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聘任书范文

时间:2023-09-16 21:59:20

师徒结对聘任书

师徒结对聘任书篇1

我今天竞聘的岗位是工程公司党支部副书记职务,我的竞聘报告共分为五部分:

一、自我介绍

二、竞聘优势三、对竞聘岗位的认识

四、如果竞聘成功我所要开展的工作

五、结束语

一、自我介绍

姓名:____

年龄:29岁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参加工作时间:1992年7月

职称:助理经济师(已通过中级经济师理论考试)

现任职务:______________董事会秘书室秘书

兼团总支书记

二、竞聘优势

1、多年从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从1997年至今一直担任公司团总支书记职务,历任共青团中油化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常委职务。在长期的共青团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期间,公司团总支先后荣获1998年度__市先进团支部、1997、1999、20__、20__年度吉化公司先进团总支。连续荣获化建公司1997至1999年度先进团总支、20__、20__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在主抓青年文明号工程活动中,先后荣获辽宁省、沈阳市、总公司、分公司四级青年文明号;推出了2名全公司十大杰出青年,2名分公司创新创效先进个人。本人5次荣获公司优秀团干部、3次荣获公司优秀团干部

2、长期协助公司开展党务活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本人协助公司党支部、工会开展并完成了诸多党务政工工作,并取得良好佳绩,在20__年被评为化建公司百名优秀共产党员之一。本人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期间,公司每年均名列总公司前茅。本人连续2次被化建公司评为标兵报道员,2次被聘为《____报》特约记者,现为《____报》记者兼副刊编辑。六年间,我在《____*报》中稿百余篇,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中稿30余篇,在全省征文比赛中2次获奖,协助公司参与完成了快速发展调查报告和公司企业文化手册等材料的编撰工作。

98年至20__年4月,担任公司劳资员期间,负责养老、医疗保险工作,于98年率先采取微机化管理,逐年累计员工收入,各类人员排榜,并与上年度比较增长率,以辅助公司决策,实现了工资分配向管理骨干、一线骨干倾斜的分配方针,实现了公司分配上的科学、合理、激励原则。保险工作的各项基础台帐齐全,作为化建公司保险工作的样板单位,接受过公司及化建公司的各种检查。

作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参予了公司改制的全过程及资质申报、公司岗位标准制订等项工作,参与完成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及两级公司的入股工作。

三、对竞聘岗位的认识

工程公司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在向着一个特级、两个一流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壮大主业,提高专业施工能力和施工水平,培养、储存和使用适应长期发展所需的优秀专业施工队伍而成立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党支部副书记在企业未来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不仅要协助行政带出一支作风硬、素质高、有战斗力的青年军,更要抓好队伍的培养和塑造,提高不同技术岗位人员的专业水平,尽快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让这一公司成为施工专业人力资源的重要基地;同时依托广阔的市场资源和丰富的企业文化氛围,确保这支队伍作为化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可持续发展。

1.以“强制式管理、军事化指挥”为指导,完善内部管理工作。

⑴.建立健全岗位标准,明确岗位责任和义务。按照公司机构构成,从管理岗位、职能科室到各个辅助岗位均建立岗位标准,使每一名员工、管理人员明确目标、岗位责任和义务,达到高效上岗、高效工作。

⑵.建立健全各项考核细则和

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细则和规章制度是强化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建立综合管理考核细则和经营管理考核细则,一个是对内的员工管理,包括细则一个是对外的工程管理,包括细则,实行打分制,定期考核,季度公布,达到奖罚有理,员工服气,其次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尤其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公司更是如此,从员工管理、用工管理,一直到食堂、宿舍都要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以此约束员工,使企业稳定运行。

2.以“思想理念领先”为指导,有效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⑴.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青工队伍。开展“三素质”建设活动,全面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通过化建历史教育,学习企业英雄事迹,化建企业文化形成、发展过程,深入了解化建的作风、形象、精神,召开讨论代会、座谈会,制作企业文化小手册,组织知识竞赛,使其真正树立“我是公司人”、“理想、奉献、成材在公司的”思想,构筑起一个思想平台,使员工始终与公司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方向保持一致,与公司“三同理念”思想领先保持一致。通过宣传、引导高素质人,全面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准则,遵守企业章程、规定,提高员工的组织观念、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作一名守法、守纪、合格人,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比武、劳动竞赛,强化训练等手段,教育员工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实践学习,把学习成果应用到施工生产之中,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⑵.加强培训,通过提高专业技术本领培训工作是青工能否快速适应抢建需要,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针对新员工多、专业技术从零起步这一实际,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导师带徒,拜师学艺”活动,促进这项工作向着经常化、制度化、全员化方向发展,培养技艺精湛、贡献突出、担当栋梁的优秀青年施工人才,“导师带徒”活动与正常的专业技能培训相比有其明显的优势,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师徒情谊产生的效应远远超出了培训的范畴。在这次活动中,将严格按照制度化操作,由党政牵头,共青团协助确定“导师带徒”主体,即:师傅和徒弟签定师徒合同,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导师带徒”活动规章制度、日常活动制度、学习教育制度、实际技能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建立“导师带徒”活动档案、活动资料,包括师徒合同、登记表、考核鉴定表等,经活动领导小组考核合格者颁发“岗位合格证书”,成绩突出者优先推荐岗位能手,并在晋级、深造等方面优先考虑,在岗位练兵比武中获奖的徒工,其导师将享受一定奖励,并在导师选拔最佳师徒。

⑶.以“公开选拔,择优上岗”为原则,在合同工选拔任用上引入赛马机制。

在合同工中选拔班长以上管理人员重要的是要大家服气,这就决定了五项工作必须引入竞争赛马机制,必须制度化、公开化。

师徒结对聘任书篇2

我今天竞聘的岗位是工程公司党支部副书记职务,我的竞聘报告共分为五部分:

一、自我介绍

二、竞聘优势

三、对竞聘岗位的认识

四、如果竞聘成功我所要开展的工作

五、结束语

一、自我介绍

姓名:****

年龄:29 岁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加工作时间:1992年7月

职称:助理经济师(已通过中级经济师理论考试)

现任职务:**董事会秘书室秘书

兼团总支书记

二、竞聘优势

1、多年从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从1997年至今一直担任公司团总支书记职务,历任共青团中油化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常委职务。在长期的共青团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期间,公司团总支先后荣获1998年度**市先进团支部、1997、1999、2000、2001年度吉化公司先进团总支。连续荣获化建公司1997至1999年度先进团总支、2000、2001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在主抓青年文明号工程活动中,先后荣获辽宁省、沈阳市、总公司、分公司四级青年文明号;推出了2名全公司十大杰出青年,2名分公司创新创效先进个人。本人5次荣获公司优秀团干部、3次荣获公司优秀团干部

2、

长期协助公司开展党务活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本人协助公司党支部、工会开展并完成了诸多党务政工工作,并取得良好佳绩,在2001年被评为化建公司百名优秀共产党员之一。本人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期间,公司每年均名列总公司前茅。本人连续2次被化建公司评为标兵报道员,2次被聘为《****报》特约记者,现为《****报》记者兼副刊编辑。六年间,我在《*****报》中稿百余篇,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中稿30余篇,在全省征文比赛中2次获奖,协助公司参与完成了快速发展调查报告和公司企业文化手册等材料的编撰工作。

98年至2001年4月,担任公司劳资员期间,负责养老、医疗保险工作,于98年率先采取微机化管理,逐年累计员工收入,各类人员排榜,并与上年度比较增长率,以辅助公司决策,实现了工资分配向管理骨干、一线骨干倾斜的分配方针,实现了公司分配上的科学、合理、激励原则。保险工作的各项基础台帐齐全,作为化建公司保险工作的样板单位,接受过公司及化建公司的各种检查。

作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参予了公司改制的全过程及资质申报、公司岗位标准制订等项工作,参与完成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及两级公司的入股工作。

三、 对竞聘岗位的认识

工程公司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在向着一个特级、两个一流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壮大主业,提高专业施工能力和施工水平,培养、储存和使用适应长期发展所需的优秀专业施工队伍而成立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党支部副书记在企业未来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不仅要协助行政带出一支作风硬、素质高、有战斗力的青年军,更要抓好队伍的培养和塑造,提高不同技术岗位人员的专业水平,尽快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让这一公司成为施工专业人力资源的重要基地;同时依托广阔的市场资源和丰富的企业文化氛围,确保这支队伍作为化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可持续发展。

1.以“强制式管理、军事化指挥”为指导,完善内部管理工作。

⑴.建立健全岗位标准,明确岗位责任和义务。按照公司机构构成,从管理岗位、职能科室到各个辅助岗位均建立岗位标准,使每一名员工、管理人员明确目标、岗位责任和义务,达到高效上岗、高效工作。

⑵.建立健全各项考核细则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细则和规章制度是强化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建立综合管理考核细则和经营管理考核细则,一个是对内的员工管理,包括细则一个是对外的工程管理,包括细则,实行打分制,定期考核,季度公布,达到奖罚有理,员工服气,其次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尤其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公司更是如此,从员工管理、用工管理,一直到食堂、宿舍都要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以此约束员工,使企业稳定运行。

2.以“思想理念领先”为指导,有效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⑴.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青工队伍。开展“三素质”建设活动,全面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通过化建历史教育,学习企业英雄事迹,化建企业文化形成、发展过程,深入了解化建的作风、形象、精神,召开讨论代会、座谈会,制作企业文化小手册,组织知识竞赛,使其真正树立“我是公司人”、“理想、奉献、成材在公司的”思想,构筑起一个思想平台,使员工始终与公司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方向保持一致,与公司“三同理念”思想领先保持一致。通过宣传、引导高素质人,全面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准则,遵守企业章程、规定,提高员工的组织观念、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作一名守法、守纪、合格人,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比武、劳动竞赛,强化训练等手段,教育员工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实践学习,把学习成果应用到施工生产之中,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⑵.加强培训,通过提高专业技术本领培训工作是青工能否快速适应抢建需要,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针对新员工多、专业技术从零起步这一实际,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导师带徒,拜师学艺”活动,促进这项工作向着经常化、制度化、全员化方向发展,培养技艺精湛、贡献突出、担当栋梁的优秀青年施工人才,“导师带徒”活动与正常的专业技能培训相比有其明显的优势,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师徒情谊产生的效应远远超出了培训的范畴。在这次活动中,将严格按照制度化操作,由党政牵头,共青团协助确定“导师带徒”主体,即:师傅和徒弟签定师徒合同,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导师带徒”活动规章制度、日常活动制度、学习教育制度、实际技能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建立“导师带徒”活动档案、活动资料,包括师徒合同、登记表、考核鉴定表等,经活动领导小组考核合格者颁发“岗位合格证书”,成绩突出者优先推荐岗位能手,并在晋级、深造等方面优先考虑,在岗位练兵比武中获奖的徒工,其导师将享受一定奖励,并在导师

选拔最佳师徒。

⑶.以“公开选拔,择优上岗”为原则,在合同工选拔任用上引入赛马机制。

在合同工中选拔班长以上管理人员重要的是要大家服气,这就决定了五项工作必须引入竞争赛马机制,必须制度化、公开化。

师徒结对聘任书篇3

关键词: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基础;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43-03

一、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介绍

(一)专业定位

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9月份开始招生的专业,招生规模从2011年的40人到2016年的100多人。该专业立足新疆,面向中小微型涉外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适应新疆和中亚方向经济贸易和商务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基本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商务沟通和服务能力、俄语交际能力、进出口操作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能力主线、三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俄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国内外、校内外实习实训融合”。专业学习在两个场所完成,一是在校内,4个学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在国外和企业,第5至第6学期,学生在完成校内学习的基础上,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教师和公司兼职教师的指导下,积累工作经历,直至形成职业能力。国际商务综合操作能力和俄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三)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在对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当年的岗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委员会等相关专家的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规格,进而确定课程种类,明确具体课程内容,最终确定课程体系。以当年确定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再反馈到第二年的岗位需求调研中。周而复始,不断修正课程体系,使之更趋完善。

二、“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普通学徒制是一种简单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学生入学就是准学徒,校企双方共同编写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施步骤,双方的教师都是“师傅”,学生在校期间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岗位进行实践,直至形成职业核心能力。

现代学徒制是高层次的校企合作形式之一,它与订单式培养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是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入校就是学生和准学徒双重身份,逐步向学徒过渡;后者是企业预订,学校培养,最后企业录用。

目前,国外研究现代学徒制很透彻并且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是英国、德国、瑞士,节约了教育培训成本,提升了劳动力技能素质,强化并完善了现代学徒制体系,为本国工业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英国最初实行学徒制,后改办职业学校教育,近年又复归新学徒制,并与国家职业资格挂钩,分为基础现代学徒制和高级现代学徒制;德国一直坚持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双元制”支柱;瑞士中职学校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芬兰、奥地利)的现代学徒制也很有特色。国外政府大力支持行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制定了培训法,向相关企业提供补助和培训经费及实行免税等措施,奠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地位,使其得到顺畅发展。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起步不久,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方式加速了为社会、行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进程,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升级。“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二元制”人才培养方式,即校企双方都是培养“学徒”的主体,双方“同呼吸”“共命运”、互补性强、良性互动、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新疆从去年才开始研究现代学徒制,新疆的职业院校已经行动起来,任重道远。

三、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

(一)专业项目实训

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目前进行了以下专业项目实训:(1)职业认知项目有俄语听说、涉外商务服务、商务俄语翻译、进出口业务、市场营销;(2)技能大赛项目有大赛项目训练、俄语口语、俄语写作、市场营销大赛;(3)商务类岗前培训;(4)专业新技术或新技能创新。

(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1)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商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企业商务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流程中,遵循企业工作规范,完成国际商务的整个业务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实际能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2)实习内容:俄语听说;俄语翻译;国内外物流;商务服务;进出口业务;国内外营销;商务助理;完成顶岗实习报告。(3)说明:顶岗实习商务类相关知识占60%,俄语知识占30%,其他占10%。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地点比较分散,所以主要通过提问、问卷、测试、实习报告、实习鉴定、现场操作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实习实训状况,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予以及时的沟通和解决,并给学生们鼓气、指导实习、指引方向,同时与实习单位联系,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4)时间:第5至第6学期。(5)指导教师条件(符合以下至少一个条件):有二年以上当俄语翻译的经历;流利的俄语口语表达能力;听力敏捷,能够听懂商务俄语谈判内容;俄语书写流畅且准确;国际贸易知识丰富;国际商务综合运用能力强;商务服务能力强。

(三)海外实习(含在顶岗实习中)

(1)时间:第五、第六学期;(2)地点:俄罗斯大学、哈萨克斯坦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大学;(3)要求:每两周向国内指导教师汇报一次;随时随地向国外指导教师学习;按时填写海外研修与实习手册;(4)目的:提高俄语综合水平,特别是俄语听说能力;加深中国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四)毕业设计或论文答辩(2学分)

(1)时间:第六学期;(2)目的: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检验;(3)要求:没有特殊情况必须按时在学校论文答辩,不及格不能发放毕业证。

(五)职业资格证书考取

必须取得的证书:(1)国际商务俄语等级证书(初级);(2)英语B级(从预科班转来的民族生以40分为合格);(3)自治区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以下选考证书至少需取得1个,方可参加毕业答辩:一是营销员;二是国际贸易跟单员(包括电子跟单员);三是国际商务单证员(包括电子单证员);四是国际商务俄语等级证书(中级);五是国际贸易业务员。鼓励学生考取国内俄语翻译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报检员 、关务员、物流员、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资格证,也可作为选考证书之列。

四、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步骤

(一)“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分院与新疆会展服务业协会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人才培养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具体实施委员会,签订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师傅与学徒协议、企业聘用协议,聘对方专家为自己的“师傅”,发放聘书,根据工作量给予适当的待遇。制度和规则建设从宏观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同时不断完善和修改。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现代学徒制是由新疆会展服务业协会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分院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工程,即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内容和模式,共同管理学生。从新生入学就以两种身份(学生、学徒)参加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渗透企业元素,以新疆会展服务业协会的国际商务活动为线索,以参与国际商务服务为契机,以服务俄语国家外商为重点,以接送机、翻译、餐饮、住宿、导购、布展、微信服务为工作内容,以俄语为工作语言,以互联网为信息平台,以国外研修和实习实训为拓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共同锤炼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的高职学生,使其迅速成长,尽快熟悉工作岗位,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企业教师的聘用和培养

1.分别聘用1―2名行业和企业知名专家为专业带头人。为专业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规划、实施等方面做出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指导与决策;指导培养骨干教师,并完成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的建设;指导培养骨干教师各项工作,使其完成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学团队面向社会的各种培训和技术服务。

2.聘用4名行业专家为骨干教师。组织实施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参与至少一门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和一个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指导培养专职教师各项工作,使其参与完成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的建设;参与专业教学团队面向社会的各种培训和技术服务。

3.聘用企业优秀员工为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培训;选派到国内知名职业技术学院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培训班;参与至少一门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和一个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参与专业教学团队面向社会的各种培训和技术服务,使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比例达1∶1。

(三)完善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校内专业实训室有两个,能够满足商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听说要求的含电脑与触屏式主控制台和软件的语音室,面积达150平方米,能够保证学生外语听说、语音模拟及情境模拟等要求,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及表达能力。

2.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外与疆内数十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能够保证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之需。与其他职业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为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

3.海外实习。与俄语国家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协议,每年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都去俄语国家进行俄语语言的研修和实习实训,并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和相关资料的搜集,为毕业论准备。

4.合作企业实习岗位。首先,内销岗位,含各类物流公司、国内销售公司、房产公司、餐饮业;其次,外销岗位,含各类外贸公司、口岸、市场;再次,俄语翻译,如面向俄罗斯、中亚、格鲁吉亚的外贸公司和商行以及国外单位等;最后,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如面向俄罗斯、中亚国家的物流公司、集团等。

(四)硬件资源

1.建成校内两个实训室,争取2019年完成。国际贸易实训室:主要用于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商务管理、外贸单证实务类的课程实习实训。商务外语实训室:主要用于商务俄语、商务英语口译与笔译类的课程实训。

2.计划用四年的时间(2020年)选择30家发展前景好、实习条件优良的大中型涉外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学结合实践、顶岗实习以及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五)“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多运用“使用式教学法”和“应用式学习法”――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再创造”中学习,以真正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授课的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使用”和“应用”,每一个引导、诱导和点拨都体现着对学生的“使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反复咀嚼、探寻和感悟,为完成任务的每一次寻找都体现着学生在“应用”中学习的痕迹。

(六)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成长性、过程性评价,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建立过程性、多元化的工学结合评价体系:根据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实习实训的考核采用“两结合”的动态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等级评定”和“评语”相结合。具体的考核机制有如下三种:第一,建立以行业和企业为主导的考核机制:积极推行由校企双方联合进行学生学业成绩及技能水平考核鉴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技能水平,企业顶岗工作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组成部分,由企业指导教师严格考核,考核结果进入学生的“学习档案”,作为其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建立“三证书”的考核体系:“三证书”即毕业证、俄语应用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任职需要,以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确定每个专业方向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方法和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和内容不仅限于课程教材,也不仅限于单元、期中、期末的测验或闭卷考试,采取如下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俄语面试、分组讨论、俄语辩论、角色表演、商务谈判、函电写作、专题调研、问卷调查、团队活动、顶岗实习、俄语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的情况和自身所掌握的技巧决定采用哪些评价方法和方式,从而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对不能进行社会考核鉴定的课程,采用现场答辩、设计、提交可行性报告等能力测试为主要形式的方式进行考核。

(七)校企双方共同编写教材

校企双方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合作设计、编写教材《商务俄语实践》,此教材从零起点开始,声情并茂,音视频结合,浅显易懂,实操性强。

(八)校企双方资源共享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泛雅平台、云空间资源数据与新疆会展服务业的资源可以共享,双方可以经常交流信息,取长补短。

师徒结对聘任书篇4

Abstract: The current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personnel train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from the enrollment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quality evaluation of five aspects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 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Talent Training Model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厅于2014年8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文件中充分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高职计算机通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刚刚起步,该研究对于推动当前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

1.1 职业教育与专业角度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需掌握通信工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具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等。学生要想实现上述能力的掌握,需要学校提供专业实训设备以及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

1.2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角度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高职学院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联合教授,展开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能够培养出企业一线的技能人才。总体来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围绕企业和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两大问题。

2 通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参与程度低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并不陌生,但是合作的内容少,程度低。一般高职院校会从企业外聘一些工程师来校教授一部分课程,这些工程师都是企业一线的具备丰富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利用工作之余,来到学校授课,但是授课对于他们来说是副业,首先从心理上不重视,其次对于学校来说,外聘的企业授课人员不如专职教师好统一管理,他们授课方式较随意且不能有较高的要求;授课内容通常是院校指定的,而且教材也是统一订购的,在授课过程中是否融合企业先进的技术全靠企业授课人员自己掌控;授课时间都是完全取决于企业授课人员,且时间变动频繁。

2.2 校企融合性弱

对于大部分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融合性较弱。一方面,学校只是将一部分课程拿出来给外聘教师上课,甚至只是为了凑数,为了应付检查或者评优,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其次,目前大多数高职学院都有到企业校外顶岗实习的课程,但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对于学院提出的顶岗实习的需求,兴趣不高,他们在政府或者某种压力下,可能会配合高职学院的教学需求,提供?单的企业文化参观和企业生产观摩,学生的专业技能依然来自课本和在校教师的传授,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依然是分离的。

2.3 学校缺少相关政策支持

首先,学校对于企业外聘教师监管较弱。例如教学检查一般都会将企业教师列入不考查范围,更不用说上交一些必要的教学文件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外聘教师的责任感。其次,尽管对于外聘人员,学校会按照课时标准发放经费,但是对于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评价标准,单纯地按照课时数发放,忽略了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后,学校对于外聘教师没有奖励政策,甚至没有聘书,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导致外聘人员的随意性,只要能讲课就可以。

3 通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1 现代学徒制招生模式

校企一体化招生模式,企业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包括人才需求数量,岗位技能要求等,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制定招生计划,包括招生人数,特殊岗位招生体检要求,以及特殊地区的专项招生,招生人数确定如表1所示。对于贫困地区或特殊地区可以采取定向招生,也就是专门招该地区的学生,且毕业后回到该地区工作。

招生可自主招生也可统招,在参加高考或者自主招生考试之前,需要通过企业和学校的面试,面试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主要侧重企业的岗位需求,且满足高职教育的入学要求。这样就能够实现招生即招工的目标,使得学生入校就能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那么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的动力也就有了,不再迷茫,等到毕业后才明白大学该学什么。

3.2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企业提供相应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以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3.3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分为两种,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由学院和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分为两类专业基础课实训室和专业核心课实训室。对于专科基础课实训室来说,例如电路基础实训室,实训场地和所有的实训器材、仪器设备由学院出资建设;对于专业核心课实训室由学院提供场地和基本器材(例如网络布线和电实训室电路改造,桌椅等),而实训设备和器材都由企业提供。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真正体现了校企共建原则,学校降低的办学成本,企业降低的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进而也降低了企业的招工成本。除此之外,企业的员工培训和认证基地也可以建在高职学院,学院可免费提供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服务岗位特色课程和顶岗实训内容,全部的建设经费由企业提供,但是学院可提供耗材的费用。

3.4 现代学徒制人才技能

首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毕业也要获得国家颁发的大专学历证书,所以学生一定要修满获得学历必需的课程,例如英语,思政类,专业课等课程。此外,学生需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和专业课程学习,获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这也是为了以后持证上岗做准备。此外,学生还需获得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相关能力认证。

4 总结

师徒结对聘任书篇5

随着现代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在不断转变。对此,职业院校为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开始纷纷结合市场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以技能人才培养的学校,也开始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加大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引起了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极大兴趣,并开始在学校中大力进行推广和探索。对此,本文重点探讨学校在该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经验和成效进行探讨。

1 “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特点

1.1 “现代师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现代师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师徒制中教学师资和学员都是双重身份,即在校是正式学生,由学校派专业理论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在企业作为准员工,跟着企业里专门指派的师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我国现代学徒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尚不完善,企业担心学徒进厂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担心培养的人才留不住。二是师傅队伍力量不够,学生对到本地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2 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4月组建,是一所省市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湖北省随州市。以服务随州专用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为宗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直为我院的重点专业,在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和专用汽车龙头企业的支持下,我院的汽修专业率先进行了现代师徒制的探索,并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组建“随州市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制定学徒招募办法、学徒合同以及师傅聘用标准等

2013年11月由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政府相关管理部门7家、科研院所1家、行业协会1家、汽车机械制造企业28家、开办有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7所等44家单位共同组建成立随州汽车职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单位共同研制校企双方合作形式、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徒合同以及师傅聘用标准等,为汽修专业现代师徒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2.2 校企共同构建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并参与招生

(1)为了保证汽修专业现代师徒制项目顺利进行,学院成立了工作组,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研究汽车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标准,规范学习流程,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指定了详细具体的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主要完成国家规定的文化课、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技能等教学内容,其中前两周为认知阶段,组织学生深入教学生产车间和合作企业、汽车4S店进行认知学习,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体会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氛围,了解汽车4S店的整车销售、售后服务、维修、信息反馈等,使他们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预期工作岗位,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职业化意识,树立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

在第二学期的时候,则可以对学生开展“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一定时间在学校,一定时间在企业,由此通过这种间隔的实训与轮岗的方式,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学期在校学习专业技能,包括企业技术岗位技能,并进行考证,符合企业岗位技能测试;

第四学期在企业技能岗位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

第五学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也有新的技术岗位技能培训;

第六学期到汽修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毕业时,考核项目通过同时取得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2)让企业参与到我校的招生工作之中,从而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对此,我校采取学生先报名,然后企业结合自身的标准对学生进行面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最后根据综合成绩对学生进行录取。同时,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订相关的培养协议,明确各自在学生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

2.3 推行双教师授课方式

在合作企业设立专门的教师办公室,除了协助企业对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进行管理和关注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和聘请的企业师傅共同承担一门课的教学任务。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由企业中富有经验的师傅现场执教,理论部分由学校老师授课,企业师傅的手把手“传帮带”和职校教师的系统教育相结合,能够使这些兼具学徒与学生身份的员工,得以迅速成长,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

3 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学校通过近几年来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探索,在课程改革、校企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教师和聘请的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行业及维修岗位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课程内容建设的改革,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汽车维修工作实际的需要;其次有力地推动了专业教师的快速成长,使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2)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均受益。

通过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4S店先进的维修设备和检查仪器,对汽车故障进行全面的诊断、维修,进而通过这种实践,让学生更能准确的找到汽车维修的故障点,以及掌握其中的技巧。

(3)以企业形象为亮点,校企合作招生,吸引充足合格生源。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招生即招工,所以,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在关注学校、专业的同时,会更多地关注未来就业的企业,学校在和企业联合招生过程中,以企业形象为亮点,对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工资水平、管理水平、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学生。

4 结语

师徒结对聘任书篇6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瑞士现代学徒制是由瑞士职业教育与技术办公室和瑞士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协会主管的一种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职业指导与明确的教师资格标准、学徒晴雨表与学徒准入制双重保障机制、明确的分工、丰富的资金来源以及先进的设备使这一模式自建立之日起就承担起为瑞士各行业提供大量技术人员的重任。

关键词 :瑞士;学徒制培训;技术型人才;成功经验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3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88—02

收稿日期:2014—09—15

作者简介:徐艺萱(1990— ),女,辽宁盘锦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张桂春(1956— ),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瑞士学徒培训通常为期2~4年,由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三方支撑。接受义务教育后,学徒与企业签订合同,并在教育部门或同业公会备案,之后便可成为正式的学徒。此外,在企业培训期间,学徒每周必须保证两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时间,以便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合同期满并考试合格后,便可获得联邦颁发的技能证书。

一、瑞士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

(一)设立职业指导中心

瑞士为完成义务教育到职业培训的成功过渡,建立职普衔接的桥梁,设立了职业指导中心,为处于过渡过程的学生提供指导及咨询服务。职业指导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职前指导及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定位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当的学徒培训岗位。与职业指导中心相呼应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职前准备教育。瑞士的职业指导通常在义务教育的第七年展开,教师会充当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的指导者,为学生讲解具体的岗位知识,指导学生了解当地的经济结构和主要的产业类型,并组织学生讨论职业选择倾向。学生初步掌握了相关知识后,会被推荐到专业的职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中心施行独立运作,不附属于任何私人的机构或学校,这使得中心可以为任何有意向参加学徒制培训的学生提供咨询,而且信息来源广泛。

(二)明确教师资格标准

瑞士学徒制培训对培训人员和教师的要求都十分严格。首先,对于企业的培训者,要求具有联邦职业教育培训文凭或同等资格,具有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具有培训人员资格证书并完成过100小时的培训。其次,对于职业院校教师,要求具有本专业的高等教育文凭,拥有六个月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普通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完成专科阶段职业教育教法的培训课程。再次,对于职业院校某职业学科的教师,要求具有本专业的高等教育文凭,完成职业教育教法的培训课程。最后,对于职业院校普通文化课教师,要求拥有普通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完成300小时的职业教育教法培训并完成相关专业的大学培训课程。

(三)学徒晴雨表与学徒准入制双重保障机制

据瑞士“劳动力调查”就业数据结果显示,自2008年第四个季度起,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瑞士劳动力市场持续处于不景气状态。到2013年,市场状况才有所缓解,就业人口数比2008年提升了6.2%。[1]面对如此动荡的劳动力市场,为了改善学徒培训岗位供需不协调的现象,瑞士市场和社会调查机构在职业教育与技术办公室的帮助下建立了用于监测学徒供需匹配度的学徒晴雨表。

每年

学徒晴雨表对瑞士14~20岁的青少年进行两次电话或书面的商业调查,以便掌握学徒岗位的整体需求情况。此外,各州每月也会对学徒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调查。当学徒岗位出现供需不匹配的情况时,瑞士职业教育与技术办公室会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以缓解这种失调状况。[2]

据瑞士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高等中学阶段共有学生约36万人,其中约23万人选择参与学徒制培训。[3]学徒制在瑞士如此受民众青睐的一大原因可以归结为学徒准入制,即参加培训的学徒期满顺利毕业后,可直接与所在的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升级为正式员工,并获得应有的薪资待遇。学徒准入制不仅满足了学徒自身的意愿,也保障了学徒的就业率,是瑞士多年维持较高就业率的推动剂。[4]此外,瑞士各类企业招聘技术型人才时,只会雇佣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应聘者。

(四)丰富的资金来源与先进的设备

瑞士于2004年实施《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对瑞士教育经费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力增加了联邦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因此,职业教育的资金来源在有保障的前提下变得更加多渠道化。据统计,瑞士政府平均为每名学生花费的资金高出OECD国家平均水平68%。[5]现有瑞士职业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州政府与行会组织,经费的走向主要是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6]由于瑞士学徒培训的资金来源丰富,因此,学徒无需缴纳学费就可以到相应的企业参与学徒制培训。学徒培训区别于普通教育,培训期间往往会需要专业的设备,花销自然就会超出普通教育。瑞士政府正是考虑到了学徒培训的特殊性,故保障了其丰富的资金来源。此外,企业对学徒的帮助也很大,由于学徒培训通常是在雇主公司内部进行,雇主公司迫于市场的竞争压力,往往会采购最先进的设备。因此,学徒在培训期间可以在不产生额外费用的前提下使用最先进的设备,以掌握本行业的最新技术。

二、瑞士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做好职业导向工作

专业的选择意味着未来职业的方向,我国中职学生在入学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未曾踏入过真正的社会,对很多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在选择专业前会出现盲目依赖自己想象与家人建议的现象。这种武断的决定容易导致学生在接触到工作实际时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因此,我国各中职院校应开设职业导向与咨询服务,帮助此阶段的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并在选择前,让学生及家长充分了解市场现状及本身实际,以便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二)强化教师考核机制

教师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效率及质量,是评价学校整体质量的重点,因此,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必须公正、严谨。我国中职学校在重视对学生学业进行测评的同时,还应重视对教师的考核,提升教师入职前考核的质量,增加入职后阶段考核的数量,总结每一阶段的经验与教训,研讨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优秀的教法。此外,学校还应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汇总分析,适时批评、激励和表彰。

(三)加强市场调查力度

现今,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人才输送受阻的问题。各类职业院校应洞察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紧跟时展的步伐,密切关注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新增行业的走向,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调查的力度,抓住各行业的发展规律及岗位人员的需求情况;切忌一成不变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要灵活运用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学生进行培训,改变专业设置滞后于形势发展要求的现状。

参考文献]

[1]Hoeckel K,Field S,Grubb W N.Learning for Jobs:OECD Review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witzerland[J].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OECD,2009(4).

[2]Muehlemann S,Schweri J,Winkelmann R.A structural model of demand for apprentices[J].CESifo Working Paper,2005(18).

[3]Neuchatel.Education Statistics 2013[EB/OL].education-stat.admin.ch,2014.

[4]林冬华.浅谈瑞士职业教育成功的原因[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5]Kuczera M,Field S,Hoffman N,et al.Learning for Jobs:OECD Review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Sweden[J].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OECD,2008(19).

师徒结对聘任书篇7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0-0022-04

一、引言

20世纪,现代学徒制因其在解决经济转型期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被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法律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由于体制与背景不同,现代学徒制一直不断创新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在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此阶段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中技能型人才占75%,其中,高技能型人才占30%~40%,而我国技能型人才中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占比例不到10%[1]。现代学徒制正是解决经济转型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所谓的“现代学徒制”,从表面来看,它是“现代”与“学徒制”的有机结合,但从本质来看,它是一种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化双主体育人、学校本位学历教育与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的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2]。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人才培养必须与职业标准对接。

这里的“职业标准”通常是指国家职业标准。它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通过工作分析方法,对从业人员胜任各种职业所需能力进行的规范性要求。它既是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反映,也是所有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鉴定的依据[3]。

二、招生模式与教育理念的转变

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现代学徒制框架下需变学校招生为校企联合招生。首先,企业依据发展需要,每年向地方行业技能委员会(以下简称“地行委”)上报需求信息。然后,地行委对需求信息汇总后提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最终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需求计划纳入各职业院校的年度招生计划,由学校负责统一招生。学生经考核录用后,与企业签订学徒制协议,以学徒身份接受企业培训,这种校企联合招生的模式实现招生招工并轨。

三、人才培养组织构架改革

现代学徒制框架下,人才培养要实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目标。首先应建立新的组织构架来实现整个人才培养的实施与考核,其最大特点就是行业企业的参与,按照职业标准培训学生(学徒),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组织构架分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实施层面,如图1所示。

在国家层面,教育部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统一管理,对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进行指导协调和经费划拨。教育部与各行业部委共同确立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该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框架。由教育部牵头依据注册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认证的全国性标准,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资源及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和评估。二是学历资格框架。教育部根据不同能力要求分级设置证书和文凭,将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高等教育之间全部打通,实现学分互认、不同学历层次互通。三是国家培训包。培训包主要包括三部分:能力标准、评估指南和职业资格,具体由各行业部委和行业协会牵头,行业技能委员会具体实施,最终全国各职业学院及培训机构按统一要求执行。

在地方层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各职业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其职责包括牵头制订框架教学计划和下拨教育经费;对于企业而言,其培训质量受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对于本地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则由地行委具体负责,其主要职责还包括对各企业学徒需求信息的收集,向企业及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经费划拨,负责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地方行业协会承担本地区的学徒职业资格考核,同时管理学徒制协议。

在实施层面,校企统一招收学生(学徒),职业学校以框架教学计划为依据开展职业教育;企业以国家培训包为依据进行职业培训;最终由校企对学生(学徒)实施多元评价,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有用人需求但无力进行培训的小企业,其学徒培养由跨企业培训中心承担[4]。

四、课程体系的重构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课程体系的重构

课程体系既是学生培养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历要求和职业标准,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进行分析。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实现“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

课程体系重构过程中,应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分析,建立“平台+模块”(1+2)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平台课程主要针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岗位能力,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行业通用能力,岗位知识技能学习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岗位特定能力。所有设置课程之间必须对应学生的各分项基本能力,通过修完所有课程,学生可具备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工作能力水平。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现代学徒制框架下学员兼具学生和学徒双重角色。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学习岗位技能、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职业教育应以职业标准为中心,结合企业的用人要求,构建适应专业发展的“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课岗交融”要求师傅根据职业标准提出学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需要开设的课程和知识掌握的水平。教师根据师傅的要求,围绕学生在企业岗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任务分解,设计教学情境,将其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统一。

“项目主导”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完成。首先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真实项目为主线,各课程组成了项目的各个环节,项目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体系,课程的开设次序与项目的实施次序保持一致,学生能深刻地明确各课程在实际项目中所属的地位和作用。

“工学结合”是学生与学徒角色转换的表现方式。对于学校和企业时间比例分配问题,要依据职业标准和“能力本位”的原则,结合所设计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安排。校企在设置各个教学和培训环节时,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学年、学期或季度的方式进行交替,甚至可以单月或单日的方式进行交替。学生在这种工学交替的模式下学习,可以真实的学徒身份体验岗位工作,明确自己应具备能力或水平才能胜任所承担的岗位[5]。

五、软硬件优化问题

(一)教学团队结构优化

就职业院校而言,年轻教师必须经过一线企业的锤炼,才能深刻了解企业工作岗位的职责和用人的需求,从而明确培养目标,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就企业而言,师傅熟知岗位技能的要求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但由于他们未经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因此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较薄弱,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不准。

在人才培养上,教师与师傅在各自和对方的领域里“优点突出,弱点明显”。在现代学徒制框架下,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通过“共培互聘”的方式,使双方能相互取长补短。即学校聘任企业专才和行家里手在校参与教学,企业聘用教师开展产品生产与研发,从而实现校企、教师、员工多方共赢[6]。政校企作为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的参与主体,其作用和定位各有不同,其关系如图3所示。

(二)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

课程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与生产的连续性是一对矛盾体。因此,完全依托企业按照教学进程安排生产性实训相对困难。目前多数院校的条件都达不到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实现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政府宏观指导下校企共建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如图4所示。

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除最基本的教学实训功能之外,职业院校还要积极拓展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新员工的上岗培训;二是产品技术研发;三是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由于实训基地具备了上岗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的功能,因此在建设之初,实训的项目与内容就应是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7]。

六、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双证融通

(一)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实际上,企业作为用工终端在学生评价过程中至关重要。在评价体系构建时,其最终要求体现在职业技能上,归根结底还要落脚于职业标准。职业标准就如同一根指挥棒,设计所有的教学环节和目标都是应服务于学生。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构建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多元评价体系。即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理论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技能评价与技能鉴定相结合[8],如表1所示。

(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是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从而体现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基本原则。而单纯的学历证书已无法满足社会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到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实施,从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技能考核,都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目标”。“双证”在人才培养框架设计之初就是要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即可以通过修满学分获取学历证书,又能通过技能培训和考核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整个教育过程中,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七、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缺口是阻碍产业向前发展的瓶颈。传统的职教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正逐渐承担起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也正一步步凸显。首先,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教育部如何协调好与各行业部委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效果、人才培养的质量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度。其次,学校和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双主体,两者的“共生”关系也十分微妙。到底是以学校为主导,还是以企业为主导,亦或是校企并重的教学模式好,仍需进一步探索。再次,“双导师制”的应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要转变,也是实现学徒(学生)与工作岗位无缝接轨的重要保证。如何使师傅与教师发挥出“1+1>2”的作用,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师傅与教师自身短板的问题,即所谓的木桶理论。最后,多元的评价体系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多元评价体系而言,如何进一步合理设置各项评价指标(一级和二级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将直接影响多元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现阶段只有在试行的过程中进行总结与完善。

参 考 文 献

[1]田巨,王舰.行业标准框架下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研究,2013(12):9-11.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3]龚雯.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体系模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6):24-27.

[4]吴书安,王鹏,闫志刚.西方现代学徒制对中国建筑产业工人培养的启示[J].建筑经济,2013(11):100-103.

[5]刘颖,张东亮.基于“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309-2312.

[6]潘琦华,褚天霞.校企“互聘共培”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体系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02):6-9.

[7]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7):47-50.

[8]唐德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中职教学评价体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57-59.

[9]崔兴艳,庞文燕,戚本志,等.高职院校“岗位导向、能力递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2):64-65.

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high-skilled talents. To link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vocational standards under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recruitment subject from single school to the group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establish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s and implementing subject,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e teaching staff and training condition, and establish the diverse evaluation mechanism.

师徒结对聘任书篇8

关键词:瑞士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特色;启示

一、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困境

(一)师资来源渠道单一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多数是学术型的,师资来源与其他普通院校类似,即主要来自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一是由普通师范大学培养,如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二是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简称职技高师),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等;三是普通高校下设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如同济大学职教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职教学院等[1]。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仍实行以学校培养为本位的培养模式,与实训基地培训脱节,师资来源比较单一。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来源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学历达标能够基本实现,但是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没有践行,“双师型”教师仍只停留于表面。此外,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仍以国内人员为主,在国外优秀人才引进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师资准入制度不严格

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入职门槛低,“双师型”师资队伍人数有限且总体质量不高。我国“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是职业教育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登记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是要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科目的考核,职业技能登记证则强调教师的专业技能。但是,我国很多学校大多仅仅关注证书的获得和考试的通过,而忽视了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此外,职业院校进行教师招聘时有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无论应聘者是否有一技之长或行业从业经验,只要拥有高学历,就会被优先考虑。有关调查显示,职业技术院校平均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授课,有些学校的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6%,大多数教师的实际工作年限偏短,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2]。此外,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聘用也存在诸多问题,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然而,并未明确兼职教师的具体要求及管理方式,在教师聘请、解聘、职务、薪酬、评估等方面均是空白,难以保障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三)师资培训内容枯燥,培训形式单一

我国缺乏稳定的职业教育教师师资培训体系,虽然近年来在职教师资培训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却仍存在一些瓶颈。一方面,培训内容陈旧单一,许多培训机构常年未更新师资库和培训内容,未能结合相关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发展输送培训教师,致使培训内容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3]。师资培训内容不是根据教师实际需求所设,导致出现有些教师多次参加相同内容的培训,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也由于规模小而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我国职教师资的培训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弹性。对于“双师型”教师的传统培训途径,大部分都是采用“关起门来”集中听报告、统一进企业进行分段教学的固定模式,仍以高校研究型教师的理论培训为主,缺少企业、行业等外界精英的加入,真正的实践锻炼机会很少,不能体现职业教师培训的特色。

二、瑞士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特色

瑞士突出的成就离不开其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又是保障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德国、奥地利一样,瑞士以“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典型特征,即学生在职业学校与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接受不同类型的培训。总的来说,瑞士职业教育教师分为两大类型,即职业院校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包括两类:一是讲授基础文化课程的普通文化课教师;二是讲授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则一般指企业中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师傅。

(一)国际化的师资来源

瑞士职业院校师资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教师来自各行业,而非从学校到学校的纯学术型人才。无论是普通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还是实训教师,他们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很多教师来自行政部门、企业行业等生产一线。此外,瑞士职业教育师资来源还具有国际化特色。学校从世界范围内招聘有才能的优秀人才,如英国、芬兰、南非、爱尔兰、意大利等,他们多拥有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以及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在教学中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4]。瑞士职业教育教师来源渠道广,教师具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突出职业院校教师与普通院校教师的不同特色,是其职业教育获得成功的助推器。

(二)能力本位的师资聘用标准

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瑞士普通教育类和专业类教师要取得在职业学校任职的资格,都必须通过由各州组织的高级教师资格考试,取得“高级中学师资教学论证书”。实训指导教师的任教资格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经过师傅资格考试或高级专业考试;二是参加实训教员培训班,而考取师傅资格需要至少5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和相应文化及专业知识。在瑞士国民的人才观中,经过严格的实践培训,具有一技之长,能够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人就是人才,并非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的,而高学历的“屈尊低就”被认为是教育资源的浪费。瑞士职业教育教师中,无论是全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专业课教师,亦或是普通文化课教师,都要在取得相应证书、修完相应课程的同时达到具体规定的培训课时要求,且对专、兼职教师有不同的标准(见表1)。由此可见,瑞士更注重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经验,对于从事实践指导的企业师傅及培训中心、职业学校中的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而言,都特别强调教师本身的从业经历。

(三)实用化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瑞士特别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继续教育问题,教职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在职培训,完成指定课程,获得相应证书才可以继续在行业内任教。这些措施的实行可以保障职教师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保证其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瑞士,有经验的教师组成的实践小组会对所有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提供教学咨询帮助、定期授课,这种活动采用自愿和强制两种形式[5]。瑞士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与企业联系密切,各种类型的教师都要在企业中接受一定课时的实践训练。瑞士职业教育师资每年都必须接受培训,且培训内容具有实用性,以确保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实训指导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教育基础、师徒关系的法律基础、适龄艺徒、艺徒选择、艺徒的指导和教育、艺徒的能力、培训计划、企业中的教与学、实训教员与职业学校、实训教员与培训考试、事故预防与健康指导、特殊学员的个别指导等[6]。师资培训内容还具有专门性,针对全职培训人员、兼职培训人员、职业教育全职教师和职业教育兼职教师等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此外,瑞士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讨论、经验交流、小组学习、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角色扮演、自学等。在能力要求上,除了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懂得如何运用各种教学仪器和教学手段外,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学习如何去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如何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如何根据环境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7]

三、对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的启示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制约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比我国与瑞士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过程中的诸多不同,总结瑞士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薄弱之处,可在师资来源、师资聘用标准、师资培训以及师资评价体系方面有所借鉴。

(一)师资来源多样化,坚持唯才是用原则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学术性色彩浓厚且“双师型”教师数量有限的现状,职业院校应从源头上采取相应解决措施,打破从学校到学校的师资招聘途径,不断拓宽师资引进渠道。一方面,注重从实践一线进行选拔人才,不管是来自行政部门还是企业,只要能够有利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都可以聘用。“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针对不同专业而对教师有不同要求,在企业行业或社会民间组织中选拔合适的“师源”,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兼职教师也应作为职业教育教师补充的重要来源,以便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优化,从而体现师资队伍的多样化与职业性特色。另一方面,注重引进国外优秀师资队伍。瑞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突出特色还在于国际化程度高,在师资的引进方面体现了唯才是用原则,即只要有才能、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可以得到瑞士职业院校的重用。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应面向世界,在一些国内还未成熟的领域可以适当高薪聘用国际人才,这样,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国际化浪潮,走向国际市场。

(二)入职标准具体化,强调实践技能养成

我国颁布的《教师法》虽适用于职业教育,但其只规定了教师应取得教师资格和达到各级各类学校所要求的学历,而职业教育教师具有特殊性,除了要有一定的学历要求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或取得相应的技能资格证书,更需要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职业院校在进行“双师型”教师聘用时应明确其所具备的理论能力和素质要求是否与普通学校教师有区别,区别何在。另外,我国“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实践技能要求还不够明确具体,国家集职业教育相关专家讨论并制定具体的实践经验标准,使其具体化。由于我国对职业教师大部分是从宏观角度来要求,缺少具体可行的标准,导致职业院校在教师招聘方面存在误区。因此,我国应借鉴瑞士的成功经验,在要求必要的证书与学历达标的同时还需制定最低的工作年限、从业经历以及培训学时标准,尤其应注意的是对于实训教师的聘用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强调教师实践技能的养成。兼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制定具体明确的聘用标准。

(三)培训标准实用化,企业行业联系紧密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要有针对性,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使其制度化与实用化。针对不同的师资类型以及同一类型不同能力、资格水平的教师(包括兼职教师)制定不同的具体培训内容,不仅可以调动教师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真正起到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作用。此外,瑞士师资实践技能培训的实用性离不开企业、行业的积极参与,企业根据其规模设置一定比例的“师傅”岗位,并严格规范师傅资格标准,从而保障培训质量。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是理论知识方面的专家,这与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目标不相符合,职业教育教师更多地需要来自实践一线的“大师”的指点。因此,政府和各院校应积极支持各职业院校教师走进生产一线,向生产一线中的高技能师傅进行学习,提高自身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师资培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国职业院校也应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重视职教师资职前培训,不断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将刚毕业的大学生送进企业、行业跟着师傅进行规定学时的实践训练,获得相应资格、达到最低培训标准并通过师傅考核方可进入职业院校任职,降低我国职教师资中只具有高学历的刚毕业而毫无工作经验可言的学术型人才的比重,进而不断优化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结构。

(四)评价体系多样化,突出职业院校特色

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是综合性职业。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应只注重教师的论文数量,而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予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职教师资的考核不应只限于其科研能力等单一、僵化的评价方式,而应考察其综合能力,如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实践经历、参与企业的经历以及管理学生的能力等各方面。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行业联合制定评价体系,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做到评价的公平、公正,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因此,职业院校还应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鼓励教师及时通过培训等途径更新知识,注意阶段考察,只有这样才会使教师不至于在自己的岗位上松懈,实现教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总之,评价过程中应在各能力比例上突出实践的作用、予以较大比重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其他比例,做到既突出重点,又能满足多样性需求(见图1)。

参考文献:

[1]刘晓,沈希.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71-76.

[2]周燕莉.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7(12):55-56.

[3]孙国良,徐珍珍,刘晓.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51-55.

[4]蔡建平.瑞士职业教育应用型师资培养的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25):76-78.

[5]OECD. Equity and Quality in Education: Supporting Disadvantaged Students and Schools.[EB/OL].http:///10.1787/9789264130852 Cen,2012-02-09.

[6]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73-78.

上一篇:增值税法实施细则范文 下一篇:绩效工资实施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