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公报范文

时间:2023-03-02 08:18:18

十八大公报范文第1篇

获奖名单主要有: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杨建平、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经济部部长王丙辛、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经济部副部长孙文秀、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梁凤仪、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大紫荆勋贤李业广、中国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中国重汽车集团董事长马纯济、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全国政协委员霍震霆、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理事长曹江林、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副会长兼总裁冯洪章等。

来自本港及内地的大型上市公司杰出领袖,中国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财经事务及库税局副局长梁凤仪等嘉宾们,分享了他们对两地经济发展的见解。各嘉宾认为可提供平台让内地与香港两地企业交流,并有助提高内地上市公司在香港及海外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完善企业管制,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香港荣中行董事长李邦琳表示,《大公报》举办这次论坛和颁奖典礼很成功。中国企业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国际的地位不断攀升,并展现企业无限的活力。基于国家的国力及企业的能量越来越强大,内地企业可借助香港继续拓展发展机遇,今次活动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获奖企业展现地位和影响力,希望《大公报》继续把这个活动办下去。

中国南车原董事长赵小刚表示,此次金紫荆奖举办的时机很好,恰逢中共十落幕,中央确立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和执政理念,现时正是探讨经济进展及复苏之路的阶段。他说,《大公报》为企业间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商机,促进企业发展。他希望明年的发言嘉宾能够来自更多行业,以便相互借鉴学习。

嘉宾感言

全国政协常委戴德丰:对得奖公司是鼓励

《大公报》举办这个活动很成功,金紫荆奖无论是给予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对有关公司一个很好的鼓励,并且形成一个交流平台。我觉得这个活动要继续办下去,希望将来有更多有代表性的非常成功的企业,特别是来自内地的企业,能够获得奖项。

霍英东集团主席霍震霆:助港人多认识内企

现时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有一半来自内地,香港短短时间内有这样的成绩,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但很可惜,香港仍有很多市民对内地企业缺乏了解,金紫荆奖不但是表彰部分内地企业的贡献,而且能让香港人多点认识到,内地企业其实与香港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投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马惠明:颁奖礼做得非常好

作为今年第一次参加金紫荆的上市公司,感到获益良多。此次参加论坛的除了一众优秀的上市企业外,还包括律师、会计等专业界人士,大家通过《大公报》提供的平台,彼此认识,也促进了内地上市企业的知名度。

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庄成鑫:为来港企业添认可

十八大公报范文第2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州,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百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振聋发聩!

现在。倘若把伊利看成翩翩少年,那么你一定会时时听到他自信的宣言:有我中国强!

天津卫/饮冰室・梁启超

梁启超与康有为并称“康梁”,戊成变法代表人物。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1912年10月,他结束流亡生活从日本神户乘船回国,抵达天津。打算“总住津,不住京”,并着手在天津寻找居住地。

1913年底,梁启超在意租界买到一块称心的地皮,遂请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承担设计,在同一院中,先后建起旧楼和新楼两所楼房,南北毗邻。对于融文人与政治家于一身的梁启超来说,新楼“饮冰室”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文人书斋,而是一个政治符号了。

饮冰室书斋其实是先有其名,后有其楼。早年,梁启超即以“饮冰子”、“饮冰室主人”笔名发表文章,并在《新民丛报》上开辟《饮冰室诗话》专栏,出版的各类文集也冠以“饮冰室”之名,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1915年夏秋之际,蔡锷将军假就医之名来津,多次亲临梁启超寓所商讨,一时间,这里成了讨袁护国运动策源地。

在此,梁启超写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惊世之作,袁世凯闻讯贿以“二十万元,令勿印行”,遭严词拒绝。此文刊载后一时洛阳纸贵,一连几日报纸一印再印,竟至将此文印成单行本发售。

在饮冰室,梁启超将自己的学术活动和著述推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921年9月,梁启超作为嘉宾,在南开大学即席讲演,不久又在南开创办东方文化学院。随即,欣然应邀在南开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课程,后经整理,于1922年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书名正式出版。

梁启超无时不关心天下大事,“饮冰室”二楼的会议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时,这里总能听到各种关于时政的议论。用“身在曹营心在汉”来形容当时的梁启超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心目中的政治模式在当时的中国还未得以实现,他还想用最后的努力来实现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国”。

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该路46号。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这两所住宅现辟为梁启超纪念馆。

严修1860年生于天津,为近代著名教育家。主张变革封建科举制度,学习西方新式教育,严修和张伯苓一道建立了南开系列学校,还以极大的精力致力于发展天津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资助留法勤工俭学。1929年3月病逝。被尊为南开学校校父。

严修故居坐落在和平区重庆道144号。

天津卫/《大公报》

近代天津报业发达,有华北地区新闻中心之称。早在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将北洋官报局迁至狮子林集贤书院,发行清王朝第一家官方报纸――《北洋官报》。

提起范长江、孟秋江、彭子冈、朱启平、萧乾这些名字,都有个共同的关联点,那就是《大公报》。他们编纂出版的范长江通讯报告集《中国的西北角》,被报人奉为经典之作。

有人说,旧时的天津是座以码头为文化背景的城市,但正是这个码头,驶进的是普通人,驶出的却是批批杰出的报人。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家报纸。它以“忘我之为大”和“无私之为公”的“大”和“公”字作为报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报名。在旧中国,《大公报》曾出版天津,上海、武汉,重庆,桂林,香港六个版,日总发行量接近20万份,当时,是一个空前的数字。

中国近代报界,《大公报》素以“敢言”著称。二战时期惟长驻欧洲的中国战地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萧乾,第一个派记者深入边区,发表系列通讯,向全国公众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各方面情况的,也是《大公报》,派出的记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范长江。

抗战胜利后,《大公报》在天津复刊。1949年天津解放后,《大公报》改名为《进步日报》出版。1949年6月17日,《进步日报》与上海版《大公报》合并重新出版天津《大公报》。1956年10月1日,天津大公报馆迁至北京前门外永安路,出版北京《大公报》。至此,《大公报》在天津出版42年后与这座城市彻底告别。

《大公报》在天津旧址现保留有两处:1902年创刊时位于法租界的社址,即今哈尔滨道257号,现属天津京剧二团,目前尚有部分建筑遗存;1906年报社迁入日租界旭街,即今和平路169-1号一幢日式小楼,该建筑保存完好,2000年和平路改造时曾进行整修。

《新天津报》/刘髯公

刘髯公,曾充当清新军士兵和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侦探长。1 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合作,创办《新天津报》。为迎合读者趣味,试行“评书上报”,以整版篇幅连载《三侠剑》等长篇评书小说,行销远及东北、西北各地。此后还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晓报》、《文艺报》(三日刊:《新天津画报》(周刊)、《新人月刊》等六种报刊并扩充报社,设立私家电台,办新闻函授学校刘髯公故居位于河北区建国道66号。

天津卫/津门大侠霍元甲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时,很多人就会想起津门大侠霍元甲。

天津在建城之初就是座兵城,尚武之风兴盛,这个风气逐渐传到了民间。天津的市井村镇到处都可以看到习武之人。

霍元甲出身于武术世家,父亲霍恩第是当地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霍元甲自幼苦练武功,练就超群武艺。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霍元甲耳闻目睹了洋鬼子血淋淋的罪行,雪耻之心就此而生。当时正值清末,国运日衰,俄国大力士贝洛尼加和美国拳击好手“杀人王”麦尔逊,先后在天津和上海摆下擂台,侮辱中国人是“东亚病夫”。

霍元甲挺身而出打擂,打断了麦尔逊的一条右臂,击倒身形健硕的贝洛尼加,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被称为“七世善拳”。

为了强国强民,霍元甲创办了上海“精武体育会”,打破霍家迷踪拳不外传的戒条,亲授门徒以迷踪拳。他还礼聘各派高手到精武体育会当“教头”,使徒弟们能够集各家所长,练就上乘武功。

1910年夏天,霍元甲患病不起,生病之前,他曾用一盏茶工夫,击败十个日本柔道高手,大振国威。9月14日,霍元甲与世长辞,年仅42岁。

霍元甲故居位于南河镇小南河村,霍元甲去世后,最初葬于上海北郊,后迁葬回天津。故居内陈列着霍元甲练武用的兵器、文房四宝以及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会会旗等实物和资料。小南河村

历来习武的风气都很盛,如今该村还开了武术班,许多人就在霍元甲的墓前练武强身。

尽忠报国张自忠

在天津,张自忠先后有两处故居。一处在河北区金钢桥医院;另一处在和平区成都道60号。两处故居相比,后者保留更为完整,张自忠时任天津市长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居住在此。

张自忠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

1940年5月,张自忠率第三十三集团军在湖北同日军主力激战九昼夜,壮烈殉国。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亲自为其题词“尽忠报国”。1946年,当时的市政府将天津市海河西岸一段马路命名为“张自忠路”,沿用至今。

天津卫/天津的桥

有人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有了桥就有了诗意。天津是一座以“水文化”为依托的城市,桥对于每一个天津人来说,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清雍正八年,天津人口不断增多,贸易的往来使修路架桥成为头等大事。当时的五品官员孟周衍筹集捐款,请人设计建造了天津的第一座桥――盐关浮桥。

1906年,天津有了有轨电车。因铺设由东浮桥到老龙头火车站的路轨,将东浮桥拆除,改建为永久性的钢梁铁桥,取名“金汤桥”,寓意为固若金汤。

解放天津的战役中,中国人民东西对进在金汤桥会师,所以人们又把金汤桥叫会师桥。金汤桥又成为象征天津市解放的标志性建筑。金钢桥: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横跨海河之上的金钢桥,连接三岔河口两岸,是目前天津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之一。金钢桥是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为开辟河北的发展而修造的。当时还特聘了英、日两国工程师设计修建。解放桥:建成于1902年,“年龄”和金刚桥相仿。在解放桥还没有建造时,法国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龙头车站附近(即现在的天津站),修建一座桥梁,当时被称为老龙头桥。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开始筹建新桥。1926年新万国桥建成(即今解放桥),遂将旧桥拆除。旁边一条街上,汇集着各国在华的银行,万国桥的名字也由此演绎。

天津卫/才子法师李叔同

从天津走出去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具有世界影响的,首推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盐商巨富之一的“桐达李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以擅长书法、绘画、音乐、篆刻闻名,常与严修、王守恂、王襄等津门名士圈中人往来,切磋请益。后来,李叔同又对戏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曾结识孙菊仙、杨小楼、刘永奎等名角学习京剧,遇有义演,常粉墨登场,显露了其在表演艺术上的才能,被誉为“津门才子”。

受时代思潮推动,1898年,李叔同曾有“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图存”等言论,并在一方闲章中公开宣称“南海康君是吾师”。“变法”失败,李被当局怀疑为康梁同党,他便奉母携眷去了上海,时年19岁。

此后的20年间,李叔同曾先后就学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任教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对中国话剧、美术、音乐等艺术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成为中国近代艺术的先驱者。而作为艺术教育家,李叔同门下涌现了丰子恺、潘天寿、曹聚仁等一大批杰出的文艺人才。

1918年,李叔同遁入空门,将湮没了800余年的南山律宗好流播弘扬,故被尊为第十一代传人,誉为弘一法师。在书法艺术上,他则创造了结体、运笔、字态等独具一格和法味氤氲的“弘体”,被公认为20世纪中国大书法家之一。

李叔同在天津有两处故居,其一,在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是他的出生地。其二,在今河北区粮店后街60号,叫洋书房,前后左右共有四道宅院,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天津卫/《雷雨》《日出》

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常随继母看戏。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天津生活期间,打下了坚实的戏剧创作知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开始构思《雷雨》。

曹禺虽然不是“戏剧世家”出身,但是,“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运动影响下的剧作家”。《雷雨》的问世,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大师地位,也使我国戏剧进入了雷雨时代,文学巨匠茅盾曾以“当年海上惊雷雨”的诗句,热情称赞30年代话剧《雷雨》公演的盛况。

就在《雷雨》上演的同时,曹禺已在酝酿《日出》剧本的写作。他那时在天津市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执教,为写《日出》,他在宿舍的墙上,用摁钉一条一条钉着剧中的人物,有时撤去一条,有时又添加一条新人物,而且都注明剧中人的性格特色。

1936年,曹禺完成了《日出》的创作。《大公报》在授予《日出》“大公报文艺奖”时认为曹禺“对社会的正义,又怀了怎样的热情……他由我们这腐烂的社会层里雕塑出那么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责罚,继之以抚爱,真像是我们这时代突然来了一位摄魂者……”

曹禺的作品被一遍一遍地搬上话剧舞台,又被一遍一遍地改成过电影、歌剧、舞剧……

曹禺旧居坐落在河北区民主道23号、25号,曹禺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是他艺术生涯的起点,30年代轰动文坛的《雷雨》、《日出》等话剧名作就是在这里酝酿出来的。

天津人艺

五十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了著名编剧周振天、著名作家航鹰、著名演员马超、颜美怡、路希、李起厚、郑天庸等。天津人艺硕果累累,一部《雷雨》久演不衰,令观众荡气回肠,流连忘返;一部《钗头凤》至今证人传颂,扼腕叹息。

近年涌现的《蛐蛐四爷》《夏天的记忆》《为你喝彩》《望天吼》《日出》《原野》等,更是特色鲜明,好评如潮,享誉大江南北。

华世奎出生于天津“家”之一。“百日维新”后,以省亲为名弃官隐居天津,以清朝遗老自居,自号“北海逸民”,终生不剪辫子,不用民国年号,不再入仕,不再参与政事,惟以诗文、书法自娱。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并称为四大家,他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被国家定为中华历代名匾之一。

华世奎故居位于河北区北安道3号。

天津卫/寓公・租界

“寓公”本是一个很古老的名词,是对丢失了爵位或丧失了封地的王公贵族寄居他乡之后的一种别称。到了明清时期,当“寓公”,就成了某些人“隐居”的代名词。民国后,“寓公”还有“寓居外国租界”,当一当“公寓主人”的意思。

到天津租界地置地当寓公,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野政客们一件颇为时髦的事情,,

就清朝遗老遗少来说,地位最显赫的莫过于逊帝溥仪。其他贵胄人物如溥仪的父亲载沣、庆亲王载振,以及满汉臣僚载涛、那桐、铁良、荣庆、李淮、张鸣岐、马玉昆乃至太监小德张等等,都在天津筑有安乐窝。

北洋政府的许多要员,还在台上掌权的时候便在天津安置了私宅,以为退身之路。北洋政

府的五位大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和曹锟,在天津租界都有奢华的宅邸。北洋政府时期的32届内阁,有三分之一的总理,如段祺瑞、靳云鹏、唐绍仪、张绍曾、龚心湛、颜惠庆、顾维钧、熊希龄、梁士诒、潘复等,都曾在天津或久居、或暂住,设有公馆。内阁部长一级的人物更是大有人在,名声显赫的如曹汝霖、王揖唐、王克敏、曾毓隽,段芝贵、鲍贵卿、陆锦、刘冠雄、吴毓麟、吴光新……至于下野的督军、督办、巡阅使和省长一类的人物也是多不胜数。

有人曾做过估计,天津租界里的寓公先后不下500人之多,随便拎出来一个,就是军政界的大腕。他们形成了天津社会一种潜在势力,让天津成为了一个酝酿政治风云的“大后台”。

天津租界始设于1860年,各国列强每发动一次大的侵华战争,天津的租界就增加和扩大一次。至20世纪初,在天津城厢东南的海河两岸,先后设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比利时九国租界,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上租界最多的城市。

建筑规模宏大的金融建筑主要集中在解放北路一带,被称为“东方华尔街”:近代商贸性风貌建筑主要集中在和平路,而中式商贸性风貌建筑主要集中在估衣街、古文化街一带:居住性历史风貌建筑主要集中在河北区“一宫一、建国道一带的原意租界和河西区大营门、下瓦房一带的原德租界,以及和平区五大道风貌区及中心花园附近。

天津五大道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19世纪末,英商在佟搂“养牲园”一带修建别墅和赛马场。此后在马场以东修了一条连接英租界墙子河的马场道。并设街心花坛,马场道121号小洋楼,原为英侨学者达文士居住,称“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

其次是睦南道,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睦南道20号为孙殿英旧宅。24号为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度旧居28号的罗马柱廊意式公馆为天津家李善人的后代李叔福旧居。50号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酩旧居。

五大道上还有两座中西合璧的公馆,仍保存完好。

天津卫/石氏家族

由于盐行的专利,粮行的垄断,海船的独占,再加上,清朝咸丰年间,天津就出现了一些豪门巨富,号称“家”。石家就是“家”之一。

石氏家族久居杨柳青,历时已200多年。从清中叶到民初,其财势号称津西首富。从石万程开始发家到石元仕一代,为石家鼎盛时期。

清末民初,石氏家族四门之中,仅四门“尊美堂”石元仕一家,就有土地700多顷,地跨静海、武清、文安、霸县、安次、固安等县。另有当铺6处,银号、绸布棉纱庄、酱园、杂货姜厂、煤炭厂等多处工商,金融字号,聚敛着巨额财富。

石元仕结交官府,洋人,手眼通天。有民谣说:“杨柳青煞气腾腾,无有金銮殿,有瓦屋几层:无有真龙天子,有石元仁应涿;无有保驾的人,有保甲局服从。”

李鸿章接见过一次石元仕,石送礼银1万两。慈禧太后接见石元仕,封给四品卿衔。石元仕之妻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侄女。石与直隶省长曹锐(曹锟之弟)等军政要人来往密切。

石元仕卒于71岁(1919年),大出殡时,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为之祭门杠。可见石家之显赫一时。

估衣街47号为石家大院即“尊美堂”石府宅第,号称是“津西第一宅”,《日出》、《活着》等多部影视剧都曾在这儿取景。现辟为杨柳青民俗博物馆。

“先有一条街,后有天津卫”估衣街,通常被人们指作是天津的雏形,坐落在繁华的东北角和北大关之间,是天津一条有600余年历史的古老的商业街,这里曾是天津商业的摇篮。

600年前,估衣街只有估衣铺,伴随着服装商业的兴隆,很多老字号如“九大祥”就在这里落地生根,一些娱乐设施也慢慢添加进来,除了戏院、影院外,泥人张、同升和、盛锡福、乐仁堂、中英大药房、成饭馆等都是从这里起家的。

劝业场被称为天津的“城中之城”、“市中之市”,因该店地处旧法租界,因此开业时曾定名为“法国商场”。

过去,一、二、三楼的一部分租给各个铺户或贷摊,经营日用百货,四、五、六层是剧院、影院、茶社等游艺场,著名的有“天”,即带“天”字的娱乐场所,还有两家相面馆,一家草虫社(专卖蛐蛐、蝈蝈)。

作为旧中国的华尔街,这里曾经掌控着天津市甚至是中国北方的经济命脉。

从泰安路到解放桥,之间就是天津最有历史色彩的解放北路金融街。20世纪40年代,天津解放北路就有49家国内外银行,其中12家国内银行的总部设在天津。

漫步解放路,大街两旁一幢幢造型独特的西洋建筑,形成了一组宏大的建筑群,被誉为近代建筑展览会,如原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原法国工部局、原大清邮政总局、原东方汇理银行、原华俄道胜银行、原英国怡和洋行等都集中在这条路上。

始建于1905年,当时以锦州道为界,以北属日租界,名旭街;以南属法租界,名杜领事路。19世纪20年代未,随着天祥、劝业、泰康三大商场,国民、惠中、交通三大旅馆以及渤海大楼、浙江兴业银行等建筑的落成,日益繁荣。

1946年,这条商业街统称罗斯福路,1953年取“热爱和平”之意更名“和平路”。

今天的和平路,是一条集购物、观光、餐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商业街。

天津味/相声逗你乐

每个城市都能列举几个自己的大腕,天津最大的腕不是歌星、影星,而是相声演员。马三立无疑是天津地面儿上走出的最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直到今天的郭德纲。

相声发源于北京,但成熟于天津。天津是相声的“码头城市”,艺人只有在天津说红了,才敢进北京,侯宝林、张寿臣、郭荣起莫不如此。

光绪初年,一个叫裕二福的满族人来到天津,在天津的北开市场撂地“画锅”,说起了相声,这是相声最早来到天津。“画锅”是当时的说法,是指早期相声艺人用白沙子在地上画个大圆圈,就地现场表演,取靠它吃饭的意思。

至1900年以后,来的人多起来,当时有点名气的有李德锡(艺名“万人迷”)、焦德海、马德禄、张德泉《艺名“张麻子”》、郭瑞林等来津,演出于西城根儿的“明地”。以后有的往返京津之间,有的定居天津,一些人在天津收徒传艺,成为天津相声的开拓者。

当时相声艺人自嘲过的是“雨来散”的日子,即“刮风减半”,“下雨全无”。一下雨,人一跑,摊子就散了。“撂地”卖艺挣钱很不容易,艺人惯耍的“生意口”是:“小哥儿几个伺候您一场不容易,玩艺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带着零钱,您费心掏点儿。带多了多给,带少了少给。”“您若身上不方便,没带钱,许您白瞧白看,请您站脚助威。”

进入曲艺场是所有旧时相声艺人的向往,意味着上了档次。旧时天津的曲艺场有“四海升平”,“宝和轩”:南市的连兴茶社、鸟市的声远茶社等。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又有剧场式的杂耍园子“小梨园”、“大观园”等。能进这些地方说相声,大小也得是个腕儿了。天津相声地图:名流茶馆,和平区新华路177号;中国大戏院小剧场,和平区哈尔滨道104号;燕乐茶祉,和平区荣吉大街66号;谦祥益啜茗阁茶园,红桥区估衣街谦祥益;

滨湖剧院,河西区环湖中路6号;劝业场天露茶社:劝业场7楼。

天津味/小吃惹你馋

到天津,吃从来就不是问题,满街的各色小吃不仅漾着甜蜜的香味儿,还透着天津人骨子里的那种悠闲。正是这种悠闲,给中华美食界留下了津味儿三绝――狗不理的包子、桂发祥的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的炸糕,也让这经济实惠的特色食品飘着香味儿走向了世界各地。

俗语说:“人到天津卫,不用过半辈”。在这个五方之民所杂居,又以河海而兴盛起来的都市里,不论是满清的遗老、北洋的高官,还是江南的华族、华北的农民,时间一长,都会染上浓浓的天津味,喜欢上这个“三岔河口向东流”的风水宝地:登鼓楼,逛庙会,年年如此的娘娘宫。走街头,串胡同,津味独特的吆喝声;唱时调,听京韵,百听不厌的津评梆:炸蚂蚱,嘎巴菜,回味无穷的津味小吃。

天津卫1928

位于天津女人街2楼,其名是因为1928年中原公司、劝业场等大型商场开业,天津逐渐发展成为领全国风气之先的繁华都市。

七十二沽帆影林立的河海之地,造就了天津卫六百年的热闹繁华,形成了“烹调最说天津好”的独特风味。1928年前后,天津已成为北方消费生活的中心和京剧曲艺和烹饪美食的时尚舞台,并形成了以河海时鲜为主料,以扒、爆、烧、炖为特色、独具风味的“津幕”。

天津卫1 928风情食街具有20世纪初叶老天津卫大宅门气派。25家雅间均以具有典型天津地方特色的地名、景观等命名,如三岔口、大直沽、杨柳青、丁字沽、数帆台……还布置了不同主题内容的珍贵厉史照片、画像,大饱口福的同时还可以欣赏老天津卫的历史景观。能吃的博物馆

在天津,如果你只有吃一顿饭的时间,我们推荐粤唯鲜。粤唯鲜酒家坐落在天津河北路上的小洋楼集中区域,这座1938年由意大利建筑师鲍乃弟设计施工的建筑是一座联排式四层小楼,固外墙使用了一种极难烧制的疙瘩状“琉缸砖”作点缀,在天津常常被称做“疙瘩楼”,这里曾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故居。

就在这座极具意大利风情的“疙瘩楼”中,粤唯鲜却是一家地道的中国餐厅。而且,粤唯鲜不仅仅是家餐厅,它的另一个招牌叫“华蕴博物馆”,这里既是天津有名的粤菜馆,也是天津首家私人博物馆,是老板张连志别出心裁的独创。著名作家冯骥才将这里称为“能吃的博物馆”。

在粤唯鲜,随处可见的西周至清朝典型的青铜器、造像、石碑、石刻、木雕、屏风、桌椅、烟具、木箱、提盒、钟等,3000余件文物点缀于就餐顾客的周围,可以随时走近看个仔细。

张连志不仅有一幢“能吃的博物馆”,还有一座瓷房子。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与赤峰路道上(赤峰道,是天津旧法租界的“督军街”),本是一座年久失修、有着百年历史的法式小洋楼。张连志用数亿以宋元钧瓷为主的古瓷片嵌入建筑物表面,其中有1 2000多个古瓷碗、古瓷瓶,300多个古瓷猫枕,300多个石狮子,300多件石雕,20多吨水晶……2007年9月3日开馆,正在成为天津新地标。

天津味/民艺供你玩

天津作为当时距离北京最近的大都市,是京城达官贵人养神散心的宝地,宫廷文化随之传入,市井文化也逐渐发达起来,民间工艺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等享誉海内外,曾被称为天津民间艺术的“老三绝”。

十八大公报范文第3篇

说来话长。通观写意画史,鱼鹰(又名鸬鹚、墨鸦)虽久与人类相处,南北水域多见它与人亲密配台相与捕鱼的动人情景,但没有画家想到将它们作为花鸟画的主要题材。有一天,白石老人在晚霞烧烁的湖面上乘船,忽见窗外有一群鱼鹰,或栖止、或理羽、或抖翅、或游泳。多好的画材,竞千载怀“才”不遇啊!老人心中如是感受,回到画屋就画了一幅群鱼鹰的印象。白石老人方搁笔,大弟子李苦禅就登门求教来了。他一展近作,竟然也是一幅“群鱼鹰”!所不同的是,用了特写的近景。白石老人见此感慨良深,当即题道:“……人也学吾手,英(苦禅名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来日英若不享大名,世间是无鬼神矣!”这就是白石老人所云的“往事”――师生“不谋而合”地首创了大写意的新题材――鱼鹰。时间约在1924年。

1928年10月26日,在《大公报》上首次发表了李苦禅为王森然画的大扇面《群鱼鹰》。而齐翁品题的“群鱼鹰”则发表在1934年6月10日的《商报》上,并正式注明:“名画家李苦禅画《烟渚水禽图》。”次年9月30日该图又发表于《学校生活》杂志上,画面均可见到创作年月:“丁卯夏六月灯下戏写,时正客长安客寓,苦禅画。”丁卯即1927年,长安即老北京也。

原来,李苦禅在少年时代就对渔民放鱼鹰捕鱼的情景十分感兴趣,那是常常出现在家乡村西马颊河里的场面,所以不时默写之。直到他82岁高龄赴漓江拍摄教学影片时,仍乐与饲养鱼鹰的渔民们侃谈不已。他看着鱼鹰的千姿百态,又沉人了当年恩师鼓励他画鱼鹰的年月……在他去世前不久,有友人携来他20年代的鱼鹰画稿嘱他补题,他即以老笔题道:“此少年所作,见之如梦境;尚存人间,幸哉!八六叟苦禅题。”题完之后又讲起了当年那段“师生鱼鹰缘”的故事。

那段“鱼鹰缘”确实在李苦禅的艺术道路上引发了可喜的连锁反应。当年,李苦禅由“鱼鹰立石”的形象联想到了山人的《乌瓜图》――乌黑的老鸦立于大瓜之上,颇有气势;继而想到了山人笔下,常以墨禽栖于圆石枯木之上,似是《乌瓜图》形式的扩衍,遂设想:山人的画风以圆浑见长。自己何不以方棱取胜?“方,更有阳刚之气!”于是,李苦禅保留了山人的“黑白灰”――墨禽、“计白当黑”的空白和富于动感而凝重的石构成的单纯而明快的效果,但禽石及配景多夸张成方棱之形,或近梯形,或为不规则三角形、四边形、多角形与方圆并用之形。这样,一种大写意花鸟画新时代的造型模式诞生了!在这中间,他特选的大写意禽乌题材系列也相继出现了。他戏称之为“大黑鸟们”,即由鱼鹰而派生的“鹰、鹫、鸦、苍鹭、黑鸡、大八哥、雉与秧鸡等等。李苦禅在谈及以上思路时说:“大黑鸟们站在见棱见方的大块石头上,不加或略加配景花卉树木,都很有大气势,很像大山大景之一隅,是画从外来,画外有画的境界。”

在李苦禅笔下出现了鱼鹰之后即又出现了不同于古人今人的老鹰造型。1927年5月22日的《北晨画报》上刊登的“国立艺专举行之春季艺术大会”报道旁边,刊登了李苦禅首次见报的作品《松鹰》(作于1926年),图下所注文字是:“李君号苦禅,画学白石而能变化,在艺术大会中佳构甚多,最得好评。”此画上面,有一段齐白石翁的珍贵题词:“昔人学道有言一而知十者,不能知一者,学画亦然。劣天分者虽见任何些数而一不能焉,愚者见一亦如无一。苦禅之学余而能焉,见一能为二也。白石题记。”白石老人又在1928年4月14日的《大公报》上称李苦禅为“后起之秀”,在8月4日的《霞光画报》上评:“苦禅之画比前度展览大进,何其令吾辈可畏!”于是把当年出版的第一部齐白石画集题赠李苦禅,并在封面题曰:“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戊辰六月小兄齐璜记。”这“将起余辈”又何其重哉!

十八大公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论 《人民日报》 《南方都市报》 回归

著名的新闻学家戈公振先生曾为报纸下过一个流传甚广的定义,“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①可见,报纸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播消息和发表言论。

当下,随着新闻事业的突飞猛进,网络媒体的兴起,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面临重新洗牌。网络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等优势使得报纸在应对挑战时显得捉襟见肘,多数报纸不得不面对广告量下降,受众流失的困境。此时,言论成为报纸的一柄利剑,供其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媒介环境中披荆斩棘,谋求生存。

在我国报业发展中,报刊言论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不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以其政治权威性和思想引导性对社会舆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为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②而社论作为报纸新闻评论的重中之重,自然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以便更好地寻求报业发展之路。

一、报纸社论新走向

1、研究假设

为了验证我国当前社论是否存在上文中提到的新走向,特以2012年《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社论为例,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南方都市报》的社论数量比《人民日报》社论数量多。

H2:《南方都市报》的社论题材类别比《人民日报》社论丰富。

H3:《南方都市报》的社论选题来源比《人民日报》社论多元。

H4:《南方都市报》和《人民日报》社论在版面位置方面存在差异。

2、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取了《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所有社论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552,其中《人民日报》样本量为20,《南方都市报》样本数量为532。

之所以选取《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例,是因为《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其社论沿袭了社论不必天天发,只对重大事件发表评论的传统;而《南方都市报》则恰恰代表了新时期报纸社论的发展趋势,即每天刊发社论,并设有社论版。

3、研究结果

经统计可知《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数量远高于《人民日报》。2012年一整年内,《南方都市报》共发表社论532篇,除春节期间(2012年1月24日至2012年1月28日)没有发表社论外,平均每天发表1至2篇。而《人民日报》2012年全年共发表20篇社论,且都是在重要节日或会议期间发表,如元旦、五一劳动节等节日以及在两会、十等重要会议期间。

《人民日报》的社论以“政治”为主题(60%),“经济”(15%)、“社会”(25%)类的社论亦有所涉及。《南方都市报》社论题材范围比《人民日报》要宽泛,其中主要以“社会”(63.6%)题材为主,“法制”(9.1%)“政治”(13.6%)“经济”(13.6%)主题均匀涉猎。(χ2=11.594,df=2,p

《人民日报》社论的选题来源主要集中在“会议、法令、政策”(65%)和“节日仪式”(35%)。而《南方都市报》社论主要的选题来源是“新闻事件”(83.9%),其次是“会议、法令、政策”(14.3%),仅有极少的社论文章以“节日仪式”为选题来源(1.2%)。(χ2=25.542,df=2,p

《人民日报》的社论版面位置主要是头版非头条(65%),另外有少数几条发表于头版头条(10%),剩余则发表在要闻版。而《南方都市报》社论都发表在社论专版上,若当天仅有一条社论,则为头条,若有两条则占据版面的右面(χ2=42.000,df=5,p

经过验证,4个研究假设均得到支持。因此可以说,我国当前社论确实存在一种新的走向,即:我国报纸,尤其是面向市场的都市报倾向于发表更多的社论或是设立社论版,社论出现一种时评的趋势,且题材更加广泛,更注重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

二、创新还是回归?

英国是最早出现政论报纸的国家,1694年特别检查制度废除时,在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大政党竞争的背景下,出现了丹尼尔·狄福创办的《评论报》,该报写作上乘,评论有建设性且趣味浓厚,被视为英国新闻事业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而丹尼尔·狄福也因此被尊为“社论之父”。十八世纪初,英国报纸开始重视评论文字,社评也是在此时出现,到十八世纪末的时候,英国报业建立起了一套社论制度,各报纸自觉地使用一定的篇幅登载新闻评论,并称之为“领导文字”。就算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泰晤士报》即便已改版为四开版小报,依然坚持每天发表高水准、高品位的社论。③

1833年,以《太阳报》创办为标志的便士报运动开启了美国报纸现代化之路,美国报人格里利在19世纪40年代创办《纽约论坛报》时,第一个开辟“社论版”。在这个“社论版”上,有时同时发表三四篇社论。一直到今天西方国家报纸大都沿袭这一传统,每天发表两三篇社论文章,代表媒体就国内外重大的事情进行解读,发表意见。

在我国,直到1872年《申报》创刊,“言论”被列为必备内容之时,始开时代之先河。《申报》言论引领一代潮流,其他外国人在华办的报刊如《字林沪报》《新闻报》等也纷纷办起言论,从此言论成为我国报刊的一种常见文体。

真正推动我国报刊评论发展的当属国人自办报纸。王韬的《循环日报》就是我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王韬的社论文章分析形势、指陈时弊、褒贬得失,能达到使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此后,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更是使政论文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著名的天津《大公报》评论则被称为中国现代新闻评论的发轫。张季鸾为天津《大公报》设下了“昨日发新闻,今日出评论”的制度。④天津《大公报》的社论做法也为当时诸多报纸所效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初期也是每天发表社论,但是当时有人反映说,“凑数的敷衍之作也不少”。而后来随着战争物资的吃紧,做出批示:“解放日报的社论,必须精心写作,精心修改,对党负责,对群众负责,最好是经常有社论。如果一时写不出来,宁可一日不登,也不要粗制滥造,勉强凑数。”⑤因此,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后,着重提高社论的质量,根据需要不定期刊发社论,这种做法也被许多主流报纸一直沿用至今天。

目前一些报纸的社论已经变为中央和地方重大会议、可预知的重要历史性事件和新的一年及重要纪念日才有的特殊文体,虽然由媒体专门人员———评论员操笔,但往往已经不再有新闻评论的一般品格,成了一种“规格文体”。⑥这是我国报纸的一个特殊现象。

我们可以从一个对社论的定义中窥见一些“规格文体”的痕迹。“社论是指导性的论文,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党政机关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党的工作重心,及时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出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的方向,从而统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⑦这个定义表明社论是报纸言论的最高规格,它是针对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的。于是社论就变成了每逢重要会议和重要节日才能使用的一种文体。

通过对报刊社论发展史的梳理,我们也可以发现,我国报纸的社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种“规格文体”,相反,在民国时期,《大公报》等一系列报纸的社论是与西方主流社论传统相契合的。直至战争时期,为了适应当时抗战的需要,社论才做出了改变,而这一改变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拒绝形式主义,精益求精,用有限的资源发挥言论的作用无疑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这样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天,早已不适合当下的媒体环境。如今的社论变成一种“规格文体”,非但限制了社论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也使报业在发展中失去了一条有力的臂膀。

随着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以来,商业报纸迅速崛起,给报纸社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我国报纸社论的形式和内涵。许多市场报纸打破“规格”,使社论时评化,充分发挥社论的力量。商业报纸社论的新发展与其说是一种创新,倒不如说是我国社论的角色回归。

三、社论回归之因

过去,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宣传政策,媒体的传播都强调单向的自上而下,不考虑受众、市场等因素。进入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的新闻改革趋势,要求媒体传播必须要意识到受众的“主体性”,要充分考虑受众和市场,由“传者本位”到“受者本位”,媒体和受众也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受众对媒体的内容也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这也是媒体之间激烈竞争的结果。报纸作为传统媒体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时效性上已经难以胜出。在一个信息泛滥同时也是原创和独家信息匮乏的时代,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报纸就应摆脱人云亦云的状况,力争以观点和判断区别于竞争对手,使“说”成为卖点。这就使得评论成为报纸竞争力。赢得受众,确立报纸意见领袖的地位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社论,发表独特、有见地的言论。

显然,“规格文体”型的社论难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阅读需求,大众更希望看到与自己日常生活更贴近的内容,能够反映百姓生活的社论。此时更需要社论回归其最初的面目,主题涉及的应是受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社论风格应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设立社论版,将言论独立出来,更符合国际新闻惯例,也强化了社论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①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7

②张春姣,《新闻评论与报纸品位》[J].《新闻传播》,2000(5):36

③柳珊:《当代新闻评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03

④郑思礼:《现代新闻评论分析与评价》[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22

⑤谢宗贵:《新闻解读与评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⑥马少华,《“社评”的选择——一种评论史角度的现实观察》[J].《新闻界》,2002(4)

⑦丁法章:《新闻评论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52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2级新闻学硕士)

十八大公报范文第5篇

一份老报纸最高上万元

在成都文特坊一家专门从事老报纸销售商店里,顾客可以买到从民国时期到2010年任何一天的老报纸,其中解放前的老报纸主要有《大公报》、《申报》、《文汇报》等,每份价格在300~400元左右,而解放后的老报纸,主要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部级报纸居多,1955年前后的这类老报纸,每份价格在数十元至200元之间。另外,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报纸,标价更达到数千元,甚至高达1万元以上。

老报纸的购买者主要是两类:一类是集报爱好者,以收藏、研究老报纸为乐趣;第二类是个人因为生日或某种特殊事件、特殊意义,要收藏当日的旧报纸留作纪念。这几年老报纸收藏渐入佳境,主要是老报纸独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和权威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另外,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不断发展,近年来一些老报纸在拍卖市场上屡次拍出高价,让大家看到了老报纸的巨大经济价值,所以老报纸收藏就逐渐成了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大因素决定报纸价格

虽然近年来社会上老报纸的收藏热情日益高涨,而且老报纸的价格每年大约有20%左右的升值幅度,但并不是所有的老报纸都值得收藏。

十八大公报范文第6篇

香港《文汇报》19日梳理了中共近30年来的整风,并就中共的群众路线做了观察,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中共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有专家指出,随着长期执政,对一些党员干部来说,来自外部的强大生存压力逐渐减弱,权力本身具有的腐蚀性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诱惑逐渐加强,导致有些人忘了“我是谁、为了谁”,滋生出“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他表示,对全党发出清理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的总动员,并重申群众路线是中共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堪称适得其时,抓住要害。

美国《侨报》18日刊文说,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召开会议,在那次会议上便指出了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严重性,并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联合早报》文章说,继4月中旬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后,中共高层18日再次释放强化群众路线教育的信号。有境外评论称,中共酝酿一段时期的新一次“整风”活动正拉开序幕。

香港《大公报》评论指,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这次整风力推群众路线的原因。可以说,中央的目标非常清晰,选择了明确的着力点、突破点,而不是面面俱到摊大饼,这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策,旨在务求实效。

国家髙官们都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中国商界在质量和品牌上也应做些什么?

十八大公报范文第7篇

养老金双轨制将合并统一

12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京华时报》:17日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个人账户空帐已突破两亿元:2011年记账额达到24859亿,空账额达22156亿。

时评人舒圣祥:胡晓义关于养老金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的表态,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不过,这样的表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说法。当下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饱含决心与魄力的实际行动。养老金双轨制改革需要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网友:老无所依的悲剧千万不要发生。

国内·时政

美国会承认日本“管辖”

12月2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投票通过了2013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其中一条款称,美虽然对最终归属不持立场,但承认日本对该岛屿的行政管辖权,并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规定的美对日本的安全承诺。由于国会众议院一天前已通过这一法案,因此只需总统奥巴马签字,这一授权法案即可生效。

《报》:此举暴露了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失衡心态,是冷战时期“零和思维”继续作祟的结果,严重损害中美战略互信。

网友:这是对中国领土的严重蔑视,是对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北京吉林出现政协主席“”市(省)长格局

国内出现两个省政协主席(北京市、吉林省)“”省(市)长格局。19日下午,吉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决定任命巴音朝鲁为吉林省副省长、省长。在此之前,担任北京市政协主席近2年的王安顺于7月被任命为北京市代市长。

中国新闻网:十后,多个省级行政区域党委书记作出调整,在调整方式上多属于本地内部递升,凸显“稳中求进”布局思路。

香港《大公报》:此番履新的省级党政高官都是由基层成长起来,大都经过了众多岗位的历练,对民生都非常关注。新任的各位省委书记,都拥有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施政思路。

网友:干部的年轻化必然带来新的工作风气。一个字,好!

国内·经济

证监会正面回应中国股市到底还能不能投资

12月20日,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对投资者提出的涉及资本市场的七大方面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问题包括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情况、中国股市的投资前景、差异化征收红利税对市场的意义、近期证监会的政策变动、鼓励券商创新发展政策的解读等。

网友:中国股市对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不足。证监会应该寻求治本良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国际·时政

朴槿惠成为韩国首位女总统

12月20日,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根据第18届韩国总统选举的开票结果,正式确定新世界党候选人朴槿惠当选第18届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胜选演讲中表示,自己将成为落实承诺和关切民生的总统。

中国驻韩国大使张鑫森:在此转交主席贺电。阁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相信在中韩领导人的共同关心和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新时期取得更大发展。

搜狐网:昔日公主变身韩国家长,“政二代”或将打破韩国政坛的男性统治。

国际·文化

玛雅人庆祝新纪元

当地时间12月20日,危地马拉各地玛雅人举行仪式,庆祝玛雅历中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迎来“玛雅新纪元”。玛雅长老说:“新纪元的展开就是为了给全人类一个改变的机会,小到家庭,大到国家、社会,都应该被我们改变得更美好,这才是新纪元的意义。”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太阳照常升起,蔓延全球的“世界末日”谣言不攻自破,是人们曲解了玛雅历法。

十八大公报范文第8篇

新一届中央领导层吹响反腐“集结号”

党的十甫一闭幕,11月17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举办了第一次集体学习。提出,中央将对十提出的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香港《联合早报》11月24日文章分析称,由于中共高层人事变动要到明年三月“两会”才基本完结,预计这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将在“两会”后正式启动,为期至少一年。这将是接任中共总书记后在全党范围发起的首个政治活动,目的是拉近中共与民众的距离,重获民众对中共的信心和信任。“清廉”作为这项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不排除中共将通过活动查处一批腐败官员,以达到让党内对腐败问题“警醒”的目的。

按照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为民、务实、清廉,正在内化于新一届中央领导的日常行动之中。国务院副总理近日在听取有关汇报的会议上罕见地一再过问汇报细节,媒体称此举令一些官员“想混下去比较难了”。中纪委书记把反腐称为“一场斗争”,且提出反对“庸懒散奢、文风会风”等政治腐败。对中央高层掀起的“反腐风”,香港《成报》11月26日评论分析称,中共中央新任最高层领导已明确向全国发出向、形式主义开战的信号。而香港《经济日报》11月22日则评论说,屡提反腐关系党国存亡,无疑向人民许下承诺,未来十年将以反腐为首务。同日,《大公报》题为“中国探索渐进政改之路”文章分析,新一代中共领导人担忧腐败问题“”,反腐败将是今后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

为民、务实、清廉,重在以身作则,11月21日,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在卸任天津市委书记时表示,如果有人打其亲友旗号办事,不要接待,不要给情面,决不允许给办事。此外,作为对十报告中反腐部署的呼应,十之后履新的地方省级党委“一把手”,韩正、孙春兰、孙政才、王东明等人连日来亦高调发出反腐倡廉之声。在领导层频繁严词反腐之际,中共中央纪委近日印发《关于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通知》。

为民、务实、清廉,要速度更要力度

中共高层掀起的这股为民、务实、清廉之风,并不是只有声音。近日,在备受社会关注的几起官员涉嫌违法乱纪事件中,多地党委、政府亦显现出严厉整肃官风官德的姿态。比如,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从其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仅63小时,黑龙江双城市有关部门得知女记者实名举报人大代表后次日就成立调查组。

对此,有网友感叹: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红网11月25日评论文章认为,“63小时微博反腐”在个案上的成功,证明影响高效深入反腐的问题不在技术层面上,而是在制度层面上,它客观上呼唤反腐在制度安排上的突破,这正是公众所热切期待的,也是反腐获得更大成效所必需的。

节奏加快的反应、充满忧患意识的治党言辞、不惧风险的制度创新,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反腐事业的新思考新探索。11月26日,《人民日报》题为“反腐要速度更要力度”文章提出,人们对“63小时”寄托着更多的期许,愿从这个历史的小细节起步,反腐倡廉建设更加发力、更有成效。

八项规定有助改进党风政风,从源头遏制腐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亮相半个多月来,会风、文风已然改变,“不念稿子”的会议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给广大人民留下深刻印象。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更加集中地体现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为全党全国深化作风转变吹响了号角。这些规定针对的都是现实问题,不仅有助于改进党风政风,而且也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环球时报》12月5日题为“八项规定,这次开弓没有回头箭”文章认为,这八项规定的出台发生在中国很不寻常的时刻,当前国家综合力量强盛,但压力和挑战也前所未有。未来十年是对中国长远命运有关键性影响的时期。政治局的决定是一次精神抖擞的整理,是求真务实但意义深远的誓师。

然而,怎么确保这些新规定落到实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央政治局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特别强调了从上到下抓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从开会不准念稿子,到要求少讲客套话,再到与艾滋病患者等普通群众面对面交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作风方面已经起到了表率作用,显示了党中央整治沉疴顽疾的决心。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所感悟、有所清醒、有所响应,有所行动。

新理论 新观点

孙立平:趁老百姓对政府还有信任

和感情 尽早切割历史问题

就现在来看,老百姓还残存着一点对我们政府的信任和感情,有的问题真正解决不了,有时候你道个歉,有的人还感动地泪水涟涟。但我觉得涟涟不了几年了,5-10年到头,十年可能到不了,五年可能差不多。如果到时候他都不泪水涟涟,那就说明切割的条件已经失去,切割都已经不可能了。

沈明高:明年中国政府存在投资冲动

虽然希望明年不要出现大规模的刺激,但是存在着一种可能性,明年投资的增长可能要比预期的快。一方面,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历史上来看,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三年,都是项目规划最多、投资最快的一年。另一方面,明年是政府换届全面完成的一年,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都存在投资冲动。

刘学良:没有市民化,城市化对

经济作用有限

十八大公报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天津体育;地域文化;“津味”传统体育;西方体育;信息资源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8-0092-03

作者简介:张 婕(1988― ),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目前,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特色数据库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并结合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开发特色资源数据库,例如:天津文化艺术特色数据库、西南民族学研究成果多媒体数据库、中国建筑特色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对历史的传承和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全国体育类院校建立的特色数据库来看,已建成的包括中国体育报刊数据库、体育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运动员数据库,竞技体育数据库,中国优秀教练员数据库,中国运动队数据库,馆藏奥林匹克文献全文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注重竞技体育、教练和运动员的培养,没有体现出地域特征对体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近代体育历史的沿革发展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建立天津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信息平台既有助于实现天津地域文化保护,又有助于理解体育与人、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基本规律,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1 数据库内容建设

1.1 “津味”传统体育

天津在历史变革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津味”传统体育,注重内外兼修,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武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人们对本民族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可唤醒文化自觉,提高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1.1.1 武术。津门武术博大精深,武术套路、器械流派众多,以拳种为例,就有太极拳、形意拳、鸭形拳、螺旋拳、圈拳。目前天津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拦守门武术和李氏太极拳,天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独流通背拳、重刀武术、无极拳、北少林武术、北少林拳谱、霍氏练手拳、鲍式八极拳、北仓少练老会、天津“卫派”中国式摔跤、神意拳等。这些传统武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1.1.2 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各地民俗体育,并将多种民间体育艺术结合在一起,在改革基础上形成天津城市的文化名片。极具代表性的天津皇会,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是妈祖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百米彩绘长卷《清人天津天后宫过会图》描述了四十余种十多道清代皇会表演,包括杠箱会、鹤龄会、花鼓会、高跷会、法鼓会、中幡会等,表演内容包括捷兽(耍狮子)、杠箱、中幡、高跷、飞镲、重阁、旱船、秧歌、法鼓、舞龙、腰鼓、跑驴、跑落儿、帅、叠罗汉、小车会、清平竹马等。此外,汉沽飞镲、大六分村登杆圣会、永良飞叉、古典戏法、竞技麻将、高跷、风筝魏等民俗体育也颇具天津特色。

1.1.3 传统体育组织和体育遗迹。天津还产生了许多津门武术组织和社团,包括中央国术馆、河北省国术馆、天津市国术馆、天津县国术馆、天津中华武士会、天津武术馆、天津武术学会、净业国技研究社、天津武术俱乐部、河北武术馆等。

1.2 近代西方体育

1.2.1 近代西方体育的传入和传播途径。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拐点,天津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洋务运动兴办的重镇,兴办了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电报学堂等军事学堂;同时派遣的留学生回国后开办了南开学校等私立学堂,创建了天津体育协进会、天津体育促进会等体育社团。而商贸口岸的开放,带来了西方传教士,他们创办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等教会学校。西方体育通过这些途径,随着西方文化一起传入并传播开来。近代西方体育由此发端。

1.2.2 近代西方竞技体育的传入。1860年,英国基督教伦敦教会在津创办养正书院,将现代足球引入天津。1881年北洋水师学堂开设了竞走、跳高、跨栏等田径运动,举办田径运动会。1896年各学堂相继开设篮球游戏,邀请外籍干事饶伯森等人来校巡讲。1904年,乒乓球作为游戏娱乐品引入中国,在天津、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最先流行发展,基督教天津青年会(今天津市少年宫)引入中国第一张乒乓球台,举办了中国乒乓球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开赛。

1.2.3 近代天津举办的运动会。从近代天津举办的各类运动会看,近代西方体育从天津学堂走向全国。1915年,第三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南开学校举行,这是在天津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区域性运动会,为日后承办大型运动会奠定了良好基础。1923年,南开大学承办第10届华北运动会,第一次实现了由中国人自己筹备组织、制定比赛规则,开创国人自办运动会的先河,会场布置整洁,秩序井然,规模庞大,中外参观者超过万人。

1.2.4 近代天津的体育活动家。天津著名体育活动家提出了先进的体育思想,使学校和社会体育实现了双轨并行,推进了现代西方体育从学堂走向社会公众。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是中国奥运第一人,1927年张伯苓组Z成立天津体育协进会,提出“强我种族,体育为先”,坚持德智体三育并进、不可偏废,倡导积极向上的体育道德风尚。体育系教员董守义发表第一本篮球著作《篮球术》,他也被誉为“中国篮球之父”。王正延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

1.2.5 近代天津体育报刊对传播现代体育具有重要作用。天津的《大公报》《益世报》属于民国四大报刊,以对国人进行思想启迪为办报宗旨。《大公报》的体育栏目“体育界”大力宣传学校体育和体育社团,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为先的原则,倡导尚武救国,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该报多次报道全国的体育赛事,例如对1934年18届华北运动会、1934和1935年的万国越野赛等大型运动会进行专题报道,同时向欧洲派遣通讯员,传播现代体育教育,《大公报》因此成为民众获取体育理论和技术的重要渠道,对传播现代体育有重要意义。

2 数据库建设

2.1 资料收集

在文献资料方面,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以体育学为馆藏特色,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原文。①本校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依托的图书数据库包括读秀学术搜索中的图书资源、超星电子书、中国数字图书馆和方正Apabi教参书等。②本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和各系部资料室、社科中心纸本藏书等,经扫描后统一加工成电子书。③本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④对于通过上述现存资源渠道无法获得的图书原文,图书馆将联合系部,通过购买纸本图书然后加工成电子图书的方式开展数据库建设。

2.2 信息资源数字化

体育文化是活的、动态的文化,借助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收集、整理、记录传统武术的文化信息,弥补传承人保护的不足,永久保存珍贵资料。采用PDF转换器,可实现多种格式文档转换,实现在线阅读,采用java脚本语言可实现图片的多种在线欣赏方式,还可利用扫描方式将拳谱、宗谱、名人手稿、民国老书报刊等珍贵资料制成图像光盘,保持其原始形式。此外,还可综合利用多种现代数字技术,如三维技术、动漫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原始音频和视频加工。

2.3 信息加工规范

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标准化规范,采用B/S结构,对数据库的框架设计、平台构建、数据库语言和算法进行规范化界定,统一标准,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结构、分类标准、数据著录标准,实现数据间的交换和共享,严格控制数据的标引、分辨、检索点的选取,避免兼容性和操作性方面的缺陷。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共享性。在数据库信息著录方面,以《中图法》《汉语主题词表》等国内主导性的标准分类法为依据,结合Unicode通用字符集,吸取其他数据库在数据标引方面的经验,制定规范的著录标准、检索词和表达式,使检索语言和自然语言融合,设置合理有效的检索点。

2.4 信息检索

对所获取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形成独立的知识单元,揭示知识节点和知识链接,将项目介绍知识单元和其他关联,按照项目介绍―发展轨迹―人物―相关组织―著作(图谱)―文化底蕴的顺序,通过建立知识节点间的相互关联,构成相关信息的知识链接,将不同结构的知识单元串联起来,实现跨库检索和关联性分析,形成知识网络。按照CALIS文献资源数字加工与标准,实现基于Web服务的检索,提供基于知识词典的扩展检索功能,提供组合检索和智能检索功能、支持布尔逻辑组配关系、同义词扩展、主题词控制检索等功能,从时间、内容、地区、人物多角度设置检索点。

2.5 数据库更新和维护

随着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资源数据体系将不断变化。对于一些新的未收录的和已收录但不够准确的资料,图书馆要及时补充添加,并对新添加内容的标注和检索信息及时更新。图书馆还应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维护,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意外发生时能及时恢复数据,不影响数据库的正常使用。

天津体育文化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包含内容建设与数据库建设两部分,具体项目如图1所示。

3 天津特色体育文化资料库的效益分析

天津体育文化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立足高校,服务天津,成为对外展示特色体育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来看,具有以下实用效益。①从文献收藏角度看,以地域体育特色为主题的特色数据库,成为展现天津特色文化的窗口,提高了全民的文化自觉,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 ②从体育学教学角度看,为深入研究体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了参考。③从学科建设方面看,为体育学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为特色学科提供了丰富且高质量的文献保障服务和定制服务。④从文献收录、资源遴选和组织看,缓解了地方高校本土电子资源稀缺的状况,丰富了图书馆馆藏。

总之,该数据库的建设在地域特色保护、完善体育历史理论体系、丰富体育特色数据库研究实践、文献收录方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是热点也是难点,发展天津特色体育文化不只是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过去,更要有利于中华体育文化的将来。建立数据库是对地域特色文化的一种保护传承方式和发展方向。保护好、传承好天津的体育文化,实现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抵御时间对文化的消融,加深和延续后代的民族记忆。

参考文献:

[1] 郭强,于秋生,刘雅媚等.刍议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14(4).

[2] 刘欣,孙连杰.天津民俗体育的传播类型及价值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209-210.

[3] 张思华.论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J].神州,2012(2):6-7.

[4] 刘欣.天津民俗体育的文化考察[J].寻根,2011(3):41-45.

[5] 刘欣.天津近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及其借鉴[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6-89.

[6] 杨明,邹灿.体育与救国: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述评[J].史学月刊,2011(11):63-68.

[7] 覃林,王成科.论《大公报》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与传播[J].兰台世界,2013(19):134-135.

[8] 张文勇.湖南近代人物数据库建设研究与实现[D].长沙:中南大学,2013.

[9] 安静宜.高职院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以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重点专业数据库建设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102-104.

上一篇:统计公报范文 下一篇:五中全会公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