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4 15:49:33

工程材料分析

工程材料分析篇1

关键词:材料质量检测;市政工程;控制措施

1引言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工程都对材料的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现如今,虽然工程材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是材料的质量参次不齐,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验工作。工程材料的质量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尤其是市政工程,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场所,市政工程为人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环境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倘若无法保证工程质量,那么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

2施工材料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施工材料对市政工程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市政工程采用的施工材料具有复杂性,所以施工材料就对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了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原始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为关键的;在对混合料进行不同种类的配置时,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材料的供应不及时或者过早供应都会造成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这一点在混凝土材料上的体现尤为明显,一旦混凝土的供应出现问题,导致混凝土的施工中断,则必然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在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检测时,倘若出现漏检或者无法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话,都会直接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3影响市政工程材料质量的因素

工程材料的质量受材料的生产工艺、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影响。①如果施工企业一次性购买了大量的生产材料,这就导致了无法在短期内用完,那么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储存,在材料的储存过程中,如果对其胡乱堆放,那么不仅会造成空间的占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材料的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最终导致材料管理的混乱;②阳光的直接照射和风吹雨淋等自然因素会对钢筋水泥等材料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其性能的降低;③管理人员管理的不规范举动也会对材料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施工人员在材料使用前没有对材料进行相关检查或者进行合格验收,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过期的水泥或者性能不合格的钢筋等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4市政工程材料的性能和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方法

4.1市政工程材料的性能

市政工程材料的性能一般被分为物理新能、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三种。其中,物理性能包含材料的密实度、孔隙率、抗冻性、密度和导热性等;力学性能包括材料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施工人员只有采用质量合格的材料并且采用科学先进的工艺技术进行施工,才可以有效地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

4.2市政工程材料的检测项目

市政工程的常用材料一般包括水泥、钢筋、沥青和砂石,只有在施工前对这些基础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才可以保证施工原材料的合格,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一般施工人员会对以下材料进行检测:

(1)对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细度、凝结时间、胶砂强度、安定性等进行检测。

(2)对钢筋原材料的弯曲性能和拉伸性能等进行检测。

(3)对砂石的含泥量、含水率、压碎值、针片状含量、泥块含量、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紧密密度、云母含量等进行检测。

(4)对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进行检测。①沥青软化点检测,沥青的稠度、劲度或者粘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而变化的现象被称为沥青的感温性,沥青感温性的变化程度大小对沥青路面的施工和使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沥青路面的抗低温开裂能力、耐久性能和抗车辙能力之间受沥青感温能力的影响。沥青的软化点是道路和桥梁工程设计施工中重要的检测项目。②针入度检测方法是对一个试样取三次的测定值作为平均值,将平均值作为检验结果。目前一些国家对针入度检验方法进行了紧密度的特殊规定,对于低针入度的试样,允许偏差小;对于高针入度试样,允许偏差大。根据针入度试验方法允许的精密度范围,按针入度—软化点法由式求解针入度值,计算结果表明针入度偏差值随着沥青的针入度升高而加大,针入度偏差绝对值较小。如果测定值的再现性差,应进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和界外值的检验,否则针入度值偏差加大。

4.3市政工程材料的检测方法

4.3.1取样检测

检测单位要对市政工程的材料进行抽样调查,对同种材料要随机在不同部位抽取一定的数量进行检测。由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样本的数量和样本取样的部位的影响,因此,样本的数量不可以太少,在抽样时要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抽取,从而降低检测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偏差。

4.3.2对材料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

材料的质量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因此,在检测材料的温度和湿度时,要采用专业的检测工具,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这样可以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4.3.3对混凝土检测的应用方法

①破损法,破损法是常见的极限强度检测方式,一般采用剥离检测构建的方式或者对混凝土整体结构进行检测,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得出的数据可以较直观准确地对混凝土整体质量进行反映,而且这种检测方式所需要的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因而受到广泛的应用。②半破损法,施工人员在进行半破损法的检测当中,可以采用的工作方式中,能够胜任检测要求的有钻芯法、拔出法、压钉法以及射钉法。③非破损法,与半破损法相比,非破损法的工作方式同样在实际操作当中应用的方式主要可以划分为回弹法、超声波法、综合法等一些具体的工作方式。

4.3.4对检测数据进行精密处理

由于材料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取样样品的试验数据结果存在一定的离散性。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试验结果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取舍。

4.3.5控制误差

任何一种检测方式都无法完全保证不会出现误差,由于材料的质量对市政工程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误差的控制。但是由于材料的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误差的产生就具有普遍性。针对这种情况,检测单位应该据此建立一个专门的检测团队,采用先进精确的检测方法,严格控制材料的检测误差,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误差的产生。

5市政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5.1对材料的检测频率进行控制

5.1.1对钢筋原材料检测频率的控制

在对钢筋进行抽样检验时,检验团队一般按照同批量、同规格、同炉号、同出厂日期的钢筋,以不大于60t的钢筋为一检验批,进行见证取样,然后对钢筋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检测,如果出现某方面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则再次采取样品进行检测,倘若二次检测的检测结果还是不合格,那么则判断这批钢筋不合格。然后,对不合格的钢筋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防止不合格钢筋与合格钢筋混淆,导致施工人员使用不合格的钢筋,产生质量问题。

5.1.2对水泥检测频率的控制

袋装水泥和散装水泥的取样频次是不一样的。散装水泥以同一厂家、同一出厂编号、同一等级和品种的水泥每500t为一批,在至少三个车罐中用槽型管插入水泥中,深度不能超过2m,进行取样,取样后将样品搅拌均匀,然后取出至少12kg作为检测样品放入干燥密封容器中,然后再取一份样品进行保存。袋装水泥以同一同一厂家、同一出厂编号、同一等级和品种的水泥200t为一批,先检查其重量,允许有1kg的偏差,然后随机在20袋中抽取相等重量的水泥,进行搅拌后同样取两份12kg的样品,一份进行检查,一份进行保存。

5.1.3对砂石检测频率的控制

同产地同规格的砂石每600t为一批,不足600t时也按照600t计算,按照规定的方法对每批进行取样检测,严格控制不合格的砂石,防止不合格的砂石与未检测的砂石混合。

5.2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进行控制

(1)施工企业应按照规定要求,妥善安排好各类材料的进场顺序,并对其按照平面放置图进行分类堆放。同时,为其准备防雨设施,防止其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质量改变。

(2)在对钢筋进行检测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进行逐一检测,严格控制器质量,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3)根据有市政工程质量的相关规定,工程施工时应有相关的检测人员对现场施工材料进行质量的监督,坚决抵制出现使用不合格材料的情况,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掌控,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解决安全隐患。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也随之快速发展,在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材料的选取,因为材料的选择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选取最优质的材料,并交由检测单位对材料进行检测,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汤林勇.探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与控制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23~24.

[2]邱秋明.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与控制策略探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71):66~67.

[3]王紫娟.试述市政工程材料的检测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13~14.

[4]彭平静.关于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3):21~22.

[5]刘仁仙.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7(13):157~158.

工程材料分析篇2

关键词:特色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福建江夏学院是一所以经、管、法等学科为主的大学,工科类专业较少。转型之际,学校立足发展特色工科,将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新建本科专业及重点建设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学科专业建设,开展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以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需求。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也是土木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与质量保证,对土木工程建设的经济性有重要影响,并决定着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1]。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与应用土木工程材料知识打下基础。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课程建设与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密切关联[2]。本文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应用型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广、知识点分散、系统性较差,且理论性及专业性较强。土木工程材料按不同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分类,而课程教材往往按材料类别分章节,各个章节自成体系,章节间缺乏横向的联系。因此,教师授课常以叙述式为主,主要是各种材料在工程和实验上的经验总结,缺乏内容逻辑的串联及理论分析、计算[3];学生学习片面化,难成系统,往往仅处于识记层面而缺乏对知识点的对比联系。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不同于一般基础课程,除了理论课程外,还有实验课程。实验演示、现场参观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性认识;通过动手实验验证材料的基本性能,可学习试验方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实验课程还可增加设计类、综合类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力学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更重要而忽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学生平时缺乏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且学习方法不当,考试仅依赖死记硬背,理解不足,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知识体系欠缺,课程之间联系较少

以力学类课程为例,经过多个学期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系统学习,学生可较好地建立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知识点。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与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少,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学生在此前对该课程的认识较少,学过之后又没有直接应用的机会。同时,后续也少有课程复习到相应知识点,致使该课程“自成一派”,知识不成体系,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遗忘快。

(三)教材更新慢,图表符号难理解

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层出不穷,而原有的教材往往只介绍基本材料,较少涉及新型材料,使教学明显滞后于应用。教材中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少、针对性差,使学生缺乏学习重点。教材中常以表格的形式介绍材料,材料代号较多却少有明文解释,表格中出现的指标多、杂,指标含义不明确,致使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枯燥且难以理解。

(四)教学手段少,教学场所单一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传授前人经验,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场所主要以课堂为主,学生对各种不同材料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结合少,教学效果不佳。

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初,为学生介绍现代工程对材料的需求及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介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意义,以及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在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介绍工程案例及工程全寿命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收集往届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备课感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加强课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上联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课堂疑难。

其次,针对福建江夏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结构、懂施工、长材料”,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通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上,加入更深层次的水泥基材料课程和高性能混凝土课程,建立土木工程材料—水泥基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连贯课程体系,三门课程由浅及深,由通用至高新,由经验至理论,系统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工程应用,特别是常用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加深学生的认识及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三,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引入工程案例,使课程内容更丰满,同时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降低吸收知识的难度,使教材“由厚变薄”[4]。教学时,针对各种材料的图表符号展开说明,引入材料的相应技术标准,结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阐述各材料的适用性。建立网络课程,共享土木工程材料相关资料,提供前沿材料的资讯,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开展学术讲座,邀请业界人士为学生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沿高新材料,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增加课堂微课环节,由学生自由分组选定某一材料作为选题,课后分工收集资料,制作PPT,并于课上10分钟内与同学交流。经实践,该环节效果显著,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调整课程考核方法,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参与度和重视度,加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扩大学生的眼界[5]。鼓励学生申请、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合导师制活动,吸纳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深入材料的试验研究当中,培养学生的深入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最后,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师给予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室内设置材料展示柜,增加学生对各种土木工程材料的感性认识。通过实习,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如在建材市场参观学习,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利用已有产学研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为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四、结语

为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培养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由此,笔者提出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调整,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加强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9-124.

[2]白宪臣.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3.

[3]彭晓彤.林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86-89.

[4]安明喆,吴萱,潘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2):89-92.

[5]余自若,江辉,安明喆.土木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结构设计竞赛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1(6):110-112.

工程材料分析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材料管理

1.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管理中的不足

任何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所以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需要全面的去对待,以便于更好的帮助人们找到问题的所在,及时的改正建筑材料管理的不足需要综合的考虑采购、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只有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其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1.1建筑材料的购置不规范

建筑材料的购置一般是在施工前期就要准备充足的,可以依据项目的大小来进行采购方式的选择无计划性的采购和预算都是非常不可取的,但是这些在实际的施工中却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出的是该工程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同时也表明其制定的施工方案不严谨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材料的购置,尽可能的将误差控制在企业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部分采购人员并未严格的按照施工的标准来进行施工材料的购置,以权谋私,致使部分质量较差的施工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施工质量部分验收人员没有严格的执行验收标准,致使质检工作停留在形式上,无法保障其采购的数量及质量

1.2建筑材料的入库管理不全面

一般在建筑材料在使用之前都存放在仓库内,并且需要依据各自材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以便于确保其综合性能的实现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建筑材料的管理比较粗放,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现象较为常见,这样不仅不利于管理,同时也会造成部分材料性能大大的削减同时,常规的数据记载及档案管理非常的杂乱,没有通过严谨的材料领用程序加以约束,极易造成部分建筑材料的丢失及浪费,安全管理意识较差等现象也非常的常见,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施工现场的管理

1.3施工中的材料浪费现象

受管理人员自身经验的影响,在实际的材料领用及管理中,并未做到按计划进行建筑材料的分配,这样极大的滋长了施工人员随意丢弃建筑材料的行为,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有限施工材料的全部价值

1.4项目结算环节的不严谨

项目结算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受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经验的影响,在实际的结算过程中,并未全面的了解到施工中建筑材料具体的需求量,仅能依靠施工方提供的数据来进行计算,因而无法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

2.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制定詳细的材料供应计划

编制材料供应计划,首先应按施工年、季、月工程的进度计划编制年度、季度及月度材料需求计划编制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且要针对材料供应、需求量进行编制同时,按规定要求对材料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型号、质量标准、供应时间,数量应在充分利用材料库存的基础上,做好材料平衡工作,及时编报工程材料与物资的采、订购计划。

2.2项目前期从优选择材料

供应商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由于材料的生产商、经销商众多,并且厂家的实力、生产经营理念、技术含量严重参差不齐建筑材料采购前应对供应者进行评价,确保满足采购的批量要求和质量保证能力需要调研的还有就是建筑业界,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供应者的产品质量、企业信誉、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在材料供应商选择上,只有充分的了解材料市场,才能在选择合格优质的建筑材料中做的心中有数,也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2.3采购期间严格控制材料的费用

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收集整理价格建筑材料价格的调查和采集工作量大、收集面广特别是对于主要材料,需要材料、施工、纪检监察等部门及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理采购模式。

3.做好施工前期材料准备工作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生产计划,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求用量和质量要求,并编制材料需求总计划,明确需求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进场时间等;加强与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明确业主甲供、上级统供、项目自购材料权属范围;全局性考虑,作好现场材料平而布置规划工作;从材料管理目标出发,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4.加强施工过程中构配件的管理

建筑构配件共涵盖了混凝上构件、木制构件、金属构件等,其存在较多的种类、规格及型号,有着明显的配套性、使用量大、价值高等特点。管理建筑构配件过程中,应切实注重一下三方面:首先,了解己明确的生产计划,熟知分层、分段用量配套表,将相关的加工计划投入到实际中有效使用,将实际需要告知给有关供应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运用。其次,建筑构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防止出现二次搬运。最后,加强验收与保管好现场构配件,严格根据加工单及分层配套表进行细致核对,所有建筑构配件都必须根据规范标准要求合理的堆放,降低损坏率。

5.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材料管理工作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也是控制、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不将材料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则有可能发生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无法进行等情况,为施工的过程带来很多麻烦。相反,若是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则能够有效的控制建筑材料的消耗,减少施工时的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国. 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材料管理之我见[J]. 绿色环保建材,2017,(01):151. 

[2]王海民 康凯. 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分析[J/OL]. 建筑知识,:1(2016-03-

[3]曾振锋.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5):270. 

[4]王轩. 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探讨[J]. 江西建材,2015,(18):274+279. 

[5]赵万林.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材料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187. 

[6]耿森. 关于房地产企业建筑材料采购管理的探讨[J]. 门窗,2015,(09):343-344. 

[7]苏峰.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探析[J]. 科技传播,2012,(08):36-37. 

工程材料分析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场原材料;试验检测

水利工程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备水资源控制与调节、防洪、排水、灌溉、发电等功能,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工作人员应做好施工管理,把握好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高质量的项目工程。施工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为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做好原材料检测工作十分重要。

1.水利工程现场原材料检测概述

1.1水利工程现场原材料检测的必要性

建设规模较大、施工难度较高、工期较长是水利工程的典型特定,且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在工程管理中需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原材料的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旦现场原材料的质量达不到建设要求的标准,就会影响工程质量,且不利于工程施工工序和进度的管理控制,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材料管理规定,在原材料检测的同时,利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不断精确检测结果,以便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提供坚实保障。

1.2水利工程原材料性质和检测目的

水利工程原材料的选择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决定的,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工艺性质等,其中物理性质所涵盖内容包括材料的密度、抗冻性、导热性等。力学性质包括材料的抗拉能力、抗弯能力、抗剪能力等,工艺性质是材料工艺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事项,原材料的把关是工程建设质量的奠基环节,避免不合理材料的应用是水利工程原材料检测的主要目的。

1.3检测标准

任何工程项目均具有检测的标准,水利工程的原材料也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规范,以现有的标准为参考,实现质量的检测监控,兼顾现实的使用情况,对调控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调整,以避免不良影响的发生。工作人员在开展项目前需要对项目参数进行了解,充分了解产品的质量类型,根据新的模式及质量要求,确定项目要求指标,严格贯彻落实检测要求,以其他项目落实管理经验为参考,针对性应用于水利施工中,做好项目的规划后落实建设及管理要求。

2.主要材料质量检测要求

2.1水泥

水泥是水利工程主要的材料类型之一,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需要做好质量调整工作,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对同一品种、批号的水泥进行检测,参考管理要求及批号类型,检测水泥是否满足检测指标,能否到达理想的概率要求。袋装水泥的检测时,根据规范标准以200T为检测批次,200T的水泥批次单独检测,袋装水泥以以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时间等为组合指标,检测的步骤按照规范检测标准执行。散装的水泥检测以500T为检测批次,500T的水泥批次单独检测,袋装水泥以以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时间等为组合指标,检测的步骤按照规范检测标准执行。不同于袋装水泥的是,散装水泥的检测需要在有效日期内,有效期通常为3个月,硅酸盐的有效期为1个月,如果超过有效期,需要再次检测,以保证所有水泥质量达标。

2.2粉煤灰

对粉煤灰进行管理时,将相同类型的粉煤灰作为同批次,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完成,进行取样时,需要保证取样的科学性及综合对比,不定期进行检查,满足国家的检测标准。进行复检时不合格者需要降级处理。

2.3外加剂

水利工程项目中管理的另一重点项目为外加剂,进行外加剂的检测时,以参量指标为基准,在抽样的过程中,抽取适量样本检测,如果出现沉淀的状况,应该进行点样检测,保证质量合格后,再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应该完全了解外加剂的类型,落实分析工作,保证质量管理的高效性。

2.4钢筋原材料的检测

根据规范标准以60T为检测批次,60T的水泥批次单独检测,钢筋原材料以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时间等为组合指标,检测的步骤按照规范检测标准执行。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样品进行抽检,通过物理及化学实验方法检测,如果出现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进行再次检测,如果结果仍然不合格,需要将其舍弃,不能投入使用。不合格的钢材需及时处理,防止与合格钢材混淆。

2.5碎石、砂等原材料的检测

选取原产地、规格、进场时间相同的碎石、砂归入同一个批次进行检测,一个批次的碎石、砂体积为400m3或600m3,不满足产地、规格、进场时间相同这一条件的单独送检。

2.6沥青的检测

对于品种、产地、标号相同的沥青以每220T为一个批次进行检测,不满20T的沥青则单独进行检测。

3.水利工程现场原材料检测方法

3.1书面检测

进行书面检测时,需要审核原材料的相关文本资料,进行原材料的检测时,要求工程施工方提供质量保证证书以及第三方的检测数据报告,在水利工程现场书面检测的过程中,对文件进行审核,判定是否符合工程施工的指标,在取得监理、总包及施工方的许可后,生成检测报告。

3.2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是在原材料到达现场后,根据自觉观察及对原材料的表面分析,完成对原材料的外观及包装的检测观察,包括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外形等,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存在腐蚀、损毁等及时上报处理,如果材料为钢制类型,需要对其焊接的情况进行判断,存在开焊的材料判定为不合格。

3.3物理化学检测

物理检测是通过物理手段对材料进行检查,常规应用的物理方法包括质量检测、光学检测、能量检测等方法,常规应用的仪器包括物理仪器、光学设备及各项实验器械等,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判定其是否满足检测标准。化学检测是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应用化学实验,由专业的化学检测人员应用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判定材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结果与化学数据的对比,判定材料的合格性。

3.4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主要是针对于材料的内部情况,通过物理方法对材料的内部进行检测,常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射线等多种探测手法,判断材料内部的缺陷存在情况,从而完成对材料质量合格程度的判定。

3.5机械性能的检测

在进行机械性能的检测过程中,将相关的力学理论作为基础指导,应用必要的机械设备进行压力检测,根据仪表数据分析的结果,判定材料的合格规范程度,以及其是否满足指标参数要求。3.6常见的质量管理措施以施工管理的要求为参考,根据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对不同的材料进行质检。严格遵守材料的管理具体措施,选择合适的存放路径以及地点,根据要求进行平面堆放,做好必要的防水处理,通过科学系统的防水处理措施,在材料达到现场后,以相关的质量检测指标确保材料质量,材料的现场检测需要按时进行,对于一定检测周期的材料要按时检测,包括散装的水泥材料等。对于混凝土的构造物以及钢筋种类及型号的选择时,需要参考图纸施工的设计要求,确保位置型号固定对应。在进行钢筋的焊接时,注意做好焊接的强度检测。另外为进一步优化现场原材料的试验检测质量,在取样时,应注意不同批次材料在不同部分取不同数量的样品,取样的部位和数量应满足检测要求,对于混凝土的试验取样,需先进行外表面探测,在明确钢筋位置后再取样,以避免钻取时触碰钢筋,取样过程中不可含有与芯样轴线平行的钢筋材料,而单个构件取样时,芯样数量需在3个以上,直径需大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最小不能低于骨料粒径的2倍。

4.结语

工程材料分析篇5

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设成本的匹配关系,是建筑行业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3 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3.1 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3.2 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

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4 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5 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

工程材料分析篇6

【关键词】工程;技术材料;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K20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工程技术材料和档案管理工作就成为了工作中的重点,必须要予以重点关注,这样才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二、工程项目材料与材料管理

工程项目材料是指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需的全部设备和全部所需材料的总和,人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管理与控制主要是指对材料的数量和进度能否满足施工,安装需要所进行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材料控制周期通常只包括从工程设计请购开始到材料运抵施工现场并在施工中交付使用这段时间。我认为这是狭义的材料管理,它对适时按量满足现场施工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了使得最终的工程产品投资少、质量优、效益好、操作维修方便,仅仅进行狭义材料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广泛意义上的材料管理与控制。广义材料管理是指在整个项目周期全过程中都必须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事实上,工程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资源等约束条件下,为实现特定的工程产品而进行的对材料的研究、设计、组合、选择、购置、施工直至生产调试的过程,材料管理与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周期的全过程。

三、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

1、工程档案是积累城市建设经验,进行城市建设技术储备的手段,是城市建设活动的产物。城市建设活动的成果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物实体,一是工程档案。工程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建设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记载了人们的工程思想、技术、经济。因此它是储备工程技术、工程经验的工具和手段。

2、工程档案是进行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或城市中各种要素,根据城市的现状、条件和基础、特色、各方面的动态变化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科学的、长远的预测和设想。通过论证、编制规划方案付诸实施。

3、工程档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现代化城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它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很复杂。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小城镇,几年、十几年后将建设成为初具规划的城市,甚至成为举世瞩目的大都市。人会变化,要调动、要衰老,记忆力要衰退、要死亡,而工程档案则是城市建设科学资源储备的宝库,是各种隐蔽工程的眼睛。只有以工程档案为依据,才能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才能克服盲目性,避免浪费和损失。

四、工程技术材料管理具体措施

1、工程技术材料的重要性及存在的管理问题

工程技术材料具有备查与追究事故责任的功能,它是记录并反映了整个工程的历史记录,其形式主要有文字、音频视频、图纸、图文文件等等,它是工程单位从工程的开工至工程结束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为工程技术材料具有的可备查性,所以管理好工程技术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很多工程单位的工程技术材料的编制及审核中还存在很多不符合规范的地方,例如:用圆珠笔填写表单、技术负责签名并不真实等等问题。那么工程技术材料的可备查性就大打折扣,技术材料的价值更无从谈起,当然也就不能作为质量事故分析的佐证。

2、工程技术材料管理的突出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工程技术材料真实性存疑

随着电脑的普及发展,很多领域依赖电脑进行日常工作的单位企业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工程技术材料都是在电脑中进行编制并完成的(包括技术负责人签名、质量验收记录及实测偏差值)。利用电脑编制工程技术材料方便高效并兼顾美观,但是这样编制而成的技术材料若稍加改动就可以套用在其它的工程项目上,近而技术材料的真实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工程技术材料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行业规定由工程材料技术负责人进行手写。

另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技术材料由工程材料整理员代签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一来,如果出现质量事故,那么相关责任人很难明确,这给事故的处理加大了难度。综上所述,工程技术材料的相关负责人必须认真负责,明确负责,该谁签名就得签,不得找人代签,工程技术材料的核对员要认真核对,发现若有代签、伪造签名的情况必须立即提出并纠正、批评。

(二)工程技术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

由于管理不严加上检查不力等等因素,很多时候工程单位不能把好技术材料的质量关。往往都是在迎接检查时,工程单位通知材料员到现场临时编制如原始数据、记录、验收表等等。因此,建设单位要加大对工程技术材料的监督和管理,不符合行业规范的坚决不能出具合格试验报告。

(三)人们对工程技术材料管理重视不足

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工程技术材料管理的认知停留在编写和归档上。如果工程当时遇到问题,人们往往惯性的找到参与设计建设的人员来了解回忆,然后根据建设人员的回忆推定相关技术问题,或是凭着“经验值”来推定技术问题。不出现重大质量问题都不会去查证技术材料。因此,要建立起对工程技术材料的重视,不要等出了事才调出材料用来分清责任,应有效的利用工程技术材料来为建设保驾护航。

五、工程档案管理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有关制度,是发展工程档案管理事业的前提。

为了加强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在工程建设的开始阶段就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再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还要明确工程建设中,各级单位部门以及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各自职责和任务,把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2、严格把好各类验收文件的质量关,使工程档案充分发挥凭证的作用。

在工程开始的时候,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要了解与该工程有关的详细资料,依据这些资料编写工程档案,制定档案查阅制度。在工程验收的时候,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和工程负责人员,按照国家有关建筑工程的验收规范的要求,对工程验收的各项文件资料认真审查,以防止不合格的文件被使用,务必保证工程验收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要逐步完善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文件资料的质量,为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3、强化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档案材料的编写工作。

科技的快速发展,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就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要努力学习,开拓视野,熟悉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新知识,新经验改进和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促进工程档案管理发展。企业要定期参加档案管理理论的学习,定期举办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集中性业务培训等,让他们深入到一线工作中去,详细的了解工程施工的进度,培养一大批既有技术又有理论的实干型复合人才。

4、实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对建筑企业基本管理提出的要求。

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种类数量急剧增长,给保管和查阅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使用者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工程档案管理部门能及时的完整的提供其所需要工程资料,并且能够快速的放到可利用的地方。传统手工的档案管理就越来越落后,在无法解决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影响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革新已经落后的档案管理方法、实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事业的必然要求。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重做好技术材料和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施工的技术资料和档案得到妥善的保管,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后续的资料分析也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魏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建筑经济,2011,(S2).

工程材料分析篇7

关键词:工程材料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型复合人才

工程材料学这门课程是机械类和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一般安排在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二门课程之后,与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同学期开出,其教学思路一般为:机器、零件的工作状况主要失效方式与受载情况需要什么样力学性能能满足该受载情况和抵御失效引导出组织与钢种选定该类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力学性能等。工程材料学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该课程时内容繁多和需要记忆部分太多[1]。若能走进实践中亲眼看看这些机器零件,体会这些机器运载方式,则学习起来事半功倍。目前,与之配套的实验教学课程一般为基础性验证实验,主要穿插在理论课程中,并且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进度[2],例如常用合金钢的显微组织观察和分析、热处理工艺的制订、布洛维硬度检测等等。工程材料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但当今大多数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通常无法有机结合,各实验课程间缺乏关联性和整体性,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鉴于此,我校特对工程材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整合原来附属于理论课程的单个实验,开设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

1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时期,加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它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当前,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从实验内容方面看,以验证性、演示性的基础实验为主,实验内容比较陈旧;从实验教学观念看,过分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动手能力培养,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使其机械依附于理论课程;从实验教学方法看,实验方法比较落后,给予学生在自主方面的机会和空间很少,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 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

2.1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将传统的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单一实验课程改革为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实验课上,教师提供给学生工程上常见的各类失效零件,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本组的零件的失效形式,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可行性的钢种并进行热处理工艺操作,最后检测力学性能是否合格。另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个钢种多种用途的实验设计思想。例如:GCr15一般用作轴承套圈,有时也用作冲模和量具。根据其不同工况条件,学生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满足其性能要求。这种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教学遵循理论教学的基本思路,二者相互契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开放实验室。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通常是学生课前预习并完成预习报告,之后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后学生按照实验讲义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实验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学生很难独立思考,并且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因而很难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我校通过优化实验教师队伍、整合实验仪器设备资源、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网上答疑。

近年来,因高校连续扩招和部属院校归地方管理等原因,导致教学投入不足,许多实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低,实验教学手段的陈旧、落后已经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创新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教育要求实验教学手段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实验教学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我校将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网上互动平台。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适时与教师探讨,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而教师只需辅助学生完成实验。

(3)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一般是本行业相关的比较热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将科研项目分割成几个不同的小实验,学生先了解相关研究背景,并设计实验方案,最后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相关行业的前沿科学问题,又提升了动手能力。

3 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成效

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不同的失效零件,依据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钢种设计、热处理工艺和实施方案设计及每个环节的独立动手操作等来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实验教学的前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材料—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联系,并且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操作过程来指出组织中的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对性能的影响。能把知识应用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当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能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网上答疑,学生玩手机和电脑的时间大大减少,成绩明显比上一届学生好。教师也能感受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更加扎实。通过科研项目,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能够获得奖励,毕业论文也能够顺利获得省级优秀论文,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4 结束语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内容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知识的渗透性,实验过程与解决实际科研问题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我能力展示的机会,而且能够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学生不仅要对相关专业知识有深入了解,而且对其他知识也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因而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总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广银.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工程材料学教学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23-24.

[2] 韦青燕.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4):111-114.

[3] 吕霞付,王平,罗萍.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5):95-98.

[4] 王长生,王宇飞,肖宏滨,朱利敏.《机械工程材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2):29-32.

工程材料分析篇8

关键词:土建工程;工材料;施工质量;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S969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材料的采购环节

从当前土建工程来看,其施工承包单位以及工材料的采购都依靠招标的形式来择优进行,如此一来,一个土建工程通常需要多个施工单位来承包完成,其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也将远大于施工总承包的方式。为便于管理以及有效进行质量控制,很多土建工程都运用了建筑工材料通过业主采购及供货的方法。这样的供应方法,不仅有利于规范采购行为,同时更有利于对建筑工材料质量的有效控制。在建筑工材料招标时,首先应该考虑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信誉,然后再对价格进行比较。材料供应商应具有稳定性,相同的材料不应有过多的供货商,尤其是像钢筋、水泥这样重要的工材料。

二、建筑工材料的验收和保管环节

首先,建筑工材料在验收时,应确保实物和货单一致,包装完整且标识清楚。钢筋无散捆、锈蚀、混装以及严重变形等问题,袋装水泥应无散包、结块、受潮,同时到场工材料的类型、品种、数量也应准确无误。其次,供货商应提供出材料的合格证书工件。若是商供货,应提供材料合格证复印件或者抄件,并且复印件一定要清晰,抄件内容要保证完整。此外,商还应在复印件和抄件上盖上印章,并标明工件的存放位置。第三,建筑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后应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其账内容除了常规的栏目之外,还应有材料出厂合格证编号、复试报告编号以及使用的工程位置。第四,建筑工材料的存放应实行定置化和标准化管理,其中库存材料的存放应根据保管的需要进行清晰分区,不同的规格和品种的建筑工材料应有显眼的标识。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建筑工材料,应进行单独摆放,并标清是不合格建筑材料。

三、土建工程施工材料与施工质量的关系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材料包括水泥、钢筋、石料,以及钢筋混凝土制品、砂子和钢材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是直接性的。但是在这里也需要指出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并非仅有材料,还有诸如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工序、施工图纸和施工管理等,而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之一。不过施工材料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因为对于土建工程来说,主体是由施工材料构成的,如果水泥、混凝土和钢材等质量不合格,使用了以次充好的材料,则势必影响土建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影响工程的安全性。所以,材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质量与工程的服务年限。经上述分析,可知土建工程施工材料与施工质量的关系是: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施工质量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不出现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各种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确保施工使用的材料均为合格的材料。

四、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与钢筋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的水泥、钢筋无法大批量进货,且进货渠道多,所以对于进场的水泥、钢筋可采用分批、分种类堆放的方式,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出厂合格证明。对进场的钢筋应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并分析用于特殊部位钢筋的化学成分;对于水泥,进行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试验,禁止未经检验合格的钢筋、水泥用于施工。

2、钢筋焊接控制

现场钢筋,多数经加工后方可用于施工,比如通过张拉、焊接与成型等加工。本文以钢筋焊接为例进行说明。验收钢筋后,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须进行技术交底、质量控制等,并要求焊接人员持证上岗,对于不同品种、焊接工艺的钢筋接头,先进行焊接试件的工艺检验,合格后方能实施焊接。焊接成品的检查是质量控制的重点:首先是外观的检查,将检测与目测相结合,对弯折角度、烧伤、轴线位移等进行严格检查;其次,随机抽样检测,以300个焊接接头为一组,对焊接质量进行抽检;第三,发现不合格产品后,分析工因,并及时总结,规范焊接操作,并按相关的规范验收。

3、混凝土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材料,其质量如何关系到工程质量。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工材料、搅拌、运输、振捣和养护等各环节。所以,在工材料控制中,应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管理,保证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性能均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各种计量器具、量具、混凝土拌合物的称量偏差和搅拌时间应符合标准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工材料称量数量应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砂、石的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砂、石的用量。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不出现离析、分层现象,还应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在浇筑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后期的养护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经常被人忽视的环节,混凝土养护部好往往会前功尽弃,所以应安排专人负责保养;选择的养护方法应满足施工养护方案或者养护制度来进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则更加重要。

五、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并强化合同管理

由于劣质材料而导致的质量事故与损失往往无法挽回,所以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需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对材料质量控制过程中,建立健全材料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加强组织管理、人员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材料出现问题。同时,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明确材料管理中施工单位的责任、权限等,对材料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抽检。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施工单位也需要对材料进行抽检,并提供准确的试验检验结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合同规定办事,强化合同管理,管理始终以合同为依据,将抽检与复检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并以施工单位的自检为主,将直接与间接控制结合起来,强化第三方监理,以避免将不合格材料用到施工作业中。

2、制定完善的材料监理细则

在土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应明确工作的性质、方法和程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完善的材料监理细则,明确质量监理的程序。在材料的监理细则中,明确监理人员的职责、工作方法、手段和监理措施等,并严格根据这些细则实施监理,确保材料监理工作迈入正规化的轨道。

3、审核施工材料规划

在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监理人员应首先了解材料监理的总体规划,并审核其是否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做好该项工作的基础上,每月的25日之前,施工单位向解材料监理提出材料进场规划,主要的内容包括生产厂家、数量和品种等,确保材料的监理符合法定程序,避免监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对材料采购的管理,对材料生产厂家的资质、技术水平等进行确认,对于订购的产品,要求生产厂家提供质保书,并按照质保书列出的检验项目,对材料质量进行再检验。如样品不符合规范,则可不订购该厂家的产品。

结束语

综合上述,土建工程施工材料对施工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可大可小,为了尽可能降低施工材料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应首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相关的理论文献,从材料与施工质量的关系以及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等两个方面对该命题做了系统分析与总结。

参考文献

[1]王海昌.关于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255.

[2]刘剑.探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228.

上一篇:竞选班长致词范文 下一篇:小组长竞选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