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14 19:02:06

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

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篇1

交流研讨是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实验所得的信息,交换彼此的看法,实现共同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交流研讨还存在着“蜻蜓点水”、效率低下等问题。

1.1 流于形式,以偏概全

科学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不同小组之间的实验结果可能是不同的。这本是促使学生进行交流研讨的契机,但如果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在交流研讨中的发展需求,那么就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有教师在执教《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时,虽然组织了交流活动,但目的仅仅是为了通过学生的汇报,能够让教师画出食物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简图。交流并没有使学生关注其他组的研究情况,更没有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消化器官之间的功能区别和联系。

1.2 责任不明,低效研讨

在课堂学习中,各个小组大多都是根据座位而组合的。如果教师没有对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指导,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那么各小组的组内研讨效值肯定是不高的。在讨论时,有些小组的成员都没有参与交流研讨,就等着教师宣布交流结果、出示正确答案;有些小组从开始讨论到汇报总结,只有个别学生发言;还有的小组人人都抢着发言,根本没有遵循交流研讨的基本方法,到最后也难以达成共识。

1.3 虎头蛇尾,顾此失彼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教师由于担心学生出错,不能完成实验,因此将时间过多地用于实验前的布置,减少了交流研讨的时间。这样的设计是不可取的。有教师在执教《光和影》一课时,把实验前的指导交代得很详细。当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发现课堂时间所剩无几,于是匆匆结束课程,将结论强行灌输给学生。试问: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吗?事实上,这只会淡化学生的实证意识和求真精神,让科学实验活动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1.4 忽视特殊,回避分析

交流研讨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得出实验结论。笔者发现教师总是有意识地请那些记录了有利于获得正确结论的数据的小组上来汇报,一旦出现不符合研究结论的实验数据和意外发现,就往往以实验存在误差为借口蒙混过去,很少关注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精彩发现。如《摆的研究》一课中,10个小组中有8个小组的数据支持“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无关”,另外2个小组的数据却不能支持。教师只关注了那8个小组的数据,对其他数据刻意回避,可能是担心这样的数据分析交流会干扰课堂教学的节奏,因此急于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2 提升研讨效值的策略

面对以上种种不和谐的现象,解决交流研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交流研讨的效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交流,帮助学生去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2.1 适时精准提问,使研讨更深入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互动交流方式。如果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适时追问,就能够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解释自己的观点,展现思维的全过程。

在《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中,教师请学生将造好的“环形山”拿到讲台上来进行展示,并说说本小组造的“环形山”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否与真实的情况较为接近?当学生讲述支持“撞击说”的证据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一起追问:“有深有浅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环中有环’是怎么造成的?撞击后的陨石去哪里了?”从而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实验发现进行解释。

教师在模拟实验之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证据,就是为了引发学生对环形山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冲突。而通过教师的追问,学生在交流研讨中,串联起了证据链,从而更好地建构了科学概念。

2.2 丰富交流形式,让研讨更多样

交流研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研究内容可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

2.2.1 重视科学记录

科学记录是科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科学记录单是实验过程、思维和结果的载体,起到了加深学生科学理解的作用,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条理更清楚,表达更清晰。

在教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中,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记录单。学生可以用画图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的发现。在之后的汇报中,学生就能够把自己的观察发现描述得更具体且富有逻辑性了。

2.2.2 增设交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交流研讨只局限在说和写上。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在其中融入图绘、表演等多样化的交流研讨方式,那么学生的参与度就会大大提高。

在《维护生态平衡》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各成员之间那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采用了表演剧的交流方式:学生分别扮演一种生物,展示该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用表演的方式来交流更有新意,更符合学生的心理,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 搭建交流平台

有些交流研讨活动看起来热闹有效,但学生其实是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状态。而这种围绕着教师进行的被动交流,对提高学生的交流研讨能力是不利的。

搭建科学讨论会这样的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交流研讨。各小组派代表陈述小组观点,其余小组进行补充,并适时地提出意见和问题,教师在其中只需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即可。

《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中的交流研讨就可以采用科学讨论会的形式展开。请各个小组上台展示造好的“环形山”模型,介绍本小组在模拟实验中发现的证据和产生的疑问,与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分享研究的成果。

3 培养交流习惯,使研讨更规范

良好的交流习惯,可以使课堂研讨更加规范,从而提升交流研讨的效值。那么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交流习惯呢?

3.1 收好材料

在小学生的眼中,材料往往比教师更吸引人。如果教师在实验活动结束后没有让学生收拾材料,而是直接进入交流研讨环节,学生就容易受到材料的干扰,他们在交流研讨时仍会悄悄地对材料进行“研究”,置交流研讨于不顾。因此,在交流研讨时教师一定要采取措施,尽量让学生远离材料的干扰。对于一些收发比较简单的材料,可以在实验活动结束时,及时放置在一个集中的地方;有些材料不方便取走时,可以将实验室设成探究区和研讨区,分地点进行,保证学生不受材料的负面影响。

3.2 榜样示范

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性的。学生在作品展演、展示汇报或者是口述交流的过程中,其表现力也有不同。教师可以在之前的巡视过程中,事先了解哪些小组操作较好、记录单填写较完整,先请这一部分学生做示范。通过生生互动,带动其他学生了解交流的过程和形式,更好地开展集体研讨。

3.3 学会倾听

在交流实验成果时,学生应具有善于倾听、批判性地接纳他人正确意见的科学品质。如何教学生学会倾听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心态。小学生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玩“传话”游戏,认识到“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会“听”是件了不起的本领。

其次,要优化倾听的指导。细化要求,要学生边听边想。掌握“听”的方法: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听别人的思维过程,采用的思考方法;三听别人表达的内容是否缜密,如何进行质疑或补充。

第三,教师要做好倾听的表率。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沉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注视发言的学生,以学生的角色去听。通过倾听,表达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4 关注概念生成,让研讨更出彩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实验后的研讨很难做到深入浅出,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如果实验现象明显且一致,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现象不一致,就会使交流研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如果教师每次都视而不见,以误差或课后探究为借口,不了了之,怎么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呢,以后学生还会勇于表达不同见解吗?

因此,教师绝对不能忽略这样的不确定性,要关注那些有价值的“特殊”事件,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让实验后的交流研讨更出彩,产生更高的教育价值。

一位教师在执教《磁铁的磁性》一课中对于“特殊”事件的处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当学生结束实验活动之后,这位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研究结果。许多学生都说条形磁铁的磁性是中间弱,两边强。但是有一位学生告诉教师,他的磁铁是有一头强一些,有一头弱一些的。教师让学生拿着他的磁铁到讲台上进行演示。结果这块磁铁真的是一头强一些,一头弱一些。很明显,这对学生得出统一的实验结论是不利的。教师首先肯定了这个孩子的发现:“你的研究很重要。原来这里有一根条形磁铁的磁性是一头强一些,一头弱一些的。”然后,教师请学生自己总结研究成果,自己补充完善,最后达成一个共识:“我们这里大多数的条形磁铁是中间弱、两头强的,还有一块是两头不一样强,一头稍微强一点,一头稍微弱一点的。这是很重要的发现。我们不能忽视它。”

这根“与众不同”的条形磁铁,是教师预先没有料想到的。但是教师尊重孩子的意外发现,并且有意地把这种发现进行放大,学生的意外发现得到了验证,学生善于发现与提问的天性得到了肯定,研讨交流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学生对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的性质有了更好的认识,而且还间接意识到某些特殊原因会使磁铁两极磁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从中领悟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篇2

出会的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质量安全部费滨涛专务,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主任陶春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姚红宇,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朱军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李少平,东北大学教授谢里阳,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副主任何玉怀。会议由何玉怀副主任主持。

会议开幕式上,陶春虎致开幕词,对各位领导和代表出会表示热烈欢迎,对集团公司、支持单位、行业各单位等对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希望到会代表通过此次大会进行充分交流、研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关注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费滨涛专务代表集团公司祝贺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失效分析学会的工作始终受到集团公司的关注,希望本次大会的召开,与会者能积极发言,踊跃参与,扩大在同行的影响力,多沟通、交流和合作,增强凝聚力,通过学会的工作提高我国失效分析技术的整体水平。

大会邀请了失效分析相关领域6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陶春虎报告题为“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及其实验研究”的报告,姚红宇报告题为“利用失效分析改进航空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适航管理”, 空军傅国如报告题为“航空橡胶制品失效特征研究”,李少平报告题为“关注元器件使用细节,提高整机装备可靠性”,谢里阳报告题为“可靠性评估与失效分析方法”,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刘昌奎报告题为“紧固件过载和氢脆断裂的探讨”。

在随后的分组交流中,机、箭体系统和发动机系统两个专业组的论文作者分别做了各自论文相关的报告,论文作者与参会人员就论文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积极的交流,就一些共性问题和检测分析难题进行了讨论与勾通,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对如何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代表畅所欲言,积极交流,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本次交流受益匪浅,不但与同行对失效分析工作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交流,而且对失效分析的新技术及未来发展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结识了许多专业人士,希望今后分会能更多的组织这样的活动,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失效分析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篇3

1、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2、初步感知“大小一定的物体,比水轻的会浮,比水重的会沉”。

知识:

1、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有用简单器材做的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情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

教学准备:

铁钉、气球、小玻璃杯、石子、灯泡、木棍、四个大小一样的塑料瓶、砂、盐、锯末、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两个大小不同的螺母、装有水的水槽、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玩潜水艇时,我们发现潜水艇里水的多少决定潜水艇的沉浮,一般物体的沉浮又与什么有关呢?

2、推测我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如铁钉、气球、石子等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3、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把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看看有没有推测错的物体,把水中上浮的物体和水中下沉的物体分成两堆,并在教材上记录。

二、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1、小组讨论:物体在水中浮与沉,可能与哪此因素有关?学生分小组讨论推测,并将推测结果记录在教材上。

2、教师出示并介绍本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及名称。

3、教师演示实验: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都浮了起来,两个重量不同的螺母放入水中都沉了下去。

教师提问:这和同学们的推测一样吗?有的同学说大的会浮、小的会沉,可是小木块也浮起来了;有的说重的会沉,轻的会浮,可轻的螺母也沉下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怎样来研究?

4、小组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教师引导各小组商讨,制定尽量完善、有效的观察、测量、记录方法。

5、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就学生制订的方案中的不足进行指导。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学生们不容易想到用剩下的一个塑料瓶装水来进行实验,不容易将“水的重量”作为物体沉浮的一个“界线。同时由于塑料瓶有一定重量的关系,有可能会影响实验效结果,在实际数学中,建议尽量用小塑料袋,减小同于容器重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三、观察记录,总结交流.

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一次物体沉浮的实验活动,并做好记录。

2、实验完成后可将实验情况记录通报全班。

3、联系实验中观察到现象,讨论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让学生汇报本课的研究与发现,并做好记录。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此前的猜测,并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自己认知上的误区,修正自己的思维。

四、拓展与应用.

1、说一说潜水艇沉浮的道理。

2、在水中,铁块会下沉,可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汇报,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没有科学道理.

课题:自由研究

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创建性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学生对物体在液体中沉浮规律的认识。

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创建性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体在液体中沉浮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

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

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死海的故事与事实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不少物体沉浮的秘密。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帮助老师想办法解决。

2、有一个新鲜的马铃薯沉入清水中,想一想,用哪些办法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二、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1、演示:把一个新鲜的马铃薯沉入清水中,想一想,用哪些办法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且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寻找与他人不一样的办法。

三、观察记录,总结交流。

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实验活动,并做好记录。

2、实验完成后可将实验情况记录通报全班。

3、联系实验中观察到现象,讨论: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不用工具,不改变马铃薯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4、启发思考,为什么人可以躺在死海中看书看报?

四、拓展于应用。

1、说一说马铃薯沉浮的道理。

2、在水中,铁块会下沉,可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汇报,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没有科学道理。

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篇4

关键词:硕士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作者简介:朱建芳(1980-),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3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立项课题“医学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优化与构建”(课题编号:JGKT11_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47-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研究生应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研究生不仅要能够读懂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拿到国际上发表,还要能与来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和合作,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准确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切实提高研究生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以实现国际交流的目的一直是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中重点探索的问题。南京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分意识到了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存在的问题,在授课比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口头学术表达能力。经过一年多师生的共同努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研究生感觉受益匪浅。

一、硕士研究生英语听力现状

1.听说水平参差不齐,在听说课上普遍存在焦虑、畏难、逃避的心理

根据我们发给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五项英语技能中,研究生认为对他们来说最难的是说,其次分别是写、听、译和读。从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研究生的听说能力明显低于阅读能力,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研究生进行语言表达时,往往会有很大的挫败感。由于发音不准确,加上缺乏相应的语言储备,很多研究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感到焦虑、畏难、缺乏自信。

2.专业词汇量小,缺乏实践语言的机会

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只开设医学英语阅读课程,忽视了对学生医学英语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我校刚入学的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学过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量小,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研究生阶段医学英语视听说材料的学习。入学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整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课外没有练习听说技能的意识,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听说,因此研究生除了在课堂上能少量地使用英语外,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3.缺乏正确的听力策略,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在听力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研究生都是采用“自下而上”的“逐词听”的方法,因而学生所听到的只是单个的词,有时即便每个词都听懂了,但却不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或作者的观点,更无法听明白文章表述的思路。在口语练习中,学生在语音、语调、重音等基础问题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口语表达时中式思维明显,很难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提高硕士生英语听说教学质量的改革探讨

我校改革后的研究生视听说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医学英语为素材,将医学内容与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提供大量专业视听素材输入,并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头输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表达氛围,使学生克服焦虑心理,不断提高自信心和表达欲望,轻松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完善分级教学,并提高听说课的设置比例

研究生生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点在听说能力上尤其明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根据入学考试成绩将研究生分为A、B和C级,不同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水平,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侧重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符合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另外,听说技能的培养在改革后课程设置中不断凸显其重要性。“医学英语视听说”和“医学英语读写译”这两门主干课程在每周教学中各占4个学时。可见,课程设置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尤其是说和写这两种输出技能,以提升研究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实施专业英语教学,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

学生在医学英语方面的不足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比例,视听说的教学内容全部由原版医学视听材料组成。我校研究生使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I》和《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II》,这两本书着重探讨健康通识和医学教育,侧重医学科普知识,是较为实用的教材。在教学中,我们根据难度适中、贴近生活和生动有趣的原则精选了16个单元,以每单元的两个医学视频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另外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水平,选取丰富的视听材料,材料力求规范、权威,其中最主要的是选自世界知名广播公司视听节目,例如,VOA Special English中讨论健康的话题可作为C级学生在刚开始阶段的听力材料;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中的Medical Minute语言简明扼要、难度适中,可选作课堂精听的材料。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课的最后一段时间,教师还适当让学生观看“格蕾医生”、“豪斯医生”等美剧,这类视频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不少医学信息,更具有一定娱乐性,寓教于乐。总之,课堂教学视听内容尽量做到丰富、实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与其他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医学英语知识体系。

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术交际能力

在实施视听说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结合:

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篇5

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即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求实践的学习方式转变。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例习题,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在组织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总结方法和规律方面收获显著,现将教学实例呈现如下:

1 “重组”教材中的例习题,为学生提供新的研究素材

所谓例习题的“重组”,是将例习题的内容重新组合、调整,得到新的问题。将重组后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讨论、研究,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通过教学中的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研究课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在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目标】培养学生深入探索、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过程】

1.1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背景题:(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第245面例4)例4:如图1,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文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讨论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现在就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1:老师要求布置办公室的学习园地,现手上有一张如图2所示的锐角三角形ABC的红色卡纸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需要以余料上裁出一个正方形,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谁能帮助老师完成?(将题目材料作了处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关系更融洽)

1.2 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学生作图、讨论、思考、踊跃发言)

生1:能否先试将正方形剪下来?

生2:若剪下来不是正方形不是浪费了吗?

生3:我觉得,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模型,如图3,假设所求正方形已按要求裁出,然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生4:按图3,应该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应可以解决。

1.3 分组讨论,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否可以解决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按班级上课常规4人学习小组开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表意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

1.4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有很多好的想法,哪位同学自愿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的代表纷纷举手,发表讨论的方法结论,互相补充,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方案2、过P作PF∥AC交BC于F,则四边形PNCF为平行四边形,FC=PN=PQ,BF=120-PQ。

方案3、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mm,则由SABC=SAPN+SCMN+S四边形PQMN+SPBQ

1.5 成果评价,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大家今天的表现良好,特别是第三种方案“面积沟通法”令大家耳目一新,大家通过自己的智慧,帮助老师解决了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有哪些收获?

生5:掌握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转化思想。

生6: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生7、经历了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

2 重视教材的例习题的“辐射”,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所谓教材的例习题的“辐射”,是在讲解教材例习题时,将例习题作为学生思维的“基站”,对原题的题设、结论和图形进行多角度的演变、延伸,形成“知识网络”,把数学知识灵活地辐射到相关的问题中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过程。

2.1 引申问题(例1为原型题)。

例2、若老师手中的三角形余料为如图4的RtABC,∠C=90°,BC=3cm,AC=4cm,应怎样剪下面积最大的正方形呢?(在解决例1的前题下,学生已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兴致大增。)

2.2 探究讨论(学生按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有不同的看法,争论激烈,竞相发表见解)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裁剪正方形的不同方法,谁能做出评判?

生10:两位同学都按要求剪出了正方形,但题目要求剪下正方形面积最大,应进行比较

第二种方案剪出的正方形才符合题意。

在原型题的基础上引申出更灵活的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探索,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3 思维拓展。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适时地把教材的例习题作适当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更加开阔。

通过对例1的学习、讨论和引申,可将此类题转化为数学信息,让学生挖掘出内在的结论:

例3:已知:ABC的边BC=a,边BC上的高AD=h,求边BC上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x,所需的方程是什么?

这一结论可以解决三角形中有关内接正方形的边长、高、面积与其一边之间关系的某些命题。如:

例4:(200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试题)在RtABC中,∠C=90°,AC=4,BC=3。

①如图8,四边形DEFG为ABC的内接正方形,试求正方形的边长。

②如图9,三角形内有并排的两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ABC,试求正方形的边长。

③如图10,三角形内有并排的三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ABC,试求正方形的边长。

④如图11,三角形内有并排的n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ABC,试求正方形的边长。

实践证明:以教材例习题为基本点,把知识灵活地辐射出去,既能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又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3 “兼并”教材的例习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能力

所谓“兼并”教材的例习题,是在讲新教材例习题时,用课外综合习题兼教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联系密切的题目,“兼并”教材的例习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灵活性大,是培养学生课外结合,学以致用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生11:此题所给的是等腰三角形,若如图12所示,顶角为锐角只求出底边BC和高AM,问题可以用例1的方法解决。

生12:若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若如图13所示,可用例1的方法解决。

师:同学们已经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完成这道题的分析,说明已经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思想,解决这道题就交给大家吧。

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篇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市教研活动中选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这一课题,选了六所不同的学校(从生源来看。上位、中位及下位各两所学校)上了六节研究课(同题异构),基于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与思考、研究与分析、实践与反思,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1 “科学解读”是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来教的前提

新教材在价值取向、内容选择与组织、体系结构和呈现方式等方面均体现了多样性。客观上要求教师在解读和使用新教材时要有自主性和选择性。

笔者对人教版和苏教版新教材中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新教材中“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内容是一节推陈出新的内容,是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真实素材;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回顾与反思工业上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钠、镁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如何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引发学生在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方面产生比较持久的变化,引发学生在主动建构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化学的视角(知识、技能与方法等)去认识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技等方面的联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2 “创新设计”是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来教的关键

笔者的真切感悟是:“创新设计”要基于教材,如果说教材是对课标的一次再创造,那么教学就应是对教材的一次再创造,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和整合教材、拓展和开发教材、内化和活化教材的过程,尊重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现摘录三个不同学校的案例来略谈“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创新设计。

2.1案例一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在常州市五中(音乐、美术班)上的课。

[交流与分享]铝在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有哪些?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要提取铝?(PPT、铝的用途)

为什么要从铝土矿中提取铝?(Pgr、铝的存在)

[理一理]铝的存在?

(过渡: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比一比]工业上如何制取下列金属?(PPT、钠、镁、铁)

[考考你]你认为可以从什么化学物质中一步来制取铝?

[拓展视野]铝的冶炼(OPT、维勒和霍尔)

[试一试]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你的想法是……

[看一看[(PIT、图解“提取”的含义、理解课题)

[观察与思考](PPT或教材中工艺流程图)你的问题是:……(让学生提问题)

[实验探究一](探究A12O的性质、具体要求与内容略)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实验“收获”。

[理一理]A120的化学性质(略)

[实验探究二](探究NaAl02的性质、具体要求与内容略)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实验“收获”。

[理一理]NaAl02的化学性质:

[资料卡]几种物质的熔点(PPT、猜猜看!冰晶石的作用是什么?)

[理一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画出物质转化关系图)

[比一比]看谁写得好又多! (在学案上写出物质转化关系图中的4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互帮互助](同桌互批、互评!)(教师点评)

[大家来分享]中国的铝土矿资源比较欠缺,你准备怎么办?

[拓展视野](PPT、铝的再生)

2.2案例二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在常州市北郊中学上的课。

[回顾与反思]工业上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镁?

问题一:为什么要提取铝?(PPT、铝的用途)

问题二:为什么要从铝土矿中提取铝?(PPT、铝的存在)

问题三: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过渡)

[比一比]工业上如何制取下列金属?(PPT、钠、镁、铁)

[考考你]你认为可以从什么化学物质一步来制取铝?

[拓展视野]铝的冶炼史(PPT、维勒和霍尔),你的观点是:…

[试一试]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提出你的初步设想?(基本思路、PPT图解“提取”的含义、理解课题)

[实验探究一](探究A1203、Fe203的性质,具体要求和内容略)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实验“收获”。

[理一理]A1203的化学性质:

[交流与讨论]你认为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

[实验探究二](探究NaAl02的性质、具体要求和内容略)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实验“收获”。

[理一理]NaAl02的化学性质:

[悟一悟]你认为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观察与思考](比较、分析学案中你的方案、PPT中我的学案、教材中的方案)你的问题是:…

[资料卡]几种物质的熔点(PIT、你认为冰晶石的作用是什么?)

[理一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大家来分享]中国的铝土矿资源比较欠缺,你准备怎么办?

[拓展视野]OPT、铝的再生)

2.3案例三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学上的课。

[交流与分享]

问题一:为什么是提取铝?(PPT、铝的用途)

问题二:为什么要从铝土矿中提取铝?(PPT、铝的存在)

问题三: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过渡)

[回顾与反思]工业上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镁?(过渡:钠、铁?)

[考考你]你认为工业上可以从什么化学物质一步来制取铝?

[拓展视野]铝的冶炼史(PPT、维勒和霍尔),你的观点是:…

[问题探究一]Alel3……A13037

[实验探究一](探究AICl3的性质,具体见PPT、学案留白)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实验“收获”。

[问题探究二]NaAl02-A12037

[实验探究二](探究NaAl02的性质,具体见PPT、学案留白1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实验“收获”。

[问题探究三]铝土矿(AI+O、Fe203等)一…A12037

[实验探究三](探究A12O、Fe203的性质,具体见PPT、学案留白)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实验“收获”。

[悟一悟]你认为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要求:每位同学独立思考完成你的初步方案,完成学案中物质转化关系图)

[交流与讨论]交流、讨论、比较、分析、完善你的方案。

[吴老师的方案]:(PPTJ~示两个方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方案)

[反思提高]如果将我们设计的方案应用、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应考虑哪些实际问题?

[观察与思考](PPT或教材中工艺流程图)你

的问题是:

[资料卡1几种物质的熔点(PPT、你认为冰晶石的作用是什么?1

[理一理]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大家来分享]中国的铝土矿资源比较欠缺,你准备怎么办?

[拓展视野](PPT、铝的再生)

三个学校的方案各有创新。

3 “高效课堂”是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根本

“高效课堂”表现在:积极营造自由、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风趣、幽默的特长,弘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等);努力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化学史事实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等);重视学情分析,实现学案导学;重视学习反思,实现行为转变;重视学法指导,实现能力提高;重视方式转变,实现素养提升;重视评价激励,实现共赢发展。

在省常中、前黄中学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在思考、理解为什么要提取铝及为什么要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多种方案及化学原理,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探究多种方案应用于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研究教材中的方案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和学习的意义;在北郊中学、田家炳中学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在理解“为什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学习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化学原理,发现可能方案,在课内选择探究一种方案(第一步加碱),与我的方案及教材中的方案进行比较来完善自己的方案,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究多种方案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在市五中、新桥中学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在理解“为什么”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教材中的方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来发现知识,理解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化学原理,感受冶炼铝的历史和方法的变化,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水平影响。现从我上的六节课中摘录几个教学片段来反思和感悟“高效课堂”。

教学片段一:工业上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镁?

师:工业上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镁呢?

生:(内容略)(比较完整地复述了教材中的提取过程)(很多同学想回答)

师:是不是这样呢?(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PPT展示流程图。

师:你会吗?(找了另一个学生)

生:会的!(很自信)

师:你怎么学会的?

生:跟老师学的。(略有迟疑、有学生在小声说书上看的)

师:哪一位老师?

生:化学老师。(略感意外,吴老师会问这样的问题)

师:姓什么?(有点紧张!)

生:一下子想不起来,在教室里找了一下,发现了×老师。(×老师脸泛红)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好象没有了。

师:好象?是有还是没有?(好多学生在笑!)

生:没有。(情绪复杂!)

师:学习的途径很多,你可以跟老师学、也可以跟同学学。你可以看书、也可以上网,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到实地考察一下…

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加强反思,要经常问

自己: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如何学得更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教学片段二:探究Nnl02的性质

师:NaAl02是什么类型的物质?NaAlOI会与什么反应呢?

生:NaAlO:是盐,可能会与酸反应?

师:是什么酸?是强酸。还是弱酸?你们知道的酸有哪些?

生:盐酸、硫酸、硝酸、碳酸、次氯酸等。

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NaAlO:会不会与酸反应呢?

实验试剂与用品: (实验前老师对做什么,如何做未作任何提醒!)

偏铝酸钠溶液、盐酸、CO、试管、胶头滴管、吸管、废液缸等。

生:有的在做、有的在看、有的在“玩”。

师:观察、巡视、发现、了解学生做实验的实际情况。

师:停,下面请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实验“收获”。

生:我向NaAlO:溶液中加入了盐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第5组学生代表)。

请其他小组做这个实验的同学将试管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生:几乎所有学生很关心人家做得怎么样。(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师:实验现象有不一样的吗,大家来谈谈看呢?

生:我发现先有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时沉淀没有了(沉淀消失了,师补充、强调)。

师:你们俩做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

生:两位学生相互看了一下试管。我加得多(其中一位学生顿悟!)。

师、生:那你再加点盐酸看看(师),加人几滴盐酸,发现沉淀消失了。(生,很高兴)

生:我好像象没看到白色沉淀!

师: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也是向NaAlO:溶液中加入了盐酸,可能加快了。(有发现、有疑惑)

师:你再做做看(创造机会)。…

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篇7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能否起的实效的关键阶段,对此,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入剖析,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凝练科学发展新共识,查找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研究财政部门科学发展新思路,稳步推进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精心组织意见征求,切实查找突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引深我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查找影响财政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财政党员干部更好地为民理财,促进科学发展,我们专门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窗口发放、深入单位、首问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发放征求意见表40余份,从依法理财、办事效率、为群众服务、应对金融危机等十个方面征求服务对象意见,收集意见56条,对我局党员干部的依法理财、党风作风等关系科学发展方面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对于征求意见表评议的结果,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将其作为分析检查报告的基本依据。

二、加强指导材料撰写,努力确保“两稿”质量

民主生活会发言稿和大讲述稿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两个重要材料,为了确保材料质量,我们从加强材料指导和把关入手,采取三项措施,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会打好基础。

一是专门召开指导会。一把手亲自参加,股级干部全部参加,聘请专人对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稿进行指导,从文章结构、基本思路、问题归纳详细予以讲解,使全体同志对“两稿”的写法有了深入的认识,更好的写出质量高的发言材料。

二是严把材料关口。为了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会,我们从准备工作入手,严格把好材料关口,做大两不过关。对于思路不清,查找问题不深不予通过,要求进行修改;对于内容应付了事,措施不切实际的不予通过;有力落实了“四不上会”要求。

三是反复进行修改。对于不过关的材料,要求进行反复修改,直到形成高质量的发言材料。先后对10余份发言稿进行了集中修改,理清了文章结构,提炼了好的观点,使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通过两种形式,开好民主生活会

一是通过分组讨论,确保覆盖全局。按照局班子成员分工,分成四组召开民主生活会。由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股室全体人员参加,无论是股长还是科员,都要求做到畅所欲言,从思想、方法、作风等方面查找自身不足。副局长×××同志在小组民主生活会上,要求本着交流工作思想认识,互相协作,取长补短的原则,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综合股股长×××对于办事程序繁杂的问题,从思想认识的角度谈到:“自己以前也曾感到有些程序过于多,但是没有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不够重视,满于现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自己深刻认识到思想认识的差距。今后的工作中,要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站在提升行政效能的高度,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力求人民群众满意。”预算股科员×××同志在分组民主生活会上,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从工作作风上剖析道:“以前总认为热情服务、踏实工作就是作风优良,在学习调研中,对于群众反映的财政资金事后监督不足问题,自己才发现仅仅在局里热情服务还不够,还要对于拨出的资金多跟踪、多督查、多问效。”分组讨论时同志们还就工作创新,与时俱进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在如何破解难题,立足岗位做出贡献,促进财政事业科学发展上形成了新共识。

二是通过集中讨论,实现思想统一。全局性的集中讨论由局长××同志主持。他首先从自身实际出发,站在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的高度,要求全体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他的带动下,班子成员纷纷就各自情况积极进行发言。大家不仅畅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认识和体会,而且对工作的问题不避重就轻,客观真实地交流了经验做法。分管局长还就分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最后,×局长要求学习实践领导组办公室要做好会议记录,搜集好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好的心得体会和发言要做好整理,扎扎实实总结好这次民主生活会,为下一步的分析检查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四、开展一评一改,搞好分析检查

两学一做研讨交流材料篇8

一、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评课、说课的能力

坚持园本教研立足本园、以人为本、以研为实,倡导教育反思,全园各个班级形成同伴合作,团队引领的保教队伍,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创造空间,让教师乐于教,兴于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教研活动立足本园发展,结合我园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开展了充满研究、真诚交流的园本教研活动,使教师通过各项活动真实的体验和深度反思、学习、交流和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每个教师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学期初,各个班级成立了科学活动小组,形成了每月一次教师沙龙的学习研讨制度,每次活动前都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其次、为了充实教师的科学知识,我们邀请洪山区科学活动小组的骨干教师,来我园与教师们一起研讨科学“做中学”活动,她们介绍了许多教育经验,指导教师如何分析和评价科学活动中的教育目标,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让教师获得了全新的知识理念。各个班级教师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了学期科学教育活动的专题计划,学期教育计划,学期班级管理计划,在日常月、周计划中做到有目的实施教育计划,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这学期我们使用“多元整合”新教材,教师们围绕新的教育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材教法,大胆尝试和研究新教材的教育目标。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教育内容,刚开始教师们的反响比较大,不知怎么确立教育目标,如何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问题摆在每个教师的面前。我们根据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要求教师每月把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不懂的地方,把问题带到教师沙龙活动中集体研讨,组织教师大家互相交流,更好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学期中期要求教师结合新教材的教育内容,以科学活动为主题,开展新教材的研讨课,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查阅学习资料,组织教师集体进行说课、议课活动确定教育目标、方式方法、与教师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

有效发挥教师研究共同体的作用,在“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幼儿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集体智慧才能解决。在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们选择的教育内容都是贴近幼儿生活和具有探究价值的教育体裁。如:小班设计“吹泡泡”、“会退颜色的纸”、中班:“学做莎拉、橙汁饮料”、“会变的颜色”、“神奇的管道”、“有趣的分离”,大班设计“有趣的风、水”、“认识弹性的物品”等这些教育内容都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教师们确定教育内容后,围绕“做中学”的教育方法,让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幼儿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幼儿参与活动的空间、材料等,在“做中学“的活动中让幼儿能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用分组活动方式进行实验操作来验证并记录信息,进行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寻找适宜的验证信息结果。这学期大、中、小几个班级的幼儿通过科学“做中学”的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通过研讨、观摩与评析活动使每位教师受益。在“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共同学习与研究的集体,不断地通过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减少了教育盲目性,增强了有效性。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新教材和理解了教材教育思想。我园骨干教师李娜、邹晓燕两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每次研讨活动中毫不保留自己的教育经验,向年轻教师传授和演示教育技能,帮助年轻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她们自己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她们所带班级的教学工作开展的丰富多彩,教学工作非常突出,受到园领导和幼儿家长的好评,为年轻教师起到了以点带面,促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的表率作用。学期末,组织教师开展以科学活动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活动,检验教师落实专题计划的实施情况,幼儿通过一学期系列的科学教育活动,了解幼儿对科学概念、自然现象、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这次活动我们看到了每个班级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教师们让幼儿学会做科学试验来总结科学概念、自然现象等方面的信息记录表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记录表的教育形式 提升幼儿的科学概念,增强幼儿的探究能力。 一学期来,教师通过每月沙龙研讨学习活动,我们发现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水平有所提高,我园年轻教师郉丽媛、高爽、于奕、李臻在教学工作上勤勤恳恳、做到不懂就问、虚心向老师教师学习,她们在教学能力上进步很快。曹娟教师、樊建霞两个教师是我园的老教师,她们从事大班和托班的班主任工作,她认真负责抓好班级的管理和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工作以身作则,不计较个人得失,有较强的奉献精神。曹娟教师在一个教师生病的情况下,主动承担了生病教师的教学工作,樊建霞教师提高了班级幼儿入园率、降低了幼儿的发病率,她们积极带领组员,出色地完成了班级的学期工作,受到了幼儿家长的好评。

上一篇:国土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信息宣传工作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