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12-10 20:05:07

舞蹈课教案

舞蹈课教案篇1

【关键词】教案教学幼儿园舞蹈课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11-01

幼儿园教案是任课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幼儿实际经过思考设计和周密地准备而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经验,教师掌握教材、了解幼儿和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方法的程度。从我校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所做的毕业教学展示教案中可以看出,教案的写作水平很低下,这部分知识是很欠缺的,有部分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另外,从多年来到幼儿园参观、交流和学习的经验来看,教案的编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幼儿园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这一基本的能力。因此,在本专业的舞蹈教学法课程中加大了对于这一部分的深入学习。

本文把幼儿园舞蹈教案的编写分为五大部分:设计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

一、设计依据

教学设计的依据一般是指课程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幼儿园所有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依据《纲要》的要求来设计的。舞蹈课程基本是依据健康和艺术领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来设计的。《纲要》中要求在健康领域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在艺术领域活动中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学生可根据上述的任何一句话来撰写设计依据。

另外,北京市幼儿园的材是《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系列教材,教材内容也是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教材中详细列出了每个月的主要教育内容和目标等。幼儿自身的特点也是设计课程的主要依据之一。例如,班里幼儿喜欢边唱边跳,可以为他们设计歌表演活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目的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可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舞蹈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教师要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因为某些功利的原因而加大训练强度,导致幼儿对舞蹈的厌烦和恐惧;其次,幼儿舞蹈课主要锻炼的是幼儿的肢体,教学主要内容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些新的舞蹈动作和舞步。幼儿舞蹈训练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各部位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幼儿身体更健康更强壮。最后,舞蹈活动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的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关键性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幼儿难于理解和领会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较抽象、复杂、深奥的内容。一堂幼儿舞蹈课重难点的确定,需要熟悉和贯彻《纲要》的精神,明确教材中教学的任务目的、基本内容、目标和要求,才能确定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和幼儿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对自身水平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有全面的了解,才能确定教学的难点。幼儿已经掌握或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不必列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准备,一般分为物质材料和非物质材料的准备。物质材料包括白板、电脑、音响等各类器材,上课所需照片、图画、头饰、沙包、地垫等其他物质性材料。非物质材料主要是指经验、规则、既成文化等精神材料,它们有时也会以物质的形式出现。幼儿园舞蹈课的教学准备一般分为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材料准备,前期知识经验准备一般是幼儿对于所学舞蹈的音乐和舞蹈特征已经有所了解,已有一些模拟动作和学习舞蹈组合的经验或者已经进行过简单的基本功训练等。物质材料准备一般有舞蹈所需道具服装、录音机、电脑、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总体设计,要对课堂每一环节进行设计,制定出具体方案,应包含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评价和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舞蹈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就是课程的导入。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要一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们的强烈兴趣,他们才有可能配合完成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导入方法有很多,对于幼儿园的舞蹈教学来说,教师可以用儿歌、谜语或吸引人的小故事创设一个情境来引入,可以利用道具或多媒体技术来做导入,可以设计一个与课程有关的小游戏导入,也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幼儿舞基本步法或成品幼儿舞,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等等。例如,在教授傣族幼儿舞之前,可以先播放傣族人民生活地区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照片或视频,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先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有了兴趣再讲解舞蹈动作,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学起来更有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更多的巧妙的导入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展开下面的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就是新知识的学习。幼儿舞蹈课的基本部分一般为学习新的舞蹈动作或舞步等。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包括:分解组合法、示范法、游戏法、个别教学法等等。既可以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接受水平出发。例如在歌表演教学时,首先要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然后开始练习基本动作,教师讲解演唱、动作和情绪配合一致性的要求,最后分句、分段练习,直至完整练习。

结束部分是整个课程的收尾。结束部分的设计方法也有多种,舞蹈课的结束部分可以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结束,也可以还延续课堂的情境,让课程自然的结束等等。

综上所述,幼儿园舞蹈教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政策、新形势的出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舞蹈课教案的设计应不断推陈出新,教师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发挥聪明才智,写出优秀的教案。

参考文献:

[1]陈康荣.舞蹈基础(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3-209.

舞蹈课教案篇2

【关键词】舞蹈教学;编导;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98-01

动作的编导是舞蹈的精髓。因此,在各大高校推广舞蹈编导专业对于舞蹈教学的改革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开创舞蹈编导行业的新局面。

一、舞蹈编导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已经逐步完善,舞蹈编导专业也被引入高校课堂,高校肩负起了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专业编导人才的重任。

当前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小学教育的需求、社会市场的需求和社区文化生活的需求。首先,各中小学把舞蹈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纷纷引进舞蹈专业教师;其次,当下大小型娱乐活动,如广场舞等随处可见,具备舞蹈编导能力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全民健身的热潮带动了社区文化的蓬勃发展,形形的健身舞支撑起了社区娱乐活动体系。

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对舞蹈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专业的舞蹈编导人员才能根据不同的需求编排相应形式的舞蹈动作,充分表达舞蹈艺术的灵魂。

二、高校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的单一性。教学单一性是高校教学的严重弊病,直接影响了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又导致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和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内容包括专业课与公共课两部分,丰富的课程体系将技能与文化有机结合,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但是实际的教学并没有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展现出来,禁锢于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凸显了课堂模式的单一性。

当前舞蹈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很容易暴露不足,无法立足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所需的技能,更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没有独立编排有亮点的舞蹈的本领。

(二)教师角色定位不当。舞蹈教学的强制性使得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比较强势,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舞蹈编导专业本身是一种需要激发创造力的专业,僵化的教学模式加上不合理的教学定位只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舞蹈编导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减少理论灌输,注重专业培养是当前舞蹈教学的重要任务。否则,思维僵化的学生只会重复课本内容。因此,教学方式的改变迫在眉睫,必须更正忽视专业练习的传统教学观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要想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必须首先转变教师观念。立足于保证学生学习效果,针对不同专业应制定适宜的课程设置和教案内容,把时间交给学生去支配,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将观念付诸行动。

首先要丰富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增加新鲜案例。如观摩大型舞蹈演出,激发学生灵感,锻炼创新思维;与学生互动,共同模仿、讨论、改进某一舞蹈案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举办相关知识竞赛,邀请优秀专业人才参加,点评学生作品,传授学生经验等。

教师要大胆尝试,发掘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教师还应该适当安排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活动。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提供舞蹈编导的实践机会,比如即兴训练、剧目训练、提供校内展示平台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即兴训练要求学生将对音律、基调、风格的掌握,迅速以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充分锻炼思维敏捷性和应变力;剧目训练则是对综合知识的融合过程,也是对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测评教学质量,反思教学方式;舞蹈晚会、创作比赛等校内展示平台是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的最佳途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检验理论与市场是否脱节的好方法。

四、结语

优秀的舞蹈艺术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优秀的舞蹈编导人才能带给整个社会美的享受。高校要肩负起培养舞蹈编导人才的使命,积极实践教学教育目标,落实国家政策,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易敬芝.论舞蹈教学中的辩证关系[J].湖南社会科学,2005(05):44-46.

[2]李凯伟.论新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苛求”[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03):21-22.

[3]章娟.高师舞蹈编导教学过程问题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4(01):36-37.

[4]邱彦茜.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J].大众文艺,2014(21):45-46.

舞蹈课教案篇3

[关键词] 高校;音乐学;舞蹈课程;功能;育人价值

一、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

1、教育部《指导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4年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2004]12号,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规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006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6]12号,简称《纲要》),在教育部这两份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高校开展试点工作。2010年9月13日,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专家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耀华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做中期总结,总结中指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两为’,‘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尤其把美育写进教育方针,提倡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更是为从事美育工作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宽阔的用武之地。”他在总结中还指出,“《方案》和《纲要》研制本身,就是由于面对自本世纪伊始以来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提出了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目标,所以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紧扣这一目标。在满足‘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这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或精,或专,或全面多能,以适应综合型、创新型、宽口径、多面手的要求。”

2、九年制义务教育需要的音乐教师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音乐课标准》规定,“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全过程。”音乐教师是学校美育的实施者,是美的传播者、开发者、诱导者,担负着发展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任。音乐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美教育的成效。音乐教师应具备“心灵美、形态美、行为美、教学过程美等素养。

3、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舞蹈课教学改革现状

全国高师院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都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舞蹈课程改革的新路子,在修改培养方案,音乐舞蹈课程设置,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基本形成共识――舞蹈课程在培养音乐人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二、舞蹈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1、“爱心”教育功能

爱是一种情感,爱什么,怎样爱却体现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社会公民爱党爱国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基本品质是热爱教育这个职业,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懈的追求教育目标,才能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搞教学研究,才会感觉到教学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这样的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受到教师所付出的爱心,感受到教师美的心灵。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蹈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享受美育的过程。舞蹈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热爱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亲切自然、落落大方的教学态度,娴熟流畅的知识讲解,深厚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底,准确到位的动作示范,自然得体的教学技巧,耐心细致的学习指导、点拨和引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热爱教师尊敬教师,表现出来的是快乐、轻松、向上,进步,求知欲很强的学习精神。这样,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教学就会受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更不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是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另外,教师热爱学生,还表现在一个“严”字上,常言说“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负责任的教师。学生也不喜欢这样的教师。教师“严”中有爱,“爱”中有和(和气、和谐),“和”中有乐,每一个教学细节的指导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爱心和关心的用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看似无声胜有声,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师爱心的这种传递,将会在音乐学专业毕业生身上发挥作用。

2、审美教育功能

审美,是人们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美的一种思维活动。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完成的。高校音乐学专业在培养艺术人才的过程中,舞蹈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不可忽视。

舞蹈课教案篇4

明确培养目标,量身定做教学计划。综合性地方院校都在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本校艺术专业的发展争相改革。如何让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特别是为本地服务,是地方院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虽然大家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但是基于很多现实原因,大部分院校还是在套用艺术院校或师范类艺术学院的教学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时总有“水土不服”等问题。

目前东莞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东莞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从业者,给地方院校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2000级学生毕业时,艺术系学生还有不少能在东莞中小学校找到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改行。综合性地方院校不得不去探索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东莞经济发达,企业较多,各镇区的群众文化事业开展得都不错,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就业市场。为此,东莞理工学院瞄准这个大市场,重新制定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东莞基础教育和文化事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创建一个地方特色鲜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在本校达到特色专业标准的重点专业,为东莞的基础教育和文化事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音乐教育并能组织群众文艺活动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人才,这其中,舞蹈技能非常重要和实用。针对培养目标,怎样在有效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更好地胜任工作,是我们舞蹈教师理应思考的问题。

原有的舞蹈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工作后,存在综合能力较差,特别是实践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针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对问题进行了总结,发现原有的课程设置过于效仿专业艺术院校,过于考虑学生的专业水平,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为本地输送人才是我们的终极教学目标。以往舞蹈教学只是作为音乐学专业的一个交叉学科进行辅助教学,舞蹈课程一直固守学院派的教学模式,本土化教学实验探索几乎为零。随着学院音乐学群众文化方向培养计划的开展,舞蹈的本土化教学探索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针对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通过明确目标、修订制定教学大纲、妥善设置课程,进而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革新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根据培养目标,重新修改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目前,通过从事群众文化组织与策划的毕业生就业后反馈回来的信息中,我们认识到之前的舞蹈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过于重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调整专业课的比例,加大舞蹈编创课程的比重,舞蹈教学中汇入本土舞蹈,加强有关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欣赏方面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中,艺术专业人才基本上充当了导演的角色,真正上台表演的机会比较少。其中舞蹈工作人员要像“万金油”一样,对舞蹈种类有着丰富的了解。如仅仅开设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显得远远不够。需要增加很多适应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舞蹈种类,比如国标舞、街舞、爵士舞,甚至包括健美操,特别是本土舞蹈艺术,是需要重点学习的。挖掘本土文化,增加本土舞蹈的教学模块,重点在于了解、收集、整理、模仿、组织、再造本土舞蹈的过程,学生通过本土舞蹈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东莞文化,尽快适应工作,缩短磨合期。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此情况安排了很多教学板块,丰富舞蹈语汇和舞种,使学生能够胜任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工作。

还要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比重,主要针对群众文化组织与策划来开设,所涉范围更为广泛,挖掘本土文化,将本土文化与舞蹈编创有效结合,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舞蹈作品。大力改革舞蹈创编课程,使其更具有群众性、本土性。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需要“能说会写、能编会跳”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全能型人才。在组织与策划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过程中,往往写方案是第一步,写出来的方案交领导审批,再决定这次活动开设与否。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中,写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随着文艺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对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创意和有新意的方案更能符合人们的要求。我们也开设了“大型活动的指导”这门课程,但由于基本为理论课,也没有针对群众艺术活动,所以课程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笔者认为,应根据群众文化的特点来开设一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课程,理论联系实践,并且以实践课为主,实现从写方案到具体实施“一条龙”式的教学。

另外,增设有关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欣赏方面的课程,建立舞蹈教学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更符合地方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地方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顺应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学院实际情况,借鉴同类院校办学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应拓宽思路、积极整改,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新的要求,不断探索,改进教学,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舞蹈课教案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文化需求;舞蹈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自20世纪末以来,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增设了舞蹈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如何提高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基础功底厚、实践能力强、受社会青睐的专业人才,成了对各职业院校的考验。当前,舞蹈专业在各职业院校发展得欣欣向荣,规模庞大,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投入低、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差、教学方式单一、培养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因而提升职业院校舞蹈课教学效率任重道远。

一、职业院校舞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产生该现状的原因跟舞蹈本身的性质有关。舞蹈教学属于艺术类教育,相对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来说往往会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很多职业院校更重视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课程。其实,职业学校与研究型学校不同,培养的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强,工作能力强,许多职业院校没有认识到舞蹈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安排不足。所以,职业院校对舞蹈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也会成为舞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二)舞蹈课堂教学的设施不健全

舞蹈教学的硬件设施是影响舞蹈教学课堂效率及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不健全的设施,不完善的舞蹈教学设备都会给学生学习舞蹈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例如地板、地胶、把杆的陈旧和破损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在练习舞蹈时受伤,因此,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训练,效率肯定不高。另外,钢琴的质量达不到上课要求,许多院校未配备供学生观摩用的电教室。同时,部分院校出于利益的考虑,在舞蹈场地、道具、服装等的使用时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也会限制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舞蹈教学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

舞蹈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课程,加之各职业院校本身条件的限制及其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透彻,学校聘请的舞蹈教师数量达不到教学要求,水平也相对不够高。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会聘请一些非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来担任舞蹈教师,他们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教学实践上都与舞蹈专业教师有很大差距,这就直接影响了舞蹈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四)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

陈旧舞蹈教学应包括基本功训练,跳、转、翻技术技巧,软开度,毯子功和剧目及舞蹈观摩等,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只是对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去观摩某一台剧目,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根本没有体现出舞蹈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好。由于舞蹈本身具有生动、活泼、浪漫的特点,所以课堂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有舞蹈教学能力的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些创新和探索,但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舞蹈教研室却不知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只是认为创新课堂设计就是介绍几个创新的舞蹈动作和艺术行为,并没有把舞蹈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二、提升职业院校舞蹈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一)自上而下形成共识,加强重视度

要自上而下地形成共识,重视是关键,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对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一方面教育主管单位要加大对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支持力度,强调艺术教学对转型综合性院校提升综合实力的意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文件,加大对舞蹈行业的监管,对院校的舞蹈教育提出鼓励政策。另外,各院校之间要加强联系,特别是舞蹈专业课教师要积极交流舞蹈教学工作经验,相互切磋,相互促进。

(二)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才能够提升舞蹈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第一,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身体基础条件、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条件差距较大,制订的教学方案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来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教学的难易程度,帮助其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与信心。第二,加强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帮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以起到双方共赢的目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将舞蹈的创编以及新动作融会贯通,更加深刻地领悟舞蹈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同学帮助下则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舞蹈技巧,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与兴趣。第三,合理选择伴奏音乐。合适的伴奏音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的韵律感,特别是在创编舞蹈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抓住舞蹈节奏变化的特点与规律,让其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前几年,笔者“临危受命”接了一个临近毕业的班级的基本功训练和技巧训练课的教学工作。当时这个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热情不高,眼看毕业在即,水平还是很弱,有的学生甚至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引导和激励的办法,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1)为学生制订毕业后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等高校本科的目标,用目标来倒逼他们在课堂上认真苦练,着重提高舞蹈技能,并补齐之前落下的课程;(2)为学生讲述中外舞蹈家成功的故事,借此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3)鼓励学生和同年级其他3个班竞争,争取在毕业时超过其他3个班,用优异的毕业成绩来证明自己;(4)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小作品和即兴表演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5)老师全天候陪着学生们一起练舞,除正常上课,早功、晚练都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有什么问题,即时解决。通过这些努力,毕业时,这个17人的班级,有5人考上北京舞蹈学院本科,一人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本科,一人考上首都师范大学本科,其余10人也分别考上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师,四川音乐学院等的本科。

(三)提高学生舞蹈基础

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效率就需提升学生的基本功基础,对于从小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在课堂上就很容易接受新的舞蹈知识和动作。但在现实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大部分考生没有舞蹈基础,针对这种情况,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基本功水平,还可通过课后辅导培训、周末舞蹈培训或假期舞蹈补习班等系统地进行基本功培训,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这是舞蹈专业素质教学的重要策略。

(四)科学设置舞蹈课程体系

第一,渗透教育理念,建立起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两种,一种是艺考生,一种是普通毕业生。其中前者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后者并无相关舞蹈基础,这两种学生基础差距较大。所以,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当充分掌握学校生源状况,并根据院校自身设施条件来制订出与院校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应当科学设置舞蹈课程体系。就现阶段看来,不少职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并没有安排独立性的课程,在选择以及编排舞蹈课程上往往照搬其他院校,而没有结合自身院校情况进行改革。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具体分为多种方向,且相应的岗位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职业院校中的舞蹈课往往依照的是统一标准,没有根据舞蹈专业细分方向来制订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因此必须要对舞蹈课堂教学体系进行合理设置,并结合舞蹈理论、实践以及实习等要求来确定舞蹈的课程安排、学时以及学分等内容,以保证舞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第三,应当选用实用性较强的本土教材,在设置舞蹈课程时应当有效融合舞蹈理论和实践。选用本土教材能够有效凸显舞蹈的实用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这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

(五)拓展舞蹈教学视野,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舞蹈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去参与、互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舞蹈模仿秀,即人物模仿,动物模仿;还有拟人化的模仿,例如:模仿高山上的一棵树,一朵花,一株小草,等等;还有即兴表演,如:听一段音乐要学生用舞蹈来表现这段音乐的主题;也可以进行命题表演,就是教师给定题目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出来。这些舞蹈教学内容,对于培养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情境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以及音乐渲染相结合的方式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受到舞蹈剧情的感染,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教学情境,将舞蹈的表现形式、风格以及内涵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舞蹈的美,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掌握舞蹈知识。2.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就精心准备与策划课堂教学内容,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性的舞蹈案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与分析,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舞蹈知识与技巧。3.创作教学模式在开展创作教学前,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打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作欲望。第一,教师可以采用自编、模仿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舞蹈教学当中。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并积极鼓励学生,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第三,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使舞蹈教学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并进行舞蹈创作。

(六)科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信息科技高度普及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职业院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但能够让舞蹈教学内容更为直观与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能有效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第一,利用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提高舞蹈审美感。如,在进行舞蹈赏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世界经典舞蹈的视频,让学生受到艺术的冲击与感染,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与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舞蹈的美。第二,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分解高难度舞蹈动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通过教师来对舞蹈动作进行演示,这无疑增加了教学以及学习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则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录制,并在课堂上根据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理解情况来进行视频动作回放,并配以适当的讲解、指导与示范,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要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开展教学效果反馈工作。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与练习舞蹈动作时,利用摄像机将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并在课堂上将其播放出来,用以分析与总结学生的肢体动作与形态,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动作及时纠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七)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在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舞蹈水平以及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更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地将本校教师送到专业艺术院校深造进修,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同年龄的教师有各自的优势,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都比较新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教学的专业水平还是不足,这就需要年长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去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通过不同教师的分工合作,让学生轻松接受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既能进行资源整合,又能确保专业素养的培训质量。同时,为了优化舞蹈教学工作,还可聘请客座教授对教师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开设舞蹈专业成为一种趋势,虽然还普遍存在舞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但是通过实践,可以主动找出课堂效率低的原因,并通过师资投入,教学方法优化,因材施教等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动职业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晶.微格教学在高考舞蹈课堂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8).

[2]赵林春.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舞蹈基训课教学实践改革[J].艺境,2007(Z1).

[3]马悦.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7).

[4]虞海斌.提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水平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6(26).

[5]韦淑萍.高职院校舞蹈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6]刘笑艳.探讨高职院校舞蹈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6(21).

舞蹈课教案篇6

在隆荫培和徐尔充老师的《舞蹈艺术概论》的舞蹈分类中,他们指出“舞蹈按照不同的风格特点可以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新风舞”。对于这几个舞蹈种类,当前普通类大学中所开设的一般有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对于普通的高中生来讲,由于很多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只会压压软开度,跳个简单的剧目。所以他们很少接触舞蹈的风格问题,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花在练习软开度和技术技巧上,即使在古典舞、民间舞课上去尝试着做到老师对风格特点的要求,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他们很难完美的把握各个舞种的风格特点。以中国古典舞为例,中国古典舞在经历了“土芭蕾”、“样板戏”的时代后,人们在学习和认识中国古典舞上有了新的飞跃,建构新的古典舞风韵,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上所追求的“精、气、神”中,“气”的巧妙运用,最终讲求的就是这种“身体韵律”表现,而“神”就是这里的“身韵”。那么对于刚刚接触舞蹈不久的高中生,他们理解的中国古典舞可能就是很表面的外部形态,比如:山膀、托掌、按掌、提襟等等,很难做到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精、气、神以及风韵。

2、表演意识的欠缺

一个好的舞蹈演员一定能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抒发人物情感,从而达到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不管是多么好的软开度,多么高超的技术技巧,还是多么纯正的舞蹈风格。它们都是为了使舞蹈演员更好的表演来服务的。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普通的高中生来讲,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所认为的舞蹈就是简单的压腿、软开度或者说还有一个简单的剧目,表演意识对于他们来讲,不仅仅陌生而已。从舞蹈的本质来看,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是舞蹈演员用自己的身体去给他的观众倾诉一个故事、一种情感。如果舞者考虑的仅仅是自己的动作,那么怎么能达到“传情达意”的地步呢?随着全国各地普通类高校舞蹈专业的开设,舞蹈的高等教育也开始普及开来,但是又由于大多数生源都来之普通高中,底子薄、基础差,针对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如果还照搬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以培养高、精、尖的舞蹈人才为主,事实上是不切实际的。普通类院校该怎样面对这个矛盾的事实呢?我认为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联合起来,共同努力。

首先,普通师范类院校。

(1)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普通高中生,如果照搬专业院校的以培养尖子人才为目的的培养目标,肯定是不可行的。笔者认为作为普通师范类高校应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针对高中生文化底子较中专生好的特点,舞蹈学科全面推进,增加理论课的学习。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培养的舞蹈人才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舞蹈演员的路子;

(2)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相对于专业院校,增加理论课的课时量,增开一些普及型以及舞蹈经营性的舞蹈课程,培养舞蹈全面人才,如中小学舞蹈教师、舞蹈经纪人等等。普通师范类院校,还可以以综合资源的优势为依托,是舞蹈学科与学校其他专业相结合,重视舞蹈领域的科研。

其次,舞蹈教师。

(1)提高师德。面对一个教学班级里有一部分中专生,一部分高中生。作为教师首先就要一视同仁。对于专业课不是太好的学生要积极的对待,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他们去的进步的时候应及时的予以鼓励和表扬,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敢于去表现,这样才能善于表现。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灌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思想,并让学生把“苦是乐,严是爱”当成自己基训课的座右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舞蹈,自觉投入到训练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教师的教法。老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来进行。在面临一个程度参差不齐的班级时,教师除了要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因材施教。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的进行推进教学。最后,学生。作为普通高中生,首先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毫无吸引力。在自己的前进道路上,一定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走。面对中专生,不用自卑。发挥自己文化底蕴的优势,与中专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作为普通师范院校的高等舞蹈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面临很多的问题。面对这些文化底蕴稍高的学生,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普通师范类院校的舞蹈高等教育逐渐由照搬专业院校的高、精、尖的培养模式向舞蹈素质教育转变,为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舞蹈课教案篇7

【关键词】舞蹈教学;高校体育;调查分析;对策

前言

体育舞蹈是一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性艺术,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服饰等于一体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而且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亲社会行为。自开展以来,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晚,在开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这门课程在高校开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革与完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同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训练经验回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以期能为广大同仁提供点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专家访谈法设计了调查问卷表,然后随机抽取了湖南省的5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150名。共发放了调查问卷表150份,有效回收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8%。后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均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在网络、图书馆参阅了相关文献,采用逻辑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归纳与分析,发现制约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原因如下:

1.1师资缺位

由于体育舞蹈是个“舶来品”,在我国起步较晚,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有51.7%的体育教师是“半路出家”,由于自己喜欢体育舞蹈从而转项到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技术水平浅薄,从专项的深度和广度上讲,都直接影响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其主要原因是专业院校培养的体育舞蹈专项的人才比较少,其次,近年才有专业的体育研究生到校任教,但在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地提高。

1.2场地设施不达标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舞蹈课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在体操馆、健美操室等室内进行,这是体育舞蹈教学设施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调查中发现,目前75%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设备较为简陋,没有专门的体育舞蹈教学练习场地,甚至有时在体育馆篮球场地学练等,且音响设备及墙镜等都比较落后,很难保证正常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为此,教学场地与设备急需改善。

1.3教学内容可操作性不强

走访调查发现,笔者抽样走访的三所高校没有专门的体育舞蹈教学教材,原因是目前的体育舞蹈教材多是为体育舞蹈专业所编定的教材,教材普遍内容繁杂、动作难度大。例如伦巴、恰恰、桑巴、牛仔,街舞、维也纳华尔兹舞等,不论是学习哪一种舞,在不充裕的教学时里要想学好都困难,何况是多个舞种,普通高校选项课的大学生,由于协调性、音乐节奏感、舞蹈基础等原因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达不到那个程度。总体来说,且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并没有材,导致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授课的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可操作性,不利于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的蓬勃发展。

1.4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是贯彻教与学的纽带,教学方法选择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学目标的完成,调查显示,有48.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舞蹈教师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因此,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只有根据其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对象的基础与教学的进度,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展开。调查统计发现,目前多数体育舞蹈课教师教学经验尚且不足,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程式化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兴趣的形成。

1.5考评方案不科学

本次调查统计发现,有35.6%的大学生对考评方案持不满意态度。据大学生反映,教学时完成后,体育舞蹈教师就会对大学生进行考核。一般情况下,体育舞蹈教学成绩大部分以学生最终某套舞蹈考核得分和平时出勤得分记入总分,对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学习中的表现及课后的锻炼情况等不予重视,此举不利于促进大学生课后锻炼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对体育舞蹈运动技能的评价,忽略了对大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从前面发展观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1.6体育舞蹈氛围缺失

体育氛围是由体育文化、运动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培养等构成的,对人们从事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的体育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还停留在普通交际舞的层面上,缺乏对体育舞蹈实质意义上的认识,而各高校针对这一现象大都没有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推广措施,而是以常规开展课堂教学为主,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愿意巩固课堂所学的就自发组织学练,不愿意的也没有相应的要求与引导措施,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终身体育舞蹈意识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高校应该提高认识、完善教学制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组织开展相关的课余舞蹈活动。例如举办观摩表演、校园体育舞蹈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去了解体育舞蹈、喜爱体育舞蹈的一种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有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方案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我市高校舞蹈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舞蹈师资队伍是目前高校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基础环节来抓,强化舞蹈教师在职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各级舞蹈协会应经常举办针对高校舞蹈教师的在职培训,实施分级培养,逐步提高,系统传授舞蹈教学、训练以及竞赛规则与裁判的有关知识,着重培养体育舞蹈教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组织竞赛与裁判的工作能力,使体育舞蹈教师的在职培训达到充实其知识、增强其认识、发展其能力的目的。加大舞蹈教师的人才引进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快捷方式。再次,加强与体育院校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人才管理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聘请校外长期或短期兼职教师或教练员,以缓解舞蹈师资的燃眉之急。同时,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舞蹈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促进高校舞蹈运动的高效开展和大学生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

2.2改善场地器材,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场地、器材是教学、训练活动的物质保障,也是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硬性指标。近年来,由于受高校扩招、校内发展规划的不协调及经费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场地器材建设始终没有跟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像场地占地多、投资大、器材耗费高的舞蹈项目,场地器材建设更是发展缓慢。为此,各高校要与时俱进,创新观念,切实搞好舞蹈场地、器材建设的规划,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利用企业赞助或全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改善舞蹈教学和训练环境。同时应当在合理组织和管理体育舞蹈课外活动场地资源,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场地利用率。各高校要加强体育舞蹈场地管理,在保证体育教学、训练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早、中、晚、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对师生开放,开放形式要灵活多样,在制定收费标准时,要根据大学生的消费承受能力,采用灵活的收费政策,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可采用月票、季票等灵活的优惠价格政策,使广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中来。

2.3整合体育舞蹈教材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应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一要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二要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现实与未来的体育需要,为大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服务。由于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开展时间短,专门研究初学者体育舞蹈教材少,因此,高校体育舞蹈教材建设方面还应当加强统一的调研,整合教学内容。目前针对高校相对统一的教学特点,建议体育舞蹈界、体育教育界的专家泰斗要集众智慧,制定出一套规范化的指导性教材,有效地促进和加强高校体育舞蹈教材建设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配置多媒体光盘等教学媒介,让大学生更形象直观的利用课本教材学习体育舞蹈、认识体育舞蹈、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的各项活动之中,养成体育舞蹈锻炼习惯。

2.4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变式教学

长期运用传统的“示范-学练”教学方法,大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致。为此,在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变式教学,启发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授类方法上体育舞蹈任课教师应多采取演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方法,启发大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学习窍门和发挥创新能力,并指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参考书目,以扩宽知识面。在能力类教法上体育舞蹈任课教师应考虑到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大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乐。理论课上,可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作重点讲授,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情况,让大学生去查找资料,写出书面作业。总之,教学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应以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融会贯通为目的,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5完善考核体系,科学评价大学生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评价是用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师依据反馈情况,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好地提高效率。现代教学评价主张在教学中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很好的发挥了评价的反馈功能。诊断性评价为教师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行动方案提供了依据;形成性评价则为师生提供了教学进程中的反馈信息,更好的调控教学和改进学习: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客观的结论。这三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为更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保障。此外,在教学评价的主体上,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大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认识能力,“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也能给大学生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2.6多参加课外舞蹈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舞蹈氛围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多组织大学生多参加课外舞蹈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体育舞蹈氛围。为了体育舞蹈氛围的营造,不能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需要从多开展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始。例如校方为了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广泛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舞蹈艺术活动和舞蹈晚会,以努力实现课内外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得舞蹈教学即不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偏离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和时展的需求。如各校、院、系可以成立舞蹈运动队、体育舞蹈协会、舞蹈艺术沙龙等。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文艺活动,不仅能为大学生创造参加舞蹈艺术活动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学以致用。并且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加深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并且充分享受舞蹈艺术所带来的愉。因此,营造浓郁的校园舞蹈文化的氛围,积极开展各种体育舞蹈的活动,是进一步深化体育舞蹈教学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应章.建设新农村体育的保障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6

[2]刘晶.广东省体育舞蹈市场现状与开发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3

[3]王波.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9

[4]郑东霞.湖南高校体育舞蹈专修课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1

舞蹈课教案篇8

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单元:第三单元 傣族舞蹈 –任务2:傣族舞蹈基本脚位

一、教学内容:

1. “三道弯”基本体态

2. 起伏动律与起伏步

3. 基本脚位与短句练习

4.基本手位与脚位组合练习

职业能力分析:对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分析“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的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引导幼儿进行舞蹈欣赏及表现的能力,要掌握规范的舞蹈表现方法是以对“美”的感受为基础的,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与舞蹈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掌握民族舞蹈艺术形象和民族文化知识,学习和创编具有民族舞蹈元素的幼儿舞蹈,以便在日后的幼儿教育事业中能够进行多方位的创作。

二、教学背景: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们已具备和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肢体协调性。在之前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已基本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型,已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手位,初步感受了傣族舞蹈的三道弯体态,以及优美含蓄的音乐舞蹈风格,为本节课手位与步伐的下肢动作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单元将学习傣族舞蹈基本脚位内容,体验傣族舞蹈沉稳安详步步伐特征,再与基本手位动作相结合,整体把握傣族舞蹈优美含蓄的风格韵律和富有雕塑感的舞姿造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傣族人民生活、劳动、音乐等民族文化知识,理解傣族民俗文化与舞蹈风格之间的联系;

2.知道傣族舞的脚位、步伐,掌握其动作要领;

3.掌握傣族舞的三道弯体态与起伏动律。

能力目标:

1.能够把傣族基本脚位与手位动作相结合,上下肢协调一致地进行表演;

2.能够表现出傣族舞蹈优美含蓄的舞蹈风格韵律,准备把握三道弯体态与起伏动律。

素养目标:

1.养成细致的观察力和准确的模仿力;

2.感受民族舞蹈 “情、韵、美”境界,体验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在舞蹈美与情的融合中陶冶情操;

3.培养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规范掌握傣族舞蹈的起伏动律与脚位步伐动作。

教学难点:“三道弯”的基本体态及动作中抻劲与韧劲的体现。

五、教学理念: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表演、教学、创编”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以“实践应用取向”为原则凸显教学内容的“实用、适用、够用”。在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做”的融会贯通。突出现象直观教学,增强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课前课后发布学习任务,课前学习教学平台中资料,图文结合的方式驱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课后提交舞蹈练习视频,教师评分计入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加强课后练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流畅表演能力。

2.情境教学法:欣赏傣族经典舞蹈《船歌》,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傣族姑娘婀娜的三道弯体态。

3.示范与讲解结合

4.单一训练与动作组合相结合

七、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强化学生沟通、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自主学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自主思考、总结意识和能力

3.观摩交流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观摩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取长补短。

八、教学环境:

线下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

线上教学环境:超星学习通平台

九、教学资源:

基础资源:校本教材、课程舞蹈视频、课程舞蹈音频、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考核方案、多元化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模式;

拓展资源:中国大学幕课、各类民族舞蹈教学视频、中国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视频、各类儿童民族舞视频、幼儿园民族舞蹈表演视频等。

十、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教学环节1:傣族舞蹈的体态与动律时间:6分钟

教学内容课件展示师生活动教法学法设计意图

1.情境教学法:欣赏傣族经典舞蹈《船歌》,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傣族姑娘婀娜的三道弯体态;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形成傣族舞蹈三道弯体态与起伏动律的因素有哪些。

3.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体会三道弯体态与起伏动律等动作的形成特点并逐个纠正动作准确位置。

1.《船歌》采用大量“三道弯”的体态来表现傣族少女的婀娜多姿,学生通过欣赏视频中唯美的画面,营造浓郁的民族舞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提问方式巩固知识,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为下一步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动作奠定情感基础。

教学环节2:傣族舞蹈基本脚位 时间:

教学内容课件展示师生活动教法学法设计意图

采用示范与讲解结合法逐一解决本节课教学重点基本脚位与起伏步,学生自选手位动作与脚位自由组合,进行组合训练。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掌握基本脚位动作的形成特点并逐个纠正动作准确位置。

由基本脚位入手,又将静态的基本脚位与起伏动律相结合转化为动态的起伏步练习,然后再将动作串联组合,编排成一个傣族舞蹈脚位组合。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型和基本手位的上肢动作基础上,学习傣族舞蹈脚位与起伏步的下肢动作,上下肢协调配合为下一步进行综合表演奠定基础。教学设计难度适中,教学重难点清晰、明确,教学难点基本解决。

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等方法,导入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视觉上给予学生直观感受,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舞蹈风格。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

上一篇:班会课教案范文 下一篇:致橡树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