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2:53:41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过程;个体软件过程;团队软件过程;过程性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57-05

众所周知,管理人员和用户需要专业的开发人员,他们应具有可信的、专业化的能力,能够完成承诺的工作;同时开发人员也在寻求更愉快的、有开发经验回报而又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最应该关注和培养社会需要的这类人才。

个体软件过程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是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开发的关注于个体工程师的过程实施及改进框架。Watts S. Humphrey先生自80年代末开始研究如何指导个体工程师对工作进行改进,并在95年和97年先后针对高校教学出版了两本著作[1,2]。著作[1]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适合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使用。而[2]作为[1]的精简版,可供低年级学生或社会工程师学习使用。之后,为进一步在社会上推广PSP的应用,2005年他又针对软件工程师出版了著作[3],并带领其团队开发了完整的配套教学材料,目前已经在SEI网站上已经了V4.1的版本。同时SEI推出了PSP知识体(Body of Knowledge,BOK),将PSP的知识主体分为7个能力域,再将每个能力域的内容细分为概念和技能两个部分,使PSP的知识体系更加结构化,更利于学习。同时PSPBOK也作为软件工程师取得SEI官方PSP Developer资质认证的主要参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所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对个体软件过程的研究和推广[4],并组织翻译了多部PSP著作[2,3]。我们的团队多年来在研究PSP的基础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开设个体软件过程从课程,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得到很成功的反馈。同时为软件企业提供培训,以达到产学研最好的结合效果。在近十年的PSP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更加实用的教学和实验大纲、课件及练习,同时开发了配套工具。经过教学实验的结果分析,这个体系不但适合学校教学也适合对企业的软件工程师的培训,较好地达到产学研结合的目的和效果,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正如Watts S. Humphrey在2005年的PSP著作中讲到:在这几年中,成千上万的软件开发人员接受了PSP课程,成百上千的TSP团队已经在他们的项目中使用了PSP方法。这个结果已经远远超出我的预料[3]。

1个体软件过程PSP简介

个体软件过程是一个自我改进的框架,它提供了一个稳定、成熟的个体软件过程,并定义了过程中所用到的表格、标准和规程,帮助个体软件工程师控制、管理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指导工程师估算和计划自己的工作,满足承诺,处理不合理的承诺压力,同时PSP向工程师展示如何收集用于持续的改进工作的生产率、质量和可预测性的数据,改进个人过程[3]。

PSP通过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来引导学习者学习PSP的工程方法,如图1所示。学习者通过在每个步骤中编写一个或多个模块级别的程序,学习如何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使用这些结果来改进个人性能。其中,几个主要的PSP等级所关注的问题如下:

PSP0:建立一个度量的性能基线

PSP1:制订规模、资源和进度计划

PSP2:实践缺陷和效益(yield)管理

软件产品规模日益增大,使得产品的开发必须由团队完成。学会PSP后,必然要将PSP应用到实际开发的项目中。SEI开发了团队软件过程TSP(Team Software Process)用于支持在开发工程中使用PSP,并解决软件开发团队所面临的承诺、控制、质量和团队合作等问题。

2造就专业软件工程师的过程

2.1从个体软件过程到软件产品工程过程

软件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影响。软件产品工程过程作为软件产品生产的核心过程,定义和集成了软件工程中的各项活动。因此,软件产品工程过程的性能将直接影响软件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个体软件工程师是软件产品工程过程中最重要、最不稳定的一环。只有参与过程的每个工程师都了解过程的执行并遵循过程进行工作,过程性能才能够得以保证。PSP是大型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缩影,通过PSP的学习,可以使工程师掌握好抽象、晦涩、不易实践的软件工程理念和方法,提高软件专业人员的责任感,为成为称职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习并实践个体软件过程是软件工程师了解、掌握和融入软件产品工程过程的一条捷径[5]。

2.2从编写简单小程序到开发大规模软件

PSP课程按由浅入深、程序规模从小到大,从基本度量到综合分析的策略渐进展开。虽然要完成的练习程序均为代码行数仅在几十到数百行的小程序,但是PSP所提供的一系列开发及管理方法,如规模估算、构件重用、进度跟踪、代码和设计评审及度量知识和应用等,都是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通过完成一些精心编排的小程序,在练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PSP的工程方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大型软件的开发时能自觉管理好自己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任务。PSP的真正目的是让使用复杂软件工程过程的大型软件开发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规划和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具有稳定和高效的个体过程性能,从而使得整个开发团队具有稳定、高效、受控和可预测的过程能力,最终有能力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大量的实际应用表明,PSP完全可以胜任实际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6,7,8],并具有很好的改进效果。也有研究表明,PSP可以和一些比较新的工程方法结合使用[9]。PSP诞生已经有十余年,在SEI的大力推动和不断更新下,越来越提高了适用性,并与CMMI中最佳实践相结合进行实施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3PSP所涉及到的工程方法和规范

PSP不仅告诉了个体工程师应该做什么,还详细说明了应该怎样做。所以,PSP中包含了大量的工程方法和规范,它们大多来自业界的最佳实践。这些方法在PSP知识体中都有详细的描述。表1列出了PSP中所涉及到的工程方法和规范以及引入的PSP等级。

3教学程序概述

Humphrey在文献[10]中提到,推广PSP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系统,SEI也在PSP的授课和培训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工作。我们结合多年PSP教学研究,参考SEI材料,为北航计算机学院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全套的教案。课程共9周,授课18课时,实验18课时,包括了课程要求、课程讲义和作业说明、评分标准及其他相关材料,并自主开发了教学辅助工具,结合企业应用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跟踪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和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形成了一套精炼而完整的课程体系。

3.1教学策略

PSP教学内容包括授课环节和实践环节。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授课使学生对课程所涉及到的软件工程知识在应用方面有进一步的理解,而丰富和有效的课程实践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践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体会,更彻底地认识到以前不良的开发习惯,提高质量意识。

课程教案分两部分:开发过程策划和质量管理。第一部分侧重于讲授个体过程规划,使学生学习软件的估算与度量方法,还讲授如何将统计学方法用于计划管理和预测,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解自己、计划自己和管理自己的能力。第二部分是缺陷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讲授如何识别和管理缺陷,通过设计评审策略和方法以及代码评审的讲授,给出软件质量方法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指导,学生通过评审自己的设计和程序,发现缺陷,提高个人质量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产生无缺陷软件的能力。与之相配套的8次练习也具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及重用关系,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如何通过历史数据和重用来更准确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和提高产品质量。8次练习之间的层次鲜明,其重用关系如图2所示。

与练习相配合,给学生补充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掌握PSP中的工程方法。如填字游戏,用于讲解PROBE估算方法;代码评审游戏,用于提高学生的代码评审技能以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情景测验,选自NASAC的一份月球生存测试,用于辅助学生体验小组评审的方式和效果。通过课堂游戏和练习,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巩固了教学效果。

3.2教学的国际化

PSP开发者认证是SEI推出的目前唯一针对个体软件工程师的资质认证,自05年至今已有数千名工程师获得该认证。我们的教学紧密联系认证的指导材料:PSP知识体,对相关知识点加以重点讲解,并鼓励学生参加认证考试,获取PSP开发者资质,推动国内软件开发者同国际接轨。

3.3教学辅助工具

在PSP教学中,学生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诸多数据采集任务,加上难于随时指导,会导致无法方便地得到所采集到的数据的直观反馈[11,12]。由于缺少自动化工具的支持,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而使PSP课程失败。

针对PSP的教学及应用,我们自主开发了PSP辅助工具PSP CASE Tool(PSPCT),对PSP 0~PSP 2的过程元素提供全面支持,如图3和图4所示。PSPCT能够帮助使用者管理自己的项目,采集过程中的时间、缺陷、规模数据,辅助规模估算和项目计划,并提供分析支持、过程支持等高级功能。PSPCT大量减少了学生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工作量,及时课后分析授课情况,分析学习效果,有效辅助了教学工作的进行。支持学生自己分析所采集的数据发现和改进个体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地预防问题再次发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同现有其他工具[11,13],PSPCT具有更强的教学指导作用,更具有开放性,对环境和使用者的要求更低,并且具有投入商业化应用的潜力。

4教学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教学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纠正理论及实践上的错误,及时对自己过程进行改进,同时也使得授课人员能够了解学生们的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并在课程结束后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加以改进。图5为近两年教学所采集到的学生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的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和估算准确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表2显示了学员在各方面的提高情况。可以看出,经过PSP培训后,学生的改进是显而易见的。

5结论

大量的数据证明,对大学高年级学生和企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PSP训练,是塑造合格的、专业化的软件工程师的有效途径,也为建造高效的软件开发团队培养人才,从而满足软件企业的人才需要和业务目标的需要,达到缩短软件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和改善软件产品质量的目的。这将对于提高软件产业化、加速与国际接轨、建造名牌产品具有重大意义。

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过程,争取组织学生集中完成实践环节以给予即时的指导和反馈,并把重点放到如何将PSP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研究如何以TSP为切入点,把PSP和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给予学生更加实际的工程指导,使PSP教学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Training qualified individual software engineer using PSP

ChaoYing Wu, Chao Che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PSP principle and methods, and illuminates how to teach students from personal process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and how to get a foundation of large-scale software development by practicing module-sized programs in detail. Then it analyzes the student data collected during our teaching activity.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PSP method is of benefit for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s, and is capable of improving student’s personal process. At last, this article gives a summary to results and findings,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works.

Key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Software Process,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Team Software Process, Process Performance

参考文献

[1] Humphrey W. S. A Discipline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M]. Addison Wesley, 1995.

[2] 吴超英等译著. 个体软件过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3] 吴超英等译著. PSP:软件工程师的自我改进过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4] 车向东等. 个体软件过程实验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8, 8(24): 426-429.

[5] 程超等. 个体软件过程实验及分析[J]. 计算机科学, 2007, 34 (9A):119-123.

[6] Morisio M. Applying the PSP in Industry[J]. Software, IEEE Vol. 17, Issue 6, 2000 P.90 C 95.

[7] Kamatar J, Hayes W. An experience report on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J]. Software, IEEE Vol. 17, Issue 6, 2000, P.85 C 89.

[8] Stark J. A, Crocker R. Trends in software process the PSP and agile methods[J]. Software, IEEE Vol. 20, Issue 3, 2003 P.89 C 91.

[9] Babar A. Adapting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PSP) to Formal Methods[J].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Australi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05.

[10] Humphrey, W. S.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tus and Trends[J]. Software, IEEE Vol. 17, Issue 6, 2000, P.71 C 75.

[11] Syu L, Salimi A. A web-based system for automating a disciplined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PSP) [J].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 Training. Tenth Conference, 1997.

[12] Abrahamsson, P.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experiences from Denmark[J]. Proceedings of the 28 th Euromicro Conference, 2002.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当今的软件人才市场存在着高校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面临择业困境,而大批软件企业业务发展受制于招不到适合人才的尴尬局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年鉴》[1]中指出“我国软件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合格软件人才供应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高端人才严重匮乏,软件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人才市场中的尴尬局面凸显软件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即毕业生英语实用能力较差、工程实践能力不强、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达不到企业要求。如何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高端软件人才,是高等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影响软件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因分析

1.1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软件人才的学历教育着眼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软件人才的培养,侧重计算理论、软件理论及其相关技术知识的教育,以推理与证明能力的培养为主,以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研究和设计的中高级软件人才为目标,注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强调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训练,缺乏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2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以专业学术发展和研究为导向,不是面向产业、面向领域的理论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工程经验的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动手实践、只会学习知识而不会应用知识;教材更新缓慢,教学内容落后于IT技术发展的前沿并脱离企业实践;实践课程体系以课程实验为主,缺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的知识综合应用与工程能力训练;素质教育多是以宣讲或授课方式进行,而不是有机融入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过程。

1.3师资队伍结构

受高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限制,高校师资队伍来源结构单一,大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普遍缺乏在企业从事实际项目研发和管理的经验,严重制约了高校培养工程型软件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有巨大差距,具有在国外长期学习或研发经历的高水平教师比例较低,缺乏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野,影响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师资竞争和淘汰机制,教师对掌握信息领域的新技术缺少积极性。师资队伍在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方面的差距,直接制约了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具有工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软件人才的培养。

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TS2038)。

作者简介:李红梅(1967-),女,工程师,大学,教学科长,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张红延(1964-),女,副教授,硕士,软件专业课程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系统与软件过程服务工程。

1.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启发式与独立思考少: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推理与证明能力训练,忽视工程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注重知识识记与重现的被动式学习,忽视工程环境中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主动式学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演绎教学法,缺少启发式教学和基于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的教学等。上课做作业考试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软件工程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以上问题均由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约束所造成,现有的运行机制很难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这种封闭办学的体制与机制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工程型人才培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使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2.1制定符合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软件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精英型软件工程师,按照软件产业的要求,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共同清晰定义了精英型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规格。该规格按照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 Operate)[2]教学大纲主题框架结构进行描述,覆盖了培养精英型软件工程师所需的基础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基础、个人与职业技能与素质、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工程化构建软件产品或系统的能力与技能等四方面内容,详细定义了精英型软件工程师应具有的领域的知识结构、六种能力与十种专业素质要求。

领域的知识结构是: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确认与验证、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和软件管理。六种能力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英语实用能力。十种专业素质要求是:具备扎实的工科基础科学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和软件工程学科核心基础知识,具备未来从事复杂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潜能;较好了解软件开发流程及其国际标准;具有复合学科和系统的观点;了解工程实际知识;善于交流和表达;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系统化思维、辨析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博采众家之长;具有适应多变环境的自信和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求知欲;深刻了解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及具备能力。人才培养规格是根据企业的要求对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进一步诠释。

2.2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精英型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方案

基于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了“三级平台―五个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两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突出创新意识培养的素质教育体系,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理论教学体系采用“三级平台―五个模块”式结构,三级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大类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以“拓宽基础面、夯实基础层”为设计原则;五个专业方向模块包括:项目经理、质量经理、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模块,以“面向职业岗位人才需求”为设计目标。“平台―模块”式结构既能满足“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又能突出“精方向”的专才培养目标。学院遵循面向产业需求、突出能力与素质培养、强化实训实习环节、在国际化环境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精英型软件工程师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要求,确定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实验、实训为主线,含基本技能、综合设计、企业应用、实践创新四个层次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开创性地设置了课程实训、学期实训、企业实训、企业实习不同层次与方式的实践课程,用以培养精英型软件工程师应具有的六种能力,有效地解决了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与软件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2.3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立创新管理体制

一流的教育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教师。为实施面向产业需求的培养方案,坚持专兼结合、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构建新型的“专职―兼职―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由校内教师授课;专业课教学与实训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校内外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制。充分发挥了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力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努力实现人人有为。完善评价考核体系,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院与软件企业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审议和制定专业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及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等。学院优先满足合作企业的人才需要,合作企业选派优秀的企业教师到学院授课和提供带薪实习的岗位,这种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产学合作教育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体制为培养精英型软件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4实施“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以“课程实训学期实训企业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的“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螺旋式提升能力的培养模式。例如学院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等主干课程中实施“做中学”,即采用案例引入、理论串讲、案例解析、项目练习的课程实训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的归纳总结,最后要求学生在同步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得到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学执行过程第一到第三学年每个学期末考试结束后,安排由软件企业老师指导的小学期实训,实训项目内容为本学期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实训项目设计

按CDIO关联原则集成化设计实训方案,每个学期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实训项目的难度也逐步加大,实训项目由企业教师和课程任课教师共同设计,以企业实际项目为案例,内容涵盖课程知识点。学生分小组完成实训任务,实训组织按照企业软件开发过程标准对学生进行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运维的工程能力训练,教学评价采取小组公开答辩和团队工作业绩综合评价制度。学期实训培养了学生软件开发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第四学年学生去企业实习,同时完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这种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习并提炼问题完成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5探索用中学、用中练、面向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学院进行英语教学改革,采用增加英语基础教学课程、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程、引进国外先进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专业课程全部双语教学,课程考核英文试卷、英文答题,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促使学生主动学英语,变被动于主动学习,真正做到了英语学习“用中学、用中练”。

3实施效果

措施实施六年来,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与质量监控,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学院已连续四年就业率达到100%,培养了一批精英型软件工程师,截至2009年3月,毕业生当中在企业中担任软件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项目经理、质量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占毕业生总数的40.3%。2009年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被评为教育部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参考文献:

[1]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中国软件产业年鉴《2008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S]. 2008:71.

[2] 查建中. 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6.

Research on Elements Influencing Software Talent Education Quality and Resolution Approach

LI Hong-mei, ZHANG Hong-yan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Paper analyzes the core elements to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talent education and state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them, that is to reform management and execution mechanism, establish scientifically effective and open education system, work out the talent education curricula to meet the needs of software industry, improve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reform teaching pattern and method. The practice in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School of BJTU shows that the results above can give effective guidance to talent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ts final effect of talent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is prominent.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IT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1-0107-03

1 概述

重庆IT行业前景广阔,人才缺口巨大。 “十二五”未,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达10000亿元,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万亿级的IT产业将带来80万的人才缺口,其中仅IT人才未来5年内缺口就将达到10万人。但是调查显示,虽然重庆IT行业人才需求巨大,重庆各大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高,原因是重庆地区高校IT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深入了解研究重庆IT人才市场需求并以之引导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紧迫的。该文对重庆地区IT行业人才需求做了深入调查,并对重庆地区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具备一定引导性的建议。

2 IT行业的相关概念

IT行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狭义的理解,IT行业就是各种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服务等行业。我们把这些从事IT行业的企业称之为IT企业,比如美国的微软、SUN公司、苹果公司,中国的联想、中兴、华为等IT企业。广义的理解,IT行业已经深入世界上的各行各业中,诸如银行、医院、超市等,它们都要依赖于信息及信息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因特网和其他各种来连接上述所有的东西的网络环境和从事相关设计,维护,支持和管理的人员共同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IT行业。

3 重庆地区IT行业相关企业招聘职位及相关要求

根据调查,以下几种人员是当前重庆地区IT行业需求最旺盛的几种:

3.1 软件工程师

软件工程师是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的人员的统称。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架构人员、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程序员等一系列岗位,工作内容都与软件开发生产相关。

在对惠普、富士康、仁宝等IT企业的网上的招聘信息以及重庆各大招聘会上来看,软件工程师在所有IT人才需求中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占所调查对象的31%左右。其中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NET软件开发工程师和PHP软件开发工程师为企业主要的招聘对象。随着重庆“硅谷”梦想的实现,相信重庆IT行业对软件基础开发方面的人才将会持续增长,处于所有行业的领先位置。

对软件工程师的基本要求如下:

1)熟练运用Delphi、Power、Builder、Ms 开发工具的一种或多种,熟悉Java、C#、PB、Delphi、VB任意语言编程,熟悉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及其开发,并具有两年以上开发工作经验(.net方向);2)理解J2EE系统架构,具有J2EE体系结构模块设计和代码开发经验,熟悉主流开源框架,能够熟练应用Spring、Hibernate、Struts、EBATES等(Java方向);3)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和编写开发文档的能力等。

3.2 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Software Testing Engineer)指理解产品的功能要求,并对其进行测试,检查软件有没有错误(Bug),决定软件是否具有稳定性(Robustness),写出相应的测试规范和测试用例的专门工作人员。简而言之,软件测试工程师在一家软件企业中担当的是“质量管理”角色,及时纠错及时更正,确保产品的正常运作。

随着近几年来IT行业的快速发展,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一个企业的关注。在很多IT企业当中,软件测试不只是纯粹的挑出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忽略的问题和缺陷,它的重要程度与软件开发工作相差并不会太少。实际上,软件测试过程与软件开发过程基本上是并行进行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每两个软件开发人员都会配备一个测试人员。而在一些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比例达到1:1甚至是以上[5]。从网上的信息来看,重庆现在的软件开发急需5000名软件高级人才,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软件人才缺口,重庆的软件开发人才缺口将有数万之众。按照每两个软件开发人员配备一个软件测试人员计算,重庆软件测试人员也会有几千上万的人才需求。随着重庆IT行业的不断成熟,对于软件测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软件测试人才需求量将会出现上升趋势。

3.3 系统集成工程师

系统集成工程师又称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是指进行数据库的安装和维护、进行数据平台的安装、配置和使用,各种应用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的人员。

目前市场招聘系统集成工程师的要求如下:1)熟悉企业多层交换网络、各种路由协议、广域网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安全及常见防黑技巧,有系统集成方案撰写能力;2)熟悉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熟悉Oracle等数据库的优化及常规维护;3)能够对计算机硬件故障方面进行检测,并维护的能力。

3.4 网络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招聘网络工程师的要求如下:1)2年以上网络管理工作经验,具有CCNA、CCNP、MCSE、CISP或CISSP等证书者优先;2)熟练掌握网络体系的基本结构,实际组网建设的设计和实施;3)深层理解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和服务机制;4)熟练运用网络设备的软硬件配置及管理的各种命令和参数。

3.5 3G技术开发工程师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技术开发工程师就是从事3G相关行业的技术开发人员。

从调查资料显示,重庆在3G网络方面,面临着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3G无线软件开发、3G网络规划、Android软件开发以及Windows Phone更是招聘不到相关的人才。

3G工程师的要求如下:1) 必须拥有通信、电子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移动通信原理及微波通信技术;2) 能熟练使用C或C++语言编程,具有丰富的数字电路设计或硬件开发工作经验,或者具备CDMA、GSM或TD-SCDMA、WCDMA等手机软/硬件开发经验等。

3.6 Android开发工程师

Android工程师是指从事Android移动应用操作系统、游戏和各种Android平台功能的应用、开发和测试的技术人员。以手机开发为主要对象,包括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Android游戏程序员、Android网络游戏程序员、Android软件移植工程师、Android嵌入式设备软件开发工程师、Android游戏开发工程师、Android网络游戏开发工程师等。

目前Android市场正在如日中天的扩展,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最近研究报告称,预计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全球市场上所占份额将会从去年的18.3%上升至26.5%,可以预测将来会有更多的用户选择Android系统的手机或是无线终端设备。

随着Android平台的扩张,引发了Android人才荒,2011年移动开发人才需求几十万,未来人才需求缺口将达百万。但符合条件的Android工程师屈指可数,在未来几年内,Android开发工程师将成为IT行业炙手可热的岗位之一。

4 对学校教育的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数据,目前重庆的IT行业迫切需要一大批的IT专业人才。这对于IT人士和IT行业相关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是,市场需求与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素养之间差距不小,结果是一方面是企业求才若渴,一方面却是毕业生就业困难。该文根据调查分析,针对学校现有的IT相关专业教育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4.1 根据社会需求,定期更新专业课程体系

IT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着产业的发展的不断变化,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对人才的目标也应随之定期更新,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从当前学校的教育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比较落后,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上文列举的目前市场紧缺的人才,除了较为传统的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外,其他近几年兴起的软件测试工程师、3G技术开发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等职位,大部分高校均未设置相关课程。高校计算机专业应该定期追踪社会新需求,并及时开设适应需求的课程甚至新专业。这一方面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和量上的提高。

4.2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用人成本考虑,绝大部分企业希望所招聘人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如果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上岗后对所在职位的适应时间就会相对而延长。高校课程设置应该大力加强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在注重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可以引入真实的IT项目,培养学生项目开发的能力;并提供学生自己动手开发项目的平台,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的开发。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总结

重庆IT行业的人力资源框架越来越成熟,IT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也处于各行业的领先位置,重庆现在及未来对IT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重庆地区高校应把握机会,适时改革IT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更好地促进重庆信息工业的良性发展,更好的促进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李利东.IT人才需求新增70万[N].重庆人民政府网,2010.1.27.

[2] 刘海燕.计算机人才需求市场的调查及粗略分析[J].2011(12).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双师型 校企合作

引言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近千所,占高校总数的9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工程人才的培养大国,但却不是培养强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1]。基于此,2010年6月23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一个重大项目,目标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工程技术人才[2]。该目标与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我们本着大学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卓越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一、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改革

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为“3+1”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和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训。前三年在校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每个短学期的企业实训,从而打造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去掉陈旧的知识,及时挖掘新知识、新技术,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拥有合理的知识体系;改进知识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在工作后才能根据社会经济的需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从而适应新形势,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不再仅以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定论,而是对某门课程学习的全程进行记录跟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全面的考核,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通过课外创新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前三年在校学习的每个学年,都设计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的环节,保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企业的文化、接受企业的熏陶、遵守企业的纪律、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把不同阶段的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为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训打下基础。

大学的最后一年实现完全企业环境下的实训,在此期间完成毕业设计。通过前三年阶梯式的不间断的企业实训,到大四时,学生基本具有了在企业独立顶岗工作的能力。这一年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实训的岗位情况,经过学校和实训企业的联合指导,按照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完成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完成了前三年的基本学习任务后,在最后一个暑假前,就让学生选择好实训的企业。在进入实训企业之前,学生首先要选择由学院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带着这个任务进入自己选择的实训企业。在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后,允许根据具体的工作以及企业的导师方向来提出新的毕业设计题目。经过学院的学术委员会研究,认为题目能够满足本科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后,正式更改题目,并且备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充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也保证了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毕业设计质量。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创新能力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创新的基础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尤其加强了实践部分的比重,建立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递进式、可操作性强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从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模拟企业项目的开发、假期企业实训、集中的企业实训、综合的毕业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1.讲练一体式教学

增加课内实验部分的比重,同时所有程序设计课程实现讲练一体式教学,使学生边做边学,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成效。

2.进行短期的企业环境体验

在大学一年级的短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能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此期间,安排3周的短期企业实训。学生进入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的企业,跟企业员工一样按时上班、下班、并做一些在这个阶段能做的具体工作,例如数据录入工作,体验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体会企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从而去掉自身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培养踏实认真的行事作风。

3.阶梯式课程设计

大一的短学期之前,学生已经学完程序设计导论课程,初步地了解c#程序设计语言、.net开发环境和面向对象的基础知识,在短期企业实训前安排2周的c#课程设计。主要由教师出几道模拟题目,指导学生进行开发,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主要由教师以要求的方式提出,学生只负责编码部分的实现。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过程,同时综合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编程能力。

大学二年级期间,学生学习了JSP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因此大二的4周短学期课程设计进行模拟企业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组成多个开发小组,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团队内部分工合作。需求分析、设计及实现等所有的过程均由学生完成,教师负责答疑、辅导及最后的点评,最后每个学生提交课程设计论文,总结自己负责部分的开发过程和经验体会。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5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China′s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engineers, the related issues of enterprise demands and students employment are analyzed. The Institut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sets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mode of "Based on Domestic, Face to Enterprises, Accentuate Forestry". The model analyzes the demands Yunnan local enterprises for graduates’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network engineers, Java or .Net should be cultivated. In the guarantee of studying basic theory courses,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3+1" is us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so as to meet the enterprise demands and enhance the employment rate.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就业;企业需求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s;employment;enterprise demand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183-03

0 引言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同时2015年就业季,估计将达到749万人。面对巨大的就业需求,却是就业市场的疲软。例如2013年赶集网的《赶集网2013应届生就业报告》中指出,截止2013年5月31日,83.2%的应届生未找到工作。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困难。有88.2%的企业希望招收到应届生。这样的反差不经使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各位老师开始反思: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真的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我们的培养方案是否适应企业实际的需求?

1 卓越计划与就业

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工程类教育人才需求日趋旺盛。同时我国所开设工程教育的高校也非常多。截至2010年底,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1]。

而近几年的就业季却凸显出了这样的矛盾:高校培养的工程类人才存在着理论知识强而实践能力弱的情况,而社会的需求恰是看重实践能力。这种矛盾不断的凸显,导致了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提升高校工程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在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目前共有194所高校参与“卓越计划”,占目前全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19.1%[2]。卓越计划的提出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该计划采取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企业进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两部分,通常为三年的校内学习和一年的企业学习。通过这种“3+1”的模式,不仅使得高校的教育更贴近企业的需求,而且也推动了高校工程教育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曾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了供需矛盾。

2 以企业需求与就业为导向制定培养方案

2.1 企业因素

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其中“行业指导”就来源于企业。高校在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的考虑因素就需要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纳入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此外还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服务面向和区域特点等因素[3]。

以西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云南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该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定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2.1.1 以招聘为导向的行业指导

企业时时刻刻都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他们对本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最为了解。此外企业在每年的毕业季中都会招聘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在招聘中所释放出的人才的需求信息(例如人才的层次、类型、结构和规格),都反应了该行业的最新信息。这些来自企业的反馈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指引。

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来西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招聘,在每次的招聘中,学院都有专业负责人和就业指导老师和企业充分接触,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经过5、6年的累计,学院发现企业对IT类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以下明显的变化:

企业需求的多元化。在过去几年中,来学院招聘的企业最开始需要的专业技能集中体现在Java和.Net方面。而最近2年,专业方面的需求扩展到计算机网络、安卓开发、前端设计,游戏开发和嵌入式等方面。

2.1.2 网络方向和电子商务的岗位增速较大

这两个岗位的迅速增加也反映出目前IT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和4G等技术的普及,来校招聘的企业更青睐于在计算机网络方向有专长的同学。很多企业直接希望学院能推荐网络方面的学生或者在招聘信息中指出有“网络工程师”或CCNA认证的同学可以免去笔试,直接进入面试。从事电子商务企业也逐渐增多,因此在面试中企业的面试问题有50%左右偏重于用户体验、网站运营和商品推广营销等非专业技能的考察。此外,这两个行业的薪资水平都比其他行业高30%至50%。

2.1.3 政府事业单位对IT类人才需求增多

随着政府和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加快,都需要大量IT类人才去开发和维护。这类岗位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符合了目前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的热潮。

2.2 就业因素

截止到2012年,在194所参与“卓越计划”的学校中,“985”大学有27所,“211”大学有38所,普通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共计129所。这其中地方院校有138所[2]。由此可见,“卓越计划”更注重于普通院校、地方高校发挥出自己区域特色和学校的背景特色。

来西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招聘的企业,89%都是云南的本土企业,在本土企业中昆明的企业占91%。同时学院的生源85%也来自于云南。通过毕业生座谈会,来自云南的学生绝大部分会选择留在本省就业。这些现状使得“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必须面向本土的IT企业,这样不但更加贴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而且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3 学校因素

西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具有较强的林业背景,在地里信息系统,林业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绩。此外云南省各州县都林业单位对林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因此学院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林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服务于林业系统。

3 “立足本土,面向企业,突出林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3.1 培养目标的选择

根据前文的分析,同时结合按照“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要求,学院制定了“立足本土,面向企业,突出林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指导思想。地方院校培养卓越工程师要以非同质化的理念为指导,同时突出学院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使工程教育的层次、类型、内容更加丰富[4]。

西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的卓业工程师主要面向云南本土企业,以培养Java和.Net软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为主。在与招聘企业调查与分析的过程中,云南本土的IT企业主要采用了Java或.Net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同时本土的很多从事网络工程和建设的企业也非常需要计算机网络的人才。这三个目标的确立强调了毕业生在软件开发领域专注擅长于Java或.Net或者是网络工程,使毕业生能够适应本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承担IT及相关行业领域的开发、和管理等工作职责。相比于“985”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通用类、科研强的毕业生,该培养目标更强调专一化、工业化的人才培养。虽然在该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学生会缺失部分科研能力,但可以获得更多的工程能力,使其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快速解决现实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2 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

相应的培养目标,就需要改革现有的培养方案来支持培养目标的实现。表1简略描述了卓越网络工程师和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不仅继承了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保证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更加注重实训课程的开展。

其中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了理工科中必须的数学物理知识,也包含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入门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立主要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理工科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还优化整合了专业通识基础课程,尽早的开设专业课,让学生尽快的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第三学期末,学院对学生进行一次卓越工程师班级的选拔,主要采取类似本科毕业设计的形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制定的项目。第三学期末,学生成了大部分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通识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两门编程语言、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但是缺乏所学知识的整合和工程开发的能力。这次选拔可以考察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开发协助的能力。

相比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网络工程师和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有明显的方向性区分:卓越网络工程师参考CCNA的认证和RHCE认证的要求,开设了网络路由技术,网络交换原理,Linux基础等课程。卓越软件工程师也按照学生兴趣和擅长,分别开设Java或.Net的高级课程,强化学生在Java或.Net方向的开发能力。

在实际环节中,分为校内的实训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校内的实训强调工程化的特点,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按照软件工程或网络工程的标准执行。实训环节以学生为本,推行探究式、协作式、讨论式的学习方试进行,教师只做一些指导工作,教授学生如何以工程化的思想标准来开展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等知识。通过该阶段的实训,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工程实践的基础,为后续进入企业实习实践做好准备。

企业实践环节中,学院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要求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这些项目都要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去,因此对开发时间、代码质量、系统的稳定和文档的规范都有严格的要求。学院与北大青鸟、达内和昆明浩辰等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在大四时都进入这些企业直接参与项目开发。

4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的成果

虽然在2013年,学院才申请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但从2010年开始,学院就开始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进行准备。首先对2010级和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课程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将部分选修课提前开设,这样到大四时,学生有更多到企业实习的时间。第二,引入了校企合作,目前引入的企业包括云南新锐和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北大青鸟、达内、昆明浩辰和昆明天龙经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最后还引入了企业教师,昆明浩辰和北大青鸟的5位老师都在高年级开设了3门专业课。

经过改革,学院在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2011年和2012年的泛珠三角地区“安利杯”计算机作品大赛中分别取得了三等奖和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在认证考试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从2010年通过CCNA认证考试的学生只有2名发展到今年毕业的2011级通过CCNA和网络工程师认证的学生达到8人。

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增强也提升了就业率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在2013年,就业率只有88%,但在2014年就业率就提升到92%。同时在2015年毕业生中,薪资水平也有大幅的提升:拥有网络工程师认证或CCNA认证的毕业生取得了4500元左右的薪资;签约电子商务类企业的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稍高,从5000到6000不等。

5 总结

卓越计划是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口和突破口,是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虽然西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卓越计划起步较晚,但按照卓越计划所作出的改革以及凸显出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改革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也带来了良好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王菁华,周军,岳爱臣,杨泽慧,张新光.“‘卓越计划’123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

[2]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

[3]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 教学改革 软件测试工程师

【基金项目】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程序代码级内存缺陷的充分性检测技术研究”(15CX02050A)。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29-01

一、引言

随着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加,导致对软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软件测试工程师成为每个软件企业都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软件测试”就是一门培养软件测试工程师的专业课[1],本课程较为系统的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测试方法、测试过程以及常用测试工具等内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将为学生系统的掌握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以及毕业后从事软件测试、软件开发等职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扎实有效的培养软件工程学生在软件测试领域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工程实战能力,目前许多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4]。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已入选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5],为了执行国家对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精神,融合学校的“三三三”培养体系[6]的顶层设计,以贯彻培养理论扎实、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软件工程师为目标,我们也在软件测试课程的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7,8]。其中最为重要的改革是借鉴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理念,落实了“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增开了大量的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环节,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了工程实践能力得培养。

二、“软件测试”教学面临的问题

“软件测试”课程的已有的教学改革改善了教学效果,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影响着教学,所以目前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面临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内容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九个知识域中理论性最强的一个知识域,必然造成软件测试教材与教学内容较抽象。目前,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偏重的特点,扎实的理论素养是卓越工程师的必备基础,但是即便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也欠缺软件项目的实际开发经验,所以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难度。为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必须结合软件测试的课程特点,将抽象的内容分化到软件测试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并采用相应的测试工具体现测试的方法,再应用于教学案例,才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测试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没有完善的测试知识体系

按照软件开发过程的要求,软件测试是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的一项活动。而在教学中,软件测试的理论出现了割裂,各知识点呈现碎片化,理论内容与实际的软件测试流程不同步。将不同的测试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分割,这样利于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但这也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测试理论框架,难以把握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在软件开发与测试的过程中如何应用。为促进教学效果,有必要基于软件测试过程,定位软件测试的介入点,在不同的介入点进行理论知识的分配,形成一个以软件测试过程为主线、各理论知识在介入点进行分配的鱼骨图式的软件测试理论知识体系。

(三)轻视测试工具应用,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难以衔接

因为软件测试方法众多,这也造成有大量可选的软件测试工具。虽然工具的培训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个必备环节,然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毕竟不等同于职业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掌握一个测试工具,而应该了解测试工具所体现的测试理论、所适用的测试阶段以及所应用的场景。在进行测试工具培训锻炼的同时,必须结合所讲授的测试理论,以及该工具适用的测试过程与测试场景。为了全面的掌握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测试工具,需要搭建一个测试工具箱。

(四)教学案例简单,学生没有完整的测试思路

因为理论知识碎片化的讲授,也造成目前教学中只能采用简单的案例,简单的案例虽然有助于学生对具体测试方法的理解,但是难以融会贯通的掌握对一个完整项目的测试。为此,需要基于鱼骨图的软件测试理论知识体系,精心设计能够贯穿整个测试流程的案例,并有必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案例,形成一个分层次、分类别的测试案例库,以保证对各种测试方法的掌握。

(五)学生对软件测试存在认识偏差,缺乏从事软件测试职业的意愿

目前国内软件行业依然蔓延着“重开发、轻测试”的观点,这种观点也延伸到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导致部分学生对软件测试这个职业存在认识偏差。这就要求软件测试课程需要从原来偏重理论讲解、学生欠缺软件测试训练的教学中摆脱出来,应该与软件测试工程师要求的能力培养集合起来,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加强与软件测试职业的衔接,增设对软件测试工具的训练,加大基于案例与项目的实战训练,通过工程能力的培养以加深学生对软件测试的正确认识。

三、总结

为了执行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解决“软件测试”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计划在已有的教学改革基础上,提出“方法为基、过程引导、工具跟进、案例贯穿”的“方法-过程-工具-案例”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以解决目前“软件测试”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软件测试”这门课程随着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型教学的要求下在理论培养与工程能力训练等方面逐渐显露出的各种亟待解决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有可能针对问题进行教学改革,进而培养理论与功能能力具备的软件测试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春雷, 刚旭, 张俊三. 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类课程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4,11:88-91.

[2]李月龙. 高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4,7:16-18.

[3]邓松. 递进式软件测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4,7:5-7.

[4]周雪妍, 林泽鸿, 罗秋滨, 路雯靖, 刘玉利. 软件测试技术四面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教学研究, 2013,5:56-58.

[5]张国平等. 软件工程卓越培养计划的研究与设计[C].软件工程2011年会,2011,10.

[6]刘华东. 构建“三三三”培养体系 推进本科教育迈向更高目标[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18:34-36.

[7]吴春雷. 面向应用型软件人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14.04:124-126.

[8]张国平,吴春雷.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案例化教材的规划与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3.10:85-87.

作者简介: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实训教学

1 引言

面对全球软件外包方兴未艾的趋势,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一方面是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方兴未艾,依然充满机遇,一方面却是巨大的威胁已然来临,前途荆棘密布。尽管从政策支持、硬件环境建设到软环境培养几方面,已涌现出一批的软件园、软件出口基地,政府、企业、高校业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是中国方兴未艾的软件行业,面临的是“绿色工业”的“能源危机”。

妨碍刚刚起步的中国软件产业加速发展的症结,是国内软件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表面看来,我国软件人才增长速度还要高于产业发展速度。2006年,我国软件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另有约40万软件人员从事软件与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等相关工作,同时每年还在以5~7万人的速度培养新的人才。从数量上说与软件产业的需求基本吻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一庞大的软件队伍却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需求。

软件外包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规模和人才是两个关键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相互左右,归根到底还要归结到人才问题上。软件外包企业需要大批的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工程师;需要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1]。

缺乏软件外包人才表明了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旺盛,也反映了高校和社会的计算机教育与培训不能适合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问题上,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呢?这仍然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从软件外包人才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及目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不同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特点,分析和总结不同方式的优势与弊端。

2 软件外包人才需求特点

2.1 软件外包人才的结构需求

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发展的是软件业。软件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一般人们的理解更要专业,尤其与我们现有的软件教育模式是不相匹配的。现有软件教育模式所培养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纺锤型”。而如同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一样,软件工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好像是“金字塔”型:塔尖5%的人才是架构师,中、高层的35%是管理项目、技术和产品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项目经理、cto或者技术总监等,底层的60%应该是软件编码人员,我们称其为程序员。

从外包人才的结构层次看,国内外包市场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了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因此说目前国内三个层次的人才供应都有问题。

2.2 软件外包人才能力需求

由于外包服务领域的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软件外包服务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对外包人才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有行业自身的特征。从对人才的要求分析,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综合来看,语言沟通能力、行业技能和经验、项目管理和协作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是从事软件外包行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3 国内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人才预计将增加近2.5万人,人才压力巨大。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已经成为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招聘的普遍难题。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2]。从目前的培训渠道看,国内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来源主要包括有:产业已有人才流动、大学毕业生、引进国际人才、企业自己培养、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等等。

3.1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历教育

目前,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体,拥有社会教育机构所不可比拟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软件基础知识和英文读写能力。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学校缺乏获知的渠道,加之高校教材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软件外包技术发展速度,因此学院还无法培养出合适的软件外包直通人才。这些毕业生他们缺乏的是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

3.2 各种自发的社会办学的培训和认证机构

社会办学和认证机构通常以取得技能证书或就业为目的,注重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少机构由于缺乏良好的师资、而且过分重视培训的盈利目的,学员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考核评定,使得学员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3 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

由于有了软件外包的参与,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外包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得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要求脱节。

3.4 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

由于社会上招聘不到合适的外包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很多软件企业加强员工的内部培训。最大的好处是参与培训的员工熟悉企业的外包工作方式,在具有丰富外包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的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企业内部培训成本过高,培训后的员工离职带来的培训损失,成为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训的制约因素。

4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各种培训渠道都各有利弊,那么面对巨大的外包人才缺口,是否存在破解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银弹”?经过对各种外包人才培养方式优劣的综合比较和分析,由软件外包企业全面参与的专业培训方式或许是解困良药。业界人士称之为“企业实训模式”。“企业实训模式”不是空头设想,实际上,ibm、惠普等大型软件公司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这种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著名软件外包企业东软也已经对此模式进行考证和试用推广,并历经五年的锤炼总结,于2007年正式推出东软自主品牌的软件工程师认证实训体系,并正在国内积极推广这种软件外包人才的最佳培训模式。

4.1 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通过对东软的了解,我们发现近年来东软在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上始终能做到快速增长。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对日软件外包基础人才(即程序员)培养方面的三个来源,其一为与高校的定制培养模式,其二为通过东软的培训中心进行的认证体系课程及实训项目培养,其三为社会招聘后部门内部培养。而这三种来源在培养模式和所采取的课程及讲授方法上都采用了“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的独树一帜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方式。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正是东软能在短期内获得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

4.2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随着东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业务的具体要求,英语已经成为员工应该掌握的必要的工具,员工的整体英语能力也成为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沿用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采用的“企业全真案例实训教学”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模式之外,为了切实有效帮助员工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英语能力,大连东软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东软其他部门整合资源共同推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混合式语言学习(blending learning)”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特点为“线上线下互动,面授在线结合,自主强化配合”。此种“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东软员工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既考虑地域、时间的差异,也考虑个体培训需求和原有基础的差异。对于在职的员工,培训的最大问题就是很难长时间在统一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中的面对面培训,因此可以采用以e-learning学习为主,面授学习和电话外语辅导进行辅助的“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在线学习平时积累和反映出来的问题,汇总后进行一些学习方法及关键问题的讲解,集中时间短,针对性强,充分与在线培训优势互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是一套基于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解决方案,即集成“水平测试—能力细化分析—学习建议方案—在线学习提升+面授语言培训+电话外语辅导—水平再测试”的个性化测评、学习方案。该学习方案将针对员工的具体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方式进行,至少历时三个月,以英语学习为主,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语种,比如日语的学习。该培训模式已在东软内部从事欧美软件外包的项目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论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将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系统化,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反向制导推出需要考核的内容,并将其细化分解成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及课程,然后采用项目全真案例实训教学配合混合式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必备的知识传授给参训学员,当其通过标准化的在线水平考试系统考核合格后即可输出到企业工作,这种培养模式经过东软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霍泰稳.印度软件外包发展简记[j].程序员,2006(8).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卓越软件工程人才 培养要求 实践与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应准确把握“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一、“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

概括说来,“卓越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由此“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应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践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确保“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应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4.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措施

1.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早在建院之初,学院就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总结传统IT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学院提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和“三种精神”。 “六种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种精神”是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学校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等原则,科学制订了符合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该系列课程采用了国际开发案例,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注重软件开发实践。学院将SSD系列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611”教学模式,即本科生在校四年中,有6个学期安排课程教学,1个学期开展技术实训,1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洽谈会和毕业设计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开发能力与经验。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除了建立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网上评价系统和书面评价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外,还独创并实施了企业需求征集制度、实习基地遴选与评价制度、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卡制度等,为实用性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检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实验在满足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设置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实验题目,着力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程序实践是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制订了“层次化、阶梯式、重能力”的程序实践方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BDP”程序实践三阶段训练模式,其中B代表系统编程基础训练阶段(BTS),D代表系统开发技术训练阶段(DTS),P代表项目开发训练阶段(PTS),以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训是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模拟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模拟开发训练,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对“8个全真”(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 、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的体验和对“6个步骤”(项目熟悉和环境准备、项目分析设计与文档编写、项目代码编写、项目测试、项目交付、项目总结)的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六种能力”。

企业实习是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战演练。为此我们对原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习双选、前期培训、过程管理、规范答辩、实习基地评价等环节,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4.“技术+双外语”,提升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和“双语学”,充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用英文讲解、用英文命题、用英文回答学生问题的“三英”规范;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用英作业、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答卷的“三英”要求,在“双语教”和“双语学”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目前,我院有超过70%的专业课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应特别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应以正常的英语课教学为基础。“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积极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要确保正常“英语教学”不断线,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了IT职业英语,TOEFL、GRE辅导课程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在强化“英语教学”和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们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既懂英语、又懂日语或韩语的“双外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每届学生中除30人左右学习韩语外,其余学生都学习日语。通过四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日语三级水平,还有部分学生能达到日语二级水平。

“技术+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5.校企互动开放办学,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为培养“过得硬”的软件人才,学院积极与国内外IT企业开展多途径合作,采取建立项目库、案例库以及聘请企业教师等方式引进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输送学生到企业参与项目研发,建立了一套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此,学院与IBM合作成立了东北大学—IBM联合创新研究院、IBM POWER SYSTEM教育中心,与东软集团等5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室。学院在IBM、阿里巴巴、淘宝、百度、东软集团、中软国际、达内、北京亚思晟、沈阳华信等20余家国内外软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9篇

工程专业个人简历表格一

 

基本信息

XXX(

男,22岁,本科学历,1年以上工作经验)

婚姻状况: 已婚 民族: 汉族 照片 参加工作时间: 2003-10 身高: 165 现居住地: 石家庄市 户口所在地: 石家庄市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 石家庄市 期望从事行业: 计算机软件 期望从事职业: 软件工程师 到岗时间: 1周以内 期望月薪: 1000元-1999元 (税前)

教育经历

毕业学校: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时间: 2008-09至 2009-06 专 业:

其他

学历: 本科 专业描述: 软件工程专业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北京合力金桥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职位名称:

软件工程师

工作时间 : 2008-07至2009-07 工作描述: 1、联通呼叫中心客服系统开发。提供软电话、业务办理、坐席监控等功能。 2、产品级软件的开发。参与开发过绩效管理系统和上下位管理系统。 3、中间件(cics,tongeasy)服务应用的开发。呼叫中心系统采用三层结构,中间件服务是在unix下使用Pro*c开发。 使用语言:c/c++ IDE:c++builder6、c++builder2007 数据库:oracle、sqlserver、mysql 所在行业: 计算机软件 公司性质: 私营.民营企业 所在部门: 呼叫中心实施部 工作地点: 北京 离职原因:  

自我评价

1、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 能够承担一定工作压力。 2、工作认真负责,有创新意识并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编写文档的习惯,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4、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做事踏实,在工作中能给自己很好的定位,动手能力强。 5、获得09年《软件设计师》证书。 5、03年获河北省高中程序设计组2等奖。

项目经验

项目名称:

中国联通客服系统

时间: 从2008-09至2009-01 项目描述: 受理10010专线所用的呼叫中心系统,包括软电话、业务受理、知识库等功能。 责任描述: 编写代码、详设、概设。 项目名称:

数据迁移服务程序

时间: 从2009-01至2009-02 项目描述: 独立完成的应用程序。将一个数据库表里的数据迁移到另一个数据库中。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类型可不一样(如oracle到sqlserver)。 责任描述: 编写概设、详设说明书,编写代码。 项目名称:

联通绩效管理系统

时间: 从2009-03至2009-04 项目描述: 对联通话务员的绩效进行考核的软件,分为版务管理,数据管理,报表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将坐席的班务情况已经请假、调休等情况录入到数据库中,由系统计算考核成绩及考勤、应发工资的数据。 责任描述: 编写代码、数据库设计。 项目名称:

联通上下位管理系统

时间: 从2009-05至2009-06 项目描述: 该系统分为三个程序,服务端、普通坐席客户端、班长坐席客户端。主要功能:对联通话务员的一切离开台席的动作进行管理,每次休息(包括开会、吃饭等)需通过普通坐席客户端发出请求,班长坐席客户端接收到请求,批准或拒绝此次休息申请。 责任描述: 编写代码。

语言

语言: 英语 水平: 良好 语言水平描述:  

IT

技能

技能名称: Oracle 使用时间: 1年 熟练程度: 熟练 技能名称: UNIX 使用时间: 1年 熟练程度: 一般 技能名称: C++ 使用时间: 1年 熟练程度: 熟练 技能名称: Java 使用时间: 1年 熟练程度: 熟练

工程专业个人简历表格二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 国籍: 中国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南 身材: 170 cm 70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相关职位 工作年限: 1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深圳 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 一、在校期间专业实践情况: XX年1月 实地测量实习; XX年6月 房屋建筑设计; XX年1月 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XX年7-9月 认识及生产实习; XX年1月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造价及概预算大作业; XX年2-5月 毕业实习; XX年5-6月 毕业设计获校优。 二、 社会实践情况 1、XX年7月至今在大连开道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长沙项目负责工地管理工作。 2 XX年2月到XX年5月在广东绿之洲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毕业实:在公司协助造价工师工程量计算及造价进行工程投标;在公司长春项目部进行分包合同签订及工程资料管理 3、XX年7月至XX年9月在江苏大成建设集团中华世纪城项目部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习,主要工作是协助施工员进行现场管理。 4、XX年7月至XX年8月在郴州市振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部技术资料资协助有关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XX-07-01 所学专业一: 工程管理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XX/9至XX/7 在长安大学通过四年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将获的学士学位。 XX/09 通过国家计算机C语言二级考试并获相应证书; XX/09 通过国家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并获相应证书; XX/03 通过教育部认证的Auto-CAD考试并获相应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null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一、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1.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4.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 6.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个人技能:顺利英通过语四级,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常用的办公软件、工程预算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并掌握了Auto-CAD绘图,C语言和数据库FoxPro语言的编程。  

详细个人自传

一、自我评价: 1、待人接物诚恳大方,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乐观向上,有极强的进取心。 2、责任心强,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富有冒险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同时行事谨慎、执着,工作踏实,能吃苦耐劳。 3、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自学能力强,有较广的知识面,具有扎实的基本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善于总结、理论联系实际。 4、思想先进,博览群书,有个性鲜明的人生观,价值观。 5、有很强的正义感和号召能力,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职业兴趣:管理工作和实用技术: 发展目标: 1)管理方向:进入企业了解企业,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基层管理者主管科长部长经理助理部门经理总监公司领导 2)技术方向:进入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接受带岗老师现场指导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公司部门技术指导、负责人)资深技术专家。  

个人联系方式

工程专业个人简历表格三

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第10篇

摘要:本文对山东省IT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近三年山东省的IT高职/专科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热门行业和热招职业岗位,以及高职/专科IT专业就业情况,山东省对IT人才需求能力,未来三年对IT人才的需求预测等分析,得出山东省需要一大批从事IT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结论,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关键词: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山东省作为我国IT业发展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IT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据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统计,2008年1至9月份,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2029家;按企业全球经营数字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5亿元。按在地原则和规模以上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5.77亿元,增长29.49%;实现利润156.69亿元,增长31.76%;实现利税242.24亿元,增长30.57%。各项指标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

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特别是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组走遍齐鲁大地,走访了济南、滨州、淄博、烟台、潍坊、青岛、威海等10个地级市的100余家企事业单位、人才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并查阅教育厅、人事厅、劳动厅等机构的官方数据,参考了有关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围绕“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求分析”的主题,形成以下研究分析报告,借此为院校和产业界搭建一个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的平台。

1近三年的IT高职/专科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

1.1山东省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从2005届到2008届四年毕业生的增长趋势来看(表1),高职/专科层次生源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短短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通过查阅2006、2007、2008年度IT类专业的招生数据,得知在以后的几年内IT类毕业生都会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幅度。

1.2山东省IT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1.3按专业分析山东省高职/专科生源分布情况

所谓热门专业,就是较多大学生愿意就读的专业。而该专业能够成为热门专业,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通过该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可能比其他专业更乐观。所以,热门专业往往是和热门职业挂钩的。IT类专业一直是前几年的热门专业。但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年度的增加,一些IT类专业人数的排名有下滑趋势,在2006、2007年排在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5个,到了2008年进入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只有2个,这说明IT类专业开始降温,各院校对IT类专业招生开始理性调整。

历年本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排名前20位的专业如表3所示,这些专业大部分的毕业生人数超过2000人。对于这部分专业,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学校的招生数量比较多,同时报考人数也比较多;另一方面,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这类专业的就业竞争也比较激烈。

2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据山东省人才服务中心的山东人才网数据,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在整个2007年,月月居十大热门行业榜首,招聘始终维持在20%左右的市场份额。即使是在年中网上人才市场休整阶段的6月份,IT行业似乎也不受影响,所占比例仍然达到18.2%,职位8814个。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全年提供有效职位数达到66312个。山东人才网的网上职位需求显示,2007年软件行业招聘比例比去年上升9.7%;计算机硬件、网络行业招聘比例上升4.6%。从IT工程师等职位的求职者构成和职位要求来看,高职/专科毕业生所占比例为26%,面临了更加激烈的角逐。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在2008年的需求将还会继续增加。

2007年行业热招情况如图2所示。

2007年山东人才网热招10类职位如下:销售、生产/营运/工程、人事/行政/后勤、计算机/互联网/通讯、财务/审计/统计/金融、市场/公关/广告、服务、物流/贸易、文字/艺术、教师,其中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排在第四位。

在行业领域,如果拥有过硬的技术,肯定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当然,其薪酬水平自然也高人一等,如IT、机械制造、电子行业均是如此。计算机行业需求量最多的人才包括技术总监、技术主管、研发项目经理、具有技术背景的高级销售经理、高级市场人员等。网络人才需求构成也发生变化,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人才需求较大,网络(网站)经营、设计策划、电子商务、网页制作、广告策划、文字编辑、咨询顾问、情报分析等多元化的人才组合需求走火人才市场,成为人才择业的新热点。

2007年热招职位如图3所示。

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省人事厅开展了全省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定期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人才供求状况。

第三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368场,共有27072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63946个,涉及16大类96个专业;登记求职894478人,涉及16大类72个专业。从职位供求比情况看,计算机类专业供求比为1∶1.3,供求基本平衡。

2008年第四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497场,共有26310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85258个,涉及17大类95个专业;登记求职879350人,涉及17大类79个专业。从岗位需求情况来看,信息与电子类(1∶11.78)、计算机与应用类(1∶6.96)等竞争较为激烈。

2006年、2007年、2008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需求排名前20位的专业参见表4(注:按专业名称排序)。

3山东高职/专科IT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3.1高职/专科就业率情况

根据山东省人事厅2006、2007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9月、2007年12月,高职/专科就业率为69.10%、78.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为68.76%、77.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与整体高职/专科就业率基本持平,IT类专业规模以上的签约情况处于中上游水平,既不是最好的十个专业,也不是十个最差的专业。签约受影响的一个因素是有约10%左右的IT类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就业,但这些城市都不与高职/专科生签约。

3.2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析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高职/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高职/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对山东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和《高校毕业生山东省内就业调查》的数进行据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接收本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3.53%和93.24%;2007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9.98%和94.67%;2008年截止到5月中旬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96.21%和95.80%。

3.3热门行业与需求专业分析

从2006至2008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较多的行业,高职/专科学历在2006、2007、2008年度比例分别占至6.16%、4.56%和3.96%。各行业接收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所占比例见表5。

该行业接收的毕业生涉及的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等。

4山东省企业对IT人才需求因素的认识

据走访结果显示,各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因素有以下几点共识:

(1) 扎实的专业知识

IT行业主涉及的行业领域很广,例如很多IT企业从事石油、电信、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的产品开发。但是无论在哪一行业,一名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持久竞争力的研发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第一个前提条件。

(2) 良好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积极主动

IT行业革新迅速,该企业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关注新事物,开阔眼界。积极主动的人,定会不断自我更新,否则要面临工作上的危机。

(3)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企业希望招聘到的程序员个人能力不一定很强,但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现在上百人的软件开发团队随处可见,所以,团队协作是员工必备的素质。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项目团队中所有成员应该及时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团队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分歧双方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说服对方而非强制对方,裁决两种不同意见的唯一标准是看哪一种意见更有利于推动项目的正常进行。

(4) 较好的英语水平,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最丰富的程序开发资源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而大部分的技术最先出现的时候都是英文版本的,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以后才有中文版本的书出来,因此要想跟上其发展步伐,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软件工程师,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提升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极有帮助。

(5) 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IT行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创新的行业,IT人才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工作积极上进,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与压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能够在逆境中开拓进取。

(6) 个人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对研发有浓厚的兴趣、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坚韧性、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个人的生活习惯、谈吐以及修养等。

想要成为一名好的IT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且学习能力强,善于思考,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勇于实践、探索和学习,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此外,还需要敬业、务实、勤奋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上的这些因素均对企业用人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等因素对企业用人也有一定的增值作用。在一个项目开发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要互相信任。总之如今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5未来三年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

近年来,山东省软件外包特别是对日软件外包发展势头强劲,而所谓软件外包是指发达国家为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将软件开发过程中工作量大,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如代码编写、测试与维护等外包到发展中国家,这更加大了软件开发中低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专业的反病毒工程师还是国内IT人才架构中的一个空白。随着信息安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电脑病毒危害的频频发生,从反病毒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到日常使用,都需要具备一定安全技能的技术人员来实施。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将成为全省IT人才需求的一个新热点。

目前山东省动漫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大量人才,山东省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2000人左右,未来2至3年将达到1万人,紧缺人才可分为以下六类: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从企业规模及性质来看,以小型的民营企业居多。动漫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紧缺。

未来三年山东省软件外包开发人才、动漫制作人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营销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有较大需求,从高职/专科专业需求看,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人才需求有较快增长。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专业需求量较大。

综上所述,在IT产业发展迅猛的宏观背景下,IT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人才供需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长期以来,传统学科体系下IT人才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输,忽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非所用、用非所学”确是学院传统教育的通病,学生往往是理论和知识有余,而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均不足,出校后他们不能马上适应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而目前我国迅速崛起的高职教育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高职教育采用的是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符合IT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其定位就是培养各行各业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论从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生源分析还是通过对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解决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21世纪山东省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 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调查分析报告[R]. 2008.

[2] 麦可思-西南财经大学. 2008年度山东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暨省内重点产业人才分析报告[R]. 2009.

[3] 山东省人事厅. 关于2006届毕业生年度全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通报[R]. 2007.

上一篇:装饰施工员年中总结范文 下一篇:化妆品销售年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