岗位的确定采用申报制度。各服务县项目办在本县开展服务岗位申报工作。岗位类别原则上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农村区域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和其它中选择。各服务单位申报岗位时,要详细填写岗位信息,岗位需求要切合实际,不应过于局限专业要求。

服务县项目办在确定服务岗位时,尽量选择岗位需求说明详细、后勤保障得力的单位,其中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的岗位按照省项目办分配本县计划名额100%的比例确定服务岗位,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行动按照120%的比例确定,县乡机关、企业等其它类岗位,数量不得超过申报岗位数的10%。服务省项目办严格审核岗位信息和数量。确定服务岗位特别是教育岗位要尽可能保持连续性,形成接力机制。服务岗位原则上在服务县的乡镇一级(、新疆、青海单独确定)。4月初,各服务县项目办将服务岗位详细信息报服务省项目办。

4.录入并分配服务岗位

4月10日前,服务省项目办将审核合格的服务岗位信息,按一岗一人的原则,录入"招募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按照本省服务人数再次核实服务岗位数量及比例,按照对口招募省的招募名额分配相应的服务岗位,并及时向对口省项目办通报分配情况。

(二)宣传动员

社保岗位工作计划篇4

从经济学角度观点看,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要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要明确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最佳投资比例。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虽然都是生产性投资,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却显得更为重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者,投资再多,技术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也就是说,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特别是一些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是稀缺资源。因此,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国有林场长期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是为了实现林场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使用而进行的人员培训教育、配置、使用及绩效评估诸环节的总和。

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决策。对于国有林场而言,须确定对各类人员的需求及来源,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政策、制度;二是职工的激励和绩效考评。通过激励与绩效考核,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三是职工的培训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源的评价,包括岗位评价、人员素质测评、职工、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评价等。

2人力资源工作应遵循的主要内容

国营林场人力资源工作,就是以林场自身发展和林木经营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利用各类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保障林场自身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的工作计划。一是依据国营林场资源和林木特点,合理利用人才优势、合理配备管护人员的岗位配备计划;二是根据岗位的责任与发展目标,制定详尽合理的岗位责任制与奖惩机制,为国有林场的发展保驾护航。

2.1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国有林场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确定林场的发展方向,根据需要制定人力资源工作计划,预计林场将来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制定配备什么样的人的任务计划。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第一个步骤,人力资源计划应当从着眼于林场总体经营发展相一致的角度来制定。

第二,通过部门具体岗位分析,制定具体的岗位人事管理计划、岗位设置计划。无论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或者是工勤技能岗位,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这一岗位具体都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工作任务有哪些。(2)工作中人的职责有哪些,有哪些作为。(3)开展工作中需要配备和使用哪些设备、工具或其他物品,什么样的技术要求等。(4)考评工作业绩的标准,日常品行和惩戒办法。(5)这一岗位对人的具体要求,岗位描述是否符合实际,素质是否达标。具体而言,国有林场的职位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

第三,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工作要求,结合人力资源现状与实际情况,制定满足工作需要的适时人力资源计划方案。以备林场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按森林资源和经营的发展形式,制定增补计划,也可以采用内部提升、部门选调或是面向社会选聘,不拘一格选拔适合林场发展和经营的科技型人才,并适时做好相应的岗位培训等事宜。

第四,制定有益于职工成长和发展的综合性的职业管理计划,必须从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出发;林场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必须考虑职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帮助职工确认自己的职业兴趣并制定明智的职业发展计划。

2.2人力资源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概括的说,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的计划制定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也要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它应从人力资源的管理使命和任务的角度来制定。

(2)未来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基本计划的基础的原则,因为是对未来林场人力资源发展的预测,而未来的发展信息是建立在目前计划的基础上,就国有林场发展的人力资源工作而言,主要的工作大约包括内部提升、部门选调或是面向社会选聘的预测供给等方案的制定等。

(3)人力资源保障计划应该按照外部和内部一致性的要求来制定,一方面就是指人力资源计划应当同国有林场的发展经营计划以及人员开发计划相一致,合理的计划是为保障林场发展促进林场发展而制定的,计划的本身是由林场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则是指人力资源计划本身必须符合人事管理制度,更要遵循国家人事招聘,培训和奖惩考核方面的规定,仅仅制定出招聘计划,没有制定出招聘计划原则,没有制定其他匹配的计划,这项计划工作无疑是不完整的。合理的人力资源计划必须要经受住外部一致性与内部一致性这两方面的考验。

社保岗位工作计划篇5

(一)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方面

1、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12万就业计划”工作目标,强化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管理等工作,以开展争创“优质服务文明窗口”活动为思想教育手段,积极开展再就业服务,多策并举,促进就业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工作目标均已完成。全年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城镇求职人员125085人,占市目标的104.2(占省目标10.7万人的116.9)。其中,下岗失业人员44794人,占市目标的149.3。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12213人,占市目标的152.6。公益性岗位就业7727人,占市目标的154.5。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再就业18957人,占年计划的126.3。培训下岗失业人员达420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市定目标控制在4以内)。

2、组织全市职业介绍机构城镇人员65151人就业,完成年计划的130,其中下岗失业人员36238人,完成年计划的145。市职业介绍中心两个人力资源市场介绍城镇人员就业34349人,完成年计划的137,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7859人,完成年计划的179。

3、指导全市培训机构,共培训42077人,培训合格率96,占年计划3万人的140.3。开办各工种初、中、高级工的岗前岗后职业技能培训、考前培训和技师培训班,培训认定2998人,占全年计划的149。创新培训就业体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实施SYB培训和定单培训,培训学员2266人(其中SYB培训1525人);全年组织了四次大型创业项目推荐会,收到明显成效,共征集创业项目400多项,参展企业450家,参会人员10万余人,达成合作意向1.2万个,作为促进就业的创新模式,在全省首例,在全国开创了先例。

4、组织做好就业服务管理各项工作。一是指导全市发展各类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服务型企业、商贸型企业及家政服务企业120家,开发岗位120个。二是促进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做好申报、审核、认定工作,使全市18957名持《优惠证》人员实现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占年计划126.3。三是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全市发放贷款额7587万元,占省目标的126.5。四是做好11703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的筹集、拨付和发放工作。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0.5万人,其中,20__年发放25113本。

(二)失业保险工作方面

全市失业保险结余6.72亿元;市本级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05亿元。基金结余较去年分别增加46.72和39.5。

1、失业保险参保覆盖情况。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用人单位有6588户职工785987人,任务完成率100.1,市本级参加失业保险的用人单位2479户,职工513799人,任务完成率105.4。

2、基金征缴和清欠情况。全市累计征缴失业保险费21808.75万元,综合征缴率101,任务完成率150.46。

3、保障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情况。全市新增失业人员27256人,正在领取保险金的失业人员35186人;市本级新增失业人员21750人,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28233人。

全市共支出失业保险基本13883.1万元,其中失业保险支出11067.7万元,拨付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760.84万元,发放、拨付率均为100。

二、做好本职工作的主要措施与体会

(一)找准位置,想方设法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已成为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主管就业的副局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在积极做好向政府有关领导和局党委、局长请示、汇报的同时,我主要抓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1、广开渠道,促进就业再就业。一是通过职业介绍带动就业。组织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开展职业介绍,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使24568名城镇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二是开发社区服务岗位带动就业。我市作为全国100个社区服务、10个家政服务试点城市,着力抓好社区服务岗位的开发工作;发展各类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社区服务组织和家政服务组织,全市通过社区用实现就业的有__66人。仅家政服务业有10360人实现了再就业。三是引导用人单位带动就业。各级政府及 劳动保障等部门指导帮助用人单位规范用人行为,积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完善用人手续,搞好用人登记,使10341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四是鼓励企业挖潜、主辅分离带动就业。指导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4818名下岗、待岗人员得到妥善安置。五是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认真组织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并促使62057人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有3657人以自由职业方式实现再就业。六是改善就业环境带动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多渠道、多领域实现就业,有8178人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就业。

2、明确责任,完善网络,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计划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围绕实施新增城镇12万人就业再就业计划工作,我局起草并由市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实施新增12万人就业再就业计划工作的意见和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了县(市)、区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目标责任。二是加强工作督导。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县(市)、区领导十分重视,经常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研究督导。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层层目标督导机制,局领导和处长分包县(市)、区,县(市)、区局领导分包街道(乡、镇)和社区,经常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县(市)、区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劳动保障工作督查员,监督指导就业再就业工作,社会监督制度逐步完善。12月市政府组织六个组对县(市)、区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经检查县(市)、区工作措施得力,成效卓著,工作扎实。三是完善信息网络,实施网上管理。目前,全市新增城镇12万人就业再就业计划工作,已经实现网上统计、管理和考核,我市就业再就业计划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在全省开了先河,在全国是一流的,为实现我市就业再就业计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再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年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5113个。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共减免税收6697万元,涉及人数19793人;全市减免收费1331万元,涉及人数19292人;公共就业服务免收职业介绍费96184人,发放补贴95.3万元;再就业培训免费培训42572人、发放补贴668.9万元。再就业资金全市地方财政实际到位5635万元,已使用6119万元。

3、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提前超额完成。今年年初,省政府下达我市小额贷款任务为6000万元,为了落实小额贷款发放任务,我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并实施了政府协调下的由劳动保障、财政、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集中办公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实施工作目标管理,将目标分解到各有关商业银行和县(市)、区,有效地推动了小额贷款工作,全年全市发放小额贷款1711笔、7587万元,占年计划126.5。

4、消灭城镇“零就业家庭”工作目标提前完成。全市登记城镇“零就业家庭”1272户、3354人,已帮助实现就业1272户、2076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534人,灵活就业544人,自主创业就业122人,其它渠道就业876人。

5、劳动保障工作示范社区建设初见成效。今年以来,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劳动保障工作示范社区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劳动保障工作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全市申报检查验收的示范社区(街道、乡镇)90个,其中,社区70个,街道(乡镇)20个,占全市35个示范社区建设计划的257。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明确了标准,统一了要求,使示范社区建设基础工作明显加强,必将有力地推动劳动保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6、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帮助农民工进郑就业。按照国家、省劳动保障部门要求,今年年初,我市组织了为期3个月的旨在帮助农民工进郑就业服务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活动期间,全市共组织117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空岗43803个,共有37363人求职登记,免费推荐岗位23051人次,提供政策咨询53415人次,共有14813人达成了就业意向,免收职介费194200元。共举办引导性培训班221期,共343班,免费培训21606人,其中就业18309人,免收培训费36678元。全市共印制了94250份“春风卡”和79940份宣传手册。全市共打击、取缔非法职介(人力中介)50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5.3万元。

7、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岗位技能对接服务月活动,服务民营经济,促进城镇就业。按照国家、省劳动保障等三部门部署与要求,今年6、7月份,我市组织了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岗位技能对接专项服务月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共举办招聘会35场,组织用人单位936家(其中民营企业613家),提供空岗11574个(其中民营企业提供7462个),有8873人达成意向(其中民营企业6968人)。发放政策问答等宣传单(手册)近50000份,媒体刊登、播发稿件47篇(次)。

8、积极参与调研,认真落实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就业政策。从落实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就业政策以来,全市共办理失地农民失业证18639份,有6089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共免费培训失地农民5483名,发放岗位补贴890人、102.5万元,发放自谋职业补贴292人、118.7万元。共办理东区失地农民失业证8293份,就业4270人,培训2503人。按照李克书记指示,我与金水区有关领导一行8人,赴广州、青岛、大连、杭州,考察失地农民就业与生活保障问题。我们在组织赴外地考察基础上,与金水区研究起草了完善和落实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具体意见,在广泛征求基层及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

9、开展再就业宣传,营造促进就业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了树立典型,推进 工作,按照局党委部署和要求,今年以来,我们以宣传贯彻全国和全省再就业工作表彰会议为契机,专门研究下发了加强再就业宣传工作的具体意见。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经过基层推荐,组织筛选,共征集再就业工作先进典型材料179份,其中,先进集体16份,先进工作者58份,优秀企业36份,优秀个人69份。目前,在对典型材料核实整理基础上,组织省会媒体陆续进行宣传,以此树立典型,广泛交流,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勤政廉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年来,能够坚持以邓小平为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格遵守党的四大纪委和八项要求,自觉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的要求,管好自己、管好家属、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年工资收2.7万余元。要求自己分管的处(室)和单位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了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政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条规学习教育活动,在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坚决反对和杜绝行业不正之风,任何人都不能找借口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和借故刁难。

(三)团结协作,发挥各级班子整体作;扬长避短,调动全体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20__年我分管的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上靠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靠全体同志的团结协作,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强调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注意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工能。同时,扬长辟短,创造机会,力争使每一个同志的才能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展现。由于我重视对同志们工作积极性的肯定和保护,注意关心和鼓励大家做好工作,大家都能够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局面,讲政治、讲政气、讲奉献,从而形成了一个上上下下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荣辱与共,同求发展的工作局面,为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学习抓得不紧,主动深入学习少,效果不很好。

2、具体工作抓得多,宏观考虑工作少,工作的主动性不强,开拓进取不够。

社保岗位工作计划篇6

下岗、失业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幸福路街道办事处

随着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下岗、失业职工日益增多,这类人群在我们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也有一定比例,这些职工中育龄人员特别是育龄妇女的比重较大,流动频繁,给我办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认真做好辖区内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办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现根据区计生局有关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已成为一个涉及众多企业和职工的敏感的话题。面对下岗现象的出现,下岗人员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指导。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职业指导人员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定盲目性。为了更清晰地把握住下岗职工的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下岗职工尽快顺利地实现再就业,西城区再就业指导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对150名下岗职工进行了再就业心态调查。

一、加强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义。

加强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树立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搞好这项工作对于逐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项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各社区、各驻办单位一定要从工作大局出发,从维护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切实关心和支持下岗、失业职工,积极探索把下岗、失业职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与再就业工作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社区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下岗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下岗职工解决生活、生育方面的困难。计生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重要性,切实加强对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广泛宣传,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稳步向前推进。

二、加强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以创建综合服务站为载体,以满足下岗、失业育龄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机制,率先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

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分层推进,注意总结、推广不同社区工作的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把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逐步引向深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先立后破、先点后面,制定分阶段的目标与任务,逐步实施;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抓住制约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关键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创造具有社区特色的工作路子;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维护下岗、失业育龄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1、企业破产、倒闭的,原企业要做好育龄妇女计生档案的移交工作,对没有被分流安置的职工,由负责清产的部门将其计生档案移交户籍地社区管理。

2、对与原企业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其计划生育工作由原企业为主管理,户籍地社区积极配合。a.社区要单独建立并健全下岗失业职工计生管理帐、卡、册,使其达到“三清两相符”。“三清”即时间清、家庭住址清、节育措施清;“两相符”即帐、卡、册相符,册与实际情况相符。b.在职工下岗时,企业要与其签订计划生育协议(合同),对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好可靠节育措施。c.职工下岗后,企业应在一个月内向其户籍地街道计生部门寄送计划生育联系单,以便户籍地街道协助做好工作,实行“双向管理”。d.企业要落实管理人员与下岗职工保持经常联系,并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和下岗职工回单位见面制度。要负责做好下岗职工的计划生育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对下岗的已婚育龄妇女必须进行一年一至两次的查孕查环,对无法返回单位的下岗职工,要求每半年一次将计生部门孕环情况检查证明寄回单位。e.下岗职工托管期满或重新找到工作的应及时办理其计生档案移交手续。对未办移交手续的企业,其下岗职工出现计划外怀孕或计划外生育,原企业应承担责任。

3、对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职工,原企业要及时将她们的计划生育档案连同本人档案移交其户籍地社区管理。a.在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原企业必须负责做好查孕查环工作,已怀孕的,要采取补救措施,造成计划外出生的,仍追究原单位责任。b.失业育龄妇女一经离开原单位,原单位要在一个月内及时向其户籍地乡镇、街道寄送计划生育联系单,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在收到联系单后,应对该育龄妇女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列入居委会无业居民日常计划生育管理范围。c.乡镇(街道)计生办、村(居民会)应负责做好失业已婚育龄妇女一年两次的查孕查环服务。

4、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其计划生育分别由原企业及户籍地乡镇、街道办事处移交新单位负责管理。a.下岗、失业职工与新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办理正式招工手续的,由新单位按正式职工纳入管理。原单位、原户籍地乡镇(街道)应在一个月内做好其计划生育档案的移交工作。县(市)、区劳动就业部门要及时将失业职工再就业情况通报当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b.未办理正式招工手续而被临时招用的下岗、失业职工,其计划生育仍分别由原单位及户籍地负责管理,但用工单位有责任协助管理。c.临时用工单位协助管理的重点是督促已婚育龄妇女落实一年两次的查孕查环。用工单位若协助管理不力,导致该育龄妇女在用工期间出现计划外生育的,要同时追究临时用工单位责任。

5、要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加强服务,保障下岗、失业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a.对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原企业要负责落实他们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下岗职工实行绝育、放环或因节育失效而采取补救措施的,其手术费、医药费由企业报销,在规定的假内,工资、奖金照发。妇女在按计划怀孕和哺乳期期间一般不予下岗。b.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须一次性处理和兑现好职工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确实无法兑现的,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户籍地乡镇、街道或县(市)、区财政承担落实。其失业后未实现再就业的,计划生育手术费(含查孕查环费用)由户籍地乡镇、街道承担。c.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且已成为新单位正式职工的,其计划生育费用由新单位承担。d.下岗、失业职工被临时招用三个月及以上的,根据“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用工期间,其计划生育节育手术费由现用工单位负责。e.已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下岗、失业职工,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计划生育节育手术费,根据国家计生委办公厅〔1987〕161号文件精神,是下岗职工的,由原单位发放;是失业职工的,由工商管理部门在个体工商管理费中列支。

社保岗位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金融;变革;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084-02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分析

(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要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不仅要关注市场和经营方面的发展,更要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规范内部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信用社市场和经营活动的顺畅发展。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全面、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体现企业宗旨和价值观。当前农村信用社管理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一是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科学分工、职责分明,要建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利一致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要给内外人员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在选人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而吸引到真正的人才。三是要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依法缴纳员工的社会保险。

2.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分为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和员工开发规划。因此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规划,一是做好岗位设计,因事设岗,对所有岗位进行科学描述。岗位的名称、劳动活动的程序、职责、工作条件和环境,担任该岗位工作的员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经验阅历、能力、技能,同时还需说明岗位工作任务的动态特征,以此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反映岗位要求的人事文件,用以实现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招收、选拔、任用、考核、晋升、培训、奖惩、报酬等项劳动人事职能,其目的就是保证事(岗位)得其人,人(人员)尽其才,人事相宜。二是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对农村信用社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核查,按技能清单和管理能力清单建立人才信息库,以便对员工进行配置、培训、调整等工作。三是依据农村信用社各年度的企业目标,社会环境的变化情况等,做好农村信用社的人员供、需平衡分析。四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预算。五是依据以上基础工作作出前四类规划,其中在岗位描述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企业岗位职责要求的特点,以防再沾上传统的行政岗位色彩。

3.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从目前来看,在农村信用社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工资仍是员工的第一需要,员工到农村信用社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得相应的报酬。另外报酬的高低也是衡量员工价值的标准之一。较高的工资不仅能使员工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也可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要注重员工的精神激励。要建立一种多维化的激励体系,如员工的自我成就感、工作自由度、工作自主性、表扬、奖励等。培养和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通过激励机制来增强人的求胜欲和进取心,让员工不断为企业贡献。同时也要注意在支付高薪激励时应合理掌握薪酬管理的原则:一是对外具有竞争力;二是对内具有公正性;三是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四是对成本具有控制性。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只有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导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长期发展战略,更新原有落后的管理模式是农村信用社应对新一轮金融竞争的必然选择。 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高伟.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攀登,2006,(9).

社保岗位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特岗教师;职业道德

2006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计划实施效果显著,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应聘。据统计,青海省2009年“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数(1325人)与报名人数的比例为1:3.85,其中,小学招聘计划数与报名人数比例最高的语文学科达到1:6.11,初中招聘计划数与报名人数比例最高的政治学科达到1:7.91。[1]特岗教师在选拔上已满足优中取优的条件。所以,在考虑学科基数素质以外,招聘时还应充分考虑其职业道德水平。

一、关于“特岗计划”

(一)“特岗计划”实施背景及情况

1、实施背景

2006年5月,在西部偏僻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大学生就业面临压力的双重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在中央各实施省份的共同努力下,“特岗教师”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开展地方项目,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2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决定扩大实施“特岗计划”,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计划设岗增加到5万名,实施范围由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扩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月13日,教育部召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全面推进。

2、实施情况

经过4年的建设,特岗教师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育部2009年第16次新闻会在介绍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有关情况中,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介绍到:“最新统计的结果是,今年22个省区共招聘中央“特岗计划”教师65323人,其中,初中教师38214人,占58.5%;小学教师27109人,占41.5%。覆盖了22个省区的880多个县,1.5万多所农村学校,其中农村初中7500多所,农村小学7900多所。”“各地按照中央“特岗计划”的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地方“特岗计划”。各地克服很多困难,很多工作措施很到位,比如河南省按照1:1的配套比例中央计划设岗5000人,同时地方设岗也是5000人。”[2]“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有力的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的矛盾,并在扩大和充实农村师资力量、引导大学生就业方向、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特岗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很多特岗教师走进农村支教以后,出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基本表现在工作热情降低,人性化弱,成就感较低等方面。

(二)特岗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差异

1、 人口素质较低,特岗教师责任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领导下,农村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教育发展的同时,人口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与其他较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为:家长文化偏低,大量西部农村孩子的家长缺乏关于学业的经验和体会,求知欲较弱,对于知识型能力的了解也相对较少,更愿意将孩子的学业问题以及其他一切有关孩子的问题交由老师去判断去处理。另外,小学、初中、高中适龄入学率低,学生辍学率大,大学被录取率低的现象也给特岗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知识的获取途径相对较窄,由此带来精神生活方面的贫瘠,给特岗教师的文化适应带来种种难题。

2、生活、教学等条件较差,特岗教师压力大

多年来,党和政府随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很大,但目前来说,要实现跨越性的发展,还是稍显不够,致使特岗教师教学压力大。主要表现为:农村中小学大多地处偏远地区,物质条件艰苦,交通不畅信息不灵,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另外,教学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不配套,包括校舍、设备;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生活、教学等方面的压力大,无疑会影响到特岗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服务期限短暂,制度保障差,特岗教师流动性大

由于受西部发展环境、农村生活、政府财政补贴能力等现实社会因素的制约,政策的服务期只能是相对短暂的。但“特岗计划”缺乏有效的教师流动和监管机制,难以全面掌握、合理调控特岗教师的流失和流动。此外,特岗教师的评价和管理约束多激励少,难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学校在更新设备,改进教育教学环境,给教师提供了一定的进修培养机会,而在农村学校,这方面的投入尚未列入时间表,难以分享优质培训资源。

总的说来,在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实际成就感的缺乏、工作上的压力、成长道路上的迷茫等“多重贫困”的环境下,特岗教师在个人的专业、学术、教学能力的发展上乃至个人生活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性。在这种环境下从事教育,这不仅仅需要相应的制度与政策的激励,更需要特岗教师在道德伦理方面有显著提升。

二、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薄弱环节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也称师德,是一定社会为调整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本职工作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在教师素质结构中处于统帅和灵魂的地位。以往的师德要求的规定基调较高,缺乏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使得相关规范大多流于形式,在教育实践中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和功效。尤其是当面对特岗教师这一特殊性质的领域,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没能体现出特岗教师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产物的特殊身份象征,特岗教师的特殊岗位性质决定了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多的薄弱和我们以往所忽视的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 社会道德环境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影响

尽管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在我国,教师职业吸引力却很低,教师职业还未成为未来从业人员向往和自觉选择的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下,每个特岗教师家庭出身不同,社会阅历不同,受到多元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影响,很少有时间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再加上对特岗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援助的缺失和教师个体心理调控技巧的贫乏,个体对心理的调控缺少必要的理论的系统化支持。另外,尽管现在的师范生享受优厚的师范待遇,但师范院校却依然难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即使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享有自我选择权,也往往是跳离中小学而选择社会地位高、声望高和效益好的兴业。因此,想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做到尊师重教,实现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就要努力把多元道德观和价值观统一到社会主义的大方向上来,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

(二)大学期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许多师范生认同了个人利益至上的观点,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中深受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对过去传统的师德产生疑惑和动摇,道德价值观困惑。很多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从教意向不明确,甚至不愿意去执鞭任教,从教意向不明确。师范院校虽然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育人的教育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教育上出现了轻视,表现在师范生这一群体接受应试教育,将单纯的传授道德知识等同于教授文化基本知识,从而陷入读书、 背诵、考试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形式主义误区,学校用考试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师德教育的效果,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更多的是在校园中学习,在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职业道德认知方面也充满了矛盾。除此之外,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因此,从学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开始,学校就应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三)岗前培训突出教学能力,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现实中,有些学生热爱教师职业,愿意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他,也有些学生是由于一方面不清楚详细的政策和细则,一方面面临着就业压力,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等一些消极原因选择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岗前培训是特岗教师进入职业角色的重要第一课,教育部曾就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期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实际情况距离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长期以来,中小学师德教育存在着形式主义和简化主义等多种弊病,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寄希望于讲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这样只能让职业道德观停留在理论的层次,无法真正激发教师的职业道德行动力。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职前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按照道德标准来规范行为,增强责任感,深层次理解自己从事的职业的意义,认识到特岗教师教育工作的光荣和艰辛。

(四)特岗服务期对职业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忽略

在以往的教师培训工作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科研工作,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在部分教师中存在着对教师德育培训工作的轻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师做人和师德素质的内在要求很高。这些无疑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挑战。特岗教师繁多的教学、生活和心理问题使得他们疲于应付,再加上在 ……等方面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特岗教师只突出教学能力而忽视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离岗后对“特岗计划”支持力度的缺乏。俄罗斯别尔嘉耶夫说过:“没有欲望的质料,没有生命和创造的无意识的因素,人的美德就是枯燥的和极其无聊的”[3]因此,对于特岗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应建立一个连续的有效体系,完成构建特岗教师新时期职业道德要求的任务,报站特岗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根据“特岗教师”的特殊性和道德建设的薄弱环节探索出一条强化教师德育培训的途径,建立一个有效体系,是完成构建特岗教师新时期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的重要任务。

三、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构建

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构建是一个时代所孕育出的新课题,既要有教师道德的基本内容,又要兼具特岗教师道德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对传统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职前”和“职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有专家将职业角色发展划分了几个阶段;空想期(1-17岁),职业角色只限定于想象、模仿、认同,不具有现实性;设计期(18-22岁),对职业生活已有明确的设计,开始小范围的职业生活尝试;定型期(22-25岁)职业角色形成并趋于稳定。[4]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特岗教师德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宣传普及力度,特岗教师职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他们在上岗前明确自身的责任、规范和纪律,做好心理调适、调整期望目标,明确特岗教师的角色定位。我们要在理解和分析“特岗计划”的目标、内容基础之上,利用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原则,对构成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如会议、墙报、广播等,宣传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特岗教师培训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听讲式、观摩式、讨论式、自学式、模拟式、实践式等,培训技术可以是课堂培训、网络培训,多媒体培训、实践培训等,在充分认识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心理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调试能力。除此之外,合理的期望目标是激发个体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岗前培训适时的调整自身的期望目标,明确特岗教师的角色定位,做好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把去农村地区服务,当成是一次锻炼自身和完善人格的难得机会和一笔财富。

如果说,职前教育对学生主要解决一个“知”的问题,那么,职后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知”的基础上去“行”。将各县(市)教育局对特岗教师的集中培训和各学校负责的单独培训相结合,既有有利于了解当地人文、精神、教育等发展情况,共享培训的优质资源,又利于加强各特岗教师的联系和交流。另外,在教育观念上要改变重视知识技能,轻视做人修养,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引导教师加强修养。除此之外,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和职业道德规范相配套,根本目的在于对教师实施监督管理,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此,职前职后互相衔接,前者保证提供优秀的新型师资,后者则保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落实特岗教师自身成长和特岗计划政策的保障。

(二)政策与环境的“外塑”和自由自觉的“内省”相结合

在现实中,特岗教师对待这份特殊职业的态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职业情感淡薄。政府应引导使民众了解“特岗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的任务和目前现状以及它跟国家、民族和人民未来的关系。只有对“特岗计划”和特岗教师有较高的认识和认同,才能理解其实施意义,进而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众所周知,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师德教育大环境的作用,通过努力改善会大环境有利于师德教育的因素,抑制不利的因素。通过大众媒体宣传营造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育节日(教师节、五一劳动节)表彰和庆典活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的权益,严肃处理败坏师德、违法乱纪现象;依靠社会舆论,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评价,让教师这一职业富有活力和吸引力。另外,大学期间是职业观建立的重要时期,从入学到毕业,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教育方法。学校以“两课”教学为契合点,开展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的职业道德观。内容应涵盖与教育相关的各项法律政策,组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献,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献爱心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教师节献礼等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突出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注重榜样示范,邀请有关专家和优秀教师到学校讲演,树立教师角色意识,逐步养成为人师表的自觉性,为加强师德修养提供理论指导和榜样的支持。

与此同时,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外塑”阶段,如果道德主体不将道德规范“内省”为自身的道德品质,不能充分的认可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的规范性将失去道德价值。特岗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依靠外塑性的政策措施,更需要西部农村教师自由自觉的持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水平。[5]“外塑”和“内省”相结合是进行特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机制,也是必要的配套工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种外化的约束力,教师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要从教育部门和教师群体中接受指导自己的各种道德标准,必然要受到外力的支配和制约。但是,要使职业道德规范真正的发挥实效,必须要将“外塑”和“内省”结合起来。

(三)“软性”的思想教育约束和“硬性”的量化及评价标准相约束

在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构建的除了软性的思想教育约束外,还需要根据其职业规定的基本内容,制定出科学的“硬性”量化标准指标。因此,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约束特岗教师的思想行为,还要建立量化及评价标准,做到“滴水不漏”。提供一套自上而下系统化的发展方向、配套方案及考核措施,使“特岗计划”成为促进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评价机制是推动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动力,评价应从实际出发,把教师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行为进行归纳,吸收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以《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为标准。奖惩机制的建立使得特岗教师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实惠,作为今后选拔的重要参考条件,可以推动教师由不自觉向自觉,被动向主动转化。

(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职业道德的培养内容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方面。职业道德认识的深化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岗位实践培训中加强与老教师的沟通交流,积极汲取经验。特岗教师培训与新教师培训相似但又有所区别,由于特岗教师身份不同,根据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学院的区别,培训要求就比新教师还要高。针对其身份的特殊性,将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紧密结合。理论是基础,实践是重点,最后再将职业道德认识外化为行为实践,并成为行为习惯,这是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师全面发展的基础,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关系到“特岗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西部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应积极构建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使之成为保障“特岗计划”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在线teacher.eol.cn/mei_ti_guan_

zhu_8068/20090713/t20090713_390625.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门户网站gov.cn/xwfb/2009-11/25/content_1473017.htm

[3][俄]别尔嘉耶夫,张百春译.论人的使命:悖论伦理学体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84

[4] 程新平.免费师范生职业品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1月9日第011版

上一篇:教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监督岗位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