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证明书范文

时间:2023-09-24 23:55:54

在职证明书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资格证书、就业状况

证书是一种用来证明资格或权利的文件,通常是由机关或者学校等颁发的。常见的证书有荣誉证书、资格证书、毕业证、通行证、上岗证等。其中,资格证书是用来证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参加某项工作所要求的工作条件或身份的证书。资格证书又分为执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一些特殊行业规定进入该行业的人员必须持有的证书就是执业资格证书,而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证书可以作为衡量、评价、评估劳动者素质的标准,也可以证明劳动者在某一方面的素质、能力和水平。

一、财务管理专业资格证书的分类及其重要性

(一)各种证书的分类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它涉及面广、制约性强,是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的,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证书是对知识能力的一种反映。财务管理专业可以考取的证书种类繁多,有执业资格证书,也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专业内的证书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

1、会计从业资格证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有关机构颁发给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人员的一种资格证书,能够证明其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任何想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所必须取得的证书,是会计工作的“准入证”。由于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会计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2、初级会计职称

初级会计职称也被称为助理会计师,是由全国统一组织的,具有统一的命题、考试时间以及合格标准,对那些考试合格的人,人事部会颁发《初级会计职称证书》,这种证书全国通用,且其难度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含金量大。

3、中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是较初级会计职称高一等级的证书,报考中级会计职称的要求要比初级更严格一些,需要一定工作经验。按照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取得该职称后才能够评定会计师职称。

4、注册会计师证

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证书,具有高权威性和高含金量,是人民日报反复推荐的证书。取得注册会计证书的人简称注册会计师,他们对知识有更广泛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受欢迎程度也是会计类证书中最高的。

5、银行从业资格证

银行从业资格证书是有关机构向通过该考试的人员颁发的证书,可以反映其具有的专业岗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此种考试也是采取个人网上报名的方式,每年五月、十月份分别举行一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

6、证券从业资格证

证券从业资格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前提条件,也是进入其它行业的重要参考,拥有证券从业资格证是从事证券职业的第一道关口,因此,证券从业资格证也被称为证券行业的准入证。该考试经证券协会确定的年度统一考试,已全部采用网上报名,并使用全国统考、闭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工作是社会过去对于求职者的要求,既要有学历又要有资格证书才能找到较好的工作是现在和未来的趋势[6]。资格证书是由国家颁发的,经过一定程序严格培训及考核鉴定合格的人才能获得,是劳动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证明[4],是雇主招聘员工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公民到境外工作的有效证件[3]。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起着促进作用,很多技能人才通过考取资格证书来证实自己的实力与技术。资格证书与相关工作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表现了特定职业所规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在这一职业中工人所应当达到的的能力水平。这两年来,虽然国家取消了许多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但是我们会发现,在那些黑名单中财经类证书的身影少之又少。

近年来,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技术性人才,对技术的要求也越变高。他们普遍认为资格证书是从事某种工作必须具有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社会可以通过资格证书初步地了解求职者的能力,直接地了解求职者的专业技术。大学生只有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使得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放心的就业以及创业,为自己就业提供有效的凭证。

二、财务管理专业考证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也逐步规范化,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始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相结合的制度,而且劳动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了90个行业必须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很难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财务就是其中一个,国家明确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员所必须持有的。同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职称与职业技术资格评定都与资格证书联系密切,只有获得相应的证书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选择考证。

(二)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拔的要求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比较来选出最优秀的,招聘时不仅看学历证书,更重要的是看所持有的资格证书的数量以及质量[8],他们普遍认为资格证书是从事某种工作必须具有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拥有资格证书也能较快的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替用人单位节省培训费用,降低运营成本[7]。另一方面,不同的用人单位基本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单位的人才评选机制。面对过于个性化的人才招聘,选拔机制和缺乏规范与统一的人才测评标准,大学生只有将自己越变越优秀,将用人单位多元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集于自身,以便在求职过程中满足他们的要求。

(三)学校教育局限因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够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仍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高校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和应变型人才越变越困难,大学生必须通过考证使得自己与实际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变小,提前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改善和提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将自己培养成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其次,高校还没有深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没有彻底形成对大学生良好、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致使大学生没有完全清楚的认识到证书对于就业的作用,也让他们普遍缺乏一种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四)个人方面

个人主要是由于就业压力的无奈。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考证的原始动力是方便求职,而且考取了相关证书在工作后的收入上也有所体现[6]。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于一些特别的专业,政府已经实行了准入制度,目前已有23类专业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是从事此类职业人员的必要条件,是能力的象征,文化资本的象征。很多的用人单位权衡人才层次的高低就是以资格证书的有无和多少作为重要标准的,大学生多一张资格证书就等于说为未来的求职多增加了一个砝码[5]。而且,取得证书对工作后的收入也会有所影响。据报道,若是取得Cisco认证或微软MCSD认证,工资差不多可以升高40%到60%。如果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证书,在工作的同时将这个证书放在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也是可以获得一定报酬的[8]。

三、财务管理专业的考证调查情况

(一)调查形式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考证情况来源于电子问卷调查获得每一个毕业生信息,信息真实可靠。问卷共发放236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84.74%。

(二)调查结果

毕业生的男女比率大致为1:3,女生显著多于男生。

女生认为考证很重要的比率高于男生,男生认为考证无所谓的比率高于女生,表明女生的考证意愿高于男生。

在调查的几类证书中,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比率最高,依次是初级会计职称和证券从业资格证。

女生考取的比率为89.55%,男生为63.64%,表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证结果女生比男生好。

女生的考取比率为26.87%,接近于男生的3倍,表明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证结果女生比男生好。

女生考取比率为2.99%,而男生为0,表明男生几乎没有参与银行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或者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考取。

女生的考取比率为17.91%,男生仍然为0。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女生的考证意愿比男生强,考证结果比男生好。

四、财务管理专业考证与就业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 Statistics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是0.05,分析得到的显著性数据小于0.05说明二者相关,大于0.05说明不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是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是否有持有相关证书与是否从事相关性工作呈显著相关。表明持有相关性证书的人越容易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从事相关工作的比率随着相关证书的多少呈增长趋势,说明持有相关证书的数量越多,从事相关工作的比率越大。

(二)证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证书是知识的证明,是专业技能的派生物,财务管理类证书是相关专业能力的体现,证书也与企业岗位具体要求密切相关,更多的反应了实际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份工作可以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证书可以帮助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增加筹码。在与别人同等的条件下,相关的证书越多,可选择的工作机会越多,从事相关工作的机会越多,可能性越大。因此,证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

五、对实证结果的原因解释

证书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派生物,考证是为了培养一种应对特殊工作要求的技能,不同的证书反映了不同的专业能力。考取符合专业方向的证书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上面所列举的证书也反映着不同的专业能力。

第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了解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制度;了解会计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通过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如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能对企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会计实务进行处理。

第二,初级会计职称,获得此证书即说明已掌握了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以及财务会计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能掌管某些领域或职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

第三,中级会计职称,取得这个证书即说明已经掌握了较强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实力。

第四,注册会计师,能够全面掌握会计学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选择合适的工具去正确的解决问题,能够运用swot对行业进行分析并作出适当的判断,能够了解不同的经济实体活动,能够准确的对数据、状态进行分析等,总之,注册会计师证反应的是比较全面的能力。

第五,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了解银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具备与银行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如对银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对整个市场经济的了解,以及一些理财规划的相关知识等。

第六,证券从业资格证,了解中国的金融体系,证券市场的主体,认识证券所包含的类型以及每个类型的特点。拥有证券的基本分析能力,掌握投资的基本理论。了解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律法规,证券从业人员的管理,证券公司的业务规范等。

六、建议

第一,首先,大学生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本专业可以考取的证书,并积极考取,为就业增加更多的筹码,以便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再次,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了解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等,适时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一个全面地思考。

第二,学校应当正确引导大学生考证,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弄清楚考证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考证与专业课学习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然后引导大学生考取与自己专业较为接近的证书;引导大学生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醒他们在参加考试前要充分评估自己的实力,在个人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与要考证书合格的要求不能匹配时应进行有效的引导[2]。

第三,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各类证书的颁发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特别是职业资格类证书,让学生更好地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政府也应加强对就业的干预和控制,努力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胜利.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思考[J].教育教学论,2011(09).

[2]杨贺元,程培英.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5(04).

[3]卢俊霖.大学生“考证热”现象透析-以湘南学院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1(03).

[4]刘东辉,孙玲.关于在会计专业推行“双证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02).

[5]陈敏.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7(05).

在职证明书篇2

【关键词】 双证融通 职业资格标准 学历证书 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模式,它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中观层面指导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的“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育人双环境、师资双结构、目的双证书。双证融通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过程要求。通过实施“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双证”融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专业与行业的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需要进一步进行论证与探讨。

一、“双证”融通内涵探讨

双证书主要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则是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进行衔接与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将职业教育中以学历证书获得为结果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的的职业培训这两者之间进行融合、沟通和互认,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

二、“双证”融通的政策依据

从理论上看,高职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其理论依据的,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在1991年10月17日,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凡进行技术等级考核的工种,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在1994年7月4日,颁布了《关于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5年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规定:“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教高〔2006〕16号指出: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从以上有关双证书制度的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可以看出单一的学历制度一步步走向学历与资格并重的过程。从“双证书制度”、“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等几个关键词中,凸显出双证书制度向双证融通的演变,这也表明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职业院校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双证书制度,向实施双证融通的历史演变过程。

三、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在国家近几年出台有关职业教育的文件中,强调了“双证”融通的组织实施办法等,可以看出,实行“双证”融通制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双证”融通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

(1)“双证”融通是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双证融通是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融通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2)“双证”融通制度是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如果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那么在求职时将获得企业更多的青睐,在工作中将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双证融通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证明,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从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就多。

2、“双证”融通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实行“双证”融通,能使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加贴近职业岗位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达到职业岗位有关技术的要求,毕业后即可获得双证,缩短上岗后的磨合期。实践证明,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竞争力明显高于其他职业院校。

3、实行“双证”融通有利于高职院校准确定位,办出高职教育特色

实施“双证”融通制度,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发展。

(1)理念上得到更新。它改变了单一学历教育的传统办学模式,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承担着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双重任务,这既为拓展学校多形式办学渠道、丰富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也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2)教学模式上得到发展。在教学组织实施中,坚持“对证施教”、“对岗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学习、基于真实(仿真)情境的学习等,以获取直接和间接经验。在教学的时空安排上,引入“校中厂”、“厂中校”,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使“一教双证”更富成效。

在职证明书篇3

[关键词]双证;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00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02

[本刊网址]http://

一、双证的释义

双证,通常认为,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是学习时间和过程的证明;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专业工作的学识、技能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能的必备标准。在校生由于学士和技能水平的限制,一般考取的是从业资格证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日渐增长,用人单位的人才选聘标准日趋严苛,传统的“双证”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从职业资格证书本身来看,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在校生由于工作年限和经验的限制,一般只能考取初级证书;但可考虑在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后,考取其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从证书涵盖的范围来看,毕业生除了具备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外,一般还需具备英语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和其他各项技能证书。毕业生只有不断求“证”,重“证”缠身,方可在求职招聘路上站稳脚跟。

学历证书表明文化程度,职业资格证书体现就业准入资质,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说明外语水平、微机处理等通用技能水平,其他各项技能证书体现某一方面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以财经类专业来说,专业技能证书包括注册会计师、会计实务证、外贸会计证、金融服务师证、电子商务师证、统计师证、办税员证、全国信息化ERP应用资格证等,与从业资格证书的主管部门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不同,专项技能证书的颁发部门五花八门,有相关主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或多方联合颁发等。在众多的专项技能证书中,如何辨识其的有用性、权威性及可获取性,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二、双证教学的政策背景与现实依据

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个角度,无不显示双证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政府部门强调双证并重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即不断重视和推行双证书制度,各部门或业界对此均有具体规定,以此确立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发[1993]3号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14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专门提出,逐步实现专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一言以概之,根据教育部、人事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规定: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双证”,否则视为不合格的毕业生。

(二)用人单位注重技能证明

用人单位只招收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而不想把自己的单位变成免费的培训部、练兵场。但仅凭一份简历或几次面试,用人单位难以对毕业生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进行录用与否的取舍。这个时候,通过第三方认证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证书,可以证明毕业生具有相应的学习、培训经历,且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为用人单位招贤纳才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

(三)毕业生渴求多证在手

据统计,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727万,较2013年的699万,增长28万,增幅为4%。继“最难就业季”后,出现“更难就业季”。毕业生除了具有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外,仅具有一本职业资格证书,已很难在惨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每多获取一本职业资格或专项技能证书,即相当于增加一份就业砝码。可以说,证书所体现的技能水平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亦是毕业生求职的有效敲门砖。

三、双证教学的实施途径分析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毕业生需要取得什么样的职业证书,这是实施双证首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首先应查阅法律法规,调研行业协会、企业、人才网站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第二,在了解人才需求规格后,进行证书遴选调查,主要考察证书与就业匹配度,只有政府认可、企业认同的证书才是真正有用的。第三,初步遴选出意向证书后,该证书即进入“试用期”:除从业资格证书外,其他证书专业技能需要多方位了解,专业教师亲身体验,学生模拟测试证书含金量,用人单位反馈持证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各方评估通过后,方可组织推广报考。

双证乃至多证教学十分必要。在教育教学实践各高校的推广和施行方案多种多样。一是,有的高校把职业证书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直接采用考证教材或题库;诚然,直接采用考证教材或题库,可以很好地提高证书的通过率,但这种方式往往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沦为应试教育,实不足取。再则,有的高校把获取职业证书作为毕业必修学分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或培训取得,这种方式更多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发性,在实践中往往因为学生初期重视不足,待临近毕业突击应考,最后不了了之;有的高校仅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证书,但没有强制规定,这种方式对学生的约束力严重不足,形同虚设,这对学生的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笔者认为,应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察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但不可因噎废食,忽视学科专业系统性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入学伊始,学校即应实施贯通学业全程的专业指导教师(班主任)/企业导师言传身教,在师生间达成双证教育的共识,从思想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在学生应考前,由院(系)组织专门的强化培训班,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或培训讲师,对知识结构和考查要点进行梳理,对真题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在证书培训及考试结束后,应适时组织考培反馈会或开展问卷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以利总结经验,帮助后续考培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应用人才的重要路径。在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时,不妨与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科技企业乃至行业企业合作,借助它们对考试动态的关注,证书命题规律的研究,丰富的实践从业经验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以及专注培训体系的授课经验,节约学生考证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专任教师亦可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全程跟进考培服务过程,或是利用自身教学特长,轮换承担某些模块的培训工作。校企双方师资的开放交流与良性互动,对职业院校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不无裨益。

四、双证教学的发展建议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证书是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保证。因此,未来的双证教学,必将朝三证乃至多证方向发展。

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双证教学适合在校内进行,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信任度,节约学生来回奔波的时间成本,降低安全风险;双证教学建议由学校与有资质的政府机构或企业合作联合举办,提高证书的权威性、通过率;双证教学在院系层面的开展,建议配备专门的负责人进行项目化管理,提高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双证教学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双证教学在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亦能提升学校的双师素质,帮助教师在职业培训中不断进行自我继续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当前,虽然各项职业证书鱼龙混杂,但是,相信只有能够通过市场检验的证书,才能最终被定义为有用的证书,实现校、企、生多赢。

参考文献:

[1]时昌桂,蔡其明,面向东南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2+2”模式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在职证明书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40-0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各行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

一、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有三个突出矛盾。一是教育上育人目标的单纯化模式和人们对自身发展多样化需求间的矛盾;二是教学上培养目标的确定性与学生自身状态性之间的矛盾;三是社会进步对劳动者智能素质不断高移化要求的终身教育与现行教育制度上的阶段终结性之间的矛盾。解决以上矛盾,必须实现教育观念的突破,有效、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学生实现毕业后适应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企业,适应社会的多样性需求和专业化岗位需求服务。

从现实看,高职学生就业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引起教育界及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大问题。近几年,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的一系列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在校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再获取不同职业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受到在校大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既要体现学历层次,又要体现职业特点,都是学生的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一生中需要更换多个岗位,这就需要终身学习。学历证书教育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资格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基础,对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十分重要。这两种教育的根本目的都为学生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服务。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双证书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技能的综合体现和证明,学历证书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基础;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是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就业走上职业岗位创造了条件。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目前,通过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控制高职教育的质量,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大举措,要求高职教育要将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目标,根据专业教育的需要和不同行业技术发展状况与职业变化,寻求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关系、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关系。

二、高职教育职业资格

制度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职业分类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为8个大类、66个种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我国的职业总数已达到2000多个。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我国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2900万人,其中高职院校在校生800多万人。但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为1.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为25%,其中,技师和高级仅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5%,高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较低。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相对薄弱,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与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从高职院校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虽说很多院校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甚至是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但做得仍然很不够。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制的建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尚在探索之中,实行“双证书”制度尚不深入,尚未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双证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脱节。二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资格认证的层次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中接受职业资格培训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虽有很大提高,但获得中、高级的比例较低。三是学校缺少职业资格鉴定权,满足不了对学生全面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的需要,也与高职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相称。四是师资队伍中“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需要,甚至有些专业课教师也没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从社会和企业环境看,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人制度,使部分学生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没有提出一个硬性的政策规定,对学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完整的规范要求,虽然教育部的评估标准、国家示范院校预审标准、骨干院校建设标准以及其他文件中对双证书做出了规定,但证书的鉴定和适用却属其他部门管理,因此这些规定显得苍白无力。二是虽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颁发的《职业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明确规定技术工种须持证上岗,但至今相关配套的具体措施迟迟没有出台,导致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受阻。三是用人单位的职业培训需求处于不成熟阶段,企业更多是看到眼前利益,在招聘技术人员时不考虑招用人员实际技能是否与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完全从实用主义出发,招用人员只要可以干活就行,用人单位对技术人员的招用和管理很不科学。四是法规的威慑作用不突出,劳动部规定,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和招用无证人员从业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部门要进行严厉查处,但由于劳动监督监察工作不到位,致使无证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参培办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起到法规的威慑作用和惩戒作用。

三、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推进职业资格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

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政府的强力推动才能见到成效,尽快将职业资格制度纳入立法程序,建立职业资格制度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使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有法可依,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1.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有效地调整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关系,明确职业资格认证的主体,改变各部门、协会(学会)、企业、事业单位证出多门的现象;二是从法律角度,强化

准入职业资格的法律地位,明确职业准入控制手段,建立职业资格市场运行的规则;三是明确职业资格标准的基本程式,制定职业资格登记、注册、执法等程序,定期向公众职业标准;四是强调企事业单位在准人性职业和关键性岗位设置和人员聘任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职业资格人员的法律责任。

2.加强对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政府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评选表彰制度,形成有利于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一是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企业生产实际、院校教育培训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同需求,积极探索与之相应的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切实保证技能人才评价的质量。二是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树立一批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各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要全力配合,从事技术工种而不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人员,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培训,使其达到本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四是强化执法监察的力度,推进职业培训、就业准人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离不开行政执法监督,要通过惩罚违规者,告诫从业者,保证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顺利实行。五是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互通机制,实现双证互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得到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劳动执法部门、职业培训部门的全力合作,才能全面、有效地展开。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统筹与协调作用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职业院校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协调,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与协调作用。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要有一个有效、公正和权威的中介组织来发挥传递、联系、统筹、管理的功能,以适应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能转化和弱化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职业标准、严格就业准入、普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岗位培训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鉴定主渠道作用

高职院校要有效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必须充分利用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校内资源和相关校外资源,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1.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的研究

高职教育要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去改革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合理划分高职教育的专业类型,制定并实施能充分反映行业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一是要考虑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的动态性,确保职业标准能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及时更新。二是深入社会、市场调查,开展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与研究,了解职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密切学校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联系,收集整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关资料、信息,了解有关规定。三是聘请有关专家为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出谋划策,制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鉴定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制定相关保障措施,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岗位需求和学校具体实际组织实施。

2.深化双证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能否与就业对接,关键在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能否涵盖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将那些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有实际意义的职业资格标准引入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之中。一是按照能力本位原则、职业能力系统化原则、行业技术标准指导原则建立双证课程,优化双证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内容开发,实现双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嫁接与置换;二是进行双证教学模式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使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学生;三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相衔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要纳入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和鉴定的质量,使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认证实施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要树立职业能力本位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职业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二是要求教师学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等级有关规定、标准,研究专业课教材与技术等级考核的衔接,以及教学如何适应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等。三是做好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开展骨干教师的培训,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四是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与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证书,持证上岗,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4.加强培训鉴定基地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有能满足技能训练的基地,这是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基础性条件。一是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实训基地功能,建设集学生实训、职业培训,资格鉴定与一体的实训基地体系。二是积极与校外有关单位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训、培训和鉴定场所。三是在校内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或培训点,将职业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

5.加强技能鉴定的教学资源建设

一是抓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和日常鉴定管理,强化基础性工作。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建设,举办考评员培训班,提高考评员的水平。三是完善题库建设,加大职业技能题库开发力度,与行业、企业联合对学校的专业测试和技能题库进行修订、充实、完善。四是改革考核方法,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实现考核方法与鉴定方式的有效衔接。

在职证明书篇5

中级和高级职务材料:

⑴申请表一份;

⑵《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二份;

⑶年度考核表各一份(原件);

⑷现任职务资格证书或资格评审表复印件一份;

⑸最高学历和参加工作时的学历证书复印件各一份;

⑹有效期内的职称计算机等级证书或身份证复印件一份(符合职称计算机免试条件的教师),粘贴在评审表第一页的侧面;

⑺继续教育证明书复印件一份;

⑻中专讲师系列有效期内的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一份(粘贴在评审表第一页的侧面);

⑼推荐表一式十二份;

⑽《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信息表》一式一份,并用“广力软件系统”录入3.5寸软盘(仅限中学高级);

⑾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等资料和获奖证书复印件一份;

⑿反映个人学术水平、工作能力、业绩贡献的述职报告一份(打印);

⒀《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一份;

⒁国家语委颁发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复印件一份;

⒂学校对申报者的思想品德鉴定材料一份;

⒃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学校团委或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经历材料一份(在年度考核表和评审表中注明);

⒄年度最后一本所教学科(专业)的《备课本》(教案)原始记录,原则上交手写体原件;

(二)装订材料要求

1、任现职以来,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能代表本人学术最高水平的1500字以上的主要论著(含教材)、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若是集体完成(如课题),应由合作者或课题负责人出据申报者所承担的内容,或所起作用的书面证明材料,若是教研教改经验交流文章应注明何种范围内交流。以上资料和获奖文章证书装订成册,要求做封面和目录。

2、学历证书、职称证、职称计算机证书、继续教育证明、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等复印件(除职称计算机、职称外语)粘贴在评审表第一页侧面。

3、其他文字材料按获奖证书(如名优教师证书)、赛课类、辅导学生类、班级获奖类、指导青年教师类顺序装订成册,做封面和目录。

4、除《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表》为A3规格以外,所有材料纸张均为A4规格,凡复印件经学校(单位)审核无误后,到学校档案室加盖本单位公章。纸张、袋子大小一致,装订牢固。

5、评审材料书写(手写)规范,字迹清楚,内容完整,所反映的内容客观、真实,依据可靠。

(三)材料报送

1、初审:正式报送前,请于 月18— 月25号之间先将按上述要求准备的材料打印好交到行政办李老师处初审。

在职证明书篇6

“双证”制度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参加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高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双证”制度其根本方向和主要目的都是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为了促进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持证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二、实施“双证”制度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就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有利于保障就职者的基本能力,有利于引导就职者的职业发展。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院校毕业职业能力的证明,是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历来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在一些政策法规中多次提出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8条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8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详细说明:“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教育部2006年的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职教育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2009年2月20日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三、实施“双证”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

(一)可行性分析

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基本形成投资与理财专业以适应金融行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培养复合型、应用性、技术型第一线投资理财实用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行基于职业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证融通,对证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2.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平台已经构筑目前,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证券从业资格认证,另一类是理财规划师(助理)资格认证。(1)证券从业资格认证考试。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统一组织。考试科目为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基础科目为证券基础知识,专业科目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单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基础科目为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可以自选。选报的考试科目数量没有限制,选择全报资格种类有: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券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从业资格(证券基础知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分析从业资格(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分析)、基金管理从业资格(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基金)。(2)理财规划从业资格考试。理财规划从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持。国家理财规划师分为三个级别:助理理财规划师、理财规划师和高级理财规划师。助理理财规划师作为新设立的一级,它将考试资格放宽到在校的大学生群体,旨在在国内高校学生中,普及推广理财规划师职业。助理理财规划师的考试内容包括理财基础知识和理财专业能力两大项。全部考试通过,即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通用,无须年检,是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

(二)探索与实践

1.树立学生“双证”意识

学生在大一就应该明白本专业适合考取哪些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尽快明确学习目标。因此,投资与理财专业在进行新生专业教育的时候,专业负责人就向他们介绍了适合本专业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并说明考取证书的发证部门、主要应用方向、难易程度、学习方法、含金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帮助等,而且还向学生说明,“双证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部分,考取证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强化学习和应用的过程,是一个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动手能力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证书,更重要的是掌握实际的本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让他们真正掌握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本专业负责人及其他任课教师将“双证”思想贯穿在平时教学中,不定时不定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双证”意识得到加强和巩固。

2.构建对证施教、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将职业资格证书授课内容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这是构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融合的专业教学体系的第一步。以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为依据,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将职业教育纳入到投资与理财专业教育体系中,并采取积极措施推行双证书制度,基本构建起了对证施教,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将职业考证项目(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贯穿于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各考证项目设置相应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所涉及的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部分课程(如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理财规划基础知识、理财规划专业能力等)已使用或将使用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所指定的考试专用教材,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考证内容相融合,使学生毕业时实现“双证”,甚至“多证”,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体现“技能+证书”产学结合的特点,期冀能实现高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目标。此外,我们还将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培养目标,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3.打造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学队伍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实施“双证”制度的保证。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人,所有教师均为金融专业学习背景,硕士研究生比例为100%,2人获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其中1人具有银行理财从业经历。本着“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重视校内教师素质培养,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也重视利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教育资源,积极依托产学合作伙伴,力图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从而实现通过“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在教学上的互补,促进“双证书”制度的落实。

4.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培养高技能人才,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不能搞纸上谈兵,要顶天,更要立地,有真本事,能动手,具备职业能力,关键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条件完善、情境真实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搞好“双证书”教学的基础,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实行“双证书”制度的保障,两者缺一不可。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了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学生接受的将是一种直接参与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这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投资与理财专业与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国泰君安证券武汉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对学生实行联合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对学生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为其就业做好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的充分准备。

四、结语

在职证明书篇7

第二条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是证书持有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具有申请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凭证。

第三条符合《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第十三条规定,经国家司法考试,取得合格成绩的人员,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条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由司法部统一制作、颁发。

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负责本省(区、市)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材料的复审、报批和证书的发放。

地(市)司法局负责本地区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材料的受理、初审、报送及证书的发放。

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地(市)司法局可以委托县司法局接收申请材料,转交地(市)司法局进行初审。

第五条参加当年国家司法考试,取得合格成绩的人员,应当自收到成绩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地(市)司法局申请领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无正当理由逾期提出申请的,地(市)司法局不予受理。

第六条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应当如实填写《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领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本年度国家司法考试成绩通知书;

(二)申请人身份、学历证明原件(由受理机关审验后退回)及复印件。

第七条地(市)司法局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申请材料完整、符合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条件的,报省(区、市)司法厅(局)复审。对材料不完整的,应当退回申请人,并要求申请人在省(区、市)司法厅(局)规定的期限内补齐材料,逾期未补齐材料的,视为自动放弃申领资格。对材料不真实或不符合资格授予条件的人员,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不予受理的决定应当说明理由,通知申请人,并报司法厅(局)备案。

第八条省(区、市)司法厅(局)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复审。对申请材料完整、符合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条件的,报司法部审核颁发证书。对不符合资格授予条件的人员,由省(区、市)司法厅(局)作出不予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决定,并报司法部备案。

第九条具有《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第十四条规定情形的,不得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前述情形,已经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其已经取得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无效。

第十条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条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由司法部统一编号。编号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出借、出租和转让。

第十三条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遗失,应当在省(区、市)司法厅(局)指定的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并向地(市)司法局提出补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书面申请。地(市)司法局应当将补发申请报省(区、市)司法厅(局)决定。补发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编号与原编号一致。

第十四条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因损毁影响使用的,可以向地(市)司法局申请更换新证书。地(市)司法局应当将更换申请报省(区、市)司法厅(局)决定。更换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编号与原编号一致。

更换新证书的,原证书应当收回。

第十五条领取、补发、更换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应当交纳工本费。

第十六条司法行政机关建立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管理系统,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

第十七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尚未从事法律职业的证书持有人实行年度备案制度。

尚未从事法律职业的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内,持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副本到地(市)司法局办理年度备案。地(市)司法局应当将年度备案情况报省(区、市)司法厅(局)。

第十八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已经从事法律职业的证书持有人实行变更备案制度。

证书持有人应当在职业变更后30日内,持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副本到地(市)司法局办理变更备案。地(市)司法局应当将证书持有人职业变更情况报省(区、市)司法厅(局)。

第十九条申请人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申请、不予颁发证书或确认证书无效等处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司法部负责解释。

在职证明书篇8

摘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英国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围绕国家职业资格,依据行业企业需求,英国开设了国家职业资格课程(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课程(GNVQ),形成了在横向上可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纵向上由高到低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英国完备的职业资格制度对我国实现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高职衔接;启示;英国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大咨询课题“中高职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J13ZD06)

作者简介:齐红阳,女,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1-0044-04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职业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笔者在深入分析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作为我国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切入点。

一、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背景

(一)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求英国职业教育转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全球性可利用资源短缺,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而英国经济的发展却呈现减缓的趋势,失业率居高不下,职业教育亟待转型与发展。同时,欧洲经济一体化初具雏形,欧盟成员国之间劳动力交流合法化、自由化,在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彼此间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而英国当时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体系以及考试机制所带来的矛盾,导致英国无法实现与欧盟其他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流动,这为英国建立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实施国家统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有利契机。

(二)传统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

英国历史上自发产生过诸多种类的职业资格,并以此自发建立了许多证书颁发机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行业企业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这种缺乏完整结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能有效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统一发展的需要。此外,传统的职业资格认证是通过在限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采用试卷试题进行考试的形式来评定劳动者是否具备某一职业的从业资格,忽略了对劳动者职业任务的完成过程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与认定,进而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考察劳动者的从业能力。英国旧的教育体制和培训体系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与能力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成为英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现实需要。

在社会各界要求改革传统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呼声中,英国政府充分意识到,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培养熟练的劳动力,以此来确保能够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的合格劳动力。同时,由于传统工业的萎缩和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使工作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指望一生只从事一种工作或只为同一雇主工作,这为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在此背景下,经过应该社会各界多年的共同努力,先后制定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GNVQ),两者共同构成了英国完备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体系。

二、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涵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英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制定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虽然到目前为止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依然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调整,但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英国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1986年,英国政府为了改善英国本土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管理不规范的局面,特别设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NCVQ),对其进行规范与管理,具体代表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机构。所谓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实质上是以学员现有的工作为基础,按照国家各培训组织机构而制定的一种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面向各年龄层次在职职工,由证书授予机构(英国现设有的三大证书授予机构即:皇家技术协会、伦敦城市行业协会和商业教育委员会及苏格兰商业教育委员会)根据学员所提供的工作能力证明,包括产品、制成品、报告等,对其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负责对颁证机构进行监督与管理。1993年,为了对原有的职业面向很强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补充,构建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相互沟通的桥梁,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开始在学校教育中推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学术课程和国家职业资格课程相比,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的设计上更为宽泛。学生通过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一系列的通用技能、知识与理解力,为参与进一步的培训、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做准备。相对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对象的开放性与灵活性而言,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根据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设置委员会所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14-19岁的青少年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但同时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会面向社会提供一些业余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

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s)与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GNVQs)为主体,以及传统的学历证书共同构成了英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英国职业教育实现中高衔接、上下贯通的重要保障;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桥梁与纽带,保证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沟通。

(一)纵向衔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根据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的定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NVQ)是经授证机构颁发给个人的、与工作相关的、为就业与继续学习提供凭证的能力证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以职业能力为衡量标准、以实际工作表现为考评依据、以证书质量管理为生命的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其实质上是一种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实际工作表现为考评依据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主要由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国家职业资格考评体系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质量管理体系等部分内容组成。目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主要由继续教育学院和技术学院实施。

为了简化不同类型职业资格证书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岗位对能力要求的不同,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将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划分成相互衔接、逐步递进、由低到高的五个等级。同时,每个等级又与相应的学历等级相对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2级相当于普通中学学历;第3级相当于普通教育A级,获得NVQ3级证书即可获得大学入学资格;第4级相当于大学专、本科毕业;第5级相当于研究生学历(见表1)。职业资格等级与学历等级相对应,职业院校根据各个等级的职业能力资格标准设置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课程,从而形成了由低到高的完备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横向沟通: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制度的基础上,英国政府于1992年开始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推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制度。GNVQ与NVQ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英国完备的职业资格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逐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成为连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桥梁与纽带。

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以14-19岁的青年为教育对象、以全日制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既可以通过GNVQ课程的学习为就业做准备,也可以在GNVQ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英国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基础、中、高三个等级。每一个GNVQ都由涵盖某一职业领域的基本技能、原理和过程的若干固定单元。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等级得学制一般为全日制的一年。其学历水平相当于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D-G等级,学生获得基础级证书后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继续学习高一等级的普通职业资格证书;中级资格证书的学制一般为全日制的一年,学生必须完成相应学习单元的学习,考试合格才能获得中级证书。其学历水平相当于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A—C等级,学生获得中级资格证书后可选择就业或者继续学习高级证书课程;高级资格证书的学制一般为全日制两年。其学历相当于两门普通教育的高级水平证书。要想获得GNVQ高级资格证书的入学资格,要求学生必须具备GNVQ中级资格证书或者四门A—C等级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学生获得GNVQ高级资格证书后,既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也可以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4]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三个等级与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相对应,同时,高级证书又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衔接(见表2)。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普职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启示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英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得以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我国实现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纵向衔接:中高职衔接

1.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前提,同时也是明确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切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其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目前在实践中由于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而导致的中高职培养的人才岗位面向模糊,是我国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巨大障碍。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作为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切入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质上是其各自对应的岗位层次的衔接。职业资格标准是对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合理定位的依据。在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下,明确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其岗位面向,合理设置课程,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切入点。

2.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通常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包括三个核心环节,即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5]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面向,对其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最后对完成该项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在统一的职业资格框架下,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要求,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进行一体化的设计。

(二)横向沟通:普职沟通

从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现状来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单项沟通的局面依然存在。普通教育的学生向职业教育流动的渠道较为畅通,但是,职业教育向高一级普通教育流动的渠道依然不畅。职业院校的学生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甚至要以放弃之前职业院校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代价。为此,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桥梁,构建普职沟通的教育体系亟需借鉴英国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Lesley Reith.Minding Our NVQs[J].Training&Develo\|

pment,February2000.

[2]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EB/OL].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Vocational_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Vocational_Qualification.[EB/OL].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3]黎娜.英国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考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7,7.

[4]General_National_Vocational_Qualification[EB/OL].en.wikipedia.org/wiki/General_en.wikipedia.org/wiki/General_National_Vocational_Qualification[EB/OL].General_National_Vocational_Qualification.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5.

上一篇:证明书写格式范文 下一篇:法定代表证明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