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7 20:05:25

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

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多模式融合;软件工程;翻转课堂

1本项教学改革背景

软件技术和产业的飞速发展进步,为我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1]。以软件开发为例,职位数排名前五的职位依次是:软件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网页设计,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和网络推广专员。高校作为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大批合格软件人才的职责,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此,很多高校开设了多门软件技术方法课程,其中的核心课程包括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训练学生从工程化的角度认识软件开发和维护,通过实践理解和运用工程化的软件开发原理、技术和方法,在软件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是知识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同时又与产业和应用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理论讲授上机练习的形式开展该课程,课程结构设置倾向于教师讲授,未给实践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学生参与软件工程项目机会很少[2]。即便是课堂讲授,有限的学时也难以展开或深入。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习过几门程序语言和一些软件专业课程,但基本上都没有经历过软件项目开发,普遍感到软件工程笼统抽象,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因此,如何改变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软件专业教改的重点热点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学习借鉴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优点,包括WorkshopTeamwork教学法[3]、任务驱动的项目案例教学法[4,5]、情境教学法[6]、翻转课堂法[7]等,展开深入研究,将它们进行融合和合理改进,应用到软件工程教学中,提出了多模式融合的软件工程教学策略,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收到了好的效果。

2多模式融合的软件工程教学策略

2.1多种新型教学方法融合应用

2.1.1WorkshopTeamworkWorkshop直译为工作坊、创作室、专题研讨会或实验班,是一种由几个人组成小组(Teamwork),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运用群体压力和有效的指导来完成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2]。WorkshopTeamwork教学法以教师引领启发、学生分组学习和共同探讨问题为核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实现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解、领悟软件工程中抽象的理论及框架等概念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偏重于短期强化的专业训练,适合软件工程这样的短学制理论课程部分,通过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在短期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2.1.2任务驱动的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3]。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可以表现为案例(Case)或项目(Project)的形式。案例通常是能够突出体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技能点的范例,在例子中设置问题或困难的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求得解决方案。项目往往是综合性的案例,涉及本课程的大量知识技能点甚至融合了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处理项目,自我组织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最终评价,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

2.1.3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和认识的直观原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2.1.4翻转课堂法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课程视频、电子书、与他人讨论、查阅参考资料等自主学习活动来掌握。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进度和缺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指导和辅导[7]。

2.2课程规划

软件工程课程系统地介绍软件开发的过程、方法和工具的基本概念及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风格、软件测试的工程化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具有理论深、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设计了以WorkshopTeamwork为基本组织形式,采取翻转课堂的部分做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课外自学部分和课内学习部分,课前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自我获取和掌握,课堂上开展任务驱动下的案例/项目的互动分析讨论,经常引入模拟工作场景的情境学习,课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提高,答疑解惑,并开展综合实验。在课程开始时即规定考核方式,最终成绩由四部分组成:课前自学+练习占20%,课堂学习占30%,综合项目(含开展过程和最终答辩)占20%,期末笔试占30%。前三项均为过程性评价,占最终成绩的70%,体现了对实践环节和参与度的重视。在过程性评价中采取个人自评(20%)、小组互评(20%)和教师评分(60%),含多个评估项目如学习态度、参与积极度、任务完成程度、创新性等,能够较为全面和充分地反映学生的个体能力、合作能力和整体表现情况,激励和督促学生平时积极学习,避免了以往仅考笔试的临时冲刺,或者团队中的平均主义现象,真正达到了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结果的目的。

2.3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根据WorkshopTeamwork教学法中对案例及情境的需要,我们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规划和任务分解。通过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软件工程实例,创建若干对应课程相关章节内容的相应工程教学项目及工作情境,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需求的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工作资料的收集和准备,是实现小组学习的关键。课堂任务的设计与选取强调以下几点:任务的相对独立性和开放性;任务是某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将各子任务的完成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每个具体任务既要覆盖一定范围的相关知识的运用,题目又不应过大,应相对独立,便于项目学习的实施。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团队5-7人,选出一名团队负责人,教学活动将以小组形式,在负责人的主持下,在课内外展开和完成。每名学生在团队中有明确分工,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分别担任客户、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和评审人员角色等不同角色,完成特定任务,在不同的任务中,实行角色轮换,保证每个成员对所有角色有所体验。小组学习的基本流程是: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四个步骤所包含的具体环节如下:呈现任务:创设情节、引起注意、提出任务;分析任务: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完成任务: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总结评价: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待解决的案例问题,每个团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各团队对多种解决途径进行讨论,改进不足。在课外,每个团队自由选择或由教师给出一个要开发的实际项目作为案例。团队成员分别扮演各种角色分工,讨论问题解决方案。以案例为核心,围绕需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及工作。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应当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团队负责人负责活动的开展,人员的组织和激励,要求每个成员认真努力,主动参与,及时纠正和避免“南郭先生”现象。教师对学员的实际表现进行考察、点评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意见。

2.4案例项目的开展

近年来,软件工程学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结构化技术到面向对象技术,继而发展到基于构件和面向服务的技术;出现了平台网络化、方法对象化、系统构件化、开发工程化、过程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的态势;软件开发过程、工具和方法等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为了及时反映技术和理论的进展,在案例和项目的来源方面,我们改变了以往主要由教师设计的做法,通过学院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多家技术企业和技术机构的校企合作机制,从企业引入了大量的实际产品和项目,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分解和改变成多个小案例和小、中、大型实训项目。为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我们精选了移动互联网和游戏开发技术中的软件工程实践案例,在课程中介绍这些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经验,鼓励学生探索;精准医疗是目前医疗发展的新方向,精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密切相关,我们就把纷繁的资源整理成较为系统的格式,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从而使得课程内容紧紧贴合蓬勃发展的医疗应用实际。这些做法不仅解决了案例项目来源单一、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避免了闭门造车,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一手的软件产品的分析、设计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岗位情境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和表现欲。软件工程中的案例为小例子,较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够在15分钟左右的时段内获得结果,不仅在流程上相对完整,而且在课时上便于掌控。项目则更加复杂,综合性更强,往往在学习完软件工程的一个独立阶段之后提出,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原理和方法的能力,涉及的时间段也比较长,教师在课堂出提出项目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获得初步的需求规格说明,而项目的设计、分工实现和测试、维护等主要放在课外展开,以获得充分的时间保证。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课内外产生的设计和分析成果就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利于总结、比较和提高。随着软件工程的案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为了便于管理、检索和更新,目前已经建立了教学案例项目库,包括课堂案例50多个,各类实践项目30多个,使得课堂内容和训练内容得到大大充实,训练素材和学习过程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2.5真实情境的教学运用

在软件工程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Teamwork)形式讨论案例和项目中的疑难,提出案例和项目的解决之道并加以迭代修正,获得最终解决方案,组织软件开发和实施过程,就是对软件工程岗位的情境模拟,在其中引入了讨论情境、辩论情境、商议情境、多种媒体表现情境等,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活跃的课堂气氛,竞争与合作并存,使得学生全力投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动。例如,在开展学校医药费管理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时,教师提出问题:哪些干系人参与该项目的需求获取?学生小组经过讨论,给出了各自的结果。大多数小组认为,编程人员应当作为干系人参加需求分析活动,只有编写程序的人才知道某些功能是否能够实现。而实际情况则是,技术团队在前面的可行性分析中就已经证实了技术可行性,不必重复可行性分析。经过比较讨论,同学们强化了需求分析重要性的意识。又如,在软件测试环节,很多学生认为单元测试是编程者个人的事情,无需其他技术人员测试。为了验证同学们的想法,我们设置了如下情境:编写一个方法A,输入任意日期,输出该日期所对应的星期几,然后分别由编写团队和其他团队来测试代码有无bug;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学校医药费管理系统1.0版本中随机选出了几个模块(编号为B1-B4),分别由编写团队和其他团队来进行测试。经过20分钟的测试,所获得结果如下表。虽然以上只是小样本实验结果,但学生已经在情境学习中深刻认识到了单元测试中其他技术人员介入的必要性,同时还验证了一个测试原理:检出错误的代码段比其他代码段更容易发现新的错误。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

2.6翻转课堂向课外延伸

软件工程教学要想充分利用课内时间,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消化案例,理解项目,很有必要借用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普及型知识、课上讨论关键性要点、课后自我训练升华提高的策略。

2.6.1课前布置任务:教师铺路学生自学要实现学生的课前自学,前提是教师充分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教师首先根据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一系列的单元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细化成具体任务。具体任务要适应学习者的水平,符合其课外自主学习的特点,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形式自学完成。教师根据细化的任务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学习资料,以满足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储备。例如,在总体设计环节,我们将学习内容分解为5个小单元,包括软件总体设计的概念和目标、软件体系结构与风格、总体设计的原则、总体设计的方法和工具、总体设计的应用,每个小单元里包括PPT、案例、思考题、阅读链接。学生在完成了这5个小单元的自学后,初步掌握了总体设计的基原理方法,未能解决的疑问将作为上课时集中讨论的主题。

2.6.2课堂教学活动:解决疑难重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测评以及后续任务的布置等教学活动。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间答疑,尽量使更多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例如,在总体设计学习中,A小组提出,设计软件时没有必要先确定体系结构风格,应当顺其自然。B小组发表了反对的意见,认为很多项目开发符合特定类型,事先设计好体系风格,有助于采用成熟的方案进行设计,少走弯路。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复杂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方式设计比传统结构能够更准备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提高重用性和可维护性;过滤器类型的软件不必考虑交互性,可以采用管道风格设计;如果业务处理以数据为中心,则可以采用仓库体系结构,等等。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考评,综合前期任务的实施情况,制定后续任务。

2.6.3课后自我训练:巩固归纳升华提高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知识要点,设计课后小练习,交给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设计课后综合性练习,交给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练习结果和思路到网络群组中共享,分享经验,共享发现的新工具、新技术,互相帮助攻克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关注跟进,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辅导、提示和解答,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复习归纳。另一方面,学生中涌现的新点子、新材料,产出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及时收入素材库,作为今后教学的辅助材料。

3结语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摸索尝试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下的案例/项目教学新模式,在合适的环节开展情境教学,吸收翻转课堂的优点做法,以实际案例和项目为主题,以实现任务为模块学习目标,学生课外自学、开展小组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团队合作与竞争等,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和工程原理经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而变得实际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由原来干瘪无味变得鲜活生动,学生们戏称“软工课堂热,发言抢答忙”,学习观念得以改变,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分析软件系统和设计系统的能力、编程和测试的实战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通过大量案例和项目的实践学习,感受到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提高了运用软件工程先进思想和方法设计开发软件项目的信心和愿望。对于教师来说,开发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教学案例,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新的教学模式既给予了教师适度的压力,又提高了教师学习运用软件工程思想方法和技术的动力。运用新教学模式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软件工程技术和思想的发展,学习内容越来越庞大,如何在保留经典和引入新潮之间做好平衡,如何有效地过滤相对过时的内容,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和解决思路;软件类部分课程具有一定的重叠性,相关的课程是否可以合并,减少重复环节?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改进和完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软件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全面解析我国2015年IT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

[2]毛燕琴.软件工程专业案例启发式教学实践框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7):22-24.

[3]吴建斌,陈中育,叶荣华,等.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5):119-121.

[4]熊祥光.项目驱动的校企合作及做中学教改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4):49-51.

[5]王文发,武忠远,许淳.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延安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6(12):114-119.

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篇2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科学性系统性《软件工程》教学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课,因其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应用性,于是这门课程主要讲述软件系统开发的方法、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开发工具等,并且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结构化方法进行软件项目开发,以及应遵循的开发流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非常重要。《软件工程》因其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教师在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不能用简单的点对点方式进行知识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而孤立地、片面地掌握某个原理,就可能会出现“虚有理论,缺乏实践”的现象。其原因是很多学生死记硬背很多基本原理,一旦让其具体应用就不知所云了。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理论具有片面性,实践能力越来越差的学生。因此,教师如何科学的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开发思想才是关键点,首先要让学生有清晰地认识度,《软件工程》这门学科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掌握其基本原理是该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但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实践开发的思维。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探究教学思想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孔子“启发式教学”,以及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1]。杜威倡导“智慧五步法”,主张科学教学应遵循下列基本过程[2]:(1)在情景中感到要解决某种问题的暗示;(2)明确要解决的疑问是什么;(3)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4)推断所定假设的内在含义;(5)在行动中检验假设。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3],最大的特点是学习具有积极主动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教学环节:第一,具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会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掘规律的兴趣和能力。第二,确定研究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更准确的确定问题。第三,假设和逻辑推理。让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提出合理的假设,在应用基本原理或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寻求问题的答案。第四,把理论结论应用于实践。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理论结论还需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学生明白到理论很重要,实践检验理论更重要。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下面以《软件工程》课程中的软件工程管理为例子,简单说明这种教学模式,以下依次就是每个教学环节。

(一)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待求软件的复杂度

例如,在一般性硬件系统中对可靠性设计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简单即为可靠。其实,这个原则也适合应用在软件系统中,现有的软件复杂性度量方法非常多,其中比较著名和实用的就是McCabeQA方法,它能够比较便捷地计算出软件复杂度,并且可对软件进行检查、分析和查找可能导致错误的代码。通过对McCabeQA方法的学习探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适合计算软件复杂度的理论方法。

(二)确定研究目标———软件工程管理的内容

软件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我们的目标是逐一找出这些管理的内容,这些是我们需要探究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我们确定研究的目标。

(三)提出假设然后逻辑推理

软件工程管理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软件质量评估,所以我们需要对软件的质量作一些假设,然后在根据现实约束环节进行推理论证我们的假设是否合理。

(四)得出结论作用于实践

在步骤3的假设和推理后,我们可以得出软件工程管理的基本准则,最后让学生把这些准则应用到具体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去。

(五)经验总结和讨论

通过实践以后,让同学们总结出经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不能照搬书本上的方法和原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理论融汇到实践中去,在用实践来指导理论。

三、结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角的“填鸭式”教学,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型教学模式。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真理,这才是教育理论中的探究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彬,李灏.孔子启发式教学法与苏格拉底产婆术之探源[J].中美英语教学,2006(6):64-67.

[2]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0-48.

[3]施瓦布.学科结构的概念瞿葆奎主编,李一平选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0-35.

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篇3

关键词: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基础上、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本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及信息学科相关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计算机科学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和技术的工程学科,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技术方法、工具和管理的等多个方面,软件项目的过程、组织和管理涉及面广,理论性、技术性、工程性都很强。软件工程自身的抽象性与应用性都很强,在目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致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何提高“软件工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国内外学者广泛探讨的话题。我从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近年来,软件工程中的WEB应用开发技术、软件重用技术、原型开发方法、软件构件、集成化CASE工具与环境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国内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因编写时间的限制,在先进技术的跟进、知识结构、内容取材及实践环节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对面向过程的结构化方法上,却忽略了目前更适用更流行的面向对象方法,有的教材连项目组织、软件成熟度、软件构架、项目风险等十分重要的内容都未给予足够的论述。同时,软件工程作为一门正在飞速发展的学科,目前大部分教材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前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具。

2.教学方法不当。

目前有些高校仍然把软件工程列为纯理论课程,教学的工具就是一张嘴、一支粉笔和几乎是教课书内容翻版的教学课件,使得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非常地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针对较大规模的软件项目开发而设计的,十分庞杂,涉及面非常广,很多知识建立在实践经验基础之上,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尚未踏入社会、没有项目经验的学生而言,很难理解该课程的精髓,很容易对该课程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该课程变成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将一无所获。

3.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软件工程往往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课,学生对软件工程的抽象理论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这门课不涉及具体软件项目,不怎么涉及软件算法,没什么逻辑推理,不像程序设计课程那样能带给学生智力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少学生认为软件工程就是一些条条框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合作开发软件的感性体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软件工程的精髓,很难在头脑中将软件工程的抽象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因此较难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

4.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软件工程的理论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它的许多理论及规范均来自于实际需要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它的目标是实实在在地做出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系统出来,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实践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从事工程实践的技能,包括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编写文档、源码设计与控制、使用工具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技术与具体的软件项目相结合,以实例增进学生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脱节的现象,有时甚至缺乏进行教学实践的场所与环境,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软件工程的精髓,更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三、软件工程教学改革建议

以上分析了当前软件工程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软件工程的教学改革在迫在眉睫。下面我就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些建议。

1.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软件工程的发展和国内外软件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更要注重一些新方法新技术的讲授。例如,关于软件工程方法学,重点讲授面向对象方法学,略讲传统的结构化方法,注重面向对象方法在内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软件重用、快速原型、集成化CASE环境等,同时要保持教学内容对先进技术的跟进,介绍一些目前已经推出或比较成熟的新方法,如:基于组件的方法、面向Agent方法、敏捷软件方法等。而对一些没有长久生命力的,并且在今后的项目实践中又很少用到的知识,尽量少讲,这样既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与开发能力,又能使他们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而不落伍。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软件工程”包含了较多的理论内容,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应通过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生动地剖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贯穿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背后的深刻内涵,并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每堂课讲完之后应该给学生留出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然后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相互交换自己总结的内容并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补充、纠正和提炼知识点。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而且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

3.加强实践和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能使学生对整门课程中的方法、技术、工具等有亲身的体验和系统理论知识的梳理,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检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实践环节,对培养新型的合格的软件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

软件工程的实践以课程设计为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在课程实践的一系列环节中,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让学生提高其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工具、过程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并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

课程设计要求完成的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复杂性,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6―8人的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各项目小组应严格按软件工程各阶段的要求来完成该项目,在项目开发的各关键阶段(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测试和项目开发总结),各小组都要进行报告,由老师和其他小组现场提问,最后教师给出点评,这种阶段评审有利于各小组开发进度和质量的保障。

在课程设计结束时,每个项目组应提交软件产品和规范的软件开发文档(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课程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现场答辩,在答辩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评分,而且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现场答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使自身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谈判沟通、适应发展等方面的能力获得较大的提高。

4.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若不与实际项目结合,学生往往难以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为增强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讲授应引入项目式教学法。教师可设计一个完整的、规模适中、难易适度的软件项目,在讲授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点时结合该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即以该项目作为贯穿整个软件工程授课的主线。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而且可以建立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网站。软件工程课程网站中不仅有该课程的介绍,而且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自测题、试卷库、常用软件工程新技术介绍、新工具介绍和演示、有价值的参考书籍和网址等),学生还可在网站上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对本课程的教学好的建议,教师或其他学生则可进行回答或共同探讨,为广大师生学习、交流、提高提供很好的途径。

5.考核方式的改革

很多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书面理论考试为主,但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不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倾向于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只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来应付考试。理论考试成绩不是重点,主要是看学生能否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贯彻软件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因此,要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如课堂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为力避学生考前突击现象,本课程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采取课堂提问方式或者进行一些基础理论的测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巩固基础知识点;课程设计占40%;期末考试占40%。采用以上考评方法,学生们将非常重视课堂上的发言,以及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大地提高。

总而言之,要改进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除了要遵循教育学的普遍规律、合理安排好课程内容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曹薇.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08,(02).

[3]陈丽萍,张芳.软件工程教学方法探讨[J].教学园地,2009.3.

[4]郝水侠.《软件工程》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01).

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软件工程课程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3-151-02

《软件工程》是一门对学生实践要求较高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它是继程序设计课程之后,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更注重于软件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一般性、规律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主要向学生传授如何运用工程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来组织和管理软件生产流程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与开发效率。它是大量软件工程实践经验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于一个即将走向行业一线从事软件业工作的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作为软件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程学习和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软件开发思维,并将对学生未来从事本行业实际工作及后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与技能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和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法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向同行学习交流。

1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职高专院校软件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塑造软件蓝领,是为了培养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有别于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大胆革新,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针对高职高专学校软件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笔者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

1.1不以“理论性”、“学术性”作为课程教学侧重点,而以实践应用为主旨结合应用实例组织课程教学

软件工程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多的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大量应用实例讲解理论和概念,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消化。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软件测试中如何发现程序设计中的错误时,如选用黑盒测试,因为这种方法是在程序接口上进行测试,要想发现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必须在所有可能的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中确定测试数据,来检查程序是否都能产生正确的输出。但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类似这类问题,如果教师在授课中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论介绍和粗浅的概念解释,学生则很难深入理解。故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大量实例进行讲解。例如:假设一个程序P有输入量X和Y及输出量Z。在字长为32位的计算机上运行。若X、Y取整数,按黑盒方法进行穷举测试:

可能采用的测试数据组为:

23232

=264

如果测试一组数据需要1毫秒,一年工作3654小时,则完成所有测试至少需5亿年时间。讲解完例子,就要提出问题:这样测试对我们的实际应用有现实意义吗?学生自然会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自已得出结论,再由老师总结,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结合应用项目实例,将课程各单元知识技能点有机融合,贯穿始终

在软件开发流程中,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这一单元学习完成之后,笔者就让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至4人),并选举好每组的“项目经理”,然后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小型软件开发项目做为本门课程学习的一个综合实训作业。如:《图书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等。每组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项目,在每一单元学习完成以后,根据单元内容完成相应的实践技能作业。它们是: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直至运行/维护的软件生存期的全过程。同时生成相应的文档,如:《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系统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等。在完成每一个项目阶段,都要求学生经过用户调查、查阅资料,并与老师、同学讨论后小组独立完成。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基本能把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实际开发和设计之中,学生一方面经历了软件开发过程的一系列阶段,在一定程度和一些特定的方面培养了学生软件开发与应用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样在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会自发地总结相应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能够更好地具备软件开发与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如: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文档的编写,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根据软件规格说明书完成程序编码与测试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的能力等等。

2根据课程特点组织教学

软件工程课程全面总结了在进行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必须的技术与知识,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就是力图使学生掌握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摆脱过去落后的开发方式,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提高软件的开发质量和效率。本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个大作业,通过实际动手,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学生一般都没有参与过软件开发工作,若按照理论讲理论课,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可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该课程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理论结合实例讲解

多举例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说明“软件项目中测试越早开始越好”时,给学生举出具体、具有权威的数字如: 根据IBM,TRW等公司的研究,软件设计活动引入的错误占软件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错误数量的50%-65%,并且,错误改正越迟代价就越高。统计数据说明:如果在分析阶段发现错误的改正成本为1(货币单位),则在设计编码阶段发现一个错误的改正成本为6.5,在系统测试时发现一个错误的改正成本为15,在产品后发现一个错误的改正成本为60-100。当把这写数字给学生清楚的讲授后,让学生来计算一下:一个开发软件中存在一些错误,在分析阶段修改需要成本为100元人民币,在设计编码阶段改正需要多少成本?在系统测试?在产品后之后呢?通过这种理论结合实例讲解,与学生形成一种互动,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所讲授的理论知识。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上不能总是让学生被动地听,在讲解的时候,尽量营造课堂探讨研究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讲完编码时,提出 “编程时内存耗尽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请在企业一线多年从事软件开发的专家给学生做讲座,做学生大作业的指导老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机会到大中型软件开发的现场了解和感受开发过程步骤,让学生感受到本课程的重要性。

3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和专业的职业特征,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与其他高校在校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制力不强,自信心不足,并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不会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所学知识,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等等。针对这些特点,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

3.1根据高职在校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因为没有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造成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发生冲突。进入高职院校与他们人生的理想相去甚远,是他们与父母最无奈的选择,这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讲,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此,高考失败的阴影在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迅速挥去,从而导致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对此我们为学生要从新树立信心,要积极帮助他们。邀请技术能手,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来校作讲座。聘请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能手、业务骨干或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成才的潜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3.2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底子薄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必需、够用”原则渗透到整个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具体地讲,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要“降”下来,“降”到大多数高职学生都能接受的水平,而实践操作的水平要真正升上去,达到师傅带徒弟的程度。这样一方面为学生继续升本学习及实际应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着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操作机会,从而全面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有朝气,有追求,活泼、聪明、好思考的特点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养成到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和寻找方法的习惯。即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原理,提高对实际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今后从软件行业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4根据高专院校学生意志较差、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眼高手低的特点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要加强管理。严要求才能出成绩!光有正面教育、引导,没有日常严格的训练,好习惯、好作风是培养不起来的。教育与管理必须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突出问题是学习习惯不好,而习惯往往是通过管理,一种制度长期的规范,一种奖惩的前引后堵而管出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管”字开头,慢慢使学生形成定势,从中悟出道理,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要教好《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必须从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课程的特点出发,紧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立足实际,准确定位,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教、学、用的高度统一,让教师教有所用、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胡林玲等.软件工程与UML[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篇5

一、建筑工程造价中软件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日益增加,建筑工程项目规模日趋增大,工程管理越来越复杂,紧靠传统的手工计算,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准确完成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编制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迫使造价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团队合作,合理有效利用资源,造价软件恰好满足了造价人员的需要。

造价软件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造价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非常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企业建立完整的工程资料库,便于进行各种历史资料的保存、整理与分析,从而为造价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资料;能快速、准确地完成工料分析任务、进行人、材、机的价差调整,实现实时动态的造价管理。造价软件作为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基础业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二、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随着面向全过程的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和普及,它必将为企业和全行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工程造价软件主要包括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计算软件、工程计价软件、评标软件等,主要用户是建设方、施工方、设计、中介咨询机构及政府部门。常见的造价软件有广联达、鲁班、神机妙算件、PKPM(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斯维尔。这些软件的应用,基本可以解决目前的概造价编制、概造价审核、工程量计算、统计报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的问题,也使我国的造价软件进入了实用阶段。

(一)算量软件

目前的算量软件已经达到了实用的阶段,由于设计与造价软件之间不能兼容,造成现成的设计模型不能直接导入,造价人员要重新建模,造成重复劳动。当前亟待解决的是造价软件对CAD的兼容性,做到能够直接读取设计数据,将CAD设计图形转化成造价模型,快速计算工程量,使统计效率和准确性大幅度提高。

建筑工程量计算工作就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消耗了工程造价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动算量利用计算机容量大、速度快、保存久、易操作、便管理、可视性强等特点,模仿人工算量的方法及操作习惯,将建筑工程图输入电脑中,由电脑自动完成算量、扣减、统计分类、汇总打印等工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造价人员的劳动强度,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

工程量计算软件自动算量时,根据工程图纸在电脑上首先定义轴线,然后,使用软件中提供的绘图工具,将建筑图形画在计算机中。计算机根据内置的计算规则,采用三维矩阵图形数学模型,进行汇总计算,并打印出计算结果、计算公式、计算图形等,方便工程有关各方使用。

(二)计价软件

定额项目的自动套取功能在当前的造价软件已经非常成熟,方便编制概造价中使用。将计算好的工程量输入计价软件,找出定额子目,选择取费表模板,计算汇总,计价、汇总、分析全部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提高了造价工作质量。计价软件能够随时调用定额,混凝土换算方便快捷,编制补充单位估价表及补充定额,费用反算到子目单价,快速完成工料分析及人、材、机的价差调整,便于实现动态的造价管理。

三、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在教学中实践应用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工程造价理论与造价软件实践分别进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建筑工程造价》与《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在学习同一个技能的联系不紧密,致使学习效果受影响;二是由于学习及训练时间短,全面掌握有困难;三是仅通过学习及实践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方法,缺少动手操作,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要形成将建筑工程造价软件与建筑造价理论学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并在实际中进行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是传统的手工计算,该部分是借助于具体施工项目的图纸、现行定额等资料,动手完成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文件的编制任务。以具体工程项目造价文件的编制为主线,将基本理论、方法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进行传授,最终实现能够用手工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的目的。这样通过动手编制实际工程造价文件,将赋予枯燥的理论、方法寓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真正理解掌握相应的计算规则、方法,全面掌握建筑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是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该部分同样是借助于施工项目图纸,应用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造价文件,整个过程也是在边教、边学、边做中完成的。手工计算与软件应用是同一个时间段进行的,这样既可以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又可以将软件操作与建筑造价课的理论结合起来,在软件学习中完成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工程量计算方法,生动形象,节约大量的时间,同时便于了解和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手工计算与软件应用两部分相辅相成,达到会编制建筑工程造价的目的。

例如造价软件学习中建立构件时,在模块导航栏中找到要绘制的构件,通过导航栏的内容来加深学习工程各构件的名称,熟悉在建筑造价计算中项目是如何划分的;软件学习中编辑构件属性时,如混凝土柱是框架柱、框支柱还是构造柱,材质是现浇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还是预制混凝土,混凝土标号是C20、C25还是多少,混凝土类型是低流动性还是半干硬性,骨料的种类、直径,水泥的标号,通过属性编辑熟悉定额中项目的划分;软件学习中定义构件做法时,通过选择定额项目熟悉定额的有关规定;软件计算完成后,通过对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的分析,熟悉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选中某个具体构件后,还可显示详细计算式,便于与手工计算对比,深入了解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实训,该部分是通过实训培养编制建筑工程造价的技能。当学习到一定程度后,要求独立完成一个真实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工作,这一实训可以巩固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工程造价软件。

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篇6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文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本科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求解软件的基本思想、工具、技术、过程和方法,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今后所从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既强调对理论的掌握、分析、理解,又强调理论与软件开发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以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电大系统在1999年开设计算机本科专业之初就设置了软件工程课程,进行相关内容的讲授与测评。随着该课程教学实践的深入,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测评方式配置上某些深层次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为切实提高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效果,本文基于电大学生的特点,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考核等两大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电大学生软件工程课程学习的新教学模式。

2教学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方式是以远程教育为主,辅以面授辅导、教师答疑、自测与练习、课程实践等其他形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有弊,利是学生可以突破地域、时间限制,随时可以进行远程学习,弊是对于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加强集中学习和课程实践方能确保教学成效。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往往包含较多实践性内容,因此大多数课程较多采取加强实训环节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大多为成人在职学习,学生的基础较差,工学的矛盾使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电大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

第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多数应以实践课为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学习和实践,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软件工程课程作为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与该课程相关的教材往往理论性很强,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误把它当作文科类课程来学习,靠记忆课本上的一些基本理论来通过考试。而实际却恰恰相反,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本文对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作一探讨,并进行摸索性的改革,总结了如下的一些方法。

3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3.1教学方法改革

3.1.1案例教学法

由于软件工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和项目背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内容上常常感觉抽象、空洞,遇到具体项目时无法下手。因此,有必要研究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研究通过案例进行软件工程教学,不仅可帮助学生学会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而且还能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案例教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被广大教师所熟知。案例教学法得到广泛运用,也让广大教师尝到了案例教学的甜头。在我国,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法学、工商管理、师范教育等专业获得成功运用,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MBA课程也得到广泛的认同。

软件工程案例教学通过对企事业单位中的实际项目或从中抽取出的模拟项目为研讨核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环境,从而学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1.2同一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一方面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讨环境,另一方面对教材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电大专门组织软件工程领域专家重新编写相关教材。课程大纲也对实践部分作以增强,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研究、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和维护等内容。教材以一个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为分析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例如,在结构化的分析的章节中使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为例来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在结构化的设计阶段也同样使用这个系统;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中使用这个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在软件测试和维护等章节中也是同样使用这个系统。采用这种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并且是从同一个管理系统入手,将其剖析清晰、讲明精义,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同一案例教学涵盖从分析到设计全过程,从结构化的方法到面向对象的方法,会加深学生对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解,并对结构化的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对比有清晰概念。例如,图1为结构化分析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图2为面向对象分析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进行软件维护和测试的时候再次使用这个系统,可以使学生理解软件工程的真谛,即用工程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实现系统工程。

图1结构化分析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0层数据流程图

3.2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电大软件工程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述软件的工程化开发方法和相关的开发工具、开发过程、开发规范,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本质,掌握常用的开发方法,并且能够自觉地将软件工程灵

图2面向对象分析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类图

活地运用于实际的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基于以上的课程任务目标,我们在考核方面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研究,采取了如下方式方法。

3.2.1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上机实验两种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考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70%。形成性考核共安排3次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0%,上机实验,占总成绩的20%。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小组考核法。这种考核方法不仅仅关注同一标准下每个人的考试成绩,而且把眼光放在团队总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每个人的表现上。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环节,同时要重视团队的成绩以及个人的努力。

3.2.2小组考核法

软件的生产开发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项目组的所有人员共同合作完成,因此在软件工程的形成性考核中采用小组考核的方式。将4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即是一个项目团队,如果项目团队管理得法,会使得集体的业绩大于个人业绩的总和,即1+1>2的效果。但如果项目团队中存在问题,将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这种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也是计算机专业所有毕业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以下以一个项目为例:

实验题目:结构化需求分析―大学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内容:(略)

实验目的:(略)

实验要求:

4人一组,分工如下:1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人员安排,工作计划,文档质量,整体项目的协调等工作;2名系统分析员,专门负责需求分析,1名分析员,专门负责系统的验收测试用例。虽然各有分工,但大家必须协同工作。

各种图表使用VISO工具软件。

各种说明书使用Word软件。

实验结果包括:

1) 项目工作计划书。包括项目阶段划分、任务分解、时间和人员安排、阶段工作成果等。

2) 系统流程图和软硬件设备清单表。

3) 细化的数据流程图和图解说明。

4) 系统的数据字典和IPO图。

5) 系统的ER图。

6) 一份用于系统验收的测试用例说明书。

7) 需求说明规格说明书。

成绩评定:

组长给小组内每名成员评分,小组的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设计小组分别给出,其中指导教师占60%,设计小组40%,总成绩作为本实验小组的最终成绩,也是组长的成绩,每名成员的成绩=(组长评分+小组最终成绩)/2

4实践与结论

目前,软件工程课程通过上述教学的改革以及一个学期的试验教学,已取得好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受到地方电大老师的欢迎,老师反映教学过程不枯燥,教学效果好。第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此次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案例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得到了学生普遍欢迎。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造性,两个方法的综合运用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掌握能力。整个课程改革在电大的成功实践也达到了我们最初制定的“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根本教学改革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俊民,胡金柱. 软件工程案例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07(14).

[2] 王新,王娟. 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法探讨[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6).

[3] 郭苏华. 论团队式学习模式[J]. 教育发展研究,2007,(18).

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39-03

1概述

数据库原理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但目前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基本都没和数据库的设计、开发、维护结合起来,包括软件质量管理也是单纯从代码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这样难以让学生真正综合地了解、掌握并实践一个软件系统开发、维护、扩充的全过程。国外著名大学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如麻省理工学院已将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及Web程序设计的关键内容整合起来作为一门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Web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国内高校很多还没有注意这一问题,包括CCSE2004里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并没有注意这些相关课程的衔接。

我们自2005年开始立项进行软件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希望通过教改完善和调整软件学院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内容,重点是改革作业和实践环节,通过综合性的作业和实验实现与软件工程专业其它相关课程教学的协调和有机衔接,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本文对我们近两年的教改工作进行了总结,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软件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环节改革的教改思考、教改措施、教改实践和经验体会。

2改革思路

通过近年与国外高校比较密切的教师、学生的互访、交流,我们感到国外高校,不论是大学还是理工学院,在教学工作中都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技能。他们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在遇到陌生问题时,通过查阅文献、与他人交流,最终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而不是由教师灌输过多现成的知识;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环境、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进行科技知识的学习。

以爱尔兰高校为例,除了研究论文、工作总结或研究开发报告、进驻企业的实地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的实践环节以外,也有和国内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日常作业和实验类似的Assignments。虽然都叫作业和实验,但他们的Assignments和国内高校通常所说的作业和实验是有区别的。国内高校一般每门课都要指定一本教材,老师讲完一节课后,布置书后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几道习题作为作业,因此认真听讲的学生最多用2~3小时就能完成;实验课也类似,一般一门课(IT类)有6个左右的实验,每次4小时,实验内容也基本都是单元性的。Assignments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首先,大部分专业课都没有国内高校那种指定的教材,主要依据是教师的备课笔记和教师所列的阅读清单,每个Assignment都不是那么简单地能在教材上直接找到答案,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上机编程验证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此对每个Assignment教师都会给几周、1个月、甚至3个月的时间;其次,稍大的Assignments都是2~5人为一组共同完成,学生自行确定目标、切割工作量、分配任务;第三,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的、不限时的上机条件,以及免费的、不受限的Internet访问条件。实际上多数Assignments的规模和工作量都和国内高校一般的课程设计差不多了。通过这些Assignments能够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教学内容,多人合作、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而国内传统的作业和实验形式,明显分量不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种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软件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的是:

改革和调整现有教学计划,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当精简课内学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安排和管理,加强实践条件的建设。

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每门课指定一本教材,一本书稳稳当当地教好几年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精简课内学时,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求教师对本领域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能够用较少的课时讲清本领域最核心的概念和方法,再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自己学。所以虽然讲的少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

学生要转变观念,努力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目前国内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就是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灌输式应试教育,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弱。到了大学阶段应自觉、有意识地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勤于思考,在做中学。真正掌握的知识是自己通过实践学来的,而不是单纯听老师讲得来的。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利用软件学院得到的有利政策,大力改善实验条件,建设专用机房,确保学生具有不限机时的开放上机条件,使各项改革措施具备了最基本的前提保证。

3改革措施

在反思传统的专业课教学和实践环节安排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改革: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思路,整合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数据库设计、网络基础、Web程序设计等课程内容,结合软件工程导论、大型软件系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等课程的设置或调整,实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协调和衔接。当然,整合并不是说将这些教学内容都放到一门课中,中国的国情毕竟与国外不同,我们希望通过共同设计的大作业或实验,协调各相关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相关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有机会完整地了解并实践一个大型应用软件的整个生命期的所有问题,而不是每门课都只了解其中的一个片段。以此为目的,适当调整并精简各相关课程的课内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结合双语教学,引导学生直接阅读Asilomar报告、Lowell报告等国际数据库权威们定期召开的研讨会报告原文和其它最新文献资料,理解大师们的观点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总结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作业和实践环节改革:借鉴国外高校日常教学中的Assignments,改革作业和实验,取消传统的作业和实验之分,作业就是实验,实验也就是作业;不再布置每章后附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而是根据课程知识点,安排六次阶段性的综合作业和一个完整的综合作业,所有作业都必须上机操作或编程才有可能完成。最后的综合作业要求学生以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为核心,综合运用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数据库设计、网络基础、Web程序设计等各方面知识,多人合作,分配角色,共同完成。为学生提供开放上机条件,所有作业均只设提交截止期,不限机时。

4. 增设新的数据库系统实践课(32学时):利用我们在各种数据库系统开发方面的长期科研积累,安排学生3~4人一组,分配角色,不限机时,遵循软件工程的要求自行设计并实现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MyDBMS,通过实践更加透彻地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内部实现技术。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普遍反映虽然很辛苦,但收获很大。目前国内能够为本科生开设这种实践课的高校很少,我们利用软件学院的特殊条件和科研方面的长期积累,成功地开设了这门配套的实验课,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将结合这些实践环节的改革,编写出版《数据库系统实践教程》,以便更好地推进实践环节改革。

5. 大力建设网络教学系统:除课程网站外,网络教学系统还包括网上作业提交系统和在线作业批改分析系统。不同于目前许多仅是信息和提供资料下载的静态课程网站,本课程的网上作业系统提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短消息平台和BBS平台,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全互动的网上交流。目前课程所有教学活动均可在网上进行,取消了纸质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便于优质教学资源的积累。

6. 大力建设实验上机环境:充分利用软件学院拥有的政策,建设自己的专用机房,为学生提供不限机时的开放用机条件,使各项教改措施能够得以实施。这样我们布置的所有作业不必再考虑机时问题,只需向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通过网上作业系统提交作业的截止期。

7. 利用已有师资条件,提供SQL Server、DB2等主流数据库产品的应用开发辅导,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实际环节的同时,参加并通过DB2或SQL Server的认证考试。

8. 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软件学院与爱尔兰、印度、澳大利亚的多所大学的稳定合作关系,加强课程建设交流,合作高校一些好的实践环节设计经改进后可直接用于课程的实践教学。

总之,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改革教学方式,注意节奏,使学生课后有较多发展空间。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突出重点。最终目的是达到少讲、多练、自己学,让学生在完成综合性作业的过程中,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点。

4结束语

本课程教学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精简课内学时,加强实践环节,最终目的是达到少讲、多练、自己学,让学生在完成有份量的作业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做中学。近三年的教改实践,特别是作业和实验的改革,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效果还比较不错。事实证明,尽管国内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接受的是灌输式的教学,但只要加以合理引导,是完全可以实现本课程预定的改革思路的,软件学院提供的相应软硬件条件支持也使这些教改措施得以落实。

实践表明,像数据库原理这类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改革,对提高学生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1. 分析、归纳和设计能力。学生应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与方法,归纳现象,权衡因素,设计合理系统;

2. 自主学习与实际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大量实践环节,课余自学和动手开发调试应用系统,可大大增强这方面能力;

3. 系统集成和综合能力。学生应能懂得数据库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相互关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把握整体结构,集成优化。

4. 研究创新能力。数据库技术发展快,新内容层出不穷,学生通过学习类比,课外阅读,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观察提炼、勇于创新。

5. 团队合作能力。这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应通过综合性的实验,共同探讨、互相协作。

6. 外语能力。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而且学生在完成大量实践环节的过程中,必须阅读许多原版文献,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

参考文献

[1] 徐立臻,唐继卫. 爱尔兰高等教育对我国高校教学实践环节改革的借鉴意义[J]. 中国大学教学,2006,(4).

作者简介

徐立臻,男,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主持建设的数据库原理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

通信地址: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立臻 210096

电话:025-52090861,13951021635

软件工程实习自我总结篇8

为了培养一支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和干部队伍,从而实现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我们可以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为全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是否需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以及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首先有一个认识问题。只有真正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进步与利用在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中,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才可能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全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我校培训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观点讨论、每月文摘、课题研究、论文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教师真正能体会到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中,人是关键因素,高素质的教师能积极推广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而低素质的教师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推广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教育科研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努力调整和改进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为主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形成一支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和干部队伍。

我校的教师计算机培训经过部分教师带头学、全体教师参与学和不同教师分层学习三个阶段,经过前两年的努力,我校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教师们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据统计,我校有90%的老师在备课、作业时能主动想到用计算机;57%的教师用计算机来处理日常书写工作已成习惯;所有年青教师都能利用平台制作课件并用于教学中。计算机辅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一出台立即被教师所接受,应用后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赏。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继续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以胜利小学师资培训五年规划为指导,以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素质的培养课题研究为主线,开展有效的活动,实现师资队伍现代化。 

一方面抓好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和常规电教教材制作的培训。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频实物展示器等常规电教设备的使用和简单维护,使教师能掌握和利用常规电教设备的一般功能和深层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常规电教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不断提高教师制作常规电教教材的能力,制作出更高档次的常规电教软件。

另一方面继续对所有教师按不同要求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培养一批有一定综合开发能力的软件设计人员和学科软件开发的带头人。九八上半年我校对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采用的是分层次培训,目的是使教师进一步熟悉计算机的功能,具有使用计算机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甲组:每月活动一次,内容以进一步掌握汉字输入、进一步学习word7.0的操作技巧,学会不规则表格的制作、图片的插入和艺术字的处理为主。由吴繁负责教学。

乙组:每月活动一次,内容以学习windows95的操作技巧,学会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和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需要的教学投影片。一学期每位教师能制作2张教学投影片并在课堂上使用。由马防震负责。

丙组:每周三晚活动,内容以掌握简单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中应用为主,由徐阿艳负责。

XX年年下半年采用的是青年教师专项培训,每周一例会为学习时间,内容以学习软件制作平台,交流课件设计原则,完成课件制作为主,坚持学习一个学期,使个个青年教师都能独立地、熟练地设计并制作课件,最后将教师们制作的课件刻成光盘。其余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继续学习、使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

学校每学期均要专门制订教师培训计划,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具体安排详见每学期的培训计划。

3、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专项实验研究,提高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意识。

由校长主要负责开展有关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验,以中青年教师、主管教学、教研、科研的行政、学科组长、软件开发的技术骨干教师为主,大胆实践,探索教改新路子。在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性研究的总课题指导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地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如: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杭州市级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研究工作,探索在学科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人机交互式的辅助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大屏幕投影式的辅助教学模式,开发适合课堂教学的优秀cai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研究利用计算机优化学科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等问题(主要结合语文四结合实验开展);开展计算机与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提高计算机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效率,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还要巩固和发展投影、录音、录像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研究;注意对发挥闭路电视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并鼓励教师对网上学习的研究等。『 1

4、做好各项工作的定期自检、总结和汇报工作,提高教师学习、研究、总结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

每学期进行一至二次校内的自检工作,对课题研究、软件开发、教改试验课展示、教师培训活动等计划的实施情况作认真检查落实,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学校要鼓励教师总结经验,撰写有关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施情况的论文和总结,以便于各地交流。同时要做好软件资料的收集、推广和应用工作。

建立各学科的学习制度,各学科每学期安排一至二个单位学习时间,由电教组统筹安排,学习软件资料的使用;电教组要及时向各学科提供软件资料和最新计算机教育方面的信息,将各学科的软件资料分别立册,把有关文字材料复印给各学科组,供老师参考和选择,所有软件资料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有针对性地选录教育教学资料,并整理编辑成教学软件,学科教师间合作编制一些简单的、适合课堂教学的软件,学校将教师们设计并编制的好的软件和课堂教学片断收集起来,争取每年至少出一张教学光盘。

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是件长期、复杂的工作,我们一定在上级研究机构和领导的组织、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做好。

上一篇:会计实习工作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装饰设计实习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