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总结发言范文

时间:2023-11-10 02:20:16

社区总结发言

社区总结发言篇1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参加在这里举行的__街道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刚才,*主任代表__街道工委、办事处作了重要报告,我们为街道在20__年里取得的辉煌成果而欢欣鼓舞,同时,也为大干20__年而充满信心。

回顾20__年,__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各相关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积极配合做好街道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努力做好社区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当前,“和谐社区”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创建部级卫生城市”这一中心工作也正全面铺开。我们社区认识到,在做好这些工作方面,是我们将要面对的,义不容辞的任务。结合我们社区实际,要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更加紧密地围绕在街道党工委周围,脚踏实地,不懈努力

街道党工委,是指引我们社区开展工作的领路人。对于街道要求的工作任务,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完成好。我们社区,要在思想上统一,明确任务,更进一步地增强做好街道布置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让居民满意,也请街道放心。

二、以大局为重,注意讲求团结,认真履职,勤奋工作

只有营造团结的良好氛围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想问题和干事情,是不是从有利于维护团结大局出发。社区班子成员之间,要把想到、看到的,事关社区工作上的事情,多沟通,多交流,和谐社区建设首先从自己队伍建设起步,社区班子成员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断增强社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立足防范与管理,抓好服务,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

维护安全稳定和提供服务,是社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做到对不稳定的因素,“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思路,实实在在地为居民着想,力争小事不出社区地解决掉,有效地维护好社区的和谐与稳定;社区在对于居民群众提供服务方面,我们要进一步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善解民意,善待群众,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

各位领导,同事们,展望20__年,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决心,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工作精神,坚持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工作态度,以扎实工作、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奋力拼搏,勤奋工作,为和谐社区建设作出新的努力,开创社区更加灿烂的明天!

社区总结发言篇2

关键词:言语社区理论 普通话社区 层次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十二五”规划的推进,普通话推广进入一个新时期,需要采取新策略,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从言语社区理论来看,从不同层次建设普通话社区符合时代特点,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言语社区理论的系统阐述者徐大明教授认为,语言产生于社区之中,言语社区可以从人口、地域、设施、互动、认同五个要素着手进行建设。

一、普通话社区的现状

言语社区是语言学的首要研究对象,也是语言调查的基本单位。通过对“五要素”的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普通话社区的现状以及国家推普工作的成效。

(一)人口

据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4年12月,全国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人口比例为53.06%,其中城镇的比例达到66.03%;全国平时主要书写简化汉语的人口比例为95.25%;全国基本会认读和拼写汉语拼音的人口比例为68.32%。这些数据表明,简化汉字已为全国绝大多数人所使用,汉语拼音的应用逐渐扩大。总体来说我国国民普通话水平整体有了很大提升,普通话社区人口数量在增加,水平在提升,形成了一个有社会心理基础的群体,为更好地建设普通话社区奠定了基础。

(二)地域

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记载了国外和国内的语言教育及使用情况。当年汉语国际传播的留学生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总数达到18078人,比2008年增长33.8%,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海外华侨和非中国籍的华人。天津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与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合作,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两场普通话水平测试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国内推普工作历来以城市为中心。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达标的一类城市有32个,二类城市有191个,三类城市有240个,分别占全国一、二、三类城市总数的89%、57%、11%左右。截至2009年,香港已有10所高等院校设有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定期举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30个课程。同时,在农村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结合支教及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高校学生、志愿者“推普下乡”或就近开展推普便民服务;加强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普通话培训,免费开办各类普通话和语言表达培训班。为提高少数民族老师汉语教学能力,推动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教育部语用司在多个省市开展少数民族老师普通话培训工作。

(三)设施

徐大明认为,有关的语言权威机构、语言的典籍、成文的标准、舆论的压力等等,只要成员有一定程度的参考沿用的途径,都可以成为言语社区共同的设施。从国务院到各地都有长期存在的管理机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建成了以各级语言文字工作网站(页)为主体的全国语言文字网络系统。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字总表》《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词典》等等,都可作为普通话社区的共同财产和设施。特别是迈入新十年的《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者进行依法管理、执法监督开创了新局面。

(四)互动

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而社会性是在互动中体现出来的。言语互动是言语社区的关键要素,而言语社区是言语互动的场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和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普通话社区中的互动呈现出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有效的趋势,以现代通讯技术(如电话、视频、网络等)为依托的互动手段日趋多样化,互动方式也从单一的面对面式向网络式、多媒体互动等跨越时空的虚拟方式转变。

(五)认同

语言的意义、特点、用法都要以社区成员的认同来确定,没有认同就没有语言。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随着普通话推广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社会大众对普通话的认同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方言使用者还是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都有很强的通用语意识,并且对通用语的情感性、认知性和社会性评价都较高。在母语和通用语的双重认同基础上,对两者的语言使用都体现出积极的态度。

二、普通话社区的层次性

层次性是言语社区的结构特征。从安娜和帕拉迪等人的言语社区四个区域模型的论述中,我们了解到,普通话社区的层次性并非表现为一个大言语社区下的在同一平面上的一些小社区的简单排列,其层次性更体现在内部不同层级的亚社区或小社区之间存在着的嵌套或包含关系。以层次性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既可以了解社区内部交际网络的疏密以及交际程度的深浅,又可以了解其与不同语言、方言社区之间的交叉或蕴含关系。

人口是言语社区的主体。普通话社区与社会学的社区一样都需要聚集、交际的人群。社会群体的差异和流动,决定了普通话社区的层次性应该是立体的、多维的。首先,人口的流动使得普通话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普通话社区从一个小的言语社区不断发展成更大的社区,且还将不断扩大,形成一个进行中的变化。从社区的核心到,其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一定呈现不同的层次。其次,人口素质的层级性差异也体现了普通话社区的层次性。通常普通话水平及使用领域与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密切相关。再次,在普通话社区中,有的人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有的人把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还有的人将其作为第三、第四语言,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话水平的层次性。

地域的层次性分布也是普通话社区层次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一方面,作为社会性特征的地域,是人类包括语言交际在内的各种活动的场所,其本身的地域性、层次性分布也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伴随着网络化发展,出现了超越时空的虚拟社区,客观上使我们对普通话社区的研究,从现实层面的地域拓展到虚拟层面的地域。孙德平对南京大学小百合虚拟社区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设施是言语社区所共有的财产,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但两者都有明显的层次性。在机构方面,从国家到地方语委,其语言管理的职责及工作所涉及的群体都有层级次序。在典籍和标准方面,国家有《简化字总表》《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词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等,各地也有各自的实施和自治条例。无形的设施主要是舆论的压力,这一设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越来越重要,不同级别的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不同层次的社会舆论,都使设施这一要素在普通话社区中产生大小不同的影响力。

互动和认同相互作用,紧密相联。互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认同的程度,而这种认同又反过来作用于互动。布龙菲尔德认为交际密度存在疏密,互动自然也存在层次性。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同社会层面普通话社区成员的互动在层次、时间、效果和频次都有所不同。且在双语、双言地区,语域和语言变化的选择都体现出互动的层次性。互动的程度不同形成普通话使用者不同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也就带来不同程度的语言认同和身份认同。

三、普通话社区的建设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高变体,并不是某个人或群体意志的结果,而是汉语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当前,普通话的使用受三个趋势性特征影响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伴随着人口流动的规模增加、速度加快和范围扩大,出现了农民工、新市民、移民等特殊的社会群体;二是信息化和网络化快速发展,普通话的使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极大地延展,同时也为普通话自身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普通话资源的功能呈现多样化趋势,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日益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笔者认为,普通话社区建设应结合“五要素”的层次性,采取以下措施:

(一)坚持使用者为中心,重点突破薄弱环节

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流动,对语言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从人口要素层次性来看,当务之急要从薄弱环节入手,突出抓好三类重点群体的建设:一是城市农民工群体。这类群体学历不同,文化背景各异,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话水平较低,但都要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迫切要求快速学习使用普通话。对此,应结合职业教育和务工要求,整合培训资源,采取分类教育、分级培训、分期达标的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新老市民群体。要把这类群体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强对新市民的普通话培训,重点培训新市民对普通话的学习与适应能力,使他们尽快转变语言生活,融入城市生活。老市民的普通话基础较好,可以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其普通话水平,并给予普通话新生活的指导。三是特殊群体。对于少数民族、残障人群以及学汉语的外国人这类特殊群体,可采取教育、培训、测试等方式,推广普通话,加快普通话文化知识的社会普及。

(二)实体社区城乡结合,加强研究虚拟社区

言语社区的成员要进行言语互动必须依赖一定的地域,地域具有很强的时空性。从地域要素的层次性来看,实体地域的普通话社区建设应将重点由城市中心切实转向大城市与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相结合。但是,上文中所谈的虚拟普通话社区,也是成员互动交际的一种空间,是现实社区的延伸和反映。在这一非中心化、多元、立体的结构中,社区建设不能仅采用单一向度的管理,而需要上下互动、共同参与、合作协商。首先,应该深入研究网络社区中出现的新变体、新变式及其产生的理据。了解引起社区内部变化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其次,加强虚拟普通话社区与其他虚拟言语社区的比较研究,描述虚拟普通话社区的外部轮廓以及与其他言语社区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尝试建构虚拟言语社区理论,拓展言语社区理论的实践意义。

(三)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完善设施开发资源

与层次性相对应,可以从无形和有形两个方面加强设施要素建设,从而构建完整的普通话社区设施体系。首先,不断完善各级语言权威机构,明确推广普通话的职责,为普通话社区建设提供机构保障。其次,继续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更加集中、有效地宣传,让社会各界对普通话推广和语言资源建设工作及其意义有更多的了解,并积极参与,收到更大的实效。再次,加强语言法规建设。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语言问题及语言文字使用,促使社会语言生活健康、有序地发展,保障普通话社区建设的顺利实施。最后,规范语言资源的建设。除了重点加强对普通话的典籍、标准的保存、整理和传播以外,还应调查整理弱势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和濒危语言,以挖掘各语言、各方言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给普通话带来的影响。

(四)主客观相统一,认同互动相促进

互动是普通话社区的一个要素,其方式决定了成员的交际密度和频次。勒帕热认同行为理论框架的四个条件为促进互动与认同提供了理论支撑:一是加强普通话使用者群体的识别度,加强成员间的互动与交际,进而增加认同感。如:加强同一地域的互动,增强地域认同;扩大社会各层次群体间互动,增强社会认同;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认同。二是采取有效方式,观察这些群体的行为系统,提高互动和认同的水平。如:发展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使成员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以提高其观察和分析普通话群体的能力。三是增加普通话社区的吸引力,增强加入普通话社区的强烈动机。如:可以采取社会热点问题网络大讨论、经典诗词诵读等方式,吸引非普通话群体自愿加入普通话社区。四是通过共同的目标,使成员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如:在各行各业录用考试时,统一采用普通话测试标准,引导成员认同和提高普通话水平。

综上所述,分层建设普通话社区不但是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新方略,还是对新形势下运用言语社区理论而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明确了语言服务的努力方向,也思考和探索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通话现象和功能,深化了言语社区理论的实践意义。

(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言语社区语言资源评估体系的构建”[XJEDU2012S17]和新疆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语言资源的价值评估——以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语社区为例”[12CYY09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

[3]夏历.农民工言语社区探索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1):

94~101.

[4]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北京:中国传播大学,2007.

[5]张迈曾,张红燕.言语社区理论综述[J].中国社会语言学,

2005,(1).

[6]孙德平.虚拟社区成员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南京大学BBS个案研

究[J].中国社会语言学, 2006,(2).

[7]李宇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C].第八届城市语言国际

学术研讨会,2010.

[8]张荣,曾凡斌.论虚拟社区的“治理”[J].江淮论坛,2007,

(1):E5.

[9]徐大明.语言资源管理规划及语言资源议题[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0]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1]王乐.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网络语言[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

版), 2011,(14).

社区总结发言篇3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间的频繁沟通与交流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结构间的协调也已经成为影响和决定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2000年,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将在所难免地遇到旅游产业结构非优化的矛盾”。如何有效调和矛盾,推进旅游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当今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明确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差异是一大重要前提。

二、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位熵分析

区位熵用于衡量某一区域内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用于反映产业部门的集中度及某区域相较于高层次区域的作用及地位。结合我国多个省份旅行社区位熵数据来看,较高数值的集中在北、上、广、浙、苏等东部省市,在、宁夏、甘肃等西部省市较低。由此可见,旅行社区位熵的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东部最高,中部居中,西部稍低,由东到西呈梯度递减的格局。笔者引用2000-2009年我国旅行社的区位熵结合分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区位熵下降的省份明显多于上升的省份,旅行社总体集中度面临下降的趋势;从区域角度而言,东西部省份大幅变化,中部相较稳定;从总趋势而言,西部省份上升明显,以重庆、四川、湖南增幅最为明显,东部正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小幅上升。不过,总的来说,我国旅行社区位熵仍处于均衡化发展状态。

从各省市景区区位熵来看(如图2所示),除却部分数据空缺状况,2009年四川、江西、广东、江苏、新疆、北京相对较高,青海、、天津等省份较低,这些省份区位熵特征没有体现出明确的区域集中性。但绝大部分景区省份区位熵都呈上升的趋势,以新疆、四川、江西、河南增幅最为显著。总体来说,我国各省份景区的区位熵也处于均衡化发展趋势中。

(二)集中指数分析

产业集中指数反映的是某一区域内,各个不同行业的集中程度。对于旅游业这种综合性产业而言,考虑到各行业的互补性,过于集中的区域发展并不利于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根据旅游产业集中度指数而言(如表1所示),整体集中指数约0.138 2,但有77.4%的省份高于该平均值,其中较高地区包括青海、山东、安徽、上海等省份,而湖北、辽宁、黑龙江、广西等省份集中指数较低,这说明我国的产业集中指数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从各省市旅游核心产业区的集中指数趋势来看,这十年间全国的总体变化幅度并不是太大,大体呈下降趋势,旅游核心产业在全国层面上已基本实现了一个区域平衡。从区域角度来看,增幅较大的省市集中在山东、江西、广东、湖南等一些中东部的省市,增幅超过了0.1;下降指数波动较大的包括、湖北、辽宁、河南等中西部地区,降幅超过0.05,大体呈现出一副东增西降的局面。

(三)产业机构变化指数分析

产业结构变化指数能够反映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区域某产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大小。从2000-2009年的产业机构变化指数来看(如表2所示),我国旅游核心产业结构的整体变化相对较小,总体得分为1.126 4。通过省市对比,发现:约61%的省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在这十年间的旅游核心产业结构变动不太突出,可能是因为我国在这段时间里,旅游产业的宏观发展形势较为稳定。从区域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旅游核心产业机构变化指数有着明显的抵御特征,即北大南小,东、西部大,中不小。其中西部的赏析、新疆、贵州、广西、四川,东部的辽宁、广东、黑龙江、河北,中部的湖北、护板、河南等地的旅游核心产业结构变化指数都比国家平均值稿;而东南部省市,除了广东、广西两省外,其他省份均抵御国家的均值。

三、我国旅行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状况

我国在区域旅游行业的区位熵方面反映出一种东高西低呈梯状递减的格局,这体现出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高度重叠性质,原因是: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与各区域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有较大的关系。总体来说,我国的旅游行业总收入在区位熵方面呈均衡发展的势态,折射出我国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事实。

从旅游核心产业的集中度来看,在这方面没有凸显出明确的区域性特征。但可以发现:如青海、这些旅游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和资源开发的相对滞后,对当地景区和旅行社的贡献较小。而对于上海、广东、山东这些省份而言,便利的交通、相对发达的商贸经济,导致这些省份旅游产业的集中指数相对较高。总体来说,我国的旅游产业集中指数呈下降走势,我国核心旅游产业间的空间差异已基本趋于平衡化发展。

从产业结构变化指数层面来看,我国在2000-2009年这十年间的旅游产业结构的总体相对平缓,这说明我国的旅游产业格局已经朝着最佳的状态发展。转到区域层面上,我国旅游核心产业的结构变化指数也反映出一定的地域性规律,概括为北大南小,东、西部大,中部小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北部、东、西部地区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产业变动大。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使旅游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四、结语

社区总结发言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技术;社区教育;有效性;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53-01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大家的认可。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工作繁忙的社区工作人员来说,怎样培训更具有效性,是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社区人员进行培训是培训实践的课题之一,因此,需要探讨的是:案例教学在何种情况下更为适用?一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如何保证它的有效运作?总的来看,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培训者把这种模式的优势发挥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二、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对于社区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完善每一个实施步骤来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从培训者的角度来说,就是做好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工作。不妨先来看一下实施案例教学的三个基本步骤。一是案例呈现:培训者通过分发阅读材料、介绍相关背景、展示音像素材等方式,吸引社区人员对案例内容的关注与兴趣。二是讨论分析与实际操作:社区人员在培训者的引导下,明确案例中的问题所在,分析疑难情境,找出操作的难点,提供备选方案,探讨如何实施和操作。三是概括总结: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上述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下面,从三个基本步骤入手,分别探讨如何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1)案例呈现。首先,案例呈现环节会涉及案例选择的问题,也就是培训者决定把什么样的案例呈现给社区人员。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案例本身的选择是否精当可以说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可以用作案例的操作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案例的实用性,不实用的不能拿来作为案例;第二,案例的疑难性,那些平淡无奇、让人一目了然的操作,不能称之为案例;第三,案例具有典型性,透过它可以反映出类似的情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给人以一定的启示。其次,从入选案例的内容来看,它最好是既能贴近培训目标,又能吸引社区人员。从入选案例的数目来看,应当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案例太多,像走马灯似的轮番轰炸,必然会打断整个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流畅性,同时导致每一个案例的研讨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无法深入下去,造成讨论不够充分、观点肤浅。

(2)讨论分析与操作。讨论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流于形式的讨论可以说是案例教学的致命伤。为了确保讨论的质量,培训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社区人员为参加讨论做好准备。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讨论刚开始时容易出现的“冷场”,对刚接触案例讨论教学法的社区人员尤其有效。二是营造积极主动、轻松融洽的讨论氛围。培训者要尽量消除妨碍社区人员充分参与讨论的种种疑虑,培训者可以建立促进社区人员参与讨论的激励机制。要让社区人员知道:他们这门课的成绩将部分地取决于自己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三是提出一些有利于讨论深入展开的基本规则,通过这些规则来保证参加讨论的社区人员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培训者可以限定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和频率,例如,事先限定每次发言不得超过多少分钟;要求每个人发言之后,至少要等其他三个人发了言,他才可以再次发言;规定小组发言代表不能总是同一个人,等等。四是必要时适当引导社区人员讨论的方向,调整讨论的进程。培训者可以在进行表述、梳理和汇总之后,让大家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一过程,将有助于社区人员调整自己的视角或改进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案例讨论的深度。五是实际操作与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练习过程,在讨论的基础上,社区培训人员接下来要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把案例在电脑上做出来。培训者要及时指导,保证他们遇到的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待所有人员完成之后,再进行展示。社区人员可以交流自己的经验和不足,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3)概括总结。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培训者要说明案例中的关键点,揭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帮助社区人员对案例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对社区人员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指出他们在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鼓励他们在今后的讨论中继续积极参与。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对培训双方的要求都比较高,培训者尤其需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多重角色,做好案例讨论的设计者、主持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并从根本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社区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人员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俏,林琼.微课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2).

[2]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

社区总结发言篇5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弱势和不足很突出地表现出来,其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专业空间的弹性越来越小,专业价值也越来越边缘化和弱化。仅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大庆现拥有普通及成人高校8所(东北石油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大庆职业技术学院、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医大大庆分校、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大庆老年大学),每年合计招生人数约在15000人左右,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人数大约在200人左右,仅占招生总人数的1.3%,这个份额不难看出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的困境,因古老而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意识,与社会需要、就业需求脱节,不论生源和就业都处于瓶颈状态。目前,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承担着多层次的培养目标,其一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研究人才;其二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公关、行政管理、文秘、宣传企划等人才;其三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各高校面对上述困境也不断尝试变革,但多数都是进行某一方面改革,比如教学方法方面、课程体系方面等等,真正引入社区教育的新理念,为高校古老学科注入新活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思考与研究的个例并不多,还是空白的领域,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必将成为热点。

社区教育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人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学习型社会离不开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教育需要高素质的人,培养人才的实践活动与推进社区教育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培养工作不仅仅要努力使每一个人享有终身教育培养的均等机会,还必须使培养出来的人与社区教育提出来的要求相适应。社区教育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社区教育的创造性建设者。创新教育,是我们的首要思考和需求。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第二,社会高水平的劳动者。列宁曾说过:“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3]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教育中的教与学双方都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劳动者,是高度的精神文明和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社区教育的需求;第三,和谐社会的理性参与者[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独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不断分化重组,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这就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社区教育,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有序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挥协作能力,把书本世界和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社区教育对象的差异化

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进而推动区域内教育公平、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实现。除了明确社区教育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还要兼顾社区教育对象的差异化。它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社区教育对象主要有下面几部分人群。

1.青少年群体。这部分人群主要指在校学生,他们有利用业余时间拓展学习范围、开阔视野的要求,高度发展的社区教育可以满足其这方面的要求。

2.中老年群体。这部分人群是社区教育对象主要组成部分,结构层次具有中国特点。第一,中国已经属于老龄化国家,2010年11月开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5],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而社区养老服务就变得尤为重要,社区教育也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第二,空巢家庭庞大。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孩子从大学到就业期间,我国空巢家庭不断增多,这部分人群年龄在45~60岁之间,工作之余的生活过于简单乏味,只好把目光仍然投放在子女身上,对孩子基本实行远程盯人监护,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社区教育要发挥其灵活多样的特色,彰显独特的吸引力,填补空巢家庭成员的业余生活空白;第三,失独家庭。因自然或其他客观因素失去独生子女的部分家庭,由于年龄的缘故,父母亲丧失了再次生育的能力,他们是孤独的脆弱的群体,需要社会给予极大的温暖与关怀。据《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或将产生1000万失独家庭。这些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需要有一个部门来担当这样的责任,而最适合的部门就是社区。这份责任很沉重、很艰巨,需要社区教育机构合理安排,为这部分人群送去春风化雨般的关怀,让教育传递大爱无疆,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

3.下岗再就业及外来务工群体。这部分人群是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区教育经常性的引导,使他们身心愉悦,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政治生活的有序参与者。

构建以社区教育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适应社区教育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教育终身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以及社区教育对象的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社区教育为契机进行变革,谋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的使命就是要满足社会的需要问题,对于不同类型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设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庆市几家高校都具有为社区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实力,要调整培养重心,培养出既能在艰苦办学条件下胜任各种行业的专门人才,又能够胜任其他行业的人才。

2.突破固有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博克曾经谈到:“大学无论开办多久,如果没有明确的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开设的连贯性课程,本科教育就可能办得很糟糕。”[6]改变固有的课程设置,并不仅仅是盲目地增加课程的门数或课时,这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没有重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反而会使课程交叉、重复的内容增多,学生厌烦,失去了对专业的兴趣。社区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特点决定了社区教育课程不同于学校课程、国家课程,从社区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来看,对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具有区域性、本土性、多元性、实用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这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在优化已有的专业课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技能课的系统设置。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不但要懂得运用语言文字工具,还要懂得编辑和制作,能够把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等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为社区文化管理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3.注入人文教育的新元素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等层面,一个充满时代气息、人文关怀浓郁和充满艺术魅力的人才培养环境,是富有极大吸引力、启智人才的无声教科书,更是无声的德育手段。现代的“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人文”与“科学”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科学的重点在如何做事,人文的重点在如何做人,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主张,完整的教育要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他认为“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精神[7]。社区教育对象的差异化特性,要求汉语言专业的人才不但受到专业教育,还应享受到人文教育,并不断受到人文精神的关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历史积淀以及所学专业的知识背景、所处环境的时空边界等一系列特点,建设凸显人文关怀异彩纷呈的人才培养特色文化,力求营造一种美的感受,并使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出约束、凝聚、愉悦身心、传承辐射等作用。最终通过输送这样的人才把这种精神要素传递到社区教育之中,高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构建多层次教学模式

首先,教学模式要由主讲理论向促进能力锻炼理论转变。要改变过去教师授课的“一言堂”、“灌入式”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把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弱化教师的讲授,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注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利用十分重要,这是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具有稳定而广阔就业前景的重要一环。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竞争力,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在打好扎实的专业课基本功之外,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各类学生社团的活动,比如戏剧社、朗诵社等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排演戏剧和对经典名著的诵读,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强了中文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的衔接,完成由学校向职场的过渡。

社区总结发言篇6

学习十八大精神 建设和谐新社区

2012年11月8日,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丹阳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在会议室准时观看了十八大实况转播。

在这次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大家聚集在电视旁边,悉心聆听了胡.锦.涛同志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社区的社区干部对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各项举措深感温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邱书记结合社区实际,把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了十八大报告,报告包含12个方面的内容,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胡总书记的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使人振奋,备受鼓舞。

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党员集中统一学习十八大工作报告,开展讨论会,切实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社区总结发言篇7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贯彻落到实处。

1、结合“四五”普法活动的开展,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加大对国家新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认同度,使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制意识、国家意识、规范意识深入人心。

2、利用公益广告、刊物等,拓展法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辖区居民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努力形成协调有序的监督机制:发挥辖区各级语言文字监督部门的作用,对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并协同各职能部门把贯彻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贯穿在法律法规的实施中,进一步探讨依法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二、推进各重点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在通过区域性评估的基础上,保持优势,攻克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工作而努力。

1、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管理模式。加强对各条块语言文字工作联络员的法制知识、业务水平的培训,提升整个工作管理水平,结合各行业的特点,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内化”到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中去;进一步提高国家公务员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开展语言文字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使之自觉地为全社会规范用语用字做出表率,进一步发挥党政机关的龙头作用。

2、进一步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各所学校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切实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总结中小学学校优秀级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启动“示范校”的评估工作,组织人员对辖内各所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指导、评估。

3、加强社会用字管理,在堵源截流、依法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提高区域内社会用字的规范化水平:继续推进地区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举办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培训班;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继续进行社会用字的整治工作;对辖区11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用字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类不规范现象进行汇总、分析,为相关管理政策提供依据,逐步开展公共场所用字的管理工作。

三、结合第九届全国“推普周”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1、认真筹备第九届全国“推普周”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辖区广大群众的语言规范意识,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深入农村,使推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2、制作宣传展板、宣传牌等,组织中小学师生走向街头、走进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推普工作深入人心。

3、利用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意义。

4、面向社会开展一次普通话朗诵比赛。

社区总结发言篇8

青海由于其特殊的地域性,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的建制省,反分裂反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始终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在学术界,关于话语体系建设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途径、话语体系与话语权的关系等问题上,结合青海藏区的却很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正常状态。一花独放,一家自鸣,万马齐喑,这是非正常的话语状态。本文尝试将青海反分裂反渗透作为观察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视角,做一浅显的探讨,以期商榷。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指导地位,使话语体系“言有理论”

话语是主体通过一定结构的语言符号传达思想、情感、意图的言语。话语就是言语,言语就是话语,它们都有口头形式(包括手势)和书面形式两种,话语本身只是一个载体,话语所要表达的是“道”、“理”和“意”,“道”、“理”和“意”才是话语的核心。无论是口头说的还是书面写的,都是主体的精神和思想的表达。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的表达。思想理论体系是人类生活实践的概括和反映,这种概括和反映需要一定的话语体系来组织和表达。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影响青海藏区社会稳定的根源是境外达赖集团借民族宗教问题,大肆宣扬敌对分裂思想,制造分裂舆论,公开攻击党的民族政策,挑起民族矛盾,干扰破坏青海安定和谐的良好社会局面。与此同时,境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与境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国际敌对势力不断网罗“藏独”、“疆独”、“台独”分子抹黑中国、丑化中国,虚假宣传、片面宣传,用更加隐蔽手法开展分裂与渗透,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多种渗透,旨在控制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反分裂反渗透工作的重点就是争取人心的“攻心战”,其关键就是“话语权”。

对于意识形态,陈锡喜在《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中这样说:“不管如何给意识形态下定义,其最基本的要素是:价值观的理论体系。首先,它是一种价值观,是反映不同利益关系的价值判断;其次,它又不是一般个体对生活的直接感受和追求,而是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因而需要理论论证,需要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论证其所代表利益的合理性。”因此,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理论作为其基础支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理论指南灵魂导向的准确性,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上,它比其他思潮更具有彻底性和有效性。它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在实现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凸显价值意蕴,赢得了民众认同、信仰,取得主导地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党始终拥有最广阔最牢固群众基础的根本原因。

青海是我国除西藏外最大的藏族聚居区,在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中,交锋、较量此长彼消,如果回避退让,保持无语,只能助长反动言论长驱直入,长此以往,传统话语权势必弱化甚至丧失,要夯实巩固群众基础,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对提出的关于涉藏维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实质,充分认识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牢牢把握“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掌握主动、争取人心、强基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政治定力、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各种反动的、错误的社会思潮。因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核心,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做事情进行本质描述,对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核心总结,对实践经验的实质性进行概括和提升。使话语体系“言有理论”

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使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言有实践”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保持生机和活力,是和其实践性分不开的,毛泽东曾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1]

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为话语总是要依据指导理论和现实实际,而非凭空想象,肆意夸张。话语总是要基于本民族的历史实践并体现本民族的风格和气派,而非抹杀历史,任意歪曲。表征理论体系的话语体系能不能吸引人、引导人、说服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是话语体系建设的根基所在,话语体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即使再用大量的形容词、优美的排比句都是无济于事,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弥补话语体系因缺乏根基的苍白。

境外反华分裂势力为了混淆视听,蒙蔽信众,极力攻击青海藏区现行的社会制度,散布藏区经济社会停滞不前的谣言,发出所谓“藏族没有民族平等”、“藏民族文化灭绝”等噪音和杂音,黑白颠倒,别有用心。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我們认真对比青海解放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的沧桑巨变,就不难看出这些谣言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青海藏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了达赖集团实质性的反击。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重点在于内容的建设,如果离开了实践,话语体系的形式再完整,逻辑再完美,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组组数据、一桩桩事实,是展现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实践来源,也是建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不竭动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实践、扎根实践、表达实践、推动实践,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既要与马克思主义同源同宗,又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交相辉映,使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言有实践”。

三、必须坚持话语权导向协调统一,使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言有力量”

“意识形态”一词早而有之,源自西方近代哲学家对社会意识与现实关系特别是与现实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研究。意识形态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领域从来就是分裂、渗透与反分裂、反渗透的必争之地。在意识形态领域,只有谁主导的问题,没有“真空”的存在,如果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和特点,简言之:意识形态是为政治、政党服务的思想话语体系。同志强调:“意识形态是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2]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要有“话语权”,话语权即发言权,就是发言的资格、机会和权利。在意识形态领域既要“敢占领”,还要“会占领”,更要“能占领”。只有在意识形态领域抢占制高点,才能真正掌握和持续巩固主导权。

在社会发展中,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和表征方式的话语体系,在民族和国家内部发挥着重要的凝聚、融合以及教化的功能作用。话语即言说,言为心声,诗言志,歌咏言。话语体系的主体是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但在信息传媒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话语权早已不是仅仅借助人的口舌和笔墨才能发挥作用,如今,除报纸、杂志、图书、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外,手机微信、微博、推特构筑的互联网“朋友圈”等新的沟通方式与新兴媒介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话语平台,互联网分散、多点、互动、海量、无界、迅敏等特点,为话语权的辐射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在青海藏区,党员干部必须要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最严格、最关键、最根本的要求是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及关于治藏、建藏、稳藏的新思想新方略新要求,旗帜鲜明地反分裂、反渗透,勇于担当、敢于亮剑,严格做到思想上分清是非、政治上划清界限、宗教上看清本质、法律上守住底线。自觉做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表率。

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要求我们必须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要用占社会主导地位的话语体系来传播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来坚决有力地揭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破坏团结的反动本质。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等传统媒介和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规范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青海广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来正本清源、明辨是非、引领方向、凝聚共识,进一步巩固群众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协调统一的话语权导向,说得好、说得对、说得强、说得善,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权才能感动人、说服人、凝聚人、引领人,释放出最大的正能量,才能发挥正向影响力。靠摆事实、讲道理,靠说服力、感召力,靠真理的力量、正义的力量,靠事实的力量、榜样的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言有力量”。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515

[2]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参考文献:

[1]高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反分裂反渗透研究[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16

[2]郭湛、桑明旭.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27-36

[3]江应中.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想[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17-26

[4]张国祚.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D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03-03

[5].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青海日报,2016-5-17(1)

[6]张文魁.在海南州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N].海南报,2015-2-14(A01)

[7]王达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涵、挑战及对策[DB/OL].新华网。2016-10-24

作者简介:

莫青平,男,贵州省荔波县人,布依族,在职研究生社会学专业,现就职于青海省海南州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上一篇:厉行节约工作内容范文 下一篇:厉行节约标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