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范文

时间:2023-02-28 13:30:20

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1篇

首届全国消化道肿瘤诊治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召开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近年来,有关该类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得到了较深入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及基础研究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5年8月5日至7日在沈阳举办了全国消化道肿瘤学术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就该领域的学术进展作专题讲演,并进行学术交流。内容包括消化道肿瘤的基础研究、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方法、消化道肿瘤的内科、内镜及介入治疗等。

抗肿瘤药物场外风光

国产中药引领

这次全国大型会议,并不是所有的医药厂家都可以参与的,只有那些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上处于前沿地位的医药企业才能有幸参与,广东珠海丽珠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丽珠医药营销有限公司医学市场部学术专员吴晓丽。她告诉记者,他们这次随会议展出的药品“参芪扶正注射液”,作为首家批准上市的纯中药澄明大输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深受广大医生、患者的欢迎,是肿瘤放化疗的基本支持药物。它也是中国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与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开发的国家中药二类新药。

长期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注射液对气虚型的晚期肿瘤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具益肺健脾、补气养血的扶正作用,能明显改善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目前,丽珠集团联合包括中国科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华西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正在对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更多细致而科学的后续研究,最终保证参芪扶正注射液成为数字化中药、中药现代化的典范。

世界名药上台“报告”

小 雨

全球第五大制药商、瑞士的诺华公司这次不但带来了相关药品的展示,同时他们药品的合作研究者也在台上进行了研究报告的陈述。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肿瘤药品事业部的梁静称,他们这次带来的抗肿瘤药品有择泰、善龙、善宁、格列卫等品种,同时在这次会议中,他们还将就公司研究人员对消化道疾病的研究成果进行大会发言。作为国际大型医药公司,前沿的研究也是他们工作的重点,针对消化道肿瘤方面的治疗,他们的善龙、善宁等药品非常有效。

年销售额逾200亿美元的诺华公司是全球制药和消费者保健行业居领先位置的跨国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72900人。2003年美国《商业周刊》按市值排名诺华居第19位,是瑞士第一大公司。2003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诺华从第257位上升至第274位。公司研发的药品中共有六种获得了被誉为制药界诺贝尔奖的“PrixGalien”大奖。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目前在全国设有17大办事处,业务遍及70多个主要城市,生产和销售心血管、内分泌、移植免疫、风湿疼痛、骨代谢、消化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科、眼科等10个领域30多种高科技专利药品。公司多年来一直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稳健增长。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2篇

事实证明:硒含量越低,消化道肿瘤死亡率越高

大量资料表明,在肝癌、肠癌高发地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硒较一般地区为低。 硒是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微量元素,能防止DNA受损,补充硒可减低缺硒人群中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在对伊朗某省胃癌高发区人群的胃癌发病率与血清硒水平研究中发现,血清硒>90mg/L者仅有29%。在调查1763位受试者后发现,血清硒含量高者患大肠腺癌风险较低。中国同样有资料表明,血清硒浓度与胃贲门癌、食管鳞状细胞癌有关。

中国医学科学院于树玉等,开展了中国8省24个地区人群血硒水平与癌症调整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胃癌、食管癌及肝癌死亡率与血硒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消化道癌病人血硒水平降低是最为明显的。

我国科学工作者近年来测定分析某县结肠癌高发地区16个乡镇土壤和粮食中的硒含量,结果发现,结肠癌发病率高的乡镇,其土壤和粮食中的硒含量者都显著低于发病率低的乡镇。

硒防治消化道肿瘤的四大途径

硒能“提高”人体免疫及抗氧化能力:首先,硒可提高免疫力,对抗肿瘤细胞复制、转移,这是由于硒几乎存于人体每一种免疫细胞中,缺硒可导致免疫力大幅度降低,补硒可调节人体最基本的三大免疫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人体防癌抗癌能力。其次,有害自由基增多是致癌重要原因,硒可调节多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含硒酶”的活性,清除有害自由基,保护细胞膜不受损害,预防肿瘤的发生。

硒能“解除”致癌物的毒性:致癌物是肿瘤发生的最大诱因,硒能够对致癌物进行“约束”而影响其代谢过程,也就是将致癌物代谢成“不具有致癌性的物质”,这种影响可以有效打断肿瘤形成的初期环节,从而达到防癌抗癌的目的。

硒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其凋亡:硒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发育,抑制肿瘤细胞扩散。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硒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主要是由于硒的特殊代谢产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癌组织所产生的。

硒能“切断”肿瘤营养供给:肿瘤的成长依赖于机体对其的营养供给,硒可促进机体快速产生“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网的形成与发展,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渠道。由于肿瘤得不到营养来源,会逐渐“枯萎、消亡”;同时由于切断了肿瘤的代谢渠道,废物不能排出,肿瘤将逐渐变性坏死,其机制可形象地比喻为"断敌粮草"和"釜底抽薪"。

硒的强抗氧化力可预防胃癌

人体内硒水平的降低会造成免疫功能缺失及抗氧化能力下降,引起胃粘膜屏障不稳定,黄嘌呤氧化酶在应急情况下会持续升高,造成胃黏膜缺血性损伤,氧自由基增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变。临床证实,浅表性胃炎患者体内含硒量往往比健康人低,而血液中含硒量低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多数胃癌病人处于硒缺乏状态。我国8省24个地区的调查也表明,居民血硒水平与胃癌的死亡率呈明显负相关,即硒水平越低,胃癌死亡率越高。

硒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补硒能迅速提高人体含硒酶活性,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有效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阻止胃黏膜坏死,促进黏膜修复和溃疡愈合,从而预防癌变。

硒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硒最突出的作用是防癌。中国医学科学院经过16年的研究,证实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区进行了为期8年补硒实验,观察结果,补硒人群中的肝癌发

生率比不补硒人群降低了49%!为此,我国用硒预防肝癌的工作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2000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报道,补硒对高危人群预防肝癌的作用:206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

分为补硒组1112例和对照组953例,补硒组每人每天服硒228微克,对照组服安慰剂,观察3年,补硒组血硒显著升高,相应谷胱甘肽过氧化酶随之升高,肝癌发病率补硒组3057.55/10万,对照组5891.11/10万,相差近一倍。这些研究说明,在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中,尤其是低硒地区,补硒是可以预防肝癌的。

硒能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目前,在临床上大肠癌患者体内硒含量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已有大量报道,大肠癌患者补硒后免疫功能随体内硒含量的上升而明显提高。显示了硒对机体免疫功能确有重要意义。

上海瑞金医院观察了40 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大剂量补硒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患者每天补硒600微克,持续2 周,结果发现:手术前后给大肠癌患者大剂量补硒,可明显地提高其血硒水平,改善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增强抗肿瘤的能力。另外,免疫力的提高对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特别说明,硒不仅能够防治胃癌、肝癌、结肠癌等,对其他类型的消化道肿瘤效果同样明显。天然食物中的硒往往不能充分满足人体正常新陈代谢需要,对健康人预防癌症,患者战胜癌症,则必须依赖额外强化补硒。而在预防消化道肿瘤方面,硒的摄取往往要在很大剂量的前提下才会有效,因此选择合适的硒制品尤为重要。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具有高效、安全的独有特性的红色纳米硒的出现,为预防消化道肿瘤、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纳米硒的推荐剂量

健康状态

服用剂量

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90~180微克/天,相当于硒旺胶囊2~4粒

呼吸道/前列腺/甲状腺/抑郁症

250~300微克/天,相当于硒旺胶囊6~7粒

胃炎/肝炎/心血管疾病患者

250~300微克/天,相当于硒旺胶囊6~7粒

肿瘤放化疗期间

600-800微克/天,限短期服用,相当于硒旺胶囊16粒

肿瘤康复期预防转移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3篇

疗效标准按照中国肿瘤协会1987年制定的PDT治疗近期疗效标准[2];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1个月;部分缓解:治疗后肿瘤缩小50%以上持续1个月;稳定:肿瘤缩小不到50%;进展:肿瘤缩小不明显或有所增大。

结果4例患者治疗后经复查胃镜证实,肿瘤均完全消失(CR),每隔2月复查胃镜及胸、腹部CT,经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残留、复发及转移。

护理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的不了解,对光动力治疗产生疑虑,责任护士在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讲解光动力治疗的作用原理及其优越性,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告知患者摄入药物的人体组织,如果没有受到光的照射,就不会引发光动力反应,产生细胞毒[3],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因此,要加强对光照的防护,注意暗化病室,无特殊情况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如检查需外出,全身皮肤易暴露处应尽量遮盖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嘱患者佩戴墨镜,加强对眼睛的保护,光敏剂使用后前2周应严格避光,后2周可逐渐于早晚到室外活动,促进光敏剂的逐渐吸收。

不良反应的观察光敏剂毒副作用及其轻微,不良反应主要是光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红疹或出现水泡,4例患者由于防护得当,未出现光敏反应。光动力照射可以破坏并杀伤肿瘤细胞,坏死物质吸收可导致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胸痛,食管壁炎性渗出,会产生少量胸腔积液、肺感染等表现,4例患者光动力治疗后均无发热,1例食管癌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少量胸腔积液,食管狭窄等症状,给予抑酸、抗感染及放置食管覆膜支架等处理措施后,上述并发症得到缓解。

饮食护理术前12h禁食水,术后进流食、半流食,过渡到软食,应少量多餐,进食温度以温凉为宜;忌生冷、坚硬、刺激性强、不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同时保持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讨论

临床上光动力治疗较多应用于晚期不能手术肿瘤患者的姑息性治疗,可有效解除消化道癌性梗阻。早期食管癌及早期胃癌首选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病灶,对于表浅且局灶性病变,也可选择胃镜下微创治疗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但对于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病、长期服用且因病情需要不能停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和因基础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放化疗及胃镜下有创治疗的患者,光动力治疗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上述4例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经胃镜下光动力治疗,2例随访近1年、另2例随访半年,多次胃镜及病理未见肿瘤复发及残留,疗效较可靠。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舌象;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发展较快,易转移。舌通过经络与脏腑紧密联系在一起,脏腑的经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必然也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于舌,因此舌象是反应体内变化的非常灵敏的指标。

1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瘿线的研究

童国等[1]在1962年首先报道了原发性肝癌的舌诊特征――肝瘿线。即舌的左右两侧边缘呈现紫或青色,成条纹或不规则形状的斑块、黑点、境界分明易于辨认。因其作用为提示肝癌的信号,所以暂称为“肝瘿线”,按瘿属瘤类“肝瘿”亦即隐寓肝脏肿瘤的意思,76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有肝瘿线象征的共59例,占总数77.68%。为了证实肝瘿线与原发性肝癌的密切关联,童氏又对208例其它肝脏疾病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仅有11例患者有肝瘿线,因此认为肝瘿线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特征。并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肝瘿线,是对祖国医学“舌候五脏”、“舌边属肝胆”等理论的一种诠释,肝瘿线可作为筛查肝癌的简易体征之一。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的状态,原发性肝癌患者也不例外,王榕平[2]通过血液流变学测定研究原发性肝癌舌象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状态是形成肝瘿线的病理基础,肝瘿线可能是原发性肝癌长期瘀血后的继发性改变,是全身微循环障碍的局部表现。

2舌下络脉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

舌下络脉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也是诊断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之一,尤其在消化道肿瘤舌象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刘庆等[3]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应用舌诊综合信息分析系统对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的形态、颜色及舌图像分析模块的红绿蓝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舌下络脉脉形宽粗迂曲、颜色青紫或紫黑,且随病情演变而加重。向荣[4]将70例上消化道癌症患者舌象与8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舌象进行比较,上消化道癌症青紫舌比例达48.89%,舌下络脉紫暗怒张达78.23%,而对照组青紫舌20%,舌下络脉紫暗怒张30.59%,差异显著(P

3消化道恶性肿瘤舌色变化与临床的研究

唐辰龙等[5]分析100例原发性肝癌,发现舌质正常者单纯型、1期相对比较多,肝功能状况相对比较好,大体病理类型以单个结节者相对较多,合并肝硬化程度相对较轻或无,因而获得手术切除者亦相对较多,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Ⅲ期病人舌瘀者较I期高达一倍以上,为43.5%,病情比较重,预后比较差。肝癌患者红、瘀舌主要反应肝硬化之有无和轻重,以及肝癌的轻重。唐氏的研究与冯小灵的研究结果相似,冯小灵[6]对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并对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舌质由淡红转为暗红、绛红。李乃民[7]通过对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0例其他肝胆疾病患者的舌象对照观察,认为肝癌患者主要以舌边两侧(即中医舌诊的肝胆区)青紫和绛紫为多,并结合舌瘀斑瘀点及条文状隆起物及静脉迂曲色变的多少和轻重,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癌的病变程度。朴万山等[8]对73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与119例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舌象观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有56例(76.7%)出现青紫舌或舌上有瘀斑瘀点,而消化道溃疡只有15例(12.6%)青紫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质变化明显高于消化道溃疡,提示舌象的观察对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消化道恶性肿瘤舌苔变化与临床的研究

陈泽霖等[9]观察1,046例肿瘤病人的舌苔,其中四分之一肝癌患者为薄黄苔,白腻苔13.5%,而胃癌、食道癌患者中白腻苔比例达到或超过20%,黄腻苔10%。中医认为厚腻苔是水湿痰饮停滞的象征,腻苔提示湿邪内蕴,脾不运化。因此,在癌症发展的过程中,水湿痰饮是重要的病理因素。这与以下三位专家所观察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同。王济民等[10]观察到腻苔以肝癌最高为57. 35%。施边镇等[11]观察301例癌症患者,腻苔以食管贲门癌、肝癌出现比例偏高(分别为40.0%、46.2% ),韦金育等[12]分析临床所见肿瘤病人,其中黄苔占60. 8%,黄腻苔占19. 2%,主要见于消化道癌症病人,或兼有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推断是由于肿瘤病人伴有发热感染,消化功能紊乱等情况引起舌的丝状增生,角化增加,细胞浸润及细胞增多所造成。

5讨论与展望

近几十年来,各位专家学者都从多方面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变化规律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也发现了一些较为客观的规律,这对中医药领域研究肿瘤舌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舌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法之一,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舌象变化虽然是全身病理表现的一部分,但舌象对疾病的表现敏感,观察方便。消化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浸润力强、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和转移,且对化疗耐药,临床治疗效果差,死亡率极高。此时,中医中药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舌诊检查是对中医药治疗起着指导作用的诊断方法,对疾病的病位、病性、病势从整体角度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异常率很高,最常见的为舌下络脉紫暗与怒张、肝癌患者肝瘿线的出现、以及舌色紫暗、舌有瘀斑瘀点、舌苔可见黄苔腻苔等方面。在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方面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观察手段原始,难免存在主观性、研究方法简单、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动物实验薄弱等诸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技术手段不断被应用于临床研究,数码相机拍摄舌图制作ICC文件使得舌图更加客观的被存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PHOTOSHOP的应用使临床医生更加客观准确的观察和记录,数据库的应用将存储上亿张舌图信息等等。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观察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且对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更加客观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童国,黄永融,原发性肝癌舌诊特殊征的发现[J],福建中医,1962;(7):7(227).

[2]王榕平,原发性肝癌的肝瘿线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初探[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2):734-735.

[3]刘庆,岳小强,任荣政,等 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3):175-177[7].

[4]向荣,上消化道癌症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舌象的对比研究[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5;26(12).

[5]唐辰龙,中医舌象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联系[J],新医药学杂志,1978;(7):33-35.

[6]冯小灵,聂玉萍,等,128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与舌象关系分析[J],江苏中医,1991;12(1):41-42.

[7] 李乃民,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象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03).

[8]朴万山等,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与舌象关系[J],黑龙江中医药,1994;6.

[9] 陈泽霖等,1, 046例肿瘤病人舌象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1 ( 2 ):81-82.

[10] 王济民等,12, 448例癌症患者舌象临床观察[J],肿瘤,1987;7 ( 3 ):129-130.

[11] 施边镇等,301例常见深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舌象比较[J],山西中医,1989;5(2):31.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中药; 汤剂

消化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该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早期发病时无明显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2]。由于大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治疗多以姑息性化疗为主[3]。虽然化疗可使肿瘤复发和转移受到显著抑制,但其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会严重危害患者的机体,使痛苦增加,从而影响到治疗依从性及化疗的顺利进行[4]。为了使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毒副作用减轻,免疫功能增强,笔者对52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用中药汤剂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04例,年龄26~71岁,平均(49.7±8.5)岁;胃癌43例,食道癌32例,大肠癌29例;临床分期:Ⅲ期79例,Ⅳ期25例;肿瘤细胞分型:腺癌58例,鳞癌34例,腺鳞癌1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单独使用化疗方法治疗:胃癌用FAM方案,丝裂霉素(MMC)10 mg/m2,静脉滴注,d 1,阿霉素(ADM)20 mg/m2,静脉注射,

d 1,氟尿嘧啶(5-FU)300 mg/m2静脉滴注,d 1、

d 8[5-6];食道癌用DF方案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 1,5-FU 400 mg/m2静脉滴注,d 1~5;大肠癌用5-FU/LV方案,亚叶酸钙(LV)200 mg/m2

静脉滴注2 h,后5-FU 400 mg/m2静脉推注,后5-FU 600 mg/m2静脉滴注24 h,d 1、d 2。(2)观察组采用化疗及中药汤剂治疗,化疗方法同对照组,中药汤剂组成药物包括党参20 g,黄芪20 g,白术

15 g,白芍15 g,熟地12 g,黄精15 g,莪术15 g,石见穿15 g,山慈菇15 g,半枝莲30 g,生牡蛎30 g,鸡内金10 g。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随证加减治疗,

1剂/d,水煎服,合并煎液约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将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4个等级,其中病灶完全消失且时间超过4周为CR;治疗后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减少程度超过50%,其他病灶无变化,无新病灶出现时间超过4周为PR;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缩小程度不足50%,增大程度不足25%,无新病灶出现时间超过4周为SD;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大且程度在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为PD[7]。总有效=CR+PR。(2)免疫功能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抗凝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包括CD4+、CD8+、CD4+/CD8+)。(3)生活质量:根据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PS)变化情况将生活质量分为提高、下降、稳定3个级别,其中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程度不低于10分为提高;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程度不低于10分为下降,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在提高与降低之间为稳定[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CD8+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稳定及下降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胃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等,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西医在肿瘤防治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化疗是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能够防止肿瘤的转移及复发,但是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伤及正常细胞[9],对机体器官、细胞、组织产生毒副反应,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明显降低,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倦怠、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因此,往往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化疗,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0]。因此,如何提高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增加缓解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医认为,正气的强弱是机体是否发病的关键因素,消化道肿瘤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节,疲倦过度,忧思抑郁,或久病失养,脏腑失调,损伤脾胃,出现气滞、血瘀,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正气不足,贯穿在恶性肿瘤的始终,尤其是中晚期肿瘤经放化疗后正气更虚[11],李忠梓《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有报道表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CD4+细胞比例下降,CD8+细胞比例上升,CD4+/CD8+降低,这种免疫紊乱随着病期及病情的加重而更加明显[12]。冯磊[13]研究认为中药可通过调节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机能达到抑制肿瘤、促进康复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使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中药汤剂治疗,由党参、黄芪、白术、白芍、熟地、黄精、莪术、石见穿、山慈菇、半枝莲、生牡蛎、鸡内金等药物组成。党参有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含有多糖、酚类、甾醇、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党参对单核-巨核细胞系统有促进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并能使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14-15];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种成分,包括黄芪甙类、多糖及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可抑制丙二醛的形成,使化疗药物对细胞膜的损伤减轻[10];白术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提高免疫力、利尿、抗肿瘤及抗衰老的作用;白芍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的功效;熟地、黄精滋阴补肾、补脾益气,能使患者的免疫力显著提高;莪术、石见穿、山慈菇、半枝莲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重在治标;生牡蛎敛阴、潜阳,化痰软坚;鸡内金可加强健脾的功效[16]。众药合用,标本兼治,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

本次研究中应用中药汤剂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共52例,单纯化疗的患者共52例,治疗后两组均疗效显著,且在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各方面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使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减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玲,姜春霞.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在消化道肿瘤中安全性的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89-90.

[2]魏国圣,李必君,李明权.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替加氟联合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49-50.

[3]刘天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1-82.

[4]燕飞,窦晨辉.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82-84.

[5]吕真.卡培他滨联合中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54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468-470.

[6]林铁汉,林凯鸿,王烈泉.扶正抗癌1号方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减毒副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32-33.

[7]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

[8]成慧君,朱霞,葛红.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40-41.

[9]高芳,王大庆,王红梅.六味地黄丸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10-211.

[10]张小风,蔡元训.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5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1):82-83.

[11]邹玺,王瑞平,胡h.健脾化瘀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33-35.

[12]成涛,潘斌,姚淑莲,等.扶正抑瘤饮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5):290-292.

[13]冯磊.中药扶正配方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5):272-274.

[14]冯浩丽,高建平.党参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及急性毒性实验[J].山西中医,2012,28(8):49-50.

[15]张华荣,姜春辉,刘春圃.党参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6,13(5):17.

[16]彭敏,顾施健,姜淋洁,等.白术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有效部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2363-2365.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6篇

1.1一般资料

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8~83岁,平均(54.0±7.8)岁。本院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6例纳入消化道恶性肿瘤组,其中男106例,女80例,年龄28~80岁,平均(56.0±6.5)岁,其中肝癌56例纳入肝癌亚组,胰腺癌32例纳入胰腺癌亚组,胃癌63例纳入胃癌亚组,结肠癌35例纳入结肠癌亚组。均为本院内科及外科住院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B超、内窥镜、影像、病理等证实。

1.2标本采集

抽取3~5mL清晨空腹静脉血,加入无抗凝剂的试管中,以4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在4h内完成AFP、CEA、CA19-9、CA72-4的检测。

1.3仪器与试剂

AFP(批号:17186603)、CEA(批号:17235603)、CA19-9(批号:17293403)、CA72-4(批号:17235502)检测试剂盒均由罗氏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仪器为瑞士罗氏Elecsys2010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44项指标检测阳性判断标准

AFP>7.0ng/mL为阳性、CEA>10.0ng/mL为阳性、CA19-9>27.0U/mL为阳性、CA72-4>6.9U/mL为阳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4项指标比较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各亚组血清AFP、CEA、CA19-9、CA72-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4项指标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

AFP对检测肝癌灵敏度高,对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灵敏度都不高。CEA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结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CA19-9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胰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CA72-4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

2.34项指标单独检测与不同组合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

对肝癌、胰腺癌进行AFP、CEA、CA19-9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6%、65.6%。对胃癌、结肠癌进行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6.2%、82.9%。

3讨论

肿瘤标志物是细胞在癌变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所分泌、产生的一些活性物质,它们存在于癌组织及宿主体液中。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预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AFP是一种糖原蛋白,主要由胚胎肝,卵黄囊和胃肠上皮细胞产生。成人的AFP由肝脏产生,是原发性肝癌的一项重要指标。AFP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最敏感的标志物,现已广泛用于PHC的普查、诊断、判断疗效和预测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AFP单独检测肝癌的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90.5%,对其他消化道癌的灵敏度不高,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对由内胚层分化来的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腺癌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尤其对结肠癌有较高诊断价值[2]。血清中CEA浓度逐渐增高或保持较高水平,则有罹患恶性肿瘤可能。有文献报道CEA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灵敏度为13%~35%,CEA水平高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有关[3]。本研究结果显示CEA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结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CA19-9是消化系统肿瘤分泌的低聚糖肿瘤相关抗原,在胰腺癌、胆囊癌及结肠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4]。相关文献报道肝癌患者CA19-9阳性检出率为56.0%~60.2%,特别是在AFP阴性患者中,CA19-9阳性检出率较高。恶性肿瘤治疗中及手术后检测CA19-9对疗效评定有重要意义,一般CA19-9升高可作为肿瘤复发转移亚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5]。本研究中CA19-9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胰腺癌53.1%、肝癌48.2%、结肠癌40.0%、胃癌39.7%,对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最高。CA72-4属于黏蛋白类癌胚抗原,存在于50%的乳腺组织和85%~95%的结肠、胰腺、胃、肺及卵巢的肿瘤中,是检测胃癌和各种消化道癌症的标记物,对胃癌灵敏度较高,对胰腺癌、结肠癌等也有一定的灵敏度。有文献报道,CA72-4临床诊断胃癌灵敏度为59%~94%[6]。本研究中胃癌CA72-4灵敏度为54.0%,结肠癌CA72-4灵敏度为17.1%,对肝癌、胰腺癌的灵敏度较低。单一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有相对局限性,容易造成漏检,而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则可提高肿瘤检出的灵敏度[7-8],但联合数量的增加又会降低对肿瘤诊断的特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AFP对肝癌最敏感,CEA对结肠癌诊断较为敏感,CA19-9对胰腺癌较敏感,CA72-4对胃癌诊断敏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联合检测CEA、CA19-9、CA72-4可使胃癌的检出阳性率提高至76.2%,结肠癌阳性率提高至82.9%。联合检测AFP、CEA、CA19-9可使肝癌的检出阳性率提高至78.6%,胰腺癌阳性率提高至65.6%。本研究对比了AFP、CEA、CA19-9、CA72-4的不同组合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检出阳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肝癌和胰腺癌的诊断,以AFP、CEA、CA19-9联合检测最佳;对于胃癌和结肠癌的诊断,以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最佳。因而对消化道肿瘤,应根据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项目的联合检测,既可提高阳性率又可减轻患者医疗费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护理体会

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由于年龄以及体质等各方面原因,一般都具有血流慢、反应性以及防御性差、并发症增加等特点。纵观目前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法,手术仍然是主要手段。对于一些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以及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老年患者术后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而对于一些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更多的患者以及家属会选择姑息治疗,人性化综合护理对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可见,护理对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18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探讨相关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18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62岁至82岁之间。其中,结肠癌患者6例;直肠癌患者4例;胃癌患者2例;胰腺癌患者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例,食管癌患者2例。

2 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饮食、疼痛、围手术期肠内营养以及术后等综合性的规范性护理。

3 讨论

3.1 心理及疼痛护理 一般情况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多少会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碍,轻者会表现出抑郁、沮丧等情绪;重者会表现出恐惧、愤怒等情绪。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所以,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共同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可以针对不对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地疏导,认真解答患者相关的问题,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尽量多给患者以温暖和关怀。同时,医务人员对于患者存在的一些错误治疗观念应该给予及时的纠正讲解,真诚地告诉患者及家属相关的病情,让他们能够抱着希望,积极面对治疗。另外,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都在出现疼痛, 如肝癌患者及消化道肿瘤并发骨转移患者往往疼痛剧烈、持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充分地控制疼痛是对晚期癌症患者最好的关怀,首先要态度亲切和蔼,举止稳重自信,操作敏捷娴熟地去稳定患者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和希望感;同时通过与患者交谈、鼓励、听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痛苦;再者要配合医生认真执行“三阶梯止痛方案”,认真做到按需给药,按时给药。

3.2 饮食方面的护理 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应该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保证患者每天都要食用一定的米饭、面食、鱼肉以及蔬菜、水果,从而确保老年患者足够营养的摄入量。其次,医护人员应该为每位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尽量刺激唤起患者的食欲,可适量进食一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

3.3 围手术期的肠内营养护理 患者进行手术后,可以视情况进行围手术期的肠内营养护理,这部分是外科治疗的重要部分,关键在于加强巡回护理。医务人员应该主动询问患者有没感觉消化道不舒服、在输液过程中有无感觉恶心、腹痛等症状,如有应该对症处理。同时,营养输液过程中,输液的速度、温度以及浓度也是护理的关键要点,必须进行正确控制。

3.4 术后方面的护理 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医护人员首先在术后一定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测,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保证患者引流管的通畅,并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性质以及量,避免引流管扭曲以及滑落等现象。其次,患者伤口所用的敷料一定要保持干燥以及固定,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腹胀、腹痛以及其他不适,应该进行检查后对症处理。同时根据患者情况,术后允许的条件下可鼓励患者慢慢下床简单活动一下,也可以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从而加强血液循环,避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另外,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方面的护理,避免口腔炎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的发生。待老年患者排便以及排气后,可以给予适量清淡流质食物。

参考文献

[1]吴娟,程宏辉. 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21) .

[2]傅建英. 消化道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作用分析[J]. 北方药学, 2011,(06)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进行临床诊断,确诊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果内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效率为96.8%,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胃镜可判断肿瘤起源层次,内镜下治疗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非黏膜组织)的消化道病变。随着内窥镜的普及和高频电切术的应用,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消化道SMT的发现和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是内镜治疗的常用方法,常用来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扁平息肉。现将我院2004年2月到2007年10月收治的31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窥镜下诊疗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2月到2007年10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瘤并进一步行内镜超声检查者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24~73岁,平均49岁。诊断依据:①肿瘤表面覆盖黏膜光滑;②用活检钳夹住并牵拉覆盖黏膜时,其可在肿瘤表面移动;③闭合的活检钳推顶肿瘤,可使其在黏膜下移动;④多数肿瘤呈丘形或半球形向腔内隆起,基底部宽大,境界不明确,直径多在2cm以内;⑤肿瘤较大时可见桥形黏膜皱襞。术前常规内镜下病理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相对照,部分病例接受超声胃镜检查。

1.2超声内镜临床诊断31例患者都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其中良性间质瘤18例(58.1%),直径0.5~3cm,10例位于固有肌层,8例位于黏膜肌层;恶性间质瘤6例(19.4%),直径2.5~5cm,均起源于固有肌层;脂肪瘤3例(9.7%),直径1.2~2cm,均起源于黏膜下层;异位胰腺3例(9.7%),直径0.8~2cm,均起源于黏膜下层;胃底静脉曲张1例(3.2%)。

1.3治疗方法固有肌层良性间质瘤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2例,行手术切除8例;位于黏膜肌层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2例,行黏膜切除术切除6例;恶性间质瘤都行手术切除;脂肪瘤手术切除1例,内镜黏膜下电凝切除2例;异位胰腺与胃底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

2结果

2.1治疗结果在内镜治疗中,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未能完全切除1例,其余均完全切除,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有效率为96.8%。同时标本行病理检查,符合率为100%。

2.2术后随访所有患者都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期1~6个月(平均3.5个月),复查内镜,创面基本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

3讨论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来自上消化道壁非上皮性间叶组织的一类肿瘤,包括间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内镜检查常可发现消化道存在隆起性病变,但很难判断其性质。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日益增多,肿瘤的检出率也有所提高。消化道黏膜下肿痛以良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少见,主要有平滑肌肉瘤、脂肪瘤和血管肉瘤。2cm以下的肿瘤多为良性,罕见恶性。肿瘤表面黏膜多完整未溃破。内窥镜定性诊断困难。内窥镜活检病理多为黏膜组织,极少数可取到肿瘤组织。超声内窥镜可了解肿瘤的范围和深度,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易被患者普遍接受。本组患者的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100%,显示出了其很好的优越性。

通常我们内镜下治疗的指征是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血管性病变以外的所有黏膜下肿瘤。而消化道内的黏膜下肿瘤中位于固有肌层内的间质瘤是比较多见的。所以,如果没有超声内镜的检查,直接凭经验进行切除治疗,那么因此而产生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同时由于肿瘤的位置较深也不容易完全根治切除全部瘤体。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治疗中要注重以下要点:①术前应用色素内镜、高分辨率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以及掌握一定操作和诊断技巧的内镜医师能有效鉴别良、恶性病变;②术中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抬举征,非抬举征简化了对黏膜下层大量浸润癌的鉴别,如黏膜下层以下癌浸润和癌巢周围伴纤维化,其肿瘤纤维化部分与固有肌层之间容易发生粘连,局部注射后肿瘤与固有肌层之间分离难易度也有助于判断病灶的可切除性;③注射盐水要够量,使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分开,黏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分离可降低高频电对肌层的损伤,尤其对范围较大的肿瘤病灶,由于电切时间较长,易损伤固有肌层而造成出血或穿孔,因此,使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充分分离更重要。圈套器套住后病灶能充分提起,活动度好,说明未套住固有肌层;④对表浅病灶,直径≤2cm,由于无较大血管,可单用切割电流或以切割电流为主的凝切混合电流,切除范围应大于肿瘤边缘正常组织;对隆起性巨大息肉,直径≥2cm,由于可能存在较大血管,应适当增加电流中凝固电流指数,也可以采用凝、切交替进行切除。本组31例患者采用EMR治疗,有效率为96.8%,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显示出了极好的疗效。

我们知道,促进正氮平衡营养不良已被证明是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胃肠道肿瘤患者由于摄食不足,手术应激和肿瘤消耗更易发生营养不良。有资料显示40%以上胃肠道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组分的改变、组织消耗、器官功能的破坏以及免疫功能的损害。

总之,超声内镜下诊断与治疗黏膜下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超声内镜指导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项简单、有效、方便、快速、经济、损伤小、较安全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思予,李岩.内镜超声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3):217-218.

[2]邝子良,陈莉君,陈虹心.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应用探讨.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55.

[3]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大肠粘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14-16.

[4]任旭,孙晓梅,郝金玉,等.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医学研究通讯,2004,33(6):54-56.

[5]邹晓平,许国铭,李兆申,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9):976-977.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消化的肿瘤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36

近年来,结肠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或静脉化疗。然而焦虑、抑郁是大多数肿瘤患者最突出和最常见的心态,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因此,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中,通过灵活应用心理学知识,结合不同治疗时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其配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2007年7月~2011年7月收治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245例,对147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并以进行基本护理的98例为对照,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7月~2011年7月收治消化道肿瘤患者245例,男142例,女103例,年龄33~77岁,平均52岁。均为临床明确诊断的患者(包括体征、B超、CT、病理、实验室检查等),其中胃癌86例,肝癌72例,结肠癌56例,胰腺癌31例。其中,实施化疗后心理干预147例作为干预组,其余进行基本护理的98例为基本护理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基本护理组给予基础护理、常规治疗及化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频率为40分/次,3次/周,共持续4~6周。本研究中,干预组均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疏导,并对心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包括改变患者对肿瘤的认知、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给予患者最大的心理支持等。

疗效判断标准:评定患者抑郁情绪变化的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有20个选项,采取由轻到重的4级评分法,其中,50~59分判定为轻度抑郁;60~69分判定为中度抑郁;70分及以上者判定为重度抑郁。评定患者焦虑情绪变化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亦采取相似的标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化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两组化疗前后焦虑程度比较:两组化疗后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化疗前后抑郁程度比较:干预组化疗后抑郁程度较自身化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化疗后生存时间比较:干预组化疗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3±1.7年,显著高于基本护理组1.9±1.1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P<0.05)。

讨论

焦虑和抑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研究报道,参与化疗后心理反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如焦虑、抑郁。而发生作用的主要神经递质是5-羟色胺,即情绪波动可使5-羟色胺较正常时低,导致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改善了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异常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本研究显示,化疗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与基本护理组的心理状态指标如SAS、SDS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而基本护理组化疗后SAS、SDS评分分别为50.7±9.6分与51.6±8.4分,均显著高于化疗前SAS、SDS评分此同时(P<0.05)。临床观察发现,通过定期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化疗后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明显减少,心理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研究还发现,干预组在化疗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现象分别达到76.2%、40.1%,化疗后分别为37.4%、33.8%,进一步表明定期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大大缓解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等常见的情绪障碍,使患者情绪得到明显好转从而更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提高疗效。另外,通过随机走访比较两组化疗后平均生存时间(所有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均以确诊日至此后5年),发现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的平均生存时间远远高于基本护理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部分精神负担及心理压力,使患者在一种较为轻松的心情下接受治疗,并且这种轻松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况通过刺激神经-内分泌-免疫三重的作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定期健康教育使许多患者懂得肿瘤知识,消除了部分患者的担心,增强他们的保健意识及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热情;第三,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交谈沟通方式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予的莫大关爱和支持,有助于解决消化道癌症患者接受诊断和治疗时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

消化道肿瘤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伽玛刀;消化道肿瘤;脑转移

脑转移瘤是指原发于人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至颅内所形成的肿瘤,与颅内原发肿瘤的比例约为10:1。脑转移瘤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类型,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25%~50%[1]。脑转移患者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发生脑转移的相对少见。目前对于脑转移瘤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但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被广泛地运用在临床,尤其是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中,并且疗效较好。现对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脑转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消化道肿瘤脑转移患者行局部伽玛刀治疗,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21~72岁,平均52岁。其中食管癌脑转移22例,胃癌脑转移25例,肝癌脑转移21例,结肠癌脑转移16例,直肠癌脑转移12例。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有可以测量的病灶;单个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cm;明确的病理诊断;卡氏(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60分,预期生存期≥3个月;无放疗禁忌证。1.2治疗方法在局部麻醉下安装立体定向框架,然后采用3.0T核磁共振进行薄层扫描(GE公司,层厚2~3mm);扫描图像传入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计划(深圳MASEP公司的SRRS型),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类型、肿瘤体积、肿瘤数量、位置等综合考虑给予肿瘤周边剂量12.5~22.0Gy(平均剂量为16.8Gy),肿瘤边缘曲线采取40%~70%(平均曲线为53%),计划完成后传入头部伽玛刀(MASEP)执行治疗计划,计划执行结束撤掉立体定向框架,患者返回病房。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给予甘露醇及糖皮质激素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1.3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近期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以CT、MRI为评定标准(可测量病灶最大径变化总和)。①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可见病变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②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达50%,其他病变无增大,超过1个月;③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肿瘤两径乘积缩小不超过50%,增大不超过25%,持续超过1个月;④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一个或多个病变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CR+PR)/总病例数×100%;肿瘤局部控制率=(CR+PR+SD)/总病例数×100%。不良反应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关于急慢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分为Ⅰ~Ⅳ级。1.4随访患者伽玛刀治疗结束后1、3个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间隔3个月复查1次,直至1年。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复查采取增强MRI方式。

2结果

2.1疗效观察96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其中CR22例(22.9%)、PR61例(63.5%)、SD9例(9.4%)、PD4例(4.2%);有效率为86.5%(83/96),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8%(92/96);6个月、1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6%和53.8%。2.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相关性致死病例。急性放射性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脑水肿加重引起的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和肢体障碍等,其中Ⅰ级不良反应18例(18.8%),Ⅱ级不良反应9例(9.4%),给予甘露醇及糖皮质激素等脱水降颅压药物治疗后,患者均症状缓解,无Ⅲ级以上严重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无瘤卒中或脑梗死等伽玛刀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有6例(6.3%)患者发生Ⅰ级或Ⅱ级晚期放射性不良反应,未观察到Ⅲ级和Ⅳ级晚期放射性相关不良反应。

3讨论

脑转移瘤是指原发于人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至颅内所形成的肿瘤,其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发生脑转移的相对少见。对于脑转移瘤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目前对于脑转移瘤的治疗手段多以手术、放疗、化疗等联合的综合治疗为主。然而由于转移瘤的部位、系统疾病和其他因素等,50%的脑转移瘤患者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所以这些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只能接受立体定向放疗或全脑放疗。但近年有文献报道,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和是否接受全脑放疗的关系不大,因此,为减少患者并发症,不主张首选全脑放疗。全脑放疗后患者会出现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认知及记忆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创伤小、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等特点[3-5],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特点是能够一次治疗多个病灶,肿瘤靶区能够得到高剂量的适形照射,而周围的重要结构损伤却较小,且对复发的病例重复治疗依然有效。所以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不仅能够使患者在生存期间可以保持较高的KPS评分,而且对肿瘤病灶的局部控制率保持在85%~100%,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5%)[6]。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治疗多发脑转移瘤(MBM)时具有微侵袭性,一次多个靶点和可以反复多次治疗等特点,故已成为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首选[7]。Kim等[8]报道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能够达到18个月。在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方面,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显著。综合世界各地研究中心报告,经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约为81%~93%,但在选择治疗剂量时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数量、部位、放射敏感性和病灶周边正常结构对射线的耐受量等因素,尤其对脑干、视交叉、视神经等重要功能区附近的肿瘤应当适当降低周边剂量,避免引起邻近重要组织的放射损伤。本组患者全部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耐受情况,肿瘤周边剂量给予12.5~22.0Gy(平均剂量为16.8Gy),肿瘤边缘曲线采取40%~70%(平均曲线为53%),结果显示:3个月的有效率为86.5%(83/96),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8%(92/96);6个月、1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6%和53.8%。综上所述,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消化道肿瘤脑转移瘤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能够作为脑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吕东来,胡宗涛,王崇,等.全脑放疗联合与不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J].医学杂志,2012,37(7):729-732.

[2]张耀勇.头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76-77.

[3]王宏伟,窦长武,张国荣,等.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1):6568.

[4]BowdenG,KanoH,TempelZJ,etal.GammaKniferadiosurgeryformanagementofcerebralmetastasesfromesophagealcarcinoma[J].JNeurooncol,2014,118(1):141-146.

[5]KasedN,BinderDK,McDermottMW,etal.GammaKniferadiosurgeryforbrainmetastasesfromprimarybreastcancer[J].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9,75(4):1132-1140.

[6]SerizawaT.Radiosurgeryformetastaticbraintumors[J].IntJClinOncol,2009,14(4):289-298.

[7]武智刚,王千.旋转式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11-112.

[8]KimHS,KohEJ,ChoiHY.MuitipleGammaKniferadiosurgeryformultiplemetachronousassociatedwithlungcancer[J].JKoreanNeurosurgSoc,2012,52(4):334-338.

上一篇:汽车电气设备范文 下一篇:颅内肿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