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范文

时间:2023-11-06 01:14:05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篇1

摘要:

构建完善的评标专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加强招投标信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的方式,找到了构成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要素。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信用评价模型,为招投标管理部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招投标;评标专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1引言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正式推行招投标制度已有30多年。为体现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评标专家被引入并成为招投标过程中的“裁判”,其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要素直接关系到评标质量和评标结果,影响到工程或项目的实施和投资效果。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某些不正当行为的影响下,有评标专家在实际招投标活动中存在违背信用的行为。一些评标专家出现不规范、不严谨评标等影响评标质量的行为,个别评标专家甚至出现收受贿赂、相互串通等违反法律的行为,严重破坏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为预防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加强评标专家信用评价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学者在评标专家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进行了摸索性的尝试和探讨,如:郑磊[1]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从诚信基础、评标诚信和诚信环境三方面构建了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实例描述了ANP赋权的诚信模糊综合评价过程;杨正超[2]认为评标专家的信用包括外在工作表现和工作质量两大方面,并初步设计了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梁晶[3]在对评标专家异常性评分定义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偏离值法对评标专家异常性评分进行了判定。总体而言,研究文献为评标专家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但信用评价体系构建还存在一些问题,评价指标的设定、评价方法选择、评价结果应用等细节还需不断完善。

2评标专家信用评价指标设计和内涵

描述基于全面考核的思想,评标专家信用评价可包含基础信用、社会信用、评标信用三大方面。其中,基础信用主要考察专家是否有评审资格,如:受教育情况、专业、职称、执业年限、执业业绩等;社会信用主要考察专家在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用情况,如:行政司法记录、纳税记录、金融信用记录等;评标信用,顾名思义主要考察专家在评标过程中的信用情况,如:评标纪律、评标质量等。原则上,基础信用在专家入库时已被一一核实,社会信用只能侧面反映专家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情况,这两者和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是否有失信行为并无直接关联。因此,本文暂不考虑基础信用和社会信用,只对评标信用的相关指标进行梳理和筛选。指标及其内涵见表1。

(1)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责任度、积极性等。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工作态度因素较为抽象,因此将工作态度的评价指标具体化,细分为出勤率、迟到早退、请假情况、培训考核情况和信息变更5个二级指标。

(2)行为规范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遵循规则、准则的程度,或者说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的作风、品格等综合情况。司法信用、不规范行为和职业道德作为3个二级细化指标,它们直接影响评标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是反映专家行为规范的关键考核指标。

(3)评标质量是评标专家业绩的反映,评标质量好不仅要求专家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评标经验,同时要熟悉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评标标准和方法。通过程序规范性和工作严谨性两个细化指标,评估评价专家的总体评标质量。

(4)相关方评价是指招标人评价和评标专家互评,体现为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对评标专家、评标专家对其他评标专家的评价,评价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评标效率等方面。开展相关方评价不仅是促进专家自我认识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更是合理判定专家行为信用和能力信用的重要依据。

3指标权重数据采集及一致性检验

鉴于指标体系是典型的多指标、分层次结构关系,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准则层对其上层目标的重要性调查。同时,由于客观数据基础较薄弱,采用德尔菲法这一主观赋权法对指标权重直接打分。本研究通过问卷设计、问卷发放、数据预处理和一致性检验三个步骤,收集、处理各指标对上级指标的重要性数据,从而方便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

(1)问卷设计

以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设计了准则层各指标与同级指标重要性的两两比较,用1~9标度法判断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问卷调查表见表2。

(2)问卷发放

1)问卷发放对象是从事公共资源交易评标领域的专家。

2)为使数据有效,问卷发放应有一定规模,一般在20~50份左右。本研究总计发放了26份问卷调查表,全部有效回收。

(3)数据预处理和一致性检验

1)数据预处理

根据1~9标度法,以表2为例,当指标U1比U2重要,记U1与U2重要性对比的判断结果为重要程度级别;当指标U1与U2同等重要,记U1与U2重要性对比的判断结果为1;当指标U2比U1重要,记U1与U2重要性对比的判断结果为重要程度级别的倒数。如表3所示以评标专家信用为目标层,矩阵元素均为横坐标指标与纵坐标指标的对比结果。以此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可得到各专家对各准则层内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原始判断矩阵。

2)一致性检验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和专家主观上的不稳定性,实际得到的判断矩阵并不一定满足传递性和一致性。例如:某打分结果为指标U1比U2重要,U。比U3重要,而U3比U1重要,显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事实上,不必要求打分的绝对一致,但要求大体上满足数据的一致性,即数据的不一致程度应在容许和接受的范围内。因此,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结语

对评标专家的信用进行评估是我国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评价模型的应用与实践,评标专家信用评价和管理将进入一个量化、标准化的新阶段。而实际应用得到的总结和反馈,也将为推动评标专家信用评价方法进一步创新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郑磊,张亚静,彭胜男.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08):39-41.

[2]杨正超,林琳,.评标专家工作质量评价模型[J].招标采购管理,2013,(03):34-36.

[3]梁晶.加强对评标专家异常性评分的判定与监管[J].建筑经济,2013,(02):97-99.

评价指标篇2

(一)完备逻辑性原则

指标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能够进行全面评价的一套指标的集合。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指标体系不但要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反映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本质内容和主要特点,对园区经营状况的好坏进行客观地评价,而且还要反映出系统的动态变化,从而使园区的经营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把握系统的发展趋势。另外,既然是一个指标体系,各个指标或指标组之间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二)准确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具体指标的选择应该建立在充分认识、系统研究的科学基础上,并且能够反映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各项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可操作实用性原则

设置指标体系要简明概括地反映出园区评价的实践性。指标体系的设置既要考虑理论体系的完整和理论概念的准确,以及各类评价指标内在的逻辑联系;又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考虑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工作中的运用效果。要层次分明,以减少评价工作中不必要的重复计算。真正提高评价指标实际运用的效果。另外,指标体系并不是越庞大越好,要考虑到指标的量化和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主要指标。

(四)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指标体系的内容不宜变动过频。但是随着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不断发展完善,指标体系也要随之逐步进行调整、完善和补充,也就是说指标体系还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另外,在指标体系内部,既要有静态指标,也要有动态指标,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作为改造传统农业的一种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扬科技之长,避资源稀缺之短,把以依靠资源为基础的农业逐步转变为以依靠科技为基础的农业,促进潜在生产要素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建立高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有效运行机制,探索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所以,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进行综合评价,应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

(一)经济效益评价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是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开发方式。利用先进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管理方法组建而成的高新技术园区,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将“旧四靠”转变为“新四靠”,即一靠科技,二靠资金,三靠人才,四靠管理。这种转变正是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与以往农业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该指标体系独巨匠心之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七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具体指标或指标组组成,并以年为一个考察评价的周期。这七个子系统分别为科技子系统,资金子系统,人才子系统,规模子系统,成果子系统,生产经营子系统和产品子系统。

1•科技子系统。高新技术是园区得以蓬勃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本套指标体系将科技作为考察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技子系统包括以下六个指标:(1)园区与科研院所等科技实体结合的紧密程度(或规模)。这是一个相对的定性指标,结合越紧密,规模越大,园区利用高新技术的可能性越大,技术就越具有先进性。(2)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数量。这是一个绝对指标,其数量越多,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就越大,园区产品的技术含量就越高,经济效益也就会相应增加。(3)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进步率总产值增长率×100%。努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奋斗目标。(4)新品种使用率。新品种使用率=本年度使用的新品种数量本年度使用的品种数量的总和×100%。(5)农用设备(或设施)更新率。农用设备(或设施)更新率=本年新增设备(或设施)全年使用的农用设备(或设施)×100%。(6)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数量科技成果总数×100%。

2•资金子系统。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园区有效运作的经济保障。依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正确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是绝对必要的。因此,如何从各个侧面考察资金的使用效果是设立资金子系统的出发点。(1)投资总量衡量指标组:①年度投资总量;②投资增长率。(2)资金分项使用指标组:①科技投资比重:科技投资比重=引进高新技术的投资量本年度投资总量×100%。②科研投资比重:科研投资比重=科研开发投资量本年度投资总量×100%。①、②两项指标考察园区对科技、科研的引进、开发在资金上给予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园区持续发展是否具有后劲。③设备更新投资比重:设备更新投资比重=用于更新设备的投资比重本年度投资总量×100%,先进的农用设备不仅可以解放劳动生产力,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因此,设备是否能够做到必要的更新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④科技培训投资比重:科技培训投资比重=教育、培训投资量本年度投资总量×100%。(3)资金运用效果指标组:①资金产出率;②资金净产率;③资金利润率;④资金利税率。

3•人才子系统。园区人才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园区科研开发的进展。对于园区引进、培养人才的情况可以通过人才子系统的诸项指标来进行检测和评价。(1)园区科技人才比重:科技人才比重=专业科技人才数园区总人数×100%。此项指标值越大,说明该园区具备的技术人员数量越多,其产品科技含量越高。这种技术上的先进性,使园区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园区人员的职称结构。职称结构可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中、高级人才所占比例越大,承担园区科研开发、技术创新等重任的能力越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3)年度接受科技培训的人员数量(或人次数)。(4)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比重:农转非比重=本年度农转非的劳动力数量年初农业劳动力总数×100%。通过科技的提高,可以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进入到非农业部门。农转非的比重越大,说明科技进步的程度越高。(5)二、三产业人数增长率:二、三产业人数增长率=本年度二、三产业从业人数-上年度二、三产业从业人数上年度二、三产业从业人数×100%。

4•规模子系统。建设规模是从总体上反映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发展成熟度的衡量指标。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园区的规模状况,及时掌握园区的发展进度和目前所处的阶段,以便于准确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1)园区等级;(2)园区占地面积;(3)园区人员总数;(4)园区成果类别及总量;(5)园区中企业总数;(6)园区固定资产总额。

5•成果子系统。先进的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推动力。加强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科技化的关键环节。(1)推广的成果数量;(2)成果推广数量的增长率:成果推广数量增长率=本年度推广的成果数量-上年度推广的成果数量上年度推广的成果数量×100%。(3)成果推广转化比重:成果推广转化比重=本年度已推广的成果数量本年度科研成果总数×100%。(4)成果推广的辐射程度。这是从定性的角度考察成果推广效果的指标。可以分为几个等级,即周边县市全省周边省份全国世界范围。

6•生产经营子系统。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在运行中采取的是公司制,即正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个企业,它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围绕利润的增长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考察。(1)总量指标组:①园区农业总产值;②园区农业产值增长率;③各类作物(或畜种)的总产值;④各类作物(或畜种)的产值增长率;⑤园区年利润总额;⑥园区年利润增长率;⑦园区年出口创汇能力;⑧劳动生产率;⑨投入产出率。对于园区出口创汇能力的评价,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园区年出口创汇总额;园区年出口创汇增长率;园区年出口创汇总额占年度总产值的比重。(2)个量指标组:①各类作物平均亩产量(或者各类畜种平均头〔只〕产品产量);②各类作物平均亩增产率(或者各类畜种平均头〔只〕增产率);③农民人均纯收入;④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7•产品子系统。园区产品的市场前景是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最基础的属性和指标值。(1)园区产品市场前景,这是一个定性指标,需要有丰富预测经验的专家根据产品目前的营销状况做出评价。(2)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占有率=本园区生产的该种产品的销售额国内(或国际)市场该种产品的总销售额×100%。(3)产品专业化程度:产品专业化程度=形成专业化生产的产品产量该产品总产量×100%。(4)初级产品加工率:初级产品加工率=已加工的初级产品产量初级产品总产量×100%。

(二)社会效益评价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社会效益评价,是在经济评价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评价。它是从社会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园区的建设、发展所产生的间接效益和辅助效益,来评估园区对实现社会目标方面所作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示范带动作用是否明显: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是一定农业经济区域内的龙头,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一方面,带动该地区的农业走上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生产规模化,结构、布局合理化,服务社会化,经济特色化、市场化、高效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

2•是否具有展示观赏功能:优秀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是农业发展的一个“窗口”和“典范”,具有一定的观赏功能,将高新技术展示给外界,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园区还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观光、旅游的场所,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3•是否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农业高新技术园区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输送到急需劳动力的非农业部门。通过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产业链条,特别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吸纳了大量闲置劳力。由于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园区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对于这一社会效益的考察,可以通过单位投资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这一指标进行评价,即E0=JEIA。其中,EO———百万元投资所创造的就业机会;JE———建立园区所创造的全部就业机会;IA———创造新就业机会的全部投资。

(三)生态效益评价

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是否推行了无公害作物种植、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高新技术;是否建立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其规模如何;森林覆盖率是否得到了提高,能否达到国家或国际先进水平;是否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程度是否较低等等。

三、运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各类指标要结合运用

指标体系当中各类各项指标都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说明问题、反映情况的,单纯采用一个指标,就会很容易导致片面性,对园区的评价就会缺乏客观性,甚至造成决策失误。因此,一定要将各指标结合使用,全面反映问题的真实情况。

(二)指标体系的运用要具有针对性

全国各地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建立虽都具有普遍的共性,但同时也具备了各自的独特之处。应用指标进行评价时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地域特点和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侧重地评价。

(三)使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计算

评价指标篇3

关键词:遗传算法;进化代数;收敛时间;全局搜索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5日

引言

遗传算法(GA)由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教授于1975年首先提出,后经De Jong、GoldBerg等人改进推广,广泛应用于各类问题。它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与机制的全局概率优化搜索方法。

传统遗传算法中,人们常常利用进化代数、收敛时间和全局搜索能力等来评估算法的性能。而在进行算法的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收敛时间、进化代数、全局搜索概率这三个性能评价指标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是不能同时达到最优的。而且在研究种群规模对算法影响时发现:种群规模增大的过程中,三个指标变化方向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用进化代数、收敛时间和全局搜索能力进行算法性能评价时,应该以哪一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即我们需要一个参考标准。

一、实际意义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评价算法的好坏要具有实际的意义,对三方面评价指标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有些问题是时效性的,对算法的收敛时间要求很高,过了一定的时间限制所得到的结果是无意义的。如,铁路的调度问题中,最优调度方案需要及时给出,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各趟火车到站的停靠路线,那就对算法的收敛时间要求极高,而对算法的进化代数以及全局搜索能力要求不高,如果给出的算法收敛时间过长,在所需的时间之内不能给出最优解,则该结果失去了它的及时性,这样各火车之间就有可能会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有些问题要求全局搜索能力要很强,在很多精密计算中,对算法的精度要求很高,也就是对全局搜索能力要求高,必须得到确切的最优解。如在炮弹的着陆点问题中,我们要求其最优解要非常精确,精确到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样不论是在研究炮弹的精密性,还是在实战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此时对算法的收敛代数、收敛时间的要求相对就较低了。

还有些问题要求有进化代数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代数内得到最优解。在实际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每个结果的产生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人力、物力、财力,而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相关的支出,就需要限制进化代数,比如就要优化一次得到的结果,这样进化代数就为一,而对收敛时间和全局搜索能力的要求没有限制。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遗传算法中常用的三个评价指标:收敛时间、进化代数、全局搜索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他们在评价过程中的比重,进而使得进化性能得到更好地评价,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了比较评价不同的遗传算法,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指标来判断不同遗传算法的性能。

二、评价指标

在具体的遗传算法实验中,可以由使用者分别赋予收敛时间、进化代数、全局搜索能力以不同的权重,利用加权后的值作为评价指标。如:

PGA=?棕1T+?棕2E+?棕3(1-P)

其中,权值?棕1、?棕2、?棕3∈[0,1],且满足?棕1+?棕2+?棕3=1,T表示算法占用的CPU时间,E表示进化代数,P表示全局搜索能力。用PGA来衡量遗传算法的性能,PGA越小遗传算法的性能越好。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调整权重?棕i的取值,体现在实际问题中其评价的重要性,从而满足不同的目的。

对于时效性的问题,可以增大?棕1的取值,减小?棕2、?棕3的取值;对于全局搜索能力要求高的问题中,增大?棕3的取值,减小?棕1、?棕2的取值;而对进化代数有的限制的问题,增大?棕2的取值,减小?棕1、?棕3的取值。类似的,如果实际问题中要求的不仅仅是一个方面,就可以增大其中两个而减小另外一个,这样可以达到利用权值来控制各个性能所占用的比重,从而更好地得到最优解。

三、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性能评价指标,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侧重不同的要求来调整进化代数、收敛时间、全局搜索概率的权重,进而评价改进后的遗传算法是不是有效地满足所需的指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敏强,寇纪淞,林丹等.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王力,侯燕玲.基于遗传算法通用试题库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

[3]王小平,曹立明.遗传算法――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4]刘刚,曹勇,李华德.几种改进遗传算法的性能比较[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

评价指标篇4

1.1目的明确

所选用的指标目的明确.从评价的内容来看,该指标确实能够反映有关的内容,决不能将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无关的指标选进来.

1.2比较全面

选择的指标要尽可能地覆盖评价的内容,如果有所遗漏,评价就会出偏差.比较全面的另一说法就是有代表性,所选的指标确实能反映评价内容,虽然不是全面,但代表了某一侧面.

1.3切实可行

用通俗一些说法,说是可操作性.有些指标虽然很合适,但无法得到,就不切实可行,缺乏可操作性.

2定量指标筛选方法

在按一些原则确立指标体系后,这些量都是可以观察、测量的.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用统计分析中的方法来选出一部分,它们有很好的代表性,使我们综合评价时,工作更容易些.

2.1条件广义方差极小法

从统计分析的眼光来看,给定P个指标X1,…XP,的n组观察数据,就称为给了n个样本,相应的全部数据用X表示,即

每一行代表一个样本的观察值,X是n×p矩阵,利用X的数据,可以算出变量xi的均值、方差与xi,xj之间的协方差,相应的表达式是:

由Sii,Sij形成的矩阵S=(Sij)p×p(1)

称为X1…XP这些指标的方差、协方差矩阵,或简称为样本的协差阵.用S的行列式值|S|反映这P个指标变化的状况,称它为广义方差,因为p=1时|S|=|S11|=变量X1的方差,所以它可以看成是方差的推广.可以证明,当X1,…XP相互独立,广义方差|S|达到最大值;当X1,…XP线性相关时,广义方差|S|的值是0.因此,当X1,…XP既不相互独立时,又不线性相关时,广义方差|S|的大小反映了它们内部的相关性.下面来考虑条件广义方差,将(1)式分块表示也就是将X1…XP这P个指标分成两部分(X1,…XP1)和XP1…XP),分别记为X(1)与X(2),即

这样表示后,S11,S12,表示X(1),X(2)的协差阵.给定X(1)之后,X(2)对X(1)的条件协差阵,从数

学上可以推导得到(在正态分布的前提下)

S(X(2)|X(1))=S22-S21S11-1S12(2)

(2)式表示当已知X(1)时,X(2)的变化状况.可以想到,若已知X(1)后,X(2)的变化很小.,那么X(2)这部分指标就可以删去.即X(2)所能反映的信息,在X(1)中几乎都可得到,因此就产生条件广义方差最小的删去方法.方法如下:

将X1,…XP分成两部分(X1,…XP-1)看成X(1),XP看成X(2),用(2)就可算出S(X(2)|X(1)),

此时是一个数值,它是识别XP是否应删去的量,记为tp.类似地,对X1,可以将X1看成X(2),余下P-1个看成X(1),用(2-2)就可以算出一个数值,记为ti.于是得到t1,t2,…tp这P个值,比较他们的大小,最小的一个可以考虑是删去的,这与所选的临界值C有关,C是自己选的,认为小于C就可删去,大于C不宜删去.给定C之后,逐个检查ti<C,(i=1,2…p)是否成立,有就删,删去后对留下的变量,可以完全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没有可删的为止,这就选取了既有代表性,又不重复的指标集.

2.2极大不相关法

显然,如果X1与其它的X2…XP是独立的,那就表明X1是无法用其它指标来代替的,因此保留的指标应该是相关性越小越好,在这个方法指导下,就导出极大不相关方法.首先利用(1)式求出样本的相关阵R,

rij称为xi与xj相关系数,它反映了xi与xj的线性相关程度.现在要考虑的是一个变量Xi与余下的P—1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称为复相关系数,简记为ρi.ρi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先将R分块,例如要计算ρP,就将R写成

(注意R中的主对角元素rij=1,i=1,2,……,p)于是ρ2p=rTpR-1-prp.类似地,要计算ρ2i时,将R中的第i行.第j列进行置换,放在矩阵的最后一行,最后一列,此时

于是ρ2i的计算公式为ρ2ii=rTiR-1-iri,i=1,2,…p.算得ρ21,…ρ2p后,其中值最大一个,表示它与其它变量相关最大,指定临界值D之后,ρ2i>D时,就可以删去Xi.

2.3选取典型指标法

如果开始考虑的指标过多,可以将这些指标先进性聚类,而后在每一类中选取若干典型指标.典型指标的选取,可用上述2.1,2.2所述方法,但这两种方法计算量都比较大.用单相关系数选取典型指标计算简单,在实际中可依据具体情况选用.假设聚为同一类的指标有N个,分别为a1,a2,an.第一步计算N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

第二步计算每一指标与其它n-1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的平方ri.

则ri-2粗略的反映了ai与其它n-1个指标的相程度.第三步比较ri-2的大小,若有rk-2=max1≤i≤nri-2则可选取ak作为a1,a2…an的典型指标,需要的话,还可以在余下的指标中继续选取.

3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

在综合评价时,会遇到一些定性指标,通常总希望能给予量化,使量化后的指标可与其它定量指标一起使用.定性指标有两类:名义指标和顺义指标.名义指标实际上只是一种分类的表示.这类指标只能有代码,无法真正量化.顺序指标可以量化,所以,本段只考虑顺序指标的量化.如果已将全部对象按某一种性质排出了顺序,我们用a>b表示a优于b,a排在b的后面.全部对象共有n个,用a1,…an表示,并且不妨假设a1<a2<…<an.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每一个ai赋予一个数值xi,xi能反映这一前后顺序.设想这个顺序是反映了某一个难以测量的量,例如一个人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从无感觉的痛到有一点痛,到中等痛,一直到痛的受不了,比如分成n种,记为a1<a2<…<an.这个疼痛的量是无法测量的,只能比较而排出顺序.设想这个量X是客观存在的,可认为它遵从正态分布N(0,1),于是a1,a2…an分别反映了X在不同范围内的感觉,设xi是相应于ai的值,由于ai在全体n个对象中占第i位,即小于等于它的成员有i/n,因此可以想到,若取Yi为正态N(0,1)的i/n分位数,即P(x<yi)=i/n,i=1,2,…n-1那末,y1y2…yn-1将(-∞,+∞)分成了n段.显然ai表示它相应的xi值应在(y1,yi-1)这个区间之间,在(y1,yi-1)内选那一个比较好,自然要考虑概率分布,比较简便可以操作的方法就是选中位数,即xi满足

其中X服从N(0,1)分布.于是利用正态分布表可查出相应的各个X1,这样就把顺序变量定量化了.把这个方法稍做推广,就可以处理等级数据的量化.

论文关键词评价指标定量指标定性指标

论文摘要在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价的结果.介绍评价指标选取得一般原则,定量指标的筛选方法,以及如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

参考文献

[1]王硕平.用数学方法选取社会经济指标,统计研究,1986

评价指标篇5

(一)住宅小区概念。一般称“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一个住宅小区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微型社会”。一个完整的住宅小区是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建筑小品、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工程设施等实体和空间经过综合规划而形成的。

(二)我国住宅小区建设现状。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房改的推行,房地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住宅小区的建设也已经被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得以重点发展,从而使我国住宅小区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据统计,2000~2002年之间,城镇住房建成21.6亿m2,平均每年建住房7.2亿m2,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0m2。但是,机遇与挑战共存,成就与问题并在,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区建设起步较晚,没有系统化、标准化。我国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从房改后才逐步发展起来,至今也只有10来年而已,对于小区建设的研究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重视起来,因此小区建设的各方面还不够成熟。

2、不节制的开发,破坏了大量资源和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住宅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为了满足这种供小于求的情况,我国小区的建设也异常迅速,尤其是最初几年只是考虑到需要问题,大量开发住宅,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能源的破坏。

3、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到整体效益。房地产商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从而产生了大量的高容积率、低环境质量的住宅小区,不仅其居住生活的舒适、方便性和安全性受到极大制约,而且也不利于环境、生态和能源的综合治理和开发。

我国住宅小区的现状表明目前的小区建设还没有完全走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而随着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实践与创新,人们对可持续性住宅内涵的理解也不断深化,因而可持续住宅小区的建设就成为了目前国家和民众所期盼和渴望的大事。

二、可持续住宅小区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发展思想,它要求人类以新的资源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发展人类文明,保证社会具有持续性发展能力,使人类逐渐从工业文明跨入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文明社会。经过以上对可持续理论的研析,本文认为可持续住宅小区的概念可定义为:在其形成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接近或达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住宅小区。

三、分阶段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住宅小区可持续性评价的目的。住宅小区可持续性评价的总目地就是给出可持续住宅小区的标准,保证住宅小区的可持续性建设,其结果就是可持续住宅小区。目前,我国在可持续住宅小区的建设上还停留在概念炒作,只有进行合理正确的可持续评价才能有效的建设可持续住宅小区。虽然对于可持续住宅小区的总目地都是一样,但不同阶段、不同机构和人群相对于自己的利益又有不同的目的。

1、小区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阶段。在小区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阶段,涉及到政府部门和开发商及设计单位。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对小区位置选择的是否合理,是否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是否符合可持续性原则;在规划设计阶段有政府部门的总体规划要求和对可持续性住宅建设的监督作用,设计单位按照可持续性原则进行小区规划设计,开发商对规划设计的把握,一方面要有卖点,一方面要符合可持续性原则。那么在这一阶段就需要对整个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评价,看其是否符合要求。

2、小区建设阶段。在小区的建设阶段,涉及到政府部门、开发商、建设各方和买房人群。这一阶段是从图纸变为现实建筑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政府部门继续对小区进行监督和检查,开发商和建设各方在抓紧建设。根据我国目前出台的房地产销售政策,房屋的出售要在拿到销售许可证之后,内部认购的模式也将予以取缔。在开发商拿到销售许可证时工程已经开工,这就表明在小区的建设阶段房屋开始销售,从而购房人群也加入进来。此时的小区可持续性评价一方面是要在过程中保证其可持续性建设和最终小区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是给购房人群以参考。

3、小区交付使用阶段。在小区的交付使用阶段,涉及到政府部门、开发商、建设各方、物业公司和买房人群。这一阶段政府部门和开发商进行验收,施工单位保修,买房人群收房进住,物业公司进行小区管理。这一阶段的可持续评价是典型的后评价,目的是给出整个小区的可持续性程度。

(二)分阶段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作为衡量住宅小区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不仅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完整性、有效性等普遍原则,还应满足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层次性、区域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与阶段性等原则。

2、分阶段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涉及到环境因素,还涉及到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根本是源于解决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然要体现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可持续小区的概念建立如下三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评价指标篇6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研究

[作者简介]卢小珠,广西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卢宁宁,广西工学院管理学副教授;邹继业,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赵选忠,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056-05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是技术革命的生命。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后,创新不仅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且也是我国许多地区的发展战略,许多城市都把构建创新型城市作为“十一五”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但是,什么是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达到什么水准可以称为创新型城市?却没有统一的标准。理论界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异,各个城市在制定目标时各有各的内容和标准。这不仅使将来是否实现创新型城市无从评价,而且使构建创新型城市成为随意性很大的空间。为使创新型城市具有可衡量性,本文试图就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作些力所能及的探讨。

一、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即评价的内容,也就是从哪些方面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进入创新型社会。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城市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前提。

由于评价的对象不同,目前创新型社会评价指标有两类:一类是对国家的评价,另一类是对区域的评价。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衡量创新型社会的标准只有对国家的而没有对区域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有多种,但没有公认的。

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衡量标准比较简单,只有四条:(1)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2)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3)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4)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专利总量的绝大多数。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主要依附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而发展的国家(如拉美的巴西、阿根廷),或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的国家(如中东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都称不上创新型国家。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生产能力以及将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研究领域,评价指标及方法众多。由于区域的社会功能与能力不同于国家,因此,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标准不能简单地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由于城市创新能力实际也是区域创新能力问题,因此,本文认为,研究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也是研究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问题。

如何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较难的课题。因为评价的角度不同,选择的指标体系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由美国哈佛大学M・Porter教授和MIT的s・Stern教授联合研究的《创新指标》,对中国研究区域创新问题的学者有重要影响。该指标体系研究者认为,国家创新能力取决于共有创新基础设施的强度、支持创新集群的环境条件以及两者互动联系的强度。其中创新基础设施包括:在研究开发中的人力资源、投资于研究开发的财力资源、对国际投资的开放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教育投资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支持创新集群相关的环境条件有:产业研究开发投资的强度;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两者联系、大学研究开发的水平等。这些思想对中国区域创新研究者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学者提出的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都可以找到痕迹。目前国内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如下几种类型:

(1)从投人一产出的角度出发,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解为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成果(或产出)等。如胡琴所作的《湖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科技进步技术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四大类共26个指标。鲁志国、刘志雄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创新》2004年第8期),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技术创新基础资源实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区域政策和管理水平、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等四大类共24个指标。

(2)从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认为区域创新能力由知识创造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构成。如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一文,将区域创新能力分为知识与技术生产能力、知识的应用与转化能力、开放吸纳能力等三大类别共57个指标。王国贞所做的《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知识生产能力、知识扩散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效益等五大类别,共31个指标。柳卸林、胡志坚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及其成因》将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分为: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等五大类共23个指标。

(3)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出发,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信息能力、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制度能力。如郑伯红、彭际作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将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分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及潜力、科学技术资源及潜力、企业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与条件、区域管理水平等六大类共23个指标。罗守贵、甄峰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区域综合实力、教育资源与潜力、科学技术资源与潜力、企业创新能力、信息条件、区域政策与管理水平等六大类共52个指标。范柏乃等的《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研究》(《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6期),将创新能力分解为: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配置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等五大类共20个指标。

当然,上述三种分类不是绝对的,三种之间又

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关系。

笔者在研究广西柳州市创新能力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成果,而不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是:虽然目前已发表的区域创新评价指标有许多评价项目是必要的,如人文环境、政府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等,但从数据采集的角度看,有的学者提出的衡量指标是很难收集到数据的。如留住国内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力,国内购买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压力,产业群的普遍性和深度,研究机构,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外技术依存度,对国际投资的开放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支持创新的相关环境条件等项目,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示。虽然有人用他们研究的指标体系对某些区域的创新能力作出过评价,但至今为止,发表这些成果的研究者们既没有就这些项目提供具体的衡量指标(如留住国内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力、国内购买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压力、产业群的普遍性和深度用什么指标来表示);也没有公布过他们评价这些城市的具体依据。因此,笔者也一直怀疑他们对这些城市评价结论的可靠性。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作理论探讨而是为了用于评价的。没有实用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没有完成的研究成果,难以量化的指标和难以收集到充分资料的指标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指标。为使评价指标更具有实用价值,笔者认为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上,除了遵守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动态连续性和简明扼要性等一般原则外,还应坚持下列原则:

(1)必要性。即从科学性出发,该要的不能少,不该要的和可要可不要的坚决不要。

(2)可量化性。即选取的指标一定是可量化的(可用数据表示的)。

(3)可收集性。即选取的评价指标尽量与国家现有的社会经济统计报表指标一致,既减少重复劳动,又避免采集不到足够的数据。

(4)可比性。即选取的评价指标在不同区域之间和不同历史时期是可比的,以增加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总结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1)无论是从投入一产出的角度出发,将创新能力指标分解为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还是从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将创新能力分解为知识生产(创造)能力、知识传播(扩散)能力,知识的应用与转化能力,或者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出发,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解为信息能力、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制度能力或者区域综合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及潜力、科学技术资源及潜力、企业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与条件、区域管理水平等,大家使用的评价指标都有部分共同之处(说明有共识)。共识度最高的指标,应该是衡量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指标。(2)无论从哪种角度出发,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成果这三项都是公认的评价内容,而创新基础(包括综合经济实力、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与条件、区域管理水平等)、创新投入(包括研发投入、教育经费等)最后都可以分解为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知识生产(创造)能力、知识传播(扩散)能力,知识的应用与转化能力都离不开这两项内容,如果我们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来罗列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必定会出现重复开列指标。创新的成果(如发明专利、新产品产值率等),就是创新产出,这是没有争议的,如果将评价指标划分为人才资源、物质基础和创新成果三个大类将更为简洁明了。

在对现有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纳之后,再按必要性、可量化性、可收集性、可比性进行筛选,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动态连续性和简明扼要性等原则进行整理,我们将区域创新能力分为人才资源、物质基础和创新成果三大部分。其中人才资源包含人才总量和人才质量两项二级指标和18个观测点;物质基础包括4项二级指标和16个观测点;创新成果包括5项二级指标和14个观测点。

二、创新型城市评价标准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创新型社会除了公认的几条衡量创新型国家的简单标准外,没有评价区域是否进入创新型社会的具体标准。虽然关于区域创新力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我们看到的只是评价项目(或者说评价内容),还没有看到评价标准(即数量指标)。那些用自己研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的研究成果,只公布了各地区创新能力的排位情况(相对地位),既没有公布他们的评价依据(数量指标),也没有说明定性情况(哪些区域进人了创新型社会)。因此,我们很难利用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某一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

根据评价数据对各地创新能力进行排位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使我们了解各区域的相对地位。更何况创新型社会的标准也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指标。但是,只有排位而没有绝对指标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绝对指标我们就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达到目标(哪怕是阶段性的),没有努力的方向。因此,在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还必须确定各项指标应达到的标准。

在缺少对创新型城市衡量标准共识的情况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只能以先进城市作为参照系,以先进城市目前的标准作为达标的标准。因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先进城市总是赶超的目标。由于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每个城市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能在所有指标上都领先,因此,以先进城市为标准应该是一组先进的城市达到的标准,而不是某个城市达到的标准。

2006年我们在研究柳州市人才创新能力以及对柳州市政府要实现的创新型社会目标进行评价时,收集了国内在创新方面比较先进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相关数据,以这三个城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相关指标为参考,得出了我国未来5年创新型城市的衡量标准如下:

评价指标篇7

关键词:投资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评价

Study on Judgment System of Investment Value of Listed Firms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orporate value,an appraising model of investment value of listed firms is put forward,and the first full circulation company was analyzed by fuzzy evaluation model in this paper.

Key Word:Investment value;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fuzzy evaluation

随着上市公司全流通步伐的加快,非流通股“一股独大”的将会消失,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避免了非流通股东以各种方式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发生,能够改善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与质量,完善股权市场的有效竞争和合理资本配置。在全流通前提下,宏观的良性增长在公司盈利方面得到充分体现,股市真正作为一国经济的晴雨表,对宏观经济预期将直接到投资者对利率的预期和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全流通下的资本市场能够为不同规模和产业类型的提供融资途径,同时满足不同风险和收益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扩展资本市场本身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高效融资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价值投资理念开始对的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并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然而多数投资者仅仅依靠对上市公司情况的定性分析,或者单纯依靠公司年报的财务数据去选取投资对象,其间过程往往费时费力而且缺乏客观性和可测性。本文拟通过建立具有综合评价能力的指标体系,以模糊评价为基础,并以首家全流通上市公司为例,对其投资价值作实证分析,希望籍此可以探索到一种更具可操作性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评价方法。

一、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财务指标是对上市公司以往年度经营成果的描述,它只是反映了公司的价值,而投资价值不仅要考虑这些,还要考虑公司未来的,这种价值观更注重对未来的预期。因此还要重视财务报表以外资源因素对价值的影响,全面评价公司投资价值。

2.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比较客观,例如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但是这些指标不够全面,时效性较差;定性指标能够从多方面综合反映公司价值,但是其评价值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准确评价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3.考察与未来预测相结合。既要考虑公司静态指标也要考虑动态指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潜力,发现宏观因素对经营主体的影响,从而准确预测公司的盈利与成长。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简明,各层次指标要明确、易得。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势必不能充分反映公司投资价值。另外如果各指标值不能获得,投资者也就无从评价,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模糊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公司价值的一般理论,公司价值主要由盈利报酬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股东回报能力、偿付债务能力、成长能力等诸多因素决定,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间的可比性,基于建立投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即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原则,本文以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水平、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发展前景、高级管理人员能力、信息披露质量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19个二级指标所构成的三层次模型构架建立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指标评价体系。对于这些指标,可以定性分为很好、较好、一般、差等4个计分标准,对于定量指标,参考行业标准值评价,没有行业标准值的,例如,市场占有率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打分,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的为优。[1]

1 .财务状况指标。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每股现金流量、销售收入增长率四个子指标。

财务状况指标是对公司以往经营情况的反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公司未来的业绩,在投资价值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公司盈利的质量和投资的安全性,具体可以选择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每股现金流量,销售收入增长率四个二级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上市公司股东投资报酬的大小,净资产收益率越大,上市公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净资产收益率是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的赢利能力指标。这一指标既与每股收益又与每股净资产有关,而这两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公司的投资价值,故这一指标综合地反映了公司投资价值。公司的总资产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将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便得到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低,那股东权益比率就高,公司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强,财务风险小,经营安全性高,公司的投资价值相应较大。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它是由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以总股本得到,上市公司必须披露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防止上市公司通过大量关联交易,制造大量挂帐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上市公司成长评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表明公司重点发展方向的成长能力。这些指标都可以从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得到。

2.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这一指标设置管理制度完善性、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四个子指标。

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公司的盈利与成长能力。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管理层权责划分明确,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反映公司如何招聘人才以及在培训方面的投资,以及激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这一指标可以通过公司职员的数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人员的流动性来衡量。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高低体现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决定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盈利水平。这些指标可以从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度财务报告中资料整理得到。

3.核心竞争优势。这一指标包括公司核心技术数量及质量、品牌形象、研发能力、企业文化。

核心技术是指公司拥有的专利和专有技术,这些技术会使公司比竞争对手获得超额利润。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会影响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以及新产品的研发质量,研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技术创新水平,而好的企业文化会激发职工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公司品牌作为一项无形资产,也会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这些指标可以从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度财务报告中得到。

4.行业发展前景。这一指标分为公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周边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状况三个子指标。

实践证明,在不同时期,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会对公司的盈利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则有可能获得各种扶持政策,诸如税收优惠等。周边经济环境对行业发展也有密切关系。行业竞争程度直接影响着行业的获利能力。影响行业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有进入壁垒高低、买方和替代品等。这些指标可以从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度财务报告评价得到。

5.高级管理人员能力。这一指标包括高管人员的素质与经历、领导决策力两个子指标。

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副总以上级别及关键部门中层领导人员。这些人能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其个人素质、经历也会影响公司的业绩发展,评价依据是高管人员的背景、资格、经验等。领导决策能力是制定经营战略的能力,主要依据企业重大经营政策的执行和实现情况进行定性评价。有关资料可以从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得到。

6.信息披露质量。这一指标由信息披露及时性和准确性两个子指标组成。只有及时、真实的信息才具有参考价值。依据这些信息做出的分析才具有可信性。这些指标可以从公司股东大会公告以及交易所公告中得到。

三、模糊综合评价

1.确立评价集V。评价集是对分析对象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用V表示:V=(V1,V2,…Vj…Vn),其中Vj表示第j个评价结果。我们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评价时,建立评价集V:V=(V1,V2,V3,V4)=(很好,较好,一般,差)。

2.将所有指标按其属性分成6个子集,即(U1,U2,U3,U4,U5,U6),分别为U1=“财务状况”、U2=“公司经营管理水平”、U3=“核心竞争优势”、U4=“行业发展前景”、U5=“高级管理人员能力”、U6=“信息披露质量”。各个子集有若干个第三层指标组成。Ui=(Ui1,Ui2,…,Uin),i=1,2,3,4,5,6;n表示Ui所包含的第三层指标的数目。[2]

表1 模糊判断数据表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权重 评 定 级

很好 好 一般 差

财务状况

0.3 净资产收益率 0.3 0.2 0.6 0.2 0

资产负债率 0.2 0.1 0.2 0.5 0.2

每股现金流量 0.3 0 0.1 0.2 0.7

销售收入增长率 0.2 0.3 0.6 0.1 0

经营管理水平

0.2 管理制度完善 0.25 0.2 0.5 0.2 0.1

人力资源管理 0.25 0.3 0.5 0.1 0.1

产品市场占有率 0.25 0.5 0.5 0 0

顾客满意度高低 0.25 0.3 0.4 0.2 0.1

核心竞争优势

0.2 核心技术数量 0.3 0.5 0.5 0 0

研发能力 0.2 0.2 0.5 0.2 0.1

品牌形象 0.25 0.2 0.5 0.2 0.1

文化 0.25 0.3 0.4 0.2 0.1

行业前景

0.1 符合产业政策 0.4 0.5 0.5 0 0

周边环境 0.3 0.3 0.4 0.2 0.1

行业竞争状况 0.3 0.3 0.5 0.2 0

高级管理人员能力

0.1 素质与经历 0.5 0.4 0.5 0.1 0

领导决策力 0.5 0.1 0.2 0.4 0.3

信息披露质量

0.1 及时性 0.5 0.2 0.5 0.2 0.1

准确性 0.5 0.4 0.5 0.1 0

3.对构成每个第一层因素的第二层因素集进行模糊评价。根据Fuzzy的性质,得到对U1的判断向量 ;其中, 是由U1到批语集V的一个模糊影射;U1下各个第二层指标可通过德尔菲法获取,从而可以得到U1的模糊评价矩阵 = (相关数据见表1)。采用M( ,+)算子方式:

bj= j=1,2,…,m,其中 。[3]求得对应每个指标模糊向量 =(b11b12b13b14),最后得到对第一层指标进行判断的模糊矩阵。因为此模型考虑了所有因素,能够保留全部有用信息,非常适合于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4.确定权重集。对一级评价指标层U=(U1,U2,…Ul)所对应的权重集为A=(a1,a2,…,al),其中ak(k=1,2,…,l)表示指标Uk在U中的权重;对二级评价指标层Uk=(Uk1,Uk2,…,Ukm)所对应的权重集为Ak=(ak1,ak2,…,akm)其中aki(i=1,2,…,m)表示指标Uki在Uk中的权重。为了使多个指标合成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需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通过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给出模糊判断,建立成对比较矩阵,并根据Saaty标度将其量化,最终得出各类指标的权重。也可通过德尔菲法或专家小组法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得到各指标的权重。[4]

5.确定评价公司投资价值的向量元素集。 ,其中, 为对应每个第一层指标的权重向量。本文以三一重工公司为例,建立模糊判断数据表,经可得该

公司的投资价值评价值为 (0.263,0.433,0.177,0.127)。[5]

6.确定评价结论。若对批语集作如下等级赋值:很高(95),高(80),一般(65),差(50)。对公司评价结果归一化公式: ,可得 80.28分。说明该公司具有高的投资价值。

[]

[1]韩兆洲,等.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1)[2]段福兴,等.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模糊评价体系[J].华东经济管理,2005,(5)

[3]胡淑礼.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4]周春喜.企业信用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J].进步与对策,2003,(4).

评价指标篇8

论文关键词: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底,江阴市率先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级市,之后于2006年6月提出建立“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评价对象江阴市市民的幸福感涉及的所有领域的复杂关系简单化,用简化的指标获取尽可能多的评价信息,为把握和了解江阴市幸福感的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该指标体系一经提出,立刻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幸福江阴”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指标是一种反映事物性质的量化确定手段,国外有关文献对于指标的解释通常是把它看成一种量化的分析统计方法。例如,雷蒙·鲍尔在《指标》一书中提出:“指标是一种量化的数据,它是一套统计数据系统,用它来描述社会状况的指数,制定社会规划和进行社会分析,对现状和未来作出估价”。围绕幸福江阴的内涵,江阴市政府确定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指标是围绕江阴提出的“五民五好”设定了5个子系统,共2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根据每年的统计数据评分。主观评价指标重点设定了5个方面的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主要通过民意调查,重点反映市民的幸福感,综合体现“五好”的基本程度。该指标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指标制定过程中群众广泛参与

政府的公共政策是由那些掌握权力,声称代表公共利益,但拒绝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少数领导人制定的观念已经受到各方的质疑。公民来自社会中的不同层面和职业,吸收了不同领域知识,拥有不同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这就会为决策者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单纯依靠政府之力难以收集到的,这样就为提高政策效力与水平增添了动力,有助于指标的科学性。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需要依赖具体而设计精良的公民参与途径与手段。江阴市在制定幸福指标时,通过“市民论坛”、“空中热线”和“幸福江阴大家谈”等渠道畅通民意,通过开展万人评机关、政情交流会、时代先锋大家选等形式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同时支持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月、代表活动周、代表调研日等活动、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调研,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城乡居民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呼声,多渠道、多层次吸收民情民意。

主客观指标相结合

“幸福江阴”综合指标体系分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两部分,客观(即定量)指标占60%权重,是以江阴所确定的五年总目标为依据,由统计部门会同工作推进部门测算当年度完成情况,计算出客观评价指标综合指数。客观指标涵盖了政府的社会保险、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以及市场经济在提供就业、消费、产业等方面的内容。主观指标部分占40%的权重,主要包括了工作满意度、收入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心情愉快度、身体状况指数五个维度,通过对指标的具体化,考查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并设置了开放性的题目,由民众自由的选择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为幸福江阴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评价。

指标多以输入型指标为主

根据荷兰Veenhoven博士的研究,测量生活质量的途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输入途径,选用输入型指标,测量结果为“假定的”生活质量;另一种是输出途径,选用的是输出型指标,测量结果为“真实的”生活质量。

表格1:输入型指标与输出型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输入型指标

1

劳动力市场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数

万个/年

2

劳动力就业水平

(1)城镇登记失业率

%

(2)农村调查失业率

%

3

农村青壮年(18-40岁)劳动力技能培训率

%

4

城镇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

5

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

#职工工伤保险

%

6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标台数

标台

7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8

文明安全居住区和新农村的建设情况

(1)文明社区达标率

%

(2)安全社区达标率

%

9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

10

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公共场馆面积

平方米

11

农村文化场所普及率

%

12

每万人拥有福利床位数

床位

13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14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

%

15

城乡居民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

平方米

输出型指标

16

劳动力市场每年解决的本地劳动力就业数

万个/年

17

空气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

%

18

文明安全居住区和新农村的建设情况

(3)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累计数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极大地增加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完善。

指标功能的完善:评价功能与指导功能

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若干指标要素的综合和集成,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数据可以通过统计资料与实际调查方式获得,从而计算出江阴市市民幸福水平的综合得分,据此可以对幸福水平的客观实际状况做出综合性判断。同时,通过分析指标的具体得分,可以了解各个要素对人民幸福水平的影响状况,制定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此外,指标的在政府绩效考核方面的指导功能也应得到重视。在2007年江阴市机关考核中,“幸福江阴”被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列入全市机关工作综合考核体系,由群众来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客观民主的方式接受人民的评判。新的政绩考核实验将直接导致执政理念发生根本性的嬗变,从而迫使各级干部转变观念,彻底摒弃过去片面追求GDP的思想误区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涵盖内容的全面:政府、市场与社会

该指标体系涵盖了政府、市场等宏观方面,但是社会管理和社会组织的缺乏是幸福江阴综合指标体系的一大缺陷。社会指标主要涉及的是公民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大量涌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迅速崛起,并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所以考查公民社会的发育状况,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找出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为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政治生活指标的严重缺乏也是制约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性的重要方面,要突出村民对村民自治、村务政务公开的满意程度,使之更符合老百姓切身利益,以及江阴市民对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及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

上一篇:环境评价范文 下一篇:信用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