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小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20:42:18

师徒结对小结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1篇

一、跨校结对研修的基本形式

1.教师跨校结对研修,为青年教师寻找“好师傅”

对于骨干教师严重缺乏的学校,我们根据其学科需求,从骨干教师力量充沛的学校选聘名优教师担任该校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开展跨校结对研修,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使跨校结对研修落到实处,我们对师徒双方都制订了基本职责,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包含“应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影响结对新教师,并能将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结对新教师;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常规等进行科学培育指导;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进行及时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方法;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与新教师积极构建相互探讨与协作、共同提高与进步的融洽关系;每学期对结对情况进行全面的小结,对新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等等。对被指导的新教师的要求有:“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订操作性强的一年专业发展目标;主动自觉地向指导教师请教,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认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教研活动,虚心学习,勇于实践,并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内化为教育教学行为;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得失,不断改进方法。每学期应有全面的学习与工作小结。”每项职责或要求都赋予一定的权重,以便于量化考核。

跨校结对活动的开展,为新教师的快速成长铺平了道路,也为名优教师传授经验、更新观念和方法开辟了新渠道。为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各位研训员担负起跨校结对的牵头人和监督员的重任。首先,研训员要当好牵头人,预先深入学校实际,了解“徒”的专业素养基础和发展需求,勾画其基本的专业发展指导框架。同时还需要通盘考虑,寻找适合的“师”,并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为徒弟量身定做指导方案;其次,在跨校师徒结对活动开展之后,研训员还要做好协调和督促工作,为跨校结对研修策划专项活动,组织一定规模的观摩、研讨活动。同时加强跨校结对研修工作的过程性管理,确保跨校结对工作能够按计划和要求落到实处。

为确保跨校结对工作的深入推进,区教师发展中心分学科不定期举办跨校结对经验交流活动,请徒弟教师上汇报课并谈自己的教学思路,请师傅教师点评。也有的是由师傅教师围绕某一主题上展示课,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策略,然后共同研讨。交流活动,促进了师徒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教研组跨校结对研修,为教研组寻找“好伙伴”

实践表明,有些学校因受地域、人事变动等方面的影响,部分教研组师资力量整体薄弱,严重制约了该学科的教学,拖了学校发展的后腿。对于这样的教研组,我们采取跨校教研组结对研修的形式,即在全区范围内选择优秀教研组与薄弱学校的教研组结对,进行帮扶指导,促进该校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升。

跨校教研组结对研修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教研组整体建设。帮助教研组厘定发展规划、梳理工作目标、规范活动程序是教研组结对研修的首要任务,而且,这项工作必须在师徒两个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二是教研组长的专业提升。教研组长是一组之魂,其敬业态度、专业发展水平、协调能力等等事关教研组的建设水平。师徒教研组长之间相互沟通是结对研修的重要内容,“师傅”教研组长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促使教研组长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三是成员的专业发展。要像跨校师徒结对研修那样,进行成员之间的帮扶活动,“师傅”老师要指导“徒弟”老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过程督促和阶段考评,以促进新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

为切实落实跨校结对研修工作,区教师发展中心加强了过程管理和专项考核,除不定期举办专题研讨、观摩交流外,每学期进行专项小结,每学年进行总结考评。教育局要求学校将这一考核结果作为刚入职的新教师转正定级的必备条件和其他新教师后续发展(如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方面优先考虑)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工作出色的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跨校的教研组结对研修,促进薄弱学校教研组的整体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普遍称赞,现已成为我区常规研训方式之一。

二、跨校结对研修工作的主要特色

我们的跨校结对研修工作有一定的特色。

第一,摈弃了囿于一校的传统“师徒结对”模式,盘活了区域教育资源,激活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第二,为广大新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提供了保障。跨校结对研修途径更具体,要求更明确,考核更完备,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历练也更加扎实,专业发展成效更加明显。

第三,激发了名优、骨干教师的活力。全市范围内选聘指导教师,对“师傅老师”的规范性要求较高,促使名优教师更加认真负责,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从教师个体跨校结对发展到教研组集体跨校结对,对改变一个学科、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及教学质量,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跨校结对研修的意义与发展

跨校结对研修工作开展两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效,凸显了其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是跨校结对研修学校的薄弱教研组的建设水平得以明显提升,所在学科的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短腿”消解作用明显。在近两年的常州市、金坛区两级优秀教研组评比中,农村学校占比明显高于以往。

二是作为“徒弟”的新教师成长喜人。近三年入职的新教师中,经结对研修的规范培育,专业发展意识较强、水平较高者明显增多。参加各类课题研究特别是金坛区“小课题”研究的热情较高,公开发表或获奖的教学论文人均2.6篇,有22人在县区级教师基本功竞赛或评优课中获等级奖,目前已有35人被评为金坛区级教坛新秀。

三是作为“师傅”的骨干教师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近三年来,“师傅”队伍中有62人次在常州市、金坛区级教师培训活动中作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3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被评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多人获得常州市、金坛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学术荣誉称号。

2013年起,跨校结对研修方式正式纳入我市新聘教师培养机制――“新教师入岗培育过程”,并在具体操作环节上更加细化。如要求指导老师“每学期帮助新教师做好教材分析,辅导教学设计或教案不少于10篇;指导出卷不少于2份;每学期为新教师提供教育理论和教学信息资料不少于10篇;每学期对新教师课堂教学阶段过关抽查不少于3次;每学年写一篇关于做好青年教师业务培养的专题总结或论文”等等。要求新教师“一学期听指导教师随堂课不少于16节,并作好听课记录,写好听课心得;每学期上交1篇质量分析,至少写2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撰写1篇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等等。

当然,作为一项跨校合作性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新教师工作量比较大,时间安排比较紧张;教研组结对研修上还存在简单“复制”的心理和做法,优秀教研组的工作机制和研修方式一时还难以被“消化吸收”等等。

为此,我们在总结跨校结对研修工作的基础上,正在系统梳理,摸底排查,深入推进此项工作。一是出台跨校研修工作的基本规范,使一些工作有章可循。二是举办跨校结对研修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推介典型经验。三是加强专项调研,深入了解薄弱学校的发展困惑及教师发展需求,为学校及教师“定制”研修及专业成长方案,牵头组建跨校结对研修共同体,以更好地促进薄弱学校及薄弱学科的建设,从根本上保障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有效实施。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模式;Group work;反馈

我校推行“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有3年时间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成型。课堂40分钟,包括老师指导预习10分钟,学生合作探究和归纳点拨20分钟,学生当堂检测10分钟。当堂检测后,老师公布答案并点拨,学生批改作业或者由学生统一上交,教师批改。课改模式下,通常以6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现行的人教版英语教材里,Group work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普遍的教学活动存在。这与我校课改相辅相成,有助于我们课堂教学的开展。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摸索和研究,我认为我们可以将Group work与课改精神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应对其实施及时反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要使课堂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教师应该讲究课堂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实现课堂评价的目的。

一直以来,我们的“反馈策略”,都基本围绕着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神情,教师的笔头评语等展开探索,却忽略了学生个体和团体的反馈。其实我们大可以将一些反馈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来实现。

我认为,在课改模式下,我们就可以利用Group work穿针引线,既完成课堂教学,又达到由学生主导的课堂及时反馈。

一、利用Group work进行口语交际

毫无疑问,交际能力培养是Group work最初最大最常见的功用。我一般会将它和学生早读成果或者预习相结合。比如,早上学生背诵或分角色朗读了某篇对话,那么课堂上我会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组间PK。在此过程中,不管是处于对话还是仅为倾听的组,都能感受到对手的语音,语调,情感及对语篇的熟悉度。而组内的6个人,也能及时调整,保持一致的同时意识到自己还有一些口语上的问题如发音和语调等。无形之中,学生就以个体或者组的方式不仅相互给了反馈,教师更可以根据情况做最简洁到位的点评。另外,在预习中,口语展示也极其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先听后说。学生在早读对要学内容进行了听和说,课堂上就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操练,模仿或者新编对话等。

二、合作探究离不开Group work

合作探究,归纳点拨,其实都可以由学生来做。

首先,针对某知识点或者语法现象,小组内英语组长组织大家结合导学案的指引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师徒结对交流,疑惑点报给英语组长和学,接下来是组内交流和小结。英语组长或者学都没能解决或者还存有争议的,则上报给教师,由教师组织组间合作,即:自主探究――师徒交流――小组合作――组间互解――教师点拨。

三、让Group work为当堂检测评价服务

当堂检测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传统教学通常是教师改,然后教师评。事实上,课改模式下,可以放心让学生当老师:检测完成――教师公布答案――师徒互评――自己改错――组内交流疑点难点――组间互解――教师点拨。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馈,师徒结对反馈,组内合作反馈,组间比试反馈,教师反馈等都自然呈现。

以七年级下Unit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Section A 第二课时为例:

一、指导预习10分钟(温故知新):

1.早读学生进行了2d的role-play口语练习;(3分钟)

2.课堂上进行口语展示,两组间比试,其它组倾听,复习和评价;(2分钟)

3.学生对2d中知识点进行小结,师徒结对抽问,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动笔写。(5分钟)

二、合作探究及归纳点拨20分钟:

1.朗读,默读,或师徒问答,诵读Grammar Focus等方式进行句式感知,句意理解;(2-3分钟)

2.小组合作得出结论(There be 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肯定回答,否定回答,地点的问询与回答方式等),并尝试完成3a,3b;(2-3分钟)

3. 核对答案,然后借助导学案“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要点学习的指引,组内针对探究点进行讨论和归纳及相关考点的拓展,如本节课题,学生还必须探究出There be就近原则;(5-10分钟)

4.组内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探究成果展示,其他组可答疑或者质疑,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点拨。(5-10分钟)

三、当堂检测及评价10分钟:

1.各组英语组长快速组织本组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提炼小结;(2-3分钟)

2.学生完成导学案上“当堂检测”部分;(5-7分钟)

3.教师公布答案,师徒交换批改并组内交流错题。(2-3分钟)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3篇

一、当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大部分农村中学地处较偏远的乡镇,交通不便,福利待遇差,很多老师不愿意到农村中学任教,大部分老师以年轻人居多,有些老师工作几年后有一定教学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后就申请调动调至县城或都县城附近,这样长期发展下去每年都有部分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调出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调入使得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教学设备简弱、教学方法老化

由于学校经费短缺加之上级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学投入较少,使得与城里中学相比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长期得不到补充和更新,没有多媒体设备或者设备老化,教学仪器不足。大部分教师只能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容量不足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

3.师资培训不够,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同样由于学校经费不足使得学校每年派往外出培训的老师数量少有些科目甚至没派老师参加学科业力培训,农村中学教师与外界交流较少各种教育改革的信息少,加之农村中学生源基础薄弱,很多老师在教学研究方面也流于形式,使得农村中学教师的业务水平没能很好的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情况,为了更好更快的提高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各中学应当从学校自身的管理出发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校内的教研活动让有经验的老师带好年轻教师,使得他们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二、我校传帮带的开展情况

刚刚谈到农村中学由于教师较频繁的进出,使得年轻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年轻教师刚从大学出来走上讲台,他们具有热情高、精力旺盛的特点,但同时他们在教学上又存在经验不够、重难点把握不好、课堂掌控不合理。我校地处山区,为了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我校针对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龄不满三年或五年的年轻教师采取了师徒结对子的帮扶措施:

我校针对刚毕业近三年或部分五年的年轻教师采取师徒结对子的帮扶政策,让每位年轻教师在每学年的期初选定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师傅,并召开师徒结对会议,主要回顾上一学年师徒结对的具体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选定典型代表发言总结师徒结对的成功经验。教务部门布置具体的工作步骤:要求每周年轻教师至少听师傅一节课,师傅阶段性的对徒弟进行指导,要求徒弟做好阶段性的分析总结做好记录形成材料备查学年度上交具体活动的全部材料。具体工作开展如下:1、备课,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年轻教师怎么备课这一环节很重要,通常师傅要进行详细的指导,一般要求新教师要选通读教材、教师用书、做完学生配套的练习、写好教案。这里尤其强调年轻教师要做题,只有做题后才能知道自已备课过程中有哪些重难点知道没把握到,做好这一环有助于提高备课的有效性。2、听评课,听评课是年轻教师向师傅学习的最主要的环节。主要有徒弟听师傅的课,当然这环节要求徒弟要先备师傅的课,在充分熟悉师傅所要上课的内容并事先自已构思好这堂课如果自已来上要怎么上。其次是师傅听徒弟的课,师傅从徒弟的上课内容,重难点把握,时间的安排等环节做好记录。再次是师徒一起去听同学科或其他老师的课吸取不同老师的优点取长补短。最后一环是评课,以上三种听课方式听完课后都要进行评课,评课过程显功夫,能够在别人上完一堂课中找出有针对性的优缺点才是一位真正的名师,所以年轻教师不管听谁的课都要懂得进行分析比较并做出评价,将自已的评价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师徒都可通过评课不断提高自已。3、年轻教师做好反思和小结工作,在听评课后还要进行反思和小结形成文字过后反复思考以加深对上课各环节的理解和领悟。

三、我校近几年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

我校地处偏远的山区,年轻教师比重大,而且每年都不断的在补充新教师,学校领导对新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视,针对大部分农村中学存在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每年都进行传帮带工作的开展,通过帮扶工作开展学校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的成长起来,比如语文学科的黄椰芳老师、数学科的潘清海老师、政治科的汪耀明老师,他们教学上狠下功夫、虚心学习从高一教起,高一到高二高三很快的就能胜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并且黄椰芳老师和政治科雷海玲两位新教师在我县今年举行的全县高中各学科说题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也促进我了校教学成绩不断的取得进步,做为一所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我校每年招生都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从2006届以来我校在高考中共有叶春兰同学(06届文科)、徐宝生同学(09届理科)、陈志军同学(09届文科)三位学生取得了全县的高考状元,并且每一届高考中都有学生能够进入全县前十名,近三年来高考本一上线人数为2011届78人、2012届78人、2013届118人;本二上线人数分别为:341人、276人、295人;上线率分别为:本一16.67%、18.18%、28.03%;本二72.86%、64.34%、70.07%位例我县的第一或第二名,并且每年均超额完成按教育局根据录取生源测算分配的任务数,完成率位居我校第一名。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课后小结

学习与反思的话题,对教师来说,真是没有新意、老生常谈。而教师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常教常新。教师虽然已经由学生华丽转身升格为教师,但我们整天还是在学生堆儿里混,我们何尝不是一个老书生?所以,学习是我们的天职,反思是我们进步的利器,一样都不能少!

一、关于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迅猛,我们的知识结构需要实时更新,这一客观事实要求我们教师爱学习、肯学习,并养成随时学习的习惯,这也是我们进行教研教改、革故鼎新的前提。

教师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教师自主学习

即自己主动地学习,一是向书本学习,学习自己的专业理论及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最好做到博览群书;二是向网络学习,上网搜索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享受互联网时代的营养快餐,特别是看教育专家的讲座,优秀公开课的教学视频等,要积极主动积累间接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组内互助学习

教研组一般由同年级同科教师组成,向组内的同事学习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无论课前课后,大家每天都要在办公室碰面,交流进度,探究疑难,研究教法。所以,千万要珍视这些短时间交流的机会,多只耳朵,多双眼睛、多张嘴,你就可以多学到很多东西。

在学校例行的教研时段,一般会安排一定的教研任务。如:对本周公开课的评课活动,对某一单元某一章节的课前说课,或课后总结,都是大家智慧与思想火花的交流与碰撞。

比如,我们的“磨课活动”:每个教师先“同课异构”,即提出各自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大家再评课、议课,之后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再去上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刻的结束,每位教师在每个班课上出现的新问题,都要收集回来再做研究、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实践与反思能力会不断增强。

3.师傅结对学习

师徒结对的学习,这并不仅仅是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比如,在我们学校的结对学习中,虽然我是师傅,但青年教师好学求新的热情也感染着我,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完善,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远远在我之上,制作的课件有声有色、图文并茂,我自愧不如。作为师傅,在给徒弟传授自己教学经验的同时,更要有积极学习的意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师徒双赢。

二、关于反思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师只有时时反省、事事反省,以得补失,才能以是克非,不断进步。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优秀教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久而久之,经验、教训等才会内化到教师自己的观念体系中去,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可以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时段。课前反思可以提高我们教学的分析与预测能力,课上反思可以提高我们教学的调控与应变能力,课后反思可以提高我们教学的总结与评价能力。无论哪个环节的反思,最好以书面的形式记录整理出来。因为书面表达的过程,更利于思想的清晰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教师的自我反思体现为书面形式一般有这么两种:

1.写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主要针对自己在教育学生、班主任工作等过程中的点滴事件。可以详细记叙事件前因后果,也可以是一两句话的感悟心得,一条条简单汇总罗列。重要的是整理成败得失,总结出今后面对类似事件时可采取的方法。

2.写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重在反思课堂教学,针对本班学情和教师自身的优势、劣势,在课后反思问题、研究困惑、总结经验、修改教案。在二次修改的地方最好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如果备课本空余的地方有限,可以写到备课本的反面,或者用便利贴拓展书写的空间。

比如,关于学生的预习,我们教师总是在口头上强调:“预习很重要,希望同学们每天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准备工作。”但每每落实不了。学生动不起来,上课时还是思维缓慢,甚至找不见老师所讲的内容在课本的什么地方。针对这一问题,我做了课堂结构的调整,最初的几天,课上的前三分钟,先指导学生如何去预习,之后,再以课前预习小检测的形式督促学生主动预习新课。这样一来,学生课上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引导他们逐渐养成预习新课的好习惯。之后,我及时反思这一教学行为,并总结经验,写了500字的教学随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经过再反思、再改进,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就有了自己一套成熟的方式方法。

总之,学习与反思是教师的必修课,真心希望这样的话题一定要老生常谈!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5篇

近年来,校领导一直倾心关注着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教导处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活动,这是营造学习型学校的一项长期而深远的举措。在本学期,教务处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指导青年教师苏畅,我知道师徒结对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它将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与一份自我体现。我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在本次活动中,我也是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共同成长。转眼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我和苏畅老师一起,共同收获了辛苦与快乐。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现将本次帮教活动做一小结:

一、师德方面:

我想: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我们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我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在言传身教中首先让苏畅老师牢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训言,引导她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让她明白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在本学期,苏畅老师做到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没有发生违纪现象。

二、教育教学方面:

1、我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处处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学会分享。在苏畅教师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她走出困境。从高从严地要求自己和苏畅教师,在帮带中共同进步。

2、做到指导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研究,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新理念。这要求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尽快熟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工作的同时,鼓励苏畅教师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领会《纲要》的精神,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师徒结队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就是互相听课评课,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本学期,我听了苏畅教师十余节的推门课,课后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进行交流,找出不足,总结经验,以此提高苏畅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重点指导了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教学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活动来提高苏畅老师对教材的理解驾御能力。还经常指导苏畅教师如何写好课后反思,如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并经常检查批改作业情况,指导她如何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苏畅老师面对我提出的一些不足之处,能认真反思,虚心接受建议和指导,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和指导,苏畅教师成长很快,在教学方法、备课、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基本完成本学期的培养、指导的目标和任务。

4、要求苏畅老师学习我的经验,但不要奉若神明;可以学习名师的潇洒,但不要刻意地模仿。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风格,千万不能丢失自己的个性,

5、要求苏畅老师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得心应手,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 “四课”系列化式 优化 提升

“四课”系列化式是指教师以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学法为主体内容,以备课、说课、作课、议课活动为载体,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教研、集备、领导班子集体调研、各类竞赛等常规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系列校本教研活动,进而实现学校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研程序:

1.确立教研专题(教师普遍关注和困惑的焦点、热点问题)

纵观上学期学校开展的全员性同题异构公开课,教师们在展示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养的同时,还明显表现出四个方面的不足:

(1)新课程理念的转变不足。教师缺乏颠覆自我的勇气和决心,呈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是教学设计仍是以教师教的需求为主线,而忽略学生学的需求为主线的设计原则。

(2)课堂激趣不足。教师未能抓住学生心理和学习兴趣点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当中,导致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注意力过早分散。

(3)教师的提问技巧不足。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与针对性。

(4)教学设计的精细度不足。课堂环节不完整,教学目标的明确、重点难点的突破解决、教学手段的运用、习题的选择与讲解等都显得简单而笼统。

为合理解决上述问题,学校拟定如下四个专题作为本学期各教研组突破解决的教研专题:

①关于课堂情境的创设及课堂的激趣。

②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及问题的设计。

③关于有效的合作小组模式探究。

④关于以学生的学为需求的教学设计。

2.开展“集慧式”备课(主辅备课、师徒结对备课、跨年级备课)

(1)教师定期进行有主题的备课。如学期初集备由各年级备课组长主持完成:本学期教材通览,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梳理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制定学科教学进度,形成学科教材分析与处理意见。学期中要结合阶段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科学的反思与小结,并对一些共性问题集中进行剖析,共同研究,选择适当的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课题,然后按照课题研究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小课题研究,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

(2)“主体+辅助”备课。主体备课以一章的教学内容为一个周期,完成课标(对本章的课标进行研读,逐条解析)、中考试题(整理本章内容在中考中如何考查,细化到题型、题量、分值、考点,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教材(对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解析、对教材中的例、习题进行研究,开发出适合学生探究、合作或者自学的相关内容)三方面内容的分析;辅助备课可以采取师徒结对、跨年级交流等形式,以三天为一周期,利用周二、周五的第八节课时间备学生的问题、备同步练习的编写、备媒体手段的使用等相关问题。

(3)进行动态性说课。每次集备由备课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说课,先由备课组成员提问,说课教师结合提问内容进行说课。在说课中,互相启发讨论,共同研究,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3.实施分层次上课

学校在全面分析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全体任课教师划分为三个梯队。

成熟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点评,展示良好的教学风度和教学理念。

适应型教师——通过优质课竞赛,在自悟与反思中得到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新手型教师——通过“师徒结对”机制的构建,借助外力迅速成长。

4.教研组内集体议课。教师集体议课后,对课做出总体评价,作课教师撰写教学心得。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1) 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确立的研究专题,自选其一,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各教研组长要依据计划安排,组织好组内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有一定的积累。

第二阶段——集体调研。

(1)学校领导班子深入各教研组进行集体调研。

(2)调研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研专题进行的备课和说课两个环节。具体流程为:①教研组长围绕组内教研活动安排及教研专题,确立依据,进行5分钟陈述。②各年级教师在各备课组集备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考题、教材、学情等方面内容,进行20分钟探讨交流,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20分钟动态说课,组内评议交流后,每人完成研讨心得一份上交教导处。

第三阶段——实践提高。

(1)“师徒结对”提高阶段:学校为每位“新手型教师”安排一位本学科“成熟型教师”做师傅,“师傅” 每周要对“徒弟”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师傅听徒弟课不少于四节、徒弟在听师傅课8节后再上汇报课。

(2)“适应型”教师自悟提高阶段:该段教师已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要充分利用好教研、集备时间,积极承担各备课组、教研组工作任务,本时段听课不少于6节,完成课堂教学周点评不得少于两次。

第四阶段——展示汇报。

(1)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

(2)开展“适应型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该段教师全员参加,并以此项成绩作为学期末学校业务考核中“课堂教学”的赋分成绩。

(3)开展“师徒结对”汇报课活动。徒弟上课,师傅导课及评课。徒弟上课的分数、师傅评课的分数,分别作为学期末学校业务考核中“课堂教学”的赋分成绩。

第五阶段——总结表彰。

(1)学校考评小组选拔出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上校级观摩课。

(2)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及个人将直接作为学校的期末评优结果予以表彰。

相关要求:

1.各教研组要认真做好计划,落实措施,争取做到“三定”、“四有”。“三定”:①定时间和地点,交流教案15分钟、说课30分钟、作课45分钟、议课60分钟。②定教学内容和执教者。③定研究专题和中心发言人。“四有”:有教案、有执教者说课材料、有中心发言人专题研究材料、有教研活动全过程文字记录。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7篇

案例:窗外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会议室里却充满了温馨和智慧。历时四个月的新教师培训又落下了帷幕,会场中,十四位新教师声情并茂地回忆了自己整个培训过程。有针对某一次讲座谈收获的,有纵观全局阐述自己的成长经历的,也有针对教学实际提出存在问题和困惑的。每位新教师从自己内心触动最深的方面,展开了精彩的经验心得交流。一位新教师在总结后写出这样一段话:窗外已经月影斑驳,学生们已经走了大半,还有几簇稀稀落落的走出校门。带着一份信仰与信心,猛然间驻足于校园的一隅,此情此景,教育的使命感便也油然而生,披着晨露走进校园,踏着星辉离开校园,没有阳光的灿烂迎接我们,但我们却是拥有,也确实是拥有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自成立省中教育集团,从合作办学到如今的全方位的委托省中办学,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各方面貌都焕然一新,其中每年的新教师校本培训更具特色:系列化、常态化,从制度落实到活动展开,环环紧扣,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总结。

记得上海的顾志跃教授说过,教师的成长主要分两大阶段:职前的学习和职后的提升。职前主要是学习为主、知识储备;职后主要是职业认同、能力提升直到职业成熟。职业认同与教师的志向与职业生活状态有关:被关注、被尊重、有友爱、能胜任、自信、乐趣等,表现为归属感与进取心。能力提升从经验积累到理性思考,是实践、学习、研修、带教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后成长是职业认同与能力提升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的复杂过程。

新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需要一个职业认同的过程,需要一个自己的准确定位,作为学校来说,需要为他们提供一把“助推器”,因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在需求、反思和参与者需求驱使的尝试上” ,于是,我们在每年的新教师的培训开始都要设计一下问题:

案例:我们做了一份职业认同问卷调查

①我做教师是因为:

A、喜欢 B、找不到其他工作

C、家里有人做榜样 D、其他

②现在我对做教师的感觉是:

A、很轻松 B、能体现自身价值

C、与学生打交道有趣 D、压力很大

③我对现在任职的学校最满意的是:

A、同事之间关系融洽 B、工作量不大

C、有发展空间 D、遇到困难有人帮助

④假如再让你做次职业选择,还选做教师吗:

A、是的 B、坚决不做

C、无所谓 D、找不到更好的,还做

在十四位年轻教师无记名的答案中,我们汇总如下:第一题选A的有9人,选B的有3人;第二题中选B、C、D三个答案较均衡;第三题选A的有13人;第四题有点意思,选A的有7人,选D的有5人。这一份调查设计目的我们主要想了解新教师的思想波动和职业倾向。

我们的反思:教师的成长是很慢的一个过程,从新教师到成为合格教师,再经过3至5年成为教学能手,再经历10年或15年后成为专家型教师,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感受职业 接受职业 享受职业,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角色适应,经验积累,专业成熟。 “角色适应”阶段是基础阶段,但一定是最重要阶段。

每年的暑期除了全员校本培训,考虑到新教师即将走上岗位,我们形成惯例进行新教师“职前培训”——我的第一课。

案例:我校每年暑期8月20日左右确定为“追寻教学愿景,提高教育质量”全员培训,新教师培训也正式启动。为新教师配备同一学科指导老师,一同研究教材,一同着手备课,先试讲再点评,进行教案点评,然后再次帮助新教师修改教案,开学第一堂课安排人员听课,会后再次点评,修改,指出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有诸多方面的意义。一直以来就存在两种教学模式的争论: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我们不会给新教师更多的说教,我们只是希望从“帮助备课,教案点评,15分钟的试讲,修改教案”这一过程中,帮助新教师怎样备教材,怎样进行学情分析,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从中引进架桥的思路,从“给”到“领”,找出教学中的“此岸”与“彼岸”,针对每种关系设计有效架桥模式。对新教师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课,意义非常重大,做好一次的铺垫,做好第一次的功课,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新教师先“领”路,要让他们度过迷茫期。诚然,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优秀教师”,可能很不现实,但借助于学校的资源,这个梦想则完全可以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案例:每年的金秋十月,新教师都会去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并在馆前进行新教师宣誓,这也是我校新教师培训的一项常规工作。

我们的目的:是以“学陶”参观活动为契机,深深体悟陶老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让每一位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默默感受作为教师的责任,使之思想上不断受到启迪,认识上也在不断升华。一位新教师在小结中写到:每个夜晚,生命都会休息,但你的梦想却依然清醒。因为抱负从不歇息,激情从不歇息,目标从不歇息,希望从不歇息,机会也从不歇息,所以,不分昼夜,无论何时,为了你实现每个梦想,我们不能歇息。

每个学校也许都会有“师徒结对”,但我校的师徒结对别具特色。每年参加新教师培训的就达二十余人(三年内的),占全校三分之一,师徒结对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每个开学初都举行“传承创新,携手共进”的拜师活动,建立师徒关系,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师傅和徒弟的岗位职责,并且制定了严格的师徒考核措施。

案例:为了使师徒结对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针对师徒双方的考核制度:徒弟每周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一次工作情况,认真总结工作得失;徒弟每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组织一次班级教育活动;徒弟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每学期撰写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或论文;师徒每学期均须接受学校对以上内容的督促与考核等等。实行动态管理,徒弟向师傅汇报每月工作时,必须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制定的协议,强化目标考核,并在学期结束时完成“师徒结对考核表”的填写。

我们的设想:举行师徒结对,就是以一种古老的名义让新教师破茧成蝶,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给予拜师一个新的品质和内涵。新的品质就需要新教师以一种恭敬的态度去向师傅学习,而新的内涵则体现了终身学习,相互学习以及持续学习。

近几年,我校新教师培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是有许多感触:

①做任何事,要从实际出发,活动要精心策划,求真务实,活动能才出成效;

②一项好的活动不仅是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凝聚人心,培养骨干的有效途径;

③在实践尝试中,我们教师还缺乏反思的习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能对后继的教学实践形成影响。

④学会欣赏自己。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人的生存方式。对教师来说,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探寻规划和不断创新实践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从而获得成长的审美经验,并由此而感到思想的幸福和快乐。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8篇

一、师德方面:

我想: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我们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我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在言传身教中首先让苏畅老师牢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训言,引导她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让她明白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在本学期,苏畅老师做到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没有发生违纪现象。

二、教育教学方面:

1、我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处处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学会分享。在苏畅教师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她走出困境。从高从严地要求自己和苏畅教师,在帮带中共同进步。

2、做到指导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研究 , 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新理念。这要求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尽快熟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工作的同时,鼓励苏畅教师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领会《纲要》的精神,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师徒结队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就是互相听课评课,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本学期,我听了苏畅教师十余节的推门课,课后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进行交流,找出不足,总结经验,以此提高苏畅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重点指导了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教学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活动来提高苏畅老师对教材的理解驾御能力。还经常指导苏畅教师如何写好课后反思,如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并经常检查批改作业情况,指导她如何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苏畅老师面对我提出的一些不足之处,能认真反思,虚心接受建议和指导,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和指导,苏畅教师成长很快,在教学方法、备课、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基本完成本学期的培养、指导的目标和任务。

4、要求苏畅老师学习我的经验,但不要奉若神明;可以学习名师的潇洒,但不要刻意地模仿。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风格,千万不能丢失自己的个性,

5、要求苏畅老师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得心应手,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9篇

一、制定活动计划,工作有章可循

结对帮扶工作是我校为充分发挥省市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我校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快速成长,从而有效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实施的一项战略举措。为保证这一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活动工作计划,为帮扶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按时听课指导,师徒共同成长

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听课时间表,每周准时到被指导教师班级听课,课堂上做好听课记录,课后与被指导教师交流和交换意见,肯定亮点,指出不足,提改进意见和方法。新教师虚心听取和接受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按照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尽快提高。经过不断的反复循环与实践,师徒双方通过一起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相互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形式,共同探讨、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养。一些新教师在帮扶活动中脱颖而出,如英语组的周莎、语文组的王婷等,通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撰写好每一课时教案,认真听好、评好每一堂公开课,认真撰写好一篇教研论文"四个一"活动的开展,其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帮扶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也成就了我校指导教师,如英语组杜宪利老师,通过几年的指导帮扶,自己已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市级名师、特级教师和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可以说,杜老师的快速发展,除与她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孜孜不倦的专业追求分不开外,与我校"青蓝工程"活动的有效开展密不可分。

三、建构和谐教师群体,促进教师团结合作

"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活动是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活动的开展鞭策激励着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事事率先垂范,做年轻教师的楷模。同时也督促年轻教师用新理念处理教材,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拟定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写有效实用的教案,教案中体现学法指导,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教法与学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帮扶活动中的交流、探讨与互助,既促进了帮扶双方业务素质、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间团结合作精神的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师群体,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育又好又快和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

四、本期"青蓝工程"徒弟出师办法、标准及名单

本期"青蓝工程"活动结束后,采用徒弟上汇报课,由教务处聘请专家评委对其汇报课进行打分,执教班级学生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最后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进行综合评定等办法,依据汇报课专家评委评分占70%、学生评教占30%、教研组长对该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表现进行综合平定等办法,第三期"青蓝工程"活动结果如下:

有11位青年教师符合出师条件,经学校研究决定,准予出师。他们是:语文组的高明、王婷;数学组的罗杰、任培涛;英语组的周莎、郝晓玫;化学组的姜福海;地理组的李艳、刘会刚;政治组的李静辉、陈天菊。学校将召开第三期"青蓝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对在帮扶青年教师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指导教师颁发"青蓝工程"指导效果证书。同时,学校希望出师的各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不断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早日成为学校学科骨干教师和名师,为促进大方一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本期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及今后的解决措施

1、部分老教师,包括极少数的骨干教师和名师心高气傲,总认为自己资历老、资格老,对一些教学问题和教育现象不屑一顾,对待新老师和年轻教师也总是高高在上,使年轻老师恐惧和不敢接近。

2、少数年轻教师和新教师,迫于老教师的威压,看待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总是畏首畏尾,闪烁其辞,不敢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延迟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常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老教师自然有老教师的优势,如教学经验丰富,看待教育问题或现象独到深刻等,但年轻教师也具有年轻教师的优势,如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熟练等。新老教师如能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岂不更好。我校今后在实施大方一中"青蓝工程"活动时,一定要打破这一僵局,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在活动中,师徒双方一定要一起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相互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形式,共同探讨、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启动式目标教学法"课题研究,强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结对帮扶活动中,指导教师一定要准时和保质保量听课,对听课达不到节次要求、课后不予指导或无指导记录的将不予出师。同时,被指导老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撰写好每一课时教案,认真听好评好每一堂导师课,每年认真撰写好一篇教研论文,通过"四个一"活动的开展,帮助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使其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第10篇

一、形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培养策略

1.形成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系统

给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龄五年内(含首轮教高三)教师指定一位师德表现优良、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年级教师做师傅,并举办师徒结对仪式,签《“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甲乙双方应该做什么,如何进行指导,并分类说明对外倾型、兼顾型的徒弟在具体指导上有哪些不同。如对外倾型的教师在教案检查、作业批改等要更仔细一点。通过这种师徒结对,传帮带的方式,帮助他们上岗。具体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上课速度比有经验教师慢一节,上每节课之前先听一节、思考一节、消化一节,教案经师傅审查指导,签字后再上。课后必须写教学反思:思得、思失、思改进。

2.形成了“名师引领,双向交流”的常态

主要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工程来加以实施。所谓“请进来”工程,即学校想方设法请特级教师、名师来校开示范课或讲座,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引领作用。平时积极承办市名师送教活动、市优质课比赛、龙游县教育大讲坛等活动,并要求所有没有课务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员去听课,聆听专家的指导。所谓“走出去”工程,即利用各种机会送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在本市范围内的各学科教研活动,相应学员尽可能外派参加,在金丽衢六校联谊、吴越联盟的各项活动中,外出学习的学员写好总结体会在备课组内交流。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教研组外出考察学习,2014学年我们13个教研组全部安排外出学习。

3.形成了“以赛促培,赛培结合”的培养途径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举行各类比赛来夯实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如新教师板书设计比赛、青年教师“科信杯”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技能大赛、青年教师“展示选修课风采,打造高效课堂”的课堂展示活动、新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教学展示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校本教学展示周暨飞龙杯教学选拔赛、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校级比赛。平时参加县、市级以上各类比赛的教师,都在校级比赛基础进行选拔推荐,如2015年11月推荐龙游县第十一届“飞龙杯”教学比赛名单,就有25名青年教师报名参加校级选拔,通过一周的赛课最后推选出13名青年教师参加县级比赛。

二、推动青年教师个人成长

1.提升了青年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水平

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龄在5年之内和新参加任教高三的学员每年参加两次高三学生的衢州市统一测试,就是和学生一起考一样的试卷。通过这种考试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从近几年的衢州市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成绩中可以看出,我校的市团体优胜奖和市个人优胜奖都有明显进步。2015年衢州市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信息技术组获市团体优胜奖;邓轶春等18位老师荣获市个人优胜奖。2016年衢州市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体育组获市团体优胜奖;陈杰蕾等8位老师荣获市个人优胜奖。

2.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到龙游科研空间、龙游科研微信平台、小熊老师的科研空间及其他网络空间交流学习。平时加强校本科研培训,如《县规划课题结题校本培训》《课题的结尾与成果表述》等培养青年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努力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科研与信息处做好各级课题的规划、立项、实施、中期小结、结题、成果申报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工作,每类课题结题都组织课题结题培训会。近两年来学员共计有90项课题在省市县级立项或获奖。

3.丰富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新教师板书设计比赛、青年教师“科信杯”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技能大赛、青年教师“展示选修课风采,打造高效课堂”课堂展示活动、新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教学展示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校本教学展示周暨飞龙杯教学选拔赛、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近两年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员在省市县优质课、课堂教学、说课、教学技能、命题、一师一优课、微课程设计、微课、微报告、教学基本功、解题等各项比赛中共有227项获奖。

三、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月月组织活动与学校教研组每两周组织一次活动相辅相成。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每学年专门组织立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优秀学员”评比、立足科研的“科研骨干教师”评比、立足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能手”评比、立足班级管理的“优秀班主任”评比、立足教育教学素养的“十佳教师”评比。学校研修氛围蒸蒸日上,教师的个性发展得到体现。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培养出衢州市名师2人,衢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1人,衢州市115人才3人,龙游县优秀人才3人,龙游县学科带头人6人,龙游县教坛新秀1人。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文 下一篇:红楼梦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