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2 21:13:12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篇1

一、检查范围

包括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中央临时储备和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下同)、地方储备粮(含地方临时储备粮,下同),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

二、检查内容

(一)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的数量、品种、性质情况,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对应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情况,与银行收购贷款挂钩情况,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情况。

(二)库存粮食质量和卫生安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品质宜存率和各类粮食的卫生安全指标。

(三)储备粮轮换情况。重点检查2009年度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下达和轮换任务执行情况。

(四)政策性粮食补贴拨付使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保管费、轮换费以及最低收购价粮收购费、保管费的拨付使用情况。

(五)粮食仓储管理情况。一是中央储备粮代储政策执行情况,包括代储企业和仓房是否具有代储资格,资格企业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等。二是政策性粮食专仓储存、专账记载情况。三是库存粮食储存安全情况,重点检查有无严重虫粮、高水分粮、霉变粮、发热粮等储粮安全隐患。四是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六)涉及粮食库存管理的其他情况。

三、检查时点和进度安排

以2010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结报日为检查时点,检查工作分准备、企业自查、省级复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督察、汇总整改等6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根据我市实际,市局制定《石家庄市2010年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方案》,对全市的库存检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稽查分局要对辖区内列入检查范围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库存检查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工作动员、人员培训。督促企业根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及时调整账务,平整粮面,备齐各种报表、工作底稿和器材等。

(二)企业自查阶段。4月10日前,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指导辖区内的承储企业认真做好库存自查工作。所有企业要对实际承储在本库的各种性质的粮食实物库存进行全面清查。

(三)省级复查阶段。4月20日前,省粮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派出联合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进行复查。复查粮食的比例,根据全省粮食库存数量的实际情况,按占全省粮食库存总量的10%~15%进行安排。

(四)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督察阶段。4月中下旬,国家有关部门派出联合工作组,对粮食库存检查情况进行现场督察。各地要做好迎查的准备。

(五)汇总上报阶段。企业自查结果按县、市、省的顺序,由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逐级上报。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中央临时储备和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的检查结果,报中储粮直属库,同时抄送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与中储粮直属库之间要搞好配合和衔接,避免漏统或重复统计现象。

各县(市)、矿区和稽查分局库存检查工作报告及经反复核对无误后的各种报表,于4月15日前报市粮食局。工作报告和报表包括加盖公章的纸质材料和相应的电子文本。市粮食局对各地的报表进行认真核对、汇总后,连同库存检查工作报告,于2010年4月25日前上报省粮食局。

(六)整改阶段。4月底前,各地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企业进行认真整改。5月5日前,各县(市)、矿区和稽查分局向市粮食局报送库存检查整改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库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等。超级秘书网:

四、相关工作要求

(一)自查结果县一级汇总中,涉及到辖区外单位委托存储的,承储企业所在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与委托单位进行沟通,对企业自查结果进行核对后交由委托单位报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上报。

(二)各县(市)、矿区和稽查分局报送检查工作报告的附表,重点反映企业自查的汇总数据,包括粮食库存数量汇总表、粮食储存年限汇总表、中央储备粮轮换汇总表和中央储备粮承储分布登统表,相关工作底稿和汇总表格范式参照《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实施方案》的附表执行。有关粮食库贷挂钩、政策性粮食费用补贴、地方储备粮轮换、粮食储存安全及库存管理的其他情况,在检查工作报告中只作文字说明,重点反映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为详细掌握省级储备粮的分布和库存管理情况,省粮食局在国家统一规定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了《省级储备粮承储情况登统表》及工作底稿等6个表格,各地在本次库存检查工作中,要对省级储备粮进行严格检查,认真填写。

(三)粮食质量和卫生扦样检验工作的具体安排及要求,将结合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省、市级储备粮质量扦样及检验工作将同本次库存检查一同安排。扦样规则按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有关规定执行,分别由省、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请各地及省、市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做好配合。县级储备粮的质量检验工作由各县(市)、矿区自行安排。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质量。粮食库存检查是巩固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成果,进一步加强粮食库存监管,确保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工作质量。一是要借鉴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的做法和经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亲自抓。监督检查科(股)与有关科(股)室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二是各县(市)、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稽查分局要制定周密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要落实粮食库存检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公正。四是要主动汇报,接受当地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五是要监督企业认真做好检查工作,切实做到真查、查实。要认真填写并保存好工作底稿,以备检查。六是做好保密工作。粮食库存属于国家保密范围,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储粮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做好粮食库存数据报送等保密工作,防止发生失泄密事件。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篇2

检查范围和检查内容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粮检〔2015〕39号,请从国家粮食局网站首页业务频道进入监督检查栏下载)规定的检查范围和内容。

二、检查的组织和时间安排

粮食库存检查按照国粮检〔2015〕39号和皖粮明电[2015]3号要求,检查分准备、自查、复查、汇总报告四个阶段进行。政策性粮食收储管理提升年检查评比暨春季粮油安全普查安排在4月15日至30日的复查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4月10日前,各县(市)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工作方案报市粮食局。

县粮食局负责将地方储备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商品粮库存统计数据登统至实际承储库点,经县粮食局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向市粮食局报送2015年3月末具体到实际储存库点的登统表。

农业发展银行向同级粮食局提供2015年3月末具体到承贷企业的贷款余额及到储存库点的银行库存台账资料(分品种、性质)。

中储粮直属库负责将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直属企业商品粮库存登统至实际承储库点,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抄送所在市粮食局。

同时,各县(市)要督促本辖区承储企业做好企业自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自查阶段。4月11日至18日,各县(市)粮食局会同县(市)财政局、农发行组织指导本辖区所有纳入检查范围的承储企业,按照规定的粮食库存统计结报日时点2015年3月末统计报表,对库存进行全面彻底自查。中储粮直属库在协助做好中央事权粮食存储库点自查的同时,负责本企业自查,并向属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自查结果。

(三)复查阶段。4月30日前,市粮食局会同市财政局、农发行、中储粮直属库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三个复查组,按照不低于辖区内粮食库存总量20%的比例先行组织复查,同时,开展春季粮油安全普查和政策性粮食收储管理提升年评比检查。省粮食局、财政厅、省农发行、中储粮分公司将组成联合检查组赴部分地区会同市检查组开展联合查。

(四)汇总报告阶段。4月30日前,各县(市)粮食局负责对企业自查表进行汇总(汇总表1-1、1-2、1-3、1-4、1-13、1-14),经县(市)粮食局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连同检查工作书面总结,由专人送至市粮食局监督检查科(同时报送电子版光盘);检查工作书面总结以正式文件报送,总结报告包括检查基本情况、检查结果、存在问题及原因、整改情况、意见建议等内容,并附企业自查汇总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开展粮食库存检查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十分重要的法定职责,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依法治粮新时代条件下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库存检查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县(市)粮食局、财政局、农发行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协调配合、有序推进,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完成检查任务。

(二)突出重点,守住底线。各地在检查中既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又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将各级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储存粮等政策性粮食库存作为检点,切实查清库存粮食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状况,认真查明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等情况,守住“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监管底线。

(三)严格程序,压实责任。牢固树立依法依规检查理念,严格规范检查程序手续,检查中形成的所有工作底稿要有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并归档;汇总报表要由粮食局主要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建立并严格落实以组长负责制为基础的粮食库存检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压实检查责任,确保结果可信。

(四)注重整改,以查促改。以问题为查库导向,将整改贯穿始终。对各阶段检查发现的所有问题(包括现场已整改的问题),均需在《检查发现问题底稿》中现场记录、签字确认并通过《检查发现问题登统表》逐级汇总上报。属于地方事权粮食库存管理的问题,能当即整改的,由检查组下发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措施;问题突出不能当即整改的,由检查组上报省级相关部门研定整改措施。属于中央事权粮食库存管理的问题,由检查组现场提出整改建议并在《检查发现问题底稿》记录。督促企业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对整改情况记录备查。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未发现、发现问题没有及时披露的,要严格追究检查人员责任。

(五)落实经费,保障检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统筹安排工作经费,本着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原则使用好检查经费,确保不将检查费用转嫁给企业。市、县财政部门按照现行预算和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检查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篇3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各县区、各部门通力配合,粮食部门精心操作,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第一步改革从7月中旬启动,至当年10月底就基本结束,在全省率先超额完成了减员分流目标任务。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现有在岗职工由改革前的3405人减少至402人,减员分流88.2%。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周密、工作细致、严格政策,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十分平稳,至今无一人到市、省上访,无一封人民来信,得到了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充分肯定。从*年6月1日开始,我市又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推行以“两放开一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调整粮食补贴方式。一年多来,市、县区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规范操作,直补工作做到了“五个到户”、“十个不准”,全市发放直接补贴1400万元,每亩补助10—14元,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目前,改革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一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全市早稻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13%、总产量增加21%,且优质粮比例大幅提高。二是激活了粮食市场。去年,在全省粮食收购量下降60%的情况下,我市粮食收购总量却达到了4亿斤,比上年增加20%,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三是破解了国有粮食企业“三老”难题。“老人”走掉了88%;“老粮”基本销售完毕;“老账”已审计挂账结束。去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900万元;今年1-6月,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166万元。四是推进了粮食产业化经营。去年全市共落实粮食订单生产面积59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今年已落实订单面积105万亩;5户粮食企业被列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开设了34家粮油连锁店;“佛谷香”牌大米,被评为部级“放心粮”。五是确保了全市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初步建立了粮食价格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市政府出台了粮食应急预案,下达了市县区储备粮计划,增强了粮食调控能力。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我市粮食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国有粮食企业机制不活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问题。

二、准确把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保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坚持和完善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大家要深刻领会这次改革的精神实质,把握重点,扎实工作,确保中央、省确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切实落实好直接补贴政策,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关健所在。健全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是这次粮改的重要内容。中央已明确直接补贴的对象是主产区种粮农民。粮食直接补贴必须体现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原则。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省里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做好直接补贴工作,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规范操作,把中央、省已出台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确保直接补贴及时足额地补到种粮农民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也不得抵扣各种收费和债务,要切实让种粮农民得到直接补贴实惠。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直接补贴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严肃处理。

(二)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省政府[*]8号文件要求,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已完成了减员分流目标,第一步改革任务已圆满完成。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国有粮食企业现有经营机制还很不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需要。改在难处是减员,改在深处是产权,第二步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严格政策,周密部署,规范操作。

一要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皖政办[*]90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步改革。要认真学习借鉴省内外改革的先进经验,实行企业重组和组织结构创新,对承担中央、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实行国有独资;对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载体和承担相关政策性业务的粮食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控股的产权制度;对收购经营量很少的小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进行改组、改造、兼并或租赁、出售、转制,合理优化企业布局。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要克服和纠正“一卖了之、一租了之”的错误思想。要坚持按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有关规定,严格批准制度,按程序清产核资、合理定价、公开交易,实行依法规范操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银行债权不悬空。贵池区和市直国有粮食企业第二步改革即将完成,在全市带了一个好头,在全省也处于先进行列,下一步要认真规范、总结,做好完善工作。国有粮食企业第二步改革进展较慢的县,要加强领导,合理安排,集中力量,强化力度,确保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第二步改革于年底前全面完成。

二要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粮食企业是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是稳定粮食市场的骨干力量。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企业内部关系,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岗位聘任制,做到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规范企业经营效益与个人贡献相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经营活动要面向市场,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尽快从“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转变。

三要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搞活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继续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者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粮食加工企业直接收购农民余粮,鼓励广大农民自主走向市场,自主经营粮食,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支持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从事粮食代购代销、批零业务。继续办好农村集贸市场,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通过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搞活粮食流通,为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四要进一步解决好“三老”问题。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在岗职工已由减员分流前的3405人减至402人。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离开企业的“老人”,我们务必要结清补偿金,办好养老保险证、失业证和下岗再就业优惠证,转好档案管理和党团组织关系,积极扶持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已经处理完毕的“老粮”,要全面组织清仓兜底。要抓紧确认“老帐”的审计结论,政策性挂帐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市、县粮食行政部门集中管理,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先实行挂帐。对审计确认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性亏损,按照债务随资产转移的原则,由企业自行解决。贵池区、东至县要想办法尽快归还*年以来的因灾借粮,其中贵池区*1吨、东至县1323吨、青阳县319吨。

五要落实好企业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企业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拔土地收入,要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给予减征或免征三年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帐相应占用农发行的货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要及时解除抵押关系,帮助企业恢复生存和发展能力。对符合条件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的粮食,继续免征增值税。

(三)抓好粮食收购工作,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今年我市夏季粮油喜获丰收,中稻长势良好,各地要及时分析和把握粮食市场行情,千方百计抓好粮食收购,努力实现增产增收。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保护价收购的政策,取信于民。从现在起,就要研究落实承担保护价收购任务的企业收购方式、仓储设施、操作模式、资金来源等具体问题,确保一旦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立即按保护价收购。粮食购销企业要模范地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在粮食收购、掌握粮源、保障市场供应和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要面向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尽可能多地掌握粮源。要在资金筹措、收购方式、责任落实等方面大胆创新,把收购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全年全市收购总量要达到2亿斤,力争订单收购突破1.5亿斤,确保粮农手中的粮能卖得出,卖上价。尤其要抓好粮食订单的兑现,取信于民。农发行要发挥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对市、县区政府为调控当地粮食市场供求所需资金,在承诺有关费用、利息及价差补贴的前提下,及时、足额提供贷款;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加工企业以及符合粮食收储资质的其他粮食企业,要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提供贷款支持。

(四)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农业首先是发展粮食,这既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8号文件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加大工作力度,乘势而上,把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减免税等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指导和服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起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各县区要切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尽快恢复撂荒地生产,加强土地整理,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扩大高产稳产良田面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增收促进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调优增效,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安全粮食产品,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只有粮食生产得到稳定发展,调整结构才有基础;反过来,只有通过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两者有机结合是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保证。

(五)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服务农村经济。粮食企业要以订单粮食为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拓展订单收购覆盖面,提高订单收购履约率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为农服务,引导粮食生产和搞活粮食流通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规范粮食订单合同文本,合理确定订单收购粮食价格,引导农民种植生产优质粮油,积极扶持种粮能手和种粮大户,借鉴“二次结算”等定价形式,兼顾农户和企业的利益,降低市场风险,促进粮食生产。我市目前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粮食企业占了5家,但还没有一家进入省级龙头企业的行列,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要争取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积极探索企业做大做强的路子。市粮食局要以市生态粮油购销公司与东至塔基粮库为主体,组建粮食产业集团,培育建设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做大做强部级放心粮“佛谷香”品牌。各县、区也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进行整合,逐步培育出1—2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粮食加工转化龙头企业。粮食与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利益共同体建设,大力兴办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大粮食,营造各种所有制粮食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六)强化粮食市场监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粮食市场流通秩序,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改革顺利推进,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让行政执法人员、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了解《条例》的内容,知法懂法守法。《条例》明确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粮食市场的责任,市、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转变职能,认真履行职责,承担起《条例》赋予的粮食执法任务。当前最为紧迫地是会同工商等有关部门,做好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准入资格审查工作。要抓好执法人员的培训,严格依法行政。要加强粮食统计监督检查,确保统计资料准确真实,掌握粮食流通动态。粮食、工商、质监、卫生、价格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粮食市场监管工作,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增加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检查、全社会粮食管理(包括台帐、统计)等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叶市长的部署,认真解决好粮食行政机构、编制人员及执法经费等问题,确保粮食行政部门能有效地承担起粮食市场监管职责。

(七)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实施适时适度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条件。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将粮食生产、储备、吞吐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市粮食总量平衡机制。要加强中央储备粮、省级储备粮的管理。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建立市、县区地方粮食储备。市政府巳决定建立市级5000吨粮食储备,并出台了《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各县区都要认真落实好省、市政府下达的粮食储备任务,今年至少要完成50%,并确保两年内全部落实到位。这是落实粮食县区长负责制的硬性要求,各县区务必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池州市粮食安全应急预案》(试行)巳制定出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进一步强化落实措施,确保全市粮食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全市粮食市场预警系统和粮食行情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粮食储备、销售和规模加工能力,以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其它突发事件引起的粮食供求市场波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粮食供应不断档,粮价不暴涨。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篇4

在全区粮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区长 (二OO八年三月二十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工作,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动员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粮食工作任务。以上,xx粮所等四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对2008年度粮食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xxx同志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今年的粮食工作做了安排,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8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优势产业、实施追赶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突出五个亮点、强化四项措施、加强三项建设”的要求,克服困难,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推动了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可比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22元,比上年增加192元,特别是粮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粮油购销工作取得新成绩。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克服粮食减产,粮源减少,生产经营困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应对粮食购销面临的新形势,精心组织准备,积极搞好服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全年收购粮食6392吨,同比增加402吨,收购油料405吨,粮油经营总量37042吨,实现销售收入1582万元,保障了城镇居民的粮油供应。二是粮食购销存管理进一步规范。认真落实“三项政策”,按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对高价位库存粮食进行了销售,财政、粮食、农发行通过三家对帐,各储粮点、粮食库存达到了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国家粮食储备库在顺利完成预验收的基础上,顺利通过了国家财政部组织的帐目审计验收,为下一步压仓试验、装存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企业经营和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完成减亏13万元,被市粮食局授予“全市粮食系统扭亏增盈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拓展经营业务,粮食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xx粮所被省、市粮食局分别授予“全省、全市粮食系统经济效益排头兵”称号,xx粮所被市粮食局授予“全市粮食系统经济效益排头兵”称号。四是粮食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有4家企业依法实施破产重组,妥善化解历史债务,盘活存量资产,为今后企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五是在2008年防“非典”期间,粮食部门在搞好本系统防治的同时,制定了粮食供应应急预案和调控措施,粮食企业加班加点生产调剂粮源,为防治“非典”期间的粮价稳定和全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些成绩,是全区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估价。总的来看,新形势下的粮食工作既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又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大的方面讲,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流通领域的国内经营权和进出口经营权进一步放开,外国大型商业企业将会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流通市场造成很大冲击。从今年开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全面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给生产经营带来新的压力。从粮食系统自身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对粮食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全面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认识不足,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方式还没有真正转到市场经济上来。二是由于历史原因,个别企业负担重、债务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低。三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粮田种植面积减少,给粮食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 做好今年的粮食工作的有利条件也很多。一是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进一步增加粮食生产投入,高度重视种粮农民增收问题。我省也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粮食风险基金直接补贴农民的办法,这些都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加快粮食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二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为我们争取资金和项目创造了条件。三是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全区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改革实践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为今后的粮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希望全区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继续保持和发扬好的成绩,再接再厉,再鼓干劲,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切实把粮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粮食事业发展 当前,粮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全区粮食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落实国家的粮食政策,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粮食经营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全区粮食工作上台阶。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搞活粮食流通。一是加强产销衔接,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粮田面积有所减少,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粮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因此,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向农民提供信息,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鼓励支持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抓好粮食收购。抓好粮食收购掌握粮源,是粮食部门发挥主渠道地位,发展粮食事业的需要,也是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要严格执行粮食收购价格政策,认真执行保护价格,敞开收购,做到以质定价,及时结算,切实保护农民种粮售粮的积极性,维护农民利益。要积极筹措收购资金,严格收购资金管理,确保封闭运行。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管理,规范收购秩序。粮食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改进传统的粮食收购方式,以粮食职工和个体粮食经营业户为依托,培育发展粮食经营市场,发挥粮食企业点多面广优势,通过广设网点和订单收购,加强与村与农户的联系,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源渠道。要精心组织好夏粮、秋粮收购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任务。三是搞好粮食销售。粮食销售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粮食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市场营销策略,采取有力措施,开拓销售市场,抓好高价位粮食库存的销售问题,实现减轻财政负担,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作好准备。 (二)进一步深化粮食企业改革,促进粮食事业快速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从2008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这是继1998年之后,粮食流通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粮食风险金直接补贴农民、销售高价位粮食,这都是改革的具体内容,粮食部门一定要把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力量,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为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粮食企业面临新的形势,深化改革成为国有粮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的要按照“化解债务、盘活资产、放活人员、繁荣三产”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改革改制力度。要积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作,千方百计化解历史债务,减轻企业包袱,实现轻装上阵。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采取股份制、股分合作制、吸收个体私营经济入股等多种形式,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转换内部经营体制,彻底放开搞活国有粮食企业,激发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拓宽发展思路,提升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在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粮食经营的形势下,靠单一经营抓发展困难重重,粮食行业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就难以避免市场风险,难以应对不测局面。因此,全区粮食部门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开拓工作思路,围绕市场抓粮食,跳出粮食求发展,实施多元化经营、跨行业发展战略,走多赢互补之路,努力营造粮食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四)抓好系统内部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稳定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稳定压倒一切。特别是当前粮食工作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要坚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依法办事,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又要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利益,切实维护粮食系统的稳定大局,为粮食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稳定的环境。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保粮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三、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全区粮食工作再上新水平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区各粮食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开创粮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压力感和责任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粮食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推动全区粮食工作全面发展。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志们,推进粮食改革,发展粮食事业,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希望全区粮食企业和干部职工担负起发展粮食事业的重任,进一步坚定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振奋精神,服务困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真正把我区的粮食事业做大做强,为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篇5

根据省粮食局《关于做好年度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及措施

我们始终将调查工作贯穿日常工作之中,结合商流统计工作深入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定期检查发放到调查户手中的调查手册。常设调查机构,深入选定的农户、城镇居民户和粮油经营、加工、转化企业,逐项、逐类采集调查数据,根据调查样本,分类、归纳、审核、汇总、测算、分析,努力做到调查资料客观、真实。

二、调查范围及对象

调查各类对象170个,确定抽样样本共110个,分别为农村居民22户,城镇居民28户,餐饮企业12家,单位食堂7家;调查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企业11家,转化企业7家,国有粮食经营企业7家,食用油经营企业12家,食用油转化企业4家。选取的调查范围和对象,涵盖了我市粮油消费、流通领域的各个方面,所选样本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基本上能代表我市社会粮油供需的基本情况。

三、基础调查情况

①农户调查情况

全市抽样调查户22户,家庭人口94人,抽样调查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0.56‰。

抽样农户人均年消费口粮287.8公斤,全市农村人口16.77万人,匡算农村人口年消费口粮4.83万吨,同比减少0.19万吨;抽样农户人均存粮700公斤,匡算全市农户存粮11.72万吨,同比减少12.68万吨。其中啤酒大麦库存8.8万吨,占农户粮食总库存的75%(以上均为原粮)。

抽样农户人均年消费口油10.95公斤,全市农村人口16.77万人,匡算全市农村人口年消费口油1836.69吨,同比减少201.91吨(以上均为成品油)。

②城镇居民调查情况

全市抽样调查城镇居民28户,家庭人口105人,占全市城镇人数的0.41‰。

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口粮223.5公斤,全市城镇人口29.97万人,匡算全市城镇居民年消费口粮6.69万吨,同比增加0.25万吨(以上均为原粮)。

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口油13.92公斤,全市城镇人口29.97万人,匡算全市城镇居民年消费口油4375.61吨,同比增加106.9吨(以上均为成品油)。

③餐饮企业情况

全市调查了60家餐饮企业,抽样12家;单位食堂19家,抽样7家。根据抽查数据匡算出单位食堂年消费食油551.1吨,较上年有所增加。

④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情况

全市调查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转化企业18家,企业粮食购进来源以从当地生产者购进为主;少量从当地国有企业及省外购进。销售渠道主要是销给当地城乡居民、省内部分市县及省外。根据样本匡算,年全市非国有经营(加工)、转化企业本年粮食流通量13万吨,年末库存5.4万吨,经营状况稳定,库存略增。

⑤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情况

年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年经营量7.6万吨,年末商品库存0.6万吨。经营量减少,同比减少2.2万吨。年末总库存(含储备)3.95万吨,库存略有增加,主要是地方储备增加。

⑥省际间粮食主要流向情况

根据样本匡算,年全市国有、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从省外购进粮食3.5万吨,销往省外4.8万吨。

四、全市粮食油料供需平衡状况分析

1、年我市粮油生产情况

①粮食生产情况

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57万亩,同比增加0.36万亩。其中:小麦34.54万亩,同比增加0.14万亩;啤酒大麦19.64万亩,同比减少0.94万亩;玉米16.04万亩,同比增加0.77万亩;粮食总产量33.8万吨,同比增加0.78万吨。其中:小麦13.19万吨、同比减少0.35万吨;啤酒大麦8.57万吨、同比增加0.38万吨;玉米10.89万吨、同比增加0.84万吨;其他粮食1.15万吨,同比增加0.04万吨。

②油料生产情况

年我市油料播种面积10.45万亩,同比增加1.04万亩。产量2.32万吨,折合成品油约0.68万吨,同比增加0.15万吨。

2、社会粮食油料总供给与总消费

①年全市社会粮食总供给

年全市社会粮食总供给量37.56万吨,其中本地粮食产量33.8万吨,比上年增加1.08万吨。年年末,全社会库存商品粮食8.4万吨,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库存粮食0.6万吨,占总库存的7%;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库存粮食2.8万吨,占总库存的33%;转化企业库存粮食0.5万吨,占总库存量的5.9%;农户存粮口粮2.9万吨,占总库存的34.5%(农户总存粮中作为经济作物的啤酒大麦未计)。

②年全市社会粮食总消费

年全市社会粮食总消费量31.7万吨,其中口粮消费11.5万吨,占消费量的36%:城镇人口口粮6.7万吨,占消费量的21.1%;农村人口口粮4.8万吨,占消费量的15%;饲料用粮1.3万吨,占消费量的3.5%;种子用粮2.7万吨,占消费量的8.5%,其他用粮占51.9%。粮食商品率达71.2%,其中:小麦商品率40%、玉米商品率85%、啤酒大麦商品率95%,豆类、薯类商品率65%。

大米需求(按原粮计)2.7万吨,全部外购。除去其他需求,当年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年,我局加大外购力度,从河南等地调粮1万多吨,在保供稳价的同时,充实了市县区级粮食储备。

③年全市油料总供给与总消费

年全市油料总供给2.32万吨,折合食用油0.68万吨,总需求0.92万吨。考虑正常流通量,食用油缺口0.23万吨需外调。

3、对我市粮食、油料供需平衡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与匡算,对我市粮油供需平衡提出如下建议

①加强调控,提高调剂粮食余缺的能力

调查测算结果表明,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产量提高,主食口粮处于紧平衡状态。根据以往惯例,如果啤酒大麦市场回暖,小麦种植面积有可能下降,加之极端天气频发,粮食供需平衡形势并不乐观。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我市农村人口呈现净流出,在2011年减少2.95万人的基础上,年再减少0.42万人,城镇人口呈现刚性增长,较上年增加0.57万人。根据我市需求状况,作为主食用粮的小麦需求量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而我市近两年的小麦产量,只能满足当年消费需求,油料生产产不足需。为此,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继续扩大小麦、油料种植面积,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提高调剂余缺的能力,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现象。

②加强区域间协作,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调查测算结果表明,我市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突出,较为明显的是大米、油料。要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为原则,把省际间协作做为粮食行业招商引资的重点,推进我市粮油有序流通,加强区域协作,调剂粮油品种,保障市场供给,保持粮价平稳运行。

③大力推进科学储粮,保持合理粮食库存

我市目前地方储备(市县区级)2.25万吨,企业、农户存粮迅速下降。国有企业由于贷款难,受资金制约,无力收购,商品库存大幅下降,80%国有粮食企业商品库存为零,非国有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多存粮;存粮农户只存当年口粮,同时35%的农户已由粮食生产者转为商品粮消费者。鉴于此况,在抓好粮食生产存粮于地的同时,要从多方面入手保持足够的粮食库存,一是继续加大地方储备规模。二是着力提高企业库存。建议通过激励和惩治手段,保持企业合理库存。二是做好农户存粮的科学指导及服务,鼓励、支持农户存粮。多管齐下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

④健全粮食购销网络,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近年来,我市城镇居民口粮基本是由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组织供给,他们在活跃市场、保障供给中发挥了灵活、快捷、方便的积极作用,但存在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帐实不符、监管不力等问题。在当前粮食市场化形势下,保证军需民食供给,就必须健全粮食购销网络、完善市场粮食供需体系。一是引导粮食经营企业在城区、乡镇、集市建设粮油连锁专卖店,推进“放心粮油”走进千家万户;二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督检查、粮食流通统计、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市场监测预测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市场粮食流通有序发展,保证粮食供需安全及质量安全。

五、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问题

①依法调查的资质不健全

我市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依托下属企业的统计人员开展调查,目前统计人员不具备依法调查的资质,社会经营企业不能积极配合,有些甚至拒绝配合调查,开展调查难度大、困难多,单位食堂、餐饮业等项目的调查只能通过熟人关系开展,不仅增加了调查成本,而且样本的代表性也打了折扣。

②企业承担社会性业务的能力有限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个别承担调查任务的企业疲于应对、不够重视,统计人员个人难以开展工作。

③调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统计人员基本没有系统的培训,知识难以更新,难于适应要求越来越高调查工作。

2、建议

①完善粮食行政执法保障体系

我市私营粮食企业和个体粮商较多,许多个体粮食经营户由于台帐不健全,购、销、存记录不准确,给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保障体系,加大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所有从事粮油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油经营者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检查,严格执行粮食经营信息统计报告制度。确保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政府提供真实可靠的宏观调控依据。

②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完善手段,保证质量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篇6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是继98年粮改以来的又一次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来的粮食工作,分析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置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

参加今天大会的有:市粮食局XXX同志;县委、人大、县政府、政协的分管领导;县粮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县城各附营企业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各购销企业的主任、会计;粮食局全体干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到来。

今天的大会共有四项议程,一是动员讲话,二是宣读文件,三是领导讲话,四是总结讲话。

下面进行大会第一项:动员讲话,请县政府副县长刘王留同志作动员讲话,大家欢迎;

现在进行大会第二项:宣读文件,请县粮食局局长、粮改办主任曹晓平同志宣读《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家欢迎。

再请粮食局副局长苏茵同志宣读《府谷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方案》,大家欢迎。

现在进行大会第三项:领导讲话,请市粮食局XXXM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现在进行大会第四项:总结讲话,请县政府助理调研员苏润有同志作总结讲话,大家欢迎。

前面,刘县长作了粮改动员讲话,粮食局曹局长和苏局长宣读了《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府谷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市粮食局XXX同志作了重要指示,苏县长最后作了总结讲话。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是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这次粮改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正确地理解和学习好这次粮改的政策措施,把握好“放开”与“管理”、“搞活”的关系。

二是要传达好这次会议精神。这次会议,各粮食企业调的是各购销企业的主任和会计以及县城附营企业副科以上领导,所以,会后,各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将这次会议精神全面细致地传达到粮食企业的每一个职工,并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为下一步粮改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完成我县的粮改工作任务。粮改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所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顾全大局,高效运作,改进作风,改善服务,与粮食部门一道搞好这次粮改工作。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篇7

一、建立管理网络,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县粮食局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企业建立企业安全员制度,并在部分重点企业设立企业安全注册主任。安全管理网络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系统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任务布置、信息反馈、检查整改及考核总结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教育培训,推行持证上岗。近年来,县粮食局结合实际开展了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合格培训、企业安全员岗位培训、新录用或新转岗以及从事安全生产相对敏感工作的员工岗位安全培训,同时,组织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规范、事故案例等的宣传学习教育活动,做好工作总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

三、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职责到岗,责任到人。制定出台了《xx县粮食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县粮食局与全部管理对象的法人代表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和职责范围,各企业负责人与各个班组、仓站及每个员工也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或岗位安全责任书,从上至下建立了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四、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对各企业实施考核奖惩办法,内容包含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工作措施、内部责任制落入、检查整改、资料台账等九个方面。同时,建立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基层的一线工作人员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逆向监督。

五、结合实际,抓基层,抓细节,推动安全与业务的共同发展。一是定期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二是要求粮油工业企业以车间工序为重点,设置防火隔离区,建立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档案,明确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三是紧密结合粮食流通业务工作特点,要求粮食收储经营企业从粮食出入库、储存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好2009年工作计划,搞好安全生产。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交通执法工作总结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篇8

一、各地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一)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4年5月,国务院主持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以后,国家粮食局立即召开全国粮食局长会议,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对落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组织召开粮食产销平衡区、部分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座谈会,以及部分省(区、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座谈会,了解和掌握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提出完善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建议,推进改革的顺利实施。各省(区、市)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周密制定了改革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这项改革。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已经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主体多元化,初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促进了粮食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004年,粮食主产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40%的资金用于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全年全国有29个省(区、市)共安排直接补贴资金116亿元,其中13个粮食主产省(区)安排直接补贴资金103亿元。针对稻谷供求偏紧的形势,国家及时公布了早、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国有粮食企业通过多种服务方式积极收购,较好地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对粮食市场价格起到了较强的支撑作用,给种粮农民吃了“定心丸”。

由于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2004年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9389亿斤,较上年增产775亿斤,增产幅度达到9.0%,创历史年粮食增产最高水平。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加最多、增幅最高的一年。由于粮食增产和价格较高,种粮农民得到了实惠,全国种粮农民比上年增收约600亿元。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大幅度提高,黑龙江、河南、安徽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10元、2553元和249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0%、14.2%和17.5%。

(三)着力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因地制宜推进企业重组转制,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

为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组转制创造条件,各地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解决“老人、老粮、老账”历史包袱。一是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采取省级财政补贴一点、市县财政安排一点、粮食企业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解决粮食购销企业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金问题。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消化现有库存中以往按保护价(含定购价)收购的粮食。三是各地按照省级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开展老账清理审计工作。经过努力,长期困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三老”历史包袱问题正在得到妥善解决。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人数已由1998年的194.8万人精减到104.7万人;18个省(区、市)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老账”的清理审计,另13个省(区、市)正在研究制定和协调工作方案;前几年收购的高价位库存粮食,目前已有近70%得到处理。

在解除“三老”历史包袱的同时,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主要探索出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以县为单位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油购销公司,负责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集中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老人、老粮、老账”,承担政府委托的政策性粮食业务,并承担全部历史债务的清偿。二是对中小企业采取股份制、拍卖、兼并和转制等方式进行改造重组。同时,成立新的县粮油购销公司,承担政策性挂账债务,从事政策性粮食储备业务和其他粮油购销业务。三是通过改革解决历史包袱后,发展企业集团,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宏观调控载体的作用。通过调整布局和重组转制,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总数已由1998年的30434个,调整为2004年年底的20522个。

(四)加强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粮食局和有关部门先后起草和公布实施了《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及《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实施细则》。针对粮食供求出现的新变化,适当控制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安排数量和轮换节奏。根据国务院关于“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按照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吞吐灵活、调控有力的原则,各地抓紧健全地方粮食储备管理体系,相应增加了地方储备规模。同时,推动各地建立中长期粮食总量平衡预警机制,完善地方粮食安全预案。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在铁道、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增加东北地区粮食运力,保证了主销区市场粮食供应,稳定了市场粮食价格。

(五)依法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建立粮食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粮食局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全社会粮食商品流通统计制度》等规章制度,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地方粮食收购资格管理办法,开展资格认定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搞活粮食流通。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政策和健全机制,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走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改革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粮食增产的基础还不很稳固,粮食主产区地方财政负担过重,种粮农民增收还要面对市场粮价变化的影响,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种粮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在地区间进展还不平衡,一些地方配套措施不到位,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机制还需在市场化运作下进一步磨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还难以适应市场主渠道的需要。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全局,着力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五个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又是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

(一)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推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积极培育、发展和规范多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开展公平竞争,活跃粮食流通。要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让市场形成能够对供求作出真实反映的价格信号,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生产和需求的导向作用。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特别是主产区粮食生产和销售对全局的影响很大,在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情况下,要注重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长效机制。要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继续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原则,积极推动和发展产销区之间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衔接,做好指导、服务和协调,努力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支持和鼓励产销区双方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格局,促进主产区生产的粮食向主销区顺畅流通,真正使产区的粮食有稳定的销路,销区的粮源有可靠的保证。近几年来,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到东南沿海销区建立储粮加工企业和销售网络,沿海销区的浙江等省到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就是在市场机制下运作的。既充实了销区市场的粮源,又为产区疏通了粮食销售渠道,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另外,个体、民营经济在搞活产销区的粮食流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要把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调动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是经济工作中的两项重要任务。妥善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又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因此,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落实对主产区的各项奖励补助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坚持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继续推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改善粮食品种结构,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发挥现代流通业和加工业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制度创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建立起粮食稳定增产和种粮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要紧紧抓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这个重要环节,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彻底打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吃“大锅饭”体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有利于企业面向市场,主动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活力。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种粮农户的分散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等因素的制约,种粮农民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绝大多数种粮农民特别是主产区种粮农民只能是被动适应市场,加上我国在城市生活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者对粮食价格比较敏感,在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国家还需要依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这个重要载体,在粮食收购、掌握粮源、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和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以更好地保护种粮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近几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但“老人、老粮、老账”等历史包袱还未完全消除,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粮食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并担当起主渠道的重任,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要在解除历史包袱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切实做到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后,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市场主体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不应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同时,要合理调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根据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需要,除中央政府以国有独资形式掌握一批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地方政府以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形式掌握一批地方粮食储备库外,在粮食主产区的产粮大县,可以现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因地制宜组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的粮食企业。在大、中城市,采取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的形式,重点掌握一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保障国家宏观调控的成品粮供应需要。对粮食供应比较困难的山区、牧区、水库移民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要继续保证稳定的粮食供应渠道。鼓励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培育若干个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或集产、加、销一体的粮食企业集团。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扩大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创建名优粮食品牌,发展粮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金粒麦业公司的公司连基地的经济合作组织;湖南省常德市的金键米业公司的稻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山东省章丘市面向农村,提供服务,做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山东省莱州市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龙头,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等做法,都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向市场,转换机制,主动服务,做大做强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计划主渠道到市场主渠道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四)要注重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

放开市场和加强管理,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把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既不利于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粮食市场体系的建设,也不利于粮食市场稳定和改革的推进。国务院颁布施行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为规范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当前,要全面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各地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出台粮食流通监管的相关配套办法。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工作。凡是入市的市场主体,必须由粮食部门进行资格审核,工商部门发放营业执照。要根据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和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需要,落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统计、质检的职能、机构、编制、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作,切实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确保粮食收购市场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活而有序。

(五)要始终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改革的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

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其主要目的和归宿就在于实现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于粮食这种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特殊重要商品,应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必须进一步健全宏观调控的制度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逐步优化中央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对承储中央储备粮的代储企业实行资格认证,未取得承储资格的企业不得存储中央储备粮,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在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要完善粮食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粮食的有效供应。要在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灵活运用进出口手段调剂国内粮食余缺。

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粮情,研究我国粮食生产和供求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建立和完善吞吐灵活、运转高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实现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增强宏观调控的超前性,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各地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切实落实地方储备粮的规模,以进一步增强省级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这是改善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基础性工作。

三、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由于特殊的国情和粮情,我国的粮食工作实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省长负责制,这是粮食工作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保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对本地区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全面负责。同时,从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搞好粮食总量平衡,管好地方粮食储备,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和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粮食省长负责制的内容。因此,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既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

改革的实践证明,全面落实好粮食省长负责制,有利于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2004年年底以来,我们对先行改革试点的山东、河南、安徽等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和总结,并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以文件形式转发,供各地参考借鉴。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三老”历史包袱很突出,推进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多数粮食主产区所具有的共性,通过做深入、扎实、细致的工作,平稳地推进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取得成功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切实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确保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该省政府明确强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是粮食部门一家的事情,而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各市、县政府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及时协调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各地改革的进展情况还不平衡,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各地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改革的顺利推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有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部署,国家粮食局立即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的通知》,对下一步改革的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粮食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关于粮食财务挂账清理审计的规定,在省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对粮食亏损挂账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审计的步伐。尚未进行清理审计的地方,要尽快开展工作;已经完成清理审计的地方,要抓紧进行政策性挂账的认定,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和转制重组创造条件。同时,各地要继续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要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要积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各地要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切实对本地区的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负起责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保持市场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保证市场粮食的有效供应,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

上一篇:企业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企业食堂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