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2 08:20:53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房价;有效性检验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3-0051-03

中图分类号:F832.45

文献标识码:A

笔者选取合理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房价指标,从趋势水平上运用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整体效果及各工具调控房价的差异性;从波动水平上运用条件异方差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调控房价的效果;并结合实证检验结果,就提升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有效性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我国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主要是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差别化信贷政策三类工具实现的。本文选取M1作为货币供应量工具的代表指标,选取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加权平均利率作为利率工具的代表指标,选取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指标作为差别化信贷政策的代表性指标。同时,笔者通过计算商品房销售额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值,得到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将其作为房价的代表指标,对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

在样本数据方面,本文选取了我国2005.01-2009.12各指标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所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同时,为了保证数量模型变量定义的一致性,笔者统一将房价、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指标分别定义为变量P、IN、CO、R和M。

(一)趋势水平上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效果检验

笔者运用VAR模型从水平趋势上分析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效果,由于VAR模型要求样本数据必须是平稳的时间序列,笔者对货币政策工具及房价各指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各指标数据序列都是平稳的,可以进行接下来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

1 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房价的有效性检验

笔者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在趋势水平上货币政策各工具调控房价的有效性。在VAR模型分析过程中,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VAR视图下进行;一种是在组(Group)视图下进行。利用两种方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无论采用哪种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式,无论滞后期选取1、2或者3,都可以得到一个较为稳健的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货币供应量都是房价变动的Granger原因;而利率则不是房价变动的Granger原因。“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货币供应量是房价变动的Granger原因”,说明了差异化信贷政策和货币供应量工具在长期趋势上可以调控房价,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利率不是房价变动的Granger原因”的结论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2 货币政策各工具调控房价的贡献度分析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分析货币政策各工具对调控房价的贡献差异。如表3所示,在对房价方差的解释能力中,房价自身波动的贡献最高,其解释能力平均达到58.8869%。而在货币政策各工具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房价方差解释的贡献度最高,其解释能力平均达到25.4571%;另外是个人住房贷款(10.3717%)、货币供应量(5.0942%),利率对调控房价的贡献度最低,仅解释房价方差的0.1901%。由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分别调控房地产供给市场和需求市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对房价解释能力较强的结论,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在结构层 面调控房价效果显著。同时,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性特征,个人购房对贷款的依赖性不如开发商对贷款的依赖性强,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房价方差的解释能力大于个人住房贷款对房价方差的解释能力。

(二)波动水平上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效果检验

本文从总量调控、房地产供给和房地产需求的结构调控三个角度分析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调控房价的有效性。由于货币供应量调控房价时,没有区分房地产供需结构、房屋性质、房屋面积等结构因素的差异,只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货币供应量的总量层面对房价施加影响。因此,笔者从货币供应量调控房价的角度,分析货币政策总量调控房价的效果。而在结构调控方面,货币政策可供选择的工具有利率和差别化信贷政策,但是根据上文的分析,利率从趋势水平上调控房价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差别化信贷政策研究从结构视角调控房价的有效性。并且,从个人住房贷款调控房价的视角,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需求、进而调控房价的效果;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角度,检验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供给,进而调控房价的有效性。利用条件异方差模型进行反复尝试和检验,最终的实证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一方面,从方差方程分析结果来看,无论是仅仅考虑结构调控组合,还是仅考虑需求调控和总量调控组合,抑或是仅考虑供给调控和总量调控组合,虚拟变量dt-1前的系数都为正,房价波动整体上增大。但是,从结构组合调控,到需求+总量组合调控,再到供给+供给组合调控,虚拟变量dt-1前的系数越来越小(0.1444

另一方面,从均值方程结果来看,条件方差对房价趋势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条件方差的波动会加大房价的波动。但是,从结构组合调控,到总量+供给组合调控,条件方差前的系数逐渐变小(28.7300

最后,分析总量+需求+供给调控组合工具调控房价的效果。从均值方程考察,条件方差前的系数仅为0.505,小于其他工具组合的系数,调控房价的效果在所有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中是最理想的。从方差方程考察,货币政策总量调控和供给、需求结构调控的协调运用,使得虚拟变量dt-1前的系数从越来越小到转正值为负数,房价整体波动的趋势也从波动

增大转变为波动减小,调控房价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在波动水平上调控房价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选择中,单独考虑供给、需求结构层面,或者是总量与供给、需求某个方面的组合,都无法取得良好的调控效果,必须全面协调运用,才能有效发挥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作用,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启示与建议

(一)应区别考虑货币政策各工具的调控效果

在趋势水平和波动水平上,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都是有差异的。从长期趋势水平上考察,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是调控房价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工具。在我国,银行业对房地产业提供的金融支持,主要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来实现的。房地产投资资金对于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高度依赖,尽管购房者也对银行贷款有一定的依赖,但国内流动性过剩使得购房者可以利用大量的自筹资金进行房产投资投机,从而购房者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降低。在此背景下,虽然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都呈现较大增速,但银行贷款对房地产供给方的影响仍小于对需求方的作用效果,进而导致房价的上涨。同时,如果其他货币政策不变,银行放贷资金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是紧密相关的。因此,从长期来看,笔者建议把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中介工具。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完善和房价对利率反应不敏感的特征,使得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房价工具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应注重统筹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实证结果显示,从长期趋势水平上分析,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房价变动方差的解释能力强于个人住房贷款对房价方差的解释能力;而从短期波动水平上考察,个人住房贷款+货币供给量组合工具的调控效果好于房地产开发贷款+货币供给量组合工具的效果,货币政策工具长期调控效果和短期调控效果出现矛盾情形。因此,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时,应注意短期调控目标和长期调控目标的统筹兼顾。在房价出现短期剧烈波动时,由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房价产生影响需要较长时间的时滞,个人住房贷款就成为了熨平房价首选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房价出现长期变动趋势时,由于个人住房贷款对房价的影响效果小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效果,房地产开发贷款则成为维持房价稳定的首选工具。因此,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交替或重叠时,综合考虑调控时滞与时机,进而科学统筹调控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成为有效调控房价的必然选择。

(三)应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发挥协同效应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篇2

徽商银行是由原合肥、安庆、马鞍山、蚌埠等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经银监会批准合并组建,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总部设在安徽合肥。截至2011年12月末,徽商银行总共拥有机构营业网点176个,在职员工4800多人,注册资本人民币81.75亿元。徽商银行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拓展业务市场,不断强化风险控制,稳步推进内部改革,连续三年被中国银监会评为二级行。徽商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业务、公司业务、国际业务、票据业务、债券业务和结算业务,其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积极拓展服务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通过优化网点布局,加强电子渠道建设,积极推进网点转型,提升网点服务营销能力。2011年新建自助银行服务区(点)74个,增设电子银行体验设施112个,投放网银服务终端155台,完成62家自助银行服务区改造工作,开通了个人“超级网银”服务。公司客服中心通过CCCS五星级运营标准评测,被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授予“五星级客户服务中心”称号,并获2010~2012年度中国最佳呼叫中心奖。

2.支持民生工程和地方经济建设2011年支持的民生工程项目涉及保障性住房、文化、教育、医疗等多领域,累计投放贷款8.75亿元,新增贷款余额1.81亿元。制定了《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指道意见》,优先满足“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创新综合实验区”、“皖北振兴区”等安徽省经济重点发展区域的信贷需求。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2011年新设了6家县域支行,涉农贷款余额139.28亿元,较年初增长78.45亿元,增幅为128.97%。

3.积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不断深化六项机制建设,推进小企业经营中心建设,引进专门微贷技术,完善小微企业业务管理架构,加强小微企业服务。深化“小巨人”、“雏鹰”企业培育工作,初步建立了“智汇360”小微企业产品体系。截至2011年年末共投放小微企业贷款326.91亿元,增幅为27.66%,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8.89个百分点。连续多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目标,荣获银监会颁发的“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4.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实现跨区域发展在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徽商银行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审时度势,超前谋划,于2008年12月成功的通过增资扩股将总股本增至81.75亿元,实收资本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排名首位,奠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大大增强了整体实力;稳步推进跨区域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经营网点在安徽全省16个中心城市的全面覆盖,并延伸至部分县域经济;并且成功跨出安徽,在南京设立了首家省外分行,跨区域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持续推进经营转型,投资参股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发起设立无为徽银村镇银行,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同业业务等,业务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①

二、徽商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1.研究样本与指标的选取

以徽商银行2006~2011年的存、贷款情况为变量来反映徽商银行的银行经营效率,以安徽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安徽的经济增长情况。理由如下:首先,选取安徽省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作为反映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经济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它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以及经济开放(对外贸易、吸引外资等)、产业结构调整乃至制度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这一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安徽省经济发展。其次,选取存、贷款量作为反映城市商业银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徽商银行存款情况可以反映在市场经济下资本积累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存款总额与GDP之比(SG)的数值越大,说明银行能够提供的可贷资金越多,越有可能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徽商银行的贷款情况可以反映银行在经济发展中融通资金的中介作用,即把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因此,选取贷款总额(LOAN)以及贷款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LG)来衡量徽商银行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方面的支持力度。

2.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徽商银行对于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与优化作用可以建立如下模型:GDP=f(LOAN,SG,LG),其中: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LOAN代表贷款总额;SG=SAVEGDP代表存款总额与GDP之比;LG=LGGDP代表贷款总额与GDP之比。

3.实证分析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在对金融、经济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前,首先需要对基本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因为将一个非平稳性数据对另一个非平稳性数据进行回归,可能导致荒谬的结果,即两者同时随时间向上或者向下波动,两者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本文采取ADF检验(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表1给出了国内生产总值、贷款总额、存款总额的水平及其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结果表明上述数据的水平检验结果在10%的置信区间以内都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将上述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在10%的显著度下可以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明上述各时间序列均是一阶平稳数据。(2)协整性检验由ADF检验知,三组时间序列为一阶单整关系,因此可进行协整性检验。本文采用由SorenJohansen提出的一种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两序列进行协整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经检验,从表2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各组数据的迹检验都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零假设:协整参数矩阵的秩小于等于0,从而在5%及1%显著性水平下接受了协整参数矩阵的秩近似等于1的原假设。表明徽商银行的贷款量与安徽省GD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通过简单的回归得到两时间对数形式的回归模型为:GDP=2000.86+236.091LOAN+4556.7SG-18907.71LG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GDP与徽商银行的贷款量之间呈正相关,即从长期来看,徽商银行的发展会促使安徽省经济的发展。这与我们前面分析的结果一致。(3)Granger因果检验上述的回归模型仅仅反映徽商银行贷款量与安徽省GDP间的依存关系,但是二者的关系到底如何,即徽商银行的贷款量对安徽省的GDP影响更多一点还是安徽省的GDP对徽商银行的贷款量影响更明显,或者是两者互为因果。为更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系,利用Granger检验法对二者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OAN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对应的P值小于0.05,拒绝徽商银行贷款量不是影响安徽省GDP变动的Granger原因的假设,即认为徽商银行贷款量是影响安徽省GDP变动的原因;GDP不是LOAN的Granger原因的P值大于0.05,不能拒绝假设。因此,根据上述检验的结果可以说徽商银行的发展壮大是安徽省经济这几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p#分页标题#e#

4.实证总结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徽商银行与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关系。徽商银行的发展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显著原因。从理论上看徽商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担当独特的角色,是地方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大型国有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不足,把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投放的主要对象,大大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其发展壮大自然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除了可以得出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得出从长期来看徽商银行的贷款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就会使安徽省的GDP增加236.091个单位。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地方经济,就需要更多的徽商银行这样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加大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徽商银行成功案例的启示

1.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应当争取政府支持徽商银行的组建能够充分说明政府政策支持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不良资产的剥离涉及各方面的权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协调沟通。徽商银行在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把分散在全省各地的小型微型的金融机构合并重组成为资产规模居全国城商行前列的大型商业银行,其实际操作难度可想而知。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可能迅速的形成规模效应。可见,作为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寻求制度创新之路,首先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2.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徽商银行的发展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还是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没有地方金融的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城市商业银行不同于大型国有银行,虽然规模上相差甚远,经营管理和业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更能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更能灵活地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从而更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内审转型 绩效审计 探索

近年来,中央银行内审转型工作持续深入推进,逐步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而绩效审计以其应用范围广泛、审计方法灵活、评价效果易于接受等特点,在提升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价值,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转型实践,基层中心支行尝试从风险、内控、绩效和治理角度分析审计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取得了一定的转型工作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央行内部审计方法和体系。现以盘锦市中心支行绩效审计实践为基础,总结绩效审计的基本做法及工作启示,以供借鉴。

一、绩效审计概念

绩效审计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审计类型,一般归纳为是对组织活动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审计,又称“三E”审计。

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合规性审计,从性质上,绩效审计范围广泛,需要大量的判断和说明。绩效审计必须有广泛的调查和评价方法可供选择,运用与传统审计完全不同的知识来开展审计。绩效审计的特征在于其所研究问题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法定权限内,绩效审计必须是能够自由地从不同角度检查所有的政府活动。

二、主要工作思路

近几年来,盘锦市中心支行深入探索绩效审计转型模式,先后开展了征信管理绩效审计、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审计等审计项目,现就支农再贷款绩效审计的主要模式予以举例说明。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客观评价目标业务管理效果,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设立了基础性指标;以经济性、效率、效果审计调研为审计工作内容,设立绩效性指标。设计指标时,在充分考虑基层央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业务法律和规章、上级行下发的相关制度、办法的效果,促进部门有效履行职责为目标的同时,更突出“3E”特征。一是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从制度建设、执行有效性两个方面建立合规性指标,通过基础性指标,客观评价目标业务管理效果;二是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调研为审计工作内容,构建绩效性指标,充分考虑所选择的投入是否反映了资源的最优化调配和使用,既定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实现效果评价等;三是建立参考调整型指标,考虑上级行及本行内部考核情况,以定性分析为主,建立评价工作效果、工作软控制环境的调整性指标,作为绩效指标的必要补充。

(二)绩效审计及评价方法

为了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审计项目实施在调阅资料、现场检查等合规性检查基础上,还要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绩效审计信息,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绩效性审计结论。

1.按照绩效审计需求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

支农再贷款绩效审计时,为获取评价管理效果的第一手资料,采取集合方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审计信息。在调阅支农再贷款业务管理部门有关支农再贷款管理基础性资料和台帐进行审核的基础上,综合采取了实地走访、现场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获取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的基础信息。通过与业务实际相结合,运用恰当的审计调查方法,获取了全面、深入的信息,取得了预期的调查效果。

2.审计评价突出绩效审计特征

支农再贷款绩效审计的效率性评价主要从支农再贷款发放、到期回收及时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效果性评价主要评价支农再贷款使用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社会效果主要从支农再贷款需求满足率,农村金融机构、农户和涉农企业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经济效益主要从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经营利润和农户及涉农企业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取得的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经济效果评价,主要从农村金融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实际收益、农户及涉农企业使用支农再贷款获取的实际收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3.绩效审计评估方法

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审计评估方法是根据支农再贷款业务特点,综合运用目标实现分析法及过程分析法,设计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及审计标准,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单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赋予标准值,以百分制计算。根据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情况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实际分值,以此分值评定货币信贷管理部门对支农再贷款业务管理绩效结果。

三、几点建议

(一)深入开展审计转型工作试点,积极拓展转型领域

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是通过找准试点性绩效审计切入点,在充分的审前准备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业务特征,可侧重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某一方面开展专项绩效审计试点,进行评价,实现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目标。为贯彻人民银行关于深入开展转型实践,积极拓展转型领域,加强转型成果总结固化与推广应用的总体规划,基层央行可采取同样的方式持续推进绩效审计,不断拓展转型领域,积极开展风险、内控和治理角度的审计转型试点工作,积累经验,总结转型成果。

(二)强化内审转型审计理论研究,指导审计实践

审计转型是人民银行内审工作2011-2013年规划重点,是一个全新的审计领域。对审计转型的探索实践,需要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基层人民银行在积极从事绩效审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同时,应以内审人员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扎实推进内审部门学习型组织建设,密切跟踪国际内审理论与实务发展趋势,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审计经验,通过内审工作转型业务理论培训,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从业能力。

(三)总结内审转型实践经验,推动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共享

基层央行应及时总结内审转型实践经验,加强信息调研力度,推动转型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共享。同时,建议总行开发相应的审计转型评价应用系统,制定审计转型工作中比较成型的审计操作指南或手册,下发《人民银行审计转型工作方面的指导意见》,使审计转型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努力实现业务审计标准化。

(四)优化审计环境,推动审计转型工作顺利开展

基层央行内审部门要在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审工作组织管理,严密审计程序,提高内审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系统性的推广审计转型管理理念,引起各级行管理层高度重视,提高各职能部门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认知,尽力取得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发挥整体优势,推动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篇4

(一)选题意义。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使用定向降准对符合条件的涉农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充足的流动性,自此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箱中又多了一项有力工具。实施近两年,现行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多种支农政策工具实施效果如何,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政策工具效果是否有差异,又是否起到预期的叠加协同效应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拟通过构建的金融支农绩效评估体系,对广东省现行政策工具实施效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支农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二)文献综述。现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金融支农效应及支农再贷款等工具使用效果,较少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定量分析多种支农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个体效果及效应叠加。彭志强(2009)认为近年来定位于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发展的支农再贷款业务却不断萎缩,贷款规模大幅下降,结合潮州本地情况,发现农信社经营能力提高、资金自求平衡能力增强,支农再贷款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性等因素是造成经济欠发达地区支农再贷款发放萎缩的主要原因。王彦青(2013)认为河北省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贯彻文件要求,涉农金融服务主体日益增多,信贷产品不断创新,资金分布也更趋合理,但仍需健全壮大基层涉农机构,建立县域涉农贷款的投放激励机制,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助推涉农信贷发展,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田湘龙(2011)通过对湖北省支农再贷款运用情况的调査,重点分析了导致支农再贷款运用减弱的流动性充裕、缺乏激励机制、管理约束过强、价格相对偏高等六大原因。毕翼(2013)从支农再贷款的中间环节-农村金融机构人手,对影响其使用再贷款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挖掘原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而对于具体的支农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使用效果,前人研究较多的主要是支农再贷款,部分成果建立了对支农再贷款的绩效评估体系,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乔海滨(2015)对内蒙古支农再贷款管理和使用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概括了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情况和金融机构的使用情况,总结了支农再贷款的社会效应,并有针对性地对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黄南州中心支行课题组(2014)总结了黄南州支农再贷款使用绩效,提出了在支农再贷款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原因,最后提出了改进支农再贷款使用绩效的建议。李晶彦(2015)基于政策要求分析设立衡量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的指标,并根据实践经验和数据的可得性列举了可能影响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证检验筛选对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为优化支农再贷款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简锦恩(2010)认为支农再贷款政策及其效应,由于制度缺位和路径局限令其失去引导“三农”领域信贷资源配置的作用,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当以制度化、主导性、统筹城乡为原则,通过制度化管理、合理核定额度、丰富工具、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等方式,重构支农再贷款管理体系。整体来看,目前文献对支农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研究以单一工具的定性分析为主,本文针对支农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效果难以定量分离的问题,建立包含支农信贷资金投放、支农信贷资金结构、支农信贷资金利率、支农信贷可持续性、三农发展五维度的综合绩效评估体系,全面、定量的分析各个政策工具的执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的多种政策工具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经济特点影响下政策效果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

二、广东省货币信贷政策支农工具使用情况和特点

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不断完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投向和利率要求,并建立再贴现投放效果监测考核,加强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管理,开展法人机构的“一定存款比例考核”、“定向降准考核”与县域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考核,探索开办了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增强对涉农企业以及县域地区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发挥了较好的定向宽松和利率引导作用,有力支持了广东三农经济发展。(一)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使用情况和特点。1.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使用情况。2014年2月7日,人民银行将原有的流动性再贷款划分出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2014年正式开办支小再贷款,2016年创设了扶贫再贷款。2014-2015年期间,人民银行下调4次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同时为推广信贷资产质押,以信贷资产质押方式发放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利率可再减10BP。自2014年始,对金融机构借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上限及贷款增速作出明确规定并多次对上限进行下调,目前加点幅度按3个百分点掌握,最高可调整至5个百分点。为加强对农村地区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提高再贷款政策效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支农再贷款限额重点投向粤东、粤西、粤北等欠发达地区,支小再贷款限额重点投向小微企业较为聚集的珠三角地区,扶贫再贷款则全部投向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区。整体来看,再贷款规模逐步上升,但2016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广东“三农”及小微领域的有效信贷需求下降,涉农信贷风险明显上升,导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支农、支小再贷款的资金需求减少,再贷款整体规模有所下降。2.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政策效果及其特点。一是作用直接,直接增加了“三农”信贷资金,缓解涉农资金需求。二是杠杆撬动,撬动了更多资金投向涉农领域。人民银行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借用再贷款资金必须全部用于发放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并在借用再贷款期间,所发放的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借用再贷款资金总额。三是利率引导,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成本。人民银行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借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在实际支付的各期限档次再贷款利率上原则上不超过3个百分点,随着再贷款利率的数次下调,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及小微贷款利率也随之下调。(二)涉农再贴现使用情况和特点。1.涉农再贴现使用情况。2014年8月,人民银行调整了再贴现业务的投向和操作要求,2014年9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建立再贴现效果投放效果监测考核机制,对再贴现资金投放效果、再贴现利率传导效果、再贴现资金使用效率、再贴现资金安全性等指标进行考核,其中“涉农票据占比高于30%或者小微企业票据占比高于50%”的考核力度最大,权重为70%,强化了再贴现工具信贷导向功能。从投向结构来看,再贴现投向涉农的比重稳中有升,保持在三成多的比重。与再贷款情况类似,2011-2015年五年间,投向涉农的再贴现的覆盖地区、累计发放额等指标也逐年增加,但自2016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整体规模也有所下降。2.涉农再贴现使用情况政策效果及其特点。一是作用温和,投向结构比重较为持稳。2011以来,投向涉农的再贴现累计发放额占比最低24.88%,最高37.72%,变化不大,主要地区集中于湛江、清远、河源等农业产群化地区。二是利率引导,引导金融机构降低票据贴现成本。人民银行要求,办理再贴现的票据贴现利率原则上应低于不办理再贴现的票据贴现利率,该项指标考核权重为15%。(三)结构性准备金政策使用情况和特点。1.结构性准备金政策使用情况。2010年建立“一定存款比例考核”,考核对象主要为贫困地区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达标的机构,获得执行低于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同时,对新成立的农商行可以给予一个季度的过渡期准备金率,缓解资金压力。2014年创设“定向降准考核”,人民银行首次实施定向降准工具,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考核达标的机构,获得执行低于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同时,对县域地区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进行考核,考核达标的,获得执行低于正常标准2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同样,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各法人机构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力度下降,2016年,考核达标机构的小微企业与涉农贷款增速均逐年下降,2016年甚至低于各项贷款增速。2.结构性准备金政策效果及其特点。一是作用较为间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2014年实施定向降准以来,考核达标的金融机构在信贷结构、信贷投放增速、信贷投放存量等方面的指标明显优于未达标的金融机构。二是短期内改善金融机构流动性效果较好。结构性准备金政策以考核形式决定降准与否,在短期内对改善金融机构流动性资金需求作用较为积极,而对改善信贷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获得执行较低档次准备金率的机构并未立即表现出更高的信贷投放增速与增量。三是存在地区差异性,在农业主产区和山区效果更为明显。定向降准通过对涉农信贷指标进行考核,降低符合条件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增强其信贷能力,在执行中发现,该政策在农业主产区和山区效果更为明显。从广东的执行情况看,在粤北地区定向降准对涉农贷款的引导作用较珠三角及粤东西两翼明显。

三、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基于广东省的测算

运用AHP模型构建包含支农信贷资金投放、支农信贷资金结构、支农信贷资金利率、支农信贷可持续性、三农发展五维度的综合绩效评估体系,测算近五年广东省的支农政策绩效水平,并对其趋势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一)构建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评估体系。i.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及指标选取。参考文献关于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的论述,结合广东省支农货币信贷政策工具使用情况,本文在建立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评估体系时,围绕货币信贷支农工具主要通过影响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投人达到支农、惠农的政策目标,设定支农信贷资金投放、支农信贷资金结构、支农信贷资金利率、支农信贷可持续性四个准则层目标,同时加人考察政策工具实施最终效果的三农发展指标,共5个准则层目标。再根据5个准则层目标,考虑符合经济意义、数据可得性、指标具代表性等条件,选取了涉农贷款增速、农户贷款审批通过率、涉农贷款中非房地产业占比、新型农业主体贷款占比、涉农贷款利率、涉农贷款相对各项贷款利率高低、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回收率、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率、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农村人均纯收人、人均农业总产值11个指标层,具体绩效评估体系内容及变量见下表。2.指标权重确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广州分行及广东省辖内19地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部门负责人及1名主要业务骨干发放调查问卷采集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然后以Satty的比例九标度体系确定了取值标准。即以1、3、5、7、9分别代表指标i和j两相比较一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和极端重要,而介于等级之间的程度比较分别赋值为2、4、6和8。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0份,使用expertchoice11.5计算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各层权重见下表,其中inconsistencyratio=0.06,小于0.1,说明数据通过一致性检验。根据算得指标权重,在准则层中权重最大的为支农信贷资金投放和支农信贷资金利率,权重均为0.248,其次为三农发展。在指标层中,权重最大的五个指标依次为涉农贷款相对各项贷款利率高低、涉农贷款增速、农村人均纯收人、新型农业主体贷款占比和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回收率。(二)基于广东省的近五年数据测算及趋势分析。基于上述绩效评价体系,将广东省19地市汇总数据代人算出2010年-2016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支农整体绩效,具体绩效情况见下表。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发现广东省货币信贷政策支农效果呈现以下趋势和特点: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评估体系能排除外部影响,较好拟合实际金融政策支农效果。相对于使用客观赋值法,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评估体系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财政支农力度、农业灾害等非货币信贷政策因素对绩效结构的外部影响,较好的拟合实际金融政策支农效果。从2010-2016年的测算结果看,结果与客观情况整体一致,具有推广运用的实践意义。2.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稳步提高,绩效增长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2014年-2016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支农平均绩效为0.989,较2010年-2013年平均绩效提高了0.075,期间表征质量的支农信贷资金结构平均绩效稳步提升,有效弥补了表征规模的支农信贷资金投放平均绩效下降带来的影响,说明绩效增长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2014年以来支农货币信贷政策更加注重对信贷资金的结构优化,总行先后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除了引导支农资金避免过度进人县域房地产市场,还特别提出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3.支农信贷可持续性、三农发展绩效保持较髙水平,但支农信贷资金利率水平有待进一步降低。2010年-2016年上半年,支农信贷可持续性、三农发展平均绩效分别为0.151、0.178,均接近满绩效水平。支农信贷资金利率绩效小幅下降,说明政策工具未能显著降低支农资金利率水平,细分的看,表征支农资金绝对利率水平的绩效由0.041降至0.037,而表征相对利率水平的绩效由0.205降至0.170,相对利率水平降幅更大,在当前流动性较为充裕,整体市场利率水平下降的背景下,支农信贷资金的利率降幅不及一般贷款。

四、支农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绩效评估——基于广东省的实证

为了检验支农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对支农绩效的影响程度,本章对2011年-2016年上半年期间13个半年度的广东省内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四个区域支农绩效进行测度,并以此为被解释变量,以各个支农货币信贷工具为解释变量,分别检验支农货币信贷工具的个体固定效应,以此分析支农货币信贷工具实施效果受地区、时期的影响程度。被解释变量:运用上文建立的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体系,分别测度2010年上半年-2016年上半年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四个区域的支农绩效(IND),结果如下图:解释变量:通过采集广东省内自2010年1月以前开业的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使用支农再贷款(REL)、再贴现余额(RET)以及涉农指标符合定向降准条件释放资金(TARR)三个变量,为消除量纲的影响,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取值大于0,且方差为1,处理后各变量量纲不同造成的问题得到解决。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中的Summary检验,滞后阶数选择采用Schwarz法则自动选择,以下将LLC检验结果列出。由检验得出支农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绩效(IND)为平稳数据,而支农再贷款(REL)、再贴现余额(RET)、定向降准释放资金(TARR)三个变量为1阶平稳,回归分析对1阶平稳的三个变量差分后数据,防止由于非平稳数据导致的伪回归。为了更准确地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本文借助hausman检验,L-L检验以及从核心变量系数具有实际意义的角度选取相应的模型,模型1首先检验各政策工具对支农绩效结果影响的显著性,模型形式为:=/?'以v+/32/?£7^+ft;,,+C,++,该模型采用变截距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最佳;模型2、3分别检验支农再贷款(REL)、涉农指标符合定向降准条件释放资金(TARR)对支农绩效结果的地区差异,模型2形式为:Q+吖,,模型3形式为:=AM邮.,+G+气,,均采用不变截距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最佳,而投向涉农的再贴现主要集中西翼地区,其他地区较少发生,因为无法单独建立模型进行检验。整体来看,3个回归模型结果良好,/?2都在0.6以上,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F值均在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DW值显示不存在明显的残差自相关,由结果可知:1.支农再贷款普适性髙、区域差异性小,适合作为引导资金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的常规性政策工具。从模型1看,支农再贷款对支农绩效影响通过1%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数说明支农再贷款与支农绩效均为正相关,与其经济意义相符,支农再贷款直接增加涉农金融机构“三农”信贷资金,同时明确规定再贷款资金必须投向涉农领域,通过直接增加资金和防止资金流出硬约束两重措施保障了支农、惠农的政策效果。从模型2看,支农再贷款在山区、珠三角和东翼均能显著提高支农绩效,且区域间系数差异相对较小。其中再贷款在山区对支农绩效的提升最为明显,系数为4.56,小幅高于珠三角的3.84,主要原因是山区五市是再贷款政策支持的重点区域,再贷款作为支农信贷资金来源之一,在该区涉农贷款中占比为2%,高于其他地区,频繁使用支农再贷款产生规模效应;珠三角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和贷款审批最为高效,支农再贷款资金平均利用率达94.49%,政支持资金转化为涉农信贷最为迅速,因此政策工具支农效果仅次于山区。2.涉农再贴现产生的政策效果依赖于区域农业产群化水平,适合作为加大特定区域支农水平,促进支农政策与农业产群化形成良性循环的选择性政策工具。从模型1看,投向涉农再贴现并不能普遍提升全省四区域的支农绩效水平,主要原因是从总体看再贴现使用次数较其他工具都少,且使用区域主要集中在湛江、清远、河源等农业产群化地区,在非农业产群化地区受制于农业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结算票据量不大等因素,难以取得广泛效果,而在农业产群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湛江,政策效果则非常明显。3.定向降准在释放流动性的同时能提升区域政策支农绩效,但政策效果区域差异大,在主要作为流动性操作工具的同时兼具调节区域间三农发展的功能。从模型1看,定向降准对支农绩效影响通过10%显著性检验,说明定向降准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支农绩效,但效果仍有提升的空间。定向降准目前为不定期实施,金融机构较难对政策形成明朗预期,同时并未对释放资金投向涉农设置硬约束,弱化了政策工具的引导信贷资金进入“三农”领域的效果。从模型2看,定向降准实施效果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与资金充裕程度成反向关系,存贷比较高的地区支农绩效增幅较大,该工具在山区对支农绩效的提升最为明显,其后依次为珠三角、西翼和东翼,系数分别为4.93、3.33、1.12和1。山区金融机构支农信贷增长受限于资金瓶颈,定向降准释放资金恰能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珠三角地区金融机构普遍存款规模较大,下调同样幅度的存款准备金情况下能释放更多的信贷资金用于支农,同时,珠三角也是完成农商行改制占比最髙的地区,农信社改制农商行不但使自身资本金扩大、充足率提高,也在公司治理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得到增强,更易于将定向降准释放的支农惠农政策信号嵌人经营管理决策中,从而提高支农水平。而东西两翼尤其是东部地区金融机构资金较为充裕,对加大支农信贷投入从而在达到定向降准后增加可贷资金的动力不强。综合两个模型的结果发现,定向降准在作为释放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还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人、提升区域政策支农绩效的功能,但效果区域差异性大,在资金充裕地区效果有待提升。

五、研究结论及进一步提高货币信贷政策支农效果建议

(一)研究结论。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评估体系能排除外部影响,较好拟合实际金融政策支农效果。运用显示,近年来广东省货币信贷政策支农绩效稳步提高,绩效增长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但支农信贷利率水平有待进一步降低。2.货币信贷支农工具绩效存在地区差异,可统筹兼顾选择最优政策工具组合。其中,支农再贷款适合作为引导资金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的常规性政策工具;涉农再贴现适合作为加大特定区域支农水平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定向降准在主要作为流动性操作工具的同时兼具调节区域间三农发展的功能。(二)进一步提高货币信贷政策支农效果建议。1.持续完善支农货币信贷政策绩效评估体系,丰富绩效评估结果运用。一是探索建立定期开展区域支农货币信贷政策绩效评估体系的制度安排,逐步丰富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如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调节工具使用的参考。二是完善涉农信贷指标体系构建,为强化支农信贷政策工具定向结构性调整功能,设计更灵活的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创造条件。如探索构建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贫困户贷款的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作为信贷政策支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分配的参考。三是提高支农政策绩效评估的科学合理性。如在定向降准考核中,剔除纳人涉农贷款范围的注册地在县域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确保定向降准资金能投向政策支持的行业和企业等实体经济。2.根据各区域政策效应特点,结合定向降准实施情况设置再贷款操作导向,并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的实施环境和传导渠道。一是在实施定向降准的年份,珠三角和山区支农绩效本身提升较快,此时可以适当加大再贷款向东西两翼尤其是东部地区倾斜,拉动绩效落后区域的支农水平。二是在未实施定向降准的年份,再贷款作为支农、惠农的常规性政策工具在强化引导、加大投人,补足其他工具空缺的同时,应该更为注重区域间的平衡发展。三是对以西翼为代表的农业产群化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再贴现政策投入,促进支农政策与农业产群化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抓紧优化再贷款、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的实施环境和传导渠道,增加工具选择多样性。3.提升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灵活性,进一步疏通支农传导渠道^一是灵活根据金融机构资金松紧程度进行逆周期操作。如在货币信贷环境紧缩时,金融机构资金较为紧缺,提高支农再贷款总额度,从而确保金融机构支农信贷资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因地制宜”,针对目前山区金融机构吸存较为困难,对支农再贷款资金依赖性较高,适当倾斜支农再贷款的额度,充分发挥再贷款作为普适性政策工具的支农绩效。二是提高支农再贷款利率定价的灵活性。如综合考虑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信贷资金利率的优惠程度、涉农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结果、MPA评估结果给予金融机构支农再贷款利率一定的调整空间,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商业银行提供更低的央行融资成本,体现利率的优惠性和惠农性,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涉农信贷资金利率水平。三是提升结构性准备金政策考核的灵活性。目前定向降准主要以事前的考核决定降准与否,对改善信贷结构的影响有待提高,可增加对获得执行更低档次准备金率的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和增速进行后续考核,如金融机构获得定向降准后,涉农贷款增量及占比不升反降,则取消下次定向降准的资格,引导金融机构将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投人涉农信贷领域。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篇5

本人工作思路清晰,计划性、前瞻性、前导性强;开拓进取,经常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获采纳,完成较重的本职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讲究工作方法,效率较高;能按时或提前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工作成绩比较突出,效果良好。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银行信贷员工作总结,请笑纳!

银行信贷员工作总结1时光荏苒,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首即将过去的__年,有领导的关心与教诲,有同事的支持与帮助,有攻坚克难之后的喜悦与欣慰,也有惆怅彷徨之后的不悔抉择。虽然我还是一个从事银行工作的一名信贷员,但是经过努力,我已经从以前的不懂到了解,虽然刚接触这些工作有些懵,但是我坚信,只要努力没什么是做不好的,现将我一年中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学习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总结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即比较学习。跟其他同事比,我个人欠缺的就是我需要学习的;我们薄弱的就是我需要加强的;跟其他银行比,与我们不同的就是我需要探索的。

二、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只有不断开发优质客户,扩展业务,增加存款,才能提高效益。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的社会关系。然后逐个登门拜访,拒绝、冷眼甚至辱骂不可避免,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我在原有的营销和维护个人客户的基础上,还挖掘了不少新客户,相信明年的储蓄情况会有提升。

三、忠诚执着,为盛京事业发展尽职尽责

银行是我学生时代就梦寐以求的工作场所。毕业之后,我非常幸运的得到了这份理想的工作。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银

行工作人员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必然需要不断地学习、持续的磨练。说实话,最初的我很懵懂,但是经过接近一年的工作和了解,我发现我渐渐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这是我最初始料未及的,而且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下去。

初到岗位,我学习了信贷业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刚开始接触感觉很吃力,因为大部分的东西都不懂,但是经过领导们和同事们的帮助,渐渐的,我摸到了一些门路,大概的业务流程和与客户沟通,到最后的录入系统与组卷,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相信我还会继续提高我的个人水平,争取早日成手。 新的一年里,我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银行员工,我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一、业务方面。

不断更新自己的银行业知识库,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及时掌握新兴业务;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有熟练操作具体业务的能力;既要学习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也要主动了解银行的贷款、存款、结算,等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素质方面。

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正派,洁身自爱,自觉维护银行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三、心理方面。

不断经受磨练,理智面对挫折和失败,把行程成熟、稳健的心理状态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

四、下年计划

我会在20____年的基础上, 我将加强与同事们的沟通、协调,做到部门之间信息的无缝对接,防止传递时间影响业务质量和业务数量。

在业务操作中,要提高执行力度、强度,继续加强学习业务知识,提高项目评审能力、以及撰写风险评审报告的能力。

明年,我会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自己成长的同时,为盛京事业的发展做出属于我的一份贡献。

银行信贷员工作总结2回顾一年以来的工作开展,在银行领导及部门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在部门全体同仁的帮助关心下,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领导安排,严格执行金融法规和上级联社的各项规定,积极主动的履行岗位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年度的工作任务,在思想觉悟、业务素质、操作技能、职能履行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20____年基本工作开展情况

1、思想方面:

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政治素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政治理论学习对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始终将落实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升自我的根本途径和方式。一年以来,我利用业余时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努力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县联社下发的各项文件,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

2、学习方面:

稳抓理论学习不放松,自觉加强相关金融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学习,牢固构筑理论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

20____年是特殊的一年,贷款新规的出台和相关制度的修订完善给当前各项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信贷部的职工,我深知没有过硬的业务理论支撑,就无法为为基层信用社提供正确规范的指导,为了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跟上政策规章制度的变化。

我参与了信贷部对现行规章制度的修订汇编工作,为增强认识,自觉利用休息时间,系统的学习了相关规章制度和新下发的各项文件,使自己对现行的政策、规章制度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于基层信用社各项业务开展咨询也能给予正确的反馈、答复。

此外,为了迅速适应新时期金融工作开展的需要,增强整体业务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一年多来,本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我利用工作开展机会,多渠道的认真学习各项金融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密切关注时事政治和宏观经济向,对于联社下发的各类文件、资料,不简单的停留在知道、了解的层面上,更注重对各种资料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日常工作的开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在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工作方面,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1)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开展好信贷管理工作

作为信贷业务部的一名“老员工”,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信贷资产的质量事关信用社经营发展大计,责任重于泰山,丝毫马虎不得,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信贷风险。因此,我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一年来,我坚持对基层信用社上报的贷款、需要复查的贷款,坚持贷款的“三查”制度和联社制定的信贷管理制度,切实把党和国家的金融政策及精神灵活的体现在工作中,对每一笔贷款都一丝不苟地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从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情况、生产经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还款能力,到保证人的资格、保证能力,抵、质押物的合法有效性;从库存的检查、往来账目的核对到担保抵押物的实地考察;从资产负债情况的计算、产销量和利润的分析到经营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研究、贷款风险度的测定,项目的可行度等,直至提出贷与不贷的理由,每一个环节我都做到谨慎细致,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尤其注重提高工作开展的质量和实效,近年来我社高速发展,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信贷业务日益巨增,基层社上报的贷款业务较多,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来完成,这项工作即繁琐又重要,我坚持做到当天能处理的工作当天处理完毕,当天不能完成的做出计划及时处理完,严格保证材料撰写质量。

年初,接上级银行安排,我借调参与省联社的全省综合检查,有效吸取各经营社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对我社各项基础业务的规划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在__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推广过程,又借调省联社科技结算中心进行调试、改造,借调期间,我把握学习机会,针对当前业务开展的实际,积极提出有效建议并参与了流程改造的整个过程,因表现突出,荣获此次系统开发推广“贡献奖”。

通过学习,使我对信贷系统管理和当前的业务开展都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深入探索研究现行系统运行架构,有效开展好信贷业务系统管理工作

我自20__年12月信贷管理系统上线以来,一直负责信贷管理系统的日常业务管理和系统维护工作。为保证知识的有效更新,我积极主动的学习信贷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深入把握具体业务开展流程和相关操作。

对各营业网点在运行中提出问题,积极进行研究解决,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对系统程序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及时向上级联社和管理部门反应,对上级联社反馈的意见,及时将意见告知存在问题网点的相关人员,有效保证我社信贷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

为提升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我针对信贷系统中所存在的缺陷,积极收集各基层社、营业网点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反复试验并找出问题特点,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通过与各县区联社相关信贷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管理,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向上级联社和省科技中心反应,对运行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提出意见,做好对上级联社的系统运行问题的对接。不断改进和完善我社信贷管理系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积极开展好存款的组织、维护工作。

201x年是特殊的一年,外部同业间竞争的加剧,给我社的业务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社的存款维稳工作一度面临较大压力,为此,我社全面开展全员存款大营销,在整个存款营销过程中,我积极配合基层社开展好土地征地和款项兑付工作,利用岗位优势,积极开展好客户维护和资金吸收,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扩大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构筑长效的存款稳定、维护方式。

4、生活上,与人为善,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价值。

我深知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为促进我社的业务发展,需要的是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我尤其注重团队精神的发挥。

一年来,我与同事们能搞好团结,服从领导的安排,积极主动的做好各项工作,为全社经营目标尽心尽力。不断强化贷款营销意识,破除“惧贷”的思想,寻求效益好的贷户。

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主动做好贷户的市场调查。此外,除做好本职工作外,对于领导的安排的其他工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与大家一起协调好工作进度与计划,团结好各位同事,共同完成任务。确实做到“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积极营造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有效开展好信贷业务部的各项工作。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有成绩就一定有不足之处,在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定位的基础上,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素质提高不快,对新的业务知识学的还不够、不透;

2、创意识和进取意识不足,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工作开展与其他同事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有效的结合岗位实际进行业务创新,创新意识不强;

3、工作开拓不够大胆,工作开展的实际效率和效果还有待提高。

;

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知识仍不够丰富,对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存在工作开展方式简单,处理问题考虑不充分的问题;

5、信贷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20____年工作规划

新年新气象,在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之际,我将立足自身实际,客观分析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县联社规划发展方向和我部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解决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技能,在201x年里,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的实际,针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制订规范有效地学习规划,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综合素质。

2、结合我社的服务创优工程开展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继续狠抓勤练基本功不放松,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技能、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不断提升服务、管理能力。

3、结合岗位实际,不断探索岗位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立足实际,善于换位思考,积极探索管理、服务的开展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当前实际给予有效的开展落实。

4、熟练的掌握各种业务技能特别是计算机操作、财会业务等技能,努力适应时展需要,培养多方面技能,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技能。

作为联社信贷业务部的一名普通员工,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些平凡的事情,尽到一名普通员工应尽的责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不过我认为,这些成绩离上级领导和自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在联社和信贷业务部的领导下,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拓,履行工作职责,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服从领导,与部门全体职工一起,团结一致,争取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稳、更好,为我部的工作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银行信贷员工作总结3伴随着x年尾声的悄悄临近,我走上工作岗位一年了,从刚开始对业务技能的不自信,到现在可以独自分析授信业务,其中发生的种种真的是受益匪浅。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在银行领导的关心及全体同事的帮助下,我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积极主动地履行工作职责,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较好地完成了个人的工作任务,在思想觉悟、业务素质、操作技能、优质服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现将这一年的经历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在思想、文化、业务诸方面得到鲜活的“源头之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保持一渠清泉。

面对信贷员这个岗位,开始我还有些不自信。实地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经营信息,调查掌握客户的贷款用途、还款意愿,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等等,这些对于只参加过几天培训的我来说,有很大难度。起初,我总在心里想,如果自己分析错误,把钱放出去还不上怎么办?于是经常打电话给鄂尔多斯总行在培训期间的师傅请教。与他们交流心中的疑惑,在得到细心的答复后,自己思考总结。

在实践中学习,让我对信贷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增加了自己的信心。同时,我深深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只从实践中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论知识的补充,于是我积极利用工余时间加强金融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对行里提供的各种培训,积极参加,对行里下发的各种学习资料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业余时间,翻看金融书籍,参考成功信贷案例。

通过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化的培训和自学,我渐渐地掌握了贷款业务和操作流程。业务工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立足本职某进取,辛勤浇灌信贷花

我热爱我的本职工作,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把国家的金融政策灵活体现在工作中。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业务,回顾这一年,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喜人的成绩。

1、团结守纪,为提高经营效益尽心尽力。

一年来,我与同事们团结一致,服从领导的安排,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

2、强化意识,积极主动营销贷款。

慢慢接触信贷工作后,我不断强化自己贷款营销的意识,破除“惧贷”的思想,寻求效益好的贷户,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主动做好贷户的市场调查,对于那些有市场、讲信用的个体工商户给予信贷支持。

3、坚持信贷原则,做好信贷调查。

我深知:信贷资产的质量事关我行经营发展大计,责任重于泰山,丝毫马虎不得。

一年来,坚持对每一笔贷款都一丝不苟地认真调查,从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情况、生产经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还款能力,到保证人的资格、保证能力,抵、质押物的合法有效性;从库存的检查、往来账目的核对到房屋和设备的实地考察;从资产负债情况的计算、产销量和利润的分析到经营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研究、贷款风险度的测定,直至提出贷与不贷的理由,每一个环节我都是仔细调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贷前调查时,我做到了“三个必须”,即贷款条件必须符合政策、贷款证件必须是合法原件、贷款人与保证人必须到场核实签字,并且做到生人熟人一样对待,保证了贷款发放的合规、合法。

4、强化管理,努力清收各项贷款。

催收到期贷款,详实调查客户当年的经营情况,了解客户x的收入情况,确保我行到期贷款的及时收回。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一年的工作已渐渐落下帷幕,一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行领导的大力支持。本人深知,自己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通过一年的磨砺与锻炼,自己学会了很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信贷的路漫漫修远,我也将上下求索。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拓,履行工作职责,服从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与全体职工一起,团结一致,为我行经营效益的提高,为完成将来一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银行信贷员工作总结4下半年开始,在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银行的信贷业务量有所下降。既然经济问题已经是事实,我银行也会做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信贷业务。新一年为加强我社信贷管理,提高信贷工作质量,树立风险、责任意识,做到职责分明,有序地开展信贷工作,促进我社信贷工作规范、稳健地发展,全面地完成信贷工作任务目标,现对公司业务部2017年银行信贷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在新的一年里,从“以内控防范优先,加强制度落实”的角度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2017年,着重抓好一线信贷人员的培训,银行工作计划在第一季度以金融法规、各项制度、经营理念和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程序及要求等内容为重点进行普及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品质优良、业务素质高、能适应改革步伐的员工队伍。定期组织学习金融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同时对贷款五级分类等新业务进行专项培训。

二是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在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上,一是加强对各社及信贷员贷款权限的管理,严禁各社及信贷人员发放超权限贷款。二是加大对跨区贷款、人情贷款、垒大户贷款等违章贷款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处罚一起。三是认真开展贷前调查,准确预测贷户收益,确保贷款按期收回。四是严格执行大额贷款管理制度。五是严把贷款审批关,严格审查贷款投向是否合法、期限是否合理、利率是否正确、第一责任人是否明确、抵押物是否真实、合法,担保人是否具备担保实力、贷款档案是否齐全等,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信贷资产质量逐年提高。六是全面进行信贷档案统一模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行专柜归档、专人保管,并建立调用登记制度,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人员调离或换片,贷款档案应办理移交手续,由交出人、接交人及监交人共同在移交清单上签字,促进全辖信用社的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三是加大金融新产品的营销力度

近年来,我社加大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贷款品种不断增加,信贷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在贷款还款方式和贷款期限的确定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省联社于2017年11月14日印发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分期还款暂行办法》。为满足贷款客户的不同需求,缓解集中还贷压力,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防范信贷风险,公司业务部将于2017年在信贷管理中引入贷款分期还款,以完善信贷服务功能的需要,杜绝部分客户对信贷资金长期占用,风险持续积累、暴露滞后,加大信贷风险的后果。

四是加大信贷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首先要落实“三查”制度,对银行员工素质加以培训,使每个银行员工工作计划详细的基础上并按正确的思路做事。坚持做到防范贷款风险在先,发放贷款在后,每笔贷款都坚持按“三查”的内容、要求、程序认真进行调查、审查和检查,并填写“三查”记录簿,严格考核。报联社审批的贷款都必须有信贷人员的调查报告和信用社的会办记录,都必须换人审查。其次要落实审贷分离制度,贷款发放实行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的管理制度,各基层信用社贷款必须经审贷小组集体会办审批,大额贷款报联社审贷委员会会办审批,并且规定基层信用社发放贷款不论金额大小,每笔贷款都必须经主持工作的主任审查、登记、签字后才能发放,坚决杜绝信贷员“一手清”放贷。第三要加大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人员,对因违纪违规等原因造成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实行在岗清收、下岗清收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由责任人承担贷款赔偿责任。

五是明确信贷投放重点,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2017年我部将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明确信贷投向。一是提高抵押和质押贷款比重,降低风险资产。城区社在发放贷款时,应多办理抵押、质押贷款,少发放保证担保贷款,以优化信贷结构,降低风险资产,要大力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提高抵押贷款占比。要合理调整贷款担保方式,对新增城区居民、个体户贷款,要最大限度地办理门市房抵押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城区社原则上不办理联户联保贷款,坚决杜绝垒大户贷款和顶冒名贷款。二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基地、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对产权明晰、信誉度高、行业和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

六是持续做好五级分类,确保分类结果准确无误

自2017年以来,我社全面推行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基本达到了科学计量风险、摸清风险底数、加强信贷管理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风险分类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人员素质不匹配,距离准确运用风险分类的方式方法识别、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风险分类基础性工作不牢固,风险分类制度不健全,分类程序和认定组织欠规范;四是风险管理能力不强,未能紧密结合信贷资产不同的风险类别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管理措施等。对于上述问题,2017年我部将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措施,将风险分类作为强化信贷管理、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在总行开发授信评级系统期间,积极与总行项目组配合,提前、高质量的完成项目组下发的每一项任务,并受到总行领导的表扬认可。在总行开发的新业务中,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梳理流程,积极与公司业务部门领导探讨修正现有流程的欠缺,得到了公司业务部领导的肯定。

回顾一年的工作,自己感到仍有不少不足之处,一是业务素质提高不快,对贷款风险把控还不成熟,;二是只满足自身任务的完成,工作开拓不够大胆,在管理方面经验尚浅。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拓,履行工作职责,服从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与全体员工一起,团结一致,为我行经营效益的提高,为完成2017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银行信贷员工作总结5自从进入客户部从事信贷工作,我便全身心地投入,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客户经理。在新的岗位上,我首先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了《信贷业务手册》,还自学了《物权法》、《合同法》、《抵押担保法》等。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小企业成长之路和速贷通这两个信贷品种。在客户部徐经理和那些多年从事信贷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信贷业务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与客户零距离接触,我逐步做到善于和客户进行沟通与交流,洞察客户的想法,为其提供满意的服务。

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过得非常充实。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觉得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客户是多种多样的,素质有高低。我与客户打交道的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仍然有客户对我的服务不够满意。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牢固树立客户第一的思想,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始终做到三勤:勤动腿、勤动手、勤动脑,把简单枯燥的服务工作变得丰富而多采,当客户在过生日时送去的一束鲜花,一定会在惊喜中留下感动;如果客户在烦恼时发去短信趣言,也一定会让客户暂时把不快抛到脑后;当客户不幸躺在病床上,更要亲自探望,祝其早日康复。

从事客户经理工作对我是一项新挑战,需要具备系统、扎实的业务知识,这一方面我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以后在学习方面我要狠下苦功,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首先要熟悉银行的贷款、存款、结算、中间业务知识。既要掌握主要业务知识,又学习较为冷门的业务知识;既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又能具体介绍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及时学习新兴业务。另外,我还要具备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特别是要具备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为客户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投资理财方案的能力。

信贷风险是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下一步,我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管理和控制,避免银行不必要的损失。从本人做起,建立风险早期发现机制,一个客户经理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以及主观能性发挥与否都将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我要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请客户注意到请注意客户、从业务营销到服务营销的转变。通过实地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调查客户的贷款用途、还款意愿,从而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对每一笔贷款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审查。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内部可控因素,对外部可控因素做出积极的动态反应,用已有的或积极创新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系列化金融服务,即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个性化信贷服务,密切与客户的关系管理,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实现风险的早期发现和控制。

总结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新的工作和任务。客户经理心理要成熟、健康。我经受过磨炼,能理智地对待挫折和失败,同时具备了积极主动性和开拓进取精神。今后,我要锻炼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在语言、举止、形体、气质方面更富有魅力,在性格上热情开朗,在语言上风趣幽默,在处理棘手问题上灵活变通,在业务操作上谨慎负责。相信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将一如既往、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建设银行的繁荣与发展尽一份力量。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篇6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88-02

一、政策性金融在甘肃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94年,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我国相继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根据甘肃省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12月,国开行从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为商业银行,但考虑到其筹资方式、基本职能和市场定位保持不变,本文仍视同为政策性金融进行分析。)先后在甘肃省设立了一级分行,并逐渐成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情况

1994年12月,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兰州成立,随后相应在地市和部分县域成立辖属机构。二十年来,先后经历了粮棉油及扶贫贴息贷款、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全方位信贷支农等三个重要阶段,目前形成了以传统粮棉油业务为一轮,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为另一轮的“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截止2013年底,累计发放贷款1 800多亿,各项贷款余额从建行初期的45.36亿元增加到460.41亿元,存款余额从3.34亿元增加到40.48亿元。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认真贯彻国家支农惠农金融政策,服务全省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前进中实现了自身的有效发展。

(二)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情况

1999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在兰州成立。十五年来,致力于公路、铁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关注保障性住房、中小企业、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民生领域,是全省中长期和对外投融资的主力银行。截止2013年底,累计投放贷款3 500多亿,各项贷款余额从建行初期的97.46亿元增加到1 093.57亿元,存款余额从0.96亿元增加到109.6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甘肃省经济发展与政策性金融支持

(一)1994年以来全省经济总量、社会收入与政策性金融情况

一是经济快速增长,结构逐步优化。1994~2013年,甘肃省生产总值从453.61亿元增加到6 268.01亿元,增长13.8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9%。甘肃省产业结构比重由22.89:43.79:33.32调整为14.03:45.01:40.96,第一产业占比下降8.8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1.22个百分比,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64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4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658.13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23.73元,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96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5 108元,分别增长7.13倍、7.06倍。

三是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效能明显增强。2000年甘肃省政策性贷款余额203.1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4.36亿元,占比46%,存款余额6亿元,每百元GDP占用政策性贷款19.29元;2013年全省政策性贷款余额1 553.9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 313.99亿元,占比85%,存款余额149.3亿元,每百元GDP占用政策性贷款24.79元。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全省经济发展效应的计量分析

1.研究指标选取、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

本文使用了三组指标来衡量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性金融支持情况,具体见下表。

为减小模型的估计误差,对甘肃省生产总值、政策性贷款余额首先利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因素,然后进行取对数处理,取对数后的符号设定为LGDP和LDKYE。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在实证分析前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这里利用Dickey和Fuller(1974)提出的ADF检验法分别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LGDP、LDKYE和DKBL三个指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显示,在LGDP、LDKYE和DKBL三个指标之间存在1个协整关系。

2.静态效应分析

在研究政策性金融与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主要是通过分析政策性贷款余额、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比例与甘肃省生产总值的关系,并逐步回归法建立如下的回归方程:

LGDPt=3.579+0.297LDKYEt-0.003DKBLt+μt

模型结果显示,常数项及LDKYE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DKBL的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达到0.98,模型的残差项平稳。

3.动态效应分析

为反应政策性金融支持与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刻画。由于受到样本数量的限制,模型的滞后值只能计算到2期。在滞后阶数为2时,LogL、LR、FPE、AIC、SC和HQ中除FPE外,均支持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确定为2期。

(1)VAR模型建立。运用Eviews软件,建立甘肃省生产总值、政策性贷款余额和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比重三个变量的无约束VAR模型,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剔除在5%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的系数后,将矩阵形式转化为表达式即为:

LGDPt=1.8616+0.7941LGDPt-1+0.149LDKYEt-1

-0.0024DKBLt-2

LDKYEt=0.7563LDKYEt-1+0.7483LGDPt-2

DKBLt=0.3733DKBLt-2

模型总体的拟合优度较高,三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超过0.96。

(2)脉冲响应分析。VAR模型的所有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即小于1,我们可以认为VAR(2)模型是稳定的,可以做脉冲响应分析。

4.实证分析结论

(1)从甘肃省经济发展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静态关系来看,甘肃省生产总值与政策性贷款余额、短期贷款同中长期贷款比例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政策性信贷投入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策性贷款余额每增长1%,会推动甘肃省生产总值增长0.297%。同时短期贷款比例相对提高会使得政策性资金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下降,短期贷款相对于中长期贷款每多投放1个百分点,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减少0.003%。

(2)从二者的动态关系来看,上期的贷款余额对本期的生产总值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前两期短期贷款比例提高对本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效率降低,前两期的生产总值能够增加对本期的贷款需求,生产总值和贷款余额对贷款比例均没有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自身有一定的惯性,上期生产总值每增长1%就会推动本期生产总值增长0.794%,上期政策性贷款余额每增长1%就会推动本期生产总值增长0.149%,与投入等额比例的中长期贷款比较,前两期短期贷款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使本期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减缓0.0024%。

(3)进一步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一是政策性贷款余额对甘肃省生产总值有稳定长期的正向效应,给政策性贷款余额一个正向冲击,甘肃省生产总值在当期开始提高,在第2期达到最大,从第4期趋于稳定;二是政策性资金中短期贷款占比的相对提高对甘肃省生产总值有长期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在第3期最为明显,在第4期开始走向稳定;三是当期的生产总值对其后三期的生产总值有正向效应,但这种效应会逐步下降,从第4期起没有任何影响。

三、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看,政策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应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握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找准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

(一)进一步围绕政府意图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目标的实现

政策性金融应认真落实各地总体发展战略,紧紧依托各类平台,根据各自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对接好相关的融资主体和项目,积极向总行争取更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政策,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和资金,在防范好风险的前提下,连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政府宏观调控的性质,努力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民生建设。

(二)进一步结合支持重点兼顾好政策性业务同商业性业务,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方面,积极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工和购销储,以及农村道路、土地整治、基地建设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方面,大力支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促进全省工业转型提质增效,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业方面,着力支持旅游景区、商贸服务平台、区域性物流基地和跨区域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要结合这些关键领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调配好政策性项目和商业性项目,从风险和财务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形成源源不断的支撑。

(三)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先行投资,积极引导商业性资金流向

各地很多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工业改造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此类项目往往风险大、收益不明朗,商业性金融为规避风险不愿介入。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应配套政府财政资金在这些领域进行先行投资,向商业性金融机构指示政府经济政策导向,消除商业性金融机构疑虑,带动商业性资金参与;或者通过对基础行业、新兴行业的投入,打开经济发展的瓶颈或开辟新的市场,促使商业性资金的后续跟进。

(四)进一步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充分发挥政策性中长期贷款的助推作用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一、成绩与经验

1、较好地祢补目前基层牧区无金融机构问题

自1997年农村信用社从农行脱钩后,鄂温克旗人民银行在“清、整、规”时将基层牧区严重资不低债的6家信用社撤并,相继农业银行也于1999年前后,将基层牧区营业所撤消。因此,基层牧区出现大面积的金融服务盲区,造成一是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份和季节,牧民因无钱购买饲草料,牲畜大面积的死亡;二是牧区长期得不到资金投入和支持,而有限的牧民储蓄又被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吸收,并根据上级行的要求形成上存资金,然后回灌大中城市和地方企业。牧区牧民生产经营无法得到资金支持,一度使牧区经济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旗各级政府、人民银行、信用社急牧民之所急,多次例会研究,结合总行《小额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先后制定出了基本符合牧区特色的“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小额联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同时决定以现有的各社为中心,辐射全旗六个苏木三个镇。截止2003年12月未累计向鄂温克旗东苏木、西苏木、孟根苏木、辉河苏木、伊敏苏木、巴彦托海镇、巴彦塔拉乡发放了小额联保贷款4448户,占牧民总户数的81%,累计投放小额联保信用贷款7400多万元。可以说在人民银行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的支持下,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旗农村牧区经济的有力支撑,牧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通过几年实践证明:由于地方政府、人民银行、信用社三方共同努力,保证了支农再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因此说,在基层牧区继续推广小额贷款可以较好解决牧区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2、间接的提高了牧民的金融意识,牧民诚信观念明显增强

过去,农牧民贷款难,手续繁琐,所以有钱也不愿还,造成信用社贷款收回难,致使不良贷款比例上升,支牧积极性不高。鄂温克旗农牧户联保信用贷款办法的实施,使农牧民发展种养业、生活消费所需的资金缺口,能及时在信用社得到解决,消除了农牧民还款容易贷款难的疑虑。同时,在不断的收回发放中,有效地提高了农牧民还款的积极性和信用观念。从几年调查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的牧民是最淳朴的,贷款到期后,就想方设法归还,以维护其信誉。同时贷款联保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各成员间的贷款使用和催收,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鄂温克旗制定的“管理办法”还规定小组成员间不得顶替贷款,对违反联保协议的成员,在责令其还清欠款或代为清偿后可以将其清理出联保小组,对无特殊情况连续三年偿还记录不良的贷户,吊销其贷款信用证,开除联保小组。经过采取一系列制约措施和严格把关,不但涌现出大批信用户,而且还涌现出不少信用嘎查。鄂温克旗2001、2002、2003年分别向基层牧区投放小额联保贷款1227、2621、3554万元,再贷款5300万。三年再贷款回收率达100%,在近几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牧民年偿还贷款率仍然达90%以上。

3、有效分散了贷款风险,提高了信用社自身效益

几年的实践证明,再贷款为信用社在牧区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前牧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新路子,使其提高了自身效益,为信用社生存发展巩固了基础。可以肯定,在牧区发放推行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其风险度要低于农区。如在同样受灾的年份,农区可能会全面绝产颗粒无收,造成信用社收贷无望,但牧区不同,在受灾严重年份,牧民可根据冬储饲草情况,适当增加出栏率,减少风险,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归还贷款。我们认为此因素也是这几年呼伦贝尔连续受灾的情况下牧区小额贷款回收好于农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还认为加大在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可进一步分散贷款风险。农牧户小额联保贷款面向千家万户,额小、面宽、风险分散,可有效地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益。三年信用社发放的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平均不良率5%左右;收息率达到98%,2003年利息收入占其总利息收入的50%以上。

4、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抗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由于小额贷款在牧区推广和发放,有力的推动了全旗畜牧业经济发展,使得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牧户的奶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在鄂温克旗基本形成,广大牧民的思想观念、生产经营方式有了较大转变,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通过“立草为业”,确立了草业在畜牧业中的重要地位,在牧区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人工种草、粮草混播、牧草青贮以及家庭配套草库伦和饲料基地建设等先进生产经营方式,三年来草原建设总面积累计212万亩,其中草库伦建设面积达60.6万亩,人工草地面积累计达37.8万亩,改良退化草场86.6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27万亩;牧民棚圈已达5300座,很好的抵御了几年来的严重白灾,牲畜死亡率明显下降,从而有效地支撑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加快了牧区达小康步伐

通过三年来鄂温克支农支牧再贷款的注入和小额联保信用贷款的使用和发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在呼伦贝尔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鄂温克牧区经济仍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是人民银行形象和信用社信誉进一步提高,地方党政对人民银行和信用社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了重新认识,出现了地方党政和农牧民群众关心信用社经营、支持信用社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快了牧区达小康步伐。地方党政实施了“乳、肉、草”战略和信用社逐年加大支牧投入,畜牧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前,鄂温克牲畜总头数基本徘徊在48万头只左右,自从向牧区发放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后,由2001年的50万头只发展到2003年的70万头只,纯增20万头只;三年牲畜出栏分别为33万、38万、45万头只,直接增加牧区经济收入9280多万;三年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为增长8.1%。可以说信用社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农牧民群众贴近了,使农牧民群众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才是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产、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后盾,同时,也有力地打击了农村牧区高利贷的蔓延,占领和巩固了农牧区信用阵地,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架起了一座金桥,替政府为农牧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各级党政和嘎查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收回50年代“双呆”陈欠贷款110笔15万元。为今后做好支牧工作、探索新的支牧路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6、规范了信用社经营行为,转变了信用社服务理念

从前信用社总将眼光盯在大企业和城镇,没有很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彻底的改变了他们的经营理念,并结合几年取得的经验,积极了采取了“三依靠、三结合的原则”:即依靠农牧户的互守信用;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的支撑。三结合是:信用社调查摸底与农牧户自愿联保相结合;资金需求和农牧户实际经营相结合;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信用社自身建设相结合。几年来,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在推行农牧户联保贷款工作中,坚持从农牧民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改善信贷服务,简化贷款手续,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并不断完善农牧户贷款联保办法,充分发挥了信用社的支农作用,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内控制度执行方面,使信用社更加严格贷款纪律,明确贷款责任。不发放不符合贷款对象和条件的贷款,廉洁办贷,不吃、拿、卡、要,实行贷款公开和“三包”制度。推行向社会承诺和挂牌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1、小额联保信用贷款“三查”制度执行难。

一是由于贷款额小面广户多,尤其是基层牧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且牧民居住分散,给贷款“三查”造成一定难度。鄂温克旗信用社截止2003年12月未累计共向五个苏木一乡一镇发放了小额联保贷款4448户,而信用社全部都集中在城镇,距基层牧区苏木相距较远,信贷员如果严格的按贷款“三查”制度进行认真的逐户查验,是根本不可能的;二是信贷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而且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查制度的落实。

2、信用社资金规模小,很难满足牧业生产资金需求

从我们几年总结的经验表明:一是牧区牧业资金需求在同等条件下要大于农区。农区一般中等的农户在春耕、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秋收等环节一般资金需求量在(2000-10000)元就完全可以满足一个生产周期,但纯牧区不同,牧区一般中等牧户在接羔保育、牲畜防疫、打储草、购买饲草料等环节一般资金需求量在2到3万元才能满足一个生产周期。二是信用社基础薄弱,底子薄,历史包袱沉重,与商业银行相比竞争能力弱,有限的资金无法对牧区经济继续增加再投入。如:鄂温克旗现有储蓄存款9、5亿,信用社只占0、45亿,占比为4、7%,而且2003年储蓄存款只增370万。在这种占比和增速的情况下,信用社无力扩大对牧区的再投入,如果人民银行抽回再贷款,将会直接影响到牧区经济和信用社生存与发展。

3、再贷款期限与牧业生产周期不吻合,影响了牧区经济发展。一是农区贷款需求基本是年初发放年尾收,可是,牧区贷款需求不同农区,牧区贷款需求有其随意性,其贷款需求规律一般是在一季度接羔保育、三季度打储草季节,同时对扩大再生产所需棚圈建设、网围栏等基础设施贷款、购买基础牲畜贷款有其不确定性。因此完全按年初发放年尾收的规律掌握,与牧区生产规律脱节,这样就造成牧民当年购买的基础牧畜在未能产生效益的基础上,为能按期偿还贷款,维持其信誉,不得不出卖基础母畜归还贷款,如果不出卖基础母畜,就要借高利贷还款,这种恶性循环会严重制约牧民基础产业的巩固。

二是牧区扩大再生产所需基础设施贷款、购买基础牲畜贷款额度大、时间长。如:购100头基础母羊,所需资金一般在(3-4)万元;购10头改良基础母牛,所需资金一般在(8-10)万元,因此牧区用于再贷款发放的支牧贷款,在额度和期限上都不适应牧业经济发展。

3、牧业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方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

鄂温克全旗人口大约14万,全旗草场总面积129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119万公顷;储草量为46亿公斤,理论载畜量140万头只,而由于草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之干旱和草原沙化严重等原因,实际载畜量仅为70万头只,占理论载畜量的50%。由于这些年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方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造成草场载畜量超负荷,虽然目前正在不断向科学饲养,示范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但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仍很缓慢,尤其是高产奶牛业的发展。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据自然、经济等条件,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和结构,逐步向畜牧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经济转化。

三、建议

1、结合牧区生产周期和资金需求规律合理确定贷款投放季节。

信用社要逐步改变年初集中放贷年末集中收贷的做法,结合牧区生产周期和牧业资金需求规律按季节合理投放资金。牧区的资金季节需求旺季主要体现在1、2、3月(一季度)和7、8、9月(二季度)。因1、2、3月这个季节面临春节、子女上学、接羔保育、抗灾保畜高峰,在这段时期应投放一定数量小额贷款。7、8、9月份是牧区打贮草旺季,牧民需购打草设备、油料、生产费用,因此,7、8、9月是牧区贷款需求集中期,属牧区共性规律。在此期间可以发放一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牧区生产经营活动。6月是牧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期,此季节,部分牧民要为建网围栏、建棚圈、草场改良作准备,因此需投放一些大额的基础建设资金,但不具有普遍性。9、10、11、12月是牧区大量牲畜出栏季节,因资金回笼大需求小,此季节是信用社收贷最佳时期。

2、上级行应根据牧区生产周期适当增加牧区再贷款可周转使用规模。使支农再贷款真正在牧区得以完善推广。

支农再贷款期限短,与畜牧业生产周期不协调,特别是在经济脆弱和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金融机构撤并、服务面减少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问题不能得到信贷的及时支持,特别是支农再贷款执行中可跨年度使用规模有限,限制了资金使用中的持续效益,群众反映较大。因此建议上级行在合法治理的大框架下,应根据牧区生产周期适当增加牧区再贷款可周转使用规模,使支农再贷款真正在牧区得以完善推广。

3、信用社、乡镇苏木、嘎查多方联动,使小额贷款“三查”得以有效落实。

由于点多、户多、线长、人员不够,超过信用社的承受能力,所以资产等级确认是否准确已成为问题。因此信用社在对老户做资产等级评定时,一定要坚持由三方(苏木达、嘎查长、信贷人员)组成评定小组,主要以当地政府当年牧业年度牲畜统计数据为准,再由当地政府和嘎查达掌握的资料了解一些基础设施、家庭人员及收入情况,然后信贷人员要对一部分贷户进行抽查核实,确定无误后重新确定等级标准,如发现当地政府和嘎查达有意提供虚假信息,可削减对当地的投入;对从新组建的联保小组成员一定要做到逐户审查调查才能确定等级标准。联社要经常对各社及营业部主任和信贷员执行贷款“三查”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信贷员和各社主任是否严格的执行了贷款“三查”制度,信用社主任有无人为的扩大贷款基数和提高等级标准,严禁人情贷款的蔓延,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社会风气。

4、调整信贷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加大对农牧业支持的力度,积极支持配合科技兴农战略,全面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移,由农畜产品的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移,支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要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保证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对带动牧业发展的示范户和专业户给予重点支持,尤其是对奶牛小区牧户要特殊扶持。二是积极支持生态建设。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投资重点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对鄂温克旗地区确定的重点生态建设项目要进行认真研究,积极筹措资金,予以支持。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放贷能力 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174-03

一、引言

2008年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先期在山西、四川、贵州、内蒙古、陕西五省区内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推开。随着政策的推行,各省市均出台与小额贷款公司相关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由此,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与规模得到快速增长。机构数量最多为东部地区,从业人数最多是西部地区,实收资本总额最多是东部地区,贷款余额最大是东部地区。本文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最为完善的东部地区,选取该地区发展尤为突出的前五强,即江浙沪京粤五省市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能力,试图分析五个省市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共性与差异,为其他省市的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经验。

由表1统计数据可知,小额贷款公司得到繁荣发展,但其放贷能力受到机构数量、从业人数和自身的实收资本的影响。本文设想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能力受到机构数量以及机构资本金的影响,以及由机构数量带来的从业人数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本文首先控制五个省市的影响,实证分析小额贷款公司的实收资本、机构数量、从业人数与贷款能力之间的关系;接着分别从五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进一步探讨各个省市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实收资本、机构数量、从业人数与贷款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小额贷款公司在江浙沪京粤这五个省市的发展差异。

(一)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1.因变量:Loan,贷款余额――即小额贷款公司利用资本金及其融资发放给贷款对象的资产,衡量小额公司的存量放贷规模。

2.自变量:Capital,实收资本――即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公司法和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的全体股东实际缴纳到公司的注册资本金;Number,机构数量――即获得当地金融办公室审批后工商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Employee,从业人数――即小额贷款公司按照业务需要聘用的人员总数(含管理层与治理层)。

3.控制变量:控制五省市的影响,设置五个虚拟变量,即Province,省市――研究江浙沪京粤五个省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北京市赋值为D1=1,其余为0;上海市赋值为D2=1,其余为0;江苏省赋值为D3=1,其余为0;浙江省赋值为D4=1,其余为0;广东省赋值为D5=1,其余为0。

模型一:Loan =α+β1 Capital +β2 Number +β3 Employee

+β4Province1+β5Province2+β6Province3

+β7Province4+β8Province5+ε

式中,α为常数项,β为回归变量的常数项,ε为随机扰动项。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江浙沪京粤五个省市的小额贷款公司从2010年第二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其中2010年第三季度相关的数据缺失)共22个季度的截面数据,共110条样本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调查司统计公布的。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控制省市的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由上表2可知,贷款余额的均值为442.4480亿元,标准差为376.62346亿元,这可能与五个省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存在发展差异。机构数量的均值为227.13家,标准差179.636家,这或许与江浙沪京粤五个省份的金融发育水平有关,即正规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达的地区,其“草根型”的小额贷款公司就不受地方重视,只能起到捡漏补缺的辅助作用;相反,银行类金融机构分布不密集、服务水平不高或者民间拆借较为盛行地区,则小额贷款公司就得到蓬勃的发展。从业人数的均值为3107.43人,均值为2592.559人,这与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的生命周期有关,即试点创办期,机构数量不多,人员数量少且缺乏经验,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成熟稳定期,因此机构与人员数量存在差异。实收资本的均值为353.8875亿元,标准差为295.40594亿元,这也与小额贷款行业的生命周期有关,前期的实收资本只要符合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即可,随着国家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门槛,其注册资本大幅度提升。

2.相关性分析。由于文章篇幅有限,相关性分析表省略。检验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初步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的显著相关性关系。

3.回归分析。对于模型一,使用全部进入法,把所有自变量和控制变量进入回归模型后,相关系数R值为0.999,判定系数R2为0.997,调整的判定系数R2为0.997,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S值为20.17787。这说明样本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强。

ANOVA(方差分析)输出结果显示,统计量F=5410.339,相伴概率值P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本文的回归模型存在常数项,故引入结果的虚拟变量会减少k-1个,即4个。

(1)机构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637,其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贷款余额与机构数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较为完善,当资金需求量既定的前提下,增加机构数量只能瓜分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加剧机构之间的竞争,反而造成贷款总额的萎缩。

(2)从业人数的相关系数为-0.012,其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贷款余额与从业人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根据调查显示,在江浙沪京粤五个省市,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跳槽或空降”,他们受到良好的金融理论教育且具有丰富的信贷经验,因此“单兵作战”能力强,一般每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人员数量约为9~10人,若再增加人员数量只会造成边际效益递减的“内耗”。

(3)实收资本的相关系数为1.590,其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五省市的贷款余额与实收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用于放贷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其自有资本,故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

(4)虚拟变量2、3、4、5都分别与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余额呈显著的正相关,但是D3,即江苏省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127,江苏省的民间资本最为发达,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对小额贷款有强烈的需求。上海市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小为27.052,上海市的正规金融最为发达,故对“草根”金融需求不大。

(二)对五省市各自的实证分析

1.研究设计。本文建立的多元一次线性模型如下,模型二:Loan=α+β1Capital+β2Number+β3Employee+ε

2.江浙沪京粤五省市的各自相关系数分析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的显著相关性关系,回归模型的模型汇总都分别表明样本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强、方差分析都分别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确有线性回归关系。由于篇幅有限,相关结果的表格省略。

3.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分析结果可知:

(1)北京市的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机构数量与贷款余额不存在显著正相关,从业人数与贷款余额呈显著的负相关,实收资本与贷款余额呈显著的正相关。北京作为我国第二大的金融中心,金融业较为发达,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高、用工成本较高,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就少。

(2)上海市的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机构数量与贷款余额呈显著正相关,从业人数与贷款余额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实收资本与贷款余额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是由于上海市是我国的金融中心,银行等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这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资金需求依赖性不强,小额贷款市场饱和,所以在上海市把小额贷款公司分布在相对不发达的辖区,才能增加对小额贷款的需求。

(3)江苏省的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机构数量与贷款余额不存在显著负相关,从业人数与贷款余额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实收资本与贷款余额呈显著的正相关。江苏省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中发展是最为完善的省市,其贷款余额总量与人均贷款均是五个省市最高,甚至是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省市中最高。可见,江苏省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可以作为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缩影,具有较强代表性。

(4)浙江省的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机构数量与贷款余额呈显著负相关,从业人数与贷款余额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其概率P值为0.909,实收资本与贷款余额呈显著的正相关。这是因为浙江省具有较为悠久的商业文化沉淀,传统的人情味较为浓厚,彼此信任度较高,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的对象可能局限于亲朋好友及其关联企业,故小额贷款公司具有处理软数据的能力,需要的从业人数就少。浙江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数量和实收资本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机构扩张不仅表现为机构数量的增加,更表现为机构自身资本实力的提高。

(5)广东省的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机构数量与贷款余额不存在显著负相关,从业人数与贷款余额呈显著的正相关,实收资本与贷款余额呈显著的正相关。广东是一个多元化、外来人口较多的省份,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更为明显,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员资信调查,跟踪贷款的全过程,所以增加从业人员,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并能降低小额贷款的交易成本,可以明显增加放贷能力。

四、结论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水平不仅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还受到从传统文化、金融发育水平、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从江浙沪京粤五省市的数据来看,应当控制小额贷款公司机构的总量和从业人数,增加单家公司的注册资本,提高人员素质,进而提高放贷效率。

第三,金融业发达的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运用反而不充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余额与实收资本的比例有负相关的趋势。小额贷款在金融市场发展繁荣的地区,信贷市场基本实现了充分竞争,这导致单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获得量较小,所以资金运用效率不及其他地区充分。比如,北京和上海市的银行业金融相当发达,对小额贷款的需求总体上不大且小额贷款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的刺激强度逐渐减弱,因此鼓励北京市、上海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到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创办、收购或者重组当地的小额贷款公司,将富余的资金流向中西部地区,提高资本金的边际效用。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4年度院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CJ2014008);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5年度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GDJY-2015-D-b019)。]

参考文献:

[1] 张冀.小额贷款公司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基于省际数据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6)

[2] 胡金焱,梁巧慧.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省际差异:2009-2013[J].改革,2014(8)

[3] 周志勇.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湛江 524094)

上一篇:境外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