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1 06:45:49

施工质量总结

施工质量总结篇1

按照区领导要求,现将我局半年来主要工作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一、依法监管,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一是安全监管。监管建设项目29个,建筑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共为30个项目办理了安全监督手续;开展安全检查39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15份,检查隐患61处,均已整改完成,有效的扼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是质量监管。共为21个项目办理了质量监督注册手续;完成检查、巡查工作共8次,为24个项目办理了竣工验收监督手续,完成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57个单位工程;对2家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进行了处罚。同时受理调解阳光嘉城、昆仑唐人中心等信访质量投诉11起,目前10起已办结。

三是政府投资项目进展情况。年初至今,已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勘察招标1个,设计招标62个,监理招标23个,施工招标28个,工程总投资4253.20万元,通过招投标工作,共为政府节省资金358.18万元。目前,已有6项办理完施工许可证。

四是建筑市场监管工作。上半年共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31个。对施工现场两部人员组织检查6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停工核查通知书》2份,《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不良行为告知书》1份,下达执法文书后我局严格监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回复,确保把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完毕。

五是施工图行政审查与建设工程合同备案工作。对辖区内24个建设项目出具了施工图设计文件行政性审查综合意见表,办理了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行政性审查及备案。对创业城唐人生活广场b14、b15地块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擅自施工的行政处罚案卷,已移交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办理勘察合同备案3项、设计合同备案3项、施工合同备案1项、监理合同备案1项。

六是工程款清欠工作。调查取证有关部门转办及群众直接来访案件13起,解决拖欠工程款700余万元。

七是落实中央、省巡视组建设手续督办情况。通过召开专项会议、约谈主要责任人、发放建设手续督办函等方式落实建设手续督办情况,召开专项会议2次,约谈主要责任人10次,发放督办函共计30次,截止目前,中央巡视组督办的项目已经办理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省巡视组督办的项目中有5个项目仍未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我局将继续对该5个项目进行督办,确保整改完毕。

另外2015年仍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区政府投资项目共计15项,通过我局不断进行督办及建设单位积极配合,目前已经办理完成12项,剩余3项正在继续督办,预计7月10日前即可办理完毕。

八是承接办理省巡视组交办信访案件16件,已全部办理完成。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主要是攻坚克难,协调化解征收工作难题。

一是全力推进龙南中心市场项目。

年初以来,通过多方协调,影响龙南中心市场项目的25商服业主征收问题,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完成了23户已完成征收,另2户待征收资金到位后,力争早日签订协议。

二是龙十路项目回迁安置楼规划已开始履行批复手续。影响龙十路项目回迁安置楼规划审批的d22号楼拆除后,协调开发企业及时报送龙十路回迁安置楼建设规划,目前正在等待市里审批通过,方可启动土地、建设和其它手续办理。

三是积极化解富强村改造遗留问题。

按照区领导要求,我办承担了原富强村改造中遗留的华夏楼和土特楼拆迁问题。因两个项目历史跨度大,我们本着尊重历史解决问题的态度,积极协调当今的开发企业与上述两个项目的未签订协议被拆迁人多次协商。最终确定,华夏楼未签订协议业主全部选择原评估价货币补偿,开发企业以损失补偿的角度给予每户5年损失,通过努力目前28户仅剩1户未同意。土特楼开发企业采取异地新建设1:1,等面积、同楼层置换解决,目前正在推进,有望年底前拆迁完毕。

四是正确面对旧城改造项目遗留问题。

施工质量总结篇2

2004年是公司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半年来,在xxx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紧密团结,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为确保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质量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工程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推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上水平,公司于年初制定了《工程质量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质量责任和质量工作考核的标准,为公司质量工作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同时,于三月份开展了以告别“低、老、坏,追求零缺陷”为主体的质量管理年活动,以彻底克服多年来形成的低要求、老毛病、坏习惯的生产陋习,加强对工程施工的过程控制,切实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大力宣传了“质量追求零缺陷”、“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就是用户满意”等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并在四月通过了2004年度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次内审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今年的质量情况比去年同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上半年累计施工的65项工程中,562项分项工程,一次合格559项,优良236项,分项工程一次合格率99.4%,优良率42%。特别是由xxx施工的xxx,经过三个月紧张施工,9.87公里管线已全部完工。总计焊口836道,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9.37%,防腐补口一次合格率100%,获得了甲方和监理的一致好评。由xxx厂施工的xxx工程,一次试制就取得了很高的焊接合格率,无损检测共拍片870张,一次合格859张,一次合格率达到98.7%。在丘东温西三、温五产能建设工程中,在项目部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5月份共无损检测拍片560张,一次合格546张,一次拍片合格率达到97.5%。

但在进步的背后,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上半年我公司共发生质量事故7起,其中严重质量事故2起,一般质量事故5起。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纵观这7起事故,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基层公司领导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个别单位管理职责不明确,对质量管理理念的宣传和落实,缺少广度和深度。

2、有的领导对质量的要求和标准不高,重进度、轻质量的凑合思想仍然存在

3、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现场的管理不够严谨,对“三工序”、“三检测”等监视和测量工作执行不严格、不规范,同时对质量问题缺乏预判能力。

4、质量安全监督站对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5、一些员工满于现状,不思进取,质量意识不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6、工作的灵动性不高,对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动,缺乏相应的调整。

面对上半年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下半年质量工作要继续贯彻落实公司“质量管理年”活动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1、进一步加大质量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特别是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到“人人心中有质量,人人心中重质量”。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加强现场的质量监督检查。质量安全监督站要加大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和工程施工的监督、检查力度,查处在施工过程中不按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或操作规程执行不严等行为,彻底杜绝重进度、轻质量和施工过程的低、老、坏现象。分公司要明确专(兼)职质量检验员,同时加强质量相关信息的传递速度。及时对质量问题作出快速反应。

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进一步强化施工过程中的“三检制”和“三工序”,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责任制。同时增强主观灵动性,针对临时检修、维修、抢险工作,项目部接到任务后根据甲方要求和施工区域、危险程度、气候环境、人员素质要求,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但绝不是违章冒险,合理安排设备、人员、工期,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满足甲方的要求,双方签字记录在案。避免为了赶进度、抢时间,降低工程质量和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4、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的操作技能。针对人员状况,加大培训力度,分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及现场操作技能培训。在工程开工前要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以及能力评价,对培训不合格的电焊工不准焊接作业,对已参加施工的电焊工如出现两次合格率的情况,一律停止作业,由人力资源中心对其进行重新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重新上岗。

同志们,质量对于我们施工单位来说就是声誉,就是市场,就是效益,是不可动摇的根本。我相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质量的达成是靠预防的理念,针对上半年质量事故的产生原因,抓住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把措施实实在在的落实到实处,一定能在今年内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使公司质量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施工质量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 TH16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机械加工是利用机械作为加工工具,对产品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标准化的过程。机械加工按照被加工的工件在加工状态时适宜的温度,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冷加工是指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产品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热加工是指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状态下,能够引起产品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热加工常见有热处理、煅造、铸造和焊接。按加工方式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

二、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内容 加工精度是指加工后的零件的尺寸、形状等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而他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则称为加工误差。由于受加工零件的机械设备精度及人为等其他复杂因素的限制,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不可能与理论值绝对一致,多少会存在一些误差。因此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应根据成本尽可能提高加工精度,决不能一味的片面的追求精度。

三、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1、机床的几何误差 (1)加工工件固定在机床上,通过机床主轴的运动将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加工。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与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有很大关系。 (2)导轨是机床加工刀具运动的基准,其精度将直接影响刀具对工件的加工精度。由导轨精度引起的误差称为导轨误差。导轨误差一方面由于其制造精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和导轨的安装质量和磨损程度有关。导轨磨损是机床加工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是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 2、刀具的几何误差,工件的加工通过刀具来完成,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工件的加工精度主要有刀具误差来决定。刀具误差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刀具本身的不精确,由于其传动机构的不精确导致自身运动的不精确所引起的误差。另外,刀具误差也跟其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对于定尺寸刀具,刀具的制造误差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而对一般刀具,其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夹具的几何误差:夹具的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和机床具有正确的位置,因此夹具的制造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很大影响。3、定位误差 工件的加工必须有一定的基准,其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序基准两类。设计基准顾名思义就是指加工零件图上对加工零件的的表面尺寸、几何位置所依据的基准。工序基准主要用于确定本工序加工后工件的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当工件的实际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和工序基准存在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二是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稍有偏离制定的基本尺寸,虽然这些成品都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尺寸变动。但是要是变动过大就会造成不利影响。工件定位面与夹具定位元件共同构成定位副,因为定位副制造的精确度不高,以及定位副间的配合间隙造成的工件最大位置变动量,被称作是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4、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产生的误差 工艺系统所具备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要是受力过于偏大,或者是受力的时间过于长的话,该系统就会出现变形,由此产生误差。工艺系统中受力能力取决于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工件刚度。工艺系统中要是工件刚度明显的低于机床、刀具、夹具的刚度,那么由于切削力的作用工件就可能因为刚度过低而出现变形。而精加工的工艺对于工件的要求很高,变形的工件肯定不利于产品的精加工;二是刀具刚度。刀具的刚度就是指外圆车刀在加工表面法线(y)方向上的刚度的大小。虽然说刀具的变形很小,但是对于镗直径较小的内孔,由于刀杆受力变形而出现即便是小范围的变化依然对孔加工精度产生不利的影响;三是机床部件刚度。因为机床的结构比较复杂,有很多的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可能在受力中出现小幅度的变形,不会出现明显的不利影响。 5、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艺系统热变形是加工工件出现误差的主要因素,可以占总误差的一半。由于工艺系统加工的时候对精度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精密加工的部分和大件的加工之中,因为机床、刀具这样的金属设备常常会受到热源的影响而升温,由此传热给周围的物质,物质都是热胀冷缩的,受热变形固然影响到工件的加工。 6、调整误差在机械加工的工序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工艺系统及时的调整配合,但是工艺系统中的调整是纷繁复杂的,也不可能无比的精确。由此产生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工件、刀具在机床上的互相位置精度的大小取决于是机床、刀具等这些部件自身的精度和其相对位置的调整。在忽略动态因素的情况之下,当机床、刀具等的原始精度都达到标准,那么调整误差就是影响加工精度的关键性因素。

四、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1、 减少原始误差。提高加工零件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为了提高机加工精度,需对产生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始误差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精密零件的加工应尽可能提高所使用精密机床的几何精度、刚度和控制加工热变形;对具有成形表面的零件加工,则主要是如何减少成形刀具形状误差和刀具的安装误差。 2、误差补偿法。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1)误差补偿法:该方法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原始误差,从而补偿或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达到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2) 误差抵消法:利用原有的一种原始误差去部分或全部地抵消原有原始误差或另一种原始误差。 3、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为了提高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可采取分化某些原始误差的方法。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1) 分化原始误差(分组)法:根据误差反映规律,将毛坯或工序的工件尺寸经测量按大小分为n组,每组工件的尺寸范围就缩减为原来的1n。然后按各组的误差范围分别调整刀具相对工件的准确位置,使各组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中心基本一致,以使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大大缩小。 (2) 均化原始误差:这种方法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均化的原理就是通过有密切联系的工件或工具表面的相互比较和检查,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再进行相互修正加工或基准加工。 4、转移原始误差。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转移原始误差至非敏感方向。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若在加工过程中设法使其转移到加工误差的非敏感方向,则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五、结束语 终上所述,在机械的加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加工误差,从而对机械加工的精度进行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翠宝.浅谈提高机械加工精度[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3)

[2]杨春雷等.浅谈机械加工影响配合表面的原因及对策 [N].中华建筑报; 2005年

施工质量总结篇4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通病处理方法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路面工程施工质量也逐步有所重视。公路最终的成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不仅要精心设计,还要精心施工。从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等方面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提出了施工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路面原材料的质量应严格控制

以碎(砾)石为骨料,结合料为水泥与水合成的水泥浆,以砂做为填充料,这些材料在经过拌和、摊铺、压实和养生而构成了水泥混凝上路面的结构层。混凝土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抗磨性、较高的强度,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的耐冻性以及低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也应满足要求,因为路面结构层同时受到车轮荷载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应确定合适的配合比例,并对路面混凝土及其组成材料提出一定的要求。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要加强控制

(1)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平整度是使用质量的最重要指标。路面平整度的提高可以提高通过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减少面板的冲击力,从而错台、断裂现象可有效的延缓或避免,最终路面使用寿命可有效的得到延长。要控制好水泥混凝土平整度的指标,收水抹面和表面拉毛工作应做好;应摊铺均匀并严格控制水灰配合比;确保混合料中浆体分布均匀,最佳混凝土拌制时间要掌握;不允许把振动棒作为布料工程使用,要明确控制振动棒的走向及布料厚度,防止漏振、过振,振捣必须到位;真空脱水时间要掌握好,避免造成边部和下层仍是弹软状态时,而中部和表层已达到塑性强度,造成剩余水灰比分布不匀情况。

(2)振捣方式的控制

可用人工捣实少量塑性混凝土,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混凝土的浇注宜采用振动器振实。平板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和振动梁都是有效的混凝土振捣器具,它们在施工时应配套作业,可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实其他振捣器振捣不到之处;必须振到每一振动部位的混凝土密实为止,确定混凝土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不再冒出气泡,停止下沉为止。

(3)接缝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特有的薄弱环节是接缝,对路面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传荷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接缝的质量控制要做好。

①缩缝。有切缝和压缝是缩缝的两种主要形式。应采用切缝机对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的混凝土进行切割,这种方法就是切缝法,切缝时必须保证最佳的切割时间。过早的开割,会因为混凝土强度不足而拉起碎石,上层砂浆会引起蹦落,缝槽也不顺直了;过迟的开割时间会加快刀片磨损、增加造价、工期延误。如不及时割缝(昼夜温差在15℃以上的),温差断裂缝很容易出现;切缝时须用水对刀片进行冷却时,基层和土基应防止切缝水的渗入。在混凝土拌合物做面后用振动压缝刀立即压缝就称为压缝法施工;压至规定深度时压缝刀应提出,用专用抹子对缝缘进行修整。

②纵缝。纵缝采用企口缝和平缝两种形式,平缝施工时可以分为设拉杆和不设拉杆两种做法。应对企口缝的缝壁进行沥青的涂刷,应对混凝土板凹榫的一边先浇筑混凝土,邻板应靠缝壁进行浇筑;平缝法施工时应将沥青涂刷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板缝壁上,应避免拉杆被涂上,规定深度的缝槽应在缝的上部浇筑邻板时压成形。设置平缝拉杆时采用螺纹钢筋,并设置在板厚中间;根据拉杆的设计位置应预先放样打眼,设置拉杆的纵缝模板;必须严格控制模板质量及模板的安装质量,以保证其接缝的顺直,纵缝线最好用画线剔顺的方法修正顺直后再浇筑相邻板;采用割缝(假缝)在一次施工两条车道线水泥混凝土板时做为中央纵缝,为避免在板的中部发生裂缝,纵缝间距应尽量小于5m。

③胀缝。胀缝缝壁必须垂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宽度必须保持一致,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隙下部应设置胀缝板,上部应浇灌填缝料。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可以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保证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误差应小于5mm。传力杆可以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或用支架来固定并安装。

④填缝料。填缝用的材料应能适应混凝土板的收缩,并要求其不渗水、不溶于水,并要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低温时要有不脆裂,要求好的回弹性能,高温时不能流淌,必须要求其能耐老化;选择的胀缝材料,应具有使用寿命长、密封性好、伸缩性强的特点,一般可以有低一些的缩缝要求;为了防止冬季渗水和砂砾及其它细微坚硬颗粒物质掉入缝内,应在缝内填灌具有抗水、易灌、易除、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沥青净浆灌注目前一般最为常用,冬季灌缝面应离缝口5~8mm,夏季灌缝面应离缝口1~2mm,在灌注时不能灌满,以免溢浆,影响平整度和路容。

二、质量通病的处理

1. 收缩裂缝

坍落度不宜过大,首先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当坍落度过小时不能只调整用水量,调整时应同时增大w/c。为将水泥初凝时间调整到适合的时间,需要进行外加剂的试掺。其次,宜使用带有底盘的四叶抹光机加强抹面工作,抹光机的抹光作业须等到初凝面可以上人时才能开始,早期养护必须及时跟上。

2. 胀缝破坏

为防止胀缝的破坏,需要做以下两项工作:①需在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设置钢筋笼进行补强;②传力杆的设置精度要得到保证,以便能发挥其正常的效用,可以通过加强固定支架和对传力杆和胀缝板设置的精确度进行严格控制来实现。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的破坏原因主要有:由于地基稳定性不好而产生过量塑性变形、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板底脱空而失去支撑;板的平面尺寸过大;轮载过重或者板太薄;在施工养生期间收缩应力过大及荷载和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开裂等。

(1)在施工过程中断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当;②原材料不合格;③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工艺控制不当导致开裂;④基层表面不平整造成路面厚度不一致导致开裂。

(2)预防施工过程的断板。避免水灰比过大或混合料离析,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混合料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同时,高温季节切缝时间宜控制在250h以内,而一般情况下应控制在300h,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断板应避免,严格掌握切缝的时间。切割时间:应采用切缝机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的25%~30%时进行切割。

(3)对于断板应选用直接灌入法和条带罩面法处理切缝。

三、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既存在路面工程的普遍特性,同时也兼具有水泥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应从原材料开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施工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应分别从振捣指标、平整度指标、接缝指标等方面来规范,人为因素的影响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各个工序的操作行为要加以规范,对平整度、强度等主要指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控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要及时处理并做好预防工作,这样就会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并可以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

[2]王文艳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4期.

施工质量总结篇5

关键词:市政工程 给水管道 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用水的方便及水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市政给水管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提高管道的施工质量及使用年限,是确保城市供水的重要保障措施。

1 市政给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质量通病

1.1 管道平面和竖向位置差错

一般来说,市政给水管道在沿道路铺设的时候,直段基本能够与道路平行,但是,在路的交叉口处,存在着随意转角而且安全距离不到的问题;竖向调整的时候,不能做到直接连接。管道竣工后,还存在着偏差,影响建好后的管理,竖向误差大,过水的阻力也会加大,从而使过水的能力变低。

1.2 管道渗漏水,水压试验不合格

由于管道基础的不均匀沉陷,管材配件和附件以及管道接口施工质量差等原因,造成管道渗漏水,此外管道支位置不准确以及重心偏离、基础处理不合格、砼浇筑强度不达标等原因,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也会造成给水管道渗漏,从而导致水压试验不合格。

1.3 管道接口施工质量差

管道接口施工质量管段与管段接口质量,阀门及给水附件与管道的连接质量;管段与阀门的连接质量。这些连接质量不能保证,管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损和接口即容易开裂。

1.4 回填质量差,导致覆土沉陷,影响管道安全

阀门井的边缘填的不密,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的料质量差、含水量控制不好等,都会给后期造成过大的下降。

2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对于施工过程及施工结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准备工作做得好,将会对施工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对于施工前的图纸会审以及技术交底要认真对待,要将重点部分进行着重注意。施工管材、管件、用料等要在施工前备足,以免影响施工进度,尽量杜绝因为赶工期而影响施工质量的事情发生。要将施工线路上的地下构筑物、光缆、电缆、天然气管线等情况摸清摸细,保证工程顺利开工。

在施工准备阶段,尤其是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场。所有进场原材料都要认真检查验收,对于不符合进场要求的或是存在质量问题的,要一律禁止入场或是退场。

2.2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2.2.1 管沟开挖

管沟开挖时,管线距离不宜过长,对于挖出的土方,堆放位置要合理安排,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如在雨季施工,管沟边要注意叠筑土埂或是在土埂外设置排水管沟,防止雨水进入管沟。在开挖过程中,对槽底高程检测要随时进行,机械开挖进行到槽底高程以上20cm时,要随时注意超挖现象的发生,最好是改为人工清挖。管沟开挖时现场安全员沿线巡查,观察沟壁情况并做好记录。

2.2.2 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号及规格来选用管材,要严格按照管道安装的施工工序来进行安装,管道接口法兰、卡扣、卡箍等应安装在检查井或地沟内,不应埋在土壤中。

2.2.3 下管

下管前要进行验槽,在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下管作业,下管前要注意清理管内杂质,注意不要将泥土砖石等带入管内,要将管口封堵,下管操作是要注意下一根连接一根。

2.3 竣工验收阶段

2.3.1 压力试验

在用加压泵往管网内注水升压的过程中,要安排相关人员密切注意管道接头位置有无渗漏。加压至试验压力时稳压。稳压时间要够,还要观察压降的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不到的情况下泄压,并做好记录。管道试压合格后,要进行管道的冲洗及消毒,以满足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2.3.2 管沟回填

管沟回填时已是市政给水工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通常的市政给水工程中,回填质量都是最弱的环节。除却技术因素外,对回填施工的重视不够是重要因素。因此,在验收合格后,要对沟槽回填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及时进行回填施工,避免安装完成的管道长期外露,尤其是要避免跨越雨季和冬季。对于管顶50cm以内的回填,要回填过筛,不能填入大于100mm的砖石等杂物,也不能使用腐殖土以及淤泥等含有杂物的土质进行回填,沟内不能有积水,夯实时要避免重锤,直至回填至管顶50cm以上。

3 市政给水管道施工通病的防治措施

3.1 管道平面和竖向位置差错的防治

准确放线以及严格复查,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转角处的连接要特别注意,连接要规范,承插管道平面和竖向偏转角不得>2度;检验和复测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进行,检验复测范围包括沟槽的所有变化段,对于平面和竖向都要进行复测,同时这也是竣工交验的主要依据。

3.2 管道渗漏水,水压试验不合格的防治措施

首先来说,确保管道基础施工质量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前提,因此要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规范来进行管道基础的施工并把好质量验收关。对于管道基础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地质改良或是加固,切忌因赶工期而忽视实际情况的变化;其次是对于槽底土壤,要确保其承载力,如有扰动或遭雨水浸泡,必须挖除软土,对于超挖部分要按标准规范进行夯实回填;第三管沟底如为硬质石底时,应在管道下方铺设砂垫层且不小于20cm厚。四是加强对管材、管件和附件质量的管控,从选购、进场、搬运以及存储堆放等各方面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在各个环节上材料的质量不受影响或损伤;试压时要将试压段敞口规范密封和禁锢,合理设置排气点,试压时分级升压、逐点检查,严格依照规范完成所有环节。

3.3 回填质量控制措施

回填质量是市政给水管网施工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一定要加强这一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在管道铺设完成并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回填夯实时要密切注意不得损伤管道。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在管顶50cm以内采用无密实度轻夯压实,50cm以上可以采用标准施工,施工时要注意不得有虚填现象。对于回填材料要严格控制,不得将淤泥、树根、草皮、以及有机腐物做为填料,也不得将尖锐石块等填入。

结束语:给排水管道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稳定与经济建设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不断的加快,做好给排水管道的质量管理是城市建设者的责任。施工过程的质量直接制约着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一点差错可能就会造成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一切施工都要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国家行业标准等法规去完成,坚决杜绝违规操作,落实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制度,将施工质量管理深入到每个环节中。市政给排水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温金祥。论述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广东科技,2006(3)

[2]孙岩。尹凤芝。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3]胡灿。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设计与施工[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施工质量总结篇6

Abstract: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of the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How to form quality advantage in th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question that China's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should think abou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system process and control basis of real estate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phase quality control, and introduces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n every s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in detail.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Key words: real estate enterprise;construction phase;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81-03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房地产企业在当前的发展背景和行业状况下,管理项目多、跨度大及资源难以协调,这些问题对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影响巨大。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作为房地产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阶段,研究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本文以房地产企业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为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和控制依据

1.1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房地产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所在,施工阶段从设计意图到最终形成工程实物,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工程项目的施工由投入资源开始,通过施工生产,最终形成产品的过程。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是从投入资源的质量控制开始,经过施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直到成品的质量控制。

按工程施工过程的阶段划分,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可分为3个阶段:

①事前控制(施工准备控制)。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②事中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对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及作业技术活动的实施状态和结过控制进行,包括作业者发挥技术能力过程的自控行为和管理者发挥监控行为。

③事后控制(施工验收控制)。通过对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及有关方面的质量进行控制。

1.2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

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直接依据包含下列文件:

①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相关合同。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相关合同文件详细规定了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特别是施工承包商及监理工程师、分包商等)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权利与义务,项目各参建方在工程施工活动中的责任等。

②设计图纸和文件。工程施工单位履行施工承包合同必须坚持“按图施工”的原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指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是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的组成之一,发包人在工程承包合同文件中一般详细明确工程施工所适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大多数情况下选用我国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④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法规性文件。

1.3 影响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 4M1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予以严加控制,能够保证房地产企业施工项目的质量。

2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2.1.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机构

①项目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建设单位总经理担任组长,工程主管副总和项目工程部经理担任副组长,“工程质量管理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建设单位:总经理、主管工程副总、项目工程部经理。

监理单位:总监、总监代表。

承包单位:项目经理、执行经理。

②建设单位成立以项目工程部、设计管理部门、招标采购部门组成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执行机构。

③监理单位建立监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机构,并在进场后3日内上报给项目工程部。

④总承包商及专业承包商建立自身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机构,并在进场后3日内上报给监理单位和项目工程部。

⑤要求对各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图及机构图挂板上墙。

⑥总承包商及专业承包商必须设立专职质量检查员,并必须持证上岗。

2.1.2 建立方案先行制度

①在收到施工图后 10 天内,总承包商、专业承包商编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质量策划》、《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报送监理。监理在3天内评审完成。经监理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连同《监理大纲》、《监理规划》报项目工程部备案。

②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特点,承包商应编制《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表》。

③施工方案的编制时间至少应该在该分项工程施工前15天编制完成并上报监理,监理2天内完成审批并上报项目工程部。

④需专家评审的施工方案或需提前进行材料准备的分项工程,需增加评审时间或材料加工周期。

⑤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须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并填写《方案交底记录》。

2.1.3 建立交底标准

①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需对总承包商、专业承包商工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并填写《方案交底记录》。

②施工工艺需由专业工长(或技术人员)对班组长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交底需填写《技术交底记录》,技术交底记录需在操作面挂牌。

③技术交底必须采取口头交底及书面交底2种形式,监理及项目工程部专业工程师不定期参加交底过程。

④建立施工图纸会审标准。工程开工前,项目工程部组织由设计管理部门、设计单位、监理、总承包及分包商人员参加的施工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⑤建立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试验标准。

1)承包商或供应商按进场计划组织材料设备进场后,应填写《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记录》,需向监理申报,当为A类材料设备或B类材料设备首批(首件)必须同时申报项目工程部。项目工程部、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查资料、现场检查并监督取样送检。材料设备分类方法详见《材料设备分类清单》。首批设备、材料进场,项目工程部应招集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以确定未来管理过程中的标准统一。

2)进场材料根据检验、试验状态做好挂牌标识,标识分为“未验”、“已验待定”、“已验合格”、“已验不合格”四种状态。

3)产品的相关证明材料在验收前需由施工单位或者供应商提供,包括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检验报告、检测报告、说明书、保修书等,施工单位或供应商需要保证所提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以配合验收。

4)验收过程中,应严格对比材料各项特性,并保证进场材料与样品材料的一致性。除必要厂商资质文件和产品说明文件外,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材料设备的数量、型号、观感、规格、表观质量等。

5)对于需要进行试验测试的材料,建设单位可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证明,或要求施工单位对材料、设备进行试验或送检,该过程需由监理单位受委托人员进行见证取样并参加送检。

6)对于验收通过的材料,由监理单位填写《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记录》,批准施工单位使用。对于甲供材料,该记录表明将材料、设备及相关资质证明移交给施工单位进行使用。

7)对不合格的材料,原则上应拒收,并要求 24小时内退场。退场及重新送货的所有费用,甲供材料应由供应商负担,甲指乙供或乙供材料应由施工单位承担。

2.2 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①实行样板先行标准。用于工程的材料、设备须进行审批及封样,关键工序及重要环节必须制作样板。

②实行工程巡检标准。项目工程部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每天需对现场进行巡检,并定期组织相关质量检查活动。

③实行旁站监督标准。对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通病频发工序,项目工程部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应采取旁站监督管理。

④推行质量例会、专题会标准,实行质量周例会、专题质量例会、不定期质量总结会标准。

1)每周结合监理例会召开质量周例会,质量例会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工程部及总承包商、分包商相关人员参加。

2)质量周例会对质量问题小结,要求提出质量问题必须明确部位、制定整改措施,限制整改时间、落实责任人,并及时跟踪反馈。

3)当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发生频繁的质量通病应及时召开质量专题会,制定专项措施方案,并设专人监督执行效果。

4)质量专题会总监理工程师及项目工程部经理必须参加。

5)质量总结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项目工程部及总承包商、分包商相关人员参加,对前阶段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质量管理措施的运行提出意见,并形成《质量总结报告》。

⑤实行实测实量管理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及客户对工程质量的认知,对结构、抹灰、涂饰、装修四个阶段的过程产品,就其取样、测量、数据处理等具体步骤,建立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实测实量范围为所有在建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对所有实测区域进行100%的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工程实测实量实施细则如下:

1)施工单位编制工程实测实量执行细则并报监理单位、工程管理部审批,方案通过审批后,由施工单位对实测实量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并形成交底纪要。

2)施工单位按照审批通过的《工程实测实量执行细则》,对所有楼栋按分户对所有实测区域进行100%实测实量,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

3)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实测数据按不低于 30%的比例进行复测,审核施工单位分户/分层实测档案。

4)项目工程部对监理公司复测数据按不低于 30%的比例进行复测。

5)项目工程部按照合同约定质量标准及奖罚措施,对施工单位进行评比,依据评比结果进行奖罚、通报施工单位总经理、监理单位总经理。

⑥推行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估管理标准。

1)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估介绍。

第三方工程评估是指具有足够业务能力的咨询机构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委托,它独立于甲方、施工方、监理方和政府质检部门,作为工程评估管理主体,按照第三方工程评估企业的质量检查标准或根据委托方当前管理的侧重点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查标准,对委托方所有受检项目的工程实体质量、质量体系、安全文明、质量行为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

2)为了避免第三方工程评估在实际运行中沦为形式,寻租腐败,必须坚持第三方工程评估的公正性、独立性、科学性的原则。

⑦推行成品保护标准。

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须制定专项成品保护方案,方案经监理单位、项目工程部审批后实施。

2)成品保护划分责任区,设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专项成品保护措施,总承包商、监理单位、项目工程部监督落实。

⑧实行质量信息上报标准。

1)承包商、总承包商每周、每月均必须对上周、上月质量情况通过《周工程简报》、《月工程简报》形式进行总结,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应制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时间。

2)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时,承包商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并同时通知监理及项目工程部,并填写《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3)重大质量事故项目工程部必须立即通知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

4)监理应及时跟进、处理,并填写《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调(勘)查记录》项目工程部审核并提交给建设单位。

2.3 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2.3.1 推行“三检”验收标准

对工程所有工序推行“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互检、专职质量人员检查的“三检”标准,经“三检”合格的工序才可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2.3.2 推行“交接检”验收标准

①督导并推行“交接检”标准,即下道工序操作人员须对上道工序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办理交接检手续,避免掩盖或遗留质量隐患。

②当两个或以上承包商交叉施工时,前道工序承包商必须对后道承包商的单位进行工序交接,并且填写《交接检查记录》,此记录须监理工程师进行见证。

③交接检并不能对承包商自身施工的工序的质量责任进行豁免,只能证明在交接时工序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不会对后道工序产生质量隐患。

④对后道工序施工完成后,若需证明后道工序施工未对前道工序造成破坏,则需重新与前道工序承包商办理交接(如精装与防水工程)。

2.3.3 推行质量报验标准

当各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并经“三检”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报监理工程师验收,A类控制点及样板工序需经项目工程部工程师联合验收,经验收合格并签署相关资料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3.4 实行质量保修管理标准

①工程竣工交付后,项目工程部协同监理公司、物业公司及各参建单位共同制定工程保修方案及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负责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项目,提前准备好各工种技术人员、材料、设备。

②对维修项目必须保证24小时内查勘现场并向客户说明维修方法,48小时内开始维修,根据工程量与客户明确维修完成时间,对复杂项目维修,监理公司必须审核维修方案,旁站监督验收维修结果。

③对维修项目必须进行至少1次回访。

2.3.5 实行质量奖罚管理标准

所有奖惩措施的发起和落实,必须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奖惩措施是为了起到鼓励先进、树立榜样、鞭策后进、共同进步的作用,奖罚需措施只是工程质量管理的辅助手段,不宜过分依赖。

3 应用实例

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A地产公司建立了如上所述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并首先将这一理论应用在B项目中。

B项目包括4栋15层住宅,住宅带有单体地下室,单体地下室与地下大车库连通,总建筑面积为15513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10120平方米,精装交付。上述控制措施的应用对B工程的质量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工程的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估成绩为85.27%,较之A公司以前所建项目的平均成绩71.68%,有了极大提高。质量的提升,足以证明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4 小结

房屋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作为住宅开发重要主体之一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从工程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说,建立健全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将会对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质量水平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相信未来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措施将被采用,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质量也将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齐宝库.工程项目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齐文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和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

[3]朱陈山.大型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

施工质量总结篇7

【关键词】新形势技能质量管理品牌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近年来,建筑劳务人员思想、行为发生了变化,“人员老化、技术退化、工具简化、素质低下”现象突出,其操作能力、质量意识、技术水平跟不上行业发展要求;管理人员学历高、理论深,但实践技能匮乏,指导能力欠缺。

追究其原因有四,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事建筑劳务人员数量逐年减少;二是房地产业扩张对建筑工人产生大量需求;三是接受高中以上学历教育的人,通常都不会选择建筑劳务,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减少;四是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企业大量任用学校毕业生从事管理岗位,管理人员学历与现场管理经验不能匹配。重叠的不利因素,给施工质量管理增加了难度。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新思路,加强了解。建筑劳务人员是一种社会资源,和其它产业工人一样都可以通过市场来优胜劣汰。创新劳务管理机制,才能获得优质劳务资源的先机。在引进新队伍前,首先,应了解队伍以前施工的工程质量、工期、施工能力、劳动力储备、信誉等情况,其次,在了解信息后,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能力、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总结,针对性进行培训。

2、强化培训,提高技能。施工中,针对不同素质的劳务队伍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不定期组织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分工种、按阶段进行。开展技能比赛活动,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有利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

3、营造氛围,增强意识。施工质量管理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变化,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强化质量管理需要从每个人的观念上寻求突破,发挥操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紧跟质量规范步伐,自觉解决质量问题。为此,项目部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以引导、约束操作人员思想和行为。

对于新进场的劳务人员及时进行入场质量教育和政策宣贯,包括:国家质量法律、法规;企业的质量方针、理念和制度。质量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中,重点突出质量意识的提高。

4、强化训练,提升能力。培训是理论素养和实践知识提升的有效途径。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有一项统计:企业每增加1美元的培训费投入,就会增加3美元的产出。所以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人员培训,很多企业都不惜重金设立自己的内部大学。我们国内也有企业内部大学都是以管理理论培训为主,目前虽然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但是加强管理人员技能训练、提升指导能力却十分必要。

管理人员是制度执行的把关者,是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力

量。“传、帮、带”是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梯队建设的有效措施,就我司而言,从业务“单导师制”到业务、思想“双导师制”再到业务、思想、技能“三导师制”,入职半年年轻管理人员就能独立开展工作。在技能训练方面,首先,激发管理人员参与技能训练的热情,技能训练力行奖励机制。二个月或三个月为考核期,实践技能等级考核作为加薪和升职指标之一,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给予优胜者和导师奖励。其次,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省级技能等级考试;各类技能比赛,使技能强的管理人员有自豪感、成就感,真正培养一支会操作、能指导、善管理的管理队伍。

二、民主完善制度 加强动态管理为使项目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施工前,项目质检部必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应充分征求管理人员、队伍的意见,合理修改公布实施。这种民主建制方式,既使得制度合情合理,又得到了管理人员、队伍的赞同和支持,有利于逐项落实。加强动态管理,始终坚持事前交底、事中检查、事后总结。

1、事前交底,保证工序质量。事前控制是工序质量的保障,施工前,管理人员应对各班组进行详细的质量交底,包括:所属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技术要求、工艺操作要点以及质量标准,将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2、过程检查,注重关键环节。提高检查频率能提高质量的保证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当前的形势下,这是最现实有效的方法。同时,对施工操作不熟练的人员,给予针对性指导。特别是结构安全性、使用功能性、形体美观性更是检查、指导的重点。

3、事后总结,积累管理经验。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是个人进步的助推器。对于管理质量人员来说,若要做好总结,在全面学习及掌握质量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对质量差的工序,分析成因、加以改进;对质量好的工序,总结经验、大力推广。

三、取舍兼顾平衡 力推施工进度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在各种矛盾中,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之间是管理中突出的矛盾之一。施工进度是甲方关注的重点,也是施工企业展示实力和形象的窗口;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发展之本,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狠抓质量,进度就会相对“搁浅”;紧赶进度,质量就可能“触礁”。两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化解矛盾是质量管理人员思考的首要问题。在这对矛盾的处理上要通盘考虑工期和质量要求,在抢工期、抓进度的同时,一定要将施工质量摆在首位,做到“事前的麦芒、事中的钉子、事后的镜子”。掌握符合项目实际的管理方法,保证质量是加快进度的前提。四、加强总包管理 确保质量履约

随着国家对建设领域投资额度不断加大,项目管理日趋完善,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催生出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当前,工程总承包方合同中虽然有总承包管理条款, 但分包队伍是甲方招标引进,工程款由甲方直接拨付,工程总承包方对甲方分包队伍管理难度加大,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解决工程总承包质量管理难题就要多措并举,比如:施工前,承包方全面组织甲方分包队伍进行质量交底;对甲方分包施工方案、深化设计图进行审核、确定。施工中,勤检细查各道工序质量,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整改,推行奖罚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质量评比活动,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为各队伍相互参观、学习搭设平台,营造质量氛围。

工程施工各分包队伍虽然施工范围和内容不相同,但是管理是相通的。只有管理人员对“总承包管理”内涵有深入地领悟、深刻地认知,将甲方分包队伍纳入总承包方管理范围,促使整个项目甲方分包队伍服从管理的正轨。才能提高总承包履约能力,实现合同质量目标。

五、建造优质工程提升企业品牌

施工质量总结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 PDCA循环 质量管理

一、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的成败。一种好的质量管理方法能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目标的如期实现打下良好基础。尤其对化工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化工生产的本质安全与稳定生产。质量问题解决不好,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工程进度滞后、投资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为今后的生产埋下隐患或造成直接危害。所以,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米东区化工项目”项目工程管理中,“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工程管理中,可以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的四大控制。

二、PDCA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的科学程序。一次循环完,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放在下一次循环中,这样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过程,将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并予以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以免重现。

三、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

“米东新区化工技改项目”该内容包括土建、电气、工艺、给排水等专业。建设项目项目部为实施主体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

1.计划阶段(P阶段)

P阶段,项目部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要求,明确了该化工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四大控制的管理目标。施工单位根据四大控制的管理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明确分部程、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网络总体及日进度计划;按照施工图纸编制工程预算,将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

第一步:资料收集及工程难点

(1)施工单位收到施工图纸并认真分析,对工程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认真踏勘。 (2)本工程对原有厂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工程须考虑对已有建筑物的保护措施。(2)厂房中新施工的墙、梁、柱与原有建筑的框架的梁、柱连接成一体,而连接点的强度则是改造施工的重点和难点。(3)不能改变原有厂房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本工程施工的难点正是工程施工中要抓好重点工作。

第二步:施工准备

项目部组织设计交底和对施工图纸进行三方面审查(1)符合性审查;(2)工艺会审。(3)施工条件会审。

2.实施阶段(D阶段)

实施阶段设计文件由图纸变为实物阶段。在D阶段,施工单位以设计文件的内容及前期计划、准备工作为基础,

开展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施工过程的每一个工序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尤其是重点部位的施工。实施过程中应随时将各项计划和目标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偏差则在下一个循环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施工过程中是一个计划严密、工序繁多的过程,每个工序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但要符合设计文件、设计规范要求,同时要满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3.检查阶段(C阶段)

将实施效果与计划、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C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本阶段,要认真检查施工执行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把问题移交到下一阶段进行处理,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C阶段是工程监理的工作重点,通过本阶段来达到该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实现对工程四大控制目的。项目部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用好旁站监理,不放过工程检查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所有工序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复检,并填写检查记录,留下管理痕迹。质量监督站和项目部不定时检查,通过检查发现代表性问题有:

3.1根据施工特点,施工单位编写了脚手架施工方案。该方案明确了脚手架的搭设、材料选用等要求,并对脚手架进行了设计和计算。而一层施工检查中发现脚手架的搭设与施工方案存在一定差距。不合格率高达40%。

3.2工程进入施工中、后期阶段,由于多重原因施工进度与网络进度计划对比出现了严重偏差,进度滞后近一个月。

4.处理阶段(A阶段)

A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A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和总结,把存在问题及时改动。总结好的经验,不断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对于上述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问题,项目部按照PDCA循环管理房中的A阶段要求进行处理和总结:

4.1脚手架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墙体砌筑、抹灰质量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有施工安全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工程质量管理与施工安全不可分割。严格按照施工单位编制的脚手架方案重新修复,并监理公司复检合格,方可进行高处作业。旁站监理人员发现高处作业不系挂安全带,严格进行处罚。

4.2施工进度按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质量易于保证,如果施工进度出现偏差而不及时纠偏,后期在追赶施工进度时,将无法保证施工质量。该问题在项目部的严格督促下,施工单位迅速增加人力,及时纠正了进度偏差,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工程监督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保证。

通过施工问题的处理,施工单位总结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前期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在后期施工中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结论

化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管理过程,质量管理离不开工程的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管理,只有有机结合、互相制约才能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实现工程四大控制目标。

该项目按照“PDCA”管理方法进行工程管理。项目部采取周例会的形式,安排、落实、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处理解决各种问题,使得工程的每一个工序、分部和分项工程都在实施之前编制计划,实施过程中执行计划,检查阶段若发现与计划发生偏离,下一阶段整改、处理和总结。通过管理实践,项目部总结出该项目之所以实现工程一次中交成功、各项指标达优、工程管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工程施工合同双方约定的四大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原因是采用“PDCA”的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竣工施工总结范文 下一篇:实施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