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2 21:21:19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篇1

一、评估范围及责任主体

全县各类建设项目涉及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在建设用地报批前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未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项目,一律不得上报建设用地审批。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建设项目所在镇政府(管委会)负责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建设项目涉及多个镇政府(管委会)的,由所涉及的镇政府(管委会)分别进行本辖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县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建设项目所在镇政府(管委会)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全程跟踪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组织实施过程并进行指导。各镇政府(管委会)出具的风险评估报告,由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县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和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备案意见,对评估决定实施的项目及时开展建设用地报批。

二、评估内容

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转用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一)拟实施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

(二)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如: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宣传是否到位,被征地农民安置途径和安置情况能否落实等。

(三)实施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是否会引起被征地农民、周边居民及相关权利人的严重不满。

(四)是否因实施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转用,可能引发激烈冲突、群体性上访等不稳定事件。

(五)实施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和预案措施。

三、评估程序

建设项目所在镇政府(管委会)在申报土地征收或农用地转用前,应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科学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启动风险评估程序,在广泛征求社情民意、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和论证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形成专项评估报告,作出总体评估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评估报告报送县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查。对评估结论作出实施决定的项目,申报用地单位应将专项评估报告、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审查意见作为申报土地征收、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必备材料,一并提交国土资源部门。

对已经评估并付诸实施的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项目,所在地政府要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或新生的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社会稳定。

四、评估报告

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项报告的评估结论应明确作出实施、暂缓实施、暂不实施的决定。对评估中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及可能的,评估结论应明确暂不办理或暂缓办理:1、绝大多数群众不赞成、不支持;2、已经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并且没有息访;3、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矛盾没有解决;4、可能引发恶性事件;5、可能引发群访、集访、大规模或者恶性事件的其他情况。

五、相关要求

(一)各镇(区)应全面建立和落实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每年年终应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办法》执行。

(二)各镇(区)在开展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要提前介入、并联运行、提高效率,不能因为风险评估影响征地工作正常开展,确保各类项目特别是重点工程及时、顺利建设。为简化手续,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以在项目立项前,与拆迁等其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同时开展。

(三)各地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要同步做好排查化解工作,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成为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同时,各镇(区)对已实施项目要加强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社会稳定。对特别重大的社会风险和稳控情况要及时报上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篇2

一、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平安海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正确处理发展、改革与稳定三者关系,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牢牢把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营造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出台各项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坚持科学发展。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着力预防和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民主法治。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推动科学决策相结合,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逐步形成有效协调利益关系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坚持权责统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决策、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承担重大事项决策的相关管区、村、部门、企业,要切实担负起防止源头产生矛盾和化解矛盾的责任,努力把社会稳定风险消除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点领域

各管区、村,各部门和企业在制定出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面广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实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举办大型活动时,都必须要先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稳定风险评估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具体有:

1、涉及企业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重大投融资、重组改制、收购兼并、破产清算、职工权益等;

2、涉及城市建设发展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城市规划调整、公用事业管理、重大工程建设、房屋拆迁安置等;

3、涉及“三农”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村“两委”换届、新农村建设(合村并居)、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征收征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处置等;

4、涉及民生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房屋管理、公共交通、工商管理、环境保护、教育、计生、民政、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等;

5、涉及机构和人事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

6、涉及公共场所的重要活动,包括人员多、敏感性强,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大型活动;

7、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三、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内容

对出台重大决策(政策)、推行重大改革举措、实施重点工程和举办大型活动等,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对其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可控性五个方面的评估。

1、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

2、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否反映大多数群众意愿;是否统筹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个别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征求了广大群众意见,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能否确保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时机是否成熟、适时;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

4、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存在引发和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5、可控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制定出相应预警措施、应急处置预案和对策措施。

四、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织推动及责任主体

(一)组织推动。

1、各管区、村,各部门、企业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2、各管区、村,各部门、企业负责组织本部门主管领域、行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3、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

(二)责任主体。

1、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项目的报建、活动的主办管区、村或部门、企业是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

2、涉及到多个管区、村或部门、企业智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部门时,由同级党委、政府指定牵头评估责任部门。

3、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代表参加的专门评估机构。

五、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1、确定评估项目。由责任主体自行确定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也可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指定牵头评估责任部门确定。

2、制定评估方案。根据评估项目的内容,由评估责任主体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保证评估工作有效开展。对于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的重大项目,制定总体评估和分阶段评估方案,有序组织评估。

3、组织开展评估。对拟定评估事项进行公告、公示、听证以及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开通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围绕评估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可控性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矛盾冲突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4、形成评估报告。责任主体在对评估事项全面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作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所涉及评估内容的基本情况、预测评估情况、预防化解稳定隐患的工作预案、对评估事项的综合评价或意见建议等。

5、确定实施意见。决策部门根据评估报告对有关事项作出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实施的决定后,责任主体应及时将风险评估报告及相关材料,报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理突出问题及联席会议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备案。

6、落实维稳工作措施。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部门要根据评估报告情况,制定和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要制定处置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重大不稳定情况,责任部门要及时研究调整完善相应维稳措施。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相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对属于国家重点项目必须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相对较大的,相关责任部门,要制定完善好预案措施,确保不出现大问题。

六、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风险评估

1、各管区、村和部门、企业要把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制定出台有关决策的重要环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门风险评估机构,负责搞好本管区、村,本部门、企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2、主要负责同志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管负责同志对涉及稳定的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协调督促分管部门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抓实抓好。

3、实施风险评估的责任部门要建立涉稳信息直报制度,设立维稳信息直报点和直报员,并及时将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向联席办、综治办报告。

4、要把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纳入领导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维稳综治工作年度考核。

5、对不重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有关事项应评估而不评估或在风险评估工作中搞形式主义造成评估失实,或因风险预防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负责人的责任,对构成违纪的,要按照有关党纪和行政法规规章,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篇3

关键词:催化裂化 外置式旋风 再生器风环 风险评估

一、研究背景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RFCCU)是现代炼油工业中将重油转化为轻油的核心技术。由于其原料适应性广、转化深度高、操作压力等级低、产品利用价值高等特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已成为我国炼油企业加工渣油的主要手段。RFCCU生产过程的工艺机理复杂,操作条件苛刻,工艺参数强烈耦合,各单元操作是否协调和平稳,直接影响产品的收率、质量、能耗和运转周期,甚至危及安全。

在石化企业的重要装置尤其是催化裂化装置上的烟道系统进行改造,可提高装置整体控制水平。笔者依照《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T3515-2003、《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2000、《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对苏丹喀土穆炼油厂催化装置的外置式旋风、再生器风环进行了更换和改造。

二、外置式旋风更换改造

更换外置式旋风利用KRC现有的三一重工400T履带式吊车进行吊装作业.选用400T履带式吊车HJ工况,杆长为98M跨矩为30M,额定起重量为35T。外置式旋风重量约为9.8T,高度55M ,选用6X37+1-1700¢24mm钢丝绳四股。安全允许拉力为4X4T=16吨,吊装安全。根据催化装置现场地形情况,吊车组对完成后,带臂行走至吊装位置进行8台外置式旋风的吊装作业。前期拆除与之相连的物体,将旧的外置式旋风拆除,然后安装新的旋风。因地形有所限制,组对400T履带式吊车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三、再生器风环更换改造

再生器风环(大)重量约为6T直径约为6M。为了便于将旧的再生器风环拆除后顺利取出,需要解体分为6段,每段的重量约为1T用倒链将其吊至人孔,然后用倒链和吊车配合吊出旧风环:由于再生器内部空间的限制,新的风环分成均分成4段,便于顺利安装就位,先用吊车将其吊到人孔中,再用倒链配合接入人孔内,倒链安装就位。

安全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本方案,并按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2.施工人员安全着装,高空作业系安全带。

3.在起吊过程中,必须有统一信号。

4.所用钢丝绳扣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倍。

5.起吊重物下行人严禁通过和停留。

6.抽芯机使用前需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7.严禁斜拉、斜吊。

8.吊车支腿钢排下避免管沟或沉井。

9.吊装绳扣必须有专人检查方能使用。

10.吊装工作必须由总指挥统一布置,无关人员不得靠近吊装现场。

四、评估分析

为了确保设备吊装的安全,组织安全员、技术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做到不夸大危险,不忽略隐患,使风险得到客观、充分、有效地评估和控制。

在大型设备吊装的每一步骤的各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值进行评估。针对各项工作中的风险及风险评估值,指出控制危害的方法。

1.可能性L(Likelihood)

1.1事故很少发生;

1.2事故可能发生但不经常发生

1.3事故很可能发生

2.严重性S(Serious):事故或危险时间发生引起的后果

2.1对人员造成不会影响工作的微小伤害;

2.2可能导致轻伤、对健康有轻微伤害、较小的财产经济损失、轻微污染,如吊车操作人员无证操作,起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

2.3可能导致轻伤、死亡、严重危害健康、重大财产经济损失、严重环境污染,如挤伤、撞伤人员、人员摔落等。

3.风险值R(Risk)

风险值=可能性值×严重性值,即R=L×S,风险值为:

1,2————低度危险;

1,4————中度危险;

6,9————高度危险;

施工前,由吊装责任工程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使每位作业人员知道、熟悉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并在工作中注意,交底完成后,所有班组人员须在

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上签字,以保证风险评估分析报告的执行。

施工期间,风险评估分析报告应挂在施工位置附近,以方便施工人员翻阅。将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作为每周一安全活动和班前会学习内容。安全部门将对风险评估分析报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总结

将本文提出的改造和更换方案,应用于苏丹喀土穆炼油厂催化装置烟道系统改造上,通过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值进行评估后,证明该系统的改造完全负荷《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装置的转化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彬彦,王吉溪,陈吉夫.重催反再与分馏先进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现代化工.1997,10:12-15.

[2]王野,李军.催化装置先进控制系统技术改造.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4,6(4):29-33.

[3]徐世泰,关新虎.催化裂化装置先进控制策略及应用.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31(6):36-40.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篇4

[关键词] 住院患者;跌倒;评估;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42-02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患者跌倒是医院常见十大医疗事故之一[2]。跌倒在我国全人群的意外伤害死因顺位中排在第四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跌倒的死亡率急剧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最高[3]。本院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率先在本科开展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现将该开展项目的具体方法及其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共对本科156例≥65岁的患者进行住院跌倒风险评估,其中65~75岁66例,76~85岁74例,86~95岁16例,男性80例,女性76例。

1.2评估方法

自行设计住院患者跌倒评估表(图1),对≥65岁住院患者进行评估,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评估结果直接在首次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由管床护士执行。评估为低危者(≤25分)不续评,中危者(26~45分)1次/7 d,高危者(>45分)1次/3 d(或每周2次)。患者病情变化或口服易致跌倒风险的药物(、镇静催眠药、抗焦虑忧郁药、降压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物、抗过敏药物),随时评估,跌倒后需评估,病情有变化随时续评。

1.3护理方法

1.3.1低危组

1.3.1.1 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洗手间铺有防滑垫及防跌倒标识,保持通道的通畅。

1.3.1.2 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穿防滑鞋,患者服不可过大过长,病情要求卧床的情况下要在病床上大小便,助行器要放于患者可触及的地方。

1.3.1.3 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4-5]。

1.3.1.4 放置物品于患者所及之处:如水杯、电视遥控器、纸巾及助行器等。

1.3.1.5 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呼叫铃:告知患者有需求时使用呼叫铃,等待护士到来后,由护士关呼叫铃。

1.3.1.6 需要时提供合适的助行器:根据科室特点,设有拐杖、助行器、沐浴凳等,供患者免费使用。老年人心理不服老,有行动能力者对辅助工具多有排斥心理,护士要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护患沟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6-7]。加强宣教、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辅助工具,使其认识到合理使用辅助工具是一种安全措施。

1.3.2中危组

除执行低危组1~6项措施外,加以下两项:

1.3.2.1 按要求上好床栏,每一次查房、治疗,护士主动为患者上床栏,告知上床栏的必要性。

1.3.2.2 协助患者行走及上下床:在病情容许的情况下,由护士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助行器,并指导患者使用。

1.3.3高危组

除执行低、中危组共8项措施外,加以下措施:

1.3.3.1 悬挂跌倒风险的高危标识:高危跌倒风险患者(>45分),管床护士除了在患者床头悬挂“谨防跌倒”警示牌、还要在患者一览表插上粉红色标识,进行交班,引起值班护士的重视(加强巡视)。

1.3.3.2 必要时予肢体约束:根据患者情况上约束带,但定时观察肢体的血运及受压情况。

1.3.3.3 根据情况留陪护:要向陪护告知防跌倒知识及助行器的使用。

1.3.3.4 安置患者于容易观察或近护士站的病房。

1.3.3.5 告知主管医生: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要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

2结果

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该开展项目的成效见表1、图2。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老年人中、高危跌倒风险占90%以上,故在老年病区开展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首要措施。我科通过跌倒风险评估,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跌倒发生率由2009年4~6例,下降到2010年的0例。

3讨论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跌倒的重点在于预防,准确根据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识别高危人群,能全面而有效地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实施保护性预防措施[8]。2010年从最初≥6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评估到2011年开始所有科室的住院患者都进行跌倒评估,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入护理电子病历系统,评估者从管床护士逐渐过渡到当值护士。通过跌倒风险评估,全体护理人员均掌握评估方法、预防措施及相关的宣教知识,根据数字化评估,确定目标人群,使护士能主动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自觉落实安全护理防范对策。通过住院患者跌倒处理指引,完善跌倒上报制度的指引,当患者跌倒发生后,由当班护士填写《基础护理质量24小时直报表》,并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24 h内通过内网上传护理部。1周内科室提交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报告。为患者提供专科化的基础护理服务,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 Oliver D,Brillon M,Martin F,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cd risk assessment tool(stratify)to predicl which elderly inpatient swill fall.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cs[J]. Br Med J,1997,315(7115):1049-1053.

[2] 张秀芳. 医院风险与病人安全管理[J]. 广东省医院护理管理,2005,2(5):29.

[3] 覃朝晖,于普林,乌正赉. 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 中华老年医院杂志,2005,24(9):711-714.

[4]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8.

[5] 解宇英. 健康教育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16):122-123.

[6] 王兆琴. 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报,2006,13(8):47.

[7] 何月霞. 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4):89-90.

[8] 王凤英. 医院突发事故的预防与急救[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5):201.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紧紧围绕“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法,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拓展联系群众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涉稳隐患的工作机制,确保我乡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内容

(一)评估项目:乡场镇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二)评估范围:乡文兴社区全体居民,场镇各单位,乡“两委员一代表”,乡其他群众。

(三)评估内容:1、事项合法性。决策机关是否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2、事项合理性。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是否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相对稳定性;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是否会造成其它地方、其它行业、其它群众的攀比,引发不良连锁反应。

3、事项安全性。是否存在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是否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重大社会治安问题、较大规模群众上访和、过激过度的网络负面舆论,以及其它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防、可制、可化解。4、事项可行性。出台的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本级财力能否承受;是否超过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接受和支持;是否坚持了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是否符合实际且可操作;制定的风险化解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周密完善、科学有效。

(四)时间:2013年3月-5月底。

(五)评估地点:乡文兴社区。

三、实施步骤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领导、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乡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法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以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徐治富为组长的“乡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乡场镇用水价格调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二)搜集资料掌握情况。工作组向社会公布本次水价调整的基本情况、方案、法律和政策依据,以及反映意见的具体途径和期限等内容。全面收集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信息和数据,为评估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三)预测风险。

①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价调整的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作出全面评估。

②对水价调整可能引起的显性风险、潜在风险和可能诱发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③对水价调整实施后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以及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等作出预测评估,识别风险点。

④分析风险源,评估风险概率,预见风险后果,确定风险程度。

(四)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工作组根据广泛调查情况,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形成评估报告草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预测评估情况,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及应急处置预案,评估结果和决策建议意见等,并上报区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专家评审。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政研、法制、维稳、专家评审员、利益群众代表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提出综合评审意见。须经三分之二以上利益群众同意通过。

(六)集体会审决策。决策事项无风险的,可以作出决策;存在较小风险的,在预先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后,可以作出决策;存在较大风险的,要暂缓作出决策,并要求提出决策建议的单位修改完善决策方案,经再次组织评估确认风险等级降低的,可以作出决策;存在重大风险的,不得作出决策。

(七)跟踪项目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全程动态跟踪,及时监测、排查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对决策进行调整的,要及时调整;需要停止执行的,要立即停止执行。

四、实施要求

(一)深入调查,全面摸清实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掌握基本情况。采取请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进行民意测评等方式,为风险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二)缜密分析,认真开展维护稳定风险评估。主要从评估内容着手,对是否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作出评估。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篇6

公安应急处突工作一直以来倍受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特别是在新的安全形势下,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准。但是单一侧重处置能力,而不重视防范体系的建设,只会导致公安机关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接不暇。公安应急管理工作应该注重防范体系的建设,防范与处置同步发展。在新的安全形势下,本文以重视防范为出发点,对如何完善公安机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对公安机关需要树立重视防范的思想,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公安机关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改善预案演练机制,公安机关针对突发事件应建立科学的媒体应对机制,并对整合社会应急管理资源,建立经营应急管理服务的企业公司提出了设想。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应用方面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在风险评估方面,本文重点阐述了应当重视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的意义、评估原则、评估体系建设的措施和撰写评估报告的技术性建议;在公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重点阐述了应当建立专门机构、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实战化建设等观点;在预案的演练方面,重点阐述了目前应当重视预案演练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略;在公安应急管理中的媒体应对方面,着重阐述了公安应急管理媒体应急体系建设的方法。文章最后对,建立公安机关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出了建立应急服务公司设想等措施,并阐述了应急服务公司是对公安应急管理体系的有益补充的观点。

关键词:公安应急管理;风险评估;预案演练;媒体应对;应急服务公司

近几年来,国内接连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和事件,对国家法律尊严和公安机关应急处突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各种利益重叠交错,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大规模已屡见不鲜;校园安全事件也频繁发生;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公安机关传统的应急处突体系和管理思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对公安机关的应急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创新改革的措施,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和紧跟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总体要求。

一、重视防范,“攻防兼备”,扭转重处置、轻防范的错误思想,完善和强化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我国公安机关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重处置、轻预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表彰奖励、追责倒查、人力物力投入、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带着问题,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由公安机关决策层对重点工作的选择来决定的,决策层重视防范工作自然就会加大投入,基层干警就会按照决策层的工作指引逐步转变工作模式和对防范工作的态度。因为突发事件本身的特点,加之区域实际情况不一样,爆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也不一样,且处置社会安全事件往往不是某一个派出所或某个单位可以完成的任务,所以不容易对基层单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和评比。防范工作具有量化考核评比的优势。调整考核评比的结构和内容,使干警做好全年防范工作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考核成绩,突出防范工作量,主动降低辖区内发生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

除了完善防范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同样是是强化防范工作的重要措施。基层派出所没有对辖区内的社会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和撰写风险评估报告的习惯和工作机制,使情报信息部门收集到的信息有限,预警信息和准备处置力量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建立标准化的风险评估机制是做好社会安全事件防范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公安机关应急预警体系的关键程序。一方面,它是对通过监测手段和日常防范工作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另一方面,它是作出预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预警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策层进行处置决策的根基。

(一)为使公安机关应急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有效进行,并能够保证做出的评估科学准确,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我们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对事件发展趋势进行猜测;坚持实事求是,不能盲从权威和上级部门的主观观点;更不能本位主义,出于对评估人员所在部门的利益考虑而故意放大或缩小对风险的评估。

2、动态评估原则。公安机关所应对的社会安全事件,其爆发要素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评估结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我们对事件的监测和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是持续进行的,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获取新的信息,需要不断的与决策层进行新的沟通和信息交换,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动态的评估,以更加快速的、更加客观的向决策层反映实际的情况,同时减少无根据的猜测,避免武断。

3、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公安机关应该建立适合本单位运行评估体系和实际社情的评估标准和规范化的评估报告样式,其中应该包括:程序、方法、指标体系、术语化、行文标准等。这些标准化的评估,可以使决策层更加快速的获取信息,更直观的反映实际情况,而且为培养风险评估人才提供了捷径。

4、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制度化原则

任何工作体系的建设都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评估报告写的再好没人用就成了浪费资源;评估标准化做的再好,不做风险评估就成了纸上谈兵。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合理的利用好风险评估,让其成为决策的基石而不是花瓶。让风险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措施,成为公安应急管理决策程序的必经程序,需要制度先行,让风险评估成为公安机关从决策层到实战层信息交换的必经之路。

(二)公安机关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的两个措施:

一是,风险评估实现网络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网络化就是形成风险评估的网络体系,依托公安机关内部互联网络,并开发风险评估软件,建立信息共享、预警共享和网络调度的平台。数据化就是将能够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统计系统融入网络平台,使一些标准化的关键数据能够动态反映在网络平台,这些数据有时比利用评估报告等文字性语言传递信息更加快速。信息化就是利用网络交互式平台,使风险评估、预警信息、调度命令在网络间互动,是风险评估能够主动发挥作用,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决策层采用。

二是,公安机关内部风险评估应该吸纳社会评估组织或专家学者的评估力量,在监测和预警社会安全事件方面应该吸纳社会评估组织或专家学者的意见。标准化的风险评估,容易出现思想僵化,创新能力降低等问题,积极吸收社会评估组织或专家学者的评估意见,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比如,某公司申请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在申报前需要提交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同时可以邀请社会风险评估组织开展举办该活动的风险评估,以降低发生诸如踩踏、临时建筑垮塌等事故的风险。

(三)撰写风险评估报告的技术性建议:

1、撰写风险评估报告之前必须规范专业术语、指标体系和预警信息的表达形式,要求简单易懂,传递信息直接快速,警示作用明显和强烈;

2、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具有的基本内容包括:评估目标(具有社会安全风险的事件、案件、活动、警务任务等)的基本信息、指标数据、列举风险源、列举风险源可能造成的后果、掌握的资源能否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照风险指标数据体系进行评估并预警信息和处置建议等。

3、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的风险评估都必须写出报告,有些风险评估可以快速依据数据分析直接出结果,以简洁的语言甚至是一句话向决策层传递评估结果。例如: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某大型活动进行中对发生踩踏事故的风险评估;对某劫持人质事件是否进行武力营救进行的风险评估等这些已经发生或评估时效性比较紧迫的情况;有些风险评估时效性要求并不是很强烈,就可按照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的要求撰写评估报告,从而使决策层更加详尽的了解详情和风险程度等信息。例如:大型活动筹备期间对该活动的风险评估,对某火车站防范暴力恐怖袭击能力的风险评估,对某国际事件发生后辖区内是否可能爆发自发国主义游行进行的风险评估等等。因此,撰写评估报告要选择好时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评估都要撰写报告,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时应当考虑到风险评估的简易程序的设立。

二、公安应急管理向专业化发展

在国家应急体系建立的大背景下,各级公安机关正在紧锣密鼓的建立适应自身职业特点的应急体系。这也是公安应急管理逐步实现专业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建立公安应急管理专门机构

依托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平台和指挥系统,建立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专门从事公安应急管理活动。应急部门的建设不能是形式上的“挂牌”活动,更不是对之前的应急处突体系的复制,而是按照科学的方法把公安机关的应急资源进行整合,使资源更加优化,指挥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科学。传统的公安应急模式中存在太多的分散性和惰性,应急体系被动等待突发事件的发生,没有专业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活动,预防和重建环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公安机关需要建立具有突发事件预防和调研、评估职能,突发事件发生后又具有较高指挥权,处置后又具有秩序和信任恢复重建职能的专业化的应急部门。

(二)注重培养公安应急管理专门人才

公安应急管理专门人才十分短缺。公安应急管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安专业学科,但是公安应急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公安机关需要大量的公安应急管理专门人才充实到公安应急体系,将继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行政管理之后公安机关第四大职能――应急处突,完善的更加正规化、信息化、规范化和实战化。

(三)专业化的应急体系不应该是机关单位而是“前沿阵地”

目前,基层公安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机关作风和成员老龄化的问题。公安应急指挥体系依托110报警服务平台,没有专门的、独立的应急管理机构。有的单位甚至将其视为“养老办”;“光说不练”的工作作风和成员老龄化问题使应急管理工作闭门造车,不能深入基层和处置现场,现场实战指挥效能大打折扣。专业化的应急管理体系成员应该直接参与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公安应急管理人员不仅仅是吹响冲锋号的号手,同时是指挥员和战斗员。

三、杜绝“预案综合征”和“演练艺术化”,预案演练要实现常态化和贴近实战化

冲破“预案综合征”对我们制定预案的思维阻塞。所谓“预案综合征”是将应急预案作为应急准备工作的全部。如果只有一个纸上谈兵的预案,而没有实施预案的能力,就会给人造成准备充分的假象。现阶段,一些政府和一些公安机关制定的预案大部分停留在纸上,每年的修订也仅仅是更改了相关指挥人员的名字和职务,有些地区将鲜有发生的突发事件的预案封存档案室,预案逐步沦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材料,形同虚设。既然是应急预案就需要经常演练。如果没有演练使各单位、各部门达到协同,默契配合。如果没有人、财、物的储备,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后果难以想象。在现阶段,预案的演练水平和人、财、物的储备受到领导思想意思、地方财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进一步妥善解决。

预案不是神话,演练不是摆造型、铺场面。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暴露应急预案中的问题,发现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而不是为了表演而演练。就目前公安机关开展的各种演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形式主义倾向,突发性、紧急性、实战性无法体现;事件的烈度大多数根据已掌握、已协调和已准备的资源为基准,根本不存在不可控性,演练流于形式。好多演练都是按照事先安排完成处置任务为结果,没有总结归纳、没有分析研判。演练已成为一种机械式的任务,而不是暴露问题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演练失败”这样的结果也是一项重要的和宝贵的财富,这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我们可以在演练中设定发生更加困难的情况或突况,诸如:解救人质事件中,谈判失败劫匪“撕票”,杀死了其中一名人质,现场处突民警和特警怎样处置?或是在现场,按照预案处置过程中,有人突然倒地,有人为制造事端突然大喊“警察打人”或是有无数的人在多个不同点位拍摄、录音,现场民警怎么办?再有,爆恐袭击发生了,特警和其他支援力量遇到交通堵塞,被堵在半路上,只剩下现场几名值班巡逻民警,怎样组织群众开展自我防护?以上情况不是危言耸听,很有可能发生,几乎所有的预案都无法考虑到所有的突况。因此,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突发性的、多样性的演练才能磨练出更加科学的预案,才能锻炼出更加适应现场情况突变的公安队伍。

四、公安机关应注重培养干警掌握利用和应对各类媒体的技巧

全警参与公共关系建设,利用媒体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后期的形象和信任重建,以及受影响群众的安抚工作,重视利用私媒,形成公安机关整体公关与单警公关相结合的新局面。以往的公安机关媒体应对工作过于被动,往往深处媒体危机时才会想到应对,合理利用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较弱。

公安机关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建立突发事件媒体应对计划。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和各种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是早有准备。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媒体危机不会给我们时间准备应对的措施和与媒体沟通的计划,信息传递失误就可能被媒体危机击垮,其危害和社会影响力往往比社会安全事件本身更加巨大,甚至导致应急体系的崩溃,引发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同步制定突发事件媒体应对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计划可以帮助应急管理者提前做好媒体沟通和信息传播的组织工作,选出媒体人,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开展媒体应对的专门训练,强化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在不同的突发事件当中,决定需要传递什么信息,制定怎样的目标和选取怎样的媒体。同时,媒体应对计划还可以指导成立一个媒体中心,为我们进行新闻准备必要的硬件资源。

公安机关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启动突发事件媒体应对计划。当社会安全事件发生以后,公安机关应该立即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但是不能传达不确定或不知道的信息,不然各种媒体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甚至谣言四起。媒体应对部门是现场处置指挥员或指挥部的“口舌耳目”,要积极的将舆论引导至便于我们继续开展应急处置和消除事件后社会影响的方向,所以公安机关在处置社会安全事件时应当在启动媒体应对计划后建立距离事发地核心地区不远的24小时媒体中心,专门负责处理谣言,收集事实和组织新闻的工作。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或政府高级官员应当在现场指挥处置,媒体中心应当政府或公安机关高级官员现场指挥的视频资料,甚至是现场采访。将我们的信息告知每一个参加处置任务的部门,甚至每一位民警。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有始有终,相关信息要及时更新。

五、引导和利用社会资源,鼓励组建专业化的和专门经营应急处置技术、装备和人力输出的公司

政府应当以多种方式鼓励这样的第三方非政府组织或公司参与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和满足公民个人在应急救援方面的需求。

我们设想存在这样的应急服务公司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公司):公司具备应急管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核心专家团队和师资,具备户外培训场地和设备,室内教学设施,技术研发机构,人力资源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要的人员、车辆、装备、物资和网络平台,以及公司运转所需要的其他办公设施和流转资金。公民个人应征或自愿接受由这个公司开展的应急处置专业技术培训,达到一定的国家标准,经考核,并注册成为应急技术从业人员;公司投入资金研发应急技术和装备,对外提供应急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培训,组织编写应急预案,策划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销售应急装备,提供风险评估服务等服务性业务。公司接受政府或公民个人在应急技术和人力方面的合同,收取费用获得收益。这样的公司以自己掌握的应急处置技术,人力,装备和信息参与市场竞争。

非政府组织或公司可以为公安机关应急管理带来以下五个方面的支持:

(一)分担公安机关在公民个人申请的应急救援技术方面的困难和减缓开锁等非警务活动的压力;

(二)协助公安机关完成专业化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公安机关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专心做好指挥和协调工作;

(三)促进救援和应急技术的创新和科技进步,特别是公民个人使用的反暴力技术和器具的研发和推广。

(四)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应急技术推广和宣传,协助其他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管理体系,为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管控开辟一个新的渠道。

(五)为政府接受来自社会有偿或无偿的技术、人力、物资等方面的支援提供平台,开创政府合理利用非政府组织资源的新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7-38.

[2]王宏伟.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5-107.

[3]玛格丽特・苏丽文.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M].董关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2-107.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篇7

危险化学品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危害只要分类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害。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1.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熟悉本单位储存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保管业务知识和有关消防安全规定;

2.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

3.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手续,对所保管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数量准确,帐物相符,日清月结。每月28日前完成出入库手续,完成当月原材料、产成品盘寸报表;定期清点库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按生产计划提前上报采购计划,保证生产;

4.定期按照消防的有关要求对仓库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5.定期对库房进行定时通风,通风时不得远离仓库。做到防潮、防火、防腐、防盗;

6.对因工作需要进入仓库的职工进行监督检查,严防原料和产品流失;

7.对危险化学品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分垛储存、摆放。留出防火通道;

8.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并指导进入仓库的职工正确佩带劳保用品;

9.定期对仓库内及其周围的卫生进行清扫;

10.按时完成厂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城镇燃气、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及港区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四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

第五条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实行属地监管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对本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第六条 国家鼓励危险化学品单位采用有利于提高重大危险源安全保障水平的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设备以及自动控制系统,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第二章 辨识与评估

第七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并记录辨识过程与结果。

第八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可以与本单位的安全评价一起进行,以安全评价报告代替安全评估报告,也可以单独进行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

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由本规定附件1列示。

第九条 重大危险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值:

(一)构成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毒性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

(二)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且爆炸品或液化易燃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

第十条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措施可行,并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仅适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五)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危险化学品单位以安全评价报告代替安全评估报告的,其安全评价报告中有关重大危险源的内容应当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要求。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三)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

(四)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五)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

(六)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

第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根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方式)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按照下列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具备紧急停车功能。记录的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二)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装置装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装备紧急停车系统;

(三)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设置紧急切断装置;毒性气体的设施,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

(四)重大危险源中储存剧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五)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十四条 通过定量风险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得超过本规定附件2列示的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

超过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

第十五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十六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及时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第十七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第十八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第十九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第二十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所在地区涉及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备;涉及剧毒气体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两套以上(含本数)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易燃液体蒸气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设备。

第二十一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一)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二)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

第二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辨识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逐项进行登记建档。

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当包括下列文件、资料:

(一)辨识、分级记录;

(二)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三)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

(八)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九)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

(十)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十一)其他文件、资料。

第二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在完成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后15日内,应当填写重大危险源备案申请表,连同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档案材料(其中第二款第五项规定的文件资料只需提供清单),报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季度将辖区内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备案材料报送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半年将辖区内的一级重大危险源备案材料报送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重大危险源出现本规定第十一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及时更新档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备案。

第二十四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登记建档工作,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加强资料归档。

第二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15日前,将辖区内上一年度重大危险源的汇总信息报送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将辖区内上一年度重大危险源的汇总信息报送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2月15日前,将辖区内上一年度重大危险源的汇总信息报送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二十七条 重大危险源经过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评估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核销。

申请核销重大危险源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载明核销理由的申请书;

(二)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联系人、联系方式;

(三)安全评价报告或者安全评估报告。

第二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核销的文件、资料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核销并出具证明文书;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并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核查。

第二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季度将辖区内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核销材料报送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半年将辖区内一级重大危险源的核销材料报送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危险化学品单位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登记建档、备案、监测监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核销和安全管理工作。

首次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情况;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修订和演练情况;

(六)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七)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八)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配备情况;

(九)预防和控制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工业(化工)园区等重大危险源集中区域的监督检查,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周边单位、居民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之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或者安全评价的;

(二)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的;

(三)未按照本规定及相关标准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测监控的;

(四)未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

第三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二)未对重大危险源中的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的。

第三十四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的;

(二)未按照本规定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的;

(三)未按照本规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以及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的;

(四)未按照本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或者核销的;

(五)未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的;

(六)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

(七)未按照本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

第三十五条 承担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单处或者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可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危险化学品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资格。

第六章 附则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篇8

关键词: 子牙新河整治工程;社会稳风险;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中图分类号:E951

1 子牙新河整治工程基本情况

子牙新河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挖以来已运用40余年。堤防工程及建筑物工程年久失修,险工众多,河道淤积严重,加上堤防沉降,行洪能力低,目前子牙新河河道的过流能力仅4000~5000m3/s,不能满足《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行洪流量5500m3/s的要求,一旦行洪将严重威胁两岸堤防保护区的防洪安全。为保障子牙新河两岸防洪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子牙新河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子牙新河整治工程主要分布在子牙新河两岸,主要包括左右大堤加高工程、南小堤修复工程、险工段治理、桥梁重建或加固、穿堤建筑物改建加固等,工程涉及沧州市的河间市、献县、黄骅市、青县4个县(市)。

2 评估内容

2.1 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

2.1.1 风险调查情况

(1)合法性调查

通过文献法查明1966年11月水利部海河院提出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草

案)》。按照该规划,自1967年开始实施根治海河工程,对子牙河系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初根据河北省水利厅安排,编制完成了《子牙新河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11月25日~27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对整治工程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根据审查意见,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优化,于2011年8月提出了修改后的可研报告。2011年11月5日~6日,水规总院对修改后的可研报告进行了复审。会后,再次对可研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于2011年12月提出了修改完善后的可研报告。项目合法,手续完备,程序完备。

(2)合理性调查

本工程工程设计严格按照《防洪标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泵站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工程设计合理。工程建设无新增永久征地,且总征地面积较少,为涉及房屋拆迁和移民安置问题,各项补偿标准严格按照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2006]471号)和周边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各项补偿标准执行,有关税费执行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

(3)可行性调查

符合已批复《子牙新河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对工程区内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地92.3%的群众都认为本建设项目是有必要的,项目完全可行。

(4)可控性调查

项目实施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占压土地和在工程建设期产生的环境、噪声等不利影响。子牙新河整治工程征地量较少,且主要为线、点状分布,项目可能引起的社会稳定风险的主要为个体事件,涉及当地群众数量较小。对于其他环境、噪声等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已经确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这些不利影响随着工程的完工也将消除。因此,整个项目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可控性较强,通过完善、相应的措施能够得到防范和化解。

2.1.2 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

本工程涉及沧州市的4个县(市),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36份,其中回收336份,回收率100%,其中献县回收调查问卷76份、黄骅市回收调查问卷15份、河间市回收调查问卷105份、青县回收调查问卷140份,调查问卷填写合格有效。

公众参与意见调查结果表明,本项目得到了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及关注工程建设的大多数群体的支持和理解。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了许多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问题。

2.2 风险识别和估计评估

本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有:1、本工程需征地,涉及群众利益,可能存在风险,风险概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风险程度高;2、施工期间,施工场地及周边可能存在社会稳定风险,风险概率较低,影响程度较小,风险程度低;3、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风险概率较高,影响程度中,风险程度高;4、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风险,风险概率中等,影响程度较小,风险程度中。

2.3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

根据对项目可能诱发的风险及其评价,拟采取下述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1)对于占地范围内涉及到的实物指标,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补偿。对于土地采用中低产田改造、发展设施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手段,提高土地产出率,逐步使占地群众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

(2)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车辆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教育,施工车辆按指定线路行驶,在穿越村庄、人口密集区域要减速慢行;经过学校、市场、交通要道等人口密集区域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现场交通安全管理;严禁超载、超限车辆上路,对大吨位车辆进出狭小的村道,要积极采取防范和完善措施,在工程车辆经过的道路应设置符合交通技术规范的标志牌。

(3)加强与周围村、社区的沟通和交流,倾听意见和建议,及时给予反馈,并在可能范围内尽量向他们提供方便和支持;化解群众不满情绪,引导有异议的群众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反映问题;项目组紧密联系和依靠村委会,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治安防范措施,建设期间,如有个别村民有异议,以疏导,说服,化解等为主,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4)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开通热线电话等方式加强宣传工作,宣传工程实施的意义,取得公众理解和支持。

(5)成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小组,确定维稳接待人员,制定工作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维稳工作培训;建立各施工标段与村、社区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制度,加强基层的沟通与协调,将矛盾发现和化解在基层。

2.4 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确定

经过相关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后,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都能降成低风险,综合风险等级为低风险,意味着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3 评估结论

子牙新河整治工程是为了防止子牙河系洪水北窜大清河系威胁天津市、津浦铁路,京沪高速大港油田以及下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防洪安全,由国家财政投资兴建的防洪影响处理工程,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合法,手续完备。通过对子牙新河整治工程中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价,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有四项,全部为低风险,意味着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综合评价,子牙新河整治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作者简介]郭宏伟(1986-),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规划工作。电话:18222807872。

参考文献:

[1](发改投资【2012】249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S].2012.

[2](水规计【2012】474号)《水利部关于印发的通知》[S].2012.

上一篇:网络安全评估报告范文 下一篇:人员风险评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