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6 21:52:33

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

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结构检测 结构加固

一、概述

50年来,我国的结构验测与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最近20多年,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对象已从开始阶段的单层的破旧民居扩展到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结构。

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检验与测试技术

结构的检验测试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送样和质量检查有明显的区别,它通常为事后的检验与测试,如:在浇注好混凝土后,测定钢筋的配置情况等。因此其工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检验与测试技术一般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技术。

我国的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和“借鉴—独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1、混凝土结构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的检测手段。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原国家建委把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列入了建筑科学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到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本全国性检测规程《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问世。此后,关于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持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已有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较为成熟的混凝土强度和缺陷检测方法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检测技术规程,如: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9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69:94);

《超生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91)。

除了上述这些规程外,冶金、水利和交通等部门也编制了本行业的标准,一些省市还编写了适应当地材料特点的地方规程,如贵州省的《回弹法测定贵州省山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暂行技术规程》等。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性能,如:“回弹值—碳化深度—强度”关系,反映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基本规律。回弹、超声、钻芯和拔出等方法虽然都是舶来之法,但都具有了中国特色,且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已完全国产化。一些仪器的性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研制生产的NM-3B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等。应该说,在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面,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已没有明显的差距。

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开始于七十年代。开始阶段使用的是进口的仪器。目前我国已经有了第二代钢筋测定仪,该仪器可测定120mm厚混凝土层下的钢筋,并可测定钢筋直径,其测试原理为电磁感应。国产仪器可基本上满足建筑结构检测的需要。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同类仪器性能略好一些。我国引进的混凝土雷达仪采用电磁波法测试,测试速度快得多,其测试数据既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又可打印输出,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开始受到重视,与耐久性相关的检测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测试项目包括:混凝土的损伤程度、钢筋的锈蚀速度、混凝土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混凝土骨料的碱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及抗渗性和混凝土的渗漏点测定等。在这些检测项目中,有些为现场检测,有些为取样检测,还有现场检测与计算分析结合的方法。

混凝土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混凝土骨料的碱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混凝土的抗渗性测定等项目均为取样检测。用钻芯机在结构上取出试样,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其中,我国关于骨料的碱活性的检验开始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水利部门的相关标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已开始实行。到九十年代初,快速试验方法标准《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CECS48:93)也颁布实施。

国内有关钢筋锈蚀速度和锈蚀量测定的研究起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末,交通部门和冶金部门的科研单位研制出钢筋电位测定仪。这种仪器可定性地判别钢筋是否锈蚀,九十年代国外的测试仪器可初步定量测试钢筋的锈蚀速度和锈蚀量,但测试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实际工程检测中采用的是综合的方法,仪器测定、现场实测与计算分析相结合。

2、砌筑结构

如果说混凝土结构的检验与测试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之路,则砌筑结构的检验与测试的发展则走的是“借鉴—独创”之路。

砌筑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末,主要是将测定砌筑砂浆强度作为砌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评定指标。为了改变“眼观手捏”的判断方法,而进行了回弹法检测强度等方法的研究。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冶金建筑研究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分别研究出冲击法和点荷法砂浆强度检测方法;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西安砖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砌筑用砖强度等级的回弹检测的研究。此后许多省市的建筑科学研究所都进行了砌体强度、砌筑砂浆强度或砌体块材强度等级检测方法的研究。1994年,《砌体结构力学性能现场检测技术规范》编制组对部分已有的砌体结构检测方法进行了评审,将回弹法、电荷法、筒压法、射钉法和剪切法五种砂浆强度检测方法和推剪法、单剪法、轴压法、扁千斤顶和拔出法等五种砌体强度的检测方法纳入规程。这些方法大多数为我国科研人员创造发明的。

除了上述列入规程的方法之外,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的检测方法问世,如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超声回弹综合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贯入法等。

砌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起步比混凝土结构略晚一些,技术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略差,但该项技术的发展势头猛,在国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可以说,按“借鉴—独创”之路发展起来的砌筑结构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3、钢结构

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善,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等。

在《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8-66修订本)中,关于钢结构所用材料、制作、安装和工程验收等内容所规定检验方法还都是常规检测技术,而在1981年新板的标准(GBJ 205-83)中,关于钢结构焊缝的检验增加了X射线和超声波探伤的内容。1993年以后又陆续颁布了下述规程: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 81-91);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221-95);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5-95)。

在这些规程中明确规定,焊接的内部缺陷及分级要符合《钢焊接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 11345-89)的规定,使钢结构的无损检验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机场、码头、火车站等公共建筑中,采用钢网架作为屋盖结构的愈来愈多。钢网架的检测受到普遍重视。针对该类结构的组件都是薄壁管、钢球和高强螺栓等特点,在实验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 78-91)和《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 3034.2-1996)及《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 3034.1-1996)两本行业标准.

钢结构的检验测试技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已经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应该说,该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继续研究与开发。

4、检验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

更加准确、减少损伤、快捷方便无疑是已有检验测试技术改善和提高的发展目标。开发新的检验项目,使检验测试技术更加完善则是这项技术发展的方向。

检验仪器和设备在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仪器设备就无法进行检测,而质量好、操作方便的仪器设备是高质量检测工作的保障。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检测仪器设备在总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性能不稳定、功能少、寿命短、体积大等方面。

检测方法改善和提高的第二个方面是检测理论提高和检测数据分析方法的改善。合理确定检测数量、合理布置检测位置、减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检测数据等,是所有结构检验与测试工作面对的问题。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检测要求的提高,一些新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如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准确判定、预应力筋管道灌浆饱满度测试、新型墙体材料的强度测试方法及质量评定方法等。

钢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在对钢结构进行鉴定时,钢构件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现场无损验测技术、钢构件应力的现场无损测定技术和结构关键部位应力及损伤现场测试技术等是目前亟待发展的技术。

新技术的开发也要引进与研制相结合。如光传感技术、声发射技术等都是国际上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在大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和结构物安全性现场实荷测试等方面,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

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到检测技术发展的影响。

建国初期至“文革”期间,我国的结构鉴定与评估工作相对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期间,绝大部分的建设资金用于新建项目,即便如此,建设项目的数量也不多。旧的建筑物相对较少,而建国后期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使用年数还相对比较短。这段时间的鉴定与评估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少量使用时间较长且极其破旧的居民住宅。由于缺乏检测手段,鉴定工作以经验为主,相应的处理也多为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措施。

1976年以后,结构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得到了明显的发展。首先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1976年唐山地震后,国家每年都要拨出专款进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加固。国家资金的投入促进了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由于这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的结构鉴定与加固,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和计算手段,鉴定工作依然以定性为主,以经验为主。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技术已日臻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成为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抗震鉴定标准已经形成了系统,常用的标准如下: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J50023-95);

《室外给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 43-82);

《室外煤气热力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 44-82);

《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 117-88)。

建筑物和构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展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城镇房屋的普查工作。为配合这次普查,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技术部门编制了《房屋等级评定标准》和《危险房屋鉴定标准》。鉴于当时缺少相应检测手段,待评定和鉴定房屋的数量极大,这两标准均采用了以外观检查为主的鉴定方法,并将房屋分成完好、基本完好、一般损坏、严重损坏和危险房屋等五个等级。

这是一次专业技术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结合的普查,由房管部门统查,由各单位自查。以某省为例,约1.3万人参加普查,普查房屋约1.3亿平方米。普查结果为完好房屋约占总数的38.5%,基本完好房屋约占总数的33.5%,一般损坏房屋约占总数的18.9%,严重损坏房屋约占总数的7.0%,危险房屋约占总数的2.1%。这次普查使房管部门拥有了一支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技术队伍,为随后成立的房屋安全鉴定站奠定了基础。

1976年开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和1985年开始的全国性的房屋普查及随后的大规模的修缮,标志着我国的工程建设从以新建为主转变为新建与维修加固改造并重的阶段。

1989年,大连重型机械厂办公楼会议室地面突然塌陷,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这次事故引起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已有房屋安全性检查工作。由于此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配筋、砌筑砂浆强度、砌筑用强度等级等检测技术的推广,检查鉴定工作从以定性的外观检查结果为依据发展到以定量的检测数据为依据的阶段。与此相应,建设行业的科研基金明显向结构耐久性、检测、鉴定、加固和改造方面倾斜。铁路、交通、水利、电力、冶金、化工、纺织、轻工、机械等行业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在国内形成了结构安全性鉴定与加固技术和结构耐久性鉴定和剩余寿命评估等相应技术发展的契机。结构的安全性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随后,成立了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和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各行业和各地方鉴定与加固的技术和经验得以交流,鉴定与加固技术向标准化方向健康地发展。同时隶属于各地房地产管理局的房屋安全鉴定部门成立,使房屋的安全性鉴定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目前已有的鉴定标准和拟颁布的相关标准有:

《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 114-90);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将颁布);

《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 9257-96);

《钢铁工业建(构)筑物可靠性鉴定规程》(YBJ 219-89)。

这些鉴定标准把定性的鉴定提高到定量的阶段,其主要对象为已有的建筑结构,使已有结构的鉴定结果具有可靠性。

到了九十年代,特别是住宅商品化以后,建设工程的质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这一形势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技术的发展。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技术已超出了单纯的结构安全的范畴,包括了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和抗灾害能力以及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鉴定与分析等综合问题。这类鉴定不仅包括工程施工质量,还包括设计质量,以设计规范和工程验收规范为准绳,以国家和各地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验中心为骨干。

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为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如设计造成的多层砖房温度裂缝问题,混凝土工程施工阶段的开裂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的修编提供了依据。

经过50年的发展,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包括结构安全性鉴定、结构抗灾害能力鉴定与评估、工程质量问题鉴定、灾后结构的鉴定与评估和结构耐久性鉴定和剩余寿命评估的综合技术。

但鉴定与评估技术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对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计算鉴定时一般都沿用结构设计时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结构的设计阶段采用失效概率的理论,考虑了作用的变异、材料强度变异、构件尺寸的变异等;而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鉴定时,除了可变作用存在变异外,永久作用、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已确定,此外存在着轴线的实际偏差、基础实际不均匀沉降、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构的实际损伤等;问题不同了,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关于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有待发展。

在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鉴定时,鉴定工作受到结构设计理论的制约,如设计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际工程质量问题与环境温度等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评定这类问题,也有待设计理论和鉴定理论的提高。

四、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技术

50年来,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除了单层居民住宅的修缮外,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加固较多的是单层工业厂房中的薄腹梁和混凝土柱。常见的薄腹梁的加固方法为体外拉杆方法,拉杆中施加的拉力多采用电热张拉法。常见的混凝土柱加固方法有外包钢法和外包混凝土法或称为增大截面法。此外尚有环氧砂浆修补法,此法常见于掺加氯盐混凝土构件的修复。这些方法主要源于前苏联,目前还在使用,但从理论上和操作工艺上都有了改善和提高。如混凝土柱的外包钢法加固方法,开始阶段的计算方法是分别计算混凝土柱和外包钢,外包钢按钢结构计算;当外包装的缀板加密并出现湿式的施工方法时,其计算按整体构件考虑;当缀板施加拉力时,可按约束混凝土进行计算。

七十年代中后期,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砖墙的加固问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发了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俗称“加板墙”)加固技术,该技术至今仍然广泛用于砌筑墙体的加固。

八十年代初,辽宁省首先引进了法国混凝土构件加固技术,并用于实际工程。这种技术使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能力的加固得到简化。此后,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连物化所研制成功用于混凝土构件粘钢加固的JGN结构加固胶,使粘钢加固技术得以在国内迅速推广应用。由粘钢加固技术还派生出来锚粘带钢加固技术和劲性外包钢加固技术。前一技术将锚栓固定技术与粘钢加固技术相结合,用于受弯构件抗弯和抗剪能力不足的加固。后项技术将前项技术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相结合,用于受弯构件抗弯抗剪能力不足和钢度不足的加固。

JGN结构加固胶的引进,使得锚载钢筋的技术风行一时,同时带动了混凝土构件裂缝修补技术的发展。

九十年代初,中国建材院研制出高流动性修补砂浆,使得混凝土构件的局部修补技术得以提高。该项新材料使得混凝土柱的制约加固技术成为现实。

九十年代中后期,纤维类材料用于加固的研究掀起了高潮,冶金建筑研究院引进碳纤维加固技术,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了丙纶纤维混凝土加固技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了玻璃纤维水泥砂浆面层组合砌体加固技术等。

最近,国外金属锚栓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技术在结构的加固与改造中得到应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正在编制金属锚栓的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

随着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结构的改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结构的加固技术在结构的改造中发挥了作用。此外,替代结构技术、改变传力途径技术、预应力技术、托梁拔柱技术、结构增层和加层技术,在结构的改造中由广大的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发明和创造出来。

加固改造技术的标准化是该项技术成熟的标志,目前在用和即将颁布的加固改造技术规程有: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

《多层砖房结构加层技术规范》(CECS78:96);

《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待颁布)。

结构的加固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新的加固材料的研制是推动加固技术发展的动力。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检测鉴定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检验测试仪器的发展,加固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由轻质、高强、抗腐蚀、耐高温的新材料构成的效果好、易施工的加固方法可推动加固材料的发展。

加固改造理论的提高是该项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面。目前的加固基本上是针对构造和承载能力不足的构件,缺乏从结构总体上的把握与判别。在结构设计领域则有相应的理论,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强柱弱梁强节点等。目前的加固有时会适得其反。例如:对多层砖混结构的某一层墙体做夹板墙加固,使得该层墙体的钢度大幅度增加,形成与相临楼层的钢度差,对结构的抗震不利。此外还有加固后构件的承载能力提高,防火等级大幅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总体上把握,靠加固理论的提高来解决。

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钢结构;监理;要点

一、钢结构工程监理的现状

1、监理专业水平与建筑工程行业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

监理行业本身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监理行业的人才匮乏,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缺陷,限制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由于受甲方委托实施监理,其营业收入主要依靠从建设单位获得的监理费,因此其独立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一切服从于建设单位,如果建设单位由于专业水平不足或者其他因素,提出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监理单位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坚持其工作原则,往往选择“屈服”,这样的状况使监理在工程实际中经济收入不如施工单位,地位又要服从于建设单位,导致了其积极性受到限制。

目前,调查了部分项目实际发现,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大多非专业出身,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一些90年代国企改革中下岗的工人部分转岗到监理行业。人员知识结构不足,有些项目总监挂靠的现象依然存在,由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履行总监职责,导致项目监理的质量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2、钢结构监理技术性强,驻厂监理、构件制造监理未有效监控

钢结构工程与钢筋混凝土工程有所差异,其差异性的重要一个方面就是钢结构工程很多构件是在工厂预制的。因此其质量的形成过程发生在预制工厂,要确保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就有必要进行驻厂监理,而现在的实际情况往往仅仅落实在工程安装阶段,对构件制造过程的监理难以落实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结构构件的制造质量和与设计要求的差异性。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单位在招标时忽视了驻厂监理的重要性,仅仅要求进行安装阶段监理;二是监理单位缺乏钢构件铸造工艺方面的知识基础,即使实行了驻厂监理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钢结构工程施工监理要点

1、前期准备及加工阶段

1.1熟悉施工图

对设计意图加以深入细致了解,主要掌握三个方面:(1)该工程采用何种钢结构材质;(2)焊缝等级要求包括焊条及焊剂规格;(3)螺栓等级要求,是普通螺栓或是高强螺栓。

1.2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资质、施工组织设计及焊工上岗证书

钢材:全数检查,检查质量合格证明,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钢材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以上所谈为主控项目。一般项目:主要检查厚度、规格尺寸,当钢材表面有锈蚀、划痕、麻点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允许偏差值的1/2,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2]GB8923规定的C级及C级以上。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焊接材料:主控项目:检查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和检验报告等。重要钢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及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进行全数检查及检查复验报告。一般项目:焊条外观不应有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等缺陷,焊剂不应受潮结块。检查方法:按量抽查1%,且不应少于10包,采用观察检查。

连接用紧固标准件(常见为螺栓),主控项目: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产品标准及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进行全数检查,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具体为a.普通螺栓:每一规格螺栓抽查8个(一副),主要检查抗拉及抗弯试验报告。b.高强度螺栓:主要检查摩檫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及扭矩系数试验报告。

2、安装及涂装阶段

在安装阶段,首先应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要求交底,具体如下:(1)在雨、雪天不得进行吊装,主要是从现场安全角度考虑,避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2)安装过程中,当出现螺栓孔偏差影响正常安装时,不允许采用气割穿孔,因为气割扩孔很不规则,既削弱了构件的有效截面,减小了压力传力面积,还会使扩孔处钢材造成缺陷,应采用机械方法穿孔。正式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基础平面轴线、基础顶面标高、地脚预埋螺栓的规格、数量及横纵两方面的定位是否符合施工图。当设计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构件进场后,应检查连接面是否进行了喷砂处理,若未做应要求施工方进行现场处理,并进行摩檫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根据全面质量管理中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的原则,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应从原材料质量和构件质量抓起,不但要严格控制构件制作质量,而且要控制构件运输、堆放和吊装质量,采取切实可靠措施,防止构件在上述过程中变形或脱漆,如不慎构件产生变形或脱漆,应矫正或补漆后再安装。钢结构表面应干净,结构表面不应有疤痕、泥沙等污垢。因为在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由于构件堆放和施工现场都是露天,风吹雨淋,构件表面极易粘结泥沙、油污等脏物,不仅影响建筑物美观,而且时间长还会侵蚀涂层,造成结构锈蚀。

吊装过程中应严格监督施工方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操作,首先检查构件的外型尺寸,主控项目:钢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用拉线、钢尺现场实测或观察。

设计要求顶紧的节点,接触面不应少于70%紧贴,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8mm。检查数量:按当天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用钢尺及0.3mm和0.8mm厚的塞尺现场实测。

单层钢结构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以上控制符合要求后,允许其进行柱脚垫板的混凝土二次浇筑及螺栓拧紧后焊死,二次浇筑为避免出现缝隙,应要求施工方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当比例的膨胀剂。钢结构涂装过程包括防腐和防火涂装,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为防止施工方取巧减少涂装遍数,可要求构件的底漆与面漆采用不同的颜色,以钢构件不出现返锈现象即可。

结束语

只有注重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施工监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保证施工工程总体的质量达到预期效果。钢结构施工工程的监理需要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只要在每个阶段,工程施工方按照该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妥善处理相应的问题,就可以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永修,探讨监理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现代装饰,2014(8):30-31.

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钢筋工程;建筑工程;质量;施工

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中,钢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谓是趋于普及。在施工中,为了确保钢筋工程的施工安全与总体工程施工进度,钢筋工程中的各环节通常都是放置在施工现场进行的,是利用机械焊接、制作以及人工绑扎等方式来开展,这也必然给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不便,进而给工程施工质量埋下隐患。因此,在目前工程中做好钢筋工程质量管理格外重要,是整个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能够得到保障的主要基础。

一、钢筋工程分析

钢筋工程是建筑结构工程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效益。因此,在工程项目中,做好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尤为关键,也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毋庸置疑的的工作重点。钢筋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结构,其包含了钢筋制作、钢筋绑扎、钢结构安装等多个环节。因此在施工中要想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的总结和归纳,针对工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保障施工质量措施。

二、准备环节的质量控制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可谓是已经离不开钢筋,同时钢筋混凝土已成为建筑工程领域施工主旋律。基于此在目前的钢筋工程施工中做好质量控制尤为关键,也是现代化工程施工中一项亟待解决的话题。准备环节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也是保证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在施工中需要认真的总结和归纳,做好相关质量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1、原材料供应

原材料供应是整个工程施工之前的核心要点,是工程开始之前对材料进行优化处理的一项措施。在开始施工之前,应当针对钢筋工程施工计划书提前做好材料准备,分批进行进场和堆放。一般情况下,材料在进场之前都需要附带原材料生产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批量表等证书,同时在进场的时候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检验工作。

2、进场检验

材料在进场之后,检验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通知项目技术负责工作人员以及工程监理人员在施工中按照建立规范要求来进行抽样检查,这种检查主要包含对钢筋的屈服点、抗拉强度以及冷弯实验等要求进行,在施工中对于试验不合格的材料要加以标注,并及时的清运出场,从而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3、材料要求

首先,在材料检查的时候要对于钢筋外表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钢筋表面不存在裂纹、结疤、锈蚀等现象,同时对于钢筋的弯度应当控制在4mm以内。

其次,进场钢筋的批量号和合格证书必须要搭配,技术资料不明的钢筋严格阻止进场。

最后,砼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留置,保护层垫块的选择:基础、梁底、板采用砂浆垫块,梁侧、构造柱、柱采用塑料环形垫块。

三、钢筋的堆放和保护

在钢筋进场之后,对于钢筋的存放应当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堆放,并且将结构搬运至指定的地点,并采用架空、挂牌等方式来进行标注和摆放,并且对于钢筋的性能、使用部位、数量和规格等内容都要严格的进行控制。在钢筋堆放的过程中,对于地坪作为一定的排水处理,一般排水沟的设置要以明沟为主,以2%的角度最佳。在原材料的脂肪中,不能直接进行涂刷工作和处理,在涂刷工作中一定要确保是在工程施工前。在钢筋对方中,以雨天施工最为繁琐,一般在施工前要在钢筋上提前辐射麻袋、彩条布,防止工作人员携带的污泥污染了钢筋,给工程施工带来不便。

四、钢筋制作

(一)钢筋配料单编制

对于配料单工程的制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熟悉工程的施工图纸以及施工中所出现的变更情况,能够及时准确的针对施工设计图编制出配料单,从而做到细化钢筋施工质量的要求,这对于提高钢筋质量也极为关键。一般在钢筋配料单编制工作中,要做到钢筋下料时预留洞口部位下料正确,力争预留洞部位不切割一根结构钢筋,彻底消除土建和水电结构施工阶段机电洞口任意切割钢筋现象,确保结构安全及水电预埋预留位置准确。施工中钢筋需代换时,必须进行验算和征得设计及监理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方可代换。

(二)钢筋的制作:

1.钢筋制作要求:

钢筋制作时,应先进行试弯,丈量符合要求后再开始下料,钢筋下料要统筹安排,降低损耗。制作好的钢筋要加标识牌,分规格、品种、构件编号分类堆放整齐,并将栋号、构件编号和名称、规格及根数标识清楚。

五、钢筋连接:

(一)闪光对焊连接:

水平方向直径14~18的钢筋,计划采用闪光对焊连接,焊工应持证上岗,焊接前和更换钢筋的规格品种时,先制作对焊试样进行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同时要对焊机及配套装置、冷却水、压缩空气等符合要求;施工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设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及火灾等事故。

(二)质量标准:

按照部颁标准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要求,逐个进行外观检查。钢筋电渣压力焊焊包均匀,不得裂纹,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焊接接头处钢筋轴线偏差不得超过0.1d 同时不得大于2mm,焊接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0。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六、钢筋的交接与隐蔽验收:

1.钢筋制作绑扎交接班组内实行“三检制”,合格后报工长验收,合格后依次报项目部技术质量负责人进行核定,并填写预检记录表格、质量评定表格和报验单,并向监理报验。每个环节检查出质量问题,视其性质查处上一道工序,并由上一道环节负责人负责改正。

2.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注意点:

为防止柱钢筋位移,在浇筑板砼前,在高于模板上口200-300毫米处对竖向钢筋加设固定钢筋和固定支架,并搭设砼运输跑道。柱、梁侧保护层用PV塑料垫块垫起。

板面负筋下采用固定支架支撑,防止负筋位置偏移,顶板浇筑砼时,施工人员不得踩踏上部钢筋。必须检查底筋保护层垫块,面筋支撑马凳是否完好,钢筋拐头是否垂直朝下,并搭设砼施工通道。浇筑砼时必须由钢筋绑扎班组设专人看钢筋,随时检查钢筋是否移位、塌落、钢筋拐头是否上翻,并及时组织恢复。

七、结语

通过大量工程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钢筋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性,钢筋工程的质量监控应坚持实施全过程监控,以便有效防范质量缺陷的出现与隐伏,确保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02.

[2]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J276-2003.

[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

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数据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虽然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但是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1 检测原理与设备

在国内市场,常见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器主要有三种,即国产钢筋检测仪、进口钢筋检测仪和结构探测雷达。三种仪器均是利用电磁感应法原理进行钢筋检测,即利用信号发射装置产生一定频率的交变电磁场,激发混凝土内钢筋产生感生电流;钢筋内的感生电流又激发出二次交变电磁场,被接收装置接收和识别,根据接收到的二次交变电磁场的强弱,确定钢筋的位置、深度和钢筋直径。当然,如果考虑到经济适用型和推广性,前两种仪器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如图1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扫描仪。

图1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扫描仪

2 检测部位的规定

对于梁板类构件,应抽取构件总数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其中悬挑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50%,重点抽检梁、板钢筋受拉部位,且分布于各层。对于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于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悬挑梁、板构件,测受拉钢筋的保护层时应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并用磨石将表面浮浆等不平整处打平。

3 检测部位的选择与处理

在现场进行检测前,应根据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该整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其饰面应该清洁,平整,并与基体混凝土结合良好。饰面层主体材料以及夹层均不得含有金属。对于含有金属材质的饰面层,应进行清除。对于厚度超过50mm的饰面层,宜清除后进行检测,或者钻孔验证。不得在架空的饰面层上进行检测。

4 检测结果的判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柱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而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如下表1,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其中一类环境为室内正常的环境,二类环境a为室内潮湿的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二类环境b为寒冷和严寒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类环境为使用除海洋盐碱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值数值应增加5mm。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4.1 判定依据

对于单点是否合格,《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1-82-2005)等标准判定基本相同,即梁、柱类构件允许偏差+10mm、-7mm;对墙、板类构件允许偏差+8mm、-5mm;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的1.5倍。对于单位工程的合格性判定也基本相同,即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占90%以上时,检验结果为合格;合格点率在80%-90%之间时,加倍抽样检测,两次抽样合格点率在90%以上时工程合格。否则,检测结果为不合格。

5 工程实例检测

某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三层,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一层主体浇筑时间已经够龄期,为保证工程质量,对该层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抽检。该层顶板有36块,根据规范要求,随机抽取5个构件用钢筋扫描仪进行检测。图纸结构说明中一层顶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设计为15mm。检测结果如下表2。

从表中检测数据可知,合格率为93.3%,符合规范要求,故该层顶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6 结束语

对结构实体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具有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意义。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可以克服隐蔽工程无法验收的缺陷。这对于强化验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结构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使我们的工程施工质量更上一个档次。

参考文献

[1]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S].

[2] DBJ01-82-20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S].

[3] 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规范》[S].

[4] GB/T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体育馆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 言

某体育馆与体育教研中心相距约300 m,北靠黄河大街西路、西邻教育中心教育园宾馆,南邻黄河大街与清华路交汇处。该项目钢结构工程由篮球球馆、网球馆和游泳馆组成。三个场馆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其中篮球球馆规模最大,本文将以篮球馆钢结构施工为例,详细介绍该体育馆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篮球馆长约110 m,宽约85m,结构高度28 m。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屋面为空间钢桁架结构,由多榀结构形式类似、跨度相差不大的主桁架组成,下弦采用方钢管,总长64.15m,重31.16t,上弦为圆钢管,总长73.87 m,重36.17t。钢桁架高度为9.96m~10.95 m,跨度为63.38 m,相邻两榀桁架下弦方钢管之间采用工型钢连接。钢桁架表面为膜结构。

一钢结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1 深化设计技术控制要求

深化设计时,在满足材料规格、加工设备能力、运输、安装、经济、效率等多种因素的前提条件下,构件的分段应尽可能大,以便减少焊缝及焊接量,进而减少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焊接缺陷等质量问题的源头。

2 加工制作技术控制要求

1)焊接矩形钢管的加工制作技术。焊接矩形钢管的主要工艺包括下料、剖口、组对、成型、矫正等工序。每一个环节的加工质量均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下料前,应对钢板的两个大面进行仔细目测检查,当板面局部不平时,应进行校平处理,直到整张钢板表面平整且无缺陷时再进行下料,下料时应用等离子数控切割机进行自动下料,以便确保下料精度,下料尺寸要考虑焊接间隙。板边剖口尺寸、角度要符合焊接工艺评定确定的参数,剖口要用自动剖口机剖口,禁止使用手动火焰切割,以便确保剖口精度符合设计要求。组对时,定位焊接的参数、工艺应完全与正式焊接相同。成型焊接的质量包括:焊缝质量;构件外形质量。

2)圆钢管弯曲制作技术。本工程弯曲钢管采用冷弯成型工艺成型,

弯曲机械采用三辊数控机械,弯曲的次数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确保钢管管壁局部变形、管口椭圆度、中部椭圆度、翘曲度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相贯线成型技术。本工程的相贯线包括两种类型:即圆钢管与焊接矩形截面钢管相贯和圆钢管与圆钢管相贯。相贯线成型质量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工程的相贯线必须采用多维数控相贯线成型机械成型,严格禁止手工修补。

3 安装技术控制要求

受现场条件限制,本工程钢结构采用“原位组装”和“分片吊

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装。其中屋面部分采用“原位组装”进行安装,墙面部分采用“分片吊装”进行安装。安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和安装顺序。

4 焊接技术控制要求

标准化的工厂制作和快速的现场安装是钢结构的优势所在,由于造型变化引起的构件标准化划分十分困难,而绝大多数施工现场采用现场焊接的方法,或是高空焊接。许多地方存在诸如现场作业条件差、无法调整焊接工位、质量稳定性较差、结构安装存在较大的累计误差、处理焊缝防腐相对困难等弊端。因此,焊接技术的运用方面,应优先考虑工厂焊接,若现场实情要求必须现场焊接或高空作业焊接时,为确保质量安全,要组成专家组反复论证实施方案,果断采取重点技术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技术质量事故发生,以使工程安全有序地顺利进行。

二钢结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施工组织措施

施工组织的过程中主要把握好以下环节:

钢结构构件现场交接中应提交文件外,内场加工部门还要将构件加工制造中的重大情况记录转告现场安装部门以引起注意;工厂应按照施工图纸及有关文件编制完整的施工方案。内容应包括材料和机具数量、技术措施、施工方法、钢结构构件的安装程序、施工力量布置、工程进度、施工要求、施工保证措施、临时设施等;工地连接主梁和横梁时的临时支架。安装前,应对临时支架、支承、吊机等临时结构和主结构本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钢构件安装顺序,必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不发生永久变形,并能保持或及时校正结构的预拱度和平面位置。并保证本工程范围内现有交通组织不受影响;钢构件的工地矫正、制孔、组装、焊接以及涂漆等,质量要求均应符合本技术要求中的有关规定;钢构件的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被破坏的涂漆等,应按照技术要求中有关规定,涂面层漆应在安装完毕后进行;钢结构安装前,应对顶高程、支座中心线距、结构中心线距离、中线及跨径进行复核,不超过允许偏差方可安装;采用临时支架连接主结构时,应根据安装时的荷载情况,做出支架结构设计,验算其强度和稳定性;支架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三钢结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

1 优先控制设计质量的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设计质量环节的质量管理,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手段:

1)采取质量控制的两轮控制法,出图前设计图纸要进行两轮细致全面的循环审核,把握好各个环节控制,发现缺点、疏漏之处及时更正妥善处理。

2)根据施工总体进度安排、参与设计人员数量、设计任务、设计难易程度,由审核人员编制每个深化设计人员第二天需完成的任务,责任到人,任务单将进入公司档案。审核人员必须在深化设计图纸上和工程任务单上签字,并视任务完成情况与深化设计人员的月考核挂钩,强化每个设计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天任务。

2 钢结构施工过程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管理依据招标文件中招标单位指定的供应商,钢结构单位长期合作的单位,业内信誉好的单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单位及经过本项目相关单位联合考察合格的单位,实行从原材料生产单位到原材料进入加工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在订货的环节上,除注明规定的材质、数量一般要求外,对Z向性能要求、延伸率要求、物化性能要求、强屈比要求,必须详细注明并逐项验收。在原材料到厂的环节上,既要验收材料的数量、规格、材质、标识、外观、质量保证,并且必须和所焊接的钢构件相适应。又要在监理单位、总包单位的监督下进行取样,送到指定检测机构试验,合格后还要在第三方见证单位的见证下取样,送到业主指定的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标识、入库。

3 钢结构施工过程加工制作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

加工制作质量是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做好焊缝质量控制和几何尺寸控制两方面管理。对结构安全影响较大焊缝质量处理,制定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焊接前先进行焊接工艺试验、评定、按所取参数进行焊接;焊接材料在使用前,根据不同焊接材料的要求应进行预处理,按规定保管使用;坚持焊工持证上岗制度,上岗焊接前,要进行交底、培训才能上岗操作,完成焊接任务时须打上焊工钢印;严格控制焊接环境,在焊接过程中,选定的焊接材料要符合其要求。在焊缝焊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检测,焊缝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外观检查和检测仪器检验,仪器检测有超声波探伤、x射线探伤、磁粉探伤等检验方法。焊接检测实行严格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采用了施工过程检测、施工单位自检、建设单位抽检三检严格把关,通过检测来检查焊缝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于不合格的应作返工处理直至完全合格后才能出厂。

4 钢结构施工过程安装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

钢结构施工安装质量包括构件空间位置、焊缝质量及结构变形和初始应力。送到安装现场的构件,须监理人员对焊缝质量及外形尺寸再次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才能安装。构件出厂时,构件上先做好控制线或控制点,安装时,以这些控制线或控制点作为定位基准进行安装。安装时焊缝质量的控制方法与车间加工时基本相同,由于现场条件、高空焊接,构件空间位置的因素影响,会出现仰焊、竖焊焊接等大量工作,控制焊缝质量更加困难,因此,必须更严格地控制现场焊缝质量。

结 语

总之,体育馆钢结构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除技术、组织、管理等主要措施外,还包括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它是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必要补充。基于类似结构形式特殊、复杂的该体育馆大型工程而言,过硬的技术、严密的组织及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工程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伟香.钢结构的质量控制浅析[J].山西建筑,2006,32

(21):226―227

[2] 彭福明,等. FRP加固修复钢结构的荷载传递效果分析.工业建筑,2005,35(8):26~30

[3] 焦民顺.浅谈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09,(12)

[4]齐立军,王文胜.浅析钢结构建筑施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7):223

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基础施工;高层建筑;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住宅产业项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等规划设计、施工综合研究的需求,对我们结构工程师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基础工程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地下空间开发的地下车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的需求越来越大,区域基础工程研究的问题是综合规划、建造、增加投资效益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率,减少由于单体设计、施工引起的人为地质灾害,包括基础支护结构及锚杆对邻建建筑物的影响、地铁线路穿越高层建筑桩基础等引起的相关问题。

目前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已初步考虑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问题,但对相关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1. 地基工程质量要求

(1)地基与基础分部验收前,基础墙面上的施工孔洞须按规定镶堵密实,并作隐蔽工程验收;

(2)混凝土结构工程模板应拆除并对其表面清理干净,混凝土结构存在缺陷处应整改完成。

(3)楼层标高控制线应清楚弹出,竖向结构主控轴线应弹出墨线,并做醒目标志。

(4)工程技术资料存在的问题均已悉数整改完成。

(5)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规定的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的内容已完成,检验、检测报告(包括环境检测报告)应符合现行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6)安装工程中各类管道预埋结束,相应测试工作已完成,其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2.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唐山市中心,东邻建设南路,北邻新华西道,南侧为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较为狭窄。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车库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含地下车库)。

本工程基坑支护拟采用支护桩护坡(土方及护坡由甲方分包)。因工程基坑边距四邻建筑较近,场地极其狭窄,无法采取放坡施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故采用支护桩支护;根据提供的《岩土地基勘察报告》,地下水位埋深为2.00~3.20m,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又因临近建筑物在降水影响线范围之内,为确保四周建筑安全,拟采用支护与止水相结合的支护结构,即局部钻孔灌注桩和水泥搅拌咬合桩与锚杆加固相结合的形式。

钢筋放样,必须在钢筋工人施工前在架好的钢筋上把墙、门洞、暗柱、积水坑、电梯井用油漆标出来。工工程必须按照图纸细心、负责任的完成放线工作。

3. 基础钢筋及基础梁钢筋的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

(1)基础钢筋的施工步骤:

原材料检验复试和可焊试验翻样下料和焊接承台下层网片钢筋绑扎底板下层网片钢筋绑扎承台上层网片钢筋绑扎底板上层网片钢筋绑扎柱、墙、楼梯钢筋插筋绑扎固定外墙和底板止水带复核校对轴线、标高、保护层检查验收。

(2)柱、墙钢筋施工步骤:

检查复核并校正柱、墙、楼梯插筋位置及标高整理绑扎柱、墙、楼梯钢筋预埋、预留及洞口加固外墙止水保护层安放复核检查验收。

(3)梁、板钢筋施工步骤:

原材料试验复试和可焊性试验翻样下料和焊接柱头箍筋加密主梁筋绑扎次梁筋绑扎梁筋保护层安装板筋绑扎板上负弯矩筋绑扎板底保护层安放自检调整检查验收。

本基础工程为独立基础-0.06设地梁,把线放了之后基础开挖和抄平,打垫层把轴线引到垫层,弹出承台和主子的位子并用红油漆在主子位子上打出钢筋点,浇筑承台。

钢筋上皮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主要是在钢筋加工时开始控制箍筋的外包尺寸要计算和加工准确,加工中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调整。

认真检查每一根钢筋的焊接质量,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施焊人员全部经培训后持证上岗,检查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所处位置的正确性,检查主次梁筋的关系,墙、柱钢筋的关系,柱、梁钢筋之间的关系,检查钢筋的内外及上下关系等正确与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

根据地下室平面图及大样图一,按建筑物的轴线定位,连结相应的轴线。二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测到水平桩或轴线桩上,并画标高标记。三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坑底开挖拉通线校核,坑底深度经水平标高校核无误后,并把轴线和标高引到基坑侧壁,在基坑垫层上设置轴线,基础边线及高程标记。在垫层面上放出基础平面尺寸。四基础模板完成后,按设计图纸要求校核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在模板周边放出基础面的标高线,并用钉子标示(在竖向钢筋上用红漆油标示),柱的轴线和边线标记,延长线引至基础边线外,方便施工复核。尤其是在施工段赶施工段的时候,更应该用心、细心。

5. 总体施工流向

6. 施工技术总结及存在的问题

承台及基础柱、地梁工,首先进行承台轴线的复核,防止偏位。模板安装工程,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模板的拆除在砼强度达到15%以上进行,拆模后马上清理干净。钢筋的加工,安装绑扎,先由施工员审核下料单,再进行切料,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上的钢筋级别、直径、数量、间距以及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及附加筋,分布筋的正确位置和各受力筋的保护层,续一查对,做到无一错漏,经自检合格后再通知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进行现场复验,同意隐蔽后再由砼班组进行混凝土浇捣。浇捣前先充分湿润模板,浇捣过程中,现场抽检混凝土的坍落度,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保护。钢筋班、水电班、木工班等各班组人员到位,砼工班组施工人员控制平整度和厚度,严格监控振捣情况,以防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振动棒做到快插慢拔,振动到位,直至表面不冒气泡且浮出浆液为止。砼浇筑完毕14天内进行浇水养护。

本工程基础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采用泵车进行泵送浇筑,同时,根据有关规范及标准要求,监理现场见证留置一组/100m3试件,28天龄期到后送建筑材料试验室进行强度试验合格。工程中使用到的主要原材料钢筋原材的合格证齐全,并经监理现场见证取样进行送检合格后方使用。严禁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资料依据《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进行编制,工程质量保证资料以及施工过程控制资料基本齐全。该基础工程完成,基础分部工程自评为合格分部工程。

本工程楼栋多、结构工作量大、工期紧、模板投入大。为了保证工程各分项保质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应该全面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对于项目任务、资源、人力、时间、空间等多方位总体布局。建议应该两个或多个施工工程协作进行,在需要人员的时候合作,不需要人员的时候分开。并应实行谁施工谁负责的负责人的施工。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

[2](GB5.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

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篇7

1.1建筑物概况

该楼平面形式呈矩形,东西向布置,长45.6m,宽18.6m,为6层框架结构建筑,1层为商铺,层高为4.5m,2层为辅助办公用房,层高为4.5m,3层~5层为办公用房,层高均为3.6m,6层为设备用房,层高为5.1m,室外地坪标高-0.300,建筑总高度为24.9m;该楼基底面积为901.82m2,1层面积为901.82m2,2层面积为916.82m2,3层、4层面积均为909.32m2,5层面积为894.32m2,6层面积为718.56m2,建筑总面积为5250.16m2。该楼于2012年10月份开工,2013年11月份主体完工。根据设计图纸显示:该建筑工程类别为三类公共建筑,结构的正常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及屋面防水等级均为Ⅱ级,建筑结构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本工程室内地坪±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809.70m。该楼地基处理方式采用3∶7灰土换填垫层法,以第①层粉质粘土层为持力层,换土深度为素混凝土垫层底向下1.5m,外扩基础外缘2.0m;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底标高-2.000,基础高800mm,底宽2500mm,下部为厚100mm的素混凝土垫层。该楼未设置变形缝,上部结构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屋面为混凝土现浇板,板厚100mm,现浇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基础垫层C10,基础及1层、2层柱、梁、板均为C30,3层~6层柱、梁、板均为C25,1层~6层过梁、圈梁、构造柱及楼梯均为C25;现浇混凝土浇筑方式均采用商混泵送,钢筋采用HPB235,HRB335和HRB400级钢,钢板采用Q235-B和Q345-B级钢,钢筋保护层厚度基础为40mm,梁为25mm,板为20mm;±0.000以下填充墙采用MU10非粘土烧结实心砖砌M10水泥砂浆,±0.000以上填充墙采用MU3.5加气混凝土砌块砌M5混合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不大于7kN/m3。

1.2检测环境

现场条件:晴,室外温度:8℃,室内温度:12℃,相对湿度:24%,气压1000.5hPa。试验室条件:20℃,相对湿度:45%,气压1001.9hPa。1.3工作目的通过对受检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现场检测,以确定该楼施工质量能否满足设计图纸及现行验收规范的要求。

2检测内容及结果

2.1结构构件外观质量检查

依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第8.2条规定,经对该楼1层~6层主体结构承重系统构造及结构整体性详细勘查后,未发现各构件间的连接处存在明显松动、变形和其他残损情况,混凝土梁、板、柱、墙外观质量不存在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等现象。

2.2混凝土结构构件尺寸偏差检查

依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第5.5.2条及第8.3.2条规定,该楼1层~6层应按楼层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件,根据本工程的现场实际检测条件,采用随机均布抽样检测的原则,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梁柱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楼板厚度、柱垂直度、层高、表面平整度、钢筋数量及间距等进行了实测,本次所检混凝土各结构构件的尺寸偏差的合格率均大于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第3.0.6条所规定的合格点率为80%的要求,实测评定结果均为合格。

2.3楼板挠度检测

依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3.4.3条规定,采用随机均布的原则,在该楼1层~6层每层分别选择了10块顶板,共计60块楼板底面进行了现场挠度检测,结果均可满足要求。

2.4楼体倾斜观测

依据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采用TDJ2E型光学经纬仪对该建筑物的外墙体作了倾斜观测,观测点A,B,C,D全部选在外墙角的最高顶点处,倾斜值(水平位移值)为观测点偏离其所在外墙外边线的最大值,检测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该楼西北角C点倾斜值及变形量最大,最大倾斜值为向东6mm,根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中表8.3.2规定垂直度(倾斜量)为楼高的1/1000且不大于30mm,该楼限定的顶点位移不超过25mm,现阶段该楼上部承重结构的侧向位移均远小于此限定值,故受检建筑物顶点垂直度(侧向位移)均符合规范要求。

2.5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本次所检该楼钢筋保护层厚度:梁为25mm,板为20mm。依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中10.1条和附录E的规定,采用随机均布的原则,对该楼梁、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抽检,梁、板类构件分别抽取总量的2%且不少于5个,对选定的梁类构件检验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选定的板类构件抽取7根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所检钢筋在其有代表性部位测量1点,本次检验采用非破损方法,所用仪器为DJGW-1A型钢筋位置测定仪,检测误差小于1mm,其中梁类钢筋保护层规范规定允许偏差为+10mm,-7mm,板类钢筋保护层规范规定允许偏差为+8mm,-5mm,当全部钢筋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检测结果判定为合格,详细测试结果均合格。

2.6混凝土强度实体检测

本次所检该楼现浇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基础及1层、2层柱、梁、板均为C30,3层~6层柱、梁、板均为C25,现浇混凝土构件施工方式均为商混泵送。由于本次混凝土构件的检测条件与规程JGJ/T23—2011中的第6.2.1条和第6.2.2条的适用条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地质监站又无明确表示应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所以本次的检测方法采用单一回弹的方式,仪器采用ZC3-A型混凝土回弹仪,依据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的规定,采用随机均布的原则对受检区混凝土构件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抽检数量不少于同批构件总量的30%且不少于10件,每个构件平均分布10个测区,测区面积不大于0.04m2,每个测区16个测点,受检各构件碳化深度根据JGJ/T23—2011中4.3.1条和4.3.2条的规定,进行多点测量,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的碳化深度值。本次回弹点基础及梁、柱位于其侧面,水平方向进行,板位于其下表面,向上90°进行,依据JGJ/T23—2011中的5.0.1~5.0.4附录B进行强度换算,用7.0.2,7.0.3,7.0.4条进行推定,评定结果见表2,实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3检测结论

由检测内容及结果可知:该楼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的要求。4结语通过一个实例详细论述了新建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的内容和方法,但由于工程实体验收性检测时,施工已经完毕,甚至部分建筑已经投入了使用,对于一些隐蔽性工程,依靠现有的检测手段还无法详细地检查出实际质量的好坏,在不破坏结构安全的条件下,必要的时候还需辅助一些破坏性的方法进行,以达到检测工程质量的目的,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

钢结构质检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建筑行业;建筑材料;钢筋检测工作;问题探讨

一、建筑材料钢筋的检测背景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建筑行业获得了最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兴起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大中型公用设施以及市政工程等相关建筑设施,而对于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来说,建筑材料自身质量的良好与否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前提基础以及重要保证,所以想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结构性的安全状态就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控制。钢筋原材料是影响建筑本身质量最为重要性的一项工作,新时期社会发展状态下的建筑工程必须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所以全面细致的钢筋检测工作十分重要。由于建筑工程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以及整个国家的广泛关注,所以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已经下达了一系列的建筑钢筋检测标准, 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以及《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等,所有钢筋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最终才能保证钢筋材料的使用效果。

二、钢筋检测的具体项目以及标准

在检测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取样送检工作,要对进入工地现场材料检验成品的整体性能做好表面质量以及尺寸等方面的检测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表面合格,符合进行取样的要求,钢筋取样的具体要求以及方法情况详见下表1。如果经过科学合理的检验工作后,钢筋材料的任何一项检测结果存在问题,要从同一批的钢筋中取出双倍的钢筋来展开该项目操作的复检工作,在钢筋的复检结果中出现了任何一个指标上的不合格则证明该批送检的钢筋都为不合格产品,坚决不能投入生产建设使用中。

三、材料钢筋的检测项目

钢筋一直都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所以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状态必须强化对建筑材料钢筋的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材料质量的相关标准要求,尽最大可能将材料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遏制,而建筑材料钢筋的检测项目主要涉及到钢筋的强度、钢筋的延性检测、钢筋的弯曲性能检测以及钢筋的重量偏差检测工作等等。首先,强化钢筋材料强度检测工作。在对钢筋材料进行强度检测主要是采用拉伸试验检测钢筋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方法,将检测的材料放在试验机夹头内,然后使用开动试验机来对材料进行拉伸操作,在进行材料拉伸过程中要准确观察测试指针的变化情况,当试验材料的连续加荷达到了拉断由测力度盘读出最大荷载,而这种荷载就是抗拉极限荷载。其次,做好钢筋材料的延性检测工作。想要成功检测钢筋的延性状态,可以通过对材料的伸长率来进行最终评价,将已经拉断的钢筋在其断裂的位置进行对齐处理,由于钢筋拉断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所引起的,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裂缝状态,想要保证计算工作的科学性要将缝隙情况列入到拉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内,如果试验检测后的试件断在标距外或断在机械刻划的标距标记上,而且断向伸长率小于规定最小值,就说明此时实验结果无效。再次,进行钢筋材料的弯曲性能检测工作。可以对钢筋材料进行弯曲性能实验,实验的主要操作是将钢筋材料在规定直径的弯心上弯到90°或是180°的弯曲性状态,检查实验的钢筋材料是否出现了裂缝、或是断裂状态,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温度状态,一般情况下温度范围在25℃左右。最后,要做好钢筋材料的重量偏差检测情况。在进行重量偏差检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效果的科学合理性要从不同的钢筋上进行试样材料的截取工作,数量不少于5个,每一个样本材料的长度要保证在500mm以上,任何一个试样的长度情况都要进行细致的测量,要将误差尽量控制在1mm以内,只有这样才能为后期使用工作提供前提基础保障。

四、强化检测报告工作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使用钢筋材料的单位来说,检测试验机构出具的检测试验报告都是直接影响材料使用性的主要依据材料,所以检测实验报告的材料要保证其信息内容的全面性,最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实验报告内容的真实、合理、有效、客观,要求参与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要进行签字并加盖专门检测机构的印章,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人为操作的不良状态,检测报告主要包括几点要求规定,检测报告要覆盖所有涉及到文字描述的结论;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状态,要在检测试验报告中进行相关机构的公章或是专用章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于那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已发出的检测报告,要及时向相关使用单位进行书面声明,然后将已经修改完毕的数据内容情况进行全面性的重新发放,要保证修改后的检验报告下发到各个相关单位,同时为了全面让相关单位对检测试验机构修改的特殊性状态,要将材料试验进行修改的相关原因以及进行修改后的再次试验情况向其进行书面内容解释,检测机构也要做好试验资料的保存工作。只有保证钢筋材料的各项检测工作均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才能进行建筑工程的最终使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应用材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状态,所以在使用之前必须做好详细周全的检测状态。对钢筋检测主要是涉及到钢筋自身的强度、变形情况、弯曲性状态以及重量偏差程度等,只有保证每一项检测项目的科学合理性,才能保证建筑钢筋最终的使用状态,最大限度的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要求相关检测工作人员强化自身工作责任意识,保证钢筋质量的合格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低碳钢热轧圆盘条[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丁杰.浅谈监理工作中对进场钢筋的验收检测[J].科技资讯,2010.(4).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温洪波.建筑施工中的钢筋替换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8).

上一篇:招投标主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后进生教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