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9 22:35:23

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

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篇1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一:2020年,血透室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关心支持重视下,在科内护士的共同努

力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明确血透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并制订了透析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认真学习,要求血透护士都能熟练掌握,但是集体培训效果不佳,特别是新护士要花了时间,但效果不佳。最好是一对一授课,鼓励她们多看书,工作中针对问题反复提问,直到搞清楚。

2血透室病人多,机器不足,经常加第四班,护士长时疲劳工作,加上病人都是重病人透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外,增加了安全隐患,科室现急需增加机器和护理人员。日常透析过程中相互协作,急诊透析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无论是晚间急诊还是周日透析从没有推诿现象,也不因加班而影响次日正常工作。

3.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亲近而有耐心的语言沟通,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细心的讲解透析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的信息,尽量减轻患者的负担,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在没有家属陪.伴时,我们承担其家属的责任,递水,喂饭,搀扶,更衣,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感化病人。

4力求工作认真细致,血液透析具有较高的风险,作为护理操作者,既要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避免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5注重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多,依赖透析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要求我们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也在提高,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做到更细致入微的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学习巩固基础知识与扎实基本操作,同时还要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不断的与其他医院同行进行交流,积极参加院内各项业务学习与培训,支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大专,本科学习,今年8月派送一名护士参加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已取得专科证书。以及轮流选派护士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她们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6.做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透析时患者血液处于体外循环中,护理安全工作为重中之重,所以要求每个护士都要严格坚守工作岗位,认真执行医嘱,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按透析处方设置各参数,并按一人操作一人核对,每班两人固定,护士分工并密切配合来完成透析患者的前,中,后护理工作,特别要保证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时时巡视与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并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6.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保养工作,做到医、护、技随时沟通,保持机器正常安全运转,保证患者安全和较高质量透析。

7.保证透析液配置的无菌、浓度与质量。

8布局的不合理,加上护理人员不足,对病人管理做得不到位,如病人等候期间进入上厕所,年轻护士对病人的管理缺乏主动性,怕引起纷争,缺乏卫生员导致大量工作让护士去做,护士没有精力去做宣教。影响工作质量。

9..随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不断改进与提高。

随着病人增加,储物柜不足,通过向院领导反应,及时增加了病人储物柜,方便了病人

9.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是一类特殊人群,他们不但需要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更需要整套的无菌技术,所以护理人员要有严格的无菌意识,从透析液的配制,到治疗物品、机器的准备,再到瘘穿刺及上下机的各项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各种消毒液的配制要固定班次,按需,按量,按浓度配制,专用试纸检测浓度,严格按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执行机器的内外部,各种物品,空气地面等的消毒,使各项培养结果达标,并认真及时记录。

自2012年1月2020年11月30日透析次,其中血液灌流次。血液透析滤过次,CRRT11次,从未出现医疗差错事故,并在糖尿病人血液透析中如何观测血糖,防止低血糖休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透析中低血压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以保证透析的充分。除了努力与成绩之外,本年度我们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新的一年,我们全科护理人员要努力跟上医院发展与改革的新步伐,以质量管理为主线,力求全面提升力争全新面貌,更好地为血透患者服务,为做好医院的护理工作增添一份力量。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二:血液透析科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以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克服人员少,工作量繁重的重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和病人的肯定与好评,现将全年护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医疗护理安全。1.认真组织学习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护理工作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根据护理部要求,改变排班模式,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进行分级管理。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上机时双人核对医嘱和设置的各项参数指标,确保透析质量和病人安全,并保证全年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制定了科室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根据计划对新入科的两名护理人员实行一带一,为期三个月的规范化培训,认真学习血液透析理论知识及操作,力争做到三个月可以单独胜任血液透析工作。

二、加强学习,重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认真完成护理部组织的操作培训和考核,各项成绩达标。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血液净化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举办的《血液净化规范化管理及基本知识》培训,使全体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确保了患者透析质量和医疗安全。

3.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完成继续教育学分。

4.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

三、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患沟通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透过学习让护士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意义,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1.我们透析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该疾病患病时间长且不能彻底根治,易使患者产生失落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同时由于透析时间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要担负高额的治疗费用,更易产生轻生和绝望。

因此,我们首先做到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去爱护每一位患者,细心聆听患者倾诉,努力理解患者心理,善于掌握每个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交流技巧,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帮助他们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2.积极响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由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让其养成严谨、敏捷、果断的工作作风。

四、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加强消毒隔离检查。

2.保持水处理间、治疗室、透析室的清洁,每日按时消毒,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

3.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每月进行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治疗室空气培养检测并做好记录,结果均符合要求。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透析机严格一人一用一消毒,透析器管路一次性使用,杜绝了交叉感染,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

透析消耗品、医疗废物按规定集中处置。

五、定期考核检查,提高护理质量,做好教学工作1.今年为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护理部安排的每月质控检查外,每周进行护理安全小组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及防范措施,对于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地原因分析,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更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2.重视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指导,演练常规应急预案的处理程序,确保护理安全,护士长坚持严格督查各项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认真完成护理部安排的教学工作,实现一对一带教,确保护理安全,保证教学质量。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通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截止到11月,血液透析11469人次,血液透析滤过512人次,血液灌流964人次,床旁血液滤过223人次,且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在管理意识上还要大胆创新,持之以恒;2.健康教育还流于形式;

3.在论文撰写、护理科研方面几近空白;

4.护理队伍较年轻,护理经验相对欠缺;5.专科知识及沟通技巧欠缺。

在未来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为医院的更好的发展而不懈努力。2020年透析室护理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演练透析透析室各项应急预案,必须做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科室内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1.透析时患者血液处于体外循环中,因此护理安全工作为重中之重。

严格分组管理,认真核对机器设定的治疗参数是否准确、抗凝剂及其他药物的用量。密切观察患者透析中的病情变化,时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及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并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建立护理缺陷如实登记、报告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出现的护理缺陷分析发生原因,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学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上报护理部。

护士长坚持严格督查各项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3.加强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工作,每周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

4.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严格按照北京质控中心要求对透析用水、透析液定期检测并做好记录。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定期进行培训。

顺利通过明年北京市质控检查。

四、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争取今年再派护理人员参加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

2.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北京质控中心组织的血液透析规范管理培训班。

3.由专科护士及护士长每月进行课内小讲课。

4.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5.加强和落实血液透析规范操化作流程,严格按流程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三:时光过的如流水般飞逝,在血液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此,我非常感谢护士长和教员们在六周期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帮助。在老师的辛勤教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我受益匪浅。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

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作,使我对血液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微笑迎接新病人并做好入院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规范记录;正确采集血、尿标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执行静脉输液……总之,在血液实习的日子里,在护士长和教员们理论知识扎实和操作技能熟练的带教下,我受益匪浅,像她们一样,虽然我还只是学生,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不断摸索,用微笑温暖病人心田,用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温故而知新,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医。

在此,感谢护士长以及各位教员们对我的关心与教导,在此实习期间包括以后,我都把你们的教诲深深记在心中。我一定要把学到的只是应用到下一实习科室。不断地学习进步。同时,我感谢本科室的患者,他们很配合的让我做治疗,俗话说:病人就是老师。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的人还看了:

1.护士年终总结范文3篇

2.2015重症监护室护士年终总结范文3篇

3.护士年终总结范文大全

4.肿瘤科护理工作总结

5.输液室护士年终总结3篇

6.护士个人年终总结范文3篇

7.2020护士个人年终总结范文大全

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篇2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急症之一,尤其是急性大出血,其死亡率可达10%以上。患者常表现为上腹不适、呕血、便血、头晕、心慌,甚至昏厥或休克。医护人员必须迅速全力抢救,否则,随时会危及生命。然而,使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从脱离死亡的威胁到疾病的痊愈,并非单纯依赖药物或手术治疗所能奏效的,而必须经过医生与护士的密切合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科精心治疗和护理了3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痊愈28例,明显好转要求出院3例,治疗无效(恶变)的2例。大多数3周内痊愈出院。

回顾33例的护理实践,笔者认为,上消化道出血虽然变化快,疗程较短,护理的规律性也不好把握,但都有其并发症的特点以及治疗护理的规律,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过程,大致可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中,患者呈现不同的病理特点和心理差异,因而观察方法与护理重点也显然有别。所以,认真研究,掌握各个时期的病理变化、护理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可以使我们减少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

1.1 病情特点 急性期一般较短(大约几天)。大多数患者经过1~2天住院治疗即可消除出血症状,只有极少数的危重患者需要10天左右才能缓解。综合3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既有不利于治疗护理的因素,也有有利的因素。(1)从导致上消化道的出血疾病类型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者居首位,其中又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最多。(2)疼痛病史漫长,但出血后就医较及时。绝大多数患者长期感到上腹疼痛或伴有返酸、嗳气等,却不及时就诊。但出现呕血或便血时,半数患者能在3天内来院就诊,其余的也能在3天内就诊。(3)发病季节性强,患病对象以青年和农民居多。一般患者多发病于秋冬之交。但也不尽然,33例中就有55%的患者发病于春夏交替期(4~6月),干部、教师患者大多数发病于此期。从患者的年龄看,多发于青壮年(18~40岁占2/3,其中18~30岁占总数的46%)。从性别看,男性占88%;女性则少,其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妇女。从患病者职业看,46%为农民,26%出自干部。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其体质较强,因而有利于治疗护理。

1.2 临床观察 护理中的临床观察,是诊断、治疗的科学依据。护士应做到及时、细致、准确地观察与记录病情变化。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中,应严密注意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血压)、神智、出血量及颜色,以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若患者轻度出血时,则仅感头昏、心慌、乏力等;若大量出血时,则有冷汗脉搏增快、血压显著下降甚至发生昏厥或休克等。发现上症状后,护士应及时告知当班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和进行详细记录。

1.3 护理要点 急性期的护理是恢复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抓好急性期的护理质量,贯彻治标与治本并举的方针,才能顺利转入恢复期的护理,从而缩短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因此,护士要强烈的责任心,除按医嘱实行分级护理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心理护理。美国人索伦森在《基础护理:精神生理学的研究》一书中说:“每一个患者都经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失调。生理上的失调使情感不稳定,情感上的失调又造成心理上的失调。”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的心理失调主要表现为焦虑或恐惧,特别是严重的出血患者,会有一个恐惧时期,如不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就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护士应庄重、和蔼、亲切,针对患者的特点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消除其不必要的担心,以创造一个使患者精神愉快的治疗环境。(2)护理计划要周密。对昏迷患者要严防外伤;对休克患者,应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应使失血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协助料理其生活。患者呕血时,应使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呕吐后应及时更换脏被服,并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对呕血患者须禁食,待停止呕血24 h后方可给予温凉性流质饮食,且需少量多餐,由流质、半流质、软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尤其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 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

2.1 急性期过去便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较之急性期的护理过程要长。此间病情逐渐好转,精神及食欲日佳,但仍有复发的可能。

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篇3

【关键词】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研究表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 临床上认为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医学界有待攻克的医学难题[1]。此外,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作者统计分析发现该病具有起病急骤, 出血量多, 病情凶险的特点, 不容忽视的是该病常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和病死率高。作者前期研究认为有效的护理可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因此作者认为护理人员应掌握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影响[2],在护理工作方面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同时做到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发生出血并发症, 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重要性很大, 最终可延长患者生命和切实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研究和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策略和疗效。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80例患者, 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正确的护理措施,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 本院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80例患者, 男40例, 女40例, 年龄24~64岁, 平均年龄50岁。其中出血量1000 ml以下为30例, l 000~1 600 ml者30例, 1 600 ml以上者20例。经过治疗与护理, 除1例患者入院3d后死亡, 治愈60例, 好转19例, 总体护理效果非常好。

2 护理措施

2. 1 心理护理 临床认为肝硬化患者由于病程长、预后差, 医护人员也常发现患者多出现情绪悲观、消极, 导致对治疗失去信心。对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更加重了恐惧心理, 出现更消极的绝望情绪, 这些情绪对正确开展治疗和护理产生不利影响。作者认为指导患者了解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护理原则,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告之家属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做好患者的心理治疗,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 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度, 最终使得患者及家属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 2 术前护理及准备 病情危急, 准备好抢救器材及药物, 取平卧位下肢抬高30°以保障脑部血液供应。另外, 保持呼吸道畅通,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此外,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 尿量变化 , 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 记录每日出入水量,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3 术后护理 术后将患者安置于监护病房, 保持环境安静,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记录出人液量, 严密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 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早期协助患者做各种功能锻炼, 如深呼吸, 踝关节等。

2. 4 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 80例患者的出血期间患者应禁食水, 选择高热量 高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坚硬, 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肝硬化是一种慢性、 进行性弥漫性疾病, 合并出血率高, 做好出院教育, 防止再出血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3 讨论

肝硬化和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做好抢救前准备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作者认为发病突然, 出血量大, 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常会发生出血性休克, 诱发肝性昏迷等情况[3]。研究者认为能密切观察病情, 准确及时地抢救和处理, 积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的保证[4]。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候, 这些护理医生护士必须准确判断出血情况, 护士要有较强的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 对病情发展有很好的预见性。本临床护理结果表明, 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可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总之,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护理, 以及出院指导等, 有助显著减少复发, 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李润莲, 刘凤.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8, 5(8):759-760.

[2] 李建军, 智红. 肝硬化腹水限钠治疗产生严重后果的机制及其对策. 中国中西医结舍消化杂志, 2001, 9(6):359.

[3] 张美琴, 张雁南, 党彦华, 等. 5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17(3):57-58.

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篇4

在血透室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化学制剂损伤及锐器刺伤、噪声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现将危险因素总结如下:

1 透析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1.1 针刺伤: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输液、配药是透析室护士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难免被针头、安瓿等锐器刺伤出血 。针刺伤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有报道显示医院感染80%与针刺伤有关[1],可造成多种损伤。(1)身体危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如皮肤、黏膜的传染,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有HBV、HCV、HIV,还有梅毒、疟疾等。(2)心理危害:针刺伤后承受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压力。(3)社会危害: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从患者到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以及工作人员到其他与之相关人员的传播。

1.2 血液、体液的污染:血透室护士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透析前穿刺、透析中操作、患者穿刺处渗血的处理都可能造成操作护士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国内学者调查发现,一般临床医务人员HBV、HCV、HGV等肝炎总感染率为33.3%,比普通人群(12.3%)明显高,而血透室感染率为40%。我国某医院调查证实,有一组血透医务人员,HBcAg血清阳性率高达53.5%。这对透析室护士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威胁[2]。

1.3 环境损伤因素:化学消毒灭菌剂:血透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碘伏、2%戊二醛、30%双氧水、10%的次氯酸钠、10%过氧乙酸等挥发性消毒剂。用于空气、血透机、透析器、血透管路、物品、台面、地面的消毒,消毒效果可靠,但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消化、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工作者要定时开空调,通风、除尘、净化空气,配制化学消毒剂浓度要准确,过低达不到消毒效果,过高易对人体有害且造成浪费和透析器易破膜。

1.4 社会心理因素:透析患者大多数以依赖透析延续生命,透析室护理工作面对的是患者痛苦的,意外伤害,死亡威胁等身体损害。患者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由此导致患者暴躁、抑郁的心理压力。并且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逐日提高,医疗纠纷的增多,更加重护士心理、生理上的损害。

2 防护措施

2.1 针刺伤的预防:给患者进行有创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动作敏捷、娴熟,手法得当,技巧性强。在各项操作中要谨慎,以防针头刺伤皮肤。

护理人员应做到:(1)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2)禁止用手去弄弯针头;(3)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帽;(4)禁止直接传递锐器;(5)禁止徒手携带针头等锐器物;(6)将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物立即丢弃到锐器收集容器内;(7)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要求医生透析前常规做好患者血液HBV、HCV、HIV检查,急症按阳性处理。有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达标率72.8%[3]。透析室护士要重视把保护患者及“无伤害”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确保自身的健康。

2.2 针刺伤的应急处理:受伤应用力挤压伤口使其流血,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用碘酊消毒,若患者HBV阳性则应在受伤24小时内注射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如果患者HIV阳性设法在暴露后24小时内尽快服药预防,发生暴露后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尽快采暴露者血液做HIV抗体检测,如为阴性,则分别于暴露后6周、8周、3个月、6个月定期查HIV抗体[4]。

2.3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透析室护士每天和血液及患者体液间接接触,是血液性疾病传播的高危人群,一旦传染相关疾病将给自身及家庭带来不幸,到目前为止,血液性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每1例透析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的物品对待,预防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务人员。(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意外损伤。闭路或单冲透析器和血透管路时,应按程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管道逆行污染。勿使消毒液溅到身上、眼内及地面上。加强透析器及体外循环管道的清洗、消毒、灭菌及管理,消毒必须在1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透析器及管道做到固定患者使用,固定摆放位置。避免交叉感染。(3)做好个人防护,透析操作时更换专用工作服、隔离鞋、口罩、戴手套,减少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血液,皮肤或黏膜有损伤时更应注意。拔动静脉针时,应先停血泵将动静脉夹子关住再拔针,勿使血液滴在床上及地面上。操作完成后,严格洗手,用洗手液流水冲洗,避免造成感染和污染医疗环境。(4)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透析室的医护人员每年应进行1~2次健康体检,定时进行免疫接种,如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等[5]。(5)建立锐器损伤、针刺伤报告管理制度,护士一旦被刺伤,报告医院有关部门,医院应立即评估发生情况,使受伤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及跟踪观察。

2.4 噪音防护: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执行无菌操作时。谢绝家属进入,严格陪探制度,保持透析环境清洁、安静。

2.5 化学消毒灭菌剂的防护:(1)熟练掌握常规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性能、功效及配制操作规程,严格掌握化学消毒剂有效浓度和剂量,使消毒剂的用量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造成更大的危害及浪费。(2)检查和配制化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帽子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3)消毒剂如不慎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4)易挥发性消毒剂要密闭保存:消毒剂放置在阴凉通风处,以免挥发渗漏造成环境污染。(5)环氧乙烷消毒的物品须待环氧乙烷气体散尽后使用。(6)0.2%戊二醛浸泡物品时,严密封闭防止气体泄露污染空气,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6 自我心理调节:护士应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疲劳。护士要学会正确对待社会偏见及各种心理困扰,采取回避、疏泄、转移、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做好心理防护。

小结: 血透室护理人员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患者-患者,患者-操作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同时也易造成护理人员的自身感染。因此,血透室工作者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强化防止交叉感染的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由护士长监督执行,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透析室内感染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使血液净化治疗发挥出解除患者痛苦的最大作用和达到保护患者、工作者免遭各种危险因素伤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4.

[2] 徐荣佳. 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6):717.

[3] 陶水华.职业损伤与防护[J].护理与康复,2003,2(1):51.

[4] 郭 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9.

[5] 彭元娥.血液透析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体会[J].中国血液净化,2004,12(3):679.

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篇5

【关键词】 腹腔镜; 广泛子宫切除; 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88-02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排列第三的常见恶性肿瘤,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中。据文献[1]报道,子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的死亡率较低,患者实施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可显著提高,生命得到延长。将笔者所在科室16例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6例宫颈癌患者,其中I期7例,Ⅱ期9例,平均年龄55岁。平均手术出血量280 ml,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手术结束后平均住院时间11 d。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心理护理 据文献[2]报道,情绪消极、紧张不安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不良情绪,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被不良情绪降低或抑制,手术实施的是否成功与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也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巡回护士要在手术前一天下午到病房看望患者,并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得到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同时,巡回护士还应告知患者进手术室前应取下身上的所有金属物品,私人物品一律不能带入手术室,术前12 h禁食,术前4 h禁饮,并备好术野皮肤,即刮除术野处的体毛,清洁肚脐眼。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患者所实施手术的流程及特点、完成此次手术的人员组成、术中和术后的各种反应等情况,并仔细查看患者的病例记录及入院后的各项检查结果,为手术的成功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器械仪器准备 衣包、布类包、普通器械、电外科工作站主机、腔镜下广泛特殊器械、超声刀、腔镜百科钳剪、电线保护套(笔者所在科室腔镜摄像头不消毒,使用时用保护套套好)、2-0可吸收线、22号引流管、电刀、手套等。

2.2 术中护理

2.2.1 巡回护士配合 巡回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进入手术间,开启空气净化系统,检查平面卫生,准备好手术所需药品和皮肤消毒液,确认物品准备情况及各仪器的性能正常。工人把患者送进手术间之后,协助患者躺在手术床上。此时,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多交流,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心情恢复平静。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核对患者的术前禁饮禁食、备皮、身份信息、住院号、手术名称等情况,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三方签字确认,把输液通道建立在患者右上肢,并把患者双手固定于身体两侧。备好负压吸引器,配合麻醉医生进行全身麻醉,麻醉后患者的采取改良截石位(臀部超出床垫10 cm,大腿与躯干呈160°~170°,两腿分开约80°,卸下脚板),超声刀主机放于患者右上侧,电外科工作站主机置于腔镜主机旁。手术建立气腹及穿刺锥穿刺完毕后,将手术床摇至头低脚高膀胱截石位,具体倾斜角度可根据手术情况而定,充分暴露手术野以利于后续操作,把电刀的电极片粘帖于患者大腿靠近膝关节处,并告知医生消毒时勿打湿电极片。用纱布覆盖好患者双眼,保护好患者眼睛,患者肢体与金属物品之间要隔4 cm以上的绝缘层,以防烧伤。手术过程要控制好输液速度并随时查看输液处的皮肤有无红肿,及时补充术中所需物品,建立气腹前及缝合切口前与洗手护士共同查对所有手术物品的数量及完整性等情况,手术完成时将患者复原,并关闭各种仪器开关。

2.2.2 洗手护士配合 手术助手常规消毒,洗手护士配合铺单,穿刺锥(Trocar)穿刺,探查腹腔。递超声刀、无损伤钳给主刀医生,断圆韧带、阔韧带,切除双侧附件,递百科钳凝卵巢固有韧带、卵巢动静脉,超声刀切断卵巢动静脉处。递输尿管钳给一助,提起输尿管,递超声刀、无损伤钳给主刀医生清右侧髂总、盆腔淋巴结,同法处理对侧。递超声刀、无损伤钳给主刀医生切开膀胱腹膜反折。递无损伤钳和吸引器推膀胱,若出血用超声刀或百科钳止血。游离输尿管,递输尿管钳给一助,提开输尿管,递超声刀、无损伤钳给主刀医生,游离出输尿管。断主骶韧带举宫者向上用力举起子宫,递分离钳给一助帮助主刀暴露视野,主刀医生持无损伤钳、超声刀断主骶韧带并分离足够长阴道。电凝钩切下子宫(留一部分转至阴道切开)。转至阴道,递2把鼠齿夹阴道残端,单极电刀切下子宫,递环钳、湿盐水垫擦净术野,观察术野有无出血。递长持针器、长有齿、2-0可吸收线缝合阴道残端,甲硝唑200 ml清洗阴道。转至腹腔,用生理盐水清洗腹腔,检查有无出血,有无输尿管损伤,根据情况放置止血药,放22号引流管。术后放出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拔出穿刺锥,缝合伤口,固定引流管,盖上敷料。

2.3 术后回访

术后第二天由巡回护士去病房,对患者状态进行追踪评估,询问患者对此次手术是否满意,并详细记录患者所提出的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进行总结、提高。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周期性随访,以便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醒患者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3 结果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器械和仪器的准备,手术过程中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等手术组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16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的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部成功,且术后并发症少,经术后回访表明,患者对手术及护理效果满意。

4 讨论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3]。该手术难度较大,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成败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所实施的手术不了解,由此就造成了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无助的情绪,而接踵而至的是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情绪不稳定,这些对手术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4]。有效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更透彻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所实施的手术,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良好条件,使患者能愉快、开心地度过围术期。

总之,通过对这16例患者进行手术护理,笔者所在科室总结出了一整套成熟的护理配合流程,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节约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资源,为患者的康复打好了基础,同时也为该手术在笔者所在科室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条件,该手术的护理配合还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吕晓萍,莫雪梅,赵香凤.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2):7153-7154.

[2]李玉英,杨恩燕.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失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15):49.

[3]陶爱琴,何花.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7):2197-2210.

[4]刘正英,李琼芳.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69.

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篇6

【关键词】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护理配合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10-02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治疗也越来越普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以内镜粘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对消化道粘膜以及粘膜下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可达到与外科治疗相似的效果[1],因而对护理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配合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的全过程,还要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并与术者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认为其适应症为只要无固有肌层浸润、无淋巴及血行转移,不论病灶位置及大小,ESD均能切除[2]。对68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下,均成功完成ESD治疗,现将护理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病变位于粘膜下层,实施ESD进行治疗,其中2例患者术中大出血,行手术治疗;3例患者出现穿孔,经内镜下钛夹夹闭后返回病房,经胃肠减压、止血、抑酸、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后好转。其它均无出血、穿孔及并发症。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粘膜下层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2.1.1.1 术前完善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出凝血时间及血型检查、心电图等,如有异常,应予纠正后才能施行。

2.1.1.2 了解患者病情,包括既往史及治疗情况,既往内镜及相关检查结果。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医疗风险。

2.1.1.3 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尤其注意近期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和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应停用7-10d后方可行ESD。

2.1.1.4 评估病人,做好安慰及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1.1.5 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2.1.1.6 术前常规禁食、禁水6~8h。

2.1.1.7 术前用药:术前15分钟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以减少术中胃肠蠕动及痉挛。

2.1.2 器械准备

仪器及配件:治疗孔道达3.7mm和4.2mm的治疗内镜、高频电发生器、注射针、针式切开刀、 IT刀、Hook刀、FLEX刀、Dual-knife、圈套器、热活检钳、止血钛夹、透明帽、异物钳、喷洒管等。

2.2 术中护理

2.2.1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取下活动性义齿,如为上消化道的ESD并放置好牙垫。

2.2.2 染色 食管的病变染色采用1.5%~3%的复方碘溶液10~20ml;胃肠的病变采用0.5%亚甲蓝溶液10~20ml或用0.4%靛胭脂8-10ml,根据术者的要求和习惯配制染色剂的浓度,经喷洒管待术者将视野对准病变部位后配合护士匀速推注,将染色剂均匀的喷洒在病变表面,以便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大小及边界。

2.2.3 标记 协助术者在病灶周围做好标记。应用针形切开刀、Flex刀或APC于病灶边缘5mm处电凝标记切除范围,食管和结肠黏膜层较薄,电凝功率宜小,以免伤及肌层。在针形切开刀标记时,配合护士要把握好出针的长度,一般头端外露1mm为宜。

2.2.4 粘膜下注射 配合护士把粘膜下注射液抽在20ml注射器内,连接注射针排尽注射针内空气递与术者,每点注射大约7ml,可重复注射几次直到靶部位被足够隆起,以分离粘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确保安全。由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操作费时较长,故其注射液的选择多采用隆起保持时间长、止血效果好、组织损伤小的粘膜下注射溶液[3]。

2.2.5 预切开 待粘膜下抬举理想后用Flex刀在标记点外缘切开黏膜,使用Flex刀切开黏膜时配合护士要把握好出针的长度,以防穿孔的发生,一般头端外露1~2mm。顺利预切开周围黏膜是ESD治疗成功的关键。然后利用IT刀或Flex刀通过预切开的切口进入粘膜下层,然后沿标记外侧作环形切开。

2.2.6 剥离病变 根据病变部位和术者操作习惯选择不同剥离器械。配合护士一定要熟知各种器械的特性,根据病变情况及术者个人习惯选择,从而做到医护间配合的默契性。在剥离过程中配合护士可视剥离的进度及术者的个人习惯而交替使用Hook刀、Flex刀、IT刀等。配合护士出针的长度一般头端外露1~2mm。始终保持剥离层次在粘膜下层。剥离中必须有意识预防出血。

2.2.7 创面处理 应用APC电凝创面所有可见小血管预防术后出血,必要时止血夹夹闭血管。配合护士应积极准备好各种止血钳及止血夹以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出血情况。切除完毕,将切除的病灶固定并查看病灶剥离完整情况,送病理科进一步检查。退镜前观察患者腹部有无胀气,尽量把腔内气体抽出,减轻患者因肠胀气带来的痛苦[4] 。

2.2.8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出血和穿孔是ESD的主要并发症。

2.2.8.1 默契配合术者,预见性的准备好止血器械,比如热活检钳、钛夹等。

2.2.8.2 密切观察手术视野是否清晰,有无出血 。一旦发生出血,首先判断是少量渗血还是血管损伤后的喷血,并紧记出血的具体部位,按术者要求迅速准备止血附件并提醒术者出血的具点,并嘱台下护士随时补充各种器械和液体,保障止血过程有条不紊。

2.2.8.3 安全、完整切除病灶后酌情用钛夹夹闭切口,防止出血或者迟发型出血的发生。

2.3 术后护理

2.3.1 监测生命体征。

2.3.2 禁食水24-48h,给予抗炎、抑酸、止血治疗,补充所需水、能量。

2.3.3 观察排便、腹痛情况和腹部体征,颈部有无皮下气肿。

2.3.4 如无异常,术后第2d可以进食流食。对病变切除创面较大,或部分术中出血较多,存在迟发性出血或穿孔的患者可行胃肠减压,延长禁食水时间。术后48h行粪便常规检查,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穿孔体征,必要时行腹部X线检查[5]。

3 小结

通过对88例经ESD治疗早期消化道癌患者的护理,认为ESD具有以下优点:

3.1 可以对较大病变实现一次性切除。

3.2 整块切除有利于精确的组织学评估,并且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6]。

3.3 ESD使消化道肿瘤患者免于器官切除,且ESD的1次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7]。

3.4 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脏器功能恢复迅速,可早期离床,经济实惠,其技术已被列为一种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的新手段。护士配合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与否的关键,术中的配合是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保证;而术后护理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据文献报道,ESD 术后出血需要急诊内镜止血约7%, 穿孔约4%, 也有部分病例需要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认为ESD可能成为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的标准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会会,陈莹,许树长等.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的应用 中国内镜杂志2012年8月第18卷第8期,800

[2] 尧登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西南国防医药,2010年2月第20卷第二期215

[3] 令狐恩强、秦治初,内镜下粘膜切除及粘膜剥离术的治疗进展 临床内科杂志 2010年2月第27卷第2期 J Clin intern Med,February 2010,Vol.27,No.2 77

[4] 何珠芳,倪慧.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3) .5026-5027

[5] 郝晋雍,黄晓俊,王祥等,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的临床研究 中国内镜杂志 2012年12月第18卷第12期1246-1247

[6] 李兆申,金震东,王洛伟,消化内镜学进展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1

[7] 韩少良 胃黏膜内癌的EMR与ESD治疗《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1009-9905(2008)02-0129-03

通讯作者:

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篇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AKI) complicated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Method:54 patients with AKI complicated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March 2010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for 31 cases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for 2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ethods.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care according to conventional methods,and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care according to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The hospitaliz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costs,hospital mort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One day before discharge,the questionnaire of disease related knowledg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handed out to the patients,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Result: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hospitalization cost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health knowledge master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87.10%(27/3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0.87%(14/23)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1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26%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97.28±2.45)score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0.67±2.59)score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 Acute kidney injur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Futi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Shenzhen 51803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2.027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由于外科手术等各种原因导致机体肾功能急剧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引发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1-2]。而消化道出血是AKI的常见并发症,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可明显增加AKI患者住院死亡的风险,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威胁[3]。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在降低AKI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和改善患者预后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由医院专业人员制定有顺序性、时间性,且适合某种疾病大多数患者的最有效照顾流程的护理规范[4]。本院成立了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制定了适合AKI并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对31例AKI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AKI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例,均经临床症状、实验室及纤维胃镜或血管造影确诊。根据上述患者采用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干预组31例和常规组23例。干预组31例患者中,男17例(54.84%),女14例(45.16%);年龄19~78岁,平均(53.17±7.23)岁;合并心功能不全13例(41.94%)、慢性肝病10例(32.26%)、高血压8例(25.81%)、慢性肾脏疾病6例(19.35%)、糖尿病5例(16.13%)、凝血功能障碍3例(9.68%)、严重低氧血症2例(6.45%)、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9例(29.03%)、合并外科手术后3例(9.68%);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分期:1期0例、2期0例、3期31例(100%)。常规组23例患者中,男13例(56.52%),女10例(43.48%);年龄19~76岁,平均(52.94±7.55)岁;合并心功能不全10例(43.48%)、慢性肝病6例(26.09%)、高血压4例(17.39%)、慢性肾脏疾病4例(17.39%)、糖尿病3例(13.04%)、凝血功能障碍2例(8.70%)、严重低氧血症1例(4.35%)、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7例(30.43%)、合并外科手术后2例(8.70%);AKIN分期:1期0例、2期0例、3期23例(10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合并急慢性疾病、外科手术、AKIN分期及AKI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AKI诊断:参照AKIN诊断标准,(1)48 h血清肌酐上升≥25 μmol/L;(2)7 d内血清肌酐上升至≥1.5倍基线值;(3)持续超过6 h尿量20 g/L,且24 h内需输血2 U;(4)呕吐物或鼻胃管引流液为鲜血或咖啡样物质,或大便呈黑色柏油样,隐血试验呈强阳性(5)经纤维胃镜或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为上消化道[6]。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及出血情况采用纤维胃镜下局部喷洒或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止血、电凝、钛夹出血、硬化止血等方法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即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指导、一般心理护理等,干预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系统的护理。具体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步骤如下。

1.3.1 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 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建立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和心理状态,并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护理需求,结合专家指导和医生的诊疗计划,制定合理、科学的“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

1.3.2 针对护理路径表的学习与培训 加强相关医护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针对临床护理路径表的相关知识、实施要点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分层开展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理骨干指导、培训,然后再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掌握程度与护理技能。

1.3.3 具体实施 (1)患者入院后,则由护理人员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完成护理记录。(2)护士长定期检查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情况,给予监督和指导。(3)若实施过程中,因患者病情恶化或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路径实施延迟,需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并在临床护理路径表备注栏上进行标注,患者出院后由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进行全面效果评价,评估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并总结路径实施经验,分析路径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逐步完善临床护理路径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并于出院前1 d发放由本院自行设计的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健康知识调查表,内容涉及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心理指导、作息要求、饮食原则、活动原则、感染预防、尿量记录、标本留取方法、治疗知识等10项,每项分数为0~10分,总分0~100分,总分≥80分为掌握。同时发放本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护理记录等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住院死亡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87.10%(27/3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0.8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969,P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干预组的护理质量评分(97.28±2.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7±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569,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最先在20世纪中期,由美国护士Zander[7]首次提出,并成功应用于医院的急救护理,且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已广泛应用于西方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8-9]。临床护理路径于1996年开始进入我国,经大多医疗结构和专业人员的探索和研究后,目前亦已取得较大进展,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并迅速识别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异,利于护理人员有的放矢地开展护理工作,并通过持续进行质量改进,促进护理质量和护理有效性的提高,通过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医院经济效益,对控制医疗成本,节省不必要的社会医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10-11]。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的某一疾病人群或某项临床症状设立并制定的诊疗方案,包含质量保证、循症医学、持续质量改进、整体护理等,而临床护理路径是指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和应用[12-14]。本研究通过对AKI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与实施,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由常规护理中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避免常规护理中机械地执行医嘱、缺乏护理思考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加护理主动性和责任感,确保医疗护理安全[15]。此外,患者还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表了解自己住院期间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促进疾病恢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期间,患者不断接受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药物应用、饮食、作息等知识,不仅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进展及相关知识,还可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交流机会,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信任的桥梁,进而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护理服务行为,指导护理人员有计划性、有预见性地实施护理工作,避免护理人员交接班后,部分护理工作的重复或遗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16],使患者接受更优质的护理照顾。此外,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期间,护士长定期检查,确保护理工作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进行,及时发现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确保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篇8

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人密集的场所,具有病人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护理工作强度大的特点。重症监护室护士是护士中的特殊群体,有较多的机会遭致感染,从而危害其身心健康。如护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还可能成为医院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所以护士的自我防护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侵袭,同时也可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让危重患者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现将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1 职业危险因素

1.1心理因素 重症监护室病人病种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长期处于危重病的包围中,护士每天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随时监测病人和各仪器的各项指标,为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始终处于应激状态。面对急、危症病人极易造成护士的身心疲惫。长期的压力可以导致护士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工作效率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增加。

1.2生物性因素 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期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及排泄物等,这些潜在的感染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有无潜在传染病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置;常忽视了自身的防护,这些均使护士极易被感染疾病,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径常见于:针刺伤;通过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的感染;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等。

1.3化学性因素 重症监护室需频繁接触各种浓度较高的消毒液,如各种器械、一次性物品的浸泡消毒、机器表面的擦拭消毒及每日的地面消毒要使用含氯消毒液,加上环境封闭,一些药物和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在重症监护室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中循环,直接影响护士的健康。

1.4物理性因素 (1)放射线导致的辐射损伤。重症监护室患者经常需要接受床旁胸片检查,护士需协助拍片;护士不可避免要接触放射线,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和造血功能损害,甚至致癌。(2)噪声。重症监护室拥有众多的监护抢救设备,各种仪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如呼吸机压缩机发出的声音、监护仪等发出的报警声, 加上患者的声,噪声可达45-80db。

高分贝的噪声可引起护士听力下降、烦躁不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应,使工作效率显著降低,特别是降低精确度和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3)职业性腰背痛。有研究表明:护士的职业性腰背痛大约有2/3是在搬抬患者时发生的。而术后转科、外出检查搬抬患者是护士的常规工作,因此,icu护士较易发生职业性腰背痛。在搬抬过程中若协助不当,则会导致危险性增加。

2 防护对策

2.1心理因素防护 加强护士业务能力和专科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抢救水平, 减轻护士因新技术及知识更新造成的心理压力,重视身体素质锻炼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技巧,提高职业道德及个人文化素质修养,提高沟通能力和心理耐受力,降低心理、社会因素对护士的危害,使之保持最佳心身状态。在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与休假,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2生物性因素防护 严格执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手的消毒、终末消毒、预防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等有关规定,是预防生物因素伤害的最有效措施。体液隔离除能阻断血源性疾病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hbv、hcv、hiv外,还能阻断化疗病人体内物质所含的化疗药物原型及代谢物对护士的损害。因此,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黏膜、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一定要戴手套。一旦被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及每次摘下手套后,都要对手进行彻底清洗。

2.3化学性因素的防护 护士在配置、使用消毒剂时要戴上防护手套或口罩,必要时要戴眼罩;熟悉化学制剂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室内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挥发性的制剂要加盖保存。护士在使用经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物品时,要注意生产批号、消毒日期。如果日期很近,可将物品在高温、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放置半个月后使用,使环氧乙烷对人体的毒性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4物理因素的防护 为控制辐射应尽量减少床边摄片的次数。必须进行时应用屏风遮挡或穿防护服。医护人员办公区与病区隔开或将患者安置在封闭环境中,安装闭路电视系统,减少参观人员,尽量少发出声音。定期检查和维修发出噪声的设备,放置橡皮缓冲器或橡皮垫来减少振动产生的噪声。呼吸机或监测仪的报警系统要分别设成柔和的提醒声和较强的警报声。调节电话、传声器等院内通迅系统的音量,以减少干扰。隔音罩可减少计算机和打印机所发出的噪声;在重症监护室谈话应限于有关患者护理的必需内容,并尽量不让患者听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医护人员的举止对减轻噪声有积极作用。

上一篇:汽车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