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06 10:53:46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 基层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药品是用来预防、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1]。但药品也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面——药品不良反应。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

为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但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尤其是新药在上市前不可能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大量事实说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十分重要,因为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观察与汇总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参数、基数规模的档案,对于有关机构综合分析这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2]。

2 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调查研究

2.1 调查方法 高校药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查阅当地相关文献资料,到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并以该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2 调查结果 某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一个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有市人民医院及其市级专科医院共6家。此外,乡镇及街道定点医疗卫生机构12所。

2.2.1 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上半年公布的有效不良反应报告表633例[3]分析 从上报的633份ADR报告来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常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中成药的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5.7%,而片剂和胶囊剂等口服剂型在报告中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

2.2.2 某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目前该市医疗设备、整体规模最好的一家医院,又是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单位,自从成立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监测网以来,各科的科主任、护士长为监测网成员,药剂科和临床药学研究室共同承担日常的具体工作,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收集,药事宣传,临床查房,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指导,血液浓度及不良反应监测,出版《药讯》季刊。

2.2.3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市级专科医院没有专职的临床药师,也没有设置专门的临床药学室,但有兼职人员。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由医生登记已发生的不良反应,然后由兼职药师统计、上报。调查发现乡镇医院以下的卫生室、站、所,规模小,医护人员少,对不良反应也了解,但一般不注意。特别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街道(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1-2例,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不良反应报告率极低,有的甚至没有报告。

2.3 结果分析 市人民医院领导重视,相关科室、临床药师、医生、护士能较好地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之中。其实,全国70%的农民生活在基层,药品在基层农民中使用的数量是巨大的,理所当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就非常多。基层医院是发现和监测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ADR报告意识较弱、报表数量极低,有的甚至是零报告,与真实的ADR发生率严重不符,除外新药的原因之外,还与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有关。如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因害怕影响药品的销售量和企业形象而不敢做出正确的报告;医院医生因害怕被认定为医疗事故,承担责任也不及时上报。此外,还与广大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低,普遍相信中药等有关。

3 干预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在调研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市人民医院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大力加强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的工作力度。通过这些措施期待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有进一步改善。

参 考 文 献

[1] 吴春福.药学概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

[2] 周文颖等. 药物安全不良反应及其监测[J]. 医学与哲学,2006,27(6):27 - 29.

[3] 市局办公室. 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通报-新闻统稿. 2007年第18期(总第250期).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篇2

医药经济文献,是医药经济知识或信息与记录载体的统一体,是专门以医药经济管理学科或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献。

医药经济文献涉及到医药领域的经济理论、经济技术、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动态、经济信息、经济生活、医药贸易等方面,其目的是反映医药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新进展、新成就、分析新动向、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医药科研、生产、销售、管理、市场等各方面。

医药经济文献的存在形式

根据医药经济文献本身的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是按出版形式划分如下:

连续性出版物:是医药经济文献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广大经济工作者最重要、最及时,因而也是最有用、最重要的情报和文献资源,其中包括医药经济类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以及丛刊等。

图书:其中包括医药经济学术著作(从事医药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的广大经济工作者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教科书、通俗读物以及文献检索工具书。

档案资料:在医药领域当中,人们在生产、经济研究、生产实践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文献总称。其中包括经济任务书、协议书、审批文件,经济研究计划、大纲、方案、数据、图表以及需要保存的医药经济活动档案材料。

医药经济会议文献:主要内容包括与会者提交的论文、报告、会议记录、会议做出的决议或所制订的方案,对会议内容的报道、宣传、评述纪要,会后出版的会议录、论文集等。

政府医药经济出版物:由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发表或出版的各种医药文献,如政府对医药行业下达的经济公报、经济方针和政策、规章法令、决议、指示以及调查统计资料等。

医药经济学位论文:它是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部门的毕业生、研究生为获得学位而在导师的指导下所撰写的药事管理等方面专业论文。

医药研究成果报告:即医药经济研究工作或经济研究成果的正式报告,它的材料翔实,数据可靠,通常代表着行业的科研水平。

特种经济文献:即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特种文献,如医药广告、医药经济图谱、医药经济剪报以及医药经济稿件等。

检索利用医药经济文献的途径

医药经济文献的查找

书籍的查找:利用《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全国经济科学总书目》、《经济管理专题书目》、《外国辞书目录》进行查找。

报刊的查找:使用《全国报刊索引》、《(复印)报刊资料索引》、《内部资料索引》。

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的查找:《期刊索引》、《国外经济文献索引》、《全国报刊索引》。

会议文献的查找:《国内学术会议文献通报》。

法规、法令、标准的查找:可查寻《经济法律知识界手册》、《法律咨询大全》、《外国民法、经济法资料选编》、《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目录》、《美国国家标准目录》、《国外标准资料报导》。

专利文献的查找:通过《专利文献索引》、《专利目录》、《世界专利索引》(WPI)可获得。

医药经济信息的网上查找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主办,以收集、加工、汇总、分析全国医药信息动态,以雄厚的数据库资料,专业化、技术化、智能化的汇总分析,提供各种有效的咨询服务,是具有代表性、权威性,覆盖面广的大型医药信息咨询网络与咨询顾问机构。

全国医药统计网::企业黄页、企业商机、行业资讯、医药法规、政策要闻、公告通告等。

中国药汇网省略/中国第一个多对多医药企业专用电子交易平台。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篇3

摘要:当前我国强调与自然和谐发展,向绿色转型,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基础上,以复星医药为例,对其2014年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对如何提高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生物制药企业

一、引言

随着时展,科学技术及生产力水平日益提高,环境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与之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已成为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必然要求。

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型、综合性,它是在会计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基础上逐渐发展分离出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学科。环境会计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要求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还要重视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企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存。周守华(2012)指出,可持续性关注的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只有将经营活动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

二、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2010年9月,环保部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要求16个重污染行业年度环境报告。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大多能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且已初步取得一定的成绩,突出表现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较为丰富,形式多样化;披露基本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甚至有部分生物制药企业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单独设置了会计科目对环境信息进行了披露,如海翔药业、华邦制药、华北制药和京新药业,他们在年度报表附注中的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了“排污及废水处理费”“绿化费”和“排污费”这几个二级科目。但从总整体上看,目前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披露形式多样,披露内容不规范。姚燕(2015)以沪深两市30 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生物医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研究发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在企业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董事会报告、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和单独的环境报告书中等进行,其中在年报中披露的最多,达到83.33%,而以单独的环境报告书披露的最少。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来规范企业如何披露相应信息,造成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位置不尽相同,披露内容千差万别,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政府、债权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环境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

(二)披露以定性信息为主,定量信息较少。尽管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高达92.66%,但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多为定性披露,以货币形式的定量披露较少。由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正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各企业从业人员对环境会计内容了解较少,不能准确确认、计量和披露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多数生物制药企业倾向于披露有关企业愿景和战略性规划等文字描述性信息,而且更愿意披露能够帮助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信息。同时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企业披露定量环境会计信息,相关从业人员对于环境会计领域的研究热情不高、实务操作困难,从而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三)披露内容避重就轻,缺乏监管机制。大多数企业只选择披露对自身有利的信息,以维护企业形象、提升企业价值,对自身不利甚至有消极影响的信息则很少涉及。如企业披露较多的信息为本公司对环保政策的重视程度、环保目标、获得的政府补贴和奖励、企业节约能源的情况等,而不倾向于披露环境事故、环保罚款、环保方面存在的缺陷等。企业之所以避开消极信息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审核、鉴证和说明,披露的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使得部分企业这种避重就轻、报好不报坏的行为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企业环保意识较弱、自觉性不高,只关注如何树立自身环保形象。

三、典型案例分析――以复星医药为例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1998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一家从事医药生物行业投资控股型公司,其主要业务有医疗器械、医药工商业及其他,通过其附属公司和联营企业经营药品生产及药品批发、零售业务,是中国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在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中均有披露,属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全面的企业。

复星医药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在《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3年)》中被评为四星半级;而在《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职责信息发表评估陈述(2014年)》中则被评为五星级,可见其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处于先锋和优良等级,因此,本文将复星医药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本文选取复星医药2012年至2014年三年间的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得出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复星医药环境信息主要在社会责任报告中集中披露,年度财务报表和董事会报告中的披露内容较少。因该公司2012年至2014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位置、内容均大致相同,因此本文仅对其2014年环境会计信息进行详细分析。

1.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披露。通过查阅复星医药2014年年度财务报表,本文发现,该公司仅在“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明细表中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即:2013与2014年度环保等财政补助的具体金额,分别为60 183 283.43元与47 773 451.15元。

2.董事会报告中的披露。以2014年董事会报告为例,其在“环保、健康与安全”和“社会责任”两部分进行了披露。其中,在“环保、健康与安全”部分披露了复星医药针对自身面对的环保风险所作的环保措施和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的手段,即推动EHS文化建设、逐步完善EHS管理体系、通过组织EHS与工艺安全管理培训提高EHS专业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在“社会责任”部分披露了企业的环保义务和责任、环保计划和目标以及受到的环保奖励。这些信息的披露均采用文字方式,具体内容如下:报告期内,本集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以下简称“EHS”)工作,修订并了最新版本的《复星医药EHS手册》,通过内部沟通与宣传推动EHS方针和《复星医药EHS手册》在药品制造与研发、医药分销与零售、医疗服务、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制造与等五大业务板块内的实施……

3.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披露。复星医药社会责任报告采取了全球永续性报告协会(GRI)所提供的永续性报告的形式,在报告中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了充分且详尽的披露。以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为例,该报告从“EHS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与安全”三个方面披露了环境信息。

首先,在“EHS体系建设”中分别指出其注重EHS 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EHS体系建设”以及运用“EHS体系建设”带来的好处。

其次,在“环境保护”中具体披露了复星医药集团及其成员企业能源消耗情况、成员企业物料购入、使用和再利用情况、部分成员企业节能降耗措施及成效、集团部分成员企业资源再利用情况、集团部分成员企业三废处理及排放相关信息、集团部分成员企业环保以及安全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情况。

最后,在“职业健康与安全”中披露了2014年复星医药集团部分成员企业员工体检情况、集团部分成员企业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管理活动、成员企业2014 年安全生产工伤事件情况、EHS培训活动情况,以及其针对环境问题实施的具体措施,如:建设生态园区、推行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等。

(二)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披露过少。复星医药仅在年度财务报表附注“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中列示了环保等财政补助的金额,并未在其他部分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通过查阅其社会责任报告,发现复星医药在环保设施的投入和运行费用约人民币3 200 万元,在安全消防设施的投入和运行费用约人民币2 000 万元,而复星医药并没有在年度财务报表的“在建工程”科目明细中详细列示具体在建环保设施项目和具体环保设施费用,同时已经建成的环保设施也没有在“固定资产”明细科目中单独列出。除此之外,复星医药没有以任何形式在年度财务报表中体现环保费和支付排污费,不便于企业统计有关支付环境保护相关费用的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环境决策依据,也不方便相关部门进行统计分析。

2.董事会报告中的披露仅限于文字信息。在复星医药2014年董事会报告中,仅以少量文字表述了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即EHS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未涉及节能减排效果、环保投资、环保方针和目标等内容。这样的董事会报告从表面上看企业管理层对环境保护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信息的披露只涉及文字描述,只是从宏观层面披露EHS建设,没有使用数据型信息对其他环境会计信息,如具体环境保护指标、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等进行披露。

3.环保投资项目缺少成本效益分析。在复星医药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部分成员企业环保、安全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情况,但是没有对重大的环保投资项目做任何的成本效益分析。一般来说,企业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投入环保设施的建造和运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这种行为将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或非经济利益。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既可以作为管理层环保投资项目决策依据,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解决环境问题。

(三)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1.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逐渐增加,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条文中也添加了环境会计的相关内容,比如我国在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就加入了对一些环境会计信息问题的规定。但是,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然缺少统一的编制方法、规范说明和一定的技术指标规定,相关准则要求较为宽泛,对于许多实际环境会计问题都没有进行相应的规定。就复星医药而言,其之所以在年度财务报表和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信息较少、内容不全面,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较为充分,正是因为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既没有规定应当以何种形式披露,如采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的形式还是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也没有规定具体应当披露哪些内容,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实际披露中没有科学的指导,披露随意性很大。

2.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认识过于片面。复星医药环境会计信息几乎都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仅仅是环境会计信息的一个方面,而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更是少之又少,披露位置也十分不明显。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固然是正确的,尤其复星医药能合理运用全球永续性报告协会(GRI)所提供的永续性报告的形式,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披露,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但年度财务报表以及董事会报告中如何合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也应当引起管理层重视。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对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环境会计的披露可以让企业把各种环境问题导致的后果量化,如在财务报表中设置相关会计科目核算环保支出,可为企业提供更为直观的环境会计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3.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较低。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和社会学家等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然而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在近些年才有了快速发展,正处于摸索阶段,很难向会计人员讲授环境会计方面的知识。这导致了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能力对环境信息进行详尽的披露。就复星医药而言,其在能源消耗情况、节能降耗措施及成效、企业资源再利用情况、环保以及安全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情况等方面的披露已经较为充分,但这些披露均为统计数据,而像环保设备的成本效益这样的具有较强的专业型、综合性,需要将环境信息转化为财务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会计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综合运用才能达到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目的,即明确环境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寻求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现阶段,我国只做出了重污染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规定,但对于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形式以及披露时间等均没有硬性要求,缺乏完整的披露体系,这就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强,同一时间不同企业之间可比性较差。目前,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模式和体系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李建发、肖华(2002)提出在我国环境会计具体准则空缺的情况下,企业应首先考虑采取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模式报告环境信息,等到将来我国制定和颁布环境会计具体准则后,再采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并构建了一个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企业环境报告框架。而孙兴华等(2002)则主张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并建议环境会计报表应当包括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和环境会计报表附注三部分。

而我国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报告模式、如何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仍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尚没有统一标准。就目前生物制药企业而言,大多数企业在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披露内容不尽相同,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例,如复星医药这样采用GRI永续性报告形式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我国应该尽快构建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二)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环境会计知识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执行者,而真正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是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一方面,应当加强管理人员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环境会计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建设,是改善环境、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应当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环境会计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对环境会计的认识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包括加强人才培训、建立激励机制两方面措施。加强人才培训,意在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培养环保意识,以及学习资源、环境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建立激励机制,意在调动会计从业人员学习、运用环境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达到企业环境会计的要求。

(三)开展环境审计,加强政府监管。如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一样,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也需要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以及计量方法合理性等进行验证,即进行环境审计。首先,应当建立国家审计。国家审计主要是监督和评价环境政策执行情况、环境管理机构的工作绩效、监督审查环境保护资金等。其次,应当建立社会审计。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公正、客观、权威地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验,得出具有高公信度的结论,有利于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以本文研究案例复星医药为例,复星医药委托独立工作、无任何利益冲突的外部机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提供独立验证服务,并提供中英文审验声明。最后,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其主要职责是:评估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企业的环境政策、验证企业会计信息核算真实性以及审查企业环保投资的有效性等。内部环境审计能够对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提出预警,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环境保护项目投资提供短期和长期决策支持,及时消除或减少环境问题。当然,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Lehman,G. Disclosing New Worlds:A Role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Auditing[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9,24 (3):217-241.

[2]Aerts W,Cormier D. Media Legitimacy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9,34(1):1-27.

[3]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02):3-10.

[4]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04):42-50.

[5]孙兴华,王兆蕊.绿色会计的计量与报告研究[J].会计研究,2002,(03):54-57.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篇4

尤其乡镇卫生院在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单位至今还是一片空白,

如何做好农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足由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复杂,医生或患者判定不良反应存在着一定难度,加之adr监测工作开展较晚,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单位负责人、医护人员甚至包括有些药剂人员对adr产生的危害性了解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认为,不良反应是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没必要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展这项工作,对上级的要求也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还有的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质量有问题或临床用药错误所致,怕影响单位的名誉和经济效益,以致不敢或不愿积极主动地搜集、分析、上报本单位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而对于药品经营企业来说,他们怕影响产品的销售及企业形象,很少将患者的反馈意见或知道的不良反应上报。

(二)不良反应报告的网络建设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由于我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组建时间不长,实行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建设还在不断完善阶段,加上目前我们的报告制度仍是自愿报告,所以对报告的主体缺乏约束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大的阻力。诸如村级卫生所在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死角,虽然在“两网”布点过程中,已经逐家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发给各村所,村医按照要求发现可疑药品及时记录到报告表中,但有的村所地处偏远,个别村所连电话都没有,无法与我局及时沟通,造成中间环节脱钩,一套科学有序的报告程序还没有运转开来。

(三)开展工作流于形式,报表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药品不良反应搜集、分析、判断、填报工作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药品不良反应由于其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异常复杂,一些可疑的不良反应更需要渊博的医药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试验相结合,经过认真的因果分析评价才能做出结论。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囿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和工作态度的不端正,有些药品不良反应出现后,不去认真细致地搜集分析判断,而是较随意地填一些缺乏客观性科学性的报表,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每月末零报表

,有的甚至干脆就不填,更谈不上上报。

(四)未配备相应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开展adr监测的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的人员来承担。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对此不够重视,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当作一般的事务性工作,让一些非专业人员或对相关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员从事兼职。随着adr监测工作开展广度和深度的增加,这些人员难以完成这一使命。

二、监管的对策及思考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我认为在adr监测工作更多的表现在宣传上。结合我县的实际,首先,对各从药单位负责人进行宣传。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认真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若发现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及时准确地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和监测报告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一项体现社会效益的工作,应该得到重视和支持;其次,对医院、诊所的医生、护士进行宣传。在医院的例会上,每次抽出一点时间,认真学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通过学习了解到,药品不良反应不是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这在概念上非常清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些人员的疑虑。

(二)搭建网络,健全机构为了确保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上报,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收集、传递网络。即以县局为最高级、乡镇卫生院为中间级、村级卫生所为最初级的三级信息收集、传递网络,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该网络如正常运行,将全面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收到切实效果。adr信息的收集、传递将实现层级上报、层级监督,形成链条。具体做法为村级诊所将发现的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传递”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将本乡镇内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后”传递”到县局,最后由县局向市局上报;县局将上级局反馈下来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再由高向低进行“传递”,最后通过最低级的村级诊所向广大农民宣传上级局或转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提高农民用药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该网络作为现有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的有利补充,能够使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合理,农村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传递网络将得以不断扩大,进而使广大农民用药安全更加有保障。

(三)加强学习,培养专业人才由于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科学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收到的adr信息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而adr的确认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与评价,这就更需要既拥有有丰富知识又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才来担当重任,因此大力培养相关的专业部门人才责无旁贷。可以通过对医疗机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adr报告和监测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印发adr相关知识资料、培训班以及鼓励自学等方面进行着重培养。

(四)提高临床药学水平,把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药品分类管理结合起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密不可分,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宣传突出药品分类管理的重大意义,强化凭处方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在执业医师或执业药师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的意识。而合理用药与药品不良反应相辅相成,医疗机构要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临床日常病历记录结合起来,发挥执业药师的作用,开展药师用药干预,加强合理用药咨询;药品经营企业要通过正确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向医生和患者提供药品安全性方面的资料,提醒购药者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告知防范措施和报告制度。

(五)抓好试点,逐步推开以县级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带动乡镇卫生院adr工作的开展,营造一种各级齐抓共管、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adr报告和人员配备、制度落实等细节,并着力分析和解决基层医疗机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通报辖区内adr报告和监测情况,并对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开展不力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及个人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篇5

本文作者:王卓蔡和平黄瑾杨黎孙华君高申工作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

本届学员的见课时为1周(共5个半天时间),学员人数有88名。作者设计了在本院临床科室见习4个半天,共8个临床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提前布置标准格式的药学病例分析作业,见习完成后举行分组和集中病例分析、讨论和报告的方案。学员分组及教学分工88名学员均分为8个小组,每组选定1名组长,配合本组学员的教学组织和协调管理。教学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分工协作进行,临床医师负责病例的床边问诊、病史回顾及诊治分析,临床药师负责启发学员药学诊断(pharma-ceuticaldiagnosis)分析和药学服务计划,负责组织和辅导分组讨论及集中病例分析汇报。时间分配及教学内容安排为保证教学效果,每个病区同一次教学仅安排1组学员,故4天内每组学员分别仅在4个病区轮转见习。每个病区每次准备2例典型病人,由带教医师进行床边问诊和病史归纳总结训练,并每组安排1~2名学员在老师的辅导下对1例病人进行问诊练习,其他学员在旁边观摩、记录并补充。临床药师在病区的带教内容主要为启发学员对病人的用药史、药品不良反应(ADRs)史进行询问和归纳,并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进行药学诊断分析,归纳药学服务的要点。病例分析作业项目考虑到药学专业学生缺乏诊断学理论知识和体格检查等操作的技能学习和培训,故在临床见习时对病人的体格检查,仅由带教医师进行示范教学,不要求学员进行训练。故学员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如何与病人、医护人员的沟通,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与病人的病史和用药史有关的资料。如何通过这些资料,总结病人药物治疗特点,提出基本治疗原则,并利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对目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进行药学诊断思维训练,继而针对其提出药学服务的主要要点。具体地说,要求每位学员在每一临床科室必须认真听讲并实际训练,获取具体的病例材料。每人至少在每个科室完成病例分析作业1份,即共需完成4份作业。病例分析作业的项目主要包括五部分:病人基本情况和主要病史分析,病人用药史和ADRs分析,病人现用药方案及其评价,病人药学服务要点分析,病例学习后对药师职业的反思。病例分析分组讨论及报告会先进行各小组内部的病例分析讨论会,每组从轮转的4个临床科室内学习的8例病例中选出4例,分别派学员进行病史摘要报告和以药学诊断与药学服务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病例分析,继而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每组由1名临床药师旁听,并进行必要的辅导,就病例补充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员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总结,以领会教学及技能培养的重点。集中的病例报告会是由各组选定1例病例,制作成PPT并派1人代表小组成员进行现场病例报告,继而由医院的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药学院的药理学带教老师联合组成的评委组,就其报告的病例进行提问,分别就药物相关问题提出疑问,由报告人现场解答,必要时现场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最后由评委根据实际表现给出最后得分。

学生的自我评价分组见习作业的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内部成员的协作与配合精神,在对各自学习效果和取得成绩的评价上,充分发挥学员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作用很重要。为此,在小组作业完成后,首先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为每个成员给予评分(score1),重点依据每个成员在临床见习中的整体表现和对集体成果的贡献情况来打分。带教老师的评价药学带教老师是整个见习计划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在分组讨论中,带教老师认真聆听每个学员的口头报告,及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给予启发和辅导,以进一步规范其病史的总结陈述以及用药评价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同时,带教老师还认真阅读每个学员完成的书面病例报告作业,并根据其完成质量给予评分(score2)。评委组对病例分析报告的评价在见习期最后阶段,每组制作1例典型病例分析报告的PPT文件,并派出代表进行现场口头陈述和分析,由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药理学老师组成的评委组对其进行现场提问,并对每个报告的质量和报告者的表现进行整体评分(score3),该成绩作为该组学员的集体得分。每位学员的个人成绩(score4)是由学员自我评分和带教老师评分的平均值作为个人得分权重,再乘以本组集体得分所得出的分值,即:(score4)=[(score1)+(score2)]/2×(100%)×(score3)。结果与讲评所有的学员都积极投入到这次临床见习中。由于教学和考核方案设计比较细致,学员对这次见习有较大的兴趣,每个学员都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并且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临床学习阶段,他们能遵守安排和规定,主动求教,并争取机会与病人交流,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请教。在病例分析书面作业完成方面,学员能够针对具体的病例归纳、整理临床获得的信息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并主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整理和充实自己的作业与报告。在小组讨论阶段,学员们的热情也很高,在一位同学报告的同时,其他同学能够认真地聆听并积极地给予补充和建议。最后,在小组代表的演讲报告中,演讲者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推举者,并且能够充分应用自身优势和努力,为集体获得最好的成绩。每个环节中,在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小组的成绩不相上下,每个同学的最终得分也差距不大。各组学员的得分分布情况见图1。图1各组学员的成绩分布情况Figure1Thescoredistributionofstudentsineachgroup在病例报告会的最后,分别请评委组的医师代表、药师代表和药学院药理学老师分别对学员的整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讲评,使学员对自己的优缺点得到具体的反馈,并获得具体的认识。在教学结束后,为了对这次教学尝试进行全面的反馈,作者还对学员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员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各种评价、建议和看法。

带教老师药物治疗学是针对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自2001年起为药学本科生开设的新课程。然而,课程设置之初,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先由临床医师进行理论授课,并且无临床见习环节。尽管临床医师授课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和新颖性,可以将临床最新的诊治指南融会于具体授课中,并且列举出具体的病例资料以加强学员的理解程度,但是药学专业的学员从来没有机会接触临床,无法亲身感受临床药物治疗的实际情况。因此,临床见习是帮助学员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桥梁。2009年起,药学院安排具有医学学历背景的药理学老师承担药物治疗学的理论教学,尽管其对药物治疗学的理论和机制讲解得比较深入和系统,但学员反映该课程的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尚存在距离。此时增加临床见习更显得必不可少。然而,由于药理学老师多年不从事临床工作,甚至对临床现状比较陌生,故无法胜任临床见习带教工作。虽然在临床常规工作的临床药师应该承担起此项工作,然而由于其人数较少,且仅分布于少数局限的科室,故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带教能力。在这样特殊的阶段,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相互分工协作,分别承担临床见习不同环节的教学任务,并且最终将对病人进行的药学诊断和药学服务作为药学本科生重点训练和作业的内容,成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本届学员的带教证明,这样的教学组合得到了绝大多数学员的欢迎和认可,也将是最近阶段临床药师师资不足条件下的较好方式。见习方式与时间安排本次见习由于课程与带教单位的工作需要,安排在了理论课教学的中段,并且时间压缩至短短的1周。虽然较以往无临床见习有了进步,但也突出地暴露出缺陷。比如,学员事先未系统接受问诊、与病人交流、药历书写要求、药学诊断要领、药学服务计划制定的思路与重点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而对学员和带教老师的压力比较大,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效果。尽管在病例报告会上,学员们尽可能地发挥成员互助的优势,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分析病例及相关问题,但其在解决方法及其细节,以及可行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在见习安排中,一方面应尽可能延长时间,使学员能有较充裕的时间仔细学习和体会临床工作的经验;另外,应在理论知识、包括相关技能的理论培训后,或同步分段进行相应实践的见习,这样其理解和掌握的效果会更加好。第三,集中的临床实践从组织上更为方便,但是由于学员集中,多数人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打折扣,一如实验室的示教实验一样,不动手而仅靠观摩,仍然不能使受训者有具体的感性体会。因此,在今后可能的条件下,可以采用非集中的、或更大范围内而时间相对分散的学分制见习方式,即学员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到更多病区参加临床教学查房,以及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学习,积累到一定的学分后再申请进行考核。但这依赖于临床常规的教学查房开展情况;考虑到药学本科生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临床药师更广泛地开展日常工作和带教。作业形式本次见习采用了完成书面作业和口头分析报告相结合的作业形式,目的是既训练学员书面分析总结的能力,又能考察其口头表达和答辩的能力,这是临床药师实际工作中必备的基本技能。由于学员在事先未接受过系统的问诊、交流等技能培训,故对这方面并未纳入考核项目,仅仅是让其观摩和在老师辅导下进行尝试,最终体现在获得信息的书面作业中。对于规范化的药历记录,目前在中国临床药师的工作中比较重视,但尚无标准化格式和要求,主要局限于教学培训和自我积累,故作者采用了提纲式作业,启发学员正确地获得和准确地记录必要信息。这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让学员对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情况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综合反映学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培训和自我训练的效果。评估考核方式为体现本次见习教学以病例为核心和分组协作的特点,本次见习教学中,评估与考核的形式也是较为复杂的。例如在评分考核中,既包括了对书面作业的考核,也包括了对口头报告总结和分析能力的考核;既有学员自己的相互评价,又有带教老师的评价,最后还有来自医药各个专业带教组合的综合评价;对于每个学员的考核成绩,既包括了自己努力的成分,更体现了如何在小组作业中积极协作,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成分,这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善于与各类同事相互协作和沟通的基本要求,以及自身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使学员从短短的见习中体会到,做好一名临床药师,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自我训练、不断学习、吃苦耐劳以及与人协作的内在精神。见习教学的效果本次见习由于带教力量、课程时间安排、作业设计等方面还有许多事先未能充分考虑到的问题,因而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学员的表现方面,他们对临床比较陌生,药历书写不规范,讨论重点不突出,目的不够明确,希望在今后的设计和实施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但学员对临床和临床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对带教老师的医德和教风表示钦佩,受病人坚强意志的感染,增强了职业责任性和神圣感。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医院药师,还有部分面向药品的生产、经营、研发部门、管理部门,即使是医院药师也可能分布于制剂、调配、管理、科研等岗位,只有少部分直接面向临床。即便如此,今后中国医院药师的趋势是向临床转型[5],而且即便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如果能够对临床一线、临床病人的真正需求有所了解,必然对所从事的工作有积极作用。因此,此阶段的教学内容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会对今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进行有益和必要的尝试和准备。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药品广告;违法;监管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1-0064-03

Discussion on Supervision of Medicine Advertisement in Our Country

CUI jia,SHAO rong*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School,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210009, 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f medicine advertisement is always a hotspot in the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y, this paper aims at finding the way to regulate the medicine advertisement by analyzing the substantial motivity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the illegal medicine advertisement.

Key words:medicine advertisement; illegal; supervision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的流通属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药品广告作为药品营销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药品销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药品是作用于人体且存在一定风险的特殊商品,必须如实、合法地进行宣传,科学指导消费者使用,才能起到促进医药经济发展的良性作用。

但目前的现实是,人们在享受药品广告带来方便的同时,要承受大量违法药品广告的伤害。药品广告监测显示:2006年1~7月全国45个频道或电视台播放的3万多次广告,违法率高达62%;6~7月全国98份报纸刊登的7 315次药品广告,违法率高达95%。甚至在医学药学专业刊物发表的药品广告也存在违法现象,药监部门2005年对全国部分医学刊物广告的检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率高达51%[1]。由此可见,我国违法药品广告的比率之大,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1违法药品广告的成因

1.1市场无序竞争

在利润导向下,实施GMP认证之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曾一度超过6 000家,而且大多只能生产仿制药品。实施GMP之后,虽然企业数量减少到不足4 500家,但面对有限的市场份额仍普遍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生产规模的低集中度导致药品生产领域产品创新能力低、生产成本高,企业陷入营销的恶性竞争。为了利用广告引导消费,医药企业成为庞大的广告客户群体。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只注重市场占有率而忽略药品的特殊性和风险性,导致了违法药品广告的泛滥。

1.2 广告媒体的扩张和竞争

近年我国的信息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报刊杂志社以及电视台网站等媒体数目急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的竞争,提高了媒体传递信息的水平,拓宽了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但由于广告收入成为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媒体之间争夺广告客源的竞争日益激烈,客观上为违法药品广告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1.3消费者自身辨别能力有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科技和新学术名词不断涌现。广告者往往利用人们渴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心理,不惜虚假渲染药品中所用新技术给身体带来的好处。消费者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新技术的正确含义缺乏了解,从而容易受到虚假广告的蛊惑。

1.4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尽管《广告法》、《药品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刑法》等对虚假广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4.1概念界定不清,处罚力度不够《广告法》第37条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条款实际执行起来的效果与法律的初衷相去甚远。首先,“广告费用”范围界定不清,监管机关不易操作;其次,许多违法药品广告的者为规避“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将广告费分开成多张发票,其违法广告一旦被查出,就拿出其中一张应付了事。与虚假广告所获得的巨额利益相比,违法成本相对较低。

1.4.2对个人作虚假广告的行为缺乏处罚法律依据 虚假广告往往改头换面,利用名人、明星的知名度,以专题报道、人物专访、科技成果报告会、健康专题等形式来误导消费者。但无论是《广告法》,还是刑法中的虚假广告罪,承担责任的主体都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以及广告者,从民事上承担连带责任的,仅局限于推荐商品或服务的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没有限定个人做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这是法律不完善的地方。

1.4.3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广告的经营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设计、制作、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这一条与《广告法》第37条不相一致,而两部法律地位相等,这就使虚假广告的处罚产生了法规上的不统一。

1.5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尚未完善,患者医疗资金短缺,医院以药养医,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群众有病不敢或者不能进入正规医院治疗。客观上使那些打着“仙丹灵药”旗号并且医疗费用便宜的虚假违法广告有了可吸引的客户源。

相比之下,德国的医疗及制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德国的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上,药品广告却寥寥无几。德国法律规定,所有国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通常情况下,投保者在政府许可的医疗保险诊所自由选择就医,只有急诊或得到医保诊所医生的转诊证明才能前往其它医院继续治疗。医生虽然有给患者开处方的权力, 但患者在哪一家药店购药却不受医生约束,医疗和医药费用则交由保险公司核对报销。这样,医生在开处方时就只考虑“对症下药”以维护诊所的信誉,吸引患者前来就医,而不会成为制药公司推销药品的渠道。

1.6药品广告监管协调不够

我国药品广告的监管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别负责,SFDA负责药品广告内容的审批,核发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向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违法药品广告[2];工商管理局负责广告的管理和处罚。由于药品广告管理体制的职能分工,SFDA无处罚权,而工商行政管理局又不易把握违法药品广告的查处尺度,使得违法药品广告有隙可乘。

2治理违法药品广告的建议

由上述可见,违法药品广告作为一种不道德的、非法的行为,其产生是个体主观动机与社会诱因双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3]。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谨提出以下建议:

2.1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

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享受医疗保障已成为各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还无法达到全民统一,但是建立适合不同群体要求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是可以实现的。应尽快建立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特殊医疗保险、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和农村人口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实施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按诊断相关分类支付医疗费用),逐步将医生治病时向患者盈利的动机转为节约治病成本盈利的动机,才能在广大民众前切断制药公司推销药品的渠道,从而解决药品广告在民间泛滥传播的问题。

2.2完善药品广告法律体系

应完善我国的药品广告法律体系,对包括医药及医疗设备等在内的所有医疗范畴内的广告给予严格规定。(1)规定处方药只允许在专业药店中出售,也只允许在医生、药店销售员及医学研究人员等相关的专业性杂志上做广告;(2)对包括非处方药在内的广告描述进行限制;(3)规定所有医药广告必须清楚注明药品副作用及服用方法介绍等相关要素,并注明“为预防用药风险及副作用,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向专业医生询问”,以此规范药品广告的内容,传递真实可信的药品信息。

2.3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机制,提高监督执法力度

整顿药品广告是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任何一环的脱节都会使违法广告泛滥。(1)可以将广告的合格率纳入企业诚信评估机制的评审项目中;(2)加大对企业和媒体的违法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威慑违法者。针对广告费的定义范围界定不清的问题,可以在SFDA核准申报广告内容之后,由工商局核算广告成本并备案。如出现违规,即以估算成本为基数确定惩罚额度,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或刑事处罚;(3)加强工商、SFDA与广电总局三个部门的立体协调监管,保证监督执法的一致性,协调性和长久性。

2.4建立针对媒体的约束机制

不单是小规模的期刊报社,大型公共媒体药品广告的不合格率也高达60%以上。公共媒体刊登广告,是在用自身的公众信任度影响受众。因此,公共媒体应该重视审查广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由于广告市场的竞争激烈,一些媒体为了拉住广告客户,常常放弃自己的职责,放纵违法虚假广告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媒体的监控,核算其每年的运行成本,限定媒体药品广告的总量及时间,一经发现违规即强制减少下一年的广告量或者禁止该媒体药品广告。

2.5建立公众监督机制

一般情况下,媒体是行使公众监督的载体。但对于违法广告而言,媒体一定程度上又是广告主的帮凶。因此惩治违法广告,应将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和广大公众的监督结合起来。(1)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在政府网站上设立专栏,永久公布违法广告举报电话和识别违规广告的简明方法,并规定举报人的奖励金额;(2)赋予广告受众对违法广告的权。从广告的目的、行为、结果三个方面来看,广告主和广告受众之间的直接法律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当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就应当明确权利主体寻求司法救济的途径。至于该权利的性质,可依据《广告法》关于“广告内容应当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的原则来确定。赋予广告受众对违法广告的权,是建立公众监督机制的实质性内容。

总之,药品广告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难点问题。几年来,SFDA一直致力于整治药品广告,从起初对药品管理法的修改,到2006年6月整顿广告市场,规定药品商品名称不得单独进行广告宣传,再到今年8月联合工商、广电监管系统一起对药品电视购物型广告的禁播,无不显现国家对药品广告整治的决心。但是整顿药品广告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给违法广告留出通道。笔者认为,只有从分析违法的主观动因和客观诱因出发,建立立体的长效的监管制度,才是治理违法药品广告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魏铭言. 药品广告监测 违法广告药品增一倍[N]. 京华时报,2006-7-12(5).

[2]富子梅. 违法药品广告为啥这么多[N]. 人民日报,2004-12-2(7).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篇7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

1.2方法

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06―2012年南浔区农药中毒网络报告数据,用Excel进行汇总统计,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农药中毒原因、农药种类和人群分布等情况。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6―2012年南浔区共报告农药中毒1 092例,死亡32例,病死率为2.93%。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45例,占22.43%,死亡7例,病死率为2.86%;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847例,占77.57%,死亡25例,病死率为2.96%。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2.2年龄分布

南浔区农药中毒人员中年龄最小12个月,最大92岁,平均年龄为(45.72±19.22)岁,以35~60岁青壮年为主,占农药中毒总人数的44.78%。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平均年龄为(42.89±19.54)岁,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平均年龄为(55.59±14.20)岁(表1)。

3讨论

生产性农药中毒所占比例较小,主要集中在(42.89±19.54)岁人群,男女性别比为3.02∶1,发病年龄和男女性别比符合劳动者的特点。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夏秋季多发,可能是由于夏秋季节气温高,农作物虫害严重,施药量大,挥发性强,施药者部位多,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了农药与皮肤的接触和吸收,从而加大了中毒的机会,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据大部分比例,以服毒自杀者为多,男女性别比为0.76∶1,年龄主要集中在(55.59±14.20)岁。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全年都有发生,时间分布无规律性,并以女性多见,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可能由于女性心理承受力较弱,且该年龄段来自家庭生活、工作/学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遇到挫折就易产生轻生念头\[4-5\]。另外,在非生产性误服农药所致的中毒患者中,有26例4岁以下儿童。儿童误服中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父母的高度关注,加强农药的管理。

农药中毒病死率与就诊医院的级别有相关性,可能与救治医院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技术能力有关。

按化学成份分类,目前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比较普遍,有机磷农药中毒所占的比例在农药中毒总数中占半数以上,已成为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6-7]。南浔区也是以有机磷杀虫剂类农药中毒为主,占总数的56.41%,略低于浙江省三门县59.20%\[1\]。由于中国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大量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投入使用,如甲胺磷、氧乐果、敌敌畏等\[4\];使用农药时间为农作物病虫害高发季节,用药量大,气温高,挥发性大,加上施药时没有按照顺风、隔行、退行的原则,从而增加农药的摄入;农民缺乏有效的培训,业务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喷洒农药时不戴口罩、农药偶尔或经常渗透到皮肤上,喷洒时的衣物不清洗继续穿\[4,8\],从而造成农药使用者中毒事故发生。

本研究分析的农药中毒病例数是报告发病数据,并非实际发病数据。报告单位为市县及部分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日常存在一定的漏报现象。随着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重视,漏报指标纳入年底考核要求,业务部门加强培训和督导等,漏报率逐年下降。据全市每年对各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的农药中毒病例进行漏报审核情况看,漏报率已从2006年的45.6%下降到2009年的23.2%\[9\],农药中毒每年报告的病例较为平均,可以看出,农药中毒病例数很可能在逐年下降。

为了控制农药中毒的发生,根据农药中毒的特征,建议在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环节做好管理工作,推广高效低毒类农药,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培训、宣传教育和完善基层救治农药中毒的设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4参考文献

[1]王子友,潘爱军,郑涛涛.浙江省三门县农药中毒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2):148-149.

[2]胡雪珍,卢中秋,孙来芳,等.田间作业致有机磷农药中毒与口服中毒的临床比较[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5):378-380.

[3]王晓红,陈建丽,柳建强,等.唐山市678例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24(4):451-452.

[4]姚建仁,郑永权,董丰收,等.中国农药急性中毒致因探讨[J].世界农药,2008,30(1):45-51.

[5]谷庆,徐海.某县1988至1998年2540例服农药自杀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20(1):45-47.

[6]王爱红,夏昭林.农业劳动职业安全卫生服务面临的大挑战[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3,3(1):8-10.

[7]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职业安全卫生概况\[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8]高怀荃.枞阳县农村居民农药中毒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19(9):61-62.

[9]刘,张传会,张鹏,等.2006至2009年某市农药中毒情况[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1):53-55.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篇8

一、建立全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为了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更加及时、准确,要求各医疗机构、各药品经营企业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注册各自的用户名,并指定专人为ADR联络员,通过该网络直接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注册网上用户,直接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表。

二、实行定期信息制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长效机制。

针对各医疗机构、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的上报情况,每季度将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后以简报形式予以公布。

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具体要求。

(一)药品经营企业:

1、开展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意识,消除不敢报和不愿报的思想。

2、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作为GS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日常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有不按照规定实施以一般缺陷记录在案,督促整改。

3、要求连锁经营总部负责对连锁企业各门店进行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培训,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发送到各门店,促进不良反应的上报。

(二)医疗机构:

1、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县级医疗机构要成立以院长、医务科、药剂科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临床用药科室为主要工作部门的院级ADR监测工作小组,组织指导医院的ADR监测工作。

3、建立以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为核心,护理站为节点,覆盖医疗机构各科室的ADR报告监测模式,使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融入医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4、各级医疗机构要将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列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同时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基金,每月要在院内醒目位置公布全院临床医师报告情况。

三、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相关建议。

(一)药品零售企业不良反应报告每月不少于5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每月不少于一份。未按照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的和不能及时上报的,药监部门将对企业进行重点检查。

(二)一级以上(包括一级)医疗机构的每个临床用药科室不良反应报告每月不少于20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不少于3份;一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每个临床用药科室不良反应报告每月不少于10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不少于2份。

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是加强对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是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科学信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个股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