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11:26:09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浦东新区的物流综合能力随着浦东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了提升,其主要表现为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国际贸易等功能的不断拓展,海港与空港的口岸功能和枢纽功能逐步增强,临港重装备园区、临港物流园区、临港保税区对仓储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为适应浦东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通过对仓储运输资源加以整合,提升其在物流体系中的能级。

在对现有仓储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应进一步适合上海浦东物流发展的需求,通过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购置大量新型货架、各类叉车、起重机、堆码机、输送机等库内装卸、输送设备;建设数码仓库,引进自动识别技术、条码技术、自动搬运系统,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等,提高仓储运作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仓储作业的精细化水平,从而大幅提高仓储企业的效益。

同样,在对运输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结合上海浦东发展的特点,大力开展集装箱业务,形成集装箱存储、运输、拼箱拆箱、加工配送、质押监管、商品检验及包装等功能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土地、仓储基础设施、道路、铁路专用线等构成了上海浦东所拥有的重要仓储运输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和各项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都会对上海浦东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优势和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国家政策与市场变动的预测工作,规避因政策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仓储运输资源的整合,都会增强浦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浦东的发展。

一、上海浦东仓储运输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上海浦东仓储运输资源的类型

1 传统的国有仓储运输企业

这些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通过国家计划的资金输入,建立了牢固的物质基础,如远洋运输船队、航空机组、铁路运输线、公路运输车队,以及港口、机场等,他们凭借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设备优势,从传统经营模式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是目前上海浦东仓储运输资源的主体。

2 民营方式或控股方式组成的仓储运输企业

这些企业成立初期常常专为某些制造企业或商业企业提供商品配送、储存或采购业务。因此,这些企业的发展更加体现在对服务对象的增值服务方面,通过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增加效益等方式来赢得客户的信赖。其中也包括为电子商务进行配送的专业物流公司。但是,这些企业规模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管理水平有高有低。

(二)上海浦东仓储运输资源的现状

在上海浦东,由于长期以来仓储业主要由国家控制,这些仓储资源设计不合理,自动化程度低,光照条件不好,对湿度、温度无法有效地控制;更多的仓库没有货架,货物由人工堆垛,容易混淆并遭到污染。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浦东仓储企业所拥有的仓库面积大多不足10万平方米,与国外企业相比,仓储能力相差约近100倍;仓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则更为少见。

在运输业方面,尽管通过水路运输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2012年分别达到了7.46亿吨和3256万TEU,但陆路运输规模、运力、投入的设备等与国外的同类企业相比差距极为悬殊,一旦存在竞争,在实力上就会被对方压垮。至于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则更大。

(三)上海浦东仓储运输资源存在的问题

1 企业规模偏小

无论从仓储运输设施和设备的拥有,以及人员构成和资产总量的拥有来看,仓储运输企业规模均偏小。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仓储企业平均每个法人单位拥有的人数仅为39.2人,运输业为32人;仓储企业每个单位平均占有资产2533万元。

2 企业经济效益偏低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仓储企业的平均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2.6%,运输业为12%~18%;资产利润率仅为0.92%,运输业为3%~8%。

3 企业资产负债率高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仓储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9.5%,运输业为56.5%。

4 仓储运输业成本高

由于目前低效率的仓储运输系统导致了高物流成本。例如在发达国家中,运输成本通常只占物流总成本的1/4,而我们却占了将近一半。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

5 企业设施设备陈旧,缺乏更新改造资金

由于体制、经营管理水平等原因,导致企业亏损或倒闭,企业依靠自身微利积累难以进行新的投资改造,因此,仓储运输企业无力改善仓储运输陈旧的设备与设施。例如,有些仓储企业至今仍使用20世纪的仓库,仓库陈旧老化、库顶漏雨、地面塌陷;仓储作业设备陈旧,缺乏更新改造资金。已有的仓库大多数为普通的平面仓库,高台库和立体库的比例很小。仓库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仓储服务的要求。运输设备方面,运力小、设备陈旧、能耗大、对道路的适应性差等也同-样是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6 仓储运输资源分散,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由于企业之间各自为战,资源分散,只能小打小闹,对大项目、大工程的仓储运输项目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7 现代仓储运输技术落后

大多数仓储企业目前仍采用普通仓库,无法适应和满足自动仓储作业的要求。运输企业目前除了采用集装箱卡车外,其他类型的重型卡车和大吨位的卡车稀缺。另外,在采用信息技术方面不尽人意,是制约仓储运输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许多小型和中型的仓储运输公司在信息技术投入上严重滞后,条形码技术和无线采集技术的应用差强人意,有的企业甚至计算机系统还没有普及。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目前有61%的仓储企业没有建立物流信息系统,而在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的仓储企业中,只有1/3能够为其客户提供货物存储财务报表。在运输系统中,跟踪货物、交流信息、获取客户资料等都难以实现。

8 仓储运输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统计,仓储运输企业职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只占10%;在文化程度上,研究生以上学历只占0.2%,大专与本科学历只占13%,中专或高中及以下学历则占86%。

二、仓储运输资源整合的途径

1 加强对仓储运输资源整合的对策分析

目前,上海浦东仓储运输资源远未形成规模。自我国物流业全面向外资开放以来,进入我国的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对我国物流企业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有意识地引导仓储运输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将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与国外大公司相抗衡。

2 强化市场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淘汰劣质企业

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是经过历史考验过的、在实践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成功的方法。仓储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它们的发展,归根结底也需要经过市场的作用,达到最有效的配置。市场通过无形的手,指导各个企业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将自身的资源投放到最能获得回报的地方,由此产生最大的效益,通过市场竞争淘汰劣质企业。例如,浦东的仓储运输业可以为企业提供物流业务外包服务,这样既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又可以节省企业有限的资源。又如,也可以借助自身的物流能力,为连锁超市进行企业的产品集中配送,既降低了整个配送成本,又加快了配送的速度。

3 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保障,特别是制订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相关支持政策,其作用更加明显。许多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制定了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例如,日本的产业合理化政策在扶持产业发展中,有两类明确的政策手段:直接的行政干预(如配额制、技术引进管制、政府直接投资)和间接诱导(如税收减免、融资支持、信息与技术援助、行政指导等)。在市场化条件下,政府直接的行政干预作用将越来越有限,但作为一种诱导,产业政策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业的发展与企业规模的壮大是分不开的。在当前的竞争中,单个企业的能力很难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抗衡。为扶持企业的壮大,应通过制度创新,营造一个有利于仓储运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进一步扩张的环境,逐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

4 通过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引导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

产业技术政策是指国家对产业技术发展实施指导、选择、促进与控制的政策的总和,是以产业技术为直接的政策对象,是保障产业技术适度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自发产生的技术不同,现代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有组织的开发的结果。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以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国产化为基本内容的产业技术政策,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合适的产业技术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物流企业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仓储运输业的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在采用更新的仓储运输设备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5 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提高仓储企业的技术水平,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显然存在投资负担重、资金短缺、投资风险大等问题,况且现有的仓储运输企业的规模小,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投入。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引导企业培养技术创新的造血功能,通过政策的宏观指导和相关的优惠措施,使企业有能力、有意愿地投入技术创新。

6 构筑仓储运输资源优势

在实现仓储运输资源整合和构筑仓储运输平台优势的基础上,应积极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在生产资料物流、产品物流、项目物流等方面应形成规模,依托仓储资源,打造区域配送基地和仓储配送基地,整合运输资源,建立和完善运输网络,要切实控制物流成本,以利于生产企业开展从生产企业到消费地的干线运输,以及从配送中心到零售店的支线配送。

7 完善物流园区的功能,凸现物流规模效益

通过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的功能,对园区内的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将会逐步壮大物流企业的规模。浦东仓储运输业资源整合应与浦东物流园区的建设紧密结合,以仓储运输、物流服务、港口辅助生产、港口物流相关产业为主体功能,依托和利用保税区的政策优势,综合利用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多式联运等交通组织方式,有效地实现内陆与港口的物流衔接。重点发展以“区港联动”为发展契机的仓储、装卸、分拨、配送、简单加工等第三方物流服务业,紧密结合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集出口加工、物流服务、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物流供应链服务。

依托口岸物流园区,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航运交易、航运信息服务和总部经济、研发经济,延伸航运产业链。重点发展航运交易、航运信息、航运、航运金融、航运展览、航运中介,建设集服务、贸易、结算于一体的航运平台,积极发展航运研发产业;发展集装箱堆存、清洗和修理、拆拼箱等港口配套服务业,凸现物流规模效益。

结束语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国有粮库;维修;改造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一、国有粮库现状

1、购销形式变化

随着余杭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常住人口已达131.7万,而我区粮食总产量为18.5万吨,粮食自给率仅为40%。根据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意见“主销区地方粮食储备要达到6个月销量规模”的要求,我区储备粮应为11.35万吨,然而目前我们只有5.05万吨。每年需要由东北、安徽、江苏等地购入储备粮,余杭区已由原来的粮食产区转变为粮食销区。同时,余杭东部地区粮食产量逐渐减少,区内主产粮区域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收购的粮食要从西部库点转运至东部库点。

2、仓储设施老化

截止2012年底,区粮食收储公司拥有粮食库点21处,鉴定仓86栋,总仓容量约为64033吨。其中10栋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仓容量为4500吨,占总仓容量的7%;17栋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仓容量为5830吨,占总仓容量的9.1%;21栋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仓容量为11293吨,占总仓容量的17.6%;18栋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仓容量为10243吨,占总仓容量的16%;4栋建设于本世纪10年代,仓容量为2190吨,占总仓容量的3.4%;16栋建设于本世纪20年代,仓容量为29800吨,占总仓容量的46.5%。余杭区总体地貌为冲击海平原,属于软土基础,上世纪所建设的绝大部分粮仓没有打桩处理。经过近30年的使用,有近2/3的粮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屋面渗漏、屋檐错位、墙体倾斜、地坪返潮等现象。

3、仓储任务繁重

区粮食收储公司2012年收购早晚稻2.8万吨,2013年收购早晚稻3.1万吨,2014年收购早晚稻3.3万吨。2012年区级储备粮轮出为1.25万吨,轮入为2.25万吨,2013年区级储备粮轮出为2.52万吨,轮入为3.02万吨,2014年区级储备粮轮出为2.52万吨,轮入为3.02万吨。2012年区级储备粮为3.03万吨,2013年区级储备粮为5.05万吨,2014年区级储备粮为5.05万吨。粮食收购、轮换、仓储、任务繁重,储备粮仓容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大部分仓储设施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4、管理要求严格

浙江省粮食流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粮食流通具体发展目标:初步实现粮食储运体系的“四散化”目标,各主要粮食物流节点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完备,储运、加工和批发配送能力配套,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居全国前列,现代粮食物流要求实现。然而我区绝大部分粮仓建设时的技术标准现在已经落后,门窗等结构尺寸过小,使得大型机械设备无法入库使用,难以与粮食物流节点实行无缝对接,无法实现计量标准化、装卸机械化、控制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达到低成本、低损耗流通的要求。

5、维修资金不足

区粮食收储公司现有粮仓使用年限超过30年仍在超期服役的近2万吨,需要大修改造的有1万吨。随着时间推移,每年还有近1万吨仓容的粮仓因超过30年使用期而老化破损进入大修的行列。如果用10年时间完成全区需要大修粮仓的维修改造,按照大修改造500吨仓容需费用25万元的一般标准计算,全区每年需要维修改造的仓容量达3000吨,需要维修改造资金150万元。区财政每年安排我区的粮仓维修专项资金为100万元,只能解决2000吨仓容的维修改造问题。

6、改造时间紧迫

为保证储备粮品质,我区储备粮每2年轮换一次,许多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只能选择在储备粮轮换间隙。时间紧、任务重、作业面狭窄、施工环境复杂,给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带来了不小难度。

7、工程技术力量缺乏

区粮食收储公司干部职工平均年龄大于50岁,人员结构严重老化,熟悉工程技术人员少,加之粮食企业效益不高,工作环境差,大学毕业及技术水平较高的人不愿意到粮食企业工作,使得粮食行业工程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二、对国有粮库维修改造的具体措施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认真做好我区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工作,余杭区粮食局高度重视,制定政策,研究措施,在设计、建设、管理、考核上面做文章,努力探索完善我区粮食仓储设施管理的新路子。

1、科学合理设计

为满足粮食“四散化”要求,针对现有粮仓特点,区粮食局会同区粮食收储公司等相关专业人员通过研究,确定采取屋面翻漏、门窗扩大、内外墙防潮、仓内地坪抬高、通风槽砌筑、电气线路整修等维修改造措施,做到粮仓防雨防潮、保温隔热,提升粮仓仓储机械作业能力、机械通风能力、环流熏蒸能力。

2、合理确定计划

区粮食收储公司根据本年度区级粮食购销存量、仓房质量、仓容余缺等各方面情况,上报本年度仓储设施维修改造计划(含清单及预算)。区粮食局国有储备粮监管中心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踏勘现场并对建设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区粮食局按照整体仓房的维修速度不低于老化破损速度的原则,以及轻重缓急的顺序,研究确定改造计划后由交由区粮食收储公司组织实施。

3、严格项目程序

2013年以前,区粮食收储公司根据区粮食局确定的仓储基本设施维修计划,通过市场询价方式确定施工单位。2014年起,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领域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引入市政竞争机制,使得工程价格更趋合理,节约投资,提高效率,区粮食收储公司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并上报区粮食局国有储备粮监管中心备案。

4、精心组织实施

区粮食收储公司对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实行全过程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维修计划,配合施工单位合理安排维修进度,各分公司组织专人监管维修质量,各库点站组长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对隐蔽工程进行外业见证。维修改造工程竣工后由区收储公司组织各级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区粮食局国有储备粮监管中心。区粮食局国有储备粮监管中心不定期对维修工程质量和进度情况进行检查。

5、搞好验收总结

每年度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工作完成之后,区粮食局会同区粮食收储公司总结维修改造资金落实情况、维修改造仓容和库点情况、维修改造主要内容、存在问题及有关措施建议等。

三、结语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仓储类课程 教学改革 实训 实践基地 应用能力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主要分为本科层次、大专层次、中专层次,研究生以上层次较少,而大专层次大部分出自各类职业院校,属于应用型人才层面。与普通高校培养的本科人才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更贴近具体的职业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大专层次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物流人才需求面最广、量最大的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层次的需求。

仓储是物流的两大基本功能之一,而仓储类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借鉴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对仓储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缺点,面向职业需求,为社会培养适用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仓储类课程的特点

从许多案例来看,仓储管理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这是因为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接合部,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批发与零售之间,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之间等等。仓储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也正是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手段。仓储环节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仓储管理就是在实现物流流程的整合。而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最大的差别就体现在库存环节上。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物流管理的一个分支。该课程从了解仓储活动人手,研究如何管理才能以最低的仓储总成本提供满意的客户服务。仓储类课程涉及物流管理和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产物,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明确仓储与现代物流的关系,理解仓储的涵义,有助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带有更明显的职业化特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仓储类课程,更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强调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强调理论知识与不断革新的技术应用能力或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相适应,其深度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或高技能人才相适应。不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是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主要问题

针对物流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改革核心课程仓储类课程现有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但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校内实训环节脱节

目前,有些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比如上海商学院,有上海百联集团这样的连锁零售业巨头作为办学背景,实训室的设置和投入都是有保障的,他们的连锁经营实训就是在校园超市内完成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熟练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实验实训室和机房的条件所限,实训课的开展存在场所与时间限制。特别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办学之初就缺乏行业背景,目前在教学中这种需要配合的环节很多是脱节的,学生往往只能通过图片、视频演示,通过仓储模拟操作系统软件对课本内容粗浅了解,无法增加实训内容,这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2、缺少校外实践基地

首先,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晚,资历浅,往往存在行业背景不足的现象。民办高职院校,更是缺乏很好的渠道来建立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尤其是和大企业,难以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吃苦精神和竞争力相比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欠缺的情况。当用人单位可以有所选择时,他们会优先考虑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再次,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往往难以承担学生集体实习的高昂的费用支出。最后,学生对实习单位正常生产活动的打扰、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安全问题也是实习单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由于上述等原因,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往往只能开展参观、短期见习等实践形式。

三、建议与对策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企业需求以及物流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对相关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整合,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改革,使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理论教学做到“必需、够用”;对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加以修订,设置相应的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进行物流管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为方便进行相应的物流管理软件的实训,应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室,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在物流综合实训室内进行。物流综合实训室内除了配备用以锻陈学生仓储设备操作及使用能力的配送中心立体仓库、贯通式重力货架、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设备外,还要配备用以锻炼学生信息化处理能力物流系统操作软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训,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领会与强化训练。采用物流管理教学软件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仓储各个岗位的职责,掌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连接方式、方法,熟悉货运的业务操作流程。

此外,应建立仓储实训基地,完全按照真实的仓储环境来布置。并添置高层货架、堆垛机控制柜、电子拣货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满足仓储课程教学中各种实训项目。

2、教、学、练相结合

一是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应结合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突出加大实训、实务内容以及职业能力培养,加强高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证结合,使教、学、练相结合,增强学生实务能力。

二是课程教学与实际、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及课外实地考察等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案例分析及小组课外作业,由浅入深,由单元至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并提高专业素质。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其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仓储管理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仓储合同管理、入库作业、货物储存保管、库存控制、流通加工、仓库安全及环境管理、绩效考核及CCXT软件操作九大学习情境,根据学习情境设计17个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达到仓储合同拟定、验收、库存控制、出库作业以及CCXT软件件操作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在物流综合实训室现场操作仓储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锻炼仓储业务信息处理和流程管理的动手能力。

再如“仓库布局规划”章节内容要求,给出一个具体仓库,要求学生进行规划,并说明理由,考核时采用提问方式,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身规划,结合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可小组讨论

后派代表回答,然后由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打分和点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演讲辩论、模拟演练、调查报告、操作总结、案例分析、设计策划、实践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

3、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受社会欢迎的应用性人才,必须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选择某公司货场作为仓储类课程的校外实践课程教学基地。例如铁路货场是办理货物整车到发、仓库和场地贮存,并提供运输等服务的综合性货场。货场以铁路、公路、码头运营为主,交织着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等运输方式;除营运车辆外,还拥有各类装卸搬运设备,具有货运交通优势,拥有自己的运营车队和众多客户。有一个机械化水平较高的运营作业码头,是运输、仓储、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较理想的场地选择。

其次,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与学习,使学生了解仓储功能的一般业务流程,了解典型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应用,掌握基本的物流仓储运作的技能。由企业专业人士就运输、仓储等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教学,企业兼职教师在学生参观企业时承担运输业务流程讲解及货场参观指导任务。学生参观了铁路线、火车货物装卸区、仓库、集装箱堆场、码头区装卸作业等,并到控制室观看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等的演示,通过这类活动,使学生了解物流企业相关业务的实际运作,开拓视野,加深对课程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实地参观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以及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最后,应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的合作,加强校外仓储实训基地的建设。比如我校可以利用南京的五大物流基地,即龙潭物流基地、幕燕金属物流基地、江北化工物流基地、空港物流基地、王家湾物流中心,在顶岗实习阶段的岗位实践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达到仓储管理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并推介学生到其单位实习就职或者培训企业技术人员。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高职;仓储管理;教学设计

仓储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侧重于实务性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基层仓储操作管理能力,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懂、会、做”仓储进出库作业、仓储单证制作、在库作业的操作技能型人才。

1课程设计的思路

1.1教学理念

坚持“以物流仓储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应用能力放在首位,使“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一体化,实现能力目标的培养和知识目标的传授,从而使课程理论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任务完成中被学生所掌握,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在学生动手中得到锻炼和加强。

1.2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仓储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弱化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以“实际、实用”为度,注重仓储的入库、在库、出库作业操作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采用班级集中授课与分组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在进行物流仓储理论教学时,注重与仓储作业实验实训教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学软、硬件环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实模拟数据,使日常的单元教学通过课堂单元实训充分理解仓储的入库、在库、出库作业任务及其具体操作,期末再通过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全面、系统熟悉仓储的入库、在库、出库各环节作业流程,以实现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的有效融合,真正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仓储操作管理能力。

2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2.1设计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仓储管理课程,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高效完成仓储操作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熟悉仓库的基本作业流程及其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实践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提供准备,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的能力。注重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科学态度与求实创新精神,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

2.2设计具体目标

2.2.1专业知识目标

通过仓储管理课程的学习,准确了解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的仓储发展情况和操作水平,以及仓储成本的控制;熟悉仓储规划、仓库布局基本理论及库存商品保管基本知识;掌握仓储入库、在库、出库作业的基本操作知识。侧重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形成依据现有仓储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

2.2.2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正确根据仓库实际利用率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设计;能熟练进行货物进出库作业及在库货物的保管、养护;会进行货物ABC分类、储位分配等技术操作;能根据实际货物及操作环境进行相关单证的填制。

2.2.3职业素质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仓储管理技术的发展。在完成仓储作业过程中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完成货物保管、养护任务的同时,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

3.1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仓储管理课程采用模块教学法,整个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见表1),主要分为3个教学模块,即仓储基础知识、仓储作业、仓储成本管理。其中,仓储作业为教学重点,依据“必须、够用”“实际、实用”原则,着重介绍四个子模块,即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库作业管理、库存管理、仓储包装技术,为强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仓储进出库及在库作业操作技能训练,增加一周课程综合实训教学模块。

3.2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本文主要根据仓储管理核心工作环节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见表2),注重每个核心工作环节的能力训练,特别是货物出入库作业的优化训练,通过日常的课堂单元实训和期末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进行出入库各环节的能力训练,达到仓储操作管理工作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4仓储管理课程评价考核的设计

对于高职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考核,首先,应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其次,再关注他们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评价考核的形式及手段可以多样化,做到学习效果评价考核与学习过程评价考核相结合、做到定性评价考核与定量评价考核相结合,充分关注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价考核体系。仓储管理课程学习的评价考核,可将其分为过程评价考核部分和终结评价考核部分。其中,课程学习的过程评价考核部分占60%,具体可包括平时成绩30%(平时作业、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各占10%)和实验实训30%(日常单元实训占10%,期末综合实训占20%);课程学习的终结评价考核占40%,采用试卷考核形式,主要考核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仓储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货物出入库流程设计及仓储单证处理技能的掌握。整个评价考核体系改变了以往一卷定成绩的弊端,全面、有效、科学地评价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其素质水平。

5结语

学生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未来仓储管理课程实际教学还应秉承用心教书育人的理念,进一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当今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懂、会、做”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铁峰.高职院校《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J].才智,2016(24).

[2]周学勤.物流仓储管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吴红姣.基于CTC教学模式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物流仓储管理》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超市;零售业;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创新

一、中国连锁超市零售业人才的缺失及原因

连锁超市零售业市场捋城掠地,而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但目前,中国零售业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专业化人才极度匮乏。业内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人才只占3%,大大低于其他行业水平,其中熟悉采购、陈列、配送和生鲜食品(经营)管理等中层管理的人才更为缺乏。连锁超市零售业在我国发展时间短,尚处于摸索阶段,不少管理人员从其他行业转过来,不太熟悉国际连锁超市零售业通行的管理方式,虽然经过近10年的实践,许多连锁超市企业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营运体系,积累了许多适合于中国特点的经验,并培养和造就了一些连锁超市的管理人才,但是对于整个连锁超市零售业对连锁管理人才的需求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在零售业中层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下,很多连锁超市企业采取“强挖”的方式解决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导致零售业企业管理人员每年流动率在20%左右,零售业人才市场硝烟弥漫,国内外零售连锁企业陷入人才之困。

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开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经验丰富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及高素质员工的严重缺乏影响了我国连锁超市企业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制约我国连锁超市零售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造成目前中国零售业人才紧缺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外,关键在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明显的滞后,人才的培养也滞后且不配套。迄今为止,我国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仍然没有开设与零售业对口的连锁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在高职高专尚有几家院校仅举办订单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且多数高校商学院、经济学院熟悉连锁超市零售业的师资缺乏,教学内容陈旧,使现行各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业,一般还需要3年左右时间重新培训,熟悉业务流程,并花费该员工年薪的1/2的培训费。可见,现有的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不太适应当今超市零售业的发展需要。

二、基于现代超市零售业的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的创新

生鲜(经营)管理是超市的立业之本,是超市竞争力的核心,是超市发展的灵魂。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极度匮乏,是影响超市生存及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现代超市零售业需要的,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具有职业意识和团队精神,忠诚于企业的熟悉采购、陈列、配送和生鲜食品(经营)管理等的应用型中层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原因,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遵循“紧贴市场,培植特色,服务地方,适应社会”的指导思想拓展专业空间,基于超市零售业发展需求,从2005年起与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为“中百仓储”订单培养“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次年,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公司、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IGA中国三方合作深化,共同创办IGA中国零售学院,通过引进IGA优质课程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零售业人才,满足IGA中国成员在快速发展中对人才的需要。学生在获得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证书的同时,可以获得IGA中国零售学院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方合作订单打造“中百仓储”人才梯队;学生从进入中百仓储订单班的第一天起,即成为“中百仓储”的准员工,提前获得就业“准人证”。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学院、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及IGA中国零售学院的诞生,基于现代超市零售业的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创办,其宗旨为“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零售业人才”;是根据市场需求、行业特征、经济规律培养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后援团队;是发挥和共享资源优势,创建“校企连姻,订单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

三、基于现代超市零售业的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

基于现代超市零售业的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订单人才的培养,学院与订单企业――武汉中百仓储密切合作,从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共同监控教学质量方面实行了“四个共同”,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方法及其运行机制。

成立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食品生鲜管理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的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请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把超市零售业生鲜管理岗位的职业素质、技能要求、工作过程与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将生鲜管理职业的入门和概念性知识、职业关联性知识、职业功能性知识、专业系统化知识融合在公共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模块中,增设企业课程模块,如《中百企业文化》、《中百员工手册》、《职业道德》等。将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纳入整个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将现代零售企业优秀管理理念和企业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生鲜管理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型教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订单培养的那天起,就建立现代零售企业概念,了解、认识、学习中百仓储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经营行为等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学习中百仓储企业家精神,将校园文化与中百仓储企业文化相融合,使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必然选择,它也为订单人才培养、校企文化互融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基于现代超市零售业的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的创办是一项崭新工作,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走出去、请进来”,从连锁协会、中百仓储企业聘请技术、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求专任骨干教师深入中百仓储,

了解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所对应的职业,必须进行“企业调查”、“职业调查”,到中百仓储参加专业实践,了解职业岗位能力,熟悉工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能力。与中百仓储企业联合培训专业课教师和专任课程教师,建设特色鲜明、技能突出、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校企融合、产学互动、工学结合”开展食品生物技术(生鲜管理)订单培养教学模式改革。“中百仓储”的老总亲自参加开学典礼,主讲企业《中百创业之路》,人力部门经理讲授《中百员工手册》、《热忱待客》等等。使学生初步了解“中百仓储”的企业价值观、“中百仓储”的企业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中百仓储”企业的社会责任、“中百仓储”企业文化的运作模式及其创新、“中百仓储”企业行为规范与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等;使他们做好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职业规划,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诚实做人,踏实做事,锻炼自己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于职业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将“中百仓储”的企业管理制度、营运模式、超市各工作区域岗位职责、内容、方法及岗位能力要求等融入《生鲜超市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行为规范等,为订单培养学生一毕业即成为生鲜食品管理人员打下坚实管理基础。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各超市生鲜陈列现场为特定学习情境,以真实的生鲜陈列管理工作任务为基础,对《生鲜陈列技巧》课程进行现场教学,学生通过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课程项目,主动联系实际问题,自主开展学习,在完成生鲜食品陈列方案设计的同时既获得了知识,又形成了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真正提高了职业素质。《中西式糕点制作技术》、《肉禽分割与保鲜技术》等实践性强的职业技术课程,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寒暑假勤工俭学和顶岗实习相结合,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学、做”为一体,学生不仅学习了操作技能、明确了操作规范,更重要的是亲临感受了“中百仓储”人的“从鸡叫忙到鬼叫”的敬业精神,提升了其意志力、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做到了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认识到了工作态度决定事业高度,只有德才兼备,有为才有位。对顶岗实习,学院与“中百仓储”共同制定了《专业顶岗实纲》、《专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共同编写了《顶岗实习手册》,共同进行指导,严格按职业岗位管理,联合实施质量评价、监控,促进学生职业角色转变,保证了订单人才培养的质量。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6

一、仓储管理的定义

仓储:顾名思义,就是收藏东西并加以保存的第一种职能。

仓储管理:如果硬是要加以定义的话,仓储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来研究仓库、货库应该怎样布局以及商标的验收、分类、堆放运输等等。通过有效的仓储管理来降低成本是现在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新技术、信息的使用,可以使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仓储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收货

对进入的货物进行整理摆放。

(二)保管

货物进入仓库后,要保证货物的完好,不能让货物有所损坏。还要对货物进行日常的检查以确保货物的质量。

(三)发货

根据出库的凭据,准确的、准时的把货物发送到所需的单位。

二、油田企业仓储管理现状

(一)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形式的欠缺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油田企业仓储管理方面早已跟不上时代,没有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制约,仓储管理很难跟的上脚步。油田企业的仓储管理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没有强硬的法律来约束,会导致仓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且,我国的仓储管理水平整体来说比较落后,没有良好的设备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这样更加不能实现多样化的管理形式。

(二)油田企业仓储管理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人才,仓储管理方面虽然说也是有人才的,但是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人才的匮乏导致了仓储管理的水平很难达到更高的水平。所以,发展仓储管理就要招纳各方面的人才。既要有具备专业值得的人才还要有具备强大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实现仓储管理的精细化发展,保证不出一点错误。

(三)仓库布局方面有待加强

油田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往往会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或者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建立集中仓库,而偏远地区的仓库经常是空闲的,这样的仓库布局十分的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地区仓库不够,一方面部分地区的仓库大量空闲,导致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仓库的大量集中建立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油田企业。

(四)管理混乱

许多油田企业甚至是绝大多数油田企业不重视仓储管理的规范化与等级化,这样会导致仓储管理人员的工作散漫、责任心不高。虽然看到他们总是在忙,但是效率总是不高。所以,仓储管理方面首先要有严格的等级划分,让所有的人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其次,要提高工作的规范性。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的提高仓储管理行业的工作效率。

(五)技术方面的欠缺

上面已经提到了,我国绝大多数油田企业仓储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油田企业都已经进口了现代化的设备,但是技术方面的欠缺严重拖后了仓储管理作业的工作效率。

三、如何实现油田企业仓储管理的精细化

就目前来看,辽河的油田物资管理行业实了ERP管理模式,在实现精细化仓储管理加快了脚步。

要实现真正的精细化就要进行一下步骤:

(一)货物的入库与出库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货物的入库与出库要进行的非常严格,必须有完善的账户信息和严格的审批把关。当货物到达时要对货物进行严格的检查,查看货物是否有损失,然后对货物进行编号,最后入库。在出库时,同样也要检查货物的完好性,当货物出现问题时能准确的查出是在什么环节出现了损坏。

(二)货物储藏方面的精细化

在货物储藏时要严格按照计划办事。首先是货物的分配问题,就如上面所说,仓库布局方面有待加强要尽量避免有的仓库拥塞,有的仓库是空闲的这种现象出现,而且要充分挖掘仓库的潜力,有效的利用仓库的容量。每天对仓储货物的检查与记录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石油仓库的阀门进行检查,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工作制度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不仅是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为了严格的约束仓储管理的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把重心放到工作上,而不再散漫的工作。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仓储管理的效率一定会明显的上升。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7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早安排,任务早明确。早在200×年底的全市粮食工作会上,局长杨明君同志就做好200×年的仓储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06年初,我局以南粮办(200×)8号文件印发了200×年仓储管理工作安排意见及考评办法,及时分解下达了目标任务。5月17-18日,我局又组织召开了全市仓储、安全暨助农科学储粮工作会议,对200×年工作进行了扎实的安排布置,各县市区分管局长和仓储、安全股长等与会同志参观了高坪区粮食局及长乐粮站仓储管理及安全规范化管理现场,局长杨明君同志和分管副局长谷光明同志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并分别在会上就200×年的仓储、安全工作和助农科学储粮工作进行了强调,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加强储备体系建设,提升地方储备粮监管水平。一是认真开展了省、市级储备粮资格认证。3月6-10日对八个申报省级储备粮承储资格企业的资料完整真实性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审查,3月15-17日分两组实地进行了核查,并按时上报到省局通过认证; 1月初对25个申报市级储备粮承储资格企业的资料进行了审查,1月17-24日配合财政部门实地进行了核查,认定了南充火车东站储备库等25 家企业为市级储备粮承储单位。二是举办了地方储备粮管理培训班。8月3-4日,在南充镇泰大酒店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地方储备粮管理培训班,全市有地方储备粮承储资格的库主任、分管主任、仓储组长、县市区局仓储股长共60多人参加了培训。主要学习省、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承储资格认定办法,储备粮质量管理、主要储粮技术和粮食行业安全管理等内容,为管好地方储备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完成了3万吨市级储备粮承储任务。我局通过多次给市委、市政府汇报,多次和财政、农发行协商,于200×年6月下发了市级储备粮入库文件,并于12月底之前完成了*万吨市级储备粮的入库验收。四是完成了*万吨省级储备粮的轮换入库。五是地方储备粮全面做到“一符三专四落实”,全面提升了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三、全面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局把助农科学储粮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成效显著,获得党政领导和农民的好评。一是印发了《关于促进农户科学储粮工作意见》,下达了全市粮食部门年内为2100户农户兴建小粮仓的任务,并将其纳入全年粮食工作目标进行考核,要求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结合农户住房结构,合理选择仓型。二是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印了2100册《农户科学储粮手册》发放到农户手中。三是我局及县市区局成立了助农科学储粮技术指导中心。基层粮站(库)成立了助农科学储粮技术指导站,利用逢场天为农民提供储粮技术服务。四是我局委托市粮油质监站联合南充嘉陵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高效低毒的杀虫散药糠21000包,免费向示范农户发放。五是结合新村帮扶工作,加大了对仪陇县卫星村、南部县双峰乡定点扶贫帮扶力度,为仪陇复兴镇卫星村兴办七件实事,其中在该村成片为农户建了小粮仓。截止十二月底,全市超额完成了小粮仓建设任务。仪陇、南部、顺庆各500户的小粮仓建设试点通过了省粮局的验收。

四、广泛开展200×年科技周活动,提高全民粮食科技水平。根据省粮食局的安排布置,5月20日至26日全市粮食部门上下联动,围绕“粮油食品安全与农村科学储粮”这个主题,在全市城乡开展了200×年粮食科技周活动。5月23日,我局和高坪区粮食局在高坪区龙门镇设立宣传站,展示“十五”粮食科技成果,宣传粮食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知识,发放调查问卷、《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手册、《粮油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百问》等资料1000余份,面对面给群众宣传粮油食品营养健康知识,讲解农户储粮技术及粮食收购政策等,分管副局长谷光明同志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亲临现场参加了这次活动。各县市区粮食局分别以悬挂标语、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科技周活动。我局还按要求上报了专项总结。南充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市科技周活动 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多管齐下确保储粮安全。各地针对粮改的新形势,切实加大仓储管理力度,确保储粮安全。一是坚持推行仓储规范化管理。全市95%以上的站库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我市的国、省、市三级储备粮库100%实现规范化管理。二是努力构建高素质团队。大力宣传学习四川“十佳保管员”的先进事迹,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组织开展了我市“十佳保管员”评选活动。三是认真坚持粮情检查制度,做到入库粮食及时处理,准确掌握库存粮情。四是开展考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推行先进的仓储管理与技术。高坪、阆中、营山等局组织站、库互动,进行储粮科技交流学习,顺庆、西充、营山等局组织骨干人员赴浙江、大连考察学习,高坪国库组织开展了环流熏蒸改进技术探索,效果良好。高坪国库、阆中国库用“苯氧威”拌合粮食,有效地抑制了害虫的生长繁殖。五是各级粮食部门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了春、夏、冬三季储粮安全普查。我局对冬季粮油普查进行了专项布置,要求12月1—6日县级自查,随后由我局三位副局长带队,抽调仓储、调控、购销等环节人员,分三组对各地冬季粮油普查、行业安全等工作进行了抽查。从抽查的情况看,库存粮食储存安全,粮情稳定,帐实相符,没有大小安全事故发生,全市各库站全部实现“一符四无”。(冬季粮油普查已专题总结上报。)

六、积极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搞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一是粮油检验检测体系已基本整合完备。各县市区粮食局依托当地国、省粮食储备库建立了县级粮油质监站,并已挂牌开展工作,高坪、嘉陵、阆中、营山等已取得编委同意,监测站人员纳入了事业单位编制,有的站其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已由财政拨款解决。今年,我局争得市财政局支持,财政给市粮油监测站拨款26万元,添制了部分检测设备,正在抓紧准备迎接国家粮油质检机构挂牌的现场考核;二是完成了产新粮油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今年大、小春入库前由各县(市)区粮食局组织县内部分粮油检化验人员,分组分片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村社,分山地、坡地、平地、深丘,浅丘等地形地貌对大小春产新粮油进行了调查。全市共调查乡镇116个,村176个,社队209个,调查农户418户,调查小麦、油菜籽、稻谷样品374个。及时为领导制定收购政策提供了依据,指导了大小春收购入库。三是完成了原粮卫生和优质粮油品质测报工作,为省粮油监测站送样品59份。四是各县市区粮油质监站开展了对地方储备粮等库存粮食质量的监测工作,并为粮食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了全社会粮食消费质量安全。

七、加快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步伐,满足现代粮食流通需要。按照“重要节点项目先行建设”的要求,南充川东北粮食物流中心主平台项目—川东北粮油中心市场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2650万元,建成了2.5万吨仓容主体工程和市场交易区。最近,我局已向市政府报告,将该项目纳入当地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拟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三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川东北粮食物流中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按川东北粮食物流中心规划方案实施。并拟以迁建高坪国粮库为契机,计划在川东北粮油中心市场邻近新规化确定土地300-500亩,以地招商,积极招引其它粮油购销、加工转化、运输等关联企业参与川东北粮食物流中心建设。200×年顺庆粮食物流圆区建设已完成投资2850万元,5万吨仓容已竣工,2万吨食品速冻库及川粮品牌粮油清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

八、认真执行政策,加强仓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一是认真执行《四川省国有粮油仓储设施管理办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把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产权界定、资产评估、资产报损、民主决策六关,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全年没有发现违反规定乱占、乱改、乱建和擅自处理仓储设施的现象。二是200×年各地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543.40万元,用于仓房的维修改造,重点解决储粮仓房的上漏下潮、望板脱落等问题,全市仓库完好率达90%,同时努力向上争取简建费,并专项用于仓库维修。三是大力开展“经营粮库”活动。各地利用站库闲置的仓储设施和场地实行承包、招租、招商引资等方式,兴办企业、便民连锁店、为农服务中心等共计208个,新增经营项目有加工转化、养殖、车站、市场、纯净水产销、学校、农资及百货等20余个,做到了既盘活企业闲置资产增加了效益,又增加了下岗职工再就业,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九、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仓储安全无事故。一是认真贯彻保粮方针,做好储粮害虫防治工作。二是对储粮用化学药剂严格执行“三统一”管理规定,切实做到市局招标采购、县局统一购买,粮站领用报批。三是添制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常年做到水满池沙满缸。四是全面推行了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企业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部分企业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四是加大对粮食购销企业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力度,有效地防止了仓储事故的发生。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物流仓储自动化高层仓库仓库管理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仓储就出现了,它是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仓储越来越受到厂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仓储理论的研究,使其逐步发展完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仓储的发展过程

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的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有300座左右,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50多座,其中高度在1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有8座,这些自动化的仓库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仓库的研究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自动化仓储的推广和应用阶段。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和劣势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

采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空间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化仓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层存放货物的高架仓库系统,高度可以达到30米以上,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高架类型:高层(大于12米)、中层(5-12米)、低层(5米以下)。这与平库相比可以节约将近70%的占地面积。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由货架、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构成,能按照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并对仓库的货物进行自动化管理,使物料搬运仓储更加合理。由于采用货架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容易地实现先入先出、发陈储新的出入库原则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等现象的出现。

降低对人工需求的依赖,特别是降低特殊仓储环境中的人力资源成本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后,自动化仓储能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需要。

自动化仓储固有的劣势

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自动化仓储的主体是由自动化仓库组成的。自动化仓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建筑物、货架、理货区、管理区、堆垛机械、配套机械、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这些硬件和软件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和安装建设费用。对于自动化仓库的建设项目要进行评估和设计,包括必要性评估、技术评估、系统开发、敏感度的分析。这就要求对过去和未来3-5年中仓库的吞吐量、仓储容量、订单货物的类别等要素分析,还要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选择,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和很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

物资吞吐量和种类固定,缺乏弹性当一个自动化的仓库按照计划建设完成之后,仓库的类型、物资的吞吐量和仓库的容量就固定了下来,这时如果外部的因素发生了突然的变化,仓库对其变化不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变化能力,也就是缺乏弹性。

我国仓储业的优化策略

我国仓储业现状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使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追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没有做好仓库建设和规划的充分调查分析工作这就使得自动化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没有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设完成之后才发现在实际的利用中对于自动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思想认识不足由于认识不足,对配备的装备不愿使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对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信心不足,并没有把自动化仓储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从而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动化仓储的研究和使用。

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势的变化收发任务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但是仓库设备和管理系统没有跟着变化和升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仓库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人员素质跟不上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操作维修人员缺乏,使现有装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建库房设计时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开发,限制着设备的使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安装后,部分系统失灵损坏,配件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十分困难。

积极应对的措施

由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直接造成了自动化仓库使用频度低和大量资源的闲置,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改变现有的状况。

盘活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是物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把闲置的资源充分置于开放的市场中,打破行业与行政区域界限,让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专业机构经营闲置设备,扩展设备信息交流渠道,增强信息服务手段。通过正常渠道有偿转让、变卖、租赁、换用闲置设备。

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防止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研究与推广现代物流管理与运作方式,让生产过程与自动化仓库技术结合,提高企业内部物流的速度。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物流手段现代化和组织网络化,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产业、企业的资源,真正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设和使用自动化仓库,成为存货商、配送商、运输商、中转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包括国际)的物流任务,并使物流成本合理,尽可能进行横向联合,开放各自的物流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机制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这些都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尽快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

自动化仓储是物资流通中的关键单元,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建库就建自动仓库”已成为必然。我国经济已逐渐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的加工基地。但目前,我国自动化立体库市场总体状况是供过于求,且普遍利润较低。自动化立体库是加工企业所需的二线或三线装备,长远来看,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随着加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投资者信心的增强,自动化立体库必将得到广泛使用。

仓储业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和工厂自动化(FactoryAutomation)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

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运输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系统柔性化,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自动化仓库技术向更高阶段即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智能自动化物流阶段,生产计划作出后,自动生成物料和人力需求,查看存货单和购货单,规划并完成物流。如果物料不够,无法满足生产要求,系统会自动推荐修改计划以便生产出等值产品。这种系统是将人工智能集成到物流系统中。

上一篇: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白酒酿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