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3 02:52:57

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1

一、试卷结构

以我校科技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7级1班《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期末考试试卷为例,参加考试人数38人,试卷共6大题。试卷结构如表1:

表1.试题分值分布表

表中q1是填空题;q2是选择题;q3是判断说明题;q4是名词解释;q5是简答题;q6是论述题。

二、试卷成绩数据的定义与录入

1.数据定义

在SPSS软件中,点击Variable view(变量视图)标签,在Name标题下定义:班级、学号、题1、题2、题3……题6、总分。在Type标题下定义各个项目的类型,其中班级、学号定义为String类型,长度为4,各题和总成绩均定义成Numeric类型,长度为5,小数点后长度为1,其余项使用默认即可。其中题号和总成绩均定义成Numeric(数字型)类型,长度为5,小数点后长度为0,其余项使用默认。

2.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可以直接输入,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 view标签,按照定义变量的顺序将共计38份试卷的相应数据输入SPSS。数据录入也可以通过数据文件直接调入,先建立一个扩展名为txt的数据文件;再读入ASCII码数据文件并将其转换为SPSS格式。转换的操作步骤:按FileRead Text Data顺序展开Open File对话框,指定前面已建立的扩展名为txt的数据文件并打开按钮,展开Text Import Wizard对话框,分6步完成转换工作。其中,固定格式ASCII码数据的转换,要求根据变量所占列分配分隔线,其他使用默认。

三、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1.考试成绩的基本描述性统计

对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程度分析。其中,通过频数分析反映数据的整体分布概况;集中趋势分析,通过计算“总分”的平均值(Mean)、中位数(Median)和众数(Mode)等指标,反映考生成绩集中所在的分数段,代表考生的集体水平。而离散程度分析,通过计算“总分”的标准差(Std.Deviation)和全距,反映考生之间的差异。全距是最小值(Minimum)与最大值(Maximum)之间的绝对差。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用来描述数据分布是否对称,偏斜程度如何,分布陡缓程度等。操作如下。

在SPSS中单击:①执行AnalyzeDescriptiveStatisticsFrequencies,弹出Frequencies对话框,将需计算的“总分”和“各题”(题1、题2、题3……题6)变量移入Variables框中;②按Statistics按钮,弹出Fre-quencies Statistics对话框,选上Mean,Std.deviation,Mini-mum,Maximum, Skewness,Kurtosis等指标;③按Charts按钮,弹出Frequencies:Charts对话框,选上His-tograms和With normal curve,然后单击Continue按钮,再单击OK按钮,即可获得总分和各题的有关统计,以及成绩分布直方图,结果见表2图1。

表2“总分”一栏显示1班期末考试的总分中,众数=中位数>均值,偏度值<0呈左偏态分布状态;标准差为16.03,同学之间成绩差异很大,特别是最低成绩32分,使全班均分受到影响,低于中位数和众数,综合以上信息,以中位数和众数74分更能反映该班同学在这门学科中的整体水平。此外,表2显示峰度值接近于0,图1也表明全班成绩从60分开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说明1班期末成绩可以看成是正态分布,表明该试卷命题基本合理。试卷所反映的知识点全面,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对本门课程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已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但要重点关注和辅导55分以下的5个同学。

图1.200701班期末成绩频率数分布

2.考试成绩的等级比率统计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我们往往想知道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所占比例。为此,可以先分组后统计。

首先,将百分制分数转换成5等级,即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不及格(

接着,统计期末成绩的等级比率。操作如下: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中,选中“期末成绩等级”送入Variables,再单击OK按钮,即可得出表3。

表3.200701班期末成绩等级分布(N=38)

表3显示,学生较多集中在良(28.9%)、中(18.4%)和及格(18.4%)段,优和不及格段分布少(各占18.4%、15.9%),说明本卷试题难度适宜,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及格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若要按班进行试卷分析,则要首先划分数据,方法为:拆分文件,执行DataSpilt File……,弹出Spilt File对话框,选择Organize Output by Groups,将“班级”变量移入Groups Basedon框中,然后单击图中OK按钮,即将文件按“班级”进行了拆分。然后按照上面的操作流程,得到按班完成的成绩分析表单和图形。

四、试卷质量分析

1.试题的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是指全体考生对试题失分的统计量,公式为:P=1-X/W,其中:P为难度值,X为均分值,W为该题满分值。计算方法为:首先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 view标签,将表1中的各题满分和表2中的各题平均值直接录入,并定义变量名“满分”和“均值”。然后,单击TransformCompute,在Numeric expression中输入公式1-Mean/W,在Target Variable中输入难度系数,单击OK按钮,得到各个题的难度系数(见表4)。若要计算整个试卷的难度系数,只需要将各题的难度系数与各题的满分之积相加,再除以100即可(见表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4.各题难度系数、区分度和信度分析

一般认为,难度系数P值越大,试题难度越大,不及格的考生越多。试题的难度在0.3~0.5之间为宜,P>0.7为难题,P0.2,虽然比较恰当,但难度偏小,试题容易,提示应该适当增加难度,特别是判断说明题。

2.试题的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将考生成绩优劣区别开来的统计量。在进行区分度分析时,常以考试总分作为被试的实际能力水平,而把被试在某题上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的区分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很多,对于客观题来说,使用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于主观题来说,看成是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这些分析在SPSS中都有相应菜单命令可选用。具体操作:单击AnalysisCorrelateBivariat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各客观题号变量和总分进入Variables,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中单击Spearman,完成后即可得到客观题的区分度。主观题的区分度方法同上,只需选择主观题和总分字段进入,然后选择Pearson即可。若要计算整个试卷的区分度,只需要将各题的区分度与各题的满分之积相加,再除以100即可。本次考试的区分度结果见表4。教育理论认为,区分度D>0.4为优,D0.75,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792,说明本卷区分度都很高,试题和试卷能区分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结合前面难度偏小,试题容易,提示成绩比较低分的学生要加强课外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和行动力。

3.试题的信度分析

信度是反映试卷的题目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表示考试的可靠性、稳定性,反映试卷或试卷测试结果是否代表考生的真实水平。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对试卷信度大小的衡量通常用信度系数α来度量,此系数的估算方法很多,有重测法、等值法、克伦巴赫系数等。如果测验中包括有非0-1记分的题目,可选用克伦巴赫Alpha系数来计算一致性信度系数。做法是:在SPSS中单击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有题目变量进入Item框中,在Model中选择Alpha模型,得到测试信度。本文中实例的信度Alpha=0.8351。一般来说,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信度应在0.9以上,学校教师自编考卷的信度应在0.6以上。可见,本自编测验的信度很高,本次测评成绩较真实地反映了该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

4.试题的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常用的效度检验有内容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分析、关联效度分析、项目分数效度分析。试卷分析一般采用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法,即首先寻求一种可靠的效标,然后求出测试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系数,该相关系数则为效标关联效度。具体操作:首先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 view标签,将“可靠的效标”录入,并定义变量名“平时成绩”。然后,单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选择“平时成绩”和“总分”进入表达式,然后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中单击Pearson。得出总分与平时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37。说明本次考试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即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此次考试成绩亦较好,平时成绩差的学生此次考试成绩亦较差。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考试平均水平为74分(宜用中位数和众数表示),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标准差为16.03,标准差值较大,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此班的极少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也不下功夫复习所致。因此,以后在教学中应当关注这类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常鼓励他们,从而达到提高他们成绩的目的。

在难度分析中,可知第3题判断说明题特别容易,其他各题和整个试卷的难度>0.2,虽然比较恰当,但难度偏小,试题容易,应该适当增加难度,特别是判断说明题;在区分度分析中,可知各题的区分度均>0.75,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792,说明本卷区分度都很高,试题和试卷能区分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所以本次测试的各题均有较好的区分作用;在信度分析中,可知信度为0.8351,此次考试的信度比较高;在效度分析中,可知本次测试的效标效度为0.837,说明本次考试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

通过SPSS对试卷成绩的统计,可以知道学生个体的差异程度,比较客观地反映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水平与效果;通过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 可以进一步筛选试题、修订试卷,将符合指标的题目,分门别类归入题库,防止出题的随意性,提高试题和试卷的质量。

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时,只需了解相关统计术语和操作步骤,具体的统计分析和结果输出均由SPSS自动完成,可以较大地提高分析试卷效率,准确地得到分析结果;且操作方便快捷,大大减轻教师负担。因此,SPSS是进行学科成就测验质量分析的理想工具。

(参考文献本刊略)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2

高三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十七班在 1999 XX 年 下学期班级工作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进入高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知识虽然是首要任务,但学期开始认真学习校规和班规,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学期认真执行,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端正学习态度,每月组织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班会,狠抓班风和学风,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特别是接近高考期间多次进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教育,一学期来,全班同学思想品德操行分均为优。经过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智育方面

高三下学期抓好高考复习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在短短的4个月复习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一定的提高。学期开始让学生制定严格周密的学习计划,做到每一次校内统测各科成绩均要提高,每次统测成绩出来,及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而且多次分层次召开家长座谈会,坝区同学利用双休日分别进行家访,在这学期中至少去了两次坝区同学的家,经常到住校生宿舍看望学生并和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每次统考后主动与任课教师一起分析考试的情况,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每次统测成绩都有所提高,增强了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吸取知识。在校内外各种知识竞赛中均有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李毅同学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张应得被评为州级三好学生。

三、体育卫生方面

高三下学期,学习较紧张,但体育锻炼要跟上,因此提出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保障,要求一天中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如:组织学生进行班级体育比赛等。特别是接近高考后期,加强进行健康锻炼的教育,保证两操的顺利进行。一学期中,每星期的卫生工作评比均在中上水平。

总之,各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加强各方面的工作。

学年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班主任,高三班主任工作是高中阶段最累最重的,需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年级部的带领、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得以开展,紧张的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一学期的辛苦,有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为总结经验教训,利于今后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常规管理,建立班级良好秩序

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是保证高三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所以我十分重视常规工作,首先,要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在管理上要严字当头,依靠规章制度,力求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因为学生学习紧张而放松对遵守纪律、做好卫生等工作的要求。实践证明,高三下学期抓好纪律、卫生、两操工作,不仅不会影响高考复习,而且这种一如既往的要求,会使学生感到严肃紧张、积极向上的气氛,防止产生懈怠情绪。其次,深入班级,及时发现问题,让班规校规落到实处,本学期各项工作繁重,锁碎,但我仍然坚持做好每日下班,力争做到知道每个学生的状态,了解每一天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表扬,做好激励工作,坚持每周由班主任做班级情况小评,以表扬为主,对学习上刻苦、成绩进步、遵守纪律好,劳动好,关心班集体,关心帮助同学等好人好事充分表扬,树立正气,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抓好班干部,班级个人值日制,使常规管理有人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干部。

二、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鼓舞士气,树立信心

信念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远远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在高三班级管理中,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列为工作的首要问题。在这一学期里,我始终坚持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其一,利用班会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决心和信心,在刚进入高三的暑期,我班开展了《高三,你准备好了吗?》班会活动,让学生对高三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其开始做好心理准备。这学期中我班的班会活动,有全班学生参与的月考分析会,有全体任课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会、有学习方法交流会等等,在班会活动中总结了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计划了下阶段的奋斗目标。其二,利用教室布置,激发学生的士气,在教室里粘贴了班训:态度决定一切,一切皆有可能!班级口号:千锤百炼,高三无悔,金榜提名,舍我其谁!还有全班同学签名的班级誓词等等,同时利用黑板报的空间对每次段考和月考的情况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其他方面的一点成绩,我都从有利于增强其信心的角度,或从横的方面,或从纵的方面来给以表扬。其三,建立了班级五小组的竞争体制,建立了一对一的互助小组,在月考分析中进行表扬和奖励。其四、积极参加了年级部开展的班级间竞争活动和跑操活动。

三、建立学生成绩流动档案

为准确为高三学生把脉,从高三第一次月考开始建立学生考试成绩流动档案。流动档案分两部分:一是横向流动档案:即把班级中优秀学生的每次考试成绩放在一起,然后把全年级前三十名学生的成绩放在本班学生成绩前面,横向找差距,并及时告知任课老师和学生本人;一是纵向流动档案:即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档案,纵向纪录学生每一次的成绩,每次考试结束后,比较学生的前后几次考试成绩,分析他们的总体成绩进退、单科成绩进退、偏科成绩进退、优势科目成绩进退,并及时告知任课老师和学生本人。出现大的波动时及时采取进行单独谈话、召开座谈会、和任课可老师交流等措施。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用好考试

细节决定成败,规范成就未来。指导学生考试做题规范化。注重细节,规范答卷,提高应试能力。从做题的正确率、速度、灵活性上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善于反思总结归纳。做题分会做、作对、做好三个境界,我结合自身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利用批阅试卷时发现的问题,强调细节的重要以及如何避免在细节处出错。如理综答题顺序、考试心态准备、以及如何尽量多得分,答卷书写不够规范,理科尤其是数学做题步骤跨步太大等等。要培养学生好的考试习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与高考接轨,如不使用修正液等,考试使用统一的稿纸等。

高三的模拟考试较多。组织一场考试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考试原本是为了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强化心理承受能力,引领进步,但在高三的特殊时期,一旦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对考试处理不妥,容易使学生出现考试疲劳,甚至越考越丧失信心,产生考试麻痹和考试焦虑。因此我们需要用好考试,指导学生如何支配考试时间,积累考试经验,减缓考试压力等等。比如要求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做到考试练习化,练习考试化。考试后指导学生做四方面的总结:知识、方法、态度、经验。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局部调整座位,给学生创设新的周边环境,掀起新一轮的学习热情,也不断发挥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千方百计使学生放松心态,通过班会课和考试之后与学生的交流谈心,和学生一起分析考试情况,对其成功之处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使学生越考心中越亮堂,一考一个阶梯,由细小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汇成最后的成功。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学生越考越有信心,才能在高考中达到甚至是超越自己的既定目标。

五、注重对学生的心态调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阻碍学生成功的主要障碍,不是学生能力的大小,而是学生的心态问题。一次次的月考、模考,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学生的学习越来越紧张,难度越来越大,综合程度越来越强,联想到自己的远大目标,老师的谆谆教诲,父母的殷切期望有形和无形的巨大压力,极易使学生心态失衡。因此班主任要做一名明察秋毫的气象专家并用心与学生沟通:面对学生表情的变化,心情的低落,行为的异常,一句问候的话,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温馨的谈话,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就是是心灵的阳光,生命的雨露。当学生经历失败时,我们可以在宽松的气氛中回忆以前成功的经历和美好的感受,使他们尽快从失利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并且强化其正向积极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成功的潜意识。

六、加强与任课教师、家长的沟通合作

对于班级的管理,只靠班主任是不行的,必须依靠任课教师的齐抓共管才能有效。我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流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尤其是经常召开班级月考研讨分析会,分析学生的成绩波动原因和弱科进步情况以及特殊学生的问题等,制定出下一阶段的跟进措施。通过与任课教师的相互反馈,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也增强了各科教学的目的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法则是学科平衡发展。科学安排、积极协调应该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高三的家长对待高考,很多时候比学生和老师还要紧张。而很多家长又不能很好的对子女的学习和心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成天在家絮絮叨叨。本意是关心子女,其实是在帮倒忙。即使是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去安慰学生也要讲究其中的艺术性,频繁的安慰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更加紧张。所以,在本期中我召开了本班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情况,并为家长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信息和如何做好高三家长的学习渠道。

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3

关键词:法学;期末考试;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06-02

期末考试是对本学期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综合测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它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学生能够通过期末考试检验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二是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卷面和成绩比例的分析,检验学生对法条以及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有效反馈信息,以便在下一轮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或调整教学进度。因此,考试之于学生和教师,意义均在于“以考促学”,这亦是清政府于1904年正式颁布中国历史上首个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以来一以贯之的考试理念。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知识特点,对期末考试的要求更高;又由于我国高校开设法学专业“多而全”但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的特点,产生出毕业生众多却不能满足实践中对法律人才需要的相对过剩现象,更突显出高校期末考试“以考验学”“以考促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现状

我国大学教育的各项制度一直是在社会和学界的质疑声中不断改进的,其中也包括考试制度。有人曾指出,大学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试理念出现偏差、考试目的不明确、考试制度存在缺陷、考试方式比较单一等[1]。同时,由于大多数高校执行“严进宽出”的教育观念,因此只看重考试结果,不重视考试命题过程;只重知识记忆的再现,忽视对口头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等[2]。而法学作为大学考试制度弊端体现较为突出的专业之一,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如考试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内容难以体现学科特点、考风不正,缺乏规则意识和难以证明学习主动性、难以与职业需要相衔接等等[3]。

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旨在考查和测量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中知识掌握程度的情况。它至少应达到如下目标:1.反映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2.反映出学生对法条的理解和适用能力;3.反映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此,法学期末考试的考察内容和题型设计也应服务于上述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大陆地区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与预定目标有很大距离,主要原因在于,考试一般以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论文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考察知识点较少,考核范围有限;考试内容以记忆为主,考得过死……与法学教育方法相联系,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形式和内容都有待突破。

二、国外高校期末考试的特点

与我国高校期末考试相比,国外高校考试形式多样,方法各异,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较为灵活。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学会将“教育价值”设定为高校考试的出发点,考试需反映学生学习的多维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美国大学课程考试方法多样,其中较有特色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半开卷考试、小组答辩、随堂测验与家庭作业相结合、自主考试、网上考试等。半开卷考试是由学校事先告知考试形式,学生备考时,可以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考试专用纸上总结学习重点,或者记录必要的公式、数据、课堂讲义等内容。在考试时,学生只能参考自己准备内容作答。这种方式通过有限度的允许学生参考学习资料的方式,既方便了学生备考,又能间接考查学生掌握重点的情况。小组答辩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一套试题、一个项目或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够有效考查学生们的合作、配合能力。随堂测验与家庭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考试。随堂测验往往以论述或制定框架方案为表现形式,结合以论文或调研报告为形式的家庭作业,由教师综合全班考生的总体情况后,确定考生的分数范围。自主考试是美国较具特色的

一种考试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由学生在学校规定考试时间段内决定自己的考试时间。学校不限制考场的考试科目,只将其分为“普通”和“特别”考场两类,进入“普通考场”只能携带必备的考试用具,进入“特别考场”可以携带计算器、事先整理的资料等。因此,同一考场的考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考试科目也不同,极大地体现了考试的“自主性”。网上考试多适用于基础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类考试多以电子题库为表现形式,题型以选择、填空、判断为主。学生可以在做好复习准备之后,自行选择考试时间。考生在网上考试系统中选择考试科目后,考试系统会自动设置考试时间(如两个小时),并抽取或组合一套试卷供考生作答。在考生提交试卷之后,系统会自动判卷,并生成分数。这种考试节省资源、简便易行、公平合理,是效率较高的一种考试方式。

在德国,考试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能够从各方面测试学生的能力,其考试方式主要有笔试考试、口试考试及研讨课形式。笔试也就是书面考试,教师在一门课授课之初,会列好专业书目让学生阅读。考试时,除了考查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外,还考查推荐书目上的观点、流派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主动开阔视野,培养自己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口试主要采取教师提问的方式,口试一般需要两名教师,或由任课教师和助教进行,以保证考试的公平进行。这种考试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考查较为灵活,因为一问一答间不仅要求学生熟知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有快速反应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由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问,因此,一些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高分。研讨课也是一种考试方式,多适用于高年级专业课,只有取得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的学生才能参加。考生一般通过网上报名,课程分两个阶段――论文、报告及答辩。任课教师先拟定几个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选择相同题目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这篇论文,论文经教师审阅合格后可进行论文的报告及答辩。报告时,由小组轮流或推选代表介绍论文内容,阐述论文观点,然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就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详细解答的地方进行提问,由该小组的学生进行解答,这种考试形式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科研、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应用也较为广泛。

在荷兰,学生每门课程的成绩都会结合平时成绩进行评定,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会发给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的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该门课程的要求[4]。教师对考核方式有完全的自,考试可以以闭卷或开卷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论文方式考核。除了笔试和论文,学生往往还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演讲。一般来说,一门课的总成绩构成大体上是出勤10%。作业三份,各15%,共45%,论文35%,课堂演讲10%,这种综合考核的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在知识、逻辑思维、写作、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改革方案及效果

通过了解国外高校期末考试的先进经验,结合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兼顾学科知识点、司法考试重点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原则,制定了经济法期末考试改革方案,并于2013和2014年连续两个学年在本科经济法期末考试中实行,效果较好。具体是采取平时口试与期末半开半闭(即一部分题型开卷考试一部分题型闭卷考试)笔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其中平时出勤和讨论占总成绩的30%,笔试占总成绩的70%。

从考试方式来看,半开半闭这一方式与完全开、闭卷相比,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大、难易适中等几个优点。首先,完全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但不便反映出学生根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其次,完全开卷考试的局限性在于:(1)对识记性的知识,如概念等,不便以开卷的方式考察,因此在题型设计方面,名词、简答等基础性知识不好出现在开卷考试试卷上。(2)由于开卷考试学生答题速度较慢,所以在题量的设置方面有局限性。(3)学生依赖性强,往往只依赖教材和资料解题,不容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最后,半开半闭考试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考生可以运用不同复习办法应对考试中的不同题型,既能通过识记获得基础分,又能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对法律的深入理解获得高分。

半开半闭的形式能够弥补上述考试的缺点,同时,为了突出优势,在题型设计上采取了下列方式:对于考查综合分析、文字表达、知识运用能力的题型,即阐述题、案例分析题、辨析题等,以开卷形式考查;对需要识记或快速作答的内容,如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在试题内容的设置方面,贯彻以下几个原则:1.重要知识点重点考查。2.知识点与司法考试的考点相联系。3.重点法条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理解,兼顾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平时口试的主要内容有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课堂问答等,实践中一般通过随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无论是口试还是笔试,都要求教师根据考试方式确定具体题型、设计考查内容。

实行新的考试方案后,课堂出勤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明显上升。学生改变了“学了一学期,不如最后三天加把劲” 的“临阵磨枪”备考思想,与教师的互动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法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及格率较往年提高了8%,优秀率提高了14.5%,经济法考试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在以后的期末考试中,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单一的知识考试难以评估学生的实务和创新能力,应实施以知识测试和能力考核并重的考核评估体系”[5],建立统一的学科考核体系应成为今后考试改革努力的方向。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探索新的考试方法,逐步建立并巩固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多层次考试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姚玉龙.大学本科考试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2,(10).

[2]刘隆华.论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14,(1).

[3]王天欣.高校法学本科考试制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费煊.荷兰法学教育状况及借鉴[J].法学教育研究,2009,(1).

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4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数据分析 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9-01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说过:“过去和现在我们都应该相信评估是对于教育发展最有力的手段”,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环节必须要包含评价分析这一环节。考试成绩是对教育教学效果的量化,是对学生能力的量化,不充分的对成绩数据挖掘也很难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难优化教育资源。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运用正确合适的方法对成绩进行评价分析,可以使学生洞悉自己的位置,使教师和学校决策者洞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育资源。

二、高等数学课程的成绩分析

我们以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的高等数学成绩为例进行分析,共9502个学生的成绩,分别从成绩分布、性别、院系、学期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论如下。

高等数学成绩总体上均值为76.72分,标准差为13.788分。还可见学生成绩分布不是正态分布,呈负偏态分布,高分较多。(见图1)

分男女来看,男生的成绩均值75.73略低于总均值76.72,女生的成绩均值78.91略高于总均值76.72,且女生成绩的标准差12.625小于男生成绩的标准差14.171,反映出女生成绩高于男生成绩,且比男生成绩稳定,说明女生比男生在学习上更努力、更坚持。(见图2)

2011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项研究指出, 在高等数学领域能够取得成就的女性数量相比男性要少得多的原因不是源自生物构成,而是社会因素。研究者Mertz和Jonathan Kane指出,在一些更注重男女平等的国家,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的数学水平都有不小的提升。

分学期来看,(见图3),可见第一学期学生成绩比第二学期学生成绩总体上要好一些。第一学期高数学的主要是一元微积分,并且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所衔接,更易于接受。第二学期学的是多元微积分,内容上比第一学期难,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分学院来看,(见图4),信通院、电子工程学院学生成绩较好,理学院较差,反映各个学院的高数成绩是有较大差异的,还可以看到信通院学生成绩最稳定。

三、结论的分析及建议

目前针对成绩分布特点的讨论不断,有人认为成绩分布不是正态分布,是负偏态分布(即高分较多),正好说明了教育产生了效果。根据考试的目的不同可将考试分为选拔性考试和合格水平考试。选拔性考试是竞赛考试,它期望学生的考试成绩呈现正态分布,出现比较极端的分数分布,从而有利于甄别和选拔。各种竞赛和择优录取的升学考试等都属于选拔性考试。合格水平考试是一种成就考试,旨在考核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不要求学生的分数呈现正态分布,反而希望学生成绩的分布能呈现负偏态分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清考等都属于合格水平考试。从学校教育目的的角度看,合格水平考试是更具有普遍意义、更重要的学校考试。因此,学生考试成绩呈现负偏态分布时,说明教学恰恰是成功的。

高等数学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高等数学成绩在性别、学期、学院上有差异,是与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分不开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高等数学的法宝。我们的建议是加强高等数学课程的互动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它不只是教师学术的共同体,它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创造知识和价值观的共同体。教育技术的新的一种手段-课堂应答系统(CRS),在美国,包括哈佛大学、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普渡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已经超过7百所大学以及为数众多的中小学在教室中使用CRS系统,普遍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效率。北邮作为国内首批在数学教育方面进行CRS互动教学尝试,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这种互动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增加学生自信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海迪·罗斯、罗燕、岑逾豪,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过程指标上的比较: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08.4

[2] 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8

[3] 张国才,学生学习成绩负偏态分布的合理性,江苏高教[J],2002.2

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5

[摘 要]考试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是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监测教学效果、督促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测量学生知识与能力、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形式。因此,进一步加强我院的考试管理,考试与试卷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对于有效地保证考试的正常进行和考试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对于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来说,通过考试可以检验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学管理方法是否有效;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是否得当。对学生而言,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又对学院改进教学管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教学工作中的考试与组织管理

在高校中,考试工作主要在分管教学的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全面负责制定有关规定,对考试的全程进行组织管理。教务处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期中、期末考试周全院各门课程考试的时间安排和考场编排,同时负责试卷的接收、印制、装订,并组织学院(系部)有关教师领卷进行考场的监考工作。考试组织管理工作由教务主任根据学院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组成考试领导小组,全程监控考试各项工作。因而,教学工作需要有严密、科学的考试与试卷管理制度,才有利于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的形成,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教学管理中的考试与考试管理

2.1 考试命题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考试的命题、考试与试卷管理、考试纪律、阅卷的评分关,必须逐步实现考试与试卷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考试命题制度应在有关教研室主任领导下进行,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指定有经验的教师命题,系部主任、教务处主任对试题进行审查后方能进行考试。考试命题则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启发和引导。试题的覆盖面要广,应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做到对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的学习潜能的考查,因为,学生潜能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在高校学习中的发展水平。

2.2 试卷管理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题库是一个比较好的试卷管理系统。很多学科都采用题库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教分离,这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进步。一般说来,一套题库可以供四五届学生使用。对于同一题库的试题来说,试题的重点、难点和考试范围基本相同。而试卷命题的有效性则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因此,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每学期系部所提交的学科课程纸质试题试卷由教务处统一保管,学生毕业五年后,由教务主管院长同意审批后方可做处理,题库建立在系部。教务处管理部门可以对四五届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考查学生不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变化程度。就可以知道历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几年下来,通过对学生的不及格率和优秀率幅度差异分析就可以考虑是否应该及时的修改题库,此时也应该对试卷进行合理的调整。

2.3 考试方式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考试的方式包括:随堂测验、单元或章节评估、期中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又分为集中考试和分散考试。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可采用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答辩、操作演示等各种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某些实践性课程(实验、实习和实训等)直接可以评定学生成绩。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选用恰当的考试形式。集中考试的课程一般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如果需要采用其他考试方式,则必须由任课教师写出命题方案,经系部主任审定,主管院长同意后,报教务处批准。其他非集中考试的课程主要着重平时的考核,此类课程期末考核应采取有别于期末集中考试课程的考试方式,可采用小论文、案例分析、开卷论述、实验操作等较为灵活的方式考核。

3 教学管理中考试的组织实施

3.1 组织实施

根据我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每学期集中考试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期中、期末考试周进行,非集中考试、考查课程也是由教务处按照学期教学实施计划执行进度在集中考试周的教学时间(机动周)内进行。由教务处主管考试工作的教学干事专职保管,教务处专职教学干事印制(刷)试卷。系部建立题库的考试课程由系部主任会同教研室主任协商共同抽出四套,再由教务处主管考试工作的教学干事抽出其中一套作为考试课程进行考试,其余三套作为备用。按照教务处的考试规定和要求,试卷格式、试题的打印必须做到字迹清晰、准确。教务处必须加强试卷的保密工作,交接试卷时必须做好登记手续填写有关表格,确保考试试题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凡不符合要求的试题一律退回重做,由各系部自行负责。

3.2 阅卷评分和试卷保存

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评分的一致性,使用高职高专同一教学大纲的班级实行统一考试,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任课老师的课程,必须实行统一评分标准,可采取流水批卷或交叉批卷。各系部会同教务处领导和教学干事要组织系部有关人员对已批阅过的试卷进行教学检查,确保阅卷的质量。考试成绩的记分采用百分制。满60分以上为合格,不满60分为不合格。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以学期考试成绩为主(占60%或70%),平时考核成绩(占40%或30%)为辅。任课老师应在期末考前一周根据平时的考核记载(平时作业、小测验、考勤表现)和教务处所规定的期中、期末学生成绩考核方案评分标准,计算出学生的平时成绩总分,各科考试的课程考试结束后,再结合计算出的平时成绩进行汇总。成绩汇总后任课老师将在2天之内(流水批阅的课程在考试结束后的4天内)评完试卷(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如期评定的,必须报教务处或教学主管院长同意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上网传送到学院教务处教学成绩管理软件以备存档。

纸质成绩按教务处的规定除电子版登录成绩后,任课老师也要填写一式三份纸质成绩登记表,经本人和系部主管教学主任签字后(一份留存教务处、一份留存系部、一份由任课老师自己保管),交教务处分管教学成绩管理的教学干事随即存档。期末每门课程的试卷(包括补考、缓考考试试卷)批阅后应即刻上交到系部主管教学干事处,由系部按学院考试试卷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将试卷装订成册归档存放在系部。学生的所有考试课和考查课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更改。如学生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可提出申请核查试卷。提请核查试卷或成绩的学生必须在开学前第一周内提出申请,系部主任签字后由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同意后和判卷老师一起复核原始试卷方可查询后更改。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受理。

3.3 考试质量分析

考试质量分析有助于改进教学和提高命题的质量。教务处对全院课程的考试结果进行抽样分析,并报告考试质量(包括平均分、标准差、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供有关课程改进教学和命题参考。各教研室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应对本教研室开设课程的考试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即在对考试结果的纵向比较的基础上,判断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也可避免给学生一个笼统的分数或者一个简单的结论。分析内容包括:命题的内容、覆盖面、难易程度、阅卷的程序、评分标准、考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等,还要分析考试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总结教学的得失,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不断改进。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严格执行的评分标准,不得随便改变,要认真负责做好试卷分析工作,试卷分析也要纳入教师的教学档案。在此基础上,也可在全院(系部)范围内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最后以书面形式上报教务处备案。

因此,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工作考试制度和考试后反馈机制及评估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考试的整体评价制度,从命题质量、考试管理、考试档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才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健康稳步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考试管理学习之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认准目标,一往无前,一定能够取得突出的成绩。

参考文献

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6

本学期以来,经过全体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本班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绩。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科任老师对一班学生的耐心教育和细心指导,希望好的开始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兴趣。现在我对92班期中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一、成绩分析

1、班级综合成绩:

全班57人,参加考试人数56人,李不伙没有参加考试,成绩以0分计算。总均分全年级第三名。班级总体来看有点偏弱,本次考试英语总分120分。全年级最高分114苏英英和第二高分112年小龙都在我们班。每科成绩不高的总是固定几个人,所以有待重点对待。

2、学科成绩分析:

语文:平均55分。

数学:平均33.4分。 

英语:平均69分。

政治:平均4.47分。

历史:平均2.86分。

地理:平均3.88分。

生物:平均3.19分。   

二、原因分析

1、部分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到了七年级,学习的快节奏,加上科目多,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吃力。再加上时间紧,他们复习不到位,自然而然地造成他们成绩的不理想。

2、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吃苦精神、效率意识、计划意识、节奏意识仍有待进一步规范与提高。 

3、平时学生所做的各科练习不够认真,时有早读课前补作业、抄作业现象,还有一些学生拓展题的训练严重不足,想语文练习册中课外阅读练习经常不做。

4、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审题不仔细,导致不该错的反而出错了;学生做完题不知道检查,有一小部分学生做好的比较早,他们不是认真检查试卷,而是在那里摸小东西玩,或者趴在桌子上胡思乱想。

5、我也有不足之处,对学生辅导不力,比如说阅读题,平时引导学生训练较少。

6、加之冬季运动会以及迎接国检的准备。

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到这次考试的成绩。

3、考后措施

(1)学科分析会: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与同年级其他班级比较结果,各学科任课老师认真研讨。

(2)加强研究,明确方向。根据成绩认真分好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在学习中的作用,

(3)注重基础,精讲精练。在教学中,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做为重点,能够多次严格训练以求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课堂教学设计应符合班生实际、教学实际,提高“双基”能力,教学堂堂清,不无备课上课,克服惰性和随意性。作业设置符合教学,减缓坡度,分层设计,面批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做到作业日日清,及时批改反馈矫正,做到课课过关。

(5)分类指导,分层辅导,加强个别辅导。充分发挥学生“结对子”、“一帮一”等课外互助形式的作用,课内多提问、激励、检查,关注学困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

(6)结合班级实际,坚决进行课堂改革,逐步摸索,大胆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并发挥好课代表的作用,并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内容,讲求实效,致力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7)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听取学生的心声,并尽可能地给他们建议,在心理上走近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尊其师、信其道。 

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7

关键词: 《会展英语》 试卷分析 区分度

试卷分析是教学考核工作的重要环节,为评价教学质量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它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学习效果与教师预期的差距等。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找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据此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试卷分析:收集数据,激活数据,反思教学过程,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文科学地对《会展英语》试卷进行分析,这份试卷的测试对象为国贸专业学生,测试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后的会展英语水平。按照课程大纲与教学目标,试题比较具有代表性,来自试题库、网络资料和自主命题,两位任课老师共同合作出卷。

一、题型设置

表1试卷分为六种题型,其题型与分值分布如下表所示。

本次《会展英语》试卷在前期设计上尽量做到题型多样化:有词汇的考察、有会展类交际用语的考察及翻译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测试。

二、试卷分析过程

(一)数据分析方法选取

本次试卷分析提取的样本是国贸专业2班49位同学的《会展英语》期末成绩及每位同学的各题型单项得分。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遵循t检验的原理对各种题型以总分为效标进行区分度描述。

试卷区分度能反映出考试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试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试才有效度。

t检验是试卷分析中常用的成绩分析方法,通常用于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或独立小样本的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由同一被试取得的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等情况。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采用t检验:

根据数据库找出总分栏最低分为48分,最高分为92分,确定区间为(47.1-92.1),将此区间分为9个小区间,组距为5,这样各小区间的端点依次为47.1,52.1,57.1,62.1,67.1,72.1,77.1,82.1,87.1,92.1,在数据库中把这10个数字输入到L5~L16中,利用直方图工具得到图1:

图1

从图1看,学生成绩大致呈正态分布,更确切地说是呈负偏态分布,说明试题难度偏低,而且难度较低的项目比例偏大。

直方图大致正态分布,样本容量49

(二)数据分析过程

首先,利用数据分析的相关系数工具得出各个项目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见下表:

其次,利用t检验的计算公式算出各个相关系数的t值,各t值见表2所示。

(三)分析结果原因分析

除搭配题外,其他题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我分析原因如下。

选择题考核的是词汇,在四个选项中找出与画线部分意义相近的单词。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很多词汇超出了课本范围,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词汇的积累。平时阅读量大、成绩好的学生得分较高,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学生真实水平的差异性。

填空题考核学生的会展英语会话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从五个选项中选择恰当的句子补全一段对话,平时会话能力、思维能力好的学生成绩较好。

翻译考核学生会展类专业词句的掌握,涉及词汇、句型结构及专业用语的掌握情况,主观性强。从得分情况看,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得分很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满分,而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单项得分较低,体现了很好的区分度。

写作考核学生的会展类英文应用文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内容和信息完成两篇应用文,分别为展会邀请函和餐饮服务订单。写作部分对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不仅语法词汇使用准确,还使用应用文特有的格式及措辞等。这道题很容易把实际水平高的学生和水平低的学生区分开来。

搭配题的区分度低,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同学得分情况相差不大,看不出规律性。搭配题考核的是会展英语专业词汇,较大比例的学生得了满分。主要原因是这些专业词汇都来自课本知识,且是中英文搭配题,猜题碰运气的可能较大,更体现了答题过程中的偶然性。

三、结语

从试卷的区分度看,总体区分度较好,有较好的考查力,可以把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学生有效地区分开来。搭配题区分度低,可以适当改变命题方式。

当然,从试卷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学中的隐形问题,如多数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大,专业词汇的积累比较欠缺。应用文写作尽管区分度高,可以把水平不同的学生有效地区分开来,但水平高的学生得分高的也不多。因此,教师要鼓励和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专业词汇量,同时在应用文写作上要多做练习,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

以后进行试卷命题时,教师可以适当预测试卷的效度和区分度,出题时适当增加题型,并尽量使题型多样化,扩大测试内容涵盖的范围,细化评分标准,注重出题的科学性,以取得理想的测试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云.外语系《商务英语翻译》期末考试试卷分析[J].考试周刊,2010.(29).

小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8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考试 改革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检查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途径。食品营养学是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考试课。食品营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边缘科学,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课程介绍重点介绍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实用知识,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达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对《食品营养学》考试模式进行改革。

一、传统考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课程考试应当是从记忆、理解和创新三个层面丰富考试内容,既要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传统模式《食品营养学》考核由期末卷面考核、实验考核、考勤组成。其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就是课程总成绩占100%;实验考核不及格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但实验成绩不占总成绩比例;考勤也不占总成绩比例之中,只是对课堂出勤人数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考勤不占考试成绩比例,部分学生经常出现旷课、请假现象;实验考核也不占考试成绩比例,学生在实验课上动手能力差,不善于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出勤率低;期末成绩决定课程成绩,学生形成了只要卷面及格就可以的观念,上课出勤率低,课堂学习气氛差,玩手机、看杂志等不良现象,平时没有学习氛围,只有在考试前突击复习时,才会看书、笔记,这很大程度上考核了学生的短时期记忆力并非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了“考后全忘记”的学习方法。

二、改革后的考试模式改革考试模式、优化考试结构,从一次终结考试向全程考核转变,从记忆模仿能力向全面考核转变,变单一闭卷考核向开放型多样化模式转变。为了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学》学习兴趣,加大学生学习投入力度,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减少期末考试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对考试模式采取全程评价,课堂出勤占考核成绩的5%、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考核成绩的20%、实验教学占考核成绩的10%、其他形式(PBL教学中表现)占总成绩5%、终结性考核占考核成绩的60%。1.期末考试比例下调改革后,将期末考试比例由100%降为60%,改变一卷决定一课程考核方式,题型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型占70%:简答、论述题,主观题型则重点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认知和应用,课本中则无现成答案可寻,需临场总结、归纳。客观题占30%:选择题、名词解释。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允许考生携带相关书籍和纸质资料,但不得使用电子设备、不得与其他同学协商。2.增加了阶段性学习测验打破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决定最终成绩的习惯,增加了阶段性学习测验,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管理,考核学生对阶段所学内容中应知应会的食品营养学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情况。题型只设客观题型:不定项选择题、填空、名词解释等。3.实验教学考核细化实验课成绩由原来的实验考勤和实验报告成绩,改为实验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按照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考核、提高学生亲自动手机会,故在成绩评定上更应体现实验的过程而不是结果。4.其他形式考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其他形式考核是采用PBL教学法,将同学分成小组,每组推举1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分工。课前做好宣传和动员,让同学们了解PBL的概念和实施过程,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结合教学大纲设计问题,提前1周分配到各个小组。由组长分工,课下通过教材、文献和互联网等媒介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如何运用所获知识回答问题,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对于在讨论中的错误和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指导教师负责纠正或答疑。最后并将研究成果制作成课件,撰写成讲稿。将制作的课件和讲稿在课前2天提交给教师批阅,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成绩。此环节一方面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论文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三、考试改革效果1.学生课堂情况好转通过考试的改革,学生到课率有明显提高,请假、旷课现象几乎没有;课堂上表现明显改善,看杂志、玩手机、趴着睡觉等不良现象减少;学生回答问题、询问问题更加积极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得到加强。2.学习习惯的改变课程考试改革前学生92%以上对课本外的知识获取非常少,到期末为了考试能通过,才拿起教材、笔记开始看看书。课程考试改革后增加了PBL教学、阶段性考试后,68.7%的学时开始对课本外的知识感兴趣,主要途径是从网络、图书馆获得。21.5%学生认为这样考核方式占用太多的个人业余时间,认为传统考核方式较好。3.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认可通过对8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有30.4%的学生认为新的考试方式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有15.4%的学生认可从多方面评价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有36.1%的学生认为新的考试方式灵活,认为此种方式需要看书、复习的占27.6%,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持赞同的占到94.1%。通过对《食品营养学》考试改革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并没有感到学习负担的明显增加,而是感到学习更加有乐趣,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波,梁小红,刘冬英.《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34-736.

[2]王金兰,傅国华.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112-114.

[3]高斌,黄爱祥,陈韬.《食品营养学》课程考试改革探析[J].陕西教学高教,2012,(4):93.

上一篇:小学期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年级主任期中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