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外辅导书范文

时间:2023-10-06 16:44:15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篇1

【摘 要】课堂教学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大班式课堂教学的弊端之一是很难因材施教,为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更上一层楼,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师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充形式。

http://

关键词 数学;课外辅导;方法;教学质量

一、学生分层分组

教师可将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可以二至四人一组,一般来说一个班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大致分为三至四个组左右,学有所长的学生也大致差不多,这样做的优点第一可以节省老师的时间和精力,第二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课余时间一个个等着前面的学生辅导完,这样安排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辅导。第三对于有的学生一个人向老师提问题时有一种害怕的心理或羞怯的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不好理解力差,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应该向老师提出怎样的问题,因此让他们成立辅导小组就不会有这种心理,当然对于一些比较胆大、独立的学生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二、辅导内容多样化

作业方面: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着重辅导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注:老师布置的作业首先也要适时适当的分层布置,其次尽量精挑细选),把基础知识先弄懂。去年刚接手七年级两个班,对于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还不熟悉,其中有位学生学习态度比较主动,经常来问一些课外辅导书上的题目,而且都有一些难度,但是几次考试摸底下来发现她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有几次不及格,及时调整辅导内容,着重于对作业的辅导,把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先解决,而不要眼高手低,通过半个学期的辅导成绩稳步上升,现在到了初二基本上成绩也比较稳定,而且基础打好以后,也不会每天的作业都会有困难。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不仅要注重课内作业的辅导,也要注意课外作业的辅导,有时学生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外时间自己会找题目来做,老师可给予一些明确的指导,课外书上哪个题目或哪类题目适合他可以去尝试一下,也不需要所有题都需要做,加重他们的负担。

学习方法方面:有些学生平时也经常辅导但就是成效不大,这时就要及时地找找原因和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也应在平时多讲讲数学的学习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相互交流经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班上有一位叫小玲的女生就是这样,平时学习挺认真,态度也比较端正,碰到不懂的题目经常来问,也做课堂笔记,但就是效果不明显,成绩不拔尖,给她仔细查找了原因,主要是复习总结这个环节做得很少,不会把相关知识点串成一条线,融会贯通,不会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也没有把当时问懂的题目再复习巩固,脑子里没有一条清晰的知识链,没有一张清晰的知识网,这样一到期中或期末考试,内容比较多真是一考就倒。查找到原因后,经常督促提醒她做好复习、整理、总结的环节,刚开始也可以辅导她怎样做知识点的“串线”和“结网”,慢慢养成习惯学会了以后就让她自己做,教师只要做适当的点拨就可以了,在以后的几次考试中成绩也就慢慢上来了。

学习态度方面: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已被许多实验研究所证明,心理学家早在1919年就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积极地学习态度对学习速度有促进作用,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同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行为而且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学生,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反之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多,学习成绩也差,因此,平时在课余时间也要多与学生沟通,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多了解一下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家庭原因,甚至是老师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多的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认为你对待他们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也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对于学生态度的辅导更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三、辅导方式要灵活

课外辅导的地点可以在教室里。学生在教室里自习时,可以作巡回辅导,上完一节课后有的学生对上课的内容还是有疑问,课后马上提出,这时应趁热打铁马上答疑,这样效率比较高,也可以在办公室里,对辅导小组或个别学生进行答疑,在游戏、体育活动中,凡是一切可以接触到学生的地方,在时间允许额的前提下,都可以随时随地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辅导。辅导的内容、方式要因人而异,有的学生领悟力较强,同类型的题辅导过一二次可以叫他自己归类解决,有的稍差一点可以多做一下变式训练强化一下,有的能力差一点,同类型的题目比方说准备好六道题,你可以先让他做两个,然后马上批改,把错误指出来,纠正以后再做两题,这样错误会明显减少,最后的两道题可以强化巩固一下,甚至根据具体情况来一个提升也未尝不可,这种做法比一次做六道题效果要好得多。

四、帮助学生选取课外辅导书

关于辅导书要注意三点:(1)老师推荐,题量要少而精。辅导书的选择最好由老师推荐,选择好的出版社的作品。最好不要让他们随意选择,去年我刚接手了七年级的新同学,有些同学积极性很高,早早地买好了课外辅导书,但都不一样,而且有些书不与苏教版的配套,有些书难度太高,他们过来问问题时,老师也不忍心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但讲起来又费时费力,真是事倍功半,后来及时调整统一了辅导书,便于老师帮他们选题、分组辅导,学生自己也便于相互讨论。(2)要选择适合孩子水平的辅导书,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学习,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提高难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3)阅读辅导书的例题讲解部分。一本好的辅导书,例题多样化,讲解会提供很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仔细研读辅导书的例题是很重要的。

http://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著.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篇2

根据笔者的调查,从语文学科来看,可以把辅导书大致分为这么几类:(1)工具书类,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2)课文分析类,如《小学语文教材全解》;(3)同步练习类,如《一课一练》、《快乐5+2》;(4)解析+练习类,如《字词句段篇章》;(5)语文知识类,如《知识大集结》《语文知识集锦》;(6)作文辅导书。

要使用好这些辅导书,我们就应该根据辅导书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安排,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辅导书的使用时间

“课文分析类”的辅导书往往对文章内容有很详细的解析,课后练习也有很明确的答案,它相当于教师的教学参考书。正是由于它的全面,许多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将这类书摊放在桌子上,老师一提出问题,这些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到资料书上寻找答案。答案确实是标准的,可是学生只做了一回搬运工,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变得更加懒惰,学习能力逐渐下降。因此,我认为,不能让学生将这类辅导书用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中。它应该作为课堂学习的拓展和补充,放在课后的复习巩固阶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学习重点。

二、严格控制好习题训练的数量

为了全面地落实知识点,“同步练习类”的辅导书会从字音、词义、句子理解、片段分析、整体把握、语言训练、拓展探究等方面来设计习题,如果教师不加选择,让学生一题也不能少地去完成,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疲惫不堪,只好敷衍地完成。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根据班级实际,精选出相关的习题,从而有效地避免机械、重复的训练。选题时,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来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让每一位学生既愿意去做,又能做出效果,在做习题的过程中找到“跳起来摘到果子”的成就感。

三、积极引导学生借助辅导书自主学习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语文工具书的习惯。这一点不妨从课堂教学入手,每一个有疑问的字,每一个拿不准的词,都应该让学生及时求助于工具书,通过查阅工具书得到准确的答案,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只要教师坚持这样做,学生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词汇也将更加丰富。

四、适时创设交流平台,让学生展示学习风采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了一些资料书,教师可以每周举行一次“好题推荐”活动,每周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在使用辅导书时找到别样的情趣。这样,他们既是在应对题目对自己的挑战,也是站在一个优秀读者的角度审视题目。

另外,现在学生手中的作文辅导书很丰富,有不少学生还有不只一本,遗憾的是走马观花者、急于求成者太多,静心阅读者甚少。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坚持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购买情况,在日常学习中引导和督促学生做好积累工作。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从作文辅导书中读到的精彩片段摘抄下来,随时将自己阅读中的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每半个月腾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交流自己阅读中的某些独特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来提高学生作文辅导书的使用效率。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辅用书 科学运用

一、当前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使用教辅用书的原因

我想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部分同学语文功底较差,文本解读存在很大的困难,希望在教辅用书的帮助之下应付老师的各种提问,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及课外作业;二是部分学生平常学习吃力,在预习上花的时间不多,把教辅用书作为应付老师课堂提问的利器或者作为课堂炫耀的资本;三是部分学生认为教辅用书上的回答比老师课上讲的全面、具体,认为教辅用书上可以得到更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总之,教辅用书在这部分学生的眼中是权威的,是凌驾于老师和自己之上的法宝,有了它,语文课变得简单多了,课上也如鱼得水了。然而这样的依赖教辅用书会严重削弱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会远离老师的有益引导,会丧失自我体验以及自我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同学思维火花的跳跃。

既然如此,何必又要教辅用书呢?这不是害了学生吗?其实,教辅用书本身没有什么错,只是被部分态度不端正的同学用错了,他们没有掌握利用教辅用书的方法,简单机械地照搬,忽略了自我思考,从而偏离了语文这们人文学科体验、感受、思考、表达的要求,更不能从理性上对文本进行解读。那么怎样才能摆脱依赖教辅用书这一现象的困扰呢?我想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二、 转换课堂问答方式,让学生主动投入思考

为了能让学生从教辅用书中抬起头,开动脑经,教师可以从课堂问答方式上下手。一是改变变换问题的问法,或改变问题回答的角度。这样学生就不能从教辅用书上得到现成的信息,要让他们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上来,或者对原问题变形的思考。二是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根据教辅用书上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进行二次加工,加深理解。三是让学生根据回答的问题到文本中找出相应的信息和依据,这样可以弥补教辅用书上的答案缺乏过程的弱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化被动回答为主动思考的目的。

三、 提供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恰当学会利用

教辅用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很好地对教材进行相对的补充和适当地拓展,它能够很细致地从文本解析、思路点拨、知识拓展、学法指导、课外延伸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从而达到提升的目的。利用好教辅用书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拓展、延伸。所以老师应该教学生一些使用教辅用书的方法。

学生可以在充分预习基础上,将不太清楚的内容认真思考后做上标记,然后借助于教辅用书看看哪些内容是真的掌握了,那些内容还不太清楚,学会将自己与教辅用书上不一致的信息做一些笔记,留着再思考,以及在课堂上听同学老师的分析,甚至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供课堂讨论。但是在课堂上要尽可能不用教辅用书,对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点要学会在课前学习教辅用书的语言表达来训练自己的表达技巧,这样肯定会有进步的。仅这样还不行,还必须在老师讲完这一课后,再次进行二次阅读,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真正充分利用好教辅用书,这样才是真正的高效学习。

四、 深入文本内容解读,让教师超越教辅信息

学生之所以如此迷恋教辅用书,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无法超越教辅用书的高度。很多语文教师就凭借教辅用书上的一点信息备课,然后武断地组织课堂教学,这样的语文课怎么能将如饥似渴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呢,学生自然认为只要看教辅用书可能比老师讲得还要全面具体。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要在充分挖掘、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浏览、学习一些优秀教辅资料,对文本充分研究,从而更全面、根深入地理解文本,甚至可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一个适合本班班情的教案。在讲课时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资料涉及的信息让学生有重点地讨论,教师有重点的讲解。这样在老师深入研究基础上的语文课自然让学生走出教辅用书,融进课堂。

五、 结论

教辅用书承载的信息是多的,很多问题的分析也很到位,确实能为我们节约很多的时间,让我们尽快走进文本,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如果我们仅仅机械地死抱着教辅用书不放,又怎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呢?只有合理地、正确地使用好教辅用书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威力,成为语文学习的推进器。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式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重要,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切切实实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引发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1.名人效应

名人的榜样作用能够使我们的学生产生积极效仿的功效,会给学生一种模仿的触动。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或是国外在读书方面特别优秀的知名人士,、老舍、鲁迅、冰心、、高尔基等等优秀的读书事例在学生的耳际回响,让名人的榜样作用熏陶感染学生,使小学生从自己的内心萌发想要读书的愿望,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真实感悟。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去多读书,努力去读书,才会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课外阅读能力。名人效应定会激励学生酷爱读书,使学生从书籍之中获取广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活动铺路

在学生每次开展活动之前,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与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料,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寻活动的素材。例如《×××优美的风景令我难忘》,活动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优美的写景范文,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洞悉文章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以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使学生体验到准备后获得收获的那份喜悦。

3.能力展示

让在阅读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异表现,能使学生看到教师对学生阅读方面的高度重视,从而激发自己阅读的兴趣,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

二、有效地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正确选择,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指导好学生选择书时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生受自身年龄的限制,教师应该去推荐与他们相适应的书籍,千万不能图省事去搞一刀切,不管学生是几年级的,都是介绍一样的书籍。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识字程度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要知道,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不要引导他们去阅读那些非常深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文章,只要我们的目标正确,我们的价值取向合理,那就不要去区分是动画书籍,还是小卡片画书,只要是学生接受的、喜欢的、想要去读的,只要是内容符合就行,我们老师都允许学生去阅读,以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科技信息普及的时代,一些先进的媒体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辅助阅读,只要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就会让其发挥功效。报纸、杂志、小说、电影、戏曲、广告均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有效地从中捕捉语文信息,达到丰富语文课堂内容的效果。

三、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强化学生n外阅读效果

有了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动力,辅之课外阅读读物的优化选择,再有教师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就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法,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阅读方法一般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模式,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对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精读所指的是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仔细思考,深入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及思想内涵;略读是指引导学生先看看文章的前言、文章摘要、作者编写大意以及文章的目录等内容,先去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意图、模式以及规模,而后再去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分析文章的篇章、章节、标题、序节及段落内容,最后再去博览全文,了解大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在教师指导这方面,我们要去做的就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外带课内,课内辅课外,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阅读模式,即先略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去精读文章,细致品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达到细致内化的效果。

2.辅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教师做定期的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定期检查学生所记的读书笔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不断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俊勋,张丽红.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2(4).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篇5

关键词:化学;课后工作

化学课外作业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消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和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化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基本技能和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智能的发展和训练科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作业的习惯有积极作用。还是化学教师取得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改进教学的可靠依据。

化学课外作业的形式包括书面作业、阅读化学教科书、实验作业,书面作业是化学教师采用最多的作业形式。这种作业可分为回答问题、系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算、单元练习……这种作业对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文字描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化学教科书也是常用的课外作业形式。其中一种是上课前的预习功课,目的是使学生对新教材有一定的认识,以便顺利地在课堂上获取新知识;另一种是课后巩固教材,目的是为了学生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实验作业也是一种课外作业形式,需要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它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发挥学习上的创造性都有积极作用,但是它需要学校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化学课外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能反映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的关键性的知识内容。化学课外作业问题的形式又灵活多样,便于学生从多方面、多侧面思考和解答。作业的数量要适当,不要使学生的负担过重。作业的难度使一般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对于少数学习有困难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可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另外留适量的作业。留化学作业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作必要的启发性说明,以便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检查、认真修改。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仔细地全面的批改,有的教师只对产生错误的学生进行重点批改,也有的教师按小组进行轮流批改。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批改,化学计算等作业教师可以当面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这种批改方式可以使师生双方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一般效果较好。考试作业成绩的批改一定要公正,评语一定要鼓励学生,对于优秀的作业一定要参与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较长的作业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教师要注意从学生作业中取得反馈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性质、程度、产生的原因。发现带有共同性的问题,一定要找适当时机在全班学生中汲取,对于少数学生产生的错误要进行个别辅导。

化学课外辅导是化学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化学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组织良好的化学课外辅导,对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文件,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做好课外辅导。化学课外辅导一般采用个别的和小组的辅导方式。除了需要加强对少数学习成绩较差和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的辅导外,也要注意对大多数一般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通过辅导使学生能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化学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给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做好课外作业。给学习有困难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给缺课的学生进行补课,使他们能跟上全班的学习。对于化学学习成绩突出成绩优秀的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或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补充作业,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指导学生掌握后续的学习方法。

化学课外辅导必须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确定辅导对象及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认真分析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了解哪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困难,哪些学生对化学有特殊的兴趣,学习成绩优秀。这样才能确定课外辅导的重点对象,以便对他们加强课外辅导。确定辅导内容和辅导措施。确定了辅导对象之后还要对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做到具体化,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明确应该对哪些知识进行辅导,这些知识是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找到学生学习产生困难的一些原因,是因为化学知识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由于学生本身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不科学,或者是因为教师教学不得法。针对产生困难的原因对个别学生和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一定措施对他们进行辅导。如果是由于教师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就要从教师自身方面去设法解决。教师还要处理好课外辅导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化学教师通常较重视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问。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课内又一时不便安排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辅导。集体辅导是在确属急需的情况下偶尔采用的一种课外辅导方式,切不可课外辅导代替课堂教学,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的关系,否则就会增加学时,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教师要满怀热情注意引导启发。就是对后进生的辅导要怀着深厚的感情,要有耐心而不能操之过急,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表扬,这能帮助后进生消除学习自卑感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注意引导启发,培养独立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要启发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加强教育,使他们更加谦虚谨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篇6

关键词:课外辅导;小学生;大教育观

课外辅导遍及全球,目前更有一种产业化倾向。调查表明,世界各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国家补习班收入超过百亿美元。对这一火热现象,近年来,已有研究不乏有深刻的洞见,但大多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与理念的呼吁,从学理层面探析的文章并不多见。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仍是不争的事实。

一、概念界定

正如杨启亮教授所言:“这是一个被教育学的学科边界拒绝研究的实际问题。”相关研究没有真正纳入到学科领域,因此,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课外补习”、“课外辅导”、“家教”等说法不一。对这一现象,最通俗的说法是“家教”,即请教师到学生家里教学,但目前在产业化的推动下,更多的是名目繁多的“小学校”或“小班级”。同时,这种所谓的“家教”也使一些忙于工作的家长忽视了真正的家庭教育;“课外补习”则侧重于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没能很好掌握相关知识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性的学习,即“补差”。而现实情况是,不仅仅是学习困难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即“培优”,如:奥赛班、特长班、实验班等;鉴于此,笔者采用“课外辅导”这一概念,即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由家庭支付学习费用而参加的各种艺术类或文化课的一种学习形式。“课外辅导”涉及面广、内容庞杂、类型多样、接受群体参差有别,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小学生有其自身独特性,笔者着力对小学生大面积参加课外辅导现象进行探讨。

二、现象透析

(一)产生的原因

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争夺优质教育资源;二是盲目跟风。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谁又曾深思过,千奇万象的世界,何为优质教育资源?以追求单一有限的学校教育资源为目标,而牺牲人类文明的丰富性为代价,这种牺牲值得吗?丰富多彩的人生,何为起跑线?就算有同一起跑线,起点高终点就必赢无疑吗?难道人生仅仅只剩下起点和终点吗?

(二)产生的影响

1.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实质性浪费。参加课外辅导班,目的是追求优质教育资源,但现实是课外辅导基本上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复制,是一种次生品,并没有对学校教育的有限性和不足起到有效补充作用。就丰富无穷的人类教育资源而言,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它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笛卡尔说过:“智慧是自我同一的,是由全部的知识而不是局部的知识培养出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教育有关,我们发展人类教育的空间极其巨大,活的教育,教育的活,就在身边,处处留心皆学问。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有限的学习系统,仅有的学科单一狭窄,难免背离知识的完整性。而如今的课外辅导,则把孩子们从一个小圈子移到了另一个更小的圈子,课外辅导班为了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则主要针对学校考试而进行的一种强化训练。青山是什么,绿水是什么,大自然又为何物,在学校课堂与课外辅导班之间奔波的孩子们知道吗?本质上,真正的人类,是自然的一个有机部分。大自然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我们现在却想当然地使人类生存环境的丰富性趋于单一化,同质化。但恰恰是由于知识的互补性,才刺激促进人类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纵观古今中外,哪个大家拘泥于单一学科知识?又有哪个大师以专业对不对口的荒谬说法来为自己寻找托词?他们往往漠视边界,纵横驰骋于各个领域,一路走来极其洒脱自然,所得成就令人神往。

2.过早地把孩子推向了单一的发展轨道。在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接受新事物快的年龄阶段,面对多样神奇的世界,我们的家长、甚至孩子自己把自己推向了一个单轨道。学校课业结束后,背着沉沉的书包,戴着厚厚的眼镜、步履匆匆地在学校与课外辅导间奔波。现今的食品添加剂,促使孩子的身体过早发育;各种所谓的益智班,让小小的孩子疲于奔波。人类生长的节奏被彻底打乱了。爱子心切的父母似乎忘记了,玩耍才是孩子的天性,而我们却一厢情愿地把孩子的人生做了编程,把他们过早地送入了一个单轨道。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生命系统要有与之相应的复杂性,越是那些早已定型和固化的生存方式,越难抵制变化,也就越难适应复杂的环境。这也许就是我们造就一个个动辄轻身、高分低能的根源之一吧?!

3.强化了人的工具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育蜕化为一种训练人应试的技术,现代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成为一个工具性的存在,而课外辅导又加重了这一程度,忽视了人最核心的思想、情感、精神、思维等等。我们的孩子笑得不再那么纯真,没有了诗样的美。面对着千奇万象的世界,却没有极端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极其敏感的感知感觉。因为他们几乎从没亲近过自然,而这一切都是长期与自然相处的结果。教育的本意绝不是教育的器用,是人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在拼命追求升学率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它的轨道,课外辅导又在推波助澜,在这双重夹击下,真担心我们今天的教育会失去发展人性本身美的东西。

(三)理性看待

1.拓宽阅读视野,积极融入生活。大道无形,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既要重视学校学科知识,又要不断地扩展生存空间,扩大活动领域,丰富内心世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卡西尔说,人总是在认识外部世界的同时来认识人自身的。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大的教育观:走进自然,融入生活,尊重鲜活的生命和自然事实,而不要在小小的年纪背着沉沉的书包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逗留。譬如读书,它的至高境界应是养心、益智、修德,而宛如龙卷风般的课外辅导,借助媒体的炒作,一方面使得学生把读书等价于谋生,失去了书之神韵的魅力;另一方面,大部分课外辅导班是在重复学校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而真正汇集人类智慧的经典书籍却无暇顾及。双重烘烤下的所谓的“尖子”、“状元”也许除了应试也只剩下应试了。但事实上正如张诗亚教授所言:“倘若你会骑马,就应该信马由缰,领略一路的山山水水,体悟那洒脱不羁的乐趣。”而不是自我设限!因为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自我毁灭!

2.尊重生命本真,发挥个人潜力。教育的核心即发展人自身。人的主动发展才是真正的驱动力。向上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求;智慧的成长,只能靠智慧来启迪。学术上的最高境界应是臻于化境。如何化?这需要悟性更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从一个大班走向一个小班,首先,他没时间去思考、去琢磨、去探索;其二,他也不需要独立思考,上课有老师,下课有辅导老师,整个一条龙服务。每天都吃得撑撑的,回到家里,望子成龙的父母又不辞辛劳精心备好了夜宵。如此现实,我们应当琢磨,面对巨大潜能的生命个体,应当如何催化而不是一味的推、一个劲的拉、一厢情愿的喂!人类的进化,一定要以自然的根本法则为导向,要与自然相一致,这是一个终极价值。例如,大地上的野生植物,在其自然生长的环境里,生命力旺盛,而一旦移植、盆栽或过分精心照料,反而会枯萎凋谢。人的发展亦如此,我们应当尊重生命本真,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当然,如何使求知成为其自觉行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谨慎作为,不作为也是一种培养。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无需指责任何一位含辛茹苦的父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父母在外拼搏,无暇顾及年幼的孩子,上辅导班也是一个选择。但必须意识到,善良的动机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尤其是教育,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而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倘若我们用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模式来要求那些性情各异的孩子,这本身就是生命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尤其是小学生,更不能过早地框定其发展轨迹。通常所说,上帝关上了门却打开了窗,但是,一个通道的打开也意味着其他通道的关闭。因此,对教育来说,在拿捏不准时,谨慎地摸索显得非常必要。有时候,我们不作为也恰恰是大作为。

三、结 语

伴随着竞争的激烈化,课外辅导也越演越火热,甚至有人说学校教育已成为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当然,这其中不乏炒作之嫌。面对如此火爆现象,我们无须盲目控诉谁,因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课外辅导,不过是教育的形式而已。真正的教育的核心即促进人的发展,那么该如何定位人的发展?教育究竟促进人的什么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倪胜利.教育文化论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启亮.“家教”:一个教学论边缘的实际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篇7

作者:白水洋中心校 谢百云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课堂教学是少先队员们主要的学习渠道,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搞好少先队员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孩子们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开拓视野,提高兴趣,培养自学能力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中队辅导员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并且在具体活动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少先队的阅读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绘制或剪贴书刊宣传画。少先队员可以在图书管理员和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绘制宣传画,搞剪贴,把作家的头像剪贴在墙报上,并附上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举办图书展览。少先队辅导员可以组织队员自己动手收集图书,布置图书展览会。可以结合某一个专题活动搞书展,如组织“爱我中华”书展、“学英雄,争三好”书展等等。还可以专门组织某个作家的书展,如“冰心奶奶和我们”书展等等。  3.举办朗诵会、化装故事会。少先队组织可约请演员或教师朗诵书中的片断,或者用文艺形式演出书中的某些精彩片断。用这种方法介绍新书,很容易感染少年儿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效果很好。  4.组织少先队员与作家、编辑见面。少年儿童喜欢读书,更是十分渴望知道作家和编辑是怎样进行创作和工作的。组织孩子与作家和编辑见面,可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读书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作家和编辑了解少年儿童的心声,丰富他们的创作。  5.组织评书活动。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要广阔一些,他们看了一些书籍后,很想有机会交流一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组织评书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另外,也可以组织读书笔记展览,利用读书的反馈信息来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 </P><P>(二)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少年儿童选择书刊的能力。          目前出版的书刊相当多,辅导员要坚持把那些健康有益的儿童读物介绍给孩子们,决不能让一些格调低下、内容荒诞的书刊毒害孩子们的心灵。辅导员必须熟悉少儿读物的出版情况,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并积极向孩子们推荐好书。在向少年儿童推荐图书或报刊时要注意内容广泛一些,防止“吃偏食”,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阅读兴趣。辅导员在指导队员挑选图书的时候,可考虑以下几点:  1.挑选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知识的读物。可以参照教学大纲和出版社推荐的图书目录,与任课老师、图书馆管理员一起来确定。  2.介绍那些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在文学、历史、科技等某一方面兴趣爱好的读物。  3.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结合国家重大政治生活,推荐有关政治、历史方面的通俗读物;在某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影片、电视片放映时,介绍有关的文艺、历史读物;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党和军队的光荣历史以及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等。          辅导员要认真阅读少儿书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划出重点文章,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或组织学习。当然也可以发动同学提供信息,推荐好书报或好文章。         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向他们推荐图书。同一个主题的读书活动,不同年级的少年儿童,推荐的书目应该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由于少年儿童阅读水平的差异,推荐的书目也应该因人而异。 </P><P>(三)帮助队员学会从书报中吸收“营养”。          读书看报的目的就是从中吸收“营养”。可是,在读书活动中,有的队员看书不认真,光追求故事情节;看书也没有什么选择,拿到什么看什么;还有的同学看书缺乏分析判断,什么都学,什么都信;也有的同学只是对爱情小说特着迷,看起来没完…… 辅导员要注意引导队员从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发展语言等多方面吸收“营养”。  1.组织读书讨论会。少年儿童阅读了书籍以后,常常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情甚至模仿书中的主人公。但是,他们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主人公的行为应该怎样评价,却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通过读书讨论会的形式,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领会书籍的中心思想,学会评价书中的人与事,分清是与非,明辨好与坏,搞清对与错。例如,怎样评价岳飞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忠君思想?怎样认识水滩英雄们的劫富济贫和哥儿们义气?……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讨论,都需要辅导员加强指导。  2.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辅导员可以引导队员们学习那些通过读书看报活动促进了少先队工作、提高了队员自身水平的具体经验,用这些新鲜的经验来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同时,辅导员也要及时地把队员中良好的读书方法、可喜的读书收获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向大家推广。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各中、小队都可以介绍各自的读书心得体会、方法经验,开阔大家的眼界,启发大家要用科学的方法读书,不要死读书,做书的奴隶。  3.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会。辅导员可以从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出发,指导队员学会写读书笔记,帮助他们掌握记读书摘要。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的方法,不断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组织写读书笔记的经验交流会,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4.组织读书读报表演会。引导队员们根据书报中的故事、童话、诗歌等作品,自编自排自导自演一些有关的文艺节目;也可以根据书报中学习到的知识,开展实验、制作、讲演等活动。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巩固和发展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与本领,提高少先队员从书报中汲取营养的能力。 </P><P>(四)开展读书读报竞赛活动          在少先队工作中,运用竞赛的办法,调动广大队员的积极性,是很有效的手段。读书读报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举办读书月活动(或竞赛)是为了引起少年儿童对书籍的热爱,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帮助他们集中地交流各种好的读书方法和心得体会。          辅导员要组织队员积极参加全国的“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各大、中、小队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          有条件的大队和中队,还可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像读书报告、读书知识大奖赛、读书表演、表彰读书先进分子,与编辑、作家们见面、座谈,签名售书等。这样的活动对少先队员的读书活动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总之,少先队读书读报活动作为少先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每一位少先队的辅导员,都应当很好地重视起来,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并结合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搞出特色来。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篇8

1. 学生的特点

英国的学生对学习比较自觉、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在进入大学之前的中学阶段,他们就已经采用选课制度,而且课程的选择多样化、全面,所以英国的学生很早就开始思考自身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再有目的地选择修读的课程,学习主动性比较高,习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直到大学阶段也继续保持这样的习惯。

中国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思维受限。由于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等原因,我国高中之前不设置选课,加上学生课业繁重,学校、父母常代为设立目标、做好计划,学生在求学阶段中目标比较单纯,大多只是为了升学,对于自身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对兴趣才能的挖掘是很缺乏的,所以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也较弱。当脱离了以前的管制严格的环境,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环境中,学生就会失去方向,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低。

2. 教学方法

中英教学方法大不同,和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英国教育家 John H. Cardinal Newman 提出这样的观点: 大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思想或理性。所以在英国大学中,学生是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提供引导、帮助,从不逼迫学生学习。而在中国的大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些不同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英国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在课堂中,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比较常见的有:

( 1) 讲授。讲授还是占了不少的比重,但是和我国的传统讲授也有不同之处。英国教师在讲课中经常会问“Any questions? ( 有什么问题吗?) ”目的是要从学生获得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听懂了、是否跟得上,随时根据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学生和教师客观地讨论学术问题,两者是平等关系,学生不会觉得教师是权威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也不会觉得被学生质疑而感到尴尬。总体来说,课堂上气氛比较活跃,学生比较积极,学习氛围好。

( 2) 案例教学( Case Study) 。教师给学生一些案例,提出一些方向,让学生组成小组在课堂上或课后讨论,学生会有充裕的时间在课后做大量的工作,如查找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等,最后教师会参与学生的讨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 3) 小组项目( Group Project) 。让学生组队讨论,完成一个项目或课题,最后在课堂中学生主要以幻灯片 PPT 结合讲解的方法把成果呈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有时为了提高真实性,学校会和企业联系,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实践机会,相当于实习,英国大学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市场营销的教学中。如 Cardiff University 的市场营销专业硕士学位的课程中,会把学生分配给不同的公司负责不同的项目,曾经有一组学生是为当地的橄榄球队做项目,改善球迷减少、忠诚度降低的现状,这就是一个企业遇到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学生们需要和企业沟通、相互讨论、做计划、预算、制订行动方案,是真正地动手去解决问题,并且应用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纸上谈兵。

( 4) 辅导课( Tutorial) 。辅导课是非正式的课堂,由同专业的博士生负责,而不是任课的教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会应用知识,负责人会提供帮助和辅导。如在课堂中教师布置了案例分析或者小组项目的任务,在辅导课中,在负责人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与负责人或者和其他学生讨论相关的问题。辅导课通常运用在本科教学中,而像研究生硕士教学,学生的水平比较高、能力比较好,就不需要辅导课了。

在中国,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和其他大部分学科一样,重点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以书本为中心,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也不会主动和教师讨论问题; 虽然有一部分的案例教学,但是比例低,效果不佳; 本科学生的小组项目教学绝少,而且质量不高,学生反应不佳,参与度低; 没有辅导课。总体来说,中国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认为学习沉闷,主动性低。

3. 教学材料

在英国的大学,每个学期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会发给学生课程概要( Outline) ,里面会清楚列明这门课会用到的书本,通常以一本书为主要教科书,另外有好几本书籍作为辅助。教师在具体不同章节当中会布置学生阅读大量的学术文章( 学生通过学校的网络资源下载) ,在课堂当中灵活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教学。总的来说,是以一到两本书为骨干,综合其他辅助书籍甚至加上教师自己的个人观点,利用大量学术文章整合起来教学。教师常常运用互联网、报章杂志、影像资料来辅助教学,且经常更新。另外,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中大部分是有实践经验的,不少教师曾经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后来回到高校任教,有些在任教的同时身兼企业里的某些职位,学校都是非常鼓励和支持的。英国大学还受到政府政策上和财务上的支持,以教授带领博士生、硕士生的形式从事学术研究项目,并且经常和企业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运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向学生传播更新更真实的市场信息,这对于市场营销这类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来说是很有益处的。

反观中国的市场营销教学,教师往往只用一本书,使用多年也不更换,辅助资料更新很慢,重复性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

二、启示

上一篇:高中课外辅导书范文 下一篇:计划生育典型案例范文