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6 16:53:27

个股分析报告

个股分析报告篇1

一、《含量》的基本结构

比弗的论文从信息观的视角出发,对年度收益数据的信息含量进行分析。通过股票成交量和价格的方差分析来判断收益数据是否有信息含量。该论文的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

比弗在文中首先强调收益信息含量的重要性,指出信息含量表现在投资者对未来股价估计的概率分布发生了变化。通过样本设计、收集数据和变量设计来完成对股票成交量和价格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在与基期数据的比较中判断成交量和价格的变化是由于年度收益的所引起的,进而得出年度收益是有信息含量的,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和市场的均衡价格。

二、《含量》的主要内容

(一)年度收益信息含量检验的提出 比弗在该文中指出,收益的信息含量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会计研究中争论中的焦点问题。并指出收益在股价估计方程中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这是收益存在信息含量的必要条件。但也有许多理由认为收益缺乏信息含量,如一是在收益中的计量错误过大的话,直接使用工具变量估计股票价值,要比使用作为中间变量的收益进行分析好的多;二是尽管公司收益可能传递了相关信息,但投资者仍可从其他渠道获得相同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来源更加具有时效性。有学者如Benston通过设立一个预期模型以反映投资者如何将报告收益与股票市场价值联系起来,并发现市场价格与收益数据的效用相反,也就是价格变化对收益是极不敏感的。比弗认为,产生这样的结论可能是由于收益与市价之间不存在关系或者是因为所设立的模型本身是错误的,但不能确定Benston的结论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后者的原因而不是前者的原因。因此,比弗决定运用方差检验的方法,对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运用方差检验的方法不需要使用投资者预期模型的假设。比弗的研究关注于投资者是否对收益做出了反应,而不是投资者是否应当对收益做出反应。

在进行具体测试之前,比弗对信息与信息含量做了定义,认为信息是对事件结果期望的变化。如果企业的收益报告导致投资者对于企业未来收益(或股票价格)概率分布的估计发生了变化,就像现行市场均衡价格发生变化一样,认为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在没有投资者预期模型的情况下,尽管价格变化的方向和大小都不能确定,但在收益公布日,股票价格的易变性可能要大于其他时间。信息的另外一个定义规定不仅要有一个期望值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必须是大到足以引起决策者行为的变化。根据这个定义,只有在企业的收益报告使得投资者改变其投资组合中对该公司股票的最佳持有量的情况下,才能说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最佳的调整可能是购买更多的股票,或者卖掉部分或全部持有的股票。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投资组合的变化都将反映在持有量的变化上。如果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那么在收益报告时,股票的交易量要大于其他时间。根据信息和信息含量的定义,比弗确定成交量和价格是收益数据是否有信息含量的度量。

通过对信息含量的分析,比弗给出要进行验证的假设是:收益具有信息含量则可以通过价格的方差检验或成交量的方差检验得到,或两种检验同时满足;如果在两种检验中都没有反应,那么收益数据的有用性和研究中的样本设计就值得怀疑。

(二)样本的选取 比弗的研究样本包括1961至1965年期间143家公司的年度收益报告。样本选取遵循了以下标准:必须是收录在Compustat数据库中的公司;该公司必须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成员;会计年度结束日期不能是12月31日;在报告收益的同一周内没有宣告分派股利;在收益公告日的前后共17周内没有股票分割;在《华尔街日报》上每年少于20条新闻公告。

选用以上标准是因为Compustat数据库中包含有占上市公司总市值90%以上的公司的信息,因此对于研究而言是一个相关的统计研究总体,且可以很容易的获得Compustat数据库中公司的财务数据。而NYSE企业每周的价格和交易量数据相对容易取得。CRSP(证券价格研究中心)提供了1961年至1965年所有NYSE企业每日股票交易价格、交易量和交易信息的相关数据。为了避免在报告日过于集中。由于Compustat中的企业2/3是采用12月31日为资产负债表日,所以若没有标准样本数据(即收益报告)将大量集中在二月、三月和四月公布。上述标准也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收益公告周内所观测反应的模糊性。如果不使用这些标准的话,将会产生一个综合效应,从而很难将股利或者股票分割的公告效应与收益报告的公告效应予以分离。标准的选择是为了减少在收益报告期间其他信息的量。

按照样本选择标准,比弗以1961年到1965年中的任何一年满足前述标准的企业做为样本企业。结果是样本包含143家企业。由于不是所有的企业在每一年都满足样本选择标准,所以针对这143家企业,一共506份年度收益报告符合条件。

(三)分析所用变量的定义 在选择样本的基础上,计算各企业的下列变量:

Vit是股票周成交量百分比的日平均数。VMt反映所有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员企业的交易量水平。Rit是相对价格的自然对数,可以看作是价格变化的衡量标准。Dit是i企业第t周每股现金股利。Pit。是i企业股票第t周末的收盘价,Pit-l反映因资本变化(例如股票分割或股票股利)而经过调整的第t-1周末的收盘价。RM,是一个针对425家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业类成员企业类似的价格变化衡量标准。(sP)t是第t周末的标准普尔价格指数的收盘价,(SP)t-l是第t-1周末的标准普尔价格指数的收盘价。

(四)交易量分析 成交量变化是比弗作为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一定程度上看使用这个指标有一定的缺陷。理论上即使没有发生交易,信息仍然可以传递到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可能会发生大变化。对此比弗也是有所认识的,也认为用交易量来衡量年度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比弗在样本选择过程中很好地避免了其它因素对交易量的干

扰,如选择较少信息的样本企业。

在交易量分析中比弗首先对原始交易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未进行系统性影响调整的交易量分析。比弗计算出506份收益报告(j)中的每一个收益报告计算出来的公告期间各周(t)的交易量数字,其中公告期间定义为公告日的前后17周(公告前8周和后8周)。然后在17周中的每一周,对506份收益报告的相应交易量数字计算平均数,结果如图2所示。虚线表示非公告期间(5年时间所对应的261周当中除公告期的17周以外的其它时间)的值。

该图表明在盈余公告周内(第0周)交易量有很大的增长。事实上第0周的交易量均值比非公告期间的交易量均值高33%,是所观测到的17周内的最大交易量。说明投资者确实在收益报告公布时改变了投资组合,这种改变与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的观点是一致的。

此外,比弗还研究了经过调整系统性影响的交易量变化。消除系统性事件对单个股票交易量的影响,主要是消除与收益报告同时的具有系统性事件所导致的成交量放大现象和减少交易量数据中的噪音。这样所作的交易量变化的分析就能更好的反映出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

比弗对经过调整的交易量进行分析时采用的是残差分析的方法。他认为年度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在系统性影响与单个样本成交量的回归关系中主要以残差的形式体现。比弗首先建立下面的模型用来概括市场因素:Vit=ai+biVMt+eit。

对非公告期间的观测值进行线形回归,得到ai和bi的估计值。经过回归统计分析比弗发现回归方程的平均相关系数很低,这说明去除VMt的影响对分析的影响作用很小。并进一步指出残差eit是单个股票交易量影响因素的一部分,该部分不能被以指标VMt所反映的市场系统性事件所解释,所以,残差中主要表现的就是收益报告所带来的市场反应。残差eit是针对506个盈余公告在公告期间的每周t按照以下方法计算:eit=Vji-ai-biVMt(其中i=1,…,143、j=1,…,506、t=-8,…,+8)。式中的ai、bi是通过对非公告期间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然后计算17周中每周的et,结果如图3所示。正的残差表明有高于正常的成交量,负的表示低于,0表示正常。

图3显示在第0周有最高点,此时的平均成交量大约比非公告期间多30%,而且比公告前的周平均成交量高出40%。这些周次内的交易量异常低,而仅在收益报告公告周之后的四周时间内略高于正常的交易量水平。对这些发现的解释和前面原始成交量变动的分析是一样的。比弗在此给出结论,认为成交量残差的分析结果与收益报告公告具有信息含量的观点具有高度一致性。

(五)价格分析 对于年度收益公布后价格变化的分析,比弗的基本构思为:信息可以改变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概率分布的估计,从而也改变了其对公司股票价格的估计,如果收益公布可向资本市场传递新信息,就会引起股票价格变化。比弗推测,与其他时间相比,在收益公布日可观察到的价格变化会更多更大,也就是在第0周的价格变化幅度要高于非公告期间。

比弗在价格分析中首先去除市场上的系统性事件对个股价格的影响,这样做的原因和对成交量分析时是一样的。他使用以下模型来消除系统性影响:Rit=ai+biRMt+uit。

残差uit代表的是单个股票价格变化当中不能由系统性影响(以RMt,表示)所解释的部分。由于价格变化的方向不确定,所以有必要运用某些投资者期望模型,该模型对uit。进行了转换。

残差的平方就是转换的一种形式,如果收益公告有信息含量,在第0周的u2it值要大于非公告期间的u2it。在非公告期间,得到的残差的平方的均值用变量s2i来表示。第0周的残差平方和非公告期间的残差平方均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率Uit=u2it/s2i来表示。作者进一步作出假设,如果该比率远大于1,则表示价格变化的残差比正常的要大,反之,则小。如果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那么在第0周,u2it的均值将预计大于1。

比弗通过对非公告期间的数据回归计算得到ai,bi和S2i的估计值,并发现Rit和RMt之间的关联度是比较低的,Rit的变化只有6%可以由RMt的变化所解释。因此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问题可以通过残差的进一步分析得到。残差ujt针对公告期内的每一周(t)以及506份收益报告(j)中的报告,以下列公式计算:ujt=Rjt-ai-biR2Mt(其中i-1,…,143、j=1,…,506、t=-8.…+8)。

然后对残差进行平方并除以非公告期间各个企业的残差变异,公式为:Ujt=u2it/S2i。

公告期17周中的每一周的ut(针对506份收益报告求平均)的值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0周的价格变化幅度比非公告期间的平均变化幅度要大的多(多67%)。如果假设均衡价格在收益报告之后更有可能发生变化,那么高于正常水平的价格波动正好验证了这一假设,因此,比弗认为该证据与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并认为价格的变化状况很好的支持了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的观点。通过对价格变化和交易量变化的观察。可以发现不仅个人投资者的预期会随着收益报告的而改变,而且整个市场的预期也会相应改变,这一点可以反映在均衡价格的变化上。为了进一步说明交易量和价格的变化不是因为

公告期间由其他新闻公告大量出现引起的,作者验证了在公告期间并没有其他类型信息公告的大量出现,认为交易量和价格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收益报告的引起的。

三、《含量》对西方会计科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比弗的论文获得了美国会计学会颁发的科技文献创造性贡献奖。他认为,资本市场与企业财务报告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观,认为会计盈余是包含多种信息的信号;另一类是计量观,将会计数据作为计量的手段。作者的这一经典之作就是信息观的观点,“企业的收益报告导致投资者对于企业未来收益(或价格)概率分布的估计发生了变化,就像现行市场均衡价格发生变化一样,我们就认为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该论文与鲍尔和布朗1968年的研究论文虽然都采用了信息观的观点,但这一论文避开了鲍尔和布朗关于收益报告好坏的判断问题,重点强调了收益时成交量和股价变化要高于其他时间的变动。这样的处理使得该论文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使用方差检验的方法取代了预期模型假设的指标,便于检验;定义两个投资者行为的度量指标,交易量和股票价格波动幅度;采用较为狭窄的时间窗口,对周数据进行检验;在分析设计上,将分析期间与控制期间进行对比,即公告期间和非公告期间数据的对比。

虽然比弗的研究与鲍尔和布朗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但他们的研究开了会计数字的信息含量研究之先河,并且比弗通过成交量和股票价格方差的变化情况发现收益数据具有信息含量,改变了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其研究影响了其后几十年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的方向。

会计数据信息含量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确定资本市场通过股价、股票交易量或两者同时来对各类会计信息所具有的信息含量进行反应的方式,包括股价的波动性、成交量的异常变化以及相关的检验方法(如方差检验)。另外,比弗在此所使用的事件研究方法也得到广泛使用。此后西方会计科学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会计收益数据的信息含量问题。比弗(1980)在《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中进一步研究了股票价格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来代替随机游走的预测模型,认为收益是股票价格变化的滞后反应,而股票价格的独立性使它与收益的相关系数接近0;Dontoh和Ronen(1993)指出,信息含量包括价格反应、成交量反应以及预期信息的提前披露,价格和成交量都不能单独反应收益的信息含量,必须和现存的信息环境结合才能达到准确反应信息含量的目的;比弗、Mcanally和Stinson(1997)通过联立方程的方法来确定价格和收益的关系,指出某些原因导致的收益变化不会改变股票的价格,某些原因引起的股票价格变化不会导致收益的改变。

其次,西方有关信息含量的研究也检验了其他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包括中期报告、资产负债表数字以及股利分配的信息含量。Fama、Fisher、Jensen和Roll(1969)在《股票价格针对新信息的调整》中指出,市场能够认识到股票分割所隐含的股利增加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重新估计股票的预期收益,该研究认为,股票价格因新信息而迅速调整支持了市场是“有效的”的结论。watts(1973)的研究中发现将来的收益变化与目前未预期的股利变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而验证了股利具有信息含量的假设。

此外,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研究还检验了会计信息含量在预测公司财务失败和债务信用等级方面的有用性。关于信息含量的经验研究可以帮助准则制定者把握投资者重视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四、《含量》对我国会计科学理论发展的启示

我国国内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市场结构特殊,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中小投资者居多且缺乏理性等特点,对于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的发展是一个借鉴国外已有观点和方法进而结合国内特殊情况进行改进的过程。会计数据信息含量的研究是我国实证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开展了关于会计收益的信息含量的研究。1998年赵宇龙通过对上海股市123家样本公司,从1994年到1996年共369个盈余披露日前后各8周的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与当年未预期会计盈余的符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会计盈余披露具有信息含量的经验证据;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在交易量反应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以深、沪两地上市的A股公司为对象,对公司盈余数字的有用性通过交易量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在公司盈余公告日前后,日交易量有明显增加。结果表明,在股票盈余公告日前后确实有新的信息抵达市场,并导致交易量发生波动,这与美国学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发现相似。他们的研究同比弗经典论文中使用的时间窗口、市场行为的衡量指标等内容是一致的。在年度收益数据的研究基础上,郭菁(2003年)对1999~2001年的中期报告的信息含量进行了研究。栗煜霞、李宏贵(2004年)对上市公司的季度报告信息含量进行研究,分析显示中期报告以及季度报告都具有较强的价格效应。陈建煌(2000)、刑丽(2001)、吴世农,李常青和陈碧华(2001)等还研究了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问题,分别从未预期现金流量和超额投资收益率的关系、现金流量对股价的解释力以及现金流量是否包含收益之外的信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其次,是针对我国所存在的A股、B股市场的差异性,考察采用不同会计准则下有关会计收益的差异、收益的信息含量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的问题。李树华(1997)、李东平(2000)考察了境内外报告的会计收益数字的差异程度和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差异的原因。潘淡、陈凌云和林丽花(2003)通过研究沪深两市同时发行A、B股的86家公司,比较同一家公司在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会计盈余数据信息含量,得到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会计盈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盈余存在差异,且国内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收益更具有决策有用性。

另外我国学者还针对和财务报告相关的审计报告所具有的信息含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非标准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应该引起股价的下跌,且不同类型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引起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应该具有不同的市场表现。李增泉(1999)的研究验证了被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和非标准的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是不一样的,但投资者对于不同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陈晓、王鑫(1999)发现市场对于1998年度保留审计意见没有明显的负反应,且投资者对于不同年度的保留审计意见的反应不具有一致性。

个股分析报告篇2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分析师队伍日益壮大。证券分析师作为专业人才,其提供的股票评级是否具备实际投资价值?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证券分析师给出的股票评级在短期内是具备投资价值的。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股票评级

随着监管法规的逐步完善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立足于公司基本面分析的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流理念,我国的证券分析师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其影响力也急剧扩大。公司研究报告是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搜集和分析的总结,而其中的股票评级则是分析师报告的主要结论,也是对证券市场投资者而言最为直观和最受关注的信息。若分析师给予一家上市公司“买入”或“卖出”评级,则代表了分析师认为该公司当前股价被低估或高估的强烈信息,若投资者接受了分析师的信息,则将通过具体的买入或卖出行为影响股价的涨跌。关于证券分析师股票评级的投资价值,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对于个股评级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3年。Cowles(1933)分别收集了16家金融服务公司、20家火灾保险公司、1位华尔街日报编辑和24家金融出版媒体的荐股信息,经过计算发现被推荐股票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弱于大盘1%到4%。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由于当时证券分析师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职业,关于分析师荐股的投资价值的研究开始兴起。

Diefenbach(1972)收集了1967年11月17日到1969年5月23日期间(共80周)来自24家证券经纪公司的个股评级(包括买入建议和卖出建议),将这些股票自被给出评级后52周的收益率与同时期市场指数的收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获得买入评级的股票在未来52周的平均收益比同期指数收益率高出2.7%;而获得卖出评级的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则比同期指数收益率低11.2%,且在全部获得卖出评级的股票中,在未来52周能跑赢指数的股票占26%。

Davies和Canes(1978)研究了股票评级二手信息的扩散对于股票的影响。他们使用市场模型对1970年到1971年华尔街日报“市场消息”专栏中的股票评级(包括597个买入建议和188个卖出建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这些二手评级当日,买入评级的股票有着0.923%的超额收益,卖出评级的股票有-2.374%的超额收益,并且都是统计上显著的。另外,在二手评级后的20个交易日,被评级的股票并未发生超额收益的反转。作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股票价格无法完全反应全部信息,因此即使的二手信息的传播也能够对股票基本面估值产生影响。

Groth et al(1979)以一家美国经纪商在提供的1964

年1月至1970年12月期间提供的约6200份股票评级为样本,并对日期的准确性作了交叉检验,他们以CAPM为衡量基准,发现买入评级的公司在推荐公布前6个月,月超额收益率始终为正,推荐当月超额收益率达到最高,推荐后一个月超额收益率急速下降但仍为正,数月之后超额收益率才变为零。推荐之后股票的超额收益率整体上低于推荐之前。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是这些被给予买入评级的股票在报告之前可能就已经历了利好消息引起的股价上升,而股价上升又吸引了证券分析师对这些股票进行研究,并给出乐观的评级。

但是,这些早期的研究都存在着样本时间短、选取的证券公司数量少且代表性差、个股可能集中于某几个行业等问题。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数据库的完善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有关研究进一步深化。Elton et al(1986)利用IBOS数据库,收集了自1981年3月到1983年11月的来自34家券商的研究报告,其研究发现,相对于中性评级的股票而言,上调至强烈买入的股票在报告当月产生较大正超额收益,且这种正超额收益在此后的两个月会变小,但依然显著;评级下调至卖出的股票在报告当月存在显著负超额收益,这种负超额收益在报告后一个月仍然显著,且绝对值会变大。

Barber 和Loeffler(1993)分析了1988年10月到1990年10月来自华尔街日报”标靶”专栏的股票推荐。该专栏由四位分析师每月各推荐一只股票,作为对照,华尔街日报会随机选取四只股票。他们发现,专栏公告后两天之内,产生4%异常收益。

Womack(1996)利用First Call数据库,以分析师评级的四种极端变动为样本,发现分析师评级的变动对股价有显著影响。在3日事件窗口内,“新添到买入列表”和“新添到卖出列表”的规模调整收益率都在统计上显著,分别为2.98%和-4.69%;“从买入列表中删除”和“从卖出列表中删除”的规模调整收益率也在统计上显著,分别为-1.94%和0.32%。

二、国内相关研究

由于我国的证券分析师行业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报告数据库直到2005年前后才开始完善,因此国内学者对于股票评级的早期研究大都基于对财经媒体荐股“二手信息”的

市场反应研究。林翔(2000)收集了《中国证券报》每周一“咨询机构看市场”栏目1998年4月13日至1999年6月28日来自601家上市公司的共1414次股票推荐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股票推荐前后是否存在超额收益情况。结果发现用市场模型计算的个股超常收益在股票推荐之前第4周就开始显著大于零,在推荐前一周达到最大值。推荐公开后10周都存在显著的负超常收益。他认为其中原因在于证券咨询机构拥有一定的私有信息,在推荐公开以前,私有信息已经在咨询机构的客户中扩散,客户和追随趋势者的过度买入造成了推荐公开后的抛售压力。

朱宝宪、王怡凯(2001)以《上海证券报》每周日“为您选股”栏目的投资建议为研究对象,搜集了1999年1月至11月共44周总计565次股票推荐,以市场指数调整的收益率为衡量基准。他们发现,总体来讲“投资建议”股票组合的收益率统计上显著高于大盘;将“投资建议”划分为短期和中期投资建议后,发现短线投资建议的股票组合收益率高于投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但中期投资建议的股票组合收益率几乎都低于大盘。研究结论认为,一些专业投资咨询机构具有相当的把握市场短期热点的能力,但对中长期的预测能力不足。

徐立平、刘建和(2008)收集了2000年12月1日至2002年12月23日上海证券报每周一“本周股评家最为看好的个股”这一栏目的荐股统计数据对A股市场中证券分析师荐股的市场影响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采用事件研究法,用均值调整模型计算非正常收益率,结果发现分析师所推荐的个股在推荐之前正向的非正常收益率(PAR)表现相当明显。推荐之前六个交易周时正向的PAR表现最强,而后依次下降,并在公布基准日后短期内下降为负值。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负向的PAR也越来越大。

徐永新、陈婵(2009)手工整理了2007 年1 月至12 月《中国证券报》“实力机构周末荐股精选”所推荐的A 股股票作为研究样本。他们发现股票推荐之前一周,所推荐的股票已经具有显著为正的超常收益率,股票推荐前一周的累计超常收益率超过4%,推荐前的第一个交易日的超常收益率高达2%左右;股票推荐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有1%左右的显著为正的超常收益率,而第二至五个交易日均为显著为负的超常收益率,且推荐后第二至五个交易日累计超常收益率中值低于-1%;同时,推荐前后市场也均有超常的交易量反应。他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股票推荐中可能存在信息泄露。

随着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数据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对分析师的一手评级信息进行相关的研究。王征、张峥、刘力(2006)整理了六家实力较强的券商研究所每月末向机构投资者提供的业绩预测和投资评级信息。他们将券商研究员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给出的19310次股票投资评级划分为增持、减持和中性组合,组合每月更新一次,并计算每月各组合的收益率。他们发现,在样本期间,分析师增持评级组合相对市场指数的超额年化收益率达到23.85%,该超额收益率在经过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和包括动量因素的四因素模型风险调整后仍然显著。分析师减持评级组合的超额收益率为负值,但统计结果并不显著。该策略在考虑交易成本后,仍能取得显著的超额收益率。他们认为这一研究结果认为国内证券分析师股票评

级具有投资价值。

李雪(2007)收集了自 2006年1月1日到2007年4月1日四家研究机构308份股票评级调整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将所有评级调整分为调高与调低评级两组,以市场指数调整的收益作为衡量基准,发现在(t-10,t+51)的时间段内,调高组产生6.53%的正异常收益,调低组产生-7.49%的负异常收益。在(t-1,t+1)、(t+2,t+31)和(t+2,t+51)三个时间段,除了调低组(t-1,t+1)不显著之外,其他调高组和调低组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和负的异常收益。另外,不同研究机构影响力的差异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异常收益的显著差异,但在长的时间段内则效应不显著。作者认为推荐后股票价格漂移根源于分析师推荐报告的内容逐渐被投资者接受而导致的交易行为,而不是由于新的信息出现、推荐力度或者推荐机构的影响力造成的影响。

三、结论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发现,早期的国外研究大多认为分析师的选股建议没有实际价值,而最近20年来的国内外研究结果大多认为分析师的工作是有效率的,即他们的股票评级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特别是报告前后的短期时间内效果明显。研究报告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是证券分析师行业在资本市场中所发挥效率的反映,集中体现了证券分析师行业在产业分工中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林翔.中国证券咨询机构预测的分析.经济研究.2000(2):55-65.

[2]朱宝宪,王怡凯.证券媒体选股建议效果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1(4):51-57.

[3]徐永新,陈婵.媒体荐股市场反应的动因分析.管理世界.2009(11):65-73.

[4]徐立平,刘建和.证券分析师荐股的市场影响力研究.财经论丛.2008(4):70-76.

[5]王征,张峥,刘力.分析师的建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数据.财经问题研究.2006(7):36-44.

[6]李雪.中国证券市场分析师推荐投资价值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7.11:72-77.

[7]Cowles,A.1933.Can Stock Market Forecasters Forecast?.Econometrica,vol. 1,no. 3:309-324.

[8]Diefenbach,R. 1972."How Good Is Institutional Brokerage Research?"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vol. 28,no. 1:54-60.

[9]Groth,J.,W. Lewellen,G. Schlarbaum,R. Lease. 1979."An Analysis of Brokerage House Securities Recommendations"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vol. 35,no. 1:32-40.

[10]Womack,K. 1996."Do Brokerage Analysts' Recommendations Have Investment Value?"Journal of Finance,vol. 51,no. 1:137-167.

[11]Barber,B.,D. Loeffler. 1993."The 'Dartboard' Column:Second-Hand Information and Price Pressur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 28,no. 2:273-284.

[12]Davies,P.,M. Canes. 1978.”Stock Prices and the Publication of Second-Hand Information”The Journal of Business,vol. 51,vo. 1:43-56.

[13]Elton,E.,M. Gruber,S. Grossman. 1986."Discrete Expect

ational Data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The Journal of Fin

个股分析报告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

二、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县级和各工商分局、所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1、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当日采集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按时间要求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2、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周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周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每周二报州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3、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季度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季度综合分析报告,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4、从2009年4月1日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监测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5、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每周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周二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6、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季度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三、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要对市场主体变化、流通领域食品监测、消费热点、违法广告、商标申报注册等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并在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人民政府。一是市场主体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对策以及投资的领域、投资的热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二是流通领域食品监测。主要是对监测的数量进行归纳,综合判断市场食品安全的指数,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三是消费热点。主要是分析当前民生较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是什么,对消费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引导消费提供依据。四是违法广告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违法广告重点及表现形式,提出下步监管重点。五是商标申报注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件数,未来商标拓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

三、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动情况每周综合分析报告和每季综合分析报告抄送市场,由市场股综合后将每季度市场监管信息分析报告抄送州局对口科室。

2、要加强对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的组织领导。担负任务的股室和各分局所要指定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的人员专人负责。报告内容要具体、详实,做到数据准确及时、分析原因透彻、建议合理可行。

个股分析报告篇4

同时,公司拟以2008年年末总股本288,149,4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0元(含税).

二.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2008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二)业态整合,降费增效是医药分销业务提升的动力

1,公司努力拓展新业态以增加销售收入

1)保持纯销业务稳定,加强终端配售

报告期08年度医院纯销与终端配送占药品分销的比重57.84%,较07年度有所提升,其中医院纯销占分销的比重与07年度持平;终端配送占分销的比重较07年度提升了1.7个百分点,

增长金额2.6亿元.

我们认为: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明显受益于医改,公司发展终端配送可以理解,但须考虑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找到规模和盈利之间的平衡点,我们认为城市社区和地理位置较为集中的农村医疗机构较为适宜发挥规模优势.

2)网络下沉,打造终端控制力成为经营策略

惠氏"沛儿"疫苗在中国南区销售协议的成功签署,国药控股佛山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东莞一致医药有限公司的收购设立,是公司适应医药分销业务市场变化,按照"新业务拓展谋略在先,多管齐下"和"网络下沉,打造终端控制力"的经营策略,在重点区域战略布局加快和细化市场拓展的重要成果. (三)延伸产品线,完善产业链为医药工业持续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1,通过强化销售,调整产品结构抵消可待因原料供应下降的不利影响

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固体制剂比重,全面建设高,中,低端销售网络,通过加强第三终端建设,调整销售人员考核与激励办法,并以此为手段,有效抵御了可待因原料药供应下降的影响.我们预期由于止咳药物疗效较为确切,短期内将保持平稳,但其使用日益受到限制的可能性在增加,今后更可能通过医院渠道出售(含联立克).

2,头孢类制剂将是医药工业发展的重点

我们的理由是:头孢类产品的规模,毛利率都将提升,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以支撑公司近期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并抵消联邦止咳露增长停滞带来的影响.

1)头孢类产品将继续快速增长

公司发展头孢类产品的优势在于品牌和渠道优势,其中后者主要是借助了大股东国药控股的分销渠道,对销售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考虑到收购苏州万庆的积极影响,预计公司的头孢类制剂2009年仍保持较快的增长,这里既考虑了新产品价格较高的因素,也考虑了纵向一体化带来的好处.预计2009年在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小品种的销售力度,并保证大品种自然增长(主要目的是走量),计划做到3个第一,3个前三,6个过亿,个别品种,如头孢西丁可能翻番.

2)头孢类制剂的毛利率有望回升

主要理由是: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口服制剂的比例;制剂的原料药价格已经出现下降;收购苏州万庆,纵向一体化提升毛利.

3,公司正在引进新项目

公司已经完成对韩国柳韩洋行专利胃药Revanex项目的引进,我们认为这是在为未来培养增长点.

(四)快速发展的分销业务是未来一致药业竞争力的核心

长期看来,由于国药控股全国性医药分销网络的战略价值以及一致药业在国药控股中"中国南区的医药分销,物流,研发和生产中心"的定位,我们认为一致药业快速发展的医药分销业务是其业务的核心.

三.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前期报告《一致药业: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日益清晰》的基本判断,认为公司的医药分销业务在两广地区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且在完成两广整合以后仍有进一步向中国南区其他省份延伸的可能,而公司的医药工业业务作为国药控股的重要工业平台,也有持续成长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路径日益清晰,公司仍处于上升阶段,行业地位有望进一步提高.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公司可以享受适当溢价,未来有机会按照一线股进行估值,若给予2009年30倍PE,对应价 中性:是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

回避:是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该评级由分析师给出.

医药行业分析师覆盖股票范围: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以下简称客户)提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地区,国家,城市或其它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本报告的版权属于银河证券.未经银河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传播或复印本报告.

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认为本报告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所载内容反映的是银河证券在最初发表本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银河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但银河证券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更新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银河证券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河证券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以确保本报告涉及的内容适合于客户.银河证券建议客户如有任何疑问应当咨询独立财务顾问并独自进行投资判断.本报告并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或担保任何内容适合客户,本报告不构成给予客户个人咨询建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银河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银河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份,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银河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银河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银河证券无需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银河证券客户的,属于机密材料,只有银河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银河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银河证券有权在发送本报告前使用本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或分析内容.

个股分析报告篇5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可以说,虚假财务报告遍及世界各国,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我国随着琼民源、pt红光、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也让国人忧心忡忡。其后果是将会误导信息用户的决策方向,引起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将会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和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本文通过对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分析和研究,旨在对于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和应对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从而满足市场及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

关键词:虚假财务报告,现状分析,舞弊,审计

abstract

financial reporting is a way to express the information of a corporation’s business operation. it’s also a document which can reflect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t a specific date,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achievements and cash flow during an accounting period. it includes data information (eg. balance sheet, income statement, cash flow) and non-data information (eg. financial illustration, anno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is a kind of reporting which doesn’t keep to the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ccounting principal and the present law or discipline. nowadays, we can find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all round the world. people were surprised by enron affair in usa. and chinese people also get worri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blue chip such as qiong ming yuan, pt hong guang, yin guang xia and other public companies.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will mislead the decisions of information users and redistribute the economic profits. from the whole society, it will destroy the market rules and increase the trade expenses, which will create deep destruction to economy.

the paper aims at being effective to the precaution and solut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by analysis and research,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 and investors.

key words: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present condition analysis, fraud, audit

目 录

一、序言•••••••••••••••••••••••••••••••••••••••••••••••••••••1

二、文献综述•••••••••••••••••••••••••••••••••••••••••••••••1

三、虚假财务报告现状分析•••••••••••••••••••••••••••••••1

(一)内容分析••••••••••••••••••••••••••••••••••••••••••••1

(二)类型分析••••••••••••••••••••••••••••••••••••••••••••2

(三)年度分布分析•••••••••••••••••••••••••••••••••••••••2

(四)高发领域分析•••••••••••••••••••••••••••••••••••••••3

(五)舞弊手法分析•••••••••••••••••••••••••••••••••••••••4

四、审计人员如何侦察虚假财务报告的不实表达•••••••5

(一)保持专业怀疑•••••••••••••••••••••••••••••••••••••••5

(二)关注溢列存货•••••••••••••••••••••••••••••••••••••••5

(三)关注是否存在过度冒进的会计处理•••••••••••••••5

五、虚假财务报告应对••••••••••••••••••••••••••••••••••••7

(一)重点关注管理层舞弊•••••••••••••••••••••••••••••••7

(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7

(三)案例分析••••••••••••••••••••••••••••••••••••••••••••8

(四)完善宏观机制及制度••••••••••••••••••••••••••••••10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2

一、序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虚假财务报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转,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对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现状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其内容涉及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容、类型、年度分布、高发领域以及常见的舞弊手段等。并且就审计人员如何侦察财务报表的不实表达,正确识别真实财务报告和虚假财务报告作了论述。另外,通过列举我2个典型的虚假财务报告的案例,提出了针对虚假财务报告,尤其是管理层舞弊造成的虚假报告的应对方法,其中包括微观方面的风险审计模式的运用,以及宏观方面的机制、制度、法规的完善和改革。

研究我国虚假财务报告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能够促使财务报告如实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从而保证投资者的权益,规范市场运作,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二、文献综述

对于虚假财务报告,国内外一直以来就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美国安然事件之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虚假财务报告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我国的许多学者就虚假财务报告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如,袁小勇在《虚假报告研究•侦察•识别•治理》一书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新《企业会计制度》为分析背景,罗列了财务报告的造假手法,并且提出了侦察、识别和治理的有效手段。另外,林炳沧也在其主编的《如何避免审计失败》中,结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阐述了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本文借鉴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和案例,旨在通过对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现状分析,研究其在内容、类型、年度、高发领域及舞弊手法的特性,从而确定审计人员应该如何侦察和识别虚假财务报告,以及应用何种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应对虚假财务报告。本文的特点在于:在以往文献对于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添加了数字方面的分析,对于我国虚假财务报告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有利于我们对虚假财务报告作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虚假财务报告现状分析

本文资料采集于1996-2001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中的处罚决定,对于1996-1999年的资料是通过(.cn)获得,同时将这些数据与陈汉文等(2001)的数据进行了核对,增加了一个中经公司案例,另外根据定义的虚假财务报告概念,在他们的基础上补充了广深铁路(1997)、中远发展(1998)、蓝田公司(1999)和顺鑫农业(1998)等四个案例。2000-2001年的数据通过直接查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的书面发行本获得。这样,通过采集共得到了36个虚假财务报告案例。

(一) 内容分析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容是指在虚假财务报告中的虚假信息。在研究的36个案例中,资产虚假有7家,利润虚假有17家,设立时间虚假有3家,股本金和股份数虚假有9家,募集资金用途虚假有7家,支出和负债虚假的有4家,其他情况虚假有15家,包括了虚假陈述股票托管、大股东的持股份额、诉讼案件情况和有意混淆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金额等。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财务报告中虚假信息的分布面很广,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报告内容。其中利润是虚假程度最严重的,然后是资产、资本金和股份数的虚假陈述,以及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挪用募集资金。这表明:调节利润是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从而粉饰公司经营业绩,误导投资者;上市公司在内部资金的压力下匆忙上市融资,筹资成为一种“圈钱”,最终资金的用途被改变,甚至就直接被侵占和挪用。

(二)类型分析

在36个案例中,年度报告虚假披露的有28家,中期报告虚假的有7家,上市公告书和招股说明书虚假的有12家,对有关重大事项未能及时予以公告的有8家。

说明虚假财务报告主要是年度报告。因为欺诈上市会影响到模拟报告的真实性,虚增资产和利润、提前确认收入等影响到年度财务报告,而虚增资产和利润是上市公司作假的主要方面。

(三)年度分布分析

从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年度分布来看,1993年有2例,1994年有3例,1995年有5例,1996年有20例,1997年有19例,1998年有12例,1999年有2例。其中有些案例存在连续多年财务报告虚假,如:重庆川仪、郑百文、张家界在1996、1997、1998年连续三年财务报告虚假,琼新能源公司1994年至1997年财务报告虚假,中集公司则在1993年至1998年均未真实完整的披露公司短期投资和相应投资收益,时间长达6年之久。

从这些虚假财务报告发生的年份分布来看,虚假财务报告集中发生在1996年、1997年和1998年,尤其是1996年。通过(.cn)查找了1996年-1998年证监会、国务院等有关政府部门规章中与上市公司有关的法规,可以发现这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制度出台的不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和完善,加之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而这几年上市的企业又较多,如1996年新上市公司207家,1997年215家,1998年106家,在制度不健全而上市公司数又多的时候,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高就不足为怪。

(四)高发领域的分析:

1.关联方交易。

某些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要审计的关联企业,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杜撰复杂交易,单从会计方法上看,起利润过程完全合法,但却不会实现。

2.非常交易。

不少上市公司为避免3年亏损摘牌或为达到规定的配股条件,常采用非常交易,如转让股权、经营权或土地使用权、年末发生非常销售业务、收取政府补贴等,从而获取非常利益,以期公司业绩得到一次性的改观。

3.非货币易。

很多上市公司的交易业务是非货币性的,如转让土地、股权等巨额资产,无现金流入,只是借记“应收账款”,同时确认转让利润。还有一些公司通过非法渠道将资金拆借出去,或投入子公司,这些资金或资本实际上已难以收回,也无现金流入,却仁以此确认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

4. 资产重组。

一些上市公司采取“报表重组”的方式,重组后上市公司业绩在短期内会大幅改善,但实际只是增加了“业绩幻觉”。

5. 会计方法与会计估计变更。

有时上市公司会利用会计变更来操纵利润。如改变长期投资处理方法及合并报表的范围。

6. 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

这方面问题包括:上市公司期后投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投资效益很差,连续出现巨额亏损或营运资本减损,使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受到怀疑;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如所得税减免无法估计、法律诉讼等;资产负债表日发生诸如合并、清算等重大事件;存在应收账款抵押、融通票据和其他债务担保;上市公司披露的相关资料与审计附送资料不一致等。

(五)舞弊手法分析

一般公司编撰虚假财务报告,都会想办法找一些不容易为审计人员所察觉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以免被发现遭致处罚和被出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些舞弊手法包括:

1. 虚假确认收入。

指上市公司不遵循收入实现原则来确认收入,而是根据需要提前或是退后确认甚至虚假制造收入。虚假确认收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提前确认收入、通过不具有产权的资产进行交易虚构收入、在不转移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确认收入、通过循环转账来制造收入到账的假相、确认一年中的部分费用但确认全年的收入以提高利润、少计管理费用、将以前年度的利润计入本期、费用跨期摊配、虚提返利、冲减成本和费用挂账、将借款列入投资收益、将应收股利计入投资收益、合并报表中不抵消内部销售未实现利润、不将分公司经营情况并入会计报表等。

2.虚假确认费用或者将费用转为成本推迟确认。

如:把本该作为费用处理的税金转入产成品成本,留待下年处理,将公司亏损虚构为盈利;或者故意漏计费用等。

3.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例如,渤海公司1996年中期报告称:根据与外商合资的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济南市地产交易物业估价所对长清热电厂、渤海康乐城两处产物业进行了评估。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第八条之规定,此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计入了资本公积金。但事实上跟外商合作的康乐城保龄球馆和以长清热电厂部分转让成立东渤海热电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尚未注册成立,此时不能将评估增值入账。

4. 制造假文件,达到舞弊目的。

例如,蓝田公司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了两份土地证以及三份沈阳市人民政府地价核定批复,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增巨额银行存款。如为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蓝田公司伪造了该公司及下属企业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份银行对账单,共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占公司1995年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存款额的62%。综艺股份通过地方政府制造假文件和通过审计师事务所编制虚假验资报告,大庆联谊亦通过有关方面制造假文件欺诈上市,活力二八编造1997年2320万元银行进账单称配股资金到位。

5.采用调整溢价比例进行缩股。

例如,大明公司采用调整溢价比例的方式,对公司的股本进行调节,大明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宣称:“1993年4月10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公司筹委会工作报告、公司章程和股本总额、股权构成及调整溢价发行比例的方案,溢价发行比例为1∶3,公司股本总额为4800万元。1993年5月8日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而其事实上协议规定大明公司的股权证的发行价格为1∶1.2,在股票发行和股权证登记时按2.5∶1的比例进行缩股,将公司注册资本12000万元缩减为4800万元。

6.投资收益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例如,广深铁路公司将君安证券公司1996年12月30日以投资收益名义汇给的2000万元,未列入投资收益,并将该2000万元汇给君安国际公司,形成账外资产,违反了现行会计制度。

7.漏计支出和债务。

例如,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漏记利息支出4758万元,漏记债务826万元。

8. 提前确认资产。

例如,西安圣方对2000年3月出具技术鉴定的2.4亿元无形资产和1999年11月通过技术鉴定的1.7亿元无形资产在1999年10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中确认。

9.私自对冲账户款项。

例如,西安饮食公司在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在1998年的年报中挂在其他应收款下的回购款分别与短期借款1600万元、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2211万元、其他应付款1089万元抵消。

10.隐瞒重大事项。

个股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 证券分析师报告; 投资者决策; 建议

一、引言

2010年3月,证监会通知规定:“各证券公司在发表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市场走势等意见,应审慎发表具体证券品种的分析意见,不得传播虚假、片面、误导性消息,不得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者市场走势做出确定性的判断。”2011年1月1日,证监会的《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在我国证券市场开始正式实施。这个规定首次针对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证券研究报告的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并要求证券分析师(Security Analyst)要谨言慎行,按照证券信息传播的相关规定来发表具体评论意见和撰写研究报告,努力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规定后,国内证券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证券公司、证券分析师将面临重大挑战。证券分析报告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是什么?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决策?一时间,上述疑问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证券分析师行业迅速兴起,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不断增大。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中,证券分析师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他们依靠自身专业知识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缓解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整个市场的信息获取成本,使资本市场更有效率。然而,基于信息有用性的假设,投资者在作出投资选择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参考证券分析师的投资意见或建议,证券分析师基于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所撰写的证券分析师报告更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重要参考。因此,笔者认为,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无疑会影响投资者作出决策选择,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本文期望在系统梳理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证券分析师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更多地关注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行为决策,构建证券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机制框架。另外,考虑到我国的证券市场制度背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本文还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为分析师行业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提供政策建议。

二、证券分析师报告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证券分析师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代金融学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纵观国内外的研究,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关分析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而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很多方面需要加以完善,归纳起来国内外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首先,分析师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其最重要的职责是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进行预测,因此许多学者从分析师的预测方面展开研究。Terence Lim(2001)研究了分析师理性与预测偏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二次损失效用方程来对公司盈余预测进行建模研究。Amhed,Forbes(2004)在采用Keane,Runkle(1998)的基础之上检验了他们在建模策略中的潜在假设,并检测了分析师盈余预测是否具有理性。Jeffery,Reuven(2003)对大量相互矛盾的分析师盈余预测属性做出了更深层次的解释,认为许多异常和相互冲突的分析师盈余预测研究结果是因为研究者没有考虑到正确的分析师预测误差属性。

其次,对于投资者来说,分析师所提供的预测报告是有一定信息含量的,许多学者围绕证券分析师预测的投资价值和投资策略展开研究。Bjerring,Lakonisho和Vermaelen(1983)研究了加拿大证券分析师的表现,认为由证券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回报率在扣除交易成本后仍高于整体市场回报。Womack(1996)的研究指出,证券分析师所推荐的股票在其报告后有显著的价格运动,其中推荐卖出的股票比推荐买入的股票的价格运动更为明显。林翔(2001)通过对我国证券分析师的实证研究发现其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认为我国证券分析师拥有一定的私有信息。朱宝宪和王怡凯(2001)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媒体荐股建议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短线投资建议推荐的股票组合收益要高于投资基金的收益。

最后,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还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Givoly,Lakonishok (1979);Penman(1980);Waymire(1984)认为,作为能在市场上获得的公开信息,分析师的报告可以用来预测一家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可以减少投资者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究表明投资者对于分析师预测有显著反映,说明投资者认为分析师预测有利于自身做出决策,会将分析师报告视为比较有价值的重要信息。Lin,McNichols(1998);Michaely,Womack(1999);D-echow,Hutton,Sloan(2000)指出,分析师报告可能会对投资者有负面作用,因为他们制作报告的潜在动机可能是为了取得佣金或投行业务,因此分析报告会存在偏差,甚至过分乐观。另外,投资者在使用分析师预测报告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Krishnan and Booker(2002)研究了投资者基于分析师荐股报告做出短期决策的影响因素,发现只要荐股报告存在,就可以减少投资者过早卖出可获收益股的几率,在此基础上,可靠的报告可以同时降低过早卖出和过久持有的几率。Chen,Francis和Jiang(2005)的研究表明,如果证券分析师的报告相比以前更准确、更频繁时,投资者就会更重视分析师的季度预测,而不是自身已形成的观念。Ajinkya,Gift(1984)认为,投资者在参考分析师报告的同时会关注分析师相关信息的背后动机。因为出于一些动机,分析师报告会存在一定偏差。Kelley,Michaela(1980)提出归因理论,即个体在理解某一行为时,一般都会探求该行为发生的原因。并且个人对这一行为做出反应时,之前的理解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投资者如何根据自身对分析师动机的期望来对分析报告做出反应。Weiner(1985)指出,由于负面或预料之外的消息更容易产生归因效应,人们更倾向于对这些消息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不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在分析师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师预测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因此,本文正是沿着上述思路展开的。我们期望所得成果能进一步拓展本领域的研究,为我国构建有效的资本市场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分析师报告影响投资决策的机制分析:一个扩展的框架

总体上本文在研究不同类型的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后,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如图1所示)。

(一)研究分析师预测的公布形式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针对分析师预测的公布形式首先要区分不同的类型,并从中找出对投资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公布形式。比如,在互联网及其发达的当今社会,很多信息都会以网络链接的形式来或者进行传递。然而,心理研究表明,信息的独特性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回想信息并影响其作出决策(Hyde和Jenkins,1969;Clements和Wolfe,1997)。因此,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假设在资本市场中分析师预测可以选择是否以超链接(Hyperlink)(不同的文件组合在一个界面的超链接)的形式来进行,即分析师的预测报告是否以一个文件界面来向市场传递信息。我们的研究期望探寻这种不同文件的独特性即超链接的产生是否会混淆投资者的决策的选择(Wright,1991;Mathew,1997)。也就是说,分析师公布预测的形式不同是否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的。

(二)研究分析师预测的公布时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年报公布的时间是重要的时间点,即存在所谓的“盈余公告效应”。盈余公告效应是指股票价格在盈余公告之后受公告内容影响,收入预期误差为正的股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走高,为负的股票则是持续走低。或者说,它指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财务数据的公布能够导致股价产生长期的、持续的、方向一致的漂移,这个现象最初由Ball和Brown提出,此后的学者(Rendleman,etc,1982;Foster,etc,1984;Bernard,etc,1989)以不同的方式验证了盈余公告效应的存在。因此,盈余公告效应表明了财务数据的公布对股价的影响。对分析师来说,其在年报公布前的分析师预测与年报后相比,影响可能不同。年报的公布时点是一个重要时间点,即同样的分析师预测在年报公布前后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研究分析师预测的信息含量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分析师预测的信息含量可以以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如是否包括分析师盈余预测或股票评级、私人信息所占的比重以及分析师的声誉等等。在实践中,投资者也许会认为包括了分析师盈余预测或股票评级的预测信息会更加可靠,从而提高分析师预测的可信度。同时,投资者也有可能对包含有更多私人信息的分析师预测更感兴趣,认为这种预测报告更有价值。另外,那些声誉好的分析师更能够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即存在所谓的“金牌分析师”效应。

(四)研究分析师预测公布的情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分析师预测公布时的情景在宏观上是指处于牛市还是熊市,而在微观上是指股票处于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也许相同的股票评级或盈余预测在不同的情景下,投资者会有不同的决策。

四、建议和结论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投资者在交易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证券分析师的建议和意见,这就要求理论界对“证券分析师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投资者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从理论上来说:1.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证券市场制度背景,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环境,使得研究对于我国投资者更具实际意义,必将丰富与完善证券分析师相关理论研究;2.填补国内证券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理论空白,不同于之前国内的研究将着眼点放在证券分析师一方,而更多的关注投资者在此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进一步为我国这一研究领域作出贡献。从实践上来看:1.为投资者提供更加详尽的理论分析报告,有利于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加理性的对待证券分析师报告,从而作出最佳的投资决策;2.平衡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的关系,使得证券分析师在制定报告的同时能够从投资者的实际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得考虑到该报告对于投资者最后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证券分析师的工作绩效;3.为进一步完善国内相关监管法律制度及条例提出理论依据,研究将从投资者实际决策的角度出发,使得监管机构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投资者对于证券分析师报告的影响过程,从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中国证券市场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鉴于本文是在我国特殊的证券市场制度背景下展开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环境,使得本文对于我国投资者更具实际意义,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更加理性地对待证券分析师报告,相关研究成果也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最佳的投资决策。同时,应该平衡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的关系,使得证券分析师在制定报告的同时能够从投资者的实际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考虑到该报告对于投资者最后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证券分析师的工作绩效。另外,本文还从投资者实际决策的角度出发,期望监管机构能够更加全面了解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对于投资者的影响过程,从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证券市场并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Givoly,D.,&Lakonishok,J.‘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financial analysts’forecasts of earnings:Some evidence on semi-strong inefficien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Economics,1979(1):165-185.

[2] Ajinkya,B.B.&Gift,M.J.Corporate managers’earnings forecasts and symmetrical adjustments of market expect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4(22):425-444.

[3] Kelley,H.&Michaela,J.L.Attribution theory and research[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0(31):457-501.

[4] Penman,S.H.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earnings foreca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32-160.

[5] Waymire,G.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 of management earningsforeca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4(18):703-718.

[6] Lin,H.&McNichols,M. Underwriting relationships,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 and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8(25):101-127.

[7] Michaely,R.&Womack,K.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the credibility of underwriter analyst forecast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9(12):653-686.

[8] Francis,J.&Soffer,L.The relative informativeness of analysts’stock recommendations and earnings recommendation revis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7(35):193-211.

[9] Dechow,P.,Hutton,A.&Sloan,R.The relation between analysts’forecasts of long-term earnings growth and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following equity offering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0(17):1-31.

[10] Kelley,H.&Michaela,J.L.Attribution theory and research[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0(31):457-501.

[11] Eagly,A.H.,Wood,W.&Chaiken,S.Causal inferences about communicators and their effect on opinion chang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8(36):424-435.

[12] Cote,J.Analyst credibility:The investors’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0(12):352-362.

[13] Francis,J.&Philbrick,D.Analysts’decisions as products of a multi-task environ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31):137-164.

个股分析报告篇7

与往年的投资报告会一样,本次到场的投资者十分火爆,特区报业大厦礼堂6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部分晚来的投资者只能被安排在加座上。但这丝毫不影响投资者的高昂兴致,逢演讲精彩之处,礼堂内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本次报告会邀请了英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五矿证券首席策略师、理财中心总经理王先春,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吴玉立博士。同时,《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执行主编蔡晓铭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杂志社的最新研究成果。会上,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A股市场走势以及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投资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判断。

《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社长刘波首先致辞,他为投资者讲述了身边几个生动的投资故事,由此也拉开了本次报告会的帷幕。

《股市动态分析》2014年证券投资报告会上,曾做主题演讲的“多头大校”李大霄曾在当时提出“熊市已结束 牛市已启程”的观点。事实证明其判断完全正确,而其一直推崇的蓝筹股近期涨幅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次报告会,李大霄为投资者做了《中国首次真实牛市自钻石底始》的演讲,明确表示中国证券市场渐渐进入长期投资起点。

五矿证券首席策略师、理财中心总经理王先春认为,2015年的宏观环境相对复杂,必然影响A股的波动,快牛后或将转为慢牛。2015年,确定性较强的改革主题包括大金融、国企改革、大基建、新兴产业、大消费。其中大金融和国企改革是热点。

对于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向,中信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吴玉立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预计GDP增长在7.1%左右;同时,政策将全面宽松,年内或再降息、降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报告会上,《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执行主编蔡晓铭为投资者带来了杂志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去年的报告会上,蔡晓铭曾指出,“2014年行情走向将会是‘中国梦,牛市梦’。”反映在2014年市场上,也极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个股分析报告篇8

去伪存真,审视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是年报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内容。但普遍关注的、一目了然的东西,往往失去判断的意义。投资者要学会去伪存真,用心审视公开披露的相关数据,掌握公司的真实情况。

目前上市公司年报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在公开媒体上披露的年报摘要,另一版本是交易所网站披露的详细版本。

年报摘要,其内容较简单。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方面,主要列示了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每股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等。这也是投资者平常普遍关注的。但阅读上述财务摘要指标,只能是简单了解一下公司的资产、收益情况。如果要做到有意义,则必须深入分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重点考察在一些摘要中没有披露或者投资者容易忽略的内容,如笔者看重的应收账款与存货的周转率、毛利率的增长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等。关注其可能出现明显异常的变化,寻找其变化的原因,以此大致判断年报所批露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纵向对比分析应收账款和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公司经营能力。如果一家公司生产的产品都能及时销售出去,销售货款又能及时回笼,表明公司运营正常、获利有保障。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通过这一指标可以知道公司有多少销售收入通过赊销实现的。一般而言,周转次数这一指标是越大越好,销售收入中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越小越好,这说明公司现金销售比重大,货款回笼迅速,资金周转快。存货周转率反映公司存货变现的快慢程度。指标意义与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基本相同,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是市场需求旺盛、产品热销供不应求时,保留一定的存货以防止脱销是必要的。

在分析应收账款和存货时,采用纵向对比更有现实意义。由于行业及销售方式的不同,应收账款余额和存货余额差异可能会很大,比如零售业的应收账相对很小,而房地产存货余额往往很大等。在分析中往往需要对照近三年的情况来判断营运能力是否增强。如果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和存货余额异常变大,这就应引起投资者重点关注,要通过下面谈到的毛利率与现金流分析再进一步加以分析了。

重点关注毛利率波动

毛利率衡量公司生产效率及产品销售附加值的高低,是公司竞争能力的一个最直接体现。正常发展的公司其毛利率一般会维持一定的水平。毛利率异常波动,而公司又没做出合理说明的,往往存在着虚构收入的现象。

虚构收入是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之一。虚构收入的结果往往是毛利率高得惊人,就像当年的银广夏一样。在分析毛利率波动时,要考虑到在公司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产生、成长、成熟、衰退),毛利率会有所不同。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某块主营业务收益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比较大,而又没存在新产品投产的情况,这就需要深究了。

在2008年的年报质疑中有人发现华工科技(000988)四季度毛利率大幅提升让人费解。2008年,华工科技的营业收入为120748.83万元,营业成本88270.89万元,毛利率约为26.90%。试着将公司的收入分拆开来进行分析。则发现公司1-9月的营业收入为95771.42万元, 营业成本73724.81万元,毛利率约为23.02%,而公司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4977.41万元,营业成本14546.08万元,毛利率高达41.76%。四季度为什么会出现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四季度该公司出现了一项技术转让与咨询服务收入,该项收入为4112.85万元,而其成本为零,毛利率高达100%。该项收入在往年也曾出现过,但金额较少,同时毛利率也远没有如此之高。2004年该项收入为94.15万元,毛利率66.66%;2005年为零;2006该项为36.30万元,毛利率约为50.41%;2007年为735.73万元,毛利率约为45.48%。由此可见,该项目的收入并不稳定。如果没有这4112.85万元的收入,2008年华工科技的净利润将会大打折扣。对于这一神奇的技术转让与咨询服务收入的来源,在年报中,公司并没有进行披露,让人不得其解。

通过进一步分析财务报表发现,公司高额的应收账款及存货同样不容忽视。2008年末,华工科技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51103.60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2.74次。存货达到了50538.29万元,而2008年公司的营业成本仅为88270.89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更能说明问题

现金流是专业人士判断上市公司价值的关键指标,也是判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而普通投资者往往只重视利润指标而忽视公司现金流的状况。

企业是靠现金流生存的,而不是靠利润生存。生活中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不胜枚举。从2002年开始,有关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这一指标被要求在年报摘要中“主要财务数据摘要”中列示,足以说明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及一度被忽视的状况,但现实中不少投资者还是没有意识这一点而加以重视。

现金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等。在公司现金流来源渠道中,经营产生的现金应该是最基本的来源。在评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一个最简单有效的研判方法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应该为正值,而且一般来说是越大越好。这说明公司在报告期间经营活动中现金收入大于同期的现金支出,从而给公司带来充沛的现金净流入。

一家公司即使利润赚了不少,但钱却没有收回,现金入不敷出,是难以保证持续发展的。因此一些例外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公司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就可能存在着问题。比如红豆股份(600400)2006-200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922.79、7669.33、4425.01万元,而相应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19831.10、26888.62、-18129.81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566.92、-28211.38、-10769.48万元。连续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值得我们投资者好好分析一下。

多个心眼,关注非财务信息

很多人会忽视非财务信息。

历史告诉我们,往往被忽视的恰恰都是最重要的。

非财务信息,如公司经营范围的变动、大股东的变更、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前十大股东的持股、会计师的更换、审计报告的类型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战略,蕴含着投资或投机的机会。部分投资者往往习惯打听所谓的内幕消息,殊不知真正有效信息却来自年报,来自于“F10”。

密切关注前十大股东持股的变化

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情况常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消息,可操作性较强。

普通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个股的分析一般难以做到详尽。

不妨在买入股票时参考一下大股东的意见。通过对照年报、季报、半年报所披露前十大股东的变更,持股数的增减,来判断未来股价上涨的预期。比如股改之后,不少公司的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主动增持流通股股份,一般可认定为是对自己的公司发展具有信心的表现。特别是发现前十大流通股东增持期间,股价没有出现大涨甚至下跌的个股,也就是说新增的股份目前还处在微利或套牢状态的,更是很好的机会。比如国阳新能(600348)2006年半年报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共有六家基金在4月1日至6月30日之间新进了2824.58万股。而半年报公布时国阳新能的股价正处于小幅横盘整理状态,在这一季度以来最低价附近不到±10%的空间波动。投资者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其一,有这么多家基金关注该股并买入,说明大家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最起码预期的股价会比他们建仓的价格要高;其二目前的股价比基金建仓的价格还要低。除非是这么多家基金经理全部看走眼了,后市股价应该会出现上涨。果然,该股在经过三个来月的时间盘整之后,接下来的一年内飚升了768%。

避免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公司

我国规定,所有上市公司的年报都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而财务异常的公司(如ST公司)的半年报也必须要经过审计。

审计报告的类型共有四类:

一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又称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二是带解释说明段的审计报告,又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是无法表述意见的审计报告,又称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是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对于标准的审计报告,投资者就无需在审计报告上花时间了。除非注册会计师太不遵守原则,只要没有意外,就不会有太不靠谱的东西。

重点应关注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可能暗示着该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是不知道上市公司在造假,但一般不会直接指出上市公司造假,在措辞上更多的是避重就轻,非常委婉,用说明段和解释段内容来暗示。比如会计师强调“应收款项金额巨大”时,很可能就意味着这些应收款项目很难收回或者是虚构的。

2008年共有六家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其中ST金瑞的强调事项摘录如下:“由于金瑞矿业公司的碳酸锶生产线经长期调试一直未能正常达产,产品销售市场萎缩、毛利率偏低,导致金瑞矿业公司自2005 年至今连续四年出现大额的经营亏损。同时,公司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周转困难。上述事项已经对金瑞矿业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金瑞矿业公司提出并披露了拟改善其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措施,但相关措施能否得以实施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我们再去查阅一下公司的现金流,就可以看到该公司资金周转已捉襟见肘。2008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1467.12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13.55万;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84.91万元。一旦融资渠道出现问题,持续经营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上一篇:医药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