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6 05:14:53

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

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篇1

一、构建意义

构建基建项目联合审批大平台是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深化基建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优化基建项目审批流程,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打造流程最短、收费最低、服务最优的投资和创业环境。

二、遵循原则

(一)依法透明原则。按照法定职责,梳理法定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审批事项事先告知,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二)项目进驻原则。基建工程立项(核准、备案)、前置审查、用地规划审批、施工许可、规费收取、竣工验收、土地房产权证等审批事项,以及相关的垄断性中介组织、服务企业一律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

(三)职能整合原则。基建项目联合审批大平台办公室在县行政服务中心住房城乡建设局窗口设立总领办窗口,并将建设工程审批管理流程整合归并为“土地使用权取得和核定规划条件、设计方案审批、设计文件审查、竣工验收、房产证办理”五个重要环节。每个环节设定一个窗口,实施并联审批,一家牵头,一口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

(四)限时办结原则。在审批事项“能并不串”和审批权限“能合不分”的前提下,实行基建审批服务总时限承诺制。除土地招拍挂外,从规划设计选址、环评审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直至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总承诺时限不超过40个工作日。需县规划委员会审批的项目,自规划委员会研究决定之日起计算承诺时限。有关部门(单位)要向窗口授权或向其他部门委托授权,推行一审一核、现场勘察进窗口等措施,努力提速提效。实行超时默许和缺席默认,在规定时限内没有完成相关工作或缺席联合审批会议、不参加联合验收的,视为同意,基建项目联合审批领导小组责成有关窗口即时办理,同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施范围和部门

实施范围:县级审批权限内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企业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

实施部门:涉及基建项目联合审批的13个部门(单位)及有关中介服务机构,具体包括: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管理局、科技局(地震)、环保局、消防大队、人防办、城管局、气象局、水利局、财政局、自来水厂、供水公司等。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受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总受理窗口单位为县住建局。按建设项目全过程分为用地、环保、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商品房预售、产权办理7个控制节点,各节点又由4个单位牵头,分别是县国土局、环保局、发改委、住建局。各节点牵头单位要不断完善集中会审、集中会签运行机制。权限内政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总受理窗口单位为发改委。牵头单位要协调县国土局、住建局、环保局等编制审批工作流程进行审批,确保审批高效快捷。

各类基建审批服务申请由各阶段总受理窗口单位统一受理,努力合并申报项目,减少申报材料。每个环节设定一个窗口,实施并联审批,一家牵头,一口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杜绝反复申报、重复申报。

(二)整合人员。基建项目联合审批的13个部门(单位)窗口工作人员打破部门界限,由审批办公室统一安排工作岗位,既可受理、办理本部门业务,也可根据授权办理其他部门业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联合审图。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审图室,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审图中心整体进驻办公,规划、消防、人防、地震、气象等部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驻,集中审图。受理岗位统一受理5套建筑施工图纸(建筑、人防、消防、避雷、防震),转交审图室,用于各部门综合审图。

(四)联合验收。工程竣工验收涉及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消防、人防、环保、气象等部门。验收岗受理验收申请后,由基建联合审批总领办窗口将验收申报材料转交相关窗口,并通知有关窗口验收时间、地点,相关窗口人员与后方领导联系,安排落实验收人员。各单位验收人员在规定时间集中上门统一验收。

具体验收程序如下:首先,由建设单位或业主向联合验收组介绍项目建设情况及需要说明的事项。其次,分部门根据审批结论、批准文件和图纸资料等对竣工的工程进行验收,项目建设单位或业主安排相关人员参加,作实地介绍或接受验收人员咨询。最后,各部门验收人员集中讨论交流验收情况,当场向建设单位反馈书面验收结果。需要整改的,一次性告知需整改的问题。个别单位需重新验收的,需向基建联合审批办公室报告验收时间,按期完成验收工作。

(五)统一收费。清理基建审批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确有收费依据的,按程序纳入基建收费“一表制”。在办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各环节费税,全部纳入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的“基建项目联合审批收费窗口”统一收取。所收资金直接纳入财政专户,资金使用按有关规定办理。建设单位在缴清所有费税后方可领取施工许可证。

五、组织保障

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措施、超常的举措,大力精简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重建规范、再造流程,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着力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促进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要求:按照打造环渤海“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者最满意”的最佳商务城市的目标要求,通过扎实开展“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活动,着力解决审批事项多、审批周期长、收费项目多、企业负担重的问题,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建立权责一致、程序简明、顺畅高效、监督有力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二、遵循原则

针对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省政府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制度规范、具体项目、审批流程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批、收费只能削减不能增加、收费标准只能降低不能抬高、办理时限只能压缩不能延长”的总体要求,重点把握“四项原则”:

(一)合法合理。坚持依法行政,既要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规划行政审批行为,又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削减不合时宜、妨碍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

(二)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管理方式,消除囿权思想,提供优质服务。实行横向并联、纵向优化,重建制度规范,再造审批流程,对审批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适度前移,最大限度地实行并联审批。

(三)简政放权。对审批和收费项目取消一批、合并一批。通过加强管理能够解决的事项不再进行行政审批,通过市场、中介组织、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彻底放开。

(四)权责一致。坚持“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规定其相应的权限和责任,减少审批过程中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幅度。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事中检查和事后稽查,着力解决职能交叉、责权脱节、多头审批、互为前置、暗箱操作等问题。

三、建立组织

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决定成立廊坊市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调度、督导各项工作进展,具体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市行政审批中心,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行政审批中心主任。

四、工作任务

实行集中办公、集中审批,大力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站式收费、全程服务、全程政务信息公开、行政监察”五项制度,全面规范审批程序,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一)集中办公地点

市行政审批中心三楼,办公场地平方米。

(二)人员组成

涉及房地产项目行政审批的责任单位,从单位内部业务科室抽调专门名工作人员(科级干部名、工作人员名),代表本单位行使行政审批事项的许可、审批、审核权,并纳入市行政审批中心统一管理。

(三)审批及办理时限

房地产项目行政审批共分为前期工作和行政审批两个阶段。其中:前期工作阶段包括前期准备、土地出让个环节;行政审批阶段包括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个环节。

1、前期工作阶段

①前期准备:在供地前的准备阶段,国土部门提供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环保部门提供审定后的环评文件、地震部门提供地震安全性评价文件、规划部门提出刚性规划条件,将所有应由政府及其部门承担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并做到一次性告知。

②土地出让。根据土地性质,国土部门依法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并到发改部门办理普通商品住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

2、行政审批阶段(涉及政府部门的审批、备案和办理事项为项,办理时限个工作日,其中从用地规划许可到施工许可办理时限个工作日)

①规划许可(个工作日)。规划部门负责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定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由市行政审批中心牵头,组织建设、规划、市政、绿化、综合执法、人防、消防、水务、安全、环保等部门对施工图联合审图备案。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②施工许可(个工作日):排水部门核发城市排水许可证;市容环卫部门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备案;招标文件备案、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招标合同备案。建设部门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③竣工验收(个工作日):房产部门按相关政策要求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由市行政审批中心牵头,组织建设、规划、市政、绿化、综合执法、消防、人防、地震、环保、气象、技术监督、教育、文化、水务、安监等职能部门进行竣工验收、认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四)严格执行五项制度

1、建立健全并联审批制。按照“统一受理、信息共享、提前介入、同步审查”的要求,强化行政审批中心职能,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各责任单位要明确主管科室负责人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并授权到位,切实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处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坚决杜绝“前门受理、后门办理”和“体外循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办公。在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设定并联的环节,各责任单位要进行联合审查、联合验收,部门缺席视为默认通过。

2、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真正做到科(处)室当日办结、部门审批不超过3个工作日、全部办结不超过天。各行政审批责任单位要变坐等申请为主动服务,提前做好专家评审、技术分析、踏勘、公示、公告、听证等准备工作。在审批和建设的各个环节开辟“绿色通道”,特别是对省外来廊投资的重大项目,要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主动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保证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3、建立一站式收费制。在市行政审批中心设立专门的收费窗口,按照收费主体不变、权益不变的原则,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一站式收费”。转变收缴方式,由多环节收缴改为项目用地审批、项目建设审批和房屋产权登记(在房管局交易中心进行)个环节集中收缴。全面推行收缴制度改革,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中国库收缴,并实行收支两条线。

4、实施全程服务制。积极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服务,为企业办事提供方便。在行政审批中心设立专门的受理窗口,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服务,统一受理项目单位资料申报,无偿为申请人代办各项审批和交费手续,全程负责与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以及协调运转、跟踪督办、结果反馈。受理申请材料时要将有关事项向项目单位一次性告知,定期回访,提供延伸服务。

5、实行全程的政务信息公开和行政监察制。建立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收费政务信息全程公开制度和全程行政监察制度。要将管理权限、设立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制作办事指南并公开。审批过程实行阳光操作,对行政审批项目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等环节进行公示。大力推行网上审批、网络全程行政监察,完善在线申请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功能,实行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市监察局要派专人入驻行政审批中心,对各涉房行政审批单位的审批行为实行全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公开投诉电话,建立投诉办理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有诉必查,查实必究,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五、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此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通过大力度的清理整顿,达到“审批项目更少、时限更快、收费更低、服务更好、企业和群众更满意”的目标要求,优化发展环境。具体分为个阶段进行:

(一)协调准备阶段(月日至月日)

①召集市法制办、市行政审批中心、市监察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等部门传达贯彻月日全省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安排部署任务。②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提高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房地产行政审批流程图》。③各涉房行政审批单位根据省政府《关于提高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个文件的要求,对现行收费(基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细则及抽调审批人员的方案,确保月日全部进入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集中办公。④市行政审批中心负责,月日前购置笔记本电脑台、打印机台、电子显示屏个、交换机台、电话机部、办公桌椅套,编印《房地产行政审批操作手册》。同时,负责刻制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用章、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用章。⑤由市行政审批中心负责,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各涉房行政审批单位派驻的工作人员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具体办事人员进行培训,熟悉掌握操作程序。⑥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设立专栏专刊和专访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工作举措等,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月日至月日)

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省下发的《关于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公布保留的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和备案项目目录的通知》、《关于公布取消、停收、降低收费标准、放开收费标准和下放权限的项涉及房地产开发收费和基金项目的通知》和《关于公布省房地产开发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示意图的通知》等个文件,结合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房地产项目行政审批、备案项目和取消停收项目的削减、合并、优化,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执行省政府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备案项目目录和取消、停收、降低及放开收费标准、下放权限的收费(基金)项目目录,做到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放开的坚决放开,该降低的坚决降低。由市行政审批中心负责,对涉房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具体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整改提高阶段(月日至月日)

各涉房行政审批责任单位按照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全面总结房地产行政审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查漏补缺,采取措施,认真整改,注重实效。市监察部门要实施全程行政监察,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不按省政府公布取消、停收的收费(基金)目录执行,超越职权设立新的收费项目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六、保障措施

一要高度重视。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对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特殊意义,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把优化房地产发展环境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一把手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二要规范行为。行政审批的过程,是政府及其部门、中介机构、房地产企业互联互动的过程。由市建设局牵头,组织市规划、房管、信用办等单位于月日前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涉及建筑市场中介机构的专项清理整顿,采取联合检查、信息公开、信用等级评定等办法,全面规范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招标、造价咨询、质量检测等行为,严禁政府部门将自身职责交由中介机构承担,严禁胁迫房地产企业接受强制服务并收费。由市规划局牵头,于月日前组织市建设、房管、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市规划区内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检查,对擅自超越规划红线、扩大容积率、违规销售以及串通投标、偷工减料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

三要强化保障。为实现行政审批的规范、高效运转,要加强经费、队伍和电子审批等基础保障。在经费保障上,因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停收和降低标准而减少的收入,可以通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财政补贴解决,也可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列支解决。市行政审批中心购置办公设备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列支。在审批人员保障上,各涉房行政审批单位要抽调名业务精、作风硬、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调整充实到市行政审批中心。要加强对审批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之熟练掌握行政审批所需的法律、业务知识和审批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对于因减少行政审批而精简的人员,所在单位要妥善安置到位。在电子审批保障上,由市监察局牵头,市信息产业局、市行政审批中心配合,于月日前对廊坊电子监察系统网站升级,完善在线申请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满足审批部门集中办公和监察需要。

四要严肃纪律。省政府公布的审批、收费项目和审批流程是一条不可超越的红线,是具有刚性约束的硬指标。各责任单位要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明确标准、条件、时限和承办责任。减少审批前置要件,避免部门审批互为前置,交叉审批。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加强后续管理,不得搞任何名目、任何形式的变相审批。由市监察局负责,从月日起,利用周时间,对涉房行政审批单位执行省政府文件规定情况进行巡查,并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对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和问责。

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篇3

第一条为加强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取水人)及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遵循开发利用、保护与节约并举的方针,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强化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流域机构是实施本办法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按取水许可分级审批权限,负责对管理权限内的取水实施监督管理。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可以委托其直属单位或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章计划用水管理

第五条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用水状况、下一年度水源的预测、节水规划及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取水控制总量,制定本地区下一年度取水计划。

第六条取水人应于每年的11月15日前向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申报下一年度的用水计划。年度用水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按规定填写的年度用水计划申请表;

(二)申报用水计划的合理性分析。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应在开始取水前一个月,向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提出该年度用水计划,经批准后按计划取水。取用地下水的,取水人应当将年度用水计划同时抄报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在城市规划区内取用地下水的,还应抄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在收到取水人的年度用水计划申请后,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取水许可申请书、取水许可证审批的有关内容;

(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措施是否落实。

第八条按照分级审批权限,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对取水人用水计划申请审查和综合平衡后,应于12月31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取水人下达下一年度取水计划。

第九条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下达的年度取水计划,其年度最大取水量和年取水总量应不超过取水人取水许可证批准的数量。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发放取水许可证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权限,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对取水人的取水量予以核减或者限制:

(一)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地区年度取水计划不能满足本地区正常取水需要的;

(二)由于自然原因等使水源不能满足地区正常供水的;

(三)地下水严重超采或因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

(四)社会总取水量增加而又无法另得水源的;

(五)产品、产量或者生产工艺变化使取水量发生变化的;

(六)出现需要核减或限制取水量的其它特殊情况。

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流域管理机构批准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其取水量的核减、限制,由原批准发放取水许可证的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取水人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取水计划取水。如因特殊的原因需要超过计划取水,取水单位应向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提出申请,按管理权限经批准后方可扩大取水。

第十二条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应不定期地对取水人的取水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取水人应予以配合,如实提供取水数据、计划用水执行情况等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取水人每季度应按规定向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报送用水报表,在每年1月份向监督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的用水总结。取用地下水的,年度用水总结应同时抄报第六条规定的有关部门。

第三章节约用水管理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技术经济条件和水资源状况,参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通则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性行业综合用水定额或产品用水定额。地方性行业综合用水定额或产品用水定额不得超过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通则要求,用水定额应随经济发展和用水需求的变化,由原机关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水的中长期供求计划和用水水平,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节约用水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节约用水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应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六条取水许可审批机关在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取水许可预申请时,批准的取水量不得超过按用水定额计算的用水总量,在审批意见中应有节约用水的要求。取水许可预申请批准后,取水申请人应根据取水许可审批机关的要求,制定节约用水措施和节水设施设计任务书(项目建议书)。节约用水措施和节水设施的设计任务书(项目建议书)应有生产工艺和设施的节水技术水平及可靠性的说明。

第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在向取水许可审批机关提出取水许可申请时,所提交的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项目建议书)的简要报告,应附有节约用水措施和节水设施的设计任务书(项目建议书)等有关文件。

第十八条取水许可审批机关在审查取水许可申请时,应对节约用水措施和节水设施的设计任务书(项目建议书)中的如下主要内容进行审查:

(一)单位产品用水量是否超过用水定额;

(二)节水工艺和设施是否可靠;

(三)在取水口是否安装合格的计量设施;

(四)节水挖潜措施是否可行。

第十九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工程项目,取水许可审批机关不再批准新增取水量。对不符合第十八条(一)、(二)、(三)项要求的,审批机关应书面通知申请人予以改正,否则不予批准取水许可申请。

第二十条取水许可审批机关可根据本地区水资源供求状况的预测和取水许可申请人的节水潜力,提出在取水许可证批准的有效期内,不同年度和年内不同时期节约用水的要求,并据此核定不同的许可取水量。

第二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的节水设施应与工程主体建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取水许可审批机关应参加工程项目节水设施的竣工验收。对未按取水许可审批意见中节水要求进行建设或验收不合格的,审批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否则不予发放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鼓励取水人改进工艺,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和废水回用。节约用水节余的水量优先批准给原取水人用于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第二十三条取水人应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对用水情况进行水平衡测试工作。测试完成后应由取水许可审批机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和验收,并提出节约用水目标管理的要求。

第四章取水许可证年度审验制度

第二十四条对取水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以下简称年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省、市(地)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发证部门发放的取水许可证,以及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为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的取水许可证,每年都应进行年审。其它用水的取水许可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对其中30%~50%的取水许可证进行年审。年审工作于每年12月以前结合取水人用水总结和审批下年度的取水计划进行。

第二十五条年审工作,按照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审批发放的取水许可证,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直属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的,由被委托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机关负责年审。必要时,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可对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直属单位年审后的取水许可证进行抽查复审。

第二十六条年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取水人的法定代表是否变动;

(二)取水标的是否变化;

(三)取水量年内分配是否变化;

(四)取水工程(设施)安装的量水设施运行是否正常;

(五)节水设施、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是否正常;

(六)取水和退水地点是否变化;

(七)退水的水质是否达到部颁的《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和经批准的取水许可申请书中所规定的要求;

(八)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七条在年审时,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应对取水人安装的量水设施进行校验,准确核定取水量等有关参数。退水水质数据必须是由国家认定的有计量认证资格的单位提出。

第二十八条取水和退水地点发生变化的,取水人应重新办理取水登记。取水人的法定代表人变更的,由取水许可审批机关对取水人的取水登记表、取水许可证中的有关内容予以更改。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对取水人提出限期改正:

(一)取水工程(设施)安装的量水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

(二)节水设施、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

第三十条对水耗超过规定标准的取水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改进或者改正。期满无正当理由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根据规定的用水标准核减其取水量。

第三十一条连续停止取水满一年的,由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核查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吊销其取水许可证。但是因不可抗拒原因或者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等造成连续停止取水,取水人及时向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申报过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年审结论及违章行为处理意见,分别填写在取水许可证的“审验记录”和“违章行为处理记录”栏内,并加盖监督机关的印章。取水许可变更事项由发证机关填写在“取水许可变更记录”栏内,并加盖发证机关的印章。

第三十三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逐级上报取水许可年审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本行政辖区内取水许可制度实施情况:发证总数、审批取水量,并按取水水源类型和取水方式类别划分;

(二)取水许可证年审情况:年审数量、占总发证数的百分数,并按取水方式类别划分;

(三)年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四)对进一步改进取水许可年审工作的建议等。

第三十四条年审费用由被审验的取水人承担。

第五章水资源管理统计

第三十五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应建立水资源管理统计制度。全国性的水资源管理统计调查项目、统计标准、统计调查表格式,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家统计局备案。地方性的水资源管理统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制订的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表格,结合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备案,但其统计标准、指标涵义不得与上级的相抵触。

第三十六条水资源管理统计实行定期统计报告和临时专项统计报告相结合的统计报告制度。每年各省要在6月底以前向水利部报送上一年度本地区水资源管理年报表,并抄送流域机构。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所辖区内的水资源统计资料的可靠性、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审核和系统分析,发现数据计算和来源有错误或不实,应责令填报单位进行核实订正,上级部门不得随意修改。

第三十八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统计资料统一归档,专门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按有关规定和经本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不得公布统计资料。涉及到国家秘密的资料,应当依法保密。涉及到调查统计对象或部门利益的,未经相应单位或部门的同意和批准,不得泄露。

第三十九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配备专人从事有关统计工作,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保证经费和配置必要装备,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条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监督管理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应给予表彰奖励:

(一)认真执行取用水计划,完成节水指标,取用水指标在本地区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取得显著效益的;

(二)积极研制节水新器具,使用节水新工艺,推广节水新技术,取得显著成绩的;

(三)严格执行本办法,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水许可审批机关可以责令限期纠正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一)擅自改变取水标的和取水量年内分配的;

(二)未在规定限期内装置量水设施的;

(三)退水水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四)拒绝提供取水量测定数据等有关资料或提供假资料的;

(五)拒不执行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取水量核减或者限制决定的;

(六)将依照取水许可证取得的水,非法转售的。

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流域机构批准发放的取水许可证,需吊销的,必须经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除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外,可以处以警告和罚款:

(一)超计划用水,并在限期内,无正当理由,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二)建设项目未建设节水设施或建成后擅自停止使用;节水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

(三)拒绝或妨碍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对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检查、拒绝提供有关资料或提供假资料的;

(四)拒不执行取水许可审批机关批准的计划用水指标的。

第四十三条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不按上级规定填报统计资料、弄虚作假、隐瞒事实情况的,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单位领导人行政处分。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弄虚作假、的,由本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取水人对取水许可审批机关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卫生行政审批窗口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审批方式,为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和谐发展,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大力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意识,营造优质的审批服务环境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审批事项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各项制度及服务承诺,树立“零差错”、“零投诉”的工作目标,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对办事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解答。

按照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要求,想公众所想,急公众所急,努力做到“四个一样”即“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接待服务对象时,要使用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对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建议和要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优化工作环境,改善服务设施。进一步清洁、美化办公环境,努力做到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办事指南和工作程序清晰,完善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精神饱满,仪容、仪表端庄,展现优美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加强党建工作,树立岛城先锋形象

继续深化“岛城先锋”党建品牌的创建工作,坚持把创建“岛城先锋”党建品牌作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总载体,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党建文化的新实践,把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纪律落实到“岛城先锋”党建品牌的理念和实践中。在创建活动中,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党建品牌工作经验宣传推介。围绕卫生行政审批工作中心任务,在全市卫生行政审批窗口中加强思想文化、学习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廉政文化和人本文化建设,探索建立起满足行政审批工作需要的文化体系。在卫生行政审批工作中,树立岛城先锋形象、展示岛城先锋风采。

(三)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机制

为促进企业自律,加强企业卫生分类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全市企业卫生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审批流程优化等有关要求,市卫生局首先在我市的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卫生审批中试行分级许可。卫生行政分级许可既可以促使企业自我改进、提高卫生水平,又可以使日常卫生监督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还可以便于全社会对企业进行评估与监督。

为全面规范卫生行政审批行为,保证审批质量,提高审批效能,方便群众办事,市卫生局将在2012年启动全市卫生行政审批电子网络系统建设工作。全市卫生行政审批电子网络系统将各区(市)卫生局的审批职能与市卫生局统一起来,使全市的卫生行政审批工作实现一个标准对外,既方便群众办事,又便于实现网上电子稽查,是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的又一飞跃性进展。

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一、进一步加强时效管理,推进工作再提速

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市投资项目服务流程和时效管理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平政发[20*]19号)精神,对集中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承诺和办理时限进行梳理,凡材料齐全,手续合法,能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事项,不再承诺,都要当场或当天办结;当场或当天不能办结的事项,都要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明确承诺时限。原则上,我市部门自主审批的事项,都要在5个工作日之内办结;需转报市委市政府审批的事项,相关窗口都要落实专人跟踪协办;需*以上部门审批决定的事项,都要在3个工作日之内报出,同时落实专人跟踪督办。所有事项的办理时限、期间进展情况和办理结果,都要在行政服务中心网站全面公开,方便业户群众查询和监督。

二、加强并联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和环节

对所有集中办理事项的办理环节和程序进行理顺,能减少的减少,能合并的合并,能取消的取消,在此基础上,依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平政发[20*]20号)要求,对本市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基本建设项目(含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及本市审批权限以上审查转报阶段的基本建设项目,按照“统一受理、联合预审、集中勘查、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流程,全面进行并联办理。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1个工作日内召开联审会议;预审通过的,1个工作日内集中勘验。进一步明确牵头和责任窗口,理顺流转关系,确保并联审批顺畅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方便业户群众。

三、拓宽“绿色通道”,推进全程代办服务

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市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平政发[20*]21号)精神,在中心综合窗口建立和完善全市大项目服务工作台帐,凡进入我市的大项目,特别是重点工业项目,都登记造册,进入“绿色通道”,开通审批“直通车”,全面实行无限时预约服务。对全市项目审批代办员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把握政策,熟悉工作对接和协调技巧,提高服务本领,落实好对大项目的全程代办服务。同时,落实专门人员,结合实际,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与项目申办人及时沟通和联系、交流,随时协调解决项目申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项目建设搞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服务,促进项目的落户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达产。

四、严格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税)行为,杜绝税费漏洞

全面落实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税费征管的通知》(平政发[20*]25号)精神,对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税)事项的窗口,不断理顺和梳理,明确收费事项名称、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提高收费透明度,接受群众和业户监督。严格落实“先税(费)后证”制度,各窗口一律按规定的标准依法收取,不得随意减免。落实好《关于做好部门涉税信息报送和利用工作的通知》(平政办字[20*]29号)精神,充分发挥中心的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对相关涉税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及时对涉税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分解和督办落实。对税费征收情况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审核,做到应收尽收,全部进入市财政。同时,协助财政、监察部门尽快设立收费监督监察窗口,对收费业务逐笔审核,确保国家规定税费的依法和足额征收。

五、进一步加强对集中办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篇6

获知湖北成功入选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时,蒋明很激动。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湖北自贸区”)从筹备到申报成功,足足用了三年时间。

亲历湖北自贸区申报工作的蒋明(化名),见证了湖北自贸区申报过程的几经变更。他对《支点》记者说:“申报成功来得并不容易。”

申报工作是场“持久战”

一切,还要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获批说起。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湖北省委、省政府随即决定,要求积极谋划推进湖北申报内陆自贸区工作。

作为第二个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成了完成这一使命的主要承担者。为更好地推进自贸区的申报工作,湖北省相关部门派出专员开展自贸区申报和总体方案起草工作。

两个月后,总体方案编制完成。自贸区的申报以武汉市为主体,东湖高新区518 平方公里全部包含在内,自贸区探索改革重点为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和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

总体方案上报至湖北省委、省政府后,又对自贸区探索改革重点的细节部分进行了修改完善。2014年2月,湖北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上报《建设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请示(附总体方案)》,国务院随即批转商务部研究办理。

等待申报结果过程中,为进一步完善总体方案和实施先行先试工作,2014年3月,湖北赴上海自贸区考察学习。

在总体方案的申报结果一直未出来前,除了等待,湖北能做的事,就是不断考察学习和调研。

除了考察上海自贸区,湖北还组织专班去了重庆、成都、郑州等内陆城市,学习他们的综合保税区在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发展、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经验。

不仅如此,湖北还召开多场外向型企业座谈会,从企业家那里收集到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通进出口货物物流通道、加大企业国际化金融支持、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增加国际货运航线等几十条建议。

申报方案多易其稿

在等待和学习的过程中,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第二批自贸区的试点名单。遗憾的是,湖北并未“上榜”。

2015年,湖北组团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考察学习,了解对方申报自贸区的过程、区域范围、功能定位和管理架构等情况后,意识到湖北申报自贸区应在功能定位上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此前申报自贸区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自贸区的改革红利应辐射到全省。

“多方研究认为,湖北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湖北应围绕创新驱动下功夫。”蒋明说,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湖北应立足内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打造创新驱动型沿江开放自贸区。

在这一定位理念的指导下,总体方案里提出了多项创新措施。比如,在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方面,提出探索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在培育新型贸易方式上,提出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在增强内陆国际物流服务功能方面,提出创新内河船舶登记制度,延长船舶国籍证书期限,简化换证程序;在构筑对外开放平台和通道方面,提出在条件具备时增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提出最大限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管理目录制度。

与此同时,湖北又将申报范围从武汉扩展到了襄阳、宜昌。总面积调整为120.99平方公里,其中,武汉片区71.09平方公里,襄阳片区22平方公里,宜昌片区27.9平方公里。在原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历经8个多月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送审稿)》,并于2015年10月再次上报国务院。

“卯足了劲”先行先试

事实上,在不断调整修改申报方案的过程中,湖北还同步做了很多先行先试的工作。

在第一次向国务院递交申报方案后不久,2014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展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并决定率先在东湖高新区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希望通过先行先试促进自贸区申报早日获批。

同年8月,东湖高新区首批启动了审批职能下放、结合高新区产业布局规划制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42项先行先试改革事项。2015年,又启动了66项改革事项,涉及行政审批与服务、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扩大开放等四个方面。

在此期间,内资企业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东湖高新区施行。被禁止投资的项目,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以及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的13个项目,在负面清单之外的项目“非禁即入”。省级外商投资审批权先是下放到东湖高新区,后又简化为实施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制。

行政审批则主动“瘦身”。具体到企业设立上,建立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一窗受理、三证(照)联办”的工作机制,实行“企业一次申报、工商一窗受理、三证同步办理”。工商登记实施“先照后证”,146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仅保留11项前置审批。

贸易便利化方面,武汉海关和湖北检验检疫复制上海自贸区13项制度,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政策。高效联动,使得东湖综保区进出口产品一天之内可完成报关、退税等流程,通关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3,企业通关成本减少1/4。

在金融支持上,东湖高新区已有16 家银行设立科技贷款机构,并着手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产品工作。长江大数据交易所、长江众筹金融交易所、众创空间等各类金融服务公司纷纷成立。

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已初步形成。通过将工商、税务、食药监、社保、司法等部门信息纳入系统,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并将市场主体信用风险等级分为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类别,将企业信用等级与融资结合起来,2015年对信用较好的小微企业授信2亿元。

“通过先行先试工作,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的投资管理体制,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审批体制,以提高企业通关效率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金融创新,以社会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这些都初见成效。”蒋明说,与国际投资贸易同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也逐步形成,湖北具备了申报和建设内陆自贸区的制度基础和承载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付出与努力没有白费。

今年8月底,商务部部长高虎城透露,湖北将成为第三批自贸区的试点之一。湖北自贸区由武汉片区、襄阳片区、宜昌片区构成。国家对其定位,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在获知这一消息后,湖北自贸办再次着手对申报自贸区的总体方案进行修订,总面积变为120平方公里,其中,武汉片区70平方公里,襄阳片区22平方公里,宜昌片区28平方公里。

蒋明透露,总体方案里的整体定位、各片区功能定位,以及具体实施细节还在修订完善,湖北自贸区最终的具体区划和实施范围,还有待国家审批。

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篇7

第一条为强化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责任约束机制,实现项目建设的建、管、用分离,严格控制投资成本、投资标准、投资规模,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组织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号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代建,指市代建项目管理机构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代建公司)负责项目投资管理和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

代建期间代建公司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的投资建设主体职责,依法承担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安全责任、进度责任和投资控制等责任。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实行代建的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变。

第四条实行代建的项目,可以采用全过程代建和建设阶段代建两种方式。全过程代建的项目建议书批复后选定代建公司实施代建;建设阶段代建的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选定代建公司实施代建。

市的代建项目一般采取全过程代建方式。如项目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有专业管理队伍的也可实行建设阶段代建方式。

第五条本办法所指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指由各级财政预算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财政专项资金、部门专项资金(基金)国债资金以及通过政府性资产向金融机构抵押、质押等融资方式取得的政府债务性资金所安排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上述除涉及国家安全或者有特殊保密要求的项目外,凡项目估算价5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达到项目估算价50%以上的项目建设原则上实行代建。

第二章代建项目的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市政府成立市代建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代管办)受市政府委托牵头组织实施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相关工作,具体负责代建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受市财政委托具体管理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资金,确保代建项目的顺利进行,确保财政基建资金的安全使用。

第七条市发改委负责代建项目的投资审批管理;市财政局、国资办对代建项目的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跟踪与监督管理;市建设局负责对代建项目的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管;市审计、监察、环保、档案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八条市代管办的主要职责:

(一)审查代建公司的基本条件,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代建公司的招标工作,对中标结果进行确认;

(二)和项目使用单位(主管部门)共同与代建公司签订项目代建合同。合同应当包括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标准、质量、工期等控制要求,明确项目的代建费费率及计算方法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和奖惩、违约、争议处理等内容;

(三)协调代建公司和项目使用单位的关系;

(四)监督、检查代建公司的招投标工作;

(五)审核代建公司与参建单位签订的各类合同;

(六)参与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和设计交底工作;

(七)审核代建公司组织编制的项目总设计概算、总预算报告;

(八)审核代建公司编制的项目月度、季度和年度资金计划并转报财政局;

(九)审批经代建公司审核上报的施工方的工程款支付申请;

(十)按进度向市有关部门报送项目投资、工程进展情况,向市政府报送工程简报;

(十一)审核经代建公司初审的工程结算(报财政、审计部门之前)对工程财务决算进行初审(报财政部门之前)

(十二)监督代建项目的投资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参与工程中间验收、竣工验收,监督资产和档案的移交。

第九条项目使用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编制上报项目建议书,提出项目的选址、功能、规模标准、工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项目建议书的深度应当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二)负责办理立项、规划、征地、拆迁以及产权登记等报批手续;

(三)协助代建公司办理环保、消防、人防、施工许可以及税费减免等相关报批手续;

(四)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工作;

(五)参与监督工程建设的施工和管理工作;

(六)参与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接收代建公司移交的项目资产;

(七)应当由项目使用单位完成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项目代建公司的主要职责:

(一)会同使用单位,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组织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编报初步设计和概算,组织编报施工图设计;

(二)负责办理环保、消防、人防、施工许可以及税费减免等相关报批手续;

(三)市代管办和市有关部门的监督下,

1.作为招标人委托招标机构依法通过招标方式,选择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和设备供应商;

2.对工程标底和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

3.将招投标情况和合同报市代管办及有关部门备案;

(四)负责项目实施中各类合同的洽谈,合同正式签订前报市代管办审核;

(五)负责对工程建设的投资、质量、安全和进度等全过程的管理;

(六)每月向市代管办报送工程简报,同时提出用款计划;

(七)组织设计交底和工程中间验收;会同市代管办、项目使用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八)组织编制项目总的设计概算、总预算和决算,经市代管办审核后报有关部门审批;

(九)审核施工方提交的工程款支付申请并报市代管办审批;

(十)对工程结算进行初审,报市代管办审核后送财政、审计部门审计;

(十一)收集、整理、汇编工程档案(包括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经财政、审计部门审核批准的结算、决算等)并移交市代管办及各有关单位;

(十二)有关部门批准后,向使用单位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十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项目建设单位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对项目代建公司的要求:

(一)项目代建公司应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法人地位,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具有项目建设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和与项目相适应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设备;

3.具有与代建项目相适应的注册资金,并具有设计、监理、工程咨询、施工总承包等一项或多项资质;

4.具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其他条件以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的需要增加的条件。

(二)对不具备本条第(一)款第3项条件之一的但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管理良好业绩的可以与具备第(一)款第3项条件之一的法人或组织联合投标。

第十二条项目代建公司或者与代建公司有上下隶属关系、股权关系的组织或其他关联方不得承担代建项目的招标、勘察、设计、监理或施工等建设任务。

第三章代建项目组织实施程序

第十三条项目使用单位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与可能,编报项目建议书,经其主管部门审定后上报市投资主管部门(以下称市发改委)审批;项目建设前期,项目使用单位按职责办妥相关报批手续,前期费用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市代管办拨付。

第十四条市代管办作为招标人,会同市建设局、发改委、财政局共同研究确定代建公司招标方案,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组织招标工作。

第十五条招标机构受市代管办委托和监督,依据招标方案及其他相关规定组织编制标书,确定评标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组建评标委员会(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评委组成)组织项目代建公司的招标活动,并将评标报告和中标候选人等招投标资料及时报送市代管办。

项目代建公司的招标采用综合评估法或其他方法评标;投标文件中应包括项目的代建管理方案、技术措施、人员配备、代建费费率等内容。

第十六条项目代建公司中标后不得将项目转给其他单位管理。

第十七条项目建议书批复后,项目代建公司与项目使用单位(主管部门)和市代管办签订项目代建初步合同,初步设计和概算完成后签订正式代建合同,并由代建公司向市代管办提供相应额度的银行履约保函。保函具体金额,根据项目特点和规模,招标文件中明确。

第十八条项目代建公司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施工图设计等并报送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项目代建公司组织编制项目总设计概算、总预算并报市代管办。

第二十条相关的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后,项目代建公司应当严格按照代建合同组织项目实施。

第二十一条代建项目管理实行会商制度;重大事项由市代管办报请市政府组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会商。

第二十二条项目使用单位与市代管办、代建公司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当保持经常性沟通和联系;使用单位应当派员常驻市代管办,以便现场协调和解决问题。

第二十三条代建项目建成后,进行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审计、财务决算审计报批。

工程竣工验收并符合项目代建合同的各项规定后,市代管办的监督下代建公司应完成以下工作:

(一)向使用单位移交项目管理和使用权;

(二)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工程建设档案竣工资料;

(三)向市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移交相关资料;

(四)向市代管办及各有关单位移交其他应当移交的档案资料。

第四章代建项目的资金拨付、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资金由市财政拨付。代建合同签订后,代建公司应通过市代管办向市财政部门提出建设资金使用计划申请,市财政部门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至市代管办,项目使用单位同时将自筹资金划至市代管办,由市代管办统一管理;市代管办根据项目代建合同约定、具体实施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向施工企业支付经代建公司审核的工程款。

第二十五条项目代建合同签订后30日内,项目代建公司向市代管办提供合同约定金额的银行履约保函,然后,根据合同约定和项目代建公司的申请,市代管办拨付不超过10%代建费给代建公司,作为该项目管理的启动费用。

项目竣工验收前拨付不超过代建费总额的60%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拨付不超过代建费总额的70%项目使用权和档案移交后,且工程结算审计结束后拨付不超过代建费总额的90%其余代建费在代建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期满一年内付清。

第二十六条代建项目概算确定后原则上不作调整和追加投资。因重大政策调整、重大技术和功能变更或因重大自然灾害等其他原因,需要对项目进行调整且单项金额在100万元以内的由使用单位提出调整的申请报告,经监理和代建公司审核后报市代管办核准。

需要对项目进行追加投资的单项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由项目代建公司和使用单位提出追加投资的申请报告,市代管办会同市发改、财政、审计、建设、监察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报市政府批准后予以追加投资。

上述涉及工程变更发生额达到市建设工程备案管理办法》政办〔〕37号)文件规定标准的均应按该文件规定报送市财政、监察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工程竣工验收并符合项目代建合同的各项规定后30日内,市代管办将银行履约保函退还项目代建公司。

第五章代建项目的奖惩规定

第二十八条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符合项目代建合同的各项规定、工程结算经市审计部门审计、决算经市财政部门批准后,对于决算节余或超支的建设资金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决算投资比代建合同约定的项目投资有节余,从项目节余资金中提取不超过30%资金奖励给代建公司,但最高额不超过200万元,其余节余资金按原投资比例返还各出资方;

(二)决算投资超出代建合同约定项目投资的超支资金由项目代建公司自行承担。

经市代管办、发改委和财政局认可的因不可抗力造成的节余或超支除外。

第二十九条项目代建公司未经批准擅自调整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擅自进行重大设计变更,致使代建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或者项目代建公司管理不善致使工程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的其项目竣工决算节余资金全额上缴市财政,超支资金全部由项目代建公司承担,同时对项目代建公司处以银行履约保函金额50%的罚款并扣减20%代建费。为达到设计要求或工程质量要求而采取补救措施所发生的工程费用,由代建公司承担。

如项目代建公司未能履行或未能完全履行《项目代建合同》代建公司对由此造成的损失应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项目代建公司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交付代建项目的每延迟一天按代建公司银行履约保函金额的0.1%扣减代建费用;项目代建公司不能按照合同其他约定交付代建项目的也要适当扣减代建费用。

如因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实施代建项目的稽查、评审、审计、监察过程中,发现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由市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行政审批工作经验总结篇8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科学的政府投资决策、建设、运营和监督管理制度,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政府投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是指使用下列政府性资金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有关的投资活动:

(一)财政预算投资资金(含国债资金);

(二)纳入预算管理的专项基金(资金);

(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外债资金;

(四)政府信用贷款所筹资金;

(五)其他政府性资金。

第四条政府投资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遵循科学、民主、透明原则,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第五条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生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和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六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政府投资计划的编制和投资项目的审批等综合管理和监督。第二章投资方式

第七条对于公益性事业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通过拨款无偿投入。投资形成的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由有关机构行使所有人权利。

第八条根据实际需要政府参与投资的经营性项目,可以采用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形成的股权或资产,由政府授权经营机构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

第九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于需要政府扶持的项目,采用投资补助的方式,给予少量或者一定比例资金支持,通过拨款无偿投入。投资形成的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由有关机构行使所有人权利。投资补助含市本级投资补助和上级投资补助。

第十条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采用转贷方式的,由政府提供担保。

第十一条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银行贷款,扩大就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可采用贴息方式投入。第三章投资计划

第十二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政府财力状况,研究提出年度政府投资规模。

第十三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政府投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政府投资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调控需要统筹安排项目、合理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政府投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程序批准后执行。

第十四条市直各有关部门、下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有关项目单位应先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提出项目投资计划申请,再由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编制全市财政预算投资资金的投资计划。

第十五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类专项建设资金的征收总量,确定用于建设的投资比例。

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确定的投资比例,对下级行业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的投资计划申请,研究提出专项建设基金的安排建议,经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核平衡后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十六条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提出的申请,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拟定借用外债年度计划。财政部门根据外债年度计划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审批情况,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利用外债项目。

第十七条财政部门根据政府投资计划编制经济建设的支出预算。

第十八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批准的年度投资计划,按照项目实施情况适时下达项目投资计划。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依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文件,按照支出预算和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建设资金。

第二十条政府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年度政府投资总额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调整方案,按程序报批。第四章项目审批程序

第一节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二十一条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投资项目,应当遵守本节规定的审批程序,包括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预算审查。

第二十二条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的项目,项目单位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三)项目名称、拟建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四)项目建设选址和用地面积的初步方案;

(五)项目总投资匡算、资金筹措的初步方案;

(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七)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等初步分析;

(八)建设进度初步安排;

第二十三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建议书时,应取得有关部门出具的有效文件:

(一)规划部门的规划意见书或规划征求意见复函;

(二)对需要新征建设用地的,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三)环境保护部门的初审意见;

(四)根据国家和省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四条项目建议书批准后,项目单位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提出的可行性和依据;

(三)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四)项目建设选址;

(五)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消耗等;

(六)项目外部配套建设条件论证;

(七)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等;

(八)项目总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落实情况;

(九)风险管理方案;

(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十一)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

(十二)对于项目建议书批复中规定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项目,应提出项目法人的组建方案。

第二十五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项目申请人应当报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应按有关规定取得相关单位的许可、承诺或者证明:

(一)城市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三)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四)有关资金证明材料;

(五)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咨询中介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

第二十七条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

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估算总投资进行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范围,并应列明各单位工程和单位工程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用地规模、主要材料和设备选择等。

第二十八条初步设计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或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委托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部门在审批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评审。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应当由有资格的单位或者委托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

初步设计概算应当包括项目建设所需的一切费用。概算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的估算总投资的百分之十的,应当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变更初步设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初步设计批复和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关于项目的投资概算审查意见是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安排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和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概算,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报市建设主管部门或国家规定的行业主管部门,对施工图设计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内容进行政策性审查和技术性审查。施工图设计未经审查批准不得使用。

第三十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据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预算。

项目预算包括施工图预算和建设项目所必须支出的其他费用。若预算超过审定的项目概算总投资5%的,由建设单位通知设计单位重新设计或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预算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报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核。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依据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进行审查,核定工程预算。

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关于项目投资预算的审查意见和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是财政性资金拨付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可行性报告的同时,审批招标方案。招标方案的内容包括:招标范围、组织形式及招标方式。

第二节投资补助、转贷和贴息项目审批程序

第三十二条采用补助、转贷和贴息投资方式的,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采用投资补助和贴息方式的投资项目,应当遵守本节规定的审批程序;采用转贷方式的,按照国家有关外债等项目管理和资金审批规定执行。

申报市本级政府投资补助的项目,一个项目只能向市有关部门申报一次资金申请报告,禁止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第三十三条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申请单位和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的资金情况,包括资金来源和到位情况等;

(三)项目申报的理由;

(四)项目实施后的社会、经济评价和效果预测。

第三十四条向审批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时,应同时附送以下有效文件:

(一)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二)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影响分析报告批复;

(三)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审查意见;

(四)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意见(含规划意见书、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对申请贴息的项目已使用贷款的,应提供贷款银行的贷款合同和付息单;

(六)根据国家和本省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第五章项目公示

第三十五条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项目外,教育、文化、卫生、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市镇公路、农村沼气等政府投资项目均应当向公众公示。

第三十六条公示工作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财政、审批、建设、监察等部门以及项目法人协办。

第三十七条公示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一)事前公示内容:

1、规划、土地等行政许可情况;

2、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和代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年限、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3、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中标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资质等情况。

(二)事中公示内容:

项目工程形象进度情况。

(三)事后公示内容:

工程决算情况、工程质量及项目投入使用和运行情况。

第三十八条公示期限

事前公示:确定项目施工中标单位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公示。公示期间为10日。

事中公示:自项目开工至正式验收,每月应当进行一次公示。每次的公示期间为5日。

事后公示:项目正式交付使用满1年后或投产满1年后15日内应当进行公示,公示期间为10日。

第三十九条政府投资项目公示时,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在《山西日报》或《长治日报》、《长治市人民政府网站》同时公布举报电话、网站和信箱,受理群众举报。第六章项目建设管理

第四十条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经营性投资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按照《公司法》组建法人,但已有法人的除外。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不得由国家公务人员担任。

第四十一条对经营性和准经营性的项目,逐步推行项目法人招标制度。

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拟实行项目法人招标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时予以明确,并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招标方式选择项目法人。

第四十二条使用政府性资金的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有关设备材料的采购,达到国家和省、市规定规模标准的,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招标。

第四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建设监理制,以控制工程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建设监理单位应当根据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设备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理。

第四十四条省级政府与地方政府或者其他出资人共同投资建设的项目,市政府与下级政府或者其他出资人应当严格按照政府投资计划和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将投资资金拨付到位。

下级政府或者其他出资人未及时足额将投资资金拨付到位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暂停资金拨付。

第四十五条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投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建设过程中,因设计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和实施环境变化等情况,确需调整项目概算总投资的,项目单位或代建单位应当提出调整方案,按规定程序报原初步设计概算审批部门批准。未经审批机关批准,由项目单位自行平衡超出的概算。

第四十六条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单位或代建单位应当及时完成单项工程结算,报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审核。

按批准的设计建成后,项目单位或代建单位应当于三个月内编制完成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报财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审核后,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结算应当由有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的单位或者委托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

第四十七条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投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产权登记,并应当于竣工决算审核完毕和竣工验收合格后三十日内办理公共资产登记、建账,并纳入全市公共资产的统计和监督。

第四十八条产权登记后,项目单位应当及时与使用单位办理项目移交手续,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除外。

第四十九条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投资项目建成后,具备条件的经批准可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以回收的资金滚动投资用于社会公益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第七章项目代建制

第五十条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将政府投资项目的组织、管理、策划和实施,委托专业工程管理公司具体负责的一种项目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政府投资项目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以及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外,要逐步实行项目代建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招标方式确定项目代建单位。

第五十二条代建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要求,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及项目实施至竣工验收实行管理。

第五十三条项目代建单位应当依法设立,具有相应资质并经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布后,方可进行项目代建业务。

第五十四条代建单位不得在自己代建的建设项目中,承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

第五十五条项目代建实行代建合同管理。代建单位确定后,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使用单位、代建单位三方签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明确代建项目的范围、形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奖罚办法等法律关系。

代建合同签订后,代建单位应当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缴纳项目总投资10-30%的履约保证金,或出具同额度的银行履约担保函。

代建合同应当经过公证机构的公证。

第五十六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按合同的约定及时到财政部门办理支付工程款等手续。

第五十七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就代建单位书面提交需其解决的事宜给予书面答复。

第五十八条代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组建项目经理部,并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经理及其项目经理部主要成员名单、项目代建方案。代建单位在履行合同义务期间,应当每月3日前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报送代建工作月报。

第五十九条代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负责项目建设方案的优化,实行限额设计,设计预算不得超过批准的设计概算。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

第六十条代建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概算总投资额,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报材料。

第六十一条代建合同签订后,投资额原则上不得变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代建单位提出,经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可作调整:

(一)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有重大变化,引起建设方案变动的;

(二)不可抗力导致重大损失的;

(三)国家统一调整价格,引起动态概算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国家相关政策有重大调整的;

(五)设计有重大修改的。

第六十二条代建单位的建设管理费用可在财政部门确定的项目法人单位管理费中列支。取费标准以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后的概算总投资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设备费总额为基数,按1-3%的费率计算,具体额度应当根据代建单位承担的工作量在招投标中确定。

第六十三条代建单位完成建设管理,工期提前且质量优良的,政府投资管理部门按财政部门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财建〔2002〕394号)的有关规定在合同中约定奖励额度;超出工期、概算或质量不合格的,按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代建单位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返工,直至合格为止,由此增加的费用由代建单位承担;发生严重质量事故的,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应当解除与代建单位订立的合同,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八章资金监督检查

第六十四条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负责对计划的实施进行协调。项目单位应当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及时、准确地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

第六十五条财政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涉及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对执行财经纪律、财税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处理,并负责违纪款项的收缴入库工作。

第六十六条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资金的拨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并依照《长治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进行审计。

第六十七条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进行监察,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第九章重大建设项目稽察

第六十八条重大建设项目是指国家和省、市政府出资、融资,并经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六十九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工作,并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委托或者配合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国家、省有关部门直属项目进行稽察。

第七十条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的主要内容:

(一)被稽察单位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

(二)被稽察单位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决定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的权限、程序;

(三)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招标投标以及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有关情况;

(四)被稽察单位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概算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

第七十一条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可采取定期稽察或者不定期稽察、全面稽察或者专项稽察等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以会同监察、财政、审计、金融、建设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稽察,也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稽察,或者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某项内容进行检验和鉴定。

财政、审计、建设、监察部门对重大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检查做出的结论,能够满足稽察工作需要的部分,稽察机构应当加以利用,避免重复检查。

第七十二条稽察机构进行稽察应当于五日前通知被稽察单位,特殊情况需要立即开展稽察的,应当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

第七十三条稽察人员开展稽察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与稽察有关的文件、资料、数据,查阅项目单位或者银行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对有关人员进行质询;

(二)对重要的证据有权进行录音、复制、拍照或者录像;

(三)向项目参建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以及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企事业单位调查和了解有关情况,查阅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有关资料;

(四)要求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

(五)可以进入施工、仓储、办公、检测、试验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场所和地点进行现场查验和取证。

第七十四条稽察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维护国家利益;

(二)客观公正地反映项目建设的情况和问题;

(三)不得干预项目单位的正常建设活动,以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四)与被稽察单位或者稽察事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被稽察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七十五条重大建设项目稽察除正常工作经费外所发生的专项经费由市财政核拨。稽察机构不得向被稽察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十六条被稽察单位享有以下权利:

(一)对稽察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稽察机构或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申诉;

(二)发现稽察人员有违纪、违法行为,可以向稽察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纪检监察部门举报。

第七十七条被稽察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如实向稽察机构提供稽察所需的文件、资料、数据;

(二)对稽察中涉及需要核实或者取证的,应当向稽察机构说明情况,不得拖延、拒绝、隐匿或者提供虚假材料。

第七十八条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结束后,应当及时做出稽察结论。

稽察中发现的一般问题,下发意见书,要求被稽察单位进行整改;对发现的较严重问题,下达整改通知,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

第七十九条被稽察单位接到意见书或者整改通知后,应当按照通知要求进行整改,并向稽察机构报告整改情况。

第八十条稽察机构应当督促被稽察单位进行整改,并根据被稽察单位提报的整改报告进行复查。

第八十一条对被稽察单位存在严重问题或者接到整改通知拒不改正的,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暂停建设项目或者暂停责任单位新项目的审批。

涉及其他有关部门管理职权的,可以建议有关部门暂停拨付、冻结、回收国有投资,或者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八十二条在稽察过程中发现严重问题涉及有关人员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有关部门接到通报后,应当对责任人予以调查处理。第十章项目后评价

第八十三条项目后评价是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和建成运营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机构进行项目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前期工作、实施情况、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环境影响等。通过用项目的实际成果和效益来分析评价项目的决策、管理和实施,总结经验和教训,为项目最终成果的运行和改善提出建议,为新项目的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第八十四条项目后评价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监察、审计、建设、环保、财政、规划、国土、消防及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组成后评价小组进行评价,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开展全面评价。

第八十五条进行项目后评价的条件:

1、根据预定目标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

2、至少通过两年以上的投产运营实践。

第八十六条后评价的内容:

(一)投资决策(投资方向是否正确合理,项目决策是否切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等等)。

(二)项目执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管理。

(三)工程质量。

(四)投资效益评价(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评价)。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重点是投资效益评价。

第八十七条项目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环境评价报告、年度投资计划等的批复文件;

(二)项目投资概、预算审查意见等;

(三)项目执行的有关财务资料;

(四)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或评审结论;

(五)项目中期或完成后的绩效报告;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八十八条凡需进行后评价的项目,其后评价报告由项目单位报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由行业主管部门报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审查后的后评价报告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报市政府审定,评价结果可在政府网上进行公示。

第八十九条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应指定专人建立项目的跟踪管理系统的定期检查制度,并按规定逐步完善各阶段的管理机制,自建设项目立项(即项目建议书批准)开始填写“投资项目管理卡”,并建立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的技术经济档案,为项目后评工作积累完整的技术经济资料和数据。

第九十条项目后评价结果是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编制以后项目政府投资计划和年度资金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对待后评价成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指导待建项目。

第九十一条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核、审查费用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支付,可列入项目投资概算,在建设单位管理费中列支。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九十二条项目单位或代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项目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行政职务,禁止其三年内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有关程序擅自开工的;

(二)违反国家规划、环保、土地、劳动、安全、消防、建筑等有关法律法规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扩大投资规模、改变建设内容的;

(四)未依法组织招标投标的;

(五)转移、侵占或挪用建设资金的;

(六)弄虚作假套取或骗取建设资金的;

(七)无正当理由拖延工期的;

(八)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或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

(九)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十)其他违法行为。

第九十三条咨询评估、招标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在进行咨询评估、招标时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或者提供结论意见严重失实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其情节轻重,依法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禁止其三年内从事政府投资项目的咨询评估和招标工作;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四条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擅自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和概算总投资的;

(二)强令或授意项目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三)审计或监督结论严重失实或弄虚作假的;

(四)违反本办法规定拨付建设资金或未及时拟付建设资金的;

(五)其他严重违法行为。

第九十五条政府投资项目发生重大质量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除依法追究项目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外,并依法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在项目审批、执行建设程序、干部任用和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方面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六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索贿受贿的,没收非法所得,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二章附则

第九十七条本办法中提到的所有招标投标事宜,按照《长治市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长政发〔2007〕29号)实施。

第九十八条国务院有关部委对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含国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上一篇:创新调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乡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