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9-30 20:05:59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篇1

郭威长期从事生产一线电信工程技术研发创新与推广工作,成果颇丰、成绩卓越。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他始终站在信息科技的前沿,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率先倡导创新电信科技驱动政务民生信息化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建设。

面对竞争激烈的电信市场,郭威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以强烈的创业激情、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带领企业员工,完成了众多科技项目,实现了惠民生的理念。

完成重大项目,为新“丝绸之路”电子信息服务打下基础

党的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11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务民生信息化建设发展(2014―2016年)》,当地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美国亚马逊公司投资上千亿元的中国西部大数据云基地在宁夏中卫落户。

中国电信中卫分公司以其庞大的技术团队与雄厚的科研力量投标云基地亚马逊三点互联暗光纤建设项目。郭威带领团队认真落实中国电信和宁夏电信公司战略部署,紧密结合“互联网+”思维模式,大力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思路,抽调公司各方专家组成了专门的项目支撑团队,与亚马逊团队在项目实施上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技术和方案交流,研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方案,最终在2015年4月28日,与亚马逊团队顺利签署了该项目的合作协议,以法律文书的形式确定了由中卫电信公司承建中卫云基地亚马逊158.6公里三点互联暗光纤管道实施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郭威身体力行,对每一个施工环节亲自审核、严格把关,确保了此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项目在2015年11月全面完工,为亚马逊云基地的后期顺利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新“丝绸之路”电子信息服务篇章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完美落实市政务云IDC机房建设工作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战略部署,为了实现全区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形成贯通自治区、市、县(区)、乡镇、行政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高速通道,整合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机房、服务器等硬件资源),以政务协同、便民服务为目标,达到自治区、市、县(区)三级联动,全区一盘棋推进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建成了两处以云计算为技术架构的政务云公共平台与电子政务外网平台,除银川建设一处平台外,中国电信中卫分公司承建起了区内设置在中卫市的一处平台建设任务。

该项目在进入倒计时建设时,郭威再次奋斗在了项目建设的最前线。从机房、设备到网络的选取和设计都倾注着他和团队的大量心血。建设中,郭威带领项目团队科学调研,发挥中国电信多年机房运营经验,本着“高标准、高质量、高环保”的原则建设,机房网络核心设施全部采用华为高端系列设备,并配备硬件防火墙,同时接入电信主核心四条10G线路,通过BGP技术真正实现互联互通。项目于2015年11月全面完成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机房、93个机柜、3个冷仓的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可提供323个云服务器计算能力、48T数据库存储空间、1300T菲结构化数据存储空间的全天候信息服务,为中卫市政务云以及全区政务云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服务保障。

积极投身智慧城市与惠农工程建设

2015年,郭威所在团队完成了中卫市436个居民小区全光网的改造工程,实现了端到端的百兆全光网络,推进了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民生应用。在郭威的组织带领下,中国电信中卫分公司先后顺利完成了“智慧中卫”城市道路智能管理、监控等多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工作,真正实现了让城市管理更加聪明起来的追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生活家居、智慧商超等一大批以信息化手段管理的创新项目全部落地。其中公交手机卡的智能刷卡支付项目、中国电信翼支付加油每升0.36元、翼支付加气每立方0.30元、翼支付购物最低可达5折的优惠以及自来水智能付费等诸多便民、惠民科技信息创新和应用一一落实,深得民众青睐。这每一项科技创新的应用都离不开郭威的辛勤和努力。

同年,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生活、生产便利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郭威又带领公司全体员工投入到农村光网改造以及4G网络建设当中,完成了中卫市36个乡镇、125个行政村、总长710公里的农村光网项目改造工程,成为宁夏行政村光网络改造数量最多的地市,受到了地方党委、中国电信宁夏公司以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表彰和奖励。同时,郭威还开展了农村电子商务门店的全面建设,完成了48个乡镇级的“淘翼夏”电子商务门店建设、改造并投入运行,为农村居民网上购物提供了免费的全程信息技术服务,满足了农村居民信息化全面需求。

助力企业提高管理和生产效能

为了提升企业信息技术创新支撑需求和管理,郭威深入实地对相关企业进行了信息技术需求的创新性科学调研和论证,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先后完成了中卫市煤矿企业安全监控、商超智能监控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项目,为安全生产管理和企业安全生产监控开启了千里眼、顺风耳,解决了安全生产流程难以实现的难题,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走出了一条信息科技新路子。

天元锰业是国家重大生产项目和目前世界级顶尖锰加工企业,员工人数达千人之多,依靠人工管理需要浪费很大的人、财、物力且不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制约着企业的高效生产和管理工作,郭威积极主动与该企业进行了沟通,向该企业提供了一整套的信息化管理创新思路,得到了该企业高管层的高度认可并顺利开展了生产流程监控、员工智能考勤和智能支付项目合作,解除了企业后顾之忧,做到了助力企业安全、高效运行。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篇2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温暖的鹏城,共同迎来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论坛"。这是水利部第二次举办水利信息化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总结交流信息化工作经验,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支撑可持续发展水利事业。在这里,我代表水利部和陈雷部长对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参加论坛的各位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就水利信息化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于以水利信息化促进和带动水利现代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分析当前水利信息化面临的形势,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从机遇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加快信息化发展,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也再次阐明了信息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年5月印发的《*-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行动和保障措施,为加快全国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推进全国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党的*报告针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明确指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无疑对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必须以政府业务为导向,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依托,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开辟政府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新渠道,使信息化成为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打造诚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以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三)水利发展与改革的良好局面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位置,把水利纳入重点支持的领域,随着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稳定和增加水利各项投资成为可能。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水利,水患意识、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为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实践不断取得进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跨越,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水利改革逐步深入,水利科技不断进步,水利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增加了更大的动力。多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信息骨干网络和重点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培养了大量人才,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水利部党组关于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水利部党组准确把握水利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在充分总结治水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明确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水利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在水利上的具体体现,是创新和提升水利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水利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途径,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的重要支撑作用。陈雷部长在最近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上指出:要以水利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和重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同时,还明确提出:要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水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和水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根本上摆脱水利行业设施老化、技术落后、管理薄弱的状况,推进水利管理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水利行业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水利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切实有效地推进水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以水利信息化促进和推动水利现代化。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的水利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整体应用水平还不高,水利信息化对水利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业还比较弱;水利部门对推进水利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平衡,部分地方和单位重视和推进力度还不够;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战略、思路等重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战略和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水利信息化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水利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依托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

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需求为主导,深化业务应用,通过管理创新推动水利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重点应用系统建设,以重点项目辐射和带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注重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努力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注重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完善标准、政策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水利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行业管理,搞好横向和纵向统筹,实现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确立的战略目标,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业务应用,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效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当前,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水利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要向加快和深化业务应用方向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特别是水利工作者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全国水利系统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等方面已经建设了一批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我们要加强对已建业务系统的管理,强化这些业务系统的应用,使其充分发挥系统效益,提高决策支持水平;在机关内部,要积极推行网上办公,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便利,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管理创新,推动水利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的创新,信息化工作的最大误区就是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信息化,忽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现就是"重硬件建设,轻应用创新",对于硬件设施舍得花大钱,而对于应用设计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关注不够,往往造成耗费巨资建设的硬件网络上没有数据"跑"、建成的网站也少有人光顾,开发的软件并不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或者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新开发的应用系统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管理创新势在必行。要按照技术服从和服务于应用的要求,切实以应用为核心,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解决面向应用的问题。

(三)加强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开创水利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要围绕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农村水利、行政办公和应急管理等关键业务,进一步组织好重要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一批重要的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发挥效益。要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要在试点建设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成果的作用,加快二期工程设计与建设;要认真总结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成果,扩大试点范围,并积极开展农村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工作;要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增强水利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有序推进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水利部与地方水利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规范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进信息公开。

(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保障水利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主动应对信息安全挑战,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认真执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健全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和安全通报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从实际出发,建设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体系,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三、对策和措施

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近期应重点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明确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构,抓紧研究建立符合行政体制改革方向、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要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信息化工作机构、信息化应用部门和管理维护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上的权责,形成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信息化政策和标准体系。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要主动研究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研究制定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对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遵循国家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对必要性不大的要予以调整,对内容相近的要合理归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完成各单项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不同网络系统间互联互通,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建立良性的水利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机制,是水利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尽快完成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的制定,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要建立完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提高信息系统维护管理水平。要提高信息系统的监控和应急反应的能力和手段,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四)建立多层次的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要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水利信息化的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吸引高精尖人才进入水利信息化领域。要大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业务,具备管理创新观念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定期培训机制,为水利信息化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保证。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篇3

经市局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全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围绕省局信息中心、市局2010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今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地税系统五年来信息化建设成果回顾

2005年以来,我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起步、加快和跨越的发展阶段之后,逐步进入了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发展阶段。五年来,全市地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硬件、网络还是软件应用,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信息化在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得到广泛应用,从税款征收、入库到日常行政办公以及规范化管理工作,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撑,信息化已成为当前地税工作高效稳定运转的基础。

硬件建设、基础设施不断优化

按照"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选型、统一采购"的原则,对全市地税系统计算机类设备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采购,所有设备由省局通过省政府采购中心招标采购。截止2009年底,全市装备台式计算机1326台,笔记本电脑160台,服务器及机柜31台,网络交换设备447台,网络安全设备22台,票据打印机441台,视频会议和大厅监控设备60套,UPS88台,使全系统百人PC机拥有量由改革前的18台增长到现在的103.1台。

去年8月,市局办公大楼乔迁,新的中心机房及多媒体教室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新的中心机房面积110平方米,功能分区科学,配备设施先进,满足了设备所要求的洁净度、温湿度和消防、防雷要求。新的多媒体教室面积90平方米,每次培训可容纳50人,可实现语音、图像的互动教学。新的视频会议室可容纳130余人,极大满足了视频会议需要。在视频会议系统基础上还建立了全市地税系统办税服务厅监控系统,将全市15个办税服务厅全部纳入视频监控范围。随后,吉水县局、永丰县局的新机房也相继搬迁。至此,全市15个机房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硬件及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平台,保障了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网络建设日臻完善

依托省政府信息网,市地税系统建成了上连省局,下至县、分局(所)四级广域网络,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实现以税收征管系统、办公自动化数据传输为主,实现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将省局、县(市、区)局、基层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纳入到统一的广域网络,其中省、市、县三级骨干网络依托省党政信息网建设,省市之间带宽为155M、市县之间带宽为10M,县局到分局(所)租用了运营商的2MSDH线路。同时还建立了市级网管中心,部署了全省统一的网管系统以及防病毒系统。全系统广域网络承载了征管业务系统、公文处理系统、邮件系统、FTP系统等应用。

去年下半年,备份线路的建设全面展开。备份线路在政务网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骨干网双设备双线路的全冗余,省、市之间总出口将由过去的百兆升级为千兆,县局接入带宽将由过去的8M升级为34M,传输速率将大幅提高。备份线路的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我市地税广域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税收征管业务、行政管理业务正常开展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

安全体系逐步完备

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建立了市级网管中心,部署了统一的网管系统以及防病毒系统,同时根据安全评估报告的意见,搭建了全系统Windows系统升级平台,实现了自动分发和更新计算机操作系统补丁。在市、县二级网络节点安装部署了157台防火墙,在市局网络骨干节点部署了1套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系统,架设了邮件系统和反垃圾邮件网关。省局开发的安管平台(一期)已在我市成功上线,在强化信息资产管理、监控网络运行,保障信息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二期也即将上线推广。建设了总电源、机房配电柜、UPS输入端三级电源防雷击保护的防雷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机类设备的安全保障能力,降低了因感应雷而导致设备损毁、网络中断、业务瘫痪的可能性。

软件开发应用不断拓展

全省地税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开通后,省、市、县各级信息人员全力运维,不断优化,在地税征管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省局相继开发的高端查询、纳税评估模块和税收管理员平台投入使用,效果良好。推行了国家税务总局的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和货运发票税控系统;配合全系统规范化建设,推广使用了规范化文本管理系统;自主开发了数据分发应用软件,实现省、市两级征管数据分发,有效发挥了省级大集中情况下的数据资源优势,基层数据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利用信息门户技术,充分融合信息资源和业务模式,建立了“地税网”,信息政务公开进一步增强,纳税服务水平、地税形象进一步提升。在全市各县(区)局推广使用国家税务总局的ODPS行政办公系统,市局机关还应用了政务通软件,实现了自动考勤、会议通知管理、内部短信、文件传递等功能。在全系统全面推广运用了总局新的综合行政办公系统,提升办公效能和对行政办公系统的保障能力。

依托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技术的网上办税系统已在全市推广应用。目前,实行网上办税的纳税人达到1400多户,网上扣缴税款近4亿元。实现了纳税人申报纳税可足不出户完成,避免过去到办税服务厅、银行排队等候和往返于地税、银行之间的烦恼,也将大大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推行了POS机划卡缴税应用,完成了POS机划卡缴税与征管业务软件对接;搭建了短信平台,增强征纳互动,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地税收宣传、税务公告、催报催缴等信息;在市城区推行“同城办税”模式,开创了“有区域管理、无区域服务”的地税征管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税收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为加快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进程、促进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提高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念与方式也产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信息社会拉近了纳税人与税务部门的距离,纳税人对税收活动的便捷性、信息公开和透明程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为税务部门提高管理绩效、规范执法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手段。这就要求税务部门必须深入研究和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和优化组织机构、业务模式、工作流程,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平台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多元化服务,改进纳税服务手段,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当前,税收工作正处在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总局党组根据税收工作新形势,明确提出要把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共同作为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强调税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通过优化纳税服务和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促使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年初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实施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征管方式变革。税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我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首先要领导重视,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加管理”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涉及税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各级领导应予以足够重视,积极配合实施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其次,要更新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崭新的、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的工作,要树立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和时代观念,把税收信息化工作摆在决定税收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三,要强化学习,统一认识,增强紧迫感,彻底清除传统征管模式及纸介质条件下的思想障碍,全面提高加强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自觉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信息化的客观规律,信息化不是神话,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科技不能脱离管理,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正确理解税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我认为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点:一是必须为税收核心业务的有效开展提供及时、稳定的系统支持。二是必须为提高税收决策的科学化开展全面深入的数据分析。三是必须为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构建完善的运维和安全体系。四是必须为提高税收信息化日常管理工作水平大力推进工作创新。

三、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开创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2010年全市地税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按照市局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根据省局信息中心的总体部署,以信息管税为主线,以服务全市地税工作为目标,以“推广、运维、保障”为重点,加强数据质量管理、资产设备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税收工作中的依托和支撑作用。

(一)、加强软件推广运维,提高信息管税水平

随着省级数据集中工作的全面实现,系统风险也高度集中,任何一个系统的设备停机、应用中断和数据丢失都可能导致基层日常税收管理工作的停顿,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网络不能断、系统不能停、数据不能丢”已经成为当前各级信息中心运维管理的基本要求。

各级信息中心要继续做好现有系统软件的完善和应用工作,重点抓好征管业务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网上办税系统的完善、应用;落实征管业务系统操作等各项制度;继续做好总局货运发票系统、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和两税比对系统的应用工作;继续完善和深化征管业务报告库,利用征管业务数据开展个性化软件的开发及数据分析利用,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全面及时的征管信息;积极推广省局开发的税源监控软件、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应用软件,丰富和完善信息管税的手段和方法。

(二)、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高数据利用水平

数据质量管理是当前地税系统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税收征管工作和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讲,数据质量问题已经影响到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也影响了日常税收征管工作。

市局已经充分认识到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市局信息中心把征管业务系统的数据质量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12年以来,市局根据省局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市地税系统征管业务数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各地要对数据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办法》要求,联系实际,建立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审核、数据清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办法,确保相关涉税信息全面、真实、及时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市局信息中心要建立数据分析应用基础数据平台,完善面向市局决策层的统计分析功能,为税收监控和分析预测提供有效的手段,切实提高数据分析利用水平。

(三)、加强资产设备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再上台阶

随着金税三期工程各子项目的陆续启动,各级信息中心既要参与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又要保持现有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原有工作任务重、协调难度大、人员调度难等困难局面进一步加剧。各地要积极配合省局完成金税三期各项建设任务,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根据总局金税工程(三期)规划要求,按照备份网建设规划和技术方案,完成备份网络建设,实现全省地税广域网光纤线路、网络设备的备份和冗余,降低网络故障发生概率,提高网络可靠性和稳定性。

各地要坚持“统一标准、集中采购、分级运维”的原则,集中采购计算机类设备、网络线路的维保及运行服务,建立设备维保考核制度;要加强中心机房管理与设备维护,要做好计算机类设备的日常管理和运维工作,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能,逐步建立计算机类设备运维管理体系;要继续做好OA系统的运行保障工作,提高OA系统的增值应用水平,做好视频会议、业务培训等系统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信息系统保障能力

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外部的侵袭、内部人员的攻击以及数据的丢失和病毒的泛滥。同时由于计算机具有传接快、易复制、易泄密、难补救特点,为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必须一方面要加强系统自身安全建设,建立外部人员上网或内部人员远程访问数据的身份认证机制,做到内部关键数据与公共网络的物理隔离。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机制建设,行政管理方面要抓好安全管理机构、制度、人员、责任和监督机制等,技术管理方面要抓好工程建设和网络运行的各个环节。

各级信息技术人员要熟练掌握省局开发的安管平台一期的使用,做好安管平台二期的上线推广准备工作;要积极开展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排查处理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强化技术部门应对IT故障的处理能力;要深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员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系统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地税管理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税收信息化必须要有一支掌握现代化科技手段的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为保障。当前,大部分征管一线人员只会简单日常操作,不会利用征管信息系统进行资料查询、数据分析、税源监控、内部监督,不能将自己的税收业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基层税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因此,各地一方面要建立信息化技术队伍培训体系,培养适应地税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加快信息化人才库建设,开展高层次高学历教育,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做好信息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稳定专业技术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分级操作技能培训制度,实行达标考核,提高全员操作应用水平。通过抓好税务人员的信息理论教育和信息意识灌输,从提高税务人员的信息认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资源应用能力、信息综合能力入手,重点抓好征管业务系统操作应用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支既熟悉税收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地税队伍。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篇4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在高速公路管理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高速公路管理行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及实例,加强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建,促进高速公路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行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9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满足和丰富,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作为承载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行业来说,担负着实现社会效益的使命,需要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高速公路的行业文化,要结合高速公路的特点,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凸显特色,成为行业员工理解和接受、能容纳全体员工利益和要求的全新价值观。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形成全体员工的统一理念和行动,以增强实现组织目标的动力,提升高速公路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建立高速公路行业文化是时代的呼唤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1 行业文化具备的功能

行业文化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在促进行业发展中引起的重要作用,得到成功的行业管理实践充分证明。第一,行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它以高度概括和富有哲理性文化内涵指引着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逐步深入到职工的精神世界,使职工自觉把行业统一到行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促使职工坚定而执着地为既定目标而奋斗。第二,行业文化具有激励、凝聚功能。对强化职工工作动机,激发职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产生了巨大作用。行业文化赋予职工共同的目标、理想、志向和期望,给职工提供了一套价值标准,有利于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职工对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行业文化具有约束、调适功能。行业精神文化从价值观、道德规范上对职工进行软约束;行业制度文化通过落实、检查和奖惩对职工进行硬约束;而行业物质文化通过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能调适职工心理,调动职工积极性。

2 行业文化建立的基本前提

从建立成功的行业文化的企业或单位不难看出,基本有以下几个前提:一是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具有行业优势。没有特点的行业不会具有独特的行业文化,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也构不成行业文化,最多只是沿袭和遵循。二是行业要有合理的晋升机制,公开透明,相对公平和公正。让职工工作起来有希望有盼头,定下心来投入工作。让很多职工感到前途渺茫,信心不足的行业也不能建立起真正的行业文化。晋升机制应该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从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得到体现,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大家从内心认可的模式中扎实推进,建立起行业文化理念。行业文化是大家心理认同逐渐积累起的内心文化积淀,靠思想政治教育或制度规范只能是皮毛,不能深入内心。合理的晋升机制无疑会推进行业文化建设。三是建立科学薪酬体系。薪酬机制是促进员工认同行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心理认同的底线,构建成功行业文化的企业单位无疑证明了这一点,如海尔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他们的薪酬机制是本行业递进机制比较完善的,让在本行业工作的员工在比较心理中产生优越的自豪感,从而增添工作的激情。情绪对工作投入会产生很大的动力,比较心理是于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递进的薪酬体系无疑给比较心理注入一股强心剂,让员工自觉的投入工作精力。三是单位充满活力。一个没有生机活力的单位难以构建行业文化。大家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工作只是完成任务,没有将工作当成作品,投入自己思想,只能是人云亦云,循规蹈矩的推着干,形成成功行业文化的几率很低。单位的活力从哪里来?从价值观念得到认同中来,从思路目标得到统一引导中来,从比较心理得到满足中来,从工作有干劲有盼头中来,从心气顺不受羁绊没有困扰中来。构建行业文化首要考虑单位的生机活力。

3 辽宁高速公路具备建立行业文化的条件

辽宁高速公路管理事业从1986年开始,已经走过了20多年时间。从率先在全国修建较长的高速公路,率先在全国创建高速公路管理行业,辽宁高速公路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管理底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高速公路和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辽宁高速从无到有,再到今天路网里程3000余公里,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已离不开高速公路。衣食、住房、出行是当今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三大方式,而高速公路是人们的出行首选依托。这样一来,高速公路已经对人们工作生活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行业,其推行的管理措施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这就具备了辽宁高速开展行业文化创建的基础和前提。

3.2 几年来的建设,高速公路成为优美的景观路

通过厅、局几年来的不断投入建设,再加上我局近些年来各项管理措施的加强,目前我局无论是道路景观还是收费站区、服务区,都成为一个优美景点。

当前,辽宁高速道路整洁,设施完备、绿化美化效果突出。路面整洁是日常养护工作重要内容。路面清扫车每天在路上作业,养护工人不停巡视,清除散落物,保证路面整洁。护栏板安装顺直,及时粉刷清洁。限速板、情报板、监控录像安装科学合理,适时交通和气象信息。注重绿化美化效果,分割带、道路两侧植物修建成型,整齐有序,生长茂盛,由绿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养护,及时补植,消除病害,创造车在绿色穿行,人在画中游览的意境。

3.3 标准、规范、制度形成完整的体系

为保证高速公路发展的规范性、有序性,辽宁高速相继出台了岗位职责,收费业务操作标准,收费服务承诺,收费口保畅规定,路政执法制度,道路养护标准,工程技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通讯机电、收费自动化设备维护等400多项规章制度,指导工作开展,统一职工思想,明确工作方向,形成完整体系,为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提供制度规范保障。

3.4 形成了吃苦耐劳、热心奉献、纪律严明、服务文明的价值观

辽宁高速职工队伍作风优良,奉献意识强,能打硬仗,在困难面前吓不倒压不弯。这一点在除雪防滑工作面前表现得最为明显。大家以雪为令,冒风雪,斗严寒,除雪保畅意志坚,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掉队,用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冲到第一线。节假日、公休日总有一批职工在单位忙碌,且毫无怨言,奉献一腔热血。收费中倡导微笑服务,唱收唱卖。一声声温馨的“欢迎、请拿好、谢谢”,让用路人感到一丝丝沁入心田的暖流。设立24小时专用电话,充分利用“96199”投诉咨询平台,对用路人关心的路况、气象、通行状况及投诉咨询进行解答,做到礼貌待人,回复及时。职工队伍的优良作风为行业文化创建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

4 打造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品牌,推进行业文化建设

根据高速公路所属属性,打造行业文化品牌,为用路人提供便捷、高速、安全的通行条件,是高速公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高速公路行业文化的保障,由此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应以下三方面为抓手:

(1)打造高度文明的品牌文化。文明体现在高速公路的各项服务上,从通行保障服务,到出行信息服务再到应急救援服务,到窗口亲情服务等高速公路一系列系统服务中,“文明”始终贯穿于服务的各项内容及各个环节之中。文明的表现形式基本为三种:一是语言文明。在收费人员在收费站窗口服务中,路政稽查人员在处理案件中,监控人员在倾听解答社会公众咨询倾诉等方面,语调和缓,耐心细致,不烦躁,不爱答不理。让公众感受到尊重,和气,宾至如归。二是行为文明。在对社会公众服务过程中,着装整齐,动作规范,没有不良肢体动作,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三是环境文明。环境是用户对高速公路认知的第一外观感受。做好环境文明,是构建高速公路行业文化的第一要义。在站容站貌建设上,要保持环境洁净,始终处于迎宾状态。在路容路貌建设上,要保持道路整洁、畅通,景观绿化葱郁,达到“畅、洁、绿、美”效果。

(2)打造高速畅通的品牌文化。高速是高速公路的最基本要求,代表着现代的气息,社会的进步。高速公路管理不但要提供高速度的道路设施,更要以高速度的服务效率贡献给社会,所以说,高速是高速公路的第一文化内涵。做到高速,要保证道路完好,无病害,车辆行驶快捷舒适。遇到恶劣特殊天气,发挥人员和机械的最大效能,缩短道路封闭时间,及时恢复通行。要保证收费车道畅通,车流高峰时,有遇见的开足口,方便车辆通行。用户车辆出现故障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服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提供服务。建立行业统一出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服务热线、广播电视、情报板等媒介高速公路运行状况,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

(3)打造高效安全的品牌文化。安全是保证,保证用户车辆在通行高速公路中行车安全,是高速公路管理最大的职责,也是应尽的职责。生命无价,用户至上,安全工作无小事。因此要牢牢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的理念,时刻把安全工作牢记在心。要加大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由于安全设施的“小’导致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大”。要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定期不定期检查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好记录,保存文字影像资料。把安全工作做到思想重视到位,培训教育到位,投入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切实把安全落到实处。

5 构建高速公路行业文化的探索

要打造高度文明、高速畅通、高效安全的品牌文化,首先着力于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也是建设高速公路行业文化的根本。要紧紧抓住干部职工的思想脉搏,深化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提高服务水平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需要,更是规范组织制度、改善服务水准、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发展的需要。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业务知识、理想信念、道德责任、现代管理学、法律、计算机等方面培训教育,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其次要强化优质服务理念。高速公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准公共产品,它的公益性、社会性决定了其服务型企业性质。要拓展视野,着眼于先进国家服务的水准,着眼于当代科技发展成果,提升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涵、推进服务创新。第三、着力于强化现代服务手段。利用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提高服务意识。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高速公路路况等信息的采集和维护,及时更新路况信息,为司乘人员、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信息。第四、着力于强化制度建设。要始终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贯穿于高速公路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广现代的管理理念、行为理念、规章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创新动力、创造活力,积极营造和谐有序的管理环境。使全员在一个规范、严谨、统一的工作环境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人人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第五、着力于强化队伍素质。要建设学习型单位,激发员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展各种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要。行业文化创建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体娱乐活动相结合。行业文化建设的宗旨是推进高速公路管理服务工作,不能脱离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失去创建的意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行业文化的一部分,该项工作会直接反映行业文化工作。争创“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工人先锋号”的工作过程,就是行业文化外在表现形式。积极开展职工的“岗位能手”竞赛评比、业务知识竞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活动,来传递行业文化信息,诠释行业文化内涵。第六建立起合理递进薪酬机制。职工工资待遇按照社会物价水平的上涨要相应递进,工资待遇不应低于类似行业的水平。让职工在比较心理中得到满足,具有自豪感。第七建立可行的员工晋升机制。晋升机制要公开透明公平,让职工能触摸到边缘,内心产生希望和盼头,带动工作干劲。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篇5

本人在局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克服了人少事杂的不利情况,做到科学安排、科学管理,确保了办公文秘工作和指挥中心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为全局各项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三年的机关综合单位年终考评中都名列前茅。特别是2012年机构改革调整岗位以来,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公安指挥机制,提高指挥效能和快速反应能力为核心,紧紧围绕全县公安工作重点,全面加强以公安信息化为中心的“三基”工程建设,加强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履行了参谋助手、指挥协调、保障服务等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指挥中心维护稳定、服务领导、服务群众、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指挥中心整体工作水平得到了显着提升。2012年和2012年,指挥中心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局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全县政法工作先进单位”,还获得“全市公安指挥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市公安机关办公文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一)着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做“三大建设”的推动者。一是抓参政谋事。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努力为领导决策指挥、掌握实情提供信息支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为领导谋大略、出思路、支实招;勤于思考,超前谋划,参政谋事,给领导提建议、当助手。据统计,去年以来,共编发《信息快报》110期、《每日警情》350期、《每周警情》50期,编发《公安工作简报》22期、《情况反映》12期,向上级上报各类政务动态信息近200条,被省、市、县采用信息140多篇。二是抓工作推动。通过起草领导讲话、编发简报信息、总结推广经验、通报工作情况等形式,加强工作引导,帮助基层吃透上级精神,一年来,共起草和修改会议文件、领导讲话稿100余篇,综合材料70余篇,基本都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地发挥了以文辅政的作用。同时,狠抓局党委决策部署落实,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推动“三大建设”发展。三是抓工作创新。抓住工作中的难点、群众反映的热点、业务工作与队伍建设的结合点,以及

工作中尚未涉及的盲点,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大胆探索,破旧立新,开拓性提出符合新时期公安工作特点,具有安远特色的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办法,努力做到“视点新、方法活、研究深、措施实”,纵深推进“三大建设”。

(二)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自觉性,做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一是推进网上办公。做到文件计算机录入、网上传输、网上阅文、网上审批,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二是加强公安信息网维护。做到网上信息质量高、更新快、可读性强、工作指导性大,吸引民警上网学习,推动各项公安工作,培养民警信息化应用积极性。2012年和2012年,先后在全局开展了五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参训人员达500余人次。通过培训,确保了每位民警都能熟练掌握信息网络知识及警务平台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三是创新公安指挥体系。有效整合公安资源,建立完善接处警制度、应急调度指挥制度,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加强公安视频系统运用,逐步实现指挥体系扁平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指挥调度可视化。四是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综合部门作用,全方位收集、整合公安各类信息,着力建立上下联网、部门间信息共享的警务信息系统和工作平台。

(三)着力提高公正执法意识,做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促进者。一是加强法制学习。组织民警研读法律,特别是加强学习与履行岗位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学法、懂法、知法、会用法。二是始终把110接警工作作为指挥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各项应急工作预案,严格执行《110接处警工作规则》,切实做到接警记录准、接警速度快、下达指令快、请示汇报快,为公安机关快速有效打击各类现行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一年来,指挥中心共接警XX余起,其中违法犯罪案件800余起、纠纷600余起、交通事故100余起、接受公民求助近200起、火警50多起、其他报警200余起。通过指挥处警,圆满完成重大节日保卫、重大活动保卫、重特大案件的紧急调度和现场处置14次,救助群众52人,直接破获刑事案件6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2人,有效地发挥了指挥中心在服务群众和社会治安打、防、控中的龙头作用。

二、个人思想作风建设及廉政建设情况

一直以来,本人都能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并充分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自学,

重点学习了党的xx大报告、科学发展观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和全县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中能刻苦钻研,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力争学有所成,把学习理论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同提高自身政策理论素养结合起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看清形势、辩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努力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保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把局党委部署的各项公安工作一步一步地展开,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在廉政建设方面,本人能自觉加强自身廉洁从警教育,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对各项廉洁自律制度常学习、熟掌握、严执行,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不攀比,身体力行好各项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本人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自身也还存在一些不适合科学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学风方面有不足。在新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面前,尽管自己比较注重学习,但深感自己的钻研精神不够强烈,理论功底还不够深厚和扎实,自身能力水平和实际需要之间有一定差距。此外,在学习上缺乏计划性,知识更新不够快,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二是在工作作风方面有差距。本人在工作中,虽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踏踏实实、锲而不舍的工作状态,但在机构改革调整岗位后,还是感觉进入角色不够快,有时顾此失彼,没能做到“十个手指弹钢琴”,甚至由于种种原因,对领导交办的事情,只是简单布置下去,没有去认真抓、细心抓、严格抓,致使工作质量不能达到领导要求。三是在服务质量上有待提高。应该说,自己工作中尽可能的把服务

领导与服务基层做实做好,但站在全局来看,一方面为局领导提供的服务还不是很到位,工作中超前思维、超前调研、超前介入较少,还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另一方面,为基层科所队服务也不够,要材料、要数字、下任务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对基层的情况掌握不是很全面,更深入细致的服务也就无从谈起。

今后,本人要继续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工作大局,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职能职责,创新思路举措,紧紧围绕“三大建设”,着力“四个提高”,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做好各项工作,为推动全局工作上新台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道路养护 路政巡查 移动GIS SOA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005-03

近年来,我国道路建设迅猛发展,公路运输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准确、快速定位现场路况,并实时获取相关道路信息,是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2]。但长期来,我国道路养护巡查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养护巡查模式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巡查养护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无法对路政信息实时处理及管理;养护巡查体系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属于被动养护,整日忙于应对现有道路桥涵的各种病害,缺乏运营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考核缺乏量化指标,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等问题[1,3,4]。随着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管理手段变革和创新的要求日渐紧迫,社会对公路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日趋严格,现代化的管理在公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与管理水平,构筑现代交通需要的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支撑,采用网格化管理思想,为我国道路养护巡查建立一套科学、高效、智能的信息化系统,帮助管理人员实时掌控全局路况信息,实现案件快速上报、快速派发和快速解决,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巡查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为道路管理、养护、规划提供直观而有效的管理手段,为道路稽查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1 平台总体架构

当前我国多数省(市)已建立了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全国绝大部分高速公路都建立了路段监控中心,负责道路运行管理工作。各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主要由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中心、路段监控分中心、路段基层监控单元三层结构组成,实时监管并掌握路网规划、建设、发展、运营、管理等数据。公路路政管理的地域性和业务的多样性、分布性决定了道路养护巡查系统是一个分布式、开放式、业务敏捷的应用系统。从技术角度看,构建分布式应用系统有CORBA、DCOM/COM+、JavaRMI和EJB等组件模型,但这些组件技术存在一些缺点,它们要求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有明确的同类型、同构架的对等协议,虽然Java应用程序可以使用RMI与CORBA连接,但与DCOM却无法通信,从而制约了信息系统的集成。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指为了解决在分布式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SOA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SOA为分布式、多平台的道路养护巡查业务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根据我国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共性业务需求,以GIS技术为支撑,提出“云+端”的道路养护巡查模式,采用面向服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集道路养护数据采集、传输、存储、、集成、统计分析、应急管理为一体的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信息系统,系统由应用层、服务层、支撑层、平台层组成,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其中,移动GIS硬件设备采用中海达Q系列高精度手持GIS采集器(Q-Star、Q-PAD),GIS软件基于中海达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该平台具有跨平台、高性能、可配置、易扩展、支持多语言二次开发等特点,其SDK包括HiMap(移动端)、HiWebGIS(Web端)。支撑层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单元,由数据管理系统、通信传输系统、服务管理系统及运行维护系统组成。服务层由一系列遵循一定规范的应用接口组成,是暴露给应用层进行集成、扩展的应用程序接口。应用层是以移动GIS为工具的数据采集、养护巡查系统、WebGIS监控、展示等系统构成,实现移动作业、采集上报、指挥调度、视频监控、路况监控(交通量、平均车速、车流密度、能见度、气象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可根据各种信息进行集成分析和综合判断,可为管理人员提供预警、评估、方案模拟、指挥调度、资源调配、应急指令下达和事后处置等提供决策辅助。

2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2.1 数据整理接入

基础地图数据、道路业务数据的预处理是本系统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这些数据通常是多源异构的,在存储方式、数据格式、空间参考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提供通用性强的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对业务数据的整理和接入。数据预处理工作主要在数据管理系统中完成,主要包括与养护管理相关的业务数据(道路设计、施工、验收、维护)、视频数据、路况数据、气象数据、救援资源等数据。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格式转换、坐标变换、拓扑检查、符号设置、缓存制作、压缩转存等。在数据处理中,应综合考虑桌面系统和嵌入式应用系统在数据精度、显示分辨率、寻址计算、I/O速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全局的优化设计,如:缓存制作和压缩转存是为适应移动端软硬件环境,对空间数据(底图、业务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的模块,在地图缓存制作过程中,同时输出多种dpi地图瓦片数据,以适应各种显示终端设备,并提供松散、紧凑两种存储格式,确保数据能在桌面端、Web端和移动端均能逼真、流畅地展示。

2.2 服务配置管理

服务配置管理为应用层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底层支撑,包括GIS功能数据配置、GIS数据服务配置、空间分析服务(SA服务)配置和权限服务配置四大部分。一些重要的数据存储在服务端,通过服务的形式参与业务应用,既有效地解决数据安全问题,也减轻了移动端存储空间和计算压力等问题。

GIS功能数据配置是对GIS数据的组织、显示、查询、事件、字段等信息的设置,通过GIS服务契约为各类服务消费者(包括各类嵌入式GIS、WebGIS)提供统一的服务,主要解决系统快速开发、IT资产积累等问题。数据服务配置是对外提供服务的空间数据、业务数据的范围、展现样式、元数据说明等信息的配置;SA服务包括叠加分析、动态分段、路网分析、地址匹配等服务。权限配置采用RABC模型,即通过用户、角色、权限三者之间建立的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来实现权限控制,包括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配置。其中对数据访问权限的配置实现了字段级、记录级的精细化配置,权限配置信息在用户登录时将存储在内存中,当用户访问受控数据时数据库操作层根据内存中的权限信息进行拦截和过滤,从而有效地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和工作量。

2.3 养护巡查管理

道路养护巡查模块主要由巡查排班、巡查任务执行、巡查监督管理、信息填报、现场指挥调度等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巡查排班采用网格化管理思想,对辖区进行片区划分并责任到人。系统根据巡查排班计划,实现巡查任务包的自动生成,巡查任务包由一系列子任务构成,每一项子任务关联着一个对象或设备(图4)。

不同类型对象或设备,其子任务须填写的内容项通常是不同的,可通过中海达手持GIS采集器内置软件Hi-Q进行动态配置。

巡查人员外出作业时,在手持GIS采集器客户端中登录系统,并获取其巡查任务,客户端根据巡查人员当前位置,自动计算最优巡查线路及巡查次序,并以图、文、音、像等多种形式展示给用户。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手持GIS采集器将实时位置、当前状态等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并接收来自监控中心的指挥调度指令(图5)。

巡查任务完成后,采用中海达通信传输服务软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数据服务器,为节省流量用户可选中将数据保存在手持端,在内业整理资料时通过互联网上传。监控中心WebGIS综合监控模块基于HiWebGIS引擎开发,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将路况的交通量、平均车速、车流密度、气象等路况信息和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视频监控进行集成展示,实现路况全方位综合监控,及时发现路网运行异常情况。信息审核模块主要是对现场采集信息的核查、分析与处理,包括巡查信息审核、巡查信息统计、巡查违规立案、病害信息等部分。

3 结语

本文根据我国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的共性业务需求,以GIS技术为支撑,利用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以面向服务(SOA)思想设计并实现了集道路养护数据采集、传输、存储、、集成、统计分析、应急管理为一体的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信息系统,开创了“云+端”的新型、高效、安全的道路养护巡查现代化作业模式。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跨平台、一体化的GIS SDK,以及丰富的配套软件产品,使得软、硬件兼容性、稳定性和性能都达到最佳,强固手持终端和稳健的通信传输为恶劣环境下户外日常作业和应急抢险提供了坚强保障。

(2)服务式GIS能有效集成各种空间、非空间数据,通过运行时聚合各种独立的、具有语义的元服务,能满足需求的无限扩展性,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服务配置,可有效提高开发效率;“云+端”的路政巡查模式能有效解决移动作业和大数据分析两种现实的业务需求问题。将业务有关的海量数据以云存储的形式存储,客户端通过调用服务实现“按需检索”,既解决了某些业务数据安全性问题,又较好地解决了移动端设备存储、计算能力有限的瓶颈问题。

(3)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分析和管理大量复杂的道路路政管理数据变成现实。网格化管理使巡查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地毯式巡查使隐患得以快速、及时反馈,实现道路养护的安全预警,从而延缓大修周期,降低道路管理养护成本,提高了路政巡检工作效率。移动GIS内置的高精度定位模块实现了对执法人员作业路线的监控,通过设置电子栅栏实现对巡查线路的约束,一旦超出设定路线或者越出设定区域,系统将会自动报警,从而提高了作业地点的精准率。

(4)统一的标准化巡查流程和监控机制,最大程度上统一了各机构办事流程和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道路问题的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维裕.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系统(FMMS)的建设与应用[J].交通时间, 2010,9.

[2] 赵仲华.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

[3] 丘建栋.基于SuperMap GIS的公路养护信息系统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07(4):44-48.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篇7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官,国家明确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已列入优先发展战略,交通运输部在*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讲要加快推进交通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讲“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研究落实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推动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大局,关系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落实,关系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交通主管部门,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道路运输业新一轮大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道路运输市场的发育、形成及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基本上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其发展主要是围绕市场化发展进程进行的,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80年代,实行“有路大家行车”、“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开放政策,道路向个体、集体开放。二是90年代,国家放权企业,国有运输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三是21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全面建设过程中,道路运输市场全面实现市场化,逐步建立了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和道路运输市场体系。

在这三个历程中,我省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期间的规模增长和“*”期间的结构调整,运输信息化、行业服务质量、执法水平和运输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输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至*年底,全省客货营运汽车超过100万辆,约占全国的11。5%,其中高级客车达2万多辆,占全国的13。6%;货运车辆逐步向重型化、特种专用化、普通厢式化发展,车辆结构趋向合理。全省客货运输站场共807个,公路运输枢纽基本建立。机动车维修业户4。5万多家,基本形成了辐射全省、遍及城乡、门类齐全、分工合理的市场体系,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运输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确保了春运、黄金周等重要时期及煤炭、建材等重点物资运输任务的完成。

二是行业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货物运输向物流化方向发展,班线、旅游、出租汽车三大客运业务日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珠三角地区实现了城乡公交化,其它地区实现客运网络化,全省农村客运通达率82%。企业规模效益初见成效,全省有16家道路客运企业进入全国道路客运企业100强,16家道路货运企业进入全国物流100强,9个客运站进入全国诚信客运站100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全省道路运输共有合资合作企业460家,利用外资达200亿元。

三是行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健康有序的运输市场秩序基本形成。着力推进了运政信息化建设,建成省、市、县三级交通公众网站和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运政业务网上办公;在全国率先应用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IC卡管理;与省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省非税系统、省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的互通共享,以信息化手段强化了源头管理,初步实现了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持续开展运输市场整治,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完善了全省固定治超点网络并建设了一批规范化治超点,启动了全省流动治超检查,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省治超工作呈现了“三降一升”的好势头,即车辆超限超载率下降,对公路造成的损失下降,引发交通事故下降,通行能力提高。

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促进了广东国民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快速便捷、门到门的优势,成为区域物流、市域配送、快件运输中不可缺少的运输方式,为广东货物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促进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区域间联系,方便了群众的安全出行。三是促进了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广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道路运输发展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是广东道路运输发展的关键。30年来的运输管理工作的实践,为今后广东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一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各级交通部门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以创新求发展,主动服务,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实行客运班线服务质量招投标和客运站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客运站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的分离,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开展道路运输市场联合整治,实施跨区域联动执法。落实企业投资、经营和安全三个方面的主体责任,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将客运班线招投标、运输牌证办理、技术性审查工作委托给咨询中心、道路运输协会承办。改革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管理制度。推行珠三角城乡客运一体化、其它地区农村客运区域专营,实现农村客运管理区域化,经营公司化,服务人性化,减少经营风险,真正实现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二是要坚持开展结构调整,不断完善运输网络。合理调整运输产业布局,努力实现以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从1998年开始,我省严格控制运力增长,通过整合线路资源,优化运力结构等方式,科学发挥现有运力的作用。支持开行机场至珠三角城市间的民航客运专线,异地办理登机服务,实现与航空无缝衔接。

三是要坚持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运输效能。从*年开始,我省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化、多元化、具有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实施品牌战略,从粗放型的数量增长向集约型服务质量提高转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诚信优质的维修服务、智能高效的行业管理为特征的行业品牌。建设一批现代化客运站场。如全国首家生态环保型的广州海珠客运站和以人为本、打造现代客运文化的全新管理与服务的番禺汽车站,在全国树立了现代化客运站建设与管理的典范。

四是要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建设运政信息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手段。从*年开始,按照“一个系统、一个网络平台、一个数据库和一个工作规范”的原则,以省为主、地方为辅的投资建设模式分期开发建成了省、市、县三级道路运政信息系统。*年,开发建设了广东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网站,创新服务手段,群众可随时上网查询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入口、收费标准,以及客运班车班次、票价、汽车维修网点、公路改造等出行信息,为社会提供便民信息服务。推广使用“羊城通”IC卡和GPS监控系统,加强车辆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全省共安装GPS、行车记录仪7。3万辆,对保障运输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路运输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是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交通厅向关心支持道路运输业发展的领导、交通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开创我省道路运输业发展新局面

当前,广东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党的*大明确讲,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书记旗帜鲜明地讲,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讲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广东新一轮的大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书记对交通工作五个成绩四个不适应作出重要批示,为我省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全省交通系统必须按照党的*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部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抓住机遇,落实新要求,谋求新思路,研究新举措,勇于新创造,破解发展难题,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交通运输业新一轮大发展,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发挥积极作用。

(一)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道路运输业在交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客运量占全省90%,货运量占全省80%,在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道路运输除了具有覆盖范围广、通达程度深、机动性强、门到门的优势外,还具有运输组织多样化、运输装备品种多、运输服务产品齐全等特点,既是一种独立的运输方式,通过干线公路发挥“大动脉”的作用,又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通过支线公路起到“微循环”的效果。所以,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的骨干力量,其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检验交通工作的重要尺度。发展好道路运输既是实现综合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交通部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终端产品,是交通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体现。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充分认识做好道路运输工作的重要性。

(二)要强化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和看待我省道路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省是运输大省,道路运输车辆数、运量等主要指标多年居全国前列,一些同志听惯了赞扬,容易捧着这块“金子招牌”沾沾自喜,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同时,我省是运输市场化改革最早的省份之一,市场化程度很高,企业在市场的主体地位十分明显,而法规、市场监管手段缺乏,使一些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行业发展和管理任其自然。这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特别讲要克服自满思想和畏难情绪,增强忧患意识,辨证看待形势和成绩。我们面对的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喝彩越多,越要居安思危;困难越多,越要敢于拼搏。前一段时间,为了深入查找影响道路运输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若干意见》,根据省委开展“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的部署,厅在3月份组织四个调研组分赴全省对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厅主要领导还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专题座谈会。通过调研,全省掀起了道路运输发展思想大讨论,围绕道路运输业发展与管理,寻求以新一轮的解放大思想,促进道路运输新一轮大发展。

通过开展思想解放大解放、大讨论、大调研,我们找到了影响道路运输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行业发展不适应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农村客运发展滞后,客运站点规划建设和政府投入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珠三角地区城乡、区域之间分割发展,客运一体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货运经营主体小而散,集约化程度低,经营模式单一,货运物流化不能适应广东产业转型的需要;汽车维修救援网络尚未建立,不能适应运输网络化发展需要;驾驶员培训移交后还存在机制不顺等问题,不能适应小汽车进入家庭的需要等等。二是市场机制不完善,运输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运力相对过剩,部分干线客运竞争激烈,企业经济效益滑坡;旅游包车运力增长过快,经营不规范;车辆大吨小标、超载超限运输情况严重。三是行业管理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队伍的地位和性质不明确,机构编制不规范,名称不统一,大多数人员经费未能列入地方财政安排,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落实;法律法规不健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等缺乏上位法依据;行业监管缺乏有效手段,一些地区运输市场秩序仍较为混乱;政企脱钩、企业改革不彻底,市场规则不公正、不透明,存在地方封锁、地方保护。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三)要增强大局观念,准确把握道路运输业面临的新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交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找到制约道路运输大发展的主要障碍的同时,要深刻认识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开创新局面。一是要适应国家大部制的发展需要。紧紧抓住国家发展大交通的机遇,及时转变观念,进一步发挥道路运输的技术经济和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强化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和骨干作用,促进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为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二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的新需求。随着进一步拓展国内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物流、人流、信息流将更加活跃,安全、经济、高效和舒适、便捷、个性化的运输需求更加明显。交通运输要适应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实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三是要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省委省政府讲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要全面认识现代产业带来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社会分工、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布局调整、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等方面将发生深刻变革,要求交通运输进一步发挥好先导和支撑的作用,努力缩小区域、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提供现代物流的社会需求。四是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要把增强行业创新能力作为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积极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以科技创新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五是要适应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既是紧迫的工作,也是长期的任务,无论是交通建设还是运输生产,都必须把节约土地、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发展运输是提高交通效能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要树立世界眼光,准确掌握道路运输业科学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党的*大明确讲了要坚定不移的解放思想,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讲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厅里前一段时间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大讨论和调研,其目的就是要紧紧抓住影响和阻碍道路运输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展路径、利益格局、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拿出真正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确保我省道路运输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加快发展。目前,我省交通运输正由初步运输化阶段向完善运输化阶段快速转变,道路运输业的主要矛盾,已由供给不足转变为运输效率、服务质量不高和与综合运输不协调发展的矛盾。我们要站在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中发展道路运输,必须根据道路运输自身的优势,明确发展重点,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以产业转型促进道路运输业新一轮大发展。一是统筹协调,树立大交通发展理念。综观交通发展史,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都有自己的辉煌发展阶段。条条大道通罗马、秦修驰道、汉通西域、京杭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等无不为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西方一批依托完善的立体综合运输网络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如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我省地处中南一隅,开拓国内市场的交通区位优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远不及长三角。我们必须要打破行业分割和部门阻隔,努力构建分工协作、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收益、服务高质量。在交通工作内部,要坚持“路运并举”的方针,努力做好建设、养护、管理、运输为一体的交通产业链,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实现交通建设与运输全面协调发展。二是以人为本,树立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人在车祸中丧生,1000多万人受伤,而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0多万人,我省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万多人,占全国的10%左右,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安全是运输业的第一要求,是政府和从业人员的首要职责、行动准则和业绩判断标准。我们要始终把搞好安全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时时事事处处,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安全管理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抓紧抓好。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三是科技创新,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道路运输业要建设成现代服务业,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革管理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运输市场信息化、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进一步调整道路运输政策措施,明确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形成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此,厅制定了《关于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这是一项政策性和创新性很强的工作,希望大家认真讨论,讲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大发展做好准备。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动道路运输业新一轮大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道路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以及与其它运输方式共筑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今后五年的具体发展目标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道路客货运输生产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跨省、市的高速干线运输网络,市通县的快速运输网络,以县为主的便捷农村运输网络和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程度显著提高,品牌效益起主导作用,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加大政府投入,基本实现镇级有站、村级有亭和村村通客车目标;强化行业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下降40%;道路运输行业法规体系基本建成,市场监管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运政信息系统和运输服务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及时、准确,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确保道路运输生产、企业规模、运输设施设备、运输网络、行业管理、智能交通、运输服务等指标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争当行业排头兵。

今后和当前一段时期,主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规划,运输一体化要有新突破。运输一体化是新时期交通发展的主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路运并举”的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大交通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划,整合交通资源,实现交通运输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一是珠三角地区要按照城乡客货运输一体化模式组织运营,整合跨区域公交线路和城际直达班车停靠点布局,优化结构,加大发班密度,鼓励各城市周边地区公交线路互通互连,逐步实现珠三角范围内的城际快速公交一体化。按照同一技术标准,统筹协调建设珠三角地区公交IC卡互联互通的技术平台,逐步使公交IC卡在全省公交、地铁和轻轨交通中实现非现金缴费“一卡通”,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珠三角都市群。二是要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方便群众、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公路客运班线进行集约化经营改造,实行同一线路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票价,打造道路客运的新品牌。三是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11号)的要求,力争落实农村客运享受城市公共交通的待遇,减免农村客运车辆的交通规费,加快发展农村客运,方便群众出行。四是按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要求,合理规划城乡交通体系,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资源,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要加快BRT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珠三角地区要着手规划与城际轻轨无缝衔接的公交网络,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五是支持开行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机场至各地级市之间的客运班车,强化与各大机场的联系,实现陆空无缝衔接。六是进一步规范粤港澳运输管理,建立健全粤港澳直通客货运输的管理机制和办法,为粤港澳特别经济贸易合作区提供交通保障。七是培育专业物流龙头企业,加大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减少装卸次数和配载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八是加快发展机动车维修网络和驾驶员培训网络,满足社会机动化发展需要。九是科学合理地调整站场网络布局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运输枢纽,重点加快乡镇客运站点和农村候车亭的建设步伐,积极构筑与城乡发展和市场变化相适应的站场层次和网络布局,减少换乘次数,实现零换乘,促进综合运输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运输市场化要有新突破。要带动整个道路运输业快速、协调发展,企业是主体,政策是关键。由于市场发展的局限性与盲目性以及利益驱动等因素,企业难以自发进行主体合并、存量整合,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作为交通主管部门,就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规划、政策和市场机制,以新一轮的深化改革推动道路运输大发展。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支持国有、集体道路运输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企业改制工作,真正实现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脱钩,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切实提高竞争力。对企业在同样线路通过组建股份制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可试行专线(区域)规模化特许经营,减少恶性竞争,提高实载率,节约能源。二是推行农村客运区域专营,实现管理片区化,运营公司化,服务人性化。三是鼓励使用高档次、舒适性好、低能耗、安全可靠的车辆,进一步优化运力结构。引导使用集装箱、大运量甩挂运输车辆,使车辆油耗进一步降低,车辆排放进一步提高。四是改革车辆技术管理,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按照交通运输部“三把关一监督”的要求,夯实基础、严抓细管、严密防范,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五是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行业优质服务诚信公约,鼓励协会开展活优质服务诚信活动和从业人员技能竞赛等活动,培育发展好行业协会,发挥好自律作用。

(三)建章立制,管理规范化要有新突破。运输点多、线长、面广,投资主要来源于民间社会资本,市场运作和经济效益是运输市场发展的前提,运输市场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若处理不当,易引发矛盾。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履行好法规授权的行业管理职责,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代表民意,切实解决当前行业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一是要尽快完成省道条的修改工作,将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汽车租赁、驻点运输等及时纳入省道条予以明确。为了加快立法工作,会议期间大家要认真讨论《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讨论稿)》,讲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建立企业排行榜和驾驶员黑名单制度,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三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操作流程,将处罚内容统一规范,实现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执法效率。四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对道路运输业中的客运站、班车、维修、驾培、货运等的服务制定地方标准,逐步使行业服务标准化,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四)科技创新,交通智能化要有新突破。科技进步是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新时期实现交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建设道路运政信息系统,实现业户、线路、车辆、人员和质量信誉、违法违章的集中实时管理,许可、监督一网通,切实转变监管手段。这项工作我省是部的试点,要切实抓紧抓好。要建立道路运输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旅客出行、货运交易等信息服务。要研究解决城市公交IC卡“一卡通”的票务结算办法,大力推广“粤通卡”和道路运输证IC卡,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要建立车辆维修和救援信息系统,为车辆提供车辆救援和维修服务。要把交通智能化作为搞好驾驶员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广学员IC卡计时管理、模拟驾驶、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要加快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推广使用GPS等先进技术,发展高速重载、集装箱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技术,提高运输效率。要充分发挥各地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新的运输政策、运输组织、运输管理和信息技术运用。智能交通需要大量的投资,要研究解决的途径,规范投入管理。凡是法规政策规定的项目,应由交通主管部门投资建设;凡是服务性项目,由交通主管部门指导公布信息,让企业参与。这样可以加快进程,减少交通主管部门的经费、人力资源负担,防止出现新的政企不分现象。对于需求有关信息,可以通过公开购买服务的办法来解决。总之,要注重对各地的成功实践经验的总结推广,逐步形成全省上下共创新,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局面,为我省道路运输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作出贡献。

(五)加强行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有新突破。道路运输业作为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型的行业,我们必须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制定符合市场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行业宏观调控,把运输市场做活、企业做强、管理做精。一是要理顺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政府的职责,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的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不能越位、缺位、错位。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真正在市场中竞争、发展。二是力争理顺现行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着重解决出租汽车、城市公共交通与城乡二元运输管理体制,以及粤港运输审批和行业管理的矛盾,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省、市、县三级大交通运输管理格局,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三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廉政建设。要按照法规的要求,将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依据、提交资料、许可时限等统一规范,编制成一本办事指南;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审批和证件办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运政执法,努力治理公路“三乱”现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造廉政行业,推进道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篇8

2005年州局办公室工作要点 州局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州局党组和省局办公室领导下,按照“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创业绩、树形象,为创建学习型、效率型、服务型办事机关,做出贡献。 一、当好参谋,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一是关注社情民意,抓好信息服务。建立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全面、准确地上报信息,力争我局在省局一系地位。各县(市)局、所办公室要着眼于局党组工作全局,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要着眼于把握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综合性和深层次信息;要着眼于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负责地做好信息报送和实发问题的协调处置处理工作。要建立信息报送工作责任制,要强化信息迟报和瞒报责任追究制。二是围绕党组决定,搞好调查研究。要胸怀党组工作全局,紧贴局领导工作思路,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增强参谋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与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局党组文件、会议材料、工作情况汇报的起草,要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多出亮点和精品。三是积极参与谋事,搞好文稿的起草工作。紧贴局领导思路,吃透“上情”,把握“下情”,高质量地完成领导讲话、文电起草工作,提高领导的满意率。 二、抓好督促检查,确保局党组决定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形成决定,落实决定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完整过程。决定作出后,关键要靠督查来抓落实。督查工作总的思路是: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围绕一个主题”,就是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题。加强督查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大力加强督查工作。全观州局发展思路非常明确,关键问题是抓落实。督查是抓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要用有效方法来推动整个全州质监系统的工作。“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决定督查和主要工作的督查。今年要突出抓好、“质监干部下基层、打假扶农保春耕”;集中处理农民投诉问题;捆帮式抓发展;对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和锅炉压力容器、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食品加工企业调查摸底;五项决定督查,开展好重点工作、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工作等督查。为确保督查 ,每项督查开始前都要制定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二是专项查办。对省局布置的专项打假工作,要认认真真组织,毫不含糊、不留任何死角,彻底地抓好抓实。要实查实督、实查实报。州局领导的指示,要坚决照办,切实做到敢督敢查,及时反馈,查必果、果必报、报必准,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和依据。 三、搞好宾客接待和会议组织工作,确保服务规范性。 对宾客接待和会议组织,要进一步创新运转机制,改进服务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做到各个环节有机衔接、有序运行。要实行工作预案制度,提前预算好,精心组织,使服务被动变为主动;要制定工作流程、工作细则、任务到人、工作规则等具体制度和规定,使服务工作日趋科学、规范、有序,确保宾客接待和会议组织圆满成功。 四、按照“周密、安全、高效”的要求,提高日常工作运转效率。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事事关系全局。做好日常工作,对于服务党组工作全局十分重要。为此,一定要根据党组意图,加强协调,周密安排,统筹抓好党组日常工作。办文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要求,做到行文意图充分体现,公文主题鲜明突出,政策规定切实可行,公文内容完整紧凑,语言表达精炼贴切,行文格式符合标准,要大力精简文件数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文。 要高度重视信访和档案工作。切实加大对信访问题的协调、督促力度,带着无产阶级革命感情去做群众信访工作,积极为局领导分忧,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向所属单位交办来信来访事宜,督促检查案件的处理情况,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及时处理群众的各种建议或批评意见,调解矛盾,维护安定团结。档案工作要提高管理水平,要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上一年文电、资料的归档、立卷工作,必须在次年的5月底前完成,建立资料档案数据库。资料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必须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充分发挥资料档案的作用。 五、加强机关建设和管理,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各级办公室要把抓好机关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事议日程,不断完善软件和硬件建设,抓好食堂和体育活动场地,老干活动室等建设,抓好美化、绿化、亮化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机关的办公品位和档次。要进一步加强机关和家属区保卫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降低被盗率,确保安全稳定的环境,维护局机关正常工作秩序。推进后勤管理保障改革,努力构建和谐机关。

上一篇:费用会计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精益生产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