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5 19:14:01

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

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篇1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多年来,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差距非常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卫生二元结构突出,城区卫生资源丰富,农村卫生资源匮乏。城区有三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医院6所,农村有卫生院42所。全区有3322名医技人员,其中城区 2906名,农村乡镇卫生院416名。 332 名高级医技人员中,城区有 330名,农村仅有2名。1012 名中级医技人员中,城区有994名,农村仅18名。医技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692名,其中城区691名,农村仅 1名。

在全区1557台件1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中,城区有1362台件,农村195 台件。从经营状况看,20xx年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共接诊门诊病人 215万人次,其中城区133万人次,农村82万人次。住院病人7.21万人次,其中城区 6.65万人次,农村仅5600人次。

面对城乡卫生如此巨大的差距,如何解放思想,充分集约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突破农村卫生发展困境,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成了我们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对这种状况,过去我区也和其它地区一样,对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形式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如新毕业分配到城市医疗机构的学生先要到农村医疗机构锻炼一段时间,设想上是将学到的新知识带到农村,而实际上新毕业的学生由于临床、管理等经验不足,起不到较大的指导带动作用。又如城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晋升高、中级技术职称前要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一段时间,派出医疗车和医疗队到农村巡回医疗,到农村设立指导医院、合作医院等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部分农民群众就医,对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实施情况看,存在点少面窄,支援不稳定,时间不长久,范围较局限,形式较单一,效果不明显,各方不满意等等问题。

如何迅速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找到一条长期、稳定、见效快的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我局深刻思考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统筹城乡建设试点工作以及卫生部推出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活动和重庆市卫生局开展的城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项目,认真思考、创新思路,确定了以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师带徒拜师活动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丰富的城市卫生资源全方位的长期稳定地支援农村卫生,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一对一师带徒活动”,从医疗卫生的角度,探索统筹城乡的新路子。

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在支援方式上,分三个层面进行。一层是由一所三甲医院帮扶15个中心卫生院;二层是由城区6个二级医疗机构帮扶27个乡镇卫生院;三层是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帮扶辖区村卫生所。

第二,在支援内容上,分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拜师活动,支援单位选派管理、医疗、护理、医技等方面的思想素质好、业务精、医德高尚的人员为师傅,其徒弟为各受援单位的业务骨干,形成点对点、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并签订师徒协议、举行拜师仪式。师傅每月必须到徒弟工作的单位带徒3-5次,徒弟每月也应到师傅工作的单位跟班学习3-5天。师傅应拟定带徒计划,并以师徒关系的名义在每年年底分别书面总结当年学教活动成果,接受我局的考核。二是管理援助。支援单位派管理方面的人员帮助受援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涵建设,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分析、解决一些关键性的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徒弟到师傅单位进修学习,举办医院管理、病历书写、疾病控制等专题讲座,使受援单位的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迈进。三是技术援助。以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病例讨论、质量评价、护理示范、流行病调查、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形式进行技术援助,有计划地免费接受受援单位人员进修。四是设备援助。各支援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新购买适宜医疗设备或将闲置和更换下来的医疗设备无偿赠送给受援单位。

第三,在工作落实上,有四个要求。一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以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统一认识,抓出成效。二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推进。三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既要扩大覆盖面,推动工作普遍开展,又要集中力量。四要强化宣传、及时反馈信息。

我局实施的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与以往 的支援方式比较起来,应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一是全面铺开的支援,采取三个层面的逐层渗透,要克服以往点少面窄的缺陷。二是全方位支援,从技术扶持、管理援助、服务功能、医疗安全、诊疗设备等全方位地予以支援,要克服以往只注重技术扶持的缺陷。三是长期稳定的支援。拜师活动,建立师徒关系,是取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师徒关系比师生关系更长久稳定。这样就建立了一种十分紧密的教学关系,针对性、实用性强,能很快提升徒弟的技术水平和被帮扶单位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造血”功能,要克服以往支援短而不稳的缺陷。

在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我局应不断扩大“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医院”活动的领域,使农村卫生院在管理能力、服务功能、医疗护理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在短期内得到初步提高,能实现和形成五赢的局面。一是受援方能较快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在当地看病就医。二是支援方能扩大影响面,拓宽业务范围。三是群众得到实惠,在当地能享受到三级、二级医院般的服务,使三级、二级医院服务可及性得到延伸,减轻病人诊疗费用、交通费用和陪护费用。四是采取这种方式,农村医疗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群众得到实惠不增加财政负担,在财政困难的地区容易实施。五是医务人员得到锻炼,参加支援工作的“师父”能加深对区情民情的认识,亲身感受到农民群众的就医困难和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求,广大城市医师对群众感情更深,责任心更强,服务意识更高,钻研精神更足。

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篇2

2014年6月17日,英国专家-Melfyn Jones等四人,应中英影子校长项目邀请,来我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授课,全校专兼职教师参加了培训。英国专家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的现代学徒制”。通过专家讲授、互动交流,使我们对“工作本位学习的内涵”以及“英国现代学徒制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更引起了大家对现行传统学校教学及实践模式的反思。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雇佣学徒制且最成功地发展起来的国家,学习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同时也为如何更有效地加强职教师资培养提出了重要启示。

一、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1.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现代学徒制。工作本位学习是相对于学校本位学习而言的,它是指把工作现场设汁成学习情境,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学习。工作本位的最大特征是“学习与工作同一性”,学习者同时是工作者,工作者又同时是学习者。从这一点来看,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实训或顶岗实习,所不同的是工作本位学习是学校与工作部门联合开发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学习的计划性更强,学习内容更具体祥实,学习的成果也被教育系统所认可,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英国的工作本位学习主要体现在现代学徒制中。现代学徒制是指学徒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学得一定的手艺并接受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动机主要是为出色完成工作、实现价值而进行,工作是一种驱动力,学习重点是亲自动手操作。英国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发展计划和培养未来的熟练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企业以“老龄工作队”的形式运行,学生每周约4天在企业工作中学习,师从“老龄工作队”――即跟即将退休的老师傅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傅带徒弟”,从而确保培养出技术合格、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下一代。

2.英国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学中优势。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成功职教经验来看,工作本位学习及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一种比较有价值的、新颖的学习形式,由于学生是企业员工,学习期间有收入,他们的工作学习热情高、责任感强,他们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会学到在课堂中无法理解的知识和技术,少走弯路,学习效率高。

3.现代学徒制对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的特殊要求。通过与英国专家的咨询交流得知,英国的职业学校对师资的培养也多是采用“学徒制”,其主要做法是“传、帮、带”,即集结一批还有五年退休的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除了承担少量的教学工作外,专门从事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对这批老教师的考核也主要看他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各种活动中的成果,这种做法有效地保证了职校高技能人材后继有人。

二、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校师资培养的启示

我校作为国家重点示范校一直致力于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和追求,在对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如(1)广开贤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一些有工作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到校作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加强了专业实训课目,使之能与企业零对接,解决有企业经验的教师人数少的问题;(3)从2005年起便开始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工作,强化实用型教师的导向;(4)制定了《教师指导制度》,对新来校或无职校教育经历的教师,指定指导教师进行“帮、带”,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等等,这一系列手段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对照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念,我们认为还有不断更新的发展空间,为我们不断完善中职师资培养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1.启示一,在对青年教师指导时间上有差距。英国现代学徒制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时间上一般为3到5年,而我校一般只有一年。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教学,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职教师资,成长年限与个人努力、天赋、过往经验积累、知识积累等因素都有关。一般说来,成长快的要三、五年,慢的要近十年,而我校只有一年时间,这对新人成长是不利的。由于我校是职校,学校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从事相关专业教学,但他们在读书时,没有学习过相关教育教学的知识,工作后,大多没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年龄上看,他们比刚入职的大学生大,从工作经历上看,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和经历,从教育教学来看,大家都差不多,这部分人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一般也要二到三年的时光,所以我校只有一年培养时间还是过短。

2.启示二,在考核目标上有差距。英国学徒制,是临近退休教师,一对一技能的传帮带,考核目标是传、帮、带的结果。我校没有考核目标。英国学徒制,在成为指导教师后,考核目标己成体系,我校对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的考核体系始终是同一标准,造成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问题。按照指导教师正常心理,一是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各类考评中,徒弟超过自己,在指导过程中,多有保留,二是,有的指导教师想把好的经验、技能介绍给徒弟,由于学艺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要经过多种磨难,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头,指导教师一严格带来师徒之间的矛盾横生等问题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好,使社会发展的规律――后浪推前浪,后人胜前人的时间更长。

三、对我校师资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1.有目的在集结一批在5年内即将退休的高级讲师或高级工程师组成“老教师指导团”并委以“一对一”帮扶重任,开展拜师活动,时间可确定为3或5年,

2.高度重视“老教师指导团”的工作,减轻教学任务,弱化教学考评,突出帮扶目标,将学徒的教学效果纳入对指导教师的考评中,促使老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对新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上。

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篇3

一、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城乡联谊”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一条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教研中专业引领缺乏的现状,也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教研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展“城乡联谊”教研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组织机构存在缺陷。“城乡联谊”教研重要的组织机构就是校际联合体,但这种校际联合体往往是一种松散型结构,组织活动效率偏低。开展教研活动往往出现不协调,教研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支持。因此,需要开辟共同合作与相互交流的途径,弥补机构自身的缺陷。

第二,教师专业引领需要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市进学校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但从整体上看,农村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专业引领。其中主要的原因仍是农村教师理论水平与教科研能力偏低,自我培养能力欠缺,更需要专业方面引领。

第三,校本教研没有形成常态化。由于每学期开展三四次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活动,预先没有制定方案与主题,而且每次研究的时间有限,使研究不能向深层次展开,从而未形成“城乡联谊”校本教研常态化的局面。

二、校本教研应采取的对策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结合福清市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兼顾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特点,开展“城乡联谊”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城乡联谊”校本教研活动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城乡联谊”教研的组织机构

为了使“城乡联谊”教研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城乡联谊”教研组织机构。“城乡联谊”教研领导小组由各学校校长组成,其主要工作是确定“城乡联谊”教研的内容、教研的主题、教研的形式、教研的时间,定期召开校长联席会议,研究工作,布置任务。各校教导主任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人。由各校教导主任集体参与的协作小组主要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的协调组织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收集、了解、掌握和整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和意见,定期召开教导主任会议,布置并落实校本教研活动。

2.健全“城乡联谊”教研的组织制度

参与“城乡联谊”教研的学校共同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有效进行的保障。因此,参与“城乡联谊”教研的学校必须制定“校本教研考勤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管理制度”“教学研究奖励制度和奖励细则”“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健全相关制度。

3.发挥城区辐射作用,带动农村学校发展

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更新,还有理念的碰撞和文化交流。这不仅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而且还给农村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样板,带动了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开展“城乡联谊”教研活动过程中,实现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教师群体中不同思想、观点、教学方法的冲突与碰撞,从而有效提高农村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从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送”,即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给农村地区教师带来教育新知识、新方法与新理念,促进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研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欣喜地看到:送课的教师教学观念新,教学方式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课堂教学较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得更为主动,为农村教师做好示范作用。让听课教师更坚定课改的信念,明确课堂教学的发展动向,对自己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教学沟通,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工作内涵有着重大意义。首先,“送教下乡”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使农村教师不出门就能听到高水平的授课;其次,“送教下乡”活动作为一种平台和载体,使送教的教师深切感受到了农村教师的朴实、真诚及好学,让城区教师得到了锻炼;最后,“送教下乡”活动丰富了教师从教经历,为优秀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厚的力量,也收到了“带动辐射、促进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联”,即开展城乡结对帮扶,联手共进。我市大力实施城乡帮扶共进工程。首先,给予政策引导。逐步建立健全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推进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而带动农村学校发展。并在职称评聘、名师评选中规定要有农村支教经历。其次,开展了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实施城区直属学校带动农村学校的任务,从业务、科研、管理等方面实施扶持;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对挂钩,以强扶弱,良性互动,逐渐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和“一对一捆绑式”考核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做好帮扶工作,达到双向共赢的目的。

“展”,即城区优秀教师的展示课,展示技能。充分发挥城区名师与优秀教师的作用,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与教学能力,对农村教师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是名师展示课。它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课例,促进农村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听课教师深受启发。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名师的学科素质和精神面貌,也显示了名师的教学风采。

二是优秀教师展示课。充分展示了城区优秀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素养,他们的课能够很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每一节课各具特色:有的课以情引生,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紧密结合;有的课注重学法的指导,营造愉快氛围,课堂更富有生机;有的课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地解读教材;有的课注重与生活紧密结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导”,即充分发挥名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的专业引领。为此,充分发挥城区名师与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名师或优秀教师带徒的机制,带动农村教师尽快成长;开展教师的师徒结对子活动,制订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计划,促使农村教师尽快成长,从而带动农村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城区名师或优秀教师每两周要下到带徒的学校,坚持听徒弟的课。并与“徒弟”共同分析教材、预设方案、筛选方法,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还与徒弟共同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督促徒弟要不断充电,充实自己,做好学习记录;经常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构建城区优秀教师与农村教师共同成长的培养模式。

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篇4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

1,新老帮扶结对

在青年班主任和本年级段的优秀班主任之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徒之间经常性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师傅”要无私帮助,“徒弟”要虚心学习,围绕制定班队工作计划、确立班级目标、营造良好班风、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小干部、帮助后进生等方面,通过研讨、指导、学习,取长补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期末,要求“徒弟”认真写好学习心得。

2,组织交流讨论

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交流班主任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班主任;引导班主任总结自己的点滴经验,并把总结经验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二)、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要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友谊中队举办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篇5

一、研训一体――细化内容体系,丰富培训形式

依据校情和文化特色,我校细化了自身校本研训的内容和体系,(分公共研训、学科研训、校际交流研训三个体系),确定校本研训内容负责制,以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开学初依据总体目标,共同讨论制定校本研训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日程安排。规定了:研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流程,既做到研训工作全校的“宏观调控”,也有了各学科各部门研训活动的“个性选择”。采用了接受性学习教研,指导参与性学习教研和探究性学习教研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校本研训模式,如:理论学习、专家报告、集体备课、教研课、沙龙研讨、经验交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对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不同需求。

二、课题引领――加强内涵研修,共谋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是校本培训工作的抓手。我校围绕省级《水文化》课题下的“灵动课堂”的研究,确立“以学定教、整体优化”和“一切从儿童出发”的课改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目标,开展系列教学研修活动。

1、理论学习,内涵研修

先后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课题进行专题讲座,并以理论推荐的形式,带领老师学习了相关的课改研究文集,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等,通过理论积累,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在交流中与同伴沟通,提升校本研修的教育内涵,形成幸福教育整体氛围。

2、实践研讨,个性发展

为加强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深入,引导全校教师共同参与课改研究,以“在研写备课中实现教学的高效”、 “在研磨课例中走向教学的灵动”、 “在研制作业中追寻教学的优化”为实践研究方向,安排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了组内研讨活动,骨干教师上引领课,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成熟教师上展示课。教师在共性的――生本教育理念引导下,在个性的课堂实践研讨中,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

3、全校研讨,借鉴融合

在组内研训的基础上,再选择最具代表性,研究成果颇丰的教研组,在全校开设“灵动课堂”推进会,将组内研究最成熟课例和研究理论成果展示给全校教师,最大限度地在校本研究地基础上,提供经验借鉴和思想融合的平台。通过跨学科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立足实践,不断反思和提升,拓展思路。

4、经验交流,升华分享

骨干教师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做经验分享,报告交流,大大提高了骨干教师参与实践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教科研的能力。例如《灵动课堂:在深度锻造中成长》,《丰富计算教学内涵,突显数学课堂灵动》,《构建自主课堂,实现有效发展》等等。这种基本校内骨干教师的报告培训,操作性强,拿来可用,对日常教学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推动了日常课的效率提升。

5、写作指导,受益匪浅

例如,《个人课题申报方案写作方法》、《和语言文字谈恋爱》、《论文写作方法指导》,邀请高校和区域内的专家进行的论文、课题写作的指导性讲座,并举办了青年教师论文报告会,提供了论文写作展示和学习交流的舞台,教师反馈受益匪浅。基本实现课题研究全覆盖。

三、博采众长――丰富研训平台,形成团队合力

1、专家引领,专业提升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专家的引领和指导。我校积极争取上级教研室和琅小集团内部的支持与帮助、先后邀请了多位学科教研员和集团内的特级教师到校指导课堂教学研究,听课评课研讨,参与校本研训活动,和专家、名师对话,鲜活的案例,丰富了研讨的内涵,提升了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品味,引领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为教师争取了各级锻炼、展示平台,推进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发展。

2、校际交流,拓宽视野

校际交流是我校校本培训的项目之一,其目的在于博采众长,拓宽视野,共同全方位发展。我校先后与北京西苑小学、苏州外国语学校、游府西街小学、长小分校等在语、数、外、音乐、科技等不同学科,进行校际交流,结成教学联盟,以同课异构,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研训活动,教师在磨课上课中成长,在学习研讨中提升。

3、成果共享,以点带面

学校努力为教师提供、创造“均等”的外出学习的机会,本学期派各学科多位教师去常熟、北京、杭州等学习,并坚持“外出学习汇报制”、“学习成果共享制”,以“点”带“面”,同伴互助,拓宽课改视野和思路。

4、博客交流,智慧碰撞。

教师定期将自己原创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及时上传至学校研训博客,每月至少2篇,启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互动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研、共学,真正实现了网际交流培训,无障碍沟通。

四、水韵丰华――重骨干、抓青年,生长教育理想

“水韵社”,是我校校长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校内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的校本培训的品牌项目,是我校水文化教育特色的产物。“水韵社”定期活动,以“人人都是专家”思想,发挥校内教师的集体作用,教师间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享经验,形成团队合力,骨干教师携手青年教师共同成长,成为汉江的教师又一个生长教育理想的地方。

1、骨干引领显成效。

“水韵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设“我的水韵讲坛”和“骨干引领课”,为他们搭建专业成长和展示的平台。《草根论坛和我的成长》、《幸福的读书人》、《从一间小小的教室出发,能走多远》等精彩的报告,和骨干教师的专题引路课都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次报告和上完课,水韵社都组织研讨学习,大家有所借鉴、学习和启发,而且这种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能解决教师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⒉青蓝结对共发展

“水韵社”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延续骨干教师带徒弟的传统,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共同制定的“师徒共进计划”,每月师徒要对照计划看落实,学校也依计划抽查每对师徒的帮扶工作。每对师徒都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班级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交流。在师徒帮扶中,师傅能针对徒弟的问题进行指导,徒弟得到了师傅的指导后,提高很快。师傅也在指导徒弟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3、扶持青年促钻研

学校以“水韵社”为抓手,学期开学伊始,本着督促、帮助、提高的原则,对全体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听课,了解青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施教情况,检查他们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求青年教师在“学”和“研”字上下功夫。指导青年教师学习理论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发展趋势。同时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校内、校外培训,使青年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师德水平不断提高。学期结束,开展“水韵杯”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教师们积极准备,充满自信,把师徒共同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的结晶展示无余。虽然有成功也有遗憾,但是青年教师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历练自己、认真反思。这些活动,既锻炼了青年教师,又提高了她们的能力,同时也使青年教师找到努力的方向。

4、树立典型立正气

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从学校工作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加强班主任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努力使班主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

1,新老帮扶结对

在青年班主任和本年级段的优秀班主任之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徒之间经常性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师傅”要无私帮助,“徒弟”要虚心学习,围绕制定班队工作计划、确立班级目标、营造良好班风、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小干部、帮助后进生等方面,通过研讨、指导、学习,取长补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期末,要求“徒弟”认真写好学习心得。

“师徒结对”活动名单:略

2,组织交流讨论

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交流班主任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班主任;引导班主任总结自己的点滴经验,并把总结经验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安排如下:

九月份:(建设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十月份:(爱心、耐心、细心开展班级工作)

十一月份:(良好班风建设)

十二月份:(培养一支卓有成效的小干部)

(二)、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要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友谊中队举办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创作班歌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班级考核评比

1.加强常规检查评比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将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并继续开展各项常规检查评比活动,每天公布检查结果。班主任要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加强宣传发动,指导训练,将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力争主动、科学、民主管理班级,切实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抓好班队课、夕会课等,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艺术化。

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评比。本学期,围绕“规范秩序”的学校工作思路,加强对教学常规的检查,要求班主任协助个人可教师做好教学常规的宣传、指导、训练工作,同时将班主任考核与学科质量挂钩,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合格率挂钩,班主任要组织协调好各科老师合理安排拉差补差人员和时间,朝消灭不合格率的目标奋进。

在每日检查评比的基础上,每月汇总成绩,并评出“常规优秀班集体”与“单项先进班集体”。期末,进行“优秀班集体”、“优秀雏鹰中队”、“优秀班主任”及各个单项先进班集体的评选。

(四)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3.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学校成立行规学习班,由退管会的老师和学校有关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日常行规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篇7

首先是指导思想: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从学校工作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加强班主任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努力使班主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

1,新老帮扶结对

在青年班主任和本年级段的优秀班主任之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徒之间经常性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师傅”要无私帮助,“徒弟”要虚心学习,围绕制定班队工作计划、确立班级目标、营造良好班风、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小干部、帮助后进生等方面,通过研讨、指导、学习,取长补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期末,要求“徒弟”认真写好学习心得。

2,组织交流讨论

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交流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班主任;引导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自己的点滴经验,并把总结经验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二)、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要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安排,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友谊中队举办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创作班歌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班级考核评比

1.加强常规检查评比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将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并继续开展各项常规检查评比活动,每天公布检查结果。班主任要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加强宣传发动,指导训练,将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力争主动、科学、民主管理班级,切实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抓好班队课、夕会课等,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艺术化。

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评比。本学期,围绕“规范秩序”的学校工作思路,加强对教学常规的检查,要求班主任协助个人可教师做好教学常规的宣传、指导、训练工作,同时将班主任考核与学科质量挂钩,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合格率挂钩,班主任要组织协调好各科老师合理安排拉差补差人员和时间,朝消灭不合格率的目标奋进。

在每日检查评比的基础上,每月汇总成绩,并评出“常规优秀班集体”与“单项先进班集体”。期末,进行“优秀班集体”、“优秀雏鹰中队”、“优秀班主任”及各个单项先进班集体的评选。

(四)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3.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学校成立行规学习班,由退管会的老师和学校有关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日常行规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4.开展帮困助困活动。学校设立爱心基金,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

相关文章有: 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

师徒帮扶徒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结对帮扶 公办园 普惠幼儿园 教师成长 开放 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17-03

当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很多地方公办幼儿园太少,幼儿“入园难”问题一直由各种民办幼儿园分担解决,一些地方民办园数量已占幼儿园总数的90%以上。但由于民办幼儿园教育基础差、起步迟,且大部分民办园的资金不足、收费偏低,导致教师流动性大,师资水平、保教质量落后,已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2014年,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若干意见》提出“多元普惠幼儿园”这一新名词,指出多元普惠幼儿园是我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是缓解“入园难”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师资扶持机制,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实行辖区内公办幼儿园派驻师资对多元普惠幼儿园进行帮扶,帮助普惠幼儿园规范管理,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近年来,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开始探索在区域内建立并完善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并于2016年10月获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TA”即“two aspect”(两个层面),第一层“3+1”即大专院校专家、县区教育局、优质幼儿园3级机构,根据每所受援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和问题诊断,给予精准的培训和结对帮扶;第二层“3+1”即优质园和受援园签订“手拉手”帮扶协议,确保帮扶到园、帮扶到师、帮扶到生。通过这两个层面全方位的帮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提升民办多元普惠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品质,促进城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建立师资扶持机制?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扶持,真正促进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城区教育局的幼教教研员,笔者于2015年正式申请立项了课题“示范园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引导城区公办园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对民办普惠幼儿园进行师资扶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内涵解读

要开展结对帮扶,首先必须对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内涵进行解读,才能做好顶层设计,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从字面来看,结对帮扶可以分解为“结对”和“帮扶”两个词。“结对”指将两个或更多的单位或个体联系起来。结对时要考虑如下问题:谁与谁结对?结对的动机是什么?怎样结对更适当?谁来确定结对的对象?“帮扶”就是“帮”与“扶”。“帮”在字典中的含义是辅助、支援,“帮”首先建立在有问题或需要的基础上,“帮”的前提是对帮的对象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实施相对应的辅助和支援。“扶”在字典中指搀或支撑着,使人或物不倒,或指援助,“扶”应给予需要扶的对象以支撑、支持,帮助对方站起来,推动他们更好地前行。幼儿园结对帮扶就是让优质园(帮扶园)与薄弱园(受援园)结对,帮扶园根据受援园的实际需要,给予辅助、支援、支持和推动,最终促进双方的整体提升。

通过对结对帮扶内涵的解读以及对政策的研读和对区域现状的分析,我们确立了研究方向:由城区教研室作为依托和桥梁,让辖区内的示范园与民办普惠幼儿园进行结对,在以自愿为主的前提下,每所示范园与1―3所多元普惠幼儿园结对,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园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结对双方的共同提升。具体包括“传”“帮”“带”“做”等方面。“传”是指帮扶园向受援园充分展示和传播自身在园本课程、园所文化、管理理念、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帮”是指通过“园与园”“园长与园长”“中层与中层”“师与师”之间最直接的接触、交流,“手把手”地帮助受援园全体人员得到最快、最好的提升;“带”指采用跟岗、置换或各种集中、分组的学习交流、园际研讨等形式,使受援园逐渐融入其中,带着他们一起做的同时加以启发、引导;“做”指受援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本园的改革和发展进行规划,将所学内容在本园进行改革实践,最终实现全面改善结对双方的办园条件和管理机制、提高双方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提升办园内涵和品质的目的。

二、幼儿园结对帮扶的三大特点

(一)差异性

1.结对园双方的差异。首先,从认识上,虽然结对双方在办园水平、保教质量、师资条件等各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这是由很多客观因素造成的,结对的目的就是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拉近差距,达到共同提高。因此,帮扶园不能存在“你很差”“我是在施舍你、帮助你”的思想,受援园也不能有“我很差”“抬不起头”“你们是来看我们的笑话的”“我们只需要努力追赶你们的脚步就好”的想法,双方只是起点不一样,在前进的道路上,更需要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扶持,才能走得更快更好。其次,从行动上,虽然结对双方存在诸多差异,但并不意味着受援园要全盘模仿、复制帮扶园来拉近差距,应尊重受援园的自身特点,让受援园找到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办园理念,在帮扶园的帮助下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子。

2.不同结对组之间的差异。在课题研究之初,本城区内有3所示范园、4所广西多元普惠幼儿园,我们按照每个示范园结对帮扶1―3所普惠园的原则,组成了3个结对组:解放西路幼儿园与东方日出智力幼儿园、贝贝佳幼儿园结对,机关第二幼儿园与芦笛幼儿园结对,76140部队幼儿园与西岭3Q贝贝幼儿园结对。结对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同,采用的帮扶形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解放西路幼儿园结对组注重以园际教研、分岗位结对、跟岗跟班、专题研讨等形式帮扶;机关第二幼儿园结对组注重以问题诊断、区域活动专题指导、讲座交流、“请进来,走出去”联合教研等形式帮扶;76140部队幼儿园结对组注重从规范幼儿园管理、卫生保健指导、带课到园、分岗位个别指导等方式帮扶,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我们鼓励并认可各结对组之间的差异,使其根各自的实际水平、真实需求而确定自己独特的研修主题和研修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和提升。在这过程中,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作为结对帮扶的管理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充分了解不同结对组特点的同时,对各组结对帮扶的目标、形式和内容进行及时的检查、指导,并定期组织3个小组开展结对帮扶经验交流、主题研讨活动,使各小组在独立研讨、开展特色教研的同时,能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开放性

1.资源的开放性。过去一些幼儿园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都害怕别的幼儿园办好了便抢了自己的生源,因此常常把自己园内的优势和资源保密隐藏起来,仅在接受上级检查时才展现出来。而结对帮扶需秉持开放、分享、共同提高的心态,把眼光放长远,以推动区域甚至全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把自己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展示和推广,在大家的学习和建议中进一步完善,才能真正在帮扶别人的同时,让自己有更大的提升。

2.开放性地容纳不同意见。结对帮扶不是一言堂,不是听从和模仿,而应营造开放、平等、合作的氛围,鼓励每一个参与者保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坦诚、畅所欲言地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小小的意见,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资源。

(三)互动性

结对帮扶强调结对双方的互动。可以由受援园邀请帮扶园来现场诊断、解答疑问、指导工作,也可以由帮扶园邀请受援园参与教研活动、观摩环境、学习教学管理和档案整理;可以由受援园提出跟班、师徒结对、主题研讨的需求,帮扶园根据自己园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应答和处理;可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跟进式的指导,也可以聚焦突发的主题。在互动的过程中,受援园要做的不仅是接受,还要及时向帮扶园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下一步的帮扶工作。

三、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一)开放性与责任制相结合

结对帮扶的小组均为开放性的研训组织,以教研室、帮扶园的引领和指导为支撑,以帮扶园和受援园的互动为途径,以帮扶双方的参与式研训、互助为活动方式,引领受援园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需求,遵循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办园理念,自主开放地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同时,结对帮扶还实行责任制。帮扶园对受援园有指导、帮扶的责任,帮扶园与受援园的园长、中层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分别结对,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对学习、指导。同时,受援园有主动提出需求、虚心接受帮扶园指导和向帮扶园及时进行反馈的责任,园内人员也有明确分工。所有人按照分工负责不同的任务,根据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及每次的具体研修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带徒研修与带题研究相结合

结对帮扶首先是建立“带徒研修”机制。即帮扶园与受援园的园长、中层、教师之间均可以开展“师徒结对”,“师父”根据“徒弟”的优势、不足,采取相对应的指导策略(如有的教研室已牵头建立了“结对帮扶QQ群”,“师徒”之间也互相加了QQ和微信好友,平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各种方式沟通、互动,也可以互相邀请到园进行现场学习),引领“徒弟”开展管理、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其次是形成“带题研究”模式。结对帮扶的每一次园际研修、短期跟教、到园指导等活动,都要结合受援园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围绕某个研究主题而开展,确保研究的有效性、系统性。

(三)自主研修与定期交流相结合

结对帮扶中帮扶园主要进行引领和示范,受援园更多要靠自主研修为主。因此,在帮扶园的引领下,受援园平时应该根据年度、季度计划,按照研修主题积极开展自主研修,努力提升本园管理者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每学期每人至少撰写帮扶心得、论文(案例)或教学随笔、读书心得两篇。与此同时,帮扶双方要协商好定期集中交流的时间,可采取专家讲座、读书交流、观摩研讨、专题学习、专题论坛、案例分析、成果展演、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游戏指导(环境创设)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并提交教学案例与反思,观摩者需提交观摩体会等。帮扶园还可定期开展“送教到园”活动,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四)实体研修和网络研修相结合

因幼儿园工作繁杂,无法经常开展各种“实体”学习、研修,因此,网络研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由教研员牵头成立“区域结对帮扶QQ群”、结对双方也可以成立研修QQ群,每一次研修活动信息、团队成员的研修体会、研修经验、研究成果、优质课程资源等可以及时到QQ群和网站上,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同时,还可以通过工作坊网站、QQ群、微信群等网上平台,广泛推介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共享。

四、成效凸显

经过两年多的结对帮扶实践,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打造了一批研究型、专家型的园长和教师

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以区域内的教研员、优秀的园长、中层、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成立了“区域学前教育培训中心讲师团”,讲师团会根据近期区域学前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焦点问题、薄弱之处制定讲座主题,平均1―2个月开展1次“教研智慧论坛”及专题讲座。除了专题讲座外,幼儿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邀请讲师对本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讲师团工作的开展,无形中培养了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专家型园长和教师,其中1名园长获评为“广西名园长”,3名教师成为桂林市千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其次,搭建了研究型教师成长平台。两年多来,在我们组织的送教和园际教研活动中,各幼儿园均轮流现场执教、即兴反思,观摩人员分组研讨,帮扶者及时点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设计与组织教学的能力,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并逐步引导教师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学风格,学会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开展课题研究,逐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二)建立了一种新的研修机制

从2014年起,我区教研员牵头成立了“秀峰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并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五大领域成立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美术、音乐6个研究小组。中心组的职责有:每月管理、监督和指导6个小组的日常研究工作,每学期制定总的研究计划和选定A段研究主题,每学期组织1次以上的中心组展示、研讨、交流活动,每年根据各小组的需要对人员进行统筹调整。6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本领域的内容,组内设组长、副组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管理人员,每学期由管理人员制定组内研修计划,每月组织1次以上全体组员参与的组内研讨、交流活动,每次某一组员的公开课均按照所有组员共同备课、执教、评课、研讨的程序进行,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例如,在社会领域研究小组中,组员们在这一学期主要探讨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首先由组长牵头带领组员来到解放西路幼儿园进行角色区域跨班游戏观摩、倾听园长介绍角色游戏开展思路和经验,组员们对观摩情况和自己开展角色区域游戏时的困惑做了现场互动交流和研讨,然后回到自己的幼儿园进行实践,并及时把自己实践中的长处、不足和困惑在小组QQ群中进行讨论,随后由组长带头到个别幼儿园对教师进行角色区域设置和组织的指导。通过这样扎实有效的园际研修,组长和组员们对这一研究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成效显著,组长周吉莉申报立项的桂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跨班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于2016年11月顺利结题并获评优秀等级。

“秀峰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实行三级教研管理网络:城区课程研究中心组、各领域课程研究小组、园内课程研究小组。课程研究组作为一种新的研修机制,旨在打造学习共同体,把《指南》作为学习的工具书、培训的宝典,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课程的质量,良好的区域研修机制初步建立起来。

(三)推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

两年多的结对帮扶实践,使每个参与者在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教师们的《个人专业成长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从2014年开始,笔者首先组织了“秀峰区‘学指南、用指南’教师教学竞赛”,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每个小组均由公办园带着民办园共同参赛,受援园的教师从零参赛、零获奖,到本次比赛荣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从不会组织教学、教学水平低、不敢上公开课,转变为教学水平迅速提升、愿意主动上公开课,自信心大大提升;在“带徒弟”和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帮扶园的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本次比赛中荣获1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受援园教师在2013年及以前,对所有教学、论文比赛都是零参与,有了教学竞赛这个好的开端,他们逐步开始参加各种教学、论文比赛,三年来受援园和帮扶园教师在教学水平和论文撰写方面均有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结对双方教师的自信心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推动了结对园双方办园品质和保教质量的全面提升

从结对幼儿园的角度来看,三年来,结对帮扶对双方幼儿园的提升卓有成效。3所帮扶园在2016年同时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的复评验收,并获得教育厅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3所帮扶园连续3年荣获“桂林市学前教育教科研先进单位”“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14―2015年度“桂林市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集体”;其中,5人荣获2014―2015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6人荣获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9人荣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先进个人”。4所受援幼儿园荣获“平安校园”称号,西岭3Q贝贝幼儿园成为秀峰区首家荣获3A等级的民办幼儿园,受援园中2人荣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1人荣获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通过结对帮扶,秀峰区学前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评为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我们将在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向更优秀的改革地区学习,根据我区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改革计划,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改革实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强化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念、锤炼自身,努力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城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广西学前教育同行提供先行先试的优秀经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上一篇:帮扶小组学习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干部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