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时间:2023-03-03 13:35:13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1篇

物流包装的合理化设计,真正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物流的发展。物流要求方面在库存、运输、仓储、订购分拣、内部服务水平中都会对物流包装界定一定的标准,强调了物流包装在保持自己良好产品性能的同时,也要满足物流的要求,满足仓储要求、运输要求等,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需要物流包装的合理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物流包装在物流活动中的合理性,提高物流的效率,完善物流体制。

2环境要求指标

国家政策的要求,要使物流能够可持续发展,物流包装也应呈现绿色化,即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物流包装环保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在保护环境层面上的,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物流包装在环境要求中需要在回收再用、绿色化、节约能源等方面满足条件,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在保证物流包装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其可持续发展[5]。物流包装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浪费,帮助企业在物流活动中节约包装成本。

3市场要求指标

市场要求层面主要看重的是服务水平和消费者的满意度,在物流包装的评价中这点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物流包装是否满足市场要求的重要体现。在企业方面,从销售和收入层面可以很好的彰显出物流包装的市场化水平,企业也很看重这一指标,毕竟这也是关乎企业声誉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参考。对物流包装来说,是否拥有市场,是关乎其存亡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环境要求和成本要求的一个依据。

4成本要求指标

在物流行业中,包装成本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只有适当控制成本的大小,找出包装成本的侧重点,可以有效地减少成本支出,这也能很好地反映物流包装的兴衰优劣。

5物流包装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

基于物流包装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物流包装在物流体系中的作用,本文从五个维度来搭建物流包装的合理性评价指标。从各方面详细指标的解说来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架构,如表1。物流包装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架构的建立,其实是在考虑到物流包装的设计基础上的,综合了物流包装在网购环境下的各种因素,从总体的评价体系架构中能反映和评价出物流包装各方面的基准,通过构建的体系分析其合理性,对于国内物流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并且在互联网时代,网上交易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有巨大的物流配送渠道来支持,这时候物流包装起到了很好的介质作用,包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完善物流体制,使物流保持可持续发展[6]。问卷调查大致分为五大问题,也就是五个一级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以及五个一级指标中的子指标重要性排序,通过问卷调查来找出重点评价指标的权值。市场调研可通过专家咨询等办法得到许多有效的指标数据[7]。综上所述可知,物流包装的合理性评价指标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体系,各指标因素在各自层次都存在着相关关系,但都是相互独立的。根据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筛选出详细的各层次指标,具体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6结语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2篇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社会发展与自然生存的规律法则,从而通过改造人类社会和自然来促进人类进步与经济发展,构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4]。从最初的粗放型采矿发展到现在科学采矿的进程,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最好印证。科学采矿对煤炭开采的要求较高,涉及到技术、环境、安全、效益、科学方法等方面,在此对科学采矿核心内涵做出界定:在现代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采矿理念的条件下,实现人、机器、自然和社会的协调,使采矿效益极大化的开采方法[5]。本文结合钱鸣高科学采矿的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采矿内涵构成:

1)安全开采:要以人为本,将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大对开采工人的保护力度。提升工人素质,加大对工地有效安全管理,确立法律法规保障工人权益。

2)绿色开采:实现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减小对环境的破坏,特别是确保地下水质不被破坏,同时实现煤层气与煤炭共同开采,又保障了安全开采。

3)科学开采:主要是采用合理的开采技术提高采收率,改善我国现阶段煤炭资源采收率较低的状况。

4)高效开采:提高集约化、机械化开采水平,减少煤矿事故,进一步保障安全开采。

5)智能化开采:通过加大信息导向识别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化开采,提高生产效率,这是我们科学采矿未来的发展目标。

6)合理成本开采:考虑完全成本,即包括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和发展成本。

2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评价科学采矿,我们引入了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划分科学采矿中的评价指标。按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将所划分的指标分成三个等级:1级指标、2级指标和3级指标,分别有6个、20个、17个。

3科学采矿量化评价方法

为了进一步对科学采矿评价进行详尽描述,我们将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进行量化处理,常用的指标量化处理方法有标准计量法、开关函数法、分段函数法及定性描述的方法[7]。开关函数法,例如以瓦斯突出为例,一般将瓦斯突出次数设为a,则瓦斯突出次数的指标量化f(a)为:f(a)=1(a=0);f(a)=0(a>0)。分段函数法,常常在分段点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有出现突变的情况。定性描述法常适用于难以用定量的值来表达指标,因而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来共同描述其指标[8-9]。对科学采矿的核心内涵的6个指标进行标定,即安全开采(M1)、绿色开采(M2)、科学开采(M3)、高效开采(M4)、智能化开采(M5)、合理成本开采(M6)。百万吨重伤率指标(M1-1-1)标准量化,经过调研分析可以知道其量化函数为:f(a)=-0.017a3+0.053a2-0.430a+1.023.死亡率指标(M1-1-2)标准量化,为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对生命的高度尊重,矿产开采过程中出现死亡的,即记为1,否则记为0,则函数表示为:f(a)=1,(a>0)0,(a>0!).职业病发病率指标(M1-1-3),可以通过员工发病人数与总员工人数的比值来体现,职业病发病率=员工发病人数m/总员工人数n×100%。

瓦斯突出次数指标(M1-2-1)函数表达为:f(a)=1,(a>0)0,(a>0!).瓦斯造成经济损失率指标(M1-2-2),包括了由瓦斯造成的间接损失和直接损失,常用函数为:f(a)=3e-10a3+2e-6a2-0.0018a+0.9000.式中:a为瓦斯造成吨煤经济损失,万元。每吨煤火灾发生造成损失(M1-3-1)指标定量表述为:每吨煤火灾发生造成损失=全年火灾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矿井年产量×100%,其中经济损失单位为元,年产量单位为吨。每吨煤水灾发生造成损失(M1-4-1)指标定量表述为:每吨煤水灾发生造成损失=全年水灾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矿井年产量×100%,其中经济损失单位为元,年产量单位为吨。煤层气采收率(M2-1-1)指标量化取值:表示煤层气采收量与煤层气流动量的比值,可以根据实际数据进行标定。煤层气利用率(M2-1-2)指标量化取值:表示煤层气利用量与煤层气开采量的比值,可以根据实际数据进行标定。资源采收程度(M3-1-1)=实际采收量/规定采收量×100%每万吨煤平均用人数指标(M4-3-1)表达的是人员数量的相对多少,其至少有b人时,才能体现出工作效率,因而采用分段函数将定性的指标量化来确定:煤炭掘进智能化水平指标(M5-1-1)=智能化采煤量/全矿区采煤量×100%。每吨煤资源利用成本(M6-1-1)=每年资源利用费用/煤矿年产量×100%。每吨煤环境保护成本(M6-4-1)=每年环境保护费用/煤矿年产量×100%。每吨煤维护成本(M6-5-1)=每年维护费用/煤矿年产量×100%。其中费用单位均为元,煤矿年产量单位为吨。最后根据以上指标在不同煤矿中影响的大小,赋予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即可实现科学采矿定量评价。

4结束语

针对我国煤炭开采利用中所存在各种问题,最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评价定性和定量体系。先对科学采矿研究体系进行概述,并对其内涵详细描述;之后描述科学采矿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科学采矿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即可根据其在不同煤矿中的影响的重要程度赋予权重[10],从而可以实现采矿科学体系的最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客户关系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客户关系价值模型;移动通讯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120-03

0 引言

客户是企业中的重要资产,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对于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有重要作用。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而企业也是不断发展的,客户关系对于其发展价值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对客户关系价值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并强化管理,以提高企业客户关系的质量,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想获得并保持客户关系,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生产成本、服务成本等,如果客户所需要的服务成本越低,则其对于企业的贡献就越大,企业也会感知到更大的客户关系价值,并为此种类别的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1 概述

所谓客户价值,从客户的方面来说是指其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需求与满足,从企业方面来说是其从客户的购买中所实现的企业收益。客户价值具有潜在性、独立性等特点,与时间长短成正比,同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客户关系价值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某一个客户的实际价值所付出的成本。客户价值对于企业来说是没有差别的,其完全独立于企业,但客户关系价值则刚好相反,对于不同的企业有着较大的差异,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是以客户关系作为重点,以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作为目标,同时努力与客户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关系,以获得及保留更多有价值的客户,从而为企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客户关系价值则是指企业维持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所能够为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是企业所得实际价值与其付出成本之间的比值。企业实行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非常关键,而要想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则必须要全面考虑客户关系价值,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提高客户关系管理质量。在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中,客户关系价值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要求,企业在评价客户关系价值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客户当前的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客户未来的潜在价值,客户当前的价值决定了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而其未来的潜在价值则决定了企业的未来经济发展水平。由此可见,企业对于客户关系价值的研究关乎企业当前及未来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客户关系的挖掘及客户关系价值的研究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

参考文献[2]中作者指出客户关系价值是企业与客户构建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指标,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于提高客户关系价值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但却并未构建科学的客户关系价值模型,对于影响客户关系价值的因素分析较为欠缺。在参考文献[3]中作者指出通过对客户价值及客户关系价值进行分析,得出了客户关系价值的特点,并提出了客户关系价值的核定方法,但其对于客户关系价值中的企业自身因素影响考虑较少,由此难以准确判断客户关系价值提升的具体影响因素,也就难以促进客户关系价值的提高。参考文献[4]中作者指出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价值模型并实践运用,可以获得更有效的客户关系,同时发现现有的客户关系,从而促进客户关系价值的不断提升,但此种模型需要企业构建客户关系数据库,并进行有效管理和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企业资源,对于企业自身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参考文献[5]中作者认为通过构建客户关系价值管理的互动模型,能够更好的认知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价值,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客户关系管理,以不断提升客户关系价值,但其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仍然有较大欠缺,应当加强。本文主要通过构建客户关系价值体系和引用案例对客户关系价值进行深一步的评估和研究。

2 客户关系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 如果对于客户关系价值的评价仅采用定量或者定性方法,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由此就难以全面反映客户关系价值的评价及提高策略,因此应当构建完善的客户关系价值评价体系,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客户关系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金融资产理论基础上的,而客户对于企业的价值则在于其在一定时期内为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质量则要取决于它的购买量、利润率及关系持续期,企业构建一个客户关系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因此,客户关系价值是客户的利润率持有期、购买量、获取成本和保有成本函数。客户关系价值的相关影响因素与企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对于这些因素的构建应当确保客观性、可靠性。

2.2 各部分的权重 指标体系中的各部分权重主要来自于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的财务状况及企业的经营状况方面,各部分相关的权重主要包括有:客户权益,也就是客户关系价值,指客户向企业提供的现金流量与获取成本、发展成本和保有成本之间的差额。获取成本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的投资,以吸引客户并为其提供满意服务,包括广告、市场营销及为了获取新客户而发生的促销费用等。发展成本主要是指企业用于加强或维护现有客户关系价值的费用,包括更多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客户的要求做出反应及提高客户购买率等发生的费用。保有成本主要是延长关系的持续时间、重新激活客户及降低客户不满度等的费用。

对于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分析主要根据客户关系价值的影响因素,如客户权益,主要是指客户关系价值,这个关乎客户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获取成本是企业的投资,如果企业的服务能够吸引客户,势必能够提高客户关系价值,发展成本及保有成本仍旧是企业用在客户身上的费用,与客户关系价值密切相关。企业维持客户关系的目的在于提升客户关系价值,进而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各项关于客户关系价值的成本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效应。

2.3 计算 客户关系价值主要是指为建立和保有这种关系所投入的资金及关系形成后产生的收入两者之间的净现金流量,这一现金流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长期购买量及购买次数,采用资金成本贴现的方式可以得出客户关系价值。客户关系价值是一个动态指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于企业的客户关系价值计算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对此,企业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客户资料,构建客户关系价值评估模型,对客户的终生价值进行计算机参数调整,以实现对客户关系价值的评估。

根据客户关系价值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函数公式CLV=■■r(t)1-T■

N—总客户数;r(t)—客户保持率;n—客户关系保持时间;St—t年从客户处获得的收入;Vt—与客户年收入配比的客户成本;k—资金的贴现率或资金成本;Tr—税率。

客户关系价值主要分为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当前价值决定了企业的当前盈利水平,而潜在价值则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润,在客户关系价值评估模型中主要涉及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这对于更好的评估企业的当前收益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要想明确客户的详细资料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此模型忽略了对收益和成本易变性的考虑,由此导致计算出的客户关系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移动通信业的客户关系价值的案例

3.1 案例背景 近年来,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当前,我国主要的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呈现出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而随着政府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实力将强的电信运营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寻求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以争夺高价值的客户。中国移动公司是我国实力较强的电信运营商,随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其提供的服务品种越来越多,如话音业务、手机银行、全球通WAP业务等,同时还拥有神州行、全球通、移动梦网等多个著名的服务品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移动公司也需要对客户关系价值进行研究,并从中探寻可行的价值评估模型,以促进其自身经济的发展。

3.2 案例评价 评估模型中数据主要来自于2012年移动各通信公司的数据,根据公司每年的客户数量、客户保持率、客户收入、客户利润、客户成本及净现金流量进行计算,得出各个移动通信公司的客户关系价值。根据评估模型可知,函数中的N代表移动运营商的在网客户总数,n代表客户在网时间,St代表每年客户的移动通信消费额。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得出企业客户保持率随时间变化的威布尔分布得出r(t)=e■,t>0,通过对所选样本进行处理,并将参数值r(1)=71.2%带入模型,以得出客户关系价值的具体数值。

综合上述表格内容可知各个移动公司的客户数、客户保持率、客户收入、成本、利润、所得税及税后净现金流量等,所有移动公司的贴现率均为11%,由此得出各个移动公司的客户关系价值,河南移动公司为36248万元,山东移动公司为35641万元,吉林移动公司为23658万元,上海移动公司为39857万元。

通过构建客户关系价值评估模型可知,客户关系价值的高低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密切联系,如果企业的经营效率较低,也就难以留住有价值的客户,从而导致其客户关系价值较低,无法培养长期客户群。但是,就当前的评估模型来说,较多的考虑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而对于客户的消费欲望、消费要求等则关注较少,由此导致其考虑不够全面,影响了对客户关系价值的全面评价。

3.3 改进客户关系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当前,客户关系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客户关系价值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各行业对于客户关系价值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客户关系价值的意识薄弱、缺乏研究创新等,从而导致客户关系价值研究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客户是其发展经济、获得利润的有效途径,吸引并培养高质量的客户,客户关系价值主要是指企业维持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而为企业发展创造的价值,而企业要想提高客户关系价值,首先需要提高提高企业客户关系的实际价值。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此,企业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力度,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应当吸引高素质人才为自身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应当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此外,企业还要注重自身的市场形象,汲取经验教训,以提高发展质量,在此方面如毒奶粉事件正是由于企业不注重自身的发展形象而导致企业发展水平下降甚至破产。通过加强企业经济发展管理,提高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客户的服务满意度,并树立自身良好的市场形象和信誉,以实现企业客户关系价值的提升,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效果。

本文中所采用的客户关系价值体系由于对于成本及收益的易变性考虑较少,从而导致评估模型存在较大缺陷,因此应当加强对客户关系价值体系的改进。在构建客户关系价值方法体系评估模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关于客户成本及收益的易变性,对于相关数据收集应当注重不断变化,并据此计算出相应的代表性指标,以确保评估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从中计算出真实的客户关系价值,从而为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此外,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应当加大对于客户关系价值的研究力度,根据相关权重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从而分析出客户关系价值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以不断为企业发展建立长期客户群,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企业的市场形象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如果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品牌支持,那么企业发展经济就难以吸引顾客,也难以培养忠诚的客户,由此也就无法促进其自身经济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时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客户关系价值则是客户关系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促使企业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获得并保留更多有价值的客户,以为企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客户关系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当前,客户关系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目的性明确的价值交换战略,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客户关系价值需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共同维系。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客户关系价值会越发凸显,发展前景广阔,客户关系价值越高,能够为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高,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重视客户关系价值发展,以更好的满足自身的可持续进步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亮,苏翔,王金钟.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技术的客户价值分类模型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02).

[2]陈光会.基于BP网络的客户价值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08).

[3]孙耀.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价值评价研究[J].现代商业,2011(32).

[4]唐欣.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企业绿色经营绩效评价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02).

[5]邬金涛,邵丹.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流程及应用——基于案例分析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08(02).

[6]杨晓岑.客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1(08).

[7]李俊,张旭梅.基于消费周期影响的耐用消费品市场个体客户价值评价[J].商业时代,2011(21).

[8]王悦.人工神经网络企业知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8).

[9]赵宛婧,齐佳音.面向组织客户的客户价值评价体系设计[J].价值工程,2012(02).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4篇

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涉及很多内容,但是要将这些内容精简开来.简单地说,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执行,有利于教师操作.另外,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我国师范类院校的校情,使得学生可以长期收益.

2评价指标

长沙师范学院采用8学时考评制度,占总学时的11%,更加方便学生锻炼和学习.表1所示的标准中,采用了10次/s蹲起和吸氧量来对学生的心肺功能进行评价.上述两项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该评价标准,进行持久的锻炼.长沙师范学院通过心肺功能测量、评价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各个脏器的互动规律、特点以及心肺功能,为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提供依据.上述两项标准对辅助器械的要求不高,比较容易操作[3],并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心血管机能测量工具为:秒表、节拍器和心率遥控器;测量方法为:学生休息5min的脉率换成1分钟脉率P1;测试这在0.5min内完成30次蹲起,最后一次蹲起测试15s脉率,休息1min后,再进行,在15s脉率换算成1分钟脉率P3,测试结果如下:长沙师范学院参考奎因学院台阶试验评价表,即男子95分最大吸氧量(ml•kg•min)为59.3,女子95分最大吸氧量(ml•kg•min)为40.0.

在长沙师范学院体育成绩评分标准中,将采用相对评价法,对学院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成绩进行横向比较,避免各个专业之间的不平衡,采用大规模的偏差值参考方法,实行统一考试.相对评价法虽然适合大量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但忽视了各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客观地反应体育学习水平.因此,长沙师范学院为了弥补评价的不足,增加了绝对评价指标,即依据男女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成绩标准.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只提出最低的技术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提高成绩,让他们认识到在体育学习中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水平高低,不要从横向比较,而要从纵向比较,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成绩合格以后,继续努力获得更高水平的成绩,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个体作为重点的评价对象,更能客观地反应体育效果.

本文对长沙师范学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2%的专家鼓励学院采取上述体育成绩评分,46.1%的专家支持学院采取上述体育成绩评分,也就是98.1%的专家支持学院采取上述体育成绩评分,另外1.9%的专家表示弃权.本文研究认为学院采取体育成绩评分体系,其效果来源于长期的体育教育时间,针对不同个体的身体素质,进行综合、客观和科学的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再课堂内、外的努力,进行体育锻炼,弥补自身的不足.长沙师范学院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制定较高的体育成绩标准,对身体素质不好的制定较低的标准,这样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意义更加深远(如图1所示).长沙师范学院体育学习内容的评断:3-15分为不及格;15-18分为及格;18-24为良好;24-30为优秀.传统的上课态度和出勤将不进行记分.如果学生旷课超过1/4,次数超过3次将不进行评分.体育理论知识增加了20分,而且要严格按照国家教委的文件执行.国家教委(1992年)提出:“普通高等师范类院校的体育教材,大学1-2年级的学生理论课为16-18学时,自学学时不少于课堂教学学时.

理论课要占总学时的24%[5],总共为48%学时.长沙师范学院体育成绩评价需要科学的理论知道,所以理论知识评价十分必要.同时,体育课程教学要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所以考试应该以考察的形式进行,以了解和懂得体育理论知识为目的.长沙师范学院体育课外锻炼指标的制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应该以良好的学风、校风为教育目的.因此,体育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应该轨道一条基准线,不达标这不给与参加教学效果总分评价的机会.同时,评价体系中的细则需要逐步完善,直至符合学院的各项要求.

3总结

体育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体现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迫切行,而且体现处学习成绩的客观性,并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体育成绩评价指标体系以简单、易操作为宗旨,注重内在价值的提升,提高体育锻炼的整体效果.大学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体育锻炼可以塑造学生的身体形态,增强肌肉纤维的维度,使其拥有健硕的体型.长沙师范学院以“达到度”作为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标准,综合衡量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校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而且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长沙师范学院体育成绩评价注重户外运动,明确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其依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减少传统的表面形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全.因此,长沙师范学院体育成绩评价是学院与教育部要求的完美整合,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突破行为。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围绕着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评价方式和模式较之以往也有很大不同,然而相关研究在指导实际的教师制度建设方面的作用并不强。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可以看出,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针对的主要是普通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对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不多,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还有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探讨和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为更多的高职院校教师提供更加客观、公平和全面的评价,从而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一)体系缺乏特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够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具有职业性、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其他的普通院校研究极为相似,根本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优势,更加突显不出实践教学的特殊性,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只注重常规教学而忽视职业体育教育的现象。然而,如果不能够全面而准确的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就不能够激发出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就会大大的降低其教学效率。

(二)制度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评价制度主要有两种,即奖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发展性评价制度在高职院校体育领域备受欢迎,而奖惩评价制度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其实奖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各有利弊,前者着重的是体育教师的绩效考核,给予不同教师不同的奖励或惩罚,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后者虽然能够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却使得体育教师没有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所以,其实不管是什么制度其实都能够促进学校的办学,只是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强化体育教师的绩效管理,推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标准过度统一

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体育教师的期望也有所不同,如改革开放前,学校注重的是运动训练水平,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师逐渐转变成了复合型的教师,教授方式也变为了引导教学,然而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依旧还处在基本素质和体育教学等方面,没有创新的教学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时代的新要求。

二、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必须以教师发展为主,努力开发、利用和管理教师的潜力,激发教师的活力,推动教师的工作开展,并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变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绩效考核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的个人健康,将教师的发展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修正工作方式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评价考核的都是个人,只注重教师绩效考核的本身,而忽视了教师对于学校的贡献。在现代化的教育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必须将考核范围内的工作信息按照院校的要求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才能使教师们不断的改进自身的工作,这才是评价的目标所在,也就是说,只有真实的反馈出评价的结果,并根据其改进和提升自身的工作绩效才是真正的目的。

(三)设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并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热情,所以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当前重要的目标。教师评价不仅能够清楚的知道教师的业绩,从而改进自身的工作,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而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师评价体系,更是对于高职教师工作绩效的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有利于确认教师的工作业绩和贡献,并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健全相关的评价信息,针对性的测评教师的各个方面,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进行管理、监督、激励和导向,要想具有高效率和高信用的高职教师评价体系,就需要对评价的方式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构建,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三、结论

教师评价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效益的活动,不管其开展的主要人为意识是什么,其多方面的功能都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为人处世的心态和关系。然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传统的被动测评方式明显不够准确,因为在测评开始的时候其实人的形心态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中,不应该只注重评价的标准和结果,而应该树立全局观念,重视起评价的整体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新林,邱泽伟,王娇.教师评价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2016(5):61-62.

[2]于成业.“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学术探索,2016(4):145-150.

[3]朱志雄,刘忠,李诗.基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的中职教师评价系统设计[J].教育技术导刊,2015(3):97-99.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两型农业 评价指标 发展对策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我国提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在农业方面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简称两型农业),自此,两型农业开始进入我国农业研究的理论界与农业工作的实践界。如何发展两型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1、理论意义。虽然建立两型农业的重要性已经被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政界高官所认同,但是对两型农业进行衡量、考核,目前还没有相关统一指标体系,也没有相关标准来进行定义衡量。因此,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从理论层次上位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为实际生产活动的考核和评价提供参考评估工具,为实践成果提供相应的衡量标准。

2、实践意义。两型农业建设面临的主要是如何在有效的资源条件下,合理利用资源,配置优化资源,使得农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使得农民生产成本得以不断下降,农民获得增产增收。这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和农村建设问题,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两型农业发展的指标体系,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为农业的节能降耗提供指导标准,为推广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二、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遵循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等科学基础之上,能客观地反映在两型农业内部的运行及与外部的关联,通过相互联系的指标,能较好地度量和评价不同地区两型农业生产的实现程度。

2、整体性原则。两型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同等重要律和最小量限制律的双重要求下,评价指标体系覆盖面应尽可能的广泛,能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综合地反映影响两型农业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应简单明了,便于获取和计算,不必再作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尽可能采用惯用的百分比、单位面积产出、单位投入产出、利用效率等表示。在选取指标时,应尽量选取富有代表性、多用途性和可定量化的指标。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来源

两型农业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基本点,紧扣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以此评价两型农业的发展程度。因此,其来源主要来自于:生态农业综合效益子系统评价指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子系统评价指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评价指标。三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覆盖了两型农业发展的全部内容。

1、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生态农业是一种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生态农业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这些统一的效益,其基本要求是: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农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2、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循环农业是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循环农业使农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得以提高,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循环农业领域宽广,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循环、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循环农业使清洁增收有机结合,既干净,又增收。

3、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强调农业生产发展的全面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因此,该子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准则层,即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农村社会可持续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性。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个较高的产出水平,对于已经是高产出的地区而言,需要维持这种水平。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指实现长期、稳定的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只有可赢得利润的农业系统才是最终的可持续;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是指维持生产、经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

两型农业评价的指导性评价指标的三个来源及其三个子系统的组成,即由生态农业综合效益子系统评价指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子系统评价指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评价指标构成的两型农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农业综合效益子系统评价指标。生态农业综合效益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三部分构成,具体如表1所示。

2、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子系统评价指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子系统评价指标主要由减量化评价指标、再利用评价指标和再循环评价指标三部分组成,具体如表2所示。

3、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评价指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评价指标主要由生产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经济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社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和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三部分构成,具体如表3所示。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在考虑两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复杂性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对指导性评价指标的三个来源,即生态农业综合效益子系统评价指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子系统评价指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个指导性的评价指标框架和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全国各地不同资源不同条件的两型农业发展状况的评价,发挥框架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0(8).

[2] 李建安等:湘西坡地主要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与效果[J].经济林研究,2008(4).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7篇

关键字:生态小城镇;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小城镇是基于生态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结合了当前城镇规划发展的新趋势——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而生态城市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正式提及的一个概念,广义的来讲,就是具备良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人类对周围资源环境的索取是符合标准的,城市的未来发展是协调的可持续这样一个状态狭义的来讲,即利用先进技术和自然充分合作,使得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一 目前存在的不足

现在的小城镇生态建设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上,对规划建设范围内的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生态关注显然不够。生态小城镇建设的目标过于空泛和原则性、 缺乏针对性。 如很多小城镇的生态规划都将 “和谐”、“协调”、“可持续”等作为目标,缺少定量、定位及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及绩效体系,无法指导小城镇生态保护和建设。

二 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本文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小城镇实际出发,以生态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遵循以下几项构建原则:

第一,目的性原则。任何指标体系的诞生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一定的任务目标,所以说,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的选择都具备明确的目的性原则:用于什么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依据这些信息定义该指标的归属、名称以及口径范围。

第二,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是能够全面反映该评价对象各个特征,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特征,其结构设计如果不合理、不科学,将会直接影响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在设计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的时候,应尽可能遵循科学性原则,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只有这样指标体系才可以正确评估研究对象。

第三,稳定性原则。由于指标体系多为区域性指标体系,结构和指标含义就相对来说稳定,浮动在一定范围内,只要不改变指标项,体系就不会随着非经济因素改变而改变,仅随着指标体系涉及内容的新发展而产生新变化。这就便于我们在特定区域内进行长时间监测和评价,有利于该区域稳定的向一个方向发展。

第四,系统性与层次性结合原则。生态文明小城镇既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各种要素组成的系统,又是包含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重大系统的生物圈。所以,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整体,确定评价指标时应具有系统性和广泛的涵盖性,指标体系中任何指标应是既相似又不同的辩证关系,既能共同反映生态文明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又在不同方面进行表征,做到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第五,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始终是保持统一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常常显得枯燥而没有说服力,单一的数据又无法令民众通俗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定量分析使得定性分析更加科学、有说服力,而定性分析能够让定量分析结果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第六,可操作性原则。设计该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的简单明了,具备可操作性;指标选择不要繁复,要尽可能典型的体现该研究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的了解研究对象,用尽可能少的定量分析反映尽可能多的客观事实,对该研究对象做出最真实的监测和评价。

三 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是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及《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研究基础上,严格遵循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系统构建了生态小城镇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可持续发展社会指标;以及经济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生态治理、城镇绿化、环境质量、社会保障、生活水平、人口结构、教育水平以及城镇基础设施等十一项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四十二个,如下表。

生态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在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中,自然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是基础指标,经济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是核心指标,社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是目的指标,三者相辅相成,并且在评价指标体系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使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 小结

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生态小城镇建没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反映生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水平的依据,使政府既能现实地、客观地、动态地掌握生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状况,又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今后生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起点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帮助政府做出科学的决策,增强生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性,高质量地推进生态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哲.生态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2003.

[2]李永军.小城镇生态规划编制内容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10.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指标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21-03

1 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1.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

在所有碳排放中,作为生产和生活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区,城市的碳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86%(从终端需求角度计算)。可以看出,减少城市碳排放是减少整体碳排放的关键。城市碳排放根据其源头可以分为建筑、交通和生产三个部分。因此,为创建低碳城市也应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以上三个类别中的碳排放比例因不同城市的发展程度、工业结构和社会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

1.2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发展方向。适当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管理部门制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依据。规划部门可以通过所在城市自身优势与缺陷确定城市可以加以利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争取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低碳城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操作层次的指标,有利于公众对其加深了解和执行部门贯彻实施。指标体系对抽象的概念进行量化和具体化,避免了定性或定序区分的模糊性造成的评价的困难。公众可以通过具体化的指标体系深入理解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它与自身行为模式的联系;规划的执行者也可以通过指标体系准确判断规划的执行效果。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低碳城市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评价依据。在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情况下,对各城市低碳发展的实现程度的评价将变得有据可依。

2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低碳城市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产生途径、碳排放减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协调程度、政府部门采取措施的力度。从以上三个角度制定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成果、途径和措施实施力度三个方面反映一个城市在低碳方面的环境友好程度。在考虑碳排放量应当减少的同时,也不应忽略低碳作为总的发展方向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低碳城市概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发展,而不是为了遏制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而限制经济的发展。

2.1 有关减少碳排放指标

有关减少碳排放的指标包括建筑、交通和生产三个方面,主要反映的是在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低碳城市的实现程度。建筑碳排放指标包括住宅生活和公共建筑碳排放两大类。交通方面碳排放可通过城市车辆总量、城市节能汽车比例、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程度、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四个指标来反映。城市注册的正在使用的汽车总量能反映城市总体的交通碳排放量,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碳排放对自然生态的压力;节能汽车比例可以反映交通节能化的实现程度,说明在固定汽车总量的条件下,一个城市的交通低碳程度;城市生产用能源消耗总量反映一个城市总体生产规模和其相应的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大小;城市生产用非化石燃料能源比例反映一个城市生产过程中燃料投入方面的低碳实现程度;城市产业结构反映城市的成熟化程度,进而间接说明一个城市在生产方面实现低碳的难易程度和未来所需时间。

2.2 反映碳排放减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指标

这类指标有城市总体人均碳排放量、碳生产率和含碳能源消费系数三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是碳排放总量/人口总量,反映不同消费模式导致的城市人均碳排放水平差异,是从消费角度考虑的指标。碳生产率是城市GDP与城市碳排放总量的比值,说明整个城市的能源生产效率,具体说明一个城市的低碳技术水平对于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程度。碳能源消费系数为整个城市的碳排放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主要用于衡量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等。

2.3 反映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力度的指标

这类指标包括政府组织机构符合低碳城市要求程度、低碳城市宣传教育覆盖程度、低碳城市研究工作科研资金占科研总投资比例、研究基金在规定期限内到位比例和城市绿化面积比例五项指标。以上五项均为衡量政府部门为实现低碳城市而采取措施力度的指标。

在遵循全面、独立、有针对性和易得四个原则的基础上,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各个指标分为产生途径、碳排放减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协调程度、政府部门采取措施的力度三个方面,并分别设立了若干个指标来反映其所在层次的问题。这些指标共同反映了一个城市的低碳化实现程度及其可持续性。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循环经济发展度

中图分类号 F0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2-0076-03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不仅是量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1]。循环经济的发展涵盖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只有建立了科学、严密、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利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服务。

1 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科学性、可操作性、相对完备性、相对独立性和针对性等。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具体可分为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功能团。

1.1 循环经济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

1.1.1 经济指标

经济的良性持续增长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则意味着要使人类社会与环境容量保持状态的相对均衡;人类生活水平与人口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只有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测度是指选择适当的经济指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描述经济增长。借鉴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指标,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文件,选择下述指标构成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指标评价体系,见图1。

1.1.2 环境指标

评判循环经济发展下环境质量的标准就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指标体系。发展循环经济除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外,还应重视环境效益,其目标就应涵盖使废物产量最少化,这和环保的目标是保持一致的。借鉴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指标,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文件,并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选择下列指标构成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1.1.3 社会指标

实现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选取社会指标体系作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指标,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文件,选择下述指标构成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指标体系,见图1。

1.1.4 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循环经济发展度

上述三种指标只能表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某一方面内涵,因此就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一种综合的评价指标,来表达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评判循环经济发展的程度及效果,在此采用循环经济发展度的概念来表述。如框图1所示。

1.2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筛选

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确定了具体指标体系后,还应根据相应的原则(主要是主成分性和独立性原则)对其进行筛选,选择内涵丰富且又相对独立的[CM)]

循环经济发展度―经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单位工业产值电耗单位工业产值水耗第三产业占GDP比例第三产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比重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比例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的比例

―环境―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恢复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海洋资源丰度旅游资源丰度旅游区环境达标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空气质量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

―社会―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城市化水平城市气化率城市集中供热率高等教育入学率中小学入学率千人拥有教师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1.2.1 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

由于原始数据间存在着量纲的不同及各指标间数量级存在差异,在计算各功能团内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前,需要统一指标量纲和缩小指标间的数量级差。选用正规化转换方案进行原始指标转换:

其中:xi―各指标不同年份的原始数据;x―平均数;S―标准差;xmax―最大值;xmin―最小值。

1.2.2 主成分和独立性分析

1.2.2.1 主成分分析

为了满足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原则,在选取指标时,往往都涉及很多的指标,但在评价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又往往希望用较少的指标来较全面地反映情况。因此,需要选取那些和较多指标存在相关关系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即主成分指标。

向来生等: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年 第2期我们选用如下方法筛选主成分指标:a.计算各功能团内部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b.分别计算这些指标的平均相关系数,并求出平均相关系数的平均值(总体平均相关系数);c.选出相关系数有一半以上大于该值的指标,即为主成分指标。

1.2.2.2 独立性分析

为了获得独立性较大的指标,避免所设指标相互重复,可以通过将相关性较大的指标加以合并(定义相关系数在0.9以上的指标为重复指标)。

具体合并方法如下:a.辨别真假相关。对于同类型指标(指同为效益型或同为成本型),相关系数为正是真相关,相关系数为负是假相关;对于不同类型指标则恰好相反。b.合并正相关指标。遵循高层次指标和综合指标优先保留,同一层次的指标平均相关系数大者优先保留的原则。

通过上述方法选出的指标既包含丰富的信息,在各功能团内部是独立的,但和其他功能团内的指标却未必是独立的。为满足指标的独立性要求,应重新计算选出指标的相关系数,建立相关系数矩阵,继续进行独立性分析以得到满足要求的指标体系。

1.2.3 筛选指标

原始指标经过正规化转换之后,计算各功能团内部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建立相关系数矩阵(只有一项指标的功能团不参加指标筛选,而与筛选的指标一起构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1)选出相关系数有一半以上(包括一半)大于总体平均相关系数的指标,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成分指标。

(2)辨别真假相关,合并相关指标(真相关系数0.9以上),选出剩下的指标。加上第一步筛选掉的指标,共同构成描述循环经济发展各功能团的指标。此时各功能团内指标的相关系数除假相关外,均小于0.9。

(3)各功能团间指标的独立性分析。建立上述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辨别真假相关,合并真相关指标(真相关系数大于0.9),得到的指标即为描述循环经济发展的最终指标体系。

2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本文选定某一年的指标数据作为评价标准,将确定的指标体系的现值与标准值之间进行对比,运用AHP方法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定量评价。

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1)根据前文确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元素,本层次中有关的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情况。

在对循环经济评价各指标进行重要性程度的判断时,应根据专家和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官员的意见(如Delphi法),结合实际情况,构造出合适的判断矩阵。

(2)采用求和法(或求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

求和法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2.2 评价标准的确定

实际计算时,在选取某一年的指标数据作为评价标准后,我们可以将3年或5年作为一个评价周期,以起点的前一年作为基准年,量化指标,由此来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3 评价结果的计算

在得出各指标权重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后,即可建立评价模型对某一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度进行评价,具体模型如下,R为循环经济发展度。

根据有关专家、当地政府部门的意见,参照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其它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确定得出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标准,即可得到该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可与其它相似地区进行比较。

除了评价循环经济发展度外,还可分别针对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模型为:

4 讨论

该评价模型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在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权重的确定上容易受到主观性因素影响,且不可能予以消除,这都是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改进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于丽英,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A].见:冯之浚,循环经济在实践―中国循环经高端论坛 [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7~316.[Yu Liying,Feng Zhijun.Design of City Circular Economy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A].In:Feng Zhijun,Practice of Circular Economy―summit Forum of China Circular Economy[C].Beijing:People's Press,2006.297~316.]

[2]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Zhang Kun.Theory and Practice of Circular Economy[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2003.]

[3]曹利军.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Cao Lijun.Theory and Metho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essment[M].Beijing: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9.]

[4]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Guo prehensive Assessment Theory and Method[M].Beijing: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2002.]

Analysis of Assessment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XIANG Lai-sheng1 GUO Ya-jun1 SUN Lei2 CHEN Ming-hua2

(1.Management School,Northeast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04,China;

2.Qingdao Campus,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 266510,China)

Abstract Establish circular economy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is a main basis to judge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quality.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covers aspects of nature,society and economy.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conomy,environment and social indicators,the paper proposed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to judge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degree.By sele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ssessment indicator,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degree constituted by 43 indicators in aspects of economy,environment and society was settled.The paper also introduced calculation method of circular economy assessment results.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assessment indicator;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degree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10篇

目的建立一套能较好反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前后城市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根据各项指标重要性的得分均值筛选指标,并采用平均值法确定权重。结果第一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90.00%,专家权威程度为0.78;第二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为0.51(P≤0.01),提示专家评估意见协调性较好。经过两轮咨询从102个指标中筛选出85个指标,指标重要性均在6分以上,最终确定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2个和三级指标85个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权重指数较高的三级指标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爱卫办年办公经费、创卫专项经费、群众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度、全年空气AQI(或原API)指数≤100的天数和大气PM2.5日平均值。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估各城市卫生创建前后在人群健康、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经济发展和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各方面变化。

关键词:

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我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自1989年开始蓬勃开展,并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载体。截至2013年底,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卫会)已累计命名国家卫生城市185个。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在改善市容市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促进人群健康等方面成效明显。其中《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包括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市容环境卫生等10个方面[1-2],具有指标科学合理、涵盖内容全面和重点突出等特点,为各级政府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起到科学指导作用。随着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在城市人群健康、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经济发展和建设投入等方面成效逐渐成为热门研究[3-5]。《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明确提出的可量化指标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科学的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定量评估城市在卫生创建前后的变化。

1方法与步骤

1.1建立指标池参考国家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相关文献或工作方案[6-9],回顾与总结爱国卫生工作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经典德尔菲法基础上进行改良[10];依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雏形,召开专家讨论会讨论,在全面考虑指标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最终在从组织管理、对经济社会的促进、健康、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素质5个方面拟定供第一轮专家咨询的备选指标体系,包含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102个。

1.2遴选专家遵循代表性和权威性原则,从卫生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爱国卫生和公共卫生领域,选取从事该领域工作5年以上、实践经验丰富、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愿意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1.3函询专家采用电子邮件或纸质信函方式向专家发送第一轮咨询问卷,并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问卷说明。第一轮咨询表返回后,汇总结果,根据专家打分情况以及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形成第二轮咨询的指标,再次征询专家意见。最后,根据第二轮专家的意见调整指标,确定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4统计分析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均值、变异系数和满分频率。根据指标重要性得分,采用平均值法确定权重系数。

2结果

2.1专家情况本研究共遴选30名专家,均在公共卫生相关领域工作5年以上,年龄以40~59岁为主,占77.78%;工作年限以10~29年为主,仅2人低于10年;副高及以上职称占96.30%;本科及以上学位占96.30%。第一轮寄出咨询表30份,专家回复27份,积极系数为90.00%。

2.2指标体系的确定为保证指标体系的代表性,删除调查表中重要性低于6分的指标。个别有前瞻性和代表性的指标,虽重要性不足6分但仍保留下来,如“每万人拥有床位数”“恩格尔系数”。最终形成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2个和三级指标85个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咨询各指标评分的均值、变异系数和满分频率见表2。

2.3指标权重的确立结合专家意见与建议,根据重要性得分,对最终纳入的85个三级指标以平均值法确定入选指标权重。首先根据一级指标重要性得分总和,计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出三级指标权重,权重指数较高的三级指标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6.8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0)、爱卫办年办公经费(3.56)、创卫专项经费(3.51)、群众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度(3.24)、全年空气AQI(或原API)指数≤100的天数(3.16)和大气PM2.5日平均值(3.05),见表2。

3讨论

德尔菲法通过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多轮次对问卷问题提出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和修改,最终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结果[12]。目前关于国家卫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周明浩等《德尔菲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13]、史祖民等《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研究》[14]等,主要探讨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2007年四川大学一篇硕士论文[15],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适应新时期四川省卫生城市建设工作需要的卫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四川省卫生城市建设成效。2011年山东大学一篇硕士论文[16],选取山东省15个国家卫生城市进行国家卫生城市的绩效评价,比较《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基本指标在创卫前后的变化,但该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数量较少,且是面向本省的国家卫生城市评价研究,存在不足。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较为成熟、面向全国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两轮德尔菲法,最后建立的国家卫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对经济社会的促进、健康、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素质5个方面85项指标。第一大类是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和经费3个方面,是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基础;第二大类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对城市经济社会的促进效应,包括城市基建、环保投入、居民收入水平、医疗服务、公共设施和园林绿化等情况;第三大类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从传染病控制、慢性病控制、病媒生物防和健康教育4个方面反映城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通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来反映人群的健康水平;第四大类环境保护中,全年空气AQI(或原API)指数≤100的天数、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是《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规定的3个硬性指标,大气PM2.5日平均值是近年来反映大气污染水平的热门指标,通过以上4个指标来衡量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第五大类城市卫生文明,主要收集城市基建新建或改建的基础数据,直观地衡量创建前后城市变化。本研究建立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人群健康、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经济发展和建设投入等方面,可以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前后变化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仍需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不断验证并完善。

参考文献

[1]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城市标准[Z].2010.

[2]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Z].2010.

[3]岳大海,阮师漫,成刚,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对城市健康环境指标影响的评价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2):136-140.

[4]齐宏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病媒生物防制效果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

[5]王宇明.河南省卫生城镇创建效益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6):949-952.

[6]朱嫒嫒,曹承建,李金涛.卫生城市与健康城市关系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9):969-970.

[7]魏恩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21):22.

[8]谢立梅,邢召全,张霞,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76-77.

[9]练惠敏,胡正路.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74-76.

[10]黄利明,章荣华,陈树昶,等.应用德尔菲法制定食源性疾病影响因素调查表[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7):724-726.

[11]苏海军.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12]徐蔼婷.德尔菲法的应用及其难点[J].中国统计,2006,(9):57-59.

[13]周明浩,李延平,史祖民,等.德尔菲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4):260-263.

[14]史祖民,李延平,陈晓东,等.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江苏卫生保健,2000(4):194-196.

[15]苏俊.四川省卫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16]谢立梅.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绩效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上一篇:安全评价报告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自我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