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9 18:33:53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管理越来越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统一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根据《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特制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为了进一步适应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化会计核算的管理流程并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概述

1 按建筑产品完成全部成本的核算方法

这种方法也叫收支结转下年的核算,是指建筑产品当年不能完工需跨年度后才能完成全部工程的建筑产品。年终结帐时,将逐年发生的建筑产品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两个科目的累计金额,全部转入下年,余额继续发生直到完成成本费用的年终,再转入"工程结算成本"和"本年利润"科目核算建设单位拨付工程款。随着建设产品成本的发生,逐年转入下年。建筑产品完成交付使用后,按审批的决算价款,再处理有关科目。

2 实收实支的核算方法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通过年终结帐,将企业盈亏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在年终决算反映企业的利润与亏损。凡当年施工的各项建筑产品,不管工程完成什么程度,也不论建设方拨来多少工程款,都按实收的工程款,提取一定比例的税金。按实收、实支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年终承包者的结余款,可直接通过"工程结算成本"科目,核算后,再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决算企业盈亏。

3 预算后核算方法

也叫做帐内有帐核算法,是工程较大、资金投入较多,当年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产品,需跨年度再继续完成尾工部分才构成完整的产成品,交付建设方使用。这样年终会计核算时,不能全部核算建筑产品成本和应收的工程尾欠款,年终反映的利润或亏损不实。在年终会计结帐前,要反映当年工程量、产值、利税的可靠性,就要按施工进度预算已进入工程的原材料、人员工资的成本,需要挂帐的做"应付款"处理;同时,预算建设投资方应收的工程尾欠款、进入帐内核算。待工程结束决算时再调整其差额部分。

4 年终利润设"管理费收入"科目核算法

实行这种方法一般是企业对承包者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记帐,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年终时建成的建筑产品,按审批决算总造价与实际完成产品的总成本之差,即为利润所得,通过产品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利润。即按应提的管理费收入,借:工程结算成本,贷管理费收入。承包者的结余也通过产品成本科目核算。这样,产品成本与工程结算收入(包括已进帐的尾欠工程款)的金额相等,本年利润余额成"0",说明承包工程决算核算结束。最后企业再将"管理费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其盈亏核算与其他核算方法相同。

5 设"合同价款"科目核算方法

施工完成建筑产品决算时,建设方对工程款不能全部到位而尾欠的部分工程款,此时借:收帐款,贷:工程结算收入,在帐内核算。通过"工程结算收入"科目核算,要视资金到位,应提取税金,进入帐内核算和交纳。这种方法叫做"先税后收"。设立"合同价款"科目解决了"先税后收"的问题。会计分录为:借:应收帐款,贷:合同价款,用二级科目具体反映。待资金到位,减少 "应收帐款"和"合同价款"时,借:合同价款,贷:应收帐款;同时,借:现金或存款,贷:工程结算收入。再按实收的工程款提取税金。这种方法叫做"先收后税"。

二、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1 数据统计不全面

据统计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之一。一般来说,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比较准确的主要依据是事先统计、汇总的数据的全面与准确与否,对工程项目而言,具体类项应包括工程项目产值、人力劳动消耗、利用施工机械的情况、财产物资的消耗以及其他各项动力消耗等。除此之外,还应该有较为完备的成本预算,包括预算总价和总价分解后的单价情况。只有具备这些具体的数据,财务会计部门才能有根据地应用统计资料对施工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并能够按照施工的具体项目对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运用确切的依据分辨是确认为直接费用或间接费用,并准确、具体地核算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而分析各项费用增减的主要原因,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后期节约成本费用的措施。

2 企业盈利逐渐下降

建筑施工企业以承揽工程、付出劳动换取计划利润,其劳动对象是不动产,它的产品主要是房屋建筑物的建设和设备的安装。近年来建筑施工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多变,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十分艰难,亏损面日益扩大,整个行业经济状况有严重滑坡的趋势,许多企业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同建筑单位发生的正常商业信用关系都到严重的破坏,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急剧上升,垫付资金居高不下,财务费用大奎增加,严重的伤害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切身利益。

3 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清理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个工程项目,到工程信息的取得得到中标签订合同,历时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越来越大,更不敢统计未能中标的工程项目。大额的经营成本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竣工工程结算之后,存在大量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可靠性;存在大量预付分包工程款挂账,形成企业资产的虚增或潜亏。

三、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措施

1 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上级主管企业应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认真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核算原则,并做好检查监督,发现违纪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财政、审计等检查监督部门,有必要在对企业的检查监督过程中,重视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检查监督工作,有效地促使其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2 尊重客观实际,合理制定指标。上级部门应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合理考虑,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所属单位经努力可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建筑施工单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为完成指标而自认无愧于上级企业、无愧于单位员工,坦然的弄虚作假。

3 制定核算细则,规范会计行为。地方财政部门可否在《企业会计制度》总体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出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细则,从制度上规范其会计行为。这样,不仅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得到了必要的规范,也使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的检查监督,具备了详细的标准和法规依据。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会因为企业的性质不同和管理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严格遵循会计制度和《建造合同准则》,才能进一步的规范完善其会计核算,提高会计给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成本数据,发挥会计核算的管理职能和辅助决策职能,保证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李文超.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 财政金融. 2010(05)

[2]张晋.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商业文化.2008(11).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建筑 改进 承包 经济

中图分类号: F426.9 F224.5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6-018

一、 绪论

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创造企业特有的品牌建筑,深挖管理水准,将总承包管理进一步扩大,从源头进行产品的控制,建立自有专业施工队伍,将企业的品牌融入到生产的产品中。

二、 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阶段

在计划经济阶段,建筑业与其他众多行业一样,按照国家计划统一配给。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两种经济并存,国家把控发展方向,引入市场竞争。建筑业采取招投标制,引入了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加强管理,以提高市场竞争,争取生存空间。一些管理粗放型的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社会市场达到空前的繁荣,作为经济的主要力量建筑业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蓬勃发展,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企业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全国庞大的市场,一些管理出色的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优势地位。

随着党的十的召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可持续产业的发展,建筑业不在作为经济的主力。建筑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管理的高低成为企业在市场存活的有力竞争武器。对于目前的建筑业市场,如何在管理上做到更强,如何管理的更深入,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是企业立足之本。

三、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构庞杂,忽视水准作业队提高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往往实行“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作业队”的四级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为五级管理),前三级全部为企业的管理行为,我们把主要的经历,主要的力量全部放在了管理,忽视了创造产品一级的操作,既是作业队水准的提高。

2、对于专业队伍的管理水准不高

通过招投标,总承包将整个项目承包后,将专业施工再次分包给相应的专业分包队伍,由专业分包队伍负责施工及管理,总承包负责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及协调分包管理,但并不深入的管理分包。使得总承包与分包之间造成管理的断点,形不成步调一致。

3、现有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综合性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也在向前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新设备、新技术也在不断的问世。在建筑这一行业内,现在虽说土建类还有管理方面的人才多,但是会使用新设备、掌握新技术以及懂英文的全面性人才却是少之又少。这些问题在以前可能不被看重,但现在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全世界,所以,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这份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4、为形成多级分包制度

在国外,一些大型的承包商一般都只是拿下总承包的项目,然后将接下来的工作按照相应的专业划分,承包给相对应专业的分包商,这样不仅会为自己的承包队伍减去不少的后期麻烦,还可以在项目的承包上一举多得,可同时承包多个项目,有利于其团队的盈利和发展。但是在我国,法律明文规定,总承包团队在接到总承包项目后,在结构工程方面,要有其独立的方案,换句话讲就是总承包企业不仅要具备总承包的能力,还要具备后期的总体施工建设能力,不能对外分包。很明显,这样的规定对我国大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制约了大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步伐,使其在国际市场中处于劣势。

四、 促进项目总承包模式发展的对策

1、 建立作业队力量,提高产品品质

建筑业属于实操性行业,最终的产品是所完成的建筑工程,对于业主方来说,产品的好与坏才是其最终的要求。对于施工企业,想在施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不得不对施工的过程进行整体把控,即管理。增强企业竞争,目前考虑的不光是要增加管理水准,更要以施工生产的最终目标,产品上下功夫。所有的管理人员都不去实际动手实际操作,如何将企业的精髓融入到产品,必须组建自有施工作业队,锻炼作业队伍,在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由自有作业队负责实施,增加打硬仗的能力。提高施工质量,铸就精品。现在的建筑发展非常快,超高层,大体量的建筑比比皆是。劳务分包队伍工人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落后,没有技术力量承担如此复杂的施工,或是施工质量没有保障。对于总承包企业,发挥自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力量,由自有作业队完成这些施工任务,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可以减少分包对总承包利润空间的挤压,增加企业利润创收。

2、 建立专业队伍评比长效机制

学习专业队伍好的管理经验,探索与专业队伍的深入合作,除了经营外,全部将总承包的施工管理目标,分别下达到分包队伍,分包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总承包的管理,并相应的投入管理所需资金及人员。企业建立专业分包队伍合格准入制度,通过评分比较,将不合格的专业分包拒之门外。

3、增强团队人员的教育,吸纳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对于其自身的人员而言,应该加强对其自身团队人员的教育强度,使他们知道新技术,了解新设备,还有就是管理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就是英语,这样队伍高层还有管理人员就可以直接和国际交流、沟通。在人力管理这一方面,应该提升台阶,要放远目光,多多吸纳高素质的兼具多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五、 结论

市场总是给管理与品质更加出色的企业,现阶段我国整体产业结构深入改革,建筑业的市场将缩小,建筑市场再不是从前鱼龙混杂的局面,粗放型管理,不思进取的企业终将被淘汰。如何紧跟形势,把控企业的未来,抓住改革关键,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发展不光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更要增加最基础的建设,增加作业队伍的建设,将企业的管理精髓实实在在的融入到建筑产品中。建设百年不到建筑丰碑。

1、吴涛、丛培经 中国经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丁士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安全管理;PDCD循环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事故是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周死于建筑事故者约7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他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笔者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D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的目的。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PDCD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或全面质量控制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D(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及其对策

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包括安全决策阶段(计划)、计划实施阶段(实施)、效果检查阶段(检查)、汇总总结阶段(处理)四个过程。

1.安全决策阶段--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施工公司制订某一时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等内容。与历史上最好阶段、 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他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己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等工具对前期曾发生的事故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等方法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计划实施阶段--实施(Do)

实施阶段是整个PDCD过程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杂、内容最细致的。它是决定PDCD循环成败最关键的程序。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制定,并进行部门、单位的PDCD循环计划(该循环应包含于企业总的PDCD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安全施工达到预期安全生产目的。最后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旋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总的PDCD循环包含多个部门和各施工队的PDCD循环,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效果检查阶段——检查(Check)

当达到制订的安全目标或者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各部门、各单位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估和检查。评估检查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4.汇总总结阶段--处理(DisposaI)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篇4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___省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___》和《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盐建建筑〔__〕__号)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巩固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果,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我局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两个重点,___开展了全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现将现阶段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省、市___开展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相关要求,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对区内在建工程开展质量安全专项巡查___次,共发出整改通知单___份,停工通知书___份。对辖区内所有在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规程___监督,着重质量巡查、抽查和人员行为以及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施工过程中对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职责的情况跟踪督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工程,及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竣工工程设置工程永久性责任铭牌的设立督查到位,明确各方责任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总体情况

1、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上,我局把建筑主体实体质量控制和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和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作为工作重点,加大了检查力度,让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2、在工程安全监督工作上,我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监督程序。结合本局工作特点,把安全监督工作纳入质量监督管理的程序,实行质量监督与安全达标同步检查验收制度,加强了安全监管的力度,有效遏制了各类安全隐患,从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我局对建筑市场的管理也逐年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备案严格要求,不进行备案的企业不得进场施工。对分包单位的分包合同及人员上岗证书的检查也十分重视,对违法分包和无证上岗的企业,我站也加大了查处力度。目前我区建筑市场总体良好,建筑生产行为有序地进行。

4、进一步落实了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有效遏制了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和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___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不断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制,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不断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有效整治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使我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安全专项整治情况

我局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针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情况进行了检查,一是检查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___专家论证和按论证实施情况。截至目前,登记全区超过一定规模危险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共___项,确保危险性较大工程基本受控。二是强化施工起重机械备管理,截至目前,共大型机械产权备案___项、使用登记备案起重机械___台,人货电梯___部。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施工单位未能落实劳务专业分包制度,仍然将分部分项工程的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劳务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等。

2、部分施工、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不规范。表现在:部分项目部、与中标人员与现场不符,部分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不到岗履职。企业对项目指导和检查力度不够。工程资料不真实、不及时。存在人员代签现象。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督查检查、处罚力度不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未能全面督查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自查自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消除质量隐患。对各建设、施工企业的违法发包、转包和___行为查处不及时。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严格落实企业主体主任。建立健全各责任主体的信用制度,对未能履职到位的相关人员进行不良行为的记录,并给予处罚。严把施工、监理人员从业资质管,杜绝无证上岗;进一步加大假资料的查处力度,杜绝施工和监理单位通同___的现象。

2、加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督促施工单位编制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单位编制详细的监理细则,进一步加强对工程主体的监督抽测的力度,把质量通病控制在源头,并落实整改,从而提高工程实体质量。此外,大力推进工作质量样板引路管理工作,采取树立典型、采用集中观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创新创优热情,从而推动全区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稳定上升。

3、大力督促整改安全隐患。结合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大落实专项行动的要求,对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认真整改,消除隐患。对前一阶段检查过程中下发停工通知书和整改通知书的工程,必须限期整改到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同时,对这些项目的后续工程重点加强监督,防止再次出现新的安全隐患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4、源头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从工程开工就严查总分包合同及相___司人员情况,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从严从重处理,形成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

5、持续推进三年提升行动。要及时总结质量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取得的经验,吸取不足,从落实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打击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___等违法行为,不断创新质量监管模式等方面入手,研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巩固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取得的成果,推进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

范文仅供参考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行业;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行业是一种自然资源消耗高、环境负担极重的一项产业。据相关调查统计,在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总量以及能源总量中,建筑活动所占额度均占到了40%。由此可见,建筑行业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推动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轨道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中国来说,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巨大的能源消耗更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因素。而同样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各类支持性资源中,我国当前能够实现自给的仅占20种,而在2020年之前能够保持自给的仅占6种,剩余部分均依赖于进口。也可以说,绿色建筑不仅是推行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对当今世界发展主流的肯定与适应。

一、绿色建筑和施工的发展现状

著名建筑师保罗·索勒瑞(美国)于1960年首次结合了建筑学与生态学,由此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而人们又在10年后发生的石油危机中意识到社会文明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牺牲和破坏为代价来谋求发展,建筑产业必须对自身传统发展模式加以改良,有效、合理控制自然资源的消耗。风能、太阳能、节能维护结构以及地热等新技术得以出现并推广使用,建筑行业中,节能技术由此成为先导。而节能建筑体系发展至上世纪80年代时渐趋于完善,并得到了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的广泛应用。但在提高建筑物密闭性后室内环境问题随之产生,不少办公用建筑物出现病态建筑综合征,严重情况下对楼内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因而在发达国家,与人员健康相关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后,“可持续发展”随之成为世界性课题,而在世界建筑领域,绿色建筑成为其发展的主流方向。

对于我国而言,科教兴国以及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是新世纪推动社会经济与文明发展的基本战略,而国民经济各大产业中,建筑业是其重要支柱。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更有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巨大问题与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既有建筑占地面积为380亿平方米,而此数值以每年约16亿平方米的速度不断增长。我国各级政府在对环境保护给予足够关注的同时,针对居民住宅建筑舒适性也做了更高要求,并在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中针对中国人类住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优选项目明确作作出如下规定: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城市垃圾管理和无害化系统、给排水持续发展建设、建筑节能、跨世纪居住环境与民用住宅、开发并完善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以防灾灭灾为主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和建筑的综合性发展、城市规划等。我国自新世纪以一直对生态住宅课题的研究给予极大关注,建立其绿色办公建筑评估体系、奥运建筑评估标准以及生态住宅评估标准,同时我国自有建筑评定标准体系也实现了初步建立与完善,例如康居工程、健康住宅、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住宅性能评级等。建筑产业链中,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健康建筑的生产与营销理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实践。

二、绿色建筑和施工的展望

一直以来,我国绿色建筑施工始终坚持以“四节一环保”为中心,取得了巨大的建设和发展成果。从整体来看,绿色施工具有广义的内涵,而在初步研究中许多关键部分的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究。以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例,国内建筑行业吸纳了巨量的劳动力,而在材料品质、施工人员素质、低价中标、不合理工期以及环境因素等制约和影响下,无论怎样的管理都难以实现绿色施工的宗旨。基于此,笔者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国内建筑业步入绿色轨道的策略如下:

(一)强化绿色意识

人民群众以及建设工程各参与方应就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达成一致,由此方能形成绿色价值标准和与之相匹配的行为模式。首先应加强培训和教育,并深入宣传绿色建筑理念,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全面认识,重视施工各环节可持续发展;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对绿色施工意义以及重要性有充分了解。此外不断培养强化施工人员素质以及开展可持续行为的教育,承包商由此可从中受益。

(二)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体系

在绿色施工和技术应用全过程中,科学的法律规范以及系统性的制度体系是关键。我国建设有关部门已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文件,为评奖、示范以及推广绿色建筑提供了规则和依据。

绿色施工贯穿与绿色建筑全过程中,而制定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法规体系是系统性工程,应由多学科、多行业之间展开协商。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并引导,同时推行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自上而下形成巨大推动力,才能确保绿色建筑和施工的有效落实。

(三)推行科学管理,强化企业管理水平

绿色施工的推行必然要求科学的管理,建筑企业在绿色施工工程中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绿色建筑提高自身经济性。绿色施工并不是单纯为了社会公众利益和环境保护,其更与企业自身利益和发展紧密相连,与工程项目管理投资、质量以及进度目标密切相关。

结语:

综上所述,应与我国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实力相结合,制订出可行性较高的制度框架,有效结合长远利益和即时利益。与此同时,最大限度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仇铭华.我国建筑铝模板产业的崛起对绿色施工的推动作用[J].施工技术,2012,41(6):43-47.

[2] 郭宏,史秀清,程志等.住宅建筑设计对绿色施工的影响研究[J].施工技术,2012,41(21):8-10.

[3] 郭庆军,赛云秀.绿色施工竞争力要素排序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2):177-181.

[4] 崔景山,王东,刘飞等.绿色施工“十化”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41(21):4-7.

[5] 邵必林,臧朋,赵欢欢等.基于个性优势识别的绿色施工标杆评定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12,28(10):41-45,77.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建筑;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但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巨大发展,也贡献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攀升。来自河南省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河南省共有建筑劳务企业2168家,劳务基地县22个,建筑劳务从业人员650万人。2011年,全省共实现建筑劳务收入810亿元,其中出省施工人数125万人次左右,实现劳务收入135亿元。这只是全中国的一个缩影,全中国几乎到处都有建筑工人的身影。但是,建筑产业的发展终究会回归到理性,随着国家各种调控措施的出台,建筑企业将迎来新的洗牌,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越能在未来占得先机。毫无疑问,在以人为本的二十一世纪,建筑专业人才的数量及素质高低将会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目前的主要来源是学校,其次是社会,但是市场究竟需要多少人才,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课题,本文通过走访多家建筑企业以及不断的网络查询,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将其总结如下。

1建筑人才市场需求调查

总上个世纪末开始推行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国内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培养的大学生规模有了数十倍的增加,这也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建筑等五类专业人才最为抢手。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市场的数据显示,通过对2012年就业实名制数据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得出,2012年人才供求比例为1∶3.02(1个岗位3.02人竞争),供求相对比较稳定。相比较而言,建筑类企业人才需求量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岗位最多。据了解,2012年自治区本级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现场招聘会36次,共组织用人单位2919家,提供就业岗位84034个,参会求职人数194650人次;办理网络招聘3818家,提供就业岗位63216个,人才网络会员投递简历求职人员93446人次。根据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数据汇总,针对用人单位岗位专业需求来看,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占第一位,需求岗位17152个,占全部岗位需求的11.65%;土建类占第二位,需求岗位16720个,占全部岗位需求的11.35%;机械类专业排第三位,需求岗位13337个,占全部岗位需求的9.06%;电子信息类排第四位,需求岗位12584个,占全部岗位需求的8.55%;经济学类排第五位,需求岗位10970个,占全部岗位需求的7.45%。

由此可见,建筑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这也需要我们更好的对人才加以培养,才能真正促进学科建设,服务企业发展。

2人才培养分析

2.1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任认为应该采取“多岗一体”的培养模式,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建筑工程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2.2能力培养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对建筑工程人才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基本能力

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具有一般建筑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技术问题及事故的能力;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能力;具有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技能;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2)专业能力(指单项能力)

2.工程项目资金控制能力;

3办理建安工程竣工结算与进行工程索赔的能力;

4.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能力;

2 工程施工员 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工作 1.独立承担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3.组织施工能力

4.工程成本分析能力

5.编制施工方案能力

6.微机应用能力

3 工程造价审计员 从事工程概、预算、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工作 1.工程项目造价(成本)管理软件应用的能力

2.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务的认知能力

3.应用预算软件编制建筑工程计价文件的能力

4.正确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5.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成本)审计能力

6.预算编制能力、投标策划能力

7.工程索赔能力、档案管理能力。

4 工程监理 专门从事工程项目质量第三方监理任务;

1.正确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2.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成本)管理的能力

3.计算确定建安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能力

4.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措施技术认知的能力;

5.监理工程师的施工组织

(3)综合能力

具备从事建筑、装饰、安装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能力;具备协助建筑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计价与工程预结算审查等工作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编制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预算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从事工程施工资料与工程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备参与工程投标,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具备参与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的能力。

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最终会成为资金、规模、效益、人才等的竞争,但最终还是会演变成人才之间的竞争,可以说,不论是谁只要掌握了优秀的人才资源,那么未来的竞争中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国外太多优秀的企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希望国内的各大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能抓住契机,努力培养,为建筑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的建筑产业长久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邢双军,方勇锋,陈跃.以能力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02)

[2]刘,赵继龙,仝晖,张建华,江海涛.面向区域创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07)

[3]吴云祥.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06)

[4]谭勇.河南省截至目前共有建筑劳务从业人员650万人.河南日报.2012.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篇7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环境;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42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33-02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指:从建筑工程项目立项开始,经过招投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最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而效益高”的根本建设目标。目前,我国全面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相对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总体分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

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国内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二、建筑工程管理因素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

1.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2)水文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2.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标文件。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必须仔细分析研究。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3)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4)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3.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人信誉差,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

(3)分包方面。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4)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三、如何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的措施,主要有两点。

1.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国内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始终难以全面确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问题,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来组织实施,才能最终实现。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还要积极吸取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与方法,并对各方面资料加以综合和整理,以实现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只有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相对忽略了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1]赵龚琪.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前景[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4).

[2]张德明、王思易.如何全面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J].辽宁经济导报,2007(10).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篇8

这个工程如何用建筑语言表达出建筑的“实事求是”、“施政为民”、“与时俱进”、“精简节约”的建筑个性,而得到认可呢?

这还要从2003年,我院从三家设计单位(北京院、中国院、华东院)三个方案胜出,并取得设计权,得到完成这一政治任务的机遇开始

方案比选与中选方案调整:设计方案的创作控制

2003年8月份由院设计咨询中心韦家福拿到天安门广场西南角拟建人大机关办公楼的前期任务,朱小地院长马上组织全院一所党辉军、三所王戈、四所张江涛做方案征集,在2003年9月11日院创委会上通过方案讨论,明确了:(1)这是一政治任务,不是一般的招投标;(2)注意建筑定位问题,是人大会堂附属的办公建筑,不能超过人大会堂,“不要虚张声势”,“不外撑要内缩”;(3)朱院长首次提出,用地“九宫格分地”和“平面基本图形”,类似兴的繁体字“典”,取个吉祥,同时反映出“内部庭院空间”、“外部整合而呼应广场”的基本构思;(4)明确了用地东侧绿地,成为本建筑与天安门广场的过渡空间,原“中央银行”建筑将保留,成为绿地中的一景,(5)明确以四所方案为基础发展。确定四所后,时任四所所长徐全胜,原来就是设计好手,立即组织张江涛、王亦知等投入设计深化,他依然采用四所方案创作最擅长又出成果的切草模型作法发动大家在短时间做出了5~6个1/800模型,解立婕切的模型将许多细节、图案都做出来了,当然也不排斥三维的图形分析,王亦知的三维图,从整体到局部透视,分析得详细直观,留下深刻印象,徐全胜的组织才华这次得到充分发挥。

2003年9月19日我院用四所方案与业主沟通后得到了充分肯定,叶如棠代表业主提出如下意见:

(1)不是严格的方案竞赛,是“内部比选”,因此每个方案都必须能实现,一共做三家三个方案;

(2)市一级文物“记者协会建筑”的保留问题,要认真、得体对待,“保留”是必要的,但前提是不影响人大办公楼的合理和完整;

(3)用地西北侧属于人大会堂的“23号院”的改建问题,是本建筑任务的组成部分;

(4)建筑主入口的方向。建筑东和南入口重要,但两个都是象征性,北边是常用出入口

(51用地东侧用地,东西长110m,60m+50m,60m是人大的,可以停车和绿化,50m属广场,要以绿为主,不是大草坪;

(6)建筑色彩应与人大会堂协调。

2003年10月13日,人大机关办公楼方案完成,并上报业主,10月15日业主对三家的三个方案进行了论证,并投票。

2003年10月20日,我院、中国院、华东院三家设计单位,都是院长、书记带队到人大会堂黑龙江厅,向全国人大常委秘书长盛华仁及其它各部委领导汇报方案,我院由朱小地院长和徐全胜所长带队,下午三点由刘力、张江涛又向全国人大几位副委员长汇报方案。

2003年10月27日,接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业主电话,我院建筑方案选中。

2003年10月28日,叶如棠祝贺我院方案中选,叶说:确定方案过程,充分听取了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委员长和副委员长的意见,多数推荐我院方案作为下步方案的基础。

调整意见

(1)中厅圆厅改成上下两层,顶上改为常委会议厅,顶部做球面,天圆地方;

(2)首层平面与西郊民巷呼应问题,

(3)文物建筑(记者协会南移扶正,保留,就地消化);

(4)图书馆位置,

(5)宾馆位置、会议接待和社会接待两不误,可分可合,

(6)23号院改造问题,

(7)大轮廓不变情况下调节,

(8)科研报告由建院做,不另行委托。

2004年1月3日,院创委会上,朱院长发言:从宏观讲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中选比较成功,几次飞跃,直到接近领导和使用者的期望,别人说“输的心服口服”、、设计成果要“甲方想要的,但又是没想到的”。用这话总结人大机关办公楼入选成功,已然说到点儿上了。

善于抓住创作契机,不断的用专业知识去深化业主的需求,又不当尾巴,善于理性分析、不是只抓形式,这是一种思想的理性。善于把思路、需求和设计的逻辑梳理成一个理性的、有条理的设计导则,不断以此深化、调整、发展设计。这正是我们要总结和提倡的理性设计原则,和期待的有哲理的建筑作品。

提到了理性设计,下面我们应该谈一谈方案的介绍文字了位于基地中央。

另大陆银行、保商银行和中央银行旧址位于西郊民巷北侧。

用地西北侧23号院办公楼为保留建筑。

从天安门广场的空间序列分析,主导空间轴线是由天安门到正阳门、前门贯穿北京市的中轴线。考察天安门广场四周建筑的分布规律,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形成了和中轴线相垂直的水平轴线。从两者分别向南延伸可以促成天安门广场的更大范围的围合,使南北广场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建筑建成,将使天安门广场更加完整,这也就是“收官”建筑的内涵。

2、建筑性质定位

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和人民大会堂从使用上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建筑性质略有压制,人民大会堂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的象征,同时是全国最重要的会议、礼仪场所,人大办公楼是办公场所,应具有办公建筑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从城市规划角度,作为广场建筑,应对天安门广场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本建筑又应有一定的纪念性。

3、建筑设计理念

(1)城的轮廓

本方案采用简洁有力的城池形轮廓,将现状建筑、新建筑围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保证了本建筑在体量上与天安门广场尺度和人大会堂尺度的统一和一致。对南广场西侧松散的建筑群起到整理作用。这种平面构图正好契合了《周・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形式逻辑。

西交民巷的三个文物建筑将全方位的展示天安门广场西侧,成为绿地中的建筑小品

(2)“庭院式”的内部格局

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出发,本方案采用庭院式的内部布局,借鉴北京传统四合院的特点,以现代办公楼的庭院尺度,衍生一系列内向的独立的绿化庭院。每个庭院可以作为独立的办公单元,以适应多部门、多层次的办公划分要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办公的环境品质。

(3)内廊的营造

考虑到与人民大会堂的从属关系,本方案营造了一个内廊空间,将现状建筑、文物建筑和新建建筑联为一体,中部跨越西交民巷,形成本建筑的接待、休息、交流和交通枢纽空间,从而从人大会堂南门可以便捷地到达本建筑的各个部位。

(4)生态化的空间

为了创造更宜人的办公环境,以人为本,在前边确定的外方内圆的形式逻辑原则下,本方案在建筑物中心设空间尺度适宜的圆形绿化四季厅,并将文物建筑“记协办公楼”平移到四季厅内,作为室内景观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文、历史的积淀,同时办公保留宾馆、会议、信息中心,图书馆均围绕绿化四季厅布置,使其有最大的利用率和共享率。四季厅将采用节能的呼吸幕墙,这将创造最佳的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环境质量。

本方案通过城、院、廊、厅四大建筑类型的合理组合和构成,创造了天安门广场上的机关办公楼建筑的得体形象,既不夸张,又不缺乏内涵和哲理,既不平肩,又有足够的个性和张力。因此,我院方案入选是无愧的。

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不在此详述。

4、建筑外部形态和材料运用

建筑形象设计主旨为庄重、朴素、明朗、大方、富有时代感。同时注意与天安门广场现有建筑协调统一。

(1)建筑物的外立面采用暖灰色花岗岩(沙滩色),和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色调相一致;

(2)建筑顶部形态取意中国古典建筑的“檐”的简化处理,和人民大会堂琉璃檐口相呼应,材料选用金属板。同时注意檐底部(第六立面)的处理,

(3)东立面通高的柱廊结合开放平台,和天安门广场宏大尺度相协调,又突出了本建筑庄重、大气的个性;

(4)东入口门头采用金属花格幕墙。图案选取中国传统的格栅、窗棂的纹样意向。古典的建筑细部,赋予整个建筑一种细腻的东方韵味,充分体现首都天安门建筑的个性和文化归属。

以上是参选方案的介绍,固然在以后深化设计中还有很多修改,有些修改甚至是很大的,但这是基础性方案,大有不离其宗的作用。介绍这个取得设计权、取得完成政治任务机遇,从三家设计单位胜出的方案的意义在于总结和提高,这就是“理性设计”的成果:‘勤于思、简于行’,注重分析,注重梳理、逻辑思维的成果,不单纯的搞“体型”游戏。

这就是:“品牌特点”的发挥,我院建院初始就在市委领导下“为中央服务”,理解中央领导的需求,在设计中尽力做出“领导想要的,又是没想到的“设计成果”最后“皆大欢喜”。这也是“主导思想明确”、“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中优势力量”的成果。

在方案确认后,于2004、2005年中,在叶如棠安排下,不断和北京市政府、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国家发改委、北京市规委……研究和协商建筑方案,经过多次研究,就“西郊民巷保护”、“四季厅的去留”、“大台阶问题”、“建筑屋顶轮廓线问题”,盛华仁副委员长指示:不追求豪华,不要观光电梯、全部用国产材料……等重要指示,中选方案经修改后进入实施阶段!

用地调整与最终方案确定:重大调整下的设计控制

调整后的方案报国家发改委审批,2005年9月,得到发改委的指示,西交民巷以北的大会堂宾馆不拆除,23号院办公楼不进行改造。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由此给出最新的用地条件,用地范围调整为西交民巷以南,建设用地面积22000m2。根据新的规划条件,叶部长提出建筑面向前门西大街作为主立面,南入口为主入口,面向广场设形式上的入口,北入口仍然作为日常入口。

我院之前的中选方案无法满足新的规划条件,需要重新考虑整体的布局。面对重大的设计条件变化,设计组并没有气馁,在朱院长的带领下,徐全胜所长迅速组织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很快就提出了四个布局方案,并完成了体量模型的制作。市规委主任黄艳亲自带队来到我院,听取了汇报,并与朱院长研讨规划方案。

2005年10月,设计组对概念方案进行深化设计,最终形成了A、B、C三个设计方案:

方案A采用“中心开敞式”的布局。建筑两翼张开,中心入口凹入,犹如张开的怀抱,亲切自然但又庄重大方;建筑两端接近城市道路,中部凹入,形成较为充足的入口广场空间。将建筑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空间自然衔接,营造了一个宽阔的室内共享中庭并面向南侧城市敞开,体现政府建筑的开放性和亲民性。借鉴国外议会建筑的特点,将图书馆提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作为人大对外宣传和参观的窗口。从建筑的实际使用性质出发,在建筑内部东西两侧形成两个内向的独立绿化庭院,办公楼环绕庭院布置,分成多个分枝,以适应多部门的办公划分要求,最大程度的提高办公品质方案力求在建筑群内部营造宜人的生态空问。办公、宾馆、会议均围绕中庭和庭院布置,拥有良好的内部景观环境。建筑形象设计主旨为庄重、富有民族特色、富有时代感,同时注意和广场上现有建筑物的协调。建筑物的外立面采用暖灰色花岗岩,和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色调相一致。

方案B采用“弧形凹入式”布局。亲切、自然但又庄重大方,建筑两端接近城市道路,中部凹入,形成较为充足的入口广场空间;建筑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空间自然衔接,营造了一个宽阔的室内共享中庭并面向南侧城市敞开,体现政府建筑的开放性和亲民性。正面弧形退后在两个侧翼内部,使东立面呈对称形,兼顾了广场一侧外观的庄重性,从东侧看,东立面既具有庄重完整的形象,又具有广场建筑的气质。方案力求在建筑内部突显现代办公空间的人性化生态化特征,采取院落式布局方式,在大会议厅上部设置集中多功能休闲空间,各楼层同时设置小型休息厅,提供节能、高效友好的办公环境。

方案C采用“东南立面完整”的“L型”布局,延续南北区

体的设计,考虑南侧作为主入口,对现状大会堂宾馆进行立面改造,东南两面连接为160m长的完整展开面。可以在东南两个立面上维持原来的特点,东立面可以较长,东南方向立面完整,并与现状保留建筑形成完整的建筑群体。

综合规划部门和人大业主的意见,最终将方案A作为推荐方案。

2006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由规委主任黄艳主持了对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的专家评审会,专家组组长由两院院士吴良镛担任,成员包括周干峙、宣祥鎏,费麟、崔恺、朱文一,专家组的级别之高为近年来少有。专家会上,由刘力大师向专家组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将建筑整体东移,与人民大会堂南立面对齐。吴良镛院士在会上发言认为:天安门广场从规划之初,就期望南侧空间完整,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的规划设计,使得天安门广场西南角完成了初步整合,是让人欣慰的最终,整体规划方案得到专家组的认可,并同意建筑东移的设计方案。

专家会后,下发了正式的规划条件,原用地外东侧50m宽城市绿化带保留,原规划东侧用地内60m绿化带取消,移至用地西侧。用地内的文物建筑记协办公楼整体平移至西侧用地内。这样形成了最终的规划格局,建筑东西长172m,建筑整体与人民大会堂180m长南立面对齐,建筑南北中轴线与人民大会堂南门轴线一致。

业主和专家还对建筑造型提出意见,归纳为两点

(1)檐口造型:檐口和墙身的结合部位偏短,需要修改,现檐口连接在东南方向看略显局促,从东侧观看,檐口内退较多,在近距离观看可能看不到檐口。

(2)东立面造型:现设计的东立面还要更加庄重,要重视和天安门广场建筑风格的协调。

针对这两个问题,设计组又重点对建筑造型进行了多方案的设计,并整合为三

个方案,

方案一檐口形式不变,通过调整层高使7层窗户外露。调整后首层、2层层高4m.3~7层层高3.8m,室内外高差降至1.2m,东立面檐口相对升高,能够充分展示檐口,东立面修改为均匀整齐的柱廊,和广场建筑协调。

方案二,层高调整同方案一,7层窗户外露:在南北两侧设计檐口,如同原方案立面形式;东侧设计为全柱廊,增强东立面庄重感,西侧设计采用弱化的东立面形式:檐口改为石材,加强建筑整体感。

方案三:檐口改为2m厚平檐口;檐口改为石材,加强建筑整体感。

2007年1月,设计组向当时主管本项目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进行了方案汇报,并重点汇报了立面情况。会上叶如棠部长提出在方案三的基础上,将平屋顶改为“顶”,由于建筑较高,从近距离观看接顶,远看则为四坡顶。叶部长的这一建议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2007年2月,由朱小地院长带队,设计组向吴邦国委员长进行了汇报,设计方案得到通过,成为最终的实施方案。

最终的方案貌似与最初的中选方案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无论怎样修改,我们都坚持了最初的几个主要理念,即:

(1)“城”的轮廓

以围合式的布局营造大尺度的建筑,保证了本建筑在体量上和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之间的尺度的统一,

(2)“庭院式”的内部格局以现状办公楼的庭院尺度,衍生一系列内向的独立绿化庭院,每个庭院可作为独立的办公单元,以适应多部门、多层次的办公划分要求,最大程度的提高办公品质。

(3)“内廊”的营造

营造便捷的内部交通,建筑各层均能够便捷联系,满足人大各部门工作联系的需求。

(4)“生态化”的空间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由于我们能够坚持基本的设计理念,虽然各方面的设计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设计方案始终保持着中选方案的高水准,始终能够得到业主和专家的支持。

面对重大的方案调整,我院的设计团队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战斗力,由院长亲自带队,迅速做出反应,能够在短期内提出多个可行的方案,并最终完成各方满意的成果。面对人大这样无论政治还是用地都非常重要的项目,我院在设计工作中不讲条件,全力服务,一方面是对业主负责,一方面也是对城市规划和全国人民负责,为天安门广场的“收官”建筑交出满意的答卷,这也是我院“建筑服务社会”理念的一个很好的实例,体现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由方案到施工图:作为设计总包的整体设计控制

设计组先后于2007年和2008年完成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期间完成了科研和初步设计的评审,消防、人防、规划等的报批工作。由于我院承担了设计总包工作,还同时协调完成了室内、景观、夜景照明等分项的施工图设计。由于设计各个分项的协同设计,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的施工图纸,为工程的高完成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避免了施工过程的反复与拆改。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正是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施工图出图的紧张时期、在徐全胜所长的组织下,各个专业,包括室内设计专业,在一个房间里共同工作,进行集中设计。所有的设计图均在服务器上统一存放,各专业协同工作,密切配合,有问题随时解决,避免扯皮,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保证图纸高质量的完成。

室内、景观、夜景照明等分项设计也由建筑师进行整体控制,符合建筑整体理念。各个分项设计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建筑整体理念下的分项深化与实现。

这一阶段还重点对建筑的节能环保进行了设计,并通过施工图予以实现,建筑专业的措施表现为:

(1)建筑的体形系数(外表面积/体积)为0.21,大大低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0.4的要求。较低的体形系数减少建筑的散热量,是根本上的节能措施,

(21办公部分建筑进深14.8m,单侧房问进深6m,大大小于普通办公建筑。所有办公室均有外窗,外窗开启部分采用平开内倒形式,大大加大了通风面积。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办公空间均可实现自然通风采光、

(3)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教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外窗选用断桥铝合金型材,双层中空Low-E玻璃,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能够在可见光通过的情况下,大量阻隔红外光,满足采光要求的同时降低热辐射,

(4)在建筑内部设置东西两个下沉花园庭院,为地下一层提供自然通风采光、在庭院内布置绿化,改善建筑内部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提高办公品质、也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

(5)结合屋面造型,设置遮阳和太阳能集热器,不仅保证了建筑的第五立面,也实现了节能与建筑造型的统一。

设备与电气专业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了先进、合理、可靠的节能设计。人大机关办公楼现已申报了设计绿色建筑三星标识,并已经通过了初步评审。

成本控制也是设计面临的一大挑战。项目完全由国家投资建设,资金非常有限,造价完全按国家标准执行,成本控制非常严格。我们通过精心的一体化设计,精细的节点深化和施工,做到“粗粮细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有材料的材质、色彩、划分均经过了充分的合计和论证,重要部位均通过实体样板进行推敲,务必达到效果满意、造价合理。如建筑的室内吊顶设计,最初的设计为铝板,由于使用量大,出于造价考虑,后调整为普通矿棉版,板块大小也由400模数调整为标准的600模数,减少损耗。为此对吊顶划分进行了多次重新设计,以符合建筑整体模数的要求,灯具、喷洒、内门、地砖等的对位也随之进行了多次调整,前后进行了十几轮的方案比较。之后又对优选的两个方案制作了样板问,通过实际的效果确定了最终的实施方案。通过这样细致的工程控制,建筑从内到外材质效果统一、色彩和谐、对位严谨、对缝整齐,整个办公楼建设中没有使用任何高档材料,但从建筑的设计和细节充分体现出了建筑的品质。

合理的设计组织与人员投入,保证了施工图的质量,体现了我院的设计力量。设计总包的形式,保证了建筑设计的完整性,也为实现高完成度的作品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设计完善与实施:从施工图纸到建筑成品的过程控制

当我们完成了一套高质量施工设计图后,并不意味着可以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建筑成品。设计师对工程建造过程的控制力度决定着其设计思想、设计成果有多大程度可以转换为实际结果。而且,结合建造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逐步修正与完善施工图的设计也是这个阶段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现结合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的工程,总结一些在控制建造过程中建筑专业所做的工作。

1、实体的推敲与研究

(1)大比尺模型的研究

这是图纸转变为现实的第一步控制,是在施工图设计后期工程开工之初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步骤。我们选择了建筑的一个转角部位,制作了1:30模型。通过模型可以研究施工图纸中确定的从勒脚到檐口各部位尺寸,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衔接关系在实体上的表现是否得当。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设计图纸中没有控制到的一些细部做法加以弥补。各种细节的推敲在实体模型面前变得更真实。非专业人士的建设方成员对模型的理解与感受远比对图纸的解读更容易,他们的意

见与建议也就会更具有实际意义。

(2)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材料的质地、外观及物理性能通过实物的对比才能进行判断与选择。

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采用与人民大会堂外墙同品种石材,在施工图设计之初就明确下来。但天然石材的最大特点是即使同一产地,不同批次的石材质地、颜色均有差异。表面处理方式,尺寸大小等也会对整体效果产生影响。为了保证总体外观效果与人民大会堂的协调,我们将石材样品与人民大会堂外墙石材进行多方比较,设计师到石矿实地考察,才最终选定福建锈石。

由于锈石本身存在较大的色差,在实施过程中选材与排板就变得尤其重要。根据设计师和业主要求,石材厂家在北京进行二次排板,每次设计师均需要到场确认排板,才能够发送到施工现场上墙。

为保持屋面挑檐与石材外墙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屋顶挑檐下的吊顶采用何种材料,如何处理,是当时设计过程没有完全确定的。采用石材板吊顶效果好控制,但因为石材板较重的原因,存在安全遗患,必须另选材料。经过多种材料的比较,我们决定采用铝单板加工成有凹凸线条造型,上喷仿石漆来替代石材吊顶。样品制作出来后,又实地安装了局部样板,并对安装构造提出了改进意见。

(2)足尺样板墙、样板间的推敲

在外装修工程开始前,各种外装修的材料样品基本选定。为了更好的控制总体效果,我们选取了外墙的局部片段,修建了足尺样板墙进行推敲重点研究各种材料的搭配是否合适,细节处理是否准确,各种尺度控制的是否到位

当然还包括构造措施的研究及技术性问题的探讨。仅是外窗一项内容就进行了多次整改,包括窗框尺寸、颜色、开启扇宽高度,玻璃分格方式等,既要考虑外观效果,也要顾及造价的限制,物理性能的合理性。外墙石材缝的处理也十分影响整体效果。对石材缝的颜色,几经修改,均不满意,最后现场调色对比,才确定下来。首层窗口上方蘑菇石在设计图纸时推敲的尺寸,现实中过大,过重。需多人抬放,才能就位,安装强度也难以保证,在保证原效果的前提下,也做了调整。

在内装修工程开始前,先是在模拟样板间内选择各种装修材料,然后在完工的楼层选定有代表性的部位修建样板间,涉及到的各种机电设施同时安装。建设方对内装修关注的会更多,这是他们日后每天都要使用的场所,也是他们可以提出具体意见最多的部位。样板间的修建除了为设计师提供实体研究外,也为建设方最终拍板定案提供了依据。

2、施工过程中的设计修正

(1)改动与完善

目前建筑师抱怨最多的就是一个字“改”。从方案设计之初起,改到施工图完成,再从开工之日起,改到竣工之时。有些项目使用之后还在改。原因有多方面,针对施工过程的修改,总结起来,差不多可归为两方面设计内容没有完全符合施工要求,建设方的任务要求不详尽或有所变化。我们的抱怨多源自后者。

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作为自用办公楼,其特点是在建造完成时,大部分功能均要落实。但要建设方一次提清使用要求也不现实。像信息中心、厨房等功能性较强的空间,使用要求迟迟没有落实,施工图设计时相关内容并不完善。随着建筑的建造高度的增长,完善设计内容变得越来越实际而且迫切。我们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促成建设方落实设计要求,这比起既成事实,被动改图要可控制得多。

(2)坚持与变通

在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会导致设计内容的修改。很多修改影响到原始设计思想及设计效果。放弃原有设计并不意味着是对建筑质量与效果的放弃,而是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放弃原来的一些做法,转变思路,为保持设计效果与设计的合理性,寻求新的途径。

原设计中采用了四组观光电梯,发改委审批时,因建设标准的原因不同意设置,当时地下室已局部施工,简单地把观光电梯取消,改为普通电梯,对设计的修改量是最少的,但减少了从室内公共空间欣赏庭院的机会。我们通过电梯位置的改变,使候梯厅面向庭院开敞,维持了原有的设计思想。

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平面柱网为8000mm,室内控制模数为800mm,所有的室内装修分格对位关系均按此模数设计。但在施工招标过程中,室内装修材料常见尺寸以600mm为模数的居多。使用非常规模数建材的成本较高,在建设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放弃了原有的设计模数,将墙、顶、地的装修对位关系重新整合

修改的工作量很大,修改后的效果也不错。反思一下,我们在前期设计时如果将各方面因素考虑周全,再制定设计原则,有些修改是可以减少的。

3、建筑师负责制

建筑师负责制最大好处是将建造过程置于掌控之中,但也要求设计师较大的投入,项目负责人具体参与到各个环节的深化设计,并对其进行控制,从而使各个专项设计为建筑整体服务,最终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施工过程中,建筑师每周至少到现场一次,参与各种工程会议,巡视现场,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建筑师还参与到一些重要项目的招标工作中,人大工程中幕墙、石材、电梯等重要招标节点均有建筑师参与。

建筑师负责制并不是要求建筑师掌握全专业的所有知识,而重要的是协调与监督。

协调首先是协调分项设计施工与建筑整体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协调各个分项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建筑师明确设计需要坚持哪些原则,哪些原则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又是可以让步的。例如建筑幕墙,是实现一个建筑外观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师都要对幕墙的图纸进行确认。建筑师不必要掌握幕墙的所有知识,重要的是控制完成的外观能否符合设计对外观的要求,其次是防水、保温等功能性的节点设计是否完善,而大可不必过多的纠缠于细节问题。当幕墙与其他分项如室内装修;中突时,也需要建筑师协调。首先应划清施工界面,明确责任,之后需要查阅双方的图纸,与幕墙、内装的设计人进行协调,在保证双方的效果的前提下,提出解决办法,并督促双方设计修改图纸,进而按要求完成施工。

监督则需要建筑师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对现场不符合整体设计要求的问题提出修改。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按照图纸施工,需要建筑师查明原因,提请业主责令现场整改,一种情况是按图施工了,但实际的效果与设想中不一样或现场情况限制无法完全按图施工,这种情况需要建筑师提出修改方案,责成相关深化设计单位落实图纸,还要向业主说明情况,征得同意进行整改。

在现行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下,对建筑师负责制并没有明确的制度保证,这就对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业务水平,还需要较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取得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信任,树立一定的威信,才能够较好的开展工作。

上一篇: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总结范文 下一篇: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