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5 07:44:42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篇1

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当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选瓜方向后,在调查研究墓础上撰写的报请学校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压为何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拥有何种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指导教师应该认真引导学生写好开瓜报告,向学生阐述撰写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开月报告对学生的整个论文情况进行宏观的把握.那么如何指导英语专业学生写好开理报告,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创新选题、合理定题

进行开题报告写作的首要工作是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确切的说是进行论文方向的选择.这是正式书写开题报告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对自己课月的研究方向渐渐清晰,脉络更加分明.确定论文写作方向一般有两种方式:"由面及点式"和"由点及面式".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选题思考过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选题方向主要有:语言学方向,翻译方向,文化方向,文学方向和教学法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先选择一个大的方向,最终确立题目,这就是所谓的"由面及点式"的选题思路.例如,学生首先可以确定自己选越方向为文学,然后,在众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简爱》,最后通过材料搜集、调查研究,找到自己的学术兴奋点,并最终确立题目《分析海伦的性格特征》。

比如说学生可以先选择《简爱》这部作品,然后确立写作方向.如果对作品语言分析,修辞特点分析,则可划分到语言学方向;如果是对其电影版本的台词翻译进行分析,那划分到了翻译方向:还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分析中西方爱情观或中西方女性独立惫识,这就归为文化方向.这种"由点及面式"的选择思路往往比较适合平时学习注愈积累、善于思考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普于发现间理和解决问瓜,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指导得当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往往会写出比较优秀的毕业论文。

2、书写规范、正确评价

完成了选题环节,就要指导学生进入开魔报告的正式书写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写出一份规范的、真正体现了其研究过程的开题报告.在正式写作之前,指导教师要使其先明确写作内容以及如何在开题中体现他们各自的研究过程.然后再逐步进行宏观指导,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实际撰写开题报告.一般来说,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课理研究的目的惫义;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大纲);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2.1明确课月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惫义也就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一课题对于理论发展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对于现实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一内容大致可以论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现实的实际需要、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本课题的理论与学术价值。

2.2了解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对课魔相关研究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即"有哪些国内外学者或机构对该课题已经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或己经取得哪些成就,将朝哪方面进一步发展".这一环节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内容.在这里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对于研究现状的分析不是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带有评论性的合理的材料组织,应指导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归纳、总结和评论文献,从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所研究课题的进展和结论.此外,指导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既要阅读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免思维过于流散,同时也不能过于局限,否则就会造成思路狭窄、视野单一的局面,而这一点又是对指导教师知识储备与学术修养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3确立毕业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这一环节是指导学生确立论文的写作提纲.这是整个开题报告的核心,也是指导的重点.因为论文得撰写最终要以提纲为依据,提纲确立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层次性,是否能达到最初确立的研究目标,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论文撰写的最终结果.另外,研究内容的确立也是研究方法与手段选择的依据,是预期结果树立达成的逻辑前提。

2.4科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的研究方法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常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教师应根据具体题目需要和现有的科研条件帮助学生确立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避免走弯路.例如,要研究"留学生遇到的文化休克现象"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如何改进中学生听力教学"则益采用实验法;耍研究"从中西方思维差异看中式英语"则离不开比较研究法。

2.5合理安排进度,充分利用时间

安排研究班应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应当在开题报告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规定合理的研究时间.明确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时间阶段完成课题研究的相关步骤.这一环节是课题具体展开之前的时间预设,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与毕业期间其他活动不相冲突的条件下,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经过协商后做出的具体时间安排,而不应是教师的主观硬性规定。

2.6认真把关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篇2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2 outline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2.2 methodolgy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2.4 case study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2.5 conclusion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0000- 引文范例(仅供参考)“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专 业: 研究方向: 作 者: 导 师: 写作时间: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英文)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pragmatic strategies in advertising: implicatureswang yinga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april 2002beijing, china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篇3

论文摘 要: 作者从课程性质和学生心智发展两方面阐述综合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必要性,并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考评值日报告及设计值日报告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探讨了值日报告的实效性。

英语课堂值日报告是上课开始学生用英语进行的一种讲或演的“热身”活动,时间通常为三到五分钟。值日报告形式和内容不固定,形式有个人朗读、讲故事,或两人搭档会话、或小组戏剧表演及角色扮演等,内容有幽默笑话、名人轶事、时事新闻、课文角色扮演等。值日报告是教学的一个小环节,但有效地利用对课程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值日报告的展示虽然是讲或演,但学生在值日报告的准备过程也是各种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离不开听、读、写技能的活动转换。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活动展开,值日报告对该课程教学的热身作用,以及对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促进是不言而喻的。

一、综合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必要性

(一)课程教学所需

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英语专业课程描述中提到:基础英语(综合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大纲》对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达标要求为:能比较系统、深入、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大纲》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达到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等级要求[1]。在各项技能中,听、读为输入,说、写、译为输出。值日报告虽然是课前几分钟的“说”的输出的讲演,但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要查找和帅选相关资料,接触并阅读到了大量的语料,同时进行了读、写、说等各种技能训练的转换。这种通过反复地加工语言并进行说的输出,实现可理解性输出,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达到了知识内化的目的[2]。听、说、读、写有两性,即语言技能(language/linguist verbal/skill)和教学方法/技巧、手段,作为技能的听、说、读、写是互补的,作为教学技巧的四者也是互补的[3]。因此,值日报告这项课前“热身”的活动,既是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又是教师语言教学的方法、技巧、手段,在综合英语课堂的运用尤为必要。

(二)学生心智发展所需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应对中、高考,课堂时间几乎都是在进行题海练习,课堂教学活动比较单调,学生不大有机会进行专门的听、说、读、写、译的练习,特别是说的练习。而在大学,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几乎都围绕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展开,低年级的综合英语课堂更离不开“说”的活动。据已有调查,“说”是听、说、读、写、译中最能诱发焦虑的要素,最容易使学生产生惧怕和紧张的情绪[4]。但是学生需要在学校的学习中逐渐学会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拓展自己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为将来更好地工作、生活、学习奠定基础。确实,几分钟的台前值日报告虽然时间很短,但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说英语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新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综合英语课程贯穿学生所有学期的学习,连续五个学期的课堂值日报告无疑为学生逐渐克服心理焦虑障碍,锻炼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激发展现自我欲望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同时,值日报告的准备过程也能增强学生查阅资料、筛选有效信息、总结归纳要点、同伴分工合作、小组沟通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值日报告的准备过程中的重复操练,促进了学生语言技能的掌握,也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正如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刺激对语言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重复和操练是习得语言的必由之路[5]。

二、综合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实效性

说值日报告是小环节,那是因为它只占用课堂几分钟时间,但是要让它能起大作用,做报告者、听报告者、报告内容和形式、报告的难易度等都是必须考虑并采取一定有效措施才能达到的,否则值日报告就可能因为做报告者思想不重视随便敷衍了事,选择的内容或冗长或无意,作报告时懒散拖沓。或者听报告的学生不爱听或不想听,自顾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教师做局外人或旁观者,听、看完值日报告后不做任何点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流于形式,毫无实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保障值日报告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一)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值日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行为有效的程度。要想让学生正确对待值日报告工作并自觉、认真地准备,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值日报告的重要性。首先,在课程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值日报告是课程的必修作业,听报告者(教师、其余学生)对报告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纳入到期末口试考评中,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重视程度。其次,给学生灌输有效的值日报告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心智发展的促进等方面的有力帮助,以增强学生利用好这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的意识。最后,强化学生的危机感。有一位英语专业教学专家曾忧虑地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在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在学英语(大学英语)。毕业时,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及英语语言技能,而英语专业学生只有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专业学生如果不充分利用有利练习机会锻炼自己,提高和突出口语交际技能,与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根本没有任何优势。这种说法可能有失依据,但不无道理。英语专业学生只有自觉把握所有可利用的机会,充分把值日报告作为锻炼的舞台来磨炼自己,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学理念从关注“教”转向重视“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作用削弱了,相反对教师的“课堂主导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如sheerin(1997,cited in benson & voller,1997:63)所说:“autonomous learning is by no means ‘teacherless learning’.teachers have a crucial role to play in launching learners into self-access and in lending them a regular helping hand to stay afloat.”[6]在值日报告中,教师的角色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教师介入值日报告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教师对学生三年的报告形式进行总体的设计并介入活动。如在朗读、讲故事、初级情景会话、中级情景会话、课文角色扮演、时事话题辩论、专业实践项目汇报、模拟面试场景等中选择各学期值日报告的形式,使报告的难度循序渐进化;教师对朗读和故事内容作一定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会话情境供学生选择,并规定情境不能被重复使用。同时,根据需要协助学生进行课文角色扮演、时事话题辩论、专业实践项目汇报、模拟面试场景等报告的设计。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小细节的规定,如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除时事话题辩论、专业实践项目汇报外。生词量不能超过十个(以报告者自己作为参照对象),否则用大家熟悉的词代替,以降低听报告者信息输入的难度。

其次,教师主导值日报告的进行,维持课堂的秩序。在值日报告进行当中,教师适时提醒报告者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并对开小差者示意。报告结束后,教师对报告作出点评。同时,可以就报告的主题、内容或细节对部分学生,特别是容易开小差的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激发听报告者对做报告者进行“答记者问”互动活动。这样可以保持课堂的有效秩序,保证值日报告的有效进行,并能检验学生的实际理解效果。

最后,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语言交流环境。vygotsky(1978)认为知识存在于社会中,由众人去分享而不是各个个体去单独获取[7]。因此,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保障,是学生融入协作学习的条件。综合英语课程在基础阶段强调听、说的技能训练,而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焦虑指数较高[4],因此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在耐心引导的基础上,创设一个轻松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教师应用鼓励的目光、欣赏的神情耐心倾听,用和蔼可亲的仪态、亲切温和的语言进行点评,点评以肯定评述为主。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减缓焦虑的心理,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对值日报告的效果进行评价

综合英语期末考试包括口试和笔试两项,口试占15%,笔试占85%,期评由形成性(平时表现)评价和终结性(期末考试)评价组成,两者各占40%和60%。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评定学生的学习进步程度、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由听报告者对值日报告的效果进行评价,期末教师以40%的比例把评价纳入期末口试成绩评定中。这种方式对学生会是不小的促进,在思想上形成紧迫感,增强关注度。教师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记录报告者的表现、报告的效果并予以打分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包括报告者对报告的效果进行当堂评价,学生的评价宜以wonderful,very good,good三个等级进行,以避免等级太次增加报告者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把值日报告纳入考评范围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地激励学生为报告积极地准备、反复地操练。经过多次的上台讲或演,学生逐渐克服胆怯的心理,树立信心,积极展现自我,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对其他技能的训练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四)系统设计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年级、学习的阶段、学习的内容而调整。内容与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如,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老师和同学都还不熟悉,语言能力尚处于较薄弱的阶段,对抛头露面讲英语存有惧怕的情绪,值日报告的内容宜以简单、两人合作方式进行。另外,综合英语教学离不开话题讨论或辩论、课文段落归纳、课文复述、课文角色扮演、口头作文等口语交际活动,教师适时地把课堂口语交际活动任务落到值日报告的活动上,不仅使课程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内化课中所学知识。

值日报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最终达到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因此,对于贯穿学生大学学习所有学期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来说,值日报告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英语课前“热身”活动,还是一种长期的积淀。重视值日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值日报告更高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使之更好地为课程服务仍然是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23).

[2]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m language review,1993,(50):158-164.

[3]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0-131.

[4]苏福宝,张宇红.英语学习焦虑对课堂教学影响之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4,(4):98-100.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94.

[6]benson,p.& voller,p.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london:longman,1997:121.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篇4

一、大学英语课堂思辨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教师方面:1.教师自身没有接受过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训。教师的培训内容有教学方法、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但围绕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学方法比较少;2.教师抱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正常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大学英语一周4节课,包含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训练任务,有时还有词汇、语法知识和语音知识等讲解并操练;3.教师认为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够高。受语言能力的限制,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思维能力缺乏挑战;4.教师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以各项技能训练为主,基本没有针对思维能力训练的课堂活动。

(二)学生方面:1.学生习惯于被动地记忆和回忆老师课堂上上过的知识点和信息。受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文化影响,一些学生被动接受给他安排好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更愿意听老师讲课,不喜欢参与需要思考能力的课堂活动;2.学生习惯于做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受以升学和考级为中心的教学指挥棒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一味追求分数,功利心比较强;3.学生不习惯完成以提高思维能力为目的的学习任务。因课后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整理和思考,学生更愿意做有标准答案的练习题。

二、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口头报告教学

英语口头报告作为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用英语交际实践的机会,因此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报告技能。除此之外,英语口头报告教学活动的目标还应融入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口头报告技能和思辨能力是学生工作生活中的必备技能。

传统的英语口头报告教学一般包括讲述做英语口头报告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口头报告技能、看视频范例、学生课堂展示、教师点评或教师学生一起点评等,其中学生的点评主要以话题是否吸引人、PPT做得是否认真、口头报告者眼神是否与听众有交流等等,很少触及对内容本身的评价。

(一)两人小组活动

选择与学生自己学习生活经历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作为口头报告话题。准备过程要求学生遵循有效思考和问题解决的六个步骤IDEALS,即Identify、Define、Enumerate、Analyze、List and Self-Correct(Facione 2007)。课堂上一个学生先作基于解决社会问题话题的口头报告,另一个学生提问,问题主要围绕“IDEALS”六点展开。例如,学生A口头报告的话题是“城市雾霾天气”,学生B问学生A的问题有:1.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问题是什么?2.形成城市严重雾霾天气的原因有哪些? 3.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可行性如何?4.你认为最好的行动方案是什么?5.为什么? 6.还有什么需要补充? 基于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使得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评价等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二)同伴评价活动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提倡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同伴评价。口头报告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口头报告者的内容进行评价。为了使更多学生参与评价,同时也是节省课堂时间,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个组各自进行评价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后,每个组派一名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评语。评价涵盖下面一些问题:1.话题是否有争议性?2.看问题视角是否开阔?3.支持论点的事实是否恰当并与主题有关联?4.文稿内容是否有逻辑错误?对于上述问题评语无论是给予肯定还是否定,都要作出具体的分析。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口头报告者思考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符合逻辑以及思考问题是否有深度和广度等促进评价者反思自身的思辨能力。

英语口头报告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本身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学习并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了解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把思辨能力培养融入到英语口头报告教学目标中,改进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韩少杰,王小英. 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2009.

[3]黄朝阳. 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J]. 教育研究,2010.

[4]李莉文. 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1.

[5]李莉文. 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 中国外语,2010.

[6]阮全友. 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 外语节,2012.

[7]张新玲. 批判性思维培养和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的接口[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

[8]Facione,P.A. (2007). Critical thinking: What it is and why it counts. Retrieved January 2, 2008, from http:///nutshell/cthinking7.htm.

作者简介:楼青 浙江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篇5

论文摘 要: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值日报告(daily report) 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英语教学方式。作为对课堂英语教学的一种补充,值日报告在英语教学当中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值日报告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摆脱单一课堂教学和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只注重语法词汇,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不足等问题。

在学校英语教学中,值日报告(daily report)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值日报告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日报告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带来的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强、文化背景知识缺乏等缺陷。值日报告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占用时间不多,却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文化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值日报告在课堂中的形式内容及其对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的意义进行浅析。

一、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值日报告在课堂当中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教师教学目的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制定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值日报告的形式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lead-in引入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值日报告作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将值日报告作为教师讲课的引入部分。这样的值日报告主要内容要求与课本内容相关联,如:介绍背景知识、介绍与课本中相关的人物故事等。报告形式多样,可以选择演讲、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高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二中,第五单元“music”主要是为学生讲解音乐方面的知识,课本在预热(warming up)部分介绍了几种音乐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和指导,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所了解。这一单元的值日报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著名音乐家的资料,介绍一个音乐家的生平。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美国音乐方面的知识,为全班同学介绍美国音乐文化。更为生动一点的形式,可以选出学生喜欢的歌手或乐队,由学生表演。通过学生的值日报告,全班同学能够对课本背景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为教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入作用。同时由于安排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值日报告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为教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一类的值日报告当中,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指导,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报告贴近课本,充分发挥引入作用。

2.free talk自由式

所谓free talk,就是说学生在内容上面不局限于课本,报告的内容更加多样,形式上更为自由,教师的指导更为有限。这一类的值日报告不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部分,与教师的课本教学关联不大,其主要目的是放手让学生发挥,更多地给学生锻炼英语综合能力的机会。free talk的内容更加宽泛,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如:报道最近的时事新闻,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介绍英美文化等。在形式上,free talk的形式也丰富多样,情景表演、辩论等均可。free talk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更能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3—4人一组,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西方餐桌礼仪。几位同学分饰不同用餐人的角色,通过生动的表演,再现西方餐桌上可能出现的情景,让全班同学深入了解西方餐桌礼仪。这一类的值日报告比形式内容更为自由,更能发挥和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对于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有利。free talk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让学生跳出传统英语教学和单一课堂教学的局限,接触到更多课本上没有的英语知识。同时在正式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通过free talk能够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值日报告与英语文化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的真正目的是要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而要真正了解一种文化,必须要精通这一文化所依附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可是,在我们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局限,大多数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法、词汇的教学当中,片面地强调应试能力,而忽视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而值日报告弥补了以往英语教育滴水穿石的这一缺陷,为英语教学和课堂教学注入了一丝活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已经开始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关注。

上述的两种值日报告,虽然形式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能在英语教学中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提供平台。lead-in(引入式)和free talk(自由式)的报告大多数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文化背景知识。在这当中,准备值日报告的学生需要花费时间搜集整理资料,事先学习将要陈述的内容,准备的过程就是进行陈述的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学生能够了解、学习到这些文化背景知识。而由于值日报告是小组合作,面向全班同学的活动,所以班上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聆听和观看值日报告,以及与陈述同学的互动学习到文化背景知识。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值日报告,课堂时间随机抽取点名,这样也能达到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学习和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

案例1:lead-in(引入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高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二:cultural relics

学生为主,老师适当指导,确定主题。

主题:“the statue of liberty”

主要内容:(1)what is the statue of liberty?

(2)what is the history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

(3)what is the symbolized meaning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

(4)what is the role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 plays in american culture?

呈现形式:讲解

前期准备:负责进行值日报告的学生开始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信息的重组,准备值日报告上需要的材料,如:ppt、视频、讲稿等。正式进行值日报告前的排练,准备将要对全部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教师沟通,商量值日报告对于课堂教学的引入与对接。

daily report:学生小组进行值日报告,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全班同学能对美国自由女神像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总结与评价:教师可对值日报告进行简短的总结与评价,并借此引入将要学习的课本知识cultural relics。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和教师根据所要学习的课本选择值日报告的主题,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group work),准备值日报告,通过课堂上的展示以及与全班同学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自由女神像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透过这一值日报告,管中窥豹,对美国文化遗产有所了解,从而达到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目的。

案例2:free talk(自由式)

学生自主确定主题

主题:“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

主要内容:(1)莎士比亚简介

(2)《哈姆雷特》戏剧片段表演

(3)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简介

呈现形式:戏剧表演和讲解交叉进行

前期准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观看戏剧《哈姆雷特》,选取表演片段,排演戏剧。准备戏剧道具和讲解资料以及要向同学提出的问题。

daily report:学生小组按预先准备向全班同学作值日报告。可以借用戏剧与同学进行互动,全班同学可以积极回答参加展示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一起讨论。

教师总结与评价:教师在学生的值日报告进行完之后,可以进行总结和点评。可对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对展示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更加全面。如果班级的daily report活动已经形成体系,教师可以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如: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否流畅、信息是否完善等。

这一类自由式值日报告由于其形式内容更加不拘一格,所以在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能够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在free talk中,学生有更大的选题空间,学生通常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而与课本关联不大的内容,文化背景知识获得很多同学的青睐。同时,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比较多,由学生自主选题而进行的值日报告,更能够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值日报告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为英语教学中长期不足的文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篇6

这篇估测英语词汇量专题研究方案的关键词是词汇量,英语,方案,专题,研究,

(一)研究动机

1.背景

进入21世纪,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也是广大学生、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就是掌握词汇。因为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接触到新单词、新用法,所以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很难确切地计算出来。且随着不断的学习,脑中的词汇量会不断地增加,所掌握词汇的意思也逐渐丰富,单纯用诸如“会10000个词”来描述一个人的英语水平,是极不科学的。本专题将探讨一些估测词汇量的方法,并给出计算一个人词汇量的公式。

2.研究价值

如能较为确切地掌握自己的词汇量,便可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果了如指掌,也可获知自己可参加何种水平的英文测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将各类语言考试所需的词汇量列举如下:

高考英语(nmet):2000~3000个

大学四级英语(cet-4):4600个

大学六级英语(cet-6):6000个

托福(toefl):10000个

雅思(ielts):10000个

商学院英语考试(gmat): 20000个

法学院英语考试(lsat):20000个

研究生院英语考试( gre): 30000个

(二)研究目标和假设

1.目标

可较准确估测一个人掌握的英语词汇量。

2.相关性

受测人的词汇量与“中文同义词选择”、“英文同义词选择”、“英文反义词选择”、“英文类比词选择”相关,且相关度可用公式表述,该公式可用来估测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

3.测量误差

尽可能将估测词汇的误差控制在总词汇量的1%以内。

4.受测人假设

因为对受测者所做的测试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所以可认为测试的结果是受测的一瞬间,受测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在这一瞬间内没有变化。

(三)研究方法

综合各种词汇测验的优点,构架出估测词汇量实验测试的方法。

1.中文同义词选择

给出一个单词的中文释义,列出4-5个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正确的中文释义。

2.英文同义词选择

给出一个英文单词的英文同义词,有时为同义解释性短语,列出4-5个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正确的英文同义词。

3.英文反义词选择

给出一个英文单词的反义词(即在每个单词的众多意义中,有一点相反即可),列出4-5个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

4.英文类比词选择

给出一对英文单词,给出4-5对英文单词作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在逻辑关系上相同的一对单词。例如,司机一开车,教师一讲课。数据分析、测试数据有以下几个:

(l)出题词库:即所考的单词是属于什么范围的,会一个生僻词要难于会一个常用词。词库容量记为n。

(2)总题数:一张试卷所含的总题数,记为t。

(3)答对数:记为d。

(4)答错数:记为c。

(5)未答数:记为w。

(6)反应时间:记为s,反应时间总和为考试时间s=s。

(7)选择项数:x=4或5

(四)研究进度

2001年3月,设备、资料准备阶段(开题准备)。

2001年4月,进行词汇量测试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2001年5月,进行论文写作(结题)。

(五)设备及导师要求

1.计算机测试需要

计算机一台,《我爱背单词》光盘一张,《轻轻松松背单词》光盘一张,《韦氏大词典》光盘一张。

2. 笔试需要

在学校帮助下印刷试卷若干张,并请教师组织对我班同学进行一次测验。

(六)导师聘请

请学校聘请著名词汇专家作为我的导师。

三、专题研究开题报告撰写指导

严格地说,专题(项目)研究开题报告应包括可行性论证报告、专题(项目)研究方案。但现在有不少人将其单独列为一项。单独列为一项的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题(项目)名称(与研究方案相同)

2.专题(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案相同)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专题(项目)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的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专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专题研究人员对本专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清楚地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4.专题(项目)研究的理

论依据

研究性学习的专题(项目)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5.专题(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研究方案相同)

6.研究工作的步骤

专题(项目)研究的步骤,也就是专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7.专题(项目)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专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专题将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被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专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专题同样不能立项。

9.经费估算

就是专题(项目)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篇7

【关键词】值日报告 兴趣 成就动机 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08-01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绝大多数英语教授者和学习者对英语值日报告(Duty Report)这一形式并不陌生。可以说,英语值日报告这一环节,在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教学中都非常普及。但是,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已没有必要再进行这一环节。事实真是这样吗?

一、英语值日报告(Duty Report)的内容和形式

英语值日报告就是在英语课开始后的几分钟内,按照一定的排序,值日的学生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用英语做报告。传统的值日报告要求内容为天气,出勤情况等。但对于高中及大学生的值日报告,与其说是值日生报告,不如说更像是一次小演讲(mini speech),或者是一次个人陈述(individual presentation)。

二、英语值日报告(Duty Report)的理论基础――Swain的“输出假设”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input),认为输出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似乎并不明显。然而,著名二语习得专家、美国语言学家斯万(Swain)在她的研究中指出,“可理解输入(input)”在语言习得中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输出(output)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的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

大学英语值日报告正是大学生利用所学语言资源,对输出语言进行思考加工,进行语言输出(output)的最佳形式之一。

三、英语值日报告与“成就动机”重要性关系

1.成就动机(achivement motivation)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内部动力,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权威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对人类动机和激励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亲和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权力需要要( Need for power)――“三种需要理论”学说。其中,追求成就动机是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2.“成就动机”在英语值日报告中得到激发

机会均等

由于在大学课堂上,值日报告是由班上同学按一定秩序轮流来完成的,所以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平时课堂上发言的同学总是平时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偏差的学生不敢发言,即使发言也往往不能给出正确的回答。而值日报告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有同样的机会走上讲台,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

自及独立性激发学习兴趣、给予满足感与成就感

研究表明,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学习自,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大学英语值日报告不限具体内容和形式,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独立创新的自主意识与权利。而且学生选择的主题,恰好都是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由兴趣产生的内驱力,能使人释放出能量,激发其朝着目标行动,尽快地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这个过程本身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给予学生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内容多样性充分展示才艺、激发成就动机

研究表明,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经验时,就能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欲望。大学英语值日报告虽与英语相关,但内容和形式可以完全不拘泥于课本学习,这往往能给学生愉快的体验,吸引其参与热情。

四、教师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成就动机作用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但是,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值日报告成就体验,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指导原则

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选取自身感兴趣、与社会结合紧密的话题,要求学生发声要响亮、清晰,语速稍慢,以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听清楚。只有大家能听懂,才能保证之后的评价与反馈。

2.鼓励、奖励原则

值日报告应使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做完后都有一种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所以,教师应采用鼓励为主的原则。特别是当学生表现得不够理想或口语中有一些错误,教师应该先找其闪光点,采用欣赏、赞美的态度,轻松、和谐的口气,婉转道出其不足之处,切忌一口否定,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参与、反馈原则

反馈不仅是指教师对值日报告给予评价,其他同学的参与和反馈对于激发和满足值日报告者的成就动机也相当重要。教师要求听者就报告内容提问,一方面,听者会集中注意力倾听报告,并记下要点或疑点,以便能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报告者会在准备时更加精心、用心。经过充分的准备,大多都能较好地回答听者提问,从而得到其听者的认可与赞赏。

综上所述,英语值日报告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形式,不仅在中小学,而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值日报告已成为大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更是体现英语学习成就感、激发英语学习成就动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教师应注意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则,指导学生成功地完成值日报告。学生从值日报告中体会到的成就感会给他的英语学习带来无尽的内驱动力,从而极大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嵇志梅.《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英语演讲教学》,英语教学,2009.

[2]刘彦峰,张晖,王晓雯.《“Duty Report”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探析》.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刘元秀.《试论“自我决定“动机与基础英语课前的“值日报告”效果》.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4]苏翊翔.《利用值日报告激发成就动机》.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篇8

关键词:任务;教学;口腔;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36-02

一、引言

医学英语教学已经在不少医学院校广泛开展,也是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克服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本研究试图探析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目的是为了提高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二、文献回顾

由交际教学法发展而来的任务型教学法,在班加罗尔实验的基础上,在印度由珀拉胡于1983年首次提出。像其他语言教学法一样,任型教学法也有其理论基础,比如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等。Nunan and Keobke(1995)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任务难度问题,探讨了学习者对任务难度的观点和导致问题的原因,香港城市大学35名一年级学生完成了一系列任务难度的检查及其对任务难度产生的因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任务难度的认识及其在任务中由成功的言行所衡量的实际困难是低的,缺乏对任务类型的熟悉、学生对任务目的混淆、及文化知识是由学生识别的任务难度的主要因素。Willis(1996)将任务分为六类:听力,顺序和分类,比较,问题的解决,分享个人经验,创造的任务。

吴旭东(1997)探究了外语学习任务难易度原则的理论框架,五阶层复杂度来衡量任务难易度,“更易”条件是由最简单的衡量,“更难”的条件是由最“难”的衡量,在两极中间的任务随着难度增加,取决于任务遇到“更难”条件的因素。赵守亮,王光华,王胜朝,等(2003)从教学过程中探讨了多种口腔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口腔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的不断强化,与口腔英语相关的专题讲座,口腔专业英语病例答辩考核,丰富完善了现有基础上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汪慧(201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探讨了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问题,35位大学英语老师完成了问卷调查和访谈,144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完成了另一个问卷调查,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部分老师不太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知识;第二,在大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有难度;第三,评价简单且不能满足期望;研究结果还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无法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孙健,陈惠,徐维宁,等(2014)针对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入手探讨了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刘跃良(2015)针对目前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以语域理论为指导,探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结合实例探析了语域理论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三、任务设计

Ellis(2006)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模式包括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任务前是师生可以在任务开始前进行的各种活动,比如是否给学生时间实施任务。任务中主要是任务本身并且提供一些教学选择,包括是否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任务后包括紧随其后的任务实施过程,它包括重复表演,回顾任务,及聚焦于形式。本研究中的任务设计将遵循Ellis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模式。

任务前:上课开始,老师检查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课前预习任务是搜查关于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tooth(单词、短语、图片,视频等)的相关知识。检查完课前任务后,老师通过一段关于牙齿构成的英文视频简要介绍话题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tooth.

看完视频后老师鼓励学生回忆之前所经历过的和电影中看到过的关于牙齿的场景。这一阶段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回忆先前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老师将学生说出的相关单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比如teeth,enamel,mouth,dentine,pain,patients,doctor,nurse,machine,and so forth.还有少部分学生用英语讲述了自己看牙医的经历。师生共同将这些词分类。

任务环

任务: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是阅读讨论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tooth并回答以下问题:what is the component of a tooth?学生在小组内用英语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在教师走动,必要时提供帮助,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查词典,有的学生在讲英语时感到紧张。老师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

计划:每个小组都计划在全班进行任务结果的报告,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报告内容,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老师在教师来回走动,必要时帮助学生。

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任务结果,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老师在报告结束后进行积极的评价并纠正错误。

任务后:老师就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了积极的评价总结,主要归纳为:A tooth is composed of enamel,dentine,cementum,and a dental pulp.在黑板上列出重点词和短语并对其进行分类。同时鼓励每组就课文、黑板上、和自己脑海中的相关知识进行一个关于牙科医生和病人在门诊的英文会话。而且,布置下节课的任务,搜查关于“Lesson 2 The Dentition and Occlusion”的相关知识。

四、结束语

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是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医学院校广泛开展。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既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又满足了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教材的选择比较单一。建议未来的研究加强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设置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等。

参考文献:

[1]Nunan,D.,& Keobke,K. Task Difficulty 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Perceptions and Reality[J]. Hong Ko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1995,18:1-12.

[2]Willis,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Longman,1996.

[3]吴旭东.外语学习任务难易度确定原则[J].现代外语(季刊),1997,77(3):33-43.

[4]Ellis,R. Task-based Researches and Language Pedagogy[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0,4:193-220.

[5]赵守亮,王光华,王胜朝,等.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口腔医学教育,2003,13(4):227-228.

[6]欧阳喈.口腔医学专业英语[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1-7.

[7]Ellis,R. The Methodology of Task-based Teaching[J]. Asian EFL Journal. 2006,8(3):19-45.

[8]汪慧.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1.

[9]孙健,陈惠,徐维宁,等.口腔医学院校开设口腔职业英语课程的尝试与思考[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4):505-507.

上一篇:员工流失开题报告范文 下一篇:施工设计开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