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范文

时间:2023-10-03 20:16:31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篇1

敬爱的党组织:

10月,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的最新报道,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以下是本人对于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些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机关领导对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有关工作作出初步安排,近期将对全局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各部门将全力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同时,将组织一系列重点专项调研工作,起草好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带头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好三服务工作,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贡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学习了会议公报后,大家都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下一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最大范围凝聚了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了改革信心,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办公室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增强参谋服务工作能力,努力在推进云南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谋划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改革举措细致到各个具体领域。我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改革更加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

身边的机关干部职工和我一样都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涉及众多民生内容,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盼。下一步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汇报人: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篇2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一

敬爱的党支部:

您好!

十三五规划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这响应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下,十三五规划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普遍认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法治应成为公民与社会的共同追 求,权力与权利要均衡等等。社会各界一致拥护推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十三五规划有机统一和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

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应成为十三五规划工程的重点,建议: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如在省及省以下行政区域探索党的政法委的职能改造,政法委与 检察院、法院的关系由领导调整为监督;党的各级政法委负责人应由法院、检察院负责人转任,且不得兼任同级由公安机关负责人。

2、完善立法程序。对立法建议 权、立法程序予以适当改革,强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上的地位。

3、推进司法独立。防止党政机关领导干预,对干预检察、法院审判等业务的党政领导追究 法律责任;推进检察官、法官等专业岗位职业化改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司法运行机制。

4、大力推进司法公开。以司法公开促司法 公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5、自觉接受社会及媒体的监督。不仅要进一步保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个案的知情、参与权, 还要及时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政协常委会主动通报敏感案件审理情况;媒体是社会公平的守卫者,要改善媒体监督环境,方便媒体依法监督司法程序。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6年10月13日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二

敬爱的党组织:

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色。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昨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回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我们可以看到,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四次全会的主题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到党的决定的完整过程。

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召开之前重大决策的主题和主线。这表明,党中央战略思想与战略决策高度契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高度统一,治国理念与治国布局高度一致,问题导向与规律导向高度协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颜晓峰谈到,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问题,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规范准则。他认为,六中全会将有力地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落到深处、落到细处。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6年10月x日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三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xx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由此我想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0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党、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党的理论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瞻性的高度敏感,并善于总结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意在总结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并及时的上升到国家意志来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只要我们都不懈努力。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篇3

2015年1月11日,我乡举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大会,乡全体干部职工、乡直属单位负责人、村“两委”干部共计56人参加会议。县委宣讲团第四分团报告人、县社科联主席雷尧从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概况和重大意义,系统全面阐述“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从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和重大举措,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作了一场主题鲜明、深入浅出的报告。

会后,我乡迅速成立13个宣讲团,认真准备宣讲提纲,深入各村组实施好宣讲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宣讲面达到90%。各党支部在第一时间将学习贯彻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组织村组干部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深读原文,列出专题,集中时间,结合各自实际深入讨论,交流认识体会,真正把全会精神吃透悟准。

1.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一是继续推行“亲情工作法”,改进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二是进一步抓好“堡垒提升工程”,推动党组织、干部、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科学治理、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进一步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认真总结2015年创建成果,吸取经验教训,抓好新一轮“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四是抓好乡村两级换届选举前期工作,确保2016年换届选举顺利完成。

2.继续抓好支柱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在抓好茶叶、林竹、林下养殖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认真实施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确保完成贫困村整村脱贫。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以工代赈项目,投资100万元,新修桥梁1座,新、改建黄石路1.9公里;认真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及环境条件。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篇4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007-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直以来是我国重大公共方针政策出台的一个关键时间,因此,党中央对此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因为三中全会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幸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一次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结构转型的会议。然而36年之后,我国同样面临着一次社会结构的升级,但此时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要问题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要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要解决中国的公正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重大历史贡献,全面深化了我国改革体系,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全面部署了今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出发推进改革,给了全国人民一个较好的回音,让老百姓看到中国发展的希望,看到中国梦实现的路径。本人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谈谈一些新认识:

第一,关于经济改革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了三点: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离开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障,社会主义就会变成“乌托邦”。二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原来的基础性变为决定性,提高了市场的地位。因此,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参与市场活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快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建设。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改革领域,其共同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三是,以科学发展、均衡发展为基调,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1]。坚持均衡发展就是要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此,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经济开放水平。

第二,关于政治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首先,政治体制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保证,我们必须适应时展潮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也证明了我国始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道路是正确的。事实上,正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才有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氛围,人民在政治上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与民主,中国才能取得今天的繁荣与发展。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人民当家做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归宿;依法治国是法律保障。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最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必须兼顾好各民族利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少数民族代表比例,为实现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指明方向。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主制度建设,实现民主形式多样化,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第三,关于文化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一些新理念:(1)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夯实文化改革的群众基础,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在以往三中全会报告中少有,也说明了报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文关怀。(3)突出强调在文化管理中要善于处理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办、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激发各种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增强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吸收再创造能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文化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四,关于社会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是我国社会收入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利益矛盾突出的时期,此时老百姓对会议最关心的便是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解答。对此,报告也积极回应了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一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也关系到人权的维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因此,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建立健全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三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蛋糕”能否做大非常重要,但“蛋糕”分配得是否公平也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分重视当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六是,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并强调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特别是,要多为民谋利,多为民解忧,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重要议题,并把它定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树立绿色消费生活观,创造环保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风尚。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并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做好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与督促落实工作。另外,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顺应时展潮流,正确把握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篇5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做出总体部署,专门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此次会议吸引了台湾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岛内各大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或以显著版面,连续多日做了大篇幅的详细报道,解读会议精神,积极评价此次会议的深远影响。

台湾《中国时报》推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报道”专栏,以整版篇幅深入报道此次会议的方方面面。该报社论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告了未来10年中国发展的愿景、目标与方法,展现中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这组特别报道还配上一张名为“中国人的梦”图片,以人们在天安门广场附近“中国梦、我的梦”的电子广告牌前纷纷留影的场景,指出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新一代中共领导人盼能实现“中国梦”。

该报在12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挑战是落实中国梦。从台湾的角度看,我们乐见中国大陆进一步深化其改革开放政策,也理解全方位的改革有其一定的难度与风险。如何把握重点,如何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如何及时回应民意的期望,如何健全法治,如何在住房、医疗、教育’户籍、社保方面满足民众合理的要求,如何把中国大陆建设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让理想的中国梦与现实的生活能够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才是体制的最大挑战”。

台湾《联合报》也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以图表方式梳理了会议提出的改革重点,还在“焦点”版用整版篇幅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解读,同时配发了社论,认为“深化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将启动新一轮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此外,反腐败、调整经济结构也是重点,体现了中共“要啃难啃的硬骨头”的改革决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首次提出的政策目标和改革路线图”,“被视为中共未来10年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大陆今后的政局走向、经济发展、医域平衡,甚至两岸关系都有深远影响”。

台湾两大经济日报均以社论形式,高度评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其中,《工商日报》以《密切掌握大陆“深化经济改革”的契机》为题,指出大陆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看到大陆领导人以强大的决心,不断为改革创造条件,不断进行结构性的革新。社论指出,“35年前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大陆推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在短短30年内就将大陆打造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走到历史改革的路口,不只关系到大陆未来10年的走向,对于全球的政经格局、对于台湾的未来,也将产生历史性的影响。我们从当局到民间,都必须密切注意改革的一举一动,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互动密切,早已唇齿相依,对于三中全会推出的各种改革,我们绝对不能只作壁上观,更应该积极参与,为我们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创造机会。”

《经济日报》的社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在关键时刻的关键改革,它改变了中国的国运走势,起到了振衰起敝的关键作用。会中决定的改革方向与力度,影响的绝不只是中国,而是全球。文章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将涉及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企业体制;重点领域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及对外开放领域。

台湾《旺报》也刊文指出,大陆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时期,许多领域的改革都已进入“深水区”,需要更有创造力的革新与探索。种种迹象显示,领导人将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力度空前。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也引起台湾官方及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例如台当局“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表示,“陆委会”与安全事务相关部门会密切注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确保相关情势与两岸情势往正向发展。王郁琦称,“目前看来,三中全会中的经济改革事项不会对台湾造成不利影响。两岸经贸发展过去一段时间有长足进步,未来在经贸或其他议题,两岸会就双方人民迫切需要的议题协商,让两岸关系正向发展。”

11月21日,台湾“陆委会”与亚太区域发展暨治理学会在台北共同主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取向、意涵与影响评估”研讨会,邀请部分岛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发表意见,提出对策。

“陆委会副主委”张显耀在会上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若干发展重大问题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台湾也因此面对机会与挑战,陆委会对此乐观其成,也高度关注。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是大陆发展的重要路线,陆委会对此高度关注;同时,也希望未来两岸关系能进一步在制度化层面更努力。未来两岸事务相关单位,希望进一步建立两岸关系全面性的制度化,并推动更好互动。”

会上,多位台湾学者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台政策会稍有调整,中共总书记会比前任更强调两岸政治议题,两岸政治氛围可能会有异于过去。

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特聘教授赵建民认为,两岸将进入新的“政治对话前期”阶段,虽然政治谈判在现阶段来说仍不可能,但两岸高层的政治接触即将开启,包括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郁琦与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会面等议题。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认为,三中全会后的未来数年,中共对台工作的基本立场除了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推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仍将把“一中框架”与“反对”作为对台政治互动关系的两大主轴。

他表示,主政以来对台湾发表的几次谈话,都高举民族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旗,强调“一个中国”框架,显示对台政策未来将有可能有不同政策。此外,近来包括中共对台领导工作小组、大陆国台办、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都有不同程度的人事更动,新人事也代表对台政策可能有新思维。在具体做法上,料有以下四项:陆续完成ECFA后续协商,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两岸文化交流协议签署与社会交流的深化;两岸纵使不能进入政治议题谈判,但民间社会、智库学者也要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接触与交流,完成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

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主任陈子昂、分析师高逸展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确实可带来长期商机,台商应密切注意大陆方面的后续作为,把握介入时机。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莹华指出,在上海自贸区内,台湾企业面临激烈竞争,若两岸服贸协议迟迟不能生效,大陆对台开放的优惠项目条件会被不断稀释,台湾企业将丧失很多机会。

总体而言,台湾社会各界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及重大改革方案的关心,不仅仅集中于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以及可能的经济改革红利,而且更加关注大陆的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司法改革、人权改善等非经济议题。未来大陆在这些领域的改革与进步,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甚至超越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深远。

台湾社会也关心大陆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大陆不会走台湾式或西方式的政治民主制度,但大陆政治民主的改革与进步是可期的,提出了“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等,均颇有新意,是中国式政治民主制度的新发展,尤其是提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反公民社会”的思潮,肯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张,是一个很大进步。这种政治改革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台湾民众对大陆社会政治制度的认同,有利缩小两岸的政治认知差距,有利两岸社会的融合。

当然,在台湾岛内意识形态差距巨大及政治对立的背景下,台湾社会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及重大决定的感受与态度也不完全是正面的。尤其是主张“”分裂的绿营势力,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多是负面思考,更多的是担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决定对台湾经济社会政治的不利影响。主席就表示,“中共改革决心并不符合外界期待,显示出中国内部的紧张关系来到临界点”。当然这不是绿营的什么新观点,“”分裂势力―直认为中国大陆存在危机与危险,“中国崩溃论”一直是他们的主流立场与期待。

但绿营势力也不能不重视大陆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力,不能不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台湾的影响。表示,“三中全会闭幕后,对于两岸交流与台湾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会保持密切关心,注意后续发展”。只是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道而驰的绿营思维与作为,既无法改变大陆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也无法改变大陆改革与发展对台湾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力,只有顺应历史潮流,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大陆台商积极评价

最近一段时间,“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成为大陆各地台商们口中最常说的词。他们通过收看中央电视台、广播、互联网等方式,认真了解会议相关情况,期待这场带来“空前改革”的盛会能为两岸营造“空前红利”。

在福建兴业的台商广泛热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内容。在平潭的台商查理说,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蓝图,给台胞带来新的、更多的希望,说明大陆投资环境将越来越灵活开放,台商更有信心在大陆投资兴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台商李庆光是福建天福石雕园台湾美食城的总经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他和家人每天都守候在电视机前,通过新闻了解会议的议题。作为从台湾来大陆的企业家,他明显感觉到大陆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幕已经拉开,他和身边的很多台商朋友也都感觉到一股春风,纷纷准备借助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放手再创业,实现更大的跨越。李庆光认为,投资在大陆的事业能顺利发展,多亏了政府不断出台的好政策,台商越来越感到在大陆投资有安全感。

台商李鉴育是厦门钢宇集团总经理,2003年就来厦设厂,是亚洲最大的运动健身器材制造企业之一,长期走外销路线,今年6月推出“胜路”新品牌进军大陆市场。李鉴育持续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大陆深化改革、持续开放,对台商来讲本身就是机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金融领域、土地制度改革、财税改革等方面有新的举措,更多公共领域也将向社会资本开放,如此一来,由于台商在台湾都有类似的经验,因此有足够的敏锐度,可望透过自身的竞争优势,率先掌握商机。李鉴育说,让一些一般人原先不能做的行业,比如通信和能源行业,现在也能够参与竞争,而民众则受益于这样的优胜劣汰,简单说,就是用更低的成本使用这些服务。他指出:“在一些公共便民的领域,民众有更多更好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也就有了更多消费空间,这无疑将带动我们产品的消费。”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篇6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引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关键词:新思想、法治中国、依法治国、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同时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了全面的深化。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由一个“总任务”、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所组成和体现。

一个“总任务”,就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总任务、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都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关联性和包含性。在总任务中,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步骤,和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有同步性。那就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法治中国建设达到更高的程度。在作为基本内涵的八个“明确”中,第五个“明确”就是阐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作为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中,第六个“坚持”就是全面依法治国。

可见,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实现步骤。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八个“明确”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系指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治保障在内的整个制度体系。它包括五大法治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为一体的法治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清晰地提示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与法治中国之间的逻辑关系。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法治国家”树立为依法治国的建设目标。2004年,国务院制定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首次提出“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2012年12月4日,习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理论于2014年写进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里首次提出“法治社会”。至此,我们党的法治理论就形成了三个相互关联的法治目标概念: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与此同时,习总书记于2013年1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政法工作问题做出重要指示,提出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央于2014年将“法治中国”写入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但是,“法治中国”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尤其是与“法治国家”之间的逻辑关系人们有不同的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阐述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法治中国”是定位于中国的综合性概念,它是包含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是三者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结合体。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步骤,正好与新时代的总任务相吻合,和分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同步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意味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应当有三个阶段:2017—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到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法治上做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法治上要求达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2035—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其中做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这里必须关注到三点:一是调整了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时间表。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首次提出和确立建设法治政府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按此推论,应当是到2014年左右,基本建成法治政府。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规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这就意味着党中央第一次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时间表做了微调,从2014年左右调整到2020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这就意味着,中央又将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时间调整到2035年。这是党中央基于中国法治现状和法治建设规律的考虑,是实事求是态度的体现。二是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成时间的第一次明确。“法治国家”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以来,“法治社会”自2012年习总书记在“12?4”讲话提出以来,何时基本建成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一直未确立过时间表。这次统一明确为2035年,为中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整体协调推进的步骤。三是关于21世纪中叶的法治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布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但是,到2050年时,法治目标应当达到哪一步,《报告》虽然没有做单独的特别表达,但我们理解,应当是处于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更高的状态。此时已经同步实现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包含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没有实现法治化的国家是谈不上现代化的。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深化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确立。十九大报告做了强调、丰富和深化。除了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外,主要表现在:

(一)明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自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以来,被历届全会报告所重复和强调。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这对三者的辩证关系阐述得更加透彻。

(二)明确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这里首次提出了“合宪性审查”,对于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至关重要。另外是首次提出要防止“逐利违法”。十八大报告是提“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提“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次十九大报告提“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增加了“逐利违法”的提法。这与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更有针对性。

(三) 明确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特别是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里要关注的是:一是强调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必须是“依法”享有和“依法”行使这些权利和自由。二是第一次将“人格权”单列,将它定性为与“人身权”、“财产权”并列的一项独立权利。人格权是指作为人所专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包括身份权、姓名权、肖像权等在内的固有权利。我们党的法治理论第一次将“人格权”单列,表明党对公民权利体系认识的深化和对权利保护范围的拓展。

(四) 明确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亮点是,《报告》第一次宣布国家监察委员会在调查手段方面将用“留置”取代“两规”,将党组织的调查手段纳入法制轨道。

(五)明确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针,长期被简称为“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新十六字方针是在原法制建设方针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针,是对原十六字方针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肯定了这一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重申了新十六字方针,而且就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环节做了更深化的阐述和布置。特别是关于立法方面,除了继续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之外,首次提出“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对立法的要求更加全面和准确,并提示了“良法”与“善治”之间的关系。在公正司法方面,要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这表明我国上一阶段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接下去的重点应当是“综合配套改革”。

(六)明确“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法治路径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理论最早是由习近平在《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中提出,接着写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理论,并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的新要求。

(七)明确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并反复强调的一个新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习总书记说:“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这次把法治思维和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并提,作为提高政治领导本领的重要抓手,这显然是对“法治思维”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提升。

(八)明确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确立的全面依法治国基本原则之一。习总书记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这是十九大报告首次强调的。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取决于国家法律与党规党纪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一关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已有论述:“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还有一种通俗的说法是:纪在法前,纪严于法。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这是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面对并正确处理好的两大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了这两大关系的协调。

四、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非常重视和强调的两个问题。这既是两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党的领导本身就是中国最大和首要的特色。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法治道路问题再次做了重点强调。

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即由“中国特色”所决定。那么,“中国特色”到底“特”在哪里?

一是,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领导立法、领导行政、领导监察、领导司法、领导军队,党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党对中国是全覆盖的直接领导。在中国,离开党的领导什么都做不成,离开党的主题什么都解释不了。只要对党的领导理解了,一切问题也就都理解了。所以,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和特色。

二是,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不能称“地大物博”,但确是人口大国。中国近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人多既是资源,也是压力。人少时不是问题的问题,人多时就成为问题。在一个人口大国搞法治会比在一个人口小国搞法治困难得多。

三是,中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这个判断最早由党的十三大做出。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不仅反映在我国经济水平上,也反映在法治水平上。

四是,中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需求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

正是根据上述中国国情和特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了这两项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具体应当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基础上,再次强调党对依法治国全面领导的精神,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特别是宣布,“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为实现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提供了组织保障。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处处强调和体现这一精神。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就应当考虑到中国实施法治时间较短,社会法治基础薄弱。在一个人口大国搞法治,停不得,也急不得。民主和法治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民心所思所想,这一方向不可逆转。这次报告确立法治目标的实施步骤,规定到2035年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和稳步推进的科学态度。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篇7

先进性教育专报

从起点就认真保质量不含糊

分局强化学习阶段“七有”、“六强化”措施

为深入贯彻省、市、区委部署,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教育活动健康发展,分局党委在全面动员的同时,提出要结合学习动员阶段特点,采取“七有”、“六强化”措施,从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就要确保传达文件精神到位、认识意义到位,学习措施和效果到位。七个有:一要有支部研究、党员大会动员、组织学习、讨论记录;二要有教育活动方案、总结;三要有阶段工作计划、小结;四要有集中学习、会议签到;五要有党员学习笔记;六要有党员心得体会;七要有教育活动专栏、简报。

六个强化:一是强化学习必读篇目。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和《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以及近期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重点学习党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区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工作的决定》和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八公”、全市“三十二公”、以及今年1月28日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把形势教育作为集中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学习先进模范和警示教育。大力学习宣传牛玉儒、郑培民、谷文昌、任长霞、郑忠华等先进事迹和身边的先进典型。组织收看《塌方后的反思》专题片,以近年来发生在我市、我区公安机关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三是强化因人施教。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对领导干部、一般民警、离退休干部等不同类型的党员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施教。采取集中学习培训、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上党课、电化教育和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确保实效。四是强化领导责任。党委成员既要参加党委专题学习,也要负责分管或所在单位的学习教育。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学习,主动与单位党员座谈,带头上党课、作形势报告,请优秀党员民警介绍先进事迹和经验体会,营造“双向交流、互学相长”的学习氛围。五是强化边学习边查找问题。要引导党员边学习边思考,边讨论,对照党章的规定和中央《意见》中提出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联系公安工作实际,组织党员讨论,按照新时期公安系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对照查找自己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突出问题,为下一阶段分析评议打好基础。六是强化学习时间、质量和效果落实。集中学习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岗民警集中学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根据市局的做法,分局决定将每周四晚上和每周六全天,作为集中学习和自学时间。党员中的社区民警周六上午可以在社区警务室自学,有群众来访时予以接待。派出所其他党员民警在所参加集中学习。各单位要立足工作实际,统筹安排,提高参学率。离退休老同志也要适当组织参加学习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篇8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0*年上半年,州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怒江州委的领导下,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州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执行州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作出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州委的中心工作,按照“一手抓干部,一手抓项目”的工作举措、“构建两个国家级基地、打造一个世界级品牌”的战略目标和全面解决温饱努力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加快民族立法工作步伐,加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力度,加强代表工作,加强常委会和机关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我州的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民族立法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根据《怒江州八届人大常委会民族立法规划》,按照州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州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怒江州人大常委会200*年度工作要点》,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坚持急需先订,成熟先立的原则,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在继续做好《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村医疗卫生管理条例》起草审议工作的同时,重点突出抓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修订工作。条例的起草和修订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的起草已完成第七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修订已完成第二稿。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清理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的通知》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管理条例》和《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矿产资源管理条例》进行了认真的清理,将清理意见及时上报省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进行讨论修改,并及时上报修改意见。

二、加强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

州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州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州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作出的决定、决议,抓住事关全州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切实加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

(一)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根据上级人大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在我州的贯彻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组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我州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将执法检查情况及时向上级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告,同时向州级有关部门进行通报。执法检查的效果是好的,得到了州委的肯定,有关执法部门也满意,推动了有关的法律法规更好地在我州的贯彻实施。

(二)听取和审议州人民政府有关的工作报告。州人大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2003年州本级地方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关于200*年州本级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关于全州畜牧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州宗教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或审议意见,要求州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听取了州人民政府关于《怒江州怒江中游水能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起草情况和关于我州旅游工作情况的汇报。为了使常委会组成人员掌握有关的情况,审议好州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在召开常委会会议前,围绕会议议题组成由常委会领导带队的专题调查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印发参加会议人员。

(三)开展述职评议工作。根据州人大常委会的年度工作安排并报请州委批准,州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对由州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州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黄秀柏进行了述职评议。在召开会议进行评议前,组成了由常委会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调查组,深入各县和州直有关部门对黄秀柏的履职情况开展调查了解。州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在听取了黄秀柏的述职报告和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后,对黄秀柏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并对她进行了民主测评,作出了评议意见。述职评议结束后,将情况报告州委。

(四)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常委会领导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围绕常委会拟审议的议题和国企改革、水电开发、“三农”问题、自然灾害等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印发参加常委会会议人员和分送有关的部门。

(五)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今年上半年州人大常委会共受理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58件,其中来信24件,来访34批次。常委会领导和常委会办事机构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非常重视,常委会领导亲自批阅重要的件,责成有关部门办理并答复上访当事人,常委会机构根据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对受理的件进行登记、分类和转办、交办、督办,耐心地向上访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使上访群众满意或基本满意,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化解了一些社会矛盾。

(六)指导全州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州委的部署,今年上半年全州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州人大常委会的分管领导和有关工委负责人参加了我州第二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经常了解、掌握和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解答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参加了对泸水县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验收工作。

三、代表工作扎实有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8号文件和州委16号文件精神,州、县和全州大部分乡镇都提高了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标准,下发了《关于组织州八届人大代表活动和2004年度代表活动经费分配的通知》,对代表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起草下发了《关于调整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州人大代表安排的通知》,对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都采取座谈、走访、信函、电话等方式与所联系的代表进行了联系,向他们通报有关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认真交办、督办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州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含议案转为建议、意见和批评)72件。闭会后,常委会工作机构对代表的建议、意见和批评进行了分类造册,根据主任会议的要求,在与州人民政府协商后对建议、意见和批评进行具体分类,将建议、意见和批评表及交办目录交付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常委会分管领导在州人民政府召开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会上,对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提出了具体要求。常委会工作机构及时与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和有关的承办单位联系,掌握、分析办理工作情况,指导和督促办理工作。目前,72件建议、意见和批评中有4件已办理完毕并答复了代表,其余大多数正在办理之中。

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自身建设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主线,加强常委会和机关自身建设。

(一)加强学习。坚持每周集体集中学习一次,以自学为主,集体学习为辅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州委五届五次全会、州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人大业务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机关有三名厅级干部参加了省人大、省委党校举办的第三期人大代表、人大干部培训班学习,一名厅级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厅级干部进修班的学习,两名处级干部参加了在州委党校举办的全州处级领导干部“三基本”、“五当代”理论进修班的学习,有两名处级干部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培训班的学习,有四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函授学习,组织机关公务员参加云南省组织的《行政许可法》知识考试,十三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州级机关科级以下干部职工法制教育考试,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干部的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近期一名科长作为副处级干部考察,一名干部提拨为科长,两名预备党员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二)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来管人管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常委会和机关的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老干部管理制度等。

(三)探索和改革常委会会议形式,规范会议程序。借鉴省人大常委会和其他州、市人大常委会的一些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州人大常委会的实际,州八届人大常委会从第二十三次会议开始,进行了一些改革,审议有关的工作报告采取分组审议,要求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都要充分发表意见,并将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及时整理成会议简报,分发参加会议人员和有关部门,会议结束后,及时将会议材料编印成会议公告,分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州级领导和州直有关部门。州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了法制讲座,邀请州司法局局长和求茂就《行政许可法》进行了专题讲解。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为了适应办公现代化的需要,州人大常委会机关购置了部分微机,积极筹建怒江人大网站,使机关的办公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州人大常委会领导积极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对机关综合楼进行改造,计划把综合楼改造成为集会议、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训、接待等多功能的服务场所,州委已批准成立怒江州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训中心;我们还定期不定期到老干部家走访看望,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了老干部工作。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人大的老干部既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怒江人民和人大的宝贵财富,对人大老干部的关心是我们的光荣职责。上半年我们先后召开几次老干部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人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近期州委批准成立老干部管理科,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人大的老干部工作,让人大的老干部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004年下半年的主要工作意见

在中共怒江州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州委的中心工作,按照州委五届五次全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州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按照州人大常委会通过的2004年度工作要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民族立法工作步伐。我州的民族立法工作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在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加快进程。在抓紧起草和完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村医疗卫生管理条例》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的同时,更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的起草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修订作为下半年的民族立法工作重点,经主任会议研究,并报经州委同意,成立两个条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加大领导和工作力度,加快步伐。主任会议决定10月常委会要专题听取这两个条例的起草和修订工作情况汇报,提交明年召开的州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监督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对全州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上半年总的来说,全州的经济运行情况比较平稳,但经济增幅下降,矛盾突出,自然灾害严重,问题较多,形势不容乐观;二是继续开展执法检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我州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是对《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听取和审议好州“一府两院”的有关工作报告;四、对国企改革、州庆重点工程、“三农”问题、教育乱收费、固定资产投资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代表视察和工作检查;五是继续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

三、继续做好代表工作,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一是进一步提高对代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好省委8号文件;三是组织、引导和指导好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对代表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加强对代表建议办理的督办、协调和检查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督促承办单位按期完成办复工作,努力提高满意率;五是举办一期州八届人大代表培训班;六是认真组织好省、州人大代表会前集中视察工作;七是组织开展好全国人大建立50周年的纪念活动。

上一篇:雾霾防护措施范文 下一篇:雨季三防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