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8 02:31:07

钢结构实训总结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实训;钢结构;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85-02

考核评价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教学需要,切实起到对课程的导向和反馈作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

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节,指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

钢结构综合实训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就业或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二、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我院近年来对原有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从考核标准、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考核标准

钢结构实训课程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实施任务前方案的确定、工作计划制订,对于不同的实训项目规定不同的权重,参考行业标准,制定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项目实施的考核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考核内容,实行单项实训、口试、平时考核、实训考核的考核方式,理论测试注重实用性,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实现过程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考核。实行过程性、阶段性的量化考核,当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项目评价与考核,当课程的所有项目和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评价与考核,根据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评。

(二)考核方式

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考核中,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在考核方式上,改变现有总结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 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过程评价( 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事后评价( 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主体上,也强调多元性,采用教师评价、考核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等多种形式。基于高职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开课时就清楚地知道学习完成后要考核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过程和决定公开透明,甚至可以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等级评定的参考。对于不及格的学生,采取个人申报的形式,给予更多的重修和补考机会以及更灵活的考核时间,实现考核时间全程化。

(三)考核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考核标准的制定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考核组成员,参与课程考核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全过程对参与考核的教师进行资格评定,要求有考评资格将岗位实践能力的评价放在首位,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或参加实际岗位资格培训。此外,在过程性考核环节,对项目和任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考核主体呈现多元化。

以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设计)为例,考核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要求结合并进行综合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设计能力、检查与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一般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继续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应变能力等。其次,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与纪律性,从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每个项目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最后,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在考核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的时候,采用过程性考核分小组竞赛的方式。考核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对各小组及部分组员进行点评。

(四)考核方法

综合实训成绩由阶段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阶段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最后,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小于60分)给出综合实训成绩等级。

1.阶段成绩构成。

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综合实训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每一模块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方可参加综合实训答辩;阶段成绩评定(见表1)不及格,不予参加答辩。阶段成绩考核内容包括:

(1)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出勤、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

(2)学生对课题涉及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学生平时独立工作的表现,如调查研究,采集资料情况等。

(4)学生在小组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表1 钢结构实训阶段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组别: 班级:

实训

模块

指导

教师 时间

①过程考核(小组评价)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出勤 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

工作态度 态度端正、踏实肯干(10分)

方案及图纸 方案合理、格式规范、创新性、实用性(50分)

资料查验 规范、规程核检快速准确(20分)

团队协作 团队分工明确,团队合作意识

(10分)

分值 100分

②本人

自评 打分标准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③教师

评价

阶段

成绩

阶段成绩=①×60%+②×10%+③×30%。

2.答辩成绩评定。

综合训练答辩是综合训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训练最后一个环节,对检验考核学生综合训练质量,综合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评定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

答辩小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各阶段成果和答辩表现综合评定答辩成绩,内容包括:

(1)小组答辩。

按设计指导教师承担的辅导小组划分一个答辩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组长负责本答辩小组的相关工作。各个小组着重考核学生的设计或研究方案分析论证是否正确、合理;结构、工艺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答辩。

每位学生参加答辩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答辩前,学生先填写一个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见表2),自己对实训做一个总结,并给出建议,用于教师改进以后的教学。答辩时,首先学生自我介绍设计概况或需要说明的问题,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着重考核学生对课题的认识,能否充分分析、正确论证、清楚表达,考察学生能否掌握运用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鉴别学生有无创造性的见解。

答辩方式可采取提一个问题学生随即回答一个问题,或是集中提出所有问题,学生记录,然后按提问先后顺序回答。各答辩小组根据本组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表2 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

实训模块 指导教师 学时

班级 组号

填表人

1.本次实训过程中,你在本组内从事哪项具体工作,工作成果有哪些?

2.你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何评价,不足之处在哪?

3.请评价一下你所在工作小组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4.你对组长或组员在实训中的能力与表现有何看法?

实训心得体会:

意见与建议:

三、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考核的几点建议

与原有的考核体系相比,我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经实践检验,能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阶段考核

综合实训成绩应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将工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鼓励学生自我能力认定

课程考核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课程考核小组考评,班级学生集体考评及教师考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

考核评价形式要理论和技能考核相结合,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考虑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反馈机制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帮助师生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高职综合实训的发展,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综合实训有效教学的实践”(编号NGJGH2014010)。

参考文献:

[1]俞敏燕.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构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2]马越,虞未章,谢梅英,徐晶. 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结构;实训基地;课程改革

为了节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国家力推钢结构工程,学院建设了学生的实训基地,根据钢结构工程的实际应用,学院实训基地的钢结构工程部分包括,门式刚架、多层框架、空间网架,钢桁架;这些正是钢结构广泛应用的结构体系,因此本文以实训基地已有的结构体系划分课程单元,编制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各单元的划分及学时列表如下:

下面将具体论述钢结构施工课程中的各单元内容:

1 .绪论

(1)介绍钢材力学性能和相关试验,并分析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介绍建筑用钢的种类及其选用。

(2)介绍钢结构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2.构件的连接

2.1焊接

介绍焊接的方法、焊缝的形式,使学生能区分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分析焊缝的受力及相关计算,使学生了解焊缝的设计。学习《建筑制图标准》中焊缝的符号及标注,使学生掌握焊缝表示方法,以便看懂图纸;讲述焊缝的缺陷及质量检验方法。

2.2螺栓连接

介绍普通螺栓的连接构造及计算,使学生了解普通螺栓的传力机理及破坏形态;介绍高强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使学生了解摩擦型高强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的计算。

3 .多层框架

(1)理论知识 介绍框架结构体系中基本构件梁和柱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其中重点讲述钢梁整体失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钢梁钢柱局部失稳的防治措施即各种加劲肋的作用及设置部位。

(2)识图 先用图片介绍各种构件节点的构造,包括:梁的拼接、主次梁的连接、柱头和柱脚,并分析其传力途径;再看图纸,特别是节点部位重点讲述。

(3)参观 结合课上已学习过的图纸,让学生把图纸上的节点与实际工程节点相对照,使学生既形象又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

(4)安装 先介绍多层框架结构体系的安装方法,再播放相关视频。

4 .门式刚架

(1)理论知识 用图片认识门式刚架的组成,并讲述各构件的名称、作用、常用的截面形式及节点构造。

(2)识图 与学生一起识读实训基地门式刚架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实训基地的门式刚架,让学生指认

体系中的构件并说出其作用;结合图纸看节点构造。

(4)安装 介绍门式刚架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介绍高强螺栓的安装方法。

5 .钢桁架

(1)理论知识 讲述桁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名称、受力特点及截面形式;分析桁架的优点;介绍桁架的支撑体系并讲述其设置目和方法。

(2)识图 识读学院内公交站台的图纸,其结构体系中包括桁架梁、型钢梁、、型钢柱和格构式柱。

(3)参观 结合图纸参观学院内公交站台,读懂各种截面形式的构件节点构造。

6. 空间网架

(1)理论知识 介绍空间网架结构的组成形式及适用条件;结合图片分析各种结构体系中构件的布置规律和网格的格构原理。

(2)识图 识读学院食堂空间网架结构屋盖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学院食堂屋盖,并结合图纸让学生了解其结构体系的组成形式。

(4)安b 讲述空间网架结构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

7. 构件的制作和涂装

介绍构件制作常用的工具及工艺流程。

介绍各种涂装材料及涂装工艺流程。

总结 本课程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编制教学内容,并将实训融入每个教学环节,识读图纸和参观具体工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绍棠.《钢结构施工》,高等教育出版社.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06-05

一、钢结构焊接工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1.课程定位

焊接连接作为钢结构构件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焊接质量的优劣对钢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其决定性作用。钢结构焊接工艺课程作为钢结构专业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模式的好坏,决定着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2.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的教学周为16周,其中前15周为理论教学周,授课地点在多媒体教室。第16周为实践教学周,授课地点为实训室。在实践教学周中,学生6人一组,每组一个实训项目,实训不同钢结构节点的拼装过程,从放样、号料到实施焊接。尽管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近几年不断改革,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仍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前15周的理论教学中,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教学手段对理论知识获得更加直观的认识。但从总体来讲,理论教学主导课堂,教师为主导,难免出现“一家之言”的格局,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刚刚学习这门课程,学习热情高,看到多媒体里播放的操作方法,很想动手实践,却由于教学模式的限制,只能静观其变,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进入实训周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进入疲劳期。同时,对于前几周学习的理论知识印象不深刻,甚至淡忘。教师不得已,仍要对部分重要知识重新复习,浪费了宝贵的实训时间。

(2)学生只能锻炼基本的操作技能,却不能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由于实训时间过于集中、实训时间短的特点,决定了实训项目只能选择便于操作、独立性强的任务单元作为实训项目。传统的实训项目中,选择单个节点拼装,进行平焊、平角焊等基本操作训练,却不能将各个项目单元融会贯通,和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相差甚远。

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1.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钢结构专业的职业能力,合理设置岗位群,确定钢结构焊接工艺课程在该专业中能够实现的岗位能力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核心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构建该门课程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的基础。通过分析该门课程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制定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块,见图1、表1、。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1]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

3.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仿企业架构管理模式搭建班级管理模式,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三、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

1.构建理实一体教学场所

为学生提供集教室、实训室与钢结构加工厂为一体的理实一体教学场所,是顺利实施教学过程的有力保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训室,身临其境地融入职业岗位工作环境中。环境的简单改变,更是角色的重要更换。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中,不再是理论课程上教师的空洞讲解,不再是学生只能用耳朵眼睛被动的接受,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各种问题的不解和质疑,通过对每一个任务单元的导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构建以典型任务为驱动的项目课程结构

传统教材是以知识为目标的构架形式,构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结构体系,不仅仅是对传统教材章节简单地重组,而是将教材重组为以项目为单元,每一个项目单元均为一项工作的典型任务单元。保证任务单元有递进、有衔接,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角色互换,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3.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是实现“理实一体”的重要前提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能够体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设计内容应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项目数量合适;具综合性、复杂性、覆盖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项目最终有可检验的结果。表3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单元设计。

4.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模式改革初期,根据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专职教师根据本节课任务单元设定的内容,做到合理组织教学,导出问题。兼职教师既是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又是该门课程的指导教师。对兼职教师的业务素质方面应严格挑选。一是积极探索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二是具有专业的技术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准确的技术指导,三是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将对学生传授的知识准确清晰地表达。

最终的目的是要既要培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教师队伍,[2]又要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3]

5.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考核”

(1)考核内容多元化

通过此项考核体系的建立,不仅仅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而要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等方面的技能。

(2)考核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改革后的课程则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人员评价综合评定。

(3)过程考核

钢结构焊接工艺课程的考核成绩由项目任务实施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项目任务实施成绩占80%,期末笔试成绩占20%,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可以引导学生团队合作的参与意识,是教师“做中教”和学生“做中学”的过程,考核评价也是师生共同参与、全程参与的过程。[4]表4为其中一个教学模块的项目任务实施成绩评定表。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近两年的研究实践证明,该课程现在已完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已完成一体化教案,包括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的编写;已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所需各项学习材料的编写;已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已完成对双师素质队伍的建设。

学生在紧张而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热情高、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有积极思考,善于总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逐步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容,进一步体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真实内涵,让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真正地受用于学生,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原,陈建奇.工业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

[2]潘亚儿.基于项目课程的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2,(11).

[3]陶勇.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11).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89-02

1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以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为我国钢结构以及建筑幕墙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在沈阳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中的工业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等工程项目已经广泛使用钢结构以及幕墙护结构。

随着钢结构产业以及幕墙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当前,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重视设计培养、轻视施工以及管理工作,重视城市、轻视乡镇的现象,并且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都愿意参加研究工作,而很少有学生去参加一线建设。这也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一线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加强高职培训,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在钢结构及幕墙行业的一线岗位上,许多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由相近专业人员操作。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在一线从事建筑钢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据辽宁省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在辽宁省钢结构行业和建筑幕墙行业发展过程中专业技术型人才缺口高达30%。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从事钢结构以及幕墙施工的工作人员中,有将近一半是由农民工组成的,在具体工作环节中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导致他们很难适应当前建筑钢结构以及幕墙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培养满足建筑钢结构行业、幕墙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解决人才短缺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当务之急。

2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国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原工民建专业)主要针对以砖、混凝土和钢筋为主的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针对以钢材(钢板、型钢)或钢材-钢筋混凝土组合材料为主的钢结构建筑。两个专业实际上是在共同的建筑专业基础平台之上,具备建筑专业识图、施工、测量、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两个不同方向发展。

培养目标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城市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具有本专业所要求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扎实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建筑钢结构工程的基本原理、生产制造、施工、装配、质量检测、预算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钢结构工程及建筑幕墙工程领域需要的一线施工及管理工作的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及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基础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岗位 工作岗位有拆图岗位、车间技术岗位、工艺岗位、现场施工岗位、调度计划岗位、质检岗位、预算岗位、资料岗位、材料岗位等,经过三年左右的职业发展,可以发展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钢结构设计师、详图工程师、车间主管等中高级管理岗位。

3 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很多钢结构行业、幕墙行业企业的用人情况是每个人并不是单一地做一项内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配备人员,经常一个几百万的项目可能就放三四名管理人员,分工就不会特别详细,经常是施工技术员兼质量检查员和资料员,或安全员兼档案员等。所以,多方面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有更强的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能力。

1)生产设计能力:掌握钢结构施工工艺、方法、质量要求、安全措施基础上,使学生深度了解钢结构施工、设计基本知识,具备钢结构构件设计与计算能力。

2)工艺方案制订能力:掌握建筑钢结构钢材的进场,建筑钢结构施工图识图及制作准备工作,能够进行建筑钢结构放样及零部件加工工艺方案的制订。

3)加工制造及质量检验能力:掌握建筑钢结构制造工艺与质量检验方法、组装与预拼装方法与工艺、建筑钢结构涂装工艺,具备建筑钢结构构件的制作能力、钢构件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能力、控制钢构件制作过程中安全生产能力。

4)安装施工管理能力:熟练掌握钢柱、钢屋架、钢梁等钢构件的安装过程及其所使用的工艺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编制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具备参与钢结构安装全过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 设计思路

本专业构建了“行业指导、基地共建、虚实互补、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行业指导、基地共建”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听取行业专家指导意见,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强化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重新组合课程核心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师资培养基地的建设。“虚实互补、就业导向”是指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面向岗位设课程,面向就业强技能,以就业为导向,从入学到就业培养学生扎实学习基本知识、提高素质,增强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结合学院信息化二期建设成果,利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推动工作过程与教学内容有机对接、充分融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5 结论

设计出合理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钢结构工程及幕墙工程领域需要的一线施工及管理工作的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及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钢结构行业、幕墙行业的生产设计能力、工艺方案制订能力、加工制造及质量检验、安装施工管理能力等关键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育人,突出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明确专业建设在学院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项目的实施,并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建设以及机制体制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开展校企合作等,要保证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各个教学项目以及教学环节都有专门的制度作为支撑,这样才能适应钢结构以及幕墙行业发展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利耕,鲁明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4,40(6):246-248.

[2]黄享苟,郭自灿,陈卓.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2):

19-21.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结构 钢结构施工图识图 项目教学 模型制作

钢结构是一门基础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抽象性与复杂性兼具的课程,但对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钢结构人才,改进钢结构课程传统教学,采用项目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以致用,为学生有效、有序地形成岗位竞争力做了铺垫。

一、瞄准岗位需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基本按(图)框架内容顺序进行授课。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结合,不能做到学有所用。

在教学改革中,我院钢结构课程组教师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钢结构工程常用结构形式是钢屋盖体系、门式刚架、钢框架、网架。正是瞄准这些结构形式钢结构课程展开了教学项目设计,如表。在钢结构施工图识读教学模块中,分成四大任务:钢屋盖施工图识读、门式钢架施工图识读、钢框架施工图识读、网架施工图识读。旨在瞄准岗位需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按图施工、按图质检、按图预算,解决了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实现了零距离上岗(见表)。

二、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法,有效实施钢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

项目的教学过程对项目的成功实施及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实施了钢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下面说明我院钢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选择分析教学案例,编制并下达任务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各教学知识点分解到各个案例之中,而教学案例应来自实际工程,注重实用性及趣味性,真正实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识读技能,使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选取一套完整的典型工程施工图作为教学案例。

其次,考虑本专业学生将来的岗位需要以及自身特点,编制教学任务。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与增加,列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依据这些知识点编制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认真选择与每次任务有关的图纸上的教学案例。

所有图纸在开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次任务的教学目标,并熟悉任务、探究任务。

2.师生互动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案例任务提出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方案,哪些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完成,哪些步骤还不能完成,为了完成这些暂时还不能完成的任务,应该具备什么新知识,然后教师讲授本次课的新知识。

通过分析需什么新知识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再讲授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会使这个任务完成得更为顺利,同时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备完成案例的所有知识后,学生单独去完成任务。教师也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依据任务组织讨论进行图纸会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分析解决,写出图纸会审纪要,对部分重要节点进行描图。教师可以采取巡回指导的方式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进程,发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普遍性问题集中指出,个别性问题个别辅导,同时掌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使工作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

3.总结任务,评定成绩

完成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图纸会审结果,教师对学生完成案例的结果进行归纳,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对部分难点要进行示范。同时让学生得到反馈后,能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及时修改,从而得出一份更完善的成果。最后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实行鼓励性评价,给出学生案例完成成绩,作为该课程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于钢结构这种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这一模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竞争与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实施钢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

针对课程内容繁杂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学习比较吃力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视频、动画、三维图形、实物模型和照片等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制作模型,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将工程中容易出现的结构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实时引导提出,保证学生充分领会基本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施工图识读期间,适当安排学生到类似工程现场参观,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更好地识读图纸。如钢屋盖施工图识读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适当安排学生到校内车棚观看钢屋盖,并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钢屋盖施工图中出现的问题迎刃而解。

钢结构的各种连接节点及构造问题一直是钢结构学习的难点。细部节点也是钢结构施工图识读的重点。为了更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教师必须在黑板上大量图示,这在教学过程中耗费了不少教学时间,使本来就少的学时更紧张。在教学中引入教学录像带、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效果,一方面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利用实训室各种钢结构模型现场参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细部构造。

在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引领学生读图,可安排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模型制作。制作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图纸节点,利用可利用材料如卡纸、胶合板,参考施工验收规范精度要求,按施工图下料制作案例模型。通过制作模型,动手又动脑,使学生在“做”中提升对图纸的认识。同时,学生再按施工图检查实物,进一步消化施工图,丰富了解决图纸识读难题的形式。

四、结束语

为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我院结合钢结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钢结构识图项目进行教学探讨,采取了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让学生更积极地、有目的地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钢结构知识,以适应工程实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林.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综合实训改革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9(1):120~122

[2]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教通讯,2003(7)

[3]余跃.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32~35

[4]贺兴宏,管瑶.钢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4):87~89

[5]付朝江.应用型本科钢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5):484~487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0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在教学中如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有属性,突出“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相关教师面临的难题。笔者以《建筑结构》为例,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

1 课程介绍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通过介绍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以及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等。本课程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三大部分组成。教材中共20多个章节,100多个计算公式和大量的试验实践,涵盖内容多,涉及广,实践性强。

2 教学现状

作为高职院校开设多年的重点课程,《建筑结构》的授课效果并不理想,课程特点也没得到体现。无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材内容陈旧,缺乏适用性

目前,高职类建筑结构的教材是将本科教材中三大结构简单的叠加。课程内容体系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侧重设计与计算,不符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施工一线培养人才的宗旨。再者,教材内容较陈旧,建筑行业中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未得到体现,这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造成一定影响。

2.2 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较少

高职类院校授课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环节,整个课程上下来,不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会感到枯燥乏味。

2.3 课程理论基础高,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

《建筑结构》需要以高等数学、建筑材料和建筑力学等课程为支撑,其中建筑力学与本门课程联系极为紧密。力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而高职类学生入学分数低、基础差,在学习力学时就存在较大困难,面对本课程中建立力学模型、受力分析更是无从下手。由此,很多学生心理上产生畏学情绪。

2.4 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上重视不够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学生由于对建筑专业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以后主要是施工、监理等管理方向的工作,而建筑结构是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所必须。因此,学与不学没有太大关系,平时上课总是无所谓的态度,总指望考前突击,缺乏学习的动力。

3 教学探索

针对《建筑结构》教学中存在的以上几点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为以下几点。

3.1 上好绪论课,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学习方法,更应该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树立正确思想,即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凡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应具备相关的结构知识和技能,这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先导性、关键性的作用。再者,通过绪论课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教育的支点。只有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其注意力,促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笔者建议在绪论课上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建筑实例出发,介绍相关的结构知识,明确学什么;还可以通过讲解工程事故实例,让学生了解学习建筑结构的重要意义,明确为什么学。

3.2 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前后课程的衔接

优化课程内容要以“服务施工”为宗旨,体现“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选择适用高职类学生的教材,或者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模块教学。比如,介绍受弯构件时,将钢结构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合并一起讲解。通过对比,找出两种材料在受弯状态下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不同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再者,由于先后课程有时间间隔,在授课过程中,具体章节涉及的相关前续课程要做适当回顾,尤其是力学知识。比如讲解框架内力计算中分层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时,先复习力学中的力矩分配法相关知识,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3.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纯理论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课堂采用对比法,任务法、启发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通过采用PPT、CAI课件和工程视频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建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讲授构件承载力计算为例。通过播放构件的承载力试验录像,让学生对构件破坏形式有感官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公式推导和构造要求的理解。不仅如此,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将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比如,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施工现场,既能了解具体构件受力钢筋和构造的直径选取、位置布置,还能了解钢筋的搭接长度和绑扎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在钢结构厂房施工现场,不仅可以学习钢结构的连接方式,梁板柱的连接节点的做法等,也可以学习钢结构构件吊装等相关的施工工艺,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4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本门课程卷面考试的形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势必造成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再者,单纯的卷面考试也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不出高职教学的“应用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考核环节要做适当改变。笔者建议在考试中加入实践能力的考核,即将卷面成绩和实践实训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实践实训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试验;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具体的构件来检验对截面设计、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等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通过施工图识读来检验学生的识图能力等。

4 结语

以上是笔者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浅显的分析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特点、提高授课效果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还需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和不断尝试。

参考文献

[1] 康文梅.高职建筑结构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

[2] 张济梅.《建筑结构》教学探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12(10).

[3] 邵秀英,王立群.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8).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精品课;案例教学;自主讨论式教学;考核环节;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06-02

钢结构课程作为土木工程学科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在整个培养环节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如何加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东北电力大学钢结构课程组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渐渐摸索出了一条卓有实效的教学改革之路,并在2013年成功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本文将对本课程组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做以下几点介绍。

一、优化课程体系

对钢结构课程进行了有效的结构优化调整,把土木工程专业与钢结构相关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这些教学环节前后呼应、结合更为紧密,突出主干课程,拓宽知识面,减小不同课程中内容的重复,各门课程内容相互渗透,在方法上相互借鉴,灵活运用,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整合、改革课程内容

本校钢结构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电厂建筑方向、输电工程方向)和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同专业方向在课程学时设置及授课内容上也应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整合。基本思路如下:①整合教学内容。在学时有限、教学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突出重点,遵循主线精讲课程内容。对在其他课程中已经涉及的问题,在钢结构课程中,只需强调一下重点和在钢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性,而非面面俱到,节省了学时。②钢结构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知识相结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把钢结构先进的计算理论、结构形式、焊接方法和设计理念等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主动探索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观点,形成总结报告。③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针对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环节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集中理论学习完成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多半流于形式。近年来,本课程组针对这个问题,优化整合了基本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的内容,把课程设计内容分步骤的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做到两者不互相脱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结合现场教学,使学生能够接触工程、了解工程全貌,增强理论学习的直观性。④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工程前沿为背景,进行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均为实际工程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规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了学生对钢结构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钢结构课程的特点是“公式多、图形多、案例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在钢结构教学实践中,课程组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①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学生自主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基本理论后,增加一节综合讨论课,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设计,并由学生登上讲台,讲解设计。鼓励不同意见的碰撞,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②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视野,弥补现场教学的缺陷。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应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在推导公式和求解习题时,仍采用板书的形式。③用典型的、前沿的工程实例进行案例教学。把工程案例分析引入教学,通过工程图片和动画,展示实际工程情况,引导学生深入问题,查找各种规范和专业资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主动学习。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主动探索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观点,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大家彼此交流。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研究和探索该学科的兴趣,并在最后提交研究报告。

四、重视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贯穿于钢结构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包括钢结构课程设计、设计软件实训、毕业设计及现场实习等四个环节。在课程设计环节,课程组编写了详细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基本做到每人一题。将完整的实际工程设计拆开,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作业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的课程设计周,学生整理计算书,并绘制施工图,通过答辩综合评定课程设计成绩。通过实践,学生普遍认为上述措施可以避免盲目抄袭现象,使大多数学生都得到了必要的工程训练。设计软件实训环节培养学生使用PKPM,MIDAS等工程设计软件进行工程设计计算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开设了钢结构输电塔设计和钢结构厂房设计等与钢结构相关的题目供学生选择,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一次完整演练。在现场实习环节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诸如输电塔、钢结构体育馆、钢结构厂房等大量实际工程,并聘请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现场实习指导,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融会贯通。

五、完善教学资源,加强网上辅助教学

钢结构课程十分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制作了带有大量工程图片和动画的多媒体课件,深入钢结构工程建设工地,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和视频,为学生展示了生动的工程实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编制工程案例分析课件并引入教学,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技能;建设了钢结构课程网站和网络学堂,共享了教学大纲、课件、教案、课程设计指导书、习题集和历年试题等资源,并通过论坛、博客、微信和QQ群等网络平台实现了与学生的网络互动。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性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一个目标,三个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特色。所谓一个目标,是指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为目标。所谓三个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案例式、启发式和学生自主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效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信上述改革措施对于其他理工科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贾玉琢,李曰兵,等.基于注册结构工程师制度的钢结构教学改革[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3,(4):48-51.

[2]曾聪,贾玉琢,龚靖,等.钢结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新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7-9.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从图样识读、下料加工、安装施工、质量验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讲解,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了感性认识,这比在课堂中学习更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此外,在实训工场的计算机中,可收集、制作一些有关施工过程的动画片,作为参观静态施工过程的补充。还可以收集、自行拍摄一些实际工程当中的施工照片和视频。了解、熟悉这些信息将极大地丰富示教模型实训的内容,完全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

2.施工实习

显然,示教模型实训场地不能仅仅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还应该作为施工实习的场地,即直接动手进行施工操作、现场学习施工技术。实训场地还要设有现场操作场地,教师根据授课的进度,随时安排施工实训,在校内实训场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必要时辅助施工照片、视频,比如制作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楼梯、楼盖、雨篷等整个构件或一部分,整个制作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决策实施,教师可以在之前课堂上介绍构件组成材料、制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按小组查阅资料写好操作步骤,做好充分准备,完成之后写出总结或体会。这种结合亲身动手操作,让学生更了解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技术的问题上,有更好的解决与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

3.复合实训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的全过程,这也涉及很多其他专业课程,比如: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测量、施工组织、建筑构造、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安装等重要课程。因此,还可以用来组织复合实训。例如,在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课程中都讲到雨棚,它有多种形式,可做成结构形式,也可做成建筑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的受力钢筋应设置在上面,这与一般的梁配置受力钢筋有区别,为什么呢?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可以找到答案,该课程常将结构形式的雨棚简化为平面的悬臂梁,与墙的连接为固定端支座,受向下的均匀分布荷载作用时,上部受拉,因此必须将受拉钢筋配置在上面。此外,在复合实训中由于时间长、涉及课程多,而且各门课程研究重点也不相同,所以也要注意场地的使用效率。如果某种构件在某课程中已要求制作过,在其他课也涉及时,不必再重复制作。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取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可探讨在电脑中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动画模型。笔者认为在复合实训中可加强计算机的使用。如在平法识图教学中,梁中的钢筋关系十分复杂,理解难度很大,虽然在施工实训中可以动手操作,但不会反复去做。这时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三维立体模型,如三维模型软件3DMAX、MAYA、SketchUp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软件,并利用它模拟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构件及施工过程,这样学生对此更有兴趣,既学习了软件,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4.小结

实训作为中职院校专业学习的重要实践环节,教师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完善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纵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尚存在以单门课程组合学科体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职业能力考核力度不足、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齐等现象,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整合理念的不断发展,本专业能力培养结构和教育理念应作相应的发展与转变,进行课程改革与整合,建立适应高职发展的课程模块体系。

高职人才培养的是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基础模块专业化,专业模块项目化、模块功能方向化的结构体系,按照新的人才观标准,实施“专业基础—专业能力—拓展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基础教育强化职业技能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能力教育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展教育突出学院特色教学,拓宽学生就业领域;另设立公共课,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专业能力为教学核心,突出以下技能的培训:

CAD绘图能力、工程测设能力、结构分析与识图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施工操作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工程技术规程的应用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特色专项技能。目前高职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高职教育目标为行业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分析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根据近年来建筑业发展状况,主要岗位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因而目标定为普通工程技术层和专项工程技能层人才的培养为佳。如按本院特点,可开设深基坑监控、大体积温控、预应力操作、附着爬架操作、空间结构安装同步控制等专项技能的培训,促进建筑业由数量型、劳动密集型、速度型和粗放型向质量型、科技型、效益型和集约型的转变[4]。

2按教学模块成立专业教学小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学质量是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基础的,要发展教育,首先是按实际情况发展和充实师资力量,塑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知识硬、工程技能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1)整合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组织师资培训,发挥传、帮、带、训的作用,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

(2)按教学模块划分教学小组,对教师进行专项分化,建设专业教学梯队,发挥教师专长,建设特色课程。同时分析课程功能,组织专业课程建设及课程体系建设。

(3)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师资外延;建立校校联合和校企联合办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并针对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型师资建设。近年来有些学校因高职教学的迅猛发展,招生人数培增,出现严重的师资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专业教学环节中把学生放在企业实习锻炼,但实习质量难以控制,实为不妥。虽是校外实训基地,只是利用社会资源,也同样要专人组织教学管理,才不失学校作为教学培训机构的基本功能。

3创建以工程带动课程的特色教学

组织教学小组进行模块课程的建设,确定课程的组织形式与实施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形式组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建新时期高职教学模式:

(1)紧跟课程改革新理念,敢于打破传统模式,以工程项目为依托,推行教学练一体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高职教学不单是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工程教学,把工程的概念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以工程带动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跟随工程动态发展。

(3)加强职业能力和操作规程的训练,营造职业氛围,课程以实践教学为明线,理论教学为暗线,对模块内的能力目标进行分析整理,明确模块内和模块间各教学任务的划分与联系,进行课程整体规划和项目设计,增强教学小组成员间的交流,综合集体的智慧策划课程教学训练方案。

(4)以实践形式组织教学,不等于忽略或删除理论学习,而是对理论教学的整合和提升,做到学中练,练中学,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升华。

(5)如结构工程模块课程分设基础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钢结构工程三大部分,结合《工程实训指导—典型工程施工图汇编》一、二、钢结构分册和《结构工程训练与考核手册》等校本教材,充分利用结构实训室和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已有条件,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法实施课堂教学,制定课程实施标准。基础结构部分可分浅基础结构、深基础结构两个项目,各项目以结构分析、工程图识读与翻样为任务组织教学,混凝土结构部分可设框架结构工程、框剪结构工程、排架结构工程三个项目,以混凝土结构体系分析、构件性能与构造、工程翻样、节点和框架模型绑扎为依托,钢结构工程分为框架钢结构制作、厂房钢结构制作、复杂钢结构制作三个项目,以钢结构体系分析、构件性能与构造、工程翻样、构件和节点模型制作、结构整体模型制作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任务策划。

(6)为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性,合理组织教学形式,采用分区分组、分工分组、对比、检查纠错、答辩等方式组织教学,灵活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7)课程教学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工程实际,学习并应用相关工程规范,进行规范教育,帮助学生专业知识的建构,确保对入校学生的能力培养。

4建设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的高职人才考评体系

结合高职院实际情况,提倡行业统一的高职职业能力标准化的考核评价理念,根据职业应知和应会能力的要求,实行学科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两类考核,分设学期考核和毕业考核两部分,职业能力考核增设成果考核和过程考核项目,采用现场实际操作、辩论、课题研究与资料检索、制作作品、任务演练、情景测验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考核方法,分模块实施,保留顶岗实习,取消毕业设计环节,增设毕业环节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考核内容以职业标准为导向,重视操作和能力考核。按模块编制考核大纲和考核办法,实行课程考核标准化和规范化。

4.1考核的基本原则

由于高职大众化教育现状,考核内容和形式要体现高职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确立课程标准,以课程为单位编制考核大纲,分模块确定考核范围、考核重点及考核比例,使考核工作规范化。学科考核要突出课程知识重点,按专业能力目标分解课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提炼并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部分,可采用知识问卷、实际案例分析等形式,以应用知识为主;学期职业能力考核主要突出单项任务的操作应用能力,分项目参与、操作、成果及技能答辩四个部分。毕业环节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以具体工程为依托,编制综合技术方案并进行专项技能考核以确定综合能力考核等第。

4.2考核标准化的建设

为配合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使专业能力实行考核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组织建立训练题库和考试题库,实行标准化命题。题库包括专业学科题和专业技能题两块,每块包含训练与考核两部分,实行教学过程也是考核过程的模式,从而达到教学培养目标。题库按任务编制,分基础、应用和提升三个层次,以把握课程重点。题库建设中注意下列几点:(1)知识考题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拨高或自行减化考核难度。注意命题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以适应专业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变化,同类知识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填空、选择、简答、计算或作图。(2)进行职业能力的分析、简化和提练,组织技能考核内容。(3)命题突出专业课程的训练重点,促进学生建构专业框架,掌握专业根本,总结专业规律,同时考题内容要与工程实践结合,按工程实际及时更新知识点,促使培养的学生与实践零距离接轨。

4.3结合公共课重视学生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工作,将学生素质的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制定学生素质培养教学大纲,设计学生素质考核与评价方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过程评价,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钢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轮训

“按岗位轮训”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1“按岗位轮训”的必要性

所谓的“按岗位轮训”是指以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为基础,在校内模拟响应的真实工作环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岗位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处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顶岗实习和认识实习,但是从认识实习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难度很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并且良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类的高校对部分的建筑岗位开展了校内实训,例如监理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测量员等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进行岗位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力量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术专业实训岗位的确定

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了建筑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划分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分岗位实训”,同时说明了每个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分岗位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情况

3.1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员等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保证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体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习基地、砌筑工程实训基地、砖混结构工程实习基地、钢结构工程实习基地、末班工程实训车间、钢筋加工实训车间、屋面工程实训基地以及基础工程实训场等八个是实训场所。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中掌握各种工程施工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体流程以及质量方面的标准;掌握一些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如如何进行混过凝土浇筑振捣、脚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装流程等;数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线等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变形观测,对于钢网架、钢绗架等其他的钢结构构件的拆装技术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和具体的专项技术能力。

3.2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上对于材料员等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性教学标准等,通过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具体可分为水泥检测室、混凝土检测室、钢筋检测室、砂浆检测室以及块材检测室等几个部分。学生在这个实训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们的性能、质量标准以及适用范围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技术指标,掌握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审查技能等。

3.3建筑质量综合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这一方面的实训主要是针对于质检员等相关的岗位来进行的,根据其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生产性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质量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具体可以分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室、钢筋工程质量检测室、桩基础工程检测室、石材质量检测室、防水工程质量检测室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对自身的建筑质量检测检验能力进行培养,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手段,熟悉主要的公众检验程序以及对于一般的质量缺陷如何处理,明白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怎么填写等。

3.4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岗位比较广泛,造价员、测量员、施工员以及制图员等的岗位要求都需要考虑,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训以满足对外服务的标准。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实训室、模拟招投标实训室、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基地中的计算机上装有各项相关的辅助和造价软件等,例如鲁班造价软件、CASS测绘软件、神机妙算造价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的CAD软件以及广年达造价软件等。通过这方面的岗位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竣工图的识读以及绘制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熟练应用各种建筑CAD软件、工程造价团建和南方CASS软件数字绘图等来辅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 “按岗位轮训”的开展

4.1将学生进行分组

将同学们按照30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一个建筑公司,并进行详细的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术方面(混凝土工人、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员、测量人员、制图人员、材料人员、造价人员、质检人员,岗位之间每天进行轮换。

4.2实训项目实施

学生每天根据自身分配到的岗位进行实训,在单项的实训结束以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监事可以在现场巡视并且指导学生操作。

4.3技术交流过程

在进行“按岗位轮训”实训期间,每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一个交流会,通过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行为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要指出来及时解决。对于每一个建筑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挤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3).

上一篇:铣刨磨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动平衡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